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五下第六单元》11600字
第六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 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 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 长征 》这是**同志于 1935 年 10 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 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 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 》这 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 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 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 的意思。 6.习作教学: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 物的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品读,了解红军长征时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 思想感情。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七律 长征》2 课时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 课时 《大江保卫战》3 课时 《习作 6》2 课时 《练习 6》2 课时 五、学情分析- 120 -
21、《七律·长征》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 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 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 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情感上受到 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 . 磅礴( . 远征 ) 乌蒙( . ) 泥丸( . 等闲 逶迤 ) 岷山( . ) 铁索( . 磅礴 泥丸 ) 开颜( . ) 云崖( . 云崖 ) )复备栏(2)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三军 开颜 2.红军长征走了千山万水。 《长征》这首诗集中描写了红军长征经过的 几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了解一下这些地方。 【教案】 一、谈话导入,了解历史 1.课前,同学们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七言律诗谱 曲而成的。教师板书课题。 2.解题教师简单介绍七言律诗是什么。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 每句 7 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 。每两句为一联,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3.交流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 ⑴导: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呢?课前请同学们去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 121 -
事件,说说你了解的长征是怎样的。 ⑵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这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教师边指图边口述) 二、检查预习,通读全诗 1.讨论: 同学们我们在朗读诗时, 你觉得应该做到哪几点呢?(吐字清, 声音响,节奏明,有感情,有气势。) 2.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诗中有一些生字,请同学借助拼音,同桌两人 你给我读一遍,我给你读一遍。 3.(出示带节奏的全文)读诗要读出诗的基本节奏, “/”是诗的节奏 符号。 4.指名——评价——再读。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 2.学生质疑。(字词)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 阻、一往无前的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 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4.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复备栏第二课时 【学案】 1.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出来读一读, 体会体会。 2.长城途中的千难万难,对于红军来说却是“只等闲”和“不怕远征 难” 。边读边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 122 -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4.交流: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体 会体会。 二、想诗境,悟诗情 (一)自主学习 长城途中的千难万难, 对于红军来说却是 “只等闲” “不怕远征难” 和 。 边读边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互动交流 预设: 1. 颔联: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 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投影练习: 把( 把( )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比作( )。复备栏2. 颈联:质疑: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 推知巧渡金沙江是在春天, 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 讨论归纳: 暖──1935 年 5 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 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 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 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3.颔联、颈联的小结 (1)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2)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其一: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其二: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长征中, 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 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3)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4)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5)学生讨论自学。- -
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三)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 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这首不朽的杰作, 56 个字, 用 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万险饱含 中国共产党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壮志,让我们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吧! 小组内练习朗诵。推荐展示。生生评价。 2.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能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吗? 2.70 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 神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通过上网、读书等去了解长征 的历史,去感受长征的精神。 3.推荐读书: 《地球上的红飘带》 **《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复备栏教后反思:- 124 -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 、 之急”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 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 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课文中一共写了彭德怀几次发火?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体会 体会。 【教案】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很多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2.出示课题:14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4.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把握整体,了解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指名回答) (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 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复备栏- 125 -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段: 节) (1 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 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 (2~20 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 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 (21 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 传鼓动员 5 的竹板声里。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6. 课文中一共写了彭德怀几次发火?请你把它找出来, 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关题目。复备栏第二课时 【学案】 1.“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想一想, 如果方副官长还在犹豫或者不忍心开枪,那么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 2.文中最后一段如果用“洪流”替换“铁流”一词,比较一下,哪个 词表达更为生动、准确?说出理由。 【教案】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有着很深的 感情,请大家打开语文书,快速找出描绘他们之间深厚感情的语句。(主 要是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抚摸、念叨、悄悄、塞、看着他吃完??) 二、抓住“命令”,品读人物 过渡: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既 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却为什么下达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呢?请大家快速找出彭德怀下的命令。 1.学生交流,出示三个命令。 2.仅仅为了杀一头牲口,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为什么要一而再、再 而三地下命令呢?请大家拿起书本,细细地品读课文,并用笔画出你感受 深刻的语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老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讨论。- 126 -
预设 1:“第一个命令” (1)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 (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评价:对,他是红三军的军团长,说 的话就是命令。) (2)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 (3)此时,老饲养员心情怎么样?(着急)战士们此时急不急?(也 很急) (4)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他们急什么呢? 预设 2:“第二次命令” (1)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战士 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 命令。 (2)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4) 过渡: 命令下达了, 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 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出示句子) (5)这是怎样的 20 分钟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齐读) 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 难熬的、折磨人的??) (6)想象:在这漫长的 20 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 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选择一个地点,想象彭德怀脑 海中出现的画面。 说话练习。 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 的身影。 让我们走进茫茫的草地, 亲身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困苦。 (播 放录像) 预设 3:“第三次命令” (1)过渡: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 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 了战士的生命, 为了长征的胜利, 革命的胜利, 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 (不能)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 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2)指名读:谁用怒吼的声音读一读。 (生读,让学生评价:他读 得怎样?你来读读。评:是从内心吼出来的!) 谁再来试试?一起试试。 (3)问: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复备栏- 127 -
(4)让我们和彭德怀一起生气、一起着急,一起怒吼——(生齐读) (5)讨论: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那他为 什么这么说? (6)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从这三次命令 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三、情感升华,赞颂人物 1.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 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 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2.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红军在“身无御寒衣, 师: 肚内饥”的情况下, 一次次晕倒一次次爬起来,跟上去,走下去。 (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 位红军战士。) 3.解读“铁流”。 4.再次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 长征有关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等。复备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128 -
23、大江保卫战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 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 5 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 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肆虐 写照 奔腾不息 惊心动魄 日夜兼程 伤痕累累 索性 铭记 全然不顾 摇摇欲坠 气壮山河 劈波斩浪 2.默读课文,对照插图,说说全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再写了 什么。 3. 课文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画出来读一读, 体会体会。 【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 ,声音渐低)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 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歌中唱道: “你是谁?为了谁?” 你们听懂了吗?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2.是呀,1998 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 战(出示课题) 3.我们一起读好课题;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二、交流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 肆虐 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复备栏- 129 -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整体感知全文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2.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 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汹涌澎湃、 一泻千里、 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书上怎么写 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 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 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雨大、千里江堤危 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 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 评价 (紧 张吗?再紧张些! ) (3) 现在, 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 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 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案】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用了一个词“惊心动魄” ,请找出最让你感到惊心 动魄的地方。 2.说说课文中介绍的小江珊和周运兰老师 “铭记” 的是什么?你也说说 自己“铭记”了什么。 3.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案】 一、画面再现,创设情境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看了录象,你最想说 什么? 二、批文入境,感受情谊 过渡: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 么具体描写的呢? (一)自主学习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 2 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 下。 1.互动交流 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复备栏- 130 -
