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参考文献格式》6500字
1 著作权
1.1 本刊对所发作品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包括海内外简繁体版本印刷出版权和电子出版权。
1.2 作者向本刊投稿期间不得事先或同时向其他出版物投寄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稿件。
1.3 作者文责自负,所发表作品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且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1.4 本刊为公开发行刊物,作者投稿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并对此负完全责任。
1.5 本刊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
2 投稿方式
2.1 本刊采用网站在线投稿方式,在线投稿网址为:.planning.. ,请登录网站进行投稿,杂志电子信箱不再作为投稿邮箱使用。
2.2 请在电子稿正文末尾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含邮政编码)、职务、职称、联系电话(移动电话及单位、家庭固定电话)和电子信箱。
2.3 作者提供的电子文件中不得含有计算机病毒,否则,本刊不再受理该作者的投稿。
2.4 请使用word 作为文字处理软件。
3 图片要求
3.1 若稿件中配有插图,请将每一幅图图幅宽控制在120mm 左右,分辨率控制在300dpi 左右,每一幅图形文件单存为保留文字层的psd 格式文件(即图内文字层一定要保留,其他的图层可以合并)发送,图纸编号依次为图1、图2、图3??并在稿件正文中将图的编号插入相应的位置,图贴在相应的位置。框图一律在绘图软件中处理生成,避免提交Word 版框线插图。
3.2 请提供图片标题的中英文对照名。
4 表格要求
4.1 请使用word 制表,不能使用excel 或图片形式。
4.2 表格插入正文中,编号形式依次为:表1、表2、表3??并且在正文中将表的编号插入相应的位置。
4.3 请提供表格标题的中英文对照名。
5 数字与计量单位标准写法
5.1 文章中数字的使用请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
5.1.1以下情况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5.1.1.1 计数的数字(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例:125,3.14,1/3,25%,1:5000
5.1.1.2 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例:21世纪,1990年代,2002年7月20日19点25分
5.1.1.3 物理量量值
例:560m ,233kg ,18℃,220V
5.1.1.4 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
例:9条城市道路,3座污水处理厂,25片历史保护区
5.1.1.5 型号、编号、序号、标准代号、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等。
5.1.2以下情况一般使用汉字数字:
5.1.2.1 固定搭配
例:三届二次理事会,十字路口,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二作者
5.1.2.2 约略词
例:四五十万元,七八十岁,十几,几十万
5.1.2.3 非公历纪年
例:正月十五,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法国共和八年
5.1.2.4 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
例:许慎. 说文解字.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 九页.
5.2 文章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请执行系列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
5.2.1文章中应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城市规划领域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有:
5.2.1.1 米(m )、千米或公里(km )、海里(n mile)、平方公里(km )、公顷(hm )、平方米(m )
5.2.1.2 千克或公斤(kg )、吨(t )
5.2.1.3 升(L 或l )
5.2.1.4 秒(s )、小时(h )、分(min )
5.2.1.5 安(A )、伏(V )
5.2.1.6 分贝(dB )
5.2.1.7 千米每小时(km/h)、千瓦小时(kW ·h )
5.2.2不要使用以下单位:
5.2.2.1 所有市制单位,如亩、斤、尺、里
5.2.2.2 除公斤、公里以外的所有“公”字头单位,如公尺、公分、公亩、公升等
5.2.2.3 英制单位
5.2.3计量单位的英文符号须准确,尤其应注意大小写、上下标。
6 摘要与关键词
6.1 来稿请一律附上摘要。
6.2 摘要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6.2.1论文(研究)的目的;
6.2.2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
6.2.3研究的结果或得出的结论。
6.3 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6.3.1信息量大。摘要包括的信息量应与论文基本相等,读者即使不阅读全文,通过摘要也能基本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的基本结论。
6.3.2结构完整。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应该是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句型应力求简单,避免用长句。
6.3.3言简意赅。摘要的长度应该控制在300字以内,直接明了地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或主要观点,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摘要不分段。
6.3.4避免套话。不应出现规划领域的常识性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的内容做解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比如,不要出现“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抛砖引玉??”等。 222
6.4 摘要撰写注意事项:
6.4.1避免重复文章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中国城市交通问题进行了研究”。
6.4.2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作为主语。摘要具有自明性,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句型。
6.4.3不得出现引文或图表。
6.4.4用语规范。摘要中不要出现生冷偏僻、自己杜撰的名词、术语或符号等。
(注:撰写摘要时可参考本刊2004年第3期《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一文的摘要。)
6.5 所有学术论文均应提供关键词。
6.5.1关键词要选择那些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通过这些术语反映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或领域,便于读者检索到该论文。
6.5.2关键词应首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和《建设汉语叙词表》中使用的术语,在找不到完全贴切的术语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选用公认的专业词汇。
6.5.3关键词应该尽可能使用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的词汇,避免使用其上位词或下位词。
6.5.4每篇论文的关键词应该在3至8个之间。
6.5.5关键词一般应该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
6.6 请提供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关键词、题目和作者名汉语拼音。
7 参考文献
7.1 稿件末尾必须提供中英文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ISO 690:1987,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和ISO 690-2:1997,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Part2: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NEQ )的有关规定。
7.3 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
7.3.1摘要中不引用参考文献。
7.3.2正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下述格式标注: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标注写在正文标点符号之前;如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句号在引号之内,则应标注在引号之外(“??。” ),否则应标注在句号之前(“??” 。);同一参考文献在文中多次引用其不同部分,按文献在文中首次引用所使用的文献序号标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 ?? [X ] XXX [X][X]),在参考文献表中,该文献信息仅出现一次,占一个条目,引用页码依次著录在该条目中的相应页码标注处。 例:田莉指出城市规模大小是决定是否下放规划管理权的依据之一。 [1]
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因素除历史、人口密度、交通便捷性外,还有地价、消费者行为、城市规划等[2]。
7.3.3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标注写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图内不应出现引文标注。
7.4 文后参考文献表
7.4.1文后参考文献表按文中引文的先后顺序编码依次排列,用阿拉伯数字著录,不加方括号也不用标点,后空一字,按著录要求规定依次著录。每条文献单独排。
7.4.2参考文献为期刊中的文章[J]
一般通用格式:序号 作者. 标题[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1 Robert M.Some Observations on Race in Plann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4,60(1):235-240.
