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江雪扩写和落日的描写》1500字
1.江雪扩写
一座座山峰,被大雪覆盖,天地间一片银白世界.四下里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形影,一条条小路,都被积雪覆盖,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
隆冬时节,北风吹着口哨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把大地覆盖起来,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树上全是白花花的雪,树枝上挂着尖尖的冰柱;河里的水结成了薄冰,鱼儿躲在水底。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一下子变得万籁俱寂。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它们有的到遥远的南方过冬去了,有的躲在温暖的巢里享受幸福生活,可怜的寒号鸟,三三两两被冻死在树下,哪儿都没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
一片,没有人走动留下的脚印。啊,天气太冷了,人们躲在家里,围坐在炉火边,烤火取暖,四周都看不到人影。
在寒冷的江面上,肆虐的北风横行霸道,雪花西飞飞东飘飘,在寻找自己的天地。江上却有一位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斗笠的老头儿,独自坐在一只孤单单的小船上。他砸开河上的冰,拿出鱼杆,用冻僵的手挂上鱼饵,抛进水中。他两手插进怀里,静静地坐在哪儿等待鱼儿上钩。
在这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显出一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
2.落日的描写
古今中外赞美太阳,描写日出日落的文章比比皆是。前些日子,我也偶然起兴,赏了一次日落。
我家住13楼十三层楼观日落之景,恐怕是古人所想象不到的,可谓前无古人了。
坐在突出的阳台上,透过玻璃窗,恰好可以看见太阳。也许因为此时的太阳正在西沉,也许是因为我在高楼上离太阳又近了几十米,总之,此时的太阳看上去并不像往日那样高不可及,阳光也不那么刺眼,但仍很耀眼,有种威严。蓝色的天空渐渐发白,呈现出一片浅灰,几朵白云漂浮在天空中,给寂静的世界增添了积分祥和。远方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隐见建筑的轮廓;近处,西沉的日照在那些白壁墨顶的大厦上,反射着银白或乌黑的光。 小荷作文网 .zww. 太阳继续西沉,看上去比我家的楼顶还矮了一截,正好镶嵌在透明的窗框中,形成了一幅真实的日落图。颜色有点单一,并不像我所记忆的画家笔下的日落那样的辉煌多彩。在这浅灰色的天空笼罩下,一切颜色,花的红、树的绿都不那么鲜亮了。散去斑斓的色彩,整个世界显得更加宁静、深谧。大地表面渐渐凉却,有了惬意的风,鸟儿鸣叫着纷纷回巢,这一切似乎是在送别这即将离去的太阳。
太阳由白色变为橙黄,由橙黄变为桔红,西边的天空被染上一抹红晕,东边则呈现出一片深灰。太阳徐徐将它那火红
的鸭蛋型脸庞藏入层叠的高楼后,只露出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把最后一缕温柔的光辉洒向大地,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太阳被高楼的身影挡住了,但它的身后仍留下一条半透明的红色光带,照亮了半边的天空,可以想象大厦后的太阳的风采。此时的天空美丽多了,也可爱多了。深灰色的天边镶着那条红色的光带,那时太阳送给大地的礼物,光带之上是被太阳映得发白的天空,再往上就是深蓝色的夜幕了。在灰与红的交接处还隐显着一缕缕紫光。这时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比刚才的几经又是一番壮丽。这抹光带为深灰色的天空增色不少,好似青衣少女的裙边。它为大地留下了辉煌,为人们留下了对太阳的怀念和对明天的企盼。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红色的光带在渐渐褪色,只有太阳消失的那座楼角处还泛着红晕,迟迟不退,像是恋着这块美丽的土地。阳光退去的大地像是被黑暗所笼罩,几处灯火已经点亮,万家灯火的夜景将取代神圣的日落美景了。
人们惯用“辉煌”、“壮丽”来形容日出日落,但我更愿意用神圣来概括它们,因为太阳再次升起,那是神圣的。 日落,是那么美,那么神圣!