2.预设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1)从“穿梭” “奔跑” “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 (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2)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 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 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 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1)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2)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 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 (1)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 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2)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 (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 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 (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 2 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 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 黄晓文的事迹。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再次朗读这句话,齐 读第四节。 (三)自主学习 3 1.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 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 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 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 ”复备栏- 131 -
营救。 ) “??”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 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 、 ,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 3.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 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4.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齐读这一节。 三、引入歌曲,升华感情 1、有一首歌《为了谁》 ,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 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2、学生轻声哼唱。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完成补充习题。 2、搜集抗震救灾中子弟兵的英雄事迹。复备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132 -
习作 6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写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 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准备:下水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交流欲望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 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 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 上报呢。 ⒉ 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 听得出来, 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她) 他 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 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 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 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 ,他(她)的哪件事你喜 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具体、细致地描写。 二)练习说及评价标准 1. 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 3.师出示评分标准: (满分 5 分)复备栏- 133 -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分) (1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 物特点。 分) (2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分) (1 。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 分 ) (1 4.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1.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 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 下来吧! 2. 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 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⑴ 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 “文不厌改。 ”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 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 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⑴ 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 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 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 师生评价。复备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134 -
练习 6序 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 6 教学目标: 1.学习《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让学生在诵读 中得到感悟。 2.朗读背诵**的《清平乐 六盘山》形成自己的积累。 3.熟记成语,感悟词义。 4.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 6.学写毛笔字“青”“盖” 、 。笔画到位,间架匀称。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诵读与积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豪情、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案】 1.你了解《长征组歌》吗?可以借助网络查一查。 2.建议你找来“四渡赤水”的故事读一读。 【教案】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语文与生活。 2.指导。 (1)指名读《四渡赤水出奇兵》 。 (2)自由读《四渡赤水出奇兵》 3.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4.请学生讲《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投影。 欣赏演唱录音 提问:从这首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讨论交流。 5.歌词中有两个“重”字,读音与意思有什么不同? (1)出示两句话。a 敌重兵 (2)指名说 (3)师生统一答案:敌重兵指兵力雄厚;乌江天险重飞渡指有一次、 再一次。 b 乌江天险重飞渡复备栏- 135 -
6.指导有感情朗读。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 二、诵读与积累 1.朗读、背诵**的词《清平乐 六盘山》 。 (1)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要求字正腔圆,饱满感情。 2.说词。 (1)理解词的意思。(2)同桌互相说说。 (3)大组交流。教师补充。 3.诵读诗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3)齐读 4.背诗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三、写好钢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复备栏第二课时 【学案】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 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教案】 一、口语交际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影视剧评说。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说出自己看过影视剧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剧情和故事。 ②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畅所欲言。 师: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你看过的影视剧 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 136 -
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要留心别人的发言。 二)指导 1.学生分组,自由组合。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 互相评论、交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要求:评说时要抓住重点,学生进行评说,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 反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三)激励 评选“评讲之星” 。 四)课外延伸 以今天评说的话题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复备栏第三课时 学写毛笔字 1.基本教学。 强调:坐的姿势和握笔姿势,渗透心理调节。 2.观察感悟“售”“军。 、 (1)基本笔画 (2)间架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行间的指导。 4.小结。存疑的释疑,优秀的表扬。 5.作业。练写“售” 、和“军”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137 -
作文二:《五下第六单元》3200字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意义和基本性质的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3 1、2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4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得5。
3 2、 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加上( )。 8
8 ( ) 4 ( ) 1 ( ) 3、 = = = = = 2448( )6( )72
1 1 5 1 4、1里有( )个 ,有( )个 。 里有( )个 。 591111
3 5、3米的( )和1米的 一样长。 4
X 6、 中,(X是自然数),当X( )时,它是真分数,当X( )时,5
它是假分数,当X( )时,它等于0,当X( )时,它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1417、里有( ) 1里有( )个 131377
,,4 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9
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
7 9、表示(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8
7还表示( )。 8
,,,,
10、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两,,,,
,,
段是这根绳子的。 ,,
,,
11、一项工程,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天完成这项工程,,,,
。 的,,
,,
12、妈妈买来,个苹果,已经吃了,个,已经吃了这些苹果的。 ,,
13、一个分数,它的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它的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
。 是,,
,,
14、五(,)班有男生27人,女生3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
,,,,,,是男生的,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15、分母是的5的真分数有( ),分子是5 的假分数有( )。
5 16、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 )个这样的单位分数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9
,,,,,,,, 17、1= 3= 8= 4= 105242542980=( ) ,( ) ,( ) ,( ) (化成带分数) 1381411
4143,,( ) ,,( ) ,,( ) ,,( ) (化成假分数) 7867
,,,,,,718、,,,,,,, 88824
419、一个分数,把它的分子缩小,倍,分母扩大,倍后得到,原来的分数是21( )。
320、把的分子加上,,要使它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4
221、把一个分数的 分子扩大4倍,分母缩小2倍后得到6,原来的分数是( )。 3
,,,,147122、12=10 10=8 9=() 2165533
523、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8
单位就等于最小的合数。
24,,324、===( )?24=9?( )=( ) (填小数) ,,816
二、判断题:
1)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
5 1 5 1 2)因为 , ,所以 的分数单位大于 的分数单位。………( ) 8282
3 3)把3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是 米。……………………( ) 5
3 4) 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也同时加上3。…………( ) 7
3 5 4 5)比 大而比 小的分数只有 。…………………………………( ) 777
6)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
17)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 米。……………………………( ) 4
8)假分数都比1小。……………………………………………………( )
359)大于而小于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77
110)和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 )
2
11)把分数约分以后大小不变,但是分数单位变了……………………( ) 12)把一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
13)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 14)分子、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一定不是最简分数。……………………( ) 15)最简分数一定是真分数。……………………( )尊敬的赞助商: **于200X年X月X日举办一个全校性的综合型运动会,历时一周。期间包括三个部分:开幕式文艺演出、运动会和闭幕式颁发奖项(两天)。我们校学生会外联部是此类校园活动指定宣传策划单位,对商家赞助大学生活动的可行性,特别是赞助我校运动会活动的可行性有较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为贵公司作此赞助可行性报告。
一、行性分析
1、本次运动会得到了学院团委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规模大、参与者多,能吸引更多师生及其家属来观看,深受同学欢迎,并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引起全校性的轰动。
2、在校大学生达XXXX余人,人流量大达到运动会每天入场观看人次为XXXX左右。人口密集,而且本校的消费能力较高,为贵公司宣传的成效更明显。 3、本次活动得到师生关注,贵公司的产品也将得到大力的宣传。 二、宣传方式
1、横幅:为期一周的大横幅宣传,在学校内悬挂横幅,(横幅内容为运动会的内容和公司的相关宣传--赞助商名称)活动前三天粘贴在运动场等人流量最多的位置。悬挂时间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性。
2、我们将在运动会的宣传海报中点明贵公司为赞助单位。(前期宣传) 3、立式广告牌。在运动会期间作为独立的宣传方式在学校内进行宣传。(由贵公司提供)
4、在运动会举行期间,向裁判员和保安志愿者分发有赞助商标志的帽子,加大宣传力度。
5校广播站为期七天做有关贵公司的广播宣传
6运动会期间(一周)由贵公司在运动会赛区附近进行一定规模的产品销售活动 7运动会前后在校学生会网页上宣传并且发放传单。
8宣传棋方阵。在运动会期间在会场主干道,主席台等显眼位置放置彩旗进行宣传。
9气球方阵。在运动会期间在一些重要位置利用氢气球悬挂宣传。 10调查问卷:活动结束后,帮贵公司进行一次校园市场调查(调查问卷由公司准备并提供)
11、在运动会期间在校内设立咨询台
三、宣传效应:
希望本次活动的吸引性能帮贵公司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关注,互惠互利 1.海报和宣传单会注明"本次活动由***公司赞助举办。传单背面有公司简介(由公司提供)
2.本次活动还可以帮贵公司在学校内派发传单
4.优秀运动员的奖品由公司提供.
5.横幅有标明赞助商
备注:赞助费达2000元的,商家可参与颁奖
四、活动经费预算
场地租用费 500元
宣传展板 300元
后勤、志愿者服务队、礼仪队 400元
保安工作人员、秩序维护员, 0.00元
宣传人员 200元
设备:运动会所用器材使用费。 600元
宣传材料管理及维护费用 0.00元
预计赞助费用总计: 2000元
五、赞助活动意义
增加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扩大公司在各高校影响,通过全面的宣传,提高公司产品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 通过赞助相关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
我们真心的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贵公司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贵公司不仅在校内,而且在社会上的最大的利益的实现。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为贵公司提供更大支持。
活动地点:XX体育场
涉外事宜:校团委(具体由校团委学生会负责)
赞助单位:
希望贵公司能慎重考虑我们的建议,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所有在校内的宣传活动由我们负责,公司可以派人监督.希望能和贵公司通力合作,共同搞好这次运动会,期望贵公司尽快回复.期待您的加入!合作愉快!
