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滴水穿石的启示阅读答案》700字
读短文,完成练习。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上面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永远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还是把石头滴穿了。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先生,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在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摘录文章中的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
3.“滴水可以穿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白石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因为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坚持不懈
2.(略)
3.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作文二:《滴水穿石的启示》21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管建刚
整理:逸夫小学 朱敏娜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是苏教版第九册22课的一篇课文。通过三个正面事例以及一个反面事例论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滴水穿石。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对于小学阶段没有提出这个议论人的概念,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意在让孩子模仿作者的写作特点,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框架,对于写类似的议论文有一个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源于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他的设计意图即:指向习作的阅读课,在阅读中找到习作的方法,在阅读中吸收习作的思路。在读中学,在学中用,能思索能探讨作者写作形式的精髓所在。对于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意识上的认识,引领学生在习作中能“瞻前顾后,随篇而变”的习作技巧。
教学目标:1、能流利的通读课文,了解与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正确寻找论据并运用论据。
3、在阅读中领略议论文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感悟在习作中
要“瞻前顾后,随篇而变”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正确寻找论据并运用论
据。
2、在阅读中领略议论文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感悟在习作
中要“瞻前顾后,随篇而变”写作技巧。
教学流程:
一、 揭题、读题,了解“启示”
(一)找“启示”
1.通读课文找一找“启示”
2、(课件出示)齐读校对
(二)学“启示”了解写作的“对称美”
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本领,抓住课文的关键句,课文就写的这么一句话(再读)
这句话很多名人说过,父母说过,老师说过……但作者说的却不一样。
1、 分角色读,了解“对称美”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A、 男女生读(各半句)
B、 以“而不”为界分组读
板书“对称是美“(再读)
师:这句话对于我们将来做人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学习语文不重要,学习语文重要的是作者怎样把“一句话变一篇文?”(板书)
二、 整体感知,了解议论文的“经典框架“
(一)解读1、2自然段——摆出看法
第一自然段: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省略号的用处,节奏感的把握)
第二自然段:反问句的朗读,读出感叹的味道。(板书:摆出看法)
师:要想证明这个观点看法是否正确,是否站得住脚就得进行——举例子,那么好,我们现在分小组来读一读这些例子(板书:事例)
(二)解读第3自然段——正面事例
要求:每组赛读,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
1、 解读爱迪生发明的“勤“(数字分析)
2、 解读齐白石的“勤奋“(重点解读)
a.读读齐白石挂在墙上的自勉作品.
b.猜猜齐白石作品价格(2013年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荷花鸳鸯图》以477万高价拍出,荣登此次拍卖的榜首。)
师:这些都是说明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像这样正面说明的例子,我们叫做:正面事例(补充板书) 引:所以——(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解释:“顽石”读书就要读出“言外之意”
(三)解读第4自然段——反面事例
1、 齐读
师:这写的是——反面事例(板书) 2、质疑:为什么正面事例写的是人,而反面事例不写人而写雨水?(理解反面事例历史不太可能有记载) 3、小结:摆出了看法,有了正面事例,反面事例,接着就是得出结论(板书)这种文章叫做:议论文(板书,再读框架)
三、拓展巩固与运用
(一)身边的“议论文”
师引: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作业的同学一般成绩不会差(提出看法)谁来给我举几个正面事例
1、(生自由回答)那么反面事例呢?(我们就不明说了吧,多打击人啊!) 2、再理框架(读)
师:这就是我们把“一句话变一篇文”(读)
(二)分段训练——瞻前顾后,随篇而变
1、将“正面事例”的段落分一分
a.分两节
b.分四节
c.分五节(省略号另起一节)“????”省节号
2、如果你来写,愿意写成几节(手势表示)——瞻前顾后 了解课文写成一节的原因(反面事例只写了一节,所以正面写一节最为恰当)
师小结:a.与反面事例相对应(板书:顾后) b.第一小节有146个字,如果后面把它们各分一小节,这就犯了习作上的大忌。第一节如我们家的厨房,后面就是我们家的客厅,谁家的厨房比客厅大的啊?所以我们要(板书:瞻前) 3、去“反面事例”——随篇而变 1、师:我们在习作中往往可以只有正面事例,那么这样的话你觉得“正面事例”应该分成几节?(四、五节)
师:段落不是不变的,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板书:随篇而变)
2、扩写训练(说一说) 师质疑:现在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把“正面事例”都分开来了,而第一自然段还是那么长,我们岂不是犯了大忌吗?那你觉得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引导学生扩写事例)
那么你觉得这段文字哪里可以变得详细,那些地方还可以扩开来写 师:所以说详略也要——随篇而变
(三)巩固议论文的框架(读)
四、总结全文(回到课文) 师:这是一个启示,这是我们写议论文的一个启示(瞻前顾后,随篇而变)对于我们生活也有一个启示是—— 再读“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补充材料(谈话):美国哈弗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只有3%的人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么这些人都成了……
作文三:《滴水穿石的启示》1400字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学习说理性文章从正、反面论证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说理性文章从正、反面论证的写作方法
2、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在四年级 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说理性文章《说勤奋》 ,说理性文章一般的写法是摆观点、举 事例、再总结(板书)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也是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 来写的,每篇文章在表达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滴水穿石的启示》 和《说勤奋》在摆观点、举事例和总结观点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
二、学习摆观点的方法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滴水穿石的启示》 ,找出作者开篇摆观点的句子。
2. 指名交流。 (齐读)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
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换个说法。
(2) “那样”指哪样?(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3)表达的意思一样,作者为什么用反问句?
用反问句表达,更有气势,语气更为强烈,我们一起再读。
3.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摆观点的时候和 《说勤奋》 在摆观点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反问、 设问;故事引入,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观?谁来生动 地讲一讲这个奇观?)
作者由太极洞的奇观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比较吸引人)
三、举事例
1. 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事例?
