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手机依赖症2》3200字
手机依赖症对社交生活的影响
内容摘要 ...................................................................................... 2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 3
手机依赖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4
手机依赖症——卧谈会淡出大学宿舍生活 ........................ 4
手机依赖症——让人嘴变笨心更孤独 ................................ 5
手机依赖症——亲情的淡漠,友情的缺失 ........................ 5
小结 .............................................................................................. 6
手机依赖症对社交生活的影响
姓名:师林浩 班级: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在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依赖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交生活。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 低头族 拇指族 社交生活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功能的多样化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如今,手机在中国普及率迅速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手机的依赖就犹如吸毒者对于毒品的依赖一样。手机愈来愈成为人们精神世界里的“海洛因”。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现如今,在一些年轻人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
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被“手机依赖症”困扰。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是巨大的。长期使用手机会让人们越来越 以离开它,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交上的问题。生理上:长时间使用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会将设备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这一方面会是手机终端使用者的视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长时间低头关注屏幕,会引发颈椎和背部等方面的疾病,同时,频繁用手指触摸智能手机的触控屏幕,会引发指关节方面的疾病。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使用手机会打乱人们正常的生活规律,使人们的生物钟变得紊乱,严重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心理上:首先,长期使用手机,会让人们与外部的客观世界相剥离,久而久之,会让人们更加孤独寂寞。其次,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严重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难以深入。最后,手机让人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外界的一切变化,都随时传呼到你,让你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似乎每一个人都属于大家,唯独不属于自己,同时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社交上,“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
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自己在无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墙,这座无形的心墙,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
手机依赖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手机依赖症——卧谈会淡出大学宿舍生活
在大学校园里,熄灯之后的卧谈会曾经是每个大学生最爱的“节目”,舍友们大谈爱情、理想、情感、电视剧、电影等等一切热门话题,虽唾沫横飞但众人乐在其中,然而现在这一现象正逐渐淡出大学宿舍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就是智能手机。就读于背景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小张向记者反映,大一时他们宿舍非常活跃,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大家就开始大侃,叽里呱啦地从班里谁长得帅能侃到美国总统大选,但后来这种卧谈会的次数越来越少,熄灯之后宿舍里没有一个人说话,静悄悄的。而谈起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还不是手机惹的祸!”小张感叹说,随着宿舍里每一个同学都配上了智能手机,宿舍里的每个人都变得好像很忙,“刷微博、聊QQ、玩微信、看电子书、上淘宝的??总之每个人手里抱着部手机在那划拉,就是没人愿意聊天了。不仅小张有这种感觉,“我们以前有时候会卧谈,现在基本不会了交流很少,每天都是有限的寒暄。”女大学生小刘同样感触颇深,“我们宿舍已经很久没有说说笑笑了,有问题也不愿意说出来,像聚餐、看电影、外出游玩等集体活动也很少了,有时候想要了解身边舍
友的想法,也是通过QQ或人人网来了解。”
手机依赖症——让人嘴变笨心更孤独
现如今,多数年轻人有手机依赖感,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心里就会烦躁不安,或者是觉得无所事事,宁可与手机交流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这种症状有有重,只要不影响到工作、人际交往,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太严重的手机依赖则会影响人际关系。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源自于人们正常的社交需求,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可以获取更丰富、更新鲜的信息,也可以高效、低成本、便捷的传导信息,因此很受年轻人喜欢,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许多人玩手机是为打发时间,这说明表面上大家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了,但实际上人内心更加孤独了,需要手机来排解这种内心的孤寂。另外,如果依赖于在网上表达感情,个人互动能力就会变弱。很多人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明明在网上出口成章,但是如果现场演讲,或者是当众回答问题,很有可能当场“哑火”。热衷于网上交流还会造成提笔忘字,见字忘音,张口不能言的现象。
手机依赖症——亲情的淡漠,友情的缺失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
玩手机。”在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异化了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淡漠了亲情。一家人一起聚餐,表达自己对长辈对老人的一份关爱、一份孝心,这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实属难得。然而,儿孙们和爷爷奶奶吃饭时玩手机,这种满足于形式上的走过程,缺乏实质内容的关心,让家庭亲情日渐淡漠起来。如果不是“爷爷的愤怒”给了儿孙们当头一棒,他们无从知晓长辈情感上对亲情的需求,也无从真正走进长辈的内心,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晚年幸福。
生活中,人人都有朋友,人人也都离不开朋友。但朋友间的友谊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用心经营。然而,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朋友间原有的交流沟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忽视,是遗忘,亦或是QQ上或者人人上的相逢或偶遇,微博上的一条博文,微信上的一条语音留言。可这些远不是友情交流的全部方式。我们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需要旅途上去作伴,生活中的鼎力相助,而不仅仅是微博微信里的头像闪闪。
小结
手机依赖症对社交生活的危害是极大的。让我们做自己的主导,而不要让手机去主导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充满乐趣,这需要我们放下手机去发现,需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学会欣赏和思考,学会沟通和交流。手机是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玩具。手机是联系亲情和友情的纽带,而不应成为亲情与友情的障碍。
作文二:《手机依赖症 论文》1800字
依赖手机是种病,得治,
