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科技与道德的关系》12700字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扬州电大 贾湛
以前本人写过一篇文章,叫《道德不是绝对命令》,这是针对康德的道德观念提出来的不同看法。如果承认道德不是绝对命令,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那么就应该对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的改变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影响道德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由科技技术的惊人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些道德的微妙改变,以及由于道德相对于科技发展的滞后程度引起的道德冲突而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观念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人们的伦理观念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伦理观念作为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一、科学使道德沦丧还是道德进步
一个即将上高三的学生在游泳池里不幸溺水,在游泳池老板娘只愿付200元和救人者非索要1000元钱的“讨价还价”过程中不幸死亡。这是近日发生在陕西城固县北方乐园游泳池的一幕悲剧。无利不为难道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吗,相反的情况是,做了好事不被人理解、“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也时有发生。有人因此而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有人“接受教训”,发誓“再不管别人的闲事”。于是,有人退出了自己的“道德岗位”,丢掉了高尚的追求。这显然是我们生活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但这一切都应该归罪于科学吗,
科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而科学技术发展所造成的道德观念是进步还是倒退呢,人们对此历来有争论。老庄哲学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法国卢梭说:“科学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恶”。瑞典神学家布纳说:现代技术是现代人的世界性贪婪的表现。而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人认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越发达就越能使人得到幸福并导致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则宣称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在不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使公道原则人道主义等道德规范得到新的解决。似乎公是公的理,婆是婆的理。但结合不同的看法,我们能发现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变迁究竟起什么作用。的确,没有超历史、超现实和超社会群体的道德。但并不是道德具有无理性,追求其中的道理,对道德的进步,以及道德教育有巨大的现实社会意义。无论如何朴素的道德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应该宣传最新时代的的全人类的道德,而不是某个局部社会过时的道德。那么什么是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哪些是应被淘汰的道德,哪些是有条件的道德,搞清这些对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科技让道德变成有道理的品德
当严格的科学还没有诞生时,道德就早就存在于各民族各社会群体中了,我们看到历史上对道德伦理有重要阐述的都是一些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几乎所有的贤哲都有有关道德的论述。而许多大宗教几乎都是以道德为中心的教义。显然道德是维系社会存在必不可少的东西。然而正是道德在科学之先,因而许多原初的道德,都是一些不讲道理的道德命令。它们来自感觉,就象原初的感觉经验粗粗整理形成的理论,在连基础的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前是不能进一步解释的。因而即使在论证意识很强的西方古代也只能把道德看成一条条相互独立的命令。
当今的科技应该说可以用基础理论去解释一些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性东西。只是教育的滞后性,让道德理论仍停留在粗糙的感觉经验上,因此很有必要有人在这方面作些开创性工作。这里试用自组织理论对中国古代的道德论理作现代的解释。由于中国的主要道德理论是孔子的学说,为回避冗长的讨论,这里主要是解释孔子的论理观。
1
“仁、义、礼、志、信、忠、孝、悌、忍"”这几个字,几乎概括了孔子全部伦理。如果没有自组织理论,理解它们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如下的分析可让我们一目了然。同样为回避冗长,只重点解释“仁”和“礼”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又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建立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认为“杀身成仁”或“蹈仁而死”的人,才算是理想的“仁人”或“君子”,这样才真正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可见“仁”是儒学的关键词。其理论和主张可称为“仁道”。 什么是“仁”, “仁”话语大约出现于孔子以前200年左右,但它发扬光大却从孔子始。《说文》释“仁”:“仁,亲也,从人,从二”,“古文仁从千心”。二(至少)人成仁,只有在群体中、在关系中、在伦理中才能成为人、才能定义人。仁这个语符,是一个天然地强调关系也带有人情味的语符,很显然,表达的意向就是群体性:亲善、和谐、爱人。但孔子并不止于此,看看孔子的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道出了仁还与礼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礼呢,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总是前进的,而孔子有种怀旧倒退思想。认为孔子就认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最好的,所以要复辟古代的礼仪制度。**中批孔老二就集中批这点。一个“复”字成了无产阶级的罪人。显然用一种没有论证的非基础的理论去评判粗糙的原始理论同样是得不到正确结论的。且不论周礼好不好,先看看孔子的礼有哪些内容,看看孔子自己有关礼的言论。
孔子认为的礼,其实就是要人们各尽其道,各守其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上这些言论其实是社会应有一定的安定秩序。
对照自组织理论,可见孔子意识到了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关爱,应该注重爱人、敬人、利人、助人,社会问题本质上就是怎样解决相互关爱问题。也就是说人需要组织。这就是“仁”的真实含义。而怎样组织呢,“礼”就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原始的组织方式。而这种组织方式过于简单,近于无生命的晶体系统,因而几千年来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与等级森严的印度相近是一个典型的死气沉沉的社会。也许不少人会认为该结论过武断了,这里稍加解释。
孔子宣传的礼是一种绝对化的秩序,虽然秩序是自组织之本,但由于用孔子的礼建立起来的社会体系缺少非线性相互作用,难以形成大的涨落,不能远离平衡态,也就不能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耗散结构系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再来看看儒家的有关言论。
孔子的“礼”主要体现在“忠”、“孝”二字上,对主人的绝对忠诚和对父母的绝对孝敬构成了孔子的礼的全部内容。自然以处理好君臣父子为前提,首先是“臣事君以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一种极端的等级秩序,只有上对下的权力,下对上义务,没有下对上的制约和质疑,没有上下之间的平等讨论和批评,没有社会地位的合理上下流动。也就是说没有自组织理论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动态的平衡。西汉以后儒家“仁学”更逐渐被系统化和精致化、神圣化和法律化,魏晋以道释儒而有玄学,唐有人排佛而维护儒家道统,后又有宋明理学把儒学宗教化。有缺陷的儒家文化加上中国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形成封闭系统,还有相对落后民族的入侵,则中华灿烂文化的衰落是很自然的。 三、科技并不全盘否定传统道德
即使最原始的道德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因此科学不可能全盘否定传统道德,只是弄清传统道德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道德教条适应条件。比如说“忠”,曾子把仁的意义首先定在“忠恕”上,这不违背孔子原意。“忠”是“中心”,“恕”是“如心”,即俗语“天地良心”。对他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消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见儒
2
家在调和人的关系上确实很讲究。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多元化意识,很适宜如今的市场经济。但这句话放在儒家的道德体系里去理解,则容易让人们形成是非不必穷追,各自互不干涉,回避激烈地思想碰撞的人文环境状态。这是与自组织理论相悖的。科学提醒我们注意这些训诫的负面作用。同样象“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窃窃”这些训诫,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反腐败作用,君子之间的感情来往易形成“情”胜过“法”,“利”大于“义”的情况,孔子看到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从另一角度讲,却淡化了君子之间的真正交流。孔丘之前,我国古代就有崇尚“中”、“中和”、“中道”的思想。而儒家进一步强调了中庸之道。“中不偏,庸不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允执厥中”,无过无不及。“礼之用,和为贵”等等。对这一点,是现代学者评论冲突最大的一点。赞成派认为:走中道,能保持谦和、团结,防止偏激,不走极端,求得各方面的平衡,从而保持秩序和稳定。反对派则认为中庸之道是专制仁政的一部分。仁、爱、和睦、善良等因素,与驯服、恭顺、听话、唯唯诺诺混沌地胶着其中,难解难分,形成国人特有的多驯服、少反抗的子民性格。仁道的专制性决定了它的实践结果,决定了它表现出的人民性里交织着专制性。仁道培育出中国人的黔首思维。鲁迅所感叹的国人缺少敢说敢笑敢怒敢骂的质素,其原因就来于此。这些负面质素,自然更能体现专制仁道本质性的目的。可见正方和反方都有道理,所以各持己见。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中庸之道本质不错,只是太粗糙,太简陋了。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肯定往往不在两端,但仅用个“中”字无法具体操作。而如果不同意见的争执,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一板,或各取一半,则不鼓励争论,也就没有新的思想火花。鼓励争论,让双方意识互补相互启发,这是科学可贵的来源。我们看到科学上每次大的进步都和一个悖论有关。在我国历史上也记载了不少悖理,如孔子的两小儿辩日等。但不见任何突破性的理论,这与讨论气氛关系太大了。量子力学的诞生过程,在国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玻尔把薛定谔辩到病床上还不放过,这在中国是非常不合情理的。可见中庸之道在中国历史上的负面影响,不主要在求“中”追求和谐上,而是在弱化相互作用上。
中国是礼仪之邦,显然定有许多道德训诫是非常优秀的。如孔丘:“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博施于民”;孟轲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舍生而取义”荀子:“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冥冥立志者,无昭昭之明”,主张“以义制利”;墨子主张“兼爱”、“节用”、“节葬”、“非乐”等,“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朱熹说:“命为志存”。还有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优秀的道德教条与科学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不仅如此,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推动,而且往往需要非理性的辅助,许多强调性情、意志等道德命令虽然是非理性的,但起着社会净化作用。特别是舍生取义,穷则益坚,君轻民贵这些可贵的教条对培养人的气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自组织理论看,有活力的社会需要大量这样有气质的个体坚持原则,不屈从困难和权威。这样才能保持熵不增加,即社会不腐败。科学的发展也需要许多这样坚忍不拔的科学家的执着地探求。一个社会从个体上讲,唯唯诺诺的小人越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越少,则就越就近于毫无生气的平衡态。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社会等级并不是腐败根源,消灭差别不是理想社会。只是一个社会中得势者懂得关爱知道奉献,失利者不失志努力进取,这个社会才活力四射。
还有一些训诫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可以说非常消极的,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应该完全摒弃。但也应看到有些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点感觉。如孔子小看女子,也许他感觉到了女子在某些方面遗传上不如男子,是否真的男子在遗传上占有一定优势,需生命科学的探索。但无论如何妇女的解放要靠自己,靠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获得回报,而不应靠社会的赏赐。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知己知彼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人们之间才能有最良好的合作。 四、科技创造新道德
3
科学对道德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但大多数是间接的。因而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1、 时空间观念的进步导致对规则和自由的全新理解
