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杨修之死原文》1500字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
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四十四岁。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作文二:《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3600字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严格来说,没有《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它只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一段节选。本来没有这个题目,是教材的编者加上去的,而且这不像你所说的是文言,而是半文半白,类似于当时口语的一种创作语言,下面是“杨修之死”这个故事的出处原文,请看: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 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蔼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 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蔼。蔼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蔼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蔼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蔼问其故。蔼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 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蔼,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蔼,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正是: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译文:
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杨修之死,是他与曹操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但若至此戛然而止,原不免令人感到突兀。于是接下去作者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后,连续叙写了六件事,在交代曹、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杨修轻率的性格特征。
第一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本是有意和工匠们逗智,而杨修却自作聪明地揭破谜底,这委实是不知趣。第二件事,杨修近乎恶作剧地把曹操的“一盒酥”给分吃了,这说明他目中无主,过于自恃。第三件事,曹操梦中杀人,杨修揭露其故装洋蒜,虽是处于正义,但也很不策略。第四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上台,杨修极力投曹操所好,密告曹丕用筐装人入府,结果画虎不成,反招诬害他人之嫌。第五件事,唆使曹植立杀门吏,又被人告,说明办事欠稳慎。第六件事,暗教曹植作答,答稿竟被人偷走,落得个欺王之名,致使曹操极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正因为他平生养成了这么一个好为人师、狂妄轻率的习惯,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他都是放纵不羁,无所顾忌,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作文三:《杨修之死教案(附原文)》7000字
杨修之死教案(附原文)
《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8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版)第七十二回,是一篇长篇章回体小说。
《杨修之死》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中国出了一个电视明星,他不是唱歌的,也不是跳舞的,他是一个说书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易中天,是他引起了一股新的“三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股热潮来品评这些三国人物吧!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相传是施耐耐庵的学生,共同创作《水浒传》。
曹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来简要说说你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大致认识。曹操:魏国的首领,历史上有“奸雄”之称。所谓“奸雄”指的是他既有雄才大略,是个大英雄,同时又非常奸诈多疑。是三国演义中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这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操大不一样。
那么,杨修又是什么人呢?他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
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可简化被曹操斩首。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二、研习新课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着曹操杨修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准备复述故事。
2、提问:同学们在准备复述故事时有没有不理解或看不懂的地方,有,请你把这样的字词句找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可能不理解的有:
适疱官进鸡汤(刚好) 以今夜号令(凭借)
汝怎敢造言(制造谣言) 数犯曹操之忌(多次)
命厚葬之(指葬礼隆重)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头)
丕如其言(按……去做)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就……)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常常) 方忆杨修之言(才)
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是) 魏延诈败而走(跑)
3、指名分别复述故事。要求:复述简洁完整,要讲清杨修的表现和曹操的态度。(口述情况,予以简评。)
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4、指名概括七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并要明确人物的表现)
?”鸡肋事件” 杨修: “来日魏王必班师,”以鸡肋之意对。
曹操: “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园门阔事件” 杨修: “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 虽称美,心甚忌之。
?”一盒酥事件” 杨修: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曹操: 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事件”杨修: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 闻而愈恶之。
?”藏吴质事件” 杨修: 知其事,迳来告操。
曹操: 因疑讚害曹丕,愈恶之。
?”试才干事件” 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操: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作答教事件” 杨修: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曹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提问:在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与其它六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鸡肋事件”写的是杨修被斩,而其它六件事则写杨修为什么会被杀的原因,即“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提问:这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采用的是什么顺序呢?
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即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
可以说是层层加深,最后导致杀死了杨修。这就是杨修之死的全过程。
4、讨论杨修之死的必然性。
?从课文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是双方性格相冲突的必然结果。
杨修他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
曹操却嫉贤妒能、阴险奸诈且又老谋深算。
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撇开作者的看法,你认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忌才
还是为了严肃军纪,或又是另有原因呢?
