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3000字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这书之妙。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欢迎参考,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我知道了这是国语大师林语堂的经典之作。
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主人公姚木兰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鲁迅的文章写的是这个时候人名群众的愚昧麻木,而林语堂是在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从而赞美保家卫国的勇士们。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林
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内容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其思想美更体现在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这书之妙。
姚思安,一个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随和,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关心儿女。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才培育出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不叫他女儿裹脚,他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最后他因忧国忧民而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我很喜欢木兰,富有才情,柔美婉约,给人以灵动之美。她从小便识甲骨文,知书达理,而且女身男命。书中有一段讲木兰在杭州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她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让她的家庭充满世俗的快乐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闲快乐的生活,但是丈夫荪亚却放荡不羁,不甘平淡,喜欢曹丽华那样的新式女子。面对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凭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让问题迎刃而解,从而维持好她的婚姻。我也很喜欢莫愁,莫愁是个沉稳,节检,教养好的富家小姐,她是个思想成熟,性格稳健,遇事有
主见的女子。后来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当立夫出事后,她能沉着应对,把立夫平时的文件都烧掉。她还很孝顺,婚后还亲自孝顺母亲。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兰和立夫之间的这种感情,她能够理解,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不会让他们三个人之间感到尴尬。
曼娘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她接受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了行动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为丈夫守了一辈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认为那种感情,远不是这样的话可以解释的。书中还有一段是姚思安预言到中国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把中国能否战胜的问题归在了曼娘对于中国是否应该打仗的态度上,看似很荒谬。但其中应该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这样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够有反抗日寇的决心,那么中国又怎么会没有希望呢,其实曼娘自己也很矛盾的,我认为她也是不断跨越传统,她还和木兰一起去看过电影呢。
我对冯红玉这个人印象深刻,但是还是不理解她的行为。我感觉她太多愁善感了,实在受不了。也许她自小多病,又是个才女的原因。最后她却因为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太纠结了。
《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京华烟云》的心情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可以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
这部书不愧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
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
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木兰与曹丽华相见中,谁也想不到,木兰会对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宽容。
宽容是一种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说是很难很难。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如果木兰不宽容曹丽华,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也许孙亚会抛下木兰与曹丽华结婚,这个结果也是木兰最不想要的。但宽容也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
《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让我在翻开书,细细品尝林语堂的最负
盛名的传世之作。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
作文二:《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1400字
读林语堂《京华烟云》有感
林语堂先生,一代文学大家,有幸在茫茫书海与《京华烟云》一书邂逅实属有幸。震撼于林先生将三大家族在清朝末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荣辱兴衰的故事和置身其中的人物命运精炼同时情节连贯错落有致的描写,处理如此得当,人物形象在脑海中栩栩如生。由于此书描写的是三大家族史诗般的命运变迁,逐渐衰落,姚木兰这一代人一生境遇变化,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物性格、接收新事物、新思想的程度造成行为方面的千差万别,更是敬佩林先生思维之严谨,逻辑错综复杂没有半点不合常理之处更是让我感叹剧作家之伟大。
下面来说说剧中让我尤为记忆深刻的几个人物。
莫愁是最让我敬佩的女士。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其中选择一个角色,并且以剧中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生活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姚莫愁。莫愁的生活环境塑造这样一个完整,生动,文化涵养颇丰,大气高雅的女性实在理所当然。姚思远这样一个新派的接收新思想又不批判旧思想,融新旧思想于一处,行事作风以新派为先。这样一个父亲形象在莫愁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建设中占有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姚木兰在莫愁为人做事,学习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由莫愁其自身性格,能力,为人方面优秀程度可见一斑。后来嫁为人妻之后就是莫愁已经成型的个人人格魅力展现无遗的时候,直至此书末了,莫愁一家迁至重庆,后面的情形可自行想象。
木兰是姚思远最挚爱的一个孩子,在其身上倾注的心血不言而
喻,由姚思远老先生从木兰孩童时期给木兰灌输的古代遗产经典文化,新派又别具一格的行事风格使得木兰逐渐成为大家所公认的妙想家。木兰一生中与莫愁这样一个旧式女人的友谊让我相信两个互补的人可以有莫逆之交的。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共同语言和爱好,性格的人能产生友谊,这种思想最容易被接受。可是木兰和莫愁之间的轻易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就木兰这个人物就其中一些情节发展让我捉摸不透,但是又合情合理就人物性格而言。和妹夫孔立夫之间当方面的情思可以理解,作为女人这点我能够感同身受,但是以结婚生子的木兰在救孔立夫于监狱之中,孤身前往司令部这个没有把握的虎狼之穴着实有越人情常理。后来举家迁至苏州之后其丈夫曾荪亚与艺校少女之间的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被木兰发现后,她的处理方式确实十分得体。这两段是否可说明姚木兰是可以接受夫妻双方的精神出轨呢?就像现代社会有一部分人能够接受身体出轨而不接受精神出轨一样。这两种思想都被认为新潮的思想,但是以我这种老百姓还是没有办法将这种新思想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莫娘就是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旧式女人中的一块璞玉。生活一辈子一直遵守老旧思想。遗憾的是结局令人惋惜。又对日本人痛恨直至
姚思远,让我好奇的是这位老先生是如何从吃喝嫖赌一样不落 的花花公子转变为正派又有新潮思想的正统君子的。他的所有思想十中八九我都可以接受,例如有钱攒着不如花在能产生价值的事物上,即使被别人认为不值得。就像他花了一大笔钱买下那座大花园,又拿
出一笔出外游山观景。古代遗产并非完全是某个特定人的物品,此刻拥有只能代表是此刻的主人,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变迁,主人也会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人或者事务又何尝不是呢。顺其自然,拥有的时候珍惜,并发现美好或艺术,失去也不会难过。这是否也验证了沉没成本呢?