2. 前面三个人物的事例就是三个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根 据屏幕上的要求练讲故事。 (学习任务)
要求:讲清人物——事情——结果;
讲明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练说,指名讲)
3. 孩子们,这是作者列举的事例, 如果是你, 你会列举谁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呢? (教师手指省略号)
4. 作者举了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你们也列举了这样的例子,这些都充 分说明(多媒体出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 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现在你理解“滴穿”和“顽石”的意思吗?
滴穿:克服、攻克 顽石:困难 挫折 崎岖 坎坷
(2)这也是一个反问句,让我们一起问出气势来。 (齐读)
5. 刚才我们讲了三个事例, 文中还有一个事例, 出示学习任务: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块,用 “ 因为 所以 ” 的句式说一说。 6. 同学们,张老师想把雨水的事例穿插到李时珍的故事后面或爱迪生的故事后面,你觉 得可以吗?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正面列举的三个人物他 们的相同点是:而雨水 )
7. 我们这篇课文是通过正反两方面举事例的,而《说勤奋》呢?你觉得哪种写法更好? (更有说服力)
四、重申观点
通过刚刚正反面的举例,让我们牢牢地铭记了这样的启示:(引读)目标专一而不三心 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总结全文 拓展写作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说理性的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自然奇观 人生奇迹
作文四:《滴水穿石的启示》54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楚, 先是讲安徽广源太极洞内的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 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 的原因,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目 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二、教学设计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我以《白头翁的故事》引出 课题,然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 课时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文,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三课时主要是总结文章的 写法和课堂作业。
下面我就针对我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做一下解说:今天我对教材进行 了创造性的处理
1、以文章的的中心段切入,展开课堂教学。
2、从太极洞的的奇观引导学生体会水滴是如何把石头滴穿的,并和雨水比较 分析雨水不能滴穿石头的原因,理解水滴的精神。
3、从自然现象引申到我们人的精神,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里我设计了让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感受的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独特 感受,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然后总结“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靠这种 滴的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种种困难而成功的。
4、拓展延伸,介绍了解的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认识一位“挖井人” , 加深学生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和体会。
(下面我来谈谈我上这节课的感受)
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利用了远程教学设备,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 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课件“太极洞 的的奇观”—— 状如卧兔的石块,被水滴滴穿的情景展示,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 到了水滴是如何把坚硬的石头滴穿的;其次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
出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最后漫画《挖井人》的亮相,使学生在欣赏中加 深了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我记得我问了两个平时理解能力稍低的学生:“你欣赏这幅漫画后明白了什么?”他两人都能说出是“挖井人”没有专一的目 标,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他没挖到泉水。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 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切忌用 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故本节课堂教学我没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是 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
(1)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本课 时我设计了三个朗读训练点:第一个是课文最后一段“我们要铭记??美好的理 想” ;第二个第一段的“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第三个是第三自 然段的“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在指导朗读时我说:“自己读读 这段话,你最关注句中的那些词?为什么关注它?你是怎么读好它的?”记得有 一位学生读“几百年” “几千年” “几万年” ,这个地方时,读得很快,于是我问:“老师怎么听起来这几百、几千、几万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呢?” “谁再来读读 看”三位学生再来试读,读得就有点味来了。于是我再请原先的那位学生读,他 知道这几个词是表示时间很长很长,所以要读长一些,而且后一个要读得比前一 个长。在品读中学生体会到了水滴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它终于 滴穿了石头。
(2)读的形式多样化,在本节课也体现了出来。有默读、自由朗读、个别读、 齐读等。便于思考的地方让学生默读,要了解学生的独特感受时请学生个别读, 为增加课堂气氛时全班齐读。如对“三个名人事例” 的学习理解,我就先采用了 默读方式,在学生汇报学习感受时就采用个别读的形式。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 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第三段三大名人成功的事例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这段课文 向我们介绍了那三大名人?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你最佩服哪一位?从这些 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接着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请学生汇报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感悟。
4、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资源
进行拓展延伸。本节课我发挥教材的拓展作用让学生说说还有那些人也具有滴水 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在拓展补充中加深理解。此外,欣赏漫画《挖井人》 ,更是学 生对文本理解的升华。
四、教学中的不足
1、上课时,我就觉得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上第一段时,我就觉得所花的时间 太多了,可学生还有没理解,我只能让学生再去读课文了,当时我就想,我肯定 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结果拖了 4分钟。
2、其次,在组织学生汇报学习“三大名人”的感受时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 “说”的意愿,在读文的指导中有点过于形式化,不够到位。
3、学生回答、朗读的互相评价的机会太少。
五、教学改进
电化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所以利用电教创设 教学情境会收效很大。而今次我设计的“水滴往石块滴下”这块幻灯片没有声音, 学生只看见水往下滴,如果能听到水滴的声音会更好;还有“雨水不能滴穿石块” 这个教学环节,如果增加“下雨的有声情景”的幻灯片,那样课堂的气氛可能更 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可是我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的技能还不熟悉, 所以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节课我上得还是很成功的,教学环节清晰、紧凑,有实 效。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到了每个学生,在教法上体现“点拨、引导” ,在学法上 体现“独立自主” 。
附: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灵山县石塘镇中心小学 执教:杨兴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 1个多音字,理解新词。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会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滴水穿 石”的可贵精神。
4、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水滴的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1、师准备:IP 资源、网络资源的综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文的相关资料的收 集整理。
2、生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 (2)学会生字,读准多音字,理解新词; (3) 想一想: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水滴石如何滴穿石头的?(4)搜集具有“滴水 穿石”精神的人。
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以读感悟
2、以议为辅,以议促读
教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白头翁的故事》
2、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师:白头翁学艺三心二意,目标不专,到老了也一事无成。而今天老师带 领大家去一个地方,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板书课题,读题)
4、质疑:根据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悟
1、默读,边读边想刚才想到的问题。
2、汇报初读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主要写什 么吗?
3、小结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1、自读,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回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拼读理解的情况,注意多音字“给(j ǐ) ”
3、指名读。选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4、读书评价。师表扬鼓励。
四、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想一想:(1)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在那一段?; (2) 课文“水滴石穿”的描写在哪写段落?; (3)为了把道理讲清楚,课文举了那些 事例来说明?分别在哪些段落?