2 徐巨洲.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城市规划,2001(8):7-12.
7.4.2.1 当期刊不分卷时
7.4.2.1.1 当作者不超过三人时,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J].期刊名,年(期):页码. 例:3 刘玉亭,顾朝林,郑弘毅. 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 城市规划,2001(7):27-30.
7.4.2.1.2 当作者超过三人时,格式为: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标题[J].期刊名,年(期):页码.
例:4 周一星,魏心镇,冯长春,等. 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1(12):7-12.
7.4.2.1.3 当参考文献是翻译文章时,格式为:序号 原作者. 标题[J].译者,译. 期刊名,年(期):页码.
例:5 雷吉斯特 R. 实验城市与政府投资[J].林光奕,译. 城市规划,2002(6):80-83.
7.4.2.1.4 当参考文献的作者未署名时,格式为:序号 标题[J].期刊名,年(期):页码. 例:6 编者絮语[J].城市规划,2002(6):1.
7.4.2.1.5 当参考文献来自期刊的增刊时,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J].期刊名,年,增刊:页码.
例:7 邓卫. 论城市总体规划的经济论证[J].城市规划,1996,增刊:20-22.
7.4.2.2 当期刊分卷,并且连续编页码时,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8 阎小培,周春山,邓世文,等. 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商品房的开发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1,56(5):570-580.
7.4.3参考文献为报纸文章[N]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N].报纸名,年-月-日(版面).
例:9 沈建中. 埃及的住房建设与古建筑保护[N].中国建设报,2002-07-01(3).
7.4.4参考文献为专著[M]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10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 宋俊岭,黄序. 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7.4.5参考文献为专著中的文章[M]
一般格式为:序号 论文作者. 标题[M]//书作(编)者. 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12 杜宁睿. 对新时期城市管理模式的再认识[M]//蓝运超,肖映辉,陈燕申. 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7.4.6参考文献为会议论文[C]
一般格式为:序号 论文作者. 标题[C]//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或:序号 论文作者. 标题[C]//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 会议召开地:会议名称,会议召开时间:页码.
或:序号 论文作者. 标题[C].会议召开地:会议名称,会议召开时间:页码. 例:13 孙建中. 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C]//赖明,王蒙徽. 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广州: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2001.
7.4.7参考文献为学位论文[D]
一般格式为:序号 论文作者. 标题[D].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份:页码. 例:14 林崇旭. 住房改革对房地产市场冲击分析研究[D].台北:中兴大学,1999.
7.4.8参考文献为报告[R]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R].出版地:出版者,报告年份.
7.4.9参考文献为法令条例[Z]
一般格式为:序号 法规名称[Z].法规颁布时间.
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Z].1989-12-26.
7.4.10参考文献为国家标准[S]
一般格式为: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发布时间.
例:16 GB/T 50280-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1998.
7.4.11参考文献为网络电子公告[EB/OL]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EB/OL].最新修订日期[引用时间].获取路径.
例:17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
[EB/OL].[2005-08-14].://.gov./zwgk/2005-08/14/content_22487.htm.
7.4.12参考文献为电子报纸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N/OL].报纸名,年-月-日(版面)[引用时间].获取途径. 例:18 白瀛,余庆红. 专家建议灾区恢复重建应遵循就地、就近原则[N/OL].新华日报,
2008-05-30[2008-06-07 ].://.news.xinhuanet../newscenter/2008-05-30/content_8287000.htm.
7.4.13参考文献为电子期刊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标题[J/OL].期刊名,年,卷(期)[引用时间].获取途径. 例:19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 情报学报,1999,18
(2)[2000-01-18 ]. ://.chinainfo.gov./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7.4.14参考文献为电子专著
一般格式为:序号 作者. 题名[M/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时间].获取途径. 例:20 TURCOTTE D 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998-09-23].:.seg.org/reviews/mccorm30.html.
7.4.15参考文献不属于上述类型,如规划成果等,可使用[Z]标注。
一般通用格式:序号 编制单位. 标题[Z].完成时间.
7.4.16参考文献的外国作者姓名一律以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列出;姓氏要写全,名字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如:Peter Hall 写作:Hall P 。如已翻译为中文译音,可写作:霍尔 P , 或者:霍尔 彼得,或:霍尔。已翻译为中文译音的,建议使用“霍尔 P”这种形式。
8 稿件查询
8.1 作者投稿后可登陆本刊在线投稿网页.planning.. ,自助查询稿件状态。
8.2 本刊稿件处理周期一般为4个月,超过4个月未得到通知者,作者可以自行处理。 9 其他注意事项
9.1 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获奖项目请在来稿时注明,基金项目请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9.2 论文中如果出现外国的人名、地名,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相应的中文译名,并在其后圆括号内将原文标注出来,当文中再次出现时,只写中文译名。
9.3 注释中提及的正式出版物,请参照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和内容列出。
作文二:《参考文献》11800字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 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 科学出版 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 出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 中的普遍应用 ,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的整合 ,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整合对 促进课堂有效 教学的思考
张雷龙 ; 山西省 永济市教师进修 学校;
教育理论 与实践 , Theory an d Practic e of Educ ation, 2008 年 S2 期
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 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 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堂教 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 目前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 普遍应用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有效整合, 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 但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 际效果并不理想 , 对教学质量的促 进作用有限。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所以对 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收 效甚微, 是因为没有在触及教学与信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课堂 教学问题析解
李允 ; 曲阜 师范大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中国教育学刊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 cation, 2009 年 09 期
息技术本质的意义上进行合理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教学要素基质与 派生的本末倒置; 教学过程预设与生 成的顾此失彼; 教学媒体传统与现代 的随心所欲; 教学资源显性与隐性的 形神分离。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 展的精神支柱,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 性、技术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其成为民
王佑镁 ; 陈
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结
民族传统文化 整合于信息技 术教学的策略 探究
敏 ; 温州大 学教育技术 系 ; 温州市 七都镇中心 小学;
中国电化教育 , China Educa tional Technology, 2010 年 01 期
合案例分析, 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渗 透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科 技文明发展历程中挖掘信息技术教 学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在信息技术 课堂中创设和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的 主题活动; 在多样化学习情境中渗透 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等。通过这三条 路径进行教学设计创意与实施, 可以