作文三:《五下第六单元》16500字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围绕着“八一壮歌”的单元主题,安排了《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体裁看有律诗、叙事散文和通讯报道,但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其中《七律 长征》运用典型的事件抒写长征,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则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怀。而《大江保卫战》则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展示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们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三篇课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是:以典型事例和以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群像,以一般写人惯用的方法刻写个像。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4.学习抓住典型事件,动作、语言、神态等,感受红军战士、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彭德怀的内心情感,感情朗读课文。
5. 拓展阅读《清平乐 六盘山》、《菩萨蛮 大柏地》,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学习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只是“长征”和“98洪灾”对于学生来说距离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体验,乎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信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觉直观感受。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本单元借助典型事例,运用夸张、对比法和点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虽为学生所熟悉,但还须进一步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是写人惯用的方法,但对于学生而言,尚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运用。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学--练--用以“如何表现群体和个体”为主题。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第一课时 “预习过关”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七律 长征》。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四、前置学习活动
1.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征和98年抗洪的有关资料,了解彭德怀。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入新课
1.在现代有一段永载史册的光辉历史,那就是长征。同学们,你了解长征吗?谁来介绍一下长征?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2.今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感受红军非凡的品质。同时,走进98年抗洪抢险,领略新时期军人的风采。
(二)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发现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
有的是诗词,有的是长征故事,有的是解放军的故事,它们都和长征有关系?? 2.编者为什么要把这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六单元“八一壮歌”。板书:走进“八一壮歌”。 (三)汇报交流 词语过关
1.出示本单元词语:等闲、逶迤、磅礴、絮语、御寒、怒吼、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2.汇报交流 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等闲、絮语、御寒、怒吼、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2)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 (3)运用简笔画理解:逶迤、磅礴
(4)练习用“絮语、御寒、怒吼、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中的词语写话。 (四)初读课文 理清顺序 1.汇报读《长征》,注意词的节奏。 2.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 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汇报交流 (3)理清顺序
红军进入草地——部队断粮、饥寒交迫——隐忍割爱、痛杀坐骑——同甘共苦、爱兵如子——铁汉柔情、刚果决断
3.学习《大江保卫战》
(1) 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交流
(3) 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指导背诵《长征》。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2、23课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课前,学习班长已经把本小组成员生字描红、书写的优缺点向老师做了汇报,我们来看一看部分同学的书写情况。(投影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同学的书写作业。)
2. 我们从正确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评价一下同学的作业。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教师随学生的生成指导易错字的书写要领: 预设:
“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3.对照正确的书写,请大家把把错字每个书写两遍,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4.再次出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价。
师总结:通过努力,我们掌握了一些把字写正确、规范的小细节。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写字时,一定注意这些细节,那么你就会写出漂亮、规范的字。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2.课后收集**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八一壮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大江保卫战》
第2课时以文带文课 21 七律 长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语境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伟大的诗人风采。
4.拓展诵读《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 大柏地》,开展“长征精神之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领略**伟大的诗人风采。
难点: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伟大的诗人风采。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2.了解长征的历史
3.查找阅读长征相关的资料: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故事。 教师: 1.教学课件。
2.围绕教学需要,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解诗题,知诗人,激发阅读。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七律”你了解吗?(学生交流,教师简介这是一种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8行,每句7字,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需押韵。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
2.“长征”这是诗的题目。从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诗的内容)
3.你了解“长征”吗?课前推荐大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你们读了吗?选择你印象最深或者最有感触的一点和大家做交流,注意主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于“长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推进交流阅读感受)
4.知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在你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表达。(指生交流:**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是我国伟大的领袖人物。)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要给我们展现了**另一面的风采——一个伟大的诗人的风采。 (二)诵读诗作,整体感知。
1.学习诗词首先要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谁能做到这一点。指名朗读。 相机推进朗读:
(1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预习时有没有理解?谈一谈。
(2)读诗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指名试读。出示标记节奏的对照读。
(3)这首诗的韵脚是哪些字?圈出来。七律要求偶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朗读感受一下。朗读时要注意韵脚拖长读,才有读诗的味道。
4.能把诗读通,能读懂吗?
(1)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诗句的理解,提出不能理解字词讨论。(诗的大意依靠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诗句中还有什么字词的意思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从疑问入手,解决学生没有能够读懂的字词,以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相机重点明确“等闲、尽、暖、寒”等字的意思)
(3)这首诗中出现了几个发生在长征时期的历史事件,你能说说吗?(引导感知“翻越‘五岭’、过‘乌蒙山’、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出示长征路线图,你能从图中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发生
的地点吗?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称长征为万里长征吗?
在这首诗中,这样的一个万里历程,被称作什么?(万水千山)
(4)**以诗的形式写下这些难忘的历程,其意在于抒发怎样的一中情感呢?你能找出表示这种情感的词句吗?(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在浓缩成一个词语是什么?(板书:不怕)
为了进一步说明白这种“不怕”的精神,“不怕”的变现是什么呢?哪一句诗概括的写出来了?(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只等闲”,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诗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红军面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表现?(三至八句)一起来读一读。
(5)这样我们就梳理了诗的主要内容: 抓住了“诗眼”哪个词语?(不怕)
全诗紧紧围绕这个词语,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一句话来概括——(万水千山只等闲) 又分别举出几个重要事件来展示红军“不怕”的精神,那就是——齐读三至八句。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体会诗意,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全诗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默读诗句,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你的体会在书上写一写。(学生自学)
2.交流,相机引导。预设: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逶迤”“磅礴”写出了山的什么?你了解这些山吗?结合你对长征故事的阅读,说说在翻越这些山时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推进感知行军难)
②面对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红军的表现是怎样的?借助腾细浪、走泥丸感受红军不怕困难、乐观的精神。
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的情景。谁来诵读?(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看到金沙江水,看到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人们永远难以忘记发生在这里的两次战役。课前大家阅读这两个故事,说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和大家交流。(引导感知红军当时前有阻截、后又追兵的形式,时刻面临国民党部队的封锁;感知战斗的艰难,牺牲的惨烈)
②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写出了当时的艰难?(引导从“拍、云崖”体会江之险要;引导从“横”体会渡河之难)
③当我军成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一“暖”一“寒”写出来什么?是说巧渡金沙江在春天,飞夺泸定桥在冬天吗?(战士们为巧渡而高兴;为强渡之难而感到冷峻、肃穆)
④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激烈战斗的情景。谁来诵读?注意读好这一“暖”一“寒”。(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看书上的插图,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伴随我们成长,你们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这些故事了吗?你最想说什么?你觉得红军是靠着什么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
②这句诗中哪些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红军不拍远征难”的精神?
抓“更喜”体会——是喜欢着岷山千里雪吗?“喜”什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尽开颜”的喜悦情景。谁来诵读?(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抓住重点,赏读诗句。
1.一提到古诗,就想到“推敲”二字,每首诗都是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赋予诗词内涵。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这首诗的后六句,用你以前品析诗句的经验,展开想象,对某个词某句诗进行赏析,这一字一句用得妙在哪里?(学生自学赏析)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每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从哪里感受到**用词的精妙呢?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当你读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这两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生交流)(板书:逶迤、磅礴)
——在红军眼里,蜿蜒起伏的五岭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让人畏惧吗?(指名交流)
——是啊,红军把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五岭看作是(生: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书: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生:脚下滚动着的小泥丸。板书:泥丸)
——每句话中都有一组词语形成了对比(板书:对比),诗人采用了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好在哪里呢?(指名交流)
——一个“腾”,一个“走”,五岭和乌蒙山本是不能动的,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化静为动呢? ——请把你的理解送到这句诗中,指导朗读。(指名读)
②在这样的对比中,在化静为动中,诗人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夸张。板书:夸张) ——在古诗中,夸张的诗句有很多,你能吟诵几句吗?(指生吟诵,预设: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样夸张的诗句以诗人李白为代表,通过这些诗句,你有什么发现?(生:非常夸张,把事物都夸大了)是啊,这样的夸张表现出了李白的奇思妙想。
——而我们这首诗中的夸张呢?和李白笔下的夸张有什么不同?(指名说,生:把事物都夸小了)为什么夸小了?这样写可以更好的表达什么?(更能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不怕远征和“只等闲”。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
③看到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这不仅是红军战士乐观的情怀,更能体现出在**心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出**的乐观精神。
——再次细细地品味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目的,**写得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豪迈乐观吧!齐读这两句。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过渡: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险峻的高山,披荆斩棘,横渡滔天大河,五六句描写的是长征途中两场著名的战斗——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
①这两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学生找到“暖”和“寒”字)
——为什么这两个字用得妙呢?(出示“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对比着读读。)
——指生交流。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可我们的战士却没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顺利地到达江北,回望惊涛澎湃的金沙江,回望高耸入云的山崖,战士们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说出战士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喜悦的、自豪的。)
——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桥上向下望一眼,你心里什么感觉?(指名交流,预设: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等。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寒”字不仅写出了铁索的冰冷,又写出了桥的危险,让人胆战心惊。)
②想到金沙江,喜从何来?为什么强渡大渡河时,战士们的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指生交流) ——这里不仅表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敢,更加表达了诗人自身情感的变化,**作为队伍的领袖,他的心情怎样?他的内心暖什么?寒什么呢?(指生交流)
——过渡: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一喜一悲,你能把这两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指生读)
4.通过我们细细地品读、欣赏,感受到了**用词的精妙。七律还讲究中间四句对仗工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句是怎样对仗的?
(1)指生交流。
(2)小结:对仗工整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夫之深,**作诗可谓是出口成章。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生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整合诗歌,课外延伸
(五)整合诗歌意境,感悟体会情感。
1.诵读整首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指生交流)
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都读出了什么?(预设:长征的艰难;红军的无所畏惧、坚强乐观的精神;**诗词的精妙??)
