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全球通史》读书笔记》4100字
世界贸易的发展
——《全球通史》读后感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全球通史》作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考察了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向世人展现出历史的全貌。读罢此书,无论是书中涉及的哪个方面都让我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仅就世界贸易的发展浅谈我的感受: 西方凭借着一场技术革命战胜了同时代的所有其他文明,并强行将它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覆盖了全世界的社会。西方人的革命性发明是以“海洋”代替“草原”,作为全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西方首先以帆船,然后通过轮船跨越海
洋,统一了整个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其中包括美洲大陆。 ——A.J.汤因比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扩张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而经济扩张更作为最直接的力量推动者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现代化进程。本书将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葡萄牙和西班牙
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却将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甚至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然而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而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 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然而就在葡萄牙努力大同东方商路时,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其紧紧地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由此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与葡萄牙在东方的收获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的掠夺更加直接。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他们渐渐习惯了,不去投资本国的工业,而转身购买国外昂贵的商品,久而久之,国内的工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人们却还沉迷于消费。 至此,两个强国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
荷兰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使荷兰依靠商业贸易积累了财富、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面对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荷兰人的祖先不仅仅是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随后荷兰人又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股票交易所和银行,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英国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 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同时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使英国走出了成为大国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
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随后虽然经历朝代变更、政治内战,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为了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几乎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随着一项项发明问世,英国也将专利引入经济生活,因此招揽了无数精明的发明人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岁月变迁,斗转星移。一些国家走向没落,一些国家日益崛起。但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早期的陆上贸易还是西欧盛行的海上贸易都无疑是成就某个时期经济霸主的直接力量。因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日趋紧密。而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更能看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全过程。从中也能得到如下启示:
一、 推动世界一体化
国际贸易之所以能够对世界产生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产生的影响,是因为国际贸易有利益的驱动而能够持续。持续的国际贸易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方的香料和瓷器被运到了欧洲,而欧洲的工业品则来到了东方,更重要的是,欧洲的文化也伴随着贸易者来到东方。对外贸易使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但却不必然会使世界变好。但是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只是一种工具,
它无所谓好坏,只是看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国际贸易这个强有力的工具,通过促进国与国正当贸易的进行,从而改变两国人民的生活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
二、国际贸易有助于文化传播
国际贸易以利益为纽带使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了更加频繁接触的可能性,因而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器物文明,国家制度等等东西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国际贸易有助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类贸易的交易对象是生产技术,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贸易。通过技术贸易,人类的创造得到了传播。于是,一项技术通过贸易得到了传播,进而造福全世界。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各国的文化和思想也进行着碰撞和交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增进了了解。
四、国际贸易有助于防止战争。
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越高,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额越大,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就越强烈。所以我认为贸易使国与国彼此依靠,而不是彼此敌对。当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之中,经常会出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但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依靠越来越紧密。这种彼此依存的关系,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这种互相依靠,互利共赢的关系中,任何一方的损失也将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的客观性也让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在为
世界各国创造无尽财富的同时也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也让我想起来今年六月份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事件。
当地时间6月4日下午4时许,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欧盟的这一举动造成中国光伏产品价格上涨,严重影响进口商的积极性,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向欧洲出口的压力增大。
而最近消息显示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得到了欧盟成员国的一致支持。意味着欧盟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对于那些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据悉,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参与了“价格承诺”方案的磋商,这些企业自8月6日起无需再缴纳惩罚性关税。没有参与“价格承诺”方案的中国光伏企业,将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同时该“价格承诺”协议设定了每年出口欧洲的中国光伏产品限额,超出限额的中国光伏产品还需要交纳47.6%的反倾销税。这一结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在贸易纠纷日益严峻的今天,同样也显示了我国在处理贸易纠纷事件的能力,同样也彰显出近几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
当哥伦布跨出他的那登上南美大陆的第一步时,地球告别了一个旧时代,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原来世界只是彼此分离的一块块大陆,而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渐渐地变为一体了。早期西方开拓殖民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掠夺式的,就是在新发现的大陆上,通过掠夺获得金银财富,
带回国内,然后加以挥霍;另一种方式则是贸易的方式。当然在这种形式中,也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奴役。但其并不是赤裸裸的掠夺,而是这种方式中的国家向别的国家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扩大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增加国家的财富。国际贸易不只是在历史上,而且在今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如一个链条,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此唇齿相依,从此彼此离不开对方,从此优缺互补,从此而变得不同。在国际贸易的驱动下,世界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显示出全新的景象。有了国际贸易,世界才最终真正成为一个世界。
姓名:李世林 学号:2012212779
作文二:《全球通史读书笔记》11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历史课。学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法制史,世界史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似乎也没有间断过。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形成一个人类历史的全景图。中国史里无世界,世界史里无中国。不知道秦皇汉武与何人欧洲何人并立于世,不知道中国与世界何时开始的。最近阅读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所着《全球通史》算是稍稍弥补了以往的疑惑。 该书把世界历史分为 随着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世界才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今天,全球范围内人类之间,动物之间和植物之间的混合仍在继续”。可以想象,地球上的人种终将混同。不同人种之间的精子与卵子并不拒绝合作,正如酒精与水倒在一起变成你仲有无我中有你的混合物,所差的只是时间问题。 最初国际性的竞争舞台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四大文明中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兴衰轮替是历史的必然,人无百日旺花无百日红,还没有那个王朝能够维持百年霸权。现在的老大美国1914年也才刚刚有力量趁着欧洲内讧,扎紧自己的篱笆。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他后来居上,其中有没有规律, 从发现新大陆开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世界史。最初的引领者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他们通过对美洲大陆的掠夺和通过新航路与东方的贸易中得到大量财富,由于长期的宗教战争,国立衰败。由于大量财富流入,导致国内物价大涨,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工业得不到发展。最终被西北欧的荷兰、英国控制了经济命脉。并在其国力衰败之后,取代了其对海上航线的垄断。 趁着欧洲大陆之间的攻伐不断,闷声大发财的英国后来居上。一方面内部工业革命提供了工业基础,另一方面,海外殖民的竞争中取得较大优势,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把英语这个岛国方言推上世界第一语言的宝座。当时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无疑是欧洲,欧洲对待世界其他地区的手段是赤裸裸的掠夺。 面对欧洲的霸权,正如作者总结的那样,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割裂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找安慰,“回到美好的从前”。第二种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东西,“向西方学习,与
西方战斗”。恰好是清王朝与日本的写照。 恰如英国趁着欧洲大陆忙于战争,发展壮大。美国趁着英国陷入欧洲大陆的战火,取得独立,获得壮大。美国何以取得世界霸权,不是这只瞎猫碰到了欧洲内战的死耗子这么简单。美国在欧洲革命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在新教基础上形成以个体自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他脱胎于欧洲,并战胜了欧洲。 今天的世界,远未到达大同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国目前远难谈得上乐观。是躲在传统的幻想中寻找安慰,还是“向西方学习,与西方战斗”,答案似乎不难理解,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出自:
作文三:《全球通史读书笔记》49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10历史一班 王珮 1012200025
利用这个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感触颇深。在此写下我的一些感受并整理成读书笔记,由于此书章节甚多,因此选取部分章节进行整理。
第一编史前人类·第一章:人类-食物采集者
地球形成于50亿年前,在40亿年前由无机物自然进化出有机的单细胞生物(争议很大,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根源,很多人说是不可能的,只能理解为上帝创造或外星球带来,有关无机物进化有机物实验室应该也一直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着实验,但还没有成功),然后继续进化从微生物-原始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3亿年前适应陆地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最后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在生物界统治地位已经达到6000万年。在经历了几次恶劣气候-冰河时代的循环之后,在400万年前产生了相对聪明直立行走的原人,又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在大约40000年前(或许更早)在非洲出现了有语言、会使用火和工具的真正意思上的人类。虽说也有一些个别证据试图证明人类是在各个大陆单独起源,但现在主流的观点还是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我们以前学习历史时说中国在几十万前年的北京人和元谋人什么的,根据DNA和Y染色体分析,跟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毫无关系,可以理解为自然进化的原人又自然灭绝了。
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地球的发展有几大转折点。第一大转折点是生命从非生命物质中进化出来,第一大转折点之后所有生物都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这也就是后来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可惜当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给利用了,孪生出了社会达尔文)。第二大转折就是人类的出现,人类不再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当然也会有一定改变,也就是下面我说的人种的起源,不过改变很小,远达不到物种的改变),而是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现在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和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第三大转折的到来,到时候人类不但可以改变环境,同时也能改变自己的基因。
只有人类能改造环境,这一人为化的环境被称为“文化”(这么难定义的词这么简单就说明白了)。人类的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
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成就有:制作丰富的劳动工具和武器;制作利用毒药;对食物的防腐、利用灶和石板加工;利用夹板处理断肢、止血带、绷带、放血疗法、灌肠疗法;分辨星座;航海技术。
与我想象中的艰苦生存在世上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不同,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原始人生活得也相当快乐,以沙漠中的布希曼人为例,成年人平均每周只花15个小时去狩猎和采集食物,其它时间都是幸福的光阴。再看我们现在的生存压力,看看蜗居,看荥阳几千块一平方的房价,看我们高昂的教育医疗成本……
话说回来,之所以说原始人的快乐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确压力很小,他们不考虑过去,不考虑将来,因循守旧,偶尔有不遵守部落传统的人也会被杀掉,除此之外还是很残酷的,由于这种狩猎和采集效率非常低,所以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就很有限,这样多胞胎一般只留一个,前一个小孩断奶前出生的婴儿也会被杀掉,食物短缺时老人、儿童、身体虚弱的都会被杀掉,加上缺医少药,只有约为10%的人能活过60岁。
由于女人采集的植物并不比男人狩猎得来的食物少,所以女人的地位也并不比男
人的地位低,两者是平等的,但是否存在母系氏族社会即女人支配男人我在这本书里还没有发现。
种族的出现:尽管部落一直在限制人口的发展,但到旧石器末期为止人口还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就出现了人口的迁徙,在向各地迁徙的过程中,开始有了种族的差别,这是各个地区的人类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气候进化并相互隔绝造成的,但这种人种上的分化发生的很晚,是在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形成之后才开始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可以通婚,还有现存的种族在智力方面没有很大差别。在10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期的末期,地球出现了六大种族,各种族大致分布如下:高加索人分布在欧洲、北非、中东,并正在深入到印度和中亚;黑种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沙漠以南;俾格米在今天的喀麦隆、加蓬、刚果一带;布希曼布满了非洲的其它地方;澳大利亚种人分布在印度中南、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蒙古人种分布在东亚、南北美洲。
第一编史前人类·第二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除了工具的升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采集的效率较低,在物产富饶的地区2、3平方公里也仅仅只能养活1、2个人,在贫瘠地区可能要50平方公里才会养活1个人,这样的话单位面积养活的人口就很有限。尽管原始人已经努力不让人口增长超出食物来源,但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中,人口还是逐渐提高,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人类的迁徙,经过了上万年的增加-迁徙,终于让全球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都住满了人(当然,密度很低)。
人类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早就发现和懂得如何种养植物,但却缺乏改变的动力,因为轻轻松松的采集就够吃了,何必费事。但是当地球再无空地可迁,人口继续增长造成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时,原始人不得不自己种植物补充采集的不足,就单位养活的人口而言,农业远远超过了采集。农业首先在那些少数拥有可驯化的动植物的地区成为主业,在驯化、改良的过程中,野生动植物能提供越来越多的食物,这样本来是半捕猎采集半圈养耕种的原始人就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去做食物生产者,直到变成了居住在村庄中的农民。这一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各地区时间不同大都需要2000年左右。
小麦大麦猪牛羊都起源于中东,玉米蚕豆南瓜番茄花生土豆起源于美洲,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主要有水稻、小米、高梁、大豆、茶叶、桑树、漆树。早期的原始农业非常落后,耕种的土地失去肥力之后就要休耕8或10年(刀耕火种),这样造成休耕的土地与正在种植的土地比例总处在5:1或是10:1,加上人口的持续增加,耕种者需要不断推进,农业就是这样从发源地传播向四面八方。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到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总人口从500多万增加到了13000多万。
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第3章: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先说一下历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前文说的“人为化的环境”,这是广义的文化,这样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作文化,历史学上为区别后来更先进的文化,把文化限定在石器时代时期,城市、文字、青铜器兴起
之后的时期称为文明。文化到文明的改变就如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某个文明在公元前XX年产生也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大概推测的年代,不可能太精确。
西方又把文明划分为古代(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这本书虽然标榜打破的西方三分法,其实基本上还是这么分的,对我们中国是很不公平的,不过无奈的是,一是中国的整个文化、文明概念,历史、考古学体系都是源自西方,二是三分法在欧亚大陆文明史上来讲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文明虽然成就很大,但在整个欧亚大陆文明史上影响很有限。还是接着说几个概念。古代文明是指最初的自然形成的几个大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古典文明是指前两次蛮族入侵后的文明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然后是中世纪文明,从500年到1500年,以前被称为黑暗时代,后来婉转一点称为中世纪,意为古典与近代中间的文明,最后就是近代文明,从1500年之后都是。值得骄傲的是中国起码在古典和中世纪时期的文明成就是站在这世界的顶端的(之一)。
刚说了文明和文化和区别,现在说下文明的特征。文明相对于部落文化而言有如下特征: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交税,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
已知的地球第一个文明是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文明,昨天在网上查了很久也没查是苏美尔人是什么语系、人种,有人说苏美尔不属于任何语族它是独特的,还有小部分人根据苏美尔自称“黑头的人”猜测是黄种人还与华夏文明有某种联系可信度不高。苏美尔人最伟大的成就是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不好保存的烂泥板现在竟然有大量出土,真是没天理。之后经常内斗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23世纪被闪族阿卡德人征服,建立起了美索不达米亚第一个帝国,再之后的又一个帝国就更有名了,就是在公元前17世纪创立的巴比伦,以前学历史提到两河流域的第一个文明就是它,把两河流域的文明少说了近2000年。 再一个伟大的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这个我们了解多些,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至今还有人不相信在5000年前的埃及人会有那么大成就,还以为金字塔是外星人造的,由此可见埃及有多么伟大。值得一提的是埃及的草纸,一部分人说5000年前的埃及才是纸的发明者,在我看来他们只是草纸的使用者,跟我们以前在竹简上刻字是一个道理,不能算是通用意义上纸的发明者,不过在4、5000年前埃及已经在草纸上记录数学、医学文献了,这种文明程度真是不能比啊。
再往后是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这段历史,以为自己的文明是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开始的,直到20世纪几百处遗址被发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度的模块化,城市都经常统一规划采用火烧砖建造,砖的尺寸只有两个标准,从文明诞生到被雅利安人摧毁都没有变化,甚至有些城市遭到洪水破坏后在原址上新建的城市也造得跟原城一模一样。与后来没有留下有形的遗物但留有大量文字资料的雅利安人不同,古代印度文明留下了大量城市遗址却没有可读文字资料。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跟古代印度一样,别说米诺斯了,包括后来的迈锡尼文明在被发掘前也一直被当做神话传说看待。米诺斯是个独特的文明,除了米诺斯的其它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上自然发展出的农业文明,只有米诺斯是商业文明。由于商业活动女人的作用并不低于男人,所以米诺斯和其它
文明另个不同是这里男女更为平等,不象大河文明下妇女已经沦为附庸。
中东地区第一次蛮族入侵在公元前1500年平息,形成小亚细亚地区的赫梯、两河流域的亚述(一部分闪族阿卡德人与当地印欧胡里安人结合)、还有埃及(下埃及被闪族联盟喜克索人征服,以色列人正是在这个时期随喜克索人离开了巴勒斯坦去埃及享福了,结果100多年后埃及人翻了身,以色列人都沦为奴隶,忍无可忍之下了有了著名的“出埃及记”,但再回到巴勒斯坦时这里已经有了新的民族居住,现在巴以的矛盾根源就在此处)。公元前1100年第二亚述帝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技术开始扩张,在公元前700年最终征服了整个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盛极而衰,在公元前612年被统治地区组织的联盟终结。之后波斯人用亚述的军事技术征服了从尼罗河到印度河的整个中东地区。
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第4章: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 这章大概讲了些几大古典文明因为技术上的进步相对孤立的古代文明而言有了更多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就是铁器的应用。铁矿相对铜矿分布更广,但因为熔点太高,只能得到多孔的生铁块,需要烧红反复锤打才能成为熟铁,这相对于只需要溶化浇铸的铜器工艺极为复杂,一直到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200年灭亡时,赫梯的铁器铸造技术才流传到世界各地。尽管铁器并没有青铜好用,但大量的铁矿分布使得铁器成本低廉,才使得金属工具第一次普及到农业上,更使得文明的区域大大拓展。军事上铁器的应用也打破了过去“贵族式”的军队,使得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得到可能,改变了旧的军事平衡,上一章说的第二次蛮族入侵浪潮就与铁器的普及有关。
各帝国疆域大大开拓之后是广泛的商业和文化上的联系,商业上欧亚大陆联系更为紧密。文化方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激动人心的空前绝后的时代,中国有先秦的百家争鸣;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理性主义哲学;罗马基督教;阿拉伯伊斯兰教;印度佛教;波斯琐罗亚斯德等等都出自这个时代,特别是三大宗教对世界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作文四:《《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200字
[键入公司名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键入文档副标题]
王兴 2011200690
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一班
《世界通史》是一本论述从史前史到二十一世纪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的通史。这本书读起来语言流畅易懂,却含义深远,发人深思。
这本书因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而在史学界享有盛名。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运用全新的全球史观及全球视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世界各文明在1500年前相对独立地发展以及1500年后各文明的互动与影响的图画。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全球史观、作者的历史的现实感和对一些具体历史观点的阐述。
首先来说全球史观。《世界通史》无疑可以说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时代的发展,“新世界需要新史学”,运用全球视角观察历史成为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之一。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并将这一观点鲜明地体现在其作品之中。在书中,作者不再以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而是以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讲述历史,探寻各文明发展的轨迹、相互的影响及彼此的共性与差异,将世界历史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作者对1500年前各文明发展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和澳洲文明在有限的互动下相对孤立地发展的文明的特点,也可以窥见后来欧洲文明崛起的背景与原因,找到其他欧亚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后来的相对衰落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人类文明发展程度差异的原因归结于该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可接近性”而并非是种族或基因优势。这一观点不仅能较为圆满地解释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文明的崛起与其他文明相对“落后”的原因,更体现了作者着重于人类文明联系的全球视野及对传统狭隘的历史和民族观念的摒弃。此外,全球史观还体现在作者对1500年后世界的论述上。虽然作者对欧洲的快速发展、崛起与扩张做了较大篇幅的描述,但仍把其放在全球体系中加以观察研究,强调其对于全球统一性的意义和对其他文明或民族的影响和在此影响下诸民族做出的反应。总之,在书中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在联系和互动中发展的全球文明史,而非一个个的国家和文明史。从这点来看,作者给我们树立了全球史观研究的一个典范。
全球史观虽是《全球通史》享有盛名的原因之一,但留给我更深印象的则是作者在书中体现的对于历史强烈的现实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历史虽然是研究过去的事件,但如果不能对人们有所教益和启示的话就会变成一门没有生命力且缺乏意义的学科。在《全球通史》中,每一编后都有一个叫做“历史对今天的启示”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历史启示、观点、经验与现实相结合,试图用历史来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受到阻滞的领先”,不仅能解释历史上欧亚大陆上先进文明往往被相对落后文明赶超的原因,而且给予现代社会与民族以更深刻的启示:在当前历史发展速度已大大加快的今天,个人和民族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当前的变化,就会被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淘汰。联系到当今的中国,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同样有着重要启示。一方面,它使我们看到了作为在世界中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通过自身发展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要求中国尽快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加速发展。它也启示我们个人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不要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作者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而是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其实并不局限于每编的最后,在书中历史的现实感处处可见,同样体现在作者对历史的述说中。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与现实的联系。作者并非单纯地讲述历史,而是在叙述中倾注自己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思考。在我看来,无论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和对历史的叙述,还是新的全球史观和该书不断更新的内容和版本,都是作者对通过历史解决现代世界问题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在该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历史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和时代感,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历史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给我留下较深刻印象的第三点便是作者在书中的一些历史观点。这些观点更为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智慧。首先我先对上文已列举出的两个观点做一些进一步的阐述和自己的一些感悟。关于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的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数千年里被一次次验证:从古典文明中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到中世纪中国文明的高度发达,再到近代欧洲尤其是西欧文明的迅速崛起,以及其他地区如美洲、澳洲土著文明的相对落后。这一理论不禁让人联想到明清时代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建国后西方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在上世纪七十年末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中国只有继续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参与全球范围内与各国的合作竞争才能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而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当今全球化潮流使得世界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历史理论再一次经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当下仍旧保持着生命力,更体现了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前瞻性与智慧。
关于“受到阻滞的领先”的理论,同样发人深思。封建王朝下的中国便是这一理论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在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在从六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整整一千年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同时,这一千年也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创造辉煌灿烂、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又是为何在近代衰落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诸多中外史学界专家都纷纷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在书中作者则将其归结为中国沉浸在自身的创造的高度文明中,丧失了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变得日趋保守。在西方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稳定成了“祸事”而非幸事。据此作者在书中进一步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与此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在历史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的今天,适应能力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法则对于当代中国同样具有重要启示。在代表当今最发达文明的欧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今天,中国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应一味模仿西方发展模式,而应开创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模式”加速发展,赶超发达国家。
同样使我陷入思考的是作者提出的文化变革滞后于科技变革是人类历史以及当代世界问题的根源的观点。虽然我对作者的观点不敢完全赞同,但近代以及当代存在的一些灾难与冲突的确与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当今科技变革的不断加快,这一滞后将会变得更加明显。这通过当今科学与伦理之争表现得尤为明显,克隆人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而当代的重要问题如核战争威胁、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可以在此大胆设想,未来科技变革终将会冲破人们的传统观念,带来一次彻底的文化变革: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观念以及传统的国家观念将会消失;传统伦理观将会因克隆人、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而受到剧烈冲击??总之,作者的观点要求社会及个人的思想要与时俱进,通过新思维解决新时代的问题,这也正与作者撰写本书的思路相一致。
除去上文提及的观点外,本书仍有许多观点闪烁着作者睿智的光芒。诚然该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也存在一些瑕疵,但这并不影响该书成为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或对历史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文章的末尾,我在想这本书能否给当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以一定的启示,使我们的教科书更加贴近当今社会,用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历史。
参考文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文五:《《全球通史》读书笔记》6100字
关于《全球通史》 一、 13世纪欧洲是由教皇统治的,他的权力从哪来,凭借什么得到的?