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那么,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呢,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这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谁都无法否认,手机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种生物。当它从最开始出现时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通信、娱乐、交际等为一体的“个人终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莫大便利的同时,也隐隐暴露出令人不安的一面。“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拿今年春节期间来说,许多亲戚朋友在串门时,第一句通常是传统拜年的话,而第二句则往往是问,“你们家无线网密码是多少”。而且,无论是在家吃团年饭,还是在餐馆包席团年,菜一上桌,人们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手机,迅速拍下餐桌上的菜式,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席间也有人不时拿着手机向旁人展示别人
从远方发来的照片。春节本应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叙亲情的节日,但时下,这手机仿佛比亲人还要亲,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已可见一斑。
这种症状更多地表现在青年学生身上,整个生活简直都被手机绑架了。使用手机网聊玩游戏就像是药物成瘾,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就会沉浸在自己用拇指建造的封闭世界里,从而漠视了周围的亲情,以这样的状态回家,怎会不伤父母的心呢,过年对你是七天假期,对父母而言却是一年的等待。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孙环绕膝前,唠唠家常、说说工作、谈谈亲情,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了这一刻老人等了一年,而最终的结果却和他们的期望大相径庭,自然会让老人极度失望了。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而发短信、微信却接连不断,有限的空闲时间都被刷屏填满,我们在逐步失去自主思想的空间。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句调侃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刷屏’”,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那么,过度依赖手机有什么危害呢,
因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所以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而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如果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同时,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也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究竟这种“病”有什么治疗方式呢,
专家建议,对于已患“手机依赖症”的青少年,家长与学校老师应一起对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因为青少年时期可控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大多数对于手机依赖程度较轻,纠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并制定相应的“家规”,来约束孩子,不让其过分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此外,家长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或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寒假期间应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外出散步、郊游、健身、读书、听音乐等,并与孩子一同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学会积极与人交谈,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而对年轻人而言,则一定要知道社会交往才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们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更能获得归属感和亲密感。把眼睛从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挪开,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过得精彩、有意义。在和家人相聚时,不妨让手机“歇一会儿”,好好地与家人团聚。手机应为你所用,而不能为它所控。天伦之乐,应在现实人间。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尤应如此,千万别再让手机依赖伤了父母的心。。
戒掉任何的“瘾”都需要强大的克制力,戒手机也一样。如躺在床上,实在管不住去拿手机的手,那么就把手机放得远远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睡前不看手机,生活也没缺什么。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作文三:《“屏迷”:手机依赖症》2700字
郝旭光
原创“屏迷”一词,手机依赖,刷屏都入迷了。聊天、聚餐、上课、开会等,不停刷屏。拇哥与食指齐飞,抬眼共低眉一体。有些人甚至开车、上厕所干小活儿都忍不住要不停地刷屏。手机依赖有许多特点,它对生理、心理、人际关系有害,源于不能独处和不安全感。
1. 屏迷的典型特点
人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患上手机依赖症,成为“屏迷”(刷屏都入迷)了。患手机依赖症的人们不停地看手机、不停地刷屏,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看小说、上微博、发微信等。与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也停不住地刷屏。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有些整晚上也不关机的屏迷则先看手机。晚上睡前必须看好长时间的手机才能入眠。
屏迷的典型特点是:眼盯屏幕,拇指在动,偶尔抬眉看看四周。真可谓“拇哥与食指齐飞,抬眼共低眉一体”。屏迷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聊天、聚餐;开会,哪怕是五六个人的小会(包括大学学系的小会),上课都会有人不停地刷屏。上课、开会、学生见老师和下级听上级报告时刷屏,常常是把手机和手放到桌下不停地刷屏。不只是下级迷恋刷屏,上级也未能脱俗,他们与下级交谈或听下级的汇报时,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摆弄手机;见重要客户、领导,甚至坐在大会主席台上的领导,如果眼睛斜睨着桌下且手在动,且经常抬眼装作如无其事状,那一定也是在玩手机。挺大饭店的炒菜厨师,在不那么太忙的炒菜间隙,会忙里偷闲地看会儿手机(这还有卫生问题啊);挺大机关、学校等单位负责操控汽车进出的门卫,坐在监控室里也在不停地看手机;个别男同志去卫生间干大活儿刷屏好像可以理解,干小活儿也要刷屏,也太迷了吧?曾经在游泳馆更衣间里不只一次见到个别男士们衣服还都没顾不上穿就先开始刷屏,瞧瞧,多大的瘾啊?司机等红绿灯时也时常拿出手机刷刷屏。最夸张的是,笔者有一次乘出租车,那位司机开车竟然一直在玩手机,这多危险啊!经过多次提醒,他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
2. 刷屏过频的危害
长时间过多、过频看手机,对人的颈椎、腰椎、手指、视力的危害是巨大的。本文不准备做过多探讨过频刷屏对生理的危害,试图重点分析它对人的心理和际交往的不利影响。
过度依赖手机,会使人渐生惰性,有什么事情,随手上网一查就是了,所以人的记忆能力,因为手机上网的方便、快捷,逐渐在退化。同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抑制了人的很多潜能。
过度依赖手机,沉湎于虚拟世界,“手指说话”一套一套的,慷慨激昂,口吐莲花。可到了现实世界,竟然有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既不自然,也不顺畅。
过度依赖手机,还会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聚会或者开会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在刷屏,开会玩手机大家能理解,可能是因为发言者讲的东西无聊,或者是“被”参会,但是聚会的时候有人一直看手机,会使别人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由此而论,其实开会也一样,玩手机就是对发言者的不尊重。
3.迷恋刷屏的原因
客观上说,年轻人玩手机,一是打发无聊时间,每天不管是挤地铁还是买东西,等待时间太长,玩玩手机显得时间过得快些;二是排谴郁闷,和网友一起吐槽很痛快;三是较快速地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这时使用手机比电脑方便。患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多,QQ、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没事就去刷新看一看;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更适合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玩手机。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看手机,基本上没有人看书,可能也跟咱们的地铁环境有关吧,夸张点儿说,人都要挤扁了,也确实没法看书,但是在欧洲许多国家,即使是早高峰的时段,地铁上仍有很多人看书。
年轻人玩手机还有一个原因是每次上这种社交平台都好长时间下不来。正因为手机使大家相互间的距离更远了,但使用手机却能实时快捷地互动。
至于聚餐,如果玩手机,一是说明可能不愉快;二是反映出聚餐的人很熟,且经常见面;相反,如果是老朋友很长时间聚一次,玩手机的现象应该不多见。这要区分情况来看。聊天玩手机是想尽快结束谈话的暗示,既然聊得不愉快为什么要继续呢?当然,这种暗示显得不礼貌,但是我觉得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家是不会直接说的,就算直说也是找借口。以前,和别人聊天如果觉着无聊,自己会走神,现在用玩手机来代替走神,用玩手机来代替不感兴趣,可以避免冲突,这是否可以说是“手机文化”的新功用?
