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阅读课作文原稿》1400字
Tim Zhou
September 18, 2011
Biography
Fong Dun Shung immigrated from his Chinese village to "Gold Mountain" (the Chinese nam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work on the building of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as an herbalist. He was author’s great-great-grandfather. He worked so hard that he has a very good ine. He didn’t need to worry about eating, drinking or living. He lived much better than Cant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was quite the opposite. He had wife and children in his village. They felt lonely and they are very poor. Fong Dun Shung could send money to his family by HSBC.(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The Submarine cable could bring his money to China, so it was very Simple to send money. However, why didn’t FDS send money home? First, he was often gambling with Chinese day and night. You know that is a gamble. Gambling could make him lost his shirt eventually. He could not extricate himself.
Second, he opened a shop called Kwong Tsui Chang. Perhaps managing a shop spent lot of money. In his opinion, the shop was going to more and more successful. Perhaps at that time, he will send money home. He worked too hard to forget sending money and write letters. Although he had enough money, nobody took care of him. Perhaps he feel lonely too.
He wanted to be a business man.
I think Fong Dun Shung knew his obligation. Perhaps he didn’t realize how difficult was his family.
作文二:《[优秀作文]快乐的阅读课》400字
快乐的阅读课
啊,又是一个星期五,这天的两节阅读课犹如一块大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我和同学们,因为我们又能自由地选书读了。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拿着文具盒和本子来到阅览室,每人选一本课外书,拿到书后同学们就急切的读起来。教室里静得连一根落地的声音都能听清。
为了得到更多知识,我总是与同学们“合作”。你拿一本作文书,我拿一本科技书,看完一本就交换。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提纲式、摘录式、心得式??每个同学都在认真地读,仔细地记。当我遇到佳词妙语或是奇闻笑话,总是把它记到我的读书笔记中,有时还要加上自己独特的评价或来上段心中的感受??
知识越积累越多,生活中可以用到,写作时可以用到。烦恼时读一读,烦恼没了;学习时读一读,问题解决了;作文时佳词妙语迫不及待地蹦出来,更会解除“万事开头难”的困境,那种“下笔如有神”的激动便会洋溢于笔端,真是快哉、妙哉。
上课铃再次响起来时,同学们像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听到发令的枪声,立刻再次驶入知识的海洋。一个个十分投入,手里捧着书认真阅读,笔下沙沙地记着。
一节课虽然只有40分钟,两节也学得很短,它带给我们的却是知识与欢乐。
每周两节自由阅读课,真是太棒的!
作文三:《李老师上作文阅读课流程》400字
李老师上作文阅读课流程
1﹑上课之前询问作业是否完成
2﹑拿出教材全解, 看到所在单元
3﹑让学生看教材全解范文要求学生关书记在心里
4﹑讲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5﹑给时间让学生说清明节的体会
6﹑讲解体会的含义
7﹑清明节是纪念已经过世的亲人,
8﹑什么是新闻? 提问, 回答新闻的含义.
9﹑梳理习作要求
10﹑解释构思思路
11﹑怎样写一篇怀念亲人的文章. 抓准题目可以怀念人也可以怀念事﹑物
12﹑读范文分析文段, 第一段时间﹑事件﹑人物. 第二段逐句分析提问是谁, 坐在哪里? 旁边景物如何, 通过照片的景观想象成文:轰炸机来了, 轰炸情景, 轰炸之后的情景通过图片的观察, 回到作者的想象再回到照片再写到作者的体会一进一出写出作者的想象
13写作流程梳理第一段直接写看到一张照片第二段通过对照片一进一出的描写写体会第三段号召
14对照照片写文章
15梳理照片内容三种方式写文章一二三人称:我, 他, 他们,. 说心情梳理感情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
16写作要求:照片的基本条件, 照片背后的故事内容, 真情实感
17﹑评讲作文逐句修改
作文四:《阅读课作文素材积累指导教案》1900字
阅读课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指导教案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
教学目标: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掌握多渠道积累素材的方法,特别是 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如果把习作的过程归纳为“积累 --表达 --修改”,那么积累就包括素材的准备。 怎样做好素材的准备,进而写出生动的好作品呢 ? 总结很多习作实践的经验,我 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搜集和积累习作素材。
二、介绍积累素材的方法
(一)细心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真实的、 自己的话, 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 那就是我们的充实生活。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又是同学们认识周围事物的 主要途径, 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常用的方法。 一个人 80%的认识来自于视觉, 因 此,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环节。 平时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布 置学生抓住机遇,随时留意身边的变化、事态的发展,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比 如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每天都要经过同一条路,这些亲友、同 学、 道路其实都在变化, 经常有新鲜的事情发生, 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所以观察也不是简单地看到事 物的表面, 而是一种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 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观察点 和独具一格的发现,形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二)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 优美的散文, 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 对学生的写作都有帮助。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 多看、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都要做好摘抄,并且指导学生学 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课后,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来获取 更多的素材。 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读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 因此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拓展他们的视野, 能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积累习作素材。 但 是现在的课外书浩瀚如海, 精华与糟粕并存, 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要帮助他 们选择, 防止一些低级趣味、 不健康的书籍进入学生阅读空间而给他们带来的不 良影响。 并让学生在读书后做好积累工作, 人人准备一本阅读摘抄本, 随时摘录 优美词句, 精彩片段或写下阅读后的感受、 体会, 使他们读书时有更明确的目标, 并组织学生定期交流,通过读、摘、写、谈的系列活动,这样学生“日积月累, 方能生悟”。