3.一段艰难的历程,一段伟大的历史,**将她凝聚成56个字永远留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起书,我们再次诵读这首伟大的诗作。(配以音乐《红军不怕远征难》)
(六)领略诗人风采。
(出示**作诗的场景图)读了诗,**是一位大诗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知道吗?这些革命诗词大多是**在革命时期就地取材,即兴而作,脱口引出。他巧借当时的战斗、地名、事件就诗兴大发,诗作气势奔放、豪迈!听了这些介绍,你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又多了一些什么?说一说。
(七)拓展延伸
1.《七律 长征》是**写在越过六盘山前,越过六盘山后,**又写了一首词,想不想读读?借助注释,你能读懂吗?(出示课件,自由朗读)
2.这首词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感受到?(默读,交流) 3.重点理解品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包含的豪迈气概。
4.**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背诵一下,推荐《菩萨蛮 大柏地》。
(八)作业设计:
开展“长征精神之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可任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1.可以搜集**诗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背诵一二首;
2.熟读并了解《长征组歌》; 3.学唱几首耳熟能详的红歌; 4.开展讲长征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方法指导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理出课文顺序。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搜集长征相关资料 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曾这样地评价过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是在本文中彭德怀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另一面。
3.把课题改动一个字,使它成为一句话: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4.用关联词语,把这句话说具体。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学生回答,再请一名学生上来板书。 5.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重点讲解: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那些语句反映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预设: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
“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怜爱。)
(2)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大黑骡子的不舍)
(3)彭德怀背过脸去。
(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 (4)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 (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但是心里难受,让他吃不下。)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边分析边朗读,深入体会课文。
2.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三)重点讲解:彭德怀第一次下达命令
1.仔细阅读课文的5-10小节
2.思考:这一次大家为什么没有执行彭德怀的命令? (“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3.彭德怀是什么样的态度?
(彭德怀认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抓住“平静”,让学生思考:彭德怀的内心是否是平静的。. 5.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平静的。 教师提出自己的论据
6.回荡到前文,出示图片,教师突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缺衣少食。 7.强化前文中“盯着”,说明彭德怀内心坚定,早已作出决断,心如止水。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深化积累,总结全文
课文最后一段
1.抓住“滚滚铁流”,什么样的队伍可以称为“滚滚铁流”? (像钢铁一样意志坚强的队伍)
2.为什么一支缺衣少食的队伍,能够成为“滚滚铁流”?
(有了彭德怀作为司令员对战士们无私的爱)
3.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突出“滚滚铁流”、“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4.总结全文:
(出示照片)学到这里,你感受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长征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她永远值得人们去缅怀,让我们课外多读几个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2.在当大黑骡子斜倒下去的时候,彭德怀缓缓地摘下了军帽,他当时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却说不出来,文章中只好用省略号代替。同学们,假如你是彭德怀,你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坐骑倒在你的面前,而它的牺牲能够挽救更多的红军战士,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黑骡子说吗?请你用心地考虑,把想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
3.大家学习了这一组课文,对长征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请大家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不耐烦 怒吼 发火
第4、5课时读写结合课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题,抓住典型事件,理清课文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四、五自然段,背诵第五自然段。
3、 学习课文抓住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领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练习写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课题,抓住典型事件,理清课文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练习写片段。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课件 2、相关资料图片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播放歌曲《为了谁》
有这样一首歌十几年来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动容落泪。仔细听,认真想,歌曲中唱的“你是谁”“为了谁”分别指谁?
二、导入课题
1、介绍19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导入课题。
歌声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1998年,那年的夏天,暴雨来得比往年都更猛烈些,一场接着一场长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连续出现八次洪峰,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水展开艰苦卓绝的搏斗,打了一场抗洪抢险的“人民战争”。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并从读课题中指导“战”字的气概,从而奠定本课气势恢弘的教学基调。 三、自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通讯,文中有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抗洪抢险的危急场面。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好生字词和文中的注音,用笔画出这些词语,多读几遍。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奔腾不息 日夜兼程 赛城湖 崩塌 来回穿梭
全然不顾 血肉之躯 冲锋舟 稀泥 劈波斩浪 伤痕累累 惊心动魄 扛沙包 脚趾 摇摇欲坠 (1)、指名分行朗读,纠正读音。
(2)、了解“伤痕累累”中“累累”的意思;“累”还有其他读音:劳累 果实累累 (3)、 交流其他词语的意思。
(4)、相机出示“赛城湖”(地名):“赛城湖”是湖名,又称“赛湖”,在江西九江市西边。该湖北面有长江,东面有八里湖。南面是九江县沙河街镇。
“冲锋舟”(图片) (5)、齐读词语。 3、出示课文中的新词:
嶙峋、鏖战、安造垸、一绺布条 肆虐、铭记、簰洲湾、铮铮铁汉
(1)、指名读词,注意“铮”的读音和“绺”的读音。 (2)、交流词意。
(3)、了解“绺”的意思、“鏖战”的意思。 (4)、图片出示“嶙峋”: 形容山石突兀的样子。 (5)、齐读词语 4、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1)、“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2)、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3)、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四、品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说说体会到什么?(情况急、灾情重) 2、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万分危急”的?
3、再想想,在这三个“急”中,作者分别是选用哪些内容和哪些词句精准的表现出“急”的?随机进行品词品句与读法指导。
①涨水 急:暴雨、大暴雨、接、转瞬间、暴怒、疯狂、撕咬、千里。这些词语既表现了急,也表现了灾情的严重。是什么让温柔的母亲河变成了暴怒的巨龙?(暴雨、大暴雨、接)出示句子:
1、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2、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江水暴涨,千里江堤即将被冲毁。
从比较中学习作者“暴怒、疯狂、撕咬”等用词语的精确,体会修辞手法(比喻)的具体、生动、形象,并从中感受到情况的危急。(练读)我们看看作者怎么写“灾情”急的。
②灾情 急:三个告急、三个叹号、一个省略号、两个就是。省略号指其它沿线的城市和地区,或结合长江流域图让学生补充几个地名,以体现灾情严重,与上一句中的“千里江堤”及下面的“几十万、几百万”联系起来理解,了解通讯以点带面的写法。
4、齐读本段,提示注意停顿与关键词、语速与感情,要求读出灾情急、情况重、感情深的感觉。 五、小结。
1、说说在这节课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文字或片段是什么?
2、这只是大江保卫战的序幕,感人肺腑的战斗故事还在后面呢。请同学们课后把保卫战里的事迹读一读,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23、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大决战 铭记
第二课时
一、回味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请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请你回忆一下,每个部分在写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告急;决战;铭记,让我们打开文本118页,通过字里行间再次走近1998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经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决战的动人情景!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眼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师:文本开篇短短的三句话拉开了大江保卫战的序幕。指名读。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奔腾不息的长江比作了一条暴怒的巨龙。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
师: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谁能读出长江水的肆虐。师评价读:你读出了长江水的肆无忌惮,通过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危险就在眼前。齐读这个句子。
师:捍卫家园的“千里江堤”如果塌陷了,城市、工厂、田野,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幸福家园都会毁于一旦,所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电脑出示句子,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句(读时语速要快,声调要高)省略号表示什么?生死抉择,危急的关头,读出紧张的气氛。
师过渡:孩子们,人民子弟兵和几百万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有战争,就会有流血,就会有牺牲,就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现场,走近英雄群体,亲自感受子弟兵拼命保堤的感人故事。(师相机板书:拼命保堤)
二、精读文本,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细心体会,并说出自己感动的理由。 学习感人事迹之一:拼命保堤
全班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交流,一生找出:“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师:从这儿可看出什么?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师:你能谈谈感受吗?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 生: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师:这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什么精神?生: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鏖战”什么意思?非常激烈的很困难的战斗就叫“鏖战”。 多么坚强的人民子弟兵呀!我们不禁赞扬他们:“人民子弟兵,你们是好样的!”
课文中赞扬子弟兵的语句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的决战场面,让我们读出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齐读第2自然段)
师过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孩子们,让我们把镜头由“英雄群体”转向“英雄个人”——铮铮铁汉(板书)黄晓文。
学习感人事迹之二:铮铮铁汉
指名读第四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出写黄晓文语言和动作的词。
听了黄晓文的事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抓有关语句读。
师:黄晓文的语言大声说:“来不及了”,说明什么?
“咬、拔、扯、捆、扛、爬”表明什么?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指名读。
黄晓文的精神让我们敬佩,把你的敬佩之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吧。齐读第四小节。
电脑显示师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师:你查找的资料中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叫什么?
生:查找的资料交流略。
电脑出示:抗洪口号 师过渡: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曾经有战士说:
“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
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豪迈誓言,他
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显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他
们不仅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有的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这次抗洪斗争中,高建成、李向群等二十六名战
士光荣地牺牲了,在这些英雄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和英雄们一起喊出抗洪口号吧。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人民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
数不胜数的。
学习感人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自读课文第五小节,按电脑出示的学习方法学习。
学习方法:读句子。圈词语。悟句意。谈体会。
(2)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电脑出示:“飞向??飞向??飞向??”
