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对教育惩戒的看法》1800字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最近几年来,赏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成了主旋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为典型言论。这种教育理念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它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平等的、朋友式的教育理念,在育人成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周弘老师,凭借于此,把残疾的女儿培养成留美的硕士等等。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中,产生了如此观点:学生只能夸奖,不能批评,否则就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这种观点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有市场,老师们谈“惩”色变。甚至它还颇得部分家长的认同和首肯。经常地,有部分家长把某某老师对其孩子的几句批评,马上通过种种渠道传递到校方领导那里去,告上一状。其理由就是:这大大违背现代育人思想。
在赏识教育中,是不是只能表扬,应不应该对学生有批评? 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即赏识教育完全不排斥批评。只是选择教育时机和批评方式的问题。
批评和表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对应而存在,相辅相成。这二者就像鸟儿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以批评之处。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如是说:“奖励和惩戒都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如果非要强制教师放弃这种权力,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社会。”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人格健康和谐发展。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的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试想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假如不管其行为的正确与否,遇到的全是表扬,那么这个孩子在将来再遭遇到挫折时,有可能就是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被动无措。
既然在教育中,批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是否随时随地一旦发现就马上实施,不计方法方式、不及后果地运用呢?显然也不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惩戒应以爱为前提,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们变得更好,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中央教科所刘京铎教授认为:要用欣赏地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面对其缺点错误的时候,不是考虑教育工作的便利和制止其当时行为的快捷,而是是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改变或者放弃他的不恰当言行。
“爱为前提,惩戒是手段”,这是实施惩戒的根本原则。但是不是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随意挥舞手中的惩戒大棒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说:“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到底应如何使用惩戒这一手段呢?
许多的教育大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宝贵财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犯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的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同学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书。
约翰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就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俄罗斯奥伦堡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伦达克教授说:“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某同学做错事情,需要批评惩戒时,总是把这个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绝对是只有他一个人,决没有第三者在场,绝对不会当众批评、惩罚某一个学生。他对学生非常尊重。”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做法也与洛克说法基本相同。
总结以上大家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值得效法:
1、把握教育时机。教育时机到来时,所使用的惩戒措施效果明显,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而教育时机的选择应以有效、有益的标准来衡量。这个选择,应以是否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能有效转变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为基准。据此,当事件刚刚发生时,有的或许就是最佳教育时机,但有的也未必是最佳时机可能缓一缓效果更好。
2、惩戒手段应有灵活性和创造性。采用何种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让学生在接受中认识到错误,进行洗礼,在非冲突中悄然发生转化。虽然两个学生犯同样的错,但未必用同一的惩戒手段对待之。老师不能千篇一律。如背诵校规校纪等。同样是背诵,可以是诗词,可以是人生哲理等。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可能更好。
3、惩戒应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 不要象孙云晓所说患上了“关怀强迫症”。即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或者是偏激的关怀。一厢情愿式的,自认为是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而草率随意,冲动冒失的处理问题,有可能更深地伤害了学生,那样教育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作文二:《惩戒学生的艺术》4500字
惩戒学生的艺术
惩戒或体罚学生是当前教育界困饶教师、家长的敏感话题,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伤害学生的事件仍常有发生,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我认为,这里面存在很多困惑和矛盾:对教育者而言,面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在他们犯错误,甚至是较严重的错误时,究竟该不该受到惩戒或体罚?惩戒和体罚是不是一回事?该如何进行惩戒?很多教师和家长是含糊不清的。我认为,惩戒,尤其是积极性惩戒是教育的一种必要方式,关键是要将讲究惩戒的艺术。
一、什么是惩戒?
要解决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困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惩戒?惩戒和体罚是不是一回事?
简单地说,惩戒是一种警示人们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做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的行为。惩戒就是一种警示、告诫行为。当社会上的人违法犯罪时,国家会运用“惩罚”的手段去维护社会的秩序,维护社会的规则。对孩子而言,惩戒就是为了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如果你做了,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最终达到警示孩子以后不再犯错的目的。
惩戒,可以把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性惩戒,也就是说,这种惩戒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是在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以教育好孩子为根本目的的惩戒。惩戒只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孩子。著名的积极性惩戒的实例很多,如,陶行知的“四快糖果的故事”;前美国总统里根小时侯打破邻居家的玻璃而被父亲惩戒的故事,都属于积极性惩戒。
另一种就是消极性惩戒,也就是说,这种惩戒对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的、非人道的,它是以伤害孩子的人格,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孩子的身体和情感为根本目的,甚至付出严重代价的惩罚,是单纯的简单的为惩戒而惩戒。它包括:心罚即精神虐待、体罚、变相体罚、经济惩罚等等。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和反响的大多是属于消极惩戒。对于消极惩戒,很多书籍、报刊也谈论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所以,很显然,惩戒和体罚并不是一回事,体罚只是惩戒的一种消极方式,它是以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的惩戒。作为教育者,提倡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适度的惩戒,而严禁消极的无度的惩戒。对于积极性惩戒,是不是真的必要呢?毕竟,惩戒人或被人惩戒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我们接着分析。
二、惩戒现象存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不管是积极性惩戒,还是消极性惩戒,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源。
从西方社会来讲,人们相信一种“原罪说”,也就是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不干净”的,人的内心有一个很可怕的,与人的本性同在的东西,叫做EGO 。EGO 像一个魔鬼,会使人的自我无限膨胀、变形,使人变得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会使人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他人,于是就出现了“犯罪”、“犯法”、“犯错误”。而为了“遏制EGO 的膨胀”,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就需要社会的法律、学校的校规、家庭的规范等等,来“遏制EGO 的膨胀”,来惩戒“犯罪”、“犯法”、“犯错误”的人。
对我们东方人而言,是“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清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丑恶东西的影响,才会逐渐变坏、变得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以至犯法、犯罪、犯错误。
所以,不管是西方的“原罪说”,还是东方的“性善论”,都说明人活在尘世间,都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纪律条约、规章制度去限制、规范,甚至惩戒相应的行为。对成年人如此,对孩子亦如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父母老师的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成长中的孩子?成人犯了错误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处罚,甚至受到
法律的制裁;孩子犯了错误,尤其是严重的错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以告诫其不再犯错。
从实践中看,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一个显著而普遍的特点。一方面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图做事情;当自己的不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殴打大人。如果大人非但不批评,甚至发笑或即刻满足他的要求,或者即使是批评,也没有什么力度,久而久之,孩子心中就会有一个概念:犯了错误(如拿了别人的东西、欺负小同学等),家人只会说一说,不痛不痒。以后再遇类似的事情,就还会犯同样的错误。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可能形成横行霸道、恃强凌弱的小霸王,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长大以后,你能保证他不违法犯罪?如果对孩子的错误不严格管理,不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惩戒,不让其从内心深处学会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学会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从犯小错误开始“防微杜渐”,那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有多少在雷池边缘行走的人?