其他性格鲜明,命运各异的人物角色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 这部小说就似一个宝盒,装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一生短暂,不能体味多种性格命运,就是从像这样有内涵的故事中可以借以品味,尝遍人生百味也不失为美好直至。
作文三:《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1500字作文》1700字
林语堂《京华烟云》里有一段论命格与婚姻的话:“人有五种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男女婚配,就是这种命型配合的学问。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辅,彼此相成。有的两种命型,即使不是两者相克,渐渐也趋于两者相伤。”他说,木兰是金命,莫愁是土命,荪亚是水命,立夫是木命。配得好,金入于水则金光闪灼;土养木,木就滋长繁荣。配得不好,比如土若与水混和起来,结果只是软稀泥;金克木,而一个骨节外露,肌肉条纹横生,脸盘子宽,手指关节挺硬巨大的木命,就会把软嫩的金命弄得迟钝,失去锐利,变得单纯。所以,木兰配荪亚,莫愁配立夫,才是天作之合。这里说到命格,有点玄妙,其实更多是跟人的性格有关。木兰聪明伶俐,时常妙想天开;莫愁沉稳安静,拥有世俗的智慧;荪亚随和宽大,感觉有些迟钝;立夫则才气焕发,傲骨铮铮。在世俗的眼光里,莫愁若嫁荪亚,木兰嫁立夫,也必是佳偶;但莫愁是把丈夫往回拉,限制他,和荪亚在一起就是“和稀泥”,不过尚无伤大雅;而木兰则是推动丈夫,把他刺激向前,对于气盛才高的立夫,很可能招致灾难,后果不堪。林语堂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在这一点上可见一斑。木兰内心里其实深爱立夫,林语堂自己也说,“倘若当年有由男女自行选择的婚姻制度,木兰大概会嫁给立夫,莫愁会嫁给荪亚”,但终于木兰是将一片情意深埋心底,“婚姻大事,命里注定”,听从父母安排嫁了荪亚。幸不幸福,旁观者其实无可置喙,但木兰此后一生里可能真的少了很多风浪。至少,她自己不会去惹什么祸,而荪亚又是向来纵容,任她随心所欲。如果她嫁了立夫,大概他们也能很幸福,木兰会改变立夫的家庭生活,使他多做逍遥之游,使他的日子过得更富诗情画意;不过却不会想到像莫愁那样要他明哲保身。也许她会成为像杨继盛太太那样的女人;杨继盛生值明朝末年,正直刚烈,弹劾权倾一时的恶相严嵩,被朝廷斩首,他监禁在狱中时,他太太曾经上表请求替丈夫一死。放在当时的背景里,木兰很可能会鼓励(至少不会反对)立夫参加爱国运动,最终导致合家被祸。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如果让你自己作选择,未必是好;可是不能与深爱的人一起,心头始终有着遗憾,又算不算幸福?木兰是姚老先生最心爱的女儿,假如她当时有一点新潮的想法,要求退婚改嫁立夫,大概最终还是能得到父亲的谅解和支持,但日后可能命途多蹇,并得到像杨继盛一家那样的下场。我们都是平凡人,如果换作我,大概也会选择平凡的幸福吧。木兰深受父亲的
影响,姚老先生是道家的信徒,因此她也相信万物有道。她很乖顺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并平静地接受了命运。在其后的一生里,虽然没有断过对立夫的爱,但她始终没有背弃过她的婚姻,她也从没有怀疑过对荪亚的喜爱,虽然两种爱的层次大不相同。甚至当丈夫偶然出轨时,她也不是一味激怒怨愤,反而反省自身,并釜底抽薪,另想妙法解决。因为木兰从不埋怨命运,并欣然面对生活,享受着一种平静的安然,我们也不能说她是不幸福的吧。只有一次,当立夫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她差点失去了这种冷静和安然。立夫被仇人诬为“共党”,锒铛下狱,眼见有性命之忧。木兰天性里的勇气和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孤身深入虎穴,利用直奉两派的嫌隙,巧言说服直系任命的司令官,终于救出了立夫。这是她唯一一次为爱情抗争,其间忧急伤心,真情流露,引起了丈夫的怀疑,为日后荪亚的变心埋下了一条隐线。木兰出生富家,嫁入豪门,一生衣食无忧;但她一直向往的却是幽雅山居,“摆脱朱门之生活,度渔樵之岁月,荆钗布裙,相夫教子”的生活,这也是道家典型的归隐田园的思想。不过即使她与荪亚移居乡下了,她在物质方面仍然一直是不匮乏的,山居之乐对她而言,只不过是情趣,而非真实的生活。直到后来,抗战初起,木兰举家逃难,融入到广大逃难的群众当中,她才真正感到自己是民众的一分子,真正成为了她所向往的普通老百姓,真正征服了“自我”。林语堂很喜欢木兰这个人物,他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理想中的女子。人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同命运不懈斗争,无论最终能不能赢,精神上始终是一场胜利;另一种是随缘而往,随遇而安,安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怨不嗟,享受生活,就像木兰一样,这是一种平凡的幸福。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后一种幸福比较容易获得。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都可以是幸福的。
作文四:《京华烟云txt下载全文在线阅读|读后感-林语堂》900字
京华烟云林语堂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全文阅读电子书下载 学生读后感 书评赏析
首页 > 文学名著 > 《京华烟云》
内容介绍: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张振玉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
《京华烟云》的续篇是《风声鹤唳》,《纽约时报》誉之为中国的《飘》。《京华烟云》与《风声鹤唳》、《朱门》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
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京华烟云》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原文阅读
著者序
译者序
关于《京华烟云》
第一章 后花园富翁埋珠宝 北京城百姓
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沿路寻
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逢
第四章 沐恩光木兰入私塾 探亲戚曼娘
第五章 母溺爱长子成顽劣 父贤达淑女
第六章 长舌妇恃恩行无状 贫家女倾慕
第七章 平亚染疾良医束手 曼娘探病曾
第八章 病榻前情深肠空断 绝望中徒祈
第九章 拜天地孤独不成偶 入洞房凄凉
第十章 马祖婆呼风唤雨 牛大人作势装
第十一章 训绔绔姚思安教子 食粘粽曾
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
查看全部章节
作文五:《《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过这么多书,唯独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
读这本书时,心中五味杂陈。紧张、愤怒、悲伤、惊喜、感动......林语堂的女儿曾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的演绎,有风俗的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读了这书之后才明白此话一点也不假。这是一本随时都可以翻看的书,并非一定要有时间才看,夜阑人静时独自看则更加耐人寻味,更有意境。
有很多人把这本书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事实上这本书也的确是林语堂先生仿照《红楼梦》的结构所写的,称之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一点也不为过。小说讲述的是北平曾、姚、牛三的家族从1990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来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
至于书中的人物,最令我钦佩的是姚家大小姐姚木兰。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不言而喻,木兰成为林语堂笔下的一个颇为完美的女性。木兰生于富贵人家却没有富家女的矫情。在木兰的成长道路上不得不提起的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姚思安。他秉承到家老庄思想,并且没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之类的封建观念,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难得的。他提倡新思想,勇于接受新事物。木兰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她才华横溢,颇有主见,气质优雅从容。特别是在他的丈夫有外遇的时候她处理得当,从容理智,并不是像封建时代的泼妇那样破口大骂。他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他既顾全了丈夫的颜面,又给第三者台阶下,又悄无声息地化解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挽救了自己的家庭。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十多岁便能识别甲骨文。同时受母亲的影响,她并没有放弃封建女性那种优良的传统,虽然受新思想的影响,但木兰依然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温柔得体。
总之,这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而是生活,是中国近代史的再现。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他的笔下每个形象都活灵活现。每次读者这本书时,我都会一边阅读,一边幻想,自己在脑中幻想出一个个人物形象。近来,这本书被翻拍成电视剧,有新版的还有旧版的,我都看了,但是剧情太过单调,硬生生的把《京华烟云》掰成了一部爱情剧。若想体会最深刻,全面的体会,还是读原版小说为好。
作文六:《京华烟云读后感》4000字
篇一:京华烟云读后感 我的床头有一本书,就是京华烟云,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京华烟云。只专注着木兰,看她讲话时灵巧的模样,看她聪明的眸子打量着人,看她冒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来,我就咧嘴傻笑起来。 不晓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喜爱木兰,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孩子。我喜欢称木兰女孩子,即便好多年以后的她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已经一次次在岁月与时代的波折间辗转,我还是爱叫她女孩子。木兰原本就该永永远远是个 最美丽最聪明最幸福的孩子。 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独爱湘云,爱她的是真名士自风流,爱她活泼伶俐大方自然,丝毫没有扭捏矫柔之气。喜欢湘云的时候,爱看她打扮得似个假小子,爱看她大嚼鹿肉,爱看她联句的才思敏捷,爱看她醉卧芍药的妩媚天真,做女子本当如此,自自在在,坦坦荡荡,方显得可爱而不失本色。虽说温柔娴静是一种,可那率真自然却更附和道家法自然的思想吧。于是便有了木兰,这个道家的纯真的女儿。 什么样的家庭和教育才能造就木兰这样一位女孩儿呢,或许真的前无古人,来者也难追了。喜欢木兰,最先倾倒于她的幸福。我喜欢幸福的人生,喜欢到即便把自己升腾到空中楼阁,即便把所有的感情建立在一个虚无的关于美好的故事上,那也是甘愿的。林先生或许赋予木兰太多幸福了,以至于关于她的不幸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页一页翻过,充斥着的是时代的不幸和木兰的幸运,等到非要卷入时代洪流的时候,木兰已经为自己也为
