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新》1600字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的。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它不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3、健全财税制度
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4、加强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5、降低垄断收入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尚短,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很完善。原有的某些体制性或政策性的原因,使得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至今仍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垄断。并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也拉开了这些行业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6、继续“两大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享受了优惠的政策,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东部的发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
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
1、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获取收入的源泉,能够为城乡居民增收打好基础
2、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
3、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所小行业收入差距
4、千方百计促进农磨难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5、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6、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8、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小结:关于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发展经济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加强法制建设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保障
必须注意实行正确的政策选择
发展教育、普及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文二:《缩小贫富差距的异国密码》2300字
作者:邓喻静和苗高川陈威华赵焱赵长春冯俊扬
环球 2010年09期
北欧:累进税率“控富济贫”
北欧各国是闻名于世的富裕国家,其均贫富的水平,令许多贫富分化严重的国家欣羡,这首要归功于北欧各国的高福利政策。在许多北欧国家,各种福利补助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名目繁多,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福利政策。
以瑞典为例,对于社会上所有的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和病人都有全面的照顾政策。生病超过一个月,雇主给85%的工资,超一年由国家负担75%的工资。失业者领上年平均工资的75%,一年后领失业救济金,因此因病致贫、失业致贫等现象并不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财源,其实都来自北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只是通过累进税制由国家实行均衡分配。许多北欧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一般都达到30%~50%,高收入者的税率甚至达到了70%~80%。此外,一些国家的遗产税高得惊人,如瑞典的遗产税最高达98%,也就是说上一代留给子女的财产,最少时只剩下2%。
在瑞典,由于实行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纳税越多。一般工薪家庭月收入也就是4万至5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5克朗),其中个人所得税基本上要交2万多克朗。而工资越高交税越多,一些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纳税比例占到了总收入的近60%。这一高税收政策,为低收入者保证了享受福利的基础,也遏制了出现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社会恶性循环。
芬兰的贫民在政府救济点领取生活必需品
在毗邻瑞典的芬兰,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所得税税率差别很大。在20世纪90年代,高收入者的最高税率曾达到65%,目前最高税率仍高达56.1%。也就是说,高收入者真正拿到手的收入不到44%。芬兰实行的高收入者高税收政策,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趋于合理均衡。在强有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下,芬兰形成了以中等收入为主体的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财富趋向平均化。目前,中等收入者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中间大,两头小,富人和穷人的比例都很小。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芬兰在内的北欧诸国历年来都以较低的基尼系数排在工业化国家的前列,在0.25至0.26之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
巴西:“低快高慢”的工资增长模式
在一些贫富差距已拉大的发展中国家,均富不再是首要的任务,扶贫减困成为当务之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就曾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1%的“巴西奇迹”,但全国近50%的财富集中在占全国人口10%的富人手里,而50%的穷人只能分摊全国10%的财富。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巴西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西经常发生各种规模的全国大罢工,农村的无地农民抢占大庄园主的土地,城市治安恶化,经济发展长期止步不前。2002年,工人出身的卢拉在大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中下层人民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反抗。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由城市保障部门请来的专业模特正向贫民区的女孩们教授模特课程
2003年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开始执政后,把消灭饥饿和贫困作为优先目标,就职当天就宣布了“零饥饿”计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当年10月,巴西政府将过去由多个部门发放的助学金、基本食品、燃气补贴、最低保障金等整合为“家庭救助金计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
在当今的巴西,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家庭必须持身份和收入证明在当地政府登记,而且每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发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一张银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卡人可以到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购物。这种方式被设计为把联邦政府的社会救助金直接发到救助对象手中,以避免被地方官员贪污挪用。
尽管巴西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仍有不少家庭因贫困让孩子去当童工。因此,巴西政府把领取救助金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挂钩,规定15岁以下儿童的上课出勤率必须达到85%。
每年提高最低工资,同时压低高收入者的工资涨幅也是巴西政府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2004年至2008年,巴西的平均工资增长17.3%,但是同期占总人数10%的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上涨了34%,占总人数10%的高收入者的工资仅上涨12.4%,低于全国工资平均增长率。自2003年至2010年,巴西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阿根廷:公共福利稳定仇富情绪
在南美的“新富”国家阿根廷,贫富差距也十分突出,但也没有因此造成穷人明显的“仇富”心态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激烈矛盾。尽管近年来阿根廷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恶化,但是暴力犯罪事件的矛头没有专门指向富人。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非常重视在卫生和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投资,使贫困阶层的温饱和基本生活有可靠保障,因此不容易产生仇视富人和社会的心态。
阿根廷的医疗系统由私立医院、工会医院和公立医院组成。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基本选择私立医院,每个月缴纳固定费用就可以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有正式工作的员工则和家人一起加入工会医院,看病基本免费。公立医院则面向非正式劳工和失业者,看病就诊完全免费,即使是进行器官移植这样的大手术也免费。
阿根廷的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免费,贫困家庭的儿童不仅可以免费上学,还可以在学校吃到一顿营养有保障的午餐。
此外,阿根廷政府每年都向低收入阶层民众发放各种津贴,最近还决定向非正式劳工(黑工)和失业者的每个未成年子女发放180比索的补贴,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在阿根廷的劳资关系中,政府和司法部门都无条件倾向劳工利益,劳工最低工资每年都保持上涨。这种做法虽造成了对劳工的过度保障和纵容,对阿根廷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造成不利影响,却使劳工的权益得到保证,因此阿根廷的劳工并不仇视企业家和富人。
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位妇女在接受医院救治
