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衣食住行的成语》1600字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指衣食困乏
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指衣食粗劣。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
指日常衣食费用。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解释〗指衣食粗劣。
〖解释〗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解释〗纨绔:细绢做的裤子;膏梁: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解释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指住宿简陋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巴:攀援。攀山过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步履:行动;维:文言助词,无实义;艰:困难。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盗贼等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行走。
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形容行走艰难。
快速行走貌。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解释〗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解释〗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作文二:《衣食住行的变化》3200字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
《衣食住行的变化》
A 案
【教学资源开发】
《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人们的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便利、舒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衣食住行是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事,但他们的关注程度很低。因此本课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研钵、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演示材料: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1、出示:古代人生活的图片和视频
2、看了古代人生活的场景,谁来推测一下古代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小结
3、出示:体现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特点的一些实物:如书信、手机、无线
电发射器、钢笔和毛笔等图片。
4、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体会和比较古代
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1)分组讨论、比较活动
2)汇报交流
3)小结
评析: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二、 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提供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分类,并且按照时间排序。
1)分组分类、排序活动。
2)汇报交流。
3)小结
(二)比较古代和今天衣着服饰方面的不同的,并且在逐渐进步。
2、出示不同年代衣着服饰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衣着服饰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衣服之间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衣服的功能,款式,穿着是否方便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衣着服饰由繁到简,功能越来越强大。
(三)比较不同年代饮食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代饮食用具及食物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衣着饮食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炊具的材质,种类,燃料种类,食物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饮食由生到熟,越来越讲求营养。
(四)比较不同年代住房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代住房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住房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房屋之间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建筑材料,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衣建筑有低到高,越来越节省空间。
(五)比较不同年代交通工具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交通工具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交通工具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交通工具的速度,舒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交通工具由慢到快,可以上天入地。
4、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1)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小结
评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了解的未必十分透彻,对于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就更加陌生。因此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具体形象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另外,由于学生对于物品特点以及如何对教师提供的物品进行比较都缺乏认识,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领着他们一步一步的进行分析,比较。
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不同工具碾米活动
1)擀面杖碾米
2)研钵碾米
3)电动粉碎机碾米
评析:用不同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学生活动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2、观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视频。
评析:了解原始农业的一些技艺,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和方便。
3、让学生介绍当地的米粉食品。
四、调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发明。
1、设计相关的调查表,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什么是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发明并说明理由。
2、列出几种科技产品,如手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3、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家里最需要更换的一件家用电器或用品是什么,说明理由。
评析: 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间,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服力。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片断赏析1】
师:第一组想要邀请第二组同学去看一场电影,现在有写信和用手机两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生:用手机,打电话告诉他一声就行了,不用写信。
师:为什么呢?
生:写信慢
师:我们来一次比赛怎么样?A 给B 写信。C 给D 打电话。
生:好。
师:我们看看谁的效果更好,更快。拭目以待。
……(比赛)
生:打电话快,还说得清楚。
生:写信要写清楚,得好长时间,再送去,看完又得好长时间。
评析
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对比的时候,小学生关注了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教学片断赏析2】
师:大米我们都认识,大米碾成粉,你们也吃过吧?
生:我吃过米线。
师:大米碾成米粉,都会用到什么工具呢?
生:粉碎机
生:榨汁机
师:你知道以前人们是用什么工具吗?
生:……
师:(出示擀面杖、研钵)这样的工具碾米粉,你见过吗?体验过吗? 生:没有。
师: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吧。
分组体验擀面杖、研钵碾米粉。
师:下面老师用粉碎机碾米粉,你们看看,这台机器和你们刚才体验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生:好
师演示,生观察。
师:有什么不同?
生:粉碎机碾的快,老师一会儿碾的就比我们这么多人碾的多。
生:粉碎机碾的好,都成粉了,我们碾的还有大块呢。
评析:
用不同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学生活动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板书】
衣食住行的变化
创造发明 美好
科学技术 使生活 便利
舒适
【教学后记】
《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人们的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便利、舒适。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对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图片、卡片、实物等,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排序、分析、体验等活动,发现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使生活发生了改变。
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训练,科学素养得以发展。
作文三:《上海的衣食住行》13800字
上海,上海
小组成员:李柳林 陆蓉 洪玉梅 刘晶
杜佩怡 彭欣 徐天琪 晋筠
上海的石库门,上海的百乐门,上海的月份牌,上海的滑稽戏,上海的阮玲
玉,上海的张爱玲,还有形形色色的在这个城市中存在过或者仍旧存在着的物和
人……当怀旧的气息染满街道和窗棱的时候,那些沾满尘埃的泛黄的老照片又重
现了从前的繁华和梦想。……
第一篇 经济篇
, 上海概览
美丽的上海,地处中国东海岸,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居南北海岸线中段,背靠广阔腹
地,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经过上海流入海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 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的内外交通运输枢纽。上海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 亦是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当前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 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为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 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近二十年来,上海人民努力工作,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令世人瞩目。
上海人民为自己的国家和城市感到骄傲,并向世界敞开大门,伸出友谊之手。这个迷人的东
方大都市将和世界一起成长。
, 城市鸟瞰
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城隍庙、外滩、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馆、南京路 , 国内影响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
在一天内创造的经济活动成果,充分折射出上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任,在全国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二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
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在改革
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上海经济已稳稳跃上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高起点上。刚刚过去的2002年, 上海经济实现自1992年以来的连续第11年两位数快速增长,GDP总量预计超过5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连续保持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以上的增幅。经济专家指出,上海业已形成领跑全国的改革开放先发效应,加速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区有以纺织、铸造工业为主的普陀区,以纺织
机械、冶金、造船工业为主的杨浦区,以及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宝山区,机电工业基地—闵行区。黄埔区是上海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徐汇区是科技文卫集中地。上海市工业占全
国十分重要的地位,尤以钢铁、机械、造船、仪表、电子、化学、纺织、医药、印刷等工业
最为著名。
国际地位