另一面,我国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又很弱,自我评价也缺乏强烈的自信为基础,也就是说,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定位差,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没有坚定的自我评价。很爱面子,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把老师的评价看成是最高的评价、不可更改的评价,以至于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戒时,就受不了,就要破罐子破摔,要到电视台暴光,要离家出走等等。这也就造成现在的教师不敢管、不愿教育惩戒学生。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基于此种认识,为了平安无事,对学生的种种过错行为“睁一眼、闭一眼”,那可是教育的悲哀了。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加入WTO 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懂知识、会应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对现在的独生子女而言,当其犯了错误时,尤其是恃强凌弱、横行霸道时,不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惩戒,他将如何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能学会交流合作?长此以往,其人格便会逐渐变得狂妄自大、自傲自闭;这样的性格影响到成年的社会生活中,他将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所以,要想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站稳脚跟,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并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从小学会“自己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接受惩戒,在惩戒的过程中成长、成熟。
《中国教育报》进行了“关于惩戒认同度”的调查显示:91%的教师、83%的学生、65%的家长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教育者,甚至学生都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关键是如何把握惩戒的度的问题。
三、积极性惩戒的艺术
既然惩戒,尤其是积极性惩戒不可避免,那如何才能既教育好犯错误的孩子,而又不伤害其自尊、侵犯其合法权益呢?也就是如何把握分寸与尺度,选择适度而恰当的惩戒呢?笔者提出以下策略与同行们交流商榷。
1、利用警示栏,公开将受到惩戒的行为。
要避免对犯错误的孩子使用惩戒,教育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警示在前。可以依据《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准则》将一些不可饶恕的行为,以“警示栏”的形式公布出来,贴在墙上醒目的地方。即使不用警示栏,但也要用明确无误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提倡的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做了会受到惩戒的行为。这种性质的警示栏在一些学校是有的,但在家庭里却不一定有。不管有没有,作为教育者,都应把将会受到惩戒的不良行为,如偷东西、打架、骂人、损坏公物、撒谎等,提前警示、告诫给孩子,让其真正理解并牢记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孩子还会出现以上不良行为,就必须施以惩戒—即进行积极性惩戒。
2、控制好情绪,避免在气头上惩戒孩子。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孩子,不管犯什么样的错,作为教育者,都要注意控制好情绪,要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考虑惩戒的事情。尤其是面对12—18岁这一年龄段、身心正在发生复杂而微妙变化的少男少女们,面对他们,诸如不交作业、逃学、早恋等较严重的问题时,要
冷静、冷静、再冷静。千万不可冲动地以说教,甚至用“武力”解决问题。生活中很多例子已经表明,面对自尊脆弱的独生子女的这类问题,如此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适得其反,加大加深师生间、亲子间的鸿沟和矛盾。
3、学会分析前因后果,避免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
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是教育惩戒好学生的根本保证。待情绪平静后,就要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冷静的分析,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动机是什么?分析事情的性质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一般来说,孩子的动机有四类:一是好心办坏事。如为了帮助小同学不受欺负,竟用石头把别人砸伤了。动机是好的,但行为方式不对。二是没有明显的动机。如不小心把某个东西摔坏了,属无意行为。三是由于贪玩或控制不了自己而造成的不好后果。如和小朋友在房间里玩耍、跳跃,把沙发给跳断了。四是有明显的动机去“明知故犯”,如有预谋的偷盗行为。根据不同的动机给不同的事情定性,看有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此将“动机”、“性质”、“后果”三者联系起来分析考虑,再施以不同的惩戒。这样的惩戒才会适度,才能服人,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4、慎重选择惩戒方式,避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惩戒要有力度,要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就必须慎重选择惩戒方式。其根本原则是尊重保护与惩戒并重。尊重其人格尊严,保护其自信心。如值日劳动、取消参加活动课或体育锻炼的权利、到“禁闭室”或房间里“隔离反省”,都是适度而恰当的惩戒方式。而当孩子受惩戒时,教育者要让孩子明白惩戒自己是善意的,惩戒孩子是因为爱孩子,父母不会因为惩戒就不爱孩子了,不能让孩子把父母的惩戒理解为“恶意”的行为,否则就会在心底产生抵触和反抗,从而失去惩戒的积极意义。
5、教育者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甚至进行自我惩戒。
如前面分析,做为人,都不可避免犯错误。当教育者自己犯了错误时,必须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当孩子犯错误时,教育者要坦然地向孩子说明,错误的发生是否与自己有关,如有,则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甚至进行自我惩戒。如果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孩子,只惩戒孩子,则会使孩子在心里对大人的惩戒产生怀疑,从而使惩戒失去其公正性和严肃性,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者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惩戒,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示范。只要孩子的本质不坏,教育者惩戒自己,更会对孩子起到不可估量的“惩戒”的作用。
6、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并坦然对待惩戒。
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戒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戒,而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让孩子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勇于承认错误是很勇敢、很负责的行为,不能因为“怕”“爱面子”就文过饰非,或执迷不悟。要让孩子学会内省和反省,学会承认错误,并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坦然地对待惩戒,如此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7、提倡赏识激励教育,能不惩时尽量不惩。
依据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独生子女自尊脆弱的心理特点,在能够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尊重教育等人性化教育对待孩子时,就不要使用惩戒,不管是积极性惩戒还是消极惩戒。因为,惩戒的度确实很难把握。《中国教育报》“关于惩戒认同度”的调查表明,有2%的教师、54%的学生、82%的家长认为惩戒的度很难把握。一旦情绪不稳,方式不对,就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总之,积极性惩戒是提倡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有一话,“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关键是要把握好分寸与尺度,要讲究惩戒的艺术。
作文三:《对于天天评论惩戒怎么牛的看法》800字
全自动量热仪 化验室破碎机 化验室振筛机 测硫仪 胶质层测定仪 .cxmzyq. rwa 目前版本小德,法师,贼很BT,应该削弱小德的法伤,太BT了,读条+瞬发直接秒人。你近身了吧,变熊,抗住你,本来就打1000的伤害,结果300~400的打。。变豹子和狮子物理输出,跟个半贼一样,装备牛点的,直接比贼还强。一下暴个2000没问题。你上减速吧,变... 目前版本小德,法师,贼很BT,应该削弱
小德的法伤,太BT了,读条+瞬发直接秒人。你近身了吧,变熊,抗住你,本来就打1000的伤害,结果300~400的打。。
变豹子和狮子物理输出,跟个半贼一样,装备牛点的,直接比贼还强。一下暴个2000没问题。 你上减速吧,变身直接解除,这难道不是无限的徽章,
打不过了,加口,变豹子直接跑。你没个人数上压倒优势,你还追不上。这算不算bug职业。 法师就不说了,冰法太牛了,奥又能沉默,大家都知道FS的攻击是瞬间暴法的。 好不容易一个近身,法师立刻控制你,就算你反控制的东西全用完了,照样最后你还是被控制的角。然后一连串的爆发,你爬了。。。。
提示:谁说法师没加血。冰盾+护盾,是变相回血。谁说法师没无敌,冰箱也是变相无敌。 贼就更不说了,一个伏击/毁伤,环抱贼,只要手里拿两把紫的高攻武器,随便暴一下就是2000~3000的,要是毁伤的,连续两下毁伤,不说了,任何职业,起码血下一半。然后再晕着你打。你贼还有消失呢,斗篷+加速+消失,谁能逮着你,要是骑士打到最后还不是死。 命中+攻强+敏捷高的贼,再开个攻击加速,急速又高的贼,打起你来,不管你是什么职业,现版本的惩戒骑士也好,只有开盾的份,盾完了,血加满了,还不是被重新来一片而已。。。。。 这才是不平衡的~惩戒骑士现阶段伤害就综合实力(包括各骑士等级,装备情况,操作水平来说)都要低于以上三个职业,跟现在的狂/防御战士、火法、猎人、戒律MS、恶魔/痛苦SS、差不多
如果你要说顶级装备的骑士来切环保的各职业,你说秒人无数,那算正常,是啊, 一句话:任何职业,顶级装备,只要是输出天赋,输出装备,操作够可以,秒人都无数谢谢~
作文四:《管理学生需要适度的善意惩戒》2800字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 戒。但必须是善意而适度的。
管理学生需要适度的善意惩戒
口谭晓玉 还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导致更加严
重的行为。 时下,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 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 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在“惩”,而在于“戒”, 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 “惩”只是“戒”的手段。在惩处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 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
补过失。防患于未然。惩戒是一种常规的教育 再披露,不时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 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 惩戒。其实,这是社会对惩戒看法的偏差。认 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 为惩戒就是体罚,把教师依法对学生管理的手