2、生汇报后归纳总结分段情况。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意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 P122.2的词语,指名读。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2课。 (出示题目,生读题)
二、直奔中心,展开教学
过渡:普普通通的水滴竟然能把石头滴穿, 它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 回答)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 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 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
(1)谁来读读这句话,希望通过你的朗读能让我们知道你读懂了这句话。
(2)生读,评价(要重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
师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齐读
三、教学第一部分
师过渡引入: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 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徽广源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 水穿石”的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
1、出示“水滴石穿”的课件:(水一滴一滴地往石块滴,穿了一个洞)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3、学生自由朗读,想: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呢?
4、生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 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水滴锲 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5、指导生品读(师:会读书的人往往会在读中关注到一些关键的词语,并能 从中品味到书中没写出来的东西)
(1)指名读,看谁最会读书。
(2)说说你关注到那些词,你从中品到了什么东西?关注到的词该怎么读好 它?
(3) 生再读再体会, 师稍作点拨。 体会水滴那种目标专一, 锲而不舍的精神。 4、师引出第四自然段
设疑:水滴的力量那么小都能滴穿石头,雨水从天空中落下来,力量肯定比 太极洞内的水滴大得多,可是他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能?(没有专一的目标 ,不 能持之以恒)
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四自然段)
5小结:是呀(引读第二自然段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你是怎么理 解的?
师过渡:不光自然界的水滴那样,人也是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 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三、教学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那 三大名人?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你最佩服哪一位?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 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师:那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可以抓住关键的词句用说的方式也可以用读的形式。
(生交流汇报)随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指导并板书板书:
李时珍 :不懈努力 他翻山越岭、尝药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么 想的?
爱迪生:孜孜不倦
齐白石:坚持不懈 “不叫一日闲过”
4、 (理解省略号“??” 的用法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还有 很多这样取得大成就的人,举不胜举。你能说还有那些人呢?——诺贝尔、谈迁 富兰克林、 霍金??
5、品读、理解本段的总结句
师:这些人中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课文理由 一个成语就可以概括的说了出来。找找看,是哪个词,在哪里?(古今中外) 课件出示语句: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 都是靠着这种 “ 滴水穿石 ” 的精神,才 “ 滴穿 ” 一块块 “ 顽石 ”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想一想,你关注到了那些词?你理解它吗?
(2)再出示:1、这是一句 _____句。
2、在这里 “ 滴穿 ” 指 __________
“一块块 ” 指 __________
“ 顽石 ” 指 ____________
(3)齐读
6、小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老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
课件出示漫画《挖井人》附言: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 ,为了挖到一口井, 他整天拿着一把半途而废的铁湫去挖,可是一连挖了好多坑也没挖到泉水。 问:欣赏这幅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挖井人说什么? 五、师总结
从同学们对挖井人说的话中,老师知道大家今天有收获了,老师也希望同学 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信你们有一天会成功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什么?
二、总结表达方法
1、前后照应
出示最后一段,读,找出上文中于这段话叙述的内容相同的地方读一读。 师讲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前后照应或前后呼应” 。
2、用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观点的方法。
正面: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大名人成功的事例
反面:雨水不能滴穿石头的原因
3、运用“设问” “反问”的修辞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用带问号的句子。
(2)出示学生找出的问句,读一读,想一想:运用大家以前学过的知识,判 断“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问句”?
①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设问)
②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反问)
③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反问) ④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 滴水 穿石 ” 的精神,才 “ 滴穿 ” 一块块 “ 顽石 ”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反问)
(3)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说说设问和反问句的特点。
(4)有一种问句,他不属于修辞方法:疑问句
如:你昨天怎么没来学校?你去哪了 ? ??
(5)指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略)
附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李时珍:翻山越岭 尝药草 不懈努力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齐白石:坚持不懈 “不叫一日闲过” (实现美好的理想)
作文五:《滴水穿石的启示》31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七”中的一篇文章。它 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脉络清晰,开篇用“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出 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文中列举了三个古今中外的名人的 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篇尾又引用反面事例:天上的雨水不能穿透石头,从另一角 度论证了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 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设计理念:
教学本着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充分依托教材特点,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 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论点,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培 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略读的能力,达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锲、雕、琢”等 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小水滴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的精神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越,导入新课。
1、老师给聪明好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见面礼,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画面(出示 滴水穿石的动画片) ,你能根据画面,猜一个成语吗?
2、生回答,师板书:滴水穿石。
3、学生质疑:看到这个成语,老师发现许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谁能 说一说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七》 ,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轻轻 地把书翻到 103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句子。
2、喜欢读书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结交几个生字词朋友吧。认读生字词,扫清读 书障碍。
三、品词析句,与文本对话。
(一)了解奇观,感知启示。
1、 “滴水穿石”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弱小的水滴怎么能把坚硬无比的石头滴 成的小滴呢?(板画顽石、水滴)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的第 1、 2自然段寻找答案。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更非一日之功“。书中用了两个词精练 地概括了滴水穿石的成因,你找到了吗?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 “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个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所以作者 告诉我们——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
(二)品读名人,领悟启示
1、其实,人类社会中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书中就为我们介绍了三位,请同 学们找出他们的名字,轻轻地画上横线。
2、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用心地、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事例中 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小水滴的精神, 他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再来默读第 3自然段, 然后 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1)李时珍事例:一份辛苦,一分收获。多了不起的李时珍啊!请男生读出你们 的理解。
(2)爱迪生事例。恒心带来成功。千项发明太让人称奇了,爱迪生太伟大了!女 生,请读出我们的感受吧。
(3) 齐白石事例。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份坚持多么难能可贵啊! 请全班合作,读出对白石老人的敬佩吧!
3、这三位名人的事例概括起来让我们知道了(出示文本框:第 3自然段最后一句 话)——生齐读。
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 “滴穿” (克服困难的过程, 冲破一道道阻力的艰辛) 、 “顽石” (困难、阻力、危险)的意思。
(三)课外延展,领悟启示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听到这滴答滴答的水声,除了书中的三位名 人,你还想起了谁?