师: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生: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师: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晃晃的电杆还说明什么?这些地方都是最最最危险的地方,但是
子弟兵们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生:舍生忘死。生板书。(学
生参与板书,起到了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的作用。)
师:他们救出的仅仅是周运兰、小江珊吗?“??”
生:这个省略号说明救人的事迹数不胜数。
师:你从资料中还知道哪些被救助的感人的事?
教师引读试着背诵:师过渡: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了,我们无法一个一个去诉说,我想,我们只要尽情
地去读好这段话,也就把那些英雄们永远地记在了心里。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引读:试着背诵。
三、回归主题,情感升华
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深受感
动,课前,老师创作了一副对联——电脑出示:
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 人民救星舍生忘死救群众 横批:军民鱼水情
我想,同学们一定被子弟兵抗洪的精神深深打动,此时此刻,你想对抗洪的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
(在歌曲《为了谁》的音乐中师激情谈话: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常说“军民鱼水情”,人民永远
忘不了他们,请饱含深情地再读最后一小节!
师过渡:感动中,我们理解了激昂的文字,诵读中,我们感悟了军人的真情。请看板书,我们一起回
顾课文,再次走近铮铮铁汉,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孩子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从学法、从诵读、从感受,我想你都会有收获,请谈一谈你的收获吧。
四:作业超市:(任选两题)
1、请你为文中的插图各起一个名字。
2、小练笔:给抗洪战士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3、收集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图片文字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
告急
拼命保堤
大江保卫战 决战 铮铮铁汉 奋不顾身
6.回顾提升课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本单元描写人物神态、语气、动作、等方面的词语佳句。
2. 熟悉描写人物的典型场景,细节。
3. 运用通过典型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练写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描写人物神态、语气、动作、等方面的词语佳句。
2.深刻理解通过典型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写一个典型人物。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收集彭德怀元帅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环节一、认知主题——阅读自学,整体认知
一、 回顾文本、深化主题
1.探究单元主题:第六单元共三篇课文《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作者
主要写了那些人的事情?
这些人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如果让我们给个一单元的主题给予命名,应该怎样命名呢?(学生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预设:最可爱的人、英雄赞歌、八一赞歌、八一壮歌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并且注意鼓励。
2.合作概括文本内容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每一课主要内容
预设:《七律 长征》主要写了红军长征路上经过五岭、走乌蒙、渡金沙、夺泸定、爬岷山的艰难和艰
辛。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写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断炊时,彭德怀将军忍痛杀坐骑的事。
《大江保卫战》主要写人民解放军英勇保卫长江大堤,抗击洪水的壮举。
3.填空练习、回顾主要课文文本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
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
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5)课文的顺序:决定杀骡子—命令杀骡子—杀骡子后
(6)彭德怀的性格特点: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7)《大江保卫战》通过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8)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9)《大江保卫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环节二、玩味词句——精度感悟、体用合一
二、复习词语佳句,掌握基本知识
1.头脑闪电,速记所学词语
学生根据回忆迅速写下本单元所学词汇,初学的词汇要注音。
学生互相检查,互相补充不知道的没记住的词语。
2.展示交流词语,对于学生回忆比较多的老师要注意鼓励。
3.词海遗珠:老师展示本单元所学词汇,学生对比老师展示内容,找出不会的、忘记的词语,并且迅
速掌握。
展示词语:
4.头脑风暴: 写出反应英勇的成语 写出表示团结的成语
预设:反映英勇的成语: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 身先士卒 力挽狂澜 义无反顾
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同心合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齐心协力
学生写出其中的四个即可,不必全部要求。
5.诵读优美的句子
佳句快车:老师开头学生采取开火车的方法,朗诵优美佳句。
注:老师对顺序不要严格要求,学生只要能够顺利的接出下句就行。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 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那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在学生诵读过程中,从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给予指导。
环节三、实践运用——拓展积累、读写训练
三、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人物
1.回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指导学生画出描写彭德怀元帅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分别读出描写彭德怀元帅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3.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4.按照书上的方法,利用动作、语言、神态的写法,写一位班级的同学
5.写完后注意修改,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6.根据同学的猜测评价自己的作文的质量,征求同桌的意见再次修改。
四、作业
1.课下继续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知识
2.利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生活、活动场景。注意过渡句和结尾。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编写信息统计表
作文四:《五下第六单元作文》2400字
周瑜叫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如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故意吩咐军匠不准备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鲁肃去探听,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准备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去报告时只提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鲁肃准备好了船,等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出现,他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军士们把船连接起来,开往曹军水寨。
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又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十分吃惊,诸葛亮说他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曹操以为敌人来攻,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满了箭,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这时曹操才知道上了当。
鲁肃把借箭的经历告诉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点评]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段意相联法的缩写文。小作者在认真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的自然段进行了归纳,然后将归纳的段意连缀成文,就成了一篇缩写文了。从内容上看,作者的确抓住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清楚地反映了原文所叙述的事件经过。
[习作范文精读]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才干,便要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
周瑜派鲁肃打探诸葛亮。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拖鲁肃借他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围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鲁肃答应了。鲁肃按诸葛亮吩咐照办了,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是有大雾,船也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吩咐军士擂鼓呐喊。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又看不清虚实,旧下令弓弩手射箭。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向,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正好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虽然知道上当,但是想追也来不及了。
船靠岸时,军士们都去取箭。周瑜听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告诉他和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觉得用箭比较好。于是请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还一并下了军令状。
周瑜觉得很奇怪,就派鲁肃侦察和阻挠诸葛亮造箭。
鲁肃见了诸葛亮,他请鲁肃帮自己派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需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安排在船的两边。还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也答应了诸葛亮。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坐在船上,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边擂鼓呐喊,一边向北岸开去。这时江上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诸葛亮还请鲁肃一边饮酒取乐,一边观借箭的过程。这使鲁肃十分吃惊。
曹操听到擂鼓呐喊的声音,就下令弓弩手放箭。雨一样的箭朝船射来,诸葛亮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营水寨。
天亮了起来,这时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曹操这才知道上当了,可这边饿船已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周瑜来取箭,鲁肃把他借箭的经过告诉了他。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刘蕊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说自己三天就能造的好。周瑜感到十分奇怪,就叫鲁肃阻挠他。
诸葛亮走后便去找鲁肃要他帮自己派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需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安排在船的两边。并要鲁肃保密,鲁肃也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坐在船上,让船开往曹营,江上大雾漫天,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这时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后只叫弓弩手放箭,过了一会儿,船上插满了箭。曹操这才知道上当了,可追也来不及了。
周瑜知道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高曼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说自己三天就能造的好。周瑜感到十分奇怪,就叫鲁肃阻挠他。
诸葛亮走后便去找鲁肃要他帮自己派二十条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士兵。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需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安排在船的两边。并要鲁肃保密,鲁肃也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坐在船上,让船开往曹营,这时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后只叫弓弩手放箭,过了一会儿,船上插满了箭。曹操才知上当。 周瑜知到后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
周瑜委托诸葛亮负责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好。周瑜很高兴。 诸葛亮请鲁肃借他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两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并说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果然没告诉周瑜,私自拨了二十条船,等诸葛亮调度。
直到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一起取箭。吩咐把船开向曹营,并擂鼓呐喊。曹操听了不敢动兵,只命令几千名弓弩手向江中放箭。一边插满了箭,又把船头掉过来。天亮了,草把子上插满了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靠岸后,周瑜听了鲁肃的话后,长叹一声:“我真比不上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叫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如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故意吩咐军匠不准备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鲁肃去探听,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准备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去报告时只提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鲁肃准备好了船,等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出现,他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军士们把船连接起来,开往曹军水寨。
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又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十分吃惊,诸葛亮说他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曹操以为敌人来攻,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满了箭,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这时曹操才知道上了当。
鲁肃把借箭的经历告诉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作文五:《苏教版五下第六单元》9700字
21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 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3. 带领学生细读鉴赏, 领略诗境, 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同志吗?你都知 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 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A .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 .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 题。
C .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
理解词语的意思: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 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 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3. 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1934年 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 涉水:翻过五岭,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 1935年 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 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 250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 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1935年 10月,**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 就是字, 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 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 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指导朗读《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诗题。
2. “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
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 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
3.交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 ; 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
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 . “腾越南五岭” . “疾跨乌蒙山”
(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 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 、 “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 、 “滚 动的小小泥丸” 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 突出红军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B . “巧渡金沙江” 、 “飞夺泸定桥”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 的险恶。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 怕牺牲的精神。
(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
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C . “喜踏岷山雪”
(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 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可以体会到,在这 25000里 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 )
B 那**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 地、 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 只是这些太多, 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
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
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 读全诗吧!
