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材料作文突破》7800字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第四节 材料作文突破
热点分析
材料作文,就是光给材料,不给话题,让你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认识,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来写文章。
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审题。
从2006年高考来看,高考命题人大都在解题中确定了规定的中心,有暗示,一定要注意把握。
思维点晴
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其中心。
2.要在材料中抓住关键字词。如2005年的湖北卷,“出”与“入”要抓住。 3.要仔细分析命题人在材料之后的“阐释”文字,这是命题人的提示,此处也往往阐明了材料的中心、主旨与作文的话题及指向。
4.一定要围绕命题人的“暗示”去组织材料,不能另起锅灶,自行其是。 5.题目的设计一定要扣准作文“暗示”中的主旨。
6.文章在开头、中间、结尾,要用明确的文字点出主旨,或在中间段落的首句、尾句点出主旨及中心。
示例点化
2006年高考湖北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解析:一、试题特点:
1.入题容易,难度不大。这是一道情景式无标题的话题作文,先给材料创设写作情境,降低审题难度,再附提示语言,指明写作角度,暗示主题意向,最后提出作文要求。以带“三”词语为话题,内容宽泛,角度较多,难度不大,考生很好入笔。相对去年湖北作文考题来说,容易了许多。
2.出人意料,亦在情中。表面上看以“三”为着眼点,自拟题目的话题很少见。平时我们训练过“0”联想,也写过“一”感悟,但并未写到“三”的思考。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与“三”有关的词语成百上千,写作范围十分宽广,所以又在情理之中。
但是,本题缺少思辩的理性色彩,考生只能按现成的“三思”“三省”等观点行文。考生不易也不宜写出有批判色彩、或辩证性的思想认识。试题指向单一化、模式化。另外,话题过余宽泛,不便抑制考试中的宿构和抄袭现象发生,也不利于引导今后的写作教学和思维训练。
二、审题要素:
1.“三”的含义。表数目的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表多次的 有“三思而行”、“三省吾身”等。
2.“三”的角度。分别有善于思考(三思而行)、自我反思(三省吾身)、学习方法(举一反 三)、谦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精神(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 3.“三”的整合。可写“个人修养”(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等)。可写“群体意识”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写“荣辱观念”(以谦虚为荣,以和谐 为美等)。可组合的观点很多,言之成理即可。
三、扬长避短:
注意“扬长”: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感人面目或切身体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2.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 3.探寻带“三”词语的源泉,或感悟带“三”词语的内涵,创设“三”字联想情景,引人入胜的作文,定会名列榜首。
注意“避短”:
1.就题说题,就事论事,空发议论,不切实际。大谈要怎样怎样,而不谈行为或观点的重要性,这种作文与高分无缘。
2.与“三”无关,漫无边际地写自己的人生看法和认识,切口太大,主题或论点太杂,没有集中的主题,也没有个性思想、缺少灵魂的文章,不会进入佳作之列。
例 文
三岔口
湖北考生
三个我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作出郑重的抉择。
——题记
一
“快考试了吧?”老妈坐在沙发上询问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门,背靠着门,深呼吸。
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偏偏学习是个例外呢?
我总对自己说,既然不喜欢,难道就不能选择放弃?时间上的距离,使我除了彷徨,还是彷徨。我变得固执偏激,抉择着前行的路口。
我喜欢文学和音乐,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随身听,伏在我一个人的书桌前,放飞心情,让灵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乐;但这并不能长久,岔路口上的“我”总把现实中的我拉了回来,走向比我还高的作业。我只好祈求幸运之神,可是在学习上,一直是被动、消沉的我,总是抱有能够侥幸过关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啊!
我变得莫名的恐慌,来自无形的压力。
我开始选择逃避,逃窜出第一个岔口,我变得不像是本我了……
二
“很久没见了吧……现在怎么样了?”渐渐我害怕听到从前的老友的这句话,总是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恨透了那个叫作距离的抽象的东西,它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我们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没过几天又是一个短信,“对不起,那天我们不休息了,去不了”。“呵——没事。”其实长大后,越来越觉得约定有时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诺一百年不许变,现在想想的确可笑。
落寞的心情没人理解,我黯然地离开第二个岔口,漫无目的,就那样游走。
三
一个人的时候,变得出奇的安静,害怕吵闹,觉得吵闹后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空虚的灵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着三个失落的自己,一样的感伤,一齐的抱怨,与平时每一个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总有差距。我面向三岔路口,尽量让三个我归于平静。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个彷徨、绝望的三岔口,必需先认清不同的自己。我再次来到三岔口的中心,审视着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让那两个我游走,我似乎看到用书籍铺就的道路上,长满了知识之树,盛开着睿智之花,哦,那才是我的抉择,闻着书香,伴着动听的音乐,我迈步前行……
点评:作者所设的“三岔口”是虚与实的结合,是作者思维驰骋的路线,是作者心灵净化的起点,每个人都有茫然徘徊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身心游走不定的感觉,三岔口可以说是考生精心安排的借体,读之有悟。自然的分节,使作者的思维更明朗;设喻暗示,更增添了文章的厚度,这些显示出考生的写作功力。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湖北考生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忿,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儿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
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
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点评:本文由“朝三暮四”的故事引申并联想到现行的教育弊端,作者理直气壮地透析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谓见解独到。用“朝三暮四”的故事来类比如今的减负现状,显示出考生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源在于高考制度、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滞后,这正是考生难能可贵的理性思考和见解。当然部分观点也值得商榷,可谓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白璧微瑕。
对得起自己
湖北考生
有句俗话叫“事不过三”,往往用来形容一些做错的事不要重复出错,要吸取教训,避免
再犯相同的过错。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也真难啊。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教导我要学会节俭,每当我提出要东西的时候,妈妈就会说“事不过三,不能再要了!”我也就乖乖地不再要了。所以巨蟹座的我从小就养成了存钱省钱的习惯,有了零用钱总是节省下来存起来,从不乱花,这为我的童年赢得了不少表扬,使我有了一个阳光般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上了初中。或许是妈妈认为我长大懂事了的缘故,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常对我说“事不过三,不能再要了!”可是我却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手大脚的恶习慢慢地在我身上体现出来了。我先是50、50地从银行取钱,再后来竟100、150地从银行取钱用,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终于,妈妈发现了存折上累累的支出记录,问清楚钱的去向后,妈妈生气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要会生活就必须学会节俭。事不过三,可不能再放纵自己乱花钱了!不然,那会害了你的!要对得起自己!”我哭着答应了妈妈,从此以后,我也不再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事不过三,使我受益匪浅。每当我有松懈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妈妈的那句话,我就有了克制自己的勇气,我就找到了做事情的办法和原则。事不过三已成为我做事的原则。
上了高中,结识的朋友多了起来,需要应对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看到别人买来各种各样的真彩文具,我也羡慕地动过心:“要是我也有该多好啊~”可是一想到事不过三,我就有打消了与别人攀比的念头,而是继续使用着我那普通实用的文具。每当同学过生日时,看到别的同学买这买那送上礼物时的兴奋劲,我打心底里羡慕:“那样该多风光啊~”可是一想到事不过三,明白了不能有那样出风头法,而是精心制作一张生日贺卡献上。“事不过三,对得起自己!”我耳边常常响起妈妈的话语,我才没有放纵自己,我才拥有了朴实而又踏实的好习惯,我才有了奋发前行的人生航标。
“事不过三”,这个在我身上有着亲身经历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海,早已融入到我的心灵。也许这个词在别人的脑海里有别样的见解,但在我的心里,它的含义永远是妈妈的那句话语——“一定要对得起自己!”