5、讨论本文的记叙顺序:
本文先写杨修被杀,然后插入杨修以前”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最后再接上开头,写杨修被杀后曹操兵败及厚葬杨修的事。这种记叙顺序叫插叙。这样安排记叙顺序比直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
三、归纳写作特色:
?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课文篇幅不长,但人物的性格却异常的鲜明突出,这是因为作家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同一件事表现出两个人的不同态度、不同性格,从日常生活小事直到军国大事,矛盾冲突愈来愈激烈,人物的性格也愈来愈鲜明。
?在记叙顺序上,本文采纳了插叙。
四、作业设计
完成小小评论文《我看杨修之死》,字数控制在250左右。
杨修之死
原文: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
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
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正是: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
注释:
?庖(páo)官:厨师
?惇:念dūn
?帐:营帐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魏王:指曹操。他受封为魏王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杨德祖:即杨修。德祖是他的字
?对:回答
?号令:处刑后示众
?恃才放旷:仪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丞相:指曹操。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为丞相
?讫(qì):完毕
?佯(yáng):假装
?簏(lù):竹器
?径:直接
?伺(sì):守候
?谮(zèn):诬陷,中伤
?诈(zhà):假装
?麾(huī):指挥
?绰(chāo):抓取
译文: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钢斧,绕着军营独自行走。忽然看见夏侯惇营内的士兵都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是其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
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爱慕杨修的才华,经常邀请杨修谈论,,终夜不休息。曹操与众人商议,想要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里商议,因为怕有人觉察到,于是把吴质藏在大簏子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运到曹丕府中。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后,直接来告诉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中门口观察。曹丕知道后惊慌地告诉吴质。吴质说:“不要担心,明天再用大簏子装上绢匹,还运进府中来迷惑他们。”曹丕按照吴质的话,又用大簏子载了一些绢运进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簏子中,果然是绢匹,就回报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诬陷曹丕,更加讨厌杨修。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杨修又经常教曹植十多条怎么回答的好,只要曹操问他问题,曹植就依照杨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对答如流。
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匹夫居然敢来欺骗我!”那时就有了杀杨修的心思,如今就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他。杨修死时才三十四岁。
曹操既然杀了杨修,就假装对夏侯惇发怒,也想把夏侯惇斩了。很多将领上求情才免去夏侯惇的死罪。曹操斥退夏侯惇,下令明日进兵攻打。
第二天,出兵从斜谷界口,前面有一支军队在前面,为首的大将是魏延。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曹操。曹操命令庞德出战。两将正打着时候,曹操营内营着火。有士兵来报说是马超偷袭了中营和后营。曹操拔剑说,“诸将有后退的斩!”众将努力向前冲杀,魏延假装战败逃走。曹操于是指挥军队回头攻打马超,曹操自己骑马站在高处,看着两军对战。忽然又一支军队冲到曹操的面前,大喊:“魏延在这里!”(魏延)拿起弓,箭上弦,射中了曹操。曹操从马上翻身落下。魏延扔下弓箭拿起刀,催赶着战马冲到山坡来杀曹操。(这时)从旁边冲出来一个将军,大喊:“不得伤害我的主公!”一看,发现是庞德。庞德奋力向前,击退魏延,护送着曹操向前进。
马超已经败退了。曹操身上带着伤回到了营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掉了两个门牙,马上命令军医救治。这时(曹操)才想起杨修的话,马上把杨修的尸身收回厚葬,随后下令调动出征的军队回朝。
作文四:《(新)《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DOC)》3600字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DOC)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严格来说,没有《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它只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一段节选。本来没有这个题目,是教材的编者加上去的,而且这不像你所说的是文言,而是半文半白,类似于当时口语的一种创作语言,下面是“杨修之死”这个故事的出处原文,请看: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 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 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蔼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 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蔼。蔼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蔼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蔼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蔼问其故。蔼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 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
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蔼,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蔼,下令来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正是: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译文:
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杨修之死,是他与曹操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但若至此戛然而止,原不免令人感到突兀。于是接下去作者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后,连续叙写了六件事,在交代曹、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杨修轻率的性格特征。第一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本是有意和工匠们逗智,而杨修却自作聪明地揭破谜底,这委实是不知趣。第二件事,杨修近乎恶作剧地把曹操的“一盒酥”给分吃了,这说明他目中无主,过于自恃。第三件事,曹操梦中杀人,杨修揭露其故装洋蒜,虽是处于正义,但也很不策略。第四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上台,杨修极力投曹操所好,密告曹丕用筐装人入府,结果画虎不成,反招诬害他人之嫌。第五件事,唆使曹植立杀门吏,又被人告,说明办事欠稳慎。第六件事,暗教曹植作答,答稿竟被人偷走,落得个欺王之名,致使曹操极为反感,遂生“杀修之心”。正因为他平生养成了这么一个好为人师、狂妄轻率的习惯,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他都是放纵不羁,无所顾忌,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
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 ,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 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作文五:《《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2700字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及反思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 匡菊招 【设计说明】
《杨修之死》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文白夹杂的语言,评书般的叙述笔调展现出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血淋淋的悲剧。 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活动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熟悉人物,走进人物,从而感悟社会,感悟人生。
【课堂实录】
, 话说曹操
师:东汉末年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正史中被
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戏曲舞台上,他被固定
化为奸臣,这个人物是谁,
生:是曹操。
师:说得正确。曹操,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记得小学的历史课本中有《曹操赤脚迎许攸》这一文,我们为曹
操的求贤若渴而感动,今天我们一起随着《杨修之死》一文走进
曹操。
, 整体感知全文
师:本文的标题即很吸引读者的眼球,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请结
合注释并带着“杨修为何难逃杀身之祸,”这个问题快速浏览全
文。
(约8分钟后)
师: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生:曹操屯兵日久想进兵又被拒,想收兵又怕蜀兵耻笑,犹豫不决,见庖官进鸡汤中有鸡肋,便随口说“鸡肋,鸡肋”。这时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的心思,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结果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而斩杀。
师:复述得很好。那么,一件这样的事,何以让曹操欲除杨修而后快,尽管杨修有惑乱军心之嫌,也不至于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其中似乎另有隐情吧,
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件事而导致杨修的死,这次仅是杨修之死的导火线。
师:说得非常妙,认识很透彻,那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杨修还干了好几件事,使曹操对他非常感冒。哦,对了,还有六件事。
生:该修园门事件,分一盒酥事件……
生:破梦事件。揭穿了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剥下了曹操虚伪、狡诈的外衣。
生:还有吴质事件。
生:教植出门,斩杀门吏事件。
生:代作答教事件。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好。这七件事把杨修推向了断头台。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每一件事都直接关乎两个人,既写杨修,又写曹操。作者从层层递进的曹操的感情变化中,逐步揭示杨修的真
实死因。请从文中找出表现曹操感情色彩的关键性词句。(安顺序)
生:鸡肋事件时曹操是“大怒”,改修园门时是“忌”。 生:分盒酥时是“恶”,破梦时是“愈恶”,吴质事件时也是“愈恶”。
生:教植出门时是“大怒”,代作答教时也是“大怒”,不过此时曹操已有杀修之心。
师:小说共写了七件事,我们发现作者安排的情节可谓波澜迭起,一波三折。而且我们还发现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生:插叙。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小说开头是先写杨修被杀,然后再叙述被杀的原因,后又写到杨修被杀后曹操进兵受伤,厚葬杨修等。如果不写曹操进兵受伤及厚葬杨修这些情节,那么本文的叙述顺序便是倒叙。 师:很有见地。对叙述顺序这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 赏析人物
师:小说写了曹操忌恶杨修的七件事,而杨修在我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个天才,这与小学历史书上的求贤若渴的曹操是判若两人的。从本文中我们该如何看待曹操,大家畅所欲言。 生:改修园门事件中曹操往观花园,“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分食塞北酥饼”事件中曹操在盒上写“一
盒酥”等这些小把戏,都被杨修领会,曹操心生忌妒而“忌之”“恶之”——妒贤嫉能。
生:曹操明明是佯装梦中杀人,还流鳄鱼泪,厚葬冤魂——虚伪。 生:曹操杀了杨修之后,“佯斩”夏侯惇,后又下令“来日进兵”并不是因为突杀了杨修而下破蜀的决心,亦非表现自己杀修的正确无误。后来的结果表明是以进为退。曹操也需要台阶下呀——老谋深算。
生:曹操杀了杨修之后,又“下令来日进兵”,后进军失败,曹操本人也中箭落马受伤,在伤痛中又想起杨修的话,最后下令“将修尸收回厚葬”,这并不是他后悔、良心发现,而是他明知自己杀了杨修会受到将士们的非议,(因为事实上杨修在“鸡肋事件”中并没有十恶不赦的打错,况且班师的结果已验证了杨修的话。)而是他做出的收买人心的举动,或者说是对杨修屈死的冤魂的赎罪——奸诈狡猾。
师:刚才大家分析得很精辟、见识独到。在本文中曹操展示给我们的是他忌妒心强、奸诈狡猾、老谋深算、虚伪阴险的一面。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又如何评价杨修呢,
生:杨修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首先他很有智慧,但在作为丞相的曹操面前“露才”未免锋芒毕露、目中无人、自作聪明,结果惹下杀身之祸。
生:在“破梦”事件中,揭穿曹操梦中杀人把戏,简直是戏弄曹操于众人之下,委实没有规矩。恃才放旷,以为天下的智慧全掌
控在他杨修手里,连丞相也不放在眼里,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张扬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师:总之,杨修的恃才放旷,目中无人,锋芒毕露,狂妄轻率,直接把他推向了不归路,他为自己的放纵不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东西砸碎给别人看”,杨修的悲剧归罪于谁呢,
生:杨修之死咎由自取,他恃才放旷,在丞相曹操面前也不收敛,目中无人,触到了曹操的软肋,使曹操愈来愈厌恶他,因而他的被杀就不足为奇。
生:曹操对杨修的死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杨修屡犯操之忌,但为此就杀了他,曹操未免也太小肚鸡肠,缺乏一个丞相该有的气度。况且杨修也算是绝顶聪明的奇才,杀了可惜。曹操杀修之举不免有“武大郎招聘——高于己者不用”之嫌。 生:杨修与曹植交往甚密,而杨修参与魏王继承人斗争。原本曹操欲立曹植为太子,“代作答教”事件导致曹植失势。曹丕与曹植之间的魏王继承人之争,已将杨修置身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若曹操不杀杨修,势必加重曹营内部的鸡犬不宁,为了维护曹营这一大局,只有牺牲杨修这一卒子了。