, ,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
海举行,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承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
为深远的一次多边国际活动。会议期间,上海共接待了除中国以
外的19个经济体领导人及随行人员等6000多人,中外记者3000
多人。同时,上海还协助中央有关部门成功地承办了APEC外贸部
长会议、APEC双部长会议、APEC高官会议、APEC海关属长与商界对话会议、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议等系列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今日上海的迷人风采。
,
中国申博成功,令所有华夏儿女欢欣鼓舞。而在申博过程中,上海所表现出来的开放的
城市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面向世界的开放,为我们成功获得2010 年世博会主办权添上了重要砝码,而这种开放
精神,更是上海了解世界、学习世界,进而逐步领先世界、向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
迈进的重要保证。
从《上海—巴黎音乐会》到市民代表、形象大使,我们自信地走向世界
申办世博会的过程,是一个让世界各国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过程。
,
2001年,上海与挪威奥斯陆市、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智利瓦尔帕莱索市、厄瓜多尔亚
基尔市、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新结为友好城市。至2001年末,上海已与43个国家的51个城市(省、州、区)结成友好城市或建立长期友好交流关系。2001年,乌克兰驻上海领事馆和牙买加、摩纳哥驻上海名誉领事馆开馆。年末在上海设立领事馆或名誉领事馆的
国家已达42个。
,
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性会展不断增多。2001年,上海共举办国际会展278场,成交额逾550亿元,观众人数达到482.91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超过40万人。在第12届华东交易会上,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1.37万人,出口成交16.89亿美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国际汽联主席马克思?莫斯利(Max Mosley)是应国家体育总局的邀请,来上海为即将全
面开工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开工典礼;F1运动推广人伯尼?埃克莱斯顿(Bernic Eccle stone)是应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邀请,为最后敲定从2004年至2010年在上海举办F1大奖赛的商业协议举行签字仪式。这两位关键人物的到访,将为中国奏响F1大赛的序曲,从而开创中国F1历史的新篇章。
,
11月9日,台湾青春偶像组合F4将来到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行专场演唱会。本次演唱
会是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据业内人士预计,这场演唱会有可能会成为今年
上海最赚钱的一场演唱会。
千面上海
, ,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口岸,也是中国科学技术、文化
体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浦东这块举事瞩目的东方热土,经过六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数百幢高楼拔
地而起,南浦、杨浦大桥横跨浦江两岸,东方明珠电视塔巍然耸立,一个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的新城区正在崛起……
,
弄堂是上海的特产,是属于上海人的。.它记载了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
文化方式与心态。上海有各式弄堂房子,每种使上海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阅读上海弄堂,就
如同阅读上海与上海人的社会历史……
经典的建筑、露天的酒屋、富有情趣的茶坊、幽静的咖啡厅,组成了上海另一条街雁荡
路。在这里您可以体味到上海都市人的生活情趣。购物街当属南京路、淮海路,旅游街则是
西藏路,此外,福州路文化街,情侣街桃江路,也同样值得去走一走。
,
新世纪的上海,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正变得越来越漂亮,而夜景更为迷人……
,
城市绿化,人们称之为“城市绿肺”。近
年来,上海的绿化建设从“点”、“带”、“林”
各个层次全面推进,绿化的生态效益充分体
现。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
绿地、凯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长寿路绿地、虹桥花园等100多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开放式城市景观绿地。
,
在上海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很多旧有的生活习惯、物态景观已不复存在,但它们在
上海人的记忆中却有着别样的情蕴和色彩,记下来的笔墨文字也就成了一笔充满怀旧与历史
投影的美文小溪,以飨所有陌生或熟知的人们……
第二篇 文化篇
, 风俗人情篇
儿歌咿呀、乡音袅袅,舞步轻曼、风笛悠扬,穿越世纪的钟声,回响在都市
的角落。似曾相识的声音和街景似乎把整个百年轻轻略去,而上海的风情仍清晰
可见,散落在各个街道和弄堂,也散落在上海人的心情里。让我们循着这回响,
领略她的美丽……
, 建筑
, 标志性建筑
,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在陆家嘴路的浦东公园内,其主体结构高350米,全塔
总高度为168米,它与纽约的自由女神、悉尼的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成
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和左右两侧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一起,形成了双龙戏珠之
势。
电视塔集广播电视发射、观光、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
建筑和旅游点之一,列入上海新的十大景观。
,
金茂大厦坐落在浦东延安东路隧道口,世纪大道旁,地处浦东核
心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东临浦东新区的繁华景象,西眺上
海市及黄浦江的幽雅景致,南向浦东张杨路商业贸易区,北临10万平
方米的中央绿地。大厦周边道路网络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
优越。
金茂大厦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超高层建筑,是上海迈向21世纪的
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高度仅次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塔大厦和美国
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是目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高楼。
,
矗立在人民广场中心的上海博物馆,属于大型中国古
代艺术博物馆。1952年建立。
站在人民广场遥看博物馆,其造型本身就是一个全方
位、多视角、具有个性特色的艺术品。它取中国传统的“天地方圆”之意,寓意深邃。典雅大方的建筑格调把传统的
文化观念和现代科技创新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展示了跨越世纪的崭新形象,成为上
海国际大都市的一大景观。
,
由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所设计的上海大剧院,融合了中西
方文化韵味,建筑物的白色弧形屋顶与具有光感的玻璃透明墙
体有机结合,形似一座水晶宫殿。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设
施之一。
,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是中
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
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
式,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
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祥。
名人故居
, ,
在上海复兴公园西侧,有一条香山路,虽然很短,但很幽
静,却很出名。因为在这条路上,座落有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
房,它就是孙中山故居。
这幢小楼环境幽静,布局合理紧凑。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
草坪,三面环绕着的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苍翠欲滴。屋内
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室内阳台。室内的陈
设是1956年来庆龄按当时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
,
在上海西区幽静的思南路上,法国梧桐树丛中掩映着栋栋
洋楼。这里,就是著名的“周公馆”——一九四六年设立的中共代
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
周公馆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包括两处草坪,一座喷
泉。**将军60大寿时就在花园里举办过庆祝会。幽竹
细细,吊兰垂垂,还有那棵**先生所钟爱的女贞树,
勾起我们的追思之情。
,
两扇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拙朴
厚重。上海兴业路76号,一幢貌似平常的石库门民居,她
如一座丰碑,将“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恒久凝固。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青砖主体,乌漆大门,格子厢房,
继承了书香门第的传统;而点缀的红砖,与教堂相似的拱门
浮雕,以及仿西假窗,依稀可看出那时西风的风行。
,
在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民国25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
,
座落在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原是晚清北洋大臣
李鸿章的私家花园。
丁香花园后虽曾几易其主,但一直是作为私人府邸。建
国后,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
对其修缮。八十年代中有关部门将两楼大修复原,单独营业,夏日开放夜花园,成为
人们的休憩场所。
,
张爱玲在上海的公寓旧居,坐落在静安寺附近一个热闹的十
字街头,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
那是一幢被粉刷成粉色的大楼。这种粉色已经陈旧得有些发
黑,像被遗忘了的、因为已经过期而显得发黑的粉饼。粉色的墙
面上镶嵌着咖啡色的线条,使这幢大楼看上去愈发古旧。
,
皋兰路一号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
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
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当年皋兰路是
一条短短的马路,人行道上种了大法国梧桐,枝叶蔽天,旁
边又是公园,是一处十分恬静的所在,可是张学良住在里面
的时间很短。
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和区民主建国会办公处, 1992和1994年大修,保护起来,现作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
局迎宾馆,并将几处厅室,分别取名敬学厅、慕良厅、忆卿厅、少帅厅,厅内壁上挂了张学
良、赵一荻的照片及张学良的手迹。这是张学良在上海仅有的手迹。
,
川沙城镇乡太平村,有个黄炎培幼时读书的场所——东野草堂。
这是一座古色方香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粉墙黑瓦,屋宇雕梁画栋,
正面门楼雕有“华堂映日”;背面刻着“德厚春秋”的大字,凝厚壮重,
门枋上雕有凤凰牡丹等图案装饰。现在这间房内按原样陈列着旧木
床、粗布篮花被、梳妆台、木椅等物件。
199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复在川沙建立黄炎
培故居,并塑黄炎培像。
, 人物
,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
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1949年5月起
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
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
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9
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陈
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生前发表过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1977年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
,
也许上海滩没有哪个人经受过那么多磨难、孤寂与苦衷;而现
代中国更没有哪个人遭受过那么多曲解、亵渎、诽滂与围剿。政府
要通缉他,同人在嘲讽他,战友狂轰滥炸他,甚至枪口对准了他。
鲁迅是这座大都市挺立在暗夜风雨中的一棵精神之树。
今天,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鲁迅。而评说他的人,未
必是认真读过他的。这里,且让我们追寻他的行迹和心迹,走进他、
倾听他、怀念他……尽管先生希望自己能尽早被后人忘记,但我们却不能做到。因为,
忘记鲁迅,就忘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因为,不了解鲁迅,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
,
阮玲玉(1910年4月-1935年3月)原名阮玉英,是我国早期电影
表演艺术家。阮玲玉自幼聪明好学,少女时代贫困而屈辱的经历,为
阮玲玉后来扮演银幕上的角色创造奠定了生活基础。在上海崇德女子
中学读书时,她学习成绩优秀,喜爱文艺活动尤其是电影表演艺术。
报刊的攻击,情感生活的不幸,社会舆论的压力,使善良而懦弱
的阮玲玉于1935年3月7日晚带着遗恨服毒自杀。当年她只有25岁。
遗言:“人言可畏。”一代名伶的香消玉殒,令多少后人扼腕叹息!