爱因斯坦的时空物质观对社会意识的直接影响远远小于对科技界的影响,然而科技的进步导致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却间接的改变着有关的道德。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首先遇到的就是有关时空观念方面的不适应。时空的长短是与物质运动有关的。在有限的时空里按排较多的活动,相对时空就伸展了。习惯于田园生活的人们为人所称道的性格是本分、朴实、憨厚。但过惯了无拘无束生活的农民,不习惯城市生活的节,不习惯各种纪律和规则的约束,加上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离传统的东西又相对比较近,所以对规则会有一种本能的抵触。而规则,我们知道,那是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社会的灵魂。可以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纪律教育和规则教育是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较高的生产力来自较高水平的生产方式,而较高的生产方式要求人们有与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对自由的理解是需要讨论的,因为自由往往并不那么直观。现代社会城市化社会化生活给人带来更多的自由,但农民往往认为田园生活最自由浪漫,古代许多哲人如老庄、诗人陶渊明等大批古今中外文人墨客都最向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可见自由的概念分歧多大了。道德教育就是要人们把自由和创造联系起来,没有创造则自由相当有限。悠散的田园生活很难创造出诸如电灯、电视、电话、电脑和各种机械等,不要说把地球看成一个村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了。另一方面,田园生活看起来无忧无虑,但生命就算没有人为的威胁,也有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困扰。野蛮落后的社会难以法享受到现代生命科学对生命的关爱。不仅是时空自由度的扩大,仅从生活内容的丰富来说,现代人能够通过电视电影等享受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虚拟生活,还可以虚拟地生活在未来和将来,这是过去田园生活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自由都来自纪律和规则的约束。
然而,现代人普遍感到很累,甚至让人觉得获得的这点点自由还不如失去的多。其实这是发展过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管理非人性化,不科学,教育不合理,竞争过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一切是造成现代人,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人们最感到困惑的原因。所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改进,还有诚信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淳朴意味着什么;人性在刻板的规则与程序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等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
2、 对精神和物质的新认识产生的社会影响
随着物理世界对物质概念的不停探索物质的波粒二象性逐渐展示给我们,这不仅是告诉我们无形的场可以看成由微粒组成,具有粒子的性质,而且有形的物可以看成由场构成。这发现对社会道德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作用。直接的作用影响很小,因为对量子力学能透彻理解并善于引伸的人太少了。所以主要来自间接影响。一方面资本市场上资金的大幅度流动,让现代人感到对金钱和物质的拥有不象以前那么死板,进入股市和期市的金钱具有一定的波的性质。数量没有过去那样的确定性,今天是自己的,明天就是别人的了,这种活的金钱虽然让大部分股民带来痛苦,但却给少数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人们带来了机会。显然资本市场不仅激活了资金的流动,而且激活了人的社会层次的流动。在发达国家有不少人是通过资本市场从低层进入高层的。科学已证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不主要的等级制度的不合理,而是缺少合理的等级流动。不该在台上的无能的过时的人赖在重要岗位上是最大的社会问题。金钱、权力和才能的充分结合是利用社会能量的关键。而没有合理的流动则不可能产生充分的结合。这点是与自组织动态平衡理论相一致的。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闲暇,这给人的自然本能的满足创造条件,马斯洛的七层需要,农村社会大多数人只能满足最低的一两层,而现代社会将让大部分人生活象过去的皇帝那样,满足各种需要。当人们有广泛的社交活动时,必然让现代人思考,旧观念中,贞操观念,感情唯一观念不能打破吗,对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的拥有难道与
4
拥有家具一样吗,感情既然属于精神领域,为什么不能象知识信息那样不能共享呢,扩大感情的享受是不是一定罪恶呢,是否只能通过打造大众情人这种方式来虚拟的满足情感的扩大呢,感情唯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否仅仅是封建社会简化矛盾的方式呢,感情唯一与扩张是否都来自我们的基因呢,假如感情扩张是来自本能的幸福追求之一的话,那么唯一观念是不是虚伪形成的主要原因呢,这些问题工业化之前是不需要思考的,因为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分出来解决对付自然界以外的矛盾。如今则不得不思考了。网络、一夜情以及其它各种社交活动被迫让你不得不思考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腐败的吗,现代生活如果没有这些一定更加健康吗,早就有人提出性、爱和婚姻分离的概念。难道都是那些腐败分子为掩饰其腐败生活打造的理论根据吗,的确可以这样认为,但我们不能不加思索地凭感觉来否定,不能仅用与传统观念不一致来否定。必须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为维护其稳定性,有史以来宣传性、爱和婚姻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有利于人们间减少矛盾,把精力放到对付大自然上来,有利于民族的延续。但不可否认,这是牺牲个体的自由换来的。而现代社会,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大获全胜,并且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纠纷,可以满足较大自由时,多余的约束谨慎地解除,未必有灾难性的后果。价值观虽然不是科学直接要解决的问题,但价值观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是息息相关的。有一首诗看来会永垂不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值更高,欲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许对更高层次的人来讲,对生活质量的最高追求,不是相守白首,而是自由。当然自由是个非常难理解的概念。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克隆人和人造子宫的出现,社会细胞家庭的概念会有相当大变化,感情世界更加多样化,那时可能真是色的世界,彩色的世界。总之,封建社会是皇帝拥有世界,而现代社会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3、 混沌意识的带来的思考
混沌学讲了一类非常高级的序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却属于非常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类耗散结构。那么混沌学带来我们什么启发呢,一种高级的社会看来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简单社会。而简单社会不仅不是高级有序的社会,甚至都构不成耗散结构。本分、朴实、憨厚等这些无可非议的道德品质为什么不一定能适应现代生活呢,因为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没有原来那样单纯了。诚实中夹带谋略,真实中带有虚假,友善中带有进攻,热情中含有冷酷等等,这一切都意昧着复杂的生活开始。
不用说,很多人在混沌的世界里会感到迷茫。有时感到自己处于清冷和孤独无助中,有时又觉得纷繁的世界太吵闹太烦脑。这些心理反应往往不是社会本身的问题,而是个人自身的问题。因此说现代人往往要解决的主要是自己的问题。怎样战胜自己,成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地说,怎样设计自己,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自己的生活方式,怎样理解别人,怎样宽容他人无意识地对自己的伤害,怎样在众多的商品和广告中辨别真伪,怎样恰当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怎样尽力更多地帮助别人,怎样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怎样防范和应付个别人恶意的攻击等等,这些只能通过道德教育让个人自己去解决。随着社会一步一步高级,复杂的社会青睐复杂的个体,给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的人以较多的自由,给朴实单纯的个体平庸的报答,给冒险者一定的机会,给恶人大概率上严厉地惩罚。
为什么说给恶人只是大概率上惩罚呢,同样又是混沌社会的必然结果,多样化的社会,不能泾渭分明,善恶本来就不象朴质简单的人想象的那样一眼就能识别的。一件事是善还是恶,需要时间的考验,往往本以为是善事结果是做的错事,而一件好事开始时可能很多人看起来是不好的事,但坚持做下去后,人们才发现是做的大好事。好坏也会象股票的涨落那样大部分人不能一下预料。正因为此,社会不能限制了太多,许多不在法律中的罪恶就暂时不能受到法律的惩罚,而恶人一般很会钻法律的空子的,因此社会对恶人的惩罚不能象小资情调的人理想中的那样绝对的彻底。这也许让很多善良人失望,但这样让人迷茫的混沌世界却
5
给人更多的尝试和自我实践的机会,生活的有趣之处正是在这里。混沌世界迷人之处正是在这里。明白了这些,就应该懂得科学精神不但必须用在科学研究中,而且要用在生活中,科学的最可贵的精神就的怀疑,怀疑让我们大脑真正派上用场,对生活中各种信息需要判断和处理,全面深入的判断让自己对世界的了解透彻,正确地处理身边的事,从中获得较多的自由。
类比笛卡尔时代,普遍怀疑精神用在的科学上终于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我们这时代怀疑精神虽然在科学上地位大大下降了,却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大大上升。相反的情况只因简单的自然科学近于成熟,复杂的社会科学却刚刚兴起。市场经济尽管充满活力,但往往真假难辨,所以应该多点怀疑保持点清醒。新的产品不断涌现,然而,新产品有多少技术含量,所用的技术有多少理论基础,新产品能有多大的新效应等等,这一切即使质检部门不腐败也会受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了解,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然而市场检验需要时间,这就给投机厂商有了可趁之机。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公民有较高的科技水平,综合素质较高就能较少上当受骗。当然如今是媒体只有广告宣传没有反广告宣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这对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和限制投机商是不利的。
五、道德对科技的限制
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下面一段居里夫人的话很值得深思:
“可以想像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
其实科技本来就细分为科学和技术两部分,实际上道德对科技的限制一般只是对技术应用的限制,并不限制科学的发展。为说明这点,这里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类比能量与功的关系,科学是按认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所以好比是能量,而技术是按应用组织起来的知识,所以好比是功,能量只是做功的可能,而功是已释放的能量,已产生效果的能量。从人类战胜自然调和自身的角度看,知识越多能量越大,因此常说人类的探索无止境,科学发展无止境。从社会系统的安全性看,却人类不能拥有大量能用于毁灭自身的东西。在外星球的威胁没有证实之前,我们没有必要拥有大量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生化武器等。显然技术应用应该在道德限制内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科技的立项研究、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均是由政府、集团或企业投资并实施控制,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便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而成为了受雇于人的工具。当政府、集团或企业的局部的、眼前的、直接的、暂时的利益,与人类根本的、长远的、社会,自然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服务于某个部门或企业的科学家的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让社会大众都懂得技术应该受道德的限制,局部利益服从全人类利益才能较彻底地避免由人类自己带给自己的灾难。
为了人类更加安全,可以考虑在技术的源头即科学研究上就加以限制,但科学是人的认识活动,是很难限制的,尽管如今的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一项复杂科研活动没有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的确很难成功,但科学之迷可能会以其它臆想不到的方式显现出来,被人们发现,所以控制科学发展的方向,既没有什么必要,也不容易做到。再说,对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来说,要他能预见到他所选择的课题会带来什么样的道德上的后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管他是多么努力地试图做到这一点。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预制一个基础理论的发现将来可能产生的一切影响。既然不可预测,如果给科学研究过早地带上伦理道德的枷锁,只能导致放弃一切科学活动。所以不管会出现什么样的伦理后果,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必然要进行的。
6
杜绝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危害还有另一条思路,即打破“有教无类的”教条,把道德用于选择教育对象上,让道德品质过关的学生得到高科技的教育。也许到了技术滥用十分严重时,教育被迫采取这样的措施,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本来模糊的道德品质却硬给出定量的评价会不会带来内耗呢,道德本来就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因此这样做是否本身不道德呢,再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虽然相对稳定的。但往往与一个的精神状态有关,一个突然失志的人往往会突然改变他的道德取向。因此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做法仍然不能保持人类的绝对安全。
六、道德教育和宣传
道德教育的难度并不是很多人知道的。道德问题之所以所有大圣人都关心它,是因为它其实属于社会科学的核心内容,只是古代知识无法让道德与科学相联系起来,所以才只好用道德命令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如今科学大统一的时代,道德内容成了复杂的社会理论最重要的一部分,另外道德又具有实践意义,所以道德教育有不能轻视的难度。一方面,道德理论教育已不象过去那样死背教条,需要理解,另一方面,道德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即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启发和训练。明白了这些,显然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目前道德教育常常不成功的原因。我们空洞的道德教育,既理论不完善不完整,跟不上科学的步伐,又道德理论和实践没有充分结合。如何改进道德教育呢,下面是一些设想。
