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读《梵高的坟茔》有感——《走近梵高》》1200字
《走进梵高》
梵高——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如今梵高在国际上的声誉使你想不知道他都难:一个令人敬仰的天才,一个伟大的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本以为他的一生应该是灿烂的,辉煌的,处处令人尊敬的。可直到最近读了《梵高的坟茔》,才发现自己错了,于是开始去慢慢了解他。
当梵高的书信以75万英镑的高价拍卖出去,当他的故乡每年在繁花节中,不惜巨资搭建数不尽的花车,引来数以万计的人们前去观看盛况时,人们以这种难以想象疯狂来表达对于他的狂热与追求,一切只为献给梵高。这些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不幸的是,这些都毫无意义,对于真实的文森特.梵高而言,毫无意义。
梵高的一生是痛苦的,是孤独的,又是执着于艺术追求,渴望得到真正生活的。
在现实生活中,他渴望与社会融在一起,却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孤独者。这或许与他纯粹的心灵,执拗的脾气,倔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当梵高到矿区做传教工作时,他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穿着脏烂的衣服,干着劳累的工作,和矿工们一起寻找生活的精神支柱。可是传教会的人到来时,不仅没有被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反而怒斥他玷污了神圣的宗教……他愤怒了,他怒斥宗教牧师的丑恶嘴脸,他揭露那帮令人发指的伪君子。他就是这样愤世嫉俗,伤心欲绝。
他的生活一直都是一个变数:经常忍饥挨饿;遭人歧视;画没人认可;孑然一身;就是与画家高更一起生活,也是天天激烈争吵……直到生命的终结,他一直都在寻找安慰 ——他太害怕孤独了。可是,谁又能接受一个时代的疯子呢?它是一只孤独的、受伤的羔羊,只有自己去舔舐疼痛的伤口。
在艺术生涯中,虽然一直没有人认可他的画,即便生平唯一一幅卖出去的画也是他弟弟提奥买去的。但他却坚持自我,持之以恒,奉献艺术,勇于创新。绘画占据了他一生的生活,这可能也是他的唯一精神寄托。跳动的烈日,金黄色的麦田,钴蓝的天空,开满鲜花的原野,是他心中的一片净土。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特有颜色结构,去描述自己心中火热的世界。他高短暂的一生,是不断寻求的一生,也是不停奋斗的一生。
在感情世界里,他渴望爱情,却有着三次令人痛苦的经历。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他还有一个处处理解他,照顾他的弟弟——提奥。有人说,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或许这句活说的过于绝对,但可以看出提奥对梵高的影响。说实话,有的时候我真的很羡慕他有这样一个爱他的弟弟,在生活中资助他,在事业上支持他,理解他。
1890年7月29日,文森特.梵高在他挚爱的兄弟的怀抱中死去。梵高的死,使提奥无法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在六个月之后,提奥在无限的痛苦和悲伤中离开了人世,去到另一个世界中照顾他的哥哥。就像生前一样,死后他们又走到了一起,
梵高曾经说过:我认为这是伟大人物经历中一幕悲剧……他们往往在作品被公众承认以前就死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遭受着为生存而斗争中的障碍与困难的不断压迫。或许这正是对他生命的总结,历史也终究给了他公平的判决。
当我们看到梵高的作品时,仿佛觉得我们在和一个精神世界的探索者对话,他捕捉到了世人难以发现的真理,并且赋予了它以形象和色彩。也正是这种独到之处,让梵高和他的作品散发着永恒的真理。
作文二:《梵高美术馆关于梵高的故事》1400字
梵高美术馆关于梵高的故事
://.9laidu.net/0/88/ 超级黄金手
土豆、鞋子、向日葵、星空,迓有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卧室,谁有如此魔力让返些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变得众人追捧?没错,只有一人 文森特 威廉 梵高。作为荷兰现当代最为著名的画家,荷兰人在他们首都最重要的位置给了返位艺术家一座独立的美术馆,在它的不迖处就是陈列包括伦勃朗的《夜巡》等众多尼德兰知名大师作品的荷兰国家博物馆,但人们似乎更爱戴返位情感画家,美术馆的门口永迖排着长队,慕名而来的全球崇拜者热爱返位色彩炽烈的后印象派大师,尽管其画作生前基本没有卖出过。 有人说,梵高是被塑造出来的,他的伟大并没有在其生活的时代所体现。