(三)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 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所以充分的生活素 材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 在活动中亲身感受生活及学习的乐趣, 是获取写 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在的中学语文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根据活动的 要求, 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自由作文提供绝妙的素材。 在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引导,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仅停 留在“玩”上,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记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随着活动的增 多, 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 这样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素 质,而且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可谓一举三得。
(四)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素材
高尔基说:“想象是创造形象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 情景再现, 作者笔下就不会有任何感性的材料, 而没有任何感性材料的文章, 就 没有血肉,就不成其为文章。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如果 作者不去驱谴自己的想象, 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 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 打动人心,可见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放映。 教学中, 老师要指导 学生以文学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基础,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发挥合理的想象, 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 从而获得较完整丰富的美感。 想象是作文的添加 剂,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 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这领悟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 (五)勤于动笔,在习作中积累素材
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勤于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记录下来, 将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动笔,可以有效 地积累生活素材, 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取素材。 培养学生记日记, 写读书笔 记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习作时选材就更得心应手。
三、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四、检查反馈点评学生积累的情况
五、总结:生活和阅读积累是作文素材来源的不二法门
六、作业 :每天积累一事
作文五:《阅读课穿插作文教学一例》1400字
湖南省岳阳县柏祥镇中学 方发贵 张满生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学竞赛都绕开作文,专攻阅读分析课。有些老师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二者虽有联系,但界线分明,上阅读分析课时,就只进行阅读分析,没有想到要穿插一些作文方面的内容;而作文课课时严重不足,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因此学生普遍感到材料难找,作文难写,搜肠括肚,仍无从下手,这与我们平时缺少有效的、经常的作文教学大有原因,不能全怪学生。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穿插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中经常进行写作的指导和训练,这样学生就能慢慢体会到写作的奥妙,掌握写作的规律,并进而学会写作。今以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为例,来说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教学,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给大家些许帮助。
在教学《寓言四则》的时候,我发现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训练,于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则寓言是《赫尔墨斯与雕像者》,在分析完寓言之后,我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赫尔墨斯进行神态描写,把他听了雕像者的话之后的尴尬神态和内心感受写出来,并以四人为一组,选出写得精彩的进行朗读,然后由一名学生进行评析。这种练笔属于续写的形式,又是片断描写,顺着文章的思路而来,不是很难,深受学生喜欢,他们也完成得较好。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赫尔墨斯听了雕像者的话,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瞪得特别大,羞红着脸,像胡萝卜一般。他结结巴巴地问道:“你……没有……搞……错……错……吧?”雕像者生气地说:“难道你想让他值一个银元?”赫尔墨斯无话可说,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踉踉跄跄地往外挪,头也不回地走了。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赫耳墨斯听了,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全身颤栗,脸如死灰,恨无地洞可钻。商人见他发呆,就说:“嫌贵?你如果存心要买,我就还便宜一点,送两个赫耳墨斯给你,你总算满意了吧!”赫耳墨斯由羞变怒,他气恨恨地冲进店铺,将自己的雕像全部砸烂。商人见状,和他扭打在一起……
第二则寓言是《蚊子和狮子》,学完故事后,我同样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要求他们把自己设想成蜘蛛,在抓到蚊子后,对蚊子说一句很有意味的话,表达蜘蛛当时所特有的幸灾乐祸的心情。有学生这样写道:
“哈,真逗!蚊子先生,你刚才不是还手舞足蹈吗?现在怎么又悲哀起来了呢?看你那高兴劲儿,我就知道你会给我做午餐的,真是活该!”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我的大英雄,你不要哭嘛!我饿了一天,头晕眼花,而你在战胜狮子后,又甘愿牺牲自己,让我饱餐一顿。一天之中,你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你就是死了,也还是英雄啊!”