点评:文采飞扬的文章是美文,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以朴实的文笔书写真性灵的文章也同样是佳作,本文就属后者。该考生选用亲身的经历作素材,以妈妈的教导“对得起自己”为主旨,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事不过三”的内涵——“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作者的理解),颇有感染力,也颇为新颖。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湖北考生
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顺直连接后就构成了三角形。古代埃及法老利用了这三角形的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制造出了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金字塔依三角形的定律以其独特的构造,支撑起了那永久的压力。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台下十年功,支撑起台上一分钟;读书十年苦,支撑起一朝天下名。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三角形”的支撑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谈何成功;失去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一“三角形”的支撑,耀眼的光辉怎么不会黯然失色,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了屈辱,但是志向、决心和毅力支撑着他,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吴军,名垂千古。
一位打破了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说:“我撑得起世界纪录,但我举不起平时留下的汗水。”噢,原来那世界纪录也是由意志、信念和汗水来支撑的。
能支撑起惊人奇迹的,同样也是惊人的平凡与简单,普通做到极至也就不再普通了。把简单坚持到了尽头也就不再简单了。
科学的理论来自于无可辩驳的无数实验的支撑;正确的主张来自于千百万人真挚拥护的支撑。如果我们漠视可以用来依靠的支撑,就必会在偏见之下误入歧途。
酝酿和培育自己支撑的力量,才能托起明天的梦想,并化作辉煌。
“三角形的定理”教会我们:要立足于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把握住我们自己人生中的“三点三线”,才能成功。人生没了信念、梦想、自信的支撑,哪里能换来生命的绚丽,
支撑的力量是伟大的,支撑的过程是困难的,支撑的结果也是沉默的。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生的“三角形”,才能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
点评:本文构思虽不奇特,但是作者运用了大量典型的事例进行列举铺排,颇有辩证力量。文中的论辩语言,有着较强的阐理气势,富有一气呵成、咄咄逼人之感。“没有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谈何成功;失去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一‘三角形’的支撑,耀眼的光辉怎么不会黯然失色,”“酝酿和培育自己支撑的力量,才能托起明天的梦想,并化作辉煌。”诸如类似的语句,不仅有名句般的简捷,还有警句般的哲理。开篇从金字塔入题,结尾以“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点题,也是一个小小的亮点。 由点及面
1.阅读下面鲁藜的《泥土》,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要求:自定立意、文体、题目。
提示:不计名利,勤恳踏实。
2.阅读牛汉的《根》,作文。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下有一个太阳。
提示: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为了希望,我们只有默默地追求。
3.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生命的寄托;家,是理想放飞的巢穴,又是理想成功后的归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宿。对于游子来说,家是精神的营地;对于儿女来说,家永远是避难所。
家的话题范围太多,围绕“家”写一篇文章。
4.阅读下列名言,任选一句或几句,作文。
?朝着太阳走,影子总是在身后的。
?人生的转折,往往就是由一件意外的事促成的。
?上帝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
?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
5.阅读材料,作文。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一家建筑设计院。20世纪末,也就是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院在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阅读了以上材料,我们深深地为之感动,是其责任心、使命感,还是其真诚与态度,请以此写一篇文章。
6.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文学大师钱钟书,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见报、上电视。他拒绝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组的邀请。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打电话,想就《围城》采访一下钱先生。他婉言谢绝,并以幽默之语对之:“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做学问要甘于寂寞,不受外界干扰,心无旁骛,一心系之。请你以此写一篇文章。 7.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予人玫瑰花的手上,常有一缕芳香。”助人就是助己,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生存就是共存,可以说,合作就是生存的最高法则,它几乎是万能的。
请以此文字为依据,写一篇文章。
8.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作文。
?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者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林肯总统在竞选时,他的政敌坚决反对他的主张。待林肯当上总统后,林肯却聘请他的政敌做他的副手,并十分赞成副手的主张。
9.阅读材料,作文。
?华罗庚曾这样说:“中国没有一所大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这是中国大学之悲哀。” ?画家张大千说:“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
10.你从以下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悟到些什么,有什么触动,请写一篇文章。 ?恩格斯与马克思
?萧何与韩信
?歌德与席勒
?白居易与元稹
?伯牙与钟子期
?唐太宗与魏徵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bbs.topsage.
作文二:《材料作文增分突破》7900字
材料作文增分突破
技法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审题时,如果能准 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 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1.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 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 次乍喜的心情。——三毛
2.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 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分析】 这是一道名言名句型材料作文题,可采用提炼中心法审题立意。 读懂材料内容是基础,抓住三个名句谈论的中心问题是立意的关键。 三毛 这句 话意蕴深刻,它告诉我们永不要抗拒生命的重负。 蒙田 的话告诉我们生命的路 程从来不以时间之尺来度量。 庄子 的话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言外之意 是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命。综合以上各句的含意及底蕴,这则材料围绕的中 心是“生命的意义” ,因此可以确立如下立意:其一,从生命的内涵出发,谈生 命的意义、价值及如何实现;其二,从对生命的感受和认识出发,谈对生命的 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应有怎样的态度。
技法二:抓关键词句法
对材料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材料作文为突 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 (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 ) , 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示例】 (2015·四川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 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老实”和“聪明”, 写作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深入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需要化大为小,化虚为 实,化抽象为具体。“老实”,是实诚、忠厚、诚信、朴素、执着等的代名词; “聪明”,既可以是褒义的机智、敏锐、灵活、变通等,也可以是贬义的狡猾、 投机取巧、逃避等。从中我们可以品悟出命题者意图——让考生写出具有思辨 色彩的文章。对“老实”和“聪明”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
下、眼界的高低、构思的巧拙。
为此,围绕“老实”和“聪明”两个关键词,可以有如下立意:
(1)老实是真聪明
材料中,甲对“老实”的诠释是:实诚、忠厚。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 “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都应该是“老实”的标准。现实生活中,这 些“老实人”往往受人尊敬和赞扬,显然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写作时, 可以选取“老实”的一个层面来破题作文。
(2)真聪明是睿智
材料中,甲对“聪明”的诠释是:机智、敏锐。真正的聪明是智慧,而不 是小聪明。古往今来,小聪明者比比皆是,或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或见风使 舵、投机取巧,或趋炎附势、狼狈为奸、蝇营狗苟,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只 能得一时、不能得一世的小聪明,最终会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抛弃。真正的聪 明是在工作、生活中,机智灵活,果敢敏锐,不泥古守旧,不生搬硬套。写作 时,可以破立结合,在批判小聪明中肯定真正的智慧。
(3)智慧是老实与聪明的统一
从古到今,“老实”和“聪明”兼而有之的,大有人在,他们内外兼修, 看似不合潮流、不随世俗,却异常聪明,这就是智慧。正如庄子所称道的无己 的“至人” 、无功的“神人” 、无名的“圣人” 。写作时,先弄清“老实”和“聪 明”的异同,再确定主旨、选择文体,或议论抒情,或记叙描写,均能写出好 文章。
(4)外老实与内聪明
材料中,丙的观点是:貌似老实的人,往往是聪明人;小聪明的人往往聪 明反被聪明误。现实生活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或执着 于远大的理想,或潜心于宏伟的事业,或醉心于高雅的爱好,他们看似不识时 务,不近人情,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但往往十年磨一剑,待到功成名就之时一 鸣惊人,为他人、集体、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相反,那些假聪明、小聪 明、伪聪明者大行其道,甚嚣尘上,遭人唾弃。写作时,应注意“老实”和 “聪明”的辩证关系,分清真正的“老实”和“聪明” 。
技法三:因果分析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 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 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与小男孩所有的石头交换, 但小男孩却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头,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那天晚上, 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 果。
【分析】 这则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 难眠,小女孩睡得很甜。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 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 样自然可以引出 “怀疑与信任” 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最佳的立意方向。顺着 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 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 ,小女孩却保持着纯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 一个话题—— “心计与童真” 。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 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 “得到与失去” 话题联系起来。
技法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 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 类似的人生哲理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分析】 这则材料十分精练,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实则有一定的寓意,需 要采用“由物及人法”审题立意。首先要正确理解“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 为脚在走,心不变”的含意:“心不变”就是 理想不变、信念不变 ;“脚在走” 就是 脚踏实地,在行动 ;“圆”就是 圆满、圆梦、成功、精彩人生 。 立定原点 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把既定的路走下去 ,这就是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的答案。 路是心的选择,人生旅途中,只有心存定力,不随波逐流,并付诸行动,持之 以恒地坚定自己的脚步,才有可能实现美好的人生之梦。
