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郑和远航》3300字
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 11课
郑和远航
主备人:俞小燕 审核人:邹青芳 日期:2016年 3月 31日
学生学案:
一、 自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写好 7个生字; 2、懂得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找近 义词、查关键字、直接查成语词典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中的词语。初 步读通课文;
3、正确、流利、初步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4、用简单的话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 初步感悟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 自学过程:
1、 自读课文 2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读一读。
2、根据书后习题 3的提醒,给课文分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
3、课后生字扩词 2个,并完成生字描红。
4、查字典,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5、文中哪一段话蕴含着文章的中心句,把它们划出来。
6、写出你读完本文后最想对郑和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研讨过程:
1、在资料交流中初步认识郑和。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能动地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品味语言文字, 理解郑和下西洋 的意义。
4、通过给郑和写碑文的过程,铭记郑和及古代劳动人民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后反思拓展:收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感悟中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能动地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品味语言文字, 理解郑和下西洋 的意义。
3、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 神。
4、在读中感悟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能根据 “扬帆起航” 、 “友好交往” 、 “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 神。
2、在读中感悟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能根据 “扬帆起航” 、 “友好交往” 、 “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导语引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 87年,比麦哲伦早了 114年呢!他的名字叫郑和。 (板书课题)
2、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 1371年生, 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 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 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 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 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 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 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 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二、理解词语,理清脉络
1. 小组合作,学习词语
派遣 (qiǎn) 魁 (kuí) 梧 (wú)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 (cí) 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 、指名小组读,相机正音。
B 、理解词语意思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3. 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扬帆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4. 理清全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5.指名分段朗读。
三、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认识航海历史意义。
(一)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 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 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 海事业的顶峰! ”
2、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 峰”呢?
(二)规模大
1、自由地读 1— 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
想象: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 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 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指名读。
4、 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 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 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 的水船, 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 (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 “像一条巨 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 (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三)时间长
(1) 规模确实非常庞大! (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 文章。
(2) 指名交流:1405至 1433年,达 7次。
(3) 历时 28年,多达 7次,这么长时间, (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 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四)范围广
(1) 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 (板书:范围之广)让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 播放录象 。
三、认识郑和人物形象。
(一)友好交往。
(1) 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 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 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 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 叹不已。 ”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 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 欢迎。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 ” )齐读
(二)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 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 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4、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
(1)男女同学分读。
(2)交流体会,齐读。
5、 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6、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 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 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齐读 “它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 。
7、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 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板书: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而且具有深远的 现实意义,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六次远航,感首详写略写的作用
1、回顾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经过, 这是发生在 600多年的事情,是郑和的“第一 次”远航,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郑和船队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相 贸易和互相尊重。 而西方航海却是 “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 作者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写的作用 )
2、后面的六次远航又是怎样写的 ?(齐读第六自然段 )
3、体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 (屏幕显示郑和七次远航的路线图 ) 诵读最后一自标段, 感受郑和远航的深远 影响。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思想和观念意味着开放、 文明、 先进和崛起。 现在我国对海洋的自然认知、考察与研究与美、英、 Fl 、俄等强国相比,实在 汗颜。更有甚者,中国的海权仍遭周边国家的轻蔑与挑战,中国的海洋大陆架 资源长期遭受别国的蚕食基至掠夺。
四、复述课文
1、根据“扬帆起航” “友好往来” “战胜凶险”小标题进行复述课文
方式: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内容,熟读课文,并加上自己的语言,将 郑和远航的故事复述清楚。
2、指名小组复述,进行评议。
五、 作业
板书
扬帆启航
郑和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风险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达到顶峰
作文二:《《郑和远航》》3200字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说”、“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通过知识竞答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揭示课题后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以及交流在预习中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请几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指导分段;学习生字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让我们跨越时空界
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课好,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
二、抓住“远航”一词,精读课文
1、了解历史地位。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相机出示第七小节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读,教师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接着再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看,哪里告诉我们了,然后全班交流。从两个方面感知郑和远航的规模大,第一就是参与的人多;第二就是远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设备先进,是一艘艘宝船。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让学生想象描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面对这壮观的场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远航,梦想即将实现,郑和肯定会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激发学生想象此时郑和的样子。“时间长,范围广”你又可以从哪里知道呢?再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得知课文的第六小节告诉我们了。从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到郑和六十多岁时还远航感知“时间之长”。郑和船队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可看出“范围之广”,并让学生看一段资料介绍。 学生还可以从“前后共七次呢!”体会出郑和远航的“次数多”。从而体会到“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通过让学生想象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郑和的样子、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乐读。改变了深讲、讲透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
2、学习远航过程。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广,范围之广,次数之多,书必须读进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引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小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了解到郑和远航不光是友好外交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体会,并让学生想象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也可演一演。如: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的双方对话;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说些什么话等。郑和船队在远航中还遇到了艰难险阻,让学生通过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画面,调动音像积累;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让学生说出仿佛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在调动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来体会海浪之险和海盗之险。其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面对此情此景,你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面对如
此险境,郑和的表现是如何呢?找出关键的词语来体会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最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再次来感悟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迁移法,让学生站在文中角色位置上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抓住学生情感导读课文,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真正达到了“入境”、“悟情”的阅读理想境界。课堂上老师则成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内化了课文内容。
3、总结升华情感
通过深入课文,理解了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的远航,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并且从远航中感悟了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告诉学生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历史评论家,你还觉得郑和远航是一次怎么样的远航?学生讨论、交流 。如:一次影响深远的远航、一次收获的远航、一次生命的远航、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让学生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读一遍,体会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并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我挖掘教材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这还是一次什么样的远航。这样为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作了铺垫。
三、复述第一次远航
1、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你愿意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吗?好,老师也愿意,我和你们比赛。
●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和老师比赛”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征服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延伸拓展
选做:
1、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2、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
3、写一篇读后感,相互交流。
●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地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
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最具体表现。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品尝这样的“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说板书设计】
10 郑和远航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扬帆远航(详)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略)其余六次远航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一张微型教案。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又体现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作文三:《《郑和远航》》1700字
第十课 《郑和远航》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 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 可你们知道吗?我 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 了八十多年!他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 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 说你所了解的郑和呢?