生:就是在曹植已失势的情况下,杨修早晚难免一死。
师:曹操杀了杨修不单是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最主要的是因为杨修的才智。他的存在会加重内讧,搅乱曹营大局,因而杨修显然是魏王室内部斗争中的政治牺牲品。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小说,故事性强,学生也愿意看、愿意学。本堂课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学生既能从整体去感受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又能通过细节把握作品所反映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之间联系密切,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小说是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准确科学地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应联系故事情节,注意人物活动的环境。如了解曹操杀杨修的政治社会这一大背景环境(魏王继承人之争),我们就不难理解杨修之死的原因了。也不至于仅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了。当然要把一堂课上精彩,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地去发现、去分析问题并探究问题。多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价值的评估不应过多关注教师是否教了某项具体知识,而应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了,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学了。
作文六:《杨修之死说课稿及教学设计》4700字
《杨修之死》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3、对教材的处理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时充分预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理解处教师及时点拨明确,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本课中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一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至于教学环节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讨杨修的死因,还是先探讨杨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杨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虑是,在学生充分探讨杨修死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提炼人物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若先概括形象,则学生在探讨死因时就不太容易形
成不同的看法。
最后的拓展迁移部分,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杨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的设定
1、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
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学法设计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3、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
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一进行充分预习,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对杨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认识,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对问题各抒己见,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四、教法设计
1、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探讨死因) ——研读课文(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
2、重难点突破方法
? 设疑激趣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
? 引导点拨法,在探讨杨修死因时,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五、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及意图
?、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作业一,学生上课时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
作业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结合《观沧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行一番比较,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作业一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
作业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小说的时候,首先尊重学生的解读,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反思这种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最后再来重新审视杨修的“放旷”,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然而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其意在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种“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的文化心态。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杨修被杀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1、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杨慎的《临江仙》,引出对《三国演义的》介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
二、交流预习
1. 温故知新
说一说 《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
2.探索新知
做一做
(1)注音写字
庖官( ) 鸡肋( ) 麾军( )( ) (((
佯惊( ) 数犯曹操之忌( ) ((
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 延弃弓chāo 刀(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适庖官进鸡汤( ) ?数犯曹操之忌( ) (((
?人皆不晓其意( ) ?丕如其意 ( )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
三、研读探究
1、朗读,感知课文
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2、整体感知:
?用最简洁的话复达文章内容。
?杨修被曹操以什么罪名杀死?
