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玩是孩子的天性》18200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但是,孩子们还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桐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培养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按时完成作业。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桐桐觉得做作业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头等重要的事情。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作业,没有任何借口,家里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必须给作业让路。
第二、要让她觉得做作业很有趣。作业总是枯燥的。但是,我想了一些办法让她觉得做作业很有趣。比如,遇到孩子不会解决的难题或者是做错的题、写错的字,不批评,而是很轻松的给他举例子,让她知道,错了以后会弄出很多笑话来。这样,她就会在快乐中学到好多。做作业也就很愉快了。
第三、尽量把晚上的生活形成规律,做作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第四、大人不要偷懒,不要认为做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大人也要养成一个爱读书学习的习惯,给孩子一个表率,否则,孩子辛勤的做作业,大人悠闲的看电视,就会让孩子觉得心里不平衡。
第五、做作业的习惯,有时候,需要家长陪伴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也要经常督促,巩固她的习惯。要知道,孩子们是很容易改变的,好习惯养成以后,如果不坚持,过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了。
最主要的是,大人要辛苦一点哦。
“孩子上了一年纪,可不能再让他玩了,以后要认真学习了。做家长的也要跟着紧张起来,绝不能让孩子在起跑时掉了队。”林如是说。 是啊!孩子上了一年级,带给家长的除了一份目睹孩子成长的快乐,恐怕更多的是担心,是紧张了。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吗?孩子成绩会怎样呢?老师会喜欢孩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难怪林夫妇会如此紧张了。林的话是我想起在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新生入学那天,孩子们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在家长的千嘱咐、万叮咛中蹦着跳着迈进了校门口,而家长们却依然目送着孩子幼小的背影,不肯放心地离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一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拖欠作业,有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等。)、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可以说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教过不少的孩子,从智力上说,相当不错,但却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差生。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
集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上课咬手指,有的咬笔头,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业边做边玩,有的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看电视,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纠正决非易事。所以说当孩子上了学,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要热爱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性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缺点,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班集体。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三、 与老师密切配合,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特别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最了解的也应该是老师。但老师的了解毕竟有其局限性,你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告知老师,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家校双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与老师的沟通。
四、 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
当孩子上学以后,大部分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少于关注孩子的心灵。其实孩子也有喜怒哀乐,也会有痛苦,也会有烦恼,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孩子最为知心的朋友,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中触摸到孩子心灵的轨迹,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给孩子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五、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孩子上学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而考试成绩也往往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考得好,皆大欢喜,有的还对孩子施行物质奖励。可怜的是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孩子,轻则受到一顿训斥,重则遭到皮肉之苦。在这里,笔者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眼睛不要只盯着卷子上的分数,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考试作为一种教育的检测手段,反映的只是孩子一个侧面的情况,而有的家长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此对孩子冷眼相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和畏惧心理,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他便会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对以后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当拿到孩子的试卷时,要认真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孩子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孩子考得好,教育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孩子考得差一些,也不要大光其火,要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总结一下经验教训,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次考试迎头赶上。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得孩子可望而不可及,
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还有的家长存在一种攀比心理,给孩子以很重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要和孩子共同提高,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一年级的家长朋友:
我是一年级的一位教师。学期即将过半,开了家长会以后,了解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懂得了如何在家中辅导学生学习等。除了这些我认为家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
二、培养孩子的“肚量”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第一,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优点,看别人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比较自私。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们一起
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就有很好的“肚量”,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关于这些都是家长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给孩子灌输的。我想,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尽量地多做一些好的事情,多说一些好的事情,你要不断地跟他说,要好好学习,把书念好,要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不要自私,要帮助别人????千万别太宠他,让他以为自己最大,这样盲目地自大,长大后,如果人际交往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三、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家长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家长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家长,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总之,人的心理素质,会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是学生终生受益。我认为家长可以放弃自己一点点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看报,这样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现在孩子可以读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古诗、名著等。因为这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在他日后的考试中会出现。所以家长应该孩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不要因为我们孩子学习不好而忽略读书。
六、独立能力的培养。
我想家长是否在家里有些小事情要孩子好主动干起来了。有的孩子,在家里肯定一点都不干活的,扫地一点都不会扫。我希望所有的妈妈们,下次扫地的时候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地扫干净,怎样墩地,??是时候让他们动起来了,因为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是幼儿园那个随便可以哭鼻子的孩子了,要慢慢培养他们独立能力了。从一点一滴的小
事做起,不要等到我们老了理所应当这些活还是我们干,那时后悔就晚了,应该让他们“懂事”起来,哪怕我们现在麻烦一点。应该说,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独立能力比较强的,相对来说,这些孩子胆子也大,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敢说,说得多了,口齿也清楚,表达能力自然也强了。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而不少家长们则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尤其担心孩子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下面是小学生新入学常遇到的7种问题,希望家长们引起注意。 问题一:精力不济
现象:部分小学生在上课时上午第一、二节课,精力比较充沛,听课非常精神,记忆和理解都不错,但是到了三、四节课就打哈欠、犯困,听课效果也受到影响,不能很好领会老师的意图。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老师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建议:孩子入学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一年级学习任务不重,没有必要搞疲劳战术,但一切都要正规起来,不能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孩子才有精神从事第二天的学习。 问题二:“四二一”综合征
现象:一位老师介绍,班里一名同学小文,姥姥、姥爷从一年级就整天按部就班地接送她,对她百依百顺倍加疼爱。小文现在上五年级,对为她付出很多的姥姥姥爷却特别蛮横,对老人斥来呵去,十来岁还不懂得体谅老人,尊敬老人。在生活方面,小文也是一塌糊涂,事事依靠长辈,自理能力很差。
建议:这名同学是典型的“四二一”综合征,在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位老人,父母两位大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过于迁就、娇惯,孩子错失了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良机。
专家提醒新生家长,小文的这种行为值得一年级家长重视:孩子刚入小学,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放松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家长应该借助孩子入学这个机会,让孩子懂得自己长大了,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家务,引导孩子懂得尊敬老人、帮助别人等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问题三:成绩差家长骂
现象:入学后,各种小测验、小考试成了学生的家常饭。一年级知识简单,不少同学都能得满分,如果考不到满分,有的家长就沉不住气了,先问孩子:“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考不好?”再教训孩子:“怎么这么笨,就你分数低。”家长恨铁不成刚的呵斥,往往让新入学的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建议: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基础,家长切不可以分数论英雄。一年级的知识不是很复杂,一些学生考不好往往是由于粗心,而不是听课能力、理解能力有问题。家长不分析试卷就大发雷霆,对孩子又打又骂,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失去自信。这对刚刚接触学校的小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分数低了,家长要分析试卷,查出孩子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孩子改正,鼓励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
问题四:不被信任
现象: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时,发现孩子的练习册不见了。孩子告诉妈妈老师收上去了。妈妈却不相信孩子的回答,再三追问。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岁,看着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也蒙了,反问:“什么是练习册呀?”这位母亲着急地当着孩子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练习册确实被老师收了,这才放心。