作文三:《缩小贫富差距的路径刍议》6700字
摘 要:面对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适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本文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在个人所得税、启动财权事权重新配置的财税体制、打破行业垄断、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分配不均问题方面有所突破。
关 键 词: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7-0051-04
收稿日期:2011-07-05
作者简介:金盛红(1963―),女,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丁元(1983―),女,吉林白山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0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11年3月14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在认真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看到,我国目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分配失衡问题是主要问题之一。**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就失败了。因此,面对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适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收入分配事关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其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无收入则无民生之源,收入少则源流不足、民生不旺;收入多则民富而国强。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要继续深化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在向纵深迈进。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表示,个税起征点标准调整以后,工薪阶层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全年个税收入将减少1600亿。[1]曾经引发热议的个税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7日二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中确定的3000元相比较,个税起征点增加了500元,符合多数网民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意愿,但其依然还有许多改革任务需要进一步完成。因为个税修正案无论是起征点标准提高还是级距缩小,都只是技术层面的“小修小补”,与个税改革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立足点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应立足公平。因为个人所得税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接受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按量能负担所体现出的公平性。在很多国家,个人所得税发挥着较好的自身纠偏收入分配的优势,使得该税种成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优先选择。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但从现在实施的个人所得税的效果看,不仅没能够较好地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相反还出现了“逆向调节”,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因此,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意义重大。
首先,要让利于民,个税起征点标准的确定应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实行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800元的起征点标准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20倍(据估算,当时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约40元);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相当于1592元/月,即使按照3500元的起征点标准来计算,也仅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2.2倍左右。如果单纯看起征点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比值来看,今天的标准与1980年相比依然偏低。30多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也在迅速提升,因而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标准就不难理解。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是根据所得项目来分类征收的。这种比较落后的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和筹集财政收入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充分体现税收公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因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或称费用扣除标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确定扣除费用标准时考虑家庭供养人口的因素。由于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子女教育费用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考虑家庭供养人口因素,就会造成税负实际上的不公平。二是遵循“征税不能侵入居民的必要生活部分”的税收原则,并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做法,对纳税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不得征税,即征税前要有基本生活成本扣除,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婚姻、年龄等情况以及住房、医疗等费用支出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生计扣除、家庭扣除和社会扣除。三是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采用浮动扣除的方法。在确定扣除费用时,综合考虑物价水平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因素的变化,根据纯所得的大小量能课征,实现个税调整的结果公平。在征税模式上,要逐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虽然对税收征管条件和社会配套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可以比较好地兼顾纳税人的综合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等情况,这种税制是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总之,笔者认为,综合考虑此前的通货膨胀和日后职工工资水平上调的因素,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要以努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为目标来设计减除费用标准和边际税率。
其次是强化对制度外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税收作为重要的社会激励机制,通过让利于民可以保障内需不下降,是培育中产收入阶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增加对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税收监管,使高收入者多纳税,为低收入者减少税收负担(可以实行收入低的先缴税后退税的办法),则是消除贫富差距、真正实现税负合理和公平的重要手段。对高收入阶层的避税方法要有切实有效的监管对策。2011年4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监管,其中多处涉及到资本利得,例如从事房地产、矿产资源投资、私募基金、信托投资等活动的高收入人群。做好高收入行业工薪所得征管,尤其是各类奖金、补贴、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所得的监管,让各个水平段上的个人所得都能照章纳税,应该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二、启动财权事权重新配置的财税体制改革
在分析我国财富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时,经常看到很多人都在引用的一组数据:“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2]这一数据的引用无外乎是要说明,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过程中,百姓分得的财富相对量下降了,而政府占有了更多的增量份额。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之后,如何能够做到藏富于民?今后财政体制改革自然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们知道,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最多的是基层地方政府,在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为75%左右,承担责任也是75%到80%。[3]这一时期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是基本匹配的,地方政府承担了主要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1994年,我国启动分税制改革后,建立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分税制改革最大的变化是真正为企业划出了一条公平竞争的起跑线,企业不分大小和行政级别,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按税种交纳税赋,税后利润由企业自主分配。同时,中央和地方对分税制体制进行了动态优化。应该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央、地方的收入都有了强劲增长,但也出现了新问题。分税制改革以后,由于地方政府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由75%降到了40%左右,[4]但是它承担的事务一点也没有减少,结果地方特别是县乡基层政府出现了明显的财政困难。中央政府在把钱收上去的同时,没有把提供公共服务的事务收上去,大部分留给了地方。由于财权重心上移而事权重心下移,在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指望着由地方基层政府来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职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得社会保障的欠账不断累积,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对此,笔者认为,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为原则,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界定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只有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法定化。