基于此,梵高美术馆的责仸之一就在于令人信服地解释了梵高为什么伟大,无论在其所处时代迓是以后的很多年中。美术馆陈列的不仅有梵高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迓展示了梵高的好友、老师、追随者以及与其同时代的众多知名画家的相同题材作品,通过一系列比对,映衬出一个伟大画家的成长史。梵高在色彩上的天赋毋庸置疑,他把油画的本体诧言探求发挥到了极致,但显然返些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院派的灰调子以及写实静物,梵高也画过,甚至几次迕入不同的美术学院学习绘画,那些学院里学生该做的,诸如画人体骨骼结构等,他一样不落。只是其总不忘加点什么,例如给枯燥的骨架加上一根燃着的香烟,而就是返个创意做成各种产品被丑界各地的青年人消费着,当然,返与梵高无关而是美术馆经营者的再创造。相信,谁也无法否定巴黎对梵高的影响。美术馆里的作品清晰地呈现了画家如何从阴暗的灰调子走向绚丽的色彩实验。劳特累克、高更等一众巴黎画家在创作中给予他的启发与鼓励,都是成就其伟大艺术的重要因素。当然,迓有不得不说的日本绘画,对浮丑绘技法、表现方式的借鉴,促成了梵高巅峰时期艺术作品的重要特色。展厅里,他模仿日本绘画的作品,以及稚拙的汉字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撇开返些,陈列展最有研究价值,也最体现美术馆功能的一部分,当属科学地展示了梵高为什么会被誉为色彩大师。黄与紫、红与蓝、黄与绿,色彩如何对比、如何互补,以及更重要的 如何抒
发情感,都有详细的分析,甚至不惜动用显微镜,让观众在细微处观察那些色彩怎样被一层层地刷在画布上并产生神奇变化。颇为讽刺的是,梵高显然没有条件使用显微镜,他的试验全部集中在一个古旧盒子里,里面摆放的各色毛线团才是梵高画画前反复摆弄的 是的,他用各色的毛线迕行调色实验。返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画家生前生活的拮据。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梵高作品里各种各样的花,除了他个人喜好外,重要的原因是那是最容易获得、也最适合他实现色彩追求的题材。 大多数艺术史的书写者都无不遗憾地表达了对返位生前不得志丐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画家的同情。美术馆也特别开辟丏门展厅展示其生命的最后时刻,以及关于梵高的一切 他热爱的巴黎郊外奥维尔,他生前仅有的坚定支持者、兄弟提奥,迓有最近才发现的,在离奥维尔不迖处、梵高在弥留之际所画的风景画。对梵高而言,命运太过弄人,自命不凡的他苦苦追求的艺术理想乏人问津;但梵高又是并运的,他的自画像可能是返个丑界上最出名的自画像了。画家的并福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没有哪个职业可以如此轻松优雅地将自己永久展示于最高艺术殿堂,供后来者瞻仰与反复讨论。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西方的重要美术馆都有显著的关闭手机铃声的提示,无论多么时尚的青年也不会在馆里让自己的手机发出铃声,更不要说接打电话,当然,返里也不是绝对安静,婴儿的哭声偶尔会吓你一跳,不过返是他们的特权,相信梵高也会理解。 ,编辑:杨晶,迒回首页
作文三:《梵高 太阳的光芒》1100字
中文名称 静物:十五朵向日葵(简称“向日葵”)
英文名称 Still Life: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法文名称 Vase avec quatorze tournesols
荷兰文名称 Veertien zonnebloemen in een vaas
创作地点 阿尔 Arles
创作时间 1888年8月
类型 油画 Oil on canvas
尺寸 93.0x73.0cm
现存 伦敦国家画廊 London,National Gallery
编号 F 454,JH 1562
历史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
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向日葵),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凡高来到阿尔后,异常兴奋,创作真正达到高潮,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他还迷恋上了向日葵——一种表达太阳的另类植物。后来,凡高梦想建立“画家之家”(或说是“艺术家之家”,也有书写成“友人之家”),在法国南部建立一个画家共同创作的“基地”,但响应者寥寥。但后来,陷入困境的高更自愿前来与凡高同住,这使凡高非常感激,本性热情的凡高打算画一组向日葵(有书写是一打)来装饰“黄房子”(凡高在阿尔的住处,因被涂成黄色而闻名),尤其是高更将要住的屋子。而当高更到来的时候,也对这些“向日葵”表示了赞扬,有的书写道:“高更曾以赞扬的口吻说:对,这才是花!”
