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走进诸葛亮深处》1900字
走进孔明深处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是发明的典型,”诸葛连弩” 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使用的物品从他手中诞生
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是一个隐士,“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在草庐中过着安适愉快的生活,可是历史需要他这位智者,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刚刚出道就火烧新野,烧的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夏侯惇叫爹叫娘,让看不起他的关羽,张飞对他五体投地。
他口才惟妙惟肖,舌战群儒,将东吴名将说得哑口无言
他巧借大雾,略施小计,就让周瑜陷害他的计划灭,同时从曹操那取来了10万只箭,伤了曹操的锐气,还使他杀掉了蔡瑁,张允,是曹操的水师变成一帮乌合之众
他巧用东风,火烧赤壁,使曹操落荒而逃,料事如神,派关羽守华容,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他,智取南阳,拿下四郡,气的周瑜摔马吐血,帮助刘玄德有了栖身之地
他,仅用三个锦囊,就是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使刘备安全回到荆州,并且带回了孙尚香 他,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卧龙吊孝,将假哭成真
他六出祁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 他英明稳健,用计智收姜伯约,为自己找好了接班人
但是,他毕竟不是神,还是犯下了很多错误 他明知道关羽自视清高,骄傲自大,还让他去把守军事重地荆州,导致荆州失手。关羽死后,急着为二弟报仇的刘备出兵75万,势与东吴为敌,而作为丞相的他没有严词拒绝,导致蜀军几乎全军覆没。
他,派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守重要的街亭,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舌战群儒,三分天下,奇谋巧智冠三国;
谋益平川,智去汉中,定三国鼎立之局;
自以为是,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贤臣之楷模。“
震不垮的爱》
5月12日,一个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降临到四川。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中国并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地震发生不久,部队官兵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进发。道路不通的,官兵们就徒步强行。所有的官兵们都写下了遗书,这不正是他们不把灾民解救出来不罢休的誓言吗?这不正是他们血浓于水的同胞的爱吗?! 温总理和胡书记全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鼓励搜救人员,安慰受灾群众“我现在什么也不关心,只关心我的十万人民。”这是他们的呼喊。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也纷纷戴上了绿丝带,为灾区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他们面对镜头所发出的豪言;外国友人也帮着抬起了担架,面对记者,他们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爱中国,我要为她做些什么。”……看,连领袖,外国友人都献出了爱,我们又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地震期间,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可有几件事却令我无法忘记:当消防队员掀起水泥板时,眼前一幕却让他们愣住了:一位母亲双腿跪地,双手撑地,她的身下,是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可是这位母亲却永远停止了呼吸。队员们从孩子身上找到了一个手机,上面是这位妈妈编写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永远都爱着你。看着短信,消防队员们无不动容。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伟大的。这句话在这位母亲身上充分展现了出来。此刻,这位妈妈身上闪耀着光芒,闪耀着母爱的光芒!
在一所中学中,搜救官兵看到了一个神圣而又令人动容的场景:一位老师双手紧紧护着两名学生,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可是,这只雄鹰却再也飞不起来了,但两个学生还活着。由于老师的双手已经僵硬,官兵们只好含泪将他的手锯了下来……是什么力量使们不顾身的安危?是什么力量使他放弃了生的希望?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宁愿死也要守护自己的学生?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穿越生死的爱!
最近,国家确定了全球哀悼日,所有人都在5月19日至21日14时28分默默哀悼,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死去的亡灵默哀。这不正是人民的爱吗?这是纯洁的爱,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爱,是震不垮的爱!
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行动了起来,积极捐款,献血,为灾区人民尽出了自己的力量。面对灾难,我们又一次向全球展现出了我们中华的丰采,展现了我们中华人民震不垮的爱!
作文二:《走进诸葛亮》600字
走进诸葛亮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最大特点是谋。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诸葛亮的一生,为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还不忘刘家的社稷江山。诸葛亮的一生,是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算得上模范丞相! 但倘若你拨开诸葛亮身上华丽的外衣,心平气和地读那段历史,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诸葛亮!细读史书,就可发现诸葛亮也非百战百胜,失误比比皆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赞赏的空城计,实际上是一场侥幸取胜的战争,司马懿若识破是空城计,引大军杀入城中,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沦为魏军的俘虏。空城计,是诸葛亮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招险棋。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乃蜀国的灭亡。蜀国的灭亡,虽是诸葛亮死后发生的,但诸葛亮难辞之咎!蜀国当初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和几十万精兵良将,为何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愿,反到落了个国破家亡的结果呢?
诸葛亮当初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到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灰飞烟灭,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剧!
诸葛军师,我为你的智慧而喝彩,为你的失败而深思!