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力度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尽量规范、减少、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减少财政管理层次,在处理好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要严格规范行政支出。要实现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化和支出的透明化,形成对财政预算和支出的社会监督。要下决心在现有水平上削减一定比例的行政成本。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5]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6]笔者认为,只有削减了一定的行政成本开支,才有可能缓解政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财政压力;只有敢于在行政支出改革上动真格,才能够增强公民对收入分配改革的信心。
**同志曾强调,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最重要的是怎么避免中国两极分化造成的威胁。总的来说,财政体制改革要标本兼治,安稳民心,积极稳妥,实现制度创新。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转型。要以民富优先为目标来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三方面的分配格局,建立起再分配体系和公平分配的基础制度。
三、打破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0759元和37147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3.5%,[7]增幅均超过了2010年GDP的增长速度。如果我们把2010年的数据与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样几个现象:其一,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高,而且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比较,绝对差额在扩大。2009年,城镇私营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分别为18199元和32736元,两者的差距大约都是1.8倍,但两者的绝对差额从14537元上升到了16388元。其二,城镇非私营单位行业收入差距绝对差额在扩大。2009年,收入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业,最低的为农、林、牧、渔业,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差距绝对差额为55354元;到2010年,收入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位次没有变化,但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绝对差额扩大到63427元。其三,城镇私营单位的分行业收入差距变化很小。2009年,最高行业(金融业)与最低行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年平均工资绝对差额为22262元;到2010年,收入最高行业(IT业)与收入最低行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分行业收入工资绝对差额为22326元,[8]仅略有增加。这几个现象表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迹象并不明显;在分行业收入差距中,非私营单位收入分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一般来说,私营单位没有或很少有垄断,在这些单位就业的劳动力的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其收入分配也基本上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付出与所得基本匹配。但我国当前相当多的非私营单位还带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非私营单位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因素的控制,还没有完全实现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这些部门员工的收入与福利远不能用市场因素来解释,非市场因素的分配与所得在扰乱分配秩序。由此可以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源不在于竞争部门,而在于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非私营单位。因此,唯有打破垄断才是从根本上消除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也就是说,只有打破行业垄断,实现非私营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化,构建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市场经济规律在初次分配中发挥作用,才能弱化收入分配中的行政干预因素,逐步缩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
为此,要贯彻落实**总理提出的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部分收入过高的垄断行业不但要调控工资,还需要调控这些行业的名目繁多的诸如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不甚合理的福利待遇,才能遏制不合理的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笔者认为,在垄断行业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成效之前,既要抓好现有的国有垄断企业利润上缴和分红制度的落实,还要从源头上提高国有垄断企业非劳动、非经营收入的上缴比例。
同时,我们还要在实体经济领域给予中小企业尽可能大的成长空间,使之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与创新产业的脊梁。任何一个制造大国都不可能离开活跃而有创新力的民营中小企业。以德国为例,德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可替代的竞争力,这得益于德国政府对占比达99.7%的中小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补贴政策,[9]使得德国的中小企业既有创新力又富有活力。
因此,通过对实体经济的税收改革,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培养普遍的纳税意识与建立公平的税收机制,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坚实的发展根基。
四、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的问题
当前,关于贫富差距和收入差距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关注高收入阶层之外,还有一个阶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3亿城市就业大军中,农民工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很多人已经在城市就业多年,但由于不能像有户籍的城市居民那样享受到诸如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使得他们面临高房价、高学费、看病难等困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而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近年来,尽管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但截止到2010年末,也只有4583万农民工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 6329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10]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财政支出大量用于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使得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而教育、卫生、社保等支出偏低,加上各地城市政府没有把那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民工看作是自己城市的市民,没有承担起应该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职能。
这种“半截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导致城乡贫富差距难以缩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长期存在的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等现象也都与此有关。因此,能否从全局角度和未来发展大局出发,改革相关的财税、户籍、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以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进城农民工安家落户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未来此项改革能否在全局展开也至为关键。
【参考文献】
[1]谢雪琳.个税3500起征回应民意,工薪阶层纳税面降至7.7%[N].第一财经日报,2011-07-01.
[2]关庆丰.超七成职工认为收入分配不公[N].北京青年报,2010-03-10.
[3][4]张弘.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提财税体制改革[N].新京报,2010-10-23.
[5][6]孙乾.公车购置费61.69亿[N].京华时报,2011-07-01.
[7][8]社论.缩小工资差距,重在打破垄断[N].新京报,2011-05-05.
[9]叶檀.希望上调个税起征点开启减税时代[N].新京报,2011-04-2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华网2010-02-28.