二、 现世主意是什么?
三、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
的公民。
四、 封建时期的中国与印度:中国长久的统一间隔以短暂的混乱,印度是
长久的混乱间隔以短暂的统一;原因是中国有以功绩为基础的官僚政治、高度的人口、发达的经济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意识基础的儒家学说,而印度是由于种姓制度为社会基础,人民忠于社会制度高于国家。
五、 儒家学说使得中国社会稳定并能维持现状,那么现在中国要求社会稳定、
和平发展,社会凝聚力靠的是什么,是否是用社会主义取代儒家学说?
六、 阿育王是个挺有意思的皇帝: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
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皈依佛门。也有人说是阿育王此时已经镇压了别人的暴乱,并获得了极大的军事胜
利。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的军事征伐,对自己的后代不利,所以就吸纳了佛教里面的一些所谓四大皆空,生死轮回等理念推广到别人心里。
七、 还有一个奇葩皇帝是罗马帝国戴克里先皇帝: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即是
帝国东西两部分别由两位主皇帝统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辅政。他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皇帝,我擦,不是傀儡什么的,是独立的。
八、 物理学果然是一个不断毁三观(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的学科。
九、 关于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外面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
十、 关于运动能力下降即运动疲劳是因为脑神经疲劳而不是肌肉疲劳? 十一、 大脑非常怕热。
十二、 五音不全:分辨不出自己发的音的高度与想要的音的高度是否相同。 十三、 原来修女是这样式的:自己条件不好,配不上男人,只能留给上帝了~ 十四、 女性从农业革命后失去经济独立而失去与男性 的平等地位,这一区分被
接收后就在文明中根深蒂固,贯穿古今。
十五、 第15章 非洲
与其他大陆有交流,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但只限于城市和帝国高层,没能普及到民众。
十六、 第16章 美洲和澳洲
疾病带来的屠杀
十七、 第17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没啥
历史中的种族
1、
2、 各种族在不同的发展水平。种族间的平等地位需要注意。 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某个社会群体向其临近社会群体学习经验的机会。文
明的先进性体现在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明总是会同化或者消灭落后文明。
十八、 第18章 西方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1、 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每日祈祷、捐献救济品、斋戒、朝圣、礼拜,连
同《古兰经》的规训形成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
2、 伊斯兰教在传教方面很犀利:通过商人将传教和信仰结合,没有种族歧
视,通过联姻等改变信仰,建立学校,并允许异教徒子女上学,潜移默化。 3、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教派。“逊尼”和“什叶”都音译自阿拉
伯语,前者意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大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在教义方面,什叶派将信伊马目作为基本信条之一,而逊尼派对此却不予承认。由于在伊马目的数目和人选上存在分歧,什叶派又分为不同支派。其中主流为十二伊马目派,此外还有伊斯马仪派、宰德派等非主流派。在历
史上,什叶派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
4、
5、 宗教广泛传播需要几点:世俗化、民众化、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习惯于胜利~
十九、 第19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1、 中国文明连续性是由下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世隔绝,被山脉、沙
漠、太平洋隔离;气候适宜,人口庞大;存在传承已久的书面语,科举制度的确立保证了能很好的解决国家问题;儒家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内聚性,为中国提供了道德准则,在文学、思想方面有杰出成就,提供了政治哲学。
二十、 第20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 现代化: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
出的过程,唤醒和激发大众对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能够理解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力量,及大众对于科学和技术的信赖。
2、 宗教改革中发生的一系列血腥事件说明思想的碰撞的可怕,尊重他人思
想,尊重思想自由。
二十一、
1、 第21章 经济扩张和国家建设 大量的货币的出现使得封建奴隶制遭到冲击,削弱了手工艺和封建商业
行会。
2、 资本主义:一种以获得利益的渴望为根本动机、使用各种精巧的、往往
是间接的方法、利用大量积累的资本赚取利润的制度。
历史的启示
理论来源于理智,而不是信念。美洲和澳洲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程度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与其所受外界刺激程度有关,特别是外界刺激。
直到现今许多人还像旧石器时代最初的人类一样沉迷于神秘事物的崇拜:如占星术。
二十二、
1、
2、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伊比利亚半岛是现如今葡萄牙、西班牙所处地区。 该地区长期遭受伊斯兰教势力的入侵,十六世纪该地区人民认为反伊斯
兰教的斗争是宗教义务和爱国需要的结合。该时期的对外扩张是出于信仰的驱动。
3、
4、 战争带来的情报和地理大发现的出现使得其开始追求利益的远航。 伊比利亚地区的衰落说明不能提供生产力的繁荣是虚假的,所带来的财
产终归是泡沫。
二十三、
1、
2、
二十四、
1、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飞翔的荷兰人 荷兰、英国、法国大乱斗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全球性的贸易,俄国的扩张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动荡主要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统一,而觉醒的大众则决心开始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十五、
1、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的圈地运动使得: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
供了粮食。
2、
二十六、
1、
2、 城市化的规模取决于其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数量。 第27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19世纪的政治革命终结了人类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由神注定的观念。 资产阶级和国王联合反对封建阶层,资产阶级壮大后反对国王,而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即社会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二十七、 第28章 俄国
打呀打呀打,与外国人打,与自己人打。
二十八、 第29章 中东
每当国家内部权力与实力削弱时,腐败与贪污将盛行。
二十九、
1、 第30章 印度 印度经济最尖锐的矛盾是土地问题,同样也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
问题,因为其历史上受益于西方科技进步导致的人口增长却没有实现现代化所致,即所谓“流产的现代化”。
2、 英国对印度的影响是经济、文化、军事全方面的,因而改变最大。 三十、 第31章 中国和日本
1、 中国和日本在遭受到西方影响的情况下,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民
国军阀割据时期),而日本则发动了明治维新。其原因如下:日本
国小人少,在收到西方影响的情况下容易转变,而不像中国内地长
期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本就有借鉴的传统,所以容易接受西
方思想,而中国没有借鉴的传统等。
三十一、 第32章 非洲
1、 利益能在人眼睛上蒙上一层厚厚的膜,即便双目失明也不过如此—
—威廉·威尔伯福斯
2、 经济独立性遭到破坏,文化上的影响通过三个工具进行的:教育、
医疗和宗教,教育破坏了传统文化,医疗颠覆了关于疾病和死亡的
思想,使得宗教得以被破坏。
三十二、 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主要是疾病所造成的屠杀
三十三、 第34章 波利尼西亚
破坏破坏破坏,极尽的破坏
三十四、 第35章 全球统一的巩固
全球民族主义的觉醒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将首先发生在工业国家,但历史却颠覆了它。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的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三十五、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的影响
1、
2、
3、
4、
5、
6、
7、
三十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经济竞争、殖民地的争夺、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经济竞争:各国卷入关税战和海外市场的争夺 军事时间表:由于技术的进步使得军事流动快捷,而国防的要求使得命令的下达不可逆转,否则将使国防处于混乱、无保护的状态。 导致了美国内战和俄国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解决:建立了国际联盟、将民族自决的原则应用于欧洲、未能将这一原则应用到欧洲以外的地区。 民族自决(有时被误写成民族自觉,两者皆可同意通用)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 主要意义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完成,包括: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促进了革命。
2、 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希伯来语:???????),也称犹太圣会主
义,阿拉伯世界称之为犹太复国主义,是由犹太人发起的一种政治运动,也泛指对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园表示支持的一种意识形态。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立国已有超过三千二百年历史,而犹太王国或自治领在公元二百年前一直有断断续续存在。虽然锡安主义建基于犹太人的宗教传统对以色列土地的联系,但现代锡安主义开始时是世俗化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对十九世纪时在欧洲及穆斯林世界十分猖獗的反犹太主义的一种回应。经过一连串的进展和挫折,并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中摧毁了欧洲的犹太族群后,锡安主义运动在1948年以色列立国时达到了高潮。
三十七、
三十八、3、 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通往自由独立的原因是: 1) 海外思想的涌入; 2) 天灾所带来的饥荒; 3) 流感造成的大面积死亡; 4) 英国奉行压制政策等 4、 印巴分裂:印度民族主义者分裂成甘地和尼赫鲁两大派系,甘地奉行消极抵抗,尼赫鲁奉信社会科学的力量;印度在放抗中分裂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两大敌对集团。 第38章 1929年以前的欧洲革命与和解 1、 共产主义在德国的失败: 1) 德国在战前的繁荣使得工人失去革命的积极性 2) 农民的富裕 3) 军队支持当前政府 4) 德国社会主义者的分裂 2、 法西斯主义:在哲学上或政治上的针对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崛起的反动,不过法西斯主义也反对民主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放任政策—在这点上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同。法西斯主义视国家为一种拥有积极权利的组织实体,而非一种设计用以保护群体和个人权利的制度,法西斯主义也不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受到监督。法西斯主义倾向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的概念,并且普遍反对阶级斗争,而更强调种族间的斗争、和青壮族群推翻年迈族群的斗争。这表示法西斯主义对于民族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信念,以及认同权力和力量即为正当性的概念,赞扬以战争和胜利来决定真理和价值。 3、 经济的大萧条使得人们不抱希望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1、 大萧条产生的经济混乱使得国内政治不稳定,从而导致国际关系的
紧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2、 五年计划的成功也推动了大战的发生。
3、
4、 共产党是这个国家唯一的真正力量。 五年计划的意义:
1) 使俄国从农业国家转变成工业国家;
2) 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和农民的联盟
5、
6、
三十九、 经济崩溃的根源: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 从表面上看中国与美国大萧条之前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第40章 走向战争
1、 修正主义: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 ——
“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2、
3、
4、 满洲事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主义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西班牙内战是两种冲突的统一体:一种是社会腐败和紧张局
势引发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冲突;一种是思想体系和大国利益冲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
5、 随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
四十、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是守强于攻,僵持不下;第二次是攻
强于守,战争富有流动性。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不列颠战役,它使得希特勒决定
开始攻打苏联。
四十一、 四十二、 3、 被占领国中大多数人不同程度上的支持反抗力量,是导致希特勒灭亡的最重要的因素。 4、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俄国战场的转折。 5、 日本失败的根源:美国在资源和生产率方面占绝对优势。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的削弱了欧洲的世界霸权。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结 1、 殖民地革命的根源: 1) 殖民地列强在大战期间空前的削弱 2) 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得到了发展。 2、 英国在退出印度的时候直接导致了印巴的分裂。 3、 巴勒斯坦分裂出了以色列。 第43章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1、 在战争时并不难保持团结,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是在战后,彼此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2、 杜鲁门主义: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 3、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直接导致了冷战的发生。 5、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6、 中苏闹翻:边界问题;中国的平等共产主义,苏联的官僚精英主义
作文六:《读书笔记《全球通史》》45900字
前言
现在地球上大约有4000万个不同的动植物物种,而此前不同时期,曾有50亿到400亿个物种。只有1‰的物种活了下来,99.9%的物种都灭绝了。
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分成两个基本阶段,1500年以前各地区孤立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
历史在这个星球不是按照同一个速度进行的。
古代文明的几千年里,中东一直是创造力的中心,但是到了古典时代,中东的优势消失。古典时代形成的都是欧亚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文明,如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
正是由于西方古典文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无法复原所以被一种崭新的东西替代,才使得西方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社会的变革滞后于技术的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技术变革能够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很快就会被采用,但社会变革要求人类自我评估和调整,很容易遭到抵制。这一平衡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
史前人类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400万年。
食物采集者
生命在3亿年前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哺乳类,在生物界占统治地位已经6000万年。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有6到7次大冰期和5到6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
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动物适应环境,能否适应环境取决于智力的成长,而人类,不只是适应一种环境。
最早出现的是南方古猿,距今400多万年,脑容量只有人类的1/3。
4万年前,智人终于出现了。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力发明了石刀技术,还有抛物结构的发明。
食物采集者没有正式的专职领导人和政治机构,一般是20到50人。一夫多妻制是允许的,但这样的家庭很少。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男女的关系比以后任何时候都平等,因为女人采集的食物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往往是男人带回猎物的两倍。
食物丰富的原因是食物采集者对他们的家乡有惊人的了解,非常熟悉那里的一切动植物。比如亢人,能用500种不同类型的动植物作为食品药物化妆品和其他用品。
这些食物非常健康,富含多价非饱和脂肪、粗纤维,他们很少患高血压,肥胖症,活过60岁的亢人约占总数的1/10。
早期人类对自然有大量的一手知识,但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道怎样对付大自然,只好求助于超自然的存在。旧石器末期,出现了尚未完全脱离生产的巫医或巫师。
原始人一般住在洞穴的前端、洞口的附近,但是绘画都在山洞深处最黑暗的地方,这些画往往互相重叠,说明并没有想到要保存下去。
我们的祖先实际已经使用了今天所有保存食物的技术,有炉灶,用石板烧烤,冷冻食物和风干。他们懂得用止血带,会用放血疗法,也懂得天体方面的知识,能分辨星座并命名。史前时期的波利尼西亚人掌握了航海技术。
个人要听命于团体部落,不遵守部落传统的人会被杀掉。食物短缺的时候婴儿、身体虚弱的人也会被杀掉。采集者被迫不断地迁移,所以只好狠心地消减自己的财产。
尽管食物粗糙生活艰辛,却很少生病、身体强壮。他们脾气很好,沉浸在欢乐和笑声中。
人种的差别发生得很晚,在智人出现之后。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能和各个地区的人通婚。可以肯定的是,到距今约1万年,也就是最后一次冰河时期的末期,各种族在全球的分布和现在大致一样。
食物生产者
人类告别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用磨制法来制作石器。食物来源,靠栽培和驯养动物而不是靠游猎和采集。
靠捕猎为生的原始人从来不使人口的增长超过食物来源许可的范围。食物采集者每周仅花15个小时,去狩猎和采集。
直到1万年前人类转向农业。这是一次强制性的转变,迫使人们发生转变的是人口压力。就每平方英里能养活的人口来说,农业远远超过了食物采集。
在20万种开花植物中只有3000种在某种程度上被当做食物,而只有不超过30种的植物是主要作物。
在中东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7500年是原始农业阶段。新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个过程由于早期农业的低效率,经常需要换地方而得到了促进。休耕的土地和正在种植的土地比例,总是处于5:1到10:1之间。
农业大致是一中东为中心,向东传播到印度河流域,向北传播到中亚和东欧,向西传播的中欧和西欧。中国小麦和大麦约公元前1300年从中东引进。
小麦和大麦是中东最普遍的作物,农业传播最后形成三大谷物区,亚洲是稻米,美洲玉米,欧洲中东北非中亚,是小麦。
最早的农耕技术被称为刀耕火种,这种技术是用来对付森林的。先围绕树干削一圈,让树木死去,干枯的树木容易点燃,燃烧以后的灰烬也是肥料。
另一个被运用相当普遍的技术是梯田。
新石器时代每一个人,包括男女儿童都必须工作,生产率很低,因为对土壤种子肥料的知识,掌握缓慢而又费力。有时候不下雨、有时候瘟疫横行。定居生活使得垃圾和粪便成了问题,传染病经常袭击。
村民学会了用粘土制作陶器。用刚刚培育成功的亚麻棉花和大麻进行纺织。
社会基本单位是若干夫妻和他们孩子组成的大家庭。经济平等和社会地位相等。由于这种平等主义,其生产力有着内在的阻碍因素。
男女平等,妇女能像男人一样熟练地使用斧子。
土地耕种的生活导致新的信仰和新的神,几乎所有地方,都信仰大地之母。现在发现许多故意夸大女性特点,乳房悬垂大腿粗壮的粘土雕像可以证明。
人口的总数,从距今1万年到2000年前,
8000年里面,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足足增加25倍。
农业移民和当地的食物采集者相互通婚,当新的人口压力形成时,混血儿又向新的地方迁徙。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使农业传播到全球各地。公元前8000年组成全体人类的狩猎者,到公元前1500年时减少到只占人口的1%。
1971年在菲律宾发现塔萨代人。这个小群体,几乎完全没有侵略性,没有「武器敌对愤怒战争」这样的词语。历史记载表明人类既不生来爱好和平,也不是生来喜欢战争。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社会教给他们的行事方法。
随着农业化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抢夺的东西越来越多,战争变得频繁。
欧亚古典文明
前3500--‐前1000年
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过去称美索不达米亚,相当于现在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
新的社会不同于早先崇尚平等的部落社会。
学会了灌溉技术,最早提炼的金属应该是铜,发现掺一些锡效果很理想,所以产生青铜。
犁的发明也很重要。公元前3000年时风也得到了利用。车轮是另一项重要发明。
农业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寺院的祭司是最早不必直接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人。祭司主管各种宗教活动,还管理大量的经济活动,于是发明了文字。
当一个公社面临外来威胁时,他们会选举一个非常时期的战争领导人。随着和平越来越短,领导人的任期越来越长,直至成为永久的军事领袖。然后宫廷开始和寺院竞争双方结成一个伙伴关系。
当时还出现了重要的中产阶级的市场。
为了支付税收和租金,文明社会的农民不得不比部落时期的工作者更加努力的工作。
梅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日期约是公元前3500年前后出现。
埃及文明起于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的文明起源公元前2500年,黄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和秘鲁的文明起源于公元前500年。
古代文明的两个共性是,社会关系的不平等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源于所有的文明都建立在纳贡关系,而不是血亲关系的基础上。
普通玛雅人的身高,只有5英尺1英寸,获得精美墓葬的人身高更高,寿命也更长。
新的农业要求人们照料托重物的牲畜砍伐树木,这类工作不适合女人去做,于是她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家里。男人最后垄断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女人开始处于从属地位。为了
确保继承人问题,富裕的上层人士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控制女性的性活动。一些女性统治者,比如埃及艳后和武则天,尽管自身成为统治者却并不能改善
姐妹们的日常生活。
梅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印欧入侵者,和闪米特入侵者为了争夺这块土地进行斗争的历史。
城市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基本单位。
管理和记账是用芦苇杆当笔,刻在泥板上,然后烘干,这种文字叫楔形文字。最早的槥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他们把早期的2000多个符号,减少到了600。但仍然累赘的很。苏美尔人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