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 移默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自去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 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后,各地的中小学 校都在忙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门 课在本质上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 机课,它内含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浅谈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师教 学研究能力的 培养
张秀梅 ; 杨 改学 ; 西北 师范大学教 育技术与传 播学院;
中国远程教育 , China Dista nce Education, 2001 年 07 期
重要目标,所以这是一次创新的实 践。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线教师将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 这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研究、 去解决,这样才能在实施信息技术教 育的同时实现真正的教育创新。因此 笔者认为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 时,教师还应同时提高以行动研究方 法为基础的教学研究能力。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 主要是基础性信息技术教育。这种信 息技术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 “领进门” 、 “个性塑造”和“文化内 化” 。 “领进门”和“个性塑造”是达 成“文化内化”的基础 ,而“文化内 化”是“领进门”和“个性塑造”两 个层面的本质升华 , 三个层面构成
李艺 ; 殷雅
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的文化 内化问题
竹 ; 南京师 范大学新闻 与 传 播 学 院;
教育研究 , Educational Res earch, 2001 年 10 期
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技术教育 不能单纯地等同于上信息技术课 , 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对有关软件产 品的使用训练。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 的技术训练并不以作用于学习者的 未来为主要目标 , 而是定位于服务 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 ; 在整个信 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 通过其他学 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学习者 逐渐形成的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 , 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方法 , 才最有效 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 术正以迅猛速度向前发展,它推动着 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 人类社会的思 维方式、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正在发 生着巨大变革。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 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网络 信息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适应
基于信息技术 的教师自我发 展
卢晓白 ; 石 河子大学外 国语学院;
中国成人教育 , China Adult Education, 2009 年 11 期
网络??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 刘丙利 ; 赵 教学的问题和需求, 确定解决它们的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并
信息技术环境 下中小学教师 教学设计能力 发展研究
百杰 ; 聊城 大学传媒技 术学院 ; 济 南市第三中 学;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 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 年 18 期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 程与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 解决的过程, 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化 的教学。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我国教 育部师范司则认为是教师在具备基 本专业知 教育技术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 近一 百年以来, 教育技术学已经有了很大 的发展, 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
论我国教育技 术学发展趋 势
宫淑红 ; 山 东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技 术系;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 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 年 18 期
面, 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尤其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94 定义的出 现 , 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发展 , 表明教 育技术学已经不再是一些媒体应用 的经验和随意的漫谈, 而是正在形成 自己的体?? 教育技术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吸引越 来越多的人关注它的生存境况。不少 学者已经感到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前
对教育技术学 发展若干基本 问题的思考
陈晓慧 ;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现代远距离教育 , Modern Di stance Education, 2009 年 04 期
景并不明晰。其一, 教育技术学自身 的学科 ( 暂且称之为学科 ) 知识脉络 不明确, 缺少独特的自成一体的理论 架构 ; 其二 , 在教育技术学内部也很 少产生真正富有创造性的技术元素 , 大多数是 根据词频分析法,得出 2004—2006 年
李军 ; 陈集
间国内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 包括
国内教育技术 学研究热点分 析
炎 ; 何剑 ; 广西工学院 计算机工程 系;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Sci-T 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 t & Economy, 2009 年 04 期
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 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网络教育、课 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网络 课程等, 对这些研究热点的背景及意 义进行了分析, 认为这些研究热点与 社会的环境及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为适应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在实践和体验 中感悟教育技 术——中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 培训教材建设 与试用体会
的需要,2005 年 6 月教育部师范司审 沈书生 ; 南 京师范大学 教 育 技 术 系; 定通过了两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 年 11 期
材建设方案,并于 9 月中下旬分别在 江苏省仪征市和河南省鹤壁市进行 了面向教学人员的初级版教材的试 用培训工作。由祝智庭教授主编, 华 东师大、南京师大、首都师大、华南
师大和西南师大?? 我们即将进入 21 世纪,在这世纪之交 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大变动之中, 科 学技术 突飞 猛进 , 社 会变 革 瞬息万 变。以电脑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 术是人类社会上最重大的技术突破 , 它当然会对人类的素质提出新的要 求。这就促使教育, 包括基础教育要 面对着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人 类知识体系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 化、教育需求的变化,一句话,教育正 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现代科 学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挑战,集中反映 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上 ,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的发展 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以及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从此, 人
现代教育技术 对基础教育的 挑战
唐盛昌 ; 上 海中学;
上海教育 , Shanghai Educat ion, 1998 年 06 期
浅析现代教育 技术对中小学 教师的影响
刘彦华 ; 沈 阳 师 范 大 学;
辽宁教育 , Liaoning Educat ion, 2006 年 Z1 期
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的高级发展阶 段——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和知 识经济的到来, 推动着各行各业技术 的进步 , 带来新 技术 革命 的 蓬勃发 展, 也给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教师 如何应对??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飞速 发展 ,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 式俨然成为了一种潮流. 目前人们在
对现代教育技 术认识和应用 的误区
谢彪 ; 江苏 无锡科技职 业学院 ; 21 4028;
技术物理教学 , Physics Tea ching In The Secondary Spe cialized School, 2005 年 03 期
教学中存在一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 认识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 1 对现代 教育技术的认识模糊不少老师认为 在教学中使用了计算机, 应用了多媒 体课件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 方式就先进 , 教学手段就现代化 , 自 己就教得?? 数学教育历来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 展,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一个十
美国数学教师 继续教育中的 亮点——数学 教育技术
张晓贵 ; 浙 江省台州学 院数学系;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Maths T 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2004 年 05 期
分重要的角色, 社会对其成员的数学 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决定了数 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所具有的相当 高的地位. 而数学教师是数学教育中 的决定性力量, 数学教师的知识、技 能等直接??