作文三:《走进诸葛亮作文》1800字
走进诸葛亮作文
走进诸葛亮作文
由于奈不住寂寞的困扰,诸葛亮决定再回世间,他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来到了他的故乡------中国. 诸葛亮觉得肚子饿了些,便快步走进一家饭店,点了几样菜,吃了一些后,才感到饱了,一结帐,两千八,诸葛亮顿时傻了眼,兜里付了饭钱只剩二百了,诸葛亮马上想到,是该找个工作了. 诸葛亮来到职介公司,申请工作,在职员的介绍下,来到了气象局,因为诸葛亮说自己会 天时地利''还 上知天文'',来到气象局,诸葛亮很勤奋,也接连受到领导的夸奖,可是好景不长,刚刚几天,就被炒了鱿鱼,诸葛亮很气恼,拆开 鱿鱼信''一看,领导说他 电脑盲''没法工作. 哎呀,不就是辞了我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诸葛亮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算命,想用它去赚些钱,但是一打听,算命这个行业早已销声匿迹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小信徒,偷偷地算,并且逮到一个罚款一千,不过电脑算命却是很猖狂,职介人员还说这是迷信,是愚昧,诸葛亮不觉呀然一惊. 天生我材必有用,想当年,我是叱诧风云的堂堂三国军师,我草船借剑是相当智慧,我空城计是相当勇猛,要不是刘禅那个榆木脑袋不开窍,我们蜀早就称霸三国了. 诸葛亮又自豪,又气愤.不过,没办法,诸葛亮必须去学Computer了,由于他天生聪颖,学起来很快,不多久,就拿到了毕业证书了,他以自己 下知地理''的长处,还有精通电脑的才能,被地势局录取,月薪两千八,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挣出了八千元钱,准备一饱长城风姿,漓江秀美,泰山壮丽...... 快哉!快哉! ---------------近读《诸葛亮集》,既为诸葛亮超凡的智慧所折服,更为他奇崛的人生所吸引。尤其是他的两份遗言所体现出的清正廉洁、高远志趣,着实令人感叹。诸葛亮在临终前,寓意深远地写下了《诫子书》。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用冷静的反省来修炼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勉励心志、振作精神,陶冶性情、保守节操。可以说,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也是其对后辈的要求和警示。然而,自古以来,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者并非鲜见。那么,在诸葛亮令人动容的凿凿之言背后,他实际上又做得如何呢,这就要提到他的另一份遗嘱。公元234年,重病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的诸葛亮,向刘禅呈交《自表后主》,谈及自己的开销、家产和对财产的态度。他说:追随先帝转战时,所有开支全靠官府俸禄。如今在成都有桑八百株,瘠薄田地十五顷,子弟衣食已有富余。从不经营产业以谋私利,也不收取别人财物。我死去时,将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家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先说 有桑八百株 。据推算,一棵桑树占地10平方米,八百株桑树占地8000平方米,也就十几亩地左右。这是诸葛亮为发展蜀锦织造业、倡导百姓种桑养蚕而在田庄内开辟的。再说 田地十五顷 。汉代一顷为100亩,每亩约为今0.69亩,十五顷折合今亩约1035亩。西晋初年,朝廷为限制吏过多占有田地,特颁 占田令 。规定一至九品官员,分别可拥有田地50顷、45顷、40顷、35顷、30顷、25顷、20顷、15顷、10顷。官拜一品丞相的诸葛亮,其田产仅与八品小吏相当。或许有人会问: 诸葛亮位极人臣,大权在握,封赏无数,怎么只有这么点家产, 这就要说到他 不为物所累 的财产观了。诸葛亮俸禄不菲,还时有圣上赏赐,钱肯定是用不完的。那他的钱都哪儿去了,不是充公,就是赏赐部下。他用伦理道德节制个人的利欲和物欲,崇尚俭朴,自觉把个人及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降低到普通官吏的水平。诸葛亮临终坦陈的家产是否可信,唐《元和郡县志 双流县》卷载: 诸葛亮旧居,在县东北八里,今谓之葛陌。孔明表云 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 ,即此地也。 宋代胡寅在《致堂读史管见》中说:尽管全蜀之富皆可充盈其家,然诸葛亮为官三十年,除自报的家产外, 逮其死也,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史家和后人对诸葛亮公布的家产是认可的,可见不是其自夸和矫情。作为一代名相家产的历史遗址, 葛陌 无言地诉说着诸葛亮的廉洁自律。如今,以为人民服务为已任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学习诸葛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带头弘扬廉政文化,坚持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 存上等心、享下等福 ,即使面对组织和群众,也能坦然亮出自己的家产,而且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
作文四:《让“诸葛亮”走进乡村美术课堂》3300字
让“诸葛亮”走进乡村美术课堂
文/林晓敏
摘 要:随着美术新课程教育的深入推进,乡村美术教育顺势而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使美术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乡村学生审美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由于受阅历、体验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学生对美术学习也存在相应的制约因素,诸如课堂教学材料匮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美术基础知识浅薄等问题的存在,依然影响着乡村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从乡村美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在乡村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诸葛亮的管理学思想,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将结合具体实际操作,加以综合阐述。
关键词:诸葛亮;管理学;乡村美术;教育
一、乡村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1.乡村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不扎实
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的美术教育受到经济、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美术认知和识别的碎片化,加上乡村学生父母外出及日常工作忙碌等原因,乡村学生美术素养培育上很难得到保障,乡村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仍停留在课本上那点内容,缺乏校外美术教育的补充,大大影响了乡村学生在美术基本认知、基础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以致乡村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2.乡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厚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乡村美术教育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美术学科缺乏升学诱因;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师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和说教上,简单类比其他学科的分数考核成绩的方法,降低了乡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乡村生活阅历,在课堂内容设计上没有准确把握乡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美术认知水平,不能把美术教学与乡村特色紧密结合起来,让乡村学生亲身真实体验和感悟美术。
3.乡村学校美术教学素材不充裕
从学校教学硬件条件来看,乡村学校大都缺乏专门的画室和
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料也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美术素材,教师不易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很难发挥作画的示范作用。乡村学生受经济条件和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购买水彩颜料、国画颜料、纸笔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满足,缺乏必需的教学材料和美术用品,缺少服务于教学开展的基本工具,要上好美术课,进行优质的乡村美术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二、让”诸葛亮”管理思想融入乡村美术课堂教学
