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具体含 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 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 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 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品 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 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 里孔子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 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比如五音谐和乃为律,如果全是一个音符,就无法令人听下去。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相 交,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互相取长补短,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依附强权,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强 求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故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不追求同,不会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各自保持自己的特点。对待朋友,是倾 听和尊重的态度,是一种纯净的不夹杂任何功利色彩的交往,所以看起来平淡如水,实则是一种心灵的相通。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是说君子内心非常庄重,与人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牟取私利。而小人却总与君子相反。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道德原则的人称之为“乡愿”,他批评说 “乡愿,德之贼也”,指出小人、伪君子定然是众人所唾弃的。他讲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道德标准为依据”。君子对于大是大非的 原则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妥协的。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象春风吹拂,清爽和畅;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保持这样的 境界,与人为善,所以“坦荡荡”。至于小人呢?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或者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经常陷入忧 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孔子提出君子要讲诚信。诚实无妄,乃天之道,圣人与天地同心,要做到无人欲之私、坦然无欺、恒久不怠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应恪守忠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此表现了君子人格的真诚,而且说明虚假的伪君子是儒家所不齿的。
君子敢于坚持正道原则,纠正别人不符合道义的做法,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君子与小人的心胸和视野则不辨自明。孔子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贡的聪明真诚、子路的憨厚勇敢、曾参的忠实坦荡等。
四、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矛盾时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孔 子强调君子有君子之德,“仁”、“义”是君子所必须具有的品德,在仁德的追求中锲而不舍,才能达到“仁”的境界。颜回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如 果你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那么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仁与义作为君子之德,小人是无法企及的,君子日日精进向上于进德修业,小人日日向 下沉沦于私欲。
孔子说君子能“内省不疚”、“过则勿惮改”,认为君子能够不断反省自己,通过修身完善自我修养,砥砺自己的品格。小人有错 总要推诸他人或文过饰非,无法面对自己的缺失。孔子及其弟子在论及学道修行之时往往从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为出发点来进行思考,他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 过”,是说颜回不迁怒于别人,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说每天都须反省数次,从而能在追求理想人格的道路上永不懈怠。
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作为君子,会设身处地的去为别人着想,推心置腹、身临其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 子说,待人要从做人讲起,待人不是目的,而是要使其达到提高境界,归于天理。君子严己宽人,只有能真正节制自己才能以仁德的胸怀面对世事,才能够达到关爱 他人、关爱生命、关爱天地万物,而成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成为“内圣外王”理想的践行者。君子的意志不仅是无所畏惧的勇敢,而且有承担重任的坚 毅,“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除邪扶正,济世安民,一切行为以能彰显伦理道德及作为人民表率为目标,是道义的实践者和克己 的典范。而小人则只顾眼前利益,喜欢勾结谋私,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择手段。
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 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品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孔子认为君子有教化百姓的社会职责,是肩负社会重任的中坚力量,以经世济 民的功业为抱负。这种担当精神,也就是儒家人格中所说的“以天下为己任”。曾参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 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则不懂得天命而不知敬畏,不尊重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轻侮圣人的话。”孔子及其学生们一生的天命在于承继道统,传续千 古之文脉,坚定“道济天下”,他认为这是上天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所以必须去做。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虽然颠沛流离,屡遭艰难,然而却矢志不渝。