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不是这幅)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有的书上写道:“如果说现在的画价飞涨是由凡高所引起的,也不为过。”
后来,“鸢尾花”卖了5300万美元。
“加歇医生像”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凡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
凡高说
“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
“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高更前几天对我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画,向日葵插在一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
“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评论
“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绘画得淋漓尽致。”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凡高》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
——《世界名画与巨匠-凡高》
“对凡高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别的意义。黄色意味着友谊与希望,画本身象征'感谢'……”
——《西洋美术家画廊2》
作文四:《梵高的向日葵赏析》2300字
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画家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并且画过单?枝独朵,鲜黄衬以亮?蓝,非常艳丽。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更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尔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更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
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是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
就像一团炽?热的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单纯?和粗厚中却?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热?情和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华美?,艳丽,同时又是优?雅,和谐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作为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梵高的油画《向日葵》也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 然而在当时?, 他的生活却?是与一贫如?洗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1987年?3月,当时任安田火灾海?上保险代表取缔役?的后藤康男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以相当于3?9,921,750美元的价格标得?《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开创了梵高?作品价格的?纪录,使得连那些?对美术没有?兴趣的人都?认识《向日葵》系列。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于?日本东京的损保日本东?乡青儿美术?馆。
凡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国?的荷兰画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因此,他的艺术语?言既有奔放?而热烈的狂?躁情绪,也有孤独和?抑郁的悲剧?意识。他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他对色彩和?线条有内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活力?。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如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就具有这种?艺术特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凡高虽然只?活了37岁?,但他的生活?和艺术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状态,即使穷困潦?倒,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尽管凡高的?艺术在其生?前未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却受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家们?的青睐,尤其对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梵高的油画?《向日葵》将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精神保留?至今。
作文五:《梵高的自画像》3300字
全是梵高自画像
13820903 邹瞿
早先,对文森特·梵高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向日葵》 、 《星空》等等,很浅甚 至带有不解的的认识。 后来通过上课老师讲到梵高本人及其作品, 了解到喜欢文 森特·梵高的人是喜欢他的精神, 他是一个很极端坚强倔强的人, 然而我被那幅 “割掉耳朵的自画像” 所吸引,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要去了解文森特·梵高这古 怪又倔强的“老头”以及他的故事。所以上网找了很多他的资料,通过搜索资料 才发现, 他的自画像却不止那一幅。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一系列自画像吧。
文森特·梵高是荷兰人, 但长年生活在法国 , 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 1887年,通过弟弟提奥·梵高的介绍,文森特·梵高在巴黎见到毕沙罗,修拉、和高 更。 开始接受印象派的画风。 更加强调用色彩突出主题的绘画风格。 在他的画中, 总是一片色彩和笔触的狂欢, 我对他的画的唯一印象也就是画面上的笔触。 一笔 一笔上去, 深刻而又活跃。 这种画面所造成的气氛效果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旺盛的 生命力。这副《自画像》就是如此。梵高一生画过无数的《自画像》 ,这幅《自 画像》属较前期作品。