3、合作探究:
?没有发生“鸡肋”事件,杨修会被曹操杀死吗?
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
?杨修做了哪些恃才放旷之事,每次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
找出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4、讨论:文中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文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四、反馈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解题:杨修因一系列事件最终被曹操杀死。
?杨修因道破“鸡肋”含义,被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杀死
3、?没有发生“鸡肋”事件,杨修会被曹操杀。点明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的一句话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
1、改建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2、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的阴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亦不喜植)
6、为曹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4、杨修的形象: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不拘礼俗、
曹操的形象 心胸狭隘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狡诈 残忍歹毒 深谋远虑
下面请大家看看后人是怎么评价杨修的: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五、研讨: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教师讲解有关的故事。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
1.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所以,他被杀乃是咎由自取。
2.因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一方面嫉妒他的才能,另一方面又怕杨修不死后患无穷,所以总想找个罪名把他杀掉。
教师讲解有关曹丕和曹植争宠夺位的故事。
明确:
杨修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争宠夺位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这体现封建专制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必然。
六、拓展思考:
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 明确: 做人要谦逊
不可恃才放旷
更不可狂妄自大
七、课堂作业:
?、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1、改建园门 ,虽称美~,心甚忌之
2、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的阴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大怒~(亦不喜植) 6、为曹植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杨修的形象: 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不拘礼俗、
曹操的形象: 心胸狭隘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狡诈
残忍歹毒 深谋远虑
作文七:《杨修之死原因及教训》1200字
杨修之死原因及教训
导语:杨修~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然而他却被曹操狠心杀死~那么杨修之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为本站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杨修之死原因及教训
根据罗贯中的这篇课文~杨修之死的原因能够归结出三个:
一.由于杨修可以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妒忌他的才干~又思索到留他在身边终难免形成祸害~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自杀掉。这大约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本身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主动拾掇行装~并怂恿其别人也作归计~因而~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抢夺接班的妥协之中~在曹丕已然失势的状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妥协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传人的安危思索肯定会杀掉他的。 以上三条虽然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这是就解读小说而言。假如从历史上说~那就恐怕唯有第三条是正确的。历史上的曹操十分注重人才~只需能为他的政权效能~即使像陈
1 / 3
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情愿接纳~更何况是杨修~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曲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汉献帝年号)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曹操)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曹丕)已下~并争与交好。”《世说新语》中也有这方面记载(详见“有关材料”)~都能够证实曹操对杨修的注重非同普通~说曹操妒忌杨修的才干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当你一味地嘲笑杨修的恃才放旷时~又何曾想过~假若不是在那样混乱的历史中~假若曹操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假若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也不过是一笑了之罢了。
的确~杨修的才华可遇不可求~如若不是他为人居傲自负~以曹操的野心绝不会屈就他仅是当一个小小的汉主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是他却不懂掩盖自身的光芒~甚至置曹操的威严于不顾。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坦率到可爱。但在曹操眼中~杨修俨然已成为一颗毒瘤~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杨修的存在让曹操产生了危机感。身为臣下~能为主子排忧解难固然是好事。但是事事比主子占尽先机~那就未必是明智之举了。
所以~有人说杨秀最后的惨淡收场~纯属自找~那也不假。但细细又想~曹操就没有一丝过错吗?