关于手机也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对手机都好高端,更换的频率也比较高,攀比心理的确很严重,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卖肾买iphone的极端事例。
手机依赖的原因,从客观上说,开会玩手机是大家对发言者及其发言的内容没有兴趣。
领导做报告下面玩手机的原因,多是报告者说官话套话,缺乏新意;领导做报告就像是唱催眠曲;会议无关紧要,冗长拖沓。套话连篇累牍:领导要重视,措施要得力,落实要迅速(到位),效果要明显;官话处处适用:成绩没有不突出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贯彻没有不彻底的,学习没有不深入的,执行没有不严格的,教训没有不深刻的,问题没有不重视的,规划没有不科学的,安排没有不合理的,招待没有不热情的,获奖没有不感谢的,慰问没有不亲切的。
手机依赖的主观原因,是闲得无聊。现在手机成为一种依赖,貌似一天离开手机就没有安全感,虽然可能一天手机也不会响,但现在的人很难离开手机。用通俗的话说,世界离了谁都转,但为什么现在的人都离不开手机呢?初级层次是人们渴望被关注;中等层次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很多人会关注自己、自己的联系很广、自己很中心” ,但大家都是平凡的人,谁都没有那么重要。深层次的人会不会是不能独处,需要以频繁响起的手机声来证明自己的重要?
现在,手机成为一种依赖,其背后是行为依赖。从浅层次看,是觉得自己很重要,所以要时不时地看看手机,坐在主席台上的玩手机大概就是这个心理,但实际上,谁都没有那么重要,世界离了谁都转,官再大也是平常人;从深层次看,是闲的,是焦虑,是恐惧,是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即行为依赖。
聚会、开会还那么迷恋手机,其心理学原因,是人们之间缺乏尊重。君不见,大家都烦自己发言时别人刷屏,但别人说事时自己却常常在玩手机。这样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何谈互相尊重?
4.结语
什么时候咱们开会时、聚会时不再以玩手机为乐?什么时候开会时发言的人可以说些有用的实话,而不是假话、大话、空话?!就能互相尊重了!什么时候乘地铁时看书的人更多了?可能咱们的梦真的就该实现了。
(本博文于2014年1月14日首先发表在中国企业家网“郝论领导力”独家专栏,链接://.iceo../idea2013/2014/0114/274384.shtml;
://.iceo../。
本博文为作者原创,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如需沟通可通过微博 “郝旭光”发私信联系。)
作文四:《手机依赖症》600字
#手机依赖症# 今天你用手机了吗?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手机依赖症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内因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如何让大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症?我认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短信中,应该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同时,可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引导, 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状态。此外,还可采用系统脱敏治疗,即减少不必要发手机短信的次数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思维。手机依赖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面对手机依赖导致的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大学生要调整生活方式或生活状态,多参与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增加自信。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同学,克服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不要去想有关手机的事情。可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如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等。学校还可以在课程中添加“手机成瘾”的内容,发现学生有手机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如果情节严重,就必须带孩子去专业人士那里戒除;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免疫力,培养在信息时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识别信息、选择信息、运用媒介的能力,自觉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手机媒介的奴隶。
作文五:《手机依赖症 论文》3100字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依赖手机是种病,得治!
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那么,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呢,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这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谁都无法否认,手机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种生物。当它从最开始出现时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通信、娱乐、交际等为一体的“个人终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莫大便利的同时,也隐隐暴露出令人不安的一面。“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拿今年春节期间来说,许多亲戚朋友在串门时,第一句通常是传统拜年的话,而第二句则往往是问,“你们家无线网密码是多少”。而且,无论是在家吃团年饭,还是在餐馆包席团年,菜一上桌,人们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手机,迅速拍下餐桌上的菜式,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席间也有人不时拿着手机向旁人展示别人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从远方发来的照片。春节本应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叙亲情的节日,但时下,这手机仿佛比亲人还要亲,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已可见一斑。
这种症状更多地表现在青年学生身上,整个生活简直都被手机绑架了。使用手机网聊玩游戏就像是药物成瘾,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就会沉浸在自己用拇指建造的封闭世界里,从而漠视了周围的亲情,以这样的状态回家,怎会不伤父母的心呢,过年对你是七天假期,对父母而言却是一年的等待。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孙环绕膝前,唠唠家常、说说工作、谈谈亲情,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了这一刻老人等了一年,而最终的结果却和他们的期望大相径庭,自然会让老人极度失望了。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而发短信、微信却接连不断,有限的空闲时间都被刷屏填满,我们在逐步失去自主思想的空间。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句调侃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刷屏’”,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那么,过度依赖手机有什么危害呢,
因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所以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而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如果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同时,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也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究竟这种“病”有什么治疗方式呢,
专家建议,对于已患“手机依赖症”的青少年,家长与学校老师应一起对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因为青少年时期可控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大多数对于手机依赖程度较轻,纠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并制定相应的“家规”,来约束孩子,不让其过分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此外,家长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或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寒假期间应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外出散步、郊游、健身、读书、听音乐等,并与孩子一同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学会积极与人交谈,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而对年轻人而言,则一定要知道社会交往才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们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更能获得归属感和亲密感。把眼睛从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挪开,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过得精彩、有意义。在和家人相聚时,不妨让手机“歇一会儿”,好好地与家人团聚。手机应为你所用,而不能为它所控。天伦之乐,应在现实人间。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尤应如此,千万别再让手机依赖伤了父母的心。。
戒掉任何的“瘾”都需要强大的克制力,戒手机也一样。如躺在床上,实在管不住去拿手机的手,那么就把手机放得远远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睡前不看手机,生活也没缺什么。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作文六:《小心!手机依赖症!》7100字
作者:马通丹等
知识窗 2013年05期
近日,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几个人自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和爷爷感情很好。听说孙辈们要回来,爷爷奶奶非常高兴,准备了好饭好菜,打算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聊,谁知道,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都抱着手机在玩,还互相交换手机玩游戏,老人想和他们说话,他们也顾不上。在受到冷落后,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说了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然后愤而离席。好好的家庭聚会,就这么尴尬收场!
