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华北平原上的明珠》800字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河北省衡水市
路线:北京市南三环环三环家具城——京开高速公路——固安大桥——106国道——霸州市区——献县界——泊头界——衡水界——红旗大街南行约10公里到达衡水湖
车程:约346公里
耗时:约5小时
高速收费:单程70元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包括西湖,东湖和冀州小湖3个湖区,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北京)的必经之路。千年的尘封对于衡水湖的保护而言也许是件幸事,迄今为止,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一个内陆淡水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华北平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衡水湖水域开阔,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属于气势磅礴的大湖景观。其浅水区域则有大片芦苇生长,夏季郁郁葱葱,冬季苍苍茫茫。而在衡水湖上观日出日落更可观赏到各种奇异壮丽的自然景观,堪称衡水一绝。
衡水湖以鸟多而著称,湖区栖息鸟类达283种。每年2月下旬到4月上旬,以及秋季10月到初冬12月中旬,这里的候鸟种群几乎每隔5至10天就要更换一拔儿。因此,这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
此外,在衡水地区境内,曾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塔遗迹,但大多因天灾人祸损毁,现存有三塔遗迹,分别为景县的舍利塔、衡水宝云塔、故城县庆林寺塔。1982年,这三座塔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食提示
在沧州街头。常能见到路边销卖河间驴肉火烧,经慢火细炖、再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片与佐料夹起来后、就可慢慢享用。除此之外、还有保定的"白肉罩火烧"也值得品尝。
住宿提示
河北的主要景区北戴河、承德等地旅游业比较发达,宾馆、饭店众多,平时住宿不成问题。不过在夏季旅游旺季,客房可能会有些紧张,一些高级宾馆的价格可能也会适当上浮,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找一些清洁的小旅馆投宿。
自驾指南
进入106国道后,路段较窄,各类车辆混杂行驶,且全程限速70公里/时,需要控制好行车速度。
作文二:《被抽空的华北平原》5100字
对大地的过度索取和开发,让空心危机日渐逼近中国。
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浅层漏斗和深层漏斗在内的华北平原复合地下水漏斗,面积732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6%;而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在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时,亦频频遇到了因为过度开发地下空间而导致地陷的问题。
有数据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我国每年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超过50亿吨的矿产品。这足以改变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产生了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
在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仅去年因矿山开发导致的地面塌陷及采矿场破坏土地就达20.6万亩,300万人受灾;而在江苏徐州,为了治理因为采矿而产生的坍塌区,当地的矿务集团正在绞尽脑汁地计算着所花费的每一笔资金。
本报记者 崔? 特约记者 温阳东 发自北京、河北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域300多个,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严重超采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
这是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10月28日对媒体公布的数字,当天,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在京正式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的安全问题得到国家部委前所未有的重视。
地下水超采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地表沉降是最为突出的威胁。
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以下称“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在年初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浅层漏斗和深层漏斗在内的华北平原复合地下水漏斗,面积732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6%。
过度攫取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发表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923.86亿元,累计损失达3328.28亿元。
对于漏斗区的恢复,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封井,即禁止地下水的开采,然而,在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15%,不到世界人均4%水平的华北平原,放弃使用地下水几乎不可能。
抽空的地下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开始就做地下水的研究,甚至我的父母也是研究地下水的,我们对地下水的感情特别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水环所研究院费宇红是张兆吉的项目合作人,她告诉本报记者,上一辈的地下水研究者基本只着眼于如何挖掘利用地下水的潜能,至于如何保护,并没有人意识到有这样的问题。
“华北的百姓有个说法,叫‘十年九旱’、‘十年就涝’,也就是说,十年中有九年都会遇到旱灾水灾的困扰,春天庄稼要开始长的时候往往就是大旱,而到了庄稼要收的秋天,很可能就突然下一场暴雨,洪水把田地房屋一下都冲垮了,应对的方案就是修水库、打井,1963年的一场大洪水,让国家其后两年在流域上游修起了一座座的水库。”费宇红所指的大洪水发生则是华北平原上范围最广的海河流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当时水库水的用途主要就是城市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其中灌溉用水是大头,但没想到后来城市的用水量越来越大,灌溉基本上用不到了。”费宇红说。
但让人措手不及的是,水库修建之后的几十年内,华北平原进入了一个枯水期。1979年至今的30年来降水量年均减少74.9毫米,降水资源量减少了104.3亿立方米。而另一方面,地区内人口比起80年代初增加了37%,人均水资源量急剧减少,从1952年的735立方米直降到2009年的302立方米。
气候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影响却是人的活动。
“水库的好处是用水方便,但同时也加大了区内的水面面积,换句话说,蒸发的面积加大了,蒸发的总量也加大了。”费宇红介绍,华北平原的年均蒸发量高于1500毫米,是降雨量的数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水资源留不住,因为只有水面才有这么高的蒸发量,“地下水显然是蒸发不了的,但很多水库都陆续做了防渗漏处理,水根本到不了地下去,只能白白地挥发掉。”
干旱越来越频繁,而粮食生产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农民只能从地下寻找所需的灌溉水资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打井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在60年代的时候,水环所所在的正定地区地下水只有“一扁担深”,而如今浅层地下水水位深度却已经大于30米。而在平原东面的沧州,由于浅层水盐度高,无法使用,一直依赖深层地下水,井深从100米一直延伸到400米、500米。
根据官方在2010年的通报,华北平原地区几十年来共超采地下水1200亿立方米,远大于减少的降水资源总量,换句话说,即使气候不转向,也无法阻止超采的发生。
根据水环所多年来的监测和研究,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分水线在50年代、60年代基本是平行分布,而到了1970年,围绕超采区域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已经形成,并在80年代、90年代急剧加深。
到2005年,最为严重的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已经是103米。
“对于浅层地下水超采的地区而言,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集中下几场大雨就能将水位补上来,但深层地下水超采的地区必然会造成地质沉降问题,深层的地下水补充非常困难。”费宇红解释说。
事实正是如此,在1970年,沧州地区的沉降仅为9毫米,而1998年到2001年之间,沧州地区的累积沉降量约450毫米,到了2005年,沉降中心累积沉降量已达到2457毫米,地面沉降的速率在加快。
干淀危机
地下水的漏斗只能通过科学监测来了解,但超采同样能够在地表的湿地上表现出来,而湿地的荣枯正是地下水资源量最直观的标志。
位于北京南面160公里的白洋淀,正是华北地下水资源最好的晴雨表。80年代至今,这个曾让作家孙犁沉迷一生的华北大湿地已经数度“干淀”,在1983-1985年,更是连续5年滴水不进,水生生物完全灭绝。
“‘干淀’问题和地下水是有密切关系的,也就是说泉水是往外冒,补给地表水,但是现在地下已经成了一个漏斗,上面地表的水就漏到地下去了,所以白洋淀存不住水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对时代周报分析道。
在地理上,白洋淀属于大清河水系,也是海河流域的一部分,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拒马河等在这里汇流之后,从赵北口闸口进入大清河并在天津入海。
10月31日,大约经过了两个小时,记者乘坐今年70岁的马大爷的船从小田村来到赵北口的河道闸门,却看到闸门紧闭,白洋淀内没有一滴水流出,最后只好怏怏折回。
“这个闸门多年来基本是不开的,据说只有水位高于8米的时候才会开闸泄洪,可是你看,这河道水深基本也就3米,而且这水也不是原来的,只是从黄河调过来的,还得花钱买,村里开旅店的都要分担调水的钱。”据马大爷介绍,由于今年雨水稍多,白洋淀水位比往年稍微高了点,但离正常的水位还有相当的距离。
尽管如此,大清河水系的支流今年依旧没有任何水流入白洋淀,常年不流动的水面失去了自净能力,呈墨绿状,而靠近村庄的水域,由于生活污水的加入,更是臭不可闻。
“上游都修了一个一个的水库,怎么还会有水下来,要水的话都得河北省去跟山西省买,凭安新县根本做不到这样的事,后来实在没办法了,省里就跟山东买来了黄河水。”马大爷回忆说,自从70年代水库陆续修好之后,白洋淀就开始“干淀”,在1983年,更是长达五年完全干涸,河床裸露,鱼虾灭绝。
“那个时候,我们都到白洋淀里种地了,拖拉机也直接在淀里开,谁知道1988年,突然就来了洪水,才又开始在水里养鱼养虾收芦苇。”马大爷多次跟记者强调,真正的白洋淀是在日本人占领的时候,那时候河道开着30-50吨的粮食船,一直开到天津。
所谓的“干淀”,其实并非指类似于1983年的水面完全干涸,而是指白洋淀蓄水量在5000万立方米以下、水位在6.5米以下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调水补救,白洋淀就很可能完全干涸。从1970年开始,白洋淀就发生“干淀”十余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06年,最后终于在水利部的主持下,海河委和黄河委协调启动了“引黄济淀”工程,化解了危机。
尽管有北方水乡的美誉,但白洋淀地区依旧没有逃离漏斗的命运。
根据贾绍凤的研究,白洋淀流域平原区的地下水平均埋深从1974年的3.95米下降到2007年的20.79米,平均每年下降0.51米,且年下降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最大埋深更是达到43.77米,丝毫不亚于其他缺水地区。到2007年,保定市区、顺平、清苑、徐水局部围绕满城县,已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地下水降落大漏斗群。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白洋淀进行大规模调水之后,漏斗情况有所改善。
2000年,在白洋淀沿岸的安新县中部和高阳县东部曾有明显的局部漏斗,但到2007年时,这两个漏斗都不明显了。其原因与白洋淀生态补水保持一定水面后湖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关。
调水救急
“引黄入淀”,被认为是挽救白洋淀生态的关键工程。
在2006年实施“引黄入淀”之前,河北省政府从1992年就开始调水补充干枯的白洋淀,包括从远至邯郸的岳城水库调水,但基本类似于拆东墙补西墙,只是在华北平原内部进行调剂,能调的水量有限。
“引黄入淀”则从黄河位山引黄闸开始,从刘口闸进入河北境内,为衡山湖、白洋淀以及天津调水,位山闸到白洋淀段距离为399公里,总调水量一般为7亿立方米左右,到达白洋淀的水量为0.5-0.7亿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引黄入淀”途经沧州等多个漏斗区。
“‘引黄入淀’只是经过沧州的边上,对沧州影响比较小,引水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对引水线的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是有的,大部分都能在沿途渗漏下去。”贾绍凤分析说。
费宇红则认为,“引黄入淀”对近几年沧州遏制住漏斗加剧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2005年后虽然沧州的深层地下水位尚未回升,但下降速度已经比过去大大减缓了,原因就是沧州调来了黄河水,可以有条件封井,停止开采地下水。在封井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是可以逐年慢慢恢复的,尽管时间会比较长。”
水利部海河委的老专家董汉生1992年曾论证“引黄入淀”工程,但没想到这一工程十多年后才得以实现。他当时认为,与耗资巨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引黄入淀”投资小,见效大,能有效减缓华北的缺水问题。
引黄7亿立方米的调水量与华北平原每年200亿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显然有些杯水车薪,并且由于黄河本身水质污染严重,泥沙含量大,水资源的价值并不大,而南水北调的规划调水量则高达130亿立方米,并且选取了水质较好的汉江。
“我个人观察是整个海河流域的用水量近年来基本上在下降,在南水北调之后,基本上可以替代超采的地下水,可以让地下水得到逐步的恢复。”贾绍凤对南水北调的期望甚高。
但地下水专家费宇红则表示了担忧,“毕竟平原地区那么广大,而南水北调的水只能用于干渠沿线,水价也较高,农民用不起,农业灌溉用水占超采的80%以上,调水可以解决城市的用水问题,对于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并不能完全解决。”费宇红认为,更为治标的办法还是节水,包括加强抗旱作物的推广、灌溉方式的改变等。
相对于超采,费宇红对目前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更为担忧。虽然从2005年以来,张兆吉、费宇红的团队已经对华北、华东、珠三角等平原、三角洲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陆续进行了调查,但却都只是初步的了解,甚至对污染水源的流动速度,依旧无从了解。