现代道德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是让个人在人群关系中,在相互作用中减少磨擦,从而获得较多的自由。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只强调社会稳定和人关系的和谐。而现在还强调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围绕着这样的道德教育目的,具体的道德理论教育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小学阶段主要灌输道德命令,中学阶段主要启发道德思考,大学阶段应该有系统的道德理论。所谓启发道德思考即启发学生思考类似“忠孝两全”之类的具有两难特点的复杂道德问题。提高道德水平不是让学生会背几条道德命令,而是提高学生善于复杂的道德难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下就有的,先有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才能进一步学习系统的令人生畏的社科理论。道德教育其实一开始就应该用启发式,小学阶段虽然应以培养道德习惯为主。但也应逐步强加启发教育,逐步让学生学会正反两方面的道德思考。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一些古典的道理故事,如曾参敬孝的故事,尾高守信的故事,张仪和苏秦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既有趣也最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思考。应该大量收集道德矛盾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思考,获得大量的感性素材,为以后系统学习作准备。辩论也是启发道德思考的好方法。如今的大学辩论赛搞不下去,反映了什么呢,不是辩论不好,而是中国人实在没有辩论的传统,不懂什么是辩论。辩论的目的不是压倒对方,而是通过辩论明白道理。从这一点来说,辩论赛的规则就制定了不对,把辩论推向了死胡同。偷换概念、强词夺理、搞逻辑混乱巧言善辩或远离主题辱骂甚至人生攻击,这些本应扣分的却给加分,这就失去了辩论赛的意义。辩论赛应引导人们去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其中有很多的技巧,因而应该容易制定可操作的扣分和加分标准。辩论是国人的弱项,制定好辩论赛的合理规则显然有超出辩论赛本身的重要意义。
从道德训练的角度看,专门开道德课是不必要的。因为容易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形成空头说教,并且占用课时,对处在知识膨胀的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添加学习压力,是不合理的。道德和法律一起应是班会的主要学习内容,班主任不应该随便让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当,这样对学生太不负责了。班主任应该是社科专业的,而如今的社科专业要求太低了,不管什么专业,文凭一样则难度应该一样,这是基本的常识,而平衡各专业水平方法就是基础课要求应该一致。社科专业不学数学和物理这些有难度的基础课则必将远远落后时代,不弄懂复杂的自组织理论,则无法真正理解现代的社会科学理论。这是文科教学必需要进行痛苦的改革的关键一步。有了合格的班主任后,还要有足够的时间。班会应该有规定课时,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不会白干了,班主任组织学生活动是非常辛苦的,应该算课时。中小学,班
7
会课时至少与语文课一样多。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班主任负责才能把道德理论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任何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除了教育外还有宣传因素。特别对性格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学校的道德教育与社会上的道德宣传不一致,则就会十分茫然。如今的电视电影电台一反过去的内容,把过去空洞的政治宣传一改为纯愉乐节目。看来的确愉悦了老百姓。可是是否想到宣传领域是否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呢,难道市场化就是庸俗化吗,难道低素质的国民不需要引导吗,不对,素质越低越需要引导。要解决的不是不要引导,而是谁来引导。过去的政治挂帅决定了宣传完全控制在少数人手里。少数人的落后造成整个社会意识的落后,这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但如今宣传部门是否真正独立于政治了呢,看来并没有这么简单。如今的电视电影很少涉及一些重大题材,很少反映复杂的社会问题,很少科技内容,很少时代的东西。甚至看了中国电影给人的一个感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会思考的民族。偶尔出现一部有哲理性的片子就有外人评价:哪知中国人也会思考啊。可想如今的影视界太丢人了吧。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宣传部门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还是其胆寒政治的干预呢,看来两者都有。中国要从政治挂帅的阴影里走出来,还要经历漫长的路程。不过,提高宣传工作者的素质看来是当务之急。中国的社科教育太落后了,绝大部分宣传工作者不懂科学甚至不知道自组织理论,不知道混沌学,这就使得让宣传配合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困难。
紧张的生活需要轻松,这是搞笑成为影视界主流的大众化理由。不能不说没有道理。现代生活需要轻松娱乐没有人认为不对,错不在这,而是宣传工作者是否因此而忘了自己的主要社会责任。宣传时代的道德,让现代人跟上时代步伐是宣传工作者主要的任务。不应该弃主求次。无论如何严肃认真的能指导人们现实生活的题材应是主要内容,纯娱乐的节目应该限制数量,大部分节目应该寓教于乐。既满足大众的轻松要求,又不忘自己的责任。
讨论了这么多,最后该进一步突出一下重点了。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可是如今我们落后了,在道德领域同样落后了。那么中国古代文明主要的弱点在哪里呢,通过上述的详细讨论知道,主要在于缺少必要的相互作用。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马克思是最讲斗争的,利益的平衡需要斗争来争取。但中国在大事大非问题上很少有人讲原则,很少有人不屈服政治和权威,很少有人敢于据理力争。是不是传统的中庸之道影响太大呢,也不尽然,中国是一个被外人看来典型的窝里斗的国家,经常会为一点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这样糟糕的情况我们是否可以归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结合反掉了。如果把它们倒过来结合会不会出现新的气象呢,对原则性问题需要讲究斗争,而在具体的小事情上要难得糊涂取中庸。我想自组织理论是赞同这样的说法的。系统中变量间要有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才会有发展,否则能量将消耗在对系统自组织毫无贡献的热运动上了。看来中国人缺少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要中庸,什么时候要斗争,而且斗争应该限制在怎样的范围和程度上。扭转这一切就看今后的道德教育和宣传了,衷心希望我们能看到一套与现代科学相配套的生动的道德教材的出现。衷心希望我们电视电影能给国人丰富的精神食粮。
完稿于2003年12月
8
作文二:《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500字
论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契机,人类迈入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科技时代。在我们享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成就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矛盾所在:科技发展应用与道德的激烈冲突。这就需要科技法律与科技道德进行协调,本文旨在分析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关键词】科技法;科技道德;关系;启示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科技与道德的矛盾日渐凸显,并且其影响正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不断增强和扩展。因此,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使科学技术与道德和谐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现存科技法律体系
科技法学是以研究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科技法学研究的对象是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的规律,它包括科技法律和科技法制等几个大的方面,我国目前科技立法主要有三部综合性科技法律分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专门法律包括《专利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行政法规有《科技成果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等十几部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若干规定。
作文三:《8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6500字
第2011年第5期(总第374期)
(2011)5-0067-03[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5,2011TotalNo.374
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佟海涛1,金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婷2
沈阳
110102)
110034;2.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摘要]科技与道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意识范畴。科技有力地推动了道德发展;道德也限定了科技发展的原则与
而道德的发展也要给科技进步一定的宽容,科技与道德是方向。科技进步只有在道德强大动力的鼓舞下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相生相伴,相互包容、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要保持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和谐,关键要把握好两者的自身限度以及适度的平衡。既要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又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促进科技与道德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共同发展,互动前行。
[关键词]科技;道德;二者关系[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波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塑造文化的方式,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给伦理道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科技与道德关系问题的日益凸现,引发了人们对两者之间的关注与讨论。客观来看,加强对科技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探讨,既是人类正确发展科学技术之所急,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所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缩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强调的是客观事实是什么,主要是“真”、“是”的问题,“技术”则是改造环境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是“真”“是”、何以实现的问题。而对“道德”而言,一般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目的是解“善”、“美”的问题。科学技术研究的是关于真伪的判决
断,“价值中立”且与人自身的情感无关:而道德是关于人的善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且不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区然而,在社会现实当中这种看似无关却极为有联系的别。
现象,例如:“克隆人”、“安乐死”、“借腹生子”、“试管婴儿”等等。无疑是科技的发展对社会道德提出的全面挑战,从实质上来看,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两者之间有如此深刻的关联,就在它们中间存在一个的中介,把两者紧密的结合为一体,这个中介就是主体人的需要、欲望和目的。无论是科技进步也好,还是社会道德发展也好,其根本目的都是以人这个主题而展开,因此两者往往缠绕在一起,纠葛在一处。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重塑了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管子》,“饥岁之春,幼弟不飨,穰岁之衣食足而知荣辱”
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以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即能改子》
善人们生活水平,又会提高道德修养的法则。这种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在古代体现为美德式的知识,在近代则体现为科学的繁荣。有史为证,西方中世纪人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牢牢的被神权统治所束缚之在人生观、
际,控制和约束他们的社会道德规范就是教会的道德规范,稍有触犯便会遭到极其严重的惩罚。伽利略反对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他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却遭到罗“反对教皇,布道邪说”马宗教裁判对他进行审讯,并以的罪名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晚年双目失明,死在幽禁之中。直至科学的曙光照进黑暗的宗教社会之时,神权规范的道德被触动了,人从神权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理性时代的道德规范到来了。有力地印证了马克思所言,即“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因此,科学以其巨大的力量改变了整经济状况的产物。
个社会道德发展的方向,在剧烈变革中重新树立了新的道德规范。
另外,科技进步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本质的认识,还极大的开拓了道德视野。科技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活动,其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道德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科技作为最具革命性的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推进道德发展的力量,有效地促进了旧道德的消亡,孕育了新道德的产生。“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势的来源。”直至今日,科技活动可以说是一项社会道德试验,使原有的道德领域得到新
一、科技进步对道德发展的推动
科技是社会变革的强劲力量,深刻改变了物质关系,
[收稿日期]2011-05-05
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政治思想。[作者简介]佟海涛(1983-),
金婷(1983-),女,辽宁大连人,沈阳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制度。
-
商业经济第2011年第5期SHANGYEJINGJINo.5,2011