建议:这位家长属于典型的不信任孩子。家长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毕竟由幼儿园到一年级,孩子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家长的这种不信任将伤害孩子的自尊。家长完全可以相信孩子,或者暂且先听孩子的,再避开孩子给老师打电话核实。
另外,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种种不是。或许家长是无意识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很大。孩子知道家长对老师的不满后,往往对老
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老师所授科目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问题五:盲目报班
现象:部分家长教育意识很浓,开学没几天就向老师透露,想给孩子报个数奥补习班、英语辅导班,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建议:报辅导班还是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家长千万不要跟风。以数奥为例,部分学生感觉学校学习相当轻松,甚至有些“吃不饱”,加上自己又有兴趣,可以考虑报班;有的学生本身学习就非常吃力了,再参加各种辅导班就力不从心了。
问题六:多买练习题
现象: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孩子入学之初就买一堆辅导资料,让孩子吸收“营养”,这些辅导材料以练习题、测验试卷为多。
建议:一年级学生缺少的并不是以练习为主的教辅资料,而是一些帮助阅读的书籍,这对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表达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选择,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选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他们才喜欢读。
问题七:教育“太超前”
现象:多数家长希望在学习上帮孩子一把,在上新课之前帮孩子预习,下课给孩子复习。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由于非常熟悉新知识了,上课就不再认真听讲,影响别人,老师还要分散精力维持纪律。
建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确实需要家长帮助,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在辅导孩子预习时,应该侧重帮助孩子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例如老师第二天讲古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阅诗作者的年代、生平等个人背景,以及诗中所展示的景物、人物的相关信息;课后复习时,家长应辅助孩子理解、背诵。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即是对您的孩子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知道,有很多家长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小孩在这些日子的学习中,成绩怎么样?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学习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怎么样?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探讨一条适合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道路。
下面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班的总体情况。我班现在共有35名学生。其中女
生11人,男生24人。我觉得,他们个个都很聪明活泼,都有学习的天分。开学至今已经一个月的时间,许多孩子适应了小学校园生活,也给我们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金佩颖、陈嫦嫦、王翔、陈洋洋、宋子豪、王俊、吴雨潇等小朋友上课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方紫彤、周心怡、虞孔睿、金雨晴、章增乐、林昕等等,批他们的作业是真是赏心悦目;章瑞恒、陈子豪、章宗瑜、吴家杰思维活跃,见解独特;黄章辉、陈诺、金雨晴、金玉杨、季式诚、蔡远滨、林昕等学习认真、踏实;黄章乐、方邦威、黄光辉、金亦宏、项泽国、江祥增等小朋友活泼开朗,苏博林、陈子研、陈涛、方飞铭、包庆昊等文静乖巧,真的,我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无穷的潜力,都能达到最优秀。
新学年的开始,正是孩子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热情帮助他们做好各项准备,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开始呢? 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然而,现在有许多父母走进了教育误区,他们普遍忽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了孩子的分数上,总觉得习惯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升学凭的是成绩,而不是习惯。许多父母常常为孩子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有父母为孩子没有好习惯着急。可以这么说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比他们现在获得任何知识都还重要的多。因为儿童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养成坏的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在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得法,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正如我们黑板上写得那样“播种习惯,收获成长”。因此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提前20分钟也就是7点40 到校参加早读,还养成进了教室就打开书本开始晨读。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下课时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用的课本等学习用具。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保持教室里的卫生。回家要养成看书,做作业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很多好的习惯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慢慢培养的,同样也有许多习惯靠家长在家督促养成的,比如早上要求孩子能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还有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等等,都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给孩子监督指导。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地要指出一点,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新教育新提倡: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名言也在向我们证实阅读的好处。有些家长这时会感到困惑:现在他们连字都不认识,怎么看书阅读啊?这里我就想大家推荐一种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亲子阅读。什么叫亲子阅读呢?就是要求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因为现在一年级孩子还识字,只能通过父母讲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精彩的故事中展开想像的翅膀。到孩子有能力自己阅读时,我们家长为孩子精心选择一些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让学生阅读。这时家长还要陪孩子阅读,让孩子谈谈读后感想,说说此时最想说的话,分享阅读的快乐。这即是对所学拼音,所学字词的巩固,也是在帮助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对语言的丰富、对将来写作、乃至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大理念。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有空我就布置回家听故事的作业,在这方面我们班的大部分的家长配合的很好,极个别还没还没意识的家长希望能引起重视。请相信孩子们会在你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进步,因为孩子在坚持听读中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培养语感,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而这种家庭的指导作用又恰恰是我们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阅读方面也将花大力气,我准备每周用一节思品课、一节地学课进行专门的集体阅读,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拼音识字、勾画好词句、说一句想到的话(可以是读书后的一句感悟,也可以是读书后自己最想说的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联想到的内容),等拼音学完,我也将指导学生写一句话日记开始,从小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另外我准备在我们班建立一个书吧,精心为学生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供他们在课外阅读。书吧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增添新的书籍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你们积极的配合老师共同来完成。
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这样我认为事很不对的。讲得最通俗一些,你们现在赚钱不就为了孩子吗?投资孩子的教育一种最聪明的举动,也是收获最多的一种行为。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
父母还是轮流交替。在饭后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出上几道数学题,和他们一起读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其实想讲的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阐述,如果有家长还有问题,等会咱们再个别交流。这里我还想对家长们提几点要求:
(1)、每天请让孩子佩戴好校徽,戴好绿领巾何小黄帽,班干部的戴好标志按时到校早读,中午午休好,1点半开始到校。注意不允许在校门口迟早餐,这些跟我们三项竞赛直接挂钩。
(2)、注意每天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一年级作业需要家长在旁读题指导的,完成作业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以免经常出现忘带书本,铅笔盒现象。
(3)、晚上让孩子早睡觉,保证孩子睡眠。有些学生课堂上睡觉现象还大有存在。请家长给予关注。
(4)、上学期间最好不要让孩子带零食,由于孩子自控力差,经常出现上课吃零食现象,上学期间不要给孩子零花钱,以免在校门后买不卫生的零食吃。
(5)、请多多和我们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美好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最后我要宣布一下:经过事先与几位家长的交流,先聘请以下几位家长为我们一年
(2)班家长委员会,如其他家长也愿意加入家长委员会,可会后与我联系。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让我们的孩子不断进步
——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
一、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即将跨入小学的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
1、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家长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如:“宝宝长大了,
马上就要成一年级小学生了!” “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呢!”当他做了一件让大人满意的事时,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一件无商量余地的必须做的事。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要向孩子介绍一下小学的学科内容,班级授课形式和老师的分工等等。另外请家长注意几点: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外,还要让孩子背下至少一个能马上找到家长的电话。叮嘱孩子,有事跟老师说,不懂的就问老
师。
2、物质准备。
在开学之前,父母要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铅笔刀、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书包不必太大,实用、结实就行。最好是双肩背,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3、家长的心理准备。
(1)了解学校是学习的的场所。
学校是孩子在团体生活中磨练学习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场所,其中学习是为了让小孩走向社会后,具备生存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要凭自己能力去做,无法借助他人之力。在以前狩猎时代,不会拿弓箭就无法生存,相同的,现在在学校学习知识、技术,就是生存的武器。家长不要只局限于希望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社会性及人格性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须努力
读书学习,适应团体生活的规律。
(2)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记的,要经过反复复习,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虽然课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没有反复练习,则理解无法持久,也无法记住学过的知识。优秀的选
手必须忍耐严格的训练,不是相同的道理吗?
(3)孩子的训练从入学开始。
“学问没有捷径”,家庭学习非得从入学后立刻开始不可。家长不要天真地认为:随随便便读一读,便想得到好成绩,如果认为小孩可怜,这是父母亲太溺爱孩子了,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放松,两三年后,您是笑还是哭呢?
二、调整学习环境,安排家庭学习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场所、相同的时间用功。
上学以后,孩子必须养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放学后,还留有上学时的紧张感,请家长先笑脸相迎,让孩子放松一下。接着让孩子坐在书桌前,摊开教科书及作业本,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功课,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习惯以后,慢慢延长时间至30分钟到40分钟,游戏、看电视都得在做完功课以后。特别提醒的是: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