1998年 11月 19日,文森特·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 7150万 美元拍出。 荷兰人因其狂热的激情而闻名于世, 其中就包括对艺术的激情。 文森 特·梵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虽然他本人留着胡子, 但是他将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 梵高一生很少拍照, 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 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 而且都是 21岁之前的。 这幅画于 1889年 9月在法国圣雷 米普罗旺斯完成,画布上是一幅油画,尺寸是 40厘米 *31厘米。成为史上最昂 贵的自画像。 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十幅油画的第九位。 然而在 1885到 1889四年间 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 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没 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 透过这些记录, 我们深深 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文 森特·梵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 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这幅《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 1886年初,是梵高忧郁系列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 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并且拔了十颗牙,这最终使 他蓄起了胡子以掩饰缺齿的尴尬并正好为口音中的“ hissing ”声找到了借口。 “我仍然必须去承受很多, 尤其是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 比如容貌、 说话的声音 以及服饰。 ”
这张自画像作于文森特·梵高 1886年 2月刚到巴黎后不久,在这里他比以 前要自信许多。 “无论在这儿的生活将如何艰难,即使会比从前更糟,但至少法 国的空气清新了我的头脑,它对我是有好处的。 ”
这是第一张显示出文森特·梵高受到印象派影响的自画像, 尽管他对之理解 很慢并且始终没有全部认同其主张,但它却改变了凡高对色彩的看法。 “永远记 住今天艺术所需要的是非常鲜活的东西, 是强化有力的色彩。 ” “我变得越丑、 越 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 ”他是在利用画 画来宣泄他的内心情感。 。 。 。 。 。
文森特·梵高还说过 “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 在眼睛的深处藏着 一种无论多么感人, 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 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 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从这里看出梵高的人格是崇高的, 平等的,高傲的。
这幅自画像同上一张大致画于一个时期 (1887年夏季, 巴黎) 。 梵高说:“你 知道, 我个人的冒险主要是快速成为一个满脸皱纹, 胡子粗硬、 牙齿松动的小老 头。 ”这是一个绘画上的天才。 。 。 。 。 。
“我希望能画出男人和女人那些永恒不灭的东西,人们常用光晕来象征它, 我则试图通过色彩的真实颤动和闪烁来传阿德达它。 ” 他通过画画来传达的情感。
这张自画像画于文森特·梵高和提奥·梵高关系不太好的一个时期, 这时提 奥受着神经紧张和身体疾病的困扰。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文森特辐射出的接近 于攻击性的自信。 他永远是把最直接的一面体现在画面上, 哪怕是不友好的, 毫 不掩饰他内心邪恶的一面。
这张 《有日本画的自画像》 很可能画于巴黎著名的 Tambourin 咖啡馆, 在这 儿凡高曾说服它的女主人举办了一次日本绘画展。 文森特·梵高和其他现代艺术 家一样深受日本浮士绘影响,他说:“我不可能不怀着喜悦与欢乐去学习日本艺 术。 ”
这是文森特·梵高 1888年早期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他自己将它称 为 “死亡之脸” , 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 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 死灰的头发, 额前与嘴周 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 ”后来,凡高的兄 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最象的一张。
这幅肖像画于文森特梵高到阿尔后不久,在这儿他非常喜悦并充满热情的 说:“我确信哪怕仅仅呆在这儿,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 ” 1888年凡高开始认 识阿尔以及它周围的乡村, “打动我并且使绘画如此有魅力的是这儿清新的空气, 在故乡看到的只有灰色的地平线, 而在这儿, 即使再远的地方, 物象的轮廓也清 晰可辨,这给了人空气和空间的理念。 ”
文森特·梵高在 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 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 “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 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 ”也有人说是他喜欢一个妓女,而在一次玩笑中,他 把耳朵割下来送给那个女子, 结果吓坏女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梵高是一个简 单,直接,率真的人。又是情商很低的一个人。
这是文森特·梵高的最后一张自画像, 令人悲伤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事实 上是一个谎言。
1889年初,文森特·梵高的母亲度过了她 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梵高 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 这年年底, 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 主要是为了使 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 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 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 挂在自己的墙上。
文森特·梵高的画给我们的感觉总是那种鲜明跳跃的节奏, 厚实浑浊强有力 的笔触, 画在画布上, 我不是一个很会欣赏画的人, 我也说不出梵高的画为什么 会这么有名, 他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可能是那种认知感, 那种一眼就能认出来是 梵高的画, 一幅画能在脑子里回荡很久, 还有就是他的颜色, 他画的画的颜色很 纯,明度很高,不由会让我想到画画的主人的心灵也是纯洁的,清高的,就拿他 的那副《星空》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油画,那种整个画面的色调,从中间 的黄色, 一圈一圈往外扩散, 颜色也是由暖色系向冷色调转换, 给人无尽的遐想, 自由的感觉, 我不明白这幅画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但是从那单纯的色彩, 强劲的 笔触又让我有种复杂的情感, 这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个人发生过什么?他的身边 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会让他有如此极端的行为?又是怎样的激 情和对绘画的执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出这么多的作品?每一幅画都是那么深 刻,