中小学教师教
江文化 ; 湖
教育探索 , Education Explo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要求
育技术意识的 内涵及其培 养
南工业大学 现代教育技 术中心;
ration, 2009 年 04 期
中小学教师要能充分认识教育技术 的内涵, 认识到教育技术是教师素质 的必要组成部分, 具有在实践中自觉 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 具有 对教育技术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终身学习的意识等。培养中小学教师 的教育技术意识要重视发挥技术培 训的作用、教育技术骨干的服务和指 导作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作 用以及各项评比竞赛活动的作用。 在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作文课堂教学 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收到了明显 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媒体 激
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促进作文 课堂教学
徐光立 ; 山 东临朐县蒋 峪镇中心初 中;
中学语文教学 , Language Te 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2 003 年 10 期
活创新思维 教书三十余载 , 每逢阳 春三月草木萌发 , 桃红柳绿 , 我都领 着学生到田野踏青 , 去花园观赏 , 再 回到教室指导学生作文。今年四月二 十日, 是山东潍坊市最盛大的节日— —第 20 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我特意 设计了一篇作文: 以沂蒙人民的最宝 贵的礼物——风筝为话 2004 年 1 2 月 1 5 日,教育部正式 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 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 育网络联盟计划, 组织实施新一轮中 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有关要 求,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和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标 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5 年 02 期
而研究制定的, 是我国有史以来所颁 布的有关教师的教育行业内第一个 专业能力标准。 《标准》的颁布实施 必将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 息技术培训和考核, 提高专业化水平 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技术是指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 管理和评价, 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现 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必备 素质, 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
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 开发、 利用、
重要内容。 《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 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 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 基本依据。近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 中小学教育信 息化的普及,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 求广大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 学手段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实践证 明,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 术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经成为教学改革 的大方向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最大限度地帮助研究性学习课程跨 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尚是一个有
信息技术与研 究性学习课程 整合的实践
陈越 ; 上海 市第六十中 学;
人民教育 , People’s Educti on, 2001 年 08 期
待研究的领域。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所 建的“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在学生自 主选择研究方向、查找资料并最终自 主确定课题以及公开性评价等方面 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本文试从研究 性学习的过程描述中体现校园网创 造的全新学习模式。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 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 将是 2 1 世纪语文课程的发展方
现代信息技术 与语文课程整 合的动因及质 变
韩艳梅 ; 华 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 研究所;
教育科学 , Education Scien ce, 2002 年 05 期
向。二者整合的动因主要有三 :现代 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 ; 现代新型人 才观的要求 ; 国内外课程改革潮流 的推动。同时 ,二者整合引发了语文 课程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生角 色、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方面的五大 质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 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 点 , 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
信息技术与教 学课程整合的 实现形式
李志文 ; 中 共山东省委 党校信息管 理部;
理论学刊 , Theory Journal, 2002 年 06 期
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型教学 类型 , 它对于党校教育的信息化同 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1.数字化学 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 心一种观点认为 , 信息技术应用于 教学过程 ,
重新认识和理 解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孙月圣 ; 山 东省教育科 学研究所;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 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9 年 14 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 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 尚待解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 还 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 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 我 们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所以对 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改革收 效甚微, 是因为没有在触及教学与信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课堂 教学问题析 解
李允 ; 曲阜 师范大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中国教育学刊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 cation, 2009 年 09 期
息技术本质的意义上进行合理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教学要素基质与 派生的本末倒置; 教学过程预设与生 成的顾此失彼; 教学媒体传统与现代 的随心所欲; 教学资源显性与隐性的 形神分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也就 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常规化 实施的困境与 突破
陈玲 ; 北京 师范大学现 代教育技术 研究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6 年 05 期
教学模式的变革,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个 目标绝非是几次公开课或研讨课就 能实现的, 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执行 并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指导 理念才能达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 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 改革中的热点。大多数老师不再对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缺失 问题
孙咏梅 ; 江 苏镇江新区 姚 桥 中 心 校;
小学教学研究 , Primary Sch ool Teaching Research, 2006 年 08 期
“整合”望洋兴叹, 都在积极地探索 着,实践着。然而,笔者听了几节“整 合”的课,情况并不尽人意,教者并未 了解“整合”的真正内涵。案例 1 一 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莫高窟》时, 为 了让学
?
[1] 孙凤宏. 探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2] 蔡芝蔚. 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08,(02) . [3] 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5) . [4] 姚正.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简介[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01) . [6] 许封元. 计算机发展趋势[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08) . [7] 陈相吉.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 [8] 何文瑶. 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
09-12-27 | 添加评论
?
0
我的女儿很可爱
1] 冯登国.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 Dorothy Denning, ”Cryptography and Data Security”, Addison-Wesley. ISBN 0-201-10150-5. [3] M. Bishop and D. Baile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Taxonomies”, Technical Report CSE-96-1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Davis, CA 95616-8562 (Sep. 1996). [4] 微软安全中心. ://.microsoft./china/technet/security/default.mspx [5] FrSIRT. ://.frsirt./english/index.php [6] 国际 CVE 标准. ://.cve.mitre.org [7] Mitre Corporation.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Available from ://cve.mitre.org/ , accessed 2003. [8] Wenliang Du,Aditya P. Mathur. Vulnerability Testing of Software System Using Fault Injection.Coast TR 98-02, 1998. [9] CVSS. ://.first.org/cvss/. [10] Matt Blaze. 2002 September 15 (Preprint, revised 2003 March 02). Cryptolog y and Physical Security: Rights Amplification in Master-Keyed Mechanical Locks. 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 (March/April 2003). [11] Steven M. Christey and Chris Wysopal. 2002 February 12 (Expired 2002 Augu st 12). Responsible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rocess (Internet-Draft RFC). [12]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0 October 09. CERT/CC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olicy. [13]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3. CERT/CC Vulnerability Metric. [14] Russ Cooper. 2001. Proposal – The Responsible Disclosure Forum. [15] Dennis Fisher. 2003 November 18. “Security Researcher Calls for Vulnerabilit y Trade Association.” eWeek.