在书桌前学习学习,如此每天在相同场所、相同时间实施,渐渐地,小孩就养成放学后在家用功的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要注意克服坏习惯,所以家长陪在身边比较好,当小孩表示:“做完功课了!”家长应亲自检查,如果做得好,必须加以赞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会产生兴趣,不对之处,可以让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检查,小孩会自恃:“反正妈妈也不看。”所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看起来用功,实际上呢,有名无实。家长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认真用功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无法自发的用功,所以请父
母亲要认真对待这一点。
2、读书要在不会分心的场所。
孩子的书桌安排在什么地方?注意:马路噪音,电视声音等都会分散注意力,使读书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业,会无意中产生餐桌是吃饭的地方的想象,对于集中注意力不利。
所以为孩子单独准
备书桌,书桌就只能读书,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单独房间,家长要事先向孩子声明:
双亲必须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间。
3、书桌前不要乱摆东西。
书桌最好面向干净的墙壁,墙上如果有图片就会吸引目光,无法集中精神用功。书桌正面不要放多余的物品,如果书桌上充满了笔记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换大一点的桌子。
4、准备必要的参考书籍。
入学后,光有教科书是不够的,最好准备一些学习参考书、字典、工具书、百科全书等,以
便孩子随时使用。
三、在家庭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读书的习惯。
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另一方面,听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触各种文章的内容,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也很好。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动,小孩也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思考力、解读力也同样得到培养。低年级的家长可以考虑小孩的年龄、发育、兴趣,选择好的图画书、故事书。家长还要注意,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一概拒绝:“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小孩,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
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
2、养成写字的习惯。
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有的小孩虽然话说得很流利,却不太会写字,有的小孩写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师出的生字练习多一点,他就唠叨半天,到中高年级就可能讨厌作文,这是因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现力不足的缘故。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例如小孩放学后,总向家长叙述:“妈妈,今天在学校??” 即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家长也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家长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他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
文字写字,家长看过之后要夸奖他、鼓励他、并慎重地保存起来。
3、 养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
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4、让小孩有广泛的兴趣。
应该尽量培养小孩的兴趣,对各种事物表示关心,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龄,家
长可以依照孩子兴趣参加各项活动,让孩子成为有个性有魅力的人。
5、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维持良好的关系,养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要让孩子尽早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就像婴儿会自己站起来走路一样,能够自己努力用功,不懂之处自己思考、解决,具备了“自己学习力”,就拥有了一生进步向上的原动力,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己培育力”,这样的孩子自然会自发、自主地用功,也就不会感觉学习很辛苦了。作为家长,要注意称赞孩子、鼓励孩子,让他慢慢养成一个人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家长送给
孩子的最佳礼物。
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一年级孩子大约需要10小时睡眠,家庭学习时间、游戏时间、入浴、用餐时间都必须确定,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如果上小学后,还得家长叫才起床,则是依赖心的表现。早晨起得晚,连上厕所、吃早餐都来不及就到校的孩子,第一堂课就哈欠连连,缺乏朝气,只是坐在位置上发呆,也有很多孩子忘了带这,忘了带那??这样就无法集中精神上课。如果生活没有规律、零零散散,则孩子的内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规律。生活有规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选择适当的项目,
和小孩约定好必须做哪些事,让小孩遵守约定。
2、会帮忙做家事的孩子会学习。
五六十年代,小孩每天要花3小时做家事,现在则是花3小时看电视。孩子之所以讨厌做家事,是因为从小没有训练之故,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做,还要帮助家里做事,像拿报纸、摆鞋子、拿碗筷,他做完了家长要向他道谢“谢谢你帮忙!”告诉他,要认真做,不要随随便便,养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态度。如此一来,小孩就会自觉、自豪是家庭中的一员,产生体贴心、责任感、协调性、耐性、集中性、自信心等等。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
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
另外,帮忙做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各种能力。在让小孩帮忙时,应该教他,例如:不要将油腻的碗盘叠在一起,擦拭餐具时不要将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应该放在台上,边擦拭边移动。这不单单是教他知识,技术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顺序,培养判断力,洞察力。一旦决定家长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须先订计划,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购买,准备用具、调味料,可以请小孩说说看,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调理。经常帮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记得诀窍,读书、做题、写作文等都得有计划,有顺序,所以帮忙做家事的
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
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4、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够忍耐的孩子,在学业及社会生活上都容易获得成功。所以不论运动或游戏,让孩子学习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长让孩子忍耐饥饿、口渴、寒冷、疲劳等等身体的苦痛,一些昂贵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节日再买,这样,孩子对于想要之物没办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锻炼,使孩子拥有自信。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点痛心,但是请家长记住:欲望很容易会得到满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而不懂得忍耐的小孩很令人伤脑筋,
那些在舒适的房间里,始终维持饱腹状态的小孩,将来没有什么大出息。
家长要对小孩的物质欲望严格,情绪欲求宽松。当他向你撒娇时就抱抱他、摸摸他的头、用心疼他。,当小孩忍耐痛苦的时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请家长称赞他!只要家长与孩子之间以爱心、信赖维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拥有自信,也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信赖。
五、家长要掌握有效的指导学习的方法。
1、让孩子每天坚持复习和预习。
根据美国学者研究,即使是100个完全学会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记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可是往后的记忆减少就很慢了,1个月后大概还能记住20%,为了不将学过的忘记,复习很有必要。当天复习由于记忆仍新,所以学习过的能记住,也可达到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如果两三天后才复习,由于记忆已经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复习的话,学过的就渐渐忘记了。低年级如果每天复习,课业一定跟得上,而且会对功课产生自信。复习以后再预习,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不懂之处可以在上课时特别注意听。
2、家长依条理指导。
要依条理思考是有点难,尤其是数学,因为小孩还不习惯理论性思考,不会的地方家长请画
图说明,以漫画的方式写出来,让小孩整理一下思路。
3、回到“绊住”之处重点指导。
当小孩带回的作业或测验卷上有“×”的记号时,注意这代表孩子的薄弱环节,不要用这样的话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聪明,都会了,就是太粗心,下次细心点!” 所谓的“粗心”其实是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一定让他弄清楚熟练掌握不可。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得注意小孩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识,如果基本的部分不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出现问
题再回过头来寻根求源,家长和孩子将会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
4、文字与演算的练习本要认真准备。
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如果家长把不要的纸拿来当小孩的草稿纸,演算纸,小孩会认为反正扔掉,乱写也无所谓,自然无法养成规规矩矩写字的习惯,因此,为孩子准备好笔记
本,演算本,让孩子方便书写,养成认真写字计算的习惯。
5、决定学习目标与时间。
家庭学习要分配时间,先订计划,星期几学习什么科目,以及多久时间,一般而言,家庭学习的时间是“学年×10分钟”,但因为还有作业,所以低年级大约30——40分钟,在此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小孩依计划完成功课,必须给予鼓励与赞美,中途做完了,坐得住的孩子延长学习时间没关系,但坐不住的孩子,只要功课做完,就可以让他解放,出去游玩散心。因为最初依计划完成功课,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在小孩读书途中叫他做事,否则他的节奏会乱掉,变得缺乏集中力、持续力;第二点,要遵守家长与孩子的约定,不要本来说好写一页,结果因为很快完成,就要求小孩再多写一页,也不要
因为他没有认真做完,就以延长学习时间来当作惩罚,这样会带来不信任感。
六、家长的期待和鼓励会推动孩子不断进步。
1、不要忘了“皮格马列翁”的效应。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对1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中,在进行智能、体力等项目测试后,向教师提供了虚构的信息,说100名儿童中有20名发展优异并出示名单。一年后复试的结果表明,出示名单的儿童,成绩明显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虚幻变成现实。这种由于期望不同而导致儿童发展出差异的现象就是期望效应。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类同的皮格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格马列翁效应。”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也是一样,父母在心里想着:这个孩子的头脑怎么这么笨,怎么花了那么多钱补习,还是看不见什么效果呢?这样想,就会表现在态度上,小孩子很敏感,感觉出大人这种态度后,便会丧失兴趣,这就是负面的皮格马列翁效应。家长发现孩子优点,就称赞:“好棒!”看见他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责怪他:“你怎么这么做??”应该称赞他:“真会帮助别人,乖孩子。”当孩子沮丧时,不要说:“你看,谁叫你不听我的话的!”应该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笨,一定有进步的潜力,在学习方面也是这样,如此一来,就能养育出正面的皮格马列翁效应期待下的小孩。
2、让孩子体验“学会”的喜悦。
明白一件事,学会一件事,对小孩而言,就像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门一样,充满感动,这种感动会带给小孩自信,不断地明白、学会,小孩就越来越爱学习了,让小孩燃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虽然在家长眼中看起来程度很低的事,当小孩终于明白了、学会了时,家长也要跟着高兴,如果表现出“你本来就应该会”的态度,则小孩的感动与喜悦也不见了。所以要让孩
子尽量体验了解、学会的喜悦,扎稳知识的根基。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下午好!
上学期,一年级的家长会主题是“好习惯,好人生”。本学期的主题是“与新课改同行”。为什么要召开这样的主题家长会?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希望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
如何与新课改同行?今天,我主要讲几个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校长画画的故事》。有48位校长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家一定要好好干一场。 这时,他们的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教授让每一个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让大家互相学习学习。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
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当时只提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人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老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
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
四个问题提问了,教授当时没有作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题目就是《画学校,画出了震惊》。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校
长们震惊了?