两次练笔非常成功,我告诉大家,这种练笔就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平时的练笔做好了,作文自然就容易了。
七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对作文有明显的畏惧感。为此,在学习完四则寓言后,我趁热打铁专门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我先介绍湖南省作家协会2006年12月30日吸收李伟琳等五位在校中学生为省作协会员的新闻,告诉他们,我们很多同学其实都有写作的天赋,只不过我们没有胆量,没有恒心,未曾尝试过文艺创作而已。今天,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行一次文艺作品的写作。我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和童话,并补充《农夫和蛇》、《海的女儿》等名篇,然后就让他们进行写作,每人一篇,一节课完成。从后来我收集的习作来看,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想象较丰富,达到了作文训练的要求。
2011-08-05??人教网
作文六:《在阅读课上挖掘作文因素》2100字
在阅读课上挖掘作文因素
在阅读课上挖掘作文因素
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是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所以我们应该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挖掘课文的作文因素,不要浪费了这种因素。我把这种作文因素叫做"写点",即写作训练点。我的这种从阅读推向写作的训练方法,就可以用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去。不过我不太赞成课堂小练笔,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练笔和造句不一样,它要构思,时间不够就进不了写作状态,反而使学生形成浮躁习惯。把课文中的"写点"引出来,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比较好。我把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课书设计了一下,就是在课文中挑出一个文段,这个文段中有一个学生可以效仿的写作技巧。举例如下:
(一)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山中访友》
课后背诵) 一、课堂朗读(
二、课堂提问:1、文中的作者在与谁对话?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方法。(桥、拟人)2、文中所写的这些景象是眼前发生的情景还是作者的联想想像。(是作者的联想想像,也可以说是回想。)
三、课后练习:1、写一物,是对你的生活和成长有影响的物。2、用上与物对话和联想的方法。3、可以写山、路、河、树、公园、花、或者是生活学习的用品,不要再写桥,因为作者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你要模仿着写。
二) (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山雨》
一、课堂朗读(课后背诵)
二、课堂提问:1、山林在阳光下有哪些颜色?山林被雨改变后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对比着读一读这两组句子。2、作者被这种改变感动了,把自己也写了进去,有表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三、课后练习:1、写一种自然界的现象,它改变了某些东西的状态或颜色。2、要把自己的感觉感受写进去。3、可以写风、雪、月光、阳光、水、露水,霜冻、寒冷、炎热等等,也可以写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不要写雨和山林,要模仿着它写。
(三)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草虫的村落
一、课堂朗读(课后背诵)
二、课堂提问:1、文段中有两句话,表明作者正在观察小虫,请你找出来。(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我的目光跟着瞎编的脚步)2、文段中有两句话,表明作者在观察的同时,又展开了自己的的想像,请你找出来。(我想它一定是游
侠吧、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3、一边观察现实情景,一边又展开自己的想像,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课后练习:1、写一个你仔细观察过的小东西,像上面的文段一样,两次用上"观察句",两次用上"想像句"。2、可以写动物也可以写植物,甚至可以写人或者其它物品,当然最好是写有生命的东西,一边观察一边想像地写。
(四)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的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走了。而那个调皮的小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索溪峪的"野"》
一、课堂朗读(课后背诵)
二、课堂提问:1、人和动物在一起总会发生有趣的事情。文段中三次写到猴子的动作动态,请你找出三次不同的词语。(跳来跳去、撒起尿来、快活地叫着)2、你学一学那个女同胞有趣的样子吧,文段中用了两个词来写:惊叫一声,慌忙逃走。
三、课后练习:1、写一种有趣的动物,你在动物园看到的,或者你家中养的,或者是在街上看到的。2、分三次写出动物的动作动态,用上各不相同的词语。3、写进一个人物的举动,就像文段中的那个女同胞那么有趣。
在利用课文上,"写点"一定要找得合适,不要乱找,来麻烦学生,训练又没有效果。原则就是既方便又有效,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就会跟着你走了。比如四年级的《母鸡》这一课,有的老师的"写点"是"请写写你眼中的母鸡,写一个片断",这个题目多大啊,再说作家已经写得那么好了,孩子们可能没有信心写了。
前面我们说到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在研究: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步提高,我认识的一个温州小学语文老师,她自己已开始在把小学课文编成作文教学的
样式。以前我认识一个语文老师,他每上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自己串起来重写一个片断,这当然是目的性不强的训练,但他至少认识到阅读教学中的作文因素不应该浪费掉。小学课本只在每个单元后面设计写作训练,而不在每篇课文后面设计写作训练,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失,那么就请在教的每一位老师把这个缺失补上吧,就用我这种方法。
2001、7、16、
作文七:《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每一节阅读课中》3700字
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每一节阅读课中
沙市区实验小学 田燕