诸葛亮的治国之道充满了管理的智慧,他采用劝农节用,立本强末的经济政策,巩固蜀国经济基础;他运用立法施度,齐之以礼的策略,让君谋其政,臣谋其事;他举贤荐能,知贤用贤,让蜀国能以西川之地,得三足鼎立之势。“倘其无思,即无美术”~笔者通过近五年的乡村学校美术教学磨砺,把诸葛亮管理思想导入美术课堂
教学中。
1.立本强末,巧过“基础”关
组织乡村学生开展校园写生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校园中,有很多美丽的植物花卉,随着四季的变幻,这些植物形态、颜色各具风韵,为校园写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校园里各个学生的动作、表情不同,各具特色,也给写生教学提供了很多原生态的素材,借校园一角通过人物描写生练习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例如,在《徒手画校园》一课时,在设计徒手画教学中补充了植物花卉写生,及人物写生,并且在设计上循序渐进,由简单的植物花
卉写生过渡到稍难的建筑写生,再升华到较难的人物写生,通过徒手画校园系列课程的线描写生练习来扎实并提升学生美术的造型基础能力。
2.齐之以礼,巧过“兴趣”关
(1)在增加特色内容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如:剪纸、沙画、叶雕、竹雕,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
(2)在改进教学方式上,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如根据教材设计,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学生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3)在优化评价体系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不仅重“技”,更偏重“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表现,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在《京剧脸谱——蛋壳的妙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课。蛋壳一头大一头尖,呈椭圆形非常有趣,利用蛋壳开展京剧脸谱制作能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小巧的形体是进行人物头部造型、绘制京剧脸谱的好材料,能使情感、生活与艺术语言融合一起,凝聚成新颖、出奇和独特的艺术品。很适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和好探究的心理特点,蛋壳制作工艺品取材方便,不需花钱,造型有趣,装饰(上接第191页)性强,易学易教,易出效果,因此很受学生的欢迎。
3.举贤荐能,巧过“氛围”关
一个班级的美术喜好热情程度,一部分取决于美术老师的个人魅力与美术业务能力,另一部分还是需要美术尖子生的配合带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溪源头活水,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乡村美术教师要注意自我提高完善,丰富知识储备,拓展兴趣爱好,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要抓住对尖子生的培养,善于挖掘功底突出特长学生的潜能,把有特长的学生做为骨干力量,因材施教,使其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美术技能技巧,美术表现、鉴赏、创作和审美等诸方面的能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展示活动,使一些有美术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光彩照人。另外,教师要用尖子生辐射带动。学生都有种从众心理与被表扬鼓励的愿望,每次美术课前笔者都会整理出一些上次的优秀作业本,展示给大家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和情感兴趣的差异,与学生进行互动点评,并且表扬这些作品,激励其他学生向尖子生学习。例如,在上《青春风采》时大部分学生是采用绘画的形式来变现自己所设计的服装,但是唯独一位学生竟然奇思妙想地用了沙子来表现他的服装设计作品,别出心裁的方式与材料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将这位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重点表扬了他的奇思妙想的创意,并且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大胆创新展示出自己的最美作品。
4.草船借箭,巧过“素材”关
美术终究是来源于生活,取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乡村学校在广阔土地上拥有大量原生态的美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想象创作空间。为此,乡村教师首先应从生活开始,让学生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想象空间。我巧妙运用乡村“美术资源”,丰富美术课堂。例如,《以刀代笔——留青竹刻》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及艺术特色,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材料原因,农村学校很难开设版画课程。但是我巧借乡村“美术资源”的优势——竹子,开展了系列《留青竹刻》课程,来填补乡村版画开设的空缺。留青竹刻正是利用了竹子表面的青筠雕刻图案的;在刻之前要先用蜡烛的内外焰来熏黑抛光竹子表面,犹如黑白木刻版画在刻之前要
涂上黑色油墨一样的效果;再用针把设计好的图案过稿到竹子表面,然后借鉴黑白木刻的一些技法进行雕刻。通过留青竹刻,解决了乡村学校版画课难开展的问题。
我点滴引入了诸葛亮的管理,融入日常的乡村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中去,但对于更深、更广、更远的乡村美术教育来说,可以说事路漫漫其修远。作为一个年轻的美术教师,我愿常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胸怀大爱,在乡村美术教育慢慢长路中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袁诗弟.论诸葛亮的管理思想与治国方略.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
,2,施海波.树叶的新用途.中国美术教育,201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庐县旧县中心学校)
编辑 薛直艳
作文五:《走进名著中的诸葛亮》900字
走进名著中的诸葛亮
襄阳城西的楼中,四面环山,林海茫茫。在树林掩映的深处,隐约只见一座朴素的草庐。有了这座房屋,就好好似茫茫大江上的一叶扁舟,辽阔天空中的一鸣孤鹰。草堂上坐一名青年男子,仙风道骨,谈笑风生,抚琴闲看,匆匆苍生,淡谈官场名利。乐哉,悠哉,与山禽林兽为友,同月明清风为伴。
也许,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孔明先生,那他这一生真要“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地过下去了。
然而命中注定他是要为国家奉献一生了。这辈子,颠簸起伏。他的内心,真的还像外表那样一直泰然自若吗?
他随刘备来到军营时,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不曾感受沙场的血腥与可怕,而他,又要面对外面“孔明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传言。这并不是夸赞,而是给他的心里重重的压了一个包袱。如果真正的战争来了,他有力量抗衡吗?他的决定,将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
从此他的生命与国家紧紧相连。他要面对的,是比自己军队多出十几倍的曹军,是一心想知他于死地的周瑜。他一定会慌张过,一定有些无助。但他,始终迎难而上,次次化险为夷,没有怨言,没有放弃。
终于,赤壁之战打响在即,周瑜却命他在三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内,他略加思索,就拟了军令状。他一捋胡须,神态自若。但在挥笔之间,他的手,还是颤抖了一下。为了与东吴成
功联合抗击曹操,只能冒这个险了。
“草船借箭”的妙计,成为了千古绝谈。而他仍是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练习琴棋书画,谁人知他心中的那一把冷汗。他用国家做赌注,赌曹操多疑,赌鲁肃老实,赌周瑜狡猾。赌注赢了,当别人都赞不绝口时,他却清楚地知道,前方还有想不到的凶险等着他。
他,最后活活气死周瑜,周瑜在弥留之际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而最终他自己,也将倒在战场上。
刘备托孤白帝城时曾说:“如若小儿无能,军师可取而代之。”但他很固执,当他已经饱经沙场磨练之后,却仍缺少判断能力。结果造成了“扶不起墙的阿斗”的遗憾,断送了江山,也搭上了性命。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愿用一生辅佐皇帝,但他最终纵容昏庸的君主,将自己辛辛苦苦与大家拼来的江山,推上了末路。
是错,非错?也许当他初出茅庐的那一刻,就是一个错误。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理解,只叹生命的飘渺!一代传奇人物,将自己的生命断送沙场,终未了却立功后再回乡间清闲一生的心愿。奈何,奈何!