当前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课上,这些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观念理解容易,转变行动困
难,如果要把观念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观念很多。这就要求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不仅要
勤于学习新课改,更要勇于实践新课改。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家庭要以孩子为本。 第二个故事是《学生答题的故事》: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
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
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
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我说这个故事目的是:我们真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
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我想,我们的家长,也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
起成长。
我觉得,“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
真、最善、最美。
第三个故事是《家长孝心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
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新课改并不是
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长要为孩子师表;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
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第四个故事是《上海修地铁的故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两者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二号线运营成
本却远远高于一号线。原因在哪里?原来二号线忽略了一些细节。
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入口,都设有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首先必须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地铁二号线没有这个设计。结果,一号线从来没有发生过
雨水倒灌的现象;而地铁二号线却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再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而二号线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
这一个小转弯,使得一号线的空调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再比如: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结果是,二号线站台,乘客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造成
安全事故。二号线站台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提醒乘客。
我讲这个故事,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
的把握。地铁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教育孩子活动中,我们有一个感受,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
今天,我讲了四个故事,其实,我主要讲的就是四句话:
第一句话: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先进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孩子
身上。
第二句话: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
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
第三句话: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方法。
第四句话: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
成败。
作文二:《玩是孩子的天性》500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有
小 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玩,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以及学会理解他人、控制自己的本领。
上学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一遇到孩子贪玩,便严加干涉。孰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世间有些发明创造就是天真的儿童玩出来的。 其实,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培养出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贡献。如英国的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就是他的父亲发现和培养出来的。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儿子画的画很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儿子画了一个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图形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菊花朵,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的叶片,它们的形状搭配得非常巧妙。父亲非常惊异地发现儿子对几何图形的控制能力,继而不断地启发引导,使他很快对数学入迷,终于成为一代杰出的数学物理学家。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玩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作文三:《玩是孩子的天性》400字
以前,我爱玩 星钻物语 后来因为玩腻了就改玩 冒险 在玩时,我不是像一些人那样只顾玩,几乎忘记了身边的所有人和物(我晕),我会帮奶奶做做家务事,当然,要奶奶叫,我才会去做(这样总比那些电脑狂要好吧)。
其实玩并不是坏事,只不过不要过于痴迷,要多多注意身边的亲情和友情,注意身体,连游戏本身都表明了(这)——不要过于痴迷注意身体,是吧。游戏是用来娱乐的,是疲劳的时候轻松用的。不错,家长多半多恨游戏开发的厂家,但为什么美国的小孩都玩电脑去没有一个成瘾呢?原因就是孩子的反逆思想,你越不让他做他越做,美国的大人都让孩子自理,这样孩子不会有什么不满,也就是没有了那种反逆的坏思想(对吧)。
每个孩子都爱玩,为什么差别就是这么大呢?这也怪父母教导失误了,都逼迫孩子做了不性做的事,即使不多,也强迫过一两次,这样就会让我们不满意,导致有的人走向偏岐,不是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例外,但玩之后的现象如何,就要看大人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作文四:《玩是孩子们的天性》700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作文五:《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1500字
作者:吴放
2009-12-16
在上次节目中,我讲到今年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缔结的第二十年。《儿童权利公约》的第31条提到“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也就是说玩、或者说游戏,是天下所有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在联合国制定《儿童权利公约》的过程中,为促使把游戏的权利写进这个具有指导性的文件,有一个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国际促进儿童游戏权协会”,英文名称叫做“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简称IPA。
这个协会有将近50个成员国,其中包括了英国、丹麦、比利时、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新西兰、西班牙、日本等欧美和亚洲国家,中国的香港地区也是IPA的成员。
IPA于1961年成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目的是为成员国提供一个国际平台,以促进和改善各国为少年儿童提供的游戏环境、消闲设施、以及娱乐项目,从而全时间地保证儿童的游戏权利。
目前,中国大陆尚不是IPA的成员,这就难怪在中国无忧无虑的游戏已经成了大多数孩子们只能向往的奢侈。孩子们玩的天性已经退化,许多孩子只会念书,已经不会玩了。
其实,现在成为祖父母、父母、老师、和教育官员的成人们,如果他们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小的时候也曾有过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他们也曾经从游戏、玩耍中获得过快乐、学到过许多知识和经验。问题是这些曾经玩着长大的成年人,已经忘了什么是童年应有的快乐。他们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理由,不愿意、或者不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简单、最自然的人生乐趣。
而那些有幸、或者说是不幸出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变得越来越短,童趣变得越来越少、负担变得越来越重,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也变得越来越单一和枯燥了。
以教育的名义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是最短视的行为。其实,玩和教育从来都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心理学家们早就告诉我们,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玩,玩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人生的最佳途径。这是因为玩是需要孩子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在游戏中,通过发现而学到的新知识比通过任何说教而获得的内容,都要扎实,而且容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而且玩从来就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人能够强迫孩子去玩。因此呢,不管孩子选择做什么,他的动机都会非常强烈。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不会轻易就知难而退。更重要的是玩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孩子。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个大要素。
童年的经验为人的一生做出铺垫、打下基础。可以说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的人是不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的。既然玩对孩子们来说如此重要,家长和老师们就要有意识地为孩子们安排玩的时间和玩的机会,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玩得有所收益。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和有所收益呢?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孩子自己有所选择。2004年,英国的保婴公司推出了一个“十岁以前你应该做的33件事”的清单,随后便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成为许多家长的育儿指南。
这个清单里包括了很多最原始、也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其中包括了捏泥巴、捞蝌蚪、堆沙子、爬树、露营、挖蚯蚓、放风筝、堆雪人、喂小动物、在青草地上打滚、用手和脚来作画、采摘蔬菜和果实、种植花草、到公园里收集十种不同的树叶、还有把早餐送到爸爸、妈妈的床前。
这些活动其实都不需要很多金钱,也不需要很多装备,更不需要成人作很大的付出。要参与这些活动,只需要给孩子们一点点自由自在的时间、和家长老师们的一点理解和支持,余下的便可以交给孩子们,他们自会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童年。
您打算让您的孩子在他(她)的十岁生日以前,做几件这样的趣事呢?
作文六:《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2200字
父母生怕孩子落后于人,又是请家教,又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也被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只有十
来岁就已经考取了好几十种证书,这样的孩子已经被无情地打磨成了一台学习机
器。
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
“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
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融入娱乐,必然会事半功倍。孩子在
快乐的时候,最易于开放思维,接受新事物。
家长王龙君就巧妙地抓住了孩子的这种特点:
孩子害怕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他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有一
天,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王龙君凑上前一看,才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趣的一件事”。他想了一会儿后,对孩子说:“走,我们去玩。”孩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与父亲准备工具一起去捉黄鳝。孩子按照父亲的方法,好不容易捉着
一只大黄鳝,兴奋得眼中放光。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马上就很自如地写出了一
篇饱含真实情感的作文。
通过一次亲身的体验,孩子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作文。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它与生
活、娱乐等相割裂。热爱学习的孩子,也热爱生活,也喜欢玩。父母可以多采取
一些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方式,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玩是缓解孩子压力的最佳途径。
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会休息和
放松,孩子精神上的弦绷得太紧,就可能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初二学生小松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由爷爷奶奶来“管
理”小松。可小松不服管,放学后经常跑出去玩。后来,爷爷天天接送小松上下
学,而且放学回家后就把他锁在屋里不许出门,可是小松的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父母只好带小松去咨询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建议让小松自由安排自己的作息时
间,但每天必须保证八个半小时的睡眠。后来,小松按照调整了的作息时间进行
学习和生活,有了适当的玩耍时间,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初三时他的学习成绩已
经在班上名列前茅。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尽量地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有更
多的时间学习,可结果有时却恰恰相反。我们发现,许多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
理疾病的孩子大多是因没有适当的娱乐时间所致。因为,玩最能释放孩子的压力,
最能放松孩子的心情。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有些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玩,即使允
许孩子玩,也得是与学习相关、对学习有益的活动。孩子的整个生活就都围绕学
习这个中心了。要知道,玩也能使孩子成才。
我们来看看《怎样培养习惯》一书中这个“玩”出人才的故事:
有个孩子从小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机。其父母认为太耽误学习,也影响身体,
可孩子仍旧钟情于电子游戏,父母的各种劝说和阻挠也无效。孩子的游戏也越玩
越精,成了同龄人中的高手。
孩子大学毕业时,同时被几家国外大公司选中,并许诺高薪聘用。一天,孩
子在聊天中透露:各大公司争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游戏机“玩”得太好了。
他不但能玩市场上已有的各种游戏机,还能“玩”正在设计中的最新游戏或软件,并能提出改进、完善和发展新的游戏软件的思路和构想。而各大游戏软件公司缺
的就是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玩”游戏经验的人才。