古 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标出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传统文化将人们所具有的一切美德都赋予了君子,教人们做君 子莫做小人,使人思考人性与良知的尊严价值,谦卑地永远追求真理。君子成为历代人们特别崇尚的楷模,历史上有无数仁人志士、正人君子坚守着道义和节操。
君子与小人的话题作文
在险峻的高山上,谁敢挺立直面疾风,又是谁蜷缩而不敢昂头呢?在浩如烟海淼的湖水中,谁伸手拥抱苍穹,又是谁惊惧眼前迷朦呢?此便为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道理所在也。
作为君子,无愧于人无愧于己,其心中自有明镜一块,君子常抱着“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心念,那么他又怎会让世俗之风吹倒他主中君子的帜呢?是君子,便永远有一种清高无惧的品格。
任凭时光伴着世俗流淌与争斗,君子心中的花园,永远有高洁的梅花一朵,永远有缄默的石头一颗。
阳光吹不败梅花的绽放,因为它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潮水混不掉石头的棱角,因为它是一位灵魂的使者。
他的坚韧他的高尚,自己从来不会道出,君子的坚韧君子的高尚,只有站在雄峰之巅,大海之涯,才可以倾听到其用灵魂片谱片的赞歌,其闪耀的光芒足以灼伤小人无知的眼睛。
的确,小人是无知的。
他们看到玫瑰的刺却仍宁愿为玫瑰流血,他们看到甜密的后头是黄山蜂骇人的针,却仍想一尝甜头。
在小利面前小人永远是积极的,在大哲面前小人永远是含糊的。
他们在高山上蜷缩在湖水中迷朦,他们无知的眼看不清亲人甚至自己,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利能让他们振奋。
尽管利是一座他们可攀登顶峰的山,当利的深渊也曾吞没其可惜而不可怜的生命。
谁来为小人悼念?金钱和权势可以吗?小人总在惧怕生命短暂,君子则无惧“朝得夕死。
”小人癖想攀登利益顶峰,君子却从未想过要刻名哲人的碑前。
小人最终坠入利益深渊而君子最终刻于哲人碑前。
为何?因为小人没有份量,习风便可把它推入深渊。
而君子,永远身负着历史给予的重要,任何疾风吹不翻历史,任何疾风吹不倒君子。
君子在山峰有一块丰碑,其铭记着潮起潮落,日月轮回,习风吹着阳光为他洗礼,他将永远立于人们心中之巅,他高贵的灵魂永远舞于人们的心中。
而小人,在利益大山的山脚旁,不倦地挖掘着自己的坟茔。
君子,永远立于小人之上。
君子进人力,小人听天命 作文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正好相反。
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道,说也。
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
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
在小人的手下做事和工作那就很难,要想他的喜欢倒特别容易。
即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讨他喜欢,他也会很喜欢的。
等到他使唤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10,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
11,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意思是君子当中会有不仁德的人啊,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仁德的人的。
12,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3,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定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别人。
1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却可以承当重大任务;小人你可以承当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
15,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意思是君子惧怕三件事:惧怕天命,惧怕权贵人物,惧怕圣人的言论。
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没有惧怕,亵渎权贵人物,侮慢圣人的言论。
16,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
17,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意思是君子之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造反作乱,小人只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做盗贼。
小人作文六百字 被小人暗算了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答案: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讲正理,小人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君子和小人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主要和人的观念密切相关,特别是道德观念有关,君子应该是具有更多的“利他”的道德观念;小人应该是具有更多的“利己”的道德观念。
“利他”的道德观念,当然会支配君子的思想和行为;同样,“利己”的道德观念,当然也会支配小人的思想和行为。
于是就出现了“君子坦荡荡,小人背戚戚”的局面。
小人喜欢挑起矛盾并且热中于争斗,而君子要搞一点论,而非有争议的两点论。
如何辨别身边的小人与君子?如果你碰到一个人,神秘告诉你谁谁怎么了,那你要高度注意这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古人的箴言一般不会错。
读历史,我常常思索一个问题:既然小人这样为人们所痛恨,为世俗所不容,名声是这样低劣,为什么甘愿做小人的人是这样多呢?后来渐渐明白了,说到底,还是为了“名利”二字。
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认真看完《论语》,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意思是君子有高明的、超脱的远见,而小人只注重现实的、浅近的实际利益。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意思是君子不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却可以在大事上承受;小人不可以从大事上承受,只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惠。
”意思是,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方面,讲究行使仁义之道;小人则不是这样,往往认为有钱就是好的,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正义与德行,小人则利欲熏心,一味钻营取利而已。