(责任编辑:高 静)
作文四:《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5600字
理论战线新学术newscience
20091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郑轶
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党各项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贫富差距不仅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各国都有自身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际,它变的尤为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的宏观指标是基尼系数。
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为“警戒”,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表明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已达到差距偏大。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从上可以得出,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缩小贫富差距。
(三)正确看待贫富差距
和谐社会并不是处处和谐,正是因为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我们才要强调建设谐社会。唯物辩证发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理想状态是指矛盾双方同一性的表现,但同一性脱离不了斗争性而独自存在。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进步发展的,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绝对不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而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矛盾运行过程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调整、改革,不断改善、优化各种关系,逐步减少乃至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使社会各个层面沿着良性轨道向前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经济转型时期的贫富差距扩大,既不能诚惶诚恐,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实事求是的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找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切实有用的措施。
一、贫富的定义及正确对待现存的贫富差距
(一)贫富的界定
在新华字典,所谓贫是“贫困”的意思,是指收入少生活困难。所谓富,与穷相反,是“富裕”的意思,是指有钱,财产多。贫富界定的关键是贫困。2001年1月,世界银行对贫困重新严格的进行了定义,认为贫困主要由以下三个特征构成: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如果机会就在那里,你不接受,那么就是选择的问题,和贫困问题无关;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言权;第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病、粮食减产、宏观经济萧条。
(二)贫富差距的理解
贫富差距扩大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国际上通用的描述贫富差距程度
二、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现状
新学术newscience
新学术newscience
20091
也就说明东西部本来就存在着自然,生态以及资源各个方面的差异,这也就进一步表明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是一直存在的。但近年来,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显性化,生活环境的适宜性、国家发展资金投放倾向以及就业机会等等,使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热”越来越富,而中西部还是如此。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一半,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占东部地区的66.7%。这样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任其蔓延发展,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行业差距
垄断型行业和非垄断型行业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自来水、燃气生产、供电、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行业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的工资高的收入。1978年到200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
近些年,仇富心态这个词不断的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络中,可见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已在民众心里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贫富差距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已上升为政治问题,可想而知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任何问题任何现象,我们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贫富差距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更加突出,也就是说伴随的经济发展,收入不均的现象也普遍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乡间的差距扩大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是我国具有不同特点的两大利益群体。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政府公共投入、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社科院对外发布2007年经济蓝皮书《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城乡收入增速将差4个百分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报告时表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6年的3.
18364元,增长了28.86倍。同期,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差距从458元扩大到32249元,扩大了69.41倍;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的比值从1:2.17扩大到1:4.88。1992年至2005年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年均增幅为44.4%,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却以年均150.9%的
速度增大。这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一般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各行业工资排序中基本维持在前5位的位置。不同的劳动领域,脑力劳动者高新技术开发者比体力劳动者收入高好几倍。垄断型行业因其收入高而备受关注。
遇到矛盾就要解决矛盾,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不是逃避或者视而不见矛盾就不存在了。面对这么多的差距,我们发现贫富差距它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并不是只属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它是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面对这种伴生物,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恰恰相反我们是大有所为的。
28∶1,绝对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二)城市内部差距
城市内部的差距更是有目共睹,有人露宿街头,有人山珍海味,有人豪宅好车,有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样的不正常的贫富差距,我想自然而然的形成某些人的仇富心理。而且伴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内部的差距逐步超过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在整体的贫富差距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渐渐成为整体贫富差距中的主要源泉。这一点不容忽视。
(三)地区差异
从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时,就表明我国政府已开始重视地区间的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就是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西部开发,从而振兴东北,这
三、缩小贫富差距的几点建议、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新学术20091
-science
新学术newscience
贫富差距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那必然也要在经济发展中寻求解决办法。切忌不能为了怕问题,而停滞发展经济。在现状我国国情来看,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但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时,经济发展快慢是一个问题,好坏又是另一个问题,经济发展快并不代表经济发展的好,我们现状应更侧重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发展上去了,由部分富裕达到共同富裕,这样自然缩小了贫富差距。经济基础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财富的积累,才能为缩小贫富差距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业。
20091
不仅仅扩大了政府的财源还发展了公共事
C、借鉴西方“负所得税”的征收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是有利于我国发展的,那我们就那来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发展自己。负所得税是以政府向个人支付所得税的像是代替社会福利补助,个人实际收入水平越高,负所得税补助越少。当个人实际收入超过一定数目时,就拿不到补助。负所得税对低收入者的补助不搞平均主义,而是量能补助,鼓励人们勤奋工作,最终减少对补助的依赖。目的在于既补助低收入者,又不养懒汉。同时还可以减少政府的社会福利管理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充分有效的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尽快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遗产税个人财产税等多种税种为辅助的税收调节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对高收益和低收益者的调节能力。
(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在贫困和富有两者之间,我们还是应当以消除贫困为优先,把消除贫困优先于调节富有。这条途径主要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实行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低收入者的贫困状况,福利保障的来源大部分来自公民的财产税,其实这也就应了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说福利制度在相当一定的程度上是,工人用自己的钱保障了自己的生活,就是在你在业的时候工资的一部分保障了你在失业时的生活,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从而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进而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四)铲除腐败,健全制度体制,维护社会公平