我们幸福了一生了。及至掩卷之时,我便明白,世间再也不会有比木兰更完美的女孩儿了。 钱是很重要的东西,若姚家不是那么富裕,木兰的一大半快乐的生活会随之而去。但钱在木兰的生命里却被放到了一个更巧妙一些的位置,不是财富造就了木兰完美,是木兰使得这俗之又俗的铜钱雅了起来。最羡慕木兰有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父亲,可以在她懵懂的年纪就告诉她:“这些个宝物,若你当它们是废物,它们便是废物。”生命里,只有摆脱钱的束缚,人生才能真正潇洒起来,而木兰做到了。最爱看木兰在曾府里适性愉情的生活着,冬日里,穿着鲜蓝的衣裳,摆弄花瓶里带着小果实的红石竹;春天里,慵慵懒懒的立在院子里整理牡丹花,夏日里一卷在手躺在凉椅上读小说,秋日里与荪亚去西山赏红枫??不是无所事事的贵妇人,却是个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聪慧女孩儿。 看到曾老太爷对这个“疯少奶奶”颇有微词便更觉木兰可喜可爱。木兰最爱和荪亚吃小馆子,也喜欢随荪亚逛公园,于是这“两大毛病”成了曾家二老很头疼的问题。他们的儿媳妇是那么开朗,那么愉快的生活着,远远背离了儒家循规蹈矩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牵着夫君的手,自由自在得溜达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这个漂亮极了的道家女儿自然不在乎孔夫子的框框,真是要人怎么喜欢才好哦! 曾经想,或许金庸笔下的俏黄蓉便有木兰的影子,看她充满浪漫的调调,看她精妙绝伦的手艺,读到杭州隐居时木兰烤叫花鸡那段,真是让人喜笑颜开。难怪林语堂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木兰太叫人喜欢,太讨人喜欢。 关于木兰的不幸,我始终以为是时代的,而非木兰的。阿满与曼娘的死,阿通的离家从军,是时代不得不要木兰牺牲的,换做别人,也有一样的遭遇。看到木兰为阿满伤心欲绝,我也痛彻心扉,看到曼娘惨死,亦哽咽不能语。这一路走过来,情感上最深重的创痛莫过于此,但最终,留在记忆里的这份不幸终究不属于木兰,因为她是木兰,所以,她终会幸福,她有享福人的性情。 其实这个世界早已经没有了再培育一个木兰的土壤。那份北京城古老而典雅的空气早已经烟化在文明的进化中,中国人传统含蓄的优美也早已经被嘈杂的都市生活搅得不留余地。于是便没有了木兰。木兰必须是生长在浓郁传统中的女孩儿,有着世俗的智慧,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美丽,聪慧,宽容。她会应付大宅门里的种种关系,巧妙而得体的周旋在缠着小脚的太太姨娘妯娌之间,懂得微笑的看着贪小的管家,让下人知道这位三少奶奶的心知肚明,懂得关于习俗和传统要求女子懂得的一切,这才能成就一个优美而典雅的木兰。木兰也必须是长在浓郁道家思想里的女孩儿,懂得道法自然,不做作,不刻意,率性并且接受新事
物,明白人是需有能享福的德行才是福气,懂得腰缠十万贯不如骑鹤下扬州,可以轻易远离北京王府的富足生活,在杭州享受平淡而清静的幸福,这才能成就一个自然而纯真的木兰。而必须的这两种氛围,恐怕再不会有了,这世上再不会有第二个姚木兰了。 读京华只为木兰,固执的只沉醉在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里。或许世间根本从来没有过这份完美,
可我宁愿相信,在一个动乱纷争的年代里,曾有这么个女孩儿,自然而幸福的过了一生。 篇二: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 《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 1901 年义和团 运动到抗日战争 30 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 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 年“**”、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 长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着,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 地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
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 说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 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 又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 现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 绎,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 曾家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 的爱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 了圆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 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 就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 这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 人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 位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 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 了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 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 重,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 主宰自 己的命运。 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 伤,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 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 篇三: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京华烟云》的心情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可以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 这部书不愧
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木兰与曹丽华相见中,谁也想不到,木兰会对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宽容。 宽容是一种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说是很难很难。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如果木兰不宽容曹丽华,那么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也许孙亚会抛下木兰与曹丽华结婚,这个结果也是木兰最不想要的。但宽容也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
作文七:《京华烟云读后感》144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
伴随着木兰一家远去的背影,这篇小说结束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意犹未尽。《京华烟
云》这个名字就让我联想到一种浮华的生活,又带有些许传奇的色彩。 我是好不容易才耐着性子把这本小说看完的,因为林语堂的这部小说好多都是对庭院生
活的描写,但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点像《红楼梦》,包罗万象。 里面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鲜明,首先要说的当然是主人公姚木兰,她可以说被林语堂
刻画的十全十美,所有优点集于一身。她美丽,大方、聪敏、勇敢、不受拘束,而且有姚思
安这样一个开明的父亲。但命运之神不总是垂青于某个人的,谁都会经历不同的挫折与苦难。
虽然年轻的木兰顺风顺水,但她迎来的第一个烦恼就是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孔立夫而嫁给
荪亚,而孔立夫却成了自己的妹夫。而后痛失爱女,孔立夫入狱,丈夫出轨,唯一的儿子上
了前线。但无论遇到什么,她总是从容的面对,她的勇敢机智让我折服。她永远不会被打倒。
她常常突破传统的束缚,突发奇想,总让人惊讶之余带来些许欢乐。她渴望安静闲适的田园
生活,并自己努力的去实现着。 里面最具传奇色彩的似乎并不是姚木兰,而是她的父亲姚思安。仙风道骨的姚老爷实在
令人佩服。他年轻时浪子回头,重新做人。对儿女尽心尽责,因材施教(当然体仁在这是他
的一个败笔,也最让他头疼)。他不仅对当下政治有着清新的认识而且对于人生从容不破的面
对。他无惧生死,把一切看的似乎都很明白。 他的思想开明,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人,因为在他那没有过多的礼节和禁忌。从他对环
儿和陈三的婚礼仪式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家财万贯,但那对他来说却是真正意义
上身外之物。他崇尚老庄学说,连最后的遗言也近乎禅语。 姚莫愁,同样优秀的女人,但却有着同姐姐木兰完全不同的性格,她沉稳、宽容、温柔,
典型的贤妻良母。真是她的这些特点才是丈夫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不至白白牺牲。 至于曼娘和红玉完全是两个悲剧式的人物。两个都是典型的古典中国女人,都是端庄美
丽,有着古典女人的气质。曼娘却不幸的为了帮平亚冲喜而成婚,导致她刚结婚就守寡。而
红玉这个多愁善感的才女早早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虽说最后她等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表白,
但这样一个才貌俱佳的丽人就这样去世,总让人感觉有点惋惜篇二:京华烟云读后感(写得太
好了)
那早已逝去的点点
——读《京华烟云》有感 我是一个爱读武侠,奇幻等休闲型文学作品的普通青年,对像林语堂这样的国学大师并
不是十分了解!他名下的作品,自然也是知之甚少!! 不过,随着电视剧版《京华烟云》的热播,我对这部作品有了几分期待,无论是文雅的
赵雅芝,还是清新的赵薇,都能让我对这样一部反映特殊时代背景,描绘几个年轻人波澜人
生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电视剧的成功并不能百分百代表小说本身的价值,就像一处庄园的宏伟大门,是
万万不能代表庄园里面,那奇妙璀璨的风景的!!好,既然这样,希望大家能够跟随我的语言,
感应我的感受,来窥探一下,“这处庄园”,不一样的神采吧!! 人世沧桑铸就奇女子
《京华烟云》是部充满女性光辉的作品,最直观的便是主角,木兰,木兰是整部作品的
灵魂,他的性格,他的思想,都在不停地辐射着她身边的所有人! 除了木兰之外,曼娘和莫愁也是毫无疑问地充满魅力,因为,她们的贤惠,他们的知性,
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曼娘之“囚”
整部书,曼娘是我最喜欢,最牵肠挂肚的人物,不止因为她的柔顺,更因为,她是那样
一位符合传统中国男人择偶标准的完美情人! 从我第一次从曾家三个少爷的口中得知曼娘的存在,我就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个和木兰
相对应的人物,而且更可能是一辈子相对应,果然,我的感觉是对的! 很多人会问,曼娘爱平亚吗? 其实,我作为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人,觉得两人的相爱是毫无疑问的!!他俩是娃
娃亲,所以,他俩的命运从出生就是定好的!曼娘信命,所以她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自己
做好就行,命运会替他安排;曼娘懂礼,所以她不会去想除了平亚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再加
上平亚也是个老实人,于是,曼娘成了平亚一生的羁绊! 这就造就了一个传统命题,曼娘是典型的被动恋爱者,这和木兰,作为被动婚姻者的代
表也是不谋而合!!