段等同于体罚。体罚,古人视其为天经地义,一 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
用;而体罚则是个别教育者带着情绪实施的对 把戒尺打出栋梁之材;而体罚已被禁止。但惩 戒却不可随意摈弃。 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任何形式的体罚或 变相体罚都是漠视学生人格尊严、危害学生身 育 惩戒与体罚不是一回事。惩戒是一种教
心健康的。惩戒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 方法。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体罚则 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 以“治”人为出发点,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处 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 罚,往往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惩戒的目 后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惩罚是 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悔过自新,
“不愿”再犯错;体罚则侧重于使学生经受皮 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肉之苦,从而不敢犯错。惩戒是不以损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 生身心健康为原害学 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惩戒是为了让学生知 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则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
的职业权利之一;而体罚不仅损害了学生的 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用恰当的惩戒手段 身心健康,更是
让他们知道哪些“高压线”不能触,这也是教 是通过施罚使学一种违法行为。虽然二者都 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当反对的不应当 的“痛苦”是学生身心感到痛苦,但惩戒中 是惩戒,而是体罚。惩戒是合理的适度的有助 下半月(行动生的幡然悔悟;体罚中的“痛
苦”更多地是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多是外在 于孩子成长的处罚,而体罚则是伤害孩子的身 的。惩戒能使学生最终心悦诚服地改掉错误。 心健康,阻碍其健康成长的处罚。对孩子错误 行为进行惩戒是必要的,它是一种教育手段, 且能增进师生感情:而体罚虽然也能促使学生 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改正错误,但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往往
29
万方数据
态,或是不管学生是否犯错误,只是一味地采
取纵容、溺爱、表扬等并冠之以所谓的“人性 学现在很多教师在抱怨教师越来越难当、 化教育方式”。这是走极端。这其实是教师对工 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一方面要面对越来越 大胆调皮、越来越难以管束的学生,另一方面 作的不负责任,没有尽到一名教育工作者最起 码的职责,对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没有 要面对各种惩罚学生的“禁令”和社会舆论的 任何好处,人性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 苛责,这使得他们经常陷入左右为难、束手无 程,需要培育,需要雕琢。在学校阶段。如果 策的尴尬境地。处于这种境地的教师容易走 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 极端:有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哄着学生过
方圆”的道理,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这 日子;有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甚至将体罚
当作发泄私愤的手段。前一个极端导致教师 本应该是学校所肩负的责任。正在成长中的孩
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教育中的惩罚 的放任失职和学生的桀骜不-91J;后一个极端 功能是通过“惩戒”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对 则造成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激化教师 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学生正处于 自己的行为负责”。惩戒教育能起到防微杜渐、 成长阶段,有他们特有的身心特点,有一些错 惩前毖后的作用,在学生“小错”时就受到必 误认识和不当行为在所难免,纠正这些认识 要的惩戒,可以尽量避免将来犯“大错”。 和 如果片面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 行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纠正,包
主的理论,将教育的注意力局限在正面教育的 括惩戒在内的教育手段,哪些是可取的,怎样
狭窄区域,这只能使教育工作走上方向单一之 才能掌握好“惩戒”的分寸与尺度等问题,才
路。学生长期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听到顺耳的 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惩戒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辅助手段,教育 话、正面鼓励的话,他们就会无法正视逆境,从 工作者必须谨慎地、适度地使用。惩罚的目的 而过分地相信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不足与缺 陷,这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就是让受惩罚的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对自 我们应更深入研究的,不是要不要惩戒学 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但不能过度,笔者以
生的问题,而是怎么规范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的 为,惩戒应该是在“温柔”教育方式无效、正
问题。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对学生 面教育方法无果的情况下而为之。而那种一味
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的教 表扬、鼓励,不批评、不惩戒的无原则底线的 育方式,要惩戒有因、惩戒有度、惩戒有爱。在 “温柔”教育,同样违背教育规律。过于强调 “爱”的教育,把“爱”片面理解成“微笑教育”, 对学生实施惩戒时,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不 不能对学生说一句重话;理解成“溺爱教育”, 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不能受威权观念的影 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事事顺着学生。家长纵容,教师“强颜屈尊”, 响而期望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不要受到思维定 势的影响而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 不敢对小小树苗适时“剪枝修理”,不是“爱” 断;要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 孩子而是“害”孩子。“小树不修不成材”,惩
戒在教育中正是起着“修剪”之功能:劝善、警 戒。更要警惕以惩戒之名实施体罚之实的“另 下半月(行动 示、激励。惩戒难道不正是一种爱的教育 类惩戒”,坚决禁止各种用美丽“外衣”包装的
吗?! “变相体罚”。
学校现实情境中,一些老师对学生抱着多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制研究 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姿 与咨询中心主任,上海,200032) 30
万方数据
作文五:《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11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
作者:黄彦宾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5期
能不能惩戒小学生的问题,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对于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不能够一维地强调说服教育,可以予以惩戒。也有人认为,小学生年幼无知,不懂事理,自控能力差,做一些不守规矩的事情属于正常现象,不可大惊小怪,给以颜色。那么,在小学阶段,到底能不能实施惩戒教育呢?
从法律的角度讲,不能够对小学生实施惩戒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年9月4日颁布,2012年10月26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现超过十八周岁的小学生。这就是说,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应该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
惩戒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廷及于今,逆臣子孙,布满朝中,何以惩戒后人乎?”由“惩”和“戒”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义是这两个词的合成。“惩”,即惩罚。让被惩罚的人付出代价,或者是经济方面的,或者是肉体方面的,或者是名誉方面的。比如,对做错事的人罚款、鞭打、辱骂、讽刺、挖苦。“戒”,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佛教词语。惩戒,就是用非正常的手段,使做错事情的人感到痛苦,在精神折磨下反省自己的行为,纠正错误,不再犯同类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尊重是惩戒的反义词。小学生有享受学校尊重的权力,就就不应该在学校接受惩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惩戒,包含有不尊重人格的成分。比如,不让演板错误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站在讲台边示众,是惩戒学生的一种方式。座位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接受老师的教育。不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而是至于众目睽睽之下。其实是在向全班学生宣布“这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是对学生的羞辱。学生演板错误,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结果。如果教师真有高超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是能够学会的。正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才导致学生回答错误。所以,教师
作文六:《老师惩戒学生的技术含量》1800字
老师惩戒学生的技术含量
在教育实践中 , 教师们普遍用的惩戒手段有:大声训斥、罚站、 蹲马步、 做伏卧撑、 抄课文、 叫家 长、 动手或使用器械击打学生 ......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惩戒作用但负向作用太大,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教 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 的人格健康和 谐发展。而惩戒又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必须要因人而异、少用、慎用。那么怎么才能应用好教育惩戒呢?我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0多年,体会到教育惩戒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 活,就凭这一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之无愧。我的基本原则 是越要惩戒,越要尊重,越要充满爱。总结出如下几点基本做法,和 读者一起探讨。