2.播放歌曲
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课后收集**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21 七律 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教学反思: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 “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 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 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 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21彭德怀和他的 大黑骡子 )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 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 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 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 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 ? 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 ? 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
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 ”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 ? 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 ?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 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 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理解“燃眉之 急” )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 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 (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 “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 ?(岁月,环境?? )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 ? 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 ?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五、总结课文 :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
六、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彭德怀 与战士同甘共苦
更爱战士
教学反思 :
23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 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 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 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 畏精神。
4.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 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 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 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 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 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惊涛骇浪》电影片段、歌曲伴录象《为了谁》 、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 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 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还记得 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 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 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 长江堤上 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播放《惊涛骇浪》中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的电影片段,再配以课文 录音,给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 、 “大暴雨” 、 “一场接着一场” 、 “暴怒的巨龙” 、 “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 ” 。 (用荧光笔根据学生回答画出)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 、 “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再听课文录音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随着时光老人回到那令人难忘的 1998年, 现在我们 就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2.播放灾情录象,师有感情的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 -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事例(保卫大堤)
过渡:7月 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 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 (板书:保卫大堤)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 2自然段,拿起笔,静下心,画出让你心灵受到 震撼的句子,画好后在空白处快速地写下你的体会。
(2)交流:
.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及图片。 (学生回答时用荧光笔留下痕迹) A.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 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从“闻讯赶到” 、 “顿时”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体 会到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不顾危险)
B. 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 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 他们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体会到战士们抢险的速度快,从“穿梭” “赤脚奔跑” 看出。体会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同学们想象一下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疼的厉 害,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可我们 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奋不顾身)战士们对这种 疼痛为什么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 (人民的生命财产) , 这个念头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了。 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心声。
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C . (出示人墙课件)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 ”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个感叹句我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乐 观主义精神、大无畏英雄气概,从“奋然”体会到战士们英勇顽强,可用哪些成 语: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己为人、舍生忘死??)
b 同学们想想此时“狂风、暴雨、巨浪”对于战士们来说是敌人,可他们却 把他们看作是在为他们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 的子弟兵啊!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 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 你们愿意加入这人墙中来 吗?好, 前排的子弟兵, 请你们站起来, 手挽手筑起人墙, 让我们一起阻挡洪水。 洪水更猛了,这样的人墙够坚固了吗?来,后面的战士加入到抗洪的队伍中来。 战士们,狂风来了你们怕不怕?暴雨来了你们怕不怕?巨浪来了你们怕不怕? 对,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高声呼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 为我们加油! (课件出示)
c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革命的口号, 还立下了革命的誓言。 请同学们举起右拳 立誓。
PPT 出示: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 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你们的身体难道是铁打的吗?你们也是血肉之躯, 但是却有钢铁般的意志!辛苦了,请坐。
D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从“鏖战”体会战斗艰苦,持续时间较长,战士付出血的代价)
PPT出示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 他们身上的皮被晒掉了, 没有流泪, 继续奔跑在抗洪 的最前线! 誓死保卫大堤! 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 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 了高度概括。
(PPT 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现在你们感受到了吗?指名朗读 全段, 你读的太好了, 老师还想再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好吗?
2.学习事例之二:铮铮铁汉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 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下面就一起来 听一听铮铮铁汉黄晓文的事迹。并思考:为什么说黄晓文是铮铮铁汉?
(1)指名说,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你觉得读好哪些词语就能显出黄晓文铮 铮铁汉本色,指名读这段话。
(2) 谁来读读这句话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 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 迹啊! ”这说明了什么?(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 (3)同学们感动了吗?好,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再次朗读这句话。
同学们,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人民子弟兵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有的还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
(4)放录像(有关李向群资料)这位年轻的战士,就是在保卫大堤时因过 度劳累而为民献身、舍生忘死的李向群同志。其实在抗洪前线,像李向群、黄晓 文??这样的抗洪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全体起让我们敬上少先队最崇高的队礼。
三、比较 2、 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4自然段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师小结:
第 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
第 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 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 又展 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 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四、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 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 摇晃晃的电杆。 ”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
☆出示填空“??”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 到了红五星, 看到了迷彩服, 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 所急, 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无愧于 “军旗” 、 “军徽” , 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 突出反映军民 鱼水情。 )
(2)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3)指名试背此自然段,赛背。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多种形式练背。
2.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 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3.再指名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六、总结课文。
1. 为了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与敬意, 人们谱写了一首英雄的赞歌 《为了谁》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 (播放《为了谁》 MTV , )
2.总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这里没有泪水, 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在这场战斗中,我人民子弟兵除了保卫大 堤还担负着抢救灾区群众的重要任务,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七、作业设计。
1. 搜集一两个抗洪小故事,开交流会.
2. 给抗洪英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 群体(面) 铭记
23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 个体(点) ↓
勇救群众 群体(面) 英雄
教学反思:
习作 6
教学目标 :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 的外貌、 动作、 语言、 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说。
教学重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 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 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 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 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 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 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 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老师、 朋友、 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 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 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 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 ,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 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三、根据所说,打草稿成文 。
四、修改习作 交流评议
1. 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⑴ 自主修改。
⑵ 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3.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 6
我喜欢或崇拜的人
外貌 特点 原因
教学反思:
练习 6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 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诗词,积累诗词,丰富 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 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
(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
(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
(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3)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 22 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 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 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 。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三、口语交际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说说文中人物特点。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 有重点地叙述。你看过的影视剧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 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要留 心别人的发言。
(二)练习。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互相评论、交 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教学板书:
练习 6
交流 模仿 评说
教学反思:
作文六:《五下第六单元教案》1100字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还包括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
《七律 长征 》这是**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课时划分:
21《 七律 长征》 ??????????????????????2课时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3课时
3《大江保卫战》????????????????????????2课时
《练习6》?????????????????????2课时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作文七:《五下第六单元教案》9100字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组成。 “活动建议”是板块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一)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由3篇短文组成,分别是《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三个故事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从这三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已经重视信息的传递,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传递的信息量小,传递的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简要地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建设过程和它的作用。这个阅读材料的第一段,用简明文字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一篇阅读材料,理清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计算机网络。与前几种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无论在传递的信息量、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递的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以一位北京的小学生制作一份“绘声绘色”的电子邮件为线索,介绍了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电脑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阅读本文,最好让学生自己在多媒体电脑上操作,亲身感受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网上呼救》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网络时代的真实故事,显示了网络的巨大作用。苏珊是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学院的学生,在图书馆突然发病,生命垂危,危机时刻她在网上聊天室发出了求救信息。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县的男孩桑恩看到这条信息,展开万里营救,终于使苏珊脱离危险。救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网络进行万里营救就显得很不一般,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除了看到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的作用,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把握自己》是一篇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稿。演讲从一名高三学生猝死说起,列举了不健康网站、沉湎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然后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这篇演讲稿提出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很及时的。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进,造福于人类,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辨别信息的良莠,正确利用信息,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良好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健康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网络问题引出一系列如何对待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利用媒体。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演讲稿的写法,如,列举事实,讲清道理,发出呼吁,语言要有感染力。
(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起因是“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我”发现爸爸的咳嗽好像和东南风有关,于是“我”开始做观察记录,最后在医生张伯伯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爸爸的病因,原来东南风带来的空气污染是爸爸咳嗽的病因。这个材料阅读的重点是记录表和张伯伯的话。记录表记载了两项信息,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张伯伯对记录表进行分析,确定了东南风和爸爸的咳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病因。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成“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等几个部分,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自己看法。这份调查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的情况和资料整理”部分。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调查访问、查阅书籍报刊,也有上网搜集资料。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有李姓的来源、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姓人口数量和李姓人口分布等,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由于资料比较丰富翔实,得出的结论也令人信服。研究者把结论分点列出,结论清楚明白。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例,对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起到启示作用。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晌。 2、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教学准备: 了解古今中外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调查周围的人在利用什么手段传递信息 搜集有关信息传递的故事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2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3)(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作文八:《五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500字
20、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 录音磁带 长征的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初读了解时代背景,初步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 三 课 时
学习目标:
进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22、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挂图,歌曲《为了谁》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习 作 6
教学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明确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习作点评
练 习 6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语文与生活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等
作文九:《五下第六单元作文2》8500字
习作训练: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
怎么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①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② 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③ 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
发出鼓舞和号召。
具体写法可参考以下范文,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
【习作范文1】
关于小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带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多少人近视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了?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班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 通过班级博客发表问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共有11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质。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2、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3、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4、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5、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护不当、用药不当之类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①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②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
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习作范文2】
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1、调查内容
①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②了解五年级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③向全体五年级学生提出预防近视的意见和建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制定好调查表格,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调查活动,为调查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确保了调查实践活动的成功。
2、组织调查
⑴做好调查动员,明确调查对象、指导调查方法。⑵发下调查表,各小组分配好调查任务。⑶小组开展研究:(学习方式:观察了解学生、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⑷学生收集有关由于近视眼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⑸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近视是否与年龄、年级、性别有关,学生近视率的高低是否与优班和普通班有关。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能亲身去体验社会,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3、调查汇报,归纳总结:
⑴学生活动: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近视眼的情况。
⑵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整汇报自己的材料。
⑶指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的原因学生活动:
①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展示本小组所填的统计表。
②学生分析发生近视眼的原因。设计意图:与数学合理进行整合,运用统计图、表展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活动:
①帮助学生将各组汇报的数据形成表格。
②和学生一起口算,填写合计的数据。设计意图:建立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活动:分组分析全班统计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有近视眼?