2 / 3
还记得那个说出“宁我负尽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身为上位者~这近乎偏执的思想真的好吗?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他最后秉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处死了杨修。这看似已了结的事情~长此以往~比酿成大祸。他的多疑究竟会让他失去多少良才大将?既然为人君~就应宽容大度~这样与之背道而驰~终会吃苦果。
这样的悲剧~它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如果~宽容与谦逊相握手~该多好?
3 / 3
作文八:《杨修之死教案(附原文)(精简版)》2800字
杨修之死教案(附原文)
杨修之死教案(附原文)
《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8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以今夜号令汝怎敢造言数犯曹操之忌命厚葬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方忆杨修之言为首大将乃魏延也。魏延诈败而走3、指名分别复述故事。要求:复述简洁完整,要讲清杨修的表现和曹操的态度。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鸡肋事件 杨修: 来日魏王必班师, 以鸡肋之意对。 曹操: 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 园门阔事件 杨修: 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 虽称美,心甚忌之。 ? 一盒酥事件 杨修: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曹操: 虽喜笑,而心恶之。 ? 梦中杀人事件 杨修: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 闻而愈恶之。 ? 藏吴质事件 杨修: 知其事,迳来告操。 曹操: 因疑讚害曹丕,愈恶之。 ? 试才干事件 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操: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 作答教事件 杨修: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曹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提问:在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与其它六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官:厨师 ?惇:念dūn ?帐:营帐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魏王:指曹操。他受封为魏王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杨德祖:即杨修。德祖是他的字 ?对:回答 ?号令:处刑后示众 ?恃才放旷:仪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丞相:指曹操。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为丞相 讫:完毕 佯:假装 簏:竹器 径:直接 伺:守候 谮:诬陷,中伤 诈:假装 麾:指挥 绰:抓取 译文: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
要退兵回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钢斧,绕着军营独自行走。忽然看见夏侯惇营内的士兵都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是其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杨修对工匠们说,“门 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爱慕杨修的才华,经常邀请杨修谈论,,终夜不休息。曹操与众人商议,想要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里商议,因为怕有人觉察到,于是把
吴质藏在大簏子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运到曹丕府中。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后,直接来告诉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中门口观察。曹丕知道后惊慌地告诉吴质。吴质说:“不要担心,明天再用大簏子装上绢匹,还运进府中来迷惑他们。”曹丕按照吴质的话,又用大簏子载了一些绢运进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簏子中,果然是绢匹,就回报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诬陷曹丕,更加讨厌杨修。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杨修又经常教曹植十多条怎么回答的好,只要曹操问他问题,曹植就依照杨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对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匹夫居然敢来欺骗我!”那时就有了杀杨修的心思,如今就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他。杨修死时才三十四岁。 曹操既然杀了杨修,就假装对夏侯惇发怒,也想把夏侯惇斩了。很多将领上求情才免去夏侯惇的死罪。曹操斥退夏侯惇,下令明日进兵攻打。 第二天,出兵从斜谷界口,前面有一支军队在前面,为首的大将是魏延。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曹操。曹操命令庞德出战。两将正打着时候,曹操营内营着火。有士兵来报说是马超偷袭了中营和后营。曹操拔剑说,“诸将有后退的斩!”众将努力向前冲杀,魏延假装战败逃走。曹操于是指挥军队回头攻打马超,曹操自己骑马站在高处,看着两军对战。忽然又一支军队冲到曹操的面前,大喊:“魏延在这里!”拿起弓,箭上弦,射中了曹操。曹操从马上翻身落下。魏延扔下弓箭拿起刀,催赶着战马冲到山坡来杀曹操。从旁边冲出来一个将军,大喊:“不得伤害我的主公!”一看,发现是庞德。庞德奋力向前,击退魏延,护送着曹操向前进。 马超已经败退了。曹操身上带着伤回到了营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掉了两
个门牙,马上命令军医救治。这时才想起杨修的话,马上把杨修的尸
身收回厚葬,随后下令调动出征的军队回朝。
作文九:《杨修之死 教案》1700字
杨修之死
一、导入课文
人们常说 “三国看智, 水浒看勇。 ” 《三国志》 中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 乱世中, 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
《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位有才之士,有诗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 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同学们知道这个 人是谁吗?——(学生回答,杨修)
那么, (标榜)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曹操为何而杀杨修呢?今天让我们学习课文《杨 修之死》 ,来探究一下杨修因何而死。