的扩展,同时也引发了传统道德与科技发展现实的诸多冲突,科技活动实践鲜活地展现了其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道德价值的交融与碰撞。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构筑新的道德规范空间,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考虑的新问题。21世纪人类正处于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急速发展,通过数字方式架构起全球庞大的万维网,人逐渐成了数字化的存在,互联网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们由传统的社会道德领域延伸到网络社会之中,以致产生诸多虚拟社会中的道德问题。基于互联网是以信息为媒介,在虚拟的交互中,存在大量的道德失范事件,甚至以网络形式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黑客侵犯他人隐私等等。因此,科技进步在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生活,同时也为人类道德进步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或许会造成道德各种各样的败坏,但从长远来看看,科技对人类道德科技本质上的发展,还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是革命的,是创新的,它的每一次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是对旧有社会道德的冲击,促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创新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形式,进而注入新活力,也为科学发展提供还为道德增添新内容、不竭的动力。
每每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事实上,人类知识的有限性导致科技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潜伏着违背人类道德的或然性,不管人类使用这项技术多么成熟,一个偶然的原因就会带来失误,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带来巨大的灾难,使人类社会陷入痛苦的深渊。
三、科技与道德的互动启示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社会道德的规范,尤其这项实践活动在社会中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社会道德对它的规范也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科技活动就是这样一种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谁都不能忽视科技这把“双刃剑”两重性。“一方面,它所产生的发明把人从精疲力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裕;另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技术环境的奴隶,而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的毁灭手段。”科技在为人类自身服务中提供了有益手段,但“双刃剑”也存在伤害人类自身的可能,如何运用这把就成为人类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科技危害实质上是道德失范的表现,在缺乏道德深层次规范后,科技就失去了人类服务的公共目的,而是着眼于个别人的私利而滥用科技手段,进而使人类整体利益受到损失。一般来说,科技本身并不存在伦理价值,它对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应用上,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即受不受道德规范引导的问题。所以,科技进步的好和坏要同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否则人类难免会因为是无忌惮滥用科技而导致自我毁灭。历史和现实都有力的证明,科技进步必须要在道德的引导和规范下,才能更好的有所作为,惠及整个人类;同时,科技也只有在道德强大动力的鼓舞下,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科技进步必须要以道德指导为根本前提,而且道德发展也要给科技进步一定的宽容,要以开阔的心态去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而不能顽固保守原有道德准则一成不变,毕竟社会的多元发展是人类前进的方向。研究科技是一项艰难困苦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关键在于摆脱原有的束缚和规范,去寻找到以前人类未曾发现的道路。因此,这为科技发展的前途带来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开创冒险精神才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科技研发目标是向善的,但出现结果的可能性却并未由人所能控制。就有利于科技进步而言,道德对于科技要相对宽容一些,道德适当失范有利于科技的顺利发展,能为探索新科技留出一片自由的空间。就此而言,中世纪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哈维的“血液循环论”,就当时而言都是对当时道德规范的挑衅,是道德失范的一种表现,但却造就了科学的重大发现。时至今日,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已经不完全是一项永久的福利事业,一方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益处,另一方面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发展。盲目地颂扬“科学万能论”是危险的,但肆意吹捧“科学毁灭论”更
二、道德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反作用
在科技进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时,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道德对科技的作用与影响。一般来说,进步的道德观念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则对科技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就道德而言,它是社会制定和认可的,是规范每个人的具有社会效用的全部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根本利益。科技发展的动因,同样也是人类能更好的改造自然而为人类服务,只有两者在这一根本原则达成一致时,才能有效的得到发展。弗兰西斯·培根说“: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就在于“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如果运用科技方式违背了人类的根本利益,那么无论这种科技多么先进,都会得到社会的极力谴责,必定会极力呼吁抵制相道德行为的原则,必须要以个人关科技的研发。简言之,
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科技发展的方向只能行为符合他人、
造福人类和社会,而不能违背人类和社会利益趋向。假若它偏离了为人类根本利益服务的根本宗旨,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
道德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科技进步则是在不断加快,极易导致其迷失指导方向而有损人类的利益。伦理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在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基础上,通风俗、习惯和血缘关系,把善恶美丑用价值观念过传统、
继承下来,具有根深蒂固的稳定性。道德规范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社会人员调试、适应及改变,逐渐生成新的行为准则,并且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约束人的行为。与之相比,科技则是最为革命,最为创新的因素,它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将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现存的道德体系提出新的问题,构成新的挑战,-68-
佟海涛,金婷: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是错误的。因此,人们对待科学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以社会道德规范来衡量和评价科学发展的尺度,既不能任意夸大,也不能灰心丧气。科学需求与道德准则都以客观的事实作为基础。道德取舍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没宽容、平等、自由的道德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谦逊、科学。
在21世纪,我们可以预见科技与道德问题的冲突会越来越突出,怎样使两者更为和谐相处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和谐,关键要把握这两者的自身限度以及适度的平衡问题,在理论似乎很容易产生共识,达成一致,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想真正处理好科技与道德的和谐,则还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因此,人们必
(上接第66页)
须全面深刻地认识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创科技与道德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崭新局面。科技与道德只有当它们相伴而行,并保持适度张力的时候,科技与道德才能相得益彰,彼此获得健康的发展,进而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参
1995:435
1972:546[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41979:259[4]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刘玉梅]
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从而确保成人教育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7.建立有效的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
成人高等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毕业生的质量优劣最终是由用人单位来评价的。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把就业质量,甚至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也能更科学地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因此,通过建立社会及毕业生跟踪制度,收集毕业生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信息,了解毕业生经过工作实践后对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管理等方面的体会及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和对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态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评价,获取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最新要求。并将用人单位的评价作为审视成人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建立社会及毕业生跟踪制度,针对用人需求,加大成人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从而增强成人教育的办学活力,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新的观念构建符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理念,建立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确定教学质全面管理的教学质量量目标和质量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论与实践,2006(5)
[2]高杨.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管理[J].世纪桥,2010(5)
[责任编辑:刘玉梅]
-考
文
献]
[1]陈柏华,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
考
文
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
当成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成人高等教育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办学机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外部改革与内部管理形成同向合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及服务质量。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加强教学管理岗位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能使成教工作系统、高效、有序地运按国家教育部及上级教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修订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并以科学的方法严格执行。重点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落的实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等。确保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应定期检查其教学工作、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教师和学生到位等情况,以促进学风、教风、考风建设。对教学点教学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予以表彰和支持;对教学质量低,教学秩序混乱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顿。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拥有的专职教师队伍规模较小,大多是普通高校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对成人学习。特点了解不够,又缺乏必要的成人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因而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成人高等教育应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实现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选派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的教师到实践岗位中进行学习,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从社会相关岗位一线聘请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这样既能改善当前教师的能力结构,又人员为兼职教师。
有利于跟踪现代技术、掌握最新工程信息,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有关专业可定期举行专业技能考核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师技能训练的自觉性,增强其竟争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是我国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选择。成人高等院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留住人才,使成人教育
作文四:《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2900字