作文六:《走进诸葛亮深处.doc》2000字
走进孔明深处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是发明的典型,”诸葛连弩” 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使用的物品从他手中诞生 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是一个隐士,“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在草庐中过着安适愉快的生活,可是历史需要他这位智者,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刚刚出道就火烧新野,烧的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夏侯惇叫爹叫娘,让看不起他的关羽,张飞对他五体投地。
他口才惟妙惟肖,舌战群儒,将东吴名将说得哑口无言
他巧借大雾,略施小计,就让周瑜陷害他的计划灭,同时从曹操那取来了10万只箭,伤了曹操的锐气,还使他杀掉了蔡瑁,张允,是曹操的水师变成一帮乌合之众 他巧用东风,火烧赤壁,使曹操落荒而逃,料事如神,派关羽守华容,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他,智取南阳,拿下四郡,气的周瑜摔马吐血,帮助刘玄德有了栖身之地 他,仅用三个锦囊,就是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使刘备安全回到荆州,并且带回了孙尚香 他,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卧龙吊孝,将假哭成真
他六出祁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 他英明稳健,用计智收姜伯约,为自己找好了接班人
但是,他毕竟不是神,还是犯下了很多错误
他明知道关羽自视清高,骄傲自大,还让他去把守军事重地荆州,导致荆州失手。关羽死后,急着为二弟报仇的刘备出兵75万,势与东吴为敌,而作为丞相的他没有严词拒绝,导致蜀军几乎全军覆没。
他,派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守重要的街亭,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舌战群儒,三分天下,奇谋巧智冠三国;
谋益平川,智去汉中,定三国鼎立之局;
自以为是,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代贤臣之楷模。“
震不垮的爱》
5月12日,一个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降临到四川。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中国并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地震发生不久,部队官兵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进发。道路不通的,官兵们就徒步强行。所有的官兵们都写下了遗书,这不正是他们不把灾民解救出来不罢休的誓言吗,这不正是他们血浓于水的同胞的爱吗,~ 温总理和胡书记全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鼓励搜救人员,安慰受灾群众“我现在什么也不关心,只关心我的十万人民。”这是他们的呼喊。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也纷纷戴上了绿丝带,为灾区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他们面对镜头所发出的豪言;外国友人也帮着抬起了担架,面对记者,他们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爱中国,我要为她做些什么。”……看,连领袖,外国友人都献出了爱,我们又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地震期间,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可有几件事却令我无法忘记:当消防队员掀起水泥板时,眼前一幕却让他们愣住了:一位母亲双腿跪地,双手撑地,她的身下,是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可是这位母亲却永远停止了呼吸。队员们从孩子身上找到了一个手机,上面是这位妈妈编写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永远都爱着你。看着短信,消防队员们无不动容。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伟大的。这句话在这位母亲身上充分展现了出来。此刻,这位妈妈身上闪耀着光芒,闪耀着母爱的光芒~
在一所中学中,搜救官兵看到了一个神圣而又令人动容的场景:一位老师双手紧紧护着两名学生,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可是,这只雄鹰却再也飞不起来了,但两个学生还活着。由于老师的双手已经僵硬,官兵们只好含泪将他的手锯了下来……是什么力量使们不顾身的安危,是什么力量使他放弃了生的希望,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宁愿死也要守护自己的学生,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穿越生死的爱~
最近,国家确定了全球哀悼日,所有人都在5月19日至21日14时28分默默哀悼,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死去的亡灵默哀。这不正是人民的爱吗,这是纯洁的爱,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爱,是震不垮的爱~
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行动了起来,积极捐款,献血,为灾区人民尽出了自己的力量。面对灾难,我们又一次向全球展现出了我们中华的丰采,展现了我们中华人民震不垮的爱~
作文七:《诸葛亮》7600字
【参考资料1】:永远的诸葛亮
挥一挥羽扇,纶巾长袖,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悄然而去;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写出对蜀汉最炽痛的夙愿,笔落人息。
他可以与曹操共事,在赤壁中谱写下生命的赞歌,一统天下,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可以与孙权为伍,在江东里励精图治,雄霸一方,安居乐业,碌碌终生。
但是,他没有。
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安逸与忧劳之间,站在碌碌平庸,富贵一方与劳作一生中间,他抛却了达官显贵,选择了赤胆忠心。
刘备,何德何能,这个懦弱到只剩下哭的君主,几次负他的规劝。因他,所有人败走长坂坡,被曹操穷追不舍;因他,痛失栋梁之才庞统,被刘璋欺凌屈辱;因他,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而这之前,他不曾劝过刘备吗?但刘备又怎样?懦弱,犹豫,义气用事,让多少人蒙受莫大的屈辱。最后不争气地死于白帝城内. 死之前,刘备告诉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他,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光复大汉,精忠报国,他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给历史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好一个诸葛亮:他用睿智,铭记下对蜀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好一个诸葛亮:他忘却了昔日山野村夫的闲云野鹤,用铁骨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蜀汉,造就伟岸。
然而天妒英才,一场大雨,功亏一溃,天注定要来索要他性命,他还是没能实现刘备托付给他的几代英杰的重任。伏龙,最后还是沉眠在五丈原中······我终于懂了:忠心,才是令那历史凝聚的永恒。
雄哉,那永远的诸葛亮!美哉,那一把羽扇划下的千古传奇!伟哉,那撼动千万人的忠心!