作文二:《[业务]江雪扩写和落日的描写》1600字
1.江雪扩写
一座座山峰~被大雪覆盖,天地间一片银白世界.四下里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形影~一条条小路~都被积雪覆盖,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
隆冬时节~北风吹着口哨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把大地覆盖起来~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树上全是白花花的雪~树枝上挂着尖尖的冰柱,河里的水结成了薄冰~鱼儿躲在水底。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一下子变得万籁俱寂。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它们有的到遥远的南方过冬去了~有的躲在温暖的巢里享受幸福生活~可怜的寒号鸟~三三两两被冻死在树下~哪儿都没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
一片~没有人走动留下的脚印。啊~天气太冷了~人们躲在家里~围坐在炉火边~烤火取暖~四周都看不到人影。
在寒冷的江面上~肆虐的北风横行霸道~雪花西飞飞东飘飘~在寻找自己的天地。江上却有一位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斗笠的老头儿~独自坐在一只孤单单的小船上。他砸开河上的冰~拿出鱼杆~用冻僵的手挂上鱼饵~抛进水中。他两手插进怀里~静静地坐在哪儿等待鱼儿上钩。
在这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显出一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
2.落日的描写
古今中外赞美太阳~描写日出日落的文章比比皆是。前些日子~我也偶然起兴~赏了一次日落。
我家住13楼十三层楼观日落之景~恐怕是古人所想象不到的~可谓前无古人了。
坐在突出的阳台上~透过玻璃窗~恰好可以看见太阳。也许因为此时的太阳正在西沉~也许是因为我在高楼上离太阳又近了几十米~总之~此时的太阳看上去并不像往日那样高不可及~阳光也不那么刺眼~但仍很耀眼~有种威严。蓝色的天空渐渐发白~呈现出一片浅灰~几朵白云漂浮在天空中~给寂静的世界增添了积分祥和。远方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隐见建筑的轮廓,近处~西沉的日照在那些白壁墨顶的大厦上~反射着银白或乌黑的光。 小荷作文网 .zww.
太阳继续西沉~看上去比我家的楼顶还矮了一截~正好镶嵌在透明的窗框中~形成了一幅真实的日落图。颜色有点单一~并不像我所记忆的画家笔下的日落那样的辉煌多彩。在这浅灰色的天空笼罩下~一切颜色~花的红、树的绿都不那么鲜亮了。散去斑斓的色彩~整个世界显得更加宁静、深谧。大地表面渐渐凉却~有了惬意的风~鸟儿鸣叫着纷纷回巢~这一切似乎是在送别这即将离去的太阳。
太阳由白色变为橙黄~由橙黄变为桔红~西边的天空被染
上一抹红晕~东边则呈现出一片深灰。太阳徐徐将它那火红的鸭蛋型脸庞藏入层叠的高楼后~只露出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把最后一缕温柔的光辉洒向大地~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太阳被高楼的身影挡住了~但它的身后仍留下一条半透明的红色光带~照亮了半边的天空~可以想象大厦后的太阳的风采。此时的天空美丽多了~也可爱多了。深灰色的天边镶着那条红色的光带~那时太阳送给大地的礼物~光带之上是被太阳映得发白的天空~再往上就是深蓝色的夜幕了。在灰与红的交接处还隐显着一缕缕紫光。这时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比刚才的几经又是一番壮丽。这抹光带为深灰色的天空增色不少~好似青衣少女的裙边。它为大地留下了辉煌~为人们留下了对太阳的怀念和对明天的企盼。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红色的光带在渐渐褪色~只有太阳消失的那座楼角处还泛着红晕~迟迟不退~像是恋着这块美丽的土地。阳光退去的大地像是被黑暗所笼罩~几处灯火已经点亮~万家灯火的夜景将取代神圣的日落美景了。
人们惯用“辉煌”、“壮丽”来形容日出日落~但我更愿意用神圣来概括它们~因为太阳再次升起~那是神圣的。
日落~是那么美~那么神圣:
作文三:《《江雪》描写冬天的诗句以及赏析介绍》1900字
a(“content_1”);
a(“content_2”);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
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
1
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江雪》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
2
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
3
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
4
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
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5
作文四:《江雪的诗意》2100字
江雪的诗意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6、独:独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m.lz13.)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 江雪古诗
*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 江上渔者的诗意
作文五:《江雪的教学设计》10000字
?精品文档?