平亚和曼娘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相处得很愉快,很多细节也表明,他们确实已经像情侣
一样地眉目传情!就像曼娘的父亲刚死不久的时候,他们两个的那种情侣之间才会有的小默
契,引得广大读者牵肠挂肚!! 所以,被动恋爱也不是总是不好的,主要看恋人双方是否“来电”,是否懂得知足! 在
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在重复着这样的被动爱情,没有关系,爱情是没有
主被动的,时代能够带给人们的,我们应该照单全收!! 木兰在第一次见到曼娘的时候,充满羡慕之情,曼娘那种卓尔不群的古典美是万中无一
的,而当时的木兰是个得益于自己开化的父亲,能够对古典艺术和新生事物兼收并蓄的好女
子,于是,二人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心人!! 曼娘的古典美,不止表现在外表,更表现在内心,这是更打动木兰的!!曼娘懂礼,对孔
子笔下那些繁文缛节倒背如流,且奉若神明,一切一切地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都是那么规整,
都是那么平静!!
后来,曼娘嫁入曾家,却逢平亚夭折,可谓人间悲剧,至此,曼娘的悲剧人生,已然注
定!!她毫无半点迟疑嫁给了病入膏肓的平亚,她毫无半点迟疑地选择以处子之身守寡,她 毫无半点迟疑地选择了深入简出,毫无半点迟疑地把自己的命运锁定在了高墙之内!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曼娘生命中的这个“囚”字的第一层含义!! 后来的二十年,曼娘的戏份逐渐减少,但绝不是打酱油的角色,她在很多场合均已古典
美人的姿态惊艳于众人之中,引人羡慕!! 时过境迁,随着民族斗争的愈演愈烈,木兰,莫愁,立夫,乃至曼娘也受到极大影响,
从视觉上到思想上!
姚老先生为什么一口咬定,曼娘的态度会决定中国战胜还是战败呢??可能是,老先生
觉得曼娘是非常懦弱的一个人,一个懦弱的人,如果愿意战斗的话,中国就有希望了!不过,
我想,更有可能是,曼娘身上凝聚着中国五千年优良传统,她的思考方式,做事态度,都是
最标准化的传统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代表中华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再加上,她是个女人,
对于战争不免会没有男人们坚强,所以,她的态度,很重要,也很直观!!! 然而,命中从来不缺少转折的曼娘,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稳定期之后,随着日本兵的入侵,
她又一次陷入磨难,这次,她选择了用生命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用自尽捍卫了礼教!! 我感受到莫名的悲伤,曼娘啊!曼娘,我一直以来都是特别希望你能有幸福,安乐的生
活,可是,一次次的苦难却毫不迟疑地找到了你!! 曼娘的人生充满着阴霾,这股阴霾的根源便是,她命中的“囚”——封建礼教的禁锢,
从第一次的婚姻,到最后一次的捍卫,无不透露着她那根深蒂固的礼教思想!我并不想批评
这种思想,更不愿意去谴责曼娘这位我的梦中情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诞生的时
代的故事!
木兰之“放”
木兰是整部作品,当仁不让的女主角,我却把她放在第二段,真是大错特错。可是,我
对曼娘真的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不得不承认,广大的男同胞们肯定更喜欢木兰这样的知性
女性!!
木兰,出身豪门,善解人意,聪慧可人,浑然天成,就连包括识文断字,做菜,打扫卫
生在内的综合能力也是超级强,总而言之,就是无限趋近于完美! 初识木兰,我就把她当做妹妹一样看待了,一个那么机灵,又那么善良的小姑娘,真是
惹人疼爱,虽然后来,她的形象在不断改变,那份灵气,却是永远不变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那个“放”字吧! 木兰性格随和,而且,不愿意受拘束,这和她的父亲姚思安,向往道家思想有着直接关
系,这种性格便是典型的“放”,如果,我说的还不够直观的话,请看下面一段摘录: “若是木兰的投石头,吹口哨,唱京戏这些事使立夫感到意外,在他们走回庙去的路上,
立夫说了一句话,也使木兰感到意外。” 这句话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透露很多信息,首先,木兰会投石头,会吹口哨,会唱
京戏,这些技能无疑是普通人家女孩所没有的,很明显说明,木兰兴趣爱好之广泛,是超越
其他女孩的!广泛的爱好便是源自开朗的性格和那毫不拘泥于男女差异的先进思想!! 再者,这句话是有逻辑顺序的,立夫和木兰两人都是非常惊讶于对方的表现,换言之,
在他们两人之间,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男尊女卑的道理存在的! 所以,木兰的确是一奇女子,性情奔放,不逊男儿!! 木兰在爱情方面,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确实不是很成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木兰是个
被动婚姻者!他真正爱的人是立夫!!! 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
木兰小的时候就和荪亚有过一段共同的生活经历,两个人还算投缘,再加上两家人上一 辈的那种关系,他们俩的婚姻,似乎又犹如曼娘和平亚那样命中注定! 随后的发展,却令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木兰仍然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明显不如立夫
的荪亚呢??难道只是因为家族关系?? 那便是木兰生命中,那个“放”字的,第二重含义,懂得舍弃!! 立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木兰所向往的那种科学,那种名主,那种现代化的东西,然而,
并不是心向往之,便能得到,木兰深知自己是这个时代的人,肩负着家族的压力,并不是真
正的自由之身,于是乎,他索性放下这份情感,进入第二个并不算亏损的选项——荪亚!! 她放下的又何止是立夫,她从女孩到夫人这段历程中,放下的东西就更多了,这就不需
要我来赘述!!
她真的放得下吗??
对立夫的感情,显然,放下的不够彻底,从后来的几次后面时候的悄悄话,再到后来的
夜探大帅府,每一件事都可以深深传达出,木兰心中是有立夫的位置的!!当然,我必须解释
一下,木兰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精神上出轨,而且是在肉体和精神上绝对忠于荪亚的基础
上出的轨,是值得理解的,俗话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独一无二的幻想! 在木兰的人生里,总是伴随着刚强和智慧,这便是“放”的第三层含义,释放,即向身
边的人释放刚强,用智慧帮大家渡过难关!! 整部作品,木兰都很少哭,即使是在最艰难地时候,她也勇敢面对!!例子数不胜数,我
在这就不举了吧!!