2、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 下西洋的丰功伟绩。 【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一起读——,那么大 家在看到这个文题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哪位同学愿意说一 说的?
3、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 样的意义呢?等等, 嗯, 大家提的问题也正是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 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打开课本,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并且圈出文 中的生字词。开始,读。
2、好,有的同学已经认真读过一遍了,在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之 前呢, 老师先来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看看哪些是 大家通过预习已经认识的,哪些是大家不太懂的。
3、老师发现有个词语很特别,是“扶老携幼”,你们仔细看看特别 在哪里?“携”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词和“扶老携幼”一样,也有
一些特别,你找找是哪个词?(化险为夷)特别在哪里?“夷”是什 么意思?
4、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请你用心去读读下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 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举一反三,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地读出,还能读出画面, 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 词语放回到课文里, 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 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 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西洋的险恶)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 【屏幕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 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再读读这组词语。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
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 【屏幕出示第二 自然段。】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规模宏大)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 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我们提出来的几个问题吗?请在请大家在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自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将课文分段(提醒: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②郑和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表现如何?结果如何? ③从文中可以看出郑和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④郑和远航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郑和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表现如何?结果如何?
风险一:险恶风浪;
郑和表现: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 结果:化险为夷。
风险二:海盗袭击;
郑和表现:严阵以待,乘夜偷袭;
结果:烧着海盗船,俘虏海盗。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和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①果敢、干练(第三自然段:“箭步走上”、“双手抱拳”、大 声喊道:“起航”)。
②临危不惧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从抗击险恶风浪可看出)。
③镇定英勇、充满智慧(从抗击海盗可看出)。
④甘于奉献(七次航海、最后一次六十多岁)。
⑤顽强探索(七次航海)
4、郑和远航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七自然段: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 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也开阔了中国人 的眼界。 郑和出使,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 好往来。
5、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能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第一段(1— 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 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那这样看来, 全文的重点部分是哪里呢?很显然是第一部分。
四、
有没有同学和老师有一样的疑问, 为什么详细第一次远航, 略写 其他次远航呢?下节课, 我们将进一步走近郑和, 随郑和一同去远航。
作文四:《《郑和远航》》3400字
小学语文学科 五 年级备课记录表 课题 11.郑和远航 课时 第 1 课时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重点学写“遣、范”两个生字;认会 7 个二类字;理 教学目 标及重 难点 4.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教学 重难点) 切入点 和主线 问题 语言文 字训练 点 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资料补 充 需学习 的表达 方法 可以进 行的练 笔或拓 展阅读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郑和远航到底是一 次怎样的远航?4.搜集郑和的相关资料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1. 激情导入 郑和远航前后七次,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以第一次远航为 “点” ,详细 叙写;其他六次远航为“面”,概括介绍。点面结合,具体周到,详略合宜。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小练笔:①采用“详略得当”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学校。 ②600 年后的今天,站在郑和的塑像前,我想对他说?? 拓展阅读:①《郑和下西洋》 ②《与郑和相遇海上》 郑和简介、宝船及船队出发图片 。 2.抓住关键词句“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扑、撕”等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 比较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宝船的大、雄伟壮观。 1.抓住 “两百多”“62 艘” “148 米、60 米”“十多层”等数字及通过作 ①郑和远航到底是一次怎样的远航? ②紧扣结尾郑和远航的意义切入。 险恶”的顺序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 解课后四个词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郑 和。了解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它的名称叫——郑和远航。 2.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3.交流资料,感知人物形象 。 学生交流郑和的资料,教师投影出示相机补充资料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郑和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码 头 派遣 送 . . 仪器 . 抱拳 . 赠 . 桅杆 珊瑚 瓷器 魁梧 炫耀 撕 裂 . 鬓发 范 围 . 脱缰
【预设:① “鬓”容易读成一声,“炫” 容易读成二声,注意让学生反复 识记。②“遣”容易多加一点,有时与“遗”混淆。要通过学生交流、教 师范写强调。③“桅杆 珊瑚 瓷器” 可结合图片直观性认识。】
2.出示成语(竖排读)理解带点字的词语。 人山人海 规模宏大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友好亲切 热烈
欢迎 扶老携 幼 . 惊叹不已 . 镇定自若 奋勇前进 严阵以待 . 化险为夷 .