一、化
由于自身知识和阅历等条件的局限,学生很难与老师的要求 同步,甚至背道而驰。老师对学生即产生了失望感,日积月累变成了
慎重越得当越有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心 的蜡烛,无法燃烧、无法照亮,无法给人温暖。
二、保持童心
学生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穿衣打扮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在教 育惩戒中不要以成人之心度学生之腹,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学生。 我有外甥叫永波 , 小学三年级。特别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 , 老师们平 常很喜欢他。有一次,在数学课上,他当众指出老师的错误,使这位 老师下不来台。 这位老师不仅当堂批评了他, 而且事后经常挖苦讥讽 孩子,无奈之下小永波只好转学。我认为永波指出老师的错误,本质 反映的是学生天真,为人真实,坚持真理,本来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而这位老师用成人的标准衡量永波, 认为学生有意让他当众出丑, 伤 害了师尊。于是耿耿于怀久久不能释怀,酿成了恶果。从此以后学生 怎么理解不了老师的所作所为, 陷入了极大的迷惘之中。 坚持真理怎 么就错了,给学生心灵造成了极大伤害 , 贻害终身。这种过早的虚伪 教育,使得学生过早成人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教育严重失 败,这位老师极不称职。
爱您的学生吧,不要用一丝丝恶意揣测学生的任何行为和话语。 三、掌握时机
教育时机的选择应以有效、有益的标准来把握。事件刚刚发 生时往往并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最佳时机的选择, 应以有效触动学
生的情感, 转变其思想和行为方式为基准。 时机恰当的惩戒具有教育 价值,也能释放出教育价值,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它的教育价值。 老师上课时,经常会碰上突发事件,有时很奇葩且严重。一次, 我转身板书,突然耳后一凉,一股水柱击中了黑板。从教十几年,这 是第一次被背后开“黑枪” ,而且是我正兴奋地聚精会神地陶醉地讲 课的时候, 我的怒火还有悲凉一下子漫浸了全身的每个毛孔。 我猛地 转身,脸抽搐得变了形,定睛扫视每张天真无邪的脸,各种念头在脑 海里翻江倒海, 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地端坐着, 他们用比以前任何时 候都专注的神情与行动浇灭我的怒火。
终于,我轻松的一笑,继续地一如既往地风平浪静地讲课。教室 里安静得出奇,连挪动凳子的声音都没有。直到下课的铃声响了,我 异常平静地从容地离开教室。我走出二、三十步后,教室里瞬间爆发 出喧闹声。
从教室里传出的信息,我知道是谁干的,但我立即没有追究。当 然,正如我估计的,这位主动向我认了错。其实这个“事件”纯属意 外。他的同桌玩弄水枪,在制止的时候,水枪走火。幸亏我的理智或 者说是我的教师素质决定了我的处理方式。
如果我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把这个事件搞清楚,大发雷霆上纲 上线斥责这位学生, 甚至施以拳脚的话, 会是什么后果呢?我的课堂 会失去一个忠实的听众,我的教师履历上会被抹上失败的一笔。 懂学生、把握惩戒的时机,能使懵懂学子成为老师的“鉄丝” 。
四、不断探索教育惩戒的新方法
惩戒时可以给学生选择权:比如学生迟到,可以让他选择:一是 即兴说明情况并作自我批评,二是唱歌,三是跳舞等,选择时还可以 把学生的爱好、强项加进去,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惩戒方案,既 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又不至于为难。在学生犯了错后,采用
英国有个科学家叫麦克劳德,小时候曾经偷偷杀死校长家的狗, 这在西方国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 但校长对他的惩罚是:画出狗的血 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心的惩罚,使 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 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 而获得诺贝尔奖。 这样的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 体现为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学生前进的航向。 惩戒学生是技术活,老师就是掌握这门技术的工程师。
最后我特别强调的是:严禁随意惩戒学生,这是教育惩戒的 毒药,他是
作文七:《看外国是如何惩戒学生的》12500字
看外国是如何惩戒学生的
韩国:几年前,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日本: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看韩国老师如何惩罚学生
东方早报 作者:王伟
近日,上海市南汇区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意见(试行) 》,依照该意见,无故占用其他课程时间、体罚学生或使用侮辱性语言造成不良后果等都将纳入教学事故范围。 这一《意见》让我想起了我在韩国学校的经历。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的韩国学校里做了两年的汉语老师,因此有机会接触到韩国师生关系的第一手资料。
韩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在韩国,学生不仅见到老师要问好,就是看到学长,也要点头表示敬意,不然会被视为没有礼貌,当然这也只是限定于认识的人中间。所以,走在校园里,你时常可以看到正在走路的人忽然停下来,向对面的人问好。
当然,韩国的中小学生也不是天生就是尊重老师的。是孩子,就会调皮,就要犯错误。什么不交作业了、上课睡觉了、课堂说话了等等,只要是中国学生会犯的错误,在这里也一样可以看到。
对待犯错的学生,韩国老师如何处理呢?首先,除了正常的批评、警告、写检查、责骂外,韩国教育法律规定,老师有权使用直径在1厘米左右,长度为50厘米的棍子来惩罚学生;可以打手、屁股等脂肪丰富的地方,并有专门的教具公司制作配发给每个老师,就像警察配备警棍一样。这个我们在很多韩国的电视剧里都可以看到。同时,老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只要不对学生肉体产生伤害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站、罚跪等。
实际操作中,惩罚措施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被我们认为有损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措施。但在韩国人眼里,这些惩罚措施是正当而且合适的,做了错事不受到惩罚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只会助长恶的形成,就是小孩子也不例外。对学生的什么精神伤害、学生的面子问题等,在韩国是不存在的。
有一次,我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忽然看到走廊上跪着一群学生。这还了得!况且跪的时候身体还要向上伸直,两手高举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没有写完作业,不能吃饭。”原来,这几个八年级的家伙,中文作业连续三次没有做完,被我们中文组的韩国老师叫过来罚跪,而且不准吃饭。看到我之后,这几个家伙还不忘礼貌地说:“王老师好!”甚至有个家伙脸上还挂着笑。事后上课的时候,我问他们应不应该受惩罚,那几个家伙说:“老师,我没有完成作业,应该受到惩罚。”
另外一次,中午我在食堂吃饭,忽然看见有个学生举了一个牌子,只见他在每一个桌子周围都停留一下,然后嘴里在嘀咕着什么。起初我以为是值日生,提醒大家吃饭不要浪费。但又不像,他自己脸红红的,看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每一个学生听到他的话后都不说话,只顾吃自己的。等他走到我的桌子旁边的时候,我才看清牌子上写道:“我违反了老师的约定,向各位同学保证,以后不再犯了。”等到每一个桌子都走完了,我看见他走向站在门口惩罚他的老师,老师狠狠骂了几句之后允许他吃饭。但其中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在允许他吃饭的时候,老师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我相信这个动作可以让这个同学体会到老师在这个时候还是对他好的。
我对韩国老师说:“如果在中国学校这样做,估计明天就可以做报纸头条了。”她回答:“这个惩罚应该是最轻的,既没有打他,也没有罚他。”我又问:“孩子们应该觉得没有面子的哦。”她说:“哪里啊,不会的哦。”确实,我看受惩罚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丝毫没有受到伤害的样
子。在韩国像这样的惩罚例子还很多。对待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甚至可以强制他回家反省一段时间,认识到错误后才能回来。我有一个学生,因为打架就被停课一个月,而且每天被要求写1000字的反省文章,并每隔一周来学校汇报思想,如果认识不深刻,还要继续受惩罚。
就是这样的惩罚措施,很少听到有学生骂老师,更没有听到打老师的传闻。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惩罚是能让对方心悦诚服的,那么被惩罚者的心里不仅没有仇恨,相反会觉得这是咎由自取。如果他认为惩罚是自己的不好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样的惩罚就可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负责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只有一个勇于去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中走得更稳健、更远。
当然在这里,惩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有一个约定,违反它毫无疑问你就要受到惩罚。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要联想到近一段时期国内频繁发生的弑师事件就可以看到,如果不反思学生犯了错误究竟该如何惩罚,这样的悲剧我想还会重演。国内某些专家所言的“孩子都是对的”流传很广,现在是该认真反思这种理念的时候了。(作者系高校教师)
美国:在 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同样是在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 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组成)****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于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犯错者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英国:教 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教师体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的要求。例:用鞭 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最近又专门 制定法律,允许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去惩罚学生。 新加坡:根据新加坡关于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校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澳大利亚:在澳洲,有一些公立学校设立了警戒室,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会被叫到警戒室,由专门的教师依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惩戒,或者被送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最严重的是开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