莫愁之“收’
本来,我并没有打算用较大的篇幅来讲述莫愁,因为她就像是木兰和曼娘的结合体,那
么迷离,又那么真实!不过,后来我改主意了,因为,我的室友们,很多都在默默挺莫愁!
木兰太刚,曼娘太柔,莫愁刚柔并济,才是真正的现代人心中的大众情人!!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莫愁还只是木兰身边的一个小跟班的角色,一切性情和神采都还不
曾显露!但是,到了后半部分,莫愁的戏份明显加重,气场也逐渐强到可以和木兰一较高下!
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莫愁年纪小,一开始还不懂事;再者,莫愁可不像红玉,木兰那样张扬,她的美
源自沉静!!
莫愁不愿意失去任何东西,从她对银屏的那种态度就可以看出!任何曾经对她好过的人,
和她有过美好回忆的东西,她都不想失去,这就直接导致,莫愁是三个女主人中,收获的最
多的!!
剩下的收获,我就不多说了吧!!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三个女人,都是那样活生生地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关联着,曼娘会教大家怎么做,才
能更符合礼仪;木兰会用阳光般的笑容,向大家传达前途的光明;莫愁会向大家嘘寒问暖,
流露真情以后,期待着大家的拥抱,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给我们演绎的,
可真是一台五味杂陈的大戏!! 中华动荡演绎传奇故事 《京华烟云》是一部充满时代感的作品,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赋予了这部作品很多新的意义!! 就在这段国家由和平到动荡,人民由安宁到颠簸的历程中,三个不同的大家族,演绎了
三段相互交织的爱恨情仇!!也许是时势造就了这些故事,亦或是这些故事反映了时代潮流,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复制的!!! 先说说姚家吧!!
商业之家,论财产,在北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家里算是人丁兴旺吧!!家长老姚,崇拜老
庄哲学,天性无为而治!! 姚家是三大家族最稳定,最安定的了,除了体仁和银屏的人间悲剧之外,其他方面还算
是相安无事!!另外两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都非常孝顺,且治家有方,都非常幸福地生活着!! 再说说曾家!!
曾家是官宦之家,家长老曾是做了一辈子官,教育三个儿子也是以做官为荣,这便造就
了三个儿子,谨小慎微的个性!! 曾家本来是该在民国到来之后没落的,然而,曼娘和木兰的出现,直接将曾家的福祉延
续到了抗战时期!!
最后,说说牛家!!
牛家,曾经显赫,不过,也不过是曾经罢了,我们大家应该只是记得,牛家大儿子被人
算计之后的狼狈,老二四处做“狗”坏事做尽,素云从头到尾一场空!儿女们的下场都这么
悲惨,我想,身为家长的老牛,和那神通广大的牛夫人也会黯然神伤的吧!! 三户人家,三段恩怨,三轮因果!!其实,追根溯源,还是跟对儿女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牛家的两个儿子之所以不成器,是因为牛老婆子的不断纵容;姚家的两个女儿之所以知书达
理,是因为姚思安言传身教!! 不过,这个因素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啊!!姚思安的家产是世袭,所以,他从小就坐享其成,
对富贵比较泰然,这种态度很容易被移植到了木兰和莫愁身上,也就使得木兰和莫愁超脱于
铜臭味,活得坦然,潇洒;曾家也是世袭做官,优良传统的延续似乎并不太难,于是乎,孩
子们定位较早,再加上受到教育较为成体系,全家自然非常稳定;牛家就不一样了,老牛是
在她老婆的帮助下发的家,心态倾斜比较明显,既失衡于突然地暴富,又憋屈于老婆大人的
欺压,在这样的母权家庭里,孩子们会被培养成啥样都不会奇怪!! 这三个家族,十几个年轻人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从素云,木兰先后嫁入曾门,再
到体仁和银屏之变,再到莫愁和立夫成婚,再到素云变坏。。。。。。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我们读者牵肠挂肚,我们将感情融入,或陪着书中人笑,或陪
着书中人哭,陪着主人公们走了一遭之后,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什么??? 命运并不一定眷顾善良的人。就像曼娘,就像红玉,就像阿满,她们都非常善良,然而,
命运却是不公的,她们的生命短暂,还不够绚烂,衷心希望她们在天堂一路顺风!!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不平等,不和谐的东西还有很多,有很多东西,我们只能冷
眼旁观!其实,有些东西,不要自怨自艾,想通了就好了,命运是不公平的,我们只好着眼
于当下,好好去进取!!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故事里有太多的人离开了我们,有英年早逝的,平亚,体仁,银
屏,有寿终正寝的,老姚,老曾,他们对于活着的人们,都有着重大意义,血浓于水的亲情
和海枯石烂的爱情时时刻刻地在告诉我们,每失去一份爱,人就会老一分,直到最终,我们
也会将其他人的爱随着带走!! 所以,珍惜眼前人吧,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我们,我们
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对待他们吗?? 身边的朋友,没事好好联系联系;街坊邻居,不熟的大哥大姐,见面打打招呼! 好好珍
惜每一个人,人生的下一刻,没人能预料到!! 读完《京华烟云》,总感觉内心有一股哀伤,而且慢慢沉默!! 郭万富
2011/11/12篇三:京华烟云读后感 读>有感 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
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
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
“**”、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长
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著,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
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说
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 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又
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现
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绎,
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曾家
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的爱
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了圆
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 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就
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这
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人
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位
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要
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了
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 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重,
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主宰
自 己的命运。
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伤,
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 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篇四:京华烟云读后
感
《京华烟云》
刚看到这本小说,还没有翻开,以为只是如同张爱玲笔下的一本本文字优美的凄惨爱情
故事。讲述的只是近代北平几个家族的爱情故事。细读之下,才发现内容并非如此。这本写
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
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一本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京华烟
云》讲述了曾,姚,牛三大家族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悲欢离合与恩怨情仇,各种
人物的出现与消逝,文中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新势力产生与旧势力的灭亡。全书虽然由三部分
组成,但却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写得紧密有序。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曾经这样说过“一九三八
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
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最初两个月的预备全是在脑中的,后来开始打算,把
表格画得整整齐齐的,把每个人的年龄都写了出来。几样重要事件也记下来。自八月到巴黎
时动笔,到一九三九年八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八页,有时两页,
有时十五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十九页,成空前之纪录。其中好多佳话或奇遇,都是涉笔生
趣,临文时杜撰出来的。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
眶又充满了眼泪,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掉泪,却是被这伟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收也收不
住了。”小说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
让我更加想要去探寻隐藏在那层层烟雾中的老北京的故事,想让我了解那些或许曾经发生在
我们过去的故事,想让我去探寻那些发生在背后的故事,更想让我去深深反思那些故事所带
给我的震撼。在这本最初由英文写成的小说中,也许许多人认为文中的爱情故事更加吸引读
者,而我却认为,正是以这 种爱情故事,才能凸显近代社会中尖锐的矛盾,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引起我们每
一个人的深思。书中的姚木兰在小说开片只是一位富贵人家中未出阁的单纯小姐,她没有傲
慢与较贵,没有那个时代的陈腐观念。她如同一朵洁白的百合,高雅单纯,聪明贤惠,在属
于自己的世界中期待一分属于自己的爱情。然而,在旧中国,这样的女子又怎能平稳的度过
自己的一生。也许林语堂笔下最终思考道家学说的木兰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无奈吧,
这种无奈恰恰是一代人的无奈。 书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声”引用庄子的话是“臭腐化为神
气,神气化为臭腐。”生死循环之道为宗旨:秋天树叶衰落之时,春已开始,起伏循环,天道
也。故描写战争用这个道理便为旧中国的衰老意味着新中国的萌芽。故书中有“晚秋落叶声
中,可听出新春的调子,及将来夏季的强壮的曲拍”等语。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以战争作为
文章的结束却又代表着一种新生,中华民族就如凤凰一样,在欲火中重生。当年的炎黄子孙
未来我们的民族去浴血奋战,为了民族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使命,奉献自己的生命。这让我