“所以这次国务院的规划还是从监控入手,只有充分摸清楚了家底,我们才好动手进行治理。”费宇红介绍说,目前对于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还只是在调查阶段,至于治理,更是极为长期的过程,“比如说有机污染,比无机污染还容易致癌,美国人90年代开始着手处理时认为需要100年时间进行治理,而我们则只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提出,未来将总投资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也许,迅速地构筑稳固的地下水防线,才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
作文三:《华北平原的南边缘》4000字
区域概况
第一部分 大屯孔庄矿
华北平原的南边缘,属于黄淮冲积平原,为第四系全覆盖区,地势比较平坦,地形为西高东低,地面坡降在1/5000~1/10000之间。地表广泛分布着废黄河泛滥的砂质粘土,饱和土壤平均天然干密度为1.48g/cm2。
东为京杭大运河和顺堤河(两者以微山湖大堤和滩地相隔),北是挖工庄河,西是苏北堤河,南边有条小河。该区域位于下级湖区,下级湖区正常水位为33.36m,汛前限制水位为32.36m,20年一遇水位35.86m,50年一遇水位36.66m。堤坝高度为38.8~40.0m,2003年大堤加固时,堤顶设计高程为40.1m。
区内主要含水层集中在第四系。第四系上组成因类型为黄泛冲积,下组为湖东冲洪和延伸部分,主要由粘土、混粒土和不同颗粒的沙层组成。其两极厚为90.3~196.0m,平均厚度为141.6m,自东向西增厚,地下水位埋深大部分在2~4m,属于富水区。孔庄煤矿范围内,第四系划分为6个含水层和5个隔水组。
表1 第四系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性
区域内气候具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过度性,属北温带过度型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温度为13.6℃,七月温度最高,最高平均温度为29.8 ℃,最高日温度为40.7℃(1966年7月18日);一月温度最低,最低平均温度为-7.5 ℃,日最低温度为-21.3 ℃(1967年1月4日),平均温差较大,达到28.4℃。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04天,最长为238天,最短为178天,平均处霜日为10月2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最早初霜日在10月12日,最晚终霜日在4月22日。
多年平均气压1012mPa,日平均最高气压1022mPa,最低气压998mPa。春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多偏北风,平均风速3.3m/s,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11.3天,最大风速20m/s。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59.93mm,年际降雨不均匀,最高为1392.9mm(1971年),最低仅为464.5mm(1988年);年内分布也不均匀,60%的降雨集中在6~9月。
表2 微山县各月平均降雨量(单位:mm)
区域范围内含煤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平均地层厚度为264.67m,含煤20层,煤层平均厚度为17.8m,含煤系数为6.7%;
其中可采煤层5层(7、7下、8、17、21),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10.92m,含可采煤层系数为4.1%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154.67m,含煤20层,煤层平均厚度8.6m,含煤系数为5.6%;可采煤层(17、21),可采煤层平均厚度2.4m,含可采煤层系数1.6%。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109.29m,含煤4层(7、7下、8、8下),煤层平均总厚度9.55m,含煤系数8.7%,可采煤层3层(7、7下、8),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8.52m,可采煤层系数7.7%。
下石盒子组:该组有1~3层薄煤层,没有可采煤层。
根据孔庄煤矿地质勘探情况,可采煤层(5个)特性如表3-1。
孔庄煤矿始建于1973年10月,1977年7月1日正式投产,设计年产量60万T,由于在第一水平的东部有火成岩侵入和村庄压煤,实际生产能力为45万T/年,服务期限为58年。为了扩大矿井的实际
生产能力,支援国家建设,1989~1991年进行了扩建工程,扩建后生产能力为105万T/年,2002年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20万T。主要采煤工艺有炮采、水力采煤、高档普采放顶煤和综采等。
孔庄煤矿为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式。开采水平有三个,即-375m水平、-375~-620m水平、-620~-1000m水平,主要开采7和8煤。
7337工作面:2003年5月采完,采深450m,采厚4.5m,监测的最大下沉值3.2m;煤层倾角22o,水平移动系数0.2,下沉系数0.75,最大下沉角θ=90-0.6α,松散层移动角45 o,松散层厚50m,
γ0=δ0=73o,β=73 -0.55α,拐点偏移距为0.1H。
7381工作面:2002年12月采完,采深420m,采厚4.0m,监测的最大下沉值3.0m;煤层倾角22o,水平移动系数0.2,下沉系数0.75,最大下沉角θ=90-0.6α,松散层移动角45 o,松散层厚50m,
γ0=δ0=73o,β=73 -0.55α,拐点偏移距为0.1H。
第二部分 徐州义安矿
在江苏省铜山县大彭镇境内。大彭镇位于徐州市西30km,西南与安徽省交界。项目区位于大彭镇域西南,南部及东南有低山丘岭,东侧有矿区铁路专用线,徐商(徐州—商丘)公路从项目区北侧穿过,南部为义安矿工业广场。
图1 铜山县大彭镇义安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该区主要受义安煤矿开采影响,最大塌陷深度为4.0米左右,平均下沉2.0米。义安煤矿于1970年4月开工建设,1972年12月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70年代矿井改扩建后,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7年达到核定年生产能力60万吨/年;1995年后,原煤产量在45万吨/年左右。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质构造,义安煤矿井田开拓方式井工开采,开采方式为炮采。
工作面:2002年9月采完,采深670m,采厚3.8m,监测的最大下沉值2.6m;煤层倾角18o,水平移动系数0.23,下沉系数0.78,最大下沉角θ=90-0.58α,松散层移动角45 o,松散层厚50m,
γ0=δ0=75o,β=75 -0.6α,拐点偏移距为0.1H。
暖温带的南缘,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具有南北过渡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09天,≥10℃活动积温4597.5℃,适宜一年两热。春秋两季昼夜温差较大(11℃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869mm,且受季风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降水相对变化也较大,变化率达15-19.9%,干枯年降水量较常年相差1.3-1.5倍,而年内因夏季季风影响,降水
高度集中,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4-64%。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9.4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为2423.3小时,是江苏省光能高值区。与全省相比,太阳辐射总量高出4.5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高出212.7小时,全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09天,≥0℃的积温为5527.8~4610.7℃。
地下主要有五个含水层:第四系空隙含水层、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溶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溶隙含水层。
据铜山县气象站1951-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最大降雨年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3毫米。40年中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40年中月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达209.8毫米,其中最多的年份为1982年7月,达522毫米,占当年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第三部分 徐州大黄山矿
在江苏省铜山县大黄山镇境内。大黄山镇位于徐州市东15km,有徐州“东大门”之称。大黄山镇西邻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及茅村镇,南接大庙镇,东连贾汪区大吴镇,北靠贾汪区青山泉镇。经纬度坐标范围为E117°18′~117°22′,N34°17′~34°20′。
项目区位于大黄山镇境内东部,南至206国道,北至不老河,西至大黄山矿,东至铜山县大黄山镇与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界,面积共6500亩。其中心位置经纬度为E117°21′,N34°18′,项目区位置见
图2。
图2 项目区位置图
该区主要受大黄山矿东翼的开采影响,最大塌陷深度为6.0米左右,平均下沉3.0米。大黄山矿于1958年11月投产,已于1999年正式关闭。
工作面:1997年9月采完,采深570m,采厚5.0m,监测的最大下沉值3.8m;煤层倾角20o,水平移动系数0.23,下沉系数0.78,最大下沉角θ=90-0.58α,松散层移动角45 o,松散层厚50m,
γ0=δ0=75o,β=75 -0.6α。
项目区位于暖温带的南缘,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具有南北过渡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09天,≥10℃活动积温4597.5℃,适宜一年两热。春秋两季昼夜温差较大(11℃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869mm,且受季风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降水相对变化也较大,变
化率达15-19.9%,干枯年降水量较常年相差1.3-1.5倍,而年内因夏季季风影响,降水高度集中,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4-64%。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9.4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为2423.3小时,是江苏省光能高值区。与全省相比,太阳辐射总量高出4.5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高出212.7小时,全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09天,≥0℃的积温为5527.8-4610.7℃。
项目区附近有京杭大运河、房亭河、不老河等河流经过,地下水有5个含水层,即:中奥陶系马家沟岩溶裂隙含水层,中石炭系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石盆子组砂岩裂隙含水组和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
据距离项目区仅1km的东贺村气象站1951-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最大降雨年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3毫米。40年中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40年中月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达209.8毫米,其中最多的年份为1982年7月,达522毫米,占当年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作文四:《漫游在华北平原上的灯盏(组诗)》5900字
华北平原上的最后练习曲
在华北,在冀中,在小小的任丘,在广大辽
阔的平原,在一九七五年,
一群战士,从天南地北云集平原,他们的命
运发出了万紫千红的声音,
恰似与前世的约定,恰似一次突然开始的
最后一支石油练习曲,
一深入就是痛爱,一深入就是根的感觉扎
进了无边的岁月和灵魂里。
中国石油的最后一场石油大会战――这是
一种多么喧哗而动听的诱惑,
在风暴翻滚冷霜扑面,在从未走过的道路
上,从风中横穿而过,
爬进了时间,像热血爬进诗篇,像生命高亢
的歌谣,摇摇晃晃爬进了
春天的风光,华北平原蠕动身子,它宽广的
生活就要被加入烈酒!
石油这种物质,这种与生存,金钱,权利,甚
至与一个国家的
繁荣,与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紧密相关的物
质,在这里,在华北平原的
会战中,这个伟大的词语,是不允许仅仅作
为一个物质的词语存在的,
像一个伟大的女人,要把一种爱的技巧永
远藏在心中,含而不露。
三十年之后,在一个深夜,重新回忆华北平
原上这支石油的最后练习曲,
半尺高的月光,半尺高的思念,半尺高的地
瓜烧酒,半尺高的火焰,
半尺高的谣曲,半尺高的岁月呀,在一个老
人的眼前一闪一现,
华北平原自从进驻了钢铁的队伍和轰隆的
机器,从没有空空荡荡过――
即使你躲在厨房或书房里生活,即使你闭
着双眼沉思,冥想,苦苦地,
即使你的疲倦比黑更黑,比夜更深,即使你
看不见,听不到,
即使你置身时光飞驰的列车上,即使你睡
眠,沉默,远走他乡……
华北平原上最后的练习曲一直守在你身
边,于你之生,之死。
哦。在华北。在冀中。在任丘。在平原以远或
者以近,石油人,就这样
以一生的时间赶赴了一次约会,成为了一
支著名的练习曲中的一个音符,
一滴声响,成为一首诗中踉踉跄跄的短句,
短句中一个不起眼的词,
在继续热爱,在继续停留,也许一生只有这
么一瞬,让周围的人终于寂静。
雁翎:芦苇的记忆
我渴望回到三十年前那个夏天:在雁翎,一
群机器开进了大淀,
整个夏天都发情地摇晃起来,一群人怀藏
心事,
住在芦苇荡里,整个秋天就要起风了,吹着
大风的秋天,
裹紧了急促的呼吸,已经把很多日子吹得
与众不同。
一座钻塔在水边站了起来,一棵采油树终
于在风里找回
自己的影子,芦苇使劲忍住翻卷,一个渔村
的少女
凝视夏日的暮晚,慌乱地整理被风吹乱的
秘密……
大淀此刻肯定安装了飞翔的心跳,肯定遇
见了心爱的人。
风越吹越大,一些芦苇终于压弯了自己,一
些水终于
弄皱了自己,一些人留下那些铁打的树,就
走了,
他们只是路过,他们走了之后,整个大淀紧
紧盯着他们
远去的方向,风中的芦苇,紧紧搂着他们遗
留下的事物。
我怀念三十年前那个夏天,在雁翎,一群机
器在大淀彻夜不停,
仿佛要钻通死人和活人之间隐秘的道路,
它们震裂了平静的
河面,还要向下钻进,它们要唤醒生命深处
的生命,要掏出
生命中的甜蜜、温热,还要掏出颤栗,直到
大淀喊疼为止。
葱茏的芦苇就这么开花了,就这么看着一
队队钢铁的乐器
在大淀扎根,就这么看着一个个背着月亮
离乡的钻工
终于在这里流下热泪,遍地的芦花就这么
白了,我们热爱的
钢铁合唱,就这样将这些生命之花挂满每
一个蔚蓝的早晨。
一代人睡去,一代人醒来,大淀中的芦苇至
今都在怀念
那场绵密的钢铁序曲,怀念那些幸福、那些
喘息,三十年之后,
这些怀念终于可以回到大地的广阔,像花
朵终于回到树枝的
高处,火焰终于被亲爱的人民抬着,成为世
界景仰的壮阔。
古 潜 山
这绵延的群山,就埋在巨大的平原之下,让
身体一点一点变成了历史,
让身体里的肺叶和肾珍藏血、石块,和消化
不掉的生物骨头,
它精神饱满,热情堆积,通过隐秘的裂缝,
让时间的镜子照进去,
它为了遇到知音,为了看一看平原的春天,
让镜子返回的光有丝丝的体温。
这绵延的群山,就潜伏在巨大的平原腹部,
它把在身体上生长的松木
还给南风和北风,还给夏雨和冬雪,还给更
加灿烂的向阳坡,它把黄金的
海岸线还给海水和黎明,恋爱中的鱼群还
给香气扑鼻的松脂,把天空还给
云朵和鹰,把月亮还给水井和掘井人,把群
山还给群山,把平原还给平原。
这绵延的群山,就是一条石油之路的起源,
它的身体里包含了
一种工业文明的薪火,一声“芝麻开门”,在
华北,古潜山就完成了
对广大世界的包围,完成了对石油地质的
一次革命性的认识,
犹如一位年迈了的父亲,把千年的积蓄,迫
不及待地一下子献给了儿女。
这绵延的群山,就住在巨大的平原之下,它
有贫民窟似的屋顶,
灵魂的柔软处藏着一片暗淡的星光,无论
这个世界如何变化,
都与地面上美好的景象保持适当的距离,
它有一树的鸟儿,不会鸣叫,
它有一片叹息的海洋,惊涛骇浪,翻卷冒
泡,而它从不驶向远方!