论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关注的问题,纵观历史,对于二者的关系也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论断,当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当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伦理道德观念的推旧换新,另一方面也使伦理道德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观念,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加强两个领域信息的互通,及时调整二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通过制定科技制度,严格伦理道德规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 伦理道德 辩证统一 协调发展
引言
科学技术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标,发现自然界中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建立理论把事实和现象联系起来,并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伦理道德是内在的价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为规范,蕴含着理性、科学、人文等属性。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内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反响的同时,也给社会及其各方面带来猛烈的冲击,如污染问题、厄尔尼诺现象、高科技犯罪等等。正如爱因斯坦分析的那样,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人类的命运,而就科学技术本身的意义来讲也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道德性质。因此,怎样正确地处理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它也是当代科技哲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纵观历史,大致有四种关于科学技术金额伦理道德关系的论断:一是等同论,中国与西方的古代先哲很早便发现了知识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包含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统一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属于知识的。二是相悖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1]与伦理道德是相互排斥、背向发展的,当时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说法;
三是无关论,认为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科技是物质世界的而伦理道德研究的是人性的好坏;四是决定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是所说的科学决定论,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德决定论,认为科学本身是处于道德的判断之下,良好的道德信仰为人类掌握真正的知识提供了理性思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正确解读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思想,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既不是绝对统一的,也不是完全相悖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助力,但也促使了一些负面效应相伴而生,所以对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关系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无道德的科学会给人类发展带来灾难,无科学的道德无法冲破传统的枷锁而适应于社会进步。
二、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现状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伦理道德的进步提供了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帮助人们不断取得在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研究的进展,从而为传播进步的思想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直接动力,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伦理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变了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助人们验证真理与谬误、辨别善良与邪恶,纠正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伦理道德,唤醒那些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的、新的道德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越丰富,他对精神文明的了解越透彻,他的道德水准也就越高。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但是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也不完全是积极的向上的,也会使伦理道德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生命科学对家庭伦理[2]的挑战,众所周知,克隆技术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伟大的发明,1997年2月,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显示了利用细胞进行克隆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这个技术被用于人类自身的繁殖过程,将导致人伦关系的混乱。当然,克隆只是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其他例子诸如试管婴儿代孕引发的“谁是真正的母亲”的问题等等;其次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全球化,但是庞大的信息资源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每一个接触网络的人都会受到网络对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网络立法和道德规范建设滞后,会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发布虚假信息,虚拟世界的不良发展会使人们精神内涵虚拟化、空壳化。最后是资源掠夺对生态伦理的影响,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比比皆是。所以如何平衡好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关系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三、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的研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寻找到一个结合点,使得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同时科学技术也需要人类理性的引导,需要将其与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思考,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从而正确地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验证真理与谬误、辨别善良与邪恶,纠正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伦理道德,发展新的道德观念。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会威胁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伦理道德对科技工作者的约束,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二)加强两个领域信息互通
伦理工作者和科学家要保持沟通[3],互相汲取只会,使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顺应伦理道德的发展,科技伦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两个领域信息的及时沟通,能有效促使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辩证统一,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完善科技制度,严格伦理道德的规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关于伦理道德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这就使得完善科技制度,严格伦理道德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一味追求生产
力的发展而忽略伦理道德,也不能因为一些错误的伦理道德而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结束语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新的技术的发展会冲击人们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反之,一些道德观念也会促进和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再当代,科学技术一方面促进伦理道德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处理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使二者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英. 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J].社会科学辑刊,2004(1):172-174.
[2]叶婷婷. 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李姮. 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10):227-228.
作文五:《浅析科技利弊与道德的论文》2900字
浅析科技利弊与道德的论文
浅析科技利弊与道德的论文
【摘 要】
人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迅速发展又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这就使得道德的作用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
科技之利 科技之弊 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
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WwW..Com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
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
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X,(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1X,
(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1X,
(9).
[4]汤建民.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X,
(3).
[5]郭广银,杨明.应用伦理的热点探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X.
8.
作文六:《高科技与人类的道德前景》4600字
作者:何曼青
未来与发展 1998年02期
在高科技领域最令人瞩目和最引起骚动的成果,是微电子学和仿生学等为我们制造了日益精巧的智能机器人,以及生物工程通过基因重组能够自如地改良许多物种甚至制造包括人类自身的新生命。1997年克隆羊问世和“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些划时代革命性成果的推广与运用,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物质环境,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许多有识之士在思考一个伦理学问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会面临一种怎样的道德前景呢?
一
科学技术对传统道德观的冲击表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人机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产出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后,这一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今生产的第五代机器人不但“耳”聪“目”明,有一双飞毛“腿”,而且还有适应控制和学习控制的功能,能够在宇宙空间、深水海底和放射性污染区从事无人监视作业。正在研制的第六代机器人将具有更高的智能。近年来,由于逐步引进仿生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有些科学家预言将制造出具有“生物特性”的机器人;更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甚至在讨论“人机共生”的可能性——即在男人和女人的身体中安装联结机器的“插座”。这样,人类智能就会显著增强。“人机大战”是人机竞争的序幕,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机器人技术的这种发展前景,使人们可能产生这样的困惑:将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人造人类?既然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具有人的“功能”和生物“属性”,那么,这些人类模拟物是否应该被给予和人一样多的道义上的权利和尊重?既然“人机共生”现象使机器人成为人的一个有力伙伴,那么机器人与人类之间会不会形成一种伦理道德关系,甚至出现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的现象呢?机器人的发展,最终会达到“有几分理性的程度”。
第二,优生技术。美国已故的遗传学、优生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穆勒,在1961年第二届人类遗传学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为避免人类衰败必须进行“胚胎选择”的优生理论,并主张对有遗传疾病的人实行强制性绝育等行动。科技工作者为避免遗传病而进行胚胎选择研究时,决定胎儿性别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一场激烈的道德争论。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决定胎儿性别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将助长传统的重男轻女趋势,从而破坏总人口中男女人数的自然平衡法则,特别是一些医生利用这门技术大赚其钱的行为更应该受谴责。赞同者争辩道:这门技术有助于防止遗传疾病,况且人们有权选择自己孩子的性别。显然,优生技术还会引发下列一些伦理学问题:怎样评价有遗传缺陷的人?有缺陷的婴儿是否应无痛致死?标准又是什么?如果实行强制办法,又由谁来掌握人工淘汰?基于社会的福利和社会的保全高于一切的考虑而做的决策是否能经受起历史的考验?
