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季羡林散文》1900字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群力小学 王国庆
我很寡闻,仅仅知道季羡林是是位国学大师,通晓几科现今没有几人只晓的语言,说道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便是的他译著。我没有读过这篇著作,对这位大师的敬仰是一篇小小的散文《二月花》开始的,读罢抚卷心中泪潸潸,起卷再读,感动竟不能自己。就想着要多多拜读这位大家的散文,《季羡林散文》就这样摆到了我面前。 其实之前读过一部他的散文集子叫《季羡林私人史》,现在这部文集有几篇是和它重复的,可重新编选落户篇章的左右邻舍不同读起来感觉也有了变化。就像《留德十年》和《牛棚杂记》在一起,一外一中竟都是身如他乡,留学德国是季先生读书的十年,牛棚的十年恰好是读人的时间。在德国异乡季先生经历了二战、思乡之苦,笔下的是腰板挺直的教授、凄清中的温暖;牛棚的记忆是死有余辜、颤抖、凄凉、灵魂。空间有了跨度,从远在异域国度到国内首都,时间也有了飞逝的感觉。我们从读书到读人,又是什么样的历程?我没有什么高度不能去看时代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的滋养和折磨。异乡的陌生人最终患难成了朋友,熟知的友伴冷漠竟能拳脚相加,时代的记忆但愿不再是年轮一圈圈的画着版图,企盼它能永铸于无人知晓的天边,只是不知道这能不能成为有一个童话故事。慨叹之后我试图去回味,五味翻搅后惭愧的竟然说不了什么有哲思的话语,内心只有感谢今天的盛世太平。
《老猫》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在《二月花》里季先生就提到过虎子和咪咪,在这里算是传记了。悉数讲了虎子的一生和咪咪的故事,
怎样的人能有此番心怀?“好久没有听到咪噢换小猫的声音,现在又听到了,我心里漾起了一丝丝的甜意。这大大减轻了我对老咪咪的怀念。”我很浅薄不敢去想,在我眼中小动物是可爱的却也是可怜的,人们自私的善意圈养生灵给它们以养尊处优一生,它们失去的我们人类万万不敢丢失的东西。果其然的善待生灵自有个人方式,我算是胆小的人不敢去正视他们的眼睛;另一种算是亵渎生命吧,一小玩意的心态宝贝物宠,这也是我痛恨饲养小动物的缘由;兴许这样的方式最好,如老友善待身边的小畜,彼一生伴我一生,我一生伴你一世。少有的善待,更是一种心怀的微笑。望着虎子和咪咪的身影,季先生在一九九二年81岁的时候在对猫儿说,在对自己说,在对我们说,老人的寂寞是一种顺其自然,自有理论,学习一下猫儿的善终,耄耋之年豁达人生观叫人唏嘘不已。我们手里真的都一个棒子么?谁又在等我们接手?我们鬓染霜飞的时候是不是茫然的竟不如猫儿?我愚钝的也不敢去想。
读季先生的散文就像读他的传记,看到了先生的读书、求学、牛棚、复出等等。《表的喜剧》《幽径悲剧》一大一小,大是说这世界就如同异国的柏林一切都支撑了一副有魔力的网,你我他都深深地陷在这里。我们都在这海里漂浮,都在找一个比我们自己还要渺小的表。小小幽径是燕园一条极其幽径的地方,古藤罗在**中惨遭诛伐,“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季先生的说道“我这样一个没出息的人……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的不能再渺小
了……绝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这些偶然的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表的喜剧》写在24岁求学的时候,写《幽静悲剧》的时候季先生已经81岁。人从渺小到古藤罗的渺小,渺小的人诛伐沧桑的藤萝,让幽径演绎了一个悲剧。也许我们都在走着一条长长的幽径,在路上我们一天天的觉得人的渺小,茫然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狂妄的间隙就会伸出愚氓之手去毁掉在我们自私的眼中更渺小的藤萝。我们会幡然悔悟么?会的。我想这条路我们每个人都一定会在走。季先生说这是一个性格的偶然造成的十字架,他会一直背下去,我们会有一天忘却我们都在背负着各色的十字架,也会有一天想起我们背上都背负着同样的十字架。说有能说表的喜剧你没有遇到?幽径的悲剧不是你造成的?