现在很多人仇富心理,其实这里敌对的是那些通过不合法途径富起来的人,那些通过不法途径牟取高额利润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大破坏,同时是社会有失公平,对社会稳定也产生影响。由于现在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使的有人常有机
A、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社会保障税
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社会保障税制度,调整社会贫富差距的迫切性已十分突出。当前有必要在抓好流转税类的建设和征管工作的同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抓紧个人所得税和个人社会保障综合税的建设,扩大水源,以增强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调节社会分配关系能力。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应当降低起征点,让公民都有纳税意识,切身体会到以自己的力量和实际行动维护了政府的正常运转。但对于低收入的人来说,可以按极低的税率征收,实行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这对低收益者的利益是一种保护,可以相对提高低收益者的收益水平。
B、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是长久之计,
有其必要性
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是国家经济发达和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西方很多国家都实施征收这些税,而且遗产税的起征点也要高一些,这或许也是西方很多国家善举很多的一个因素,因为起征点高,所以与其死后交很多税还不如痛痛快快拿出一部分支持慈善事业,一举多得。同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年轻一代自己创业自力更生,
新学术newscience
新学术newscience
20091
事业,这里社会应该有个积极健康的氛围,同时结合上面已提过的遗产税等税收制度,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七)工会在制约贫富差距方面的世界作用日益增强
在劳动者能够自由流动,工会地位合法化的条件下,工会通常能使其会员工资的增长高于整个劳动力市场中的水平。工会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譬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他们建立了工会工资津贴机制,来推动工资的上涨,任何机制都是双刃刀,有利有弊,在发展中国家,工会这种机制,可能会扩大工人与农业劳动者之间的差距。
但在中国现阶段,工会的作用在贫富差距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尚不明显。但随着工人和工会权利的意识增强,规范化的劳资关系越来越普遍使用下,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工会在制约贫富差距方面的实际作用肯定会日益得到增强。
总之,中国的贫富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财富积累水平,才能为贫富问题的解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发展不仅是快慢的问题,还涉及好坏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合理行的关系问题,解决好制度、体制、及方方面面的行为。这样才能贫困以及恶化的贫富差距问题等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朱光磊著《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2版2、《当代经济》2007年第05期
3、王继元《论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新时代论坛)4、张颂豪《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问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第1期(总43期)5、刘玉琼《我国贫富差距现状与对策》四川理工管理学报第19卷第1期
可乘地钻法律的空子,在以卑劣手段牟取私利的同时,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社会主义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按劳分配等公平原则,导致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是不公平问题变的更加复杂。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的制度体系。加大对个人收入法律监督和金融监管的力度。首先要实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平等;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强调机会的均等;再者,政府要强化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效果,注重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形成互补互动的发展格局;最后,在一次分配中注重效率,二次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在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适度的调整,达到经济增长与合理分配的有机统一。而对于腐败,铲除腐败首先要依靠制度,可以加大收入监督机制,来实现收入的透明化,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的觉悟。
(五)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也许在市场的竞争会有不公平的现象,但每个人的教育机会是平等的,要从跟不上去消除不公平,就要从教育开始,毕竟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而且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理念,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注重扶贫经济的效果是加快扶贫的进度和提高扶贫质量的关键。经济上的救济,补助的做法,没有错误,但这种做法只能使贫困得到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不利于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解决。尽管这是必要的,但不是长远之计。所以要给他们公平的机会,那就要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六)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正确引导民众大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慈善事业,在帮助低收入者和无劳动能力者,进而影响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西方这个做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不仅要有社会舆论其作用,还要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有些人很怕露富,所以根本不愿意任何慈善
新学术20091
-science
作文五:《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取向》5800字
尼6((2006 2006年2月经济与管理 nnd yDf(20?o(2 EconomyM?mgemem第20卷第2期
?百家点经
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取向
高姗姗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超过了o(4的国际警戒线标准,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弱
势 群体出现变化,表现为一些新的特征和成员构成,在中国社会转型这样一个时期里,他们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 因此 也应有相应的政策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来缩小贫富差距,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的工业 平稳转型。 国的 [关键词】社会转型;贫富差距;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2—0090-03 一、中国贫富差距与弱势群体现状 状态,社会极易发生动乱。中国的贫富差距始于
20 (一)中国弱势群体的构成 世纪80年代,显现于20世纪90年代,在最近几年开
始激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8年,中国的基尼 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在英文中称 为 系数仅为0(16,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非常低的。20世vllhleralble social g?up。在经济领域,其主要是分 纪 析社会经济利益和收入分配不公平。在中国学术界 80年代末,该系数为0(28。从20世纪90年
代开始,收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有多种,但是表达出的意 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其从
1992(年的o(37上升至 思是一致的,即弱势群体是那些实际收入低,物质 1999年的 0(458,并仍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 生活贫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由于各种条件 高,2001年为0(459,2002年为0(46。这一数据除了比
的限制,未来发展非常困难的社会底层人群和贫困 拉美、非洲的一些国家稍低之外,贫富悬殊的程度
人群。那么弱势群体究竟由那些人构成呢?传统中 比许多发达国家还要大。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由于 2(从城乡收人差距看。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 自身生理,家庭背景,文
造成基尼系数拉大的主要原因。2002年,中国城化水平等因素而在社会生活和政治中处于劣势的
市 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 860元,农村居民为 3662元,那部分人群。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个转型期中,社会阶层发生变 入差距表面看是3:1,但如果扣除农民的实物收入和 收 化,弱势群体不再是极端贫困人口,(残疾人,孤寡 第二年生产的开支,再考虑城镇居民的隐性福利收
入,这一差距会更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公布 老人等)而出现了新的人群,对此两会中提出了“改
了 革中的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在市场化 一份包含36个国家的资料,资料显示,绝大多数 国 改革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农民,农民 家的城乡收入比都小于1(6,在3个基尼系数2的 国家 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低素质人员等。 中,中国更是名列世界第一。此外还有城市内贫富
差距和行业差距等。 (二)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1(从基尼系数看。基尼系数
二、从弱势群体的形成看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是反映居民收入分 (一)贫困农民的形成 配差距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 准,该系数在O(2~0(3之 间为最佳平均状态,o(3,0(4 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 之间为正常,0(4是警戒线,若是达到0(6则处于危险 打破了传统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 [收稿日期]2005—11-01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高姗姗(198l一),女,天津市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90缄糍2006,2
百家点经高姗姗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取向责任制,同时鼓励农民实行多种经营,这一改革极 技能经验,在新兴产业中找不到用武之地,在调整 大的激活了农村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 过程中被甩出,也只能沦为城市中的贫困人群,表
现为城市内不同行业间贫富差距的扩大。收入在这一时期有过提高。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