这绵延的群山,就消失在巨大的平原腹部,
它退出大地的地平线,
用身体压住一群飞蛾、蜜蜂、蝴蝶、昆虫……
成为它度日的食物和成长的
养料,用一种历史的速度,很快就找到了结
冰河面上的窟窿,
把一只客船默默地推入河心,让水一点一
点地溅在手心,紧紧握住。
这绵延的群山,就是一条石油之路的开始,
它用身体催生中国石油
新的征程,它让华北平原上一座油田的苏
醒像是睡眠多出来的,
它知道此刻大地有无数快乐,花叶抖动,藤
蔓飘摇,它终于说出了愿望――
风中出现了一个姿势,石油地质史强烈地
感到了一次隆重的赐福。
任4井:平原的徽章
当我写下这个词:任4井。同时写下平原广
阔的惊叫,寂静,风和苍茫,
当我从这个词开始,满怀敬意,紧接着写下
另一个词:徽章。同时写下
一代人的呼吸,心跳和梦的枕头,当我把这
些词串联在一起,
像把那么多的声音拴在一根线上,我就有
了一首诗的题目和开端。
是的,一首诗就这样开始了从容书写:从惊
叫、风和苍茫,
从呼吸、心跳和梦的枕头,从一个丢掉了故
乡的人开始,毫无疑问,
接下来一定还要写下它或者他们,对我的
养育之恩,在这样写之前我要
俯身,要翻越一座山、一条河、一片草地,要
返回三十年前的青春――
或者这首诗还可以这样开头:一九七五年
二月,在华北平原
轰鸣的泥泞里,一群钢铁的搬运工推醒春
天的黎明,火焰上升,
河流汹涌,世界匍匐下来,黑色的闪电像一
场突如其来的演出,
任四井作为舞台,三万石油人的合唱让平
原吐出心中的鲜血。
任4井,就是这样成为一枚徽章,挂在了大
平原的胸脯上,
不能被忽略地嵌进了中国石油史的册页里。
一首诗写到这里,
就放慢了脚步,词语的马匹坐在暗处,似乎
在等待阳光穿过所有缝隙,
风吹了过来,我听到低低的喘息,像什么就
要飞了起来。
作为书写了三十年的一首诗,这只是一个
序曲,只是一本书的一页,
或者只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并不绚
烂的插图,你一定要相信,
还会有许多事发生,一定还有许多故事正
在悄悄靠近人的心灵,
正在被心灵敞开,献出藏在体内的暗香,正
在被热爱,被传诵……
昨日不能重现,我们也来不及年轻,在书写
这首诗之前,
我必须是安宁的,必须不停地想象着窗外
的事情,缓慢地走在一个
久远的瞬间里,我只有一个记忆,像一种结
晶,像胃里消化不掉的碎银,
我只有一个沉默的手势,坚决、骄傲、果断,
在永远地致敬。
任9井:喷 涌
这才叫喷涌!一九七六年的华北平原说出
这个词:任9井,
天色就暗下来,中国石油史就收拢了册页,
这是风华正茂的
血,这是五千多吨激情的声音,从任9井喷
涌而出,
这是大地深情的嗓门,是大呼小叫,是一支
石油练习曲的高潮――
任9井,小小的身子,是华北平原的巨兽,波
澜的声音是石油会战的
捷报,五千多吨的血液是石油人五千多吨
的幸福和欢乐,它在阔大的
黄昏弥漫,传递,我那些亲爱的石油弟兄都
不说话了,替他们说话的
就是这种喷涌,好像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就
是他们一辈子的心愿――
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集合
在一起,从没有见过
这么多人集合在一起就是为了一种喷涌。
在华北平原,火把在
辽阔中闪动,黄金在大地下埋藏,石油的喷
涌使天空晃动,
河流分支,使泥土深处的整座森林和起伏
的群山轰鸣不息――
喷涌:滔――滔――不――绝。用宽阔的喘
息向中国石油倾诉
这个时代的青春养颜营养液,用伟大的汹涌,
日夜招摇,火苗一般向
祖国温抚,它使黑夜缩短,使冬天一片葱茏,
它海一样飞翔,
一座平原呈现新天空,新气象,一座油田守
它为家,生死不离――
一种喷涌像藏了一个冬天的牲口,终于找
到了春天的出口,
任9井,一种喷涌就要掏出它身体里的峡谷,
掏出它的全部内脏,
把它一点一点掏空,它将变成一行石油的
诗句,它简单,欢乐,
喷涌使它永远活下去,让人变小,天空变高,
让世界向它致意――
喷涌。喷涌。仿佛一口古老的钟被撞响在平
原的空旷里,绵延不绝,
我们带着薄薄的耳朵表示尊敬,植物打开
它们木质的耳朵,为它鼓掌,
我们对这种声音的爱不是铭心刻骨是习惯,
因为习惯,我们再也
离不开它,一座油田和广大石油人渐渐地
爱上了这个动荡的词:喷涌。
赵1井:悲 歌
三个年轻的生命远走他乡,时光流逝,一去
三十年不回,
三个年轻的生命,从华北平原,从一个叫
赵兰庄的小村子,
从赵1井出发,他们走得缓慢,走得小心翼翼,
他们走的时候,
风持续刮了九天,风把青草的花蕾吹得一
片黄一片白。
三十年之后我还会想起他们,对着阳光或
者月亮,
当我小声叫出他们的名字:李仁杰。梁荣通。
陈录明。
他们就会悄无声息地回来,坐在我经常坐
的椅子上,
我能感受到他们灵魂的温热,我们就这样
相互想念着。
又下雨了。这是五月,三个年轻的生命就是
在五月从容
走进了一个长长的隧道。多么好的世界呵,
时间停了,
星辰陷落,所有的风都没有了方向。多么美
好的年华,
多么短暂,转眼便被一场雨轻轻地盖在上
面,又顺水流走。
三个年轻的生命,三个年轻的石油大哥,当
他们的温暖
消失在我的寒冷中,当他们的一腔忠诚,留
在人间的
泪水中,我想念他们。今夜,风非得把我刮
到天上,
在一个人的夜空,我和半个月亮一起想念
我逝去的亲人。
是在一九七六年,是一个黎明,三个年轻的
身体扑向
死亡的门槛,就像扑向了生命的尊严,三股
年轻的热血,
争先恐后扑向大地的怀抱,扑上去的竟像
是大片的歉意――
对自己、对生活、对祖国,对不该失去的年
轻和快乐!
三个年轻的生命遮掩受伤的大地,三颗年
轻的灵魂,
三把执拗的根,永远留在了华北平原,在低
低的
星空下,三座年轻的钻塔,不谈前程,继续
轰鸣,
三份共同的热爱,就在我们心中,与我们一
起分享时光。
霸33井:挽 歌
华北平原。辽阔宁静的大地中央,一棵树,
一棵钢铁的大树,
在灰色的风暴中被一群卑琐的黑手撕碎,
又被一把罪恶的火
点燃,空气破裂,乌云和闪电交织着扑向芬
芳中酣睡的孤儿,
冲天而起的火焰,在我漆黑的内心,像烽火
一样的火焰――
大地在这里停顿了一下,平原上所有的事
物都要在这里停顿一下,
一棵我们爱过又被深深感动过的石油之
树,一棵要把余生
全心全意奉献给我们的生命之树,猥亵的
火焰剥去了它的绿衣,
死死掐住它颤栗的呼吸,还要作出愤怒的
表情恐吓它――
我第一次惧怕了火焰的光和热,二十一天,
五百多个小时的
燃烧,一千万立方米的泪水,使黑夜变成白
昼,群星摔进灰烬,
一滴一滴的血,从霸三十三井被划破的心
脏向外喷涌,
一滴一滴的血,在石油人的血脉里呼喊着、
跑动着,劈啪作响。
那些用欲望打磨匕首的野兽,那些好逸恶
劳的寄生虫,那些
阳光下蜷缩的狼群,在大火背后,像兔子一
样逃窜的时候,
我看到亲爱的石油大哥――这个熟悉的词
汇,作为一种荣誉和
风范,在一九九三年井喷的火焰中,比火焰
更耀眼――
我们的石油大哥――从在井口强行作业的
敢死队员,从紧握
水枪的消防战士,从井场指挥官嘶哑的喉
咙里,我看见伟大的
胸怀,在大平原上跌宕起伏。在这之后,我
还沮丧地看见了
平原上一只不眠的眼眶,在需要呼喊的时
候,却陷入了沉默。
哦,广阔的平原,广阔的疼痛,一棵树,还是
一个年轻的
孩子,就这样永远倒在了灰烬中,我们无法
让它重新抽枝开花,
这样的树是我们的血脉呀,我们要被它温
暖,靠它生活幸福,
哦,同志们、乡亲们,我们不能再撕开它的
伤,种下它的痛了!
作文五:《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9100字
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
提 要 采用精确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辅以田间观测资料,分析计算了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本区农田需水量为 744.36亿3,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 309.37亿3,有效灌溉面积上的亏水量为 228.73亿3;而 1995 年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总用水量已达 261.78亿3,但仍有 116.16亿3 的亏水量;文中同时对评价区内农田的有效降水量、灌溉水的田间利用量、毛管上升水量等进行估算。指出,虽然冬小麦的平均水分满足率为 82%,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 64%) 仍然制约粮食产量的增长,设想通过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和优化灌溉等措施,华北平原的农业可望达到水土资源平衡利用的状态。关键词 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研究中图分类号 P339文献标识码 A编号 1000,30372000)03,0252,071 研究区的基本情况 华北平原指我国黄河以北、燕以南和太行以东的冲积平原区,即北纬 36?,41?,东经 114?30′,118?30′之间的地带,包括京津的全部、河北省的大部以及东、河南两省的黄河以北部分,总面积 17.87万k2。行政区包括 21 个地市 210 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原因,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旱灾的威胁,是我国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地区。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554,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 75% 以上,年平均气温 13.0?;根据县级资料的统计结果,1995 年全区总人口 1.06 亿人,耕地面积 884.8万h2, 其余土地为城市、乡镇、道路、林牧等用地;有效灌溉面积 653.2万h2,作物总播种面积 1313.6万h2, 主要种植有冬小麦、玉米、谷子、水稻、蔬菜、大豆、油类、薯类、棉花、水果等 10 种作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1013.3万h2。为方便起见,本文以行政分区中的 21 个地市为基本单元,分别介绍各市以及华北平原的农田水土资源平衡研究成果。表 1 1995年华北平原水土资源状况 Table 1 Land use and ater resures in the Nrth hina Plain in 1995城市名称区县个数土地面积 k2)总人口年降水量 )农业供水量 1083)耕地面积 h2)作物播种面积 h2)有效灌溉面积 h2)北京市1416807.801170500059616.39394393552967292433天津市1211919.70864670073012.03420140567187324353秦皇岛市
57780.82825996297257.40200020229660113047唐市
1113095.165679462468428.00581920789813411820石家庄市
1711134.715802094860922.76564180882720508507邯郸市
1611631.482794279661714.506753931006293501800邢台市
1812297.240633096162114.70674467960267463773保定市
2115469.935967231562226.327720531185700665353廊坊市
96377.12035913696057.40370960533500265660沧州市
1713453.516598019360911.907868001095120417033衡水市
118801.924405853852612.00583873746667372707济南市
22289.00010850365483.3013320544096540东营市
51403.33914321265926.50142293221247102420滨州地区
56069.97324027275799.48275680385953174333德州市
1110497.060517816254819.50564220869687432580聊城地区
88662.878544990055421.40558240901960481413安阳市
55282.03940259884466.40313267541333242407鹤壁市
32148.21114207004812.7010034717310071613新乡市
107404.408465311654210.90377653670640269060焦作市
43693.76816655775065.10110893180240100960濮阳市
62450.19631340004473.10250040436687224267华北平原
210178670.30105880405554261.7888480671313618065320802 资料收集及处理情况 收集
1951,1995 年的降水量站 300 多个,按评价区内每个县各自拥有的降水量站数进行算术平均,取得各县的面平均降水量;蒸发潜力由彭曼 Penan) 方法计算;水稻的需水量用水面蒸发量与其作物系数相乘得到,其它作物的需水量采用陆地蒸发潜力与其作物系数相乘得到;野外观测资料为 1995 年 2,5 月份的麦地的实测数据,一共有 18 个观测点,观测内容包括气温、辐射、风速、降水、积温、土壤含水量以及冬小麦物候观测等,其中土壤含水量观测按表土层、10、20、50、70、100 6个层次进行,时间尺度按旬进行,野外实测数据用来率定模型的参数和检验计算结果,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作物结构以 1995 年为准,考虑的作物种类 10 种。图 1 实测的土壤含水量与模拟计算结果比较 Fig.1 parisn f
bserved sil isture and puting result表 2 华北平原各种作物多年平均亏水量 Table 2 Yearly
auerage defiit f different rps in the Nrth hina Plain序号市名称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薯类棉花油料蔬菜水果合计1北京市1.025.493.260.040.280.070.060.144.530.8015.682天津市2.354.642.630.030.980.040.330.304.150.4615.923秦皇岛市
0.680.691.150.090.170.450.010.250.890.584.954唐市
3.595.183.930.040.560.30.340.943.560.6519.185石家庄市
0.018.434.740.400.460.460.930.723.911.8521.916邯郸市
0.199.813.890.710.890.283.900.382.231.0223.287邢台市
0.009.303.261.261.310.453.490.722.001.3523.158保定市
0.2210.945.850.220.890.670.830.832.641.3424.449廊坊市
0.005.042.780.040.900.110.450.392.791.2713.7710沧州市
0.0010.594.170.372.210.252.890.541.632.7325.3811衡水市
0.006.883.430.450.930.223.150.631.611.7219.0312济南市
0.102.310.940.010.140.000.620.010.710.094.9213东营市
0.291.820.540.020.580.010.490.030.740.154.6614滨州地区
0.024.021.590.050.530.010.800.040.700.358.1015德州市
0.008.783.830.130.750.082.500.114.271.1421.5816聊城地区
0.029.373.690.150.540.081.660.813.761.6021.6817安阳市
0.005.371.590.140.260.141.480.431.510.6411.5618鹤壁市
0.001.740.640.040.090.030.270.140.330.073.3419新乡市
1.575.701.680.060.40.171.340.631.750.1813.4720焦作市
0.101.540.920.010.10.050.200.100.840.103.9521濮阳市
0.564.291.060.050.530.170.850.371.380.179.4222华北平原
10.71121.9255.564.3113.54.0126.68.5146.0118.24309.3723占比例 %)3.539.418.01.44.41.38.62.814.95.9100.03 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水土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时空尺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华北平原,区年尺度的平衡结果与县月尺度的结果相差达 30% 左右;是否考虑土壤层的调蓄作用,其误差也在 35% 以上。因此,我们尽量地采用较小的时空尺度,以便得到真实可靠的水土平衡计算结果。水土资源平衡研究可分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两个部分,其中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涉及到降水、作物类型、播种面积以及相关的水文气象要素,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农业水资源量。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降水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作物的需水要求,并回答天然状态下作物的亏水量是多少等重要问题;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类的影响,其做法是通过灌溉的形式调控土壤水分含量,以便获得较大农业经济效益。针对本区作物种类多、空间变化大,以及资料收集的实际情况,本文水土资源平衡研究采取以县为
计算单元,与长系列、短时段和多种作物类型相匹配的操作方法,并为此建立了精确的农田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试图通过模型的计算达到重现历年农田上水土资源平衡状况的效果,回答本区的农业到底需要多少水,经过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后作物的亏水量又是多少水,亏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等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结果对于农业水资源评价、作物结构调整、制订灌溉计划和节水研究均有其现实意义。对应于某一地块,农田的水土资源平衡方程如下:Pt,Qst,K×PEt,Δt,Qup,Qu)t,η=0 1)其中,Pt 为
9,冬小麦 t=9,平衡时段 t) 的降水量 ),t 对应于作物生长期内的月份序数,如棉花 t=6,