技法五: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 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 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 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 (对象 ) 的正面立意, 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示例】 (2015·山东高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 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 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 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 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 审题要求多向辐射:写作要求是“选准角度”,言外之意不止一 个角度。三段考题材料运用“由果溯因”法都可以作为立论的角度,有时还可 以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其他立论角度。本题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把多向辐射法和 由果溯因法结合起来运用。
(1)角度一:儿子
由果溯因: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 断了;原因——想分辨两者的不同。这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有探究精神。因 此可以立意:勿让功利扼杀好奇心;要获得真知,需付出必要的代价;等等。 (2)角度二:父亲
由果溯因:结果——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原因 ——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这说明,父亲认为丝瓜藤与肉豆 须无须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凡事应化繁为简,忽略过程,注重结果。 因此可以立意:只要不忘自己的立场与尊严,自会结出果实,绽放人生;站稳 脚跟,努力生长,过程中的纠缠不必注意;等等。
(3)角度三:丝瓜藤与肉豆须
由果溯因:结果——分不清;原因——纠缠在一起。这说明这两个事物的 本性就是这样的,因此可以立意:顺应事物本性;尊重事物规律;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等等。
【即时小练】
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从材料中抽取出的“二元”关系,思考“二元” 间内在的辩证关系
1.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 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 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 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 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充盈必要 的浪漫情怀。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案 (1)实用主义与浪漫情怀
(2)(示例)①对立关系:舍弃实用主义,拥抱浪漫情怀。
②并列关系:既需要实用主义,又需要浪漫情怀。
③主次关系:实用主义固然有合理之处,但人生更需要抛弃物欲,追求自然、 文明的浪漫情怀。
2. 一只公鸡满地觅食,捡到一颗珍珠,把它交给了宝石工人,说:“这的确很 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这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案 (1)珍珠与米粒 (或“公鸡的取与舍”)
(2)(示例)①对立取舍关系:舍弃外表好看但空而无用的东西,追求外表虽朴 实但很实用的东西。
②并列并存关系:“珍珠”与“米粒”各有所用——人生既需要“米粒”,也 需要“珍珠”。
3. 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 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 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案 (1)朴与华
(2)(示例)①并列共存关系:人生既要生活朴素,又要华彩绽放。
②相互转化关系:“朴”可以变为“华”,“华”也可以变为“朴”。
③表里关系:表面上“华”,其实很“朴”;表面上很“朴”,内里很“华”。 4. 岛屿矗立在海上,当茫茫海水退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大陆紧紧相连。
(1)抽取出的“二元”关系
(2)这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答案 (1)岛屿与大陆
(2)(示例)①条件关系:每个个体 (岛屿 ) ,只有扎根于息息相通的“生命大 地”(大陆 ) ,才能获得抵御风暴的力量。
②依存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
二、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结合本节内容完成审题立意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有一天,一个农夫打扫完马厩时,发现怀表不见了。于是跑回马厩寻找, 他几乎把马厩整个都翻遍了都没有找到,只好气馁地走出马厩。
这时候他发现一群孩子在玩耍,于是对他们说,假如有谁能在马厩中找出 他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重奖。于是孩子们一窝蜂地跑进马厩里寻找怀 表。但是最终孩子们都没有找到怀表。农夫很是失望。
就在这时,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再进去找一次吗?” 一个孩子对他说。农夫觉得大家几乎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 个人就找得到呢?可是这个孩子坚持要试一试,农夫还是答应了。不一会儿, 这个孩子走出马厩,他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
农夫很惊讶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没 做,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找 到了怀表。”
【立意指津】
以上作文题目是模仿全国卷样式命制的新材料作文。从试题内容上来看, 此题暗扣热点话题——保持静心、克服浮躁。世界复杂变幻,心灵必须宁静。 针对转型期社会上有些人不能静下心来而是流于浮躁的社会背景,凸显“宁静 致远,善抓关键”的主题。此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我。 “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此作文命题强调学生要能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宁静的 心态,做事要善于抓住关键,讲究方法。
【参考立意】
立意一:心静如水方能解决问题。
立意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方法。
立意三:做事要找到要害,方能成功,要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
立意四: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解决问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清·郑板桥 )
新生事物第一次出现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第三次是喜剧。 (卡尔·马 克思 )
【立意指津】
唐朝诗人刘禹锡用“陈叶、前波”来比喻旧事物,用“芳林、新叶、后波”
来比喻新事物。寓告世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断发展,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 的自然规律。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诗义是:新事物有远大前途,强大生命 力;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 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卡尔·马克思认为:新生事物第一次出现是悲 剧,第二次是闹剧,第三次是喜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在马克思的观 点中,新事物产生时总是弱小的,旧事物往往是强大的,总是极力压制新事物 的,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往往会经历艰难的斗争,这是其所 谓的悲剧。但是新生力量会在矛盾中不断发展壮大,战胜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将会登上历史舞台,旧事物最终将慢慢退出,这是其喜剧。
【参考立意】
立意一: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前途。 立意二: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是对传统的扬弃,是新思维开出的新花朵。 立意三:世界的未来终将属于我们,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自己的梦自己圆,做 最好的自己。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立意指津】
这则材料蕴含着一组对比:从外打破是食物 (压力 ) ,从内打破是生命 (成 长 ) 。
“鸡蛋”显然比喻人 (或集体、国家 ) ,那么“蛋壳”比喻的是成长需要突 破的事物,如现状、家庭出身、缺陷、限制、固有观念、困扰、磨难、逆境等。 “从外打破”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攻即破;或被动地承受外界压力,不 思反击,不堪重负以致破碎毁灭;或借助外力,反受其害。 “从内打破”则指主 动出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突破;或完善自我,增强实力 (抗压力 ) ,获得 新生 (成长 ) 。对于二者,我们显然要否定批判“从外打破”的态度及做法,肯 定推崇“从内打破”的态度和做法。
把“蛋壳”当重点,谈磨难的意义,如“人经磨砺终成蝶” “浴火·重生” ; 或把“成长”当关键词,如“成长的旅途” ,都属于审题失误。泛泛地谈论“态 度决定一切”也是偏题的,因为此材料谈的只是“主动和被动”两种态度,与 其他态度无关。
李嘉诚的这句话,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实现人生突破这个问题。对待需要突 破的事物 (蛋壳 ) 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是写此文的立意所在,也是全文的论证 重点。对待“蛋壳”的正确态度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突破、自发自主 突破。可以分析其原因,因为限制阻碍成长 (发展 ) ,受困意味毁灭, “从外打破” 贻害无穷,等等。正确的做法是要敢于直面“蛋壳”的存在、积蓄力量、完善 自我、创造突破机遇,等等。
由此可见,最终确立的话题关键词应该是主动、内因、自我突破、自主自 发、自救等。材料包含的关系有:被动与主动、完善自我与借助外力、压力与 抗压、出击与等待、突破与受限等,此命题材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发挥的空 间。
【参考立意】
立意一:自发才能突破,自主成就自我。
立意二:完善自我,不断成长。
立意三:安于现状,被动挨打。
立意四: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审题立意。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 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
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 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思想和情感,让鱼人 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寓言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
(两条 ) 小鱼——缺乏认知能力 (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 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 ) 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寓言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到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 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寓言的相关点 上。
“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 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 “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 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 面去思考立意。
【参考立意】
立意一:立足生活
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最常见而又不可 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忽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①空气、阳光、水等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是我 们重视了吗?我们往往人为地污染与破坏!
②和小鱼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爱中却不知有爱,不珍惜爱 (如认为 父母之爱是应该的,于是成了“啃老族” ,对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不思感恩与回 报等 ) 。
③生活中凡人 (如“最美妈妈” “最美女孩” “最美教师” “最美司机”等都 是凡人 ) 有伟大,琐事有感动,我们不能忽视。
④我们所忽视的还有许多,如美、友情、传统、礼仪、道德等。
立意二:审视心灵
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 事情,却能够引发深入思考——我们的心理症状和相关思考。
①自大与自私,使得人类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并不关爱地球;生活在亲情、 友情、师长之爱中,却不懂什么是爱;我们轻视平凡,不重传统,有的还丢掉 了应有的礼仪、道德等。
②成长需要提醒,正如小鱼需要老鱼提醒一样。
③我们需要从“无知”走向“有知” ,不能像小鱼那样“无知” 。
④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思考该关注些什么,该忽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 什么。
作文三:《作文材料突破(2012)》600字
我想要的是2009和2010年天津卷的作文,想要这两个题目下的多种作文而不是各省市的作文!