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概括方法:要用简练的语言 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加以概括。】 【设计意图:词串让学生对第一次远航情景有了初步的印象。问题的设计让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 三、紧扣结尾,细读感悟 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思考: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远航? 【预设:学生可能完整读出全段,此时用填空形式引导学生简炼概括。】 规模(大 )、时间(长)、范围(广 )、意义(重大 )、影响( 深远 ) (一)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课文是怎样分别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呢? 读悟
课文第一、二、六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1.交流预设: (1)学生能关注到第六自然段中的数字,从中读出“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体会远航之规模宏大,学生能从 1—3 小节找到相关词句,只是说的不 会太完整,此时我相机从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 ①人多。抓住“人山人海”,“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 共两万七千多人。 ” ②船不但多, 而且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从 “两百多艘船” , “每艘宝船的长、宽、高”等方面体会。因为文中列举的数字,学生一下子 可能在脑海里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学时,我可以用这教室作对比,让学生对 船的雄伟壮观有鲜明的印象。③准备很充分。这从人员的齐全、船只的种类、 (战船、粮船和水船)以及设备的精良上,引导学生体会 2.相机出示课件:“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数字红色显示,渲染宝船的大。指导读好句中的数字,突出宝船气势的雄 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加深对文本 的理解。同时指导朗读,通过各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了郑和 远航规模的宏大。】 过渡:郑和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起航了,大家的第一感觉这是一次规模宏 大的远航。这还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 (二) 体会远航之友好、凶险 1.默读文章第 4、5 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次 远航。”先在横线上填上 合适的词语。(预设答案:文明、和平、友好、凶险等等) 再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小组讨论。 3..交流预设: (1)友好交往 ①指名交流(递交国书,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②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 不已。”再读,从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郑和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
好往来而去的, 绝无侵略扩张之意, 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③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①交流(风浪,海盗) ②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此处,老师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 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 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 ③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 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 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④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在自读自悟后进行小组交流, 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这不仅是次规 模宏大的远航,也是一次友好和勇敢的远航。】 (三 )回归整体 1.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2.第一次远航,35 岁的郑和威武雄壮,最后一次远航的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 的老人,鬓发全白了。是什么让郑和的鬓发全白了? 学生交流(感知人物精神特点:敢于探索、勇往直前,为了中国航海事业鞠 躬尽瘁。) 3.为了纪念郑和这个伟人,郑和公园重新塑造了郑和的雕像。假如现在你面 对这尊高大的雕像,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4.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 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远航”这件事回归到“郑和”这个人物身上,在感受“远 航”伟大的同时也使郑和这一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四、 体会写作特色 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五、布置作业 1.向别人介绍郑和的事迹,介绍他的航海壮举。 2.拓展阅读:①《郑和下西洋》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 (详写)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 小组长上台讲评、 订 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吧! 1.快速浏览课文 1——5 自然段,试着根据小标题:“扬帆启航
”“友好 交往”“战胜凶险”,来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帮助复述。 出示: 人山人海 规模宏大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三、小练笔 郑和远航前后七次,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以第一次远航为 “点” , 详细叙写;其他六次远航为“面”,概括介绍。点面结合,具体周到,详略 合宜。 1.采用“详略得当”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学校。 2.交流修改。 友好亲切 热烈欢迎 扶老携 幼 . 惊叹不已 . 镇定自若 奋勇前进 严阵以待 . 化险为夷 . ②《与郑和相遇海上》
作文五:《郑和远航》3300字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淮安市楚州区合心小学 潘加莹
教材简解 :
《郑和远航》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 思想性为一体的 课文。 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 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目标预设: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 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 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 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 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 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 再以趣激情; 课后以情促趣, 引导学生课外学习, 拓展深化。 通过 “读” 与 “写” 的结合,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 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设计思路: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三、学习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四、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
五、课外拓展,升华学生情感。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空间。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 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教学流程: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第二课时详细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 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 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 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你找到 了吗?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 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 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 被称之为“顶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然后我们交 流。
(4)学生自读自悟。
3、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 1— 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 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 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五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六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 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 气势的雄伟。)
(4) 六十多艘宝船, 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 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船只随行吗? (:生:有。)他们的分工还很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引导学生 说)“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 的坐船”??总共——“两百多艘”。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 “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5)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 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6)你们看,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如此规模的“宝 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郑和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 (7)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板书:扬帆
启航)
4、学习时间长。
(1)过渡:这次远航的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大)那时间到底有 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找找答案。
(2)指名交流:1405年至 1433年,达 7次。
(3)历时 28年,出洋次数多达 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 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自然段)让我们由衷地 赞叹!(生齐读)
(4)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没 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这段话!