我们都知道文森特·梵高只活 37年, 他短短 37年的人生, 到处都充满了屈 辱和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 直到 1890年 7月的那个黄昏, 他选择走向极端, 举起手枪, 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 但是他的精神却被流传下来, 他的这些自画像中, 几乎每一幅都是那种眼神, 犀 利,对抗,坚强,倔强。每一幅都能看出在那眼底的绝望。对生活的不屑,又倔 强的活着。该是多么复杂的内心世界啊。 。 。 。 。 。
然而,通过了解到这些后,我渐渐明白梵高的,明白他的画,不用太追求他
经历了什么,他的性格怎样,他的为人怎样,他的行为又是怎么样的,就单凭他 对画画的执着,坚强,也是值得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学习的。
下面几幅自画像找到了但是我也不能对号入座,仅供参考参考欣赏欣赏吧。
作文六:《梵高眼中的世界》2800字
梵高眼中的世界
——梵高生平及作品赏析
摘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情积极的人,但由于早期生活的艰辛,他开始重新
寻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于是他选择了绘画。独特的思想,艰苦的创作,加上日本绘画的影响,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那种鲜明的色彩,融入自己情感的形体,汇成了一幅幅绝世的佳作。《向日葵》,《星夜》,《麦田群鸦》等画作,在100多年后仍然深深震撼着我们!文森特·梵高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美丽、最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梵高,艺术理念,真实,《星夜》,《吃土豆的人》,《向日葵》
从小就觉得梵高是个非同一般的画家。
他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一个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于是在27岁,他开始学习画画。 起初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习,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并从普通劳动者身上发现了艺术的源泉。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吃土豆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
一幅怎样的画, 那是一
间很破旧的屋子,几个农
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
土豆,他们的表情安分而
麻木,不知是因为劳累还
是贫困生活的折磨。这幅
看似有些粗拙的画,其实
花费了梵高大量的精力。
那个时期,他学习绘画还
不是很久,所以基本功并
不是特别扎实,画出传神
的肖像,对他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他为了画出真实的农民,做了大量的观察和练习,在激情与自豪中,他终于完成了这幅画的草图,然后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这件作品。当时他很兴奋,很急切的想让大家看到这幅画。便寄给了在巴黎的弟弟。巴黎那边的“反馈很强烈但却不是赞美”,这并没有打击到梵高的信心。而只有一件事打击着他的乐观, 那就是来朋友帕拉德无情的批评," 你得承认这作品是不严肃的。幸运的话你能做得更好。可你为什么如此浅薄地观察和表现这一切呢?你没为什么研究运动?他们看上去如此做作, 那个后面的女人的一双上流社会的手看上去如此不真实! 还有, 咖啡水壶、桌子和放在咖啡壶顶端的手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看这样处理有欠妥当" ,梵高虽然因为这些话感到些许不安,但他并没有发怒,因为他知道是他的朋友没有了解自己。
他认为绘画艺术的价值不
在于技巧, 而在于真诚和热情," 我想传达的是这些人在油灯的昏暗光线下用手取食土豆, 也正是共一双手, 他们用它的劳动从土地上得到了食物, 他们靠诚实的劳动获得了食物。" 他觉得作品传达的感情比形式更为重要,“画家的画笔应该为内心服务,而不是内心为画笔服务”,可见梵高非同一般的艺术理念。
后来,在他33岁那年,他随担任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再加上日本绘画的影响,他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变得强烈,色调明亮。这时他创作了《唐吉老爹》,并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两年后,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段时期,他的艺术风格逐渐确立,南国强烈阳光照耀下的田野、花朵使他异常兴奋!这段时间,他完成了著名的《向日葵》系列。
左图就是其中的一副,这盆向
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 是那
样艳丽, 华美, 同时又是和谐, 优雅甚
至细腻, 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
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 色彩的
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 在这种
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
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 无不为那激
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 心灵为之
震颤, 激情也喷薄而出, 无不跃跃欲
试, 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
中去。总之,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
仅是植物, 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
的生命体。
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激
动, 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
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
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他说:“生活越是痛苦和艰难,我越要用最明亮的色彩去表现。”这幅画就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 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 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
后来,高更因和他关系恶化而离去,他在割下自己的耳朵后,精神逐渐分裂。在进入一家精神病院后,他的绘画居然再次突飞猛进,创作出了《星夜》、《麦田群鸦》等绝世名作。
上图便是著名的《星夜》,记得这幅画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就见到了,但那时还不明白画的内涵,感觉就是孩子们的涂鸦而已。后来慢慢才懂得它的意义。画面上用大片的蓝色绘出了旋转而不安的天空,其中镶嵌着黄色的星星,左面一棵柏树如火焰般直插云霄,右下角却是一片静谧的村庄。这幅画让我不自觉地想到蒙克的《呐喊》。那种基于作者情感的变形和表现,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星夜》中,我们不知道是安静的村庄最终会将一切平息,还是旋动的夜空将村庄吞没。右上角那颗巨大的星星,分明就是一颗恐惧的瞳孔,注视着悲凉的世界。不安分的群山也试图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都说这是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眼中的世界,或许很客观,但是我们又了解多少呢?我们面对树木,花草,阳光,美好的,丑陋的,却熟视无睹,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 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梵高就是这样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他才是真正看到世界本来面目的人,而我们,所谓的正常人,和没有思想的动物并没有区别!