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一个内容扩展话题。
我们老师让为高考准备四篇文章,很重要,你一定认真看,并请教张世鑫老师。
1、反映自我。有关成长感悟的文章(这也是我要找2009年天津卷文章的原因,需要扩展思路),有关自我成长方面的。
2、人生感悟。对事情要有独到的感悟。
3、指斥现实的不和谐现象。可从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4、爱。
需要张老师帮忙的是:能不能根据这些个方面分类找一些文章,如果他有可点拨的内容可以邮件发过来。
反映自我:反应自我成长以及感悟的文章切忌不能是流水账的形式,写自己的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可以写某一个阶段的成长感悟,成长的形式不能拘泥于一个方面,可以是知识的增长,可以是思想的发展、可以是观念的变化、也可以是心态的变化??总之,增长的东西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
自我成长类作文
【写作提示】
1、倾诉成长之感受。成长就如同流星划过一般,瞬间即逝,可那忘不了的加快永存人间。有人说成长像一枝美丽的玫瑰,鲜艳夺目中别忘扎手之痛;有人说,成长像一杯浓浓的咖啡,丝丝苦涩后才能享受甘甜之味。
2、展我成长之风采。把天真幼稚的童年和纯洁的少年时光,存入生命的档案,我们应展开翅膀,为理想的明天做充分的准备,为童年而欢呼,为成长而喝彩!
【佳作欣赏】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乐趣,也有少年的烦恼;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美丽,也有失败的痛苦;有烂漫欢笑的晴空,也有郁闷烦恼的阴云??
请以“成长的岁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四:《材料作文突破方法》2400字
材料 作文突破方法
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分 析概括、 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 所以一直是考场作文的难点。 就 所提供的材料而言, 或是名人轶事, 或是警句箴言, 或是幽默风趣的漫话 (照片、 图片) ,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 把握材料的主旨, 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而要把握其关键, 就得认 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 纵观材料作文, 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其中类型:一、材料的含意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 有一次, 记者问他拿一个球最精 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 不需要怎么分析, 一看就明白其主旨, 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 少则二则, 多则五六则, 或互为对立, 或互为关联, 或互为补充, 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和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 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 (李健吾《雨中登 泰山》 )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 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刘 白羽《长江三峡》 )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 毫无关系, 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 观点就会 水到渠成。 材料 1是将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 材料 2是讲登 山的艰辛。 而材料 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 至此, 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 那就是 ——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 他的书斋里杂乱无章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 多卷, 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 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 可大家问他 什么, 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 他活了六十多岁, 读了一辈子书, 却什么也没 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
这样的材料虽然好懂, 但观点很隐晦。 需要通观上下文, 认真细致地阅读或 观察材料, 寻找、 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 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 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八万卷” “被人们称为 ‘书橱’ ” , 说明主人兴 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 ,可“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 “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 ,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 书而不精读, 蜻蜓点水, 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 观点 就出来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辨别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 学生是消费者;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 还要重重地罚, 罚得他心疼才会吸 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五、材料角度具有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对同一个材料, 从不 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见仁见智” 。
如:一次,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 技术人员修理了两 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 记录、 计算, 时间不长, 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 很有把握的说:“打 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 ”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
话做了以后, 电机果然修好了。 公司非常满意, 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 这人毫不 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 知道在哪里划线, 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 周围 的人听了深感吃惊, 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 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 了公司的顾问, 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 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 最终登上科学高峰 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 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 研究, 列出不同的观点, 然后 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六、材料具有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 社会性, 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 对青少 年的处世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感到不忍心, 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 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 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 再理清材料的寓意以及两 点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的联想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 就这则材料而言, “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绽放光芒。由此 推之, 一个人要想成才, 就必须经过一番跌爬滚打, 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涤, 经 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正如古人所说的 “宝 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义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 受到规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这种材料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 力, 尤其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不管什么要求, 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 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进行补写、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
1、立足材料,不脱离材料,不与材料的主旨相背离;
2、审清题目要求,根据写作要求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力求有创意;
3、挖掘材料主旨,选好角度,使作文的构思立意切合材料。
作文五:《作文材料突破(2012)》9200字
一位作家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每当他回到家,他看到他父亲手中始终拿 着一本《**选集》。这样一周两周下来,作家以为父亲眼睛不好使,看书看 得慢。可是一个月下来,父亲还是拿着那本书看。作家问父亲:“我的书架上有 那么多书, 您咋么看那本书看了一个月?”父亲笑着说:“ 经典怎么读都读不厌。 ” 作家终于明白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是啊,经典的力量却是巨大,它能够仅仅吸引住读者的眼球,给读者的精 神、心灵的安慰与触动。而畅销书却不一样,它在一定时间段内,广泛的吸引大 量读者的视线, 有的甚至能够让读者彻夜不眠, 只为尽快看到故事的结局。 那种 热度可以与炼钢的温度相媲美。 可时间已过, 那种温度会骤然下降。 因为另一本 书已经问世。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与畅销书的不同吧 ! 畅销书的时间限制决定了 了它与经典的差别。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有着相似之处。毕竟它们迎合了某一代人 的口味, 让一代人为它倾倒。 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吧。 不然咋么会有 人称现在的畅销书为经典之作呢?
书,亦如此,我想人也应该一样。历史上多少伟人、名人堪称经典。因为 他们的丰功伟绩以致影响到现在而且必将影响到我们下一代, 下下一代。 ** 堪称经典人物他的影响将是整个中国。 我们不奢求能够成为向**一样的经典 人物, 但我们或与这个世上, 就绝不能苟活于来生。 所以我们也要尽量是自己成 为社会上的畅销书, 为社会的进步再做一回助推器, 也许在在未来的某一天, 我 们所产生的影响会做用于那一代, 那样我们就有可能成为经典人物了。 但那毕竟 是少数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的经历都是有限的。
我想无论经典还是畅销书,它们都保存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我们也要守 住自己那一片净土, 即使成为一本畅销书而有陨落了或者根本就成不了一本畅销 书,那也是最真实的自己。 “大海深处每一次沉默必定有过华丽的航行”我想这 句话描述畅销书子合适不过了。而经典就像太阳一样永远照耀着我们。
经典与流行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历经岁月的考验依旧光芒万丈。
何为流行?流行就是带着最前卫的气息让目光聚集。
《红楼梦》是传世经典, 《最小说》则是当代流行 ; 《牧羊曲》是 音乐经典, 《青花瓷》则是乐坛流行; 《白毛女》是经典, 《云水谣》 则是流行; 《新闻联播》是经典, 《咏乐汇》则是流行??
经典总是以一个恢弘的时代为背景, 又通过 i 种种途径展示时代 的恢宏。或是一个平凡的人物,或十几个优美的音符,或是一副传神 的画卷,抑或是短短几句诗,几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典便是这 个时代的缩影,透过经典,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回眸历史,那 是一种躯体的挣脱和心灵的超越。 时间的风吹不老经典的容颜, 那是 一张永远容光焕发的脸。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心灵上拿到深深的烙印, 如同不会忘记母亲的叮咛。
别忘记, 经典也曾是往日的流行。 流行牵动着时代的脉搏, 生生不息。 那是时代的最前沿,那是孕育新生命的地方。从流行中,我们感知当 代,从流行中我们憧憬未来。思维的火花从流行中迸发出来,智慧的 锐光指向前方。流行让人感动,因为那时我们许久的渴望,似乎内心 的野兽被唤醒,如饥似渴的吮吸阳光,有一股兽性,一发而不可收。 流行总在人们指尖,触摸最新鲜的事物,那是心跳的频率。
如果经典是如日中天的青年, 流行则是朝气蓬勃的少年; 如果经 典是汹涌澎湃的大河, 流行则是山路的涓涓溪流; 如果经典是秋天的 累累果实,流行则是春日里娇艳的花朵;如果经典是一场瓢泼大雨, 流行则是空中蓄势待发的云??