彩,认为神的意志和行为是无法预言的,他们用梦来解释未来,另一种方法就是剖肝占卜。
试图用完善的法典来解决各种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最杰出的一部。法典的几个特点,实行同态复仇法,有阶级歧视,保护商业财产的规定,一些类似福利国家的政策。法典是作为神的命令,而且诅咒任何敢于改法典的统治者。
埃及是一种帝国文明,而不是城市文明。
三角洲的自然屏障不容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尼罗河使埃及人有了宝贵的交通运输线。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自信乐观。
关心死亡,尤其是为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的准备。法老是神,没有神圣的法老和世俗的法老的区分,法老的权力被神化,他就是法律。
宰相是全国的管家。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术是举世公认的。
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是海洋文明,繁荣靠的是它的贸易,从地中海一端到另一端的不同国家。由于米诺斯的海上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岛上所有的城市都不设防。比大陆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义。王宫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占王宫一大半的有众多仓库和手工业作坊。女人更平等,妇女甚至还参加战争,妇女可以拥有财产也可以轻易的离婚。
印度河文明是农业文明,大部分的对外贸易是和美索不达米亚进行的。可能是由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所以衰落。印度河流域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向右读下一行由右向左读。
商朝,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北部,祖先崇拜使得中国人的姓总是在名字之前,今天的商朝文字大多发现在甲骨文上,当时是用来占卜凶吉用的。
文明的代价之一就是把人分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古代文明纷纷崩溃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内部的虚弱,武器实际上被君主和政治军事集团所垄断。人民依靠石斧石刀来生产,降低生产率。由于内部虚弱很容易成为游牧民族入侵的目标。
印欧人最早发源于里海。印欧各族和蒙古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由于从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大草原西部的种族构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高加索人优势变成蒙古人优势。
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欧亚大陆的力量均势开始转变,各个文明的生存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马的驯养和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游牧民族先是发明了战车,然后用骑兵取代战车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
游牧民族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入侵浪潮。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用青铜武器和马拉战车。第二次是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100年,骑马用铁武器作战。最终结果除了中东以外,各文明均被摧毁。
在中东蛮族的入侵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第一次入侵以后中东被三大强国控制,北方的赫梯帝国,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200年前后第二次入侵浪潮。公元前
1100年,第二亚述帝国开始扩张。之后是波斯人建立了波斯帝国,整个中东第一次处于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蛮族被排斥在国门外。
由于入侵,希腊的行政制度瓦解农业人口消散贸易萧条,黑暗时代降临,直到公元前800年城邦崛起。对这一黑暗时代的了解主要是因为希腊人留下了四大史诗。
雅利安人通过小群小群的渗透,很轻易地颠覆了衰败中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到公元前两千纪后半叶,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个原始的新社会,但雅利安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物。只有吠陀文献。雅利安人称当地土著为达萨。
周朝推翻商朝,但是并没有中断中国文明的发展。社会仍然分裂成贵族武士和农民群众两大阶级,分封制也依然存在。公元前771年周朝被蛮族和反叛的诸侯攻占。迁都洛阳。之后成为东周。东周时期政治不稳定,但文化大发展。这是中国古典文明形成的时代。这一时代里,希腊古典文明和印度古典文明也同时发展。
前1000--‐公元500年
古典文明时代欧亚大陆区域整体化。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技术进步是新的欧亚大陆整体化的基础。从发明铁到日常生活大量使用铁经过了几个世纪。农业的扩展,使得文明核心区的范围扩大。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意味着有足够的剩余粮食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各种工匠也越来越多。小土地所有者从自给性农业转向了专门性农业。铁制工具也使人能制造更大的船。
商人工匠海员阶层的兴起,军事贵族瓦解。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社会的变化促使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作出了极为不同的回答。
贸易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地,和环绕欧亚大陆的海路。
腓尼基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大部分,希腊人以竞争者的面目出现了。首先设立商业据点。希腊殖民扩张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独立的城邦。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后来被称为大希腊.
贸易大发展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对中亚的影响不断增长。另一个原因是出现了罗马治下和平时期。东西方贸易的迅速发展是公元前一世纪希腊水手发现,季风可以加快速度。一个罗马商人从罗马到印度,只需要16个星期。
古典时期贸易范围大为扩大,贸易额巨幅增长。
希腊文化传遍东方,靠的是追随亚历山大军队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遍中国,是沿着丝绸之路。
腓尼基人把原有的文字发展成23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
希腊文化主要是由于亚历山大对中亚和印度河流域进行的东征。典型的城市基本都希腊化了,都有选举产生的行政官议会和市民大会。
罗马人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东部的希腊文化地带后。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力量。
比希腊文化影响更持久的是基督教和大乘佛教。它们都着重于灵魂的拯救,允诺来世可以获得永恒的幸福。另一特点是坚持平等主义。在古典时代较后的几个世纪里,社会动荡道德混乱。
?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地方性宗教。
? ?保罗把基督教发展成一个新宗教,一个既为犹太人又为非犹太人信奉的宗教。
? ?佛陀并没有打算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但他死后他的弟子,传播他的讲义,建立起一些有决定影响的寺院团体。团体的理想是通过苦修身心达到神秘的涅槃。但俗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因此,大乘佛教逐渐发展起来。佛教带给许多民族的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和道德标准,还有文学体系建筑样式,以及文化。
在古代文明的数千年里,中东一直是首创精神的中心,那一段时间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明,农业,冶金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帝国。但是到了古典时代中东的优势逐渐消失。
希腊--‐罗马文明
前800--‐前500年
希腊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村庄通常坐落在易防守的高地附近。刚开始这些城邦主要靠自己经营的农业放牧和捕鱼为主。到后来农民不得不充当海盗商人和殖民者,三者皆而为之。
到公元前五世纪包括黑海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遍布希腊殖民地。殖民地的贸易使希腊的经济急速的发展,转向商业性农业,
养活的人口
比以前自给型
农业增长了2到3倍。
公元前七世纪步兵改成了重甲步兵。以密集的队形排成坚固的方阵。这一新生事物瓦解了贵族政治权力的军事基础,提高了那些独立的能进入方阵而装备自己的农民工匠的地位。
,
斯巴达人征服了肥沃的平原,从而排除了海外扩张的需要。但享受不到和外国交往带来的经济和智力上的促进,只能过一种变化很少的农业生活,把自己国家组织成一个军营,一切服从军事需要。这个社会制度使斯巴达人成为了希腊最好的步兵。
雅典人最早是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9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9个执政官都是贵族,雅典后来越来越朝民主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
古典时代,前500--‐前336年
雅典人打败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希腊人的胜利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希腊人免遭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也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年召开40次例会,需要的话还有临时会议。
雅典带头联合爱琴海及小亚细亚各城邦组成一个同盟叫提洛同盟,宗旨是防止波斯人进一步的进攻。雅典这一海上强国不可避免地会跟斯巴达这个陆上强国发生冲突,战争绵延10年之久。战争的结果是整个希腊世界陷入民穷财尽的困境。
希腊地区山峦重叠,不能提供建立地区性帝国所需要的地缘基础,城邦文化为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上的保证。希腊人为各自为政付出沉重的代价,彼此间征战不休。但是他们也享受了好几个世纪的自由,自由是希腊在公元前五世纪迸发出巨大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苏格拉底指出了自由辩论对社会的重要性,这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思想是希腊人独有的,世俗的人生观,也是希腊人独有的,他们相信人活着,主要是完满地表现人的个性。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思考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希腊人把神看作是跟自己相似的,区别仅仅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希腊人和神的关系其实是平等交换的关系。
希腊人的哲学提出了世界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根本问题,他们不求助于神
的干预为基础的解释,而是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希腊的缺点是奴隶制,另外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很低
。
希腊化时代,前336到前31年
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的文明,,「希腊化时代」这个词语就来源于这一新的文明。
亚历山大病逝以后他的部将为了争夺帝国控制权而长期征战,到公元前三世纪初形成3个王国,第一是马其顿王国,另外一个是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最后一个是塞琉西王朝统治下的王国,由亚洲的行省组成。
最后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征服了地中海沿岸诸行省,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结束了希腊化时代开始了罗马时代。
由于城邦遭到破坏日渐衰微,所以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希腊本土经济衰微很多希腊人移民向开放的中东去致富。这是一个不仅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冲突也加剧的时期。
知识分子的反应倾向于摆脱俗物,由理性转向神秘主义。下等社会信奉源自于东方的宗教,所有这些宗教都允诺来世的灵魂得救,古典希腊的现世主义和理性主义此时让位于神秘主义和修来世。
令人吃惊的是希腊化时代在科学方面的进步超过了17世纪以前任何别的时期,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博物馆实际上是历史上最早的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数学方面欧几里得以几何原本而闻名。
希腊化时代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独立的发展的模型将它们合而为
一。
早期共和国
,至前264年
罗马能够征服意大利半岛,是因为意大利半岛没有被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相应的易于统一和保持统一。罗马人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对其他民族的做法很开明。1/4的居民享有公民权,其他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人都享有人身自由。
最后罗马人获胜还由于优势的兵力和高明的战略,他们将军队组织成120人一支的支队。30个支队,也就是3600人组成军团。
罗马制度有某些民主化的倾向。但战争将罗马改造成了一个帝国,战争也改变了国内的制度,民主化的夭折是许多灾难中的一个。
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年--‐前27年。
最初,罗马和迦太基之间没有直接冲突,因为一个是陆上强国一个是海洋强国,但是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时冲突发生了,
第一次布匿战争使罗马人第一次转向海上。
迦太基伟大的战略家汉尼拔,公元前218年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可是经济上获得了非凡的复苏,使得罗马惊恐,而无情地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果迦太基被彻底毁灭,人口悉数沦为奴隶。
这3次布匿战争让罗马坠入一个连锁反应,导致进一步的征服。
凯撒死后,他的养子屋大维,和安东尼进行了一场长达13年争权夺利的战争,屋大维又活了44年。
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到公元284年。
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经转变成为帝国。
吴大维之后的4个皇帝都是不称职的,但是在接下来五贤帝的统治下繁盛起来。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
文化处于极盛时期。
罗马人把城市文化带到了中欧,西欧
,建立了许多城市如不列颠的伦敦,德意志的科隆。
罗马在几个世纪里是帝国文化的中心,罗马人在理论科学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在工程上非常出色。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的12铜表法。后来认识到外来民族有很多法律制度,但是普世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就是国际法。
后期帝国公元284到476年。
马可·奥勒留的前任
都是把继承权传给有才能的养子,但是马可·奥勒留让他的亲生儿子作为继承人,结果是灾难性的。
公元三世纪,皇帝戴克里先进行分区治理,国土分成两部分,东半部归他自己管理,西半部由新任命的共同皇帝管理。
君士坦丁建立新的都城,
这一划分进一步的加强了分区统治。
君士坦丁通过与基督教合作而不是镇压基督教来谋求稳定。
官方多神教的崇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新的宗教当中,基督教最成功,
提出了全能的上帝。
皇帝尼禄开始了对基督教的首次迫害,皇帝狄奥多西使基督教成为国教。
3世纪
和4世纪的皇帝采取了各种措施,只能延缓而不是避免帝国的衰亡,从406年起西罗马的皇帝已经无力阻挡高卢西班牙和非洲的蛮族
大规模入侵。
罗马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奴隶制度。奴隶制度不断的阻止技术的革新。
帝国的扩张受到种种限制,这些限制是后勤和交通的需求所决定的,帝国推进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军队成为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过度的支出导致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必然伴随
分权。
西罗马帝国陷落而东罗马帝国没有崩溃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的经济不如东部发达。
印度文明
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拒绝与受鄙视的居民混合,所以发展出四大种姓制度,前3个种姓是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祭司,武士和农民,第四种留给达塞人,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种种社会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姓制度和现实不太符合,雅利安部落常常和达赛部落结成联盟,这种情况下,达塞人的祭祀也成为婆罗门。
在这一种姓制度外的,不可接触的人,贱民,今天约占印度人口的1/7。
当雅利安
人定居下来经营农业,不得不转向新的神,
出现了印度教的三大神,造物主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
婆罗门享有很多特权和豁免权,向婆罗门送礼物的人得到保证将会得到相应的报答,而土地这种礼物的评价是最高的,可解除
赠送者的一切罪孽。
由于对现实不满,人们表现出了苦行主义的倾向,有一些人与社会疏远\沉醉于纯粹的内心反省。最重要的是佛教。佛教在本土衰落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能为生活中的危机、
出生结婚去世的人
提供种种仪式.。相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仪式。
从宗教运动转向政治发展一个突出的事件
,是印度出现第一个帝国孔雀帝国。
亚历山大在印度西北部废除当地的国王,造成了政治真空,孔雀迅速地
填补了这一真空。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统治
了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阿育王
通过了残酷的战争后,看到十多万名俘虏被杀死,他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悔恨,从此后阿育王试图实现温和的统治。在他去世后半个世纪,王朝被推翻
。
印度和中国不同,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离,印度文化强调忠于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
孔雀王朝
溃灭以后是长达500年的混乱和黑暗。
公元四世纪,笈多时代开始,
是印度文明的古典时代。笈多帝国是一个北印度帝国,没有包括整个半岛。
笈多时代的科学成就
是很杰出的,算出了太阳年的长度,以及提出了零的理论,以及作为演算基点的十进制。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数字。
中国文明
孔子面临的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处处是封建割据的混乱世界,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坚持统治者应该在合理的道德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认为通过礼仪规则可以塑造性格。
孔子强调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奇思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被解释为道。
法家的原则被统治者用来征服其他诸侯,建立
第一个帝国。但反作用是,帝国没几年就被推翻了。
秦国是最早用铁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的国家,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
秦始皇废除了所有封建
王国,将国土分成郡和县,然后统一文字。
由于法家的学说和政策是文人学士所讨厌的,秦始皇
下令焚书坑儒。秦的迫害使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
汉朝,官僚机构中共有官吏13万名,平均每400到500个居民分摊1人
,官吏的数目是很少的,这可以解释为帝国政府所起的作用有限。
汉朝发明了通过考试来选拔文职官员,考试是儒家
经典为基础,所以根据儒家原则来治理国家。
比王朝循环更加根本的是经济的循环,每一个王朝在建立大约100年后就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
王莽的改革使富裕的家庭疏远了他,同时黄河下游的灾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游牧部落也趁机侵入中国。
古典文明终结
游牧民族践踏了古典文明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是这种破坏,在旧文明的废墟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
古典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技术停滞不前,生产效率低下。当社会官僚机构急速发展给生产力造成过大压力时,开始恶性循环。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衰落是两个例子。
金字塔大教堂和宫殿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各地的统治集团只知道剥削现有的财富而不知道怎样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由于劳动是奴隶的事情,自由民以此为耻,哲学家和工匠分离,阻止了欧亚大陆文明和技术的发展。
三到六世纪是欧亚大陆普遍遭受入侵的时期。入侵结束了古典文明宣告了中世纪的到来。游牧民一般迁徙是自东向西,因为欧亚大草原的地理坡度,西部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吸引东方的游牧民。
匈奴人没有任何书面语言,所有的协议和承诺都是口头的,
正常情况下匈奴人照料牧群
,当生活艰难时,男子就要学习打仗准备进攻。他们高度评价年轻和力量,轻视年老和衰弱,可汗清早要朝拜旭日东升,傍晚要膜拜月亮。在军事战斗中匈奴人观察月亮,月亮大而亮时,他们就进攻,月亮
小暗时,他们就撤退。
日耳曼人的制度和风俗,在罗马崩溃之后成为西方新兴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日尔曼人的社会结构有三部分,最上层为世袭贵族,通常是大地主,大多数是自由民,有土地,没有土地的只好当佃农,最底层是
非自由民又非奴隶的阶层。
日耳曼部落主要权力来自于自由民大会,通常根据继承权来选王,但军事领袖则根据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来选。
日尔曼的妇女继承并控制财产,享有和丈夫不相上下的地位。
匈奴人的大肆破坏粉碎了罗马帝国对西部诸省的控制,日耳曼部落可以随意越过边境,移居帝国境内。
589年隋朝最终统一中国,大约同时法兰克国王和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似乎也在重新统一欧洲。法兰克国王,成功的原因是他皈依了天主教,使他赢得了教皇的支持,而且得到当地高卢--‐罗马人的援助。
东罗马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有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
成分混合的文明,通常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大帝,在20年里,使地中海又变成了罗马的一个湖。
矮子丕平创建了所谓的
加洛林王朝,以丕平之子查理曼的名字命名。800年的圣诞节教皇为他举行加冕仪式。
查理曼死后新的侵略浪潮又淹没整个欧洲。维京人的侵略最盛,
他们是海上的游牧民族。
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消灭,被一种崭新的东西所代替,
欧亚大陆和其他地区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比如印度和中国的南方),或者是击败了侵略者如拜占庭波斯
,或是遭受侵略但是幸存了下来如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唯独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
古代时期中东是创造力的中心,所有的主要发明由此传播开去,但是到了古典时期,大部分的创造来自欧洲印度和中国。
所有的古典文明都幸存下来,唯有西方例外,因此西方才能在中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制度和观念,也就是新的文明。
历史学家估计,在全球诸多文明中,上层统治阶级仅占人口的1%到2,但无论在哪里,他们侵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一半到2/3,
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是一种倒退,但也带来了收益和成就。类似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了痛苦的社会分离,但是最终却促进了人类生产力和福利。
欧亚大陆中世纪
500--‐1500年
欧亚大陆整体化
到中世纪时期大多数地区的文明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根除。在中国明朝取代了元朝,国家又回到了老路上。
中世纪的结束与古典时期不同,不是以侵略为结束,而是以西方的海上冒险为终止。
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庞大的帝国。
一个成熟的欧亚大陆统一体把中世纪和古典时期分开。
