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亡羊补牢》2000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 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
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
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寓言两则
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丢失 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
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板书:窟窿 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自读人物对话。
2、板书:街坊 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板书:劝 用“劝”组词。
6、小结:
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不接受)不补羊圈。(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7、同桌对读,指一组再读。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板书:做错事
(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板书: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板书: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板书:还不晚)请大家想想: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板书:听意见 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板书: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板书: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他心里会想什么?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出示: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示: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作文二:《《亡羊补牢》》1800字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霍林寨小学谢艳红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窟窿( ) 叼( ) 劝( ) 圈( )
(2)我会读:
寓言 羊圈 圆圈 街坊 劝告 叼走 后悔
(3)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自读提示: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1、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2、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3、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
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板书设计
亡 圈破羊丢
羊 知错就改 补 不劝告再次丢 为时不晚 牢 修补羊圈不再丢羊
作文三:《亡羊补牢》2500字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唐坊中学 赵同和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鲁教版第五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内容,从说话人的语言中体会课文 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2、过程与方法:
注重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来体会、感悟文中说话人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1、老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把你们的右 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写。
2、直接揭示:寓:寄托,蕴含。言:讲道理。“则”相当与“篇”。寓言和童话的体裁一样,就是通过虚构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大道理。(出示小故事 大道理)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出示课题,提醒“补”的左偏旁。
4、齐读课题,空笔和老师一起写。亡羊补牢到底写了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5、“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下面拿出你们的字典查一查,
一二组用音序查字法,三四组用部首查字法。(生汇报)
6、本课到底指什么意思?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大声的读课文。
7、释题:丢失了羊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师:下面我们再次读课文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请起立。
师:课文读得挺棒,我想字词你们自学得也不错,汇报一下。(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随机指导:
窟窿的“窿”街坊的“坊”读轻声;
多音字“圈”:羊圈(ju àn ) 圆圈(qu ān )
“悔”的竖心旁、“窟窿”的穴字头、叼和叨进行区分。“叼”的最后一笔是提。
2、下面我们用这些词语把亡羊补牢的故事讲一讲。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我们从这里开始每人读一句 话,再次熟悉课文的1——4自然段。
(1)、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不听劝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板书:羊圈破了 丢羊
不听劝 又丢羊)
(2)、试用:用“因为……所以……”说说两次丢羊的事。
小结:由此可见,不听劝告,不及时纠正过失,不好的结果就 会重来。那么这部分内容应该概括呢?让你用课题里的两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亡羊)
2、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全班女同学 齐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板书:修补羊圈 再也没丢)
(2)、试用:用“因为……所以……”说说养羊人是怎样补牢的。
(3)、句式训练:课件出示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
、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课件出示: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 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 、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课件出示: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试读, 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
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
么?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出示材料:养羊人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碰到一下问题他会怎样解决呢?课件出示: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黑板出示:改正错误)
五、拓展延伸:
1、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 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小结:所以“亡羊补牢”常与“为时不晚”相结合。做错了事 只要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还是不晚。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感想。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小故事,不但让我们知道了寓言故事的特点,还给我们讲了深刻的道理,不管干什么事,犯了错,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七、作业: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小
故
事
亡 羊 补 牢 羊圈破了 丢羊 大 不听劝 又丢羊 道 改正错误 为时不晚 修补羊圈 再也没丢 理
作文四:《亡羊补牢)》1600字
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 ; kū long))
街坊(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钻研(ān zàun) 钻石(ān 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板书: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为
补 结果 再也没丢 迟
牢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也
一、【导入】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 情景再现(课件)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 指名读,评议。
(7)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思考总结
对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品读感悟 说一说
1,对比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读了《亡羊补牢》,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业】作业
1,把这则寓言讲给你爸爸妈妈听
2,续写“亡羊补牢”
3,亡羊补牢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大胆想象写下来。
作文五:《亡羊补牢》1700字
《亡羊补牢》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是人教版第五册6课《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4、“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5、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6、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 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3、指导书写窟、窿、叼、劝4个字。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第一次为什么会丢羊?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一)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羊圈破了个窟窿。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怎样?(后悔)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3)想想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8、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9、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10、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是没考好,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作文六:《亡羊补牢》1400字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会认“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街、劝、悔”9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2、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2、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有趣,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故事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寓:寄托 ;言:讲道理。