读和写是语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两项基本功,但是提及写作文,许多学生仍感头痛,认为无从下笔。其实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就是很好的写作例文,《新型玻璃》中每段自然地过渡,《小桥流水人家》中三种抒情的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山中访友》中的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润物无声处教给写作方法,有意识的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同行。给孩子们提供把知识和技能结合的实践机会,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每一节阅读课中的基本教学模式 。
“初读感知—精读探究—写法品评—延伸拓展”,这里的“精读探究—写法品评”两个环节可以是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说来,第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山中访友》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鲜明印象——大自然如同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 第二环节,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作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感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写作方法——即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抓住父亲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了多次,达到了强调和前后呼应作用,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要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来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如《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二、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每一节阅读课中的几点做法。
(一)、保证时间。
保证时间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前提。没有相对的时间,读写结合也就无从谈起。建议每篇课文根据文体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至少给出1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怎样能够给读写结合腾出时间来,这需要彻底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紧紧围绕反映文章中心的问题,直接切入到重点句段,进行精读探究。在总结文章写作知识同时,找准一点,强化训练。
(二)、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比较。就是在接触文本之前先放手让学生写同类事物,然后与文本对照比较,既潜移默化学了方法,又积累了好词好句。例如:在教《我的长生果》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比较练笔。第一、让学生用50字描绘快乐的暑假生活,再与文本中描写快乐的读书生活的语句“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相比较。第二、让学生写写美丽的秋天,与文中“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使明白一个道理:作文落笔要有些“鲜味”才好。
2、仿写。是指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去练习写作文。如学习《我的长生果》后,模仿作者表现秋天的手法,写其他三个季节。有学生写冬天“我把冬天比作一位只顾自己的老爷爷。他用自己的布把太阳的光盖住了,将阳光阻挡;他用自己咳出来的风,把房屋吹地摇摇晃晃的;自己咳出来的唾沫也像雨点一样飘下来。人们恨冬天,恨它的冷酷无情;恨它的自私自利。冬天,会使人们痛苦。”还有学生写 “春天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天使。他用双手拂去冬天的积雪;他张开翅膀,把温暖的阳光洒向人间;他吹了一口气,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朵;人们都爱春天,爱他的万里无云,爱他的百花齐放,爱他的万紫千红。春天,是使人们快乐的季节。”
如学习《新型玻璃》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将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一段话加以介绍,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学生写到“既然有吃音玻璃,那当然就会也有吃灰玻璃。马路边的房子,每当汽车经
过,满天飞的灰尘就能被玻璃粘上,不多久灰尘就会慢慢溶解在玻璃中,而玻璃表面始终是亮堂堂的,多么神奇啊~”;还有学生写道“还有一种太阳能玻璃。当太阳升起时,它会吸收太阳的热量后转换成电储存起来,供我们晚上看书学习时使用,那该多环保呀~”
3、扩写。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对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扩展或详细介绍(描写)的练笔。如《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佳作,当学生体会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后,我也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位作者,你进入山林,仿佛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此时你会看见什么,你会做些什么,面对来到山林游玩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尝试着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一写。又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让学生趴在桌上,静静地闭上眼睛,去梦游兴安岭??讲讲自己精彩的“梦中之旅”把梦游兴安岭的经历写下来。孩子们交来的作品非常精彩,甚至平时不爱写作的孩子,也写了近二百字,想象力丰富,犹如身临其境。如:“梦里的冬天,小兴安岭是多么的寒冷啊~我和爸爸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但是手套似乎都不管用了,我们的脸被寒风刮得通红,跟猴子的屁股一个样??”“开始玩雪了~我们从又松又软的雪堆里抓起一把把雪,捏成圆溜溜的雪球,嘭、嘭、嘭??互相攻击对方,真愉快~打着打着,我也被寒冷的冰雪冻成了雪娃娃??”