二、初读课文,把握情节结构
1. 根据课文, 杨修因犯何罪而被曹操斩首? (惑乱军心)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概括为 “鸡肋” 事件。那么,杨修仅仅是因为“鸡肋”事件而被曹操所杀吗?(不是,曹操杀杨修之心由来 已久, “鸡肋”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是直接原因。 )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曹操杀杨修之 心由来已久?(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
2. 文中一共写了杨修哪些事情,又犯了曹操哪些忌讳?请同学们按照小组,每一组概括一个
一种分为日常生活范围,生动地反映了曹操待人接物常以小慧售其奸,故意乱人耳目, 可每次都被杨修揭穿;身边有这样一个才思敏捷、能参透自己心意的人,他如何能不“忌” 不“乱” 。
而后一类则为政治活动范围, 这表明杨修已深深卷入宫廷斗争之中, 他竭力辅佐曹植争 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对曹丕继位,这样一个危险人物,如果留下来必将成为身后大患。 3. 文章先写“鸡肋”事件,再回过头写曹操杀杨修之心由来已久的原因,插入六个事件,最 后再接着开头写“鸡肋”事件最后的结局,这样的其中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插叙。插叙的作用:
1)使内容更充分,情节更充分,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使文章结构不呆板、单调,行文起伏多变。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杨修之死, 是杨修的过错, 还是有曹操的原因?现在让我们来探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 格特征,从中找出杨修的真正死因。
根据课文内容来概括出杨修的性格特征。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词来形容杨修,那是——恃才放旷(请学生齐读该词的释义)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哪些事件能体现杨修恃才放旷?
(恃才放旷,卖弄聪明,毫无心机,轻率狂妄)
课文第 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 行装,准备归程” 。—— 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便”的意思是“就” ,体现了杨修擅 作主张。
第 5段,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第 7段,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径”就是“直接” , “其事”是指“曹 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 “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第 6段, “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
那么,曹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残忍多谋、虚伪多疑、狡猾奸诈、深谋远虑)
四、细读课文,揭露杨修死因
1. 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认为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因此找一个堂堂正 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2. 杨修本身的原因,他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 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被杀是咎由自取。
3. 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 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也会杀掉他。
五、小结
如果说杨修恃才放旷, 平时在无关痛痒的生活中耍一点小聪明, 曹操还能一忍再忍, 但 杨修不但不收敛, 还得寸进尺, 竟然干涉起曹操的家族内政去了, 而且让曹操再选接班人时 很是苦恼,可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别是在封建君主统治的制度下,他的死是必然 的,也是早晚的,即使曹操不杀他, 曹丕也不会放过他, 曹丕接班之后对曹植的待遇就是最 好的例子。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常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倾向, 这一点,我们前面讲过。 事实下历史中的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 的三国时期,对统一北方结束北方人民战乱的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
作文十:《杨修之死说课稿》4200字
《杨修之死》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
一、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介绍了魏蜀汉中争夺战的最后阶段曹军撤退前的情况,详细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通过这篇课文也正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将这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目标的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
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成人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三、说教法
作为名著中的名篇,《杨修之死》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为时已久,在学习这篇老课文时,怎样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进行了一些不够成熟的尝试。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充分预习,掌握故事情节,课堂上就基本
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如下教法突破重点: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具体学法如下:
1、圈点勾画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合作、辩论法——学生实践,深入体会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探讨死因——研读课文,概括形象——拓展迁移,总结反思
2、具体步骤
①第一环节 导入设计(2分钟)
由《三国演义》开篇词(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进入情境,渲染氛围。
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知人善任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神勇忠义的关羽,粗犷勇猛的张飞,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耿直朴实的鲁肃??等等典型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