(四)反面对比,铭记启示。
1、生机勃勃的春天到了,雨季也将如期而至。淅淅沥沥的雨水为什么没有把地面 滴成一个个小洞呢?
2、书中是怎样写的?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猛烈有力的雨水不能把石头滴穿,而微不足道的水滴却能滴穿坚硬的石头,这 种精神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所以作者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出示文 本)齐读。
四、总结提高,领悟写法。
1、读书是为了明理,让我们大家再来回眸全文,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 在一步步说明道理的?
2、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总结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与心灵对话。
1、 滴水穿石的启示就是只要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 书:实现理想。 )请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怎样才能实现你的理想?
2、学生畅谈理想及做法。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师再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一把打开理想之门的金钥 匙, (板画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目标专一 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反思:
如在吟诵一首绮丽的小诗,如在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如在欣赏一幅充满生机的 山水画,行云流水般完成了一堂公开课。课后之初,感觉特别好,整节课平实、清新、 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准确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真正做到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 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 作用。 本课教学设计就找到了这样一个结合点, 在教学中, 通过字、 词、 句、 段的品读, 让学生一点点感悟到“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能事业成功。同 时, 让学生运用本课的四字成语说说小水滴的精神, 具有小水滴精神的人还有哪些, 使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品读、诵读等多种阅读,以达到感知课 文, 理解课文, 体悟情感, 铭记启示, 积累语言的目的, 完成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全过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精神已在他 们脑海中深深扎根。
教学设计中有两处延伸环节,把“小水滴”精神升华,畅谈理想,谈做法时,把 启示加以运用,这样设计,不仅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了,并且达到了三维 目标的要求。 另外, 我还引用了许多至理名言和古诗词做为教学环节的连接词, 既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对学生积累古诗词并学会加以运用起到榜样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 教学,在本节课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简洁,中心突 出。
再次回眸整个教学设计,没有了当初的喜悦,反而感觉整堂课过于循规蹈矩,没 有创新,不敢大胆的取舍,重新整合文本,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快乐读书屋中七中的文章,快乐读书屋七是围绕单元主题 “持之以恒” 选编的, 可以由学生独立或单独阅读, 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 丰富的拓展, 所以在设计上, 我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及整节课的连贯性,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的空间过少,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 而没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研讨, 使创设 情境,提出任务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过程好似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滴 水穿石” 的形成原因与三个名人的事例理解上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没有让他们 充分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词语去理解。
“品读名人,领悟启示”这一环节设计过于单调,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 受教学时间限制, 朗读与基础知识的训练与积累, 没有落 到实处,走马观花似的匆匆而过。
整节课还有一不足,没有学生的创新与亮点。
学无止境,课无止境。通过反思,我会不断探索,让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充满 “语文味” 。
作文六:《滴水穿石的启示》5900字
师: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请再看大屏幕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谁来说说,大胆一些!咱们五四班的孩子很能干啊!好,你来!
生:我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看到了这块石头由于滴水的缘故,所以几千年过去了石头上有一个圆圆的小洞
师: 孩子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好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那么小的水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能把一块石头滴川呢? 师:还有吗?
生:水滴为什么会从上面滴下来呢?水滴滴了多长时间吧这块石头滴川了呢? 师:这个问题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生:石头那么坚韧水滴怎么可能把石头滴川呢?
师:对啊,刚才几个同学都想知道: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川这坚硬的石块呢?同学们,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课来,我们全班一起读课题:22 读
生: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教材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第一,读懂字音难读的的地方多读两遍把它读通都顺为止第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放出声音来读,开始 师: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自己的,好吧,好,开始读,自己开始读 师:孩子们课文都读完了么? 生:读完了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咱们要特别注意的来,谁来读这两个字?好,请你来 生1:给予 给予 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 生2:第二个字的读音你再看看 生1:锲而不舍
师:对了,来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 生:给予
生:锲而不舍
师:同学们这个“给”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还可以读成
生:给
师:谁能用gei给这个读音来组词呢?好请你来
生:送给
师:看来呀,字词是难不倒大家啦,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老师请你来
生:课文通过讲滴水穿石这一件事,告诉告诉我们就是让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要专一,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师:不错,你的概括能力挺强的但是有一个字音你没有读准,给予(jǐyǚ)我们的启示,记住了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你来
生:一块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一滴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从这件事里他给我们,他给予我们一件,一个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这篇课文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孩子,老师听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 生:美好的理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 生: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想知道;这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块的吧? 生:是
师: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重点是第一自然段
师:对拉,那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来读对,拿着你的话筒,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生: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出来 师:滴落下来
生: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孩子,这段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棒!来请坐同学们,现在谁来描述一下这水滴是怎样滴穿石块的?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么?好请你来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而且读的很有感情,老师真佩服你请坐同学们,老师建议大家也来读读他找的这段话,边读边想: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预备齐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谁来说说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好,老师请你来
生:从接连不断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水滴有专一的目标,才能把石块滴穿
师:你真会读书,还读出了水滴的精神孩子,那水滴接连不断向下滴,他滴在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的上面 师:上面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这水滴滴在? 生:滴在这块石头的岩缝里
师:哦,没想好,坐下,别着急,坐下你来帮助他
生:滴在石块的一个地方
师:是呀,孩子们,不管岁月如何三番变化,这水滴就是朝着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谁来说说,你还关注了哪些词?好请
这个小女孩
生:我从锲而不舍这个词中看出了水滴持之以恒他总是朝一个目标往下滴才能,终于把石块滴穿
师:是呀你也很佩服,读出来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那咱们来看看锲而不舍这个词,“锲”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没关系,那老师来告诉大家“锲”是雕刻的意思,那整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好,那位男同学旁边的小女孩拿话筒给他好么? 生:那个词的意思是不断的雕刻
师:对,那整个词放在课文中他指的是什么?好,请你来
生:他指的是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头 师:对呀同学们这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块,往下滴他这样,是一天两天吗?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看看课文怎么说的?一起说
生: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水滴不断的往下滴,都在雕刻着这石头,这就是课文中的另一个词,一起说 生:日雕月琢
师:我们再来看看,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么?你来说
生:我发现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近义词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作者在一句话当中用了一组近义词,来写水滴不停的往下滴,就更突出了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一起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滴水能滴穿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啊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再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更能体会到水滴的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在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读
生: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听,我们的耳边又想起了这滴答水滴的声音,这小小的水滴居然能把滴穿石块滴穿,看到这滴水穿石的现象作者又想到什么呢?我们全班一起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预备齐—— 生齐读
师:作者想到了什么?看看课文,好请你说 生:作者想到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能把石块滴穿的
师:孩子,如果说石块是有精神的,那水滴的精神又是什么?