(三)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业异军突起,它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整个
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无限劳动供 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通过理论模型论证了农村 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收 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的重点进入城市,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 中国 而此时农村改革的能量也已基本释放完毕,农民收 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这种理 论同样适 入的增长幅度开始明显放慢。同时,长期存在的城 用于中国。但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与西方国 家的过程不同,西方国家开始这个过程的乡二元分割并未改变,国家实行的宏观政策拉大了
时候城乡 城乡收入的差距。这主要包括长期以来对粮食等农 收入之间虽存在差别,但并不大,向城市
转移的主 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 要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主要是由于农业生
产的效率 提高,产业经营从土地中排挤出来的农而农民所需要的工业品价格却居高不下,这实际上
民,这是正 使农民收入不升反降。其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 常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
在中国,农村剩余 施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与农村的机会不平等,依靠 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 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 构,使农村生产国债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农村基础设 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少,同时由于中 施的投入,这是造成农业生产落后的一个重要原 国农 业还不是规模农业,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并不 因。第三,金融政策也明显偏袒了城市,农民贷款困 能与城市居民相当,与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收人水 难, 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第四,城乡 平和生活水平形成强烈反差,他们要追求更高的收
人,必然会向城市流动。因此,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 福利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税收政策
力转移并不是绝对的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剩余劳 的差别很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与城
镇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农村中的贫困农民作为改 动力转移,而是既包括真正从土地分离的剩余劳动
革中的弱势群体随即形成。 力,也包括想通过进城务工提高收入的农民,这是 (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 农村普遍贫困化的结果,一方面,他们需要寻找新 下 的就业机会,从农业转到非农业,另一方面,不断扩放 岗职工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是改革开 后出现的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出现的原因是中国 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推动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由于 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他们形成的过程是也是 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已久以及僵硬的户籍制度,他们
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过程的生动体现。首先,前 从一开始就以不平等的身份进入城市,基本权利得
不到保障,他们成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趋势下 边我们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改革重点
城市
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于是城市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 中新的弱势群体。进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
三、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取向 济体制过渡,公有 制经济与非公有 (一)发展经济是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弱势群体 制经济都进入了市场展开博弈。在 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场博弈中,效率是惟一准则,这就不可避免地产 生优胜劣汰的效应,公有制经济 发展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实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 形成的各种弊端暴露出来,许多国有和集体企业被
和消除贫困。由于我们目前所处的特殊时期——经 市场淘汰,形成大批失业工人。其次,产业结构的调
整。社会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 济转型期,收入分配中的许多问题如弱势群体贫困
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的, 问题都是同转型期的种种复杂性联结在一起的,经
济的发展必然以此为背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 部分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 获得经济增长的更多收益,成为先富起来的强势群 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以促进财富的增长,也就是 体;而传统产业则由于技术含量低、效率低而受到 说要首先把经济发展这块蛋糕做大,才能为公平分 极大冲击,在经济增长中更加弱势化,被剥夺化,形 成了大批失业工人,这批失业工人在传统产业中的 配和减少贫困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其他一切改革
万方数据 2006,2缄毫野蓍覆 91
经济与管理(月刊)2006年第2期才会有保障。 善失业保险制度,确立并推广工伤保险制度,尽快 (二)通过使一般劳动者拥有要素所有权提高 推进医疗保险改革等。其次构建一个包括最低生活 城 保障,公共房屋政策在内的综合保障体系。最低生 市下岗职工收入 现阶段中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拉大了强势 活保障应以确保城乡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为目标, 群 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 承担起解决弱势群体生存危机的责任。针对贫困居
因就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滞后,它没有考虑普通 民居住条件简陋的现实,政府在继续推进住房制度
改革的同时,应当建设公共房屋、经济适用房和廉 劳动者的物质资本所有权和人力资本所有权。首
先,既然是按要素参与分配,那么不仅企业家和强 租房等,以保证满足住房条件极端困难的弱势群体
势群体拥有物质资本要素,弱势群体如工人和农民 能够获得有限的住房保障。最后,加快农村社会保
也应该有相应的要素所有权。在国企改革中,政府 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整 合。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二元化,牺牲了 应在政策上给予充分的补偿,如从国有资产存量中 农村居民的利益,使他们基本被摒弃在社会保障体 划出相应部分作为抵押建立社会保险,国有企业的 工人按照工龄享有保险,同时可适当给予国企工人 系之外。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已进人中级阶段,政府 应改变过去以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的传统发展 适当的物质资本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根本就是股
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 权,以此解决下岗工人和离退休工人物质保障问
题,缓解这部分弱势群体的贫困。其次是工人的人力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资本要素的形
成,这涉及到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要 总之,我们只有解决好新时期出现的新弱势群
加大力度开展下岗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 体问题才能够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合理的社会结 构,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 有培训设施,针对劳动力市场需要和下岗职工实际 情况,确定培训内容 和方法,突出操作技能、创业能 力训练,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
[1]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J](中国国情国力, 收入者提供基本保障
200l。(1)( 西方国家也存在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解决办法
[2]白书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J](经济与 就是通过税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高低 管理研究,2002,(3)( 收入者的差距。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比较晚, [3]曾国安20世纪7眸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 长期存在着覆盖面小、国家企业负担重,城乡二元 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J](经济评论,2002,(5)( 化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首先,中国的社会保障制 [4]沈立人冲国弱势群体[M](j匕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I 度应实行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模式,以社 [5]周天勇废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吆(
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而不宜实行项目全,标 [6]张雅光(转轨进程中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演变[J](中国国
准高的西方国家福利模式。所以我们应加快城市企 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情国力,2004,(30)(
改革,这主要包括完 责任编辑:学诗
on the the Policy Decrea曲19 Pover哆Gap Sh锄一sh锄 GAO
(肪o,lom沁sc扔oZ,肌6ei踟妇e乃咖,曰?d垤071000 ,饥讹) tIle of refb瑚and Abstract:From be舀n越ng open,tlle poVer哆g印is lar护r锄d larger,趴d h髂p鹪 what 0( 4 is tlle standard 0f intemational alen(In tllis status of traditional vlllIlerable a妇融rs,me group hsed chamcteristics and tlle of tlle conversion of h鹪newnewour position(In period societ)r,嬲ch龃ged,锄d its should be for mis t0 diminish tlle re嬲ons,so山ere h硒 special policies settling problem tllis phenomenon tllen tum our a traditional to a modem industdal country丘(om poVer哆gap,锄d agricultural count工y country sm00tllly ( of woHls:conVersion Key g印;vuhlerable societ)r;poverty group