其实,现在像这种亲朋好友聚会时玩手机的,大有人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非常精辟地说出了这种困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早在上个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面临人类的技术和技术所创造的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时,一直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在技术化千篇一律的文明时代,人们还能拥有家园吗?人类又如何拥有家园?当技术的另一面——机械、不近情理、不通人性、不解人意、呆板、冰冷和冷漠等缺陷展现时,技术毁掉人们的生活和亲情在所难免。
张先生家庭中的一幕正是重现了海德格尔的困惑。现在有很多人,有空时不拿手机出来就不舒服,就失落了,找不到魂了。为了做好这个专题,我们专门找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60%的中学生手机“从不离身”、“一定要带”,15%的学生选择“出去才带手机”,25%的学生选择“经常带”。60%的学生选择“24小时开机”,2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2小时~3小时,1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超过3小时以上。55%的学生认为“不用手机就很不舒服”,45%的学生认为手机是“必需品”。
手机、电脑、iPad等互联网载体在创造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也可能会毁掉我们的亲情,甚至生活!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或者,你自己用手机“百度”一下这个毛病的危害?
小测试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9.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答案:以上症状,如果你有4项以上,说明你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了,如果你有6项以上,你已经“杯具”了,需要放松减压……
专家诊断
四大症状说明你对手机“上瘾”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要判定是不是手机成瘾,就要看其使用行为有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如果因为玩手机,连工作、学业等正事都耽误了,基本就可认定已经“成瘾”。对手机上瘾的人,往往有以下四种症状:
1.当登录不上网络的时候会产生孤独挫折感;
2.一旦有新的软件出现,就会强烈渴求升级到更高配置的设备;
3.喜欢在新设备使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4.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
60%学生手机从不离身
案例:游戏型依赖症
见缝插针玩游戏:错过了回家的巴士
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伍子杰
“我见到手机游戏,就像饿了的野狼看到食物一样。”来自华师附中的伍子杰打了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对手机游戏的痴迷程度,“我喜欢用手机玩游戏,随身携带很方便,一些动作射击类游戏没网络也能玩,有时在教室蹭Wi-Fi还可以玩一些联网的游戏。”伍子杰的手机里有5个游戏,3个付费的和2个免费的,这些游戏占据了他手机三分之一的内存。同时,也占据了他的课余时间,有时课间10分钟,他也是见缝插针掏出手机玩游戏升级。
一天下午放学后,伍子杰边等公交车边玩起了蜘蛛侠游戏。过五关斩六将,玩得不亦乐乎的伍子杰完全没留意到夜幕已经降临了,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是妈妈,“子杰,你怎么还没回来?出什么事了吗?”伍子杰看看时间,已经将近9点了,吐吐舌头,赶紧说:“在学校有些事情,马上回来了!”“这些游戏都是一级一级累计过关,每一关只要几分钟,但是有无限的关数,老是觉得后面的更精彩,像有个巨大的漩涡把你吸附进去了,经常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伍子杰表示自己会经常玩游戏错过回家的公车,不过他也说,“玩的游戏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比如复仇者联盟的游戏模式基本上就是照抄别人的。”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觉得聚会玩手机是不好的习惯,所以大家一起时我比较少玩手机,就算是游戏打到紧张处也不会掏出手机,不过如果大家都无话说的时候,我就会玩手机打游戏啦!
手机是我身体的“零部件”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中学高三(13)班 魏佳明
最近,魏佳明觉得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似乎已经上升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了。每当和同学们吃饭的时候,其他人都在谈笑风生,而魏佳明总是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在屏幕上比比划划。有次出门,手机在充电,所以忘带了。当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谈的时候,魏佳明习惯性地往口袋里摸手机,发现没带后居然大惊失色,然后直到回家都觉得身体少了哪个零件似的。即使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魏佳明也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手所能及的地方,总是还没睁开眼就开始在床上摸索手机,摸到手机后才肯睁开眼。看看挂了一夜的QQ有没有新消息,刷刷微博的新动态。
“哎呀,我的手机!”随着一声惨叫,一个人影和自行车一起飞了出去!没错,飞出去的人就是魏佳明!他骑着自行车从同学家回来,走到一半的时候又习惯性掏出手机看,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这个习以为常的动作酿成了大祸。他没看到前方的一块大石头,由于车速挺快,人和手机都飞了出去!平时,无论自己身处何地,魏佳明总喜欢有事没事拿出手机来瞧一瞧,看到荧光的屏幕后才觉得有安全感。就连骑车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想看看手机。甚至摔倒的时候,也不是担心自己,而是首先担心自己的手机!
“手机打发了我多数的无聊生活。”在魏佳明看来,手机仿佛就是自己与外界连接和沟通的桥梁,没有它的陪伴自己就像与世界脱节了。“但是毕竟高三了,时间很紧张,有时候自己也会想要少看一点手机,但一边想着,一边又去摸手机了。”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聚会最好还是别一刻不停地看手机了,好不容易能聚到一起聊天,时间怎么能浪费。不过我真的很难保证自己不去摸手机,看一下也就算了,应该还是以聚会为主!