[16]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Dennis Devlin, Jim Duncan, Jeffrey Schiller, and Ja ne Winn. 2002 Third Quarter.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Secure Business Quarterly. [17]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Mary Ann Davidson, Marc Donner, Lynda McGhie, and Adam Shostack. 2003 Second Quarter. “Patch Management.” Secure Busines s Quarterly. [18] Tiina Havana. 2003 April. Communication in the Software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rocess.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19]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2002 November 18 (Revised). X-Force? Vulnerabilit y Disclosure Guidelines. [20] Elias Levy. 2001 October 21. “Security in an Open Electronic Society.” SecurityFocus. [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2 November (Revised). Microsoft Security Response Center Security Bulletin Severity Rating System. [22] Marcus Ranum. 2000 October. “The Network Police Blotter – Full Disclosur e is Bogus.” ;login:The Magazine of USENIX & SAGE. Volume 25, no. 6: 47-49. [23] Krsul V.Software Vulnerability Analysis.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 1998 [24] @Stake. 2002 June 05. Security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olicy. Available from ://.atstake./research/policy/ , accessed 2003. [25] William A. Arbaugh, William L. Fithen, and John McHugh. 2000 December. Windows of Vulnerability: A Case Study Analysis. IEEE Computer. [26] Ross Anderson. 2001. 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SBN: 0-471-38922-6. [27] Matt Bishop. 2003.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ISBN: 0-201-44099-7. [28] Matt Bishop. 1999 September. Vulnerabilities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cent Advances in Intrusion Detection. [29] 单国栋, 戴英侠, 王航. 计算机漏洞分类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2,28(10):3-6 [30] 夏云庆 编著 Visual C++ 6.0 数据库高级编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1] 段钢 编著 加密与解密(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33] 候俊杰 著 深入浅出 MFC 第 2 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4] Applied Microsoft.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 (美) Jeffrey Richter 著 清华 大学出版社 [35]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nvd.nist.gov [36] US-CERT Vulnerability Notes. ://.kb.cert.org/vuls
[37] SecurityFocus. ://.securityfocus. [38]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 X-Force Database. ://xforce.iss.net/xforce/search.php
09-12-27 | 添加评论
?
0
129472
提供一些《计算机的历史现状未来》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 孙凤宏. 探 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2] 蔡芝蔚. 计算机技术发 展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08,(02) . [3] 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07,(05) . [4] 姚正.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 (01) . [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简介[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01) . [6] 许封元. 计算机发展趋势[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08) . [7] 陈相吉.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 [8] 何文瑶. 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
作文三:《参考文献摘要》7700字
1、战略营销
本书主要讲述了《战略营销》、《品牌营销》、《消费者行为》三门核心课程为依托外延拓展《战略营销》、《品牌营销》、《营销渠道》三门前沿课程,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强烈需求,提高营销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外,还讲述了战略营销的情景分析与战略选择,介绍了产品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渠道管理、定价战略、促销战略、销售队伍的管理、直复营销与网络营销与营销战略实施与评价。通过战略营销企业可以学习和掌握战略营销的要义,从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合适的战略营销方法。
2、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市场取舍的方法与案例》主要讲述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是企业活动的第一步,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所有的营销人员对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格外重视。本书旨在通过透析西方营销经典和研读大量知名公司实战资料,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企业营销人员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执行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使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从此变得简单化、清晰化和科学化。企业通过市场细分战略可以更加有效利用自身资源,集中精力投入市场竞争,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细分也日益受众多企业的追捧。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手段。
3、日化帝国百年传奇
《宝洁:日化帝国百年传奇》通过重现宝洁172年的发展历程与管理特点,揭示了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成立之初没有任何优势的宝洁,是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从而发展成为全美颇具实力的企业, 为何将研发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大手笔投入,如何处理研发与市场的关系,如何避免大公司病、避免官僚习气和内耗,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兼顾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小公司的高效率,如何率先改变行业规则与沃尔玛联手打造“宝玛模式”这一业界佳话,为何产生及如何实现多领域产品战略,如何建立起大名鼎鼎的品牌管理制度,如何成为营销人员的“黄埔军校”,如何将校园招聘也做成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如何造就“宝洁系”,相信宝洁的成功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启发,为您事业的成功助力
4再靠近一点看宝洁
本书讲述了宝洁公司如何塑造成知名品牌,你可以更靠近一点看这家创造出无限成功品牌的企业,发现P&G的成功秘诀~营销战略、品牌管理、企业文化、团队协作、人才培养、产品开发等。几乎所有营销管理专家都把P&G列为典范,学术界及企业界对于P&G的观察研究也从未停止过。此次,通过作者与公司内部的深入沟通,P&G首次主动将经营之道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巨细无遗。企业在对公司整体的锻造,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宝洁成功的奥妙又在哪里都一一为我们详加介绍。此外还通过案例解析对宝洁公司旗下品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出了许多精辟与新鲜的观点。如蝉联洗发水市场的海飞丝并不一帆风顺,在销售成绩持续下滑时最后力挽狂澜。
5、现代市场营销学