《季羡林散文》里没有收编我最喜欢的作品,那是82岁的时候季先生写的《二月花》,从小小的花儿写到了古人东坡,写到了老祖,写到了婉如,写到了德化,写到了**,写到了与其不可接触者,有写到了新老朋友,当然更写到了老猫。什么叫悲和欢?“二月花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人世同命运相交,不计较远近,不计较大小,不计较多少,当是不易,多舛人生,无人能例外。一种心态、一种气度在二月花丛间奔跑的老猫勾勒,远远地一位古稀老人季先生在含笑望着。
我读这本散文集就想到了最近在背的《离骚》中的一句话“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人的一生就该是不断反省的一生,知道自己的长处更该对自己的缺点有清醒的认识。在书背面有句这样的
话“美文与花照相得益彰”,当是推介书目的话吧,这话对也不对。美文曲调高雅,已久绕梁,花照变成了点缀,倾慕地给了更多真实刻板。读书赋予的难得心境便得感怀拜读季先生的文字了。
作文二:《季羡林散文》400字
先生自述
清代残影
我生也晚,没有能看到20世纪的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再有七年,21世纪就来临了。从我目前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看,我能看到两个世纪的交接,是丝毫也没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可以说是与20世纪共始终了,因此我有资格写“我与中国20世纪”。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我下生两个月零四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到了我能记事儿的时候,还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踞宝座之上。我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
作文三:《季羡林散文》3600字
幽径悲剧(1)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 红楼梦 》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是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目。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住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 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 —— 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闻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树干已经被砍断了,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二月兰(1)
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我在迷离恍惚中,忽然发现二月兰爬上了树,有的已经爬上了树顶,有的正在努力攀登,连喘气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我这一惊可真不小:莫非二月兰真成了精了吗,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二月兰丛中的一些藤萝,也正在开着花,花的颜色同二月兰一模一样,所差的就仅仅只缺少那一团白雾。我实在觉得我这个幻觉非常有趣。带着清醒的意识,我仔细观察起来:除了花形之外,颜色真是一般无二。反正我知道了这是两种植物,心里有了底,然而再一转眼,我仍然看到二月兰往枝头爬。这是真的呢,还是幻觉,一由它去吧。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一座小土山,最初毫无惊人之处,只不过二三米高,上面长满了野草。当年歪风狂吹时,每次“打扫卫生”,全楼住的人都被召唤出来拔草,不是“绿化”,而是“黄化”。我每次都在心中暗恨这小山野草之多。后来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把山堆高了一两米。这样一来,山就颇有一点山势了。东头的苍松,西头的翠柏,都仿佛恢复了青春,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中间一棵榆树,从树龄来看,只能算是松柏的曾孙,然而也枝干繁茂,高枝直刺入蔚蓝的晴空。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用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
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这真是多此一举,然而没有法子。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她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当小保姆杨莹还在我家时,她也同小山和二月兰结上了缘。我曾套宋词写过三句话:“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小莹也回了山东老家。至于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猫的规律,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虎子和咪咪我也忆念难忘。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于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作文四:《季羡林散文精选赏析》300字
季羡林《黄昏》