案例:娱乐型依赖症
手机=交友聊天刷微博
广东省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14)班 陈滢
陈滢刚上高中,课业不算太紧。晚自修前那段时间里,或者睡觉前,她总习惯拿出手机刷刷微博,发发短信。虽然在现实生活里她也有很多的朋友,也很聊得来,但网络上的好友也是不能冷落的。
陈滢是个动漫迷,所以她关注了很多同样沉迷动漫的人,每天能依赖着手机闲扯几句,让陈滢觉得很愉悦。“我刷微博主要是想看看最近有没有出新的娱乐人物、娱乐新闻、娱乐节目,等等。”陈滢说,“没有手机的生活是很空白的,因为我无法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啊。”
虽然依赖,但陈滢觉得自己没到病态的地步,即使有时候忘带手机,自己也不会像一些朋友那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不过手机确实比较影响学习,我得训练自己的自制力才行。”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是难免的,谁都可能出现这个情况。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得眉开眼笑,连菜上来了都没觉察到。朋友看着我着迷的样子,提醒不好,不提醒也不好。好在后来我自己察觉出了异样,赶紧把手机收起来。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太多。
微博控:“我用手机追星投票”
湖北省石首市南岳高中高一(8)班张梦婷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使用手机,刚升入高中的张梦婷形容自己是“手机资深用户”,“以前主要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现在用手机刷微博追星,我是新生代歌手李斯丹妮的铁杆粉丝,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在偶像生日的那天,张梦婷一早起床睁开眼睛,就拿过手机,打开微博祝偶像生日快乐,看着满天飞的祝福微博开始兴奋起来。
“铃……”上课铃响了,大家都进入认真听课的状态,张梦婷听了一会课,心就痒痒的,不知现在微博上讨论得怎样了?拿出手机,张梦婷继续刷微博,她有大号、小号两个微博。大号微博粉丝多,是平时用的微博;小号粉丝少,特殊时候用来刷屏发微博。
正当张梦婷在微博世界里不亦乐乎的时候,手机“倏”的一下黑屏了,“啊,手机没电了!”这时,刚好下课了,由于在教室不能充电,张梦婷顿时抽风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扯着嗓子喊:“啊……手机没电啦!”如此喊了三四遍后,同桌就主动自觉地把手机递给她:“好吧,欠了你的!幸亏老师走了!”张梦婷拿过手机,心满意足地重新刷微博。
除了用手机刷微博,张梦婷还经常用手机为偶像投票,并且借来同学的手机,多台手机轮番上阵投票,“每当这时候,我就希望自己有几台手机,几个号码!”
不过张梦婷也有烦恼的时候,那就是看到自己的成绩从原来的一百多名直线下降到二百多名,心里特别着急,“不能因为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啊,我现在放学回家都自己看辅导书充电,争取不落下功课!”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聚会我也是埋首手机的,有一次朋友还吐槽我:“要是哪天你光荣牺牲了,那肯定是因为玩手机过度劳累!”每次我手机没电,她们就特别高兴,因为我不能玩手机了。
案例:“工具型依赖症”
手机被没收:心像被掏空了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高三 涂洛庚
当问到是不是手机控时,涂洛庚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肯定是手机党”,“我经常手机不离身,不然很不习惯,而且各种不方便。”
升入高三的涂洛庚并不用手机玩游戏,而是把手机当成重要的学习工具,“我在准备出国考雅思,有很多专业词汇要查,手机可以做我的专属电子词典。”涂洛庚一直把手机当成贴身必需品,可是最近他的手机却遭遇“横祸”。
不久前的一天,涂洛庚正在用手机查词典,发现手机没电了,准备换电池,就把手机放在桌上。谁知道电池刚拿出来就被巡查的老师逮个正着,上前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就是那么巧,也怪我自己不小心,我们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带手机。”
被没收手机后,涂洛庚上课没办法集中精神,一下课马上去找巡查老师,但是老师告诉他:“我已经把你的手机交到教导处了,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要过了期中考试才能拿回来。”
手机不在身边,涂洛庚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以前他24小时开机,调成震动模式,上课时不时就摸一下衣兜里的手机,再偷瞄一下,怕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学习累的时候,还能用手机娱乐减压。现在,他一摸衣兜,空空的,“我的心里也像被掏空了一样。现在只能偶尔借同学的手机用一下,希望期中考试快点过去,好让我拿回心爱的手机啊!”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我有点奇葩,聚会从来不玩手机。以前聚会的时候我也玩手机,后来有一次,我为了工作和学校学生会的人一起吃饭,由于顾着自己玩手机,被主席狠狠地批评了,后来就养成了任何聚会都不玩手机的习惯。我也觉得聚会时玩手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啊!
案例:病态型上瘾症
一个重度依赖症者的自白
四川省达州市河市镇达县二中高二(3)班 陈梁
清早起来,陈梁总是习惯第一时间打开手机,看看有无未接来电或新信息,看看空间留言,尽管大多数时候都是失望。第一次看过之后,过不了几分钟她会再去看看,周而复始,有点着魔的感觉。
在教室的状况也差不多——独自坐在角落里,握紧了手机,QQ是一定要挂的。其实她也说不清为什么,事实上QQ大多数时间都很安静,陈梁只是时不时地打开空间看着好友的动态,不知道除了自己会进自己的空间,还会有谁进来。或者打开微博,关注的那些人中有几个爱写文字的,她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着这些文字,有时会觉得好像是自己,好像找到了共鸣点。看完了这些,陈梁又习惯性地打开邮箱,将所有的漂流瓶都写上几句话扔出去,然后长久地盯着手机发呆。待等到回应后,她扫了一眼那些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话,有时候回复一下,有时候懒得回复。
更多的时候,陈梁都在网上随意地流浪,看到好的诗会写下来,好的歌会下载下来,翻翻小说打发那些没有人陪伴的空余时间。
“手机啊手机,我真的觉得没你不行,但是你的存在似乎占满了我所有的空间,让我无力去面对现实中的友情。我大概是重度患者吧,因为我时刻都拿着手机,装作很忙碌的样子看啊看的。”陈梁无可奈何地解释,“就算老师在讲很重要的内容,我也总想着去看几眼手机。”
明明知道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呢?“非要找个原因的话,我自己觉得,可能是在这种虚拟的世界里,我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可以把那些在真实世界里不敢说的话和那些压在心头许久的秘密都说出来,反正大家都只不过是路人,驻足围观后,转眼便会忘掉,不会有那些让人讨厌的八卦流言。”陈梁有些无奈地说。
对聚会玩手机的看法:虽然觉得不太好,但大家都在玩,要是我不玩的话,也找不到人说话啊,气氛会很尴尬。但我是希望大家不要玩手机的。
编后记
做手机的主人还是奴隶?