经典是往日的流行,流行必将是明天的经典!
文化与娱乐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华夏文明经过一代一代人的辛勤开 拓积累了丰富的哲理内涵,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古时代,聪明 的先人用口耳相传的办法延续着神秘充满魅力的古老文化,一代一
代??
后来人们想到了用文字记录下来, 把它们刻在兽骨上, 写在竹简 上,西汉的人们还造出了方便使用的纸,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更加繁忙的追求物质财富, 漫卷书香已经 吸引不住他们匆匆去前行的脚步, 漫卷经典名著被人遗忘在狭小的角 落。
人类终究是高智商的动物, 找到了快捷简便的途径——把名著搬 上荧屏,一部部名著改变的电视、电影席卷而来,从 87年的《红楼 梦》到如今的《西游记》 、 《赤壁》 、 《大汉天子》 、 《三国演义》 、 《水浒 传》 ,一部名著还不知被改拍了多少次,国人的思想也不知随之改变 了多少次。
名著的宣传目的达到了, 几乎人人都知道名著了, 可人们真的了 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吗?不同时期改拍的电视竟然有“驴唇不对马嘴” 的情况,更不用说被恶搞的名著了 :林妹妹摇身变成职业白领,唐僧 变成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武松因打虎被判故意伤害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罪,锒铛入狱。名著已被搞得面目全非,有和精神价值可言,纯粹 是为了迎合普通民众的娱乐趣味!
娱乐的目的达到了, 人人轻轻松松看名著。 一边品尝美味的食物, 一边被影片中的人物逗得捧腹大笑, 而相互之间谈论最多的不是名著 反映的时代精神, 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而是剧中人物那个是当红明星 的,这歌明星还拍过什么电视,唱过什么歌等。
更有甚者许多名著虚构了很多人物,添加了许多浪漫唯美的爱情故
事, 即使与原著不符, 也没有人反对, 因为这迎合了人们的娱乐趣味, 我们看名著并不是为了体验文化情思, 只是在闲暇之余借娱乐填补荒 芜的精神世界,毫无选择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 国民对文化的态度真是令人担 忧!
当一个民族吧文化娱乐化, 还谈何发展?充其是文化牵引下随风摇摆 的芦苇!
医患关系的人文透视
医院是唯一能使出生与死亡“合法化” “职业化” “技术化”的特 权领地,很多生命都是于此启程,于此终结。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医 者的神圣在于他脚踏实地的进行着对生命的修复与保护, 无数勇敢而 富有责任心的医者选择利用医术用生命感悟生命, 用自己最大的努力 来诠释生命的意义。
平日里再顽强的意志, 再不羁的灵魂, 再强硬的肉体在病痛面前 也会变成弱势, 患者心理体积会迅速缩小, 恐惧却在无边无际的膨胀。 事业的风起云涌, 前途的跌宕起伏都不曾使之败下阵来, 如今面对自 己却不知所措。身体里、灵魂里一片兵荒马乱,这儿也不是,那儿也 不是。 当身体失去了昔日里那种亲密无间的熨帖和温馨的感觉, 一切 的荣誉、金钱、地位便如过往云烟,不值一提。德国发展银行在雷曼 公司破产前向其银行账号转入十亿欧元的悲剧只用了十分钟, 其实完 成对生命的感悟有时只需一瞬间而已。 前几天, 飞也似的让一个电车 撞了出去,原来落地后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要站起来。生命是可
贵的,不容一丝侵犯,不许一点伤害。不过对方在地上赖了半天,倒 显得我理亏。
在这样的心情下, 患者往往表现出弱势行为。 向老人那样警觉多 疑, 像小孩那样容易自伤, 对医者过分依赖与信任, 从而表现出攀附, 恭维, 讨好等行为。 我们正是通过医者对于弱势行为的态度透视出医 患关系。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首先应被视为一个“合格” 的生命, 而非一个被贬低了的客体。 而我们所看到的医者大多都不是 这样,代之以一张面无表情,厌倦不耐的脸,在对患者痛苦的叙述听 个大概后,一阵狂书乱草, 开出了患者生命的账单,然后患者欣喜若 狂地颤巍巍地将药方呈到小窗口, 拿出自己攒了好一阵的钱, 换来大 大的盒子几片小小的药,心想终于可以安全了??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从初二开始整牙, 开始了漫长的求医道 路。看牙用不了五分钟,可我等的时间却从来不少于五十分钟。每次 要打电话预约, 医生同志不是家里暖气坏了就是头疼上不了班了。 说 句话从来说不清楚还不能我多问。 看牙时一边聊天一边大笑, 不戴口 罩不戴手套,我真怕有一天牙整好了我疯了。后来,爸妈商量着要不 送点儿礼?果然奏效, 那天眉开眼笑, 向我们稍微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牙的情况。 那时我就在想, 接受患者礼物还笑, 这是我们对你的恐惧, 对你人格的不信任, 对你素质的唾弃, 更是你自己对自己天职的亵渎。 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去了。
我经常想, 现在有些医生医德怎么沦丧到这种程度。 因为悲悯了 太多而忘记了悲悯,因为看多了死亡而习惯了死亡,这多么可怕。倘
若一颗心的骤停都不能唤起情感的震动, 麻木与迟钝岂不是比昏迷更 可怕的植物心态。 在所有的医疗事故中, 同情心的死亡是最恐怖的一 种。
从医学诞生之日起, 千百万的医者皓首穷经破译生命的方程和密 码,就是以“拒绝死亡”为终极目的,为大众谋幸福。可是,尊敬的 白衣使者,您,做到了吗?
爱的角度:
爱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写作角度, 但是如果是单纯的记叙事件或者写 是回忆性材料这样会使“爱”的话题缺少新意,必须做到“新瓶子里 装老酒” 。
“父亲”日记
(学生习作)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二日
今天是我生命中最隆重的一天, 也注定我今晚要兴奋得睡不着觉——我做父亲了! 对于 做父亲,我没有一点经验,只好边做边学,今天我就学了很多换尿布的知识。我一边练习抱 孩子的动作,一边为儿子策划未来, 在半个小时里,我竟为儿子谋划了二十多个职业, 把儿 子的工资翻了两番, 完全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看来所有的父亲都是自私的, 这也许 就是父亲生涯第一天的最大感受。
??
一九九零年一月十二日
做了一年的父亲,感触颇多,不过兴奋不减。 教儿子说话的过程是痛苦并快乐着的。我 总是很耐心地陪儿子讲上一个多小时的话, 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从改革开放讲到东欧 剧变, 一直讲得我口干舌燥,他的小眼仍眨巴眨巴兴致不减, 我突然认识到作为父亲, 应该 学富五车,否则陪儿子一起眨眼多没劲。
??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二日
和儿子一起玩儿的时光是开心的, 儿子居然远不如我会玩, 我终于满足了小时侯想赢玻 璃球的愿望,在连玩儿了十几场之后把儿子赢得哇哇大哭,追着要打我。
陪儿子一起拆闹钟和玩具, 儿子玩儿了一会就跑了, 害我一个人组装到深夜, 装好之后 发现多出两个零件。
哄儿子睡觉是枯燥的,几天下来,我早已练得把《格林童话》倒背如流。
??
一九九六年七月十日
做一个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 如果只跟儿子相处得很 好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敢于离开自己。
我坚持不送儿子上学,更不让妻子送。可做父亲的怎么会放心呢, 每次儿子出门后,我 都乔装打扮跟出去,好几次被邻居认为我是小偷。
??
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日
今天儿子的学校开家长会,结果我被老师狠狠的训了一顿。我从小到大哪受过这种委 屈?都因为儿子成绩不好。
回家的路上我绕了好几个路口, 我用走路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我认真地反思了自 己这几年对儿子的教育,我坚信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亲。
我推门进去, 儿子用畏惧的眼光看着我, 这种眼神是我做父亲以来儿子不曾有过的, 我 立刻认识到这种气氛是不对的, 我用大约五秒钟塑造了一个甜甜的, 很宽容的笑, 然后告诉 他这完全是爸爸的失误。 他突然扑在我腿上, 哭了起来。 我心头一阵酸楚过后又袭来一阵欣 慰——做父亲的感觉真好。
??