永远的诸葛亮。
【参考资料3】:千古一相诸葛亮
近日重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再一次被中国历史上我最崇拜的名人诸葛亮所倾倒。他的大智大勇,他的忠肝义胆诚信守节,他的高风亮节和清正廉洁,无不令人感佩和爱戴。千年前的诸葛亮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一个偶像,不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他都堪称楷模,为高山仰止之表率。
诸葛亮的智慧堪称千古一绝。幼年时便有过目不忘触类旁通之聪明,父母早亡使他更加勤奋刻苦。他广交善友,汲取百家之长而丰富自己的学识。虽在草庐之中而放眼天下,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当刘备一投于曹操、二投于袁绍,惶惶不可终日时,他听说了诸葛亮这个名字,于是他躬身前往,三顾贤能于茅庐,问计于隆中。诸葛亮感动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决定出山相助,匡复汉家社稷。从此,天下三分之势由于大贤诸葛亮的出山而铸刻于中国的历史。
诸葛亮的大智慧在出山之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火烧新野初战告捷;赴江东舌战群儒联吴抗曹,战赤壁智取荆州;他数败曹操,攻益州,夺汉中,取巴蜀之地,建都于成都,使最弱小的刘备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在战争中,诸葛亮的智慧更是无人能及。他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困陆逊巧作“八阵图”,为脱困境,发明“孔明灯”。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摆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等等,他的智慧已经不能仅仅用天才来形容,他是智慧之神,是“智圣”。
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他的忠义、开明、廉洁的形象更是让人钦佩不已。自从决定出山辅佐诸葛亮,他就为之献出了所有的智慧和忠诚。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见识和才能高出刘备不知多少倍,但是他对刘备始终忠心耿耿,毫无贰志。对刘备尊重有加,进退有礼。白帝托孤,刘备明确告诉他可以取阿斗而代之。但是他为了忠义,为了诚信,他耐心的辅佐愚顽的阿斗,即使阿斗不
争气和对其心生猜忌,他也不改初衷,始终尽心竭力。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他注重自身修养,从不谋取私利。他在《诫子书》中对自己的儿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阿斗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赤裸裸而来,两袖清风而去。其实,以诸葛亮的才能和威望,他完全可以南面称帝,取刘禅而代之,或者至少可以住豪宅,出入銮帐威严,生活奢华无比。但是,他没有,他清心寡欲,从不利欲熏心。而我们现在的“公仆”们与诸葛亮比是否会汗颜无地?失街亭,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给诸葛亮打输了最关键一仗。按理说,责任不在诸葛亮,可是,他为自己用错人的过失而自责无地,挥泪斩马谡,追思先帝用人之英名,痛哭不已,自贬三级,然后上书天子,请求处分。这种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即使现在的所谓“公仆”也无法望其项背,如萤火与日月之光,不可比拟!
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的智慧,在于他的忠肝义胆和光明磊落,在于他的清正廉明和高风亮节。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段传奇,更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一个诚信崇高的榜样。令人惋惜的是,他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终于在五丈原的瑟瑟秋风中郁郁而终。出师未捷而中道崩卒,令人扼腕长叹。后人感念诸葛亮的伟大和遗憾,为他写下了一首首千古名篇。杜甫在成都时到诸葛亮的祠堂凭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赋诗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千古一相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远不可逾越的丰碑,而我确信,这座丰碑将永远竖立在后世子孙的心灵深处,并激励人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做人,做君子事,行善人举,讲诚信,知礼仪,为事业而奋斗终身!
【参考资料3:】《我眼中的诸葛亮》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他足智多谋。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骑”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狼狈而逃。他巧借大雾,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周瑜陷害他的美梦破灭,同时还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他六出歧山,屡战屡胜,使魏军中首出一指的司马懿也闻风丧胆。
他大智大勇。面对兵临城下的15万大军,依然笑容满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闲地弹琴。为了孙刘联盟,他泰然入吴,虽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百般刁难,甚至是生命危险。萌葭关下,为了刘备的事业,他毅然 决定冒刀光剑影,前去说服马超投降。虽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气可嘉。
但他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一个马谡,一个魏延。前者言过其实,他却委以重用,只因为马谡读了一肚子的兵书,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后者是难得的将才,他却固执地认为“延脑后有反骨”,总是不能用人不疑。恐怕在这一点上,比起刘备和曹操,他要稍逊了一筹。他太谨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
位“安乐公”,纵然他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泪满襟”的慨叹。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一个无奈的隐士,一个有超人胆略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一个不免留有遗憾的悲壮之士。
【参考资料4】 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仅仅是因为刘备对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为了辅佐刘备,诸葛亮将自己的智谋才华都奉献给了他??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关于诸葛亮的精彩片段(诸葛亮——“智绝”)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性格: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情节: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空城计 三气周瑜 智取汉中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精彩片段:如“三分隆中决策”、“博望皱初用兵(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吞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七擒盖获”、 “智取三城”、“ 六出祁山”、 “失街亭、“空城计”、 “斩马谡”、“造木牛流马”等。
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烧新野(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3.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4.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
5.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6.祭七星坛借东风(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9.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10.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第104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问题:《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答案: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1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1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答案:略
13.“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的合称,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写出这几个剧目的名称,并简要故事情节。
答:(1)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②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出苯,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空城计:司马懿拔了街亭,亲率十五万魏兵望西城县杀来。此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将可使,只有二千五百兵卒。大兵压境,诸葛亮心生奇计,大开城门,只携二童子端坐城上,焚香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忙挥令退兵。斩马谡:街亭失守,马谡自知罪责难免,自缚谢罪。诸葛亮虽与马谡义同兄弟,为明正军律,不徇私情,喝令塑些堑董。左右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不已,自责用人有失,上表白贬。
15.《三国演义》: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16.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识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17.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答案: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18.诸葛亮的其它故事