我们身边大多数的人,都对手机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仔细观察一下,或者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行为,你就会发现手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隔两分钟要拿出来看看,出门没带就觉得心里欠得慌,带了出门,有事没事要都摸摸,除非特别忙,否则稍微得空总是喜欢拿着看点啥;有时候去厕所都要带着……
其实这都是属于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只要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还构不成危害。
但一个家长朋友最近就实实在在地感觉被手机推到了无底深渊,非常无助和困扰:暑假,为了奖励中考辛苦的女儿,当然也是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她给女儿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但很快,妈妈就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每天晚上12点过后才睡觉,暑假根本没有碰过书本。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女儿的手机里居然有十几部网络小说,女儿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看得如痴如醉。到后来,女儿索性宣布:不去上学了!因为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同学!带她出去逛街、运动,但不带手机的女儿就像蔫了的茄子,哈欠连天,双目无神,简直就是一个“瘾君子”!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一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平时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正如有些人会对酒精、药品依赖上瘾一样,有一部分人也会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心理。在重度手机依赖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体会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一般而言,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也更为叛逆。一回家,他们就会捧着手机、iPad玩游戏,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对周围人的话充耳不闻。就像在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自我和外界隔绝开来,变得更加孤独。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谢菲尔德的研究结果也显示,7%的青少年说自己曾因为手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介于高科技电子产品的这些弊端,有些极端的看法,说高科技害人!让人疏远了亲情,让人变得冷漠自私!让人类的精神家园荒芜!其实,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副作用也许可以用罂粟来形容,作为大自然的天赐植物,只要剂量得当,罂粟是很好的良药。电子产品也一样,电脑、手机本来是为了方便工业社会更快捷的生活,微博、QQ、网络,是为了人们更便捷地搜索资讯,本来都是“工具”而已,最多就是一个好玩的玩具罢了。“人”要沉迷其中,要玩物丧志,那是“人”的事情,与电子产品本身何关?白米饭可以充饥解饿,但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吃下去,最后也会被撑死。如何合理地、有度地使用电子产品,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其实,让你依赖上瘾的手机,就是一个“魔”,你的“心魔”!你战胜了,你就是主人!否则,你就只能做它的奴隶!而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关键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了。
有此潮物
手机监狱
萨顿是美国一家玩具和新奇礼物公司的产品设计师。他开发出一种特殊的工具,名字就叫“手机监狱”:它是一个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小型“监舍”,里边配有多层床架,可以同时放6部手机。时下流行的智能手机包括iPhone、黑莓等都可对号“入住”。手机“刑期”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投入监狱后,刑期中只有一次“假释”接电话的机会,刑期未满不能拿出。假释后如果有人企图让手机“越狱”,“监狱”就会警铃大作,同时播放录音,“警报!警报!有人在越狱。”
为了检验“手机监狱”的效果,萨顿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招集100名自愿尝试的人。因为感觉新鲜又好玩,很快就有人跑来报名。自愿者当中大多数是父母,他们希望和孩子多些交流的机会。也有的人抱怨配偶或恋人因为使用手机而变得冷漠,希望借助这个小小的工具,来挽救交际危机。
这些人在试用了“手机监狱”之后,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当萨顿将这些意见梳理完毕,正式开始出售“手机监狱”时,使用者不但自己购买,还自愿介绍给亲友们。这样一来,萨顿不用支付广告费,“手机监狱”的销售就一天天火爆起来。很多人在外出就餐或聚会时,会携带一款萨顿的产品,把手机锁入其中,从而“强迫”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
摘自《少男少女》(广州),2013.1.4~9
作文七:《手机依赖症》1100字
手机依赖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朱可然 (2013-08-27 19:53: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功能不断更新,由单一的电话通讯工具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电话、电脑、电视、微信、游戏、短信、微博等多种功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除了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过分依赖手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称之为手机依赖综合症。
一、 手机综合症的界定。一般情况下,在非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情况下,每天连续使用手机超过一个小时,间断使用手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是手机综合症。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白领、业务重的中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女性比男性比例高。
二、 危害;
1、 加重经济负担。一方面高价手机增加了家庭和个人开支,另一方面高额的话费也成为不小的经济负担。
2、 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微信等,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学习,打乱了日常的生活规律。
3、 影响人际沟通交流。最大的距离是两个人虽然坐在身边,却各自玩着自己的手机。不仅影响身边朋友的友谊,在家里玩手机,还会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4、 影响省心健康。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导致视力下降,手机还会有辐射,影响身体机能。
5、 影响社会稳定。最近出现有些非法人员用手机微信进行色情交易、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三、 手机综合症的原因分析:
1、 攀比心理。人有我就应该有,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否则在同学朋友面前就没面子。
2、 性格内向。不善于和身边的人沟通,尤其是青春期叛逆心理,觉得身边的人都靠不住。只有陌生人才是可以倾诉的对象。最终导致局面失控。 3、 无聊。由于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缺乏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导致“时间过剩”,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拿起手机打发时间。 4、 缺乏安全感。感觉手机在手,亲人、朋友都在自己的旁边,没事就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等,没有手机感觉就没有了依靠。
5、 网瘾。由于智能手机具备了电脑的一些功能,因此,平时喜欢上网,出门只能用手机代替电脑玩游戏等。
四、 调节方法:
1、 增强责任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手机开支。多陪伴家人、孩子。 2、 增强心理正能量,减少在手机上浪费时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手机和陌生人来往。不和陌生人说话。 4、 增强正常的人际沟通,减少手机依赖。多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 5、 增加体育锻炼,减少手机功能。游泳、跑步、旅游等 五、 最后保障:做心理咨询、看心理医生。
作文八:《手机依赖症1》3900字
手机依赖症对社交生活的影响
姓名:师林浩 班级: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被“手机依赖症”困扰。
缺乏自信易得“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
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比如明明几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却只想打手机解决问题;等人的时候不断地打手机问对方走到了哪里。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 “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据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潘
集阳表示。
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吃饭、睡觉前甚至上厕所都打手机、发短信,既影响学习又影响生活。家长们很担心,可是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有关老师建议,家长要耐心正确引导,适当约束。
家住知春里的陶女士来电说,放假以后,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有没有短信,吃两口早饭就又玩上了,一天到晚手指不闲着,有时候晚上睡觉手机也放在枕头边。家长白天上一天班,晚上回来想和孩子说几句话,可是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手机短信上,有时候说两三遍孩子也听不见。陶女士说:“做暑假作业才可气呢,一手写作业,一手发短信。这能做好作业吗?”