②第二环节,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③第三环节,初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此环节我将以引导点拨发带领学生从课文标题入手)
a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提问:杨修主要是因犯何罪被杀? 回答:原来是曹操罚蜀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为“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归程,曹操以祸乱军心之罪将其斩首示众。
c提问: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
回答: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d提问:课文以插叙的手法,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在这些
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回答:①花园大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②分食塞北酥饼”,塞北送酥一盒至,面
对一盒酥三个字,杨修竟然直接分给众人吃了个精光,真是恃才放旷,目无君主。难怪“操虽喜笑,而心恶之”③点破梦中杀人”一语道破天机,“操闻而愈恶之”、④告发曹丕阴事谋”径来告操,可见杨修鲁莽轻率,不知不觉已经卷入了皇室权利之争中“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⑤“教曹植斩门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值”⑥为曹植作答教”。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原来“惑乱军心”只不过是曹操杀杨修的借口。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层层加深,最后导致杀死杨修,归纳事件后进入第四环节)
④再读课文(深层探讨杨修死因)
此环节为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为:辩论激趣法。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概括人物性格。
过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
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观点要有事实依据)。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效果预计:通过辩论学生很容易得出杨修死因归于自己性格或归于曹操,此时我根据学生回答介绍一些背景常识。
小结:杨修之死,实乃杨修之过。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过于卖弄聪明,以至一再遭到曹操猜忌,埋下祸根。
曹操外恭内奸,嫉贤妒能,心狠手辣,虚伪狡诈,这是人所共知的。杨修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恼火,杀他是必然的。
杨修在“大簏装绢”的事件中失策,不去冷静地考虑后果,告密不成,反而“倒蚀一把米”,失去曹操信任。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参与曹氏家族太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的曹丕也不会放过他,因此也可以看出曹操杀杨修主要是出于身后安宁的考虑,国家政权的稳定,他决定剪除曹植羽翼,除掉杨修以巩固他的接班人曹丕的统治。
归纳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三:1、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
2、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3、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中,在曹丕已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⑤接下来进入第五环节:研读课文(概括人物形象):在探讨杨修死因中,学生已对两人性格有所了解,再回归文本,根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再次通过事件抓人物性格。试以下边一事为例,讨论曹操性格。“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蔼,下令来 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明确:从这件事情中可见曹操的虚伪,奸诈。曹操决不会杀他的爱将夏侯惇,但要装装样子,以遮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曹操出战蜀军无非是为了说明杨修所谓“班师”纯属胡言,却不料战斗失利,自己又“折却门牙两个“。至此,方忆杨修之言,并下令厚葬杨修,既是给自己台阶下,借机退兵,又可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买人心。最后归纳初两人的性格
曹操——虚伪奸诈 残忍多疑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杨修——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卖弄聪明 轻率大意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⑥然后进入第六环节:拓展迁移,总结反思
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解曹操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
后人诗曰: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试一试:杨修的死,留给曹操的是悲痛?懊恼?遗憾?还是……同学们,依你对曹操的了解,他会在杨修墓前(也可以在他自己心里)替杨修拟一幅怎样的挽联呢?
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为人不可恃才放旷,
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一张巧嘴,道破天机
两片薄唇,招来横祸
五、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杨修(人物)———————矛盾冲突(故事)————————————曹操(人物) 恃才放旷 1.建花园大门 (心忌之)
才思敏捷 2. 分食塞北酥饼 (心恶之) 一般矛盾 虚伪奸诈
卖弄聪明 3. 点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残忍多疑
轻率大意
4. 告发曹丕阴事谋(愈恶之) 嫉贤妒能
5. 教曹植斩门吏 (操大怒) 政治矛盾 老谋深算
6. 教曹植斩门吏 (欲杀之)
最后在三国演义片尾曲中进行总结:
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个性飞鸣、恃才放旷,也懂得了做人应谦虚质朴、敏而好学,《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等等这些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