6,以下 t 的意义与此雷同;Qst 为平衡时段 t) 的产流量 ),通过降水—径流关系求得;K 为平衡时段 t) 的作物系数,作物的需水量由 K×PEt 得到;PEt 为平衡时段 t )的蒸发潜力 ),由 Penan 方法计算得到;Δt 为平衡时段 t) 的土壤水分蓄变量,在灌区还包括灌溉水量的影响 );Qup,Qu)t 为平衡时段 t) 内降水入渗量与毛管上升水量之差 );η为平衡时段 t) 的误差项 ), 包括未考虑到的因素。 考虑到式 1) 中的Δt 可以从相邻两时段的土壤有效含水量 ST) 中得到,即:Δt=STt,STt-1 2)将式 2) 代入式 1),有:Pt,STt-1,K×PEt,Qst=STt,Qup,Qu)t,η3)式 3) 表明,平衡时段 t) 的降水量 P) 与土壤前期含水量 STt-1) 之和,减去作物需水量 K×PEt) 和地表产流量 Qst) 之后,其平衡余项为同期的土壤含水量 STt)、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毛管上升量之差 Qup,Qu)t 以及误差 η) 三者之和。令 BLt=STt,Qup,Qu)t,η;土壤最大有效持水量 相当于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 ) 为 STax,且 STax=120;农田的亏水量为 DEFt,则 DEFt 和 STt 的变化情况有 3 种可能:1) 当 BLt,120 时, DEFt=0 4)STt=120 5)2) 当 0,BLt,120 时,DEFt?0 6)STt?0 7)3) 当 BLt?0 时,DEFt=BLt 8)STt=0 9)式 4),9) 表明,当平衡项出现 0,BLt,120 时,说明土壤层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不会有地表产流量 Qst) 或由降水入渗产生的地下水量 Qup) 的发生,但土壤中的有效蓄水量 STt) 和作物的亏水量 DEFt) 并存,注意这里采用的是蓄满产流的原理,并且 DEF?0, 而 STt?0;当 BLt,120 时,由于在式 3) 中的地表产流量 Qst) 可以根据降水—径流关系单独扣除[4、5],此时的土壤层已达田间持水量,那么再扣除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 STax) 后,剩下的就是降水入渗水量与毛管上升水量之差 Qup,Qu)t 了。因为这种假设和计算会产生误差,所以我们再加入一个误差项,即 Qup,Qu)t,η=BLt,STax;而一旦出现 BLt?0 时,说明 t 时段的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需要动用土壤中的有效蓄水量 STt),此时的土壤水蓄变量Δt 肯定是负的,并且Δt?BLt。图 2 是根据式 2),9) 编写的计算流程图,它描述了某县某作物在 t 时段的水土平衡过程,其中的 PEt 为累积的蒸发潜力,它与土壤蓄水量 STt 为互逆关系,是模型中水量保持平衡的两个重要因子,其平衡的原理是通过土壤水分的调蓄曲线实现的。统计某县的农业亏水量时,只要将各种作物的亏水量乘以各自的播种面积后再累加就可以了,即:0.0000667×DEFt×A ,其中 A 为第 种作物的播种面积,=1,210;DEFt 为对应于 A 面积上的作物亏水量,t 为作物生长期内的月份序数,0.0000667 为单位转换系数。图 2 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流程 Fig.2 Fl hart f
balane beteen sil and ater resures图 3 华北平原的土壤水分调蓄曲线 Fig.3 dulatin urve f sil
isture in the Nrth hina Plain4 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的结果 经过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以后,每个县可以得到各种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变化量、作物亏水量等 30 个以上的文件,这些文件均以长系列年月的形式表达了在现状年作物结构情况下,该县的农业水土资源平衡状况,基本上达到了重现历史过程,了解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的目的。如果将这些结果与田间实测资料比较,还可以得到灌溉水量和毛管水量等一些很宝贵的平衡数据。表 2 是 2100 个亏水量文件的综合结果,表中显示:华北平原 884.8万h2 的耕地面积,多年平均的作物亏水量为 309.37亿3,其中冬小麦是亏水大户,占总亏水量的 39.4%,其次是玉米和蔬菜,三者的亏水量占全部作物亏水量的 72.3%。图 4 是经过 5000 多个文件整理而成的农田水量平衡图,它显示了天然状态条件下华北平原耕地面积上降水
量、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 4 清楚地显示:4,6 月份的作物需水量最大,而同期的降水量严重不足,这个时期的亏水量占全年亏水量的 68.9%;但是,7,8 月份的降水量不但满足了农田的需水量,而且有径流量产生;尽管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协调,但经过土壤层和地下含水层的天然调蓄作用以后,有效降水量的比例仍然很高,图 4 中的需水量过程线与亏水量过程线之间的面积为有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82.2%;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的结果还显示:在不考虑土壤层的调蓄作用情况下,华北平原农田的亏水量为 420.7亿3,与有土壤层调蓄的结果相差 111.3亿3。图 4 华北平原天然状态下农田水量平衡 Fig.4 ater balane diagra n farland in the Nrth hina Plain表 4 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成果表 Table 4 Balane beteen land use and ater resures in the Nrth hina Plain地名耕地上的降水量农田亏水量1995 年的农业供水量天然降水量有效降水量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毛供水量实供水量供水率 %)北京市25.6618.0315.6811.6216.397.0556.5天津市24.7115.5115.9212.2912.035.1730.1河北省288.96241.88175.09125.01144.9862.3446.4鲁西北地区98.8291.2960.9446.9260.1825.8851.3豫北地区69.1967.9241.7432.8928.212.1333.7华北平原528.23434.63309.37228.73261.78112.5745.7注:实供水量采用毛供水量乘以渠系利用系数 0.43) 得到,农业供水量仅与有效灌溉面积有关。 如果我们需要研究人工控制条件下水土资源问题时,应该把研究范围缩小到有效灌溉面积上来。华北平原的有效灌溉面积有 653.2万h2,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 228.73亿3。据 1995 年的水利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3],华北平原水利工程为农业提供的用水量为 261.78亿3,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0.43 计算,全区的作物亏水量应为 116.16亿3,需要指出的是水利工程的供水量是在超本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包括了外来水量和超采的地下水量。图 5 是 1995 年 5 月上旬华北平原的实测土壤含水量分布状况,这个时候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从图 5 中可以看到,北京、保定和黄河两岸的土壤含水量勉强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0% 以上,而其它大多数的地方均在 60% 以下,水量与产量关系分析的结果使我们知道,土壤含水量低于 60% 时,冬小麦的生长就会受阻,产量将因此受到影响[6]。面上土壤含水量还会随气候环流的变化而变化,遇上干旱年份或黄河断流,情况还会更糟。图 5 华北平原 1995 年 5 月上旬土壤含水量 Fig.5 Sil isture ntained in the Nrth hina Plain during the first ten days in ay 19955 现状年农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特将亏水大户冬小麦在现状年 1995) 的田间动态资料,利用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对麦地里的降水量、灌溉水量、土壤水量和毛管上升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因为有人工灌溉水量的介入,式 2) 中的Δt 应该包括灌溉水量的影响[7]。有了理论模型的计算和实测资料的相互配合,使我们有可能对麦地水资源利用现状作出比较细致的评价。该年度的农田动态观测点分布情况见图 5,凡图中是标明地名的地方都有实测的观测数据。表 3 是 1995 年 2,5 月份华北平原麦地水量平衡概况,该年度有冬小麦面积 465.85万h2,作物需水量 135.6亿3,实耗水量 111.4亿3,观测期的水分满足率为 82%,相应亏水量为 24.2亿3。按照单位面积亏水量计算,北京市的缺水量是 2103/h2,天津市 4203/h2,河北省 4203/h2,鲁西北 4353/h2,豫北 6903/h2。该年度豫北区的水分条件最差,而图 5 中的最差是沧州地区。表 3 现状年华北平原麦地水量平衡 Table 3 ater balane f the heat lands in the Nrth hina Plain in Februaey-ay, 1995省市名称有麦面积降水量补水量需水量实耗水量水分满足率 %) 生长期/关键期亏水量北京市17.230.20683.63544.51414.152392/840.3618天津市
14.100.18332.94753.90643.314185/560.5923河北省
249.153.239248.587566.776656.311684/6510.465鲁西北地区
100.131.511120.953327.803423.471784/654.3315豫北地区
84.641.523616.505425.223619.383277/585.8401华北平原
465.856.522395.0392135.5707111.34582/6424.237 表 3 中的关键期指的是冬小麦抽穗、开
花、灌浆期,相当于 4,5 月份的时间,在此期间里,某旬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则称该旬的水分满足率为关键期水分满足率。在表 3 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现状年的麦地亏水量为 24.237亿3,是天然和人工共同影响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结果,而模型输出的同期天然状态下的亏水量为 73.23亿3,两者相差 49.0亿3 可做为人工灌溉水量的估计值,于是毛管上升水量与误差项之和 Q3,Qu)t,η=46.03亿3,结果与华北平原的实际情况很吻合;按照冬小麦的缺水份额反推,本年度的农田亏水量约 102.54亿3,这个结果与模型对 1995 年区内 10 种作物的模拟计算结果也很接近,证明本文的水土资源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6 基本结论 1) 天然状态下华北平原的农田作物需水量 744.36亿3,降水量 528亿3,按月、县时空单元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后的作物亏水量为 309.37亿3,有效降水量 434.63亿3;按有效灌溉面积计,则作物的亏水量为 228.73亿3。 2) 现状年冬小麦生长期的作物需水量为 135.57亿3,作物实耗水量为 111.35亿3,水分满足率为 82%,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只有 64%,是限制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3) 鉴于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上的实际灌溉水量为 261.78亿3,比天然状态下亏水量 228.73亿3 大的事实,设想在维持现有灌溉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华北平原的渠系利用系数和优化灌溉,整体上可望达到水土资源平衡利用的效果。参考文献
作文六:《试论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3600字
试论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
摘 要 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1)华北平原区的地层特点及主要的地质构造;(2)华北地区地下水的变化与岩石能量的变化;(3)地下岩石能量的积累对于地震的影响,从而判断华北地区地震的极限。进而综述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运用自然现象和科学手段综合判断华北地区地震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华北平原区地震 地层特点 地质构造 地下水变化 岩石能量
引言,华北平原区地处于中国东部,位于北纬32?,40?,东京114?,121?。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区,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一线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震的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本文就引起华北平原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做出讨论。
一、概述华北平原区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特点
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出路有不同时代的地层。华北地区地层时代古老久远,大至包括约18亿年以前的地质历史(“铁堡运动”“五台运动”“中岳运动”)地壳板块相对薄弱,岩浆活动强烈,在这一时期为地层的相对稳定建立了基础;约在18亿年-2亿年之间,华北地台主要为升降运动,以接受沉积为辅,伴随有局部的剥蚀;约2亿年以来,华北平原区处于不断地下降阶段,长期处于接受沉积过程,但在此期间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运动,在地壳的相对运动阶段形成了现在地形的雏形。再此之后华北地区一直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剧烈升降和其他运动,华北地区一直处于沉积为主、风化、剥蚀为辅的过程中,其沉积地层厚度平均可达3000米,局部可超过5000米。
(二)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主要为2亿年以来地质板块的运动和不断变化而引起的,影响华北地震的地质构造断裂带主要为,郯庐断裂带――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北起沈阳肇兴南至安徽庐江附近;华北平原区断裂带――横贯于华北平原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包括唐山滦县、北京、天津、衡水、沧州、邢台、邯郸至新乡附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主要为太行山东麓边缘区大致呈南北走向,北起燕山南麓南至宿迁附近。
图1 安阳-徐州断面
以上所述为几条重大断裂带,还有几条如图1所示,这些断裂带都是活动断裂带,都在数百年前甚至数十年之间发生过强震,甚至于近几年还在不断地变化和震动,是华北地区板块震动薄弱区,地下岩石能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华北地区板块的稳定性,对岩石能量的变化进行调查,有助于对地震的再一次发生进行推断和预测。
二、分析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变化与浅部岩石能量积累
(一)以河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据相关分析,河北省平原区近3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如图2,图3所示,
图2 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分时段(年)开采量
图3 1969-2003年河北省深层地下水累计开采量
可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华北平原区地下水在不断的下降,经公式
每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M2-M1)/10
其中M1――前十年地下水开采量 M2――后十年地下水开采量
由此可得出河北平原区在50年内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分别为:1.084亿m3/年、4.028亿m3/年、2.809亿m3/年、-0.162亿m3/年、-1.06亿m3/年,说明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在逐
年减少,但是地下水位下降量在不断减少。河北平原区面积为10万Km2,每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8.03亿m3,平均算可得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为每年每平方米下降0.1m。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深层地下水每年每平方米下降量为0.5m。
利用1J=1N*m公式可以得出浅层地下水每年下降对于岩石所积累的能量大概为8*108J,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对于岩石的能量大概为8*109J,其产生地震的震级最大为4级地震。
三、分析华北平原地区地下岩石能量变化
华北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与欧亚板块接壤,接触带活动强烈,地震频发,主要是由于地下断裂带的不断活动和地下岩石的断裂而引起的。岩石内部能量的变化暂且不论,主要讨论外界能量的改变而引起岩石的断裂和破坏。就总体而言,随着太平洋板块的不断扩张,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力在不断地增加,岩石形态的变化也在增加,故地震的危险程度也在增加。就华北平原区而言,华北平原区地质断裂带发育比较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随着岩石应力的变化,构造破碎带和地层断裂带的错动会不断的增加进而会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
(一)首先从大范围的角度来看,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毗邻,并接触与我国东部,而华北平原区也受到太平洋板块运动的直接影响,据相关分析,太平洋海中脊以69.6mm/a,149.6mm/a的速度在扩张,而太平洋在西侧的扩张速度相对较快,但是随着地球的转动和地球本身惯性的影响,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正在以平均70mm/a的速度向欧亚靠近,这样会给西太平洋与欧亚大陆的接触地带造成不断的挤压,致使地下温度不断升高,岩石能量不断积累,岩石的破碎和破裂也在不断的进行,华北平原区处在相互挤压的位置,因此为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为华北平原区岩石能量的增加提供了源泉。
(二)从华北平原区进行分析,在前文所述,华北平原区主要有3条重大断裂带,其断裂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华北平原区的稳定性。
(三)以断裂带上单位面积进行分析,假设面积为1m2,质量为1kg,时间为300*24*60*60s,v为70*10-3m,简单运用Ft=mv可以得出F=70*10-3/2*107 即3*10-10N,P=F/A 可见单位质量体在单位面积上每年所受到10*10-9公斤的压力。