季羡林《年》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赋得永久的悔
新年抒怀
八十述怀
迈耶一家
学习吐火罗文
我的老师们
在饥饿地狱中
重返哥廷根
夹竹桃
怀念西府海棠
神奇的丝瓜
幽径悲剧
听雨
二月兰
清塘荷韵
虎年抒怀
九十述怀
一条老狗(1)
一条老狗(2)
一条老狗(3)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1)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2)
为胡适说几句话(1)
为胡适说几句话(2)
哭冯至先生(1)
哭冯至先生(2)
哭冯至先生(3)
怀念乔木(1)
怀念乔木(2)
怀念乔木(3)
回忆陈寅恪先生(1)
回忆陈寅恪先生(2)
回忆陈寅恪先生(3)
回忆陈寅恪先生(4)
记张岱年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1)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2)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3)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4)
马缨花(2)
马缨花(1)
作文五:《季羡林散文之年》1600字
季羡林散文之年
... 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年呢,却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当我们沿着一条大路走着的时候,遥望前路茫茫,花样似乎很多。但是,及至走上前去,身临切近,却正如向水里扑自己的影子,捉到的只有空虚。更遥望前路,仍然渺茫得很。这时,我们往往要回头看看的。其实,回头看,随时都可以。但是我们却不。最常引起我们回头看的,是当我们走到一个路上的界石的时候。说界石,实在没有什么石。只不过在我们心上有那么一点痕。痕迹自然很虚缥。所以不易说。但倘若不管易说不易说,说了出来的话,就是年。 说出来了,这年,仍然很虚缥。也许因为这说,变得更虚缥。但这却是没有办法的事了。我前面不是说我们要回头看吗,就先说我们回头看到的罢。?我们究竟看到些什么呢,灰蒙的一片,仿佛白云,又仿佛轻雾,朦胧成一团。里面浮动着种种的面影,各样的彩色。这似乎真有花样了。但仔细看来,却又不然。仍然是平板单调。 就譬如从最近的界石看回去罢。先看到白皑皑的雪凝结在杈桠着刺着灰的天空的树枝上。再往前,又看到澄碧的长天下流泛着的萧瑟冷寂的黄雾。再往前,苍郁欲滴的浓碧铺在雨后的林里,铺在山头。烈陽闪着金光。更往前,到处闪动着火焰般的花的红影。中间点缀着亮的白天,暗的黑夜。在白天里,我们拼命填满了肚皮。在黑夜里,我们挺在床上裂开大嘴打
呼。就这样,白天接着黑夜,黑夜接着白天;一明一暗地滚下去,像玉盘上的珍珠。 于是越过一个界石。看上去,仍然看到白皑皑的雪,看到萧瑟冷寂的黄雾,看到苍郁欲滴的浓碧,看到火焰般的红影。仍然是连续的亮的白天,暗的黑夜?于是又越过了一个界石。于是又?一个界石,一个界石,界石接着界石,没有完。亮的白天;暗的黑夜交织着。白雪、黄雾、浓碧、红影、混成一团。影子却渐渐地淡了下来。我们的记忆也被拖到辽远又辽远的雾蒙蒙的暗陬里去了。我们再看到什么呢,更茫茫。然而,不新奇。 不新奇吗,却终究又有些新的花样了。仿佛是跨过第一个界石的时候?实在还早,仿佛是才踏上了世界的时候,我们眼前便障上了幕。我们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只是摸索着走上去。随了白天的消失,暗夜的消失,这幕渐渐地一点一点地撤下去。但我们不觉得。我们觉得的时候,往往是在踏上了一个界石回头看的一刹那。一觉得,我们又慌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到我身上吗,其实,当这事情正在发生的时候,我们还热烈地参加着,或表演着。现在一觉得,便大惊小怪起来。我们又肯定地信,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中到我们身上的。我们想,自己以前仿佛没曾打算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实在,打算又有什么用呢, 事情早已给我们安排在幕后。只是幕不撤,我们看不到而已。而且又真没曾打算过。以后我们又证明给自己: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于是,因了这惊,这怪,我们也似乎变得比以前更聪明些。以后我要这样了,我们想。真地,以后我们要这样了。然而,又走到一个界
石,回头一看,我们又惊疑:怎么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到我身上呢,是的,真有过。以后我要这样了,我们又想。??个界石,就在这随时发现的新奇中过下去,一直到现在,我们眼前仍然是幕。这幕什么时候才撤净呢,我们苦恼着。 但也因而得到了安慰了。一切事情,虽然都已经安排在幕后,有时我们也会蓦地想到几件。其中也不少缺少一想到就使我们流汗战栗喘息的事情。我们知道它们一定会发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而已。但现在回头看来,许多这样的事情,只在这幕的微启之下,便悠然地露了出来,我们也不知怎样竟闯了过来。回顾当时的流汗,的战栗,的喘息,早成残象,只在我们心的深处留下一点痕迹。不禁微笑浮上心头了。回首绵绵无尽的灰雾中,竟还有自己踏过的微白的足迹在,蜿蜒一条长长的路,一直通到现在的脚跟下。再一想踏这路时的心情,看这眼前的幕点一点撒开时的或惊,或惧,或喜的心情,微笑更要浮上嘴角了。
上一篇:过尽千帆,谁在等待
下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的几点看法
相关新闻
作文六:《季羡林散文在线阅读》1600字
篇一:季羡林散文在线阅读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两颗心从遥远的地方靠近 1959年,美国北方大城市巴尔的摩的公共图书馆,在周末时总能... 作者:王开岭 来源:《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 生命是一个故事吗?还是它只是一个事故?也许从过程看,生命勉强算是一个故事;但从生...