感到骄傲与自豪。那些英雄儿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环民族依旧会变得强大,依旧会屹
立在世界的东方。
其实最初吸引我的是这部小说其中的优美的语言,以及优美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哲理。
小说中穿插着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许多人认为,这带给了全书以一种消极的影响。然
而我却认为,正是这种道家的思想,会使文章中的人物更加饱满生动。以一种看透人生的种
种而存在。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
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幽
然而止。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人梦也。演绎了一场如梦般无涯的人生。
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人生充斥着喜怒哀乐,人生哪能无梦。也许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接受
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并不是一种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但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好的选择。
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看做是一部小说,在这部属于自己的小说中,我们去谱写属于我
们自己的故事。书中探寻过宝石与人生的永生。“宝石的永生是单纯的,它无情无感。而人的
永生是种族的,他们是热血的动物。”我也许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含义,但
我依然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神秘与伟大深邃。 有人说这是一部模仿《红楼梦》的小说,但我却在这部小说中看不到《红楼梦》的影子。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了那个风风雨雨的世界,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原了历史。而其中所隐
藏的思想却又像在现代中寻找这古典的影子,在近代影响中国的西方文化中寻找着几千年前
中国古老文化的缩影。也许这与作者林语堂先生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吧。
有人曾这样说这部小说,《京华烟云》是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
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
小丑否?” 世人以如何的影响,我只知道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感悟。我知道我仍旧无法理解林
语堂先生对于《京华烟云》所投入的全部情感与林老先生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但我却不得不
去承认其中的伟大与深邃。篇五:读《京华烟云》有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主题曲也好
很好听。后来接触到更多有关于它的消息,在书店曾翻到过这本书,看了一会儿,觉得不错
便买下来读读。
这本书花了几个晚上就读完了,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
主人公姚木兰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鲁迅的文章写的是这个时候人们群众的愚昧麻
木,而林语堂是在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
从而赞美保家卫国的勇士们。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刚亦柔,揉合今古。有些留洋学者的书中夹杂着太多西
洋的印记,突兀地冒出哥“翡冷翠”之类的西文;有些书故弄玄虚,情感含蓄地郁积而没有
表露出来,而语言大师林语堂没有。 “关于木兰和莫愁,巴固以他高度诗般的语言告诉了辜鸿铭先生。他说:‘木兰的眼镜长
长的,莫愁的眼镜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
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常翱翔于云
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他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他没有脱离情节的来一段歌颂的话,却在字字句
句流露着他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读这本书,就算是书中的对话也让人听着谦和。《京华
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静静地演奏着。 《京
华烟云》思想美。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一切都“道法自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
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饮泣者,旦而田猎”。虽然我有很多都看不懂是什么
意思,但我相信那个一章的内容应该是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的。故事中的纷乱的20世纪前半
叶也在期老庄思想中被抚慰得平静睿智。其思想美更体现在对民族灾难与传承的感知和认识
上,林语堂写最后一章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读者也就不能不为之感动了。读罢全文,我还
有一种情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的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如开篇一句诗
所言,“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名”? 原著使用英语写的,可书中浓浓的却是中华文化,中华情感。文中“有佳话、有哲学、
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单从这一角度看,《京华烟云》
即已反映社会风貌,更加不用说作者选材与叙述角度的多样性与恰到好处。林语堂有意仿照
《红楼梦》的结构构建小说,但又与《红楼梦》有许多不同。我没读完《红楼梦》,可我也可
以看出诸多相似之处。红玉与黛玉都是那么的多愁善感,对爱情专一又敏感;王府花园与大
观园景观丰富,步步为景;曾、姚、牛三家即是《红楼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若
再看完了《红楼梦》,可能人物也能对上号了吧。可他们又是有别于《红楼梦》的,因为他们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全文中心也不是展现封建贵族的大起大落,而是感情上向上地歌
颂国难来临时,富人、穷人、全中国的任敏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因此本书看起来,方显得
既独立又多面。
对于本书的文字美与思想美,我认为叔的前半部分是文字甚美,后半部分不仅文字美,
还复加了更多的思想美,那种国家情怀,那种民族情怀,不同于同一时期作品展现战争的无
情,血与泪的脚趾。《京华烟云》便是一副当时社会的精妙画卷。 若说要我为此书做评,我将引用林语堂女儿林如斯序中所说的“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
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再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里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
你一番开来,起初觉得如奔腾,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之前风
云暗淡,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悠而止。留给读者细细咀嚼,忽恍然大悟,何为人
生,何为梦也。而我乃称叹叫绝也!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在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
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得这书之妙。后又发觉,书里不仅写着“中国”,更写着“人生”,
写着道的真谛。
作文八:《《京华烟云》读后感》9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
伴随着木兰一家远去的背影,这篇小说结束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意犹未尽。《京华烟云》这个名字就让我联想到一种浮华的生活,又带有些许传奇的色彩。
我是好不容易才耐着性子把这本小说看完的,因为林语堂的这部小说好多都是对庭院生活的描写,但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点像《红楼梦》,包罗万象。
里面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鲜明,首先要说的当然是主人公姚木兰,她可以说被林语堂刻画的十全十美,所有优点集于一身。她美丽,大方、聪敏、勇敢、不受拘束,而且有姚思安这样一个开明的父亲。但命运之神不总是垂青于某个人的,谁都会经历不同的挫折与苦难。虽然年轻的木兰顺风顺水,但她迎来的第一个烦恼就是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孔立夫而嫁给荪亚,而孔立夫却成了自己的妹夫。而后痛失爱女,孔立夫入狱,丈夫出轨,唯一的儿子上了前线。但无论遇到什么,她总是从容的面对,她的勇敢机智让我折服。她永远不会被打倒。她常常突破传统的束缚,突发奇想,总让人惊讶之余带来些许欢乐。她渴望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并自己努力的去实现着。
里面最具传奇色彩的似乎并不是姚木兰,而是她的父亲姚思安。仙风道骨的姚老爷实在令人佩服。他年轻时浪子回头,重新做人。对儿女尽心尽责,因材施教(当然体仁在这是他的一个败笔,也最让他头疼)。他不仅对当下政治有着清新的认识而且对于人生从容不破的面对。他无惧生死,把一切看的似乎都很明白。
他的思想开明,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人,因为在他那没有过多的礼节和禁忌。从他对环儿和陈三的婚礼仪式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家财万贯,但那对他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身外之物。他崇尚老庄学说,连最后的遗言也近乎禅语。
姚莫愁,同样优秀的女人,但却有着同姐姐木兰完全不同的性格,她沉稳、宽容、温柔,典型的贤妻良母。真是她的这些特点才是丈夫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不至白白牺牲。
至于曼娘和红玉完全是两个悲剧式的人物。两个都是典型的古典中国女人,都是端庄美丽,有着古典女人的气质。曼娘却不幸的为了帮平亚冲喜而成婚,导致她刚结婚就守寡。而红玉这个多愁善感的才女早早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虽说最后她等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表白,但这样一个才貌俱佳的丽人就这样去世,总让人感觉有点惋惜
作文九:《京华烟云读后感》50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
我最早想去看《京华烟云》这本书是由因为偶尔看到赵薇演的《京华烟云》这部电视剧,才了解到《京华烟云》这部小说的。看《京华烟云》这部电视剧整体感觉很是压抑,也许是时代的原因。之后就想看一下原著是不是写的也这么压抑。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这次正好要求再看一遍,我就又细看了一遍,这部小说又给我了一种不同的感受。的作者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这次真正感受到林如斯说得那一段话真真是极好的“《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丑否?”