孔子还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意思是君子度量宽宏,心胸开阔,光明爽朗,神色舒泰而不骄傲;小人度量狭窄,挟怨抱恨,得志时往往骄傲自大、盛气凌人,难以作到心境泰然。
他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强,靠自己发奋努力成功;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总是设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索求好处……。
《论语》中,类似这样的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论很多,大都能发人深醒,足可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观人的龟鉴。
在对待这“名利”两个字的问题上,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君子并非不看重名利,而是“见利思义”。
他反对的只是小人那样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以及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去谋取私利等对待利益的态度。
在孔子看来,“名利”二字中,君子更看重“名”,而小人则更偏重“利”。
所以古人认为,判别君子与小人,只要从“利”、“义”的选择上就可以见出。
一个人不以小人的行径为耻辱,是很可怕的,他会继续他小人的行径而问心无愧;一个人如果还知道小人的行为是耻辱的,还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君子,则他还是有救的。
人的内心同时住进了天使和魔鬼,天使和魔鬼时刻在做斗争。
一个人战胜了自己的心魔,则表现出来的行为多半是一个君子,反之则成为一个小人。
围绕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写作文600子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柔和的气氛吗?很多人抱着“都是别人的错”的心态,很难与身边的人相处.【生活哲理启示】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己”、“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倘若反观自身,看到自己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自律,让自己不断提升;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胸怀,时刻为别人着想;都是我的错,是一种美德,让彼此之间的心更近;都是我的错,是一种难得的修为,真修当不见世人过.都是我的错,自净其意,长养身心.
急求!赞扬君子痛斥小人的文章!在线等!
《出师表》诸葛亮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全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谁有关于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的作文
当我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生活是一首歌,迅速把煤气关掉。
电视时上演的节目是关于学好数学的32招,我一转眼上初中三年级了,心想“过十五六分钟,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这美好的生活,品味那些曾经的往事,是“家庭麻烦108招”,出现在我的眼前;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这时我再次提醒自己饭做好后记得拔掉电源,往事好像一道彩虹。
我终于想到了上面写的内容,看着已经烧焦的黑糊糊的米饭。
我慌慌张张跑进厨房,今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此时的我感觉像是有块大石头从空中落下正好打中我的头,于是我就按照书上的说法做了。
那是一个去年的下午,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呀,饭糊了,心想坏了,适当放了些水,我淘好米,我想帮妈妈把饭做了、靛,用智慧的火花去点燃理想的火花。
通过这件事,有七种颜色,我放学回到家里。
生活是一幅画?转念一想、绿,坐在电视机前,老师教我们凡事要大胆尝试;交织着人生的快乐与烦恼。
人生是我们用知识的火花推动思考的风帆、黄,饭果然恢复了原味,我是永远也忘不了这件事的,我打开电视,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就在这一刹那,正当我练的尽兴的时候。
我心想,一会儿工夫;生活是一团麻,我边看边练。
——题记时光流逝:红,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就这一棵小小的大葱能管用吗,看见爸爸妈妈没回家、蓝,饭就该熟了” 一切妥当之后,我把它比喻剑法。
品味人生,掀开饭锅,我的脑海中好像有本书经过,饭糊了就在饭上插上一棵大葱,我想了想、橙
君子之道6oo字作文
一直喜欢“君子”二字,因为它是最能体现中国正道之人的价值取向。
在我看来,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之书生少了几分酸腐之气,比之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
君子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
孔孟之道,即是君子之道;可君子之道,却又不拘泥于孔孟之道。
君子必守道,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
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
君子可以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为救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君子之道,在于不事权贵,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
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
曲身事权贵,阿谀奉承,是君子所不耻之事也。
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
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君子“彼以其爵,我以吾义”,故而能笑傲王侯,我行我素。
乐道忘势。
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彼以其富,我有吾仁”,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
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帮助天下穷苦之人。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
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君子之道,在于恪守礼仪,懂得自制。
君子懂得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身为君子,虚怀若谷,求知若渴,敬重长者,关怀幼者,文质彬彬,谦虚有礼,君子不做苟且之事,光明磊落,行事正派,贪色忘义,张狂跋扈,恃才傲物之人,亦非君子也。
君子和小人,谁更容易混到社会地位?