,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事实上陆小曼并
无倾城之貌,究竟她有何迷人之处?是诗人鬼迷了心窍?是一班
文人过分吹捧了她?还是她高明的交际手腕使之成为一个众星捧
月的社交名媛?其实,二十岁以前的陆小曼几乎涉世未深,进出
社交圈也是婚后的事,加以她出身官宦之家的背景和嫁给王赓之 后的身份,想象小曼有着名妓般的风情实在是一种想当然的误导。很多人认识陆小曼是
因为徐志摩,但在徐志摩出现之前和离开之后小曼身边皆有一班文人雅士围绕,因此只
有把陆小曼的魅力与徐志摩分开来看,才能找到小曼真实的面貌。
,
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是空前绝后的。那种文字,精致到
只有中国文字才能表达,迷惘到只有40年代的中国才能产生,冷
静到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 无怪,评论张爱玲的人最爱说的话就
是:她是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罂粟花。。。天时、地利与人和,造就了横空
出世的张爱玲。
她的存在不仅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大收获,更使一种生活成为信仰。
, 风俗——上海传统刺绣
,
绒 绣 是 新 兴 的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品 之 一 , 产 品 分 欣 赏 和 实 用 两 大 类 , 以 色 彩 丰 富 , 层 次 清 晰 , 造 型 生 动 , 形 象 逼 真 而 深 受 国 内 外 群 众 的 欢 迎 。 上 海 绒 绣 中 “ 万 里 长 城 ” 、 “ 百 花 争 艳 ” 、 “ 珠 穆 朗 玛 峰 远 眺 ” 等 都 成 为 在 国 内 外 有 定 评的 杰 作 。 其 中 “ 万 里 长 城 ” 一 幅 被 送 至 联 合 国 大 厦 厅 堂 上 陈 展 , 使 各 国 代 表 叹 为观 止 。
,
分 玉 雕 、 牙 雕 、 木 雕 、 漆 雕 和 石 雕 五 大 类 。 上 海 玉 雕 分 炉 瓶 、 人 物、 飞 禽 、 走 兽 四 类 , 尤 以 炉 瓶 最 具 传 统 特 色 。 选 料 精 细 , 造 型 稳 重 典 雅 、 纹 饰 朴 素 清 新 , 工 艺 精 巧 玲 珑 。 牙 雕 品 种 有 镂 花 细 刻 , 皮 雕 及 人 物 之 类 , 造 型 别 致 、 雕 工 细 腻 。 ,
主 要 有 金 银 摆 件 、 首 饰 、 各 种 金 属 器 皿 和 珐 琅 工 艺 品 等 品 种 。 金 银 摆 件 是 上 海 传 统 工 艺 品 , 制 作 精 巧 , 辉 煌 华 丽 , 具 有 很 高 的 艺 术 欣 赏 价 值 。 上 海 的 金 银 首 饰 , 造 型 新 颖 , 工 艺 精 湛 , 尤 以 嵌 白 金 镶 和 养 珍 珠 镶 等 饰 品 最 富 特 色 。
,
有 刺 绣 、 抽 纱 、 机 绣 、 绣 衣 、 印 花 品 、 地 毯 和 艺 术 挂 毯 七 大 类 。 上 海 刺 绣 以 顾 绣 最 为 著 名 , 至 今 已 有 四 五 百 年 历 史 。 上 海 地 毯 以 工 艺 细 腻 、 图 案 典 雅 著 称 , 产 品 以 手 工 羊 毛 地 毯 为 主 , 还 有 丝 织 地 毯 等 。 艺 术 挂 毯 则 能 较 好 地 表 现 油 画 、 中 国 画 的 艺 术 效 果 , 用 作 室 内 装 饰 , 更 显 其 高 贵 大 方 。
,
民 间 工 艺 来 源 于 人 民 生 活 , 有 浓 厚 的 乡 土 气 息 。 产 品 品 种 繁 多、 形 式 多 样 , 各 种 丝 绒 鸟 兽 姿 态 生 动 、 色 彩 鲜 艳 ; 民 间 灯 彩 结 构 精 巧 、 灯 饰 华 丽; 人 造 绢 花 花 型 生 动 、 淡 雅 宜 人 。 还 有 造 型 简 洁 的 面 塑 、 彩 塑 ; 别 具 风 格 的 剪 纸、 刻 纸 ; 描 绘 精 制 的 彩 蛋 , 栩 栩 如 生 的 民 族 娃 娃 , 仿 古 铜 器 ; 泥 塑 陶 俑 以 及 票 贴 画 、 麦 杆 画 、 绸 布 贴 画 、 回 丝 画 等 等 。 ,
上 海 是 中 国 丝 绸 的 重 要 产 地 和 出 口 地 之 一 。 绸 、 缎 、 绫 、 罗 、 锦 、绉 、 绒 、 葛 、 绨 、 纺 、 纱 、 绡 应 有 尽 有 , 花 色 繁 多 , 深 受 国 内 外 消 费 者 的 赞 赏 。举 世 称 誉 的 “ 金 三 杯 ” 真 丝 印 花 绸 配 色 和 谐 明 朗 ; 以 中 国 画 为 题 材 的 真 丝 花 绸 ,不 仅 有 古 色 古 香 的 风 貌 , 又 有 崭 新 的 表 现 手 法 ,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独 树 一 帜 。
,
松 江 特 产 , 自 魏 晋 以 来 就 闻 名 全 国 , 仅 产 于 松 江 县 西 门 外 秀 野 桥 下 。据 松 江 县 志 记 载 , 天 下 鲈 鱼 皆 两 鳃 , 唯 松 江 鲈 鱼 为 四 鳃 , 且 巨 口 细 鳞 , 鳍 棘 坚 硬 。用 鲈 鱼 制 作 的 名 菜 , 有 被 誉 为 “ 东 南 佳 味 ” 的 金 韭 玉 会 、 鲈 鱼 羹 等 。
,
崇 明 水 仙 花 以 其 浓 郁 芳 香 著 称 于 国 内 外 花 卉 市 场 ,可 与 英 国 玫 瑰 齐 名 。 “ 崇 明 水 仙 ” 中 最 名 贵 品 种 有 : 白 玉 水 仙 、 琉 璃 水 仙 、 喇 叭 水 仙 、 球 头 水 仙 和 亚 香 水 仙 。 ,
嘉 定 区 的 徐 行 乡 是 驰 名 世 界 的 黄 草 之 乡 , 这 里 出 产 的 黄 草 , 具 有 光 滑 、 柔 软 、 坚 韧 等 特 点 , 用 黄 草 编 织 的 草 制 品 既 美 观 大 方 , 又 轻 巧 适 用 , 是 上 海 的 传 统 特 产 。
, 娱乐
,
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最具影响的大型音乐演奏团体之
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已有
一百十五年。二十世纪以来,逐渐扩大,曾有“远东第一乐
团”之誉。一九四九年后,乐团得到了新的发展,并定名为
上海交响乐团。
,
上海芭蕾舞团正式命名于1979年,她的前身是上海
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创作演出于六十年代中的芭
蕾舞剧《白毛女》,使剧团一举成名,从而确立了国家第
一流水平芭蕾舞团的地位。
上海芭蕾舞团以其创作思想活跃,富于独创精神而著
称,受到国内外舞蹈界的关注和好评。
,
曾是上海乃至远东的第一流电影院。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气
派、华丽的建筑,是1932年重造的。大光明初建于1928年,原址
是卡尔登舞厅、皮鞋店、药房和六幢民宅,是西班牙籍的天主教神
父塞内查的产业。现在每逢电影节举行活动和影片首映式,都少不
了大光明,它仍然是开展国际电影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
上海的衡山路,虽然只有短短的2公里,但在大街两侧已开设了大大小小的
几十家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极具欧陆风情。大街两旁有茂密的法国梧桐,有许多本世
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欧洲建筑风格的洋房别墅。 每当入夜,白领和各类时尚人士就会
来此娱乐畅快,在红茶坊里打牌下棋,在酒吧里聊天听音乐,在保龄球馆、DISCO舞厅里散发疯狂??