生:水滴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对了,再看看,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好请你来 生:还想到了我们如果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对呀,作者还想到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句子,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能给他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吗?好,你这个小男孩,来,话筒呢传给他
生:如果我们我们如果都象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师:你能读好这个反问句么?试一试,好么?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你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但是如果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你的决心亮出来就更好了,再试试好吗?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自信心,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如果——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强烈的反问句分明是再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才能够获得—— 生:成功
师:这就是作者由滴水穿石的这个现象,所提出的观点,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观点,作者接下来举了一些例子,列举了一些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人?
师:你来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人? 生:写了李时珍、爱迪生、还有齐白石 师:同学们你对那一个人物成功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呢?能和我们谈谈吗?好,请你来 生:我对齐白石,我对齐白石老爷爷感兴趣因为他有一次到了晚年的时候他都会坚持每晚,每天做三幅画从这里我知道了齐白石老爷爷并不是因为自己到了晚年而不作画 师:看来是白石老爷爷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是吗?还有谁来说说不同的你想来?
生:我对李时珍这位名人很感兴趣因为他为了成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获得成功,他有滴水穿石的这种 ,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是呀,看起来也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同学们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名人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学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来请你来读读?
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看来有点紧张,同学们现在我们放慢阅读的角度,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注意从这段话抓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老师下发了学习卡你们看,我们这个学习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习要求,第二板块是学习资料,是来帮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的故事的第三个板块是学习疑惑,同学们在学完这段话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把它写下来大家听明
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完之后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好,自己读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方式:默读,放出声音读都可以
师:已经读完的同学们,就回头找到你的小伙伴,利用学习卡快速学习吧同学们,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大家要高效率的完成 师:找到了关键词,大家动笔在文中把它画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吧,交流是一种分享,分享咱们就有收获了,待会儿,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请汇报,可以结合你的阅读的体会,或者利用学习卡来谈一谈,好吗?来,哪一小组想跟咱们汇报一下,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翻山越岭, 师:你们学的是翻山越岭?
生:翻山越岭和李时珍的第一本《本草纲目》和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白天冒着毒蛇猛兽滑落深山的危险,还没有草料晚上还要整理材料废寝忘食我很小就体会他很认真 师:看来,你们小组读出了李时珍的艰辛哪,同学们,刚才这个小组抓住了“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来学习,那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词,还有哪个小组也是抓住这个词来学习的,来谈谈吧,好,请你来 生:他如果不翻山越岭的话那他就踩不到草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刚才的《本草纲目》 师:是啊同学们 通过“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我们似乎看到李时珍艰难跋涉在崇山峻岭当中,随时都有滑落山涧,还会遭遇到毒蛇猛兽的袭击,那可是会有生命的危险的呀,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那这是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呀,从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有那个小组想和咱们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组抓到了“偿药草”这个词 因为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百草吃药草,一
次亲身体验曼陀罗的药效,失去知觉,双宝黛比几十年来他遍尝了上千种,获得了宝贵
而真实的药效资料
师:同学们别小看“偿药草”这三个字,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尝了上千种药草,这些药草有点可能是甘甜的,有的可能是苦涩的,还有的可能是有毒性的,可以说李时珍每一次常药草都是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从这个词咱们又能看出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李时珍他这样翻山越岭,一一偿药草,他这样不懈的努力,只是一天两天么,一天两天么?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一起说
生:二十几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哪?你今天回到问题非常积极,老师表扬你
生:是非常辛苦、非常艰难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你来说 生:是和生死之交的时候,和生死魔鬼搏斗的二十几年
师:搏斗的二十几年,还有么? 生:生死边缘徘徊的二十几年
师:说的好
生1:坚持、危险,冒着生命的危险的二十几年
生2:这是随处充满危险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二十几年 师:这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生:二十几年
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你们就更能体会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明白作者的用意齐!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
生:我的问题是《本草纲目》是一般什么样的书?他里面都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药学巨著,是吧?同
学们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同学们,看着《本草纲目》中这一串串数字,你们一定读懂了这数字背后的艰辛与坚持,这数字背后的毅力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容易么? 生:不容易
师:水滴能够滴穿石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那么水滴和李时珍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好请你来
生:他们都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师:是呀,正像课文中最后一段所说的,来我们一起读,我们要铭记
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指引我们的—— 生:启示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体裁独特的说明事理的文章,在这样说明事理的文章,是我们五年级阶段第一篇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先写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 师、生:现象
师:接着提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这个观点作者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些—— 生:例子
师:事例最后作者得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启示同学们看,象这样说明事理的方法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下节课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个名人成功的事例,好,同学们那就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下课吧
作文七:《滴水穿石的启示》6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一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上好一堂课虽很辛苦,但课后的我 感触却颇多: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这是我初次尝试,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令 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成因时,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使学生感 受到水滴那微不足道的力量, 再让学生耳闻目睹那大雨倾盆的景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了大雨的猛烈,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 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 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目标专一” 的理解, 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 如对 “滴水穿石” 的启示的理解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 好。 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 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 “滑” 过去了。 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 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 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再如设计的练习, 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 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 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 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文八:《滴水穿石的启示》39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北海中心学校:吴俐满
2014年 10月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习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初步感受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巩固,初悟“启示”
1、复习词语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2、用上前面的词语讲讲安徽广德太极洞一大奇观。
3、朗读: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 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二、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资料链接:
李时珍
明代医家,蕲 q í州(今湖北蕲春)人。幼习儒,后从医。曾精研古籍及医典,并亲自 上山采药, 收集民间的经验。 有感于历代本草谬 mi ù说多, 遂参考文献 800余种, 结合实践, 历时 27年,撰成《本草纲目》 52卷。对脉学、经络也有研究,著有《濒湖脉学》 、 《奇经八 脉考》流传于世;而《五脏图论》 、 《命门考》等医著已佚 y ì。
爱迪生,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生于美国,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 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 自己刻苦钻研, 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 发明达 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创造不仅靠聪明才智,而且靠艰辛的科学 实践。他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
齐白石
齐璜,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 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 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曾被授予 “中国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 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1963年诞辰 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的故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1、对照导学案,自学李时珍的故事
(1) 、边读边做记号,思考: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在哪些地方?