5、学习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让我 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三、学习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 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 (板书:友好交往) 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 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理解感悟“扶老携幼”“争 相”。)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 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 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航行中船队都 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二、三句,女 同学读第四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险恶)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郑和 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 大智大勇的领导者, 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 吧!齐读这段话。
(4)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这就叫“智擒海 盗”。
(5)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 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 然而郑和没有屈服,
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板书:战胜凶险)将中国的美 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 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 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 后一段。
四、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
1、郑和远航一共有七次,而课文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让我们 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历史性的一幕吧!
2、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前,分别标上小标题:“扬 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试着根据小标题来熟读课文,复述郑和 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帮助复述。
3、指名复述自己认为熟悉的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师生评价。
4、课后,大家可以把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朋友、家人听。
五、课外拓展,升华学生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郑和。(旁显梁启超 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吧!
3、指名交流。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 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空间。
1、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2、推荐阅读书目:《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 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板书 :
10、郑 和 远 航
扬帆启航
友好交往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战胜凶险
作文六:《郑和远航》3700字
10 郑和远航
一、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的结尾全面的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明了航海意义和影响, 所以教学本篇课文 时,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加深理 解。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研读重点词语, 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感悟词 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说出自己的喜欢、 憎恶、 崇敬、 向往、 同情等感受” 。 (见 《课程标准》 ) 本课教学设计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 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 的情怀。
3. 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五、教学准备
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背景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
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一) 读悟课文第七自然段
1. 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2. 这第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 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间交流。
4. 指名说说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获。
(1) 这一自然段共四句话。
(2) 第一句话是对郑和远航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 峰” 。换言之,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无人可比的。主要原因有三:规模大,时间长,范围 广。
(3) 第二、三句点明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它表现了 ----开阔了 -----促进了 ----”从小 的方面来说,不也是对郑和本人“顽强的探索精神”的高度评价吗?
(4) 第四句话点明了郑和远航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直到现在” 和“还流传着” ,突出地 表现了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已深入人心。
(5) 郑和远航是举世瞩目的壮举。郑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代表。
(二) 读悟课文第一、二、六自然段,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1. 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 “规模之大” 的呢?请从课文第一、 二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来 回答。
2. 指名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 了解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情况,并恰当点拨。
(1) “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这是通过场面壮观来展示
“规模之大”的。 “人山人海” ,写出了郑和远航牵动无数人的心,人们对“郑和远航”表现 了极大的兴趣,还昭示着:‘郑和远航“得到了官府的重视和百姓的支持。
(2) “随行的有水手、翻译、 医生和护航的兵士, 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这一句从人 员的配备、人数的众多上,表现了“规模之大” ,也显示了这考虑细密,准备充分,组织管 理能力很强。
(3) 作者将镜头对准“宝船” ,从不同的角度如实描绘:①具体描写宝船的长、宽、高; ②写桅杆的根数、风帆的面数、乘坐和驾驶的人数;③写配备先进。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 宝船的“特别雄伟壮观” , “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资料链接:://baike.baidu./view/142577.html
5. 指名说一说。
(1) “每到一个国家” , “各国君臣” 、 “亚非许多国家” 等, 显示了郑和远航 “范围之广” 。
(2) 课文第六自然段中, “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 “最后一次到达非洲东岸” , 写出了 郑和远航“范围之广” ; “最后一次远航” , “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也写出郑和远航“时 间之长” 。
资料链接:://.zaobao./special/newspapers/2004/01/zzwb050104.htm/
(三 ) 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及“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1. 默读课文三、四、五段,划出描写郑和的语句,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句子边上。 学生自学,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 交流。
引导感悟第三自然段
(1)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 ,内涵丰富:向关注、支持他这次远航的人表示 衷心的感谢;请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放心, “我”一定能顺利远航;显示了郑和的“态度友 好亲切” ,并不因为自己是“三保太监” 、 “两万七千八百多人”的统帅而耀武扬威,不可一 世。
(2) “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 ! ”这句话显示了郑和的威武雄健、指挥若定、充 满信心,也给所有参加远航的人送去了勇气和力量。
(3) “船队像一条巨龙, 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船队之长, 气势之 强,既表现了“规模之大” ,又预示着船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当然也显示出郑和的指挥 有方。
引导感悟第五自然段
(1)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课文中分别写了几种凶险?分别是什么凶险? (一种是自然的“险恶的风浪” ,一种是“海盗的袭击” )
(2) 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风浪的险恶?请找出并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上圆圈。 (狂风 呼啸、脱缰、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扑向、撕裂、波峰浪谷)
(3) 朗读所画的描写风浪险恶的语句, 请联系电影、 电视中的相关画面和镜头, 想象风 浪的凶险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4)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风浪险恶的句子。
(5) 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 , 看着翻腾的巨浪 , 听着咆哮的涛声 , 站在颠簸的船上 , 会怎么想、 怎么说、怎么做呢 ?