二零零零年五月八日
这年头的孩子们还总是很叛逆的, 多年来我一直努力不断去适应新的事物, 以跟上儿子 的思想,并用我自己的经验去教他处理生活中的事。
可我越来越发现我不太会玩儿了, 儿子跟他的朋友们也不大肯带我一起玩儿。 这大约就 是青春期中的孩子们吧, 多少年以来形成的做父亲的习惯使我有了自知之明, 我心中满是期 待。
??
二零零四年四月七日
我的期待终于成真了, 儿子虽然还带一点稚幼, 却已成熟了许多。 现在他更愿意和我谈 话,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从三个代表讲到中东危机,从他的谈话里, 我发现自己的努 力没白费。儿子变得聪明、睿智、有思想、善于表达。我在高兴之余感到了自己正处于危机 之中, 如果我不更努力的完善自己, 多少年后,我怕会失去做父亲的资格, 或者做一个合格 父亲的资格。
??
二零一四年三月六日
今天儿子告诉我说, 他将要做父亲了, 我突然感到自己的角色又要变了。 然后我把儿子 带进书房,送他一个箱子作为他即将成为父亲的礼物——我的全部《父亲日记》 。
另外:对文化的思考,以及文学现象、思潮、文人的认识也是在历年 的作文中常出现的,现提供几篇文章,以抛砖引玉。
青牛背上的哲思(关于老子)
老子出关, 已成为一个文化场景, 定格在后人的心中。 我们甚至 会想象他的容貌:高高的额头、宽大的鼻翼、雪白的胡须。还有胯下 摇头摆尾的青牛??
其实先人并没有留下真实的影像是幸事, 后人便可以在自由的脑 海中勾勒自己心仪的轮廓——老子便是如此。
《道德经》 81篇,你是不能以当下的速读法一气读完的。你得按 骑在牛背上的心志和节奏漫漫品味,然后才能满口生津,得其精华。 “道” , 浓缩了老子思想的精髓, 自然之道, 万物之道, 性灵之道, 都强调了事物自身的规律。其实,自以为得天地之灵气的人,常常穷 其一生也难以觅得真“道” ,原因就在于那是你的标准,而不一定是 事物的本来面目。
青牛背上的哲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转换至当下, 最重要的可 能是:做事,须循规而行;做人,须顺性而为。
按规律做事,是我们耳朵听出茧来的一句话,但真正能躬行者, 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的故事不只在寓言中出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闹剧就在半世纪前举国上演,而且现 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方法更巧妙一点,欺骗性更强一些罢了。 再看我们的教育, “ 不输在起跑线上” “ 生时何必久睡, 死后定会长眠” , 技术主义横行,惟分数论甚嚣尘上,令有良知的教育者痛心不已。 顺性而为,也是老子谆谆教诲后人的。如今在生活的重压之下, 还有几人能真正倾听自己的心跳, 听从心灵的召唤? “心远地自偏” , 关键是争得头破血流的现代人的心没法“远”啊!所有人都仿佛在一 个硕大的漩涡中挣扎, 他们担心一旦停下来, 就会永远被 “漩” 下去。 “观看秋月春风”已成为一种奢望, “独钓寒江雪”已成为一种传说, 面对青牛背上长者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羞赧而又尴尬。
智慧哲思, 没有保质期, 相反它历久弥醇, 深情地滋养着我们日 渐干涸的心田。
露天电影
(关于成长经历中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以表现出对往事的回忆, 怀旧性的文章中我还是比 较喜欢这篇)
我是看到电线杆间架起的白色银幕, 才勾起了我对露天电影的回忆, 我是多么怀念 它——在生命中行走的银幕,可是这在现在的生活里是少见了。
我从四五岁就开始看露天电影, 看到的内容是什么, 也记不得了。 只记得一听说来 电影, 屁股就坐不住了, 到处打听晚上放什么电影, 最好是武打枪战之类的。 夜幕降临, 大街上开始热闹起来,有叼着烟扛着孩子、领着媳妇的光膀大汉; 有提着木凳、相互牵 引着的老夫老妻; 也有拉扯嘻笑行走着的年轻姑娘 ……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因为夏天的
晚饭后,家里是呆不住人的,无论老少,都全家出动,向放映机进发。银幕被架在两根 电线杆之间,正好处在一块低洼地带,人们把板凳一放,这就算齐了。
像我这样大的孩子, 是不晓得电影里放得是什么, 而我们的乐趣则是在大人们之间 追逐打闹。 在人堆里钻地道、捉迷藏是最有趣味的。偶尔踩着哪个媳妇的脚,随即便会 听到一阵诘骂, “唉呦!这是谁家的死孩子,也没个教养。 ”这些在这时是不煞风景的, 反而更独添一番乐趣。电影很长,跑累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抱里,我往往是坚持不了 多久,就睡着了。醒也是第二天的事了。
而人们呢, 看电影是出了神的。 有拖着下巴、 歪着脑袋的, 也有伸着脖子、 挺直背、 登直腿、神情紧张的。有坐着的,站着的,还有坐在高高的柴垛上抱着电线杆的人?? 白天农活再累, 晚上一来电影, 也都是不会缺席了谁家的壮丁、 农妇。 闻着夏草的味道, 听着夏虫的声音,消除了所有的疲劳。夏天的夜里,蚊虫最多,小媳妇们是不敢挽起袖 卷裤筒、 露出白嫩的肌肤的。 而蚊虫也绝不可能从光膀的大汉身上上尝到一顿鲜美的大 餐的, 它那犀利的刚刺是穿不透这钢劲的皮肤的。 只得在空中盘旋着唱着哀歌, 落魄地 飞到别处去。
我属于跟着放映机跑的那一族, 打听好了晚上又要在哪里放映电影, 我便又跟了去。 我追逐着放映机长到十岁。 以后就很少看到露天电影了。 在小学四五年级时, 也来过一 些革命片子, 不过银幕和放映机是被架到一间大的教室里, 黑色的帷幕将白天隔成了黑 夜,在教室的最后面摆上两排桌子, 于是男生们有好多挤在上面。 我还依稀记得, 就在 那间教室里,看过《雷锋》 《**》 《地道战》等革命老片子。
而在那以后放映机是几乎见不到了。 有一天, 我看见一群人在门口电线杆之间扎起 了一个白色银幕, 我便高兴得跑回家告诉爸爸, “来电影了! ” 而爸爸却满腹狐疑的看着 我, 一副满是惊讶与不太相信的表情。 或许在爸爸的心里揣着比我更美好的记忆。 一整 天,我的心都悬着,盼着夜晚的到来,也会想这次要放什么样的片子。
随着夜幕的降临,银幕前零零落落来了几位观众, 片子开始了,是 《太极张三丰》 , 而观众则稀稀落落的只有我们几个人。
我不记得露天电影什么时候, 已悄然消失离开了, 可是我的心里确实感到如此的悲 哀与伤痛。我是真得非常怀念它——行走着的银幕。
文化的高度
我喜欢诙谐、迷惘、麻痹、灰暗等词语,因此常常犯堆砌的毛病。有时,尽力避 开时,竟觉得再也拿不出什么别的词语来填补空缺了。
就像我近乎不曾拥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 “博览” 也只会造成 一种文化堆砌的毛病,我只是把原本的自我截残,嫁接俘获来的“优良性状” 。大多 数因为输不到养料而无法萌芽, 无声的调亡, 即使存活, 也不是自我实现的文化高度, 骨子里是透着悲哀的。
这种即使结果, 也只是代表着一种不真实。 相反樱花开起来是不结果的, 但日本 文明却反而因此更加真实。
山上有一层银白的雾,雾是美的,然而雾的后面还有个山在那里。 山是真实。我 们的雾,后面却没有山。
在退一步说, 如果本身的品质是好的, 品质的遗传总会给我们带来些许帮助。 那
再续精华, 总算得到一片安详的净土, 对我们来说或许是最大的安慰了, 至少没有糟 蹋了一种文明和死想的结晶。
倘若骨子里不纯,有意识想借崇高的精神来修复自己的“先天不足” ,倒也不失 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若无意识, 任其滋长,那岂不成了传播瘟疫的社会公害, 文 明史上的前年之虫了吗 ?