第三,有“权”造人吗?1978年,美国人D·M·罗维克推出《人的复制——一个人的无性生殖》一书,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本书介绍一个美国百万富翁,想以无性生殖的方法得到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作为他的后嗣,在科学家们的努力帮助下,他终于如愿以偿。抛开该书情节的真假不论,从生物的角度看,人的无性繁殖决非天方夜谭。1997年2月23日, 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博士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第一只取名为“多莉”的绵羊,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所谓无性生殖是指由同一体细胞繁殖出来的一群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机体(或是这样一群中的一个成员)。除了无性繁殖,非自然生殖技术还有人工受精、正在探索中的重组DFA(拼接生命)等。 人工受精就是从母体内取出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再植入母体或别的妇女即替代母亲的“借用子宫”中。据说在一些国家中已建立起精子库和卵子银行,例如,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百万富翁罗伯特·格雷厄姆在加州埃斯康迪创办了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精液库,据称其精子来自智商不低于140的白种男子。这些非自然生殖技术应被誉为绝技, 但它将把人类推到一场进化大骚乱的边缘。从而不能不引起社会、法律、伦理道德上的相当尖锐的大争论。反对者认为,人工受精会导致人的胚胎、精子、卵子甚至婴儿和母亲的商品化,这有损于人类的尊严、贬低人的价值;无性生殖可按需要复制相同的人,这将会泯灭每个人享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价值,使生命变为千篇一律,并可能引起一场严重的身份辈份大混乱;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无性生殖用希特勒的细胞复制出成千上万个战争狂人,那将是一场大灾难;还有,这些非自然生殖技术将人类生育与爱情和性分裂开来,会引起家庭结构、子女和父母关系的改变,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对后代人的道德品质产生什么影响呢?等等。赞同者则认为,非自然生殖技术是人类的一个福音,因为它使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而能够成为自身繁殖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制造者和选择者,使人类梦想的优生愿望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人们向往着非自然生殖技术的美好结果:改善人类遗传素质;为不育夫妇提供理想的孩子;复制伟大天才和绝代佳人,用以改良种族和使生活愉快;复制大量特殊职业的劳动力等等。总之,关于非自然生殖技术的争论是相当激烈的,从许多国家对这一技术的不同甚至相反的立法规定中也都反映出来。但不管怎样,只要人类加以理性和有效地控制,就能把维护人类的尊严和追求高尚的价值两者很好统一起来。
第四,器官移植。现代医术已达到如此高度:人体某个器官出了故障可以更换,就象机器某个部件出了毛病可以替换一样。随着医学、生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估计到了21世纪,人体的所有器官都将能进行替换。但是,人脑能随便替换吗?因为置换了人脑意味着彻底改变一个人,而丧失他原来的个性特征。因此,当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一技术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时,必须同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目前,移植器官的来源主要有捐赠、摘取、交换和出售等。但无论哪种途径都会引起一些麻烦的法律和道德问题。1968年,美国医学会发表了“知情同意”、“关心病人第一,发展医学第二”等器官移植伦理学原则。许多国家鼓励自愿捐赠,但由于人对自身器官的珍视,特别是认为死后仍要“完人”的道德观念的作用,使器官来源十分困难,供求矛盾非常尖锐。于是,西方许多国家出现了穷人出卖器官,匪徒杀人夺取内脏以谋取高额价值的悲惨恐怖、非人道现象。现在,科学家正在试图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缓解器官供求矛盾。例如, 英国科学家最近宣称, 他们将人的某种基因移入30多个猪的体内,它们的后代的内脏器官将不受人的免疫系统的排斥,可供人体器官移植。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激烈的道德争论。反对者认为,人是神圣的,人的生命价值高于其他所有生命体,人怎能与动物合二为一?将人的基因与动物基因相结合,有损人的尊严,是一种大倒退!并还有可能因基因变异产生怪物,甚至引发人类自身无法对付的传染病。支持者则认为,正常情况下,一个物种要经过500万到2000 万年自然进化的时间,才能实现稳定单基因突变;而这种新技术在一夜之间可以使任何物种的遗传结构发生根本突变,这种技术将造福人类。
第五,安乐死。所谓安乐死是指对当事人施以一种慈爱行为来结束他的生命,它既不是为了惩罚某个人,也不是为了保持一些人而牺牲某个人。按安乐死采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听任死亡和仁慈助死。听任死亡意味着听任晚期病患者拒绝治疗而自然死亡,是一种“消极的”安乐死。仁慈助死是根据患者提出的要求,采取直接行动结束其生命,是一种“积极的”安乐死。关于安乐死的选择也引起了一场道德争论。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安乐死违背了医学伦理原则,放弃了对挽救病人生命所做的最后努力,排除了找到治愈方法和使病人从深度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可能性。主张安乐死的人则认为,疼痛难忍又无可挽救且注定要死亡的生命,对病人、家属、社会都是一种痛苦的负担,是负价值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病人来说,安乐死与忍痛死相比是一种幸福。赠予病人一种安乐死是尊重病人的自由和尊严,是合乎人道主义的。看着让病人痛苦地死与主动杀人在道德上并无区别,前者也是非人道的、不负责任的有意识的行为。施行安乐死是符合社会利益、符合经济伦理的,关键是要谨慎制定安乐死的合理判断,此外还要靠慈善心和合理的社会法规,以避免有意谋害等违法事件发生。
二
由上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道德前景?对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存在着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是相悖的。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便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和“绝圣弃智,大盗乃止”的说法;现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瑞典神学家布伦纳则说:“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的世界性贪婪、他内心的骚动以及被永恒的上帝注定了命运而又要摆脱的不安宁心理的一种赤裸裸的表现。”第二种观点即所谓的“科学中立说”,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毫不相干。实证主义哲学家维根斯坦和卡尔纳普就持这种观点。他们声称,科学是关于真伪的判断,与人的感情无关;道德是关于善恶的判断,没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因此,在他们看来,科学应有的信条应当是:能做的就去做,不必受什么“良心”、“人道”之类的道德的束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既能促进道德进步,也能导致道德败坏。
我们认为,首先,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不是互不相干的。因为科学不只是事实问题,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在科研目标的选择和科学成果的应用上都存在着善恶问题。所以,科学与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善恶关系,即伦理道德关系。其次,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推动包括道德进步在内的文明发展的伟大动力。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精神文明的发展,毕竟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之花的道德,当然也不可能在虚空中发展,而必须有相当的物质条件。所谓“饥寒起盗心”、“仓廪实知礼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正在兴起的高科技,给人的道德意识的升华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质手段。第二,科技知识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本质的认识,从而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变革。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都曾强烈地震撼了上帝创世说,给统治西方若干世纪的宗教道德以沉重打击,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革。又如,近年来问世的器官移植、安乐死、人工受精、无性繁殖等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旧的“生命神圣论”是多么大的冲击!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所持的各种愚昧神秘的念头,而把人类的生命道德价值问题放在了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第三,科学技术的基本精神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尊重不同意见、不迷信权威、勇敢探索真理和不断地发明创造,这些都与反映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合理性,以及对社会理想状态的追求的道德意识,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总之,科学技术是推动道德进步的强有力杠杆。人类应当自己控制自己,如抑制战争狂人,而不是抑制科技进步,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正面效益,抑制因科技不完善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预言,在未来的高科技社会中,以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手段的增强为条件,人的价值将得到充分的实现,人的尊严将得到切实的保证,从而达到高科技水平与高道德水平的统一。当然,这个目标不会自发地实现,它需要人类长期地自觉努力奋斗;不过,这个目标的实现应当是肯定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其本性来说,与人类的不幸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作者介绍:何曼青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作文七:《【doc】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8700字
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一
2002年3月
Mar.200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GuilinTeachersCollege
第l6卷第l期(总第49期)
V0Ll6NO.1(SumNO.49)
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王琼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使稃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从理论上垒面,科学地认识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将有琦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文章从科技与道德分属不同的范畴,科技
与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和稃技应用中的道德Z-重性三个方面论进了这十阔题.
[关键词]科技}道德;关系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02)01--0013--04
当代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一系列重大的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与应用,如高智商电脑,克隆技术,
转基因技术,网络技术等.它们在引起人们的欢呼的同
时,也引起人们的惶恐不安和惊慌骚动.有人疾呼,科技
发展再这样下去就会出现”道德危机或”道德沦丧.现
代科技中的道德问题已日益凸显在人类面前.因此,必
须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使
之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因害怕”道德危机”而
停止科技发展,也不因忽视道德对科技活动的积极能动
的反作用而使科技危害人类.
一
,科技与道德分属不同范畴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当科学与技术连称时,
多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及其应用.科技是关于事实
的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性活动,其使命是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而
改造自然界,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因此,从这个角度
看,科技属于生产力范畴,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
道德则是关于价值的知识,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它产生的直接根源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其使命是通
过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道德就其本质上说,是由一
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它属于社会意识
形态的范畴.具体地说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反映的对象不同科学技术反映的是自然界
的物质运动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实验
和生产活动的方法,手段,道德反映的则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是
否适应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客观需要.
第二,反映的形式不同.科技往往以真假的方式
反映世界,即它是以科学定律,方程式,数学公式,假说,
实验报告等方式反映世界,它表现的是人们征服自然的
智慧和力量;而道德则以.善恶”的方式反映世界,它把
世界分为善的.恶的或正当的.不正当的,故它往往以善
恶,公正,义务,良L-,荣誉,幸福等道德范畴形式表现出
来.
第三,解决的问题不同.科技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以求真为最高原
则;而道德要解决的则是.该不该做的问题,以求善
为最高原则.
第四,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
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同志更是发展了这一
思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着名论断.
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
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革命力
量和巨大杠杆,对社会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而道德的社
会作用则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调节器和
控制器,它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以利于
社会的稳定,使社会生活和谐有序.
二,科技与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科技与道德虽属不同范畴,但并不是毫不相干的,
科技与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两者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马
[收稿日期32o01-l2一l8
[作者简丹]王琼玉(1966--).女(苗族),广西资潭县人.莹学学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拉社科部讲师.
13
2002年3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l6卷第l期(总第49期)
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
终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的,原始的动因.而科学
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无疑对历史发展起着
推动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以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
领域,也突出地影响着伦理道德的进步.因为科技的发
展为形成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新
的经济关系则必然会产生出新的道德观念,即作为上层
建筑领域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必定随着科技的进步
与发展而向前迈进.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对
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和影响生产力
的发展.这种作用当然也包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人
类发展史上,科技与道德是一对处于共构状态的矛盾,
在这种状态下,矛盾双方和矛盾统一体发展的结果不是
一
方消灭另一方,或者二者同归于尽,而是在相互制约
和斗争的过程中长期共存,并相互促进.矛盾双方不仅
以各自的发展为对方提供发展的动因和条件,同时也因
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对方的发展提出要求,表现出对对方
发展的依赖性,从而在整体上促进了矛盾统一体的发
展.在这一矛盾发展过程中,科技为道德充实真理因子
并开辟出新的道路,道德则为科技提供价值定向和精神
动力因此,科技与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一的.