(2) 、理解“不懈努力”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细节表现李时珍非常“努力”?哪些细节表现了他的“不懈”? (3) 、填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 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导学案“当堂检测 2-1” )
(4) 、有感情地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先读故事,接着读填空,提醒学生:先写事例,然后写 感受,这是读后感常用的写法。
2、对照导学案,合作探究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
(1) 、默读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边读边做标记,思考:爱迪生、齐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 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小组交流
各学习小组的 2号向大家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同学倾听汇报并作评价;
各学习小组的 4号向大家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同学倾听汇报并作评价;
(3)指名汇报自学成果
理解“孜孜不倦” 、 “坚持不懈” 。
(4) 、填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 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导学案“当堂检测 2-1” )
(5) 、照着前面读李时珍故事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
三、拓展生成,体悟“启示”
(一) 、像这样的名人故事我们还知道哪些呢?
(二) 、概括朗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引号里的三个词语:滴水穿石 滴穿 顽石
李时珍面前的顽石是什么?他怎么滴穿的?爱迪生、齐白石呢?富兰克林??
2、填空:A 你看,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 ______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导学案“当堂检测 2-2” )
B 你看, 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是靠着这种 ______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
(三) 、雨水和水滴有何不同?
(四) 、铭记作者的期望:我们要铭记,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 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合作探究:
1、想一想,这三位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方法小贴士:从哪些关键词感受三位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1)感受“不懈努力”
特别推荐:李时珍先后查阅 800多种书籍,经过 27年的刻苦钻研, 终于在 1578年写成《本 草纲目》 。全书共 52卷。卷目及药物绘图 1127种,各类药物按类编入,共 1892种,还附有 治病药方 11096条。被翻译成拉丁、法、日、英,俄等文本,成为的药学巨著。
(2)感受“孜孜不倦”
(3)感受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 ”
特别推荐: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 春天, 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 老牛; 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 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4) “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三个事例呢?(温馨提示:仿照《说勤奋》一文)
3、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你又想到了谁?
(温馨提示:本册教材中还有哪些人物,以及相关事件)
4、读第 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在本文是不是很多余?说说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从作者的写作方法谈看法。 )
当堂检测:
1 、在句中填写适当的关联词语。
(1) ()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 ()他的技艺才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 ()它却不能把石头滴穿。 2、填空:
(1)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 、 你 看 , 古 今 中 外 所 有 成 就 事 业 的 人 , 在 前 进 的 道 路 上 , 不 都 是 靠 着 这 种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3) 、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课文为了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列 举了三个正面的例子事例,即:① ;② ;③ 和 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就叫正反说明。
知识积累:(八字成语)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拓展练习:
完成作业的步骤:
1、搜集一个事例并写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优秀教师、艺术家、先进劳动者等,然后记 录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3、把以上资料整理成一篇读后感。
教 学 反 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篇课文。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 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 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正是有 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 再加一个反面例子, 进一步证明只有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才能 够最终取得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一、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学习滴水穿石这一现象的时候,我主要抓住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两个关键 词语,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水滴目标专、 持之以恒?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 “接 连不断” 、 “锲而不舍” 、 “日雕月琢” 、 “目标专一” 、 “持之以恒”等进行品析,体会这些词语 所要表达的内涵。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 并进一步体会第二、 四自然段 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在学习文章列举的三个名人事例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学习方法。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
李时珍的例子, 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李时珍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如 “翻山越岭” 、 “访名医” 、 “尝草药” 、 “二十几年”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四年级时学过的一篇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李时珍艰难地探索, 不懈地努力!最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学习完第一个名人事例后,我及时地总结了学习方法:(1)抓关键词语,作出批注。 (2)结 合批注,谈感受。 (3)最后全班交流,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对于文中所列举的一个反面例子的作用, 并不是我直接说出, 而是从启示中的一句话:“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现不半途而废”中, 让学生发现这是两组近义词, 这两 组近义词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表达的, 文中也的这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板书, 学生看便 反应过来, 原来三位名人的成功与雨水的失败也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 我适时告诉学生 这就是正反举例的方法。 正面事例加上反面事例, 增加了说理的效果。 并倡导学生将这种方 法大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的渗透。
三、精心设计检测,深化本课主题。
检测部分, 分为两部分, 先让学生说出与 “滴水穿石” 意思相近的四字词。 然后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利用刚刚熟记于心的四字词, 谈谈自己生活中能体现“滴水穿石”的事例。 我认为此 检测起到举两得的作用。 既能考查学生是否体会到 “滴水穿石” 含意, 检测的本节课的重点, 又将语文的人文性贯彻其中,看看学生对 “滴水穿石”的精神到底体会有多深。这也是对自 己的检测。
本节课我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我觉得有些环节, 我讲得还是太细, 放得不够。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到位。 评价还不是很有效。 但是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这节课 的效果如果, 而是对我以后在平时的授课中,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 同时我也开始学会运用三步导学的模式构建课堂,让课堂效率更加有效。
作文九:《滴水穿石的启示》3200字
《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主备人:殷允奇 使用人:日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 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 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 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 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 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 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5
、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滴水怎么能穿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 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读读第 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顽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 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 (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 有外国的、 有古代的, 有现代的, 这就叫古今中外, 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 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 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同学们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 想。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 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 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 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 并化作你的行动, 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主备人:殷允奇 使用人:日期: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读课题,我围绕课题思考了本文要说清的问题:
滴水怎么能穿石?我的理解是: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
三、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四、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述的是:
五、 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 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 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六、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七、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仔细阅读,这段话中我对这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
体会到:
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这样写的:
八、 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联系实际,我认为雨水不能把石块滴穿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我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语句、读准字词。
二、我读书,我思考 .