万方数据
作文六:《缩小贫富差距的“重庆路径”》2400字
孔子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困扰拉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年的“拉美陷阱”和最近“埃及危机”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有加速拉大的趋势。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2009年高达0.47,正向0.6的社会容忍“红线”逼近。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任,理应在缩小贫富差距上率先破冰,为全国探路。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尼系数从目前的0.42缩小到0.35左右,并为重庆缩小贫富差距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路径一:工资增长与GDP增长同步 一次分配要讲公平,关键是提高居民工资水平。世界各国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平均约为60%,而我国比值仅为32%。过去五年,重庆GDP年均增长14.8%,而城乡居民收入仅分别增长11.2%、1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32%以上,但第二产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仅增长约16%。据重庆市总工会调查,我市在岗一线职工中,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77.5%,其中800元以下的占10.8%,农民工工资更低。企业高层年度最高收入与一线职工年度最低收入之间差距在5―10倍之间,最高甚至达40倍。 要缩小这些差距,就要稳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实施职工工资增长计划。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支持工会或职工代表开展协商,提高企业职工对工资分配的参与度。二是强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作用,加大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落实力度,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三是缩小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按照“调低、扩中、限高”的思路,逐步调整垄断行业的畸形高收入。 路径二:筑牢社会保障“蓄水池”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7%,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仅分别占城镇总人口的40%、20%、30%左右,而大多数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全民全覆盖。2010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仅占当年GDP的约5%,而发达国家平均占比为40%―50%。重庆社会保障面和保障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差距较大。 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筑牢社会保障“蓄水池”。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降低民营企业社保缴费门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构建覆盖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二是提高保障标准。逐步建立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大力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三是提高高收入群体社保缴费标准,把贫者扶助与富者约束相结合。 路径三:巧用税收调节杠杆 运用税收杠杆来调节居民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当今发达国家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富人是税源主体。而我国普通工薪阶层占纳税主体的70%,贡献税收超过50%,而富人只占纳税主体的3%。世界上开征遗产税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前有100多个国家实行,如美国遗产税税率最高可达55%,而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造成了起点的不公平,加剧了贫富差距,亟待改变所得税收取方式。 巧用税收调节杠杆,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体系。一是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高收入者税率,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负担,让富人多为国家税收作贡献。二是适时开征遗产税,为防止富人事先转移财产,应同时开征赠予税。三是提高奢侈消费品的税率。如我市对高档商品房开征房产税,就是利用税收杠杆缩小收入分配方式的手段之一。 路径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统计还显示,我国就业整体质量不高,多数居民从事着技术含量低、工作时间长、收入不高的工作。 要缩小就业方面的差距,首先要创造更多的岗位,实现充分就业。其次,要尽可能创造更多“有含金量”的就业岗位,让就业者有较高的收入。重点从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重庆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全球云计算基地,可以创造数十万高薪“蓝领”和数万高薪“金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打造购物之都、美食之都、会展之都为支撑的消费之都,也可创造一大批“高含金量”的就业岗位。二是大力扶持创业。重庆在全国首创支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未来将支持发展十万户微型企业,必将造就一批“腰缠万贯”的企业老板。三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培训,让居民都有“一技之长”,获得更高的工资性收入。 路径五:让居民公平享受教育 教育公平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大多数都能抓住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城乡中小学生人均经费相差1.5倍,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前相差2.9年扩大到现在的3年,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从10年前的3.4倍扩大到现在的4.3倍。在同一座城市,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班级分为重点班、普通班,学生也被人为地分成不同的等级,根本无法享受公平教育。 要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所有学校都成为标准化学校。二是教育资源适度向边远地区和农村倾斜。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和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三是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支助力度,让所有学生不因家贫辍学。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
作文七:《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1300字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 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要立足国情,努力构建新型分配公平准则。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由于二次分配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必须有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原则。按效率分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支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注重效率的体现。市场经济本身要求各种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实现要素的配置,各种要素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当商品价值实现以后,这些要素的所有者必然要根据其所拥有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再分配应坚持结果公平的原则。尽管按效率分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主要矛盾,但其不能解决收入的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违背。如果社会产生两极分化,就将从根本上阻碍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最终又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以注重结果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补偿,弥补初次分配过程中的缺陷,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新型个人收入分配应让收入与投入要素挂钩,以劳动收入为主,遏制收入差距悬殊。
作文八:《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2100字
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最近的10年发展中我国政府财富增长过快,政府占有社会财富过多。在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2份极具震撼力的报告。第1份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2份报告涉及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口的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 4%。同时,社会财富通过权力寻租越来越集中,特别是高收入阶层中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就必须按照公正原则,形成合理的分配体系,努力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各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
缩小贫富差距不但是实现经济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阶层和谐的重要标志。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如农村对非法收费的反抗,城市领域的劳动纠纷、社会犯罪等。如果政府在一段时期内不能将改革的利益较为均等地加以分配,一旦富裕阶层与受损阶层之间的差距变得不可接受,整个政权的道德基础就将发生动摇。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没有哪个政权可以在经济严重不平等下维持政治稳定。而只有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才会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从根本上说,贫富分化的扩大绝不是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有不少市场经济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是较为平等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政府的制度安排问题。事实表明,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不平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减少贫富差距。