4、改写。是把所读课文内容,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用另一种体裁写出来。这种训练一般在学习古诗,进行写的训练时比较常用。如在学《秋思》一首诗时,安排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把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写下来的训练。有学生写到: “ 秋天来了,她轻轻的把大地染的叠翠流金。秋风轻轻袭来,这让我想起故乡那年迈的老母亲,我就想到了写家书。我很想知道快入冬了,母亲是否备足了粮食,家里收成怎么样,家人身体是否都还很健康??真的,我想说的太多太多了,又不知从哪里写起。我双眉紧锁,黯然泪下。我想了又想,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紧接着在心里憋了许久的话语顺着笔尖一泻而下??不久,我写完了,找了一个捎信的年轻小伙子让他过两天来捎信。我又想起几件事漏了,便加上了,谁知一写就是一夜。第二天,当给第一缕阳光撒在大地上时,我就站在外面等着。他准时来接信了,我刚递给了他,又想看看是否漏下了什么,我又把信拆开读了几遍,才放心的封上口,递给了小伙子,我泪如雨下。我真想回家看看久别了的老母亲啊?? ”。
5、续写。是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后面没写出来的内容接着写出来。如学《穷人》一课后,安排学生继续写桑娜一家后来发生的事。要求所写内容必须与原文相衔接,提倡想象富有创造性。现举一学生的练笔。
桑那拉开帐子,渔夫连忙站起来,来到帐子前,看着睡梦中的两个孩子相拥睡着,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他看着妻子,激动地说:“啊,桑那你是什么时候抱来的,怎么不早告诉我啊,”“没想到我们想到一起了。”桑那幸福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妻子。”说着渔夫抱起妻子亲了一口,“太好了,我们又多了两个孩子,西蒙该放心了。”“又多了两口人,我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你肩上的担子太重了。”桑那心疼地说。渔夫忙说:“说什么呢,以后我勤出海,多打鱼。我们会熬过着一关的,生活再艰苦也要让孩子们填饱肚子。”渔夫和桑娜相视微笑着。
6、写读书笔记。
待学生读懂全文后,把他想到的内容与课文联系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都是供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另外,读完课文后,鼓励学生写读书卡片。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
总之,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条传统经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道路,摸索出一条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新路。
作文八:《上好阅读课点滴体会 小学作文 .doc》2400字
上好阅读课点滴体会 小学作文 上好阅读课点滴体会 南皮洪辛小学 柴俊云(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难于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将使智力发展受到许多局限.如何上好小学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中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修改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来重构文本的具体化形态.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 首先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父子俩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一个跛子说:”有了毛驴不骑,要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骑上去,自己跟着走.一个老头看见了,便说:”年少的骑着毛驴,让年老的跟着走,不象话!”老人就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父亲的骑着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去!”老人就把儿子拉上了驴背,一同骑着走.一个老奶奶看见了,便说:”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父子俩只好抬着毛驴走. 为什么在骑驴这件事上,跛子、老人、妇女、老奶奶各自的看法会各不相同呢,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情况、经历和处境不同,因而他们对骑驴这件事的认识与态度自然会不同。同样的道理,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由于他们头脑中贮存的认知模块各不相同,即使阅读同一篇课文,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正是他们主体精神的具体体现。 其次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中蕴含着的生活底蕴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例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
本知识.如阅读小说,可以抓住线索和环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散文,可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科技作品,可抓住作品中所反映的科技内容,体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可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等.我在教学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天涯情思>>这一课时,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学生无法深刻的体会到.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回想自己何时与父母分离过,分离时的心情如何,心里在想些什么?借此可体会到中国留学生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从而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二、利用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真正了解课文“写什么”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的关键。比如设计《乌鸦喝水》一课的教案时,课前可以先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瓶子和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下堂课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难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是影响阅读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的速度慢,就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广泛地阅读;阅读质量不高,就失去阅读的意义.提高阅读速度首先眼睛要看得快,扩大视觉范围,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变为一句一段地看;其次是脑子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理解了阅读材料的意义,就能注意到其中的指向,从而会迅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方面,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醒他们注意理解各个句子,段落和文章的意义.阅读过后,教师应及时询问文章中的细节和与其相关的问题.只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就能够培养良好的理解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不断提高.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境界.