文化的高度, 不是精华的简单堆砌。 文化需要在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升华进步, 却 又会不断延伸在高于时代背景的高度,记载人类进化的步伐。
就像埃及的艺术,有那样天高地厚的沉默,有时真怀疑, 本没有什么意思, 意思 都是我们自己加进去的。 不过一切的文化艺术不都是这样吗?这样, 才有个比较与进 步。
就像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看得是整体的、每一个公民的修养。故文化的高度, 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而我们的任务不是砌一堵文化的高墙, 我们要做得是挖掘思想 的深度,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出自己的思想之花,那么文化之花才会常开不败!
杂文类:(拙作请斧正)
偷
想要得到的太多,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呼风唤雨的, 于是屈服于欲望 的唯一途径便是,偷。
偷, 最为人所不齿的一个字。 它甚至都没有权利活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伸手 不见五指的夜,黑漆漆的墙角,阴暗无光的背人之处,它如同不见光的苔藓,但 疯狂而恣意地伸展在看不见的地方。 偶尔向阳光抬一下头, 便是一大片一大片令 人震惊的肮脏和龌龊。
不必太去苛责梁上君子的不劳而获。 人都是欲望的产物和奴隶。 何况他们也 并非不劳而获, 担惊受怕的心理恐惧, 忍辱负重的心理负担, 昼伏夜出的身体重 任,狗急跳墙的突发事件,他们也很累。也许鬓边也会生出过早的白发,也许腰 背也会过早地成为一张弓, 也许会早衰, 也许会虚弱, 也许在很久很久之后的一 个黄昏也会蓦然地泪流满面悔不当初。 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努力蠕动出自 己淡淡的一生, 而他们只不过选择了最不光明的一种活法。 可是, 谁又能左右宿 命呢。
何况,谁又敢保证自己没有偷过些什么呢,谁又能说偷一定是偷身外之物。 偷笑,偷心,偷情,偷欢······是几千年来人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似乎只有躲 在大家背后的勾当才是刺激而有趣的。 也许, 这便是偷的魅力所在。 神不知鬼不 觉中一场风云变幻便已然尘埃落定。 甚至有人将偷完善为一门艺术, 力图将其发 扬宏大。电影《天下无贼》中暗流涌动想必震惊了不少人,任何一个微小的领域 钻进去,都是一方宏大的天地,偷,也不例外。
有人偷是鸡鸣狗盗, 有人偷是江洋大盗, 有人偷是怪盗侠盗, 有人甚至偷成 了盗圣。有人只为衣食而偷,有人贪图名利而偷,有人恋上美色而偷,有人觊觎 江山而偷。 没有私欲也便没有了偷, 即使有私欲, 明白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该 要的,也便没有了偷。可惜,对于肉体的纵横沉溺而言,灵魂那一点点偶然的良 知只如蚍蜉撼树。
普罗米修斯偷火,当是最光明的偷了。为了人世间那一抹毫无关系的光亮,
他甘愿将胸膛作为雄鹰的地图。而孙秀,为了一翩红颜,不惜将石崇逼入绝境, 这该是最凄美的偷了。被偷的绿诛只能“落花犹似坠楼人” ,成为以身殉窃得芳 魂一缕。
恋上美人的要偷, 醉心江山的亦要偷。 大唐盛世是太宗从宣武门偷来的; 大 宋江山是赵匡胤从黄袍下偷来的; 南唐后主苟且偷的半壁欢乐, 清末遗梦自足于 八国铁蹄。 什么君子什么小人, 什么丈夫什么懦夫, 在历史的袖中偷得几星残腥 的便成了王,被偷的逃兵也只得占山为寇。何处是正,何处又是邪?何处是道, 何处又是魔?偷得了权利也便偷得了一呼百应, 偷得了山呼万岁, 偷得了红袖添 香,偷得了齐人之福。在历史中偷的永远是男人,女子则永远被偷,只不过是替 “冲冠一怒为红颜” 寻一个最美丽的背景和台词。 历史, 就是一台充斥了鸡鸣狗 盗的戏,演得最妙的便是偷的最多的。
其实,站得远一点再去看,模糊了一切色彩地去看,我们都是被偷者。真正 高明的贼王盗圣, 是岁月。 这是所有人防不胜防的偷。 青春、 理想、 热情、 爱情、 曾经······岁月偷走的太多太多, 多到我们已经不会去计较得失。 豁达如苏轼, 也会长叹“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懵懂之中,谁将流年 暗偷换?谁将心事付瑶琴?谁倚桃花笑春风?又是谁,十年生死两茫茫?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为你做的嫁衣; 谁偷去了你的年少轻狂, 谁拿走了欲 语还休呢?
偷偷地转身, 避过韶华与白头。 我们可以看透无数人的偷与被偷, 却独独看 不透自己。也许我们,早已被魔鬼偷走了心,那还挣扎些什么呢。
投降吧。
作文六:《有关严谨的作文材料》5000字
有关严谨的作文材料
篇一:有关务实作文材料
有关“务实”的作文材料
摘要:务实求真,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必将结出胜利之果;弄虚作假,让空想主宰自己只追求哗众取宠,必将以惨败告终。
(1) 写作角度
1、学习、工作要务实。
2、实事求是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艰苦奋斗。
3、只有务实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4、务实有助于完善自己。
5、务实就应不怕艰苦。
6、实干离不开科学。 7、实干不是蛮干,而要巧。
(2)事实论据
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
他必然成功的条件。
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鲁迅为注释负责
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李四光亲做试验
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司马光的警枕
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 》。前后19年中,无时无刻不在专心写作。他恐怕睡得过久,耽误工作,特制做一个圆木“ 警枕”,不让自己睡稳。
其间,他先广泛收集材料,经过仔细研究和选择,加以剪裁润色而 定稿,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全书编成时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
(3)理论论据
1、千言万语只是实。 明薛宣《读书录》
2、万不可做将来的梦。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3、干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论“第三种人”》
4、口说不若逢,耳闻不若见。 《新唐书张廷硅列传》
5、事实并不因无人注意而不存在。 [英]赫胥黎《浅论教条》
6、真与假仅一丝头发之差。 [波兰]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7、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急中的地位》
8、因不合口味而无视事实,不仅是怯弱的表现,还会酿成大错。 [英]廷德尔《科学片断》
9、深夜和直言不讳比任何东西都更使人们吃惊。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10、讹言难信,传言多失。 清浦起龙《史通通通释采撰》
11、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左传哀公十一年》
1
12、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整顿党的作风》
13、一半的真实比虚假更可怕。——费希列宾
14、真实是人所持有的最高级的东西。——乔叟
15、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拉瓦锡
1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7、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沙孚克里斯《断片》
18、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萧伯纳
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部乐》,宋,
2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22、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2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论语?宪问》
25、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周《庄子》
2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27、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28、学问之举国不在读书之多,而在运用之熟。——史迈尔
29、行动是知识最适切的果实。——傅勒《格言》
3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3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3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说苑》
33、君子之于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刘向《说苑》
34、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李光地《性理精义》
35、纸上得到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6、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薄葬篇》
3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
篇二:关于务实的写作素材
务实
(1)理论论据
万不可做将来的梦。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干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论“第三种人”》事实并不因无人注意而不存在。 [英]赫胥黎《浅论教条》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急中的地位》
因不合口味而无视事实,不仅是怯弱的表现,还会酿成大错。 [英]廷德尔《科学片断》
深夜和直言不讳比任何东西都更使人们吃惊。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整顿党的作风》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事实胜于雄辩。 鲁迅《事实胜于雄辩》
(2)事实论据
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条件。
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鲁迅为注释负责
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
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李四光亲做试验
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
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篇三:高考作文中严谨的逻辑和典型的结构
高考作文中严谨的逻辑和典型的结构 作者:刘宏阳
纵观考场优秀作文,大多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下面谈一谈怎样突出文章的逻辑性。
1(突出材料与主题的逻辑关系
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材料必须为主题服务,材料必须紧扣主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材料堆砌,不能达意;材料相抵,自相矛盾;远离中心,偏离题旨”的毛病。
2(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篇成功的作文的语言应做到逻辑严谨。是按时间顺序说还是按空间顺序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决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没有顺序。此外,一些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句式的写作也必须严格按照句式的特点去做,不能相互混用。
以上谈了考场作文突出严谨逻辑关系的方法,下面具体谈谈考场作文的典型结构:
1(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可用4行两段开头)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2(?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宜过长,40字以内)
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卷者的兴趣。,在文首运用题记,或说明写作缘由,或揭示作品内涵,或提示主体内容等,可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激起阅卷者阅读的兴趣。
?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抒情(小标题的拟用),要简洁(层进式、并列式、因果式、对照式、承接式等)
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
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3(照应的技巧
所谓照应是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文照应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首尾照应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一篇文章在记叙议论完了,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
?随时照应指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它借助行文中的反复照应,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
4(开头和结尾的精彩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
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分析说理,扣住材料主旨,击中要害,干脆利落。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结尾: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5(除了审题立意、题材选择要求以外,还有:
要把每段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转自:wWw.bdFqy.