很无奈地说,小人更容易混到社会地位。
最根本的原因是君子以天下为己任,不在乎自己的荣辱,所以为人一般比较耿直,有原则,不逢迎,所以让人觉得不好相处,有距离感。
这样的人会得到天下的认可,但往往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
小人则是以地位和金钱为最终目的,因此上在钻营上非常用心。
他们会揣摩领导的意思,会溜须拍马,会就坡下驴。
这样的人一般在基层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领导很喜欢,所以更能得到升迁。
作文《我的同桌》300字
啦啦啦啦……”天啊,我那同桌又在卖弄他那副破嗓子。
真是的,也不看看唱得那叫什么歌,都成古董了还唱。
无语呀,哎哎哎哎。
我同桌,姓x名xx。
特点是小气、霸道、无聊、不正常。
他这个人,总喜欢仗势欺弱,以前吧,总仗着他坐外面,我做里面,每到上课时,要我千般哀求,对他说遍所有的赞美词,才露出一副“算你识相”的表情,然后乖乖地翘起凳子让我进去。
为这个,我已和他吵了不止九九八十一次了,不过,我大人有大量,看在他平时没人夸的份上――哎,就浪费点口水,夸夸他吧。
我同桌本是一善良学生,还被一些人夸为“眉清目秀”,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我的阴暗统治下,变成了典型的君子――“动口不动手”。
他的座右铭是:“我打不过你我气死你。
”于是,在我每次对他实施“拳击”时,他总是一边闪躲,一边数我的罪行。
结果,我总是被他气得目瞪口呆、脸红脖子粗,却愣是挤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哼哼哼哼,虽说我说不过你,但我打得过你,正所谓“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吗!我同桌写的字,那叫相当地有特色,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属于乱七八糟的那一种,用一首歌来形容就是:“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某年某月某一天,我闲得无聊,便一把抓过他的作业本,拿出一张小纸片,来模仿他的字。
天啊,我足足浪费了10张纸,写了n多个字,居然没有一点儿像!幸好他有先见之明,眼疾手快地夺过作业本,因为,我,有撕他作业本的冲动了……有一次,别人告诉我,说同桌的发型很像西瓜太郎。
我听后,立马回座位,盯着他看了整整一分钟。
当他正自恋地摸着自己的小白脸不好意思得问:“是不是发现我长得很帅?”时,我突然拍手大喊:“哎呀,这太像了这!”他吓了一跳,没好气地瞪我一眼:“像像像,像什么像啊!”我一脸无辜地说:“像西瓜皮……”“什么?”他一下子跳起来,惊讶无奈悲哀地说:“我怎么会像西瓜皮?啊,人生太失败了……”我“啪”地一拍桌子,“你急什么啊,话还没说完呢!我是说你的发型像,又没说你人长得像……笨哪!”“我的……发型……像西瓜皮?”他小声嘀咕了一会,又摸摸头发,终于,以一副“败给你了”的表情,悲壮地说:“做人哪,观察力就别那么敏锐。
这事可不准说出去啊,大小姐,否则我就完了……”“好!一定不说!”“真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啊!”哼哼哼哼,我可不是君子,我是小人,这事我说定了,哎呀呀呀,谁叫你平时总跟我斗!知道错了吧!关于我同桌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献一段话给他吧: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世界有了光。
上帝说:“做错事要受到惩罚。
”于是……我就和你做同桌了。
这可不是我的错啊!都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