(--)科技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
科技与道德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科技内含着道德最高原则——”善”的意义
对科学技术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认识得最深刻的要数爱
固斯坦他认为科学从本质上说是致善的,一切道德,科
学,宗教和艺术”都是同一株树上的各个分枝,所有这些
都是为着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
生存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科学技术内含
着”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之善
的功能价值,即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
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福利,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满
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具有最大的
“善的价值爱因斯坦曾经对此作出过评价,他说:科
学技术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
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口科学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逐
渐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尊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
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人类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因此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把科学看成是内含着”善”的价值的
“精灵”.另一方面是科技之善的内在涵义科学技术从
本质上来说,固其具有解释性特征内含着人类善的希冀
和企盼,因其创造性,目的性特征而使其成为人类善”
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人类对美好社会和生存状态的
追求和努力,离开了科学技术将是不可想象的】科学的
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
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因为”科
]4
学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它的最终目的是以科学知
识去指引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使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关
系中和在社会的关系中获得自由.”科技对于解放人
的思想,增进人的智慧,提高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和社会
生活中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本
质上说,科学技术与道德的最高原则——善”是统一
的.
第二,科技活动总是要接受道德的评价科学技术
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利益,社会需要和.
社会情感,人们自然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科技活动进行
道德评价.因为科技活动作为一种自觉,自立的社会活
动,它必然会涉及到人们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调节人们
利益,需要关系的道德也必定把科技活动作为自己的评
价对象.
第三,道德中有科学的因素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
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但与科学真理不
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
规范的内容,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某个人做出
某种好的行为,不仅是因为符合道德要求,而且因为其
符合真理另外,在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中也确实存在
着科学的因素例如,作为规定两性关系最早的具有道
德意义的规范,也是标志人类道德正式形成的规范——
禁止氏族内的成员通婚,就包含着优生学的思想
(二)科技与道德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科技与道德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
一
定时代的科学知识,科技方法和活动的规范作为一定
时代的精神成果渗透到一定时代的道德观念中去;同
时,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践履方式等
也通过科技工作者渗透到一定时代的科技活动中去,使
一
定时代的科学活动呈现出特有的时代特征.
一
定历史阶段的道德总是与那个时期科学发展的
水平相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由于愚昧无知,
迷信所形成的落后的腐朽的道德观念会逐渐被文明的,
进步的,科学的道德观念所取代科学,即便是自然科
学,它也不是自然界本身,而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观念
的(理论的)反映这种观念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作
用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从而完成向道德观念的转变,即
这种观念特征使人们逐渐坚定了”凡是科学的就是道德
的”的道德信念和思考方法.如近代以来,科学事业的发
展和壮大就使人们道德观念中的民主和自由意识得到
不断加强,虽然这种”民主”思潮主要得益于近代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逐渐崛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传
统,但也受益于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主义精神的熏
陶.因为在科学活动中,专制与独裁是与之格格不入的.
再如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注重社
会福利和人类幸福等等现代道德意识的观念也是随现
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王琼玉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2002年3月
道德向科技的转化表现为,一定时代的道德并不转
化为相关的科学内容本身,而是通过对科学活动的道德
评价,影响人们对科学事实的解释,从而发掘出某一种
科学事件或事实的道德意义,或者是通过科技工作者把
一
定时代道德规范意识渗透到科技活动中去.道德之
“善向科学的渗透和转化,其形式是臆蔽的,其途径也
是曲折的.从其转化的途径看,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要
求通过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伦理道德原
则可以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的话动准则.科学无禁区,应
用有界限”这一科学信条,正是人们一定时代的伦理道
德要求在科技活动中的体现”科学无禁区”,说明世界
是可知的,人们探索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科学应
用有界限”,则说明科学的应用不是无界限的,不是科学
家主观愿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考虑到它的后果,
哪些事情能够做到却不能做,应用必须以造福全人类为
其最高道德准则.这就是道德价值准则规定了科技范围
和方向
(三)科技与道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回顾历史,每一次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与进展,必
然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带来不同
程度的冲击,尤其是道德领域内会产生一些新的道德观
念,提出新的道德问题,而新的道德观念则会影响和引
导着科学技术继续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
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技的进步为道德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科学
基础.科技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直接动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历史进
程,而且也大大地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为道德
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科技对道德的这种作
用,不仅f司接地表现为通过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促进
道德水平的提高,成为道德文明的物质载体,而且直接
地表观为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因为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
象,它所提供的科学知识和倡导的科学精神,能为道德
的进步提供丰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进步还使得道德修
养与教育获得令人信服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基础,为道德
宣传是供了迅速,有效的手段,有助于进步的道德思想
广泛传播,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科学文
化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上扬.对
于个体来说,亦是如此.
第二,科技的发展对于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科技人
员道蒋水准的提高.其作用更为突出.因为一个科技人
员相应的道德水平往往是其职业活动的需要,并且通常
可以通过长期的职业括动而逐渐形成这种道德观念和
养成这种道德品质.科学劳动的创造性,探索性,艰苦
性,复杂性,继承性,集体性和非封闭性等特点,需要科
技人员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需要严谨,勤
奋,扎实,谦虚的学风,需要胸襟坦荡,吃苦耐劳,锲而不
舍的品质,以适应科学劳动的需要.科技工作者正是在
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逐渐培养,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道德
品质,形成了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
第三,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分工的发展产
生了新的社会职业,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关系,需要制定
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来调整这些关系,从而使各种职
业道德应运而生.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
生了现代医学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核伦理
学,宇宙伦理学等等.
第四,科技的发展提高了道撼评价能力,扩大了道
德评价的范围.一个人的道德评价能力往往与他掌握科
学知识的多少有关,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就不能辨别
真理与谬误,善良与邪恶,诚实与欺诈;相反,有了丰富
的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人们就能对别人的行为
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另外,科技能开
辟出新的认识领域,扩大道德评价的范围.随着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范围越来越
广,从而也把道德规范的调节范围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扩大了道德评价的
范围.故当人们的认识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对某些行为
处于盲目,无知状态时,不是未把它列入道德评价范围,
就是将不道德的行为看作道德的行为.
道德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般
说来,先进的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
用,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阻碍
作用
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献身科学,服务人类,不
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道德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强大
的内驱力,能促使他在科技活动中,不怕艰难险阻,勇于
冲破一切旧观念和旧势力的藩篱,不断创新.例如,尸体
解剖在欧洲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和有罪的行为而遭禁止,
但一些生理学家和医学家们不顾教会神学的禁令,大胆
进行研究,终于在1543年出版了比利时科学家维萨里
的《人体的构造》一书,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人体解
剖学的迅速发展.可见道蓓,特别是科技道德,在具体的
历史条件下,通过人们的科技活动,发挥着特殊的能动
作用正如爱固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所说
的:”在居里夫人这样,位崇高人物结束一生的时候,我
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
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
道撼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
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
为的那样”
从社会群体来看,社会公众在伦理价值取向方面重
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对它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就会促
使科学技术迅速地发展.例如,当今绿色消费是现代消
费生活的一种新趋势,这其中就包含着公众认可的保护
15
2002年3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l6卷第l期(总第49期)
环境,健康消费的新道德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因如
此,从绿色消费开始,经过绿色市场,推动着生态科技的
迅猛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绿色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向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的模式的转变.
腐朽,落后的旧道德往往是愚昧无知的产物,它与
科学研究总是格格不入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严
重的阻碍作用.因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
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致使我国进行器官移植的供体严
重不足.至今我国尚没有一个城市有条件设立”人体器
官库”,只有几个大城市设有”眼库”.这不仅对患者是一
种损害,也影响了我国相关科学的发展.可见,开展科研
活动,发展科学技术,非常需要新的文明的道德力量作
辅翼J
道德对科技活动还有规范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道
德对科技活动负面作用的制约和束缚上.其一,道德能
规范科研选题,禁止一切有害或可能有害于人类生存,
破坏自然环境的课题出笼;其二,道德能规范科学功利
主义,支持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的功利行为,反对狭
隘自私的个人,小集团的功利行为.
三,科学技术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
科学技术对于人类从根本上说是善的,但它的具体
应用却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社会效果它可以为任何人
服务,用于不同的目的,它对人类和社会产生好或坏的
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以及
为何运用,从而显现出它的道德二重性.故有人说:”科
技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一
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把人类从落后,愚
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垮入了文明时代.特别是当今高科
技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人的健
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平均寿命延长,闲暇时间有可能多
于工作时间,这将有助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更多
自由发展的机会}借助高科技,人类活动的领域大大地
扩展了,一方面利用强大的高能加速器深入地揭示物质
结构之谜,另一方面则向外层空间广泛地探测宇宙的奥
秘;高科技也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促进了知
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似乎还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强有力的手段和知识去创造美好的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是
毋庸置疑的f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不安和
威胁.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
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核技术具备能够彻底毁灭整个地
球的巨大破坏力,克隆技术给人类提出了史无前例的难
题,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总之,当今发达的科技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为人类
刨造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社会;高科技为一部分人创
造了富裕而舒适的生活,却同时有一大批人挣扎在贫困
线上,世界范围内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不仅没有清除,
反而进一步加剧i在高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里它没有被
用来维护和促进和平事业,反而成了推行霸权主义,屠
杀无辜平民的手段;高科技的发展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
剧了发达国家的某些社会问题.例如,人的精神危机日
益突出,一些人丧失人生理想,不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尊
严,盲目祟拜金钱,沦为物的奴隶.因此,必须运用道德
手段对科技活动进行调控,抑制或消除其负面影响,使
之朝着服务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l97I.4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I971.4372.