千 叶帆 文摘:有关严谨的作文材料)落都显着精神。段首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全文安排6—10段比较合适,每段平均80—100字;开头、结尾需要短段,还得前后照应;还得讲究卷面美观大方,虚实结合,每段结尾最好是在一行的中间左右。卷面力求清楚、工整,字不要写得太大或是太小,每一笔划尽量在格内,工整就可。
文章评论
作文七:《有关陈寅恪的作文材料》1700字
有关陈寅恪的作文材料
有关陈寅恪的作文材料2016-11-11浏览:分享人:熊莹文手机版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曾留学日、德、瑞士、法、美等国~通晓英、法、俄、日、德、希腊、拉丁、梵、蒙、波斯等22种文字~被誉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主要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等~晚年在双目失明、膑足的情况下~口述完成了85万字的《柳如是别传》。1925年~作为当时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新成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性地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第四位就是被称做“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四大导师中~陈寅恪到校最晚~在当时也最名不见经传。 被称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现代科学的
1 / 4
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当时的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要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
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各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
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所推荐~他因为了解陈寅恪的博学而推崇备至;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校长说~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启超说:“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梁启超还说:“这样的人如果不请回来就被外国的大学请去了。”清华的校长最终怎么做出决定的~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刚刚年满36岁。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他很幽默。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
2 / 4
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时~冯友兰先生是大学者~名气比陈寅恪响亮得多~但冯友兰在陈寅恪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以学生自居~这连当时的学生们都能感觉到。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实际上~要做到“四不讲”~堪比登天。首先~你要全面了解前人、近人都讲了些什么~这需博览群书;其次~要了解外国人都讲了些什么~这要精通多国语言;再次~每天乃至每堂课都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有真知灼见;最后更重要的是总要处于学术研究的领先位置。尽管比登天还难~但这“四不讲”陈寅恪都做到了。难怪傅斯年如此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在德国读书~都没有要学分。人家上课他跑去听~听了做笔记~他自己注册的是印度学系~他就在那儿自己读书~没事去听课~完全是一种文人求学~有点像中国传
3 / 4
统的游学。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不求博士文凭的陈寅恪~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陈寅恪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跟当时中国地位低下的现实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样。他后来明确主张中国
4 / 4
作文八:《有关自尊的作文材料》1100字
有关自尊的作文材料
有关自尊的作文材料
1、自尊是做人的灵魂。 2、自尊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 3、自尊不是骄傲自大,妄自菲薄。 4、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 5、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名言 1、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 子路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3、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但丁 4、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 蒙田 5、没有比认为自己是有用之才的自尊自信对人更有益的东西。 〔美〕卡内基 6、假如你认为能够,你便能够;假如你认为不能够;你便不能够。 〔美〕戴维斯 7、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英〕笔姆 8、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英〕莎士比亚 9、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法〕.雨果 10、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俄〕别林斯基 11、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古希腊〕苏格拉底 事例 自尊的谢甫琴科谢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他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热爱,对沙皇的反抗。有一天,沙皇召见他。文武百官和各使臣都向沙皇弯腰鞠躬致敬,只有谢甫琴科一个凛然站在一旁,沙皇大怒,问道: 你怎么不弯腰鞠躬, 谢甫琴科沉着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象周围的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请问,那你怎么 能看得清我呢, 不为五斗折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今江西湖口县)。到年终时,郡守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对陶渊明说,按官场礼节,要整齐冠冕,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渊明本来随意惯了,诸事不拘常礼,更何况胸有高情逸志,于是感叹道: 岂能为五斗米而 向乡里小儿折腰。 即日辞官归稳,再不出仕。 晏婴拒不受赏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婴很有才干,很受国君赏识。他虽位高权贵,却不讲排场,生活简朴。齐景公见他的住宅矮小,地势低洼,环境嘈杂,要给他换一处好房子。晏婴说,这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我德浅才疏,住这样的房子已是过分,哪能再换新居呢,齐景公见劝不动他,
就趁他出使鲁国之机,处作主张为他扩建了住房。晏婴回国后知道了此事,停车城郊不肯回家,直到齐景公答应恢复邻里房屋,还其房屋旧貌才作罢。齐景公又派人给他送来了华车壮马,晏婴坚持不受,他说: 我节衣缩食为了给百姓作表率,以免奢靡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鲜衣良马,老百姓便会仿效而追求离享乐,导致品行不端。那时再去禁止就很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 贺老总付钱吃西瓜1946年,贺龙同志路过一个部队种的西瓜地时,他和随行人员都爽快地吃了战士们送上的西瓜。但临走时,他坚持要按市价付钱,战士们不肯收。贺在说: 官兵平等,官长不侵占士兵们的利益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你们要是不收钱,就是叫我犯 错误。 这样,战士们只好按价收了钱。
作文九:《有关挫折的作文材料》3000字
有关挫折的作文材料 学生用
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
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经历挫折,更能发愤(贝利与记者)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能屈能伸是俊杰(卧薪尝胆的勾践)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
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
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
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 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作文十:《有关责任的材料作文》1600字
作文题目
《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责任,生命绚烂的元素
1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内江某柠檬企业老板为给工人发工资而卖掉自己的住房,这原本是小事件,却折射出经营者的责任这一道德和法律的大主题。
老板的行为,缘于责任。负责的行为,带给他的不仅有发自内心的宽慰,还有大大的效益和无尽的赞誉。他在心里深深懂得:责任,生命的绚烂元素。
生命因为责任而异彩纷呈,生命因负责任而光芒四射。
2
责任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怨无悔的人生旅程;责任是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精魂。多少仁人志士坚守责任这一道德和法律的生命坐标,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留下一个个清晰的文明图腾!
屈原为责任而自沉汨罗,虽九死而无悔,一篇《离骚》万古流芳,为尽责任而上下求索,千年粽子的香甜,是他生命意义的延伸;司马迁,缘于对历史的负责,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就无韵离骚的美名;苏武,缘于对使命和承诺的负责,百折不挠,拒绝封赏,于是有了长安倾城迎接汉史归来的荣耀,有了苏武牧羊的绵长情节;范仲淹,缘于对民众负责,而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颂词;文天祥,缘于对国家负责,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生死抉择的道德颂歌。
**从小心系国家民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民族振兴,是他的责任,因为责任,使他能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景仰。
3
坚守责任吧,朋友。对自己负责,生命因此而耀眼;对他人负责,生命因此而靓丽;对社会负责,生命因此而永恒。
责任并不是一个华丽而轻松的辞藻,它朴实而又厚重,严肃而又崇高。它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责任不仅是一道法律的底线,更是一幅道德的风景。
责任,生命绚烂的元素;社会,因责任而和谐美好!
「标签:
材料作文范文」
本文链接:://.daxues./fan/qita/19477.html
4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
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window._bd_share_config={“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mshare”,”tieba”,”douban”,”tqf”,”kaixin001”,”thx”,”ty”,”isohu”,”people”,”xinhua”,”mail”,”copy”],”bdPic”:”“,”bdStyle”:”0”,”bdSize”:”24”},”share”:{}};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bdimg.share.baidu./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