我们并不提倡无限制地玩。有些孩子因迷恋网络而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犯
罪的道路;有些孩子整天东游西荡,惹是生非,学习一塌糊涂??,孩子因为缺
乏自制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
帮助。
玩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同时也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
要方式,更重要的,它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们要吃饭穿衣一样,他们也需要
玩,但不能否认,有些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益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玩的天性,
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父母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玩的天性呢?我的建议是:
了解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往往与他的兴趣有关。父母可以通过观
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常与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与孩子
玩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
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父母不可能整天陪着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但是可以鼓励孩子和别的朋友一起玩。孩子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因此他们也
很乐意一起玩。在和别的孩子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怎样与人和睦
相处,如何处理临时冲突等知识。
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有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的,孩子无法实行或者是根本就不愿意实行。父母应该注意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过
程中,因为孩子最了解自己,只有他最清楚自己能否做到。
玩和学要结合。有些父母总希望孩子学习,一看到孩子在玩就特别不高兴,
甚至出面制止。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孩子有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
父母可以常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让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能让孩子连
续学习很长时间。
作文七:《[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18600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但是,孩子们还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桐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培养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按时完成作业。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桐桐觉得做作业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头等重要的事情。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作业,没有任何借口,家里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必须给作业让路。
第二、要让她觉得做作业很有趣。作业总是枯燥的。但是,我想了一些办法让她觉得做作业很有趣。比如,遇到孩子不会解决的难题或者是做错的题、写错的字,不批评,而是很轻松的给他举例子,让她知道,错了以后会弄出很多笑话来。这样,她就会在快乐中学到好多。做作业也就很愉快了。
第三、尽量把晚上的生活形成规律,做作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第四、大人不要偷懒,不要认为做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大人也要养成一个爱读书学习的习惯,给孩子一个表率,否则,孩子辛勤的做作业,大人悠闲的看电视,就会让孩子觉得心里不平衡。
第五、做作业的习惯,有时候,需要家长陪伴一段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也要经常督促,巩固她的习惯。要知道,孩子们是很容易改变的,
好习惯养成以后,如果不坚持,过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了。
最主要的是,大人要辛苦一点哦。
“孩子上了一年纪,可不能再让他玩了,以后要认真学习了。做家长的也要跟着紧张起来,绝不能让孩子在起跑时掉了队。”林如是说。
是啊~孩子上了一年级,带给家长的除了一份目睹孩子成长的快乐,恐怕更多的是担心,是紧张了。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吗,孩子成绩会怎样呢,老师会喜欢孩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难怪林夫妇会如此紧张了。林的话是我想起在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新生入学那天,孩子们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在家长的千嘱咐、万叮咛中蹦着跳着迈进了校门口,而家长们却依然目送着孩子幼小的背影,不肯放心地离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一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
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拖欠作业,有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等。)、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可以
说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教过不少的孩子,从智力上说,相当不错,但却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差生。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上课咬手指,有的咬笔头,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业边做边玩,有的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看电视,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纠正决非易事。所以说当孩子上了学,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要热爱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性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缺点,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班集体。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三、 与老师密切配合,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特别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最了解的也应该是老师。但老师的了解毕竟有其局限性,你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告知老师,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
况,以便家校双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与老师的沟通。
四、 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
当孩子上学以后,大部分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少于关注孩子的心灵。其实孩子也有喜怒哀乐,也会有痛苦,也会有烦恼,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孩子最为知心的朋友,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中触摸到孩子心灵的轨迹,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给孩子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五、
孩子上学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而考试成绩也往往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考得好,皆大欢喜,有的还对孩子施行物质奖励。可怜的是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孩子,轻则受到一顿训斥,重则遭到皮肉之苦。在这里,笔者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眼睛不要只盯着卷子上的分数,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考试作为一种教育的检测手段,反映的只是孩子一个侧面的情况,而有的家长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此对孩子冷眼相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和畏惧心理,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他便会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对以后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当拿到孩子的试卷时,要认真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孩子分析一
下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孩子考得好,教育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孩子考得差一些,也不要大光其火,要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总结一下经验教训,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次考试迎头赶上。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得孩子可望而不可及,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还有的家长存在一种攀比心理,给孩子以很重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要和孩子共同提高,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一年级的家长朋友:
我是一年级的一位教师。学期即将过半,开了家长会以后,了解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懂得了如何在家中辅导学生学习等。除了这些我认为家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 二、培养孩子的“肚量”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第一,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优点,看别人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比较自私。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就有很好的“肚量”,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关于这些都是家长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给孩子灌输的。我想,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尽量地多做一些好的事情,多说一些好的事情,你要不断地跟他说,要好好学习,把书念好,要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不要自私,要帮助别人????千万别太宠他,让他以为自己最大,这样盲目地自大,长大后,如果人际交往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三、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
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家长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家长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家长,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总之,人的心理素质,会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是学生终生受益。我认为家长可以放弃自己一点点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看报,这样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现在孩子可以读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古诗、名著等。因为这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在他日后的考试中会出现。所以家长应该孩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不要因为我们孩子学习不好而忽略读书。
六、独立能力的培养。
我想家长是否在家里有些小事情要孩子好主动干起来了。有的孩子,在家里肯定一点都不干活的,扫地一点都不会扫。我希望所有的妈妈们,下次扫地的时候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地扫干净,怎样墩地,??是时候让他们动起来了,因为他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是幼儿园那个随便可以哭鼻子的孩子了,要慢慢培养他们独立能力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等到我们老了理所应当这些活还是我们干,那时后悔就晚了,应该让他们“懂事”起来,哪怕我们现在麻烦一点。应该说,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独立能力比较强的,相对来说,这些孩子胆子也大,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敢说,说得多了,口齿也清楚,表达能力自然也强了。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而不少家长们则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担心孩子无法适应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尤其担心孩子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下面是小学生新入学常遇到的7种问题,希望家长们引起注意。
问题一:精力不济
现象:部分小学生在上课时上午第一、二节课,精力比较充沛,听课非常精神,记忆和理解都不错,但是到了三、四节课就打哈欠、犯困,听课效果也受到影响,不能很好领会老师的意图。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老师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建议:孩子入学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一年级学习任务不重,没有必要搞疲劳战术,但一切都要正规起来,不能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孩子才有精神从事第二天的学习。
问题二:“四二一”综合征
现象:一位老师介绍,班里一名同学小文,姥姥、姥爷从一年级就整天按部就班地接送她,对她百依百顺倍加疼爱。小文现在上五年级,对为她付出很多的姥姥姥爷却特别蛮横,对老人斥来呵去,十来岁还不懂得体谅老人,尊敬老人。在生活方面,小文也是一塌糊涂,事事依靠长辈,自理能力很差。
建议:这名同学是典型的“四二一”综合征,在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位老人,父母两位大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过于迁就、娇惯,孩子错失了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良机。
专家提醒新生家长,小文的这种行为值得一年级家长重视:孩子刚入小学,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放松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家长应该借助孩子入学这个机会,让孩子懂得自己长大了,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家务,引导孩子懂得尊敬老人、帮助别人等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问题三:成绩差家长骂