在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 有一天,两个非常年轻的人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坐在一块伸进水里的湖畔的石板上,湖水...
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 篇二:季羡林散文在线阅读
(散文编辑:江南风) 郭有生 逆向思维,你知道吗? 一个酒瓶,用橡皮塞子塞着,你不能打破酒瓶,也不能拔出...
沉着痛快的美学境界 郭有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 出水芙蓉墨蕴香 书法漫谈 郭有生 书法,崇尚自然。 自然是一种风格,是一种审美趣味。... ---也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郭有生 说到三希帖,书法界的朋友那个不知,不就是王羲... 马氏三少100条经典语录 01★所有权力都是别人给予的,所有的权威都是自己争取的。 02...
【编者按】一篇相当厚重的小说。内容涉及军事、历史、音乐、文化、饮食、科技、天文、... 篇三:季羡林散文在线阅读
说:诗歌发表几天了,依然还没有得到审核,究竟是什么原因!!! 说:这一次进辉坛,得感谢神龙。。!!!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说:由于工作的缘故,很久没来了,还好辉坛没有抛弃我!!!! 说:因为工作的缘故,很久没来辉坛了,还好辉坛没有抛弃我!!! 说:请输入心情内容!!! 说:淼先森!!! 说:含你的名字在岁月的舌尖品尝,感谢辉坛,感谢所有的文!!! 说:好久没回来了感觉整个心静了下来!!! 说:冬日还有暖阳在!!!篇四:季羡林散文在线阅读
作家简介: 季羡林,男,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
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曾撰文三辞桂冠。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国语言,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
作文七:《读《季羡林散文》有感》400字
读《季羡林散文》有感 2009 年 7 月 11 日上午 8 时 50 分, 我国著名学者、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心脏病突发, 与世长辞,享年 98 岁。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捧着这本《季羡林散文》不经感到有些沉重。记得,知道季老先 生这个人物,是因为有关他的一则故事:身为北大副校长的他帮一个学生看行李,守约得等 到学生回来才离开。当时,季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平凡、朴素,但孕育着伟大的人。季 老先生有着渊博的知识,但他为人谦虚,他在《病榻杂记》中,用通达的文字,廓清 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 “ 加 ” 在自己头上的 “ 国学大师 ” 、 “ 学界泰斗 ” 、 “ 国宝 ” 这三项 桂冠的,他表示: “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 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 我拿到这本《季羡林散文》的时候,原以为里面尽是些难懂深奥的文言句势,谁知 道翻开来却是句句温暖易懂, 篇篇平易近人。 但平凡中透露着博学, 一字一顿中显现着优雅。 使人不得不佩服老先生对文学知识的熟练掌握与应用。他的书,不仅是他个人一生的写 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作文八:《季羡林散文集》2200字
2009年7月11日,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一代大师季羡林走了。带走了大师的遗憾,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感动。这些大师们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为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就像孔夫子、胡适这些人虽然没有像现在这些作家留下几十万字或是几百万字的作品,但他们关于教育、文化、哲学的思想却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民族·这就是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原因·
季老:您的离去叫我悲痛万分!每当看到您的举手投足,都使我心潮涌动。您就像我的恩师,每当度到您的文章我都感到字字传神。希望我们来世是师徒!我们选取了季老的部分经典散文以使哀悼:
1、马缨花(1):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阅读全文]
2、马缨花(2):
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阅读全文]
3、二月兰(1):
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阅读全文]
4、二月兰(2):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今年又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在校园里,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霄汉,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阅读全文]
5、夹竹桃: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阅读全文]