江雪的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萧萧寒风,伴着无尽的落叶,冬天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冬天的佳作,让我们回忆学过的古诗中,哪些是和冬天有关的,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找生背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1.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也写了一首描写冬天的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赏读这首诗,和诗人柳宗元一起感受诗的意境2.打开课本,自由读诗,读准字音3.大家读得真好,指生读4.在这首诗中,你感觉哪个词不好读,A正音,翁“翁”是什么意思,B:解释,蓑笠翁谁来说一说“蓑笠”是什么意思,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衣,头上戴着的是——斗笠蓑笠翁的意思就是——蓑衣是草做的防雨的衣服,所以是草字头,斗笠是竹子做的帽子,所以是竹字头记忆生字时,要根据字的意思记住它的偏旁C:“孤”这个字大家都认识,但写的时候我们容易写错偏旁,和“狐”混淆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好办法有成语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茕茕孑立”的“孑”字,就是孤单的意思,所以“孤”是“孑”字旁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会再写错
1 / 15
?精品文档?
偏旁了5.字音记住了,让我们一起齐读古诗6.同学们,读古诗和读现代文不一样,它是讲究韵律的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朗读方法“平仄朗读法”古人把字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板书,平仄)一声二声的字属于平声,用一条短横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拖长一些,三声四声的字属于仄声,用一条竖线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放短一些(板书,长短)听懂了吗,听老师来示范一下(课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7.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其实读诗的方法有很多,闲暇时像这样打着节奏读读古诗,时间久了古诗的韵味就会浸润你,你也会读出古诗的这种韵律美三、诗画结合,释诗意1.古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讲究韵律美,每一首诗的诗意也很美你有什么好方法读懂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交流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多读几遍,朗读品悟诗画结合查字典,借助工具书,问老师上网??看来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多,老师把这些方法整理在课件上2.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学过的方法,解释每一句诗的意思3.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者不同的见解,4.再来看这两句诗,这里的“千山”“万径”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在古诗的创作中经常运用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请一位同学再把整一首诗的意
2 / 15
?精品文档?
思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这首诗的勾画的优美画面四、锤炼字词,悟诗情我们借助字典,通过串词连句,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了诗的意思,感受到诗中有画,诗中还有情,这首诗还给了你怎样的感受,1、仔细再读一读,从哪里感受到环境的冷清,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试一试如果不用“绝”字,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如,千山鸟飞尽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一种写法好,再来读一读,谁来谈一谈哪一个程度更深,没有的更彻底,看来作者用字用词非常讲究,经过了一番推敲斟酌,整个江上冷清、凄凉环境氛围,仅用“绝”“灭”二字,就精妙的描绘出来,体现了古诗的凝练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感受这万籁俱寂的清冷画面2、再仔细读诗,从哪里感受到孤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同学们再仔细的读读诗,从字里行间找找,从哪里能感受到蓑笠翁内心的孤独,“寒”“寒”字用的太妙了,即写了天气的寒冷,更多的体现人物内心的冷“千山鸟飞绝,??”这首诗前两句重点写景,后两句重点写人物,用情景的寒冷,突出人物的孤独,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衬托“雪”,篇末的一个”雪”字,紧扣题目《江雪》,这叫“篇末扣题”天这么冷,人都不出门了,鸟也不见了,到处
3 / 15
?精品文档?
都是茫茫大雪,蓑笠翁还出来,他能钓到鱼吗,他为什么还要来钓鱼呢,虽然天气寒冷,但蓑笠翁笑傲于江雪之中让我们带着蓑笠翁的傲气,豪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引出背景,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作者的感情,折射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阅读,(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在你就是柳宗元,你能把你的这份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生配乐吟诵能背出来吗,齐背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题秋江独钓图(学生自学,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请教一下,也可以可老师交流教师巡视,课件)1.指生说诗意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怎么知道,4,谁能用高兴,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题秋江独钓图》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写出的诗感受也不一样5.请同学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这节课,通过赏读两首古诗,让我们领悟到,优秀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更多描写景物的古诗,体会
4 / 15
?精品文档?