《京华烟云》的作者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被美国文化界评选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是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在语言学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兼备散文大家与著名长篇小说家双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长期用英文进行文学文化创作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红楼”的著作,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必读之一。这本小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小说通过对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维撞击和命运选择,凸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并在其中穿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
“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有很多人习惯把这本书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事实上这本书也确实是林语堂先生仿照《红楼梦》的结构所写成的。也许书中人物多少带有《红楼梦》中人物的影子,但我以为这本书所蕴含的东西与《红楼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是,我却认为《京华烟云》这部小说全书蕴含着到家精神,小说的开篇即为“道家女儿”。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实话本人还是比较喜欢道家的思想,对道家思想也有过一段研究。道家的精神是一种哲学,我喜欢的是早期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不是现在类似于宗教的思想。小说中所主张的也是这一种道家思想。譬如小说中,木兰与荪亚订婚,傅先生主张男女婚配,用命型配合。他说木兰是金命,荪亚是水命,金入与水则金光闪烁。莫愁是土命,立夫是木命,土养木,木就滋长繁荣。这种理论正是道教中阴阳五行在自然界中的协调和统一。小说中,牛财神治罪抄家,素云遭休弃都暗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或者干脆可以说,小说中所有的事情都符合道家思想,因为事情发生了,变成自然。但是《京华烟云》以家庭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一本家庭观念很重的书。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家庭是安宁与和谐的,家庭成员父与子、母与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主仆与仆仆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和谐的。这又有一种浓厚的儒家风韵。可能与中国家庭都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
严重有关吧。
《京华烟云》这本书是以主人公姚木兰的命运发展为线索,姚木兰天资聪颖,美丽端庄,识大体,开朗大方,有男孩子性格特征,会吹口哨,连书法也呈现苍劲有力的男子气,深受父亲姚思安喜爱。由于父亲开明的道家思想让其性格自由发展,想法不受拘束。幼时被拐卖,与曾家结缘,从而结下曼娘金兰姐妹。跟曾荪亚两小无猜长大,和喜欢顺其自然乐天派的荪亚很投缘。15岁时和妹妹莫愁结识力夫,觉得立夫想法很有见地,鼓励当时年少立夫那些很突兀的想法。想过一想与力夫可能的爱情,但是还是觉得妹妹更适合立夫。在家人安排下和荪亚结成夫妇,一辈子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坎坷中,却过得舒适安逸。经常异想天开而被荪亚封为“妙想夫人”,最后在躲避战乱的一路上收养了无数无数无家可归的孩子,母性的一面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也曾恶意的想过,木兰也许就是作者林语堂先生的梦中情人吧。也许林语堂先生就是想通过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留下他心中的感动,和梦中的美好。
小说中的姚木兰小时候被人贩子拐卖,曾家人是她的救命恩人,姚木兰始终顾念着这份无以为报的恩情。她幼年的经历,也成就了她之后的婚姻,命运也从这里延展。她视曾家二老为生身父母,言听计从,孝顺有加,正反映的就是知恩图报的拳拳之心。电视剧中的姚木兰,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代嫁风波,最终以放弃自己的爱情换来的代嫁,成全的也是曾家二老。我这里暂且不评价姚木兰委曲求全的合理
性,但对那个年代的一个奇女子始终怀着报恩的坚定情怀,还是应该给予很大欣赏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外如是。
小说中的姚木兰和丈夫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他们有旧式夫妻的相敬如宾,也有新式夫妻的相互尊重。与荪亚的夫妻生活,木兰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做为一个“妙想家”,她想过效仿曼娘裹脚,还曾想要把丫鬟给丈夫做妾,她会陪着丈夫游山玩水,访幽探胜;也会跟丈夫品茗赏月,探讨人生。她脑子里蹦出的奇思妙想,会带给丈夫许多惊喜与感动。她可以锦衣华服,雍容华贵;也可以布裙荆钗,朴素淡雅。她用不同的心态与妆容去适应不同时期的生活。她对曾荪亚和曹丽华之间情感纠葛的巧妙处理,可以说更是令人心悦诚服。已届不惑之年的曾荪亚与情窦初开的曹丽华一见钟情,被精明细致的木兰很快发觉。她满怀同情与激情给曹丽华写的那封规劝丽华“挥利剑、斩情网,断情丝”的书信,全信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木兰的精明、智谋、豁达与和善,使曹丽华幡然猛醒,迅即回头,真可谓是“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这次家庭危机,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怀。用宽容和智慧把荪亚与曹丽华的情感消灭在了萌芽之中,既顾全了丈夫的颜面,又悄无声息地化解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小说最后,木兰带领全家西迁之时,她仍然能够淡定从容,此时她的身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富家千金便成了普通村妇,然而她的出众的气质,对生活的激情一点都没有改变。让大家在艰难的逃难中仍可以充满欢乐和希望。
虽然木兰的形象很美,知恩图报,优雅大方,美丽端庄,识大体,几乎是每一个男人心中的完美女性。用一句现代的话就是“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样的女人男生都会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木兰父亲姚思安。《京华烟云》中,木兰的父亲姚思安。虽然他在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荒唐事,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浪子,让当时的冯氏商家小姐未婚先孕,仓促结婚。但是姚思安婚后却看穿世事,浪子回头,将家业全权交给冯舅爷打理,潜心学道。小说中他无时无刻向我们传递着道家的思想,他的死很安详,是真正的道家的仙逝。他很喜爱木兰这个女儿,他思想开明,不主张让旧封建思想束缚子女,在他的思想中没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不让女儿缠足,让女儿读书,甚至允许女儿学吹口哨,因而他的一对女儿都天资聪颖想法先进,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他的经商思路也跟一般人不同,喜欢凝聚中华文明遗产的甲骨,文物废墟,王府花园。这可能跟北京的八旗子弟有点关系。他还喜欢结交朋友,特别是有学识、有内涵的人,同时,他非常乐意接受新事物,提倡新思想,其他对新思想你的认识接受程度令许多年青人都惊叹不已。在新文化运动中,他率先剪下自己的长辫,来支持这场运动。他漠视金钱、权力、地位,只醉心于得道,寻求真正的自己,他要洞悟造物者之道,净化自己的心灵,在他的晚年对人生有诸多领悟,属于那一种让人高山仰止神仙级的人物,最经典的场景莫过于别人问他抗日战争能否打赢,姚思安沉着定闲地说问问曼娘,她说能赢就一定能赢,她说可能会输就没有希望。他把一切看得皆空,选择云游四海。他的老庄哲学思想影响了木兰的
一生,使木兰成为一个淡然、逍遥、自由,善于在平淡生活中获得乐趣的人。同时,也影响着孔立夫的人生,使立夫成为一个爱国勇士,用他手中的笔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更是改变了牛素云的命运。姚先生在临终前劝告她:“在打仗时,你要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感染着素云,最终使素云不顾危险,拒绝做汉奸,选择在日本做特务间谍,为中国办事,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虽然,姚先生逝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后人。这有中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感觉。前辈高人的风采确实让人向往。我也希望有一天也能做到姚先生这样,做好还能带着老婆来个云游四海。
这本小说还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古典的、现代的、保守的、开放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血有肉。例如立夫,出场的时候也是一个少年,自幼贫寒,但心比天高,母亲为了他读书卖掉了四川的房子,投奔北京傅先生资助的四川会馆。刚出现的时候是游西山,16岁,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但思想见地非常深,每次傅先生发表什么观点的时候总要字正腔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就引出了第一次莫愁跟他关于乾隆书法的争论,也第一次让莫愁和立夫彼此欣赏。虽然我很欣赏他过人的才华,赞同他爱国的思想,佩服他报国的勇气,但我却不喜欢他这个人。总觉得他太过理想化,书生气太重,做事易冲动,不够成熟。都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立夫最幸运地是他遇到了莫愁,能让他在平淡中最大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婚后常写讽刺文章唤醒国人斗志,也暗中帮助后来成为稽查军官的阿非禁毒,北伐过后南迁苏州教书。立夫莫愁南迁苏州跟荪