《现代市场营销学》依据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从当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发展现状出发,全面介绍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策略和方法《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编写继承了国内外营销学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侧重于研究中国企业家们的营销活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现代市场营销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全书基本上采用我国企业案例,本土化特点显著,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营销管理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家为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会产生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新实践。
6、浅析宝洁公司在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成功的目标市场选择与营销活动
《浅析宝洁公司在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成功的目标市场选择与营销活动》主要阐述了企业取得成功并在市场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活动。,,,公司(宝洁公司)自从,,,,年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日用消费品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宝洁公司正确的目标市场选择与合理的营销策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宝洁公司的成功我们可以学习到一系列关于目标市场选择的知识,且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
7、向宝洁学什么
宝洁公司有着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从默默无闻到举足轻重,从制造商到品牌之王。宝洁,无疑是当代日化帝国的王者。成功的公司必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我们从宝洁那里学什么呢,《向宝洁学什么:品牌量化管理》作者选取了大量关于宝洁公司品牌理念、品牌管理的实际案例,从品牌理念、品牌开发、品牌维护、品牌战略等多个角度对宝洁的经营之道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宝洁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加以点评,不但让读者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更主要的是让读者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这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品牌运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8、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它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理论、方法和技巧,广泛应用于企业和各种非营利组织,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通过对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方式,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此外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更加深入体会市场营销学的魅力。市场营销不仅成为企业在快速变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管理利器,更是一种核心思维方式。
9、目标群体细分的意义
目标群体细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通过市场细分对企业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目标群体细分的意义,深入探讨细分市场,消费者顾客的消费情况和消费习惯,更好的了解目标群体客户,从而对症下药,有利于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细分目标市场不仅可以使企业资金集中投入在某个细分市场,更能使企业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做得更好更精,从而在某个领域可以争取获得主导地位,形成经营上的规模效应,这点对于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意义更大。
10、针对市场业务研究
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研究和概括,总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于消费水平层次,实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广大的消费者市场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消费群体,因此必须进行筛选,针对潜在客户与现有客户,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促进产品的销售或增加产品的销售,不能忽略市场业务的重要性,没有针对性的投入市场的产品很容易造成滞销从而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因此,企业通过针对市场业务研究,因地制宜地实行战略调整或改变时非常必要且可行的方法。针对市场业务研究已经越来越受众多企业的追捧。在市场营销战略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是新时代新时期的一种战略手段。
11、市场营销管理
营销无处不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任何组织与个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当今的环境中,好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市场营销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服装到网站、到广告??因此,可以说,市场营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不少人将市场营销仅仅理解为销售(sales),从我国不少企业对营销部的利用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是要求营销部门通过各种手段设法将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营销部的活动并不能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发挥主导作用和产生很大影响。然而,事实上,市场营销的涵义是比较广泛的。它也重视销售,但它更强调企业应当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规划从产品设计开始的全部经营活动,以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被市场所接受,从而顺利地销售出去,并占领市场。
美国著名的营销学者菲利浦?科特勤对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如下的描述:“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群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在这个核心概念中包含了: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或提供物;价值和满意;交换和交易;关系和网络;市场;营销和营销者等一系列的概念。
人类的经济活动自从有了除满足自己需要之外的剩余产品开始,就出现了交换,从而也就产生了对于自己所难以控制的交换对象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必要。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能按自己的理想实现潜在交换,使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使自己的需求也能因此而得以满足。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说到底,就是这种研究工作的延续。所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交换活动变得更为复杂,交换的实现变得更为困难。这首先是由于现代化的大生
产和专业化分工,使交换的双方—— 生产者与消费者—— 之间的背离状况十分严重。企业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其次是由于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使所供应的产品总量超出了消费者的需求总量,激烈的竞争,已使得相当一部分产品很难实现交换;再次是由于现代的消费需求及影响因素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认真加以研究和把握,也会影响交换的顺利实现。市场营销学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以实现潜的交换(或实现企业产品的社会价值)为目的,研究同实现交换有关的需求、市场、环境、战略与策略等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
“市场营销”英文的原文为“Marketing”。我国在引进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对其翻译的方法有好几种。而一些翻译恰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市场营销在理解上的偏差与局限。曾经有人将“Marketing”翻译为“销售学”,译者可能认为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企业如何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而我们在以后的分析中会看到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销售只是营销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后来又有人将“Marketing”翻译为“市场学”,但是这种译法也会使人产生误解,以为“Marketing”只是单纯从客观的角度研究市场的,同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关系不大;而“市场营销学”的译法,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Marketing”这门学科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潜在交换为目的,去分析市场,进入市场和占领市场这样一种基本的特征,所以是现有的译法中比较能被接受的一种;此外,在我国的台湾,比较普遍地将“Marketing”翻译为“行销学”,而在香港,则曾经将其翻译为“市务学”,其语义也同“市场营销学”比较类似。讨论这一翻译方法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语义学方面的问题。而主要反映了对市场营销概念的认识过程。