(6) 让我们来看看郑和吧!谁来读描写郑和表现的句子?
(7) 从描写郑和表现的句子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8) 从“总是”一词可知,郑和在远航过程中,遇到的险情很多;郑和不管遇到怎样的 险恶, 都凭着非凡的能力和超人的胆识将其一一化解; “镇定自若” ,表现了郑和具有大智
大勇,遇险不惊,临危不惧,早就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唯有“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 中奋勇向前” 。
(9) “化险为夷” ,是郑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正确指挥的结果,说明了“困难像弹 簧,你强他就弱” ,显示了郑和战胜险恶的顽强精神和伟大力量。
(10) 引读描写风浪无比险恶,郑和沉着顽强的语句。
在大海上, 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 郑和——总是镇 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11) 自然的凶险被战胜了, 人为的风险也来考验郑和了。 在电影、 电视中见识过海盗吗? 请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海盗。 (凶悍异常、动作快捷、心狠手辣、残暴贪婪)
(12) 课文中是怎样写海盗凶险的? (海盗乘着夜色, 偷偷摸摸靠近船队) 从写海盗凶险 的句子中,你们读出了什么?(海盗不但凶残而且狡猾,几乎防不胜防。你看他们是“乘着 夜色”偷偷靠近)
(13) 这次海盗的阴谋得逞了吗?从这些语句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① 海盗们“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 包围起来” ,他们无处可逃了;二是“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 们无处藏身,要么被烈火烧死,要么被海水淹死,要想活命,唯有“乖乖地”当俘虏。 ② 郑和神机妙算,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实力。学生抓住“事先得知” 、 “严阵以 待” 、 “迅速包围” 、 “丢下火把”等,朗读体会郑和的大智大勇。
【教师通过引读方式使师生、 文本之间展开对话, 体现, 联系生活中对风浪的无比险恶和海 盗形象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表达、吸纳,为郑和的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大智大 勇的形象作铺垫。 】
引导感悟第四段
1. 一般说来, 一些国家看到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 可能会如临大敌 , 惊慌失措 , 赶忙阻击 郑 和船队所到之处 , 情况如何呢 ?
2. 学生自由读第四段 , 思考。 .
3. 学生交流
(1) 君臣表现 :各国君臣“都表示热烈欢迎” , 因为他们”看到船队规模宏大 , 使者的态度友好 亲切 , 没有丝毫炫耀武力、 威胁别人的意思” ; 因为 “每到一个国家, 郑和先把国书交给国王, 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
(2) 老百姓表现 :老百姓也很欢迎,一是争相观看,二是惊叹不已,三是换取物品,
(3) 商人表现 :各地商人也十分欢迎,因为他们“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 。
4. 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郑和远航的船队备受欢迎 , 的确是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 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请自由朗读课文 , 找出来 , 并在下面加上小圆圈。
(四 ) 回归整体
三 . 小练笔
郑和远航胜利归来 , 如果你是大明皇帝、是一位朝廷大臣、是商人、一位普通的老百姓 , 你 会说什么 ? 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
作文七:《郑和远航》4400字
《郑和远航》教学实录和思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48
《郑和远航》教学实录和思考
教材简解: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 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篇幅较长, 但是层次非常清楚,围绕“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把课文有 机地联系起来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 学会本课 7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 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 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 朗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及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要走近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千帆竞队的船队成为西洋永不 磨灭的风采,他就是——(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3、 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 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他肩负民族大义, 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 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有才有学, 有勇有谋, 官居四品。 )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 87年, 比麦哲伦早了 114年呢! 28年里, 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板 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 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 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桅杆 珊瑚
脱缰 撕裂 威胁 身材 瓷器 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 撕 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 老师发现这一课不仅字难写,成语也挺多的,我们来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荡荡 雄伟壮观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友好交往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波峰浪谷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
待
(4)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难读的句 子、长句子要反复练读。
(5)汇报读难读的句子、长句、带有成语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与课文紧密联系但我们 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请自由地读读, 根据课文内容猜猜它们的意思, 并试着给它 们分分类。(学生自由读成语并分类、朗读。)
过渡:你能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详细地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 (第 1~5自然段)(找得很准)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 标题,郑和第一次远航分为可以分为三层,请迅速用一道竖线标出来。
(2)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介绍了什么呢?(作者还简略地写了郑和其他几 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他远航的意义和贡献)
4、郑和远航是发生在 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 骄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小节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 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七小节)
三、布置作业,存疑留韵
1、抄词
2、读课文一遍,熟悉课文内容,想象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 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1课《郑和远航》,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指名读。
人山人海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友好交往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狂风呼啸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评价:能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评价:因为有了体会,这些词语读的可真好。
2、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梗概?