上海的衣食住行
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流行着最时髦,
的享受。灯红酒绿,莺歌燕舞,风花雪月,似梦似幻,都已淹没在红尘往事中。
或许,当我们收拾起散漫的心情,又满怀着梦想的时候,暮然回首,一个新
的上海就在灯火阑珊处。而你我就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相逢。……
,
今天和昨天,女人的脚步或婀娜、或执着,不经意间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和昨
天,风雨沧桑,世事变迁,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和昨天,又在这不断
前行的脚步中串联了流行的演变。我们知道,时尚是一种轮回,美丽是一种永恒。
,
旗袍是上海的招牌形象。
旗袍是一种厚重的,老于世故的美。所以,旗袍不适合用鲜艳的颜色,最经典的旗袍颜
色是带有一点悲剧感的,譬如阴蓝、深紫、玫瑰红、鹅绒黑。
旗袍是最具独断性的服饰,它不可能像外国人的牛仔裤、晚礼服那样全世界都穿,旗袍
穿在一个外国女人身上是难以想见的,它是东方女人的特权。
穿旗袍是要有资格的,这种资格不是年轻貌美,而是成熟的女人味,有足够的人生阅历,
有收敛的外表与风流的内在,容貌上的垂老反而相得益彰。就这一点而言,旗袍这种服装是
值得尊重的。
“鱼美人”旗袍(右
1926年,长马甲与短图)。突破了普通旗袍款
袄合二为一,便成为东方式,旗袍后面拖着长长的
时装的典型--旗袍。可以“尾巴”,领口微微竖立,
说,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妇乍一眼看上去和西式晚
女时装。 (左图) 礼服相差无几,细细品
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东
方韵味。
,
20世纪80年代上海服饰开始复苏,那种一款、一式压倒一切、风行一时的情形再也不
见了。90年代上海服饰的发展更呈新貌。流行不再是雷同,不再是千篇一律,而且正因为
如此,90年代上海的服饰才显示出异彩。另外无论从哪一款、哪一式而言,流行的时间都
越来越短了。
90年代的流行尽管变幻无常、捉摸不透,但有一点是共同
的,那就是"返朴归真",越是接近自然的、越少刻意雕琢的服
饰,越是受到人们的欢迎。棉、麻、丝、毛等天然面料及其混
纺织物,受到人们的青睐,服饰的色彩、花型、款式也均由联
想自然、表现自然而来。一股崇尚自然的世纪末之风,一直影
响到童装,童装摈弃繁复的矫饰,设计朴实简洁,搭配讲究协
调。
服饰的五彩缤纷又体现在面料的多样化上。除了上述天然
面料,以及经过后整理的新型面料、化纤和仿真面料为主导面料外,那些蓬松、悬垂、柔软
的面料,涂层、高光泽、凹凸、高弹力的面料,经过细致改进,加强后整理的传统面料,都
将占有一席之地。90年代的面料趋于薄、轻、软。
,
,
,
老城隍庙松月楼,偶尔可以看到平时有素鸡素鸭外卖的窗口
内侧搁着一副海棠糕模子。有些绅士即使
急着要赶路,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个,有
点烫手地托着,边走边吃起来。
面粉皮子,豆沙馅,一层稍硬的面子
布满了蜜饯和饴糖,与儿时吃到的印象相
比,味道稍逊,因为豆沙里少了一小块板
油。儿时的恩物还有梅花糕,也是用铜模做的。
上海的糕点中还有定胜糕,在老字号内或许还可见到朱红
色的倩影,有点羞怯地躲着,作为一种礼俗而存在,是它的价值。老派上海人乔迁新居,
祝贺寿辰还会请它出场当形象大使。松江松糕在物资短缺时代是得过宠的,松仁、核桃、
红枣、蜜枣、莲心等宝贝骄傲地排列在面上接受检阅,因为它多半是用于礼赠亲友的。节
日过后好几天,糕的四周已硬如磨盘,这才上笼蒸,并不影响美味。
,
在上海,本地圆子不如宁波汤团有名。这
大约是本地圆子不适合上海人追求精致细巧的食文化的缘故吧。两
者相比,宁波汤团显得娇小玲珑,像穿着旗袍的女子;而本地圆子
每一只比乒乓球还大,几倍于宁波汤团,像伟岸的男子。
本地圆子的皮十分糯软,有粘性,吃时可拉出一段丝缕来。馅
有青菜肉末、枣泥、豆沙等。青菜肉末馅颜色碧绿生青,青菜的清
爽和肉末的肥瘦相得益彰,味道鲜美。枣泥有一泡油水,趁热咬开
时要烫嘴,味道甜而香。豆沙有用蚕豆做成的,比起赤豆,淡淡的青色,
美丽悦目,别具一格。
除此之外,那时候上海人吃的早点还有许多花色品种:比如粢饭
糕啦、羌饼啦、高庄馒头啦、阳春面啦……比起现在的牛奶、面包来真是丰富得多了。
,
,
烂鸡烩鱼翅是上海菜中的一道烩菜。传说,一位厨师在烧白斩鸡时
不慎将鸡烧酥在汤锅内,他急中生智,将煮烂的鸡剔骨并撕成丝状,与
鱼翅同烩。鲜美的鸡汤和糯软的鱼翅相映生辉,一道名菜由此产生。
上海菜中凡是将多种质地相似的原料(主料和辅料)放在一起同时
, 加热成熟的菜肴,多称为“一品”,如一品锅。吉利一品串系采用鸡肉、
猪肉、河鳗肉、火腿肠等串炸而成。成品外层酥松,肉质鲜嫩,为佐酒
佳肴
,
糟香醉河鳗是上海传统特色菜肴,在清炖河鳗的基础上运用糟香醉卤调
味制作而成。河鳗酥软嫩滑、醉味淡雅,经冷藏更使其清凉爽口,是一道风
味独特的上海菜。
,
“明鲈”是90年代上海新创的时兴吃法,是在传统暖锅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成菜装入锅内,上台后放在固体酒精炉上边烧边吃。菜肴始终
保持滚烫,还可以自行调节咸淡、掌握酥烂。明鲈煮鲈鱼汤汁浓白如乳,
味厚爽滑,酸辣适口。
,
泡饭是什么?是冷饭加热茶的早餐,还是与粥同类的稀饭?“吃泡饭”是上海人一种特有
的饮食习惯。过去,上海人吃的早餐真是既省钱又干净,绝不会吃出脂肪肝、高血脂之类的
毛病。那时候的上海人的早餐大都吃泡饭。只要把隔宿的冷饭加些水一泡,放在煤炉或煤汽
灶上滚一滚,然后端到桌上一碗碗盛出来就可以吃了。过泡饭的小菜,也与这清水白饭一样
清爽:酱瓜、乳腐是桌上的永恒主角。考究一点的则有花生酱、黄泥螺。当然昨天吃剩下来
的一碗咸菜毛豆子也是很“杀饭”、“落胃”的。
,
,
上海开埠后, 外国殖民者日多,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上海建造了独院式的高级住宅。中国的官员、 买办和资本家纷起效尤, 因而西方式的花园洋房在上海就逐渐多起来
了。
1936 年建成的位于陕西路的“马勒住宅”(右图)。 这
是挪威式的建筑,外形凹凸变化很多,屋面陡峭, 主塔高大,好像童话世界里的建筑。马勒住宅的外墙面用各种颜色的泰
山面镶砌,尖顶上还嵌有彩色玻璃,非常富有童话色彩。
,
宋子文故居,也即是现在的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故居在岳
阳路145号,一进朝西大门,便是大花园。花园之北,在绿
树浓荫的遮掩下,座落着一幢德国三层楼洋房。在阳光热烈的 照拂下,那桔红色的瓦片如同一片片鱼鳞,格外显眼。 宋子文故居
,
武康路,特别的静谧,车稀人少,全无城市的喧嚣,耳边只闻悠长的
蝉鸣,好个安静的去处。在标着武康路99号的大门外,看到里面有一
英国式乡村别墅,虽然高高的围墙挡住了视线,但还是冒出了三角形的 尖顶和浓密的树,构画出一幅很美丽的图画。可以看出,这幢洋楼保护
武康路99号,今得非常不错。这幢楼原是正广和老板的住宅,怪不得这么气派。现在据
日上海滩最有味说已归在工商联巨头名下,花巨资购得。
道的私人毫宅
,
石库门对今天的上海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沿用至
今、上海独创的民居,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
石库门作为近代上海人生息繁衍的空间,是了解上海人来历
以及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某些特点的钥匙。
早期石库门民居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既吸收了某些江南民居老式石库门--保康里 的特色,又具有西方城市民居的特点,可以说是兼容中西的产物。
,
2001年,上海别墅市场再掀波澜。随着中高收入阶层的日
趋增多以及投资性购房消费的盛行,位于
浦东、松江等城郊结合部别墅群再度热
销。别墅商品备受市民青睐的事实也反映
了部分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购房市民对
于新生活格调的孜孜追求.