成功的市场营销绝非偶然,而是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的必然结果。就其实质而言,市场营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惯例化模式和创新的有机体。实际上,在市场营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其中惯例化模式的东西要相对容易些。虽然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阐述惯例化模式方面的内容,但本书也描述了许多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是如何进行实际创新的。本章将通过对一系列市场营销概念、工具、框架和问题的阐述,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12、分化和市场分割作为替代的营销策略
1、买方行为在消费品市场上
消费者行为的往往是荒谬的,难以预测。消费者常常说的是一回事,但做的另一件事。 1) 消费者购买的过程
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显示在展示6.1描述了五个阶段:需要识别、信息检索评价、选择、购买的决定,购后评估。
消费者,并不总是遵循这些阶段,甚至可能跳过阶段序列去决定购买。
也许,具有的特性是忠诚,消费者简单地购买同类产品他们买了最后一次。 买的过程通常包括一个平行的活动相关序列的商人找到最适合的产品的问题。也就是说,尽管消费者认为哪种产品购买,他们也考虑,是否会买它。
?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关键要:
定义为“必需品”需要有局限性,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什么构成一个需求。一个需要发生时,个人的当前水平的满意度不等于他们预期水平的满意度。一个需要是一个消费者的渴望一种特定的产品,将满足的需要。
企业必须时刻了解基本的需求的满足的产品。这一认识允许公司部分市场,创造更多的营
销计划,可以翻译成希望消费者需求因其特定的产品。
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需求是不一样的需求。仅发生在当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和愿意购买特定的产品。
? 信息搜索阶段的消费者购买的过程
在一个被动信息搜索,消费者变得更加细心和接受信息。一个消费者从事主动信息搜索时,他或她故意寻求更多的信息。
寻找信息取决于很多问题,包括风险的程度参与采购,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和经验的消费者与产品的种类,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中的搜索条件的时间和金钱。
? 在评估的选择
消费者基本上把他或她的需求转化为一需要每一种特定的产品或品牌。消费者评价产品作为捆绑属性具有不同的能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优先评估阶段的每一个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标准可以改变。 有几个重要因素在评估阶段:
首先,有一手的产品,必须在诱发一系列潜在的替代物,不断提醒消费者对他们的公司和它的产品。
第二,它必须采取措施来了解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和重要性放在特定的产品属性。 最后,销售人员必须经常设计的营销计划,改变优先选择标准或改变消费者的看法产品的形象。
? 在购买阶段购买的过程
这是购买意愿与实际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的购买。
关键问题,为商人在购买阶段是产品的可用性和占有的效用。
? 在购后评估的时候
购买过程的关系和发展长期客户关系。商人必须紧紧跟随客户的反应在这个时期监控产品的性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消费者将经历四个潜在结果:快乐、满足、不满、或认知失调。
2) 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的过程
有很多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包括复杂的购买和决定,个人影响力、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决策的复杂性: 复杂的购买和决策过程。
个人的影响: 如年龄、生命周期、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感知、动机、兴趣、态度、
意见、以及生活方式。
社会的影响: 如文化、亚文化,社会地位、家庭、参考群体,意见领袖。
环境的影响: 如物理法和空间的影响,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时间、采购任务或用
法,以及消费者的性格。
2买方行为在商业市场
组织买家购买使用的操作,如获取原料生产成品或者购买或租赁汽车办公用品。 有四种类型的商业市场:?商业标志, ?经销商市场,
?政府债券, ?制度的市场。
1) 特色的消费市场:
? 购买中心: 经济买家,技术买家,和用户。
? 软硬成本: 软成本 (停机时间、机会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是同硬成本 (货币价格
或采购成本)一样重要。
? 互惠: 商业买家和卖家通常购买的产品从彼此身上学习。
? 相互依赖的: 唯一的来源或有限源买既叫买卖公司相互依存的。
2) 商业购买过程中
遵循一个明确的序列的阶段,包括:
? 问题的能力
? 发展研究产品规格
? 供应商资格鉴定和
? 征集的建议或投标
? 供应商选择
? 订单处理
? 供应商绩效评估
3市场细分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市场细分的过程划分为一个特殊产品市场总分类成相对均一的部分或组。团体会员应创造的地方很相似,但在群体不同于彼此。
1) 传统的市场分割方法
有些组织实际上是使用超过一种类型的分割,这取决于品牌,产品,或市场问题。
, 大规模的营销 包括没有分割的权利。公司的目标是在大规模的营销活动的市场总
为一个特殊产品。
大规模的营销是一个未分化方法,假定假设所有的客户在市场也有类似的需要和要求
可以合理地满足与一个单一的营销计划。大规模的营销效果最好的整个市场的需求相
对均匀。大规模的营销有利于生产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
, 分化营销 市场细分的 ?把总市场有较普通组客户或均匀的需要,和 ?努力开
发一个营销方案令这些的一个或者多个组。
客户的需求时,可能需要在一个单一的集团是相似的,但是他们需要在不同的群体。
包括两个选择:多节方法与市场集中度的方法。
, 利基营销 包括聚焦在一个小的营销努力,明确的细分市场利基,或一个独一无二
的、组特定需求。
要求企业理解和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如此完全,尽管较小尺寸的利基市场,公司的大
量股票使段高利润的。
2) 个性化分割方法
这些方法是有可能的,因为组织现在有能力来跟踪客户提供了高程度的特殊性。结合人口数据与过去和目前的购买行为,组织能够调整他们的营销计划的方式,让他们准确地匹配用户的需求、欲望、和偏好。
, 一对一营销 包括一个完全的创造独特的产品或营销计划为每一位客户在目标细分
市场。这种方法一般是商业市场让企业特色的课程设计和/或系统为每一位客户。
, 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是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个人对个人客户大规模。
, 许可营销 是不同于一对一营销,因为客户选择成为一个成员公司的目标市场细分。
市场营销是选择允许电子邮件列表,允许公司在用户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对商品和服
务,他们有兴趣购买。 许可营销具有一个主要的优势客户选择已经表示对货物和提
供的服务公司。这使得公司目标个人精确,从而消除浪费的问题,市场营销努力和费
用。
3) 成功分割标准
生活需要细分市场实现相关标准:
, 识别和衡量
, 实质性
, 接近
, 响应
, 可行的和可持续
4识别细分市场
这包括选择最相关的变量和定义识别目标市场或市场,其中很多来自形势分析部分的市场计划。
1) 消费市场分割
消费者市场分割的目标是要孤立个体特征区分一个或多个段,从全面的市场。关键是要细分市场总需求和相对均匀分成小组。
在消费市场的因素,包括考试分为四大类:
? 行为分割 是最强大的方法,因为它使用实际消费行为或产品使用来做区别在
细分市场。
人口分割, 把市场分割成几部分使用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收入和教育。 ?
心理细分 这涉及到的精神状态等问题的动机、态度、意见、价值观、生活方?
式、兴趣和个性的人。
地理分割 这往往是最有用的,当结合其他细分变量。最好的例子是地理人口细?
分.
2) 商业市场分割
最基本的商业市场分割的方法包括四种类型的市场:
? 商业市场, ?经销商的市场,
? 政府债券和 ?制度上的市场。
除了类型的商业市场,企业也可以部分商业买家就下列事项:
, 类型的组织
, 组织特性
, 目标效益或购买过程
, 个人和心理特点
, 关系强度
5目标营销策略
一旦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个市场分割,它必须然后评估各分段确定其吸引力和是否提供机会匹配公司的能力和资源。
一个全面的SWOT分析,一个公司可能会考虑五个基本策略目标市场选择:
, 单一细分的目标市场
, 选择性的目标市场
, 大规模的目标市场
, 产品专业化
, 市场专业化
在接下来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涉及这些创造的营销计划通过检查产品、定价、分销/供应链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作文四:《参考文献》1400字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孙世兵,朱本均. 数字权限描述语言及其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4):77-81.
[2]唐胜. 多媒体数字签名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3]小金. 深入浅出谈加密[J].加密技术及流行加密算法,2005(11).
[3]Tao Xie,Dengguo Feng. How to Find Weak Input Differences For MD5 Collision Attacks
[J].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ptologic Research,2009.
[4]贺令亚.RSA 加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中南大学,2009.
[5]叶天语. 基于图像LSB 的秘密信息隐藏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28-31.
[6]李丽. 基于LSB 的图像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7] 汤光明, 蒋小标, 王亚弟. 信息隐藏理论安全性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09, 35(8): 192-194.
[8]晁婷婷,王新房,蒋存云. 基于压缩域的MP3音频数字水印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5).
[9]李程. 数字签名技术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10]舒麟. 拥有DSA 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6).