利用定积分微元法分析 图4
如图4所示,选取地下中的一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在点(x,y)处的面密度为ρ(x,y),假定ρ(x,y)在D上连续则该单元体的质量是多少,能量是多少,选取一小块为研究对象,近似看做均匀薄片,?M? ρ(ξi, ηi)?бi 所有小块质量之和近似等于单元体的总质量 即M=ρ(ξi, ηi) ?бi
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略的分析,而在长达2400多公里的郯庐断裂带将受到可达 7*102公斤的压力,而在长达400多公里的太行山前断裂带也会聚集多达1*102 公斤的压力。在计算于断裂带在纵向方向的延伸其数量级将达到105公斤,在计入质量上的变化其数量级最大将上升至1015公斤约合1016J,相当于一个8级地震的能量。(1J=1N/m=(1/9.8)kg/m)
四、结论
(一)监测华北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
加强华北平原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监测手段,准确测定每一个水文年每一个地区的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幅度,对变化幅度大的地区加大监测密度,提前做好地震预防工作。
(二)加强监测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情况
华北平原区地处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接位置,太平洋的板块的运动直接影响到了华北地区的稳定,太平洋海底的不断扩张已经给太平洋周围的地区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首先根据日本地区和台湾地区地动力变化来推测华北地区地震的可能性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加大地震实验室的模拟力度分析地下岩石能量和地震波传播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是实际情况的缩影,运用相关的地质参数和地动变化来模拟地震的发生,进而分析地震波传播的能量的大小与岩石极限能量之间的关系,在者进一步分析在人为条件下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的能量和岩石断裂时的能量以及岩石断裂时转化为热能的关系,可进一步推断和计算地震发生时释放的最大能量和推测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岩石条件下发生的最大地震可能性。
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和分析地下岩石能量变化和转化关系,希望进一步能分析地下岩石能量的变化和岩石能量的极限。
参考文献:
[1]聂宗笙、强祖基、赵喜柱等 《华北北部地区地质模型与强震迁移》第一章 区域地质和活动构造1-6页。
[2]邓东起,张培震,冉永康,杨晓平,闵伟,陈立春《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第10卷 特刊 2003年8月
[3]张石春,张建平 《河北平原区近30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海河水利 2005.No.2 第15-20页
[4]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学基础》 1976
作者简介:
刘玉庚.男.1988.10.毕业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现工作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作文七:《华北平原的农业类型1篇》12900字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类型的资料1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案例一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社会影响评价
第一部分 项目区的背景与目标
一、背景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引用世界贷款,在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九县大规模治理盐涝的农业项目。于1982,1987年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后,由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粮农业组织投资合作中心编写《项目完成报告》,于1993年10月进行了“项目影响评价”。
该次评价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第八年,按照我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集中考察项目与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环境
1
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实际表现和结果。作为“农村发展项目”,因原评估无具体指标的规定,评价以能够衡量项目实际效果和影响为原则,采用一般通用的社会评价指标。
评价范围限于蒙城县内,以便减少农业的地区差异,提高分析的准确度。选定蒙城县的主要原因是,其项目效果突出,因果关系明显,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真实、可靠。
二、项目区和项目目标
1. 项目区。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全县耕地12.82万公顷,其中砂姜黑土10.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82.7,。该县的淮河支流的涡河两岸划定13400公顷作为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1982年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的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933.187万元(其中:劳务859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人民币1273.18万元。砂姜黑土,土质瘠薄,易旱易涝,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区内农民长期贫困,直到1982年项目实施之前,粮食平均单产量每公顷1.7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4元,处于绝对贫困线下的最低层。
项目区地处蒙城县中部,涡河两岸,范围是8个行政乡和一个白杨林场,66个行政村,731个自然村庄,16275农户,81452人口全部为汊族,其中劳动力35568人,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13400公顷,其自然条件是:
(1)气象条件:属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72.9毫
2
米,最大年降雨量1444.5毫米,最少年降雨量505.6毫米,各年较悬殊。降雨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夏季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这是造成涝灾的气象成因,秋季降雨延续时间长,暴雨次数多,这是造成农田受渍成灾的主要因素。在项目涝渍成灾的年份16次,占44.4,。与涝渍灾害相反,夏季干旱成灾15次,占41.7,,秋季干旱成灾的年份5次,占13.9,。
(2)地形地貌条件:项目的目的和目标(县级目的和目标)。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对土地的综合治理,改善排灌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使项目区内目标人口受益。同时,为将来同类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提供典型经验。具体目标是:使治理的耕地全部达到“五年一遇”的除涝标准;有效灌溉面积和灌溉保证率都达到80,;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大幅度调整,使土地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显著提高,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大为提高。
第二部分 项目期内各阶段的主要情况
一、项目实施阶段(1982,1987年)
《评估报告》中所规规定的主要指标有:土方工程(排灌沟渠和平整土地),建筑物、打井、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业和工程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的采购等共21项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13项,基本完成(90,以上)2项,未完成(90,以下)6项。按中期调整后的指标,完成和超额完成18项,
3
未完成3项。未完成的指标是打井和旧井恢复,这是建设当时由于大量地面水尚未充分利用,曾将原规划的1000眼新老井调整为250眼之故。
在这一阶段项目区的主要变化是:
——水浇地:从0公顷,增至7890公顷;
——水田:从530公顷,增至3330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从442公斤,增至1154.7公斤;
——人均纯收入:从124元,增至575元;
——通电自然村:从150个,增至487个;
——农村年用电量:从50万度,增至290万度;
——农机总动力:从1.6万马力,增至3.5万马力。
二、项目运行和维护阶段(1988,1991年)
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后,1988,1991年项目区继续进行巩固、提高和加强维护与管理: ——疏浚大沟13条(段),长47公里;
——疏浚和新挖中沟40条(段),长73公里,其中,新挖沟8条(段),长16公里; ——新挖小沟150条,长138公里;
——新挖毛沟400条,长150公里;
——维修桥梁82座
——维修小电灌站303座
——维修和新筑渠道1320条,长380公里,其中,新筑
4
470条,长180公里;
——维修和新建渠系建筑物958处,其中,新建500处;
——维修变压器6台;
——维修和改造输电线路42公里;
——维修和新建砂姜路47条,长137.5公里,其中,新建39条长94公里;
——维修和新增农业机械1870台(件),其中,新增600台(件);
——补种各种树木50万株,紫穗槐300万穴;
——培训各类科技人员800人/月,其中,妇女321人/月。
项目区的变化和表现主要是:
——粮食总产:从97770吨,增至100140吨;
——人均纯收入:从575元,增至688元;
——通电自然村:从487个,增至501个;
——农村年用电量:从290万度,增至400万度;
——农机总动力:从3.5万马力,增至7万马力。
1991年,粮食面积比1987年少110公顷,而粮食总产量却比1987年增加3370吨,主要是由于扩种水稻5110公顷,稻谷总产量比1987年增加44020吨,而当年的小麦面积比1987年多1590公顷,而小麦的总产量却比1987年少15290吨。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水稻在项目区的粮食生产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
三、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期(1992,1994年)
项目区的变化和主要表现:
1994年全项目区,大、中沟清淤疏浚14条(段),长51.6公里,维修桥梁71座,小型电灌站64座,整修小毛沟548条,长410公里,灌溉渠210条,长110公里,整修渠道系建筑物1050座,新打小口井460眼,整修砂姜路18条(段),长72公里。现已普遍形成“岁修”制度,每年冬春对项目工程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修。
由于在工程时上有专人负责,有专项经费、专项制度,因此,各项管理办法落实较好,工程完好率经常保持在90,95,以上,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在1994年夏季严重干旱期间,涡河南北两条引水干渠都几乎断流,通过在南岸鱼场涵和北岸丁沟闸两个咽喉处,各组织14台抽水机,把涡河闸上蓄水翻进两条引水干渠,送往项目区腹地,为各电灌站解决了水源。河水送不到的地方,普遍打了小口井,挖掘地下水,弥补了地面水的不足。共灌溉各种作物10666.7公顷,其中,保持4000公顷水稻,2000公顷玉米和1400公顷瓜菜的正常灌水,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为了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项目办自身的财务收益,在资金的投放上做到了“三优先”:即在产品质量好、销售好、效益好的前提下,对有规模有基础的项目优先;对项目区示范作用大的项目优先;还贷及时的单位优先,并严格审查项目,
6
严格投放手续。迄今为止,由项目办以往所支持的项目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例如,白杨林场麦豆良种繁育基地,1994提供良种185万公斤;漆园镇的水稻制种基地,配制的杂交稻种可供全县使用;庄周乡养牛状元葛维连1994年引进秦川牛1000余头,为全县养牛基地村提供了良种牛源,现在蒙城县已成为“全国养牛第一大县”;蒙城县外资兴业养殖总场,1994年出栏肥猪600头,提供仔猪1200头,创产值近100万元,利税222万元;双涧工业区和老集村的乡镇企业,李訾的蚕桑,马店的蔬菜等都已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一个基地带动了一个专业市场”,基地加市场,影响一大片,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益,也增加了项目办自身的经济实力。目前,正在沿着“公司加农户”的路子继续发展。
经过以上三阶段至今项目区的主要变化和特征:
——农户:从16257户,增至20435户,增加4178户;
——人口:从81452人,增至86985人,增加5533人;
——水浇地:从0公顷,增至5620公顷,增加5620公顷;
——水田:从530公顷,增至4000公顷,增至3470公顷;
——粮食总产:从34650吨,增至110000吨,增加75350吨;
——棉花总产:从310吨,增至1630吨,增加1320吨;
——油料总产:从1720吨,增至2200吨,增加480吨;
7
——农业总产值:从1753.4万元,增至5423.5万元;
——小麦单产:从每公顷1.73吨,增至3.45吨;
——水稻单产:从每公顷5吨,增至8.29吨;
——棉花单产:从每公顷0.26吨,增至0.8吨;
——油料单产:从每公顷0.87吨,增至1.75吨;
——人均粮食产量:从442公斤,增至1264.6公斤
——人均纯收入:从124元,增至1128元;
——通电自然村:从150个,增至508个
——农村年用电量:从50万度,增至420万度;
——农机总动力:从1.6万马力,增至10万马力;
——林地面积:从3940公顷,增至3950公顷;
——果园面积:从100公顷;增至200公顷;
——复种指数:从1.72,增至2.04。
目前,蒙城项目区的主要特征是:农林牧副渔呈全面腾飞的趋势。
鉴于项目从实施至今的十三年间,项目的外部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如1983年起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1985年政府削减了大多数产品的收购定额,取消或降低了多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提价,农产品市场发展,促进了项目区蔬菜、水果等新作物的增加,以及1985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等等,社会经济变化十分复杂。因而,评价中选取类似项目区外部社会经济变化的非项目区作
8
为“无项目”状况与”有项目”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 项目社会效益和影响分析
一、项目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分析
这里所说的社会效益,主要指的是抗御“涝、旱灾害”的效果。水利工程的总治理面积11000公顷,设计标准为:除涝“五年一遇”;灌溉为两个80,(即有灌溉面积80,,灌溉保证率80,)。直接工程费用1159.26万元,平均每公顷1053.87元,总费用为2416.59
万元(即,项目总费用减去化肥445.73万元和农机70.86万元)。平均每公顷2196.9元(每亩146.5元)。共作土方量605.63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550.6立方米(每亩36.7立方米)。由于该工程“排灌两用”,对大部分大中沟都采取复式断面,加深沟底,并加深疏浚两条引水干渠,因此,单位造价高于一般除涝工程(100/亩),单位土方量又低于一般除涝工程(每亩50立方米)。该工程的除涝和抗旱的效果可通过以下事实说明:
1991年,是淮北地区受涝旱灾害较重的一年,先涝后旱,造成小麦沤烂,损失严重。项目区10000公顷小麦,平均每公顷实收2.43吨,比正常年份减产40%,但与当年邻近的非项目区相比,每公顷仍多收930公斤。当年秋季,从9月下旬到12月24日降雪,在整个秋种期间百日无雨。项目区10000公顷小麦全部灌溉播种,有的种后还要灌溉保苗,在
9
这种情况下,仍实施完成秋播任务,其中机播面积达60%以上。
1987年8月中旬到10月上旬,50多天仅降雨16.5毫米,10厘米土层含水量在10%以下,严重影响秋种。项目区从9月25日~10月8日,灌溉种麦9200公顷,占秋种计划的90%以上,而非项目区小麦等雨播种,错过了播种时期。
1989年,又是先涝后旱,超过了工程的除涝标准:该年项目区小麦每公顷产量4.02吨,而作为对比的非项目区每公顷为2.84吨。
蒙城县将1991年和1989年工程的抗灾能力采用下列表达式作了说明:
“有项目”与“无项目”抗逆力比率=有项目灾年农产品但产量(吨/公顷)/无项目灾年农产品单产量(吨/公顷)
得出:1989年有无项目抗逆比=有项目小麦单产4.02吨/公顷/无项目小麦单产2.84吨/公顷=1.42
得出:1991年有无项目抗逆比=有项目小麦单产2.43吨/公顷/无项目小麦单产1.50吨/公顷=1.62
1994年严重复旱,共灌溉各种作物10666.7公顷,其中,包括4000公顷水稻,2000公顷玉米和1400公顷蔬菜的正常灌水,有效灌溉面积79.6%,仍然保持了原工程设计的水平。
二、项目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1(通过数学模型:W=A?B ?C
10
式中:W 表示某作物年总产量;A 表示作物种植结构;B 表示作物总播种面积;C 表示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采用平均法,计算出各种作物历年各变动因素对产量变动的影响,计算所得的结果是:1983,1991年9年中,项目区各种农作物产量,比1982年增加量累计为616.144千吨,其中50%归功于作物单产的提高,35%因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只有15%是复种指数提高的影响。