中世纪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出现,使贸易兴盛
。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达到鼎盛,郑和7次下西洋。最远曾经到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中国还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
1264年忽必烈迁都北京,自动为欧亚商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陆地贸易的恢复是短暂的,因为1368年蒙古人被赶出中国,蒙古帝国崩溃。
蒙古帝国的崛起,使欧洲人的视野有了突破,视野从地中海转向欧亚大陆。
西方最重要的旅行家是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到达忽必烈朝廷,为忽必烈服务了17年。
伊斯兰教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传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32年到750年伊斯兰教传遍中东,然后向东传到中亚地区,最终把地中海变成了穆斯林的一个湖,
第二阶段从1000年到1500年,伊斯兰教进一步传播进入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印度洋也变成了伊斯兰的一个保护区。
新出现的伊斯兰教文明是
前犹太教文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独特的综合体。
穆罕默德生于569年。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念功,拜功,课功,斋功,朝功。
古兰经对教众的各个方面,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和惩罚、和平与战争进行指导,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社会法规和政治制度。伊斯兰教并不认为世俗生活和宗教之间存在严格的区分。
穆罕默德的教义主要基于犹太教的教义,但是麦迪的犹太人嘲弄了他的要求,穆罕默德转而反对他们,把他们驱逐出城,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信徒。
部落酋长认为默罕默德的死去,使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经结束,于是他们停止纳贡,重新开始自由行动,这被称之为变节。穆斯林的首领明白,改变部落成员不满的办法是发动攻击,使每个贝都因人都有希望获得战利品,领导这些攻击的领袖是哈里发:代理人。
在哈里发的领导下早期的对外侵略发展成正式的征服战争。貌似强大的拜占庭和波斯帝国不久便暴露出外强中干的实质。
阿拉伯人在他们征服的省份里选择沙漠边缘的城市作为主要根据地。
他们骑骆驼作战,一旦需要,就可以撤回沙漠的安全地带。
中世纪时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死敌,在战场上互相厮杀,也相互诋毁。
由于向非穆斯林征收的税比向
穆斯林征收的税高,所以皈依伊斯兰教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降低税收,所以信奉伊斯兰教实际上成了贵族的特权。
日益增长的马瓦里
,即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为争夺王位而爆发10年内乱,以阿拔斯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马瓦里
尤其是波斯人取代了旧贵族,阿拉伯军人不再是特权阶级,而被皇家常备军所取代。
762年首都从大马士革东迁到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政权开始放弃地中海接受波斯的传统、
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繁荣的经济、遍布辽阔的阿拔斯帝国,大大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一千零一夜描写了最著名的哈里发哈伦。哈伦和查理曼处于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各自的首都,无法相比,如同今天的巴格达和巴黎无法相比,只不过是相反的意义上。
阿拔斯王朝还以科学领域的成就享有盛名,但保存和发展原有的东西比较擅长而不是创造新的东西。以智慧之城自称的巴格达拥有一批翻译一个图书馆一个天文台和一个学校。
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将哈里发统治下的不同民族连结在一起,阿拉伯语的传播比阿拉伯人的征服效果更为显著。
伊斯兰教是一条比基督教强的多的纽带,因为它不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社会和政治体系和生活方式。穆斯林按照字面意义是安拉意志的顺从者。
阿巴斯王朝达到鼎盛,然后衰落其情形类似于罗马帝国,首先存在帝国疆域过于辽阔的问题。其次也存在开支的问题,帝国的开支过于庞大难以承受,朝廷的极度奢侈和膨胀的官僚机构。帝国的衰落导致了蛮族的入侵。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扩张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年到1200年突厥人崛起,突厥人先是阿巴斯王朝的雇佣军然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第二阶段是13世纪蒙古人开始入侵。最后一个阶段1300年到1500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扫清
道路。
突厥人的入侵:突厥人是一个语言群体而不是一个种族群体。他们看上去更像高加索人而不是蒙古人。随着哈里发王朝的衰落,突厥雇佣军变成了主人,他们在巴格达废除统
。
伊斯兰来到印度不仅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改变异教徒的信仰,存在两个不同社会的冲突,一个社会认为所有人都是兄弟,另一个是种姓制度为基础。
成吉思汗的征服:。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一起,不过100万,最多只能提供12.5万名军人。但所有的游牧民存在一个内在的优势,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系列战斗行动的演习。
蒙古人还是从事间谍活动和心理战的能手,他们经常派间谍散布谣言,说任何抵抗的无济于事,使敌人士气低落。
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任为大汗。宋朝顽强抵抗最后亡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15万人进攻欧洲,他越过伏尔加河中游进攻俄罗斯中部各公国,包括当时并不重要的莫斯科。1242年蒙古传来窝阔台大汗去世消息,于是拔孝回伏尔加
河下游,建立金帐汗国。
后蒙古汗帝国在中东开始由军事胜利走向衰败,由于不能进一步扩张迅速瓦解。
蒙古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人数太少,太原始。蒙古人采用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穆斯林突厥人迅速地崭露头角。奥斯曼土耳其人损害拜占
上,使伊斯兰教土地不断扩展。敌对的基督教教会之间的冲突,使巴尔干半岛上四分五裂。这为奥斯曼土耳其人扫清了道路。
阿拉伯商人还将伊斯兰教带进东南亚,加入伊斯兰教比较容易,要想成为穆斯林只需要反复念诵一句话,:我证明除安拉以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在5世纪
中伊斯兰教领土几乎增长两倍,对世界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初伊斯兰教似乎很容易适应和改变新的东西。但伊斯兰教和希腊唯理论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开始相信古兰经是人造的,后来变成神造
的。穆斯林的世界中智力的发展和创新停止了,伊斯兰教学校满足于死记硬背权威性的科教书。
只有西方世界实现了趋向近代思潮的重大转变,印度和拜占庭被伊斯兰教征服,
停滞不前。
传统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完整的持续了1000年,
最终意味着废弃
,因为拜占庭在地理位置上最容易受到攻击,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此地重建为新罗马,这里已经是古老的城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是希腊城邦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
君士坦丁堡扮演拜占庭帝国首都历史1000年,直到1453年落入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又成为一个新帝国的首都。
它处于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形成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
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仍然认为自己是凯撒的继承者,查士丁尼一心想恢复帝国的梦想。
八世纪时兴起的拜占庭帝国,比查士丁尼短暂的帝国小得多,但也更和谐一致。剩下的核心基本上是希腊的东西,完成了从六世纪东罗马帝国到8世纪拜
占廷帝国的转变。八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文化上与东方伊斯兰教,又与西方
截然不同的帝国。
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初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当时帝国的行政划分以省为基础,各省均有一位将军统治。
拜占庭皇帝和东正教主教之间互相支持的关系使帝国更加稳固。拜占庭是稳定强大,和倾向于闭关自守的。
1261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拉丁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是拜占庭衰落的一个重大事件。
严重的经济失调也削弱了帝国,私人和寺院的大地产使帝国的收入减少,朝廷的奢侈和外国雇佣军的开支使帝国开支不断上升。内部衰弱导致了外来的侵略。
由于贪婪和报复欲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偏离了耶路撒冷,转向进攻君士坦丁堡。得胜的拉丁人在拜占庭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国家。
帝国还因为宗教纠纷而被削弱。为了西方的援助,皇帝在不同的场合同意让东正教会归顺罗马教皇,而这些协议被证明是毫无意义的。「伊斯兰教比罗马教皇更好」
这是人民大众给出的回答。
拜占庭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
,保护盾后的西方人得以自由发展。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土耳其人不到半个世纪就到达了欧洲中心,包围了维也纳。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发动机,它的货币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
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后代。
儒家文明
从六世纪隋朝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入侵,这1000年是中国空前稳定的时期,但由于中国如此成功舒适,以至于完全停滞不前。
隋朝和秦朝都统一了中国,但他们都沉重地压迫人民。
唐朝的成就是帝国扩张。唐朝根据儒家信条发展考试制度,拒绝采用西方改变法律
和制度的方式改来处理国家事务。最初的考试是综合性的,后来
考试渐渐集中到了儒家正统观念上。也是由于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佛教在唐朝达到顶峰。还从根本上促使理学的产生。政府试图按照典型的中国观念,让宗教为国家利益服务,
但是控制的企图失败了,政府采取了迫害的政策,佛教强调个人的灵魂得救、而不强调家庭和义务的承担。
唐朝同样面临开支超过税收的问题,又设法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但形势不断恶化。
宋朝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入侵,虽然「送礼」的政策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当宋朝皇帝试图收复东北领土时,灾难降临了。在文化领域唐宋几个世纪到达了顶峰。
元朝中国第一次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他们雇用了很多外国人,以便和他们不信任的中国人相抗衡。
明清两个朝代统治中国500多年,是社会稳定的时期,一种被称为理学的新儒家玄学占据了统治地位。朱熹,把佛教道教的成分和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
阻止了哲学的发展。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
明清两国的中国是由官僚和贵族共同统治。明朝政府率先控制和约束商人阶层,这是中国和西方一个根本的差别。
中国的3个信条是,第一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的力量来治国,第二是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第三是如果君主道德败坏,人民可以废黜他。
日本人离大陆非常近,足以从中国得到益处,又可以说是非常远,可以选择和拒绝。六世纪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氏族组织遭到破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
大化改新于645年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成中央集权国家。
贵族仍然获得了想要的地位和权力,完善了两头政治及双重政治体制,天皇过着隐居的生活不理朝政也不见民众。
农村贵族和他们的侍从武士,形成了一种封建关系,这种关系以理想化的道德,武士道为基础。
到12世纪日本,由互相竞争的各个封建领主集团控制,大地主即大名最终兴起。
大名控制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内外贸易的发展,日本经济的发展开始削弱日本的封建制度。17世纪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使日本退缩到完全与世隔绝的境地,所有传教士必须离开日本,其信徒必须放弃信仰。
德川幕府从中国引进儒家思想和制度,采取
儒家的4个阶层,武士管理者,农民工匠和商人。
西方文明
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基本划分,教士,劳动者和骑士。3种制度是封建制度、采邑
制度和教会。
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取代了国家权力。查理曼十分强大,足以迫使他的封臣
宣誓效忠,但是其软弱的继承者统治时期,政权转到了封臣的手中,封臣地产及采邑实际上变成私有财产。
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的义务。封臣应根据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通常40天。
采邑制度随着大规模经济组织的崩溃而出现,采邑成为靠农民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农庄,农奴不能随便离开农庄,农奴和奴隶不同,有义务又有
权利,采邑必须满足自身的几乎所有需要,因为他们是自给自足的,所以并不需要帝国组织。
由于罗马的灭亡,教皇
变得极为强大。
当时西方新的多元化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一个不受皇帝支配的独立教会,代替皇权的封建领主和封建君主。开垦荒地自治的采邑,新兴的商人阶层。
中世纪欧洲取得技术进步原因是西欧没有奴隶制。采邑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
人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发展,修道院的修士认为体力劳动是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劳动就是祈祷。人道主义伦理是在反对古老的帝国的无人性中发展起来的。
人口的增长以及农林牧副渔产量的提高都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十世纪时,欧洲各地已经看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大多数是奢侈品。14世纪时商业已经从日常生活的边缘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
由于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若磐石的帝国中,市民们从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权。
当时的惯例是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市里居住了一年零一天,就成为自由人,
在某些地区一批城市联合起来组成联盟,还能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实体。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地位和权利,这是独一无二的。
查理曼死后,西欧政治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9到11世纪皇帝和教皇是合作的,教皇帮助皇帝反对德意志世俗贵族,皇帝支持教皇,而不支持拜占庭势力。
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即位,教皇至高无上的时期开始,到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实际卷入了欧洲各国事务,
国王和皇帝任由他任命废黜。
1302年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坚定地阐明了关于教皇权力的学说。教皇至高无上的时期突然戏剧性的结束了,
欧洲君主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的合作。
从罗马陷落,1000年
几乎不具备文化创造力,构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黑暗时代,极度贫穷,危机四伏与世隔绝。
大约1350年到1600年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发展,首先在意大利开始,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状况和价值观。
商业家族的需要
和爱好影响了文艺复兴,因此文艺复兴表现出现世主义和人道主义,关心的是今世而非来生,注重的是异教经典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技术学校并不培训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
由于教会不再是艺术的唯一资助者,艺术家们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
在西欧出现了市场的蓬勃发展,这种发展在欧亚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
在中国,儒学仍然对社会起决定性的影响,忽略改革创新,在各方面成为保持现状的最佳工具。在奥斯曼帝国,穆斯林学院注重神学法学和修辞学,轻视天文和数学。
四世纪到十世纪欧洲遭到日耳曼人匈奴人维京人穆斯林的侵略,但是从十世纪到14世纪,局面戏剧性的颠覆过来。
如果不是先有技术进步,商业复兴,人口增长和人们普遍的精力充沛,十字军东征是完全不可能的。
基督教和传统的普世拯救,改变异教徒信仰的热情和十字军的好战,使西欧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上帝服务和寻求黄金可能是促使欧洲人海外冒险的最强烈的动机。
西方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直接有利于海外扩张,尤其重要的是造船以及航海技术和海军装备发展。
商业经营方面的重要新技术,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大大的巩固了商业经营。
当时的伊斯兰教世界变成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它越是扩张,中国人和欧洲人就越是孤立。
明朝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实力,但是他们自愿撤退了,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世隔绝。
欧洲没有一个君主颁布禁令禁止海外冒险,相反,各君主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欧洲对外国商品有需求,而且商人完全能力满足这种需求。
教会提供了一个专门为中世纪妇女设计的重要机构:女修道院,女修道院提供除婚姻生活的另外一种选择。女修道院某些地方比外面的生活优越,通常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对女性影响最大的第二种制度是封建制,中世纪妇女的一生都在男人的监护下。城镇中的劳动妇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开这种依赖他人的边缘生活
,矛盾的是,中世纪妇女地位的高低大致与其财富和身份地位成反比,。
中世纪妇女肩负与男性同样的重担和责任,但是享受不到平等权利。
1500年前的非欧亚世界
非洲很多地区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
在7000年前撒哈拉干涸成沙漠之前这个地区曾支持一个畜牧社会。
用于大面积采集的整套工具和粮食作物可以追溯到18000年以前。
非洲曾受到穆斯林阿拉伯人影响,后者在公元七世纪侵占整个北非,然后沿着非洲东海岸扩张。非洲的帝国能够发展贸易、提供一个训练有素的官僚阶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伊斯兰教的影响。它主要还是一种城市信仰,只有商人和市民变成了穆斯林,乡下人基本上仍忠实地保留多神崇拜。
在欧洲扩张之前非洲不是与世隔绝的。
美洲和澳大利亚。
南北美洲向欧洲移民彻底开放,海岸线上可利用的港口比非洲多的多。亚马逊等雄伟的河流是非洲所没有的。
人类大约3万年以前就生活在美洲大陆。所有印第安人都可以归类为蒙古种人。美洲印第安人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些印第安人停留在狩猎
团体阶段有些印第安人发展起王国和帝国,他们使用大约2000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简单的分类法是以获得食物的方式为基础,把美洲文化分成娱乐采集文化,中级农业文化和高级农业文化。
高级农业文化存在于中美洲,和安第斯高原地区,中级农业文化存在于高级农业文化的邻近地区,而食物采集文化处于更遥远的地区,南美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和北部。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是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和首都,玛雅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
农业,需要不断的迁徙村庄。
四世纪到十世纪玛雅文明曾经非常繁荣,然后衰落下去,可能是由于土壤的肥力耗尽或者瘟疫流行。
阿兹特克人非常好战。
阿兹特克人的力量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
西班牙人以为蒙提祖玛
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其实并非如此,附庸国
相当独立,实行完全的自治,他们唯一的联系就是纳贡
。
宗教仪式,大肆屠杀的一排排人头令人毛骨悚然。阿兹特克人
人认为抓
俘虏比获取贡品更重要。需要人来献祭安慰
天上的诸神。
秘鲁的印加人,印加是君主的称号。世袭王朝和贵族阶层相结合,在美洲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印加唯一合法的妻子是他的亲姐妹。
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西班牙能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归因于南北美洲的与世隔绝,文明之间彼此也互相隔绝
。他们的工具仅用石头木头骨头制成,尽管它们使用金属,但只用于装饰的目的,他们制造的船只有独木舟和远洋木筏,没有利用轮子,轮子是玩具。
印第安各民族之间缺乏团结。当其首领被推翻时,他们不能自己组织起来进行抵抗。
西班牙人杀人是为了获胜,阿兹特克人
只想获得俘虏。
更严重的是他们缺乏抵御欧洲人带来的疾病。
现在认为居住在南北美洲的人口总数达4300万到7200万。无论居住在哪里,所有印第安人首次与欧洲人接触时都快速死亡
。
18世纪末首批英国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当地人仍然处于旧石器时期。主要武器是梭镖,飞镖,都是木头制的,他们不知道陶器。他们没有真正的部落,所以没有酋长
朝廷和政府机构。
中国人富裕先进治理有方,许多早期的欧洲人都认为中国文明优于自己,而其他的海外人赤身裸体,欧洲人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几乎不能算人。种族
主义者认为一个种族在生物上对另外一个种族有优势。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士弗朗兹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进步往往取决于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求得发展,这种可接近性就会被同化和消灭。
穆斯林早期都曾经轻视北欧人,认为他们愚蠢、缺乏头脑和智力。
1500年以前孤立世界
穆斯林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以后,阿拉伯人冲出了阿拉伯半岛,并迅速扩张到中东的拜占庭帝国,和萨珊王朝,然后向东扩张到了中国,向西穿到北非进入西班牙。750年穆斯林扩张第一阶段结束。750年到1500年穆斯林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扩张,向西进入了中国,向北进入了中亚,向东进入印度和东南亚,向南进入了非洲内地,穆斯林世界扩大了一倍。
穆斯林并不像基督徒那样用强制的手段,穆斯林商人比传教士的说教要有效得多,首先是商人,把劝人改宗和推销商品结合起来。然后通婚,下一代成为穆斯林。
1500年前后的穆斯林世界以它的三大帝国,奥斯曼帝国,萨菲帝国和莫卧儿帝国闻名于世。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原来来自于中亚的突厥人的一支。最初是充当雇佣兵。1299年一个叫奥斯曼的人向塞尔柱帝国的统治者宣布他的独立。
1340年整个小亚细亚已经在伊斯兰势力的控制下。当时整个基督教世界衰落和分裂,黑死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灾难的百年战争使英法两国无力动弹。奥斯曼人从小亚细亚向外扩张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地点是土耳其的小亚细亚,但大多数人口是南面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和西面的巴尔干半岛上的基督徒。
奥斯曼帝国横跨3个大洲,拥有人口五千万,当时的英国只有人口500万。
萨菲帝国和小亚细亚一样曾经为塞尔柱突厥人所征服。萨菲王朝的君主们是波斯最初的土著统治者。什叶派的伊斯兰教为国教,并无情地镇压了逊尼派。
最著名的统治者是阿拔斯一世,在他的统治下波斯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强国。