一下诗的意境,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江雪》教学设计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月琴,教材简解,,《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目标预设,: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重点、难点,: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设计理念,,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诗人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去体会与品味诗意与诗情2、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文句,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教学古诗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
5 / 15
?精品文档?
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以三种方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设计思路,:一首古诗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
6 / 15
?精品文档?
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律美小结,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二、一读,想象诗景——寒冷凄清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师,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在这里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蓑笠翁”什么意思?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孤舟”“独钓”在茫茫雪山,寒冷江雪中,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师,“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
7 / 15
?精品文档?
寒冷凄凉读出来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三、二读,体会诗情——孤独悲愤1、歌咏志,诗言情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5、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四、三读,感悟诗意——顽强不屈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独钓寒江雪他屈服了吗,他——独钓寒江雪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独钓寒江雪小结,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寒冷凄凉的环境正是诗人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残
8 / 15
?精品文档?
酷环境的真实写照,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五、品味积累,描述画面师,《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真切的意境,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次描绘诗中的画面吗,六、拓展、比较阅读师,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1、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江雪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
9 / 15
?精品文档?
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教学思路,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1、出示《峨眉山月歌》《望洞庭》两诗中的插图俗话说,“景随情至,情由景生”看到眼前的美景,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什么诗呢,2、《望洞庭》是谁写的,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又一起被贬他一生坎坷,年仅四十七岁就与世长辞了他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就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知道他是谁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被贬永州后写下的一首诗《江雪》指导读课题4、出示古诗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同学们先读一读
10 / 15
?精品文档?
古诗,读过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指名读正音齐读古诗,正确流利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课文,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出示课件理解“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二、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三、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指名质疑,如,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
11 / 15
?精品文档?
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2、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静、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4、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5、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6、指导朗读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指名读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再指名读你看,他目光前视,仿佛有一股不屈的傲气能背出来吗,全体
12 / 15
?精品文档?
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1、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3、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小结,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5、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
13 / 15
?精品文档?