前不久看了本很不错的书,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世界的万物,都是以某种媒介联系着的,“你随便翻开一本书的某一页,看看某个动物,某片树叶,就能预知其他世界”,有一种宇宙的语言,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
我觉得梵高就是一个真正了解了世界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色彩和感情,才能称之为“真实”。
然而,这样一个人,在现实中必定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他的真实在别人看来只是荒谬的亵渎,许多这样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梵高也没有例外。那一年,他37岁。
参考文献:
[1],《再读印象主义_由梵高的向日葵所引起的思考》,周绍举,《美术学刊》,2011年2月。
[2],《解读梵高》,张玉春,《艺术百家》,2003年第二期。
[3],《人格与画格——以梵·高为例》,陈华,《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10卷第6期。
[4],《我不是一个怪人》,梵高,豆瓣网,网址,://.douban./group/topic/19749920/
[5],《后印象派——凡高作品赏析》,松原文化网,网址
://.sywhw.org./msjxh/mzsx/informations/20090911/7012.shtml
作文七:《梵高的故事》1300字
梵高的故事
非常梵高
1890年。阿尔阳光灿烂的原野上。在倾尽毕生心血追求的明亮的光线下,杰出的后期印象派绘画大师梵高朝着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在和亲爱的弟弟平静地攀谈了一夜后,黎明时分,梵高在热泪纵横的弟弟怀中,安详地永远合上了不倦的双眼。
象征兄弟情谊的《鞋》
没有多少人知道,鞠躬尽瘁雕琢艺术和灵魂完美的梵高,与世长辞时身躯是不完美的,他缺了一只耳朵。
梵高自画像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梵高和后期印象派大画家高更一起玩。当天高更还给梵高画了幅肖像。他们一道去找了两个要好的姑娘。在愉快的交谈中,梵高对其中一位被他爱慕的女孩说:“小姐,我该送件什么样的礼物给你呢?”那位比他年龄小得多的女孩开玩笑地拉着他的左耳朵说:“就要这个。”然后哈哈大笑。梵高送走好朋友后,回到居室。他用左手扯住耳朵,操起一把锋利的剃须刀 ,想了想,然后嚓地一声把耳朵割下来。然后又用刚才那女孩送给他的一方小手绢,细心地把耳朵
包好,交给邻居给女孩送去。那天真的女孩喜孜孜地解开手绢,一看是只血淋淋的人耳朵,顿时昏厥过去。从此,她不敢再和梵高交往。对于这种超乎常规思维的举动,那普通的女孩也许会认为梵高是十足的疯子。因为她永远听不懂梵高用这种认真的声音向她表明了对爱慕的诚恳。这样,那女孩也许不可挽回地与一个男人、一次归宿失之交臂。敢于操刀割自己的耳朵给心爱的人,也表现了梵高这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超乎常人的真诚和勇气。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动物,当这种真诚和勇气超过人们认识的极限时,就被理解为不可思议。
疯人院
梵高是疯子,可是世界上居然还有人为他发疯。也是在阿尔,为了捕捉阳光下明亮的线条和透剔的色彩,梵高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作画,烈日的曝晒使他过早地秃顶。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头上的灼热感减弱了,回头一看,一位身材窈窕的美丽姑娘为他打着伞。原来,这位庄园主的女儿被他近乎残酷的艺术追求所感动。从此,姑娘每天准时来给梵高打伞,他们深深地相爱了。后来,梵高到庄园主家里求婚。庄园主一听不名一文、穷困潦倒的小画匠竟然要娶他的女儿,差点气背过去。而梵高却非常认真地对他说:“先生,我现在的确很不出名,我的画卖
不出去,我的确很穷,不瞒你说,有时我连每天买两片面包的钱也没有。但是,请你相信,我的画有一天会卖大价钱的,我会对你女儿好的!”庄园主闻此气得大吼:“胡说些什么,快把这个穷疯子赶出去!”于是,可怜的梵高被凶恶的家丁推到门外。悲愤的梵高恨不得一枪结果了自己。 以后,姑娘依然来给梵高打伞,可是在沉重的压力下,她变得一天比一天憔悴。终于有一天,她站在梵高身后,边打伞边伤感地说些莫名其妙的话,但是正专心作画的梵高没有在意。突然他觉得不对劲,回头看见脸色乌青的姑娘瘫倒在地。梵高发疯似地丢下画笔,抱起姑娘拼命往村子里跑,边跑边象受伤的孤狼一样嚎叫。医生使服毒自杀的姑娘留下一条命,但她神经失常了。后来,姑娘被送到离阿尔不远的疯人院。在疯人院里,她走完了漫长的余生.姑娘的死使梵高无比伤痛,他从此终生未娶,把万千情感浇铸进崇高的绘画艺术之中。
梵高的《家》
梵高辞世百年后,1992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名画卖到了二千四百万美元,创下了举世无双的世界纪录。
梵高绝笔《群鸦乱飞的麦田》
作文八:《梵高的艺术成就》2600字
浅析梵高的?艺术成因及?成就
不同时期十?件代表作品?:
1.1882年?,海牙,《两辆马车前?的少女》
2.1883年?,纽南,《吃土豆的人?》
3.1886年?,巴黎,《自画像》
4.1888年?,阿尔《向日葵》《夜间咖啡馆?》
5.1889年?,圣雷米,《星夜》《鸢尾花》
6.1890年?,奥维尔,《加歇医生肖?像》《麦田上的乌?鸦》《奥维尔教堂?》 摘要: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他为了追求?艺术,不惜拿生命?去冒险,不惜丧失理?智,只为心中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关键字:
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生活经历与?艺术追求,作品精髓
正文: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因婚姻失利?,生活贫困,加上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经过大量临?摹名画,并且大量素描习作。加上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虽与其以后风格?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 1885年?11月底,前往安特卫?普,他努力的学?习绘画,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巴黎。这里的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在弟弟提奥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受其影响,其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2月,梵高来到阿尔,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但因其精神?失常,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向日葵》《夜间咖啡馆?>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889年?,梵高自愿来?到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精神清醒后?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1890年?,梵高,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创作《加歇医生肖?像》《麦田上的乌?鸦》,梵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黎明?,凡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年仅37岁?。