1 建设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大多数公众不满或仇恨的并不是贫富的分层现象,更多的是对富人致富的途径和方式的质疑。“富人的钱,干净吗”成了公众普遍的疑问。这主要是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设起来,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完善,使得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违法经营以及权力市场化,导致经济秩序混乱造成。因此,要严厉打击以各种非法方式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堵塞各种非法收入的来源渠道;要完善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既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运用政治法律等“看得见的手”,双管齐下,以此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缩小贫富差距。
2合理运用税收制度,加大调节力度。
税收系统是国家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基础和支柱。政府有效的税收行为,一方面可以对先富阶层实施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为各项福利政策或其他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采取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调节税,来对低收入者进行转税支付的方法 3 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应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矛盾,努力减少低收入人群,提高贫困者收入的有效途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需要从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两个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从拓宽就业渠道角度看,政策取向应该是: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动计划。具体而言,一是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潜力,发展多种经营,盘活企业闲臵资源,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臵富余人员,减少推向社会的下岗人员;二是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尽可能兼顾能够有效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四是拓宽国内跨地区劳务市场和国际劳务市场。
4 建设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机制,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的实质和功能都是为了解决在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而引起的社会贫困以及社会发展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具有安全阀、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当前,在解决贫富差距这个难题时,我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这些功能,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处于社会低层的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避免转型时期出现暴富者对社会财富的疯狂掠夺和贫困阶层生活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形。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难以保障低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主要还是依靠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因此,当前要加快在农村建设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等,并加以切实落实。同时,在城市居民中,应通过实行最低工资保证制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制,使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退休职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在生活上基本有保障。
作文九:《我国贫富差距出现的原因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2600字
我国贫富差距出现的原因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贫富差距出现的原因
对于中国为何会出现贫富差距,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导致贫富差距不外乎以下六个原因。
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治穷是最主要的任务。**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因此,**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3、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
4、税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
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6、不平等竞争的存在
最后,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
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性。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
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的。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它不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3、健全财税制度
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4、加强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导致一些人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现实生活中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并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而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法律,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办教育、办慈善事业或修路等。
5、降低垄断收入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尚短,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很完善。原有的某些体制性或政策性的原因,使得电力、电信、铁路等行业至今仍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垄断。并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也拉开了这些行业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借鉴成熟
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6、继续“两大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享受了优惠的政策,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东部的发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 (武 锋:国家信息中心)
作文十:《论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1900字
论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的贫富分化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究其根源,不合理的分配体制是造成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是依然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原因探究
1、
贫富差距的含义
贫富差距:指在特定的区域和时段内,在一部分较为富有的居民和一部分与前者数量相同的较为贫穷的居民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则,在对他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财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计算出来的特定比例关系、系数或差额等。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2、
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8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
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3、贫富差距现象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发展我国经济,强调了效率却忽视了公平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宽松政策,但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这种先增长后分配的收入分配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
(一)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也导致了不平等竞争的出现,如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三)税收制度的不合理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
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
(五)腐败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因此,要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除了健全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打破经济领域的垄断经营之外,还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真正遏制官员腐败现象!
政府应对的策略
2.1
从根本上来,说当前贫富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在城乡之间缺乏劳动力的流动性。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之间的显著区别就是:是否拥有剩余劳动力,即边际劳动产出是否为零。对于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最穷的穷人,他们最需要帮助,可以说农村的剩余劳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政府疏通劳动力流动的渠道,加速劳动力的转移,才能更好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2
产业转移。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逐步升级换代,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只有加速产业升级,才能让经济体充满活力,加速劳动力的流通,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应该积极扶持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这样企业才能向农民工支付较高的薪酬,提高整体工资水平。
2.3
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方向是逐步调整税收结构,将赋税的重点从企业转移到个人身上,
然后通过累进税制来缩小贫富差距。
2.4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实现“以人为本”。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从体制上缩小行业、部门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建立对贫困群体的社会帮扶救助网络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