2(通过数学模型:W=A?B ?C ?D
式中:W 表示作物产品产值;A 表示作物种植结构;B 表示作物种植面积;C 表示作物单位面积产量;D 表示作物产品加权平均价。
计算所得结果是:1983,1991年9年中,项目区12种农作物,同1982年相比,其产品产值增加累计金额为39285万元人民币,其中,因农产品价格上升影响占36.3%,因单产提高的影响占34.6%,因种植面积增加的影响占9.9%,因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占19.2%。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时,既促进了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又促进了作物单产的提高,进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畜牧业、养鱼业、蚕桑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建材业和服务行业,直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小型轻工业等。
三、项目对解除贫困的分析
11
1982,1994年12年间,蒙城县项目区粮食总产从3.465万吨,增至11万吨,1994年
为1982年的3.17倍;名义人均纯收入从124元增至1128元,为1982年的9.1倍。从其名义收入来看,蒙城项目区已经稳定地脱离了绝对贫困,并开始向“富裕之乡”进展。
但从人均收入分组,使用各年农村零售物价总指数扣除之后的实际纯收入,并按照世界银行关于《中国90年代解除贫困的策略》的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标准来衡量,1989年在222元以下的人数占10%,1990年低于301元的人数近20%,即1/5的人还在绝对贫困线下,直到1994年从总的形势和条件看,蒙城项目区已经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国家的旱涝灾害依然频繁,即使项目区的水利工程年年维护得利(该项目区对水利工程已经形成“岁修”制度),亦不可设想具备抗御超标灾害的能力。目前该区人均灌溉面积已达1.84亩。通过扩种水稻,发展牧业、养鱼业,并安排适当比例的果桑、蔬菜,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加工业,项目区的经济显然是可以稳步发展的,这是我国目前花钱最少,扶贫效果最好的典型代表之一。据199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石灰岩地区异地开发移民,每户补助6500,6900元。假设按此标准计算,蒙城县项目区要花费1.3,1.4亿元之多。而该项目总投资还不到3000万元。
四、对提高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分析
12
蒙城县项目区已经显著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及其衣、食、住、行等方面。项目办抽样调查结果如附表1—1、1—2、1—3、1—4所示:
1(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
附表1-1 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对比表 单位:元
资料来源:根据199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1995年发表的“统计公报”农村零售物价总指数(1978=100)计算。
2(农民人均收入分组变化。
附表1,2 农民人均收入分组变化情况 单位:元、人数百分比
3(就业效果分析。根据蒙城项目区的特点,其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效果为正值。 单位投资就业机会=项目所提供的就业人数?项目的总投资
附表1-3 项目提供的就业机会情况
计算结果:单位投资就业机会=10267(人)?18821(千元)=0.55人/千元
4(分配效益,各群体的分析。
附表1,4 各群体分配情况 单位:万元
从上表不难看出,农民收入逐年增加,集体提留逐年减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不利于兴办必要的公共和公益事业。
五、项目对提高妇女地位的分析
13
1(妇女总劳动量变化。妇女总劳动量变化情况可见附表1-5所示。
附表1,5 妇女总劳动量变化情况表
2(项目区妇女受教育情况变化。项目区妇女受教育情况变化可见附表1-6所示。 附表1-6 项目区妇女受教育情况变化表
1( 项目区妇女接受技术培训情况。项目区妇女接受技术培训情况可见附表1-7所示。 附表1-7 项目区妇女接受技术培训情况表
以上各表说明,项目区的妇女积极参与项目各项活动,不仅增长了本身在科学、生产技能、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才干,而且为实现项目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对改善和提高项目区农民生产手段的分析
在农业项目社会评价中,分析劳动手段,主要是考察项目对农业生产工具改善的效果,尤其是分析项目建设带来的农业劳动技术装备的变化,分析项目区农业项目生产的机械设备使用状况。在分析劳动手段效果时,我们主要用新增劳动技术装备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新增劳动技术装备=年均农业机械设备新增值(马力)?年均参加项目农业劳动力人数 其中:年均农业机械设备新增值,是项目计算期内,新增农业机械设备价值总和与项目
计算期年数之商。计算结果见附表1-8所示。
14
附表1-8 项目新增劳动技术装备情况
七、目标农产品贡献量分析
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要目标的农业项目,百元投资年农产品(折粮)增量如果低于规定的临界值,一般认为该项目不是十分成功的。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评估时,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要目标,但“该项目后来事实上变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农村发展项目”(见世界银行评议局1989年4月28日《中国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执行情况审查报告》第22节,报告编号:7736)因此,首先应对“目标农产品的贡献”进行分析。单位投资所增农产品产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百元投资年农产品(折粮)增量=(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新增农产品的折粮数量×100)?项目总投资值
计算结果:1987年:100元投资年农产品(折小麦)增量=330公斤。1991年:100元投资年农产品(折小麦)增量=393公斤
我国1989年规定的临界值为:折合小麦150公斤/百元投资(农业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农业区域开发管理办法》,1989年10月)。
八、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分析
据安徽省农业环境监测总站于1992年对项目区所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认定:
1(项目区经过五年治理,五年巩固,农业生态环境趋向好
15
转,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改良,社会的需求等因素正处于一个较佳的动态平衡之中。
2(农作物秸秆还田逐年增多,已经达到可归还绝对量的60%左右;土壤肥力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96%提高到1.21%,全氮由0.07%提高到0.082%,全磷由0.071提高到0.094%,PH 值由8.1,8.4下降到7.7,8.0;提高了土壤的适耕性,耕层增5,10厘米,抗旱防渍能力增强,改善了农业环境,环境质量趋向良性转化。
3(林木覆盖率由基期的7,9%,提高到12,17%(新增自然植被率,1987年为19.4%,1992年为20.6%,1994年为23.1%)。
4(涡河水质。据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86,1990年统计:涡河COD 枯、丰、平水期的最高平均值都在1988年出现,五年最大值为39.20mg/L,和最高超标率100%,最低超标率6.7%;BOD5各水期平均值和逐年测值范围年际变化小,5年最大值为1990年的15.00mg/L,各年皆超标;氨氮各水期平均值在后三年有升高趋势。据地质部门化验,项目区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低,PH 值中性,水位高,水量丰富,是农灌的最好水源,建议逐步扩大井灌面积。
九、项目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1(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项目区乡乡有中学,
16
共有普通中学7所(其中高中1所,职业中学2所),校舍由1982年的369间增加到1987年的565间,1991年的755间(其中危房1982年50间到1987年即全部翻新)。在校学生由1982年1399人增加到1987年2423人,1991年3147人。
项目区小学,已建到村,1982年64所,1987年66所,1991年72所。校舍由1982年的1356间增到1987年的1578间,1991年的1900间,其中危房由1982年的316间到1987年都已翻新,在校学生1982年13490名,1987年14882名,1991年15200名。太山乡的前王村小学被评为全县的花园式小学。中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82年88%上升到1994年98.5%,其中小学入学率为100%。
项目区幼儿教育,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有条件的乡、村都已办了幼儿园,据双涧、白杨等5所幼儿园的调查,梅园入园儿童都在百名左右。
项目区成人教育,十年来发展较快,成人文化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具体见附表1-9。 附表1-9 项目区文化教育情况分类
附表1-9说明:中学程度的人数逐年上升,小学程度的人数基本稳定,文盲半文盲逐年减少。
2(农村医疗条件的变化。项目区8乡异常,医疗条件变化
17
很大:1982年乡级医院7个,村级卫生所(室、院)50个,占总村数的74.7%。1987年乡级医院9个,村级卫生所(室、院)56个,占总村数的85.7%。1991年乡级医院10个,村级卫生所(室、院)75个,占总村数的104%。
乡村医护人员,1982年为156人,与农民之比是:1:522,床位159张;1987年为193人,与农民之比是:1:439,床位214张;1991年为248人,与农民之比是1:350,床位437张。
乡村医护人员的水平和职称:1982年前后评定了技术职称,1987年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88人,其他23人,1991年中级职称55人,初级职称105人,其他88人。
乡村医院既是医疗机构,也是防疫机构,配备专职防疫人员,1982年99人,1987年107人,1991年118人,防疫覆盖面基本百分之百,十年来疟疾、霍乱、麻疹等几种传染病都得到了控制。1991年夏季特大洪涝,秋季特大干旱后,也没有出现任何流行疫病。
3(农村文化条件的变化。项目区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都建立了文化室、广播站,向广大农民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有的乡、村还有业余文艺队、体育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报刊杂志已经普及到各乡、村。农村文化生活比较活跃和丰富。
4(农村饮水条件的变化。项目区农民过去吃集体水井的习
18
惯正在逐步改变,因为过去一庄一井,井口敞开,人畜共用,无人管理,极不卫生。近几年来,普遍改用手压井,一户一井,井口封闭,干净卫生。据调查,有89%左右的农户都使用了手压井。另外,双润的老集村还建一座25立方米全自动控制的供水站,全村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5(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有较大进展。项目区从1982年到1991年人口增长率有了显著下降。目前农村不少有女无男户都采取了节育措施,实行了一孩化(每户只有一个孩子)。
为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村节育户大都实行了养老保险,而且大部分乡村都办了敬老院,凡无儿无女赡养的老人,都入院供养,由乡村按标准供应口粮、菜金和衣被,有的还按月发给零花钱,既使老人们安度晚年,又充分体现了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十、项目区对外部的影响
1(通过项目加收的部分资金,促进县、乡、村企业的发展。
2(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约提前2,3年到来。
3(在项目的影响下,使全县三年跨了三大步:1990年实现水稻、玉米、棉花三个20万(亩);1991年实现稻、玉、棉三个30万(亩);1992年实现“五、四、三、二、一”全面发展(即棉花50万,水稻40万、玉米30万、烟草2万,蚕桑1万亩)。
4. 上级单位曾多次派员来考察项目区,总结管理经验,并
19
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办法”和“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的管理办法”。
5. 在县内非项目区,也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直接治理10个重点乡。
6. 曾先后接待世界银行和外国考察团11次,32人;接待国家级考察队4次,53人;国家级学术讨论会3次,接待省级考察团参观人员达3000余人和地、县考察参观1.5万多人。他们实地考察参观后,所给予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也是很客观的。如1991年“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的世行考察团的评语是:“蒙城的项目建设是成功的,项目效益是好的,管理办法也可作为模式在世界其他地方沿用。”
十一、受益者的参与和项目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分析
蒙城项目区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他们在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参与制定项目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当地条件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二是积极投入项目建设,完成巨大的工程量,因为大量工程几乎全部是用手工干出来的;三是积极参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年年既投资又投劳,还要按合同分段分项承担管理和养护的任务;四是参与由项目回收资金兴办和资助的各种企业;五是参加由项目主办的各种培训,参加这类培训一般是没有什么报酬的。项目区的农民参加了整个项目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全过
20
程,可以说,项目的一切成就都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换来的。在项目实施阶段完成时,世界银行评审团当时认为,“项目可能是持续的。”在项目投入运行期间,从其连续产出的产品流、效益流和服务流的能力来看,也证明蒙城项目是连续的,项目评估预计的EIRR 为30,,项目实施完成时重新计算的EIRR 为45,,项目影响评价时EIRR 为47.5,。我们认为,维持这种持续性的条件和原因是:
1. 县项目办是县政府的一个常设办事机构,现仍在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对项目区各乡(镇)项目工作可直接指挥,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上负全责。
2. 层层有管理组织;有规章制度;乡乡有承包管理合同;有工程管理档案;村村有村规民约;事事有专管人员;项项工程有位置图;现场有标记。
3. 县项目办除原项目的管理和扩大治理外,又在该县的新区承担新的世行贷款项目(加强灌溉项目)和国内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并拥有全部回收资金,负责还贷,负责回收资金的滚动使用;与县直各单位包括县妇联在内和农业银行、科研单位以及其他服务单位均有密切和协调工作关系,又能为向农民提供的服务付出合理的费用,因此,可以动员其他单位提供及时的服务。
4. 对项目投产后的运行和维护能够长期做到资金、制度、人员三落实,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建轻
21
管”的局面。
5. 项目持续进行的监测,已经形成了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
6. 项目实施和运行的各项活动,包括水网、路网、电网和五业结构的变化,从总趋势看,正在促使其生态环境向全面的正影响发展。
7. 从国家的长远政策和当前政策来看,目前尚难看出促使其向反面发展的严重的潜在因素,最大的决定因素可能是淮河治理工程的进展和质量,包括淮河水系水质的改善在内,以及包括外汇风险在内的用人民币偿还世行贷款对县项目办所造成的财务压力。
思考题:对此项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
参考分析: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蒙城项目区从其项目的开始实施到投产运行长达13年之久的表现,按照该项目的性质、范围和地点,无论是以通用的各项目评价指标来衡量,或以华北原农业项目原评估所定的总目标和蒙城县级的具体目标来衡量,都是成功的。成功的主要原因,安徽省的领导人归结为“认真”二字。实际上不止于此,各评价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的认识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之点,这就是都认为该项目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很
22
大。对于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蒙城项目区这个特定地区来说,国家的政策并不总是有利的。在1987年项目实施阶段完成之前,
诸多因素是有利的,或说有利大于不利,自此以后,不利因素则大于有利因素,因而使农业纯收收的实际所得一直处于下降的低谷阶段,直到1994年也未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