1、 读第 3自然段, 我找到写出了作者想法的一句话 : 。 并对此句进行理解:。
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 个人的事例。依次是
我是从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 2、读第 4自然段,这节中列举的事例是:。 我的认为是:。 3、 。 三、 我发现新的疑问:。
四、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我能填出来:
绳锯 () 、 精卫 () 、 聚沙 () 、 愚公 () 五、扩展延伸
我读了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
作文十:《滴水穿石的启示》64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 实录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启示”?
生:我认为“启示”的意思就是启发我们、暗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还有谁想说?
生:启示就是一些道理。
师:启示就是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是这样吗?
滴水穿石到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滴水 穿石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读得特别认真。 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吗?老师考考 大家怎么样?
生:好。
师:(投影出示)谁愿意读一下?
生:安徽 碳粒 白炽灯
纲目 自谋生计 小贩 迷恋 权利 自勉
师:谁来评论一下?
生:我觉得张继豪读得声音很洪亮,字音也比较准确,就是中间的“哦”声音可以去 掉。
师:去掉口头语。好的,你再来读一遍。这一遍他读对了,大家跟读。
生:安徽 碳粒 白炽灯
纲目 自谋生计 小贩 迷恋 权利 自勉
师:读得非常好。红色的字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观察一下,想想你想提醒同 学们注意什么?
生:大家来看“纲目”的“纲”: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大家跟我读“纲目”。请 注意这个字的偏旁,它是一个绞丝旁,而不是木字旁或者金字旁。
师:提醒得很有道理。
1
生:我提醒大家的字是自勉的“勉”。我们想,勉就是勉强的意思,因为没有力气而 勉强,所以竖弯钩要把力给包住。组词 :勉强。大家跟我读。
师:你的想象力很好。不过注意读音,应该是“勉强”(强读三声)。跟老师读:勉 强。平常的学习中要多花力气,才叫“勉”。
师:刚才我们读了一些字词。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生: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 理想。
师:要读准确。还有没有同学想读?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 想。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 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人们的启示!
【品读词句,感受精神】
师:课文的作者一开始是从哪里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力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 一、第二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生:(默读,画感受深的词句)
师:谁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有什么体会?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 里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心二意。
师:你能从中提炼出两个最重要的词吗?
生 1: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 2: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 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 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 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从这我能体会到水滴也是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体会最重要的词是“接连不断、 锲而不 舍、日雕月琢”。
师:好,你从三个词中体会到水滴的力量。注意刚才读的时候哪个音读得不准确?谁 来纠正一下?
生:锲而不舍。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话吧。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那些词最能 看出水滴的那种精神?
2
生: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 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读得不错。谁来说一说,你还从哪个词中感受到水滴的力量?水滴那种坚持的精 神?
生:我从“几千年”、“几万年”感受到水滴一直锲而不舍。
师:几万年还没有结束,还有?
生:还有很多很多年。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省略号。
师:大家注意看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问号,你觉得作者知道答案吗? 生:知道。
师:他既然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问呢?
生:这种写法叫设问,就是自问自答的意思,更能烘托出水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 精神。
师:这种句子叫设问句,自己来提问,自己来回答。这样可以强调要表达的内容,让 我们更好地体会水滴的那种精神。
【正反对比,领会表达】
师:我们反复地读这段话,能够感受到水滴的这种力量。可是,同为水滴,雨水就没 有这样的力量。你发现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你自己上课文中找找答案。
生:因为雨水既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它不能把石块滴穿。
师:你从哪儿找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自然段。 哪一句话让你找出了这个答案?你给同学们读一 下。
生: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我们看,太极洞内的奇观是因为它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它完成 了这样了不起的壮举;而雨水达不到,是因为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这两点 缺一不可。所以,雨水就没有这样的力量。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一正一反,一个是水滴 滴穿了石块,一个是雨水滴不穿石块,两个不同的事例,讲的却是同一个道理。谁能用书 上的语言把这个道理找出来?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 想。
师:我们一起来读。
3
【交流感悟,深入理解】
课文举了太极洞奇观的例子,又举了雨水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定 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现在我们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对这件事有很深的认识了。你认可不 认可作者这个观点?
生:认可。
师:可是,这篇课文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有一段。你觉得这一段是不是多余的?能 不能去掉?自己读读第三段,想想这一段是不是多余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学第三段。)
生:因为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些人也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课 文举了这三个例子能让我们更深地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课文又举了三个人的例子。
生:一、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例子这些都是以水做例子,并没有以人做例子,不 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可这个目标,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个道理。 所以他又举了三个非常突 出的人来举例,这样让我们更加认可这个启示。
师:你体会得非常深。
生: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我是从课文里面找到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 人, 在前进的道路上, 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才“滴穿”一块快“顽石”,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从这里你得到了答案。
课文中举了三个人的事例,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师:刚才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仅仅举雨水或水滴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作者想要告 诉我们的这个道理,所以又举出了三位人物的例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看看哪个 人给你的启示最深,你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自学课文:读书,思考,画句子,写感受。
师:已经写完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刚才同学们交流的非常好。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下?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时珍。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 国,访名医,尝百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 二十几年都尝药草,如果有的药有毒怎么办?
师:是,那些药有毒怎么办?他会怎么样?
生:他会生病,会发烧。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尝呢?