6、幽径悲剧: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阅读全文]
7、清塘荷韵: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阅读全文]
8、听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阅读全文]
9、八十述怀: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阅读全文]
10、我的老师们:
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在我眼前那一些德国老师们,就越发显得亲切可爱了>>>>>>>[阅读全文]
11、在饥饿地狱中:
同轰炸并驾齐驱的是饥饿。
我初到德国的时候,供应十足充裕,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法西斯头子侵略成性,其实法西斯的本质就是侵略,他们早就扬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在最初,德国人桌子上还>>>>>>[阅读全文]
12、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含冤逝世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经常想到他,想到的次数远远超过我认识他以后直至他逝世的三十多年。每次想到他,我都悲从中来。我悲的是中国失去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直的大作家,我自己失去一位从年龄上来看算是师辈的和蔼可亲的老友。目>>>>>[阅读全文]
13、赋得永久的悔: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赋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阅读全文]
14、新年抒怀:
除夕之夜,半夜醒来,一看表,是一点半钟,心里轻轻地一颤:又过去一年了>>>>>>[阅读全文]
15、漫谈散文: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阅读全文]
16、为胡适说几句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过去,在极“左”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曾一度把他完全抹煞,把他说得一文不值,反动透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看问题比较实事求是了。因此对胡适的评价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最近我在一份报刊上一篇文章中读到>>>>>>>[阅读全文]
17、季羡林谈成功: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阅读全文】
18、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阅读全文】
19、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多少年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曾一度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一个是最好不要再上大学,“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实在心有余悸。一个是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后一个想法最终占了上风,一直到现在>>>>>>>【阅读全文】
20、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全文]
作文九:《我读季羡林散文》2700字
■乐黛云
初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是在1956年。那时,我正在先师王瑶教授
的指导下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开设每周四学时、为期一年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那是特别强调“文学史一条龙”的年代,而今而后,
现代文学史恐怕都不再有如此重头的分量了。我当时还真有一点“初
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日以继夜,遍查各种旧期刊杂志,当然是为
了上课,但潜意识里也难免还有那么一点好胜之心,想在王瑶老师那
本已是包罗万象的《新文学史稿》之外,再发掘出一批文学珍宝。我
以为季先生早期的散文就是我重新发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情的民族,抒情诗从来是我国文学的主流。
虽然历代都不乏道学先生对此说三道四,如说什么“有情,恶也”,
“以性禁情”之类,但却始终不能改变我国文学传统之以情为核心。
最近从郭店竹简中读到,原来孔孟圣人的时代,就有人强调:“道始
于情,情生于性”,又说:“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
不以其情,虽难不贵”。可见情的传统在我国是如何之根深叶茂!我
以为季先生散文的永恒价值,就在于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这一个“情”
字。
但是,只有真情还不一定能将这真情传递于人,古人说:“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这“形于言”才是真情是否能传递于人的关键。而
“情景相触”构成意境,又是成功地“形于言”的关键之关键。在季
先生90年代的作品中,《二月兰》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二月兰是一种