第二,蒙城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果是好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些“效果”和“影响”从何而来,关键在于正确而有效的实施。而正确有效的实施又取决于健全的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世界银行认为,“华北平原农业项目高度全面的正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度上和组织上的因素为基础的”。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农民的积极参与。由于长期贫困而蕴藏在农民之中改变现状的积极性,通过项目使其迸发出来之后,这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蒙城项目区农民的这种积极性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此。近几年农民对项目工程维护所需资金的提留量逐年增多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由项目投入、产出、效果、影响四个环节所组成的因果链,在蒙城项目区的表现是明显而突出的。该项目的主要基本产出是“四网”(水网、林网、电网和路网),随之扩展的是“企业网”和“服务网”,由于该项目在实施阶段完成之后,既不放松前“四网”,又在努力扩展和加强后“两网”,因
23
此,项目的“效果”和“影响”居高不下,持续发展,这一点对我国其投资项目来说,也是可供汲取的重要经验之一。
第四,蒙城项目区,既曾受水之害,通过项目实施又靠水发家:即水多、粮多(扩种水稻和玉米)、草多(稻草和玉米秸杆)、牛多、肥多、渔多(养鱼和螃蟹),从过去单一的种植业,发展成为以农、牧、渔“三结合”为主的多业并存,全面发展的道路,从而导致社会生产组织的变革。这个规模和发展模式,在世界其他国家成功的项目中也是多次经历的,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缺水,河道干涸,或水质恶化,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局面,在别的国家出现过,在我们国内一些地区也出现过,在蒙城项目区并非不可能出现。因此,需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现在,把水患防范于未然,在“水”字上做好文章。
第五,从表面上的整体来看,1982,1994年农民纯收入从124元增至1128元,1994年为1982年的9倍,但实际所得要少,约3.6倍,还不到名义收入的一半。这种由于社会因素约束的降值,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中最主要之点是直接危害低收入的人群,这是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该项目的目标不相容的。对于这种非县级政府所能控制的因素,解决的办法:一是工作的着眼点要多注意低收入的人群,既支持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也要设法扶持低收入的人群,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4
第六,“消除贫困”是我国人民和政府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虽然在项目评估时并没有提出明显的扶贫目标,但在《评估报告》中专门分析了当时收入分布情况,全部项目区都属于贫困线下的地区。因此,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是未经正式宣布而实质上却又是道道地地的扶贫项目。当时蒙城县项目区属于贫困线下的最底层,到1994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总的形势和条件看,已经具备较稳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我国目前投资最少扶贫效果最好的典型之一,也是蒙城项目的最大成功点之一。
25
作文八:《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10700字
第15卷第3期
2000年7月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Vol.15No.3
Jul,2000
文章编号:1000-3037(2000)03-0252-07
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
林耀明,任鸿遵,于静洁,姚治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采用精确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辅以田间观测资料,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8m需水量
为744.36亿m3,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309.37亿m3,653.m2228.73亿m;而1995116.16亿m
3
3
3
的亏水量;、毛管上升水量等进行估算。82%,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64%)仍然制约粮食产量的增长,,华北平原的农业可望达到水土资源平衡利用的状态。
关键词: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研究中图分类号:P339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区的基本情况
华北平原指我国黄河以北、燕山以南和太行山以东的冲积平原区,即北纬36°~41°,东经114°30′~118°
30′之间的地带,包括京津的全部、河北省的大部以及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以北部分,总面积17.87万km。行政区包括21个地市210个县(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
2
原因,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旱灾的威胁,是我国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地区。本区多年平均(1951~1995年)降水量
554mm,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以上,年平均气温13.0℃;根据县级资料的统计结果,1995年全区总
人口1.06亿人,耕地面积884.8万hm2,其余土地为城市、乡镇、道路、林牧等用地;有效灌溉面积653.2万
hm,作物总播种面积1313.6万hm,主要种植有冬小麦、玉米、谷子、水稻、蔬菜、大豆、油类、薯类、棉花、
2
2
水果等10种作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13.3万hm。为方便起见,本文以行政分区中的21个地市(表1)为基本单元,分别介绍各市以及华北平原的农田水土资源平衡研究成果。
2
2资料收集及处理情况
收集1951~1995年的降水量站300多个,按评价区内每个县(区)各自拥有的降水量站数进行算术平
均,取得各县的面平均降水量;蒸发潜力由彭曼(Penman)方法计算;水稻的需水量用水面蒸发量与其作物系数相乘得到,其它作物的需水量采用陆地蒸发潜力与其作物系数相乘得到;野外观测资料为1995年2~
5月份的麦地的实测数据,一共有18个观测点(图5),观测内容包括气温、辐射、风速、降水、积温、土壤含水
量以及冬小麦物候观测等,其中土壤含水量观测按表土层、10cm、20cm、50cm、70cm、100cm6个层次进行,时间尺度按旬进行,野外实测数据用来率定模型的参数和检验计算结果,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图1);作物结构以1995年(正常稍丰)为准,考虑的作物种类10种(表2)。
收稿日期:2000-02-16;修订日期:2000-04-1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KZ951-A1-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890330)。
第一作者简介:林耀明(1951-),男,广东省潮州市人,研究员,从事水文与水资源研究工作,承担过水循环、水资源、水土资源平衡、水量与产量关系等课题的技术路线设计与模型制作。
3期林耀明等: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253
表1
Table1
1995年华北平原水土资源状况
LanduseandwaterresourcesintheNorthChinaPlainin1995
城市名称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济南市东营市滨州地区德州市聊城地区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华北平原
区县个数
1412511171618219255118531046210
土地面积
(km2)16807.8011919.707780.82813095.16511134.71511631.48212297.24015469.9351389242289.0001403.3396069.97310497.0608662.8785282.0392148.2117404.4083693.7682450.196178670.30
总人口(人)
117050008646700259962967946248020948794279663309619762540585381085036143212624027275178162544990040259881420700465311616655773134000105880405
年降水量农业供水量耕地面积
(mm)596730725684609617621609526548592579548554446481542506447554
(108m3)16.3912.037.4028.0022.7614.14.11.9012.003.306.509.4819.5021.406.402.7010.905.103.10261.78
(hm2)3943934201402000205819205641803933709607868005838731331422932756805642205582403132671003473776531108932500408848067
作物播种面积
(hm2)552967567187229660789813882720700533500109512074666720544022124738595386968790196054133317310067064018024043668713136180
有效灌溉面积
(hm2)29243332435311304741182050850750180077366535326566041703337270796540102420174333432580481413242407716132690601009602242676532080
注:表中部分资料来源于参考文献1~3。济南市、
东营市只包括黄河以北的部分。
3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水土资源在
时间、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时空尺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华北平原,区年尺度的平衡结果与县月尺度的结果相差达30%左右;是否考虑土壤层的调蓄作用,其误差也在35%以上。因此,我们尽量地采用较小的时空尺度,以便得到真实可靠的水土平衡计算结果。水土资源平衡研究可分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两个部分,其中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涉及到降水、作
图1
Fig.1
实测的土壤含水量与模拟计算结果比较
Comparisonofobservedsoilmoistureandputingresult
254自然资源学报15卷
物类型、播种面积以及相关的水文气象要素(降水、气温、日照、湿度、风速等),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农业水资源量。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降水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作物的需水要求,并回答天然状态下作物的亏水量是多少等重要问题;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类的影响,其做法是通过灌溉的形式调控土壤水分含量,以便获得较大农业经济效益。针对本区作物种类多、空间变化大,以及资料收集的实际情况,本文水土资源平衡研究采取以县为计算单元,与长系列(1951~1995年)、短时段(月)和多种作物(10种作物)类型相匹配的操作方法,并为此建立了精确的农田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试图通过模型的计算达到重现历年农田上水土资源平衡状况的效果,回答本区的农业到底需要多少水,经过天然状态下的水土资源平衡后作物的亏水量又是多少水,亏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等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水土资源平衡研究的结果对于农业水资源评价、作物结构调整、制订灌溉计划和节水研究均有其现实意义。对应于某一地块,:
Pt-Qst-Kc×PEt-ΔMt-(Qp-Quc)tη=(1)
其中,Pt为平衡时段(t)的降水量(mm),t,9,t=
9~6,以下t的意义与此雷同;t(t;Kc为平衡时
段(t)cPEt;t(t)的蒸发潜力(mm),由Penman方(t),在灌区还包括灌溉水量的影响(mm);(Qup-Quc)t为平衡时段((在灌区还包括灌溉渗入量)与毛管上升水量之差(mm);η为平衡时段(t)的误差项(mm),包括未考虑到的因素。
考虑到式(1)中的ΔMt可以从相邻两时段的土壤有效含水量(ST)中得到,即:
ΔMt=STt-STt-1
将式(2)代入式(1),有:
Pt+STt
-1
(2)(3)
-Kc×PEt-Qst=STt+(Qup-Quc)t+η
式(3)表明,平衡时段(t)的降水量(P)与土壤前期含水量(STt-1)之和,减去作物需水量(Kc×PEt)和地表产流量(Qst)之后,其平衡余项为同期的土壤含水量(STt)、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毛管上升量之差
(Qup-Quc)t以及误差(η)三者之和。令BLt=STt+(Qup-Quc)t+η;土壤最大有效持水量(相当于田间
持水量-凋萎含水量)为STmax,且STmax=120mm;农田的亏水量为DEFt,则DEFt和STt的变化情况有3种可能:
(1)当BLt>120mm时,
DEFt=0STt=120
(4)(5)(6)(7)(8)(9)
(2)当0120mm时,由于在式
(3)中的地表产流量(Qst)可以根据降水—径流关系单
独扣除
图2
Fig.2
[4、5]
,此时的土壤层已达田间持水量,那么再扣
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流程
andwaterreso
urces
除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STmax)后,剩下的就是降水入渗水量与毛管上升水量之差(Qup-Quc)t了。因为这种假设和计算会产生误差,所以我们再加入一个误差
Flowchartofbalancebetweensoil
项,即(Qup-Quc)t+η=BLt-STmax;而一旦出现BLt≤0时,说明t时段的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水
3期林耀明等: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255
要求,需要动用土壤中的有效蓄水量(STt),此时的土壤水蓄变量ΔMt肯定是负的,并且ΔMt≥BLt。图2是根据式(2)~(9)编写的计算流程图,它描述了某县某作物在t时段的水土平衡过程,其中的PEt为累积的蒸发潜力,它与土壤蓄水量STt为互逆关系,是模型中水量保持平衡的两个重要因子,其平衡的原理是通过土壤水分的调蓄曲线(图3)实现的。统计某县的农业亏水量时,只要将各种作物的亏水量乘以各自的播种面积后再累加就可以了,即:
3
010000667×DEFt×Ac(亿m),其中Ac为第c
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万亩),c=1,2...10;DEFt为对应于Ac面积上的作物亏水量,t为作物生长期内的月份序数,0.0000667为单位转换系数。
3
.ninthPlain
4,()可以得到各种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水变化量、作,(1995年)作物结构情况下,该县(区),基本上达到了重现历史过程,了解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的目的。如果将这些结果与田间实测资料比较,还可以得到灌溉水量和毛管水量等一些很宝贵的平衡数据。表2是2100个亏水量文件的综合结果,表中显示:华北平原884.8万hm的耕地面积(相当于
表2
Table2
2
华北平原各种作物多年平均亏水量
(单位:亿m3)
YearlyaveragedeficitofdifferentcropsintheNorthChinaPlain
序号市名称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水稻
1.022.350.683.590.010.190.000.220.000.000.000.100.290.020.000.020.000.001.570.100.5610.713.5
小麦
5.494.640.695.188.439.819.3010.945.0410.596.882.311.824.028.789.375.371.745.701.544.29121.9239.4
玉米
3.262.631.153.934.743.893.265.852.784.173.430.940.541.593.833.691.590.641.680.921.0655.5618.0
谷子
0.040.030.090.040.400.711.260.220.040.370.450.010.020.050.130.150.140.040.060.010.054.311.4
大豆
0.280.980.170.560.460.891.310.890.902.210.930.140.580.530.750.540.260.090.40.10.5313.54.4
薯类
0.070.040.450.30.460.280.450.670.110.250.220.000.010.010.080.080.140.030.170.050.174.011.3
棉花
0.060.330.010.340.933.903.490.830.452.893.150.620.490.802.501.661.480.271.340.200.8526.68.6
油料
0.140.300.250.940.720.380.720.830.390.540.630.010.030.040.110.810.430.140.630.100.378.512.8
蔬菜
4.534.150.893.653.912.232.002.642.791.631.610.710.740.704.273.761.510.331.750.841.3846.0114.9
水果
0.800.460.580.651.851.021.351.341.272.731.720.090.150.351.141.600.640.070.180.100.1718.245.9
合计
15.6815.924.9519.1821.9.2823.1524.4413.7725.3819.034.924.668.1021.5821.6811.563.3413.473.959.42309.37100.