答案教学反思,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再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接着探寻意境,体会独钓的孤傲,最后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一步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两点,1、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我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既理解了诗意,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接着,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感情朗读等方法,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2、了解背景,情感共鸣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
14 / 15
?精品文档?
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15 / 15
作文六:《江雪的诗意》2300字
江雪的诗意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江雪》诗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诗意译文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江雪的诗意鉴赏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诗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作文七:《江雪的说课稿》800字
《 江雪》的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江雪》,江雪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首诗歌。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本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诗歌不仅描写了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渔翁“独钓寒江”的精神。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程标准》中结合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科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三、说重难点。意境的体会。
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我首先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试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课堂上我给学生多品读诗句,从读中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品读诗句意境及理解架起了桥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
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新课。开课时我直奔教学目
标利用课间出示诗歌,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通过品读、析句体会当时的环境,想象当时的画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了解,更好地感受到那份寒冷和孤独。从而引出板书“千万孤独”。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是教学内容的体现,“千万孤独”这四个字又是诗句每一句的开端,对诗句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内涵,孩子们易于接受。板书后我又问:老渔翁为什么这样孤独?为什么要在这么寒冷的冬天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接着出示课件,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最后又问,学完了课文,你认为老渔翁目的是在钓鱼,还是另有别目的?学生回答后,我顺滕摸瓜,告诉学生作者写诗的目的是通过写江上的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郁闷、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课外延伸方面,我出示资料告诉学生: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的各个立体侧面,掌握了材料后,学生对诗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提醒学生以后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的语文营养。
作文八:《柳宗元的江雪教案》1700字
柳宗元的江雪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作文九:《江雪的作者》2900字
篇一:江雪的作者
??2016 联系方式:篇二:江雪的作者
柳宗元(773年 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于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
1
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篇三:江雪的作者
江雪的作者是谁,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久了未读忘记很自然。也许你是在指导孩子背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找到这儿的吧。
这就对了,华语网(Thn21.)有很多古诗方面知识。
《江雪》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江雪》体裁:五言绝句
《江雪》性质:政治抒情诗
《江雪》写作时间:元和二年(807)
《江雪》写作背景:柳宗元贬永州时。据柳宗元自述,元和二年(807)永州下了一场大雪,这大自然的奇景,是《江雪》构思的触发点、导火索。
《江雪》语言特色: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
《江雪》画面效果:意境开阔、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
《江雪》写作手法: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
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而充满向往的。
2
《江雪》背景详介: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八司马之一凌准因愤卒,柳母卢氏来到永州不到半年就病逝,柳的住所连遭火灾,真是集国忧、家祸、身愁于一起。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这是构思《江雪》的关键。
《江雪》文学地位: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篇四:江雪的作者
分享: | |分类:2009-10-15 江雪的作者是谁, 满意答案 2009-10-15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是一首描写冬天的诗,诗人借蓑笠翁这一形象寄托自己(超尘绝俗,悠然自得 )的情感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
3
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原文来自:.csPENgbo. 蓬 勃范文 网:江雪的作者),“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全诗句句写景,合起来是一幅图画,所以正如黄周星《唐诗快》 所说:“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