穆斯林入侵印度的浪潮一共有3次,第二次入侵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1500年第三次穆斯林入侵浪潮,当时印度仍然是一个印度教占压倒优势的地区。阿克巴是莫卧儿王朝皇帝中最杰出的,他使帝国的领土大为扩展。他结束对印度教的歧视,规定他们和穆斯林地位平等,让印度教徒担任国家高级职务,印度教徒不再把莫卧尔帝国看作是敌人。
3个穆斯林帝国都是头等军事强国。所有穆斯林国家的皇帝对臣民都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首脑的才能。
17世纪时穆斯林帝国开始衰落,到18世纪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欧,一种解释是,统治的王朝都很腐败。另外一个根本的解释是它缺乏欧洲的动力。如果中央政府衰弱了,朝廷官吏和军官就勾结起来欺诈社会的生产阶级。穆斯林对西方有一种优越感,妄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凡是跟基督教欧洲有关的东西穆斯林人都看不起。
三大穆斯林帝国都是陆上帝国,
没有航海传统。穆斯林帝国因为很少参与新的世界经济处于静止状态。渐渐落后了。
儒家世界
儒家世界是中国统治,外围是朝鲜和日本,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内向的社会,变化缓慢。中国是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原因是,隔绝程度大。虽然也被蒙古人和满人征服,但由于人数和文化的优势,总是能同化入侵者。
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统一的书面文字。最重要的是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
,主要是孔子。孔子提供了一种政治哲学,家庭应该服从皇帝,皇帝又应当做慈父的楷模。
早期的日本社会有很多部族组成,到公元一世纪末,建立起了一个松散的政治和宗教霸权,其首领是皇帝,太阳神被奉为民族之神,六世纪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从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大化改新始于645年,试图仿照唐朝把日本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事实上,他们允许世袭贵族保有大地产,从而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到12世纪日本被一些相互竞争的封建领主集团所控制。最后一个封建领主脱颖而出,从天皇那里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并有权指定继承人,此后日本被幕府将军统治。
在理想的日本家庭中,你权是绝对的无可争辩的,这一点比中国得到了更明确的表达,家庭和国家的和谐超过中国。
1614年德川家康命令所有传教士离开,他们的信徒已达30万,必须放弃信仰。1624年开始驱逐所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禁止日本人出国,之后开始了两个多世纪的闭关自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中世纪后期,伊斯兰和儒教帝国闭关自守,而西欧出现了充满活力扩张的现代文明。现代化是人类加强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作为提高产量的手段。
文艺复兴现在认为是1350年到1600年的一个过渡时期,起源于意大利。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赞助方。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艺术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
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是1494年法国入侵,引发了其后数十年欧洲列强卷入的战争。另外一个根本原因,意大利人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的中间人的地位结束了,引起了经济衰退。
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但西欧有一个知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其他地区没有这个时期。
由于北欧识字的人更普遍,印刷品引起了大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焦虑。
14世纪的巴比伦监禁事件
,消弱了教皇的威信。14世纪末教会大分裂,两个教皇一个在罗马一个在阿维尼翁,各自宣布是圣彼得的合法继承人,并把对方驱逐出教会。
君主和平民日益
把教皇看成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地收税,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巨大地产十分不满。
德国宗教改革: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10月份路德将教皇的驱逐令焚烧
,在流放地,路德
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和创建德国独立的都会。
在路德死时
欧洲的宗教地图是各种教派大混合的局面,一半的德语国家信仰路德教。
在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的弊病,他们建立了新的宗教秩序,但是早期的改革家,未能唤醒民众和罗马高层教会的支持。教皇长期无视路德,认为他总会被镇压或转化的,直到16世纪末,天主教教皇才意识到新教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保罗三世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召开了特伦托会议,二是批准耶稣会。特伦托会议主要是以坚定的反新教的措辞重申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并消除教会中的弊病,禁止出售赎罪券,每个教区必须修建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目录。
耶稣会是西班牙贵族创建的,耶稣会的风纪和战斗精神保障了特伦托会议改革措施的实施,许多成员担任了异端裁判所的法官,异端裁判所建立于1542年,目的是铲除任何异端学说。
宗教改革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离,从而使各教派接受了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垄断全世界的地位是不可能的,从此,各教派逐渐接受和履行宗教的宽容。
宗教改革的直接遗产,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教会,他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
西方文明经济增长,国家建设
对西欧现代化进程有着直接贡献的是经济扩张和国家建设。
900年--‐1300年经济增长,14世纪出现衰退,黑死病首次发生于1348到1349年。1400年后不久,经济又复苏,其后趋势是向上的。
1000年后外来的侵略停止,这一点非常重要。
欧洲提高农业产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改进耕作方法。另外一个途径是发展大面积耕种。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商业城镇繁荣在波罗的海沿岸,
。国际贸易发展,贸易随着维京人终止劫掠活动而开始。另外一动力来自于十字军东征。
同时蒙古帝国建立,欧洲商人利用当时和平的线路直接与东方交易
。
中国人对贸易毫无兴趣,但欧洲不能自给自足,迫切需要香料和外国商品。
中世纪后期最可夸耀的是非人力的动力,水车和风车是典型。
海外扩张最重大的技术是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欧洲人发现了世界海风气流系统。
货币消弱了封建制度,由于西欧农奴越来越多用货币而不是用劳动去支付地租,封建领主就变成了地主,农奴则变成了自由农民,
创造了一个流动性更强的社会。
欧洲发生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牟利为动机,赚取利润的制度。资本主义以后,利润被用来再投资。
15世纪末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封建领主不能再躲在城堡后面反抗皇室,只有民族君主拥有购买枪支火药子弹、以及提供后勤的一切资源,新君主的另一个动力之源是和新兴的商业阶级结成非正式的联盟。
民族君主执行以《君主论》观点为基础的战略,必然和教会和帝国发生冲突,通过联姻引起轰动的西班牙王朝的崛起更是加剧了这一冲突。三十年战争
。
欧洲的国家在海外冒险事业上互相竞争,动力是牟利的欲望和机会。当时十字军在地中海诸国的据点已经丧失,蒙古帝国已经崩溃,奥斯曼土耳其已经扩张到中欧。欧洲商人不能再穿过中亚,黑海也已经关闭,所以出现了很多为了绕过穆斯林而制定的计划。
新兴西方,1500--‐1763
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整个欧亚大陆被一只巨大的钳子包围,一边由俄国的陆上挺进,横越西伯利亚挺进到太平洋,另一边由西欧的扩张构成,绕过非洲扩张到印度东南亚和中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纪的欧洲扩张中占首要地位。伊比利亚人认为进行反伊斯兰的斗争,兼有宗教的义务和爱国需要。
在15世纪的海外冒险事业中带头作用的是葡萄牙。葡萄牙疆域不大,而且位于大西洋沿岸,三面为西班牙领土所包围,所以他不会将自己的财力浪费到欧洲战争中。另外是葡萄牙掌握较多的航海知识。亨利王子最初的目标仅限于非洲,并未扩展到东方。到亨利去世前,葡萄牙人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非洲还包括印度。
发现美洲大陆则是西班牙的赞助下取得的。哥伦布认为前往亚洲最便捷的路是横渡大西洋。葡萄牙人由于具有较多知识,认为哥伦布
错了,于是拒绝他。哥伦布到死都认为他到达了亚洲。
葡萄牙人抓紧开辟绕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决心垄断新航线的贸易,采取了无情的恐怖主义。大批大批的金银来自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的金库,也来自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是葡萄牙有足够的资金和东方交易。
亚洲的葡萄牙帝国就范围而言是微不足道,但这些属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从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获利,还从纯粹的亚洲贸易中获利。
1500年到1520年是探险者时期,接下来是征服者时期。1519年,科尔特斯只有600人
,毁掉所有的船只,征服阿兹特克
。如今墨西哥就坐落在他的位置上,原来阿兹特克人的首都,未留下任何遗迹。
1531年皮萨罗带180人远征印加帝国。利马现在是秘鲁的首都。
在北美洲,科罗纳多为了寻找传说中的7座黄金城,发现了大峡谷和科罗拉多河。1550年征服者完成了他们的工作。
16世纪,伊比利亚国家在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从香料贸易、银矿、种植园
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到世纪末却急速后退,一个原因是卷入了欧洲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经济上一向依赖西北欧。
大量的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
今天海湾产油国的情况,和当年金银流向伊比利亚半岛带来的效应相似,巨额的石油收入浪费在外国奢侈品上
,结果流到了外国工业化国家。当油田枯竭时,石油收入将会停止,正如美洲的金银流入停止。
西欧扩张,1600--‐1763
1600年到1763年,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西北欧拥有对经济格外重视的社会。西北欧从物价--‐工资--‐地租的差异中得到帮助。企业主在通货膨胀的这些世纪里获得极高的利润,利润被用于再投资。
1553年英国开始寻找抵达中国的东北航道,结果在白海海岸登陆,与俄国沙皇建立了联系。
英国开始跟西班牙殖民地做生意,这是非法的。与西班牙的正式开战消除了限制新教势力的任何因素,腓力二世派无敌舰队进攻英国,但是英国靠天气和河道的帮助打败摧毁了西班牙舰队。
17世纪荷兰实力增长,商船队崛起靠当地的沿海渔业。荷兰人率先建造一种只能运货物不能装火炮的商船。
1602年荷兰人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到17世纪末,成为荷兰的保护国的国家很多,十八十九世纪,荷兰吞并了所有这些保护国。
荷兰人将咖啡引入东印度群岛发展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在北极海域荷兰人垄断了捕鲸业。他们的商船队在1600年就拥有1万艘船,
几乎每天能生产一条船。
18世纪荷兰开始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一个原因是英法两国通过一系列针对荷兰的歧视性法令,坚持不懈地建立他们自己的商船队,荷兰人还为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所削弱
。荷兰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缺乏对手所拥有的资源。
18世纪的标志是英法战争,这两个国家在全世界进行竞争。两个帝国17,18世纪
争斗最终以英国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连接4次战争,最后一次是7年战争。所有的战争都有欧洲和海外两个方面。
法国被逐出印度,是一个重大事件,意味着英国人在那里替代莫卧儿
,英国人完全走上了通往世界帝国的道路。
俄国扩张
俄国的疆域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比美国加拿大和中美洲的总和还大。
长途贸易为公元九世纪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提供基础,基辅是这个国家的中心。
7年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金帐汗国包括了俄罗斯地区,首都是今天的萨莱,俄罗斯人这时,撤回到森林的深处。
渐渐的俄罗斯人恢复了力量,发展起一个新的民族中心莫斯科公国。15世纪中叶,莫斯科公国增长到15000平方英里。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是一个非凡成就。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以小得惊人的力量短短几年内赢得一个庞大的帝国。气候地形植被和河流系统均有利于入侵者。
当俄罗斯人推进到黑龙江时,就遇见了对手。中国人夺回尼布楚,和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89年。作为回报俄罗斯人被授予商业特权。尼布
楚条约是俄罗斯人在亚洲扩张的第一阶段结束。
整个17世纪毛皮贸易一直支配西伯利亚,政府是主要的毛皮交易商,毛皮是政府重要的岁入来源。贵族并不迁徙到西伯利亚,因此西伯利亚避免了贵族,也避免了农奴制。
苏联是一个民族的马赛克,而美国是一个民族的熔炉。
全球统一的开始
1500年到1763年,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从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到1763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都已经被人们所了解。1500年以前曾在世界范围存在种族隔离。
人类各个种族开始混合,伴随着动植物的混合。
到18世纪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主要贩卖的是奢侈品,到18世纪末,大批量的生活必需品的交易扩大,变成大规模贸易。美洲大陆的种植园,生产烟草和蔗糖,后来生产咖啡棉花。
当时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和金属制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运回欧洲。
欧洲和亚洲的贸易比较差,第一个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进口棉织品,第二个原因是很难找到能在亚洲出售的物品。
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是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
新的全球经济,提到了劳动力供应的问题,南北美洲付出的代价是奴隶制,东欧付出的代价是农奴制,基本原理都是充裕的可靠的廉价劳动力。
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掉以后,得到了酒和火器,还包括纺织品、工具,一个重要的影响是从美洲引进的粮食作物。用这些新食物能够供养的人数目可能会超过奴隶贸易
失去的人。
亚洲受到的影响最小,因为它强大到足以避免直接和间接的征服。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的首位,世界分工导致生产率的增长。国际政治也发生了变化,西欧人不再被伊斯兰教困在大陆西端,相反,他们赢得了印度洋的控制,包围了穆斯林世界,俄罗斯人则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穆斯林。
以往穆斯林世界是创造力的中心,但是现在,一个新的中心从欧洲出发围绕整个世界。
欧洲文化强加给各地的影响,取决于当地土著社会的情况,欧洲文化能整个迁到美洲是因为土著被消灭了。欧洲人对非洲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对欧洲入侵的文化根本没有影响。
但欧洲相反,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看到的东西印象非常深刻。
在文化上这是一个眼界不断开阔的时期。这一时期结束前欧洲的态度越来越粗暴和冷酷。
西方优势地位,1763--‐1914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
1763年到1914年一个半世纪,是对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之所以能这样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欧洲不可阻挡的力量,
科技革命发生在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到牛顿《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
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不断互相起作用的。
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就没有再做出过贡献,科学则相反,它的研究方法不断稳步发展。只有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哲学家科学家和匠人才联合互相促进。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不再受到鄙视,匠人和学者之间的鸿沟缩小。在古代存在一种反对创造性的学习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强烈偏见,这种偏见大概起源于奴隶制。
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相继被发现,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挑战,
技术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十六十七世纪,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科学革命,蒸汽机的发展。
19世纪前半叶取得进步最大的是化学,因为和纺织业有密切的联系,拉瓦锡。
达尔文统治了19世纪。达尔文对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政治上符合适者生存的需要,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时期。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也用来为帝国辩护。
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首要特点是商品起了变化。新的海外产品成了欧洲主要的消费品,其商业价值规模
不断增长。商业革命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发生在英国,英国的保存林正在被耗尽,很早开始用煤做燃料,利用煤来冶铁。英国还拥有更多的流动资本,企业家人才也都集中在英国。劳动力充裕,由于行会较早遭到瓦解。1714年到1820年英国有600万余亩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去城里工作。
蒸汽的动力在希腊就已经被人们知道,但仅用于打开庙宇的大门,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面抽水,蒸汽机发明了。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对运输提出了要求,引起了运河的开凿热,与之相提并论的是筑路时代,工程师发明铺有硬质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乘坐4轮大马车前进的速度,从每小时四英里,增加到十英里,1830年以后,又受到了来自铁路的挑战,
蒸汽机还被用于水上运输。
工业革命在通讯联络方面的作用,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1866年铺设了横跨大西洋的电缆。
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一种是标准的零件,另外一种是流水线生产。
19世纪,工业革命从英国传播到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人口进一步增长。新药科学的应用,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工业革命还引起城市化。工业化的早期存在大量的剥削和社会分裂,工人的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
不是罕见的,工人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工作单调乏味,纺织工业的雇主喜欢妇女和童工,因为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更服从命令。
19世纪后半个世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下层阶级也有了利益。消费主义第一次在英国成为可能。18世纪的英国,国民收入增加,一大部分流入了大众,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商人迅速地改进经营手段,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传单,目录,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等。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女工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妇女容易受到剥削,因为他们比较温顺,不太喜欢组成工会,
大多数女工在婚后和产后放弃了工厂的工作。19世纪后期由于婴儿死亡率衰落,中产阶级女性的地位变化,解除了妻子无休止怀孕的负担,省力的家电出现了。但廉价的佣人越来越少。
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中产阶级女性的责任不再是做家务,还是要做好母亲。中产阶级女性感到焦虑和不满。
19世纪欧洲人口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促使海外移民。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迫使各国去寻找投资场所,国内的利润降低,对国外就要进行大量投资。
发生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这种土地攫取甚至是成吉思汗的征服都无法相比,1871到1900的30年间,英国时期帝国的土地增长了425万平方英里,到1914年,地球大部分表面和大部分人口受到列强直接和间接的支配。
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和社会变化,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的国家发生彻底的改变。
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民众行动起来参与政治,并且把这看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
17世纪英国革命标志其开始,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时期进一步发展,19世纪影响整个欧洲,20世纪席卷整个世界。
随着商业的发展,新的成分资产阶级的出现。国王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得财政支持,资产阶级则从王国建立的法律和秩序中受益。
中产阶级为了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日益增加的纳税,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转而反对国王。
无产阶级发展起一种新的思想——社会主义。
还有民族主义,这些人首先忠于地区或者教会。革命时期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服从于新的民族事业。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成分。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根源是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为止,革命经过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内战,保皇党人被克伦威尔组织的新模范军击溃,第二个阶段,获胜的清教徒分裂为温和派和激进派。克伦威尔领导的温和派战胜激进派,第三阶段,克伦威尔和清教徒有效虔诚地统治英国,各种封建权利受到抑制、宗教问题得以解决。国民在清教徒统治下的受限制的简朴的生活感到厌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第四个阶段是王政复辟时期。光荣革命是最后一个阶段。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原则,国王不能终止法律,不经国会同意不能提高税收保持军队。
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和贯彻了自由主义原则。英国革命实质上是中产阶级的事。
人们开始普遍同意,试图强迫人们接受某种信仰是不道德和无效的。事实上,17世纪
的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资产阶级感
兴趣的是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第二种是中下阶层和佃农的社会,要求完全的宗教平等,要求给穷人以食物。
启蒙运动认为,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他们受牛顿万有引力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经济领域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消灭宗教狂热和不容异说。有些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者否认上帝存在,有些人成为不可知论者。