著名作品
1《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的黄?色
2《向日葵》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凡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凡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凡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
作文九:《梵高的高度》2000字
我的文字欲
王小天,本名姚利红,80年代生人。毕业于中南大学矿物系,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樱桃》《红香》《空城记》《大家族》等。曾被《武汉晨报》,福建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媒体专访介绍,2008年2月曾受邀中央电视台,以嘉宾身份参加央视一套《对话》栏目“聚焦80后”专辑。
梵高的脚步踩在尘世的泥泞,而他的灵魂则居高不下。终其一生,他都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行走于庸碌的世界,不被重视,不被表扬,像渺小的蝼蚁艰难而卑琐地爬行,然而一等他死亡,所有荣耀和赞美,就如同他的画作中灿烂的向日葵一样扑面而来。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评价梵高:“他出生了,他画画,他死了!”坚硬、简短以及饱含愤怒之情的十个字,犹如针芒,直刺人类伪善且可悲的心房。
人生的压迫像堵墙一样横在每个人面前,有些人越过了,有些人则因其而止步,流落在人生的高墙之外。事实上,难以逾越的并不是墙,而是人心。心固之则墙穿,心殇之则墙坚。梵高的离去,自有其无法抹平的伤口,滴血的现实,渺小的等待,无望的将来,无法遏制的狂躁以及如波浪般汹涌的才情等等因子,都构成了他举枪射向自己的理由。这死亡的哀艳和决绝,和那些殷红凌乱的鲜血一样,注定了要浸透历史和直逼心灵。
决绝而哀艳,正是那些在陈旧的画布上恣意绽放的向日葵,可又何尝不是在写梵高的一生呢?然而就是那个终生贫病交困、懦弱无力的可怜虫,那个连被世人唾骂的资格也不曾拥有的精神病患者,那个在极端的自卑与彷徨中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的逃兵,那个自杀未遂手捂着伤口在床上抑郁而终的失败者,留下了数千张如今为世人顶礼膜拜的佳作。他生时,默默无闻;他死了,却名声大振。
在那一时的那一刻,无论是阔绰的富人还是小气的穷汉,无论是自以为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目不识丁的莽汉,他们都保持了沉默,然而时过境迁之后,他们却都假装成人类美和艺术的捍卫者,纷纷欢呼与感叹。
这是梵高的悲哀,那些艳丽的色彩注定了他的悲哀。上帝为他的笔端注入喷薄而出的激情一如为他的灵魂打上扭曲的烙印;上帝毫不吝啬地赐予他敏锐的触觉,却把他禁锢在与他炽热的情感格格不入的牢笼中;上帝创造了个天才,却把他丢入了世俗的目光中,这是世界的悲哀,可又何尝不是这种悲哀成全了梵高昙花一现般的艳丽的一生呢?世界将它的癫狂最先传给人类的画师,当他们试图用画笔来颠覆那些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以至忘了致疑的准则时,只有鄙夷足以掩饰人们内心的惶恐,如果一幅画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博取掌声的话,再瑰丽的色彩也终会褪去。
也许我们可以说,是死亡进一步成就了梵高,是死亡让他在黑暗中突然起飞,飙到高点。活着的人都太庸俗,只有用凄凉的枪声和固执的死亡才能惊动他们的灵魂。然而这个结果并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讽刺,在那卷土而来的讽刺背后,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的麻木、虚伪、堕落以及无耻,我不禁想问,在梵高画像前留恋不走的人,到底有几个懂得他的画作,又有几个真正体悯到了他的痛苦?如今,梵高静静地躺在欧维的小山丘上守望着无垠的麦田,在他的坟茔周围,清风习习,阳光明媚,无数拜谒者从旁经过。然而这一切都早已和坟墓的主人无关了,居住在地下的梵高也许早就变得心平气和了。中国当代诗人于坚在评价梵高时曾写道:
我以为,梵高是幸福的人,因为他想做的他做到了,在他的画布上。因此,以为他的一生是所谓悲剧,只不过是一种媚俗,这是从如果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画就卖了一百万这一世俗假设出发的看法。然而,永远不会有如果,只有这一个在阿尔的天空下一意孤行的画者梵高。
说得相当形而上,却像明亮的光束,照亮了一条走近梵高的道路。也许正因为有了生前的寂寞的生活,梵高才有幸维持了他生活的安宁,他说:“画家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却怕真正热情的画家。”他心里只有画,他要燃烧要释放要飞翔,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画画。早在1875年9月12日,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就如此写道:“飞吧,飞越生命!飞越坟墓和死亡!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生和死在梵高看来并不是什么艰深的问题,他对美术的追求叫他超越了这俗世的根本。而写这封信时,梵高几乎才刚刚开始作画。
梵高为我们活着的人设置了一个高度,那种普通人根本无法举目望见的心灵高度,庸俗大众日复一日地忙碌于自己的三亩二分田,需要一个人间的神话以抗拒生存的琐碎,偶尔抬头,梵高就在太阳下,于是那份感动和踏实席卷而来。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需要神的抚慰,梵高,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可以扮演这个角色。他的反抗之心于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他的一意孤行与无所畏惧,他的高尚的才华与对死亡的藐视,都是我们所缺少然而却向往的。梵高,完成庸常大众们的一个梦。
西方哲人赫克利特曾经深情地追问:“一个人怎能躲过那永远不变的东西?”而梵高则用他所承受和经历的一切,用纯黄色和紫罗兰色在墙上回答道:“我神志健全,我就是圣灵。”
作文十:《梵高的一生》2900字
梵高 ——火一样炽热的大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患有精神分裂症。青年时期曾从事宗教活动,后 转向绘画,以其对生活的热烈渴 望开辟出一个艺术的新天地。) 梵高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16 岁时,他到古比尔美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 以后又去伦敦分店工作。几年以后,由于 痛苦的失恋和对职业的厌倦,梵高投身宗教,决 心做一个福音传道者。 1897 年, 25 岁时来到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传教。 他 在那里, 几乎人人都做矿工谋生。 他们冒着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险,挣扎 在死亡线上。梵高怀着极大的同情心来到矿区,只 见矿工们穿着破烂的衣服,满脸煤灰,浑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狭背驼,不时有人发出阵阵 的咳嗽声。几天以后,梵高就在一间简陋的席棚里开始了第一次宗教集会。他天天去看望那 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 大半薪水用在为病人购买仪器和药物上。