目前,人们更多地对建筑空间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
人文环境优劣投入关注。希冀置身于离城不离市的生活空间,与蓝天白云为友,与绿地鲜
花共栖是长期禁锢于城市钢筋水泥购房市民的美好夙愿。而远离城市的别墅群落或依山、
或傍水的景观特征让购房市民得以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放松心身,5天工作日生活在市
区,周末携家人到别墅度假,得以体验“5+2”度假式生活新时尚。
,
上海有个“古北新区”,从启动到成形不过七、八年光景,其住
客内容,包涵着众多外籍或外地人士,当初他们和一些本埠大款一
起,建构起这块如今上海较具国际化成份地域的雏形。
大名鼎鼎的“古北新区”,大致上西起虹许路,东至古北路,南
接古羊路,北抵延安西路高架的范围,也就是在上海最早的一块开
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边缘。在现今的浦东开发区之前,
虹桥可说是沪上服务体系最完备、基础设施最好的涉外经济区域。“古北
新区”的兴起不是偶然,它是为应当初许多有着不凡职场生涯的人们公余
安居的需求而设置。随着沟通国际机场和市区内环线的延安西路高架的辟
通,使区内人士扬翔万里或移师各地变得更加容易。
沿着新区中心干道——水城南路行走,陆续可见罗马花园、鹿特丹花
园、马赛花园、里昂花园等历年来的风云巨案:鳞次栉比的楼厦多采令人
瞩目的绛红色外立面,建筑外观则大量使用塔楼、拱门造型。概念化的布局设计,涵括浑然
大气的中央方场,精心修护的花坪绿地,恰到好处的喷泉跌瀑以及秋千转椅等多项儿童康乐
设施,再配合严整规范的门禁保安,营造出私人屋苑并不多见的昂然气派。银行、购物中心、
高级餐厅、咖啡店,在这里收罗齐备。
,
,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
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
便利,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
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 ,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南京路光滑的路面被刨开,
铺上了锃亮的铁轨,由英商投资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
通了,由外滩开往静安寺。
,
上海的地铁建设酝酿多年,因受到各种干扰,一直未得顺
利进行。直到1990年3月7日,国家计委批准上海市新龙华至
上海火车站地下铁道工程正式开工。按照上海地铁建设总体规
划蓝图,拟建7条地铁线路。
地铁二号线西起虹桥机场,经天山居住区、
中山公园、静安寺、人民公园,并通过上海最繁
忙的闹市区--南京东路,跨越黄浦江至浦东花
木地区,把多个商业中心及浦东开发区连接起来,与浦东新建国际空港连接,全长57公
里。
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西起中山公园至浦东张江,全长19公里,共设13个车站,工程
自1996年开工,于99年10月建成试通车。
,
原上海站建于1908年,过去叫北火车站(北站),位于
天目中路宝山路口。
上海北站是连接我国陆上南北交通线的枢纽之一。从上海
北站沿沪宁线北上,可以连接津浦、陇海等线,到达合肥、天
津、北京、西安,乌鲁木齐、豫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经沪
杭线南下,可连接浙赣等线,到达南昌、福州、厦门、广州、
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地,每天抵达火车近五十班次,担负
着全国旅客发送量的百分之十四点三。
上海站最初的建筑面积只有二千平方米,"一oo二八"和"八o一三"事变,受到战争破坏,虽几经修建,运营能力有限。为改
善运输条件,上海市政当局决定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正式动
工兴建一座与上海这座大城市相称的新客站。
,
国人把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喻为"上海飞向世界的画龙点晴
之笔",是上海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广大建设者
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把昔日的荒僻海滩变成了今日的现代
化航空港。
浦东国际机场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濒海地带,一半为海滩
发育形成,一半为围海促淤造成,地势平坦,净空条件较好。
****************************THE END*****************************
收集资料:全体成员
文案整理:李柳林
陆 蓉
晋 筠
徐天琪
刘 晶
powerpoint制作:李柳林
陆 蓉 讲演:杜佩怡
洪玉梅
作文四:《未来的衣食住行》1200字
未来的衣食?住行
东明县大屯?镇中心小学?五(1)班 王上
你想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吗?那就随我去?看一下未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吧。
未来的“衣”是什么样子?的呢,未来的衣服?是智能的,你穿上以后?,如果感觉到?冷,只要摁一下?右手上的红?色按钮,衣服就会散?发出热气;如果感觉到?热,只要按一下?左手上的绿?色按钮,衣服就会散?发出寒气。这种衣服不?仅有智能温?度调节功能?,还可以自己?清洗。如果衣服脏?了,你只要按一?下胸前的黄?色按钮,衣服就会被?自动清理地?干干净净。
未来的“食”是什么样子?的呢,未来的食物?也是智能的?。假如一碗米?饭是原味的?,你觉得不好?喝。这时,你就可以对?它说:“我要草莓味?的。”一秒钟的时?间,一碗原味米?饭就变成了?你喜欢的草?莓味的米饭?。其它食物也?是一样,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而变?成不同的口?味。
未来的“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未来人们住?的房子是充?气式的。充气房是用?一种特殊的?塑料制成的?,往气囊里充?满气,一座漂亮的?房子就造好?了。充气房有各?种颜色:红、黄、蓝、绿??????它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蘑菇型、草莓型、帆船型??????真是色彩缤?纷,形态各异。充气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可以抗台风?,防地震,人们住在里?面很安全。充气房里,冬暖夏凉,人们住在里?面非常舒适?。充气房还有?很好的防盗?性能,不怕枪打,也不怕刀割?。如果充气房?被弄脏了,只要用水一?冲,就变干净了?,非常方便。
未来的“行”是什么样子?的呢,未来的轿车?是多功能的?,可以在地上?奔驰,可以在海里?游,还可以在天?上飞。
未来的衣食?住行神奇吧?~
未来的汽车?