社会方面有一个关键词:社会契约。卢梭把它变为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影响欧洲的大众。
法国对美国独立革命的援助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把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殖民地,1778年法国和起义者订立同盟,向英国宣战。美国革命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建立,在欧洲广泛地解读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法国的旧政权是贵族政治,所有法国人在法律上都属于某一等级,税收负担落在第三等级肩上,尤其是农民。城里的工匠也心怀不满,因为工资在10年里只上涨了22%。资产阶级感到不满,因为受到贵族的冷落。
法国革命温和的开始,越来越激进。
巴士底狱本身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很少使用,但在平民的心中是压迫的象征。巴士底狱陷落
标志民众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干预挽救了资产阶级。民众革命不仅发生在巴黎也发生在农村。
国民公会越来越向左,吉伦特派被激进的雅各宾派取代,用无情的恐怖统治来镇压反抗。
拿破仑对法国统治15年,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激起的民族主义反应最后导致他垮台。
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
人民更困难了。这是一个不识字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说的。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和获得权力时,才呈现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
权利,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而是由公民组成。
民族主义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最大促进,对国家
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在19世纪后半世纪越来越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原因在于达尔文
主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和东欧帝国均遭毁灭,结束这场大战的一些和平条约,一般都建立在民族主义原则的基础上。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主义在整个欧洲获胜。
自由主义是欧洲第二个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和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它的兴起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密切关系。
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在美国革命期间限制奴隶,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确立新立宪政体,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比美国更进步的是法国革命,他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典范陈述。
随着19世纪的逝去,
自由主义性质上起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民主的自由主义发展起来,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德国带头纷纷采纳了种种社会改革方案。是福利国家的前奏。
社会主义是18世纪19世纪初叶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和傅立叶。
马克思在每个方面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他是唯物主义者。
第二国际1889年在巴黎成立。到1914年有27个国家的社会党,总共1200万工人。背弃了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修正主义,一个因素是西欧各国选举权扩大,工人能够用选票来实现目标,而且欧洲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1914年一战使第二国际付出了代价,大多数成员证明他们首先是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社会主义者。布尔什
维克组织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
女权事业在妇女自身中缺乏群众支持,革命期间,她们主要是对阶级的需求,而不是性别的需求作出反应。19世纪欧洲的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妇女,恢复了女权主题,出版书刊杂志。19世纪后期,她们开始要求政治权利,但选举权并不是灵丹妙药。
俄国
第一个俄罗斯国家于九世纪以基辅公国为中心发展起来。在之后数个世纪,两个决定性的发展,
一个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在公元900年,决定接受拜占庭东正教形式的基督教。另一个发展是7年蒙古人入侵,当15世纪摆脱蒙古人时,俄国民完全不同于西欧。沙皇彼得大帝,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进行西化,他通过打败瑞典获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大帝认为自己和宫廷是俄国文化的媒介,积极的赞助文学艺术。欧化的上层阶级与
作为农奴的群众之间鸿沟正在加大。12月党人起义,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1825年,起义不幸失败,此时俄罗斯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于西欧。
克里米亚战争,是在俄国土地上进行的,俄国被打败了,接受耻辱的巴黎条约,要求俄国撤回黑海的海军部队及防御工事。这意味着俄国旧制度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改革,第一个变革时期解放农奴,在俄国,解放法令涉及到压倒性多数的人口。
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的条款,此外,农民难以忍受沉重的税收负担,农民的不满由1901年的社会革命党表现出来。施政要点是把国家和贵族土地分给农民,
城市无产阶级的骚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社会民主党1898年成立。
俄国还有一个中产阶级,政治组织,是立宪民主党,纲领和英国自由党相似,实行君主立宪,当沙皇在1905年革命以后不得不接受一个民选议会杜马,立宪民主党在生意
方面起到领导作用,但俄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较少,立宪民主党容易屈服于沙皇独裁的压力。
俄罗斯人向阿拉斯加的推进是彼得大帝期间进行的。白令探险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北美洲和亚洲在太平洋北部水域是相连的。商人剥削了阿留申岛的居民,沿
海岸建立据点,掠夺一直持续到阿留申
岛岛民和海獭被杀光殆尽,
1799年成立了俄美公司,
1819年他们在美洲海岸建立19块殖民地。俄罗斯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存在有助于门罗主义的发表,最后俄罗斯放弃在美洲的土地,因为皮毛贸易衰落,使欧美公司濒于破产,1867年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俄国的统治大大改变了中亚,俄国人废除了奴隶制度,还铺筑铁路,另一方面由于俄国人有计划地征用哈萨克人放牧地,畜牧数量减少,出现了普遍的饥荒。
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秘密条约,1898年,对于旅顺在内的辽东半岛进行25年的租赁,两年后利用义和团运动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俄国人这种稳步的侵略使日本人大为惊恐。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最高政治利益、军事利益和经济利益,放弃中国东北的所有特权,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给日本。
日俄战争在远东打响时革命正在俄国内部传播开,1905年1月发生流血星期日,皇家禁卫军向请愿的数千人开枪。整个公民开始反对沙皇政权,1905年俄国大革命发生。政府颁布基本法,沙皇宣布为专制君主,沙皇解散杜马,革命失败了。
1907年第二届杜马选举产生,比第一届杜马更敢于挑战。所有的冲突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停止,但由于前线的灾难,新的暴风雨又一次聚集起来。
中东
奥斯曼帝国的3个主要地区,占优势的基督教居民的巴尔干半岛,居统治地位的穆斯林土耳其居民的小亚细亚,穆斯林阿拉伯民族的小亚细亚以南各行省。
巴尔干
产生一个中产阶级,他们对奥斯曼的统治不满,因奥斯曼变得腐败无能。法国革命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很深,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拿破仑推翻
一个又一个王朝,印象深刻。最先觉醒的是希腊人,然后是塞尔维亚人。巴尔干半岛上不是出现一个共同的革命,而是一系列单独的起义。
奥斯曼帝国的边界1683年,从维也纳城墙开始退缩,巴尔干各独立国家,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取而代之。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着冲突的漫长历史,土耳其人没有发展出自己的中产阶级,很少受到西方影响,不尊重商业。19世纪奥斯曼帝国被认为是欧洲的病夫。西方对土耳其最有效的影响是军事途径。西方积极地鼓励土耳其人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军官们威胁说,如果苏丹不接受宪法,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苏丹被迫接受了。
西方最近的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从1798年拿破仑侵略埃及。这为天才的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道路,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服务的统治者。一度使埃及成为一个可怕的强国,不太费力地侵占了阿拉伯半岛,
整个黎凡特海岸。英国不愿意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不得已交出埃及以外所有的属地。
印度
其他入侵者主要造成社会顶层的变化,但英国人的影响下至村庄都能感觉到。破坏了比较宁静的,自给自足的社会。
传统的印度社会,关系重要的是联合家庭和种姓,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根源、也是民族衰弱的根源。土地被认为是君主的财产,田赋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使得每个村庄除了少数必需品,基本不依赖印度其他地区。中央政府常常不能维持,因此村民受到贪婪的税吏和强盗的敲诈勒索。
莫卧尔的力量已经衰弱。穆斯林的军阀和地方总督总能在各个地区建立个人王朝,英国人能够挑拨一个印度王公反对另一个,直到他们成为主人为止。
先在孟加拉立足,然后向北推进,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印度的主人。
1857年印度起义,被一些心怀不满的王公和地主所利用,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英国人的损害,爆发是因为涂有牛油
猪油的子弹。
英国的影响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印度成为世界重要的原料产地,而这些原材料价格很高。英国并不试图促进印度的制造业。
印度人口从25500万上升到30500万,印度没有工业化,几百万新增人口只能重新返回农业,对土地形成巨大压力。
对文化产生影响,英国任命的一个公共教育委员会决定教育政策,印刷机的采用促进了印度的文化,梵文著作成为公共财产而不是婆罗门的专利。英国教育为不多数的印度教上层阶级专用,于是产生了一个新阶层
,最终导致了印度的独立。
民族主义运动在印度是一种新现象,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英国人的优越感,印度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升迁到某些职位上,印度被英国统治后加强的统一,
铁路电报和邮政锻造了一种有形的统一。英国的教育制度也促进了民主主义。提拉克是印度早期的民族主义者,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
口号。
中国,日本
远东是离欧洲最远的地方。英国人打开中国大门是因为在印度有强大的基地。鸦片解决了英国支付中国产品的货款问题。
日本击败中国以后,1898年光绪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使保守派获得所有权力。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孙中山建立国民党,国民党获得大多数席位,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
19世纪日本,在学习西方时冲突较少、痛苦较小,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日本军人在社会的最高层,容易受到西方军事影响,并对此反应迅速。
西方入侵促使了德川幕府倒台,幕府遭到2种压力,一种是要求履行条约的列强,另一种是排外的日本人民。1867年起天皇去世,德川幕府倒台,明治维新扫清了道路。
日本的领导人仅仅对那些能增强民族力量的部分感兴趣。日本废除了旧式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欧洲模式的现代化军队。
1889年颁布宪法,宪法第一条规定,万世天皇统治。1899年获得对其国土上的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锁链的国家。
非洲
19世纪末以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但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他们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
几个世纪以来,非洲最有价值的就是奴隶,这些奴隶无需进入内地在沿海港口就可获得。欧洲的奴隶制度,主要是经济的,而不是社会制度。
中央航线
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速度快时间短,平均是60天,奴隶
的死亡率,从10%到55%不等。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是1200万到2000万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估计是4倍。
非法买卖奴隶长达4个世纪。非洲的酋长就反对废奴,因为一个奴隶可以换到20到36英镑。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工业革命的进步也援助了废奴主义者。1833年议会通过了在英国本土彻底废除奴隶制,向蓄奴者发放2000万英镑赔偿费的法令。
尽管英国海军在红海和印度洋上巡逻,但这一贸易一直持续到一战前。
废奴运动促成了对黑暗大陆的探险和开发。1788年非洲协会成立。协会的注意力放在,尼日尔盆地和西非的勘探上。
1870年以前欧洲列强在非洲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地区,1884年到1885年在柏林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为进一步瓜分非洲作出若干规定,由于会议对领土扩张的国际法规作
出协议整个非洲大陆在不到20年瓜分完毕。
为什么欧洲能轻易瓜分非洲,一个原因是它们能使非洲人反对非洲人,另一个原因是非洲人进行正面战。
工业化的西方不再需要奴隶
,非洲内地发现原料,金刚石黄金和矿产资源,铺设铁路便利产品出口。非洲人传统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降低了,非洲人日益被卷入货币经济中,并受到世界的影响。
传教士带着改变非洲的公开目的来到,带着三大工具教育医学和宗教。对传统部落当权者最严重的挑战来自非洲人当中受过西方教育的那个阶层,这个阶层几乎在所有殖民地都发展起来。
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欧化不仅仅是政治和文化,还包括实际的生物替代,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取代。欧洲移民大多数去了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殖民于印第安人稠密的地区,土著民族提供了全部劳动,所以欧洲移民者不需要劳动。大西洋沿岸的英国人和圣劳伦斯河两岸的法国人,都需要自己工作。英属北美殖民地对所有种族各种语言不同信仰开放。
欧洲移民1900到1910年到达顶峰,每年几乎有
100万人迁移。这时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也被相当多的欧洲人拓居。
数百万美洲印第安土著居民被取代。主要的原因是疾病。包括天花麻疹白喉沙眼百日咳水痘黑死病疟疾伤寒霍乱。
拉丁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伊比利亚,后期也有意大利和德国,北美洲绝大多数移民来自西北欧,1890年以后,2/3的移民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自治领主要来自不列颠群岛,不过一战以后,自治领放宽了移民政策。
欧洲很大程度上为海外领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技术和市场。
在拉丁美洲,除葡萄牙的巴西,主要文化形式是西班牙。美国的印第安人较少,也比较落后。
波利尼西亚
太平洋王国里欧洲大陆最远,欧洲人知道发现美洲和非洲很久以后才知道这里。太平洋盆地,被看作一条通道而不是目的地。18世纪后期欧洲人开始重新评价太平洋盆地,被很有价值的海产品所吸引。
18世纪初期以来,俄国人就在这个地区活动。1874年英国占领的斐济,1880法国占领塔西提岛,1898,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
太平洋大多数岛上没有疟疾,因为
这里没有按蚊
。
随着欧洲工具和机械织布机的进口,当地的工艺被丢弃,建造大型双体船的技术也遗忘。当地人完美的牙齿也因为食用欧洲食品而衰退,新的疾病产生。
欧洲人产生了「高贵的野蛮人」观念
,贴近自然、没有文明的压力和束缚,
快乐的生活,在塔希提岛上,爱情是首要的工作,男人只需要很少的工作,种四棵面包果树,一份不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
大洋洲文化也有阴暗面,包括战争杀害婴孩,难以忍受的戒律,活人
祭奠,奴隶制。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欧洲的影响在18世纪末仍然很小。到1914年已经起了根本变化,欧洲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大大增强。称霸全球的漫长旅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着非洲海岸探索时就开始。
1860到1913年世界工业总产量增加了6倍,1851到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加12倍。
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均收入差距是3:1,1914年这一差距1:7。
欧洲的入侵不但影响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不过智力上起变化的主要是殖民地的少数上层阶级。
欧洲人被认为是上天注定的统治者。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成功的通过适应来进行抵抗的。1894到1895年他们打败了清朝,1904到1905年战胜俄罗斯。
马克思认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但实际情况相反,一个原因是,工人赢得了选举权和工会,他们变成了改良者,另一个原因是殖民地和第三世界没有实现工业化,西方制造业并不需要海外的竞争,因此他们积极阻挠殖民地建立工业。穷国和富国之间,差距不断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又发生一件惊奇的事件,颠覆了马克思的预言。由于计划经济失败,1917年以来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1914以后
一战
最重要的背景: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关系,民族主义,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当时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市场的竞争。英国和德国都叫嚣必须建立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
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他们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受到英国殖民地阻碍。
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俾斯麦和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这是一个防御性条约,用来保护免受法国人的攻击。1882年意大利加入。1894年法俄同盟
,
目的是反对三国同盟,抵制英国对殖民地的争夺。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而成为三国协约
。
私人军火公司煽动了全球的武器竞赛,他们卖武器给一个国家,引起邻国的恐慌,刺激武器销售。
一旦激活动员计划,人员和物资就会按计划自动大规模的传输,不能撤销命令,这个被称之为军事时间表的紧急状态。
1914年,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刺客是塞尔维亚的青年学生,但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奥地利断绝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7月28日宣战。
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防御性武器从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与各国参谋部的计划相反,西线的战斗变成阵地战消耗战。俄国战线和巴尔干
战线必须采取运动战。
1915年冬
俄国退却。土耳其加入世界大战,达达尼尔海峡对协约国自动关闭,导致物资难以运到俄国
。达达尼尔海峡的挫败
和俄国战线的成败使保加利亚加入,意大利决定加入协约国,使协约国的力量增强。
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在经历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毁灭性打击后,德国人在西线采取守势,在海上展开无限制的潜艇战,希望迫使英国因饥饿而投降、把法国孤立在欧洲大陆上。
第四个年头,人们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主义出现,一个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德国国会通过了和平廖议,奥匈帝国年轻的皇帝查理继位,
开始秘密议和。
1917年因为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威尔逊的14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
影响是普遍的
。因此1917年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
阶段。
1917年结束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确立了苏维埃政权。临时政府拒绝考虑和平和土地这两样俄国人需要的东西,因为俄国对他的盟友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是苏维埃
要求立刻和平。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4月纲领。引起争议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但实践证明,列宁是正确的。11月7日起,布尔什维克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俄国退出了一战。
美国从中立到参战,这一转变是因为政府的备战运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导致美国的船只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美国参战时的不仅仅在军需品方面,而且在人力方面,使协约国占有绝对优势。
一战历时4年零三个月,涉及到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7个国家,战斗人员死亡850万非战斗人员死亡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国际联盟的组成有两个基本目标:维护和平,关心国际范围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问题。一战后的和解,还具有民族自决的原则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洲,但绝不在欧洲以外的地区这么做。
一战后的全球变化相当少,欧洲的统治没有减弱,列强仍然统治同样多的殖民地。但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
。英国法国都失去了部分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1914年美国欠欧40亿美元,1919年他已经借出37亿美元,美国的工厂在战时雨后春笋般的发展,1929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殖民地民族主义起义
一战后在各殖民地当中土耳其人的起义最成功。
1920年签署了色佛尔条约。这些条约在整个中东引起了武装抵抗。多因素的结合使土耳其人能够彻底废除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废除了苏丹政权,并建立了凯末尔为总统的共和国,1923年签订了洛桑和约。
叙利亚黎巴嫩作为托管地分给法国,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埃及完全由英国控制。在真正的巴勒斯坦,随着犹太人
不断涌入,阿拉伯人对犹太人和英国的回击,三方冲突日益剧烈。英国在大暴动之后派出了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企图满足三方不同的,冲突的利益。巴勒斯坦争论到二战也没有解决。
一战后30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就结束了。1918年季风不足带来了饥荒。1918到1919流行感冒至少造成了1300万人死亡。甘地指出,英国人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就统治了三亿印度人,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
1919年全印穆斯林联盟成立,1935年孟买律师真纳领导时变得重要起来。