简短的故事,告诉人深刻道理,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板书:亡羊,问其意思
2、再板书:补牢,问其意思
3、指名解释,并说说什么方法理解的。
4、学生答: 亡:丢失;牢:羊圈;通过预习课文内容理解这个字的。
5、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学生回答:羊 丢了,修羊圈。
6、小结:
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好,很全面。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意思,预习课文我们就能解决了,所以提前预习课文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希望每个同学都这样做。
三、初读课文,梳理文脉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同桌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件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播放)
2、教师巡视,点拨交流
3、解词:出示自制生字卡片,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圈多音字。
找学生读词,解释其意思,并说说什么用方法认识的,老师做出评价。
4、强调字形、理解字义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的写法上面有一横。
5、小结:
课文讲了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太晚。
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思考:
(1)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怎样想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3)两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2、教师巡视,点拨交流
3、交流、反馈、汇报
(1)指名学生答: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老师追问什么语气?) (含有一种泄气,养羊人不听劝告的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
(4)教师范读,故意出错引导学生理解“不该不”词语,体会双重否定表达的意思。双重否定:可让语气更加肯定,感情更加强烈,突出表明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决心。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后悔的语气)
4、讨论:现在修羊圈晚了吗?
指名学生答:不晚,他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5、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错事,及时改正,想办法补救,不算晚。
五、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1、同学们你看到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答:老大爷你知错就改,永远不算晚。
学生答:你做错事,及时补救,我要向你学习。
2、在生活中,也常常做错事,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答:作业本散了,应该马上订好,及时补救。
学生答: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要及时的补上。
3、总结:
同学们,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太晚。所以有人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为时不晚)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作文七:《亡羊补牢》1400字
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简明有趣,义深刻的的的的他看苦咖啡 看妇科看妇科及日日。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二. 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1、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
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
第一组句子对比:“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回怎样做?
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
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5.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的越快,错误造成的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作文八:《亡羊补牢》3000字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 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 “ 圈 ” 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 亡羊补牢 ” ,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 特点, 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 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 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 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 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达成三维目标。 于是,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 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 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 书写生字 :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 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 , 虽说字词的教学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7:总结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 …… 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 寓 ” ,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 个 “ 曰 ” ,第十画是 “ 丨 ” ,齐读课题。寓言两则。
3、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 “ 寓 ” 就是 “ 寄托、包含 ” 的意思; “ 言 ” 就是 “ 讲道理 ” 的意思。
4、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解题。
1、 “ 亡羊补牢 ” 是个成语,请给“亡”组词(预设:“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 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请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找字典来帮忙,并把它记住。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预设: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的意思呢?是指羊 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 去修羊圈。
4、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 “ 亡羊补牢 ” 的意思。
5、看了课题, 从 “ 补牢 ” 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 ”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 很多,“ 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 (quān) ,圆圈的圈。
窟窿 ,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 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 “街坊” 就是指谁? (邻居) →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 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 说一说, 开始练习。→展示表演读:→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 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 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
生 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谁再来说一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 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刚 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 (亡羊)。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 呢?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 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 2: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 3: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6、齐读第 4节。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段。此时的他非常后悔,请同
们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后悔的句子谁还想读?→老师也想读(故意去掉“赶快”。)→
生:不能去掉,因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 2: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生 3:加上“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是呀,你看(看图)养羊人
正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此时他在想什么呢?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 …… 就 …… 如果 … 就 …… )他的做法对不对?从哪儿读 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2、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 1:老大爷,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
生 2:大伯,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生 3: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说,你说。是呀, 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 亡羊补牢 ” 。
六、拓展补充
1、 “ 亡羊补牢 ” 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 , 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 ,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 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七、书写生字
1、 哪个字特别难写, 需要老师帮助的?哦, “窟窿” , 这两个字都是 “六” , 特别要注意的是, “窿” , “生”上“一”。师范写。 2、生写。
八、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 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作文九:《亡羊补牢》400字
亡羊补牢
一天晚上月黑风高, 几只大狼来到村里寻找猎物。 它们来到一个 大户人家的羊圈前, 用牙把篱笆给咬开了一个口子, 把好几只肥羊羔 给叼走了, 只有几只比较高大的羊幸免于难, 吓得一个劲地咩咩直叫。 第二天一大早,羊的主人隐约听见有羊的叫声,他连忙爬起来, 穿上鞋子就往羊圈那里跑。 等他跑到羊圈那里一看, 只剩下三只可怜 的羊缩在那里。主人非常着急,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失声痛哭:到底是 谁偷走了我的羊?