东明县大屯?镇中心小学?五(1)班 孔奇开
未来的汽车?不再用汽油?做燃料,也不需要充?电,它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
未来的汽车?各式各样,有鸡蛋型的?,有房屋型的?,有飞机型的?,还有火车型?的等等。它的颜色更?是奇特,随时会根据?你的需要而?改变。如果你喜欢?红色,只要对着车?窗旁的一个?声控开关说?:“红色。”汽车立马就?变成了红色?。当然,其它颜色也?是随时会变?化的。
未来的汽车?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当一?般家庭轿车?用,也可以当赛?车和农用车?。只要开启它?的赛车功能?,它就可以穿?越任何障碍?,可以急速转?弯,而且速度非?常快。这样的赛车?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当你开启农?用车功能时?,它后面会伸?出一个大大?的车厢,这样,你就可以往?里面放西瓜?、玉米、小麦??????
未来的汽车?还具备超强?的防盗功能?。假如有小偷?想去偷它的?话,它会立刻意?识到,小偷一接近?它 ,它就会及时?给主人打电?话,并且自动开?启防小偷功?能,使小偷动弹?不得。如果你拿一?个大锤子去?砸它,汽车毫发无?损,但你却会被?狠狠地反弹?回去。
未来的汽车?还很方便携?带。你不用它时?,就可以把它?变小,像一个玩具?汽车一样,轻轻松松地?拿在手上。
未来的汽车?既节能又环?保,又具有那么?神奇的功能?,你一定喜欢?吧~
作文五:《香港的衣食住行》1000字
去香港的时候,东北的天气还很冷,出发之前,我天天收看香港的天气预报,发现那里每天平均都在摄氏20多度,于是,我特意去商场买了件短袖衣服,结果到了这里才发现,香港人都是长袖衣衫。而我第二天就冻感冒了,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什么季节就得穿什么衣服,光看温度是靠不住的。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街上那些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人大多是从内地来的,而香港本地的人一律是休闲装,老人们穿得稍微花哨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是牛仔打扮,个个清清爽爽的。我们在香港电影中常见到满大街都是那些扎领带的白领阶层,这回亲自一考察,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在香港吃一顿饭,你一定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高消费的城市。一盒最普通的速食面(方便面)也要5元多,大葱每斤8元,黄瓜每斤4.8元,西红柿每斤5.6元,这是我们在市场上自己买菜时记录的菜价;到饭店去点菜,最便宜的也要38元,而且盘子又小又浅,东北去的这些大肚汉吃香港饭肯定是要吃亏的。后来导游给我们解释原因:香港本身基本上没有农业,所有的农产品都要从临近的广东运来,成本高,这样菜价自然就贵了。
那么香港的住房条件怎么样?我想完全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我们的香港导游说他自己按揭买下了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房价竟然高达130万元!就是这样,还是地点比较偏僻的呢!所以,我们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里,常常感到街道特别窄,大楼一座比一座高,让我们觉得透不过气来。我在香港最满意的应该算是交通了。在咱们老家,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车上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像疯了一样拼命往车上拥,小偷在这时候趁机下手。香港的人口密度显然比我们那儿要大,可是人家汽车的密度更大,就是在最偏僻的小巷子里也有公共汽车通行。我们下榻的宾馆门口就有四五路巴士,所以,在车厢里站着的人很少,上车时大家也有条不紊,没有挤得死去活来的场面发生。
此外,这是一些其他零星的印象,香港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它的干净,我穿了一双白色的袜子,天天在外面逛,三天之后,袜口还是洁白如初,如果在街上走累了,你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坐下,身上保证一点土都沾不上。由于香港回归这几年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因此香港同胞对内地同胞感情很深,那个香港导游在路上一个劲儿地向我们说,没有内地同胞的支持,就没有香港是今天啊!我看他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特真诚。
回到家乡已经好多时日了,一想起这次难忘的旅程,还是会有无限的温情涌上心头。
作文六:《春季的衣食住行》400字
健康养生?2011-03-04???字号:大中小?订阅
衣:早春下半身要多“捂”。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而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女同志不要过早穿短裙。春捂重下身,还要加强下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食:春季少吃糯米。春天应该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团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闷、咽喉不适、头晕眼花等现象,可用菊花、陈皮、牛蒡子、甘草、少许食盐泡水,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清除积食并保持排便畅通。
住:不要将手机放床头。晚上睡觉时都有将手机放在床头充电的习惯。最近研究表明,这样做会使人体受到巨大的伤害,大大提升癌症发病的可能性。所以,千万不要将手机放在床头充电。
行:老年人乘车莫倚窗。阳春三月,许多老年朋友要乘车旅游。在此要提醒大家,行车时千万别将肩或臂倚靠在车窗玻璃上,以免受寒,尤其是患有颈椎病或类似疾病的老年朋友更要注意。
作文七:《古人的衣食住行》1000字
古?人 的 衣 食 住 行??????????????????? ---骊山剑客? (转贴)
一、古代佩饰的作用
古代佩饰既有实用目的,也有美化和标志社会地位的作用。
佩玉:1、玉是最重要的佩饰,因为玉很贵重,可标志佩戴者的身份。
2、在上古玉还被附以种种神秘的道德色彩,例如玉的“温润而泽”象征着“仁”,“缜密似栗”象征“智”等。
佩韦、佩弦: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总是绷得紧紧的,其性急。两者佩戴在身上可以起到“座右铭”的作用。
古人佩饰中还有容刀、佩巾、佩觽等。
古人还喜欢在身上佩带香袋,里面放香草香料。
二、古人饮食的习惯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为朝食,又叫??;第二顿为餔食,又叫飧。
三、古代车子的种类及其用途
古代的车子因质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栈车,这是以木条编舆的轻便车。
辎车,即有帷幔的车子,多用于载物,帷幔可以遮风避雨,也可以寝卧。
温车,又叫辒辌车。本来是一种卧车,有帷幔,上开窗子,可根据气温可以开闭使之温凉。后来辒辌车即被用作丧车。
安车是一匹马拉的小车,可以在舆内安坐。
传车,是用于传递消息法令的车,为驿站所专用。
四、古人步行的规定
古代士大夫出行一般不步行,但总不能脚不沾地,于是走路又留下许多规矩(礼的规定):
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古代单说“行”就是今天的“走”,古代的“走”相当于今天的“跑”。
五。古代头衣所体现的等级贵贱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
冠:1、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2、男子至20岁行加冠之礼。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3、冠既然是贵族到了一定年龄所必戴,因而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
4、冠并非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罩住,而是有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作用是把头发束住。