⑷借助资料,处理信息:学生活动:上网了解近视眼的有关知识。
4、调查方法:
(1)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发放到一部分小学生手上,了解一下他们在平时的用眼情况,制成统计表(见副表)。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般小学生的用眼卫生情况,获取本校同学体检时的视力记录。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小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
5、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说明: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统计结果如下:
(1)患有近视眼的同学:34人(38.64%)在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①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A很好1(2.94%)B一般29(85.29%)C很差4(11.76%) ②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A不上网19(55.88%)B半小时3(8.82%)C一小时5(14.71%)
D二小时以上7(20.59%)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A半小时11(32.35%)B一小时13(38.24%)C二小时以上10(29.41)
③ 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A经常3(8.82%)B偶尔23(67.65%)C从不8(23.53%)④做眼保健操认真吗?A非常认真10(29.41%)B偶尔22(64.71%)C不认真2(5.88%) ⑤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A经常28(82.35%)B偶尔4(11.76%)C从不2(5.88%)
⑥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A经常0(0%)B偶尔7(20.59%)C27(79.41%)
⑦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A是9(26.47%)B不是25(73.53%)
(2)不患有近视眼的同学:54人(61.36%)在未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①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A很好9(16.67%)B一般42(77.78%)C很差3(5.56%)
②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A不上网33(61.11%)B半小时4(7.41%)C一小时14(25.93%)D二小时以上3(5.56%)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A半小时11(20.37%)B一小时24(44.44%)C二小时以上19(35.19%)
③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A经常13(24.53%)B偶尔28(51.85%)C从不13(24.07%)④做眼保健操认真吗?A非常认真27(50%)B偶尔26(48.15%)C不认真1(1.85%) ⑤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A经常44(81.48%)B偶尔6(11.11%)C从不4(7.41%)
⑥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A经常0(0%)B偶尔8(14.81%)C从不46(85.19%)⑦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A是16(29.26%)B不是38(70.37%)
5、结论通过调查统计显示,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6、原因分析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得出了会对视力下降造成影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
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
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7、活动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
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
(3)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4)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5)不要轻易去戴其它同学的眼镜,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反倒会使自己的视力慢慢下降。这就是我们小组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限于水平,资料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 评指正。
【习作范文3】
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
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习作范文4】
关于人民小学校门口脏乱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人民小学校门口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也堵塞得很厉害,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我们学生的生活也有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询问校门口值日干部,了解每天校门口的垃圾。
2、调查校门口流动人口。
3、调查门口交通堵塞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调查的方面具体内容
校门口值日干部了解校门口垃圾每天校门口都会有垃圾,食品垃圾最多,又最不卫生,什么卫龙呀,什么开胃牛,学生都很爱吃,不仅有食品垃圾,还有“白色污染”,比如塑料袋、食品盒等等,这个污染也很严重。
小组调查研究调查校园流动人口每小时至少走过100多人,小摊贩较多。
小组调查研究调查校门口交通堵塞的原因学生上学放学车辆较多,小摊贩又摆路边摊,占位置,学校出来刚好又是一条街道,人口又多,造成交通堵塞。
四、建议与措施
建议市政府多加监督管理,并派一些人员来巡逻,及时制止路边摊的无证经营。提倡“保护环境”,让小学生不去买垃圾食品。
五、措施
1、希望校长教育学生不买垃圾食品。
2、希望校门口值日干部多加管理,及时制止小学生买垃圾食品。
3、希望老师能给学生讲垃圾食品是怎么生产的,并讲垃圾食品的危害。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五年级:金可欣
【习作范文5】
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
当你走进校园,踏入教室,观察一番之后,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我们不难看到,在我们教室的桌斗里,什么没吃完的零食,废纸片,揉成团的草稿纸,地摊上买来的小玩具,铅笔屑、塑料袋、没交的数学作业本??里面可是应有尽有;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上,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左摇右晃,有的把手伸进桌斗里,自顾自地玩玩具等;晨会上有左顾右盼,在下面窃窃私语的同学;教室里有乱涂乱画的桌子,摇摇晃晃的凳子;有用脚“开”门的同学;还有下课后,把楼梯扶手当成滑梯的同学;在整洁的校园里,有我们同学丢的纸屑、塑料袋;还有一些同学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讲粗话、脏话、争吵、搞不团结。以上这种种现
象,不仅严重地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也破坏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这时这个校园在你心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我认为可以在教室、宣传栏等公共场所贴一些宣传画,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文明举动。通过宣传,慢慢使大家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也可以在低年级搞一次“清理小课桌”活动,在高年级搞个“校园不文明现象大通缉”漫画征集评比活动,增强大家对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厌恶和憎恨。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点滴之事做起,从我做起,跟不文明行为永远告别,为学校的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报告人:童欣悦 【习作范文6】
小区环境研究报告
一、调查人员:大众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年*月*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少先队员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草坪逐渐被垃圾吞噬?我们是不是该拿出实际学行习动网呢?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
【习作范文7】
关于社会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人:吴童萱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0日
调查地点:株洲市商品街附近
调查目的:调查社会上的错别字,并向有关单位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经过对商品街的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故意将词语中的某个字用谐音字替代。例如一些医药广告将“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空调广告将“终身无憾”改成“终身无‘汗’”;摩托车广告将“乐在其中”改成“乐在‘骑’中”等。第二类是为了省事而故意简写的错字,例如把“停车”写成“‘仃’车”;把“起”字右边的“己”写成“乙”等。第三类则是不小心写错的字,例如家具店门口的“家‘俱’”;饭店菜单上的“‘抄’饭”与“‘合’饭”;水果店里的“‘波’萝”等。
因此,我建议人们无论是干什么都要认真对待。汉字不会写,或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应该拿字典查一查,也不能因为麻烦,就把汉字简写。写完后仔细检查,认真对待每一个汉字,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世界上就不会有错别字了。
【习作范文8】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用字也越来越广。但是在用字中,出现了很多繁体字,简化字和一些错别字,为了让人们不再用那些不规范的字,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结果
通过我的调查发现:
1、在一些商店的橱窗上,有人为了美观,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字写成了繁体字。如:把“针”字,写成了“针”;把“铁”写成了“铁”;把“见”写成了“见”。
2、有一些人,写字时为了简便,把字写成了错别字。如:把“鸡蛋”写成了“鸡旦”;把“豆腐”写成了“豆付”。
3、有的人为了写字省事,把一些字写成了简化字。如:把“演员”写成了 “ 员”。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随处可见,是社会的一大弊病。
三 、改进建议
为了让我们青少年更为规范的用字,并倡导大家都来写规范字,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我们青少年要好好学习规范字,认真书写规范字。
2、对周围使用不规范字的人进行规范字的宣传教育。
3、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用规范字。
请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我们社会中的用字情况更加规范,让文字保留它耀人的光彩。
作文十:《五下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解析》15800字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一、教材解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二、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单元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难点:
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课时安排:10——12课时
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课文连一起上。
(一)信息改变我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资源:
1(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学生多途径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传递的故事。
2(搜集的有关沉迷于网络的严重危害的事例。
活动开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读懂单元导语,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教学准备:
收集感动中国2008的有关人物的信息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让你们收集感动中国2008的有关人物的信息,你们的信息找到了吗,你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的呢,(生答)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谈到了自己获得信息的方式,很不错。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真可以说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去了解信息传递的改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六组课文。)
二、阅读单元导语,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
1(生自读单元导语,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讨论:
?本组教材对我们的总的要求是什么,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3.班上交流。
三、阅读活动建议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活动建议,快速地浏览阅读材料。
2.小组内讨论:
?活动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在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3(班上交流。
四、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3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2(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活动计划包括:活动
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等)
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工: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要求:讨论时要作好分工,4
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
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教学附记:1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4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阅读学习《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3(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两篇故事。把握主要内容,区别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
搜集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有一个远在北京的亲戚,他想知道这两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我该如何让他知道咱们这儿的信息呢,
2(生各抒己见。
3(师:刚才同学们给老师提了这么的好建议,我一定会把信息及时告 他的。可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传递方式,那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二、初读材料,知晓大意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说说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呢,
3(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5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计算机网络
三、再读材料,比较差异
1(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古人的方式有什么缺点,
2(师:是啊,古代的人们已重视信息的传递,但他们的方式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3(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明白,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递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4(再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二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5(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6(生交流反馈。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
7(是啊,因特网真神奇啊,它将??(生齐说)世界连成一家~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
说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你比较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时
信息传递的方式 评 价
代
远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
古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代
近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代 系统 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代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6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当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代 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五、小结
从古至今,人们都需要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显得多么重要啊~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都是??(生齐说)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教学附记 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通顺流利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 1
知道主要内容。
2(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3(让学生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媒体的神奇。
教学难点:
知道《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可将课堂移到学生微机室上
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呢,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 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7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1.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各抒己见)
2(是啊,电脑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啊~
3(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位魔术师,亲身感受它的神奇吧~
(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网上冲浪,如欣赏照片、音乐、动画 给亲朋好友发邮件、贺卡等)
二、《网上呼救》
1(电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还可以救助别人呢~下面我们就去 看《网上呼救》吧。
2(生自由读。
3(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4(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 们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
(分小组讨论,生汇报。 6
(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三、总结
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 点滴滴。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 教学附记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拒绝 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8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 络信息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短文《把握自己》,激励孩子们健康上网。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网吧危害的事实及新《守则
新《规范》。
2(分组合作,分工明确,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多彩。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迷
茫。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呢,我们今天
一起来听一听一位朋友的演讲吧。
二、阅读文章《把握自己》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
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不做评论。
三、讨论
1)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2)由网络问题联系到一系列关于媒体的问题,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
响,出版物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四、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结
布置学生收集黑网吧以及孩子沉迷的相关资料,并想想如何帮助这些沉迷的孩子。
讲故事,以情感人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9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1(在音乐中,讲故事。
2(同学们,大家都喜欢上网,其实网络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有些孩子在进入网吧以后,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沉迷在网吧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信息的时代, 成长的孩子, 他们渴望与同龄的伙伴进行交 流??而网吧里,游戏的刺激,聊天的诱惑,不良网站的毒害??让孩子们迷失了自我,甚至如痴如狂??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社会 的话题??