1. 美国
对学生的纪律处分
州教育法一般也规定了违反教育法的学生的纪律处分。因为它是州法律规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对违法学生的行政制裁,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有开除、停学、强迫转学、让学生到自修室去、留置(指在课间、午间、上学前或放学后,别的学生已经自由了,但犯错误的学生仍被留下,作为对他的一种惩罚)等。
如,伊利诺斯州《教育法典》授权对不服从或不守秩序的学生,或危急其本人或别的学生的安全或道德的学生处以停学,有两种停学:“校长停学”(指学校校长)和“管理停学”。按照“校长停学”,校长可以停止一个儿童上课不超过五天的期限。“校长停学”一般也不需要征求学督察长的意见,如果校长认为仅仅校长停学不能解决问题,他可以对一个儿童先处以
停学,然后把停学的决定提交给学区督察长,由其决定给以严重的处分,这就称为“管理停学”,是一种在管理决定期间有效的停学。
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对学生处分的指导方针。例如,开除学生的指导方针有以下几项: ①可以开除没有理由的连续缺席和迟到的学生。
②可以开除扰乱学校教育活动或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
③可以开除参加罢课、静坐抗议和退出课堂活动的学生。
④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低或难教而开除学生。
⑤在学生转到一个新学校后,不能因为他以前的错误而把他开除。
⑥不能因为担心学生扰乱纪律而把他开除,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学生会扰乱纪律,也可以把他开除。
⑦学校举行的公众都可参加的公共娱乐活动,不能不让被开除的学生参加。
⑧开除不能超过该学年。
⑨不能因为结婚而开除学生。
⑩可以因为校内外的不道德行为而开除学生。
11可以开除有意伤害另一个学生而拒绝送其回家的学生。
12可以开除辱骂教师的学生。
13可以开除明明知道但拒绝说谁写的下流话的学生。
近年来,由于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各州处分学生的标准也与以前不同了,基本原则是学生行为的性质而不是地点决定对学生的处分,处分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安全、维护教育秩序以完成教育目的为理由。与此无关的处分一般是不允许的。同时,对处分学生的法定手续要求比以前严格了,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非紧急情况的停学或开除必须经过法定手续程序,并且认为只有教育委员会有权开除学生。
美国法律规定,在学校执行教育法的过程中,可能对学生实生体罚,判例法的原则是“教师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武力处罚儿童”。佛罗里达州达得县教育委员会政策第5144条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呎长、三——四吋宽、○、五吋厚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五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
根据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的法院判例来看,可以因为学生的以下几方面行为对其进行体罚:
①殴打教师。
②往学校带下流作品和图片。
③骂人。
④争吵和打架。
⑤在学校大厅里扭打。
⑥对教师的侮辱行为,包括校内外。
法院认为“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家长地位”,可以对学生体罚,但是,体罚的理由必须是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在与教育无关的个人问题上,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如,不能因为意见不同而打学生等。体罚是否合理的标准要考虑到许多方面,如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
2. 德国和英国
德国教育法:中学生逃学被判入狱父母被罚款每个人都有过一两次逃学的经历,但如果你在德国经常逃学的话,其下场可能是被请去吃牢饭。
据德国媒体2月7日报道,萨克森州胡雷茨市的地方法院日前判决一名15岁的女中学生入狱两周,罪名是她经常性逃课,大部分上学时间都在校外游荡。
根据德国教育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父母需要缴纳罚款,而且她本人还要在社区服
务一段时间。但她和父母都拒不履行规定,于是法官做出了更严厉的惩罚。
萨克森州教育部门的发言人表示,这个女孩必须在几个月内到监狱服刑,他对法院的这一裁决没有发表评论。
因为逃学而引发牢狱之灾的不只是德国。英国法律规定,逃学儿童的家长会被罚款50英镑。英格兰有超过1万名家长因孩子频繁逃学而受到警告。从2000年11月开始,英国地方法院对没有履行家长职责而又拒绝到法庭应诉的人可以处以2500英镑的罚款或者判处最长3个月的监禁。
4. 国教师获新增法定惩戒权
从今年4月开始,英国教师有了惩戒不规矩学生的新增法定权力(statutory powers )。新增教师惩戒权是英国《2006教育与督学法(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的一部分,是近10年来英国教师惩戒权首次出现的重大变化,它使英国教师在对付不规矩学生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在新法生效之前,英国教师约束学生的法律依据来自于普通法,与家长的权力相同。教师一直在抱怨他们对不规矩或暴力学生的干预权力非常有限,关于惩戒的规定不够明晰,希望出台基于教师立场的法律。
从4月初新法生效后,教师将获得在学校使用身体武力阻止学生打架的权力,以及不经家长许可对学生实施放学后或周末留校的处罚,也可以对学生用于不良用途的手机实施收缴。 学校的纪律状况
根据英国教育标准局2006年的报告,在几乎所有受检学校,学生的行为表现都令人满意或有所改善。一个针对校长的调查显示,将学生行为问题列为三大棘手问题的校长不足十分之一。
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破坏性极强。英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教师所获得的惩戒新权力终结了长期以来学校里的‘你拿我没办法’文化,少数桀骜不驯的学生及蛮不讲理的家长不能再轻蔑教师了。”
授权教师的新措施
新法新增教师惩戒权包括:从学生身上没收诸如手机、音乐播放器等不合适物品的法定权力;对在上学或放学路上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惩戒的法定权力,例如在公共汽车上或火车上;扩大对学生进行课后留校处置的权力范围和灵活性,课后留校处置时间包括放学后和周六;学校有制定如何处理各种欺凌的规章制度的法定义务。
“合理武力”的使用
《2006教育与督学法》增强了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使用“合理武力(reasonable force )”防止学生实施犯罪行为,制造伤害、破坏或干扰的权力。该权力最早写入了《1996教育法》。 新法对什么是“合理武力”并无法律定义。在特殊情况下,当伤害即将产生,学校的教师员工可以采取必要行动防止学生攻击他人或向他人投掷器物。“合理武力”跟体罚没有关系,英国于1986年已经禁止了对学生的体罚。
武器搜寻
如果学校怀疑有学生携带刀具,《2006降低暴力犯罪法》允许校长对学生进行群体搜寻。校长还有权在学校大门使用金属探测器或探测棒对学生实施随机、非干扰性的武器搜寻。这些权力将在2007年的5月开始生效。
学校的责任
根据新法,每位校长都必须为学校制定有关惩戒的政策,并公之于众,每年至少1次提醒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注意相关规定。
学校自行制定的惩戒政策必须包括处理欺凌、种族骚扰和性骚扰的政策,以及对学生处以课后留校的政策。这将是督学到校检查的内容之一,并应该做到:
促进学生的自律,培养学生对权威的应有尊重;
鼓励学生举止得当并尊重他人;
确保学生的行为标准是可接受的;
使学生的行为表现有章可循。
与家长的合作
有效的家校协作对于确保学生的良好行为举止非常关键。英国教育标准局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曾写道:“强烈的社区意识,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学生行为表现优良的学校的共有特征。”
因此,《2006教育与督学法》也力图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新法中的这方面措施从2007年9月开始生效,包括:
通过与家长签订养育协议的方式确保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采取措施,以防事态发展到将学生开除出校的地步;
法定要求家长必须在孩子被开除的前5天负起责任,如果孩子被发现无正当理由出现在公共场所,家长将承担法律责任。
所有被开除学生从被开除之日的第6天起必须获得某种形式的教育,以前的规定是从第16天开始。
学校间的合作与政府责任
从2007年9月开始,所有中学都必须通过合作来改善学生的行为举止,解决长期存在的逃学问题,学校间要分享经验,更好地利用国家提供的相关支持。
同时,地方教育部门要为之专门拨款,例如为有被开除危险的学生、长期逃学的学生以及被开除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必要的权威
英国教育大臣阿兰·约翰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了树立教师在教室里的更大权威,这些措施是有必要的。
“这些权力主要针对那些没有同情心,生性好斗的孩子,他们对于纪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凯瑟琳·泰特笔下的‘谁怕谁’的人物形象。”约翰逊说。
“大多数孩子在学校都表现得很好,但我们要对那些一贯粗鲁、无理和捣乱的学生采取行动。”约翰逊说,“他们让教师很痛苦,而且干扰了那些想学习的孩子。”
“如今教师对捣乱学生有了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的明确法定权力。这意味着不守规矩的孩子将面临适度的惩罚。”
英国各大教师工会的领袖对新法普遍表示欢迎,尽管他们认为,还应该给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教育鸡肋”该如何啃?——新时期教育惩戒之内涵 申海峰
《新华日报》最近曾报道,英国一项新法律2007年4月1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正式生效,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这项新举措出现在《2006教育和检查法》中,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过去英国法律允许老师和父母管束孩子,不过1日生效的新法律明确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学生。当其他学生或老师有可能遭遇伤害时,老师可以用“合理的力量”制止争斗,或让不守秩序的学生离开教室。新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学校内延伸至学校外,比如当学生乘坐公共交通或在购物中心时。此外,新法律规定,当老师怀疑学生用手机发短信“恐吓”其他人,或是拍摄其他学生遭袭击的画面时,有权没收手机等物件。英国全国教师联合会对这一新法律表示欢迎。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说,这一权力对消除校园暴力和不守规矩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过去,老师常常担心与学生发生身体接触可能会导致家长提起法律诉讼,而新法律明确了学校约束学生的权限。
读完这则报道,笔者感慨万千,陷入了沉思。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样,在我国,教育惩戒,尤其是体罚、变相体罚这个敏感的教育高压线,已逐步演变成了一块“教育鸡肋”:对此,教育行政部门三申五令,坚决“弃之”,一线教师却偷偷“食之”,家长则观望游离,大力反对者有之,全力支持者亦有之。各地关于教师惩戒、体罚学生而引发的事件常见诸报端,往往是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因失手或其它原因给学生带来了严重伤害,而被家长诉诸法律、媒体曝光云云。笔者也曾亲见其事,一中学生因经常故意迟到,被老师罚站加严责后离家出走至河南一武校(事后得知该生早有此念),在学生没找到之前,家长当面苛责老师进而大闹学校,干扰了教师的工作和学校正常秩序。看着夹在家长责难和行政部门批评之“缝”中的同事,老师们皆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面对少数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不出手惩戒吧,听之任之的后果是其捅出更大的篓子,甚而带坏其他学生;出手惩戒吧,又得冒着被处分、被“围攻”的危险。难怪现在好多教师都怕做班主任,都怕处理教育学生啊。