生:因为他要写成《本草纲目》,那样的话人们就知道那种草药有毒了。
4
师: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不但坚持不懈,而且具有献身精神。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爱迪生。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 计, 当小贩、 报务员等。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毕生孜孜不倦, 竟拥有白炽灯、 留声机、 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我喜欢他的原因是我非常敬佩爱迪生, 生活的压力并没有打击他对电学的热爱,所以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齐白石。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块金子,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汗水去 冲洗,金子才能闪闪发光。白石老人已经很老了,生命剩余的时光已经不多了,但他仍然 让自己的一生拥有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们也要向白石老人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 神。
师:说得真好。你说出的话都可以做为格言了!还有谁想谈?
生: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我从这里能体会到齐白石不浪费一丁点时间,他很珍惜时间。
师:“不教一日闲过”,你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生:他一直在他的画室里作画,每天作画三幅。
师:我这里有两副齐白石老人的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猜一猜这是他多大年纪时 画的?聪明的孩子会总落款中找到答案。
生 1:这是在他九十岁时画的。
生 2:第一幅是在他八十七岁时画的。
师:八十七岁,九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白石老人还是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他可不可 以作画四幅?三幅是他最少的底线了。 这就叫“不教一日闲过”。 所以他的技艺才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程度。现在白石老人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仍然在鼓舞 着我们。
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了爱迪生。 还有没有同学对爱迪生这个事例感触特别深?我们 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读书,我们要感谢谁?
生:我从“独自谋生,当小贩、报务员等”能体会出爱迪生生活很贫苦,但是他仍不 放弃电学实验研究,才能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 专利权。 如果他当时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我们今天就不会在如此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新的 知识了。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爱迪生和我们还不一样。他从小有没有读书的机会?
生 :没有 !
师 :当我们坐在宽宽敞敞的教室里读书的时候,他在干什么?
生:当小贩、报务员。
师:用书上一个词叫?
生:自谋生计。
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却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我们来算算:假如一个星期他 发明一种东西,这一千多项他要耗费多长时间?
5
生:二十多年。
师:一周一项,一周一项,以这样的速度也得花费二十多年,才能完成这样了不起的 业绩。可是,你觉着像电灯、像话筒、像留声机这样复杂的东西,用一周够吗?
生:不够!
师:你想到了什么?如果爱迪生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生:谢谢你,为我们发明了这么多东西。那种复杂的东西大约需要一个月或者很长时 间,但是你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直发明了一千多项,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你真伟大! 师:如果我们也能拥有像爱迪生这样滴水穿石的精神, 我相信每个同学也能做出了不 起的业绩。还有谁说?
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 名医,尝百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这里我 能体会到李时珍非常不容易,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
师:学习他的什么 ?
生 :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我们来看一段数据。这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一些资料。
李时珍历时 27年,于 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全书共 52卷。配有药物绘图 1127种,各类药物按类编入共计 1892中,附有治病药房 11096条,集中国历代药物书籍之大 成,具有重要价值。
这其中每一个药方、每一种植物、每一个药材的药性、药效等等,全都是靠他怎样得 来的?
生:尝出来的。
师:尝出来的,访出来的,然后带着疲劳、带着辛苦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没有这样一 个人,我们今天的中医就不会这么发达。这三个人改变了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
现在就选取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的事迹,好好读一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生:(自由读。)
师:这三个人,他们经历不同,国籍不同,生活的年代也不同,可是,他们什么相同 呢?
生: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他们拥有同样成功的秘诀。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句话?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 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快“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仔细读读,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你能不能换一个说法来说?
生:你看,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 在前进的道路上, 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 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快“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6
师:你把它变成了陈述句,意思更明确了。那么,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能体会出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性。
师:也就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这句话中有几个加引号的词,你觉得这几个词实际指的是什么?
生:“滴穿顽石”指的是克服困难。
师:“滴水穿石”实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师:还有——
生:目标专一。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举这三个人的例子,来向我们讲这个道理?
生:因为他们都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还甘于奉献。
师: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我觉得举这三个事例是因为这三个事例很有价值。
生:我觉得这三个事例有说服性。他们都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他们的事例很突出。
生:这三个人我们都知道,而且很著名。他们的例子也是最突出的。
师:这就叫举典型事例。他们的事例是最突出的,古今中外都包
括在内了。
【拓展延伸,关注文体】
刚才我们读了第三段。 其中有一个标点符号你注意到没有?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 有 这样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你还能想到谁 ?
生 1:李广。诗中说他射箭力气很大,说明他每天坚持练习。
生 2:富兰克林。在第 19课学到的,他面对别人的嘲笑始终不放弃。
生 3:司马光写《史记》花了好多年时间。
师:我们来看一些名著究竟是花了多少年时间完成的。
生(自由读)
1. 班固写《汉书》费 20余年心血。
2. 王充写《论衡》花 30多年精力。
3. 许慎编《说文解字》用 22年时间。
4.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 19年时间。
5. 沈括写《梦溪笔谈》耗 39年心血。
7
6.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费 34年时间。
师:这些人同样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些人的精神? 生:持之以恒
生:坚持不懈
生:锲而不舍
生:目标专一
生:一心一意
师:我们能够想到很多词来阐释什么是滴水穿石。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和 我们以前读的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篇课文让我们学知识。
师:别的课文不是学知识吗?
生:还给我们一些启示。
生: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是要我们了解一些道理。
师:你说得还不太准确。这篇文章不是说明文,而叫议论文。像这篇课文这样,是为 了向我们讲明一个道理, 并且它通过一些正面、 反面的事例, 来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讲清楚。 这种文体我们叫它议论文。
【总结全文,回顾重点】
师 :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自己的 收获。
生:我学到了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 们美好的理想。
生:我们一定要在幼年的时候打好基础,然后我们才能为祖国争光。
生:我们要像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那样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我们要在前进的道路上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一块块顽石, 最后取得成功。 师:同学们,一滴水如果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它就拥有了了不起的力量;一个平 凡的人,如果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也能建立了不起的事业,取得了不起的成功。这就 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和铭记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下: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也能够用这样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作业设计】
师:今天的作业:
8
一星级:归类积累本文的成语。
二星级:写一篇读后感。
三星级:课外搜集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一听。 下课。
附: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 示 (论说文)
正:太极洞奇观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目标专一,持之以
恒 举典型事例 反:雨水
9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滴水穿石的启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