现象:入学后,各种小测验、小考试成了学生的家常饭。一年级知识简单,不少同学都能得满分,如果考不到满分,有的家长就沉不住气了,先问孩子:“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考不好,”再教训孩子:“怎么这么笨,就你分数低。”家长恨铁不成刚的呵斥,往往让新入学的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建议: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基础,家长切不可以分数论英雄。一年级的知识不是很复杂,一些学生考不好往往是由于粗心,而不是听课能力、理解能力有问题。家长不分析试卷就大发雷霆,对孩子又打又骂,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失去自信。这对刚刚接触学校的小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分数低了,家长要分析试卷,查出孩子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孩子改正,鼓励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
问题四:不被信任
现象: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时,发现孩子的练习册不见了。孩子告诉妈妈老师收上去了。妈妈却不相信孩子的回答,再三追问。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岁,看着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也蒙了,反问:“什么是练习册呀,”这位母亲着急地当着孩子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练习册确实被老师收了,这才放心。
建议:这位家长属于典型的不信任孩子。家长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毕竟由幼儿园到一年级,孩子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家长的这种
不信任将伤害孩子的自尊。家长完全可以相信孩子,或者暂且先听孩子的,再避开孩子给老师打电话核实。
另外,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种种不是。或许家长是无意识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很大。孩子知道家长对老师的不满后,往往对老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老师所授科目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问题五:盲目报班
现象:部分家长教育意识很浓,开学没几天就向老师透露,想给孩子报个数奥补习班、英语辅导班,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建议:报辅导班还是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家长千万不要跟风。以数奥为例,部分学生感觉学校学习相当轻松,甚至有些“吃不饱”,加上自己又有兴趣,可以考虑报班;有的学生本身学习就非常吃力了,再参加各种辅导班就力不从心了。
问题六:多买练习题
的想法,在孩 现象: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子入学之初就买一堆辅导资料,让孩子吸收“营养”,这些辅导材料以练习题、测验试卷为多。
建议:一年级学生缺少的并不是以练习为主的教辅资料,而是一些帮助阅读的书籍,这对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表达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选择,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选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他们才喜欢读。
问题七:教育“太超前”
现象:多数家长希望在学习上帮孩子一把,在上新课之前帮孩子预习,下课给孩子复习。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由于非常熟悉新知识了,上课就不再认真听讲,影响别人,老师还要分散精力维持纪律。
建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确实需要家长帮助,但是家长一
”。在辅导孩子预习时,应该侧重帮助孩子了解与课文定要把握好“度
有关的背景材料。例如老师第二天讲古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阅诗作者的年代、生平等个人背景,以及诗中所展示的景物、人物的相关信息;课后复习时,家长应辅助孩子理解、背诵。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即是对您的孩子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我知道,有很多家长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小孩在这些日子的学习中,成绩怎么样,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学习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怎么样,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探讨一条适合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道路。
下面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班的总体情况。我班现在共有35名学生。其中女生11人,男生24人。我觉得,他们个个都很聪明活泼,都有学习的天分。开学至今已经一个月的时间,许多孩子适应了小学校园生活,也给我们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金佩颖、陈嫦嫦、王翔、陈洋洋、宋子豪、王俊、吴雨潇等小朋友上课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方紫彤、周心怡、虞孔睿、金雨晴、章增乐、林昕等等,批他们的作业是真是赏心悦目;章瑞恒、陈子豪、章宗瑜、吴家杰思维活跃,见解独特;黄章辉、陈诺、金雨晴、金玉杨、季式诚、蔡远滨、林昕等学习认真、踏实;黄章乐、方邦威、黄光辉、金亦宏、项泽国、江祥增等小朋友活泼开朗,苏博林、陈子研、陈涛、方飞铭、包庆昊等文静乖巧,真的,我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无穷的潜力,都能达到最优秀。
新学年的开始,正是孩子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热情帮助他们做好各项准备,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新的开始呢? 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然而,现在有许多父母走进了教育误区,他们普遍忽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了孩子的分数上,总觉得习惯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升学凭的是成绩,而不是习惯。许多父母常常为孩子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有父母为孩子没有好习惯着急。可以这么说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比他们现在获得任何知识都还重要的多。因为儿童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养成坏的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在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得法,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正如我们黑板上写得那样“播种习惯,收获成长”。因此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
生每天早上提前20分钟也就是7点40 到校参加早读,还养成进了教室就打开书本开始晨读。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下课时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用的课本等学习用具。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保持教室里的卫生。回家要养成看书,做作业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很多好的习惯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慢慢培养的,同样也有许多习惯靠家长在家督促养成的,比如早上要求孩子能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还有良好的课后阅读习惯,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等等,都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给孩子监督指导。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地要指出一点,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新教育新提倡: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名言也在向我们证实阅读的好处。有些家长这时会感到困惑:现在他们连字都不认识,怎么看书阅读啊,这里我就想大家推荐一种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亲子阅读。什么叫亲子阅读呢,就是要求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因为现在一年级孩子还识字,只能通过父母讲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精彩的故事中展开想像的翅膀。到孩子有能力自己阅读时,我们家长为孩子精心选择一些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让学生阅读。这时家长还要陪孩子阅读,让孩子谈谈读后感想,说说此时最想说的话,分享阅读的快乐。这即是对所学拼音,所学字词的巩固,也是在帮助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对语言的丰富、对将来写作、乃至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大理念。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有空我就布置回家听故事的作业,在这方面我们班的大部分的家长配合的很好,极个别还没还没意识的家长希望能引起重视。请相信孩子们会在你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进步,因为孩子在坚持听读中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逐渐培养语感,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而这种家庭的指导作用又恰恰是我们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阅读方面也将花大力气,我准备每周用一节思品课、一节地学课进行专门的集体阅读,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拼音识字、勾画好词句、说一句想到的话(可以是读书后的一句感悟,也可以是读书后自己最想说的的一句
话,也可以是自己联想到的内容),等拼音学完,我也将指导学生写一句话日记开始,从小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另外我准备在我们班建立一个书吧,精心为学生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供他们在课外阅读。书吧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增添新的书籍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你们积极的配合老师共同来完成。
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这样我认为事很不对的。讲得最通俗一些,你们现在赚钱不就为了孩子吗,投资孩子的教育一种最聪明的举动,也是收获最多的一种行为。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父母还是轮流交替。在饭后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出上几道数学题,和他们一起读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其实想讲的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阐述,如果有家长还有问题,等会咱们再个别交流。这里我还想对家长们提几点要求:
(1)、每天请让孩子佩戴好校徽,戴好绿领巾何小黄帽,班干部的戴好标志按时到校早读,中午午休好,1点半开始到校。注意不允许在校门口迟早餐,这些跟我们三项竞赛直接挂钩。
(2)、注意每天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一年级作业需要家长在旁读题指导的,完成作业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以免经常出现忘带书本,铅笔盒现象。
(3)、晚上让孩子早睡觉,保证孩子睡眠。有些学生课堂上睡觉现象还大有存在。请家长给予关注。
(4)、上学期间最好不要让孩子带零食,由于孩子自控力差,经常出现上课吃零食现象,上学期间不要给孩子零花钱,以免在校门后买不卫生的零食吃。
(5)、请多多和我们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美好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最后我要宣布一下:经过事先与几位家长的交流,先聘请以下几位家长为我们一年(2)班家长委员会,如其他家长也愿意加入家长委员会,可会后与我联系。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让我们的孩子不断进步
——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
一、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即将跨入小学的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
1、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家长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如:“宝宝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一年级小学生了~” “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呢~”当他做了一件让大人满意的事时,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一件无商量余地的必须做的事。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要向孩子介绍一下小学的学科内容,班级授课形式和老师的分工等等。另外请家长注意几点: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外,还要让孩子背下至少一个能马上找到家长的电话。叮嘱孩子,有事跟老师说,不懂的就问老
师。
2、物质准备。
在开学之前,父母要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铅笔刀、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书包不必太大,实用、结实就行。最好是双肩背,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3、家长的心理准备。
(1)了解学校是学习的的场所。
学校是孩子在团体生活中磨练学习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场所,其中学习是为了让小孩走向社会后,具备生存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要凭自己能力去做,无法借助他人之力。在以前狩猎时代,不会拿弓箭就无法生存,相同的,现在在学校学习知识、技术,就是生存的武器。家长不要只局限于希望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社会性及人格性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须努力
读书学习,适应团体生活的规律。
(2)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记的,要经过反复复习,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虽然课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没有反复练习,则理解无法持久,也无法记住学过的知识。优秀的选
手必须忍耐严格的训练,不是相同的道理吗,
(3)孩子的训练从入学开始。
“学问没有捷径”,家庭学习非得从入学后立刻开始不可。家长不要天真地认为:随随便便读一读,便想得到好成绩,如果认为小孩可怜,这是父母亲太溺爱孩子了,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放松,两三年后,您是笑还是哭呢,
二、调整学习环境,安排家庭学习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场所、相同的时间用功。
上学以后,孩子必须养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放学后,还留有上学时的紧张感,请家长先笑脸相迎,让孩子放松一下。接着让孩子坐在书桌前,摊开教科书及作业本,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功课,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习惯以后,慢慢延长时间至30分钟到40分钟,游戏、看电视都得在做完功课以后。特别提醒的是: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在书桌前学习学习,如此每天在相同场所、相同时间实施,渐渐地,小孩就养成放学后在家用功的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要注意克服坏习惯,所以家长陪在身边比较好,当小孩表示:“做完功课了~”家长应亲自检查,如果做得好,必须加以赞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会产生兴趣,不对之处,可以让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检查,小孩会自恃:“反正妈妈也不看。”所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看起来用功,实际上呢,有名无实。家长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认真用功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无法自发的用功,所以请父