一个老人经过这里,他看见羊主人哭得死去活来,非常同情,就 走过去问:“你怎么了?有什么难处,说出来,我或许可以帮帮你。 ” 主人说:“我的羊丢了。 ”
“现在还有几只羊?”老人问。
主人说:“只乘下三只了。 ”
“现在还有三只羊, ” 老人说, “你哭有什么用?还是赶快去修补 好篱笆吧,免得还丢羊。 ”
羊主人听了老人的话, 觉得有理, 马上就把破损的篱笆给补好了。 从此,那户人家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事情中间出了差错,及时 改正还来得及,不算晚
作文十:《亡羊补牢》2900字
9、 《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 “街坊” “后悔” “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 “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 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则:篇。 )
3今天我们先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4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4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指名讲故事)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共丢两次。因为没修羊圈, 所以丢了。 )
4小结:可见之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 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 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 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 ,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 “窟窿” 。 )
③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指名背。 (指导方法)
(2)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街坊”就是———(邻居) ,注意“坊”读轻声。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引导评议,齐读。
④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⑤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 分角色朗读。
⑥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 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 就是 (亡 羊) 。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 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画 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
(2)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①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②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 如果??就??)
(4) 但是他转念一想, 现在修还不算晚, 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
(5) “从此”是什么意思?用“从此”造句。
(6)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 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 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 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 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 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意思是洞,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谁还记得这则 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节课, 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 言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将教会我们什么?(板书:南辕北辙)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辕”是 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 )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本要向南 走,却往北走。 )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
(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 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 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1)那个人要到南方去,却朝北方走,他的理由是什么?
(2)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是怎样回答的?
①从朋友的提醒中, 你知道了什么? (那个人要去楚国, 楚国在南边, 他却往北走。 )
②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注意 读出那种满不在乎的语气。 )
③马跑得快就能快点到楚国吗?为什么?(不能。方向相反,马越快 离楚国就越远。 )
④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指名读。
3指导朗读句子:(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注意要读 出朋友那种疑惑不解的语气。 )
(1)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2)谁能换一种方式说这句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
(3)听了朋友的话,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一读?(没关 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依然要读出那个人满不在乎的语气。 ) (4)什么是“好把式”?(驾车的技术非常好的车夫。 )
同学们,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楚国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他的 车跑的方向不是要去的方向。 )
(5)朋友又是怎样提醒他的?指名读。那个人又说了什么?(没关 系, 不怕时间久, 我带的盘缠多。 ) 什么是 “盘缠” ? (出门带的钱。 ) 盘缠带得多能到楚国了吗?为什么? (马车的方向不对, 他永远也到
不了楚国。 )
4朋友几次提醒那个人, 他都没有听,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最后一段。 (1) “硬要”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个词?说明那个 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硬要”就是一定要。朋友几次提醒他,他都 不认真思考朋友的话,他太固执,太执迷不悟了。 )
(2)作者为什么在最后一自然段中连用了五个“越”?(点明了中 心。也是为了强调那个人最后的结局,发人深省。 )
师:如果这个去楚国的人听从了朋友的劝告, 他会南辕北辙吗?对于 朋友的再三劝告, 他依然硬要往北, 他的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能否给 个词形容一下?(“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死不悔改”等等) 四、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如果你看到那个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不应该不听朋友的劝 告;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的马车方向不对,能到楚国吗?) 2学习了这则寓言, 你懂得了什么? (行动和目的相反, 即背道而驰, 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