重点回合: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1)隆中对: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正确战略:占领荆州、益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鼎足而立。
(2)借荆州:赤壁之战,东吴是主力,出力最多,战后荆州理应归东吴。刘备、诸葛亮却用计夺取了荆州。东吴的鲁肃前来索取,刘备、诸葛亮与他订立了先借荆州,等取了益州再还的协议,名为“借”,实是不想还。
(3)孔明智取三城 :(第92回) 南安、安定和天水三城互为依靠,于是孔明一面对南安围而不打,一面派出两名将士化装成南安的守将,出使安定、天水二城求援。安定守将崔谅中计投降,随后他前往南安借劝说太守杨陵投降之名与杨陵合谋诈降生擒孔明,孔明识破他们的诈降计,拿下南安。
(6)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8)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答: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文八:《诸葛亮》7900字
诸葛
领
导
特
质
亮的
诸葛亮的领导特质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举世公认的谋略家,其治国、治军的谋略不仅当时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他,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七擒孟获,形成三分天下中的蜀汉基业,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诸葛亮是个有得有失的人物,他的“得”在于他的“小我”,是作为个人的诸葛亮,他的“失”在于他的“大我”,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这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岂能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借用西汉初年的一句话,蜀汉的霸业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当今,国际商业竞争已不亚于战场上的角逐,国际、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商场如战场”已成为广大企业家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诸葛亮的谋略在现代企业经营上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艺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小组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领导者诸葛亮”
【优】
诸葛亮自27岁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伐,直到病死在战场上,可说是一生中一半为民,一半为官。而在他的27年宦海生涯中,在处理与己与人,与事与物,与国与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领导之道。
1、【正身养德、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崇俭戒奢】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吕氏春秋》中也有“凡事之本,必先正其身”“冶其身而天下治”的思想。
出身于“明经”世家的诸葛亮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夫释己教
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灿生变乱”在这里诸葛亮把当官者的官德同社会的安定联系起来,认为“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刻注意自身的政治形象,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群下,从不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特殊于同僚和群下的地方。北伐中,诸官子弟皆随军运粮于深谷高山之中,诸葛亮嗣子诸葛乔虽然年轻,也同诸官子弟一样督兵奔忙在大军之中,北伐时街亭失守,亮恨己用人不当,上表自请贬官三等,并号召群下勤攻己阙,并认为“勤攻吾之阙”者是“忠虑于国”者。这种“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为官之道,西晋张辅评论说:“已有功则让于下,下有厥则躬自咎,见善则迁,纳谏谅则改,故声烈振於遐午也”。
清正廉洁,崇俭戒奢,是诸葛亮的为政之道。诸葛亮在未出山从政之前,躬耕于南阳,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经历为他从政功立为宫之道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戒子书》中说:“静以养身,剑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有人论述:“诸葛亮在蜀位极人臣,然为官清廉,不谋私利除国家规定应享用的奉禄外,不另治家产,别殓用民财,”据史书记载,诸葛亮死后确如所言。他一生就是这样为官,无私而来,清自而去,北伐途中,死在任上,“遗命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睑以时服”一国丞相,哪里死哪埋,坟墓仅仅放下一个棺材。不仅没有随葬品,还碱以时服,真是少见。难怪后人一提起诸葛氏,便立即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自己节俭,其家人也不例外,据《北堂书抄》卷三十八载诸葛亮与李严书云:“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馀妾无副服”。一国丞相的妾竞没有替换的衣服,如果不是了解诸葛亮一生和整个家族为宫清廉的人,是难以相信的,然而这却是史书记载,一千多年来无人提出疑义。
诸葛亮官至相位,一身正气。上正,下孰敢不正,上清正廉洁,下孰敢贪赃枉法? 查考蜀国史料,找不到康东汉梁冀那样的贪官污吏,见不着象酉晋王恺和石崇那样的恶富,所有的是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员:
董和“躬串以俭,恶衣蔬食”,为官“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邓芝“赏罚明断”,“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时”,姜维“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天余,佃室无妾媵之褒,无声乐之娱,衣食取供,舆马取备印台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费炜“雅性谦素,
家元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
翻开史书,能有如此官德政风的朝代实在少有,究共原因是请葛亮清正廉洁。崇俭戒奢的为官准则教育影响了满朝文武,带出了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官,赢得了蜀汉人民的爱戴,受到后世的称赞。
3、【志、勇、性、廉、信】
诸葛亮在《将苑. 知人篇》里,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用间离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 二是“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 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和修养。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观察他是否清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
诸葛亮的知人之道,具体、全面而有实用价值。但用利去引诱人,用酒去灌醉人,以考察人之本性,在当今社会并不一定适用。要注重观其“志、勇、性、廉、信”等七个方面,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4、【荐贤举能,礼贤下士,民主议政,集思广益】
人才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财富把有才者举荐出来,为社会效力,不仅是人民的愿望,更是当权者的职责。如果人才得不到正当的使用,或者根本不用必然造成社会不稳,国家不安。地处偏安一隅的诸葛亮更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说:“治国之道勿在举贤”,“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 ??夫柱以直为坚,辅以直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
他一方面要求官员柬柱子一样直,以忠为贤,另方面举贤时又不求全,坚决反对“为人择官” ,主张“为官择人”。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刘备给了他个小职务,不能尽其所能,有情绪,面上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诸葛亮慧眼识英雄,不仅救了他的命,而且给予重用,使之为国尽其才。
一般说来,古今有才者,大多有自己的个性。只要领导者能礼贤下士,不求
全责备,无不如湖水归大海一样投入统治者的怀抱。杜徽是三国时期的名士,诸葛亮入蜀后,请他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就,是诸葛亮礼贤下士三番二次的敬请感动了他,遂被拜为谏议大夫。还有一位叫五梁的名士以“儒学节操称”名于世,本不出仕,也是诸葛亮礼贤下士的作风感动了他,也被拜为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费辜在诸葛亮南征时还是一位小人物,因其“志虑忠纯”,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南征归来,百官在成都郊外数十里处迎接。为了表彰这位官虽小,但有才华的费辜,诸葛亮与之同车而归,令文武百官无不刮目相视。诸葛亮这种礼贤大士的作风,深得有识之士的理解和拥护,无怪荆襄名士和益州文人,大都来到他的周围,为他出谋划策。
诸葛亮一生做事谨慎,从不武断,善于听取群下意见。他认为,为政者必须有参谋人员帮助策划.否则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他虽然读书“独观其大略”,然而对历史上为政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都牢记在心。他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十分注意听取群下的意见,这近乎于我们今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集思广益”这个词,在历史上正是诸葛亮首次提出并使用。
诸葛亮认为,“为政之遭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官,谋及署士,则为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后人将诸葛亮视为智慧的化身,以至于状诸葛之智而近妖,可见是宣传者忽视了诸葛亮的智慧来源于“多闻”“多见”的调查研究之中。诸葛亮之所以在工作中很少失误,在于他遇事广泛征求别人的意见。南征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就是他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例证。还是清人张学山对此评之中肯:“武侯天下才也,非一己之才胜天下,乃合天下之才成一己也”。