5、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冕: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便成为皇帝的代称。
弁:弁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皮弁、爵弁之分。皮弁用白鹿皮制成,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
冠、弁、冕都是平时戴的,打仗时还要在冠上加胄。胄是古名,秦汉以后叫兜鍪,后代叫盔。
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帻:平民不戴冠,发髻上覆以巾,一直盖到前额,即帻。
陌头(蹼头):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额上打结。这是俗人的头衣。
留全发,戴冠、巾,是当时中原地区的装束,至于远离中原的地方则以披发为常。
作文八:《朝鲜的衣食住行》3300字
外部无法确切了解北朝鲜的经济状况,因为北朝鲜政府每年只是公布今年的经济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完全没有具体的数字。偶尔也对外发表一些经济数字,比如1991年北朝鲜的政府官员对外国新闻媒介称北朝鲜的人均产值为2460美元,但不论从那方面看北朝鲜也不象有人均产值2500美元的经济规模。
1950年代,朝鲜从苏联和中国获得大量经济援助,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1956年苏联的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朝鲜的经济援助激减,于是金日成更加重视中国的援助。为了取悦,金日成紧紧追随中国的政治、经济运动。
中国搞**运动,朝鲜也跟着搞类似的千里马运动;中国搞人民公社,朝鲜就跟着搞类似的协同农场,中国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朝鲜也搞工业学大安,农业学青山里。
可是中国的**开始后,中国的**开始张贴批判金日成的大字报,称金日成是资本主义,扬言要逮捕金日成。朝鲜的中央通讯社也开始批评中国,中朝关系开始冷却,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也随之减少。于是朝鲜开始了独立自主运动,重点是兴建一支独立的强大军队和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北朝鲜人口不过2200万,却建起了一只110万人的军队,巨大的军事支出成了北朝鲜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朝鲜开始批判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朝关系渐渐恶化,朝鲜转而奉行对中苏等距离外交的政策。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进入1990年代以来,由于没有了苏联的援助,朝鲜经济开始年年出现负增长。据各种消息来源推测,目前朝鲜的工厂开工率还不到40%,农业更是年年歉收,经济已濒临崩溃。
物质极度匮乏的人民生活
1950、60年代,北朝鲜的人民生活还可以。1960年代初,中国的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在中国的朝鲜族人纷纷移居北朝鲜。进入1980年代后,由于和中苏两国的关系都不太好,朝鲜进入了自力更生时代。此后,北朝鲜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生活物质日益缺乏。人民生活水平主要以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来衡量,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目前北朝鲜人民的衣食住行情况。
※衣
在北朝鲜衣服是实行配给制,工人一年发两套工作服,一般干部、技术人员每三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级干部两年发一套西服的布料,中、小学校的学生大约每隔二年,在金日成生日那天赠送一套校服。由于中、小学生发育较快,隔两年发一套的校服很快就变得太小,家长们不得不在裤子,袖子上接一块步来加长。在朝鲜买衣服、布都要凭工业品购物券,当然黑市也可以买到不要购物券的衣服,不过价格很高。
鞋由于国家不免费提供,成了朝鲜人在衣着方面最大的问题。每人每年发一双鞋的购物券,但由于鞋的质量太差,两、三个月就穿破了,没有办法只好去黑市上买高价鞋。当然干部
以及干部的子女们可以穿到较好的鞋,所以在北朝鲜只要看看脚上的鞋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身分。
※食
北朝鲜从1957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军人800克,老人500克。可是1973年开始以储备战备粮为理由,人们的口粮定量削减了10%。1987年以准备世界青年运动会为由,宣布人们的口粮定量暂时再削减10%。但世界青年运动会开完后,口粮定量的暂时削减却一直持续下去。
进入1990年代,口粮定量又作了几次修改,到1994年一般劳动者口粮定量为每天450克。1995年北朝鲜以水灾为由,口粮定量减半,1996年口粮定量又削减三分之一,现在的口粮供应为每人每天100克左右。
每天100克的口粮是无法维持生命的,于是北朝鲜提出国家解决口粮的三分之一,单位解决三分之一,个人解决三分之一。单位较好的人可以从单位分到一些粮食,有钱的人还可以从黑市买高价粮。但是无钱无势的人只好去野菜,吃树皮。北朝鲜的中央电视台则宣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少吃饭有利于长寿,野菜更是营养丰富,多吃有利于健康。
平壤等大城市的粮食情况还比较好一些,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则情况比较糟,饿死者不断出现。虽然老百姓陷入饥饿的困境,但干部们却有特供,吃饭没有问题。高干们则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据说近来北朝鲜出现了自称为生活调查委员会的盗窃集团,专门行盗富裕的干部家庭,盗完后还要留下生活调查委员会的纸条,颇得老百姓的赞赏。不管该传说是否属实,北朝鲜的老百姓对生活富裕的官员干部们的怨恨是毫无疑问的。
※住
北朝鲜不允许有私人住宅,住房全由政府、单位提供,分五个级别。一级住房是一般老百姓住房,二级住房是一般干部住房,三级住房是科、处级干部住房,四级住房是局长级干部、大学教授住房,特级住房是副部长以上高级官员住房。
住房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停电。由于能源不足,平壤每年的停电次数为200次左右,而且由于电压太低,不加装调压器许多家电就无法使用。为了节电,电熨斗、电炉等耗电较大的电器被禁止使用,违反者要予以处罚。
在平壤,由于怕有损于国家形像,不允许人们在临街住宅楼的阳台上凉晒衣服。访问朝鲜的外国人往往会非常吃惊地询问:怎么在平壤没有看到一家晒衣服的?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朝鲜人自古就有在家中阴干衣服的习惯。
※行
平壤市区面积并不大,本来自行车是最方便、经济的交通工具。但由于金日成觉得象中国那样的自行车洪流有损于北朝鲜的形像,于是禁止在平壤市内用自行车作交通工具。到了平壤的外国人看不到一辆自行车不觉十分吃惊,他们得到的解释是:自行车是落后国家的交通工具,所以朝鲜用公共汽车作交通工具。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但由于运行线路和车次太少,到处可见排队等车的人的长龙。此外由于电车质量太差,绝缘不好,坐车之人要经常遭受电击之苦。由于公共汽车不准时,挤汽车又很费力,而且经常走一半就抛锚不动了,所以坐汽车还不如步行方便,因此很多平壤人步行上下班,并戏称徒步为乘11路公共汽车。步行一、二个小时上班并不稀奇。
出了平壤,自行车就比较多见了。但由于自行车价格很贵,是家庭中的传家宝,有宁借老婆,不借自行车的说法。另外由于自行车盗贼很多,人们不得不使用特制的防盗锁,而且不管住几层楼都要把自行车扛回家中。
北朝鲜虽有一条高速公路,但车辆很少,平均20分钟才有一辆车通过。外由于燃料奇缺,一些地方的汽车不得不使用木炭为燃料。木炭车是在汽车后面装一个烧木炭的煤气发生炉,发生的煤气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北朝鲜的长途旅行工具只有火车一种。按北朝鲜的国家面积计算,到任何地方只需乘一天火车就够了。可是北朝鲜的火车晚点程度让人惊讶不已,晚点一、二天算正点,晚点三、五天算正常,晚点十天也不算稀奇。所以想乘火车旅行的话,要带足半个月的口粮。朝鲜人去火车站询问火车什么时间到站时,不是问几点几分到,而是问几月几号到。
※工作
在北朝鲜个人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由于食品和生活用品奇缺,所以与食品和生活用品相关的食品工厂、服装工厂、生活用品工厂、百货商店的工作最受欢迎。汽车司机、火车票售票员更是令人眼红的职业。