[说明:以情感人,用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引出今天的话题,为孩子们营造放飞思维的自由空间。]
五、展示网络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并整理收集的资料情况。
同学们,网吧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们青少年自身的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难以自我抵制网络游戏以及有害信息的诱惑。特别是当前不少“网吧”的恶性竞争,一些经营者违规经营,不遵守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等规定,造成一部份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而这,对于我们的身心,甚至是生命都造成了危害~通过网络,你们都收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展示。
2(分小组展示解说分类处理之后的资料:
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
养成不良习惯;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说明:收集、处理信息。孩子们展示自己收集、处理后的丰富翔实的事实和资料,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网吧的危害性。] 六、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办法,对症下药
1(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毁在网吧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媒体频频曝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2(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争论。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0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3(人们常说,“网络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啊~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难免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引诱。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人,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4(小组讨论后,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各种方法,纷纷劝说。 七、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愿望
1(其实,电脑、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乐趣,可是,这个虚拟的空间同样有危害我们心理、危害精神、危害健康的诱惑。因此,我们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我们除了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关心和指导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同学们,告别网吧需要我们大家的实际行动,你们有什么愿望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我们心中的愿望~~可以写几句宣传语,可以唱歌、可以画画??等等来表达。小组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各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交流、表达自己对蒋康网络的愿望和心声~ 八、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说明:将情感推向最高潮。童心飞扬,童言稚语庄严宣誓:快乐上网 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吧~]
刚才同学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也多次组织我们开展了学习和讨论,请大家看:(屏幕展示)
1.新《规范》第二十条明确指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 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小学生“不进 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2(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自觉遵守新《守则》、 《规范》~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拒绝网吧~~自己的思想,自己管。让我们一起制定网络文明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3(小组研究。
4(各组网络文明公约展示。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1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快乐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拒绝网
吧~[说明:分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健康上网最真
的愿望,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网络是非观,激励孩子们为健康上网而努力奋
斗~]
六、小结
教学附记 4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
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如:
1.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
获得的信息 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成员
爸爸
妈妈
我
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2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2.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3.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获得的信息的
获得的信息
成员 渠道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
?
队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
爸爸 ?
房屋拆迁评估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
?
证会
天气预报:明天晴 ?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
妈妈 ?
超市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
?
出柿桂果 我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3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模型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
?
园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xxx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亲自看到或听到;?电话或短信;?报刊和书籍;?广播和电视;?网络;?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 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教学附记
第六课时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4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 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辩论并能利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给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分成正、反两队。 教学过程:
明确任务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教学附记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5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 的方法。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点: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信息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两则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方法的问题。
课前准备:
有关两则阅读材料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自读两篇阅读材料,说说你从中了解了些什么,
二、读报告,了解研究方法。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跟以往的课文完全不同的一则阅读材料,自己 读一读,看看研究报告有什么独特之处,(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如: 章中包含了表格、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强等)
2.师小结:研究报告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能像其他文章一样进行想象、 张等,它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6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3.我们该怎样进行调查研究呢,自己再默读材料,看看小作者的研究过 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相机板书:研究的方法??收听天气预报(收集信息)列成表格(整理信息)向专家请教(分析信息)
4.看看作者整理的信息,说说他包括了那些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5.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就各异。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二则阅读材料,找找调查研究的方法。(师在收集信息下板书:查阅书籍、报刊,走访有关部门,向别人咨询,上网)
6.将两个表格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异同,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事情,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准备研究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想想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把你的想法和家长交流交流,请他们给你提提意见。
教学附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
,.指导学生收集信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基本学会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
小组内的同学充分讨论、分好工、做好收集资料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我们了解了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大家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了 研究报告的主题。现在各组根据你们选择的主题,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
1(明确计划内容: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2(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7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3(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多媒体出示:
搜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 不足 适用范围
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自己观察、记录 第一手资料,真实 费时多
象 调查、访问 比较真实可信 工作量大 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 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 需要较多资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 速度快,信息量大 需要设备 需要大量资料时 提供建议: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提示:
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当小组研究报告的主题
,.我们家生活的变化。
,.身边同学的近视情况的调查极其原因的分析。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附记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好的资料分类整理。
教学准备:
各组成员将收集的资料汇集起来
教学过程: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8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学附记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19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研究报告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份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出示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1(问题明确。
2(方法恰当。
3(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
4(结论清楚(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 二、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 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 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0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三、出示一份研究报告,指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北京市西什库小学靳征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按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现在的地下水位与,,年代初相比已下降了,(,,米,目前北京的地面正以每年,,毫米至,,毫米的速度下沉。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辆至,,辆,有的高达,,辆,冲洗每辆汽车最多用水,,千克,最少也要,,千克,如果冲洗每辆汽车用水平均按,,千克计算,,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辆,那么,,千克×,,,,,,,,千克,,吨,一年(,,,天)为,,,辆×,,,,,,,,,辆,,,千克×,,,,,,,,,,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家洗车店每年就有,,,,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吨水。相当于两个什刹海的水(什刹海水容积为,,,,,,立方米)。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吨水呢,那简直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数字。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洗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1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四、小组成员讨论,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 教学附记5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做好的研究报告。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并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简单的研究报答。
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前面的活动, 我们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 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利用获得的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工作报答了。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汇报会,把你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成果尽量展示出来吧!
二、汇报撰写的研究报答。
1(小组内成员交流本组撰写的研究报答。
2(在全班交流, 汇报。
(1)小组内派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研究作简单的汇报。
(2)组内其他同学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组内其他同学解答。
(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3(师小结:各个小组撰写的研究报答格式正确,提出的问题恰当,研究方法各式各样,结论客观、正确,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答,真不错~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2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三、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活动采用型成长启示, 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 本组成果再次清查收录的材料:
活动计划:
活动记录:
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的研究报告:
活动掠影: ??
2(本组成员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3(师进行评价。
评价采用星级评价
优:?????
良:????
中:???
及格:??
四、提出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常浏览报纸、杂志、书籍,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剪报酬、资料本,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以后查找。
2(经常和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并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资料: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
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3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教学附记6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4
人教版第_10_册第_六_单元 主备人:叶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杭州市余杭区东方未来学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