教育惩罚是对学生的某种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约束或否定性评价的教育方法, 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行为的不良性, 并采取一定措施内化为自觉约束力, 防止类似错误行为的再次发生和升级, 从而最终达至人性之完善. 基于上述理念, 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教育惩戒的作用, 合理实施教育惩戒。笔者曾在一基层学校就教育惩戒做过调查,94%的教师支持有分寸对个别学生实施教育惩戒,83%的家长支持教师惩戒孩子,甚至有相当部分家长明确表态要求教师严厉管教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在国家令行禁止下,教育惩戒在教师和家长那里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英国或其他国家那样,给严厉的教育惩戒一个适当的名分呢?这块“教育鸡肋”“啃”的时间越长,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的时间势必会越长,它到底是怎样被催生的?它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利和弊?该如何权衡?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惩戒呢?这些都是不可也不能回避的教育问题。
一、剖视“教育鸡肋”,实事求是看待教育惩戒。
(一)、“食之”未必无味。
1、教育惩戒存在的必然性。
教育惩戒自古有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里看到私塾先生手拿戒尺,对不听话或不完成规定要求的学生进行处罚,甚至孔老夫子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民间也流传着“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小树不修不成才”,惩戒在教育中正起着“修剪”之功能。实际上,做错了事必然要受到惩罚,只不过有时是及时的,有时是稍滞后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学校教育中的惩罚功能是通过“惩戒”手段,从而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惩戒教育能起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在学生“小错”时就受到必要的惩戒,可以尽量的避免学生将来犯“大错”。因此,科学有效的惩戒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教育育人功能的教育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如孙云晓教授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真正的爱应在孩子受伤害之前,让他意识到某行为或事物的危险性。
2、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因缺失家庭和社会必要的教育约束,开口便称法律有规定不许惩罚学生;家长又怕孩子受苦,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电话斥责或大闹学校,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对合理惩戒解释不详,致使老师面对屡教不改的犯错学生无能为力。但凡负责任的学校、教师,对违纪学生尤其是屡教屡犯、明知故犯的学生,在和风细雨耐心劝导无果的情况下,总免不了实施一定的惩戒措施,其中不乏体罚甚至是变相体罚。那种认为爱学生就不能惩戒学生的观点,是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实际的,是一种伪教育。因为它高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神化了思想教育的功能。
3、教育惩戒存在的科学性。
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适度的惩戒可以使人产生适度的紧张不安感,激发人的学习、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 多布森说:“许多犯罪的人,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同时主张“有分寸地惩罚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差、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学生来说,教育惩戒是抑制其自我过分膨胀、矫正其非社会行为的一种外在动因。在说理、教育等外在因素不起作用的前提下,采用惩戒,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认识对与错,通过外在因素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自我过分膨胀,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犯了错误,尤其是屡犯错误,如果教育者一味采取平等对话,容易导致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并催发新的错误行为的产生。所以,采用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合理的,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
(二)、“弃之” 又未必可惜。
1、教育惩戒的负面作用不小。
过去一些教师过分相信惩戒的作用,不适当地使用、甚至是滥用,所产生的负作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惩戒很有必要存在,但使用要慎重。根据强化理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正强化,如表扬、赞许等,而少用包括教育惩戒在内的负强化。教育惩罚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教育惩戒,就会逐渐养成对这种手段的依赖,而不去寻找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也就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最终导致无意识地回避问题。为此国家采取措施,严禁体罚学生,但是这被许多人误解为严禁进行惩戒教育。
2、教育惩戒的实施很难操作。
在我国,体罚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而对教育惩戒法律却未作任何规定,既没有禁止,也没有允许。由于我国几千年棍棒教育的传统和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的需要,教育惩戒是普遍存在的,实际上成为一种默许的状态。由于缺乏法律的明文规定,学校、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缺乏参照的标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由于法律没有对教育惩戒明确授权,学校、教师在进行学校、班级管理时,不便制定出明确的惩戒制度。一般是出了问题再惩戒,惩戒的形式和标准常因教师个人的喜好、心情的好坏而异,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教师在执行教育惩戒时难以把握教育惩戒的“度”。由于这方面的认识模糊,常常把体罚视为正当的惩戒。个别教师更是以惩代教,以罚了事。目前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法制观念等原因外,也同教育惩戒制度法律规定的缺位是分不开的。教育惩戒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也严重影响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舆论对教育惩戒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审视“教育鸡肋”,科学有效实施教育惩戒。
惩戒手段虽可运用,但需慎重,使用惩戒一定要慎之又慎,一般不可滥用,要能真正发挥惩戒的积极作用,抵消其不良影响。惩戒固然可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约束和促进作用,但我们在运用惩戒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适时、适度、适人、方式多样,要以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教育惩戒不能只以学生身心受到压抑为主要形式,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要讲究惩罚的艺术和科学性。如著名的解剖学专家、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因为好奇误杀校长家的爱犬,校长对他的惩罚却是让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正是这位校长艺术的惩罚,才造就了麦克劳德的终生成就。
1、要讲究教育惩戒的度。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要使“教育惩戒”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被异化,即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是合度的。“教育惩戒”的合度性首先就要求“教育惩戒”是针对个体的思想上的过错行为而言的,包含两层意思:先要明确个体是否有过错行为,如果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健康状况而导致的好动、不专
心等情况,严格意义上讲不应是过错行为,此外还要考虑只能是针对思想行为而言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不应当在跟学习或学术练习有关的事情方面”采用惩戒,而只能在有“道德方面的过失”时才能采用惩戒。其次,惩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惩戒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结果本身进行批评和否定,惩戒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是要引起个体思想上的重视,并注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杜绝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再次,要考虑教育性,如果通过赏识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尽可能少用惩罚,但是如果赏识不能解决问题,就要考虑惩罚和惩罚的力度。
适度的惩戒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让被惩戒者知晓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承担责任。而过度的惩戒则会在心理上抵消了当事人的内疚感,让当事人更加心安理得地继续错误的行为。另外,过度惩戒还会激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和破罐破摔的心态,使错误与恶行愈演愈烈,结果事与愿违。笔者以为,这个度主要体现在“三不”,即不泛化、不夸大、不恶化。不泛化是指惩戒要就事论事,不算旧账记利息;不夸大是指惩戒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恶化是指不要恶语侮辱、更不能拳脚相对。当然最好是有相关法律来界定这个度,明确告诉学校和教师,在什么情况下及什么范围内可以使用教育惩戒,哪些教育惩戒手段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校和教师的施教权。
2、要讲究教育惩戒的爱。
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其实学生们心里也明白。批评教育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有些老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出这样的老师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教师眼中,学生只是挣分数、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他对学生没有关爱之情、扶助之心,他采取的所有教育手段都将是冷酷的、危险的。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真的能把每一次教育惩戒都打磨成教育艺术,但至少在实施惩戒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带有善意和爱心的惩戒能不能唤醒学生的善意和爱心?千万不能只看一时的成效,暂时的成效也许会掩盖心灵长久的伤害。
3、要讲究教育惩戒的理。