北朝鲜的单位一般上午8点上班,但7点30分就要到单位,先进行向金日成表忠心的宣誓,然后再工作。晚上7点下班,下班后要进行金日成主体思想的学习,然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人要自我检讨近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揭发批评别人的问题。这种人身攻击式的批评往往大伤同事间的感情,有时还会引发打斗情况。到了农忙时节各单位还要派出人员到农村去支农劳动。
※娱乐
北朝鲜由于怕老百姓收听外国广播,北朝鲜卖的收音机全部是只能收听朝鲜广播电台的无调台机构的电台固定收音机。有些朝鲜人从中国亲戚那里得到可调电台的收音机,必需去公安局进行收音机电台固定的改造,否则要按收听敌台判罪。朝鲜的电视台每天只广播
几小时,基本都歌颂金家父子的内容。新闻只有国内新闻,基本没有关于外国的报导。由于北朝鲜的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很低,所以看电视并不是北朝鲜主要的大众娱乐活动。
北朝鲜最普及的大众娱乐活动是看电影,电影院普及率很高,平均每人每年看10部电影左右。一部新电影放映后,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外杂技,马戏也是北朝鲜比较普及的娱乐活动。此外,北朝鲜每逢金日成、金正日生日等节日都要进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这也可以算是朝鲜的娱乐活动之
作文九:《衣食住行的变迁》700字
衣食住行的变迁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从国家到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就讲一讲衣食住行的变迁。
在三十年前~很多东西都很稀缺。所以买什么都要票:布票、粮票、油票……要是想买东西~就算有再多的钱~要是没有票~还是什么都干不了。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了。
在三十年前~衣服就那么几种~都是普通的布~自家做的布衣布鞋~而且只有新年的时候才可能有一件新衣服。为了节省布料~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小了就给弟弟妹妹~秋天的衣服把袖子、裤腿迁上就成了春天的衣服……而现在~五花八门的款式~绚丽多彩的颜色~各式各样的花纹~真可谓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在三十年前~吃不上大米饭~只有高粱米,没有新鲜绿叶蔬菜可以吃~只有腌咸菜,东北,。一根腊肠~就算是极好的东西~一家五口能吃俩顿。三十年过去了~川菜还是粤菜~绿色还是有机~鱼翅鲍鱼还是燕窝~
什么没有:
在三十年前~妈妈小的时候住的是一厅两室的平房~和弟弟妹妹住上下铺~看的是课本大小的黑白电视,一堆雪花的那种,~冬天烧炉子取暖~夏天就拿着大蒲扇摇啊摇啊的然后跑到树阴底下乘凉。如今~夏有电扇空调~冬有暖气热宝~住大房子睡大床看彩色液晶平板大电视~俩字:舒服:
在三十年前~私家轿车跟大熊猫似的~平常出门就三种选择:走2路~自行车~公交~我妈上大学之前都没出过黑龙江。现在~飞机火车轮船~水陆空全都占了~四通八达~好多孩子一趟一趟的在大洋两边穿梭~跟玩似的。
三十年~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发达~GDP一路飚升~不得不叹一句:太平盛世啊:
初一,2,
2 5 号
赵云舒
作文十:《韩国的衣食住行》2000字
我是朝鲜族。由于家庭原因,对韩国的了解由来已久,加上这两年我在韩国留学,对韩国的风土人情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就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说说我眼中的韩国。
衣――穿着比较讲究
要说韩国人对穿衣的讲究,算是比较偏执了。韩剧里的包装虽然有些夸张,但是韩国人日常生活中对穿着也比较讲究。
最开始应该是受日本的影响,这两年发展成了所谓的“韩风”,国内的淘宝网卖衣服的店家,把“韩版”当成了金字招牌,生意着实火爆。
韩国人的穿衣走两个极端:极度正式和极度休闲。
说他们正式,是因为大学本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一套正装,韩版衣服确实比较修身好看。他们在见教授等正式场合都会穿着。
说他们休闲,是因为我在韩国经常看见有人上身穿羽绒服,下身穿短裤、拖鞋。好多刚来的中国人抱怨:韩国的天气,真不好穿衣服,不知道该多穿还是少穿。我会跟他们说,你多虑了,在韩国,你咋穿都没人把你当怪物,自己不把自己当怪物就行了。
食――饮食相对清淡
经常有人诟病韩国的饮食,说泡菜+米饭就是一顿饭。这是事实,但不是韩国饮食的全部。我是朝鲜族,所以可能比较熟悉韩国的口味,评价起来不够客观。所以我尽量用我周围汉族同学的观点。
韩国的饮食,相对来说比较清淡,也比较精致。但是致命点,或者说被国人诟病的关键就是:样式比较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韩国的国土面积就那么小,全国吃的也就跟中国一个省吃的差不多,中国一个省内的吃的能有多少种呢?而且,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澡,我始终陶醉的不是中国饮食的美味,而是样式的繁多,真是让我应接不暇。
韩国人对于吃的比较讲究,全国也比较统一,什么样的饭店卖什么东西,一看店的装修或者牌匾就知道。进屋里基本不用看菜单,直接点,而且方式也比较简单,因为基本都是成套的(每人一份),价钱比较透明。
拉面,也就是方便面、泡面。在韩国饮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韩国人非常迷恋拉面,因为价钱便宜,吃法很多。你见过在袋装方便面里放水,然后泡开,拎着袋子吃泡面的吗?我在大学生宿舍见过。还有,电视里居然教韩国人把饭泡到拉面汤里,以解一袋拉面吃不饱的难题。
这里要重点谈谈韩国的饮食价格。跟衣服不同,韩国的饮食消费占收入的比例非常高,我觉得与韩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不符。一句话来说:吃饭太贵了!
所以对于韩国人来说,你请他吃饭,他会很高兴,甚至有点感激。再来说说肉价,韩国的肉价的确比国内贵,但是还没有贵到吃不起的地步。韩国的肉价,狗肉是名副其实的贵,牛肉稍贵,猪肉对于韩国人来说,普通家庭完全负担得起。
住――房子经济实用
和日本为了抗震把民宅建的比较低矮不同,韩国的民房建的比较矮的原因是:没必要。因为韩国的住宅用地是私有的,愿意盖几层盖几层。一般韩国家庭几代同堂是很常见的,所以建房子的时候,只要建到够家族的人住就行了,建的很高维护起来不方便,而且成本也很高。
韩国的房价很贵,与中国人的观念不同,大部分韩国的年轻人没有把买房子作为近期目标,因为他们觉得太遥不可及,不如先买车来得实惠。
既然买房子不现实,那么最合理的就是租房子了。留学生最喜欢租的房子就是所谓的Oneroom,顾名思义,就是一居室。一般都带卫生间和厨房。韩国的房子一般都是24小时热水。冬天室内用地热采暖,住起来还算比较舒服,大部分房子非常干净,如果你新住进去,房东会给贴新的壁纸。
韩国还有一种房子:考试院。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渐渐了解。考试院原来是为了给备考的学生准备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房子很小,只够一个人住,基本上什么设施都没有,像国内的筒子楼,卫生间之类的在走廊里。租金非常便宜,所以现在成了专门的租用房的一种了。由于房屋结构的不合理,设施比较陈旧,只适合临时性或过渡性居住。
行――汽车业较发达
说到韩国的出行,我觉得先要说说韩国的地形。相信去过重庆的人应该对韩国很有亲切感,因为即使在首尔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不是一马平川的,而颇有山路十八弯的感觉。韩国多山,这让韩国人自己也很郁闷,在电视里看到中国的广阔平原,他们很是羡慕。
韩国的公交车跟国内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拥挤。韩国的地铁老幼病残专座一般都是没人坐的;而且一些大站有韩、日、英、中文语言的报站,让人着实感动。
韩国的汽车业比较发达,韩国人买国产车确实有爱国的因素,但也没有那么夸张,主要是因为韩国人觉得国产车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
韩国人的汽车保有量比较高,大学生就有很多开车上学的。学生有车的原因一般都是家长奖励孩子考学成功而买的。一般家庭给孩子买的车都是二手的,按韩国的收入来说非常便宜。韩国的二手车交易比较规范,可以放心购买。这应该也是一个国家汽车业发达的标志吧。
(摘自《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