[3]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30.
[4][5][6]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c].北京:商务印书倌.
I979.149,149,137.
[7]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倌.1979.
339.
RelationshipbetweenTechnologyandMorality
WangQiong—yu
(SocialScienceDepartmentofGuilinTeachers’College?GuilinGuangxi541001)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high—tech,therelationshipbetw
eentechnologyandmoralityhas
graduallybeeaheatedissue.Togetathoroughandscientificunderstandingofthisproblemwillcertainly
helpwithourpracticalwork.Thepaperlooksatthreepointsconcerningthisissue:technologyandmorality
aredifferentconceptions;technologyandmoralitysharesimilaritiesinnature;andtechnologyhasmoraldual
characterinpracticalapplication.
Keywords}technologyjmorality;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欧阳礼)
l6
作文八:《论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1900字
论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作者:孙雯静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契机,人类迈入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科技时代。在我们享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成就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矛盾所在:科技发展应用与道德的激烈冲突。这就需要科技法律与科技道德进行协调,本文旨在分析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关键词】科技法;科技道德;关系;启示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科技与道德的矛盾日渐凸显,并且其影响正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不断增强和扩展。因此,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使科学技术与道德和谐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现存科技法律体系
科技法学是以研究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科技法学研究的对象是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的规律,它包括科技法律和科技法制等几个大的方面,我国目前科技立法主要有三部综合性科技法律分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专门法律包括《专利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行政法规有《科技成果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等十几部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若干规定。
二、科技道德的作用
科技道德是如何使伦理道德规范运用到涉及科技活动的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的规范。科技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从科技道德的内容上说,科技活动本身和科技活动者的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科技道德方面的要求,促使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努力提高科技工作效力,加深对科技工作的热爱。
(二)科技道德能够有效地调节科技活动的内部关系和相关外部关系,在科技活动中,科技管理部门能够定立相应的制度、法规,用于调整科学技术活动的内部外部关系,但是,制度法规不是万能的,科技道德作为科技活动的内在维度,是人们内心伸出的职业立法。
三、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一)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联系
科技法是科技道德最有效的传播手段。科技道德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最低限度的道德,所谓最低限度的道德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科技道德,是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第二类是指无私、博爱等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密切关系的原则。一般来说,最低限度的道德通常会上升为法律,通过法律制裁或获得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是不适宜转化为法律的,若一并转化为法律,就混淆了法律与道德。 科技道德是评价科技法的一种标准和推动力量,是科技法的补充。失去科技道德为基础的科技法,便成为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此外,科技道德对科技法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提高,科技成果使用者的科技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科技法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技道德和科技法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出现相互转化。某一些科技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变成为对社会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可能性,科技立法者就有可能将这些科技道德纳入科技法的立法范畴。相反,也会有一些行为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科技道德范畴调整。
(二)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区别
1.调整内容不同
从纵向看,科技道德调整的不仅是人们的外部行为,还包括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维护真理并运用科技造福人类等。科技法调整的是科技活动领域的社会关系;从广度上看,由科技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科技道德调整。
2.要求不同
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问题,在我们评价一项科技活动是否合法时,参照的是最低限度的科技道德原则。将科技道德分为“追求的科技道德”和“义务的科技道德”,“义务的科技道德”就是最低限度道德原则,它是科技活动的道德底线,一旦触及最低限度道德原则,科技活动就丧失了合法性,这样的活动就会被禁止甚至接受法律惩罚。“追求的科技道德”是科技工作者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即使科技活动目标未完美的达到,也不会触及合法性。人性尊严原则、无害人类利益原则被视为义务的科技道德原则。人性尊严原则是指科技活动中必须尊重人性尊严、人的隐私和自由等基本权利。无害人类利益原则是指科技活动不得对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伤害,包括实际伤害结果,预期可能性伤害结果,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前沿领域,如核武器和核能源、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研究、人体实验等,对人性尊严和利益伤的害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往往成为科技活动合法性判断的敏感地带,需要审慎地加以对待。
作文九:《科技与道德》1000字
科技与道德
随着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明亮的电灯,电的普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百姓们的日常用电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大。然而,在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电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想想电的生产呢?
生产电力的途径有很多中,比如说依靠风能来发电,或者是太阳能,又或者是潮汐能??然而在中国,大部分的电来自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分布在我国各个地方,涉及面极广。在我国,75%的发电装机是来自火力发电,80%的电量来自火电,这说明了我国极其依赖烧煤发电这种发电途径。在这样大规模地利用煤炭作为发电的原料,低碳的生活也只能成为高碳生活了。据可靠数据得知,在2010年全中国烧32,0000,0000吨煤发电,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可怕的不仅仅是数字,这给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带来多大的伤害呢?
在初三的化学中,我们学过,煤和石油中含有较多的硫化合物,经过燃烧,便会生成二氧化硫这种无色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如果人们大量吸入这种气体的话,就会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如果按2010年烧了那么多吨煤来看,制造了多少的二氧化硫呢?又或者说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呢?二氧化硫极易溶于水(约为1:40),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便生成了一种新物质——亚硝酸,这就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近几年来,下酸雨的次数是与日俱增,广东、厦门等一些大城市市场为酸雨所困扰。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追溯古时,哪有什么亚硝酸、二氧化硫这样的环境污染呢?科技的飞速发展,虽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的便捷,却也带来了深重的环境污染。正如理查德·费曼曾在演讲中说道:“科学知识是一种力量,它既能让我们行善,也能让我们为恶,但它本身并不附带使用说明。”是啊,当道德的力量让我们抑制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可科技的日新月异岂能容我们就此阻断人类进步的脚步?所以,当道德遇上科技,我们只能选择去不断地改善和减小科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酸雨方面,我们需要更洁净的能源来代替煤 ,当然,这也只能依靠人类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所以,当道德与科技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互相牵绊的话,我们就必须为科技的更洁净更环保做贡献,让道德与科技的力量一同霞光万丈!
作文十:《道德与法律的作文》1600字
道德与法律的作文
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吧,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道德与法律作文篇【一】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道德可能很大,大到可以胸怀天下,博爱万物,道德可能很难,难到身陷逆境,甚至付出生命,道德可能很小,小到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友好的举动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亲敬老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敬奉贤人的社会风气。
人人唱响道德歌曲,用道德的歌声滋润心田。
首先,让我们进入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道德歌曲”。大家一起来听唱《四德歌》。请老师播放音乐。
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们如饥如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 / 4
培养自身能力,但学习和能力只是一种外在的智慧,还有一种内在的智慧那就是做人,做人对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功者之所以成功,
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人是“做”出来,做人是一种修养。人活一天就得做一天人,尽其所有天责,就得讲一天修养。只要一息尚存,修养就一刻也不能放松。 做人不但是大难事,也是大艺术。从普通平凡的人提升到超凡脱俗,再从超凡脱俗提升到鹤立鸡群、独领风骚,这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标准。
道德与法律作文篇【二】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法制不断健全,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不少的违法违规陋习,在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更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比如在我们的同学中,不少的人认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便讲起所谓的面子来,尤其是我们一些男孩子,抽烟喝酒,豪情万丈,还美其名曰?这才是男子汉气概?,殊不知,他们于不知不觉中已触碰了法规和道德的底线,有时还会酿成大祸,
在我们小区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个叫王涛的初二男生,在他十三岁生日的时候,被几个所谓的?朋友?拉到了餐厅庆祝。其中的一位看到柜台上的啤酒,心中直痒痒,便想?过把男子汉隐?,于是就对王涛说,?今天我们几个‘大
2 / 4
男人’,就别像女生似的喝什么饮料了,咱们喝酒吧!??好啊好啊,喝酒那才叫爽呢,?领头的人话音刚落,其余人便大声附和起来。王涛心中虽然觉得有些不好,却也拗不过几个朋友,更怕自己拒绝了朋友的要求会失去面子,便叫了几瓶啤酒。几个人便一杯连着一杯干了起来。不知喝了多少杯,其中一个男生突然感觉到有些不适,
一阵呕吐过后,便嘴唇发紫昏倒在地。随后就像起了?连锁反应?,其余几个人一个接一个都呕吐了起来。看到这一景象,餐厅老板急忙拔打了120急救电话。经医院抢救,其他人无生命危险,但陷入了昏迷的那位却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法庭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之规定,法庭最终判决那几位同学共同承担65%的责任。
同学们,不懂法规、无视法规的讲面子是多么的可怕啊,我们要知道,2 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更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为了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大胆舍弃面子,学法知法,在道德与法制规范的阳光下,沿着人生精准的纵坐标勇敢攀登,踏着生命节点的横坐标大
3 / 4
胆前行,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