惩戒教育的合法化才能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唯其如此,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实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似乎在这方面考虑不够完善。在教育惩戒法律规定缺位的情况下,各学校可以通过民主的渠道,通过教师、学生、家长会议制定适当的惩戒制度,一定要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强令严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离开课堂,去校长室悔过,因为他干扰了全班的教学和活动;让破坏环境的学生去打扫卫生等。这样,学生在实施违规行为之前就明白其行为的后果、接受惩戒、承担责任,不会怨天尤人、激化矛盾;教师实施惩戒有章可寻,不会轻易惩戒学生。另外,学校也应该完善日常的监督和救济措施,一有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我国目前教育惩戒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应当通过立法明确授予学校、教师在教育惩戒方面相应的权力。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惩戒条文.详细列出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将要受到的惩罚;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教育惩戒的“度”,使惩戒措施逐渐规范化,尽量减少惩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和教师明白什么是教育惩戒权,在何种情况下,什么范围内,才能以何种形式行使惩戒权;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建立起对教育惩戒的不当行使给予严厉的责任追究的制度,使教育惩戒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4、要讲究教育惩戒的经验。
在惩戒的处理上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经验。比如美国,惩戒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
有多大,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还有前文提到的英国,在英国,1986年以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施以必要的管教,社会默许体罚的存在。一些地方教育当局规定了学校及教师体罚学生的8点要求。1. 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2. 必须备有惩罚记录簿,列明体罚原因及处理过程,经过校长签署核准许可,并接受查验;3. 实习教师、代课教师、临时聘用教师等均不得施行体罚,至少具有三年以上教师资格者才能实行体罚;4. 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5. 绝对禁止在班上或众人面前施行体罚;6. 施用打手心的体罚,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7. 女学生只限于打手心,而且只能由女教师来执行,如果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8. 对患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必须事先获得医护人员许可才能实行体罚。1986年后,英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不得体罚。
在我国,法制的强制性是人民群众守法自觉性的前提条件。然而,对学生来说,其行为规范若缺乏强制性,这就可能出现对违反规范,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学校缺乏教育惩戒的手段和措施,而“管不了”,司法机关因缺乏法律依据而“不管”,即司法真空。目前,校园里肆意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经常骚扰异性的行为、打架、斗欧等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上不能上刑法,下又教育感化无效,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遏制,将对行为者本人和其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行为的形成产生极其不利的后果。如果在学生时代犯错误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说什么违法、犯罪后将受到如何如何的惩罚,恐怕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甚至会产生小时候犯点小错没大事的念头。因此,适度的教育惩戒是必要的、合理的,它能让学生们体验到犯错误后应受到惩罚,真正认识到犯错误后应该承担的责任,逐渐形成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使普法教育更加深入。我们惩戒犯错学生,不光是教育了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还教育了其他的学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要用辨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惩戒,赋予教育惩戒新的使命和内涵,让这块“教育鸡肋”变成大众喜爱的“宫爆鸡丁”吧。
作文八:《对学生适当惩戒的背后》7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对学生适当惩戒的背后
作者:万玮
来源:《教育》2015年第48期
遇到学生捣乱课堂纪律,教师管还是不管?如果要管,又该怎样去管?在多数教师看来,惩戒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仅正确,而且必要,更是教师的权利。但他们往往自以为居高临下,所以常常随意任性。
如果教师通过惩罚学生来维护课堂纪律,教学效率或一时可能有所提升,然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品格形成势必会带来一定的伤害。笔者认为,对学生适当的惩戒无可厚非,关键是处罚者在实施处罚的过程中所表露出来并被学生敏锐捕捉的情感因素,是平和还是暴躁,是出自于爱还是气急败坏,这些都深深地随着惩戒的行为刻进学生的心里。惩戒是一种高技巧的教育手段。如果能让被惩戒者心服口服,心生愧疚,那是最好的结果;但惩戒往往伴随着当事人的恼怒、对立甚至冲突,副作用很难避免。由此,年长的教育者往往会选择更为谨慎的做法——宽容,乃至在有些人看来,是纵容。
宽容,是相信人心向善,每一名学生都有努力变好的愿望,相信他们会更好,他们就一定会变得更好。宽容,是以自身品格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教师希望学生未来长成一个怎样的人,就努力先做一个这样的人给他看。宽容,是一种价值的坚守,它可能短期无效,也可能被功利的同行嘲笑,然而具备宽容心态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平和,那些不宽容的人,岂止对别人不宽容,对自己才真正的不宽容。
做一个宽容的老师,处理方式可能就不会那么偏激,要么善意提醒,稍作停顿,要么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展现的机会,要么课后个别沟通,达成约定。即便孩子当众失控,也有胸怀做他情绪宣泄的容器。
(博客链接: ://blog.163./phwan@126/blog/static/1623868720159104
5618448/)
作文九:《违反校规校纪学生的惩戒案例》5600字
对违犯校规?校纪学生的?惩戒案例
学生是会犯?错误的好孩?子
吾山中学
王怀富
2012.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犯过错?,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亦?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既不能对?学生过分苛?求,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该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呢,如何处理他?们犯下的错?呢,
下面,结合我做为?班主任对待?犯错的学生?及他们犯下?的错的处理?说说我的体?会。
老师,我求你
一日,我们办公室?的王老师发?现她放在办?公室的包被?翻过,检查后发现?丢失了10?0元钱,当时就怀疑?是学生进办?公室拿的。但是,又不能确定?是谁拿的,好在我校走?廊各处安装?了“电子眼”。于是,根据时间查?监控视频,发现有几个?同学可疑。王老师便去?逐一问询,觉察其中那?两位女生确?实没拿,于是,锁定了一位?同学——王晓丽(此系化名)。啊,真是令我又?气又惊——怎么会是我?们班的学生?呢,她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真是太给我?这个班主任?丢脸了~经过王老师?的盘查,她承认这件?事是她做的?,并答应王老?师下午把钱?带来。
了解到这一?切,我气恼极了?。但是,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去向她?“兴师问罪”。当时我想:“既然她已经?承认了,我再去训斥?她毫无意义?,相反,还会让她颜?面尽失。此时,我要做的就?是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及她改过的?态度。做为班主任?,我要帮助她?,更要保护她?”。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后,我和王老师?一起把正在?上课的王晓?丽同学叫了?出来。她很聪明,立刻把钱给?了王老师。我们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找到钱,我们更要“治病救人”。于是,我们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竟然泣不?成声地说,是为了给得?了癌症的老?爷治病。对于她说的?这个理由我?也是深感怀?疑,但是,我没有证据?,我也只能相?信她。于是我说:“即使是为了?给老爷治病?,你也不应该?这么做啊~”我又说:“你真是这么?想的吗,要不要问一?问你的家长?,”她听我这么?说,竟然哭得更?厉害了,她痛哭流涕?地哀求我:“老师,求求你,千万别告诉?我家长,我知道
错了?。”我见她这样?恳求我,我说:“你放心吧,我不会告诉?你家长的,那你说你错?在哪里了,”她是一个十?分会诡辩的?学生,仍避重就轻?地说:“我不该拿老?师的钱给老?爷治病??”
通过与王晓?丽的这番谈?话,我觉察她并?没有说实话?,但是,我还是对她?说:“老师相信你?,只要你说的?是实话。”
下课了,同学们见王?晓丽眼睛红?红的回到了?教室,都问:“怎么了,老师叫你什?么事,”我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我对同学们?说:“你们都别问?了,没什么事。”
放学了,同学们都散?去,王晓丽的事?仍困扰着我?,我在想:“我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的家长,告诉家长也?是应该的,家长了解情?况后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可是,我已经答应?她不告诉她?的家长了,她那哀求的?眼神和恳求?的话语又一?次撞击着我?的心灵——我是不是要?与学生彼此?信任呢,”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我的电话响?了,我接听了电?话,原来是王晓?丽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王晓丽略?带哭腔的声?音:“老师,你不会因为?这件事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吧,同学们会不?会也会瞧不?起我了??”我听到她这?么说,我很高兴因?为她已经想?到了这件事?的后果。于是,我耐心地说?:“不要放在心?上,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放下电话,之前困扰我?的愁绪一扫?而光,我不必再告?之她的家长?了,因为她是当?着她家长的?面给我打的?电话。
这件事以后?,我真的没有?因此而冷漠?她。但是,我却发现她?因此变得更?“文明”了,甚至是有些?落寞了。原来,孩子的内心?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敏感。我庆幸当初?没有大肆声?张她犯下的?错。可是,她的不快乐?,也令我担忧?。我想,她一定认为?老师已经看?不起她了,已经不喜欢?她了。我如何来证?明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她,并且期待她?会更出色呢?,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要开展?讲故事比赛?,王晓丽在这?方面还是有?潜质的。她代表他们?小组参加了?班级的选拔?