5、【用心平,劝戒明,教之一德,严之以刑。】
诸葛亮深知历史上哪些有治世之名的文臣武将,无不身先士卒, 以德服人,以刑为约,赏罚分明。他位及人臣,仍能以身作则,不为功名所诱,不为刮禄所累,仍守“不求闻达”的初衷,当李严劝他“宜受九锡,进爵称王”时,他不仅不受,还为了剖白自己的心迹,写了《答李严书》一文,证明自己之所以“鞠躬尽瘁”是为了“兴复汉室,帝还旧都”非为私利。
诸葛亮熟读经书,深知凡治国者纯德治,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纯用刑不教
而谓之虐;只有儒法合一先礼后兵,教之以德,严之以刑,才能“上下有节”左右有序。并明确指出。“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
入蜀后,他亲自主持制定了《蜀科》,又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以训厉臣子。规章健全,制度完备,使吏民有章可循,民如廉耻,吏知荣辱, 以防止不教之杀的虐政出现。执法严办事公平, 是其为官的重要原则。李平与诸葛亮同受先帝之托辅后主,固假传君命,耍权术,摘阴谋,误了国家大事,诸葛亮上表把他削宕为民。 马谡与诸葛亮亲如兄弟,“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在北伐中,马谩违背诸葛亮的布署,畏乱逃跑,致使街亭失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诸葛亮罚不避亲,将马谩“下狱物故”。而对同时参战,忠实执行军命的王平进位封侯加官。街亭失守,诸葛亮也深感自己“明不知人,恤事多暗”上表请求”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在失败面前.对于功过是非,分理清明,敢于主动承提领导责任。正是“既注重思想教化,又严之以刑罚,”才使整个蜀汉社会“人怀自厉,道不拾遣,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6、【通权这变;因时制宜。】
“通权达交,四时制宜”的原则贯穿他为官的始终。如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为了打击巴蜀的豪强势力,诸葛亮厉行法制,刑罚竣怠,引起朝野人士的不同议论。其中法正就持不同意见,并举高祖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的事例来劝诸葛亮缓刑驰禁。公元216年,渚葛亮写了《答法正书》一文,向法正指出;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是因为“奏以无道,苛政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干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现在的情况与刘邦之时大不相同:“自焉以来??”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淅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因此,“必颅威之以刑,才能使上下有节”;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善通权达交,因时制宜,不因循守旧的辩证原则。
再如诸葛壳对南中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方略,更值的后人仿效。他用“攻心为上”的战略,达到了‘夷汉粗安”的目的,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其群下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明正义,绝其盟好.诸葛亮作《绝盟好议》一文,反对与吴绝交,说明为使蜀“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魏肪东吴的军队不得尽西,”必须维护
与东吴的盟友关系,并派陈震前往祝贺。这都体现了缶葛亮遭权达变不墨守成规的辩证方法论原则。
7、【为官—任、利民—方 】
为官一任,利民一方,始终是诸葛亮力官的原则。从大的方面说其宗旨是为了“兴复汉室,帝还旧都”,但考察和审视诸葛亮的一生,见他所到之处总是留下人们难以忘怀的痕迹。
诸葛亮从阻都到预章,又至襄阳,对各地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百姓疾苦,多有体察,从从军到为政其阅厉之丰富,是一般人所不及的。从政之后,为发展蜀国经济,积叔推行劝农政策,并兴修水利,注重农田灌溉。诸葛亮还在南中推行以农为主的开发政策,命令各郡太守,组织屯田,把北方的生产技术带到南中去。杨慎在《滇权载记》中说“诸夷慕侯(指亮) 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馀发展农业外还在南中修桥铺路,开发矿山,以繁荣南中经济。
西南边陲至今有的菜称为诸葛菜,树称之诸葛木,或许是诸葛亮从中原引进的品种以发展当地经济。诸葛亮在南中时还在尊重当地习俗的基础上作一些能使当地人接受的改革。细查史书,诸葛亮为西南边陲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中国历史上的大小官吏,可说是多于牛毛,而为相者也成千上万,而能象诸葛亮仅在27车的政治生涯中为后人留下如此之多的文化财富者,却是空前绝后的。难怪关于诸葛亮的美好故事在他生前死后总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时限地被人们传顶着,究其原因,无不与诸葛亮—生的为官之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劣】
近几年来,诸葛亮在选人用人方面却饱受诟病,而这也正是对诸葛亮领导力质疑的主要方面。有人说诸葛亮,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有人说诸葛亮之败,败在错位。就是没有明确领导者的定位??
领导者的定位,就相当于把握着梯子,要确定靠到哪一面墙才是对的,还要让别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愿意沿着梯子向上,直到“手可摘星辰”。除了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和战略的眼光外,用好人才,充分授权,选好接替自己的人,恐怕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在用人、授权和接班人选择这三个方面做得如何。
1、【用人】
用人之道,是领导才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过程的重要工作,正确用人必须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如马谡,才气过人,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为其献计:“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采纳马谡的计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使南方多年不敢复反。马谡还曾献计离间魏帝与司马懿,为蜀汉暂时除却一心腹大患。
但马谡虽然跟随诸葛亮多年,却一直仅是“高参”,从未担任过主将,他精于战略,拙于战术,也有言过其实的缺点,刘备向诸葛指出过这点,说马谡“不可大用”。然而,在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诸葛亮力排众议,令马谡为先锋,统军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诸葛如果能接受大家的意见,令魏延等为先锋,可能不至于会有街亭惨败。街亭之败,不仅使蜀汉遭到重创,断送了首次北伐,也断送了一位良好的参谋人才。 马谡这样一个善出奇计的谋士在街亭惨败,从表面看是马谡无知所致,而实质上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
2、【授权】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工作勤勤恳恳,“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司马懿有评价诸葛亮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而在西汉时期,陈平任汉左丞相,皇帝刘恒一日问,全国一年审决了多少案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支有多少,右相周勃答不出来,刘恒问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有人主管。”刘恒问:“谁主管?”陈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问题,可以问廷尉;陛下要了解财政收支,应该问治粟内史。”刘恒又追问:“如果什么工作都有人主管,那么你管什么?”陈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帝乃称善。
陈平、诸葛亮是当时的高官,作为领导者,一个重要职责是“授权原则”,
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事务,下属获得一定的职权和责任,就能独立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成就,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而在于具有调动下属积极性。不授权的领导不仅对领导者本人不利,他的下属还会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独立创造力不能得到发挥,因而会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这种领导方式还会失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机会。
因此,领导者不妨暂时把自己比员工多出的那些能力束之高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员工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赋予下属充分的职权,同时创造出每一个人都能恪尽职守的环境。
当企业处在起步期,往往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领导人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但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领导人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但组织更强大了。如此,以个人的“弱治”实现一个组织的“强治”。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毕竟,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只有一个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管理层如果能施行黄老之术,让团队达到“无为胜有为”的状态,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坚强的战斗力。
3、【育人】
培养人才是领导的重要职责,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松下首先是生产人,其次才是生产电器”。培养人才,对于被培养人而言是一种激励,有利于加强下属的参与管理,将繁琐的较小的工作交给下属完成,领导可抽出更多时间从事组织的战略及策略研究。