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然而,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校园内,眼光所到处就无处不有二月
兰在。这时,“只要有孔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
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去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
了。”如果就这样写二月兰,美则美矣,但无非也只是一幅美“景”,
先生的散文远不止此,随即把我们带到“当年老祖(先生的婶母,多
年和先生同住)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她往往拿一把小
铲,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
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
馄饨的清香”。先生唯一的爱女婉如活着时,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
正在开花,她也总是“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
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而
“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
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1993年这一年,先生失去了两
位最挚爱、最亲近的家人,连那两只受尽宠爱的小猫也遵循自然规律
离开了人间。“老祖和婉如的死,把我的心都带走了。虎子和咪咪我
也忆念难忘。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
寥和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
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
确实寻常的场景,当它随风而逝,永不再来时,在回忆中,是何等使
人心碎啊!当我们即将走完自己的一生,回首往事,浮现于我们眼前
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
的瞬间!先生以他心内深邃的哲理,为我们开启了作为审美客体的二
月兰所蕴含的、从来不为人知的崭新的世界。
如果说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
深思的艺术境界是先生散文的主要内在特色;那么,这些内在特色又
如何通过文学唯一的手段——语言得到完美的表现?我以为最突出之
点,就是先生自己所说的:“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所谓“散”,
就是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局,随手拈来,什么都可以写;所谓
“似散”,就是并非“真散”,而是“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
边琐事而不觉其轻”。
要作到这样的“形散而实不散”实非易事,首先表现在结构上。
先生的每一篇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独具匠心的结构。特别是一些回环
往复、令人难忘的晶莹玲珑的短小篇章,其结构总是让人想起一支奏
鸣曲,一揆咏叹调,那主旋律几经扩展和润饰,反复出现,余音袅袅。
先生最美的写景文章之一《富春江上》就是如此。那“江水平阔,浩
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就像一段
如歌的旋律在我们心中缭绕。无论是从吴越鏖战引发的有关人世变幻
的慨叹,还是回想诗僧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
的吟咏;无论是与黄山的比美,还是回忆过去在瑞士群山中“山川信
美非吾土”的落寞之感的描述,都一一回到这富春江上“青螺数点,
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的主旋律。直到最后告别这奇山异水
时,还是:“惟见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兀自
留下这已呈现了千百年的美景面对宇宙的永恒。这篇散文以“到江吴
地尽,隔岸越山多”的诗句开头,引入平阔的江面和隔岸的青山。这
开头确是十分切题而又富于启发性,有广阔的发展余地,一直联系到
后来的吴越鏖战,苏曼珠的浙江潮,江畔的鹳山,严子陵的钓台。几
乎文章的每一部分都与这江水、这隔岸的远山相照应,始终是“复杂
中见统一,跌宕中见均衡”。
除了结构的讲究,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
天然本色中追求繁富绚丽的美。在先生笔下,燕园的美实在令人心醉。
“凌晨,在熹微的阳光中,初升的太阳在长满黄叶的银杏树顶上抹上
了一缕淡红”(《春归燕园》)。暮春三月,办公楼两旁的翠柏“浑
身碧绿,扑人眉宇,仿佛是从地心深处涌出来的两股青色的力量。喷
薄腾越,顶端直刺蔚蓝色的晴空。”两棵西府海棠“枝干繁茂,绿叶
葳蕤”,“正开着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
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错,宛如天半的粉红色彩云”
(《怀念西府海棠》)。还有那曾经笑傲于未名湖幽径的古藤萝,从
下面无端被人砍断,“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
绿叶丛中微笑……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幽径悲剧》)。这些描写绝无辞藻堆砌,用词自然天成,却呈现
出如此丰富的色彩之美!