赛,表现很不错?,被同学们推?选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我对她进行?了细致的赛?前指导,在比赛中,她不负众望?,拿到了一等?奖~领取奖状时?,她开心地笑?了。看着她那灿?烂的笑脸,我比她还高?兴,因为我帮她?找回了自信?,她也确认了?老师对她的?爱没有改变?。从此以后,她又变回过?去那个阳光?、自信的王晓?丽了,那件事给她?带来的阴影?终于被驱散?了。
这件事给我?的体会是:因为我极大?地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期待学生,所以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也是尊重?的教育理念?的初步体现?: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以平等去关?怀,主体化——使学生自省?、自制,深刻化——触及学生的?灵魂,移情化——以童心去理?解。
老师不会责?罚你
这件事发生?在今年年的?9月份,新学期刚刚?开始时。
当我来到班?级,看到这群孩?子,那样欢迎我?的样子,我并看不出?他们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我看到的却?是他们的可?爱。我真不忍心?破坏这种融?洽的气氛,这种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我也不想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糟。因此,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向他们大发?雷霆的举动?来,我又想,既然事情已?经过去,我现在就是?要知道他(她)们为什么这?样做,他(她)们对此是什?么态度,然后再采取?进一步措施?。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同学们?那张张欢迎?我的笑脸,我灵机一动?,笑着对他(她)们说:“老师不在这?几日你们听?话吗,守纪律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听话~守纪律~”我又说:“是吗,我想知道我?不在这几天?你们的表现?。这样吧,你们把这几?天各自做的?好事、坏事都写在?纸条上,只要你写的?是真实的,即使是犯了?错老师也不?会责罚你的?。”就这样,每个同学都?写了一张纸?条交给了我?。我一一阅来?,有些同学都?写到了一件?事——喝酒。(这就是校长?让我调查并?处理的事)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哪些
同?学在午休时?间在同学家?喝酒了。但是,我还不知道?,他(她)们为什么喝?酒,原来是有一?位同学要转?学,他(她)们都很伤心?、很留恋,所以就在一?起喝了些啤?酒。学生怎么能?喝酒呢,更何况他(她)们只是十一?二岁的中学?生呢,更有甚者有?的还是女生?呢,而且还有一?位女生竟然?把空酒瓶砸?在邻居家的?门上,惹得那家人?到校滋事。
瞧瞧,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班的?不该发生的?事~我该怎么处?理,我已经承诺?不责罚他(她)们,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吗?,我能不能就?此作罢。
于是,我单独找几?位喝酒的同?学谈话,我对他们说?:“你们犯了这?么大错误老?师没有当众?责罚你们,但是,你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改正?。后来,我又在朝会?上说:“能做同学是?缘分,如果有一天?要分别了,都会舍不得?,都会想做点?什么,我决定,如果有哪位?同学要转学?,可以事先通?知大家,这样我们可?以为他(她)开欢送会~”同学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我又加一句?:“不能成帮结?伙去喝酒了?,能做到吗,”“能~”
这件事我认?为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没有放大?学生的错误?,更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而是理解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想要?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孩子的?心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以上两个事?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是会犯?错误的好孩?子。”不要不允许?孩子犯错,,“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们要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孩子改?掉不足。“人之初如玉?璞”,孩子是否成?器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雕琢。
对违犯校规?校纪学生的?惩戒案例
提高对犯错?误同学的帮?教效果
吾山中学
孙国宾
2012.10
2011年?12月2日?,当时的八年?级七班张庆?彬(学生名均系?化名)在操场活动?时,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因处理不当?,引起动手打?架,被李强等同?学打伤。
事后,学生发展部?认真调查了?李强等同学?的错误事实?,对参与打架?的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因李强等违?反了校规校?级,按照听证会?制度,学校组织参?与打架的同?学、其本班同学?、在现场的同?学和各年级?班干部,在学生礼堂?召开了专题?听证会。
会议由学生?发展部主持?,先由主任客?观公正地陈?述了事先作?过周密调查?的学生违纪?事件经过,宣布了学校?的初步处理?意见,然后,先由张庆彬?同学陈述事?件的过程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及自己?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存在?的问题。然后,由李强、张龙飞等分?别对自己的?错误事实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当?时的心理、冲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对自己的错?误违反了哪?些校规校纪?、应该接受的?相应处分进?行分析,对自己的行?为过错进行?了申辩,并向大家阐?明了自己一?定清醒地认?识错误、坚决地改正?错误的认错?态度,向与会人员?提出了申请?要求减轻或?免于处分。
与会的同学?在他们发言?后,都分别进行?了较为积极?的发言,他们大部分?都对因一点?小事就发生?口角、打架表示进?行了表态,一致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讲文明?、讲团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宽容,绝对不应该?随意说脏话?,甚至对同学?大打出手,这是不可以?谅解的,是破坏校园?风气、纪律的丑恶?现象,遇到有矛盾?、有意见、有小的冲突?时,都
应该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冲?动而犯错,应该先查找?自身的问题?,是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先?向对方道歉?,争取对方谅?解,如果效果不?好,再请同学、老师帮助调?解矛盾,而不能凭谁?的拳头硬,就以武力解?决,这样,一是给对方?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二是激化了?矛盾,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
最后,参与打架的?同学,向张庆彬同?学表示了歉?意。学生发展部?发放了《处分意见调?查表》全体与会的?师生对犯错?误同学是否?进行教育处?分、给予什么等?级的处分,进行了书面?投票,学生发展部?组织学生干?部一起对投?票结果进行?了统计,作为学校做?出最终处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分析:对违反校规?校纪而犯错?误的同学进?行处分前,采取听证会?的措施,是为了提高?教育学生的?效果,通过开听证?会,学生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帮助犯?错误的同学?彻底认清所?犯错误。二是给违纪?学生一个理?性辨析、真情申诉、勇于反思、彻底反省、表达歉意、表态悔改的?机会。三是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教育的机?会,从中借鉴、汲取教训,以反面典型?进行自我警?醒,鞭策自己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
收获和体会?:处分学生之?前采取听证?会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依法治?校的措施之?一,能有效地增?强与会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是方式简单?、教育效果显?著的法纪教?育方式。
毋庸置疑,学生违纪理?应受到处罚?,处罚也是一?种教育方式?。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违纪违?规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予一顿严?肃的批评教?育,然后由校方?单方面做出?处罚,一纸处分决?定、一次通报处?理,根本没有给?受处分学生?一个说话的?机会,学生内心不?服气也申诉?无门,结果出现学?生不服、不满意、不在乎的情?况,这样的处罚?当然根本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而实行学生?违纪处理听?证会,给了学生申?诉的权利,让当事学生?在听证会上?具体叙述事?件的过程,阐明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使违纪违规?同学深受教?育和帮助,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管理的民?主性,发挥了学生?代表的集体?仲裁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严重?违纪学生处?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也对学生起?到了深刻的?现场教育和?警示教育作?用,使同学们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迪?。让学生组织?、参与听证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听证会上,申辩者分别?陈述了自己?的申辩理由?,事件的当事?人或见证人?亦向听证委?员会陈述了?当时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为?。听证的师生?们不时就一?些疑问之处?向申辩者提?出质询。整个听证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原则。记得一个犯?错误的同学?在会场上是?这样说的:当天发生冲?突后的一会?功夫,我就知道我?又犯错误了?,我很感激学?校给了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首先向张?庆彬同学道?歉??
记得心理学?专家钟志农?对此曾经作?出分析:传统的处罚?方式,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自我教育能?力。“而‘听证会’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辨析、是非争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接?受是非的冲?撞,最终认知到?主流价值观?,这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学中有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叫做“助人自助”,当然这是说?的心理咨询?的实质。其实,如果从心理?咨询学的理?论上看处分?学生的听证?会制度,这个制度的?落实是在震?撼、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的?自尊,我们的教育?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自尊?,才能使教育?在其内心中?萌发出扎实?、有力的
根基?,教育只有震?撼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其效果才
能?真正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作文十:《对教师适当惩戒学生的浅析》2500字
对教师适当惩戒学生的浅析
李彩凤 092008206072
惩戒是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达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一种对学生有益的教育方式。作为未成年学生,中小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准则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排除外来的各种影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矫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学校正常的秩序。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正当惩戒权的行使具有极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1 .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当学生出现某些违规行为时,需要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对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和矫正,促进合范行为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具体来讲,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如下影响:
首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增强的。当学生的行为符合各种规范时,我们就可以称其扮演了正确的社会角色;而当学生的行为与各种规范背道而驰时,我们则称其没有履行社会角色的要求,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实施惩戒,让学生改变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要求,并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学生在接受惩戒
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立足于社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感、是非感和正义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中小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集体性和组织纪律性。当个别学生出现破坏集体纪律的行为时,往往会影响集体目标的实现,也会侵犯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教师行使惩戒权就是为了维护集体纪律的存在,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使更多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
再次,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不是来自于教师的权威,而是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志向(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依据、原则和方式等,除了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教育规律来制定(还应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在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这样不仅切合教育实际,而且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民主意识。当个别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愿而对其行使合理的惩戒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的“独断专行”,在实施中更具有说服力,不仅可以让那些违规学生更乐于接受惩戒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责
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的认知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还是对学生性格与气质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心理普遍比较脆弱,难以承受挫折和压力。许多学生只听得进表扬,听不进批评;只能接受成功,接受不了失败;喜欢顺境,而面对逆境则束手无策。这与我们教育中只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内在心理辅导与教育有重要关系。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破坏公物、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只会对此进行一番无关痛痒的说教就了事的话,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愈加脆弱,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那种“只奖不惩”的做法,当学生犯错必须实施惩戒教育时,教师就应该大胆地行使其正当的惩戒权,给犯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因为处于成长中的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抵抗诱惑的能力比较差,犯错在所难免。所以,教师行使惩戒权,就是为了让犯错的学生在接受惩戒教育的过程中。经受一定的“心理挫折”,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提高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了坚强的性格,而且培养了他们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二、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维护学校秩序的作用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教育组织机构,其各项工作都应该有条
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这就需要靠一定的纪律来维护。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没有水,其地位不可替代。而纪律要发挥作用,又必须借助教师惩戒权的强制力量。
因此,教师行使合理的惩戒权,不仅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维护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三、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承、创造人类文明,而且以特有的方式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促进社会进步这一历史使命。 但是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生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过多反映真、善、美等理想化东西。较少反映假、丑、恶等现实性的东西;在教育方式上。过多采用奖赏教育,较少采用惩戒教育。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来就不是孤立的、与世隔绝的。一方面,学校自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还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因此,学校不可能是一片净土,它应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上,凡是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在学校中,学生的犯错行为也应当受到教师的惩戒。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相应后果。如果学校能够形成“当
惩必惩”的良好风气。那么社会上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就会相应地减少。而且(当学生真正迈向社会时,他们也就更加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行使合理的惩戒权,对促进社会进步同样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