1911年孙中山建共和国,组织了国民党。孙中山死后,**成为国民党领袖,**一党制的独裁政府阻止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921年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在与围剿进行数年斗争后,**冲出包围,建立了根据地。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和和解。
布尔什维克
在国内,遭到有产阶级的反革命。反布尔什维克集团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国防人民委员逐步建立起一支新的军队——红军,1918年底红军的数量大约50万。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和群众的方面通常很成功,但大多数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不满。
列宁和伙伴都认为,如果共产主义不能向西方传播,他们的事业注定失败,德国显然是一个关键国家,但最终的结果并未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了资产阶级的魏
玛共和国。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繁荣,工人阶级比较满足,德国农民比较富裕,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分裂,保守派占了上风,魏玛共和国确保了中欧其他国家没有变成共产主义国家。
一个全新的主义:法西斯正在意大利出现。统一和权力是墨索里尼反对当时政治混乱和社会冲突的口号,起初只得到一小撮支持的20世纪20年代迅速前进,因为社会党人的消极情绪造成了一个墨索里尼可以填补的空白。
1922年墨索里尼以尊重君主政体和教会利益的明确保证赢得了国王和教会的支持,为政变做好准备。墨索里尼通过专门的符合宪法的方式当上了首相,1926年他解散了各种老的政党、加强新闻审查制度、建立秘密警察,意大利成为一党制国家。
墨索里尼统治的意大利,一个特点是精心设计的市政工程规划,树立给人深刻印象的建筑、颂扬法西斯主义。
西欧社会结构更健全,有更多民众支持,西方已经是战胜中的战胜者,促进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英国的问题是长期失业,1920年经济萧条开始出现。整整一代人在没有就业机会的环境中成长。工人们希望摆脱困境越来越转向工党。
法国有一个十分平衡的经济,有五六个政党,内阁的生命力取决于他有无能力将这些政党组成一个集团。法国成了欧洲大陆上的头号强国。
因为不相信没有权威的国联,他分别和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协商建立军事联盟,这一联盟基本是反德的。
1925年洛迦诺公约签订。当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禁止了战争,用调解仲裁和和平替代战争,不把战争当作一种推行国策的工具。1926德国允许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会成员。20世纪20年代,人们的错觉是欧洲恢复到了正常。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战时共产主义盛行于1917年到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对土地银行贸易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农民反对无偿征收、国家的经济也陷于瘫痪,列宁意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1921年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
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采取中央集权经济,像战时共产主义的情况一样,意味着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控制。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5年计划。集体化的农业产量被证明十分失望。苏联用多50%的土地,多10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只有美国农场的3/4。一个原因是苏联的气候,另一个是苏联政府对工业更感兴趣。
工会没有罢工的权利,苏联工业迅速增长,因为政府提取了1/3的国民收入再投资。1932年第一个5年计划结束,苏联的工业产量从世界第五上升到第二,这也是因为大萧条造成西方的下降。5年计划还把俄国从一个落后社会变成一个现代社会。
但它结束了
布尔什维克和农民之间的联盟。在一党专制的结果中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到束缚,教育统一管理,所有的媒介严格控制。二战以后,一切也就变成了完全负面的影响。
1929年美国财政部长保证,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当年秋天股票市场跌到最低点。问题似乎是严重的国际经济不平衡。有几年这种不平衡因为美国在海外大规模贷款和
投资而抵消。由于支付到期、债务国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美国经济部门受到损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工资跟
不断上升的生产率。美国银行的弱点是股市崩盘的最后一个因素,银行缺乏财力战胜金融风暴。
1931年英国放充金本位,两年后美国和几乎所有大国都这样做。
最重大社会问题是大规模失业,这个问题到达了悲惨的程度,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保守估计是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1/4。德国由于失业者比例高,失望的情绪严重,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希特勒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砸碎凡尔赛条约,和迫害犹太人获得支持,大萧条为他赢得了狂热的听众。因为他为不幸找到了替罪羊,为个人和国家的愿望提供了行动纲领。
大萧条另一个影响,是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损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各国都制定了较高的关税严格的进口限制,货币管制,双边贸易。
与此相关的是为裁军所做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大规模的重整军备。军火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使用军火还需要某种理由,「生存空间」
就是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创造的词语。
二战
生存空间论在日本很有说服力,日本认为应该征服一个能自给自足、经济上不依赖其他地区的帝国。中国东北有两个有利条件,和南京联系松散、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日本关东军未经宣战24小时攻占沈阳长春。1932年3月,占领地命名为满洲国。国联的一个委员会提交一份报告,解决办法是: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日本毫不费力获得了富饶的新领地。
1935年3月希特勒背弃凡尔赛条约,德国再次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希特勒未受挑战的重新武装也鼓励了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法一些官员害怕如果石油制裁墨索里尼会加入希特勒的势力,最后姑息。埃塞俄比亚的首领傲慢无知企图进行阵地战。,在牺牲了3000人和损失了10亿美元之后,墨索里尼赢得了一个35万平方英里,1000万人口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
墨索里尼1933年说,法西斯主义更多地考虑和观察人类未来,既不相信永久和平的可能、也不相信永久和平的功能,。
1931年西班牙宣布成立共和国,**倾向引起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警觉,于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纵容下,在佛朗哥将军的领导下,开始了一场反革命。忠于共和政府的人最终失败了,因为他们没能获得那些民族主义者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同样多的武器。约有两年时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苏联的撤退使佛朗哥的军队打破僵持。2500万人口中的75万人伤亡,每7个未受伤害的人中有一个无栖身之地。
由于没有一个大国帮忙,希特勒通过电话就接管奥地利,这一事件在国际联盟中没有被提起。吞并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又把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然后希特勒对波兰提出新的要求,西方面临德国无限扩张。意大利4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斯大林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希特勒因为东侧受到保护,于是全线越过波兰边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大幕。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展示了闪电战的威力。10天内胜负决定。两天后国家被德国人和苏联瓜分。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于是国联将苏联开除出国联。
1940年4月德国采取突然行动横扫丹麦,并登上挪威海岸。5月德国进攻荷兰和比利时,两天后进攻法国,荷兰的防守5天便土崩瓦解。6月份占领巴黎。在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2万人德国45000人,这些损失还不到一战时一次进攻的一半。
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沦陷后,希特勒认为英国会屈服,但丘吉尔没有。他相信通过空袭,无需渡海
就能征服英国,大规模的空袭发展成不列颠战役。英国人使用新发明雷达,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同少数分散的波兰捷克,法国和比利时飞行员一起,击退了纳粹空军。
希特勒决定来年春天入侵苏联。
意大利向希腊发动了侵略,结果是一次大失败,希特勒不能容忍意大利笨拙的行动。
苏联人认为,德军和西方会势均力敌,互相残杀,从而使苏联成为欧洲大陆上具有支配力量的军队,而事实正好相反,苏联现在孤立无援。
苏联大部分空军在交战第一天就在机场被炸毁了,这不是苏联和德国的战争,而是苏联和欧洲大陆的战争,红军还要对付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军队,苏联的工厂还要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竞争。
德国入侵苏联,几乎完全包围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但未能愿全面获得胜利,失去了所占领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因为他像受奴役的苦力一样,强迫人民为德国工作。德国将东欧民族
分别为劣等民族,应该消灭、由优等的日耳曼人代替。
建立了5个灭绝中心,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天杀害12000人,被杀的犹太人估计600万,是全欧洲犹太人的3/4,全世界的2/5,还有500万新教徒300万天主教,50万吉卜赛人也一起消失了。
刚开始美国决定保持中立。华盛顿认为避免卷入战争的办法,是向那些跟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援助。罗斯福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东条英机组成了一个由陆军海军军官组成的内阁,决定跟美国算账,1941年袭击珍珠港。
日本人从阿留申群岛扩张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成功的原因是时机恰到好处。日本人还用了「亚洲人的亚洲」这样的口号鼓动情绪。在5个月内,日本人只伤亡15000人赢得了一个1亿多人口,提供世界95%橡胶原料,90%大麻2/3锡的帝国。
此时轴心国,在每条战线上都是最幸运的时候,在北非隆美尔正准备进攻开罗,苏联德国军队已经到达伏尔加河,太平洋日本人准备猛扑澳大利亚和印度。
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苏联人接受了12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国王解除了墨索里尼的职务,把他关进监狱。
第三帝国本土遭到日益增多的飞机轰炸,英国人夜里,
美国人白天。
造成战争进程转变的根本,是美国资源和生产力的绝对优势,美国经济转入战争状态,能够完全的压倒日本经济。
诺曼底登陆6月6号发起,4000艘商船和700艘军舰。1945年4月苏联人占领维也纳。4月最后一天希特勒自杀,5月2号柏林向苏联投降。
墨索里尼企图逃往瑞士,但被游击队逮捕并处决。
日本本土遭到以硫磺岛和冲绳岛为基地的轰炸机轰炸。军国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错误。1945年8月6号,原子弹扔在广岛,杀14万居民,8月9号长崎市第二颗原子弹7万人死,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仍然反对投降,但天皇在内阁和政界元老的劝说下决定投降。
二战的伤亡人数达到5000万人。有1000万受害者因种族宗教政治和其他原因被当做不欢迎的人被灭绝。
二战完成了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
帝国终止
二战以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积极迅速的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到1985年一共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
殖民地革命最大一个事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1945年7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工党历来主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
在东南亚的国家对西方的不满,极大的促成了日本人的迅速征服,日本宣布他们的征服是新秩序的开端,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军队都尽可能地靠当地供养,无情的征收本土的一切,反过来日本人能提供的东西很少。
法国人在印度支那进行了长期的战斗但最后也撤退了,印度支那有3个国家组成: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越盟即越南独立同盟领导了对反对法国的斗争
,由一位在巴黎莫斯科和中国生活过的共产党人胡志明领导。1954年北越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控制在越盟手中,随即召开的日内瓦和解会议承认了整个越南的独立,规定以北纬17度将越南暂时划分两个部分,要求1956年在国际监督下进行选举,实际上给了胡志明半个国家。
美国在越南支持**产主义的天主教领导人吴庭艳。美国不断的升级干涉,
尽管有50多万美军投入战斗、胜利仍然难以琢磨。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46000名美国人战死,60万南越军民伤亡,北越死亡估计90万,这场战争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在非洲民族主义运动则弱小很多。1957年英联邦中的加纳独立。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种族隔离之所以在南非长期维持,因为政府拥有非洲最强大的军队,并毫不犹豫地使用它们。尽管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力量支持种族隔离,但通过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自由选举,以达到和平过渡到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民主南非被证明是可行的,1994年4月选举,曼德拉的非洲国民大会党赢得了62.7%的选票。曼德拉成为南非总统。新南非继承的是最不平等的社会,1990年白人控制87%的土地和95%的生产资料。
巴勒斯坦在一战后成为3种
对立的利益:,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英帝国主义的战场。1945年杜鲁门总统提议让10万犹太人进入托管地,第二年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杜鲁门立刻承认了这个国家。以色列击退了入侵的阿拉伯军队,向前推进、占领了更多领土,阿拉伯人要求归还领土,被拒绝了。
1995年11月,犹太教学生阿米尔枪杀总理拉宾,他的目的是阻止拉宾与
巴解组织达成危及以色列人的协议。
大同盟、冷战。
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正是这三大强国对引起冷战的那些政策和事件负责。
1943年苏联人决定解散共产国际,有鉴于他们和西方的友好关系,苏联人断定共产国际已经没有用处。战争临近结束时,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走向分离。1944年秋政治上的争端已经不能避免。
一个由共产党控制的巴尔干半岛的情景,驱使丘吉尔于1944年在莫斯科同斯大林会晤,两位领导人对这一有争议的半岛上划分势力范围达成一致。
雅尔塔
宣言,被证明是毫无意义的,是发生摩擦的根源,因为各签字国对它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斯大林坚持莫斯科协定,他认为宣言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美国国务卿要求在东欧自由选举政府,
斯大林的反应是,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都是反苏的,都不能接受。
德意志和日本崩溃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要求对权力关系进行根本性的再调整。
1947年杜鲁门对希腊内战的干预,希腊面临长期内战,
前景存在共产党获胜的可能。
马歇尔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共支付了125亿美元。1949年莫斯科设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把它作为东欧和马歇尔计划相当的东西。
两大对抗性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远东的均势被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1950年朝鲜入侵韩国时,冷战变成热战,
联合国大会1950年10月决定,为在朝鲜这一主权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民主政府,美军可以越过三八线,占领首都平壤。中国发起大规模进攻,战线
大体固定在三八线一带,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后,1953年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
西方成功抑制了朝鲜的共产主义,中国则保卫了朝鲜,使它成为一个缓冲国,朝鲜大约10%的人被打死。
冷战
1953年开始减弱,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取代杜鲁门政府。苏联宣称掌握了氢弹,这一声明加强了和解。因为美国在比基尼岛爆炸的氢弹比广岛原子弹威力大750倍,所有人感觉战争不再是国家政策的可行性工具。
1962年古巴危机。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协定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冷战突然结束。苏联被独联体所取代。同样令人吃惊的是苏中联盟的破裂。根据条约苏联将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并开始工业化计划,但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物质原因是由于边界的划分等。**不愿意接受日益加大的收入差距和官僚体制,于是1958年**196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多项技术突破,核能,机器,航天科学,基因工程,信息革命,新的农业革命。
二战后的1/4个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分别以5.6%和7.3的年增长率增长。一些跨国公司充当了全球经济扩张的先锋。20世纪70年代繁荣让
位于滞胀。扩张的工业生产力最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二战后繁荣的一个根本弱点:,这一繁荣依靠的是一体化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
赫鲁晓夫在1961年夸口苏联的工业产量1980年将超过美国,事实正好相反,苏联在70年代逐渐减慢,进入80年代苏联进一步落后,原因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供应不断减少,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大后内容日益复杂,中央指挥一切的办法日益
困难。事实证明,严格管制和墨守成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不容许的。
20世纪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很相似,都是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
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最后二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而戈尔巴乔夫面临的是困难得多的一系列问题,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叶利钦通过变革,废除过去的共产主义制度试图给独联体一个新的开始。大批在危机期间得不到报酬的科学家移居国外,随着对移民限制的取消,1987年有39000人离开苏联,1991年60万,1992年100万。
令人惊恐的是他们面临意识形态上的真空。
第三世界是政治上的胜利和经济上的失败相结合构成的,农业绿色革命的新种子新技术导致了更大的生产力,却没有使农民得到好处。农民买不起新技术。
发展迅猛的都市化正在各大洲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妇女的影响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深刻,避孕使生育机能可以控制,使得妇女可以在生孩子后重新工作,但世界上只有50%的女性可以避孕
,
教育之门向她们敞开。同时她们也加入了全球劳动。妇女参与经济的增多,也相应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生产。
1997年埃及最高法庭裁定妇女割礼不是古兰经授权的。
军人科学家和实业家的集合导致了「按需发明」
。
技术的进步,使得暴力从个人争斗升级到全面战争,
农业和工业革命使战争变得有利可图,第二次工业革命却使战争变得无利可图和具有灾难性。
人类学家普遍认为食物采集时代,我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每周只花15到20小时采集食物,给社会关系留下了大量的时间。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延长了工作日的时间。
一位社会学家断定,技术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不公正就越大。
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创造了全球性的供应过剩。
作文七:《《全球通史》读书笔记》12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一直都知道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司马迁的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 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 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 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 ‘在《传 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 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 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 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 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 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 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 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 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 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 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 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 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 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 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 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 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 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 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 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 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
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 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 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 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