文献综述
4 数字水印的研究现状
从数字水印正式提出到现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数字水印技术研究兴趣在不断增长,许多机构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致力该项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字水印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良好鲁棒性的算法研究。 (2)水印信息的编码。 (3)水印检测器的优化。
(4)水印系统评价理论和测试基准。( 5)水印攻击的建模。( 6)非对称水印和公钥水印。( 7)水印的应用研究。
IEEE 的Transaction 及许多国际重要期刊都安排了数字水印的技术专刊,SPIE 和IEEE 的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还开辟了相关专题,如1998年的国际图像处理大会就开辟了专题讨论。SPIE 从199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多媒体信息安全与数字水印大会。我国学术界对数字水印技术也非常关注,已有相当一批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投入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国家对信息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视,已成立了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一些企业的生产应用,推动了数字水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国内的信息安全产业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
数字水印研究对象主要是涉及图像、音频、视频和文本等几个方面,大部分的水印研究都集中在图像上,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为图像水印的应用提供了应用需求。还有很多音频、视频应用中大数据量、实时的特性及其使用它的特点还未被研究者所知,因此,水印在音频、视频上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印算法研究的逐渐深入,对水印的稳健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水印算法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日渐紧密,如通信与信息理论、图像与语音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数据压缩技术、人类视觉与听觉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电波传播等。从国内外对数字水印的研究现状来看,变换域数字水印技术是当前数字水印技术的主流[3]。
总的说来,水印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在水印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作文五:《参考文献》800字
参考文献
【1】 王积伟,章宏甲,黄谊. 液压传动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院金文,王彗. 液压传动.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利平.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刘延俊.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杨培元.朱福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宋学义. 袖珍液压传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8】李壮云, 液压元件与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陈奎先, 液压与气压传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0】杨培元. 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1】路甬祥. 液压气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2】张福臣. 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吴杰. 多功能液压元件综合实验台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8
【14】邓克. 多功能综合液压实验台的研制[J].液压与气动,2008
【15】张志伟. 液压综合教学实验台在《液压传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
2007
【16】李增权,李宏伟.PLC 在液压回路实验台控制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
【17】王吉芳,陈秀梅. 多功能液压教学实验台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3,(1).
【18】田玲,杨连发.PLC 控制液压回路快速组合实验台设计[J].机械,2003,(S1).
【19】瞿爱琴,王同建,吕景忠. 快速插接任意组合式液压与气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的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
【20】陈为国,丁叙生,李尧忠. 多功能液压教学实验台执行装置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
2003
【21】Hosein Marzi. Modular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Precise Condi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AION AND MEASUREMENT. 2008
作文六:《参考文献类型》1700字
文献类型:专著 [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互联网[OL ],光盘[CD ],磁带[MT ],磁盘[DK ]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1]刘国钧,陈绍业. 图书馆目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PIGGOT T M.The cataloguer ’s way through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1990:135-145.
[3]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0.
[4]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南开大学,1990.
[5]昂温 P S.外国出版国史[M].陈生铮,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
[2]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 中国史研究,1998,4(3):167-173.
[2]OU J P ,SOONG T T ,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
C: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 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震旦亚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
[2]马克思. 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3]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WEINSTEIN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SODEMAN W A,Jr.,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Philadelplila:Saunders,1974:745-772.
D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 人民日报,1998-12-25(10).
E :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 :[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
[12]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5-12-23)
[1998-10-01].://.cajcd.edu./pub/wml.html.
作文七:《论文参考文献》400字
[1]财政部编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会字 [1996]19号
[2]陈汉文 . 《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 . 《
[5]李军 . 《从
[6]孟凡利 . 《会计职业道德》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7]斯惠文 . 《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辽宁教育会计通讯》 , 2000
[8]王合喜 .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 《财会月刊》 , 2004(2)
[9]徐亚文 .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 《财会通讯》 , 2006年 11期
[10]于书林 . 《论会计人员道德观》 , 《现代会计》 ,2002(1)
[11]殷国滨 . 《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 , 《现代会计》 ,2002(2)
[12]杨文林 . 《财经法规》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13]燕曾海 . 《建财财会》 , 建材财会杂志社 ,2003
[14]杨春莲 . 《建材财会》 , 建材财会杂志社 ,2004
[15]《中国证券报》 2003年 3月 7日
作文八:《参考文献示例》1400字
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
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录格式》执行)。以“参考文献”
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
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例如: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 (电子学报, 2001,29(12A) :1923-1927(
[2] Mao Xia, et al. 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U(K(, 2003:V15 905-910(
2(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31(
3(会议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4] 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739-740(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5]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6]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7,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国际、国家标准 7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8]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
( 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毛 峡(情感工学破解‘舒服’之迷[N] (光明日报,2000-4-17(B1)( 例如:[9]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10,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
://.cajcd./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
04(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一般为:名的缩写、姓。例如A. Johnson,R. O. Duda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作文九:《国外参考文献》2000字
1. Lilybert L Machacha.Prabir Bhattacharya A fuzzy-logicbased approach to project selection 2000(1)
2. Shih-Wen Hsiao Fuzzy logic based decision models for product design 1998(21)
3. James H Paek.Yong W Lee.Thomas R Napier Selection of design/build proposal using fussy-logic system 1992(2)
4. DKH Chua.D Li 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 2000(5) 5. Chen S H 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maximizing set and minimizing set 1985()
i.1. Ian Watson An Intuoduction to Case- Based Reasoning 1995() i.2. Enric Plaza Case asTerms: A Feature Term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 of Cases
i.3. Dietrich Wettschereck.David W Aha Weighting Features i.4. Takashi ISHIKAWA Analogy by Abstraction; Case Retrieval and Adaptation for Inventive Design Expert Systems 1996()
i.5. Nicholas Howe.Claire Cardie Examining Locally Varying Weight for 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s
1. Andrew R. Berman?? "Once a Mortgage, Always a Mortgage" - The Use (and Misuse of) Mezzanine Loans and Preferred Equity
Investments??Stanford Journal of Law, Business & Finance??Autumn, 2005
2. Andrew R. Berman??Risks and Realities of Mezzanine Loans ??Missouri Law Review Fall, 2007
3. Christine A. Mcguinness, land title trends : title insurance options for mezzanine lenders, New York Law Journal August 2004.
4. George Blackburne??Intercreditor Agreements, Mezzanine Loans, and Commercial Financing?? December 06, 2005
5. Georgette Chapman Poindexter+, Dequity: The Blurring of Debt and Equity in Securitized Real Estate Financing, Berkeley Business Law Journal Spring, 2005
6. Joseph Forte, Mezzanine Finance: A Legal Background, Commercial Securitization for Real Estate Lawyers??Apr??2004??
7. Suarez, Mario??Managing risk in real estate mezzanine: an overview;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October 16, 2006
8. Steven Horowitz, Lise Morrow.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Mezzanine financing ,The Practical Real Estate Lawyer. Philadelphia: May 2000
9. Standard and Poor??s, U.S. CMBS Legal and Structured Finance Criteria,
May 2003
作文十:《参考文献写法》900字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