二、品读词句,体会中心。
过渡:郑和远航虽然已经过去 600多年, 可是直到今天, 有关国家还依然流传着 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文中有一小节对郑和远航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请你打开 书找一找(最后一小节)
小声读第 7小节,思考:你从这一小节中读懂出了什么?
生: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师:顶峰你是怎么理解?郑和远航的哪些方面达到了顶峰?
生: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师:它指的是谁?(郑和远航)也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
生: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
师:这是对郑和出使意义的评价。
生:直到现在,有关国家??
师:这是对郑和远航,郑和出使总的评价。
3、前面我们说到郑和远航,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 文, 看看文中哪几小节写了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哪些小节写出了时间之长, 范围 之广,达到了航海事业的顶峰。
生: 1—— 3小节描写的是规模之大,第六小节写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 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师 :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 回到 600年前的 1405年, 跟随郑和扬帆起航, 去开启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吧。默读 1— 3小节,文中那些地方告诉我们郑和远航 的规模之大,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板 书(扬帆起航)
A :先说数字
生:每艘宝船长约 148米,宽约 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师:这句话中哪些具体的地方让你感受到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达到了当时航海事 业的顶峰?
生 :148米, 60米??
师:这是什么方法? (列数字) 这一小节中还有哪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具体描写 宝船的?找:船上约九根桅杆??
出示课件,数字变红。
师:想一想能不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一些数字和描写宝船的数字进行对比, 谈谈你的感受。
师:谁能来读一读,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师:让我们登上宝船,亲自去感受一下宝船的雄伟壮观。放录像。
师:像这样的宝船一共有多少艘? 62,想象一下,这 62艘高达雄伟的宝船整齐 的排列在海中,在它们周围还有粮船,水船,战船等两百多艘。你从中感受到什 么?
师:郑和远航的规模如此之大,真是世界一流。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师:除了第二小节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次航行规模之大。
B :生: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师:你能读出这雄伟壮观的场面吗?
师:还有吗?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 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送行的人们可 真多啊,规模如此之大。指导朗读。
郑和远航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 事业的顶峰。 让我们来看第六小节。 从这一小节中的哪些地方, 让你感受到时间 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航海事业的顶峰?
出示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远航的路线图。
四、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语匹敌,它彰 显出了明朝的强盛国力。 看到这样一支强大的船队, 作为明朝的百姓是多么的高 兴,自豪啊,那作为出访国家的人们,心理又会怎么想呢?
生:害怕,担心,
师 :是的, 这样的担心都是人之常情, 然而, 当郑和的船队真的到达这些国家时, 他们又有何表现呢?小声读课文,找。
生:各国君臣看见。。。
师:为什么这的人们都不害怕,不紧张呢?
生:友好。
师:你从这一小节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时一次友好的交往呢?再读课文, 画出相 关的语句。
生:每到一个国家??学生任意交流。
不评价。
交流完总结:说得真好,这就是当年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热烈欢迎的一幕幕场面。 出示资料。
读了这段资料,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填空:郑和远航, 给各国带去了 , 带去了 , 还带去了 ......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支融汇了中华文明精髓的巨型舰队, 郑和的出使,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 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船队规 模如此之大, 任务如此之重, 明成祖为什么会派年轻的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呢?自读第五小节,郑和有何能力,堪当此重任?