据有关调查显示,3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短信20条以上,而10%的中学生每天收发50条以上,不少学生的确存在“手机依赖症”。 北京五十四中老师段春义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初高中生都有了手机。手机给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自不必说,但如同每一件科技新产品一样,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偷偷发短信,睡觉时躲在被窝里打电话,不但影响正常学习和休息,还会损害视力。学生和家长之间也缺少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时间,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误会。对于这些现象,首先,家长要正确耐心地引导孩子,不要急于教训;其次,如果有时间,家长可以尽量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培养一些课外兴趣;最后,家长要
与孩子协商建立手机使用纪律,比如学习、吃饭时要关机等。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
睡觉前玩手机人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易发于白领人群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宜宾肛泰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手机依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文科女生依赖手机严重
女生更易于接受时尚的事物,特别是随着手机上网功能越来越强大,
一些女大学生“手机达人”整日用手机登录QQ和个人空间,玩“种菜偷菜”等游戏,文科生由于课程压力比较轻,加上擅长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欢用手机狂煲“电话粥”。与此相对,理工科的男生由于课程众多,专业的限制,对新鲜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太高,加上其严谨、务实等原因,通常对用手机这种工具的依赖症比较小。
“我现在‘菜龄’有8个月了,用手机偷菜就是很方便,我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铃,有时候到半夜设闹钟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别人家菜。”大二的罗同学说,总感觉偷菜的时候是极其高兴和激动,当然也会因为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丧,反正用手机偷菜的游戏已经成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危害:
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容易忽略疲劳感
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社交受到严重影响
吕宝才指出,如果一味依赖手机,深受手机影响的话,会给我们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自己在无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墙,这座无形的心墙,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
削减思考的能力
吕宝才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
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怎样摆脱“手机依赖症”
中小学生最好不配手机
吕宝才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机“奴役”,关键在于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吕宝才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吕宝才建议说,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功能太多的手机,最好的就是那种只能简单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这样可以人为地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手机对孩子们的影响。
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成年人,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吕宝才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试着不带充电器
你可以尝试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作文九:《手机依赖症》3000字
文/丛非从
21世纪有个古怪的仪式,手机依赖。当有闲暇时间,睡前以前,醒来以后,必做的动作就是摸摸手机,膜拜几眼或者很多眼。所以后来很多人这样调侃手机控们:
聚餐的时候,把手机都收起来放桌子边上,谁先忍不住拿手机了,谁买单;
我们聊天的时候,你可以把手机放在我额头上,这样我就可以假装你在看我了。
手机依赖症是这个时代的产品,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21世纪的鸦片。2013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发布数据,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新的研究指出,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平均查看手机至少34次。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许多人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手机控们对它的瘾不比网瘾和毒瘾的人们差。当你觉得自己在正常使用手机,没觉得怎么依赖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这样的现象和习惯对你来言是否是熟悉的:
睡觉前要玩一段时间手机才能睡去,醒来要看几眼才能起床,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在手机上;
手机铃声一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心里一颤,甚至感觉心惊肉跳的;
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
经常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误以为自己的手机在响;
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开锁看看,然后又锁上装起来;
经常走路或用手握住它,这样就能感到莫大的安慰;
假如把手机拿走了,就莫名的心慌,不知道该做什么,总感觉少了很多。
当你拥有这些症状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手机依赖了。一百年前,人们卧在床上吸鸦片残害身体,让人们难以离开。今天你会卧在床上玩手机毒害身心,同样难以舍弃。你能说手机不是一个现代版的鸦片吗?
这个讽刺的现实背后,值得我们去思考,发生了什么。
我们为什么依赖手机。
在问为什么会依赖手机前,我们需要去关注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玩什么。智能手机用户真正用来通讯谈业务的时间非常之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两件事情:浏览新闻、论坛、游戏、书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满脑袋,完成与世界的连接和沟通;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他人聊天,完成与他人的沟通。这两件事情又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与外在有连接,我们的脑袋里必须装满信息。我们不能独处,当一个人感觉到没事可做的时候,最容易感觉到恐慌。
这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孤独,更有焦虑。当我们没事可做的时候内心就容易感觉到孤独,这时候就总想找人说话,找点事做。以前的时候会给朋友写信、打电话、约朋友聚餐避免孤独,现在有手机即时通讯;以前没事就会看电视,赶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会拿着书籍和报纸等打发时间避免空闲焦虑,现在有手机窗口了解世界;当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知道该说什么陷入沉默的时候,以前会玩弄手中的纸巾等小玩意、不断看菜谱等方式来缓解尴尬,现在可以玩手机实现“有事做”。现在的手机则集大成于一身且携带方便,于是手机成了孤独的时候最有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还可以看到这是对关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聚会的时候,人们宁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边的人多说些话。同样说一句话,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给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条留言”的兴奋度是远远超过对面的人跟你说一句话的,弹出一个聊天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发了某个行程状态被回复后。人们通过网络、电脑和手机构建了自己的一个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现实中的人更具有虚幻性和遮掩性,这种对人的关注的效果就会比现实中的关注加倍。于是才有了这样的幽默:
将来我要开个法国主题餐厅,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专供人拍照使用。当有美女来,坐下,拍照,发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国大餐”,然后护送她到对面的煎饼果子摊。
依赖手机会怎么样。
手机只是一个替代方案,他是我们的心理为逃避痛苦而延伸出的一个解决方案。不幸的是,我们越是采用手机去缓解我们的心理状况,我们就越严重。
随着我们对手机依赖的增加,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当你对面坐着一个人,你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玩手机,本身是为了缓解焦虑,却让对方觉得被忽视,你们的关系更加疏离;当你有空闲时间就用手机来打发时间,本身是为了让自己不会孤单,却让大脑失去了思考的时间,越来越专注于信息而不再反思生活;当你躺在床上依赖手机不能睡去,本身可以娱乐下逃避掉白天的压力,却没有时间去给身体和心灵一个时间缓解休息下,没有时间去回忆一下白天发生了什么,该如何改进。
我们的大脑因为对手机的依赖正在变得迟钝,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在降低,我们忙于应付手机里的信息而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我们的大脑越没有时间思考就越想通过手机逃避,越玩手机就越迟钝。如此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手机让我们不再有时间打理自己,打理生活。我们的生活恶果也会随之而来:长时间的玩手机会身体疲劳,而手机里大量的诱惑会让我们暂时忘记身体疲劳而进一步摧残;我们的人际关系从手机外转到了手机里,越来越脆弱,交流功能也在退化;我们本该用来洗衣服和咖啡的时间,都用来了玩手机,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下降……
不仅大脑思考能力的退化。手机时常来信息,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强制掳走,造成注意力分散。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造成注意力障碍。每当集中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要分一点精力给手机。
什么样的人容易依赖手机。
手机完美实现了逃避独处,因此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容易依赖手机。这个概念可能有点形而上,我们把它具体化了就是:
内向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的人会依赖手机,这些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想与外界联系又不积极主动,即使互动的时候也常常陷入沉默找不到话题,但是和自己呆着又不能享受其中,只能借助于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
缺乏关注、生活单调的人会依赖手机,生活需要一定量的信息刺激,我们的大脑也只有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才会活跃起来,于是他们会采用手机这个方案来解决生活的单调。
压力大要求高不自己闲下来、不能停止转动的人会依赖手机,这类人当有空余时间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就会想办法找点事做缓解焦虑。
可是这都不是真正的办法。任何事情都有度,当过了这个度的时候,就成为了危害。要摆脱手机依赖也就变得很简单,你可以学着和自己相处,当没事可做的时候,依然享受安静的时光,活在当下,不需要处理信息,静静的享受自己,品位生活。
或者你可以试着采用其他的替代来完成手机能完成的功能。摆脱手机依赖不是要强行拿掉手机,不然你会更焦虑。你可以使用其他东西来满足你的需求,替代掉手机。简单点的方法有:参加社交活动、主动和别人聊天、每天记日记、躺在床上闭目养神、醒来思考一天计划、每天强制独处半小时等。
手机依赖症并不是自闭。
有些人会把对手机的依赖与自闭症联系到一起,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个人不能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从现象上来看,对手机的依赖严重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与自闭症有着同样的症状。但是自闭症却有着更深的病因:童年创伤,生理缺陷等。自闭症是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尝试与外界互动,然后在过程中屡屡受到伤害,将互动与创伤建立了某个条件反射的连接,由此放弃了与外界的互动,从而完成了对自己的保护。而手机依赖却的人还是有基本的社交能力的,即使是网络社交也是在社交。手机依赖症们可以通过调节放下手机,走入真正的世界。而自闭症患者却需要很多心理治疗来慢慢康复。
因此我们可以说:自闭症需要治疗,而手机依赖症只需要调节。自闭症是一种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而手机依赖症只是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也不排除,当手机依赖过度,长时间,丧失了社交能力后成为真正的自闭症。
作文十:《一例手机依赖症》1100字
一例手机依赖症
案例简介
来访者是一位女生,20岁, 某高校大二学生 ,因反复检查手机是否有人来电导致焦虑 ,影响上课和生活质量并对电话铃声过分敏感甚至偶尔有幻听 错认为有电话来电,半夜也会因过分担心错过重要电话而起床检查电话,睡眠质量轻度下降。 机构为此判断为手机依赖综合症 并做了10次的咨询 现以基本恢复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也得到比较完善的提高。
柏和心理服务中心王清平
心理分析
手机依赖症顾名思义的就是这样的一群过分的看重电话的重要性,无法将自己的现实情感通过现实手段去达成满足的一群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概去发现造成手机依赖症的原因。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 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也随着科技的变化而改变着本质,网络信息的发达迫使书信交流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手机就是将现代科技和人类交流结合起来的完美产物,给我们生活带了了巨大的方便 也带了一些负性的东西。
首先, 手机的发展越来越接近于一个微型电脑,视频、聊天、MSN、 QQ 收发邮件等强大的功能可以使大家 不需要出门遍可满足一切的交流和需要,这也无可厚非的削弱着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互动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避免不了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流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产生 ,而手机也成了一道搁开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一堵无形的墙。其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工作节奏加快另我们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找朋友倾诉,难以完成充分的情感交流。并且繁忙的工作时间表也会让人们回避现实中的朋友,从而利用电话和网络去更加简便和低成本的完成心灵上的需要。
有必要指出的另一个因素是当代社会人类的工作和学习也都离不开网络和电话,电话成为我们完成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自身功能的一个外延产物,可以弥补人类自身的很多缺陷,而我们又依赖于生活和工作 ,这样就和电话很容易形成一个无法割舍的局面。
心理应对 一般容易造成手机依赖的人有几个显著的心理原因
有倾向强迫的心理模式和人格模式 对事物的态度非白即黑。因此觉得没有了电话就失去了一切的生活,把生活的所有重心以及与朋友亲人的情感交流都寄托在一个小小的电话上,所以我们要用整和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去分开那些是可以用电话解决的 那些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的 ,以免长期以往模糊现实与情感的界限。
另外此类人群的人格弹性偏脆弱,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他们回避社会,回避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现实的人和事,利用手机去交流也许是他们感觉比较适合和舒服的交流方式,长时间形成习惯并且会更加依赖这样的不见面利用手机讯息去满足精神需要的方式 。在此提高自信心 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主动去增加面对面的交流和人际互动的机会是有必要的 。 人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互动而非虚拟生活,希望手机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工具,而不要成为了工具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