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济南市东营市滨州地区德州市聊城地区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华北平原占比例(%)
256自然资源学报
2
15卷
1313.6万hm的播种面积),多年平均的作物
亏水量为309.37亿m,其中冬小麦是亏水大户,占总亏水量的39.4%,其次是玉米和蔬菜,三者的亏水量占全部作物亏水量的72.3%。图
4是经过5000多个文件整理而成的农田水量
3
平衡图,它显示了天然状态条件下华北平原耕地面积上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4清楚地显示:4~6月份的作物需水量最大,而同期的降水量严重不足,这个时期的
图4
Fig.4
华北平原天然状态下农田水量平衡
WaterbalancediagramonfarmlandintheNorthChinaPlain
68.9;,7~8月,而且有(Qup;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协调,,图4,占年降水量的8212%(表4);水土资源,华北平原农田的亏水量为420.7亿m,(表2)相差111.3亿m。
如果我们需要研究人工控制条件下水土资源问题时,应该把研究范围缩小到有效灌溉面积上来。华北平原的有效灌溉面积有653.2万hm,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228.73亿m3(表4)。据1995年的水利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3],华
3
北平原水利工程为农业提供的用水量为261.78亿m(其
2
3
3
中北京市16.39亿m,天津市12.03亿m,河北省144.98亿m3,鲁西北区60.18亿m3,豫北区28.2亿m3),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0.43计算,全区的作物亏水量应为116.16
333
亿m(其中北京市4157亿m,天津市7.12亿m,河北省333
62.67亿m,鲁北区21.04亿m,豫北区20.76亿m),需
33
要指出的是水利工程的供水量是在超本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包括了外来水量(引黄水量、山区来水量等)和超采的地下水量。图5是1995年5月上旬华北平原的实测土壤含水量分布状况(图中数据为土壤含水量占田
图5
Fig.5
华北平原1995年5月上旬土壤含水量间持水量的百分比),这个时候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从
SoilmoisturecontainedintheNorthChina
PlainduringthefirsttendaysinMay
1995
图5中可以看到,北京、保定和黄河两岸的土壤含水量勉强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而其它大多数的地方均在
60%以下,水量与产量关系分析的结果使我们知道,土壤含
水量低于60%时,冬小麦的生长就会受阻,产量将因此受到影响[6]。面上土壤含水量还会随气候环流的变化而变化,遇上干旱年份或黄河断流,情况还会更糟。
5现状年农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特将亏水大户冬小麦在现状年(1995)的田间动态资料,利用水土资源平
衡计算模型对麦地里的降水量、灌溉水量、土壤水量和毛管上升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因为有人工灌溉水量的介入,式(2)中的ΔMt应该包括灌溉水量的影响[7]。有了理论模型的计算和实测资料的相互配合,使我们有可能对麦地水资源利用现状作出比较细致的评价。该年度的农田动态观测点分布情况见图5,凡图中是标明地名的地方都有实测的观测数据。表3是1995年2~5月份华北平原麦地水量平衡概况,该年度有冬小麦面积465.85万hm2,作物需水量135.6亿m3,实耗水量111.4亿m3,观测期的水分满足率为82%,相应亏
3期林耀明等: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257
水量为24.2亿m3。按照单位面积亏水量计算,北京市的缺水量是210m3/hm2,天津市420m3/hm2,河北省
420m/hm,鲁西北435m/hm,豫北690m/hm。该年度豫北区的水分条件最差,而图5中的最差是沧州
3
2
3
2
3
2
地区。
表3中的关键期指的是冬小麦抽穗、开花、灌浆期,相当于4~5月份的时间,在此期间里,某旬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则称该旬的水分满足率为关键期水分满足率。在表3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现状年的麦地亏水量为24.237亿m,是天然和人工共同影响下的水土资源平衡结果,而模型输出的同期天然
3
状态下的亏水量为73.23亿m(包括降水量、土壤调蓄水量和毛管上升水量,但不包括人工灌溉水量),两
3
者相差49.0亿m3可做为人工灌溉水量的估计值,于是毛管上升水量与误差项之和(Qup-Quc)
3
t
+η=
46103亿m,结果与华北平原的实际情况很吻合;按照冬小麦的缺水份额反推,本年度的农田亏水量约
33
102.54亿m,这个结果与模型对1995年区内10(96.9亿m),证明本文
的水土资源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表3
Table3
)(亿m3)
0.20680.18333.23921.51111.52366.5223
heatintPlaininFebruary2May,1995
省市名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鲁西北地区豫北地区华北平原
hm2)
17.2314.10249.15100.1384.64465.85
(亿m3)
3.63542.947548.587520.953316.505495.0392
需水量(亿m3)
4.51413.906466.776627.803425.2236135.5707
实耗水量(亿m3)
4.15233.314156.311623.471719.3832111.345
水分满足率(%)生长期/关键期
92/8485/5684/6584/6577/5882/64
亏水量(亿m3)
0.36180.592310.4654.33155.840124.237
注:表中的补水量包括人工灌溉水量和毛管上升水量。
6基本结论
(1)天然状态下华北平原的农田(884.8万hm2)作物需水量744.36亿m3,降水量528亿m3,按月、县
3
3
时空单元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后的作物亏水量为309.37亿m,有效降水量434.63亿m;按有效灌溉面积
(653.2万hm2)计,则作物的亏水量为228.73亿m3(有关数据列于表4)。
(2)现状年(1995年)冬小麦生长期(2~5月份)的作物需水量为135.57亿m3,作物实耗水量为111.35
33
亿m(包括人工灌溉水量49.0亿m),水分满足率为82%,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只有64%,是限制产量
增长的主要因素;
(3)鉴于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上的实际灌溉水量为261.78亿m3,比天然状态下亏水量228.73亿m3
表4
Table4
3
耕地上的降水量(亿m)
华北平原水土资源平衡成果表
3
农田亏水量(亿m)
3
1995年的农业供水量(亿m)
BalancebetweenlanduseandwaterresourcesintheNorthChinaPlain
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名
天然降水量
25.6624.71288.9698.8269.19528.23
有效降水量
18.0315.51241.8891.2967.92434.63
耕地面积
15.6815.92175.0960.9441.74309.37
有效灌溉面积
11.6212.29125.0146.9232.89228.73
毛供水量
16.3912.03144.9860.1828.2261.78
实供水量
7.055.1762.3425.8812.13112.57
供水率(%)
56.530.146.451.333.745.7
鲁西北地区豫北地区华北平原
注:实供水量采用毛供水量乘以渠系利用系数(0.43)得到,农业供水量仅与有效灌溉面积有关。
258自然资源学报15卷
大的事实,设想在维持现有灌溉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华北平原的渠系利用系数(从0.43→0.65)和优化灌溉(最佳土壤湿度控制在田持量的72%或稍大),整体上可望达到水土资源平衡利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5年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公报[Z].1996.河北省水利厅规划处.河北省水利统计年鉴[Z].1995.河北省水利厅规划处.河北省水利统计年鉴[Z].1996.
75-57-01-04专题组.华北及胶东地区水资源综合评价[A].1990.
地质矿产部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组.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王乃斌.中国小麦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86~197,221~林耀明.黄淮海地区土壤水分监测及其模拟模型[J].(1)左大康,刘昌明,等.华北平原水量平衡与南水北调研究文集C朱福星,等.四维治水———].,1993.
AASokolo,TGdsformns:AnInternationalGuideforRe2[UN,1974.
Balancebetweenlanduseandwaterresources
intheNorthChinaPlain
LINYao2ming,RENHong2n,YUJing2jie,YAOZhi2jun
(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andNaturealResource,CA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ResearchesonthebalancebetweenlanduseandwaterresourcesintheNorthChinaPlainhavebeendonerecentlywithanaccuratesoil2waterbalancemod2el,whichtakethelanduseandtheprecipitationonitintoaccountalongwith2parisonsofthewaterdemandanddeficitsofdifferentcrops.Resultsshowthatwater
3
demandforallcropsonthefarmland(8848thousandha)is741436billionm,thecor2
3
respondingwaterdeficitsis301937billionm;intheirrigatedarea(6532thousand
3
ha),thewaterdeficitsis22.873billionm.However,thewatersupplysystemprovid2
3
ed26.178billionmofwaterforagriculturein1995,becauseofthelowereffectiveu2
3
tilization,theirrigatedareastillhad11.616billionmofwaterdeficits.Theeffectiveprecipitationandirrigationontheplainareevaluated.Observeddatashowthatal2thoughthereis82%ofwatersupplyforthegrowthperiodofwinterwheat,keyphasewatersupply(64%)restrictsthegrainproduction.Tokeepthesupplywatermeetingthedemandmeasuresofraisingwaterefficiencyandoptimizingirrigationarere2mended.
Keywords:NorthChinaPlain;water&soilresources;balanceresearch
作文九:《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500字
试论引起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
摘 要 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华北平原区地震的原因(1)华北平原区的地层特点及主要的地质构造;(2)华北地区地下水的变化与岩石能量的变化;(3)地下岩石能量的积累对于地震的影响,从而判断华北地区地震的极限。进而综述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运用自然现象和科学手段综合判断华北地区地震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华北平原区地震 地层特点 地质构造 地下水变化 岩石能量
引言,华北平原区地处于中国东部,位于北纬32°~40°,东京114°~121°。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区,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一线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震的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本文就引起华北平原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做出讨论。
一、概述华北平原区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特点
华北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出路有不同时代的地层。华北地区地层时代古老久远,大至包括约18亿年以前的地质历史(“铁堡运动”“五台运动”“中岳运动”)地壳板块相对薄弱,岩浆活动强烈,在这一时期为地层的相对稳定建立了基础;约在18亿年-2亿年之间,华北地台主要为升降运动,以接受沉积为辅,伴随有局部的剥蚀;约2亿年以来,华北平原区处于不断地下降阶段,长期处于接受沉
作文十:《青藏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比较》4400字
青藏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比较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海拔高,空气稀溥,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构成了西藏人民独特的饮食习惯。糌粑、酥油茶、甜茶、牛羊肉、青稞酒等便成了他们的传统食品。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耐旱耐寒,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把青稞炒过后磨成面用酥油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作糌粑。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中外宾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
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
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
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其他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其实,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即去水份,又保持鲜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拿下来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鲜美的。
除了条件艰苦让人们从宗教信仰中寻求精神力量外,青藏高原的环境对人们信仰宗教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来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这些山峰海拔更高,大多超过6000米~7000米,甚至超过8000米。如中尼边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它们融入湛蓝的天空,仿佛是条通天之路,而大大小小的湖泊则随着天光的变化变幻着迷人的色彩,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在藏民看来,青藏高原上的许多山头,许多湖泊都有神灵居住,这些神灵掌管着风云变幻、人间疾苦,甚至灵魂超度,那些从千沟万壑中拔地而起的峻岭雪峰,那些静卧于山峦之间的浩瀚湖泊都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西藏西南部的冈仁波齐峰,具有金字塔的外形,被藏民认为是“最神圣的神山”。夏季,山脊上融雪的印痕显现为人兽的形象,传说人像是格鲁巴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法身像,兽形是狮和狼,它们已依于佛法之下。显然青藏高原的山
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宗教传入后与这种想象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痴迷程度。
藏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可以从其朝山拜湖活动上一览无遗。藏民会把其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几乎全部积蓄用来朝山拜湖,他们深信朝山拜湖能带来巨大的福音和回报。藏民历来有“马年(藏历)转冈仁波齐山,猴年转杂日山,羊年转纳木错(湖)”之说。藏传佛教认为,凡人围绕冈仁波齐山转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的罪孽;转10圈,可以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上100圈的人可以成佛。马年里转冈仁波齐山一圈就相当于平常年份转13圈。冈仁波齐山的转山路长56千米,10圈就是560干米,100圈就是5600干米,路途不短。这种朝山拜湖既磨炼着人们的承受力和耐力,同时寂静的环境,漫长的过程也让人不断反思人生往事,以客观平和的心态面对往事,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可能这就是“福根”中的一
二。当然在此过程中,由于高海拔的缺氧环境,和长途跋涉的辛劳,人们也会产生一些虚幻的印象,这种虚幻的景象与人的长期思考结合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或许所谓“神启”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福报的追求和满足则是藏民宗教信仰的主要动力。
华北平原:
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
约3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近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千米。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冲积扇东缘与山东丘陵接触处,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内涝威胁,形成盐碱地。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 8~15℃ ,冬季寒冷干燥 ,最冷月( 1月 )均温0~-6℃,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年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2300~2800小时 ,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烟草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和苏北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蓟)、邯郸、开封、商丘、淮阳等。
消灾避邪是华北信仰民俗中的主要目的。乡土民众信仰的神灵大致可分为“神”、“佛”、“仙”、“鬼”、“魔”、“煞”,一般说来,后三者往往与“不祥”、“灾难”相关联。鬼神崇拜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相信,幸福安乐是神明所赐,而灾祸不祥则为鬼魂所降。尤其是凶死的鬼魂得不归宿和安宁,就会到处游荡,作崇于人间,或传播瘟疫,或兴风作浪,或鬼火淫雨,或怪风洪水等等。这种观念深深地札根于民间,形成了各种避鬼消灾的风俗。如家有外出受惊吓而神志不清的病人,家中长者便夹衣抱鸡手挥草人火把,口念“雷神爷爷行法事,渴神饿鬼快回去”,①把鬼魂看作是灾病的附带者。在乡间普遍形成了畏鬼的观念,对鬼魂“不敢偷相欺狂,怵以鬼神则悚仄不宁”。②人们为了自己的安宁就得想办法让鬼魂安宁,于是对亡灵进行崇拜、祭奠;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触怒鬼魂神灵,形成禁忌;进而以心目中的神圣物来防止或避免鬼魂的侵害;最后引入厌胜的观念,延请法力无比的神灵、道仙、巫婆神汉来制服鬼魂以达消灾的目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观念和习俗,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消灾避邪的方法,被大量地使用在生活民俗和岁时民俗之中。禁忌是一种消极巫术,是否定性教训在人们的意识中筑起的一道防线,以禁止某种行为,避免激怒神灵降灾惩罚。广义地讲,禁忌也是一种消灾避祸的方法。在民俗中,五月被称之为“恶五月”,故人们的言行举止极其注意,犹忌恶言恶语和造作等事,认为这样会带来不祥。小儿出痘,“家人口戒不吉之语,谓恐得罪痘神”;③二月二日,俗称
“龙抬头”,“妇女忌针黹,恐刺龙眼”,④怕刺伤龙眼导致自己眼瞎。这些都是以鬼神信仰为基础,通过联想而
形成的心理现象,从而
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在华北平原中汉族是人数最多的,宗教信仰相
信也应该很多!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
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
楼房依山而建,江
浙水乡则注重前
街后河,福建的土
楼庞大而美观,苏
州的楼阁小巧而
秀丽。
初二(10)班
白雪 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