那么,有没有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呢,吴烻《唐诗直解》云:“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赋中有比,大堪讽咏。”徐增《说唐诗详解》云:“此乃子厚在贬所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非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余岂效此渔翁哉~”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鸟不飞、人不行之地,真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4
一粟矣,何足为轻重哉,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何为而作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诸如之类,都认为作者以渔翁“自寓”,尽管各人的解释不尽相同。
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渔翁》中的渔翁,超尘绝俗,悠然自得,正是后一心境的外化。《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正是前一种心情的写照。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 其他回答 (2) 2009-10-15
2009-10-15《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5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江雪这首诗的意思 江雪柳宗元 小石潭记
6
作文十:《江雪的渔翁形象》2200字
浅析《江雪》中的渔翁形象
0801110004 08师范一班 李振
关键词:渔翁 渔父 隐逸 出仕
《江雪》是柳宗元的诗作中最脍炙人口的一篇。这首是仅短短的二十字,却构画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寒江独钓图。在隆冬季节,天降大雪,是时大雪纷纷下,林裹银装,山披玉衣,远近一色,茫茫皑皑,置身其中,仿佛在北国的冰雪世界。千山万岭不见一只,万径千路没有人的踪迹,就在这样一个荒凉严寒萧杀的环境里,在大雪覆盖的江上,有一叶孤舟,舟上只有一位穿蓑带笠的老翁凝神垂钓。这种境界是何等的清寂孤独,正所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者也。
《江雪》据记载作于永州,具体时年不详。单从《江雪》中的景是否为实景方面考虑,不妨考证一下在中晚唐时期是否有可能下雪。先说永州,在今湖南省衡阳市西南,依傍湘江,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按照常理,像《江雪》中的严寒大雪是不可能的。然而历史上有寒冷期和温暖期交替出现,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证①,“公元8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中叶的中唐至五代初期,为气候寒冷期。据当时文献记载,特殊的寒冷事件比较频繁,海州湾、莱州湾有海水冰冻的记载,苏北有江海冰冻的现象??”。因此地处湖南潇湘之地的永州,在中晚唐时期,出现大幅的降温降雪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在2007年的冬天,整个南方普降大雪,湖南也是罕见的遭受严重雪灾。所以可得出结论,“江雪”发生在永州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我们若假设《江雪》为实境实景,却又有诸多疑惑。雪天寒江,寂寥无人,万籁俱寂,一老翁为何还要冒险泛舟湖上,是钓鱼之时吗?能钓到鱼吗?显然,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所以作者所言未必都是真实存在的。寒雪之境可能存在,孤舟蓑笠翁,泛舟垂钓于寒江之上应为诗人心中想象之景。在大雪纷飞,万物隐匿之时,诗人面对这凄冷之境,为何有如此妙绝今古的奇思妙想?诗人又有着怎样的思想波动呢/
很显然,渔翁是诗人的化身。然而,柳宗元为何要选择渔翁来作为自己现身的形象呢?这又要与永州的风情有关了,杜甫《岁晏行》中有诗句“楚人重鱼不重鸟”,潇湘之地,水流恣肆,江河密布,鱼米之乡,渔猎是楚地人中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但看子厚的另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诗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淡淡几笔,就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也体现了子厚对渔翁生活的推崇和喜爱,深层次上,是他被贬之后愤世嫉俗,又感到离群孤独,想以超然的态度排解却又无法释怀,此处渔翁显然是一被隐逸化的想象。
另外,在《楚辞》中的《渔父》一篇,“渔父”其实就是一个高洁的隐士的化身。当屈子见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满心惆怅。正遇见渔父,渔父宽慰屈子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为什么不同流合污呢?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而屈子决绝的回答,“宁赴湘流,葬身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鼓枻而去,长啸高歌,不复与言。是想子厚被贬谪于
潇湘之地,无人能解其意,他又心忧君主,心忧社稷,苦闷难解,漫步游于江畔湖泽,山川溪流,这与屈原何其相似。然他又不如屈子决绝刚烈,他有屈子的诗人般的敏感,却没有屈子的执着决断,面对现实他懦弱了,退缩了,所以他渴望向渔父求的答案,借以超脱。所以我说渔翁取自“渔父”形象。
综上可知,渔翁形象是南方的一种隐逸方式。然诗人把渔翁这一本应出现在吴越之地的形象,与大雪绝境的北国风光结合在一起,从中可以发现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省永济县一带。因祖上世代做官,在京城长安的城内和城外,也都有房舍和田产。宗元诞生在长安,而且是在长安长大的。所以我们可知子厚是北方人,长安人,那么关中之地的冬季,严寒大雪自是常见,因此他对大雪严寒的记忆应当是很深刻的。子厚当时在永州,北人南下,自来此地,天气湿热,幸遇此大雪,则不免忆起长安旧时的事情,当时的他前途无量。退之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有言,“??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啅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幕与之交。”而此时,却是遭贬谪的人,身处永州蛮夷之地,文明不兴,礼仪不识,无人能解寂寞,既无朋友,更无知己。因此一种无人能识,无人能知的孤独感布满天地之间,万物都披上一层暗淡的冷色调,他那激切孤直,忧愤的心情如严寒的冰雪从天而降,覆盖了一切。从本质上说,他的心里在下雪。
从上面得论述,可以回答为什么这样结合?因为作者陷入了无法排除的矛盾之中,“江雪”有长安旧时的风光记忆,有子厚渴望重获君王赏识的憧憬,反应的是他强烈的儒家出仕愿望。而渔翁的超然自由,无所牵挂,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一种隐逸的渴望。然而他并未看破,渔翁的生活方式是他排解出仕不得的郁闷的途径,并非真心向往,他放不下的太多。因此他彷徨迷茫,恍惚游乐,在谪居永州的十年中,他“闷即出游”,而且也有“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的时候,但紧随这“一笑”之后而来的却是那百忧攻心的“已复不乐”。②因此可知,寒江雪和孤舟蓑笠翁旧时他自身无法排解的矛盾的体现。
再者,“渔翁”垂钓并非为鱼,钓雪吗?非也。昔者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线悬直钩,是求鱼吗?不是,是钓名明君耳!子厚托“渔翁垂钓于寒江之上,非为鱼,非为雪,那我窃以为他是在等待明君出现,识其之能,用其之才,出仕治国平天下,然生不逢时,君上不明,奸佞谗陷,朝政腐败,“壮心瓦解空缧囚”,心里激愤不平,怨恨不已,遂以一句“独钓寒江雪”来震彻天地的抒发内心压抑已久的苦闷。
参考文献:①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P272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江雪扩写和落日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