指导朗读, 读出风浪的险恶。 面对这样险恶的风浪, 仅仅靠勇敢就能化险为夷吗? 总结语:正因为郑和(),所以担当大任。
六、总结全文,
过渡:正是郑和的勇敢,机智;正是明朝造船技术的高超,正是有了当时强盛的 国力, 才成就了郑和七次下西洋。 让我们带着对古人的赞叹之情, 再读最后一小 节。
师: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设计:
扬帆启航
郑和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郑和远航》教学后记
纬五路一小 虎卫华
我执教了《郑和远航》这一课,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 航海技术。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 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 出使,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 有关 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 这段课文, 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 想想这段对郑和远航都有哪几方面的评价?让学 生对郑和远航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的学习更有 目的性。同时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读悟结合、渗透点拨
学生通过对第 1小节至第 3小节词句的品读, 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 更体会 到了当时国力的强盛。 同时在这提出了列数据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 中心, 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方法。 第 4小节重点讲述了郑和远航是友好的交 往,更是郑和出使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理解时很难深入,因此我提出:郑和远航 都带去什么?在学生多次读文后, 引导他们理解郑和出使, 促进了亚非许多国家 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层层深入, 让学生对郑和远航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
三、利用网络、深化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 牵涉到很多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 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跟本课相关的资料, 并加以整理, 最终为本节课服务。 这就培 养了我们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拉近了学生和郑和远航的距离,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作文八:《《郑和远航》》3000字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丹阳市云阳学校 王军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之旅”“凶险之旅”的顺序复述课文,学习课文有点有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郑和远航的凶险和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追求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概括“启航”
1、出示两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人山人海 身材魁梧 抱拳告别 镇定自若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破浪西行
2、选用以上词语概括上一节课学习的“扬帆启航”的主要内容。
3、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郑和和他的船队乘风破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让我们走近船队、郑和,看看他的第一次远航是怎样的远航?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4、交流阅读收获。板书:友好之旅 凶险之旅
二、经历远航,解读郑和
(一)体验“友好之旅”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郑和怎样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各国君臣、老百姓、各地商人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一边读一边用笔圈画出重点词语。
2、组长组织交流。
3、解读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耀武扬威、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1)(屏幕显示:郑和船队和随船物品)感受君臣和老百姓的态度,理解“争相观看”“惊叹不已”。
(2)(口语交际)想象练说:
1、郑和来到一个国家,面见国王的时候会怎么说?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船队和丰富的产品,老百姓会怎么说?
3、各地的商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
(媒体出示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
(4)(指导朗读)你愿意带着自豪之情读出热烈欢迎和赞叹不已的场面吗?
(5)填空:
郑和远航给各国带去了
郑和出使的目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所以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郑和远航不愧是——“友好之旅”。
(6)(屏幕出示文字)郑和的船队每到一个国家,都
向 各国君臣和老姓 还 ,以表达友好的感情。(介绍复述的方法:像这样用上原文里的有关词语,想象“画面”,再加上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大意讲出来,让人听明白这个故事,这是复述的一种方法。)
(7)指导交流,复述。
(二)走进“凶险之旅”
师: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本着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所以一路上有“彩旗”和“欢呼”,有“欢迎”和“赞叹”。可当我们走进这次远航,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凶险。
1、快速默读第5小节,看看郑和在远航的过程中遭到了哪些凶险?
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郑和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圈画出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从中你感受到郑和是个怎样的人?
2、汇报阅读感受。
3、(媒体出示文字)“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紧扣词句进行体会。
4、指名朗读:
(1)你们听了他的朗读,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语句?
(2)学生交流。
5、引读、复述。(抓住“联系点”引领学生复述。)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6、(口语训练)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船员,听着呼啸的海风,看着翻滚的海水,站在颠簸的船上,心里感觉怎么样?
7、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是怎样做的?(再次解读郑和,理解郑和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
8、在漫漫的旅途上,天气只是凶险的一面,更凶险的还等着郑和和他的船队呢!
(1)这种险境是什么?(海盗的袭击)
(2)海盗给你怎样的感觉?强悍的海盗最后“乖乖地当了俘虏。”展示读。
指导朗读:
9、自读课文,试图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智擒海盗”。(同桌进行)
三、了解六次远航,感受影响
1、回顾郑和的第一次远航经过,这是发生在600多年的事情,是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课文中是如何评价这一远航的?理解“巅峰”。郑和船队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相贸易和互相尊重。而西方航海却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详写的作用)
2、后面的六次远航又是怎样写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3、体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屏幕显示郑和七次远航的路线图)诵读最后一自然段,感受郑和远航的深远影响。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思想和观念意味着开放、文明、先进和崛起。现在我国对海洋的自然认知、考察与研究与美、英、日、俄等强国相比,实在汗颜。更有甚者,中国的海权仍遭周边国家的轻蔑与挑战,中国的海洋大陆架资源长期遭受别国的蚕食甚至掠夺。
四、书写颁奖词,真情表白
1、此时,你就站在郑和雕像前,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一赞郑和以及郑和远航。
2、指导朗读、交流。