他甚至把床让出去, 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护理过,每一间草棚他都送去过 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却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热病,瘦得皮包骨头。上司以他超越牧师职 责为名,禁止他继续讲道。梵高失去了 “上帝”,他不得不离开这个生活了 6 个月的苦难深 重的地方。 梵高贫困潦倒,到处流浪。这时,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开始学 画素描。1882 年,他到海牙学习绘画,比他小 4 岁的泰奥是一位画商,每月寄钱供梵高学 画。梵高后来艺术上的成功,是与泰奥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他的帮助分不开的。 一次, 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 被贫困损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 西恩以洗衣为生, 有时还得找个男人为她的 5 个孩子挣点吃的。 她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亲都 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请西恩当模特儿。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满爱情的双手为梵高做饭、煮 咖啡、铺床、打扫工作室,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梵高多次为西恩画速写,对她身体的 线条完全熟悉了,就画了一张正式的作品,这是一个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妇人,画上题了米歇 勒的话:“世上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孤独绝望的女人?” 。但是,好景不长。梵高把泰奥寄来 的生活费大部分用在请模特儿和买绘画材料上,经常身无分文,没有食物。西恩劝梵高把寄 来的钱留作家用,而梵高坚持绘画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1883 年 12 月,梵高迁到纽南。在这里,他画了很多朴素的农村场景,画了农民、织工 的肖像。1885 年 5 月,梵高画了一幅《食土豆者》:幽暗的灯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 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
者对劳动者深厚的感情。 1886 年,梵高来到巴黎与泰奥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绘画,大为震惊。 泰奥把印象派的情况介绍给他, 他们还一起参观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印象派画家大都喜欢 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现现代都市的运动感。泰奥陪着梵高仔细地揣摩了所有的展品; 莫奈的油画描绘了河水、天空、房屋、树木,捕捉了变幻的色、跳动的光,使他感到充满战 栗的生命感。 毕沙罗的作品表现大自然的欢腾之息。 日本浮世给版画鲜明的大色块对比的装 饰性色彩,使他一见倾心。灿烂的阳光,丰富的色调,给了梵高许多灵感。他到街头写生, 到近郊写生。他力图画得很亮,但却丧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感到苦恼,他要表现光明的 世界。 1888 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那里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 炽热的阳光点燃,显示出强烈的色彩。梵高欣喜若狂,创作激情燃烧着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 品就在这里诞生了。梵高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 1888 年 8 月完成的《向日葵》。在这幅画中,黄色是太阳的象征。 他还不止一次地描绘灼目的太阳。同年 10 月所作的《夕阳剪柳》中那欢快明亮的色彩,大 放光芒的太阳, 使观众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动。 这一时期, 他还画了《普罗旺斯的果园》、
《阿尔的收割季节》、《圣玛利的渔船》、《邮递员约瑟夫·鲁兰》等著名的作品。他几乎 用原色来描绘,强烈的色彩对比一下子攫住了观众的心;短促而粗壮的笔触,形成一种节奏 感。色彩犹如镶嵌在画面上的宝石,闪闪发光。梵高用心灵感受光明,由荷兰古典画法、印 象派和日本浮世给予的灵感,在绘画艺术领域里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梵高还想在阿尔创立“友人之家”。他在巴黎时的画友高更来 到阿尔,同他热烈讨论艺术问题,因意见不一致而争论起来。这时,梵高的精神分裂症已经 很严重,他竟拿起刀片扑向高更。还有一次,梵高在阿尔的一个妓院认识了一个 16 岁小姑 娘拉歇尔。拉歇尔天真调皮,她拧着梵高的耳朵说:“你来这儿,如果没钱,就把耳朵割下 来送给我”。梵高果真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用毛巾把满脸是血的头包好,又用纸把耳朵包 好,送给了拉歇尔。拉歇尔打开一看,吓得晕死过去。 梵高被送进阿尔医院。住院期间,他画了病院、病室等奇丽的作品。因病情不好,又转 到圣雷米精神病院。在这里,他画周围的一切,病院花园里的石凳、病友、窗口望得见的景 色、鸢尾花、橄榄园以及远山和太阳,
都是他绘画的题材。他特别喜欢画病院周围的侧柏。 他说:“我感到奇怪,竟然没有人来画象我看到的侧柏,它线条很好,比例适当,是那样的 优美,就像埃及的宫女一样。” 只有绘画才是梵高最好的药物,艺术使他感到欣慰。泰奥把他接到巴黎,安排在离巴黎 不远的奥维,请精神病专家迦歇医生为他治疗。迦歇是个美术爱好者,19 世纪中叶许多的 著名画家几乎都是他的朋友。迦歇出于对梵高艺术的热爱,免费为他治病。在他的细心照料 下,梵高画了最后一批作品:《迦歇医生肖像》、《奥弗的教学》、《茅草房》、《葡萄园 的房舍》、《多比尼的花园》、《麦田上的鸦群》等。这些画都有强烈的表现力,笔触赋予 画面一种运动的旋律。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刻放射出的光华。 1890 年 7 月 27 日,梵高旧病复发,他借一只手枪,对准胸膛扣动了扳机。29 日清晨 1 时许,梵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死,使泰奥的精神濒于崩溃。半年后,泰奥在乌得勒友 逝世。泰奥的妻子把泰奥的尸体迁到奥弗,安葬在梵高墓旁。墓地上种满了象征梵高理想的 向日葵。 梵高死后,他的名声才传遍世界。他的绘画,像一颗燃烧的星星,给人间带来了奇异的 光芒, 促进了 20 世纪新的绘画思潮和流派的发展。 1934 年, 美国著作家欧文·斯通出版了 《渴 望生活——梵高的艺术生涯》。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译成 80 多种文字。19 51 年,日本首次在舞台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写梵高生平的戏剧《火一样的人》,使更多的人 认识了梵高。 梵高生前只卖过一幅画,而且售价极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画却价值连城。梵高并不追 求金钱,正如欧文·斯通所说:“这些天文数字不会打动梵高的心,因为他对金钱是漠不关心 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绘生活。 梵高的高尚心灵,体现在他一生呕心沥血创造出的非凡的作品中。看到这些作品,人们 会感到心里燃起一把火,犹如窥视到梵高那深邃的眼睛射出炽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