母亲要认真对待这一点。
2、读书要在不会分心的场所。
孩子的书桌安排在什么地方,注意:马路噪音,电视声音等都会分散注意力,使读书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业,会无意中产生餐桌是吃饭的地方的想象,对于集中注意力不利。
所以为孩子单独准
备书桌,书桌就只能读书,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单独房间,家长要事先向孩子声明:
双亲必须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间。
3、书桌前不要乱摆东西。
书桌最好面向干净的墙壁,墙上如果有图片就会吸引目光,无法集中精神用功。书桌正面不要放多余的物品,如果书桌上充满了笔记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换大一点的桌子。
4、准备必要的参考书籍。
入学后,光有教科书是不够的,最好准备一些学习参考书、字典、工具书、百科全书等,以
便孩子随时使用。
三、在家庭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读书的习惯。
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另一方面,听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触各种文章的内容,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也很好。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动,小孩也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思考力、解读力也同样得到培养。低年级的家长可以考虑小孩的年龄、发育、兴趣,选择好的图画书、故事书。家长还要注意,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一概拒绝:“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
不要强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小孩,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
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
2、养成写字的习惯。
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有的小孩虽然话说得很流利,却不太会写字,有的小孩写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师出的生字练习多一点,他就唠叨半天,到中高年级就可能讨厌作文,这是因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现力不足的缘故。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训练写字,例如小孩放学后,总向家长叙述:“妈妈,今天在学校??” 即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家长也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家长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他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
文字写字,家长看过之后要夸奖他、鼓励他、并慎重地保存起来。
3、 养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
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4、让小孩有广泛的兴趣。
应该尽量培养小孩的兴趣,对各种事物表示关心,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龄,家
长可以依照孩子兴趣参加各项活动,让孩子成为有个性有魅力的人。
5、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维持良好的关系,养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要让孩子尽早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就像婴儿会自己站起来走路一样,能够自己努力用功,不懂之处自己思考、解决,具备了“自己学习力”,就拥有了一生进步向上的原动力,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己培育力”,这样的孩子自然会自发、自主地用功,也就不会感觉学习很辛苦了。作为家长,要注意称赞孩子、鼓励孩子,让他慢慢养成一个人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家长送给
孩子的最佳礼物。
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一年级孩子大约需要10小时睡眠,家庭学习时间、游戏时间、入浴、用餐时间都必须确定,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如果上小学后,还得家长叫才起床,则是依赖心的表现。早晨起得晚,连上厕所、吃早餐都来不及就到校的孩子,第一堂课就哈欠连连,缺乏朝气,只是坐在位置上发呆,也有很多孩子忘了带这,忘了带那??这样就无法集中精神上课。如果生活没有规律、零零散散,则孩子的内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规律。生活有规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选择适当的项目,
和小孩约定好必须做哪些事,让小孩遵守约定。
2、会帮忙做家事的孩子会学习。
五六十年代,小孩每天要花3小时做家事,现在则是花3小时看电视。孩子之所以讨厌做家事,是因为从小没有训练之故,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做,还要帮助家里做事,像拿报纸、摆鞋子、拿碗筷,他做完了家长要向他道谢“谢谢你帮忙~”告诉他,要认真做,不要随随便便,养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态度。如此一来,小孩就会自觉、自豪是家庭中的一员,产生体贴心、责任感、协调性、耐性、集中性、自信心等等。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
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
另外,帮忙做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各种能力。在让小孩帮忙时,应该教他,例如:不要将油腻的碗盘叠在一起,擦拭餐具时不要将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应该放在台上,边擦拭边移动。这不单单是教他知识,技术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顺序,培养判断力,洞察力。一旦决定家长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须先订计划,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购买,准备用具、调味料,可以请小孩说说看,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调理。经常帮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记得诀窍,读书、做题、写作文等都得有计划,有顺序,所以帮忙做家事的
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
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4、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够忍耐的孩子,在学业及社会生活上都容易获得成功。所以不论运动或游戏,让孩子学习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长让孩子忍耐饥饿、口渴、寒冷、疲劳等等身体的苦痛,一些昂贵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节日再买,这样,孩子对于想要之物没办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锻炼,使孩子拥有自信。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点痛心,但是请家长记住:欲望很容易会得到满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而不懂得忍耐的小孩很令人伤脑筋,
那些在舒适的房间里,始终维持饱腹状态的小孩,将来没有什么大出息。 家长要对小孩的物质欲望严格,情绪欲求宽松。当他向你撒娇时就抱抱他、摸摸他的头、用心疼他。,当小孩忍耐痛苦的时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请家长称赞他~只要家长与孩子之间
以爱心、信赖维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拥有自信,也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信赖。
五、家长要掌握有效的指导学习的方法。
1、让孩子每天坚持复习和预习。
根据美国学者研究,即使是100个完全学会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记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可是往后的记忆减少就很慢了,1个月后大概还能记住20%,为了不将学过的忘记,复习很有必要。当天复习由于记忆仍新,所以学习过的能记住,也可达到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如果两三天后才复习,由于记忆已经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复习的话,学过的就渐渐忘记了。低年级如果每天复习,课业一定跟得上,而且会对功课产生自信。复习以后再预习,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不懂之处可以在上课时特别注意听。
2、家长依条理指导。
要依条理思考是有点难,尤其是数学,因为小孩还不习惯理论性思考,不会的地方家长请画
图说明,以漫画的方式写出来,让小孩整理一下思路。
3、回到“绊住”之处重点指导。
当小孩带回的作业或测验卷上有“×”的记号时,注意这代表孩子的薄弱环节,不要用这样的话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聪明,都会了,就是太粗心,下次细心点~” 所谓的“粗心”其实是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一定让他弄清楚熟练掌握不可。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得注意小孩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识,如果基本的部分不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出现问
题再回过头来寻根求源,家长和孩子将会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
4、文字与演算的练习本要认真准备。
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如果家长把不要的纸拿来当小孩的草稿纸,演算纸,小孩会认为反正扔掉,乱写也无所谓,自然无法养成规规矩矩写字的习惯,因此,为孩子准备好笔记
本,演算本,让孩子方便书写,养成认真写字计算的习惯。
5、决定学习目标与时间。
家庭学习要分配时间,先订计划,星期几学习什么科目,以及多久时间,一般而言,家庭学习的时间是“学年×10分钟”,但因为还有作业,所以低年级大约30——40分钟,在此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小孩依计划完成功课,必须给予鼓励与赞美,中途做完了,坐得住的孩子延长学习时间没关系,但坐不住的孩子,只要功课做完,就可以让他解放,出去游玩散心。因为最初依计划完成功课,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在小孩读书途中叫他做事,否则他的节奏会乱掉,变得缺乏集中力、持续力;第二点,要遵守家长与孩子的约定,不要本来说好写一页,结果因为很快完成,就要求小孩再多写一页,也不要
因为他没有认真做完,就以延长学习时间来当作惩罚,这样会带来不信任感。
六、家长的期待和鼓励会推动孩子不断进步。
1、不要忘了“皮格马列翁”的效应。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对1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中,在进行智能、体力等项目测试后,向教师提供了虚构的信息,说100名儿童中有20名发展优异并出示名单。一年后复试的结果表明,出示名单的儿童,成绩明显提高,
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虚幻变成现实。这种由于期望不同而导致儿童发展出差异的现象就是期望效应。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类同的皮格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格马列翁效应。”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也是一样,父母在心里想着:这个孩子的头脑怎么这么笨,怎么花了那么多钱补习,还是看不见什么效果呢,这样想,就会表现在态度上,小孩子很敏感,感觉出大人这种态度后,便会丧失兴趣,这就是负面的皮格马列翁效应。家长发现孩子优点,就称赞:“好棒~”看见他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责怪他:“你怎么这么做??”应该称赞他:“真会帮助别人,乖孩子。”当孩子沮丧时,不要说:“你看,谁叫你不听我的话的~”应该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笨,一定有进步的潜力,在学习方面也是这样,如此一来,就能养育出正面的皮格马列翁效应期待下的小孩。
2、让孩子体验“学会”的喜悦。
明白一件事,学会一件事,对小孩而言,就像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门一样,充满感动,这种感动会带给小孩自信,不断地明白、学会,小孩就越来越爱学习了,让小孩燃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虽然在家长眼中看起来程度很低的事,当小孩终于明白了、学会了时,家长也要跟着高兴,如果表现出“你本来就应该会”的态度,则小孩的感动与喜悦也不见了。所以要让孩
子尽量体验了解、学会的喜悦,扎稳知识的根基。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下午好~
上学期,一年级的家长会主题是“好习惯,好人生”。本学期的主题是“与新课改同行”。为什么要召开这样的主题家长会,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希望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
如何与新课改同行,今天,我主要讲几个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校长画画的故事》。有48位校长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家一定要好好干一场。 这时,他们的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教授让每一个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让大家互相学习学习。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
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当时只提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人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老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
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 四个问题提问了,教授当时没有作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刊
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题目就是《画学校,画出了震惊》。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校
长们震惊了,
当前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课上,这些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观念理解容易,转变行动困
难,如果要把观念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观念很多。这就要求我、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不仅要
勤于学习新课改,更要勇于实践新课改。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家庭要以孩子为本。 第二个故事是《学生答题的故事》: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
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
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我说这个故事目的是:我们真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
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我想,我们的家长,也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
起成长。
我觉得,“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
真、最善、最美。
第三个故事是《家长孝心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
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今天,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新课改并不是