蜀汉初期,诸葛亮所领导的集团还勉强算是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人才队伍,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又有魏延、王平等人,然而,由于诸葛亮长期的亲历亲为,蜀汉的人才梯队最终没有形成,最后诸葛亮指定降将姜维为帅,也只因朝中无能人不得已而为之,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诸葛亮非常清楚蜀汉人才状况,但并没有引起对诸葛亮培养人才的高度重视。
首先,未选拔任用才能超过自己之人。虽然他从下层提拔了蒋琬、董允、杨洪等人物,但这些人比诸葛亮更谨小慎微,更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三国志》
之作者陈寿评:蒋琬、费祎“咸陈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姜维“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其次,不给人才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一次北伐,失街亭而斩马谡。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督运粮草,北伐由于劳师远征,得汉中并未得民,粮草皆得从险难的蜀道运送,加上天雨,李严运粮不济,情有可原。可诸葛亮厉斥李严“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并撤销李严一切职务。
第三,不锻炼人才。仅以诸葛亮第一次用兵博望坡为例,诸葛亮以“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为由向刘备“乞假剑印”而掌握军政大权,之后的战术分工更是让常人琢磨不定,张飞只管“纵火烧之”,关羽则“放过中军”,“纵兵袭击后军”,关平、刘封负责“预备引火之物”,赵子龙领受绝对不抵抗的命令“只要输,不要赢”,刘备原来的师爷孙乾则是“安排功劳薄”,这种战术完全莫视民主决策及将帅锻炼精神,取而代之是诸葛亮个人智慧垄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亮葛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难以为蜀汉政权造就和培养后续人才。
【结】
《道德经》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够成为领导者的人,往往都是能人,是能人往往就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一试身手的念头,然而,成功的领导者都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定位的人,都是把握梯子方向的人,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强的人。正如汉高祖所说: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可,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
领导不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属战略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
因此,为领导者应该牢记:不需要做最强者,而要让最强者为自己工作。
作文九:《诸葛亮》4300字
【原文】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宇内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注释】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6及:到了??的时候
7躬:亲自
8策:计策
9、求:请求
10、援:救援
11英霸:英雄霸士
【翻译】
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扰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野外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知道诸葛亮有不凡的才干,于是前后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明刘备确实雄姿杰出,立即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移兵南下攻打荆州,刘琮举兵投降,而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贡献计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孙权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非常敬重他,即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刘备才能用这支军力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刘备又向西取得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来带领军队。将军刘备称帝后,再拜他为丞相兼任录尚书事。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按:指诸葛亮改良
制造的连弩、木牛、流马而言),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因为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译文 编辑
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希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
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攻取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按:指诸葛亮改良制造的连弩、木牛、流马而言),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因为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注解 编辑
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6.及:到了……的时候
7.躬:亲自
8.策:计策
9、求:请求
10、援:救援
11.英霸:英雄霸士
人物简介 编辑
诸葛亮(公元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杜甫的《蜀相》名篇传世
【原文】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翻译】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作文十:《诸葛亮》1900字
诸葛亮的10大发明
①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利用浮力的原理。里面放有轻蜡块,外面罩一层薄布。
背景: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
②八阵图
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吉门:生,景,开 凶门:休,伤,杜,, 死,惊)
陆逊曾经迷入此阵,多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给他指点出路,否则也命丧于此。陆逊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
③木牛流马
诸葛亮北伐曹魏,山路崎岖,军队不便运粮,于是发明了简单机械“木牛流马” 背景:一天,客至孔明家。诸葛亮令妻子黄月英和面以待之。一会儿,黄月英端出面来。诸葛亮惊讶不已,进入厨房瞧瞧:只见数木人磨麦飞快。亮问其夫人后根据杠杆的原理制成木牛流马。
④馒头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班师回朝时, 渡泸水时乌云密布无法通过。按习俗需人头来祭祀死去的兵卒。诸葛亮认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于是吩咐属下和面裹以羊牛肉做成人头的样子,并写了祭文。之后平安渡过泸水。
馒头是用来祭祀的蛮族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成为现在的馒头。
⑤连弩
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需要七、八名连弩士才能拉动)连弩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为姜维的部队起了很大的作用。进逼渭河平原,魏兵躲在深沟高垒而不敢应战。
建兴九年,魏将张郃被蜀兵射杀。
⑥孔明棋(智力游戏)
背景:公元228年,蜀国南方暴乱。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征讨。然而,南方的气候令士兵难以适应。军中无趣,南王孟获久久不肯归服。于是,诸葛亮发明了孔明棋来活跃士兵烦闷的心。
⑦搭桥枪
诸葛亮决定挥师北上,士兵们每次渡河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一天,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 ⑧火兽
外型似兽,朱红色,能喷火。
背景:诸葛亮平定南方时,曾遭一败仗:南王孟获以兽为兵大败赵云和魏延的兵马。诸葛亮想到了野兽怕火,于是数日后,他发明了一种的武器来对付孟获的兽兵。 ⑨地雷
上方谷一战,司马懿被诸葛亮放火烧的无处可逃。顿时,天降大雨,火灭了,地雷的导火线断了,司马懿父子侥幸逃脱。诸葛亮发出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⑩孔明锁
又名八卦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易拆难装。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梁父吟·汉乐府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诸葛亮的名言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③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④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⑤非宁静无以成学。
⑥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⑦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⑧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⑨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⑩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书法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②绘画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诸葛亮作画绝不仅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③音乐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