先生写散文,苦心经营的,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文章的音乐
性。先生遣辞造句,十分注重节奏和韵律,句式参差错落,纷繁中有
统一,总是波涛起伏,曲折幽隐。在《八十述怀》中,先生回顾了自
己的一生:“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
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
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
多了,回忆太重了”。这些十分流畅、一气呵成的四字句非常讲究对
仗的工整和音调的平仄合辙,因此读起来铿锵有力,既顺口又悦耳,
使人不能不想起那些从小背诵的古代散文名篇;紧接着,先生又用了
最后四句非常“现代白话”的句式,四句排比并列,强调了节奏和复
沓,与前面的典雅整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都是作者惨淡经营
的苦心,不仔细阅读是不易体会到的。
作文十:《季羡林散文选集》2200字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
书目:《季羡林散文选集》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一、填空:
?季羡林,当代著名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 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失_________。
?季羡林在《读书 治学 写作》一书中集中道出了学人的人生三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归燕园》中季羡林引用了_______国浪漫诗人_________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春天还会来临的思想。
?季羡林的散文集《___________》获1998年全国新闻一等奖。
?季羡林认为,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________,他的散文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的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描写“____________”出发。
?季羡林在《__________》文中提及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年,但在黎明前从未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过清洁工人劳动的场景。
?季羡林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3月,93岁的季美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季羡林是个外面冰冷而内心极热的人,所以友人送他一个绰号:___________ 《三个小女孩》
?季羡林在《黄昏》一文中引用李商隐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黄昏不能久留。
?季羡林在《佛教圣迹巡礼》中提到中国唐代商僧玄奘九死一生到印度,回国后完成的名著《___________》,给当时的印度留下极其着实的记载。
二、选择题:
?季羡林是哪省人, ( )
(1)山东(2)山西(3)南京(4)北京
?季羡林散文中提到的“Wala”是什么,《Wala》 ( )
(1)一条狗(2)一个人(3)一只猫(4)一只鹦鹉
?季羡林作品《春满香园》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 )
(1)上海(2)南京(3)北京(4)山东
?季羡林作品《难忘的一家人》中普拉萨德是哪里人, ( )
(1)东京(2)哥廷根(3)巴基斯坦(4)印度
?季羡林作品《枸杞树》一文中写提的是哪儿的枸杞树, ( )
(1)山东(2)上海(3)南京(4)北平
?下面哪篇文章不是季羡林的作品: ( )
(1)《春满香园》(2)《春归燕园》(3)《故乡》(4)《火车上观日出》
?季羡林作品《春城忆广田》中的春城指的是: ( )
(1)云南(2)昆明(3)广州(4)桂林
?季羡林在《西谛先生》中提及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 ( )
(1)杜甫(2)陆游(3)李白(4)王安石
?季羡林在《那提心吊胆的一年》中提及教员休息常互问“你拿到了没有,”指的是什么, ( )
(1)聘书(2)工资(3)课表(4)大字报
?季羡林在《梦萦水木清华》中用八个字概括了当时清华的校风,“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新生入学要过的第一关正是清华校风“清新 活泼”的体现,这一关是什么, ( )
(1)“拖尸”(2)“入水”(3)“撞墙”(4)“军训”
三、判断题:
?《忆章用》一文中,章用是季羡林的好朋友,也叫俊之。《忆章用》 ( )
?季羡林在哥廷根生活了十年,所以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重返哥廷根》( )
?在火车上观日出,季羡林的感受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火车上观日出》( )
?季羡林在《年》一文中没有写过年时的情景。《年》( )
?季羡林特别爱黎明前的北京,主要原因是在黎明前没有哪里会找他开会,自己可以静下心拿起笔“文思”。《黎明前北京》 ( )
?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季羡林童年生活的写照,他小时连电影也没看过。《我的童年》 ( )
?季羡林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登庐山》( )
?季羡林认为代沟标志着变化,标志着进步,标志着人类前进,因此他赞美代沟。《赞代沟》( )
?季羡林散文结构追求的是起头与结尾是文章的关键部位,文章起头就必须立刻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捉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 )
?季羡林是佛学家,研究佛教,但从来不相信什么生死轮回,再世转生。( )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学界泰斗;质朴;典雅;率真;睿智 ?读书,治学,写作。
?英国、雪莱、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清塘荷韵》
?真实、身边琐事
?《黎明前北京》
?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铁皮暖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唐西域记》
二、选择题:
?(1) ?(2) ?(3) ?(4) ?(4) ?(3) ?(2) ?(1) ?(1) ?
(1)
三、判断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