亚木兰南迁杭州对比,也突显出这两对人的性格上的区别,可见林老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用心良苦。后得一子肖夫,和木兰儿子阿通并肩上了抗日前线。南方战役也打响以后,夫妻俩和木兰夫妇商议西迁,并在四川汇合,一生也算是圆满。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木兰的丈夫荪亚,荪亚是个典型的老实人,曾家从小受宠三小子,调皮却也很老实,性格乐观,简单明了。虽然南迁杭州后,无心插柳的和当地美院女生曹丽华发展了一段婚外浪漫史,但是被聪明的姚思安姚木兰父女巧妙化解,全家还和曹丽华成了很好的朋友。总的来说呢这个人没有多大才华,但也没有明显缺点。就做丈夫而言,荪亚是合格的。他有情趣,懂生活,知道体贴老婆关心孩子,并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这就够了。还有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就是曼娘,曼娘长得很美,气质优雅娴静,她更符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审美,就是名字给人的感觉怪怪的,为给曾家冲喜,她与母亲千里迢迢赶到曾家,与平亚见面时,她心中积蓄的万语千言只化为一句简单的“平哥,我来了”,而平亚的一句“妹妹,你可来了”。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更饱含了多少相思之情!怎无奈造化弄人,曼娘不得不在新婚给平亚守寡,而这一守就是一辈子!这可能是中国文人的通病,漂亮的女人不是红颜薄命,就是孤独终老。曼娘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来有些迂腐,在那个时代改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是我还是从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对爱情的信仰和坚守。小说最后阶段,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曼娘决然的自缢而死,当时我确实眼眶有些湿润,我我不是知道是被曼娘那种所谓的“坚守”感动了,还是为当时的那种环境感到悲伤。但总的来说曼娘用她
一生的时间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仰,这正是这位平凡女性的伟大之处!还有就是姚太太,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妇女的形象,她是传统的中国式的母亲,反对女儿读书,建议缠足等,但是都被姚思安否决,莫愁西山发表和立夫的争论也被姚太太作为女子无教养的行为而管斥。同时她溺爱长子姚体仁,最后对于骜桀成性的儿子却无法管教。为了姚家的传承,姚太太发狠夺过银屏的孩子不让银屏进姚家,最后后银屏自杀而死。这也导致而姚太太开始疑神疑鬼,精神状况一天天变差,最后弥留之际说自己把银屏逼上绝路是大错特错,老太太也算是一个保守的反面人物。
林语堂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本小说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让西方社会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物风情,让西方人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人是怎么过日子的,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家庭的欢快与愤怒。最后我想了好久也没能到一据合适的话来评价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小说,开头我用了一句林如斯的话,结尾也用林如斯的一句来表达一下我对林语堂先生的敬意吧,林如斯有精辟的总结: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接的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黯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读完全书,我确有此感,掩卷沉思,方觉“浮生若梦”。应该说林语堂先生的目的达到了!也许仅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本书的精妙:此书只应天上有!
作文十:《《京华烟云》读后感》18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拜读已久,自初中母亲从学校借回书起已六载。此书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成功地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
原著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为的便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译成中文后,没有浮华的文字,却洗净铅华,字里行间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甲骨,更有时局动荡时特有的语言习惯。”《京华烟云》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道门。
《京华烟云》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极深,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这是我没有看出来的,自然也说不出什么评价。但从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
书中女主木兰的父亲姚思安,修身,是一道家智者。齐家,垂衣拱手而治。性情随和,思想开放,为人坦荡,关心儿女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教导下,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姚木兰,姚莫愁成了钱钟书《围城》笔下那种最真实的女孩子。他不使女儿们裹脚,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忧国,最后他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木兰这个人物,很似《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她知书达理的形象和不拘小节的形象并不冲突,博学多才和真名士自风流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以至于被曾太太成为“疯少奶奶”,令人不禁哑然失笑。木兰生于富足之家,却对钱财有着特殊的见解,后来甘愿过着农村里质朴娴雅的生活,是曾荪亚口中当之无愧的“妙想夫人”。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女子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才会深深的心向往之。曾荪亚喜爱新式女子曹丽华,面对丈夫感情的背叛,木兰以她独有的聪慧和机巧,巧妙地挽回了自己的感情和丈夫。她了解他,热爱他,所以选择了原谅,并让丈夫深深感激。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
莫愁是《红楼》中薛宝钗的形象无疑。沉稳,节检,好教养,又是个思想成熟,懂得权衡,遇事有主见的女子。与立夫结成连理,郎才女贤。当立夫出事后,她能沉着应对,把立夫平时的文件都烧掉。这样的冷静,值得学习。
孙曼娘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在这一点上,她像极了《金粉世家》中的小怜。以冲喜为由,被准婆家利用。最后却为了爱情,以清白之身守寡到老。她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了行动上。但我认为,如果没有爱情,曼娘是不会去的,这不仅仅是封建导致的结果,更是曼娘的心甘情愿。书中谱写的爱情的力量多过对封建的鞭笞。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认为那种感情,远不是这样的话可以解释的。书中还有一段是姚思安问曼娘中日战争是否会爆发。看似很荒谬,但其中爆发了大智慧。曼娘被看作了中国普通妇女的典型。这样一个传统的女人收到外族的欺凌和压迫,尚知反抗,那么中国是有希望的。曼娘作为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矛盾在于,在守礼和不越界中不断地跨越传统,她和木兰一起去看过电影便是最好的例证。
林语堂的女儿说:“《京华烟云》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作者林语堂在写完红玉之死后泪流满面,这样的用心良苦,读者岂能不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呢。在书中,木兰叫我们宽容,而她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不是一味地纵容,千人千面,有气度的。这种宽容才是真实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处。林语堂在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同时,同样告诫我们,传统的文化正在被曲解或
是丢失。他抓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骨,鲁迅用呐喊唤醒中国的愚民,而林语堂含蓄地用作品,教导我们开慧。
《京华烟云》该作品最大的缺陷自然是对传统名作的模仿痕迹过重,这也让该作品无论如何完善,都注定无法超越《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如果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显而易见地让人联想到别的作品,那么创作的意义就被大大的削减了。另外,林语堂并没有亲自翻译这部作品,导致翻译过来的语言略显生硬,失去了原著的传神。另外,冯红玉这个形象除了才情出众,敏感多思外,有小女生矫揉作态之嫌。失掉了林黛玉的轻灵通透,反倒惹上了凡世尘埃。我认为这是《京华烟云》的不足之处。不过,艺术是环境的产物,评价一部作品不仅仅从其艺术价值判断,更要嵌入当时的环境,体查其社会和历史意义。在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京华烟云》是当之无愧的优秀。
2120121482
会计1213 黄婧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林语堂京华烟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