3、总结:他壮年受命,远离故土,情系大海,开创海上“丝绸之路”。二十八年航海路,云帆万里照重洋。从壮年至暮年,使命昭辉。他惊涛骇浪,笑傲凶悍海盗,勇往直前,有志竟成: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写下了咱们的“中华”!前方,是未知的海域;身后,是远航的传奇。指导朗读。
4、当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候,面对如此多的凶险,我们不由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可是最终他排除万难,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刻我们面对这位航海英雄的名字——郑和,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郑和远航,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以海洋般宽阔的视野观察世界,用海洋般的胸怀拥抱世界,走出一条崭新的和平崛起和发展之路。
5、人们将郑和的事迹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叫通番碑。一位诗人在参观了通番碑之后,写了一首诗,齐读:
通番碑
看过刻在上面的每个字
双目有意闭合
为静静地恭听
只有你会唱的
那首西洋涛歌
其实,它是仍在流动的
郑和的血液与心潮
七叠神韵
一脉豪情
在万里鲸波里咆哮
越是最想倾诉
就越是沉默冷静
立在六十二艘宝船的启航处
从你的字里行间
我听到万人击水的回声
五、自主选择作业,拓展延伸
1、用学到的复述方法将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将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办一期小报,以组为单位进行展品。还可以把学习后的感受写下来。
3、用学到的点与面、详与略的写作方法修改作文《拔河》
六、板书设计
郑
君臣 欢迎
和 友好之旅 百姓 观看
(商人) 换取 土特产品 机智勇敢 远 赠送礼物 顽强探索
航 凶险之旅
风浪 海盗
作文九:《11郑和远航教案》2000字
11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派遣、罗盘、炫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采用详略得当写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初步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清楚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初步感知郑和的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三、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教师:1、多媒体课件。2、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板书课题。读题。
3、投影郑和图片,说说你了解的郑和?(学生交流资料)期间指导学生要将资料变为自己的话拣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地方说一两处。
补充资料,自读:
郑和 (1371年——1435年)。我国明代的航海家,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内做过太监。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以西海域,旧称西洋,因此这些航海活动总称“郑和下西洋”。
师提醒要会归纳搜集的资料。
说说郑和给你的印象:( )的郑和
你对郑和产生了什么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敬佩)再次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汇报前置任务)互动探究
情景设置:接受考验来过关
1、 第一关——读书关:
(1)出示 码头 瓷器 派遣 拳头 撕裂 赠送 范围
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化险为夷
(2) 四组词语全出示 读,想象画面
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波峰浪谷
严阵以待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读词想画面 联想其他词。读相应第五自然段 ,评价 。再读这组词。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奋勇前行
这几个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郑和的宝船船队?指名读,说说第一印象,感知列举数字说明方法。读出气势。再读这组词。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豪感,正音。
再四组词语全出示,读。
指名读第6、7自然段,概括段意,体会艰辛和意义。
2、第二关——写字关。
指名读生字。结合课前了解的情况投影订正易错字。板书 “看准字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 在空白格中再写一个。
表扬预习单完成情况好的同学。强调姿势。
3、第三关——词意关。
说说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知道了哪些词语意思?(重点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
你知道下面几个词的意思吗?先解释加点字。 指名答,说说解词方法。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惊叹不已
【“化险为夷”1,平坦,平安;2,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例: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例:夷族。 选择】
4、第四关——段落关
(1)浏览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作者重点写了哪一次远航?
随学生回答,板书 详 略 概括段落大意
(2)默读课文1-5自然段,你能根据这三个小标题,把第一段分分层吗?
(板书: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三、检验目标达成
快速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思考,再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有困难时点拨方法:题目扩展法
(老师有个小诀窍,想听吗?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题目
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题目《郑和远航》,稍加扩展,如:郑和什么时间,从哪出发开始远航的?远航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远航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交流反馈:本文记叙了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途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亚非各国,受到各国欢迎,并进行货物交换。就这样先后七次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四、整理回顾提升:
根据板书小结课文内容。
故事讲到这儿,相信你们对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以及远航所产生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现在还想知道些什么吗?(自由说)
作业 :1、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 2、完成新课堂的练功房部分。
附板书设计:
11、郑和远航
(1-3)扬帆启航
(1-5)第一次远航(详) (4)友好交往
(5)战胜凶险
(6—7)七次远航概况及远航意义(略)
作文十:《郑和远航教学反思》900字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在具体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读和悟。
本文叙事性强,篇幅较长,要注重学生的读,这样复述落实才会容易些。默读1—3,从文章语句推想当时郑和率队从“刘家港码头”出行的盛况。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人多:人山人海、船多:浩浩荡荡、船大:雄伟壮观)引导关注数字说明方法。利用投影,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所到的国家。研读文字,感受到郑和率领船队对君臣和百姓的友好。由于文本对“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不多,我们可以适当补白。如郑和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国王( ),郑和把礼品赠送给君臣,他们( )。还有老百姓惊叹不已,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 。关注文中的过渡句。“凶险”有两个面:一是险恶的风浪,二是“海岛的袭击”,抓住相关语句体会到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第一次描写详细,后六次描写简略。对于郑和远航的意义,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到结尾水到渠成。
二、适当拓展延伸。
在教学本课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观看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
或者借阅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及其重大意义,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