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长要为孩子师表;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
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第四个故事是《上海修地铁的故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两者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二号线运营成
本却远远高于一号线。原因在哪里,原来二号线忽略了一些细节。
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入口,都设有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首先必须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地铁二号线没有这个设计。结果,一号线从来没有发生过
雨水倒灌的现象;而地铁二号线却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再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而二号线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
这一个小转弯,使得一号线的空调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再比如: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结果是,二号线站台,乘客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造成
安全事故。二号线站台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提醒乘客。 我讲这个故事,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
的把握。地铁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教育孩子活动中,我们有一个感受,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
今天,我讲了四个故事,其实,我主要讲的就是四句话: 第一句话:教育孩子要以人为本。不管你学了多少先进教育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孩子
身上。
第二句话:教育孩子要蹲下身子。孩子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倾
听孩子,不能用大人眼光来看孩子。
第三句话: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方法。
第四句话: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做起。谁关注孩子细节越多,孩子进步越大。细节决定教育的
成败。
作文八:《玩橡皮泥永远是孩子的天性》300字
从很久以前玩橡皮泥就是每个幼儿园都会有的一个游戏方式,孩子们喜欢捏什么就捏什么,每每看到孩子们认真可爱的样子我就会忍俊不禁,有的孩子捏的苹果像鸭梨,有的孩子捏的小猫像老虎。有一些小朋友还会捏一些动画里的人物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对于孩子而言,捏橡皮泥不仅不费力气,而且还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同时能够培养孩子认真和动手的能力。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而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作文九:《玩是儿童的天性》2300字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因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年龄特点所决定,抓住这一点许多教育专家展开了诸多的研究及探讨形成较多的认识和理论。
而针对智障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如何进行玩的教育呢,相关的研究还甚少,因此可借鉴的理论不多。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应用玩的方法对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比较出更好的效果,因此怎样通过玩发展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解决他们的特殊问题,却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玩玩具是儿童最平常的活动也是儿童喜欢的一项活动之一。正常儿童会沿着自身发展的过程,延伸出许多丰富有趣的玩具生活,玩具可以是伴随他们儿童时期的一部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而对智障儿童就不同了,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大脑的损伤,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精神、心理、或生理等方面都落后及偏离正常儿童。一个十几岁的智障儿童也许心理年龄只在一、二岁阶段,而且有些智障儿童同时伴有精神、情绪、行为等问题,就加添了问题的复杂性。但是有一点,爱玩是儿童的共同天性。 因此通过指导智障儿童玩玩具,来培养他们的能力,促进身心发展确是十分重要而有效途经。
怎样指导智障儿童玩玩具呢,
首先应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儿童发展现状。
2.明确目标
3.设计方案
4.实施方案
5.检核效果
为什么玩玩具还要有这么多的考虑,因为智障儿童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很少有玩的能力因此直接影响他们玩的兴趣、玩的质量,或者使玩,成为他的一种负担,成为一件无所畏的事情。这样就从根本上失去玩的意义。如果我们的智障儿童再失去玩的学习,对于他们可谓是又一种学习机会的损失,帮助他们学会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拓展他们学习的空间,拓展他们发展的广泛途径。 一、了解儿童发展现状
智障儿童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脑损伤的程度及部位也不同,因此反映的问题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比如:有的儿童表现语言障碍、有的表现运动功能障碍、
有的表现精神、行为、情绪问题,这些都是源于脑损伤,了解他们的病因,就会对他们行为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了解他门的病因及现在心理发展阶段,是指导的第一步。
二、明确目标
在了解儿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即可知道儿童在各种能力的发展中处在什么标准,然后把他的资料整理出来,进行分析并根据儿童发展规律整理出,你希望通过玩具活动使儿童所要达到的目标内容。比如:一个有语言障碍的智障儿童,我们在确定他不是因构音器官生理问题所至,就可以根据他所处语言发展期,为他明确,下一步,往更高一个标准的语言期的目标内容。其他项目的内容也是这样方法去条理。这样我门就把握了活动指导的目标。
三、设计方案
在完成前二个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根据所设计的目标为儿童选配玩具、制定训练计划。比如以每天活动安排为例说明:时段安排
一时段;做运动功能训练的玩具活动内容安排如;拍球、投包、钓鱼、打保龄、可根据目标选项。
二时段:做沟通技能训练如:听力、对话、情景、游戏等活动安排。 三时段:做精细动作训练;泥工、穿珠、剪纸、捡豆等活动安排。 四时段:自由活动、听音乐、跳舞、结伴玩、运动器具实操训练等。 又如:对没有情绪问题的智障儿童还可以进行专项玩具玩法指导的训练或情景、角色游戏活动安排,总之在每项活动的开始至结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导过程、效果记录及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儿童玩具活动过程中,给予儿童适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就会失去针对儿童问题指导的意义。
四、实施方案
在第三步骤设计时已为实施内容和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1.个别训练和统整训练相结合。
针对智障儿童每一个目标的训练要细化,是为了缩短训练的过程,提高训练的具体性,所以在一组训练项目结束后要及时统整以便儿童对训练的内容有一个整合的感觉和认识。
2.指导过程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渐深入开展,针对智障儿童认知能力差,感觉反应慢的特点,每每指导要降低难度、简化过程、逐渐到位的进行。
比如六面画玩具玩法指导可以简化成四块色块组拼完成后,再加添块数,再进行画面组拼,直至达到儿童自身所能达到目标即可。
3.要注意玩玩具与认知学习的有机结合。
每一种玩具都可以延伸出许多相关认知学习的训练内容,比如:串珠玩具一般可以作为分类、辨色、排序、认识形状等多方面的训练内容。
我们平时在指导儿童玩时,习惯让儿童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去做,否则就制止儿童玩的做法,就不是把玩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往往有时错误的指导方法,会使儿童再也不去接触这件玩具。
所以在这点上最好的方法是和儿童结伴玩、观察儿童的玩法和他平行玩、最后互动玩。使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学习,如果儿童不接受你就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方法。 4.要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心理发展的需要,多安排有运动功能特点的玩具游戏活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儿童通过身体动作的学习,是完善他整合能力的一个必须途径。
智障儿童要加倍于正常儿童这方面的训练,因为运动是调动全身各个感官的全部机制运作的过程,他能最好的刺激儿童的大脑、小脑进行平蘅、整合等方面的锻炼。
5.要有实施方案过程的详细记录。
6.注意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方案的调整。
五、检核目标实施结果
检核工作一般是在阶段期进行。
主要内容是:汇总记录、评量、测试、分析问题考虑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 前面所说明的指导智障儿童玩玩具的运做过程,是针对个案设计的其中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操性。在诸多的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某些类型的智障儿童相适合的玩具训练方案。
目前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逐渐向个别化转轨,这说明现在的教学己不能适应现代特殊教育的需要,我们在玩具教学中努力实践这种新的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其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并进一步完善指导智障儿童通过玩具进行学习及训练的过程。
作文十:《玩是学生的天性》1900字
玩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好玩的事情总是兴趣盎然,即使遇到挫折,也百折不挠。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玩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玩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玩的研究情境。
为了使学生玩好数学,我总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或改编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时,针对学生天性好玩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改编,用海绵宝宝请客的故事把“三选二,有几种选法”、“四选二,有几种选法”等问题串联起来,巧妙设置了“三种水果任选两种做拼盘,有几种选法”、“三辆碰碰车,有几种碰法”、“四种形状蛋糕任选两种,有几种选法”、“五个水母邮递员任选两个送礼物,有几种送法”等情境,学生对于这种好玩的数学情境充满着兴趣,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他们用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图片,在拼一拼、玩一玩、连一连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解决简单组合问题的最佳办法,并学会了灵活有序的思维方法。
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玩,才能在玩中发现数学的奥秘。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教师既然让学生玩了,就一定要给足他们时间,切不可草草收兵,敷衍了事。这样学生才能在玩中真正地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感受到学好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1元等于10角的知识,我设计了用手中的学具钱买1元本子可以怎样买的情境。这种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他们一共得出十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付出多一点的钱,让别人找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购物活动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玩得尽兴,学得轻松,他们在玩中积极地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在玩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数学要点,使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教师要让学生玩出层次,玩出水平。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玩中探索新知,就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玩的材料,也许在一节课中,我们会让学生玩很多次,但每一次玩的目的应该有所不同,研究的重点也应不同,应该具有层次性,应该让学生每玩一次,就会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入一些,这样的玩才能有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一共设计了三次玩的活动。第一次玩小棒,只是让学生发现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里隐藏着秘密。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拼三角形的游戏,问他们需要什么材料。学生说只要有三根小棒就可以了。于是,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组长短不一的小棒,其中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拼三角形的游戏。当学生信心满满地
摆弄着这些小棒,等待想象中的三角形出现的时候,有的小组拼成三角形了,而有的小组却没有拼成功。于是,学生对自己的玩进行了思考: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拼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拼成三角形呢,
接着我设计了第二次玩的过程。我自制了一套学具:纸上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线段两端备有一条可以伸拉的彩线,每隔一厘米就会变一种颜色。彩线一端固定,但可以调节长度和角度。学生将这两根彩线任选长度,尝试与线段围成三角形,并把自己每次实验的数据分为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两种情况分别记录在不同的表格里。这次玩我给了学生很多次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围三角形的过程。在这次玩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计算三边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探索规律就水到渠成。
然后我又设计了第三次玩学具活动:线段长度改为12厘米,一根彩线固定为8厘米,那另一根彩线可以是多少厘米呢,要求学生思考后进行验证。这一次玩他们找出了所有的可能性:从5到19之间的长度都可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与12和8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在研究讨论中发现,这些数据在12和8的差(4)与其和(20)之间。
通过这三次玩的活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奥秘,每一次玩之后,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都会有所提高,可以说真正玩出了层次,玩出了水平。
总之,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玩中学,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要勇敢地跳出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教材转化为师生活泼互动的过程,让学生独立玩、一起玩,玩出知识,玩出能力,玩出创新,玩转数学。在我看来,会玩的学生才是真正聪明的学生,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玩中学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乐于学“好玩”的数学,在“玩”中收获有趣的数学知识,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就真正走向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