记得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 人类呢 ? 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 ? 我们会最终 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 ? 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 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 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 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作文八:《全球通史读书笔记》44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节选)
科学革命
回顾历史,似乎科学革命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意义更大,农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文明,但是在前进了这一大步之后农业就再也没有做出其进一步的贡献。而科学则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不停地稳步前进,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19世纪的欧洲正是凭借着科学及与其相关的技术,才使得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在西方,科学成为一般社会的组织部分,哲学、科学家实现了其与匠人的联合并与之相互促进,正是这种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这种结合的现象出现在西方,原因之一是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与工匠和学者的结合密切相关的是劳动与思想的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加强了他们与学者之间的联系,而双方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成长导致了技术上的进步,而技术反过来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又受到科学前进的刺激。
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进步首先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包括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18世纪晚期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蒸汽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世纪前半期进步最多的一门科学是化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化学与纺织业密切相关,而纺织业在此数十年间经历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就像牛顿因为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达尔文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
在19世纪结束时科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引发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建立世界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统治基础。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主要是因为海外扩张后商业革命的发展。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其次是贸易增长,16世纪到17世纪的商业革命是生机勃勃、富有扩张性的,资本家在其不断要求利润的运动中,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样资本家多方面的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促进了欧洲世界霸权的建立。
工业革命首先始于英国,说明19世纪时英国对世界事务起首要作用。英国不仅在商业上超过法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采煤业和炼铁业中也领先于其他国家,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此外他们还集中了许多企业家人才。圈地运动也为社会提供了充裕的流动廉价劳动力。
1770年--1870年是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纺织业、煤铁生产业、
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都有显著发展,它们的发展使世界统一起来,使欧洲队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第二阶段是1870年--1914年,1870年前后出现两个重要发展,科学开始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改善和应用,而且这两项发展也深远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是世界,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都相继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经以非凡的速度前进,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影响是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它在第一阶段中造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第二阶段中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表现在投资银行家方面),金融家开始在对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实业家,换言之,金融资本主义取代了工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使欧洲人口的增长成为可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19世纪后半期中,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大大上升,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和巨大的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渐渐地使西欧的下层阶级也得到利益。
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首先是早期帝国的欧化,1763年以前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他们的主要占有地是南北美洲,之后他们不仅仅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而且使南北美洲彻底欧化了。另一影响是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拥有大片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因此,欧洲的控制不仅扩展到其辽阔的帝国,也伸展到同样广阔的附属区域,而且投入的资本甚至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这些投资通过各种手段和政治、经济压力而得到保护。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全球规模发挥作用。
政治革命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同经济革命一样,政治革命以17世纪的英国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在20世纪时则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扩展的情况相同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新的阶级,新阶级有着新的利益,有着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
中世纪初期,在西欧可发现三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组成军事贵族阶层的贵族、构成教会和知识界显贵集团的教士、从事劳动以供养以上两个上层阶级的农民,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社会等级由于城市资产阶级的出现而开始改变。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驱使,资产阶级与民族君主政体结成了相互有利的联盟,直到后来前者为了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日益增加的赋税,摆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而不得不转身反对国王。随着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人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于是他们发展起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并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工人阶级不仅提倡政
治改革,同时还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赋予欧洲政治革命动力的不仅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还有一种到各个阶级并能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这三种主义是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激励着欧洲各民族越来越多的阶层行动起来,并赋予这些阶层以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推动力和凝聚力。这样,政治革命与科学革命、经济革命一起对欧洲统治世界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革命又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内战阶段(1642年--1645年),清教徒分裂为温和派和激进派的斗争(1645年--1649年),克伦威尔统治时期(1649年--1660年),王政复辟时期(1660年--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第五阶段的到来。从世界的观点来看,英国革命实质上是一场中产阶级的革命,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紧随着英国革命后,欧洲政治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于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基本上将过去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有在他们这个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出现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他们发展一系列的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在经济领域事物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主义----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的发展;宗教方面则是消灭宗教狂热和不宽容;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词语是“社会契约”。这些口号颠覆了传统制度和习俗,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构成了一个挑战。
18世纪的美国革命基本上就是起因于英国的帝国权力和北美的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互冲突的要求。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革命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欧洲人普遍认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于是美国也就成了自由和机会的象征,并作为一块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新大陆而备受羡慕。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蛰伏着的民众已充分觉醒,以往长期居于舞台两侧的“人民”此时开始大踏步的走到舞台前方,并一直留在那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民族主义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但在19世纪中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之后却变得越来越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由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解决方案使得一些民族的数百万人或陷于分裂,或遭受外族统治,所以此后民族主义强烈的表现出来,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之后的几十年间民族主义则又开始使欧洲海外殖民地诸从属民族的亿万人民觉醒并行动起来。
自由主义是欧洲第二个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其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它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着密切关系,它实际上仍是一种中产阶级的运动。在英国革命时期,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的提出来并被付诸实践,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
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后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的进展而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人权法案》保证了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法国革命则要比美国革命显得更进步,《人权宣言》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经典,因为它以响亮的措辞宣布了个人自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美国、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都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它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但却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到19世纪末,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主义发展起来,它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于是欧洲各国纷纷采纳了种种社会改革方案。民主自由主义的一些改革(如老年养老金、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发等)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标志的福利国家的前奏。
社会主义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集体福利。自由主义声称社会是自然法则的产物,否认通过立法人为地增进人类幸福的可能性,而社会主义则认为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能够决定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和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个人和自由放任主义。
作文九:《全球通史读书笔记》2200字
《全球通史》带来的几点思考
文秋莲 新闻111 1109010128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给我上了一堂有趣的历史课,由此引发了我许多不一样的思考。
一、中国为什么存在城管这种独特的生物?
正如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述,中国历史更替几千年,基本更替的原因从来没有过变化。
一开始,新王朝的口号永远都是均田地,共财富,也确实这么做的。土地被均分给农民,财富重新洗牌,朝廷统一征土地税人头税以充财政开支;之后,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奋,或者依仗朝廷里有人,兼并了其他人的人土地,若干时间过后,依仗土地带来的财富,继续兼并土地,买通政治,获得其他产出财富的资源。
这个过程经历几十几百年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但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朝廷的征税却因为兼并税收减少,富者可以通过政治或其他原因避税,原来的100个有产者成为了1个有产者加99个无产者,那剩下的有产者无论如何不会交之前同样的税收,而国家官僚体系在没有约束下,总是以膨胀的姿态发展,帝国财政入不敷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国家对无产者加重税负,而无产者的财富正在减少。当临界点到达,农民起义就来了,之后又是这个国家末代王朝老套的情节,一年之内上百次的农民起义,均田地共财富的口号,诸侯镇压,游牧民族入侵,2000年的历史重写了无数遍的情节。
所以,中心就只有一个——税收。
世界历史从农业时代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中心都是财富,也就是剩余价值。这也是每一次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中心。中国社会也如此。
所以,中国城管的存在,不是维护市容,而是维护税收。
这个国家当今的几乎全部税收是间接税收,也就是向企业征税,回到消费者头上。如果允许街头小贩的无限增长,就会严重打击店铺的经济,而国家问店铺收取的大量地税营业税等无处收取,这个结果会导致跳过之前的所有过程,直接到末代王朝模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街头小贩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就像现在大城市街头盒饭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城管打击,而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卫生,有条件去稍贵点的饭馆,而不会去街头吃便宜不卫生的盒饭。而原来卖街头盒饭的商贩也可能因为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而停止贩卖。
另外,这个也取决于税收的组成,间接税、直接税的比例,这个过于专业,不敢妄言。唯一知道的是,我们国家大多数是间接税,这缓和了大家的情绪,觉得自己并没有缴税。但影响也是显然的,所有税负几乎都加在了商家头上,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的商铺上,你不打击摊贩,店铺就要倒闭,国家就收不到税了。 因此城管必存,城管取消,这个国家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为何没有一本世界性的通史?
显然,通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渴望了解过去的产物。在近代以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编写了蔚为大观的史书,但是不可能有对全球历史进行叙述的史书。实际上,连研究欧亚大陆甚至于东亚圈的通史都不可能产生。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空前绝后繁荣的时代,疆界远至近日的中亚,但是仍然不会产生哪怕范围稍微扩大的史书,最多只有一些游记而已。从现代的角度理解,编写通史远不止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根本的,它涉及到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再理解。这样看来,在人类发展历史的纵轴上,在某个时间点之前,通史的产生是不具备条件的。它不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导致工具和技术的进步那样自然。或者作作的说,影响通史产生的变量更为多样、复杂。
如此,通史观点或者通史性的历史著作在西方产生也是必然的。个中的原因现在人所共知: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从15、16世纪开始西方文明首先开始全球扩张并领先于其他的地域文明,且时至今日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再来谈谈中国的史书。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代,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书,包括史书性质的游记、笔记等。试想这些史书除了对考古、某些学术研究有参考价值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些史书几乎成了皇帝和臣民的“默认契约书”,无论是官修还是民编。皇帝从这些史书中试图寻找让臣属“文死谏,武死战”的依据,而臣属试图通过史书来提示或者暗示皇帝应如何才算是“圣明”,双方以史书为媒介进行着沟通,各取所需,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默契程度。从这
一点来说,中国的史书对于维护传统社会的形态和稳定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所编写的史书似乎远较同时代的中国为少。但是,这对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一部《圣经》足矣。在某种程度上,《圣经》的出现、传播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混乱的欧洲有了共同的准则(即使后来发生了教派分裂),一般平民也有机会借此学习文字,德意志的文字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民族和国家意识也因圣经刊印所用的文字而得以萌芽。后来教皇和教会的权力过大导致的灾难当然也是它的不幸。虽如此,仍不能掩盖《圣经》对西方文明直至今日的伟大历史功绩。缺少了系统性史书的欧洲,因“祸”得福,少了成文规则、繁文缛节的羁绊,有的只是内心驱动下对社会、自然的改造。
比较而言,中国的史书虽然也可以看成是行事准则,但是并不具有如圣经那样的普世意义,它的约束力较弱,人们畏惧的还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任何人都不得触逆龙鳞。《圣经》则得到了包括上至教皇、皇帝,中至领主、骑士,下至农夫、佃户的一致支持,虽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
《全球通史》 是一部值得让人回味无穷的史书,可以引发许多思考。“我思故我在”,多读史,多看报,多思考,乃新闻工作者必须干之。
作文十:《全球通史读书笔记》900字
世界史
在人性本私的历史中,历史的主体是人以及人组成的不同群体,而在他们的活动中,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再养一场生存游戏就像是一场博弈,可以用博弈的观点来透视历史上的生死存亡是十分合适的。读史让人明智。
在博弈的视角下的全球通史中,获得利益是所有具有理智的人都追逐的目标,而力量则是获得利益的最大保证。
再看到社会的起源这一部分时,想到了一个网上流传的故事,正好十分的形象。
实验人员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头上有一串香蕉,旁边有个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直新的猴子A 。A看到有香蕉便立刻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狠狠地揍,因为其他猴子认为A会害他们被淋到。如此以往,每只旧猴子都被一个个换出去了,笼子里的猴子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动香蕉的猴子会被狠狠揍。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实验继续,人员改变了装置,水只会喷向想拿香蕉的那只猴子,人员又换出了一只猴子,换进了一直特别强壮的猴子C。C当然看到香蕉也是马上去拿,其他四只猴子想要揍他,结果被强壮的C狠狠揍了。于是,C拿到了香蕉,也被淋湿了。其他四只没有香蕉吃也比较开心,毕竟没被淋到。后来C发现只有去拿香蕉的猴子会被淋到,他就强迫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其他三只更加开心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5只猴子分成了3个阶级。这就是阶级的起源。
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便没再忘掉,反观史书上复杂的理论来解释道德、阶级的起源。这样一个故事是我所想到概括这两个起源最好的方式。
再来分析一下。这个香蕉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利益,猴子们追逐香蕉,便体现了人类自私的天性———趋利避害。
就像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假设的人类的原始状态。在没有工业、知识、艺术、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就像狼与狼一样,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每个人都力图保护自己的利益,企图占有别人的东西,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敌人。而为了摆脱这一状态,便会聚在一起有了新的契约,这就是国家的形成。理论上说,国家和道德都是为了使人类走出战争困境的机制,而这种机制的特点就是赏罚。通过法律来制约,是新的社会的诞生。
但是不论强盗还是受害者,不论国王还是劳动阶级,他们关注的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利益。 理智、正义和平等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地球上的人类,唯有利益有这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