作文九:《阅读课》400字
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生汇报在四月阅读《女生日记》的情况,启发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作者 的写作风格,以及书中人物的鲜明特点。
2. 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书中故事,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作品鲜活的 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体会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有高 于生活。
教学内容:
学生汇报 4月阅读《女生日记》的情况,交流读书时自己最感兴趣、印象 深刻的或感受深刻的篇章。通过朗读、交流等形式感受文学作品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
教学准备:
1.4月学生自主阅读《女生日记》一书。
2. 课件。
3. 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一篇画出来或演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母亲节刚刚过去了,但是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却是常存的, 下面请往前同学为我们展示《给妈妈的一封信》 。
(王乾展示)
二、阅读交流活动。
1.引入。
T :感谢王乾同学为我们展示的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的确母亲在培养我们成
人的过程中非常的艰辛,其中的苦难远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所能够体会得到的; 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快乐与烦恼,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同龄人的世 界,读《女生日记》 ,感受成长的历程。
2.
作文十:《阅读课》4700字
一·《登池上楼 . 》
1. 细读此诗,想想诗人的内心里有着怎样的矛盾?为什么? 提示:这和他的身世境遇有关,他身望族,自视甚高,但一生不受 重用,郁郁不得志,想当大官而不得,所谓“进得智所诎” ,做林下 君子,又不愿意太清贫,种田又没有力气,一辈子活在矛盾之中,懊 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隐退, 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 震四方,建功立业。
2.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颜色美,动态美,生机美,从“生”字可以使人感到春草具有一 种坚而不屈的无限生命力, 给人振奋之情, 使人联想到春天孕育着某 种不可战胜的力量,显示出它的崇高之美。从“变”字则侧面反映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富含听觉美, 从禽鸟声音的变化转到鸣禽种类的 变化再转到季节的变化,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发之态,春趣盎然,有声 有色。
3. 这首诗前面十二句写景,清晰自然,后六句抒情却比较深奥,为什 么?
诗人出身华贵,为世人所重,权欲上的不满足,想寄情山水以排遣苦 闷,所以诗末多杂玄理,故作旷达之悟。
4. 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卧病中的诗人不知不觉来到池塘边 到楼上,侧耳倾听池塘水波轻拍,放眼望去远方参差耸立,新春的阳 光代替了“故阴” ,正在草除残冬的余风,使人心旷神怡,池塘的堤 岸上生长着茂盛的春草, 那些藏在春草中的鸟儿大声鸣叫, 由视觉而
听觉,一种由远而近,以声色融汇之景跃然而出。
二. 《春江花月夜》
1. 诗人为我们构筑了几幅怎样的画卷?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 意境 ?
第一:壮阔而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 地二:如梦似幻充满奥妙的 月之问图
第三:两地闲愁的相思图(游子似思妇相思愁绪) 第四:寄托离愁 别恨的盼图
营造出的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宁静悠远的氛围,用大气磅 礴的手法描绘出春江花月夜的大自然美景。 滔滔不绝的江流, 香味扑 鼻的花林, 永恒明亮的月光在月光的浸染下, 眼前的万物变成了梦幻 般得银白色——为我们勾勒出春宵月下, 江边花甸的优美而又朦胧的 景色,展现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丹青画卷,意境清新淡雅,清澈 透明,神秘深邃,如梦似幻
2. 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一种 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净幽谧的景 色, 由此抒发了对宇宙无穷, 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 天各一方的惋惜, 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 对青春的珍惜, 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长共有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 有夫妇离别的哀愁, 但写来柔婉似水, 绵绵相思中饱含着接明月寄相 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3. 这首诗凭什么获得了“孤篇盖全唐” ,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样的美誉?
(1)意境美
(2)情景美 :月升—月中—月斜—月落 意象:潮水、明月、芳甸、 花林、流霜、青枫、白云、玉户、闲潭、江树
(3)哲理美
(4)情深
三、 《西湖七月半》
1. 作者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
一种人言己观月,然遇喧哗则窃其神,遂忘观月;二种人虽身在月下 而嬉笑如常,实为过路之人,未尝言己观月;三种人看月实乃引人之 眼罢了,欲看月而故作优雅之态,置身月下而多招摇之姿;四种人属 市侩之辈,演绎杂耍,看月实为名耳众人生无心观之;五种人浸于自 身,忘我陶醉,不意他人之眼,泰然自若,人未见而月已观,而作者 月下游西湖的主要目的在于观赏月光下绮丽的景色, 以此来荡涤和纯 化心灵,寄托了自己清高脱俗的情趣
2. 第一自然段已描写了五类游客同看月, 第二和三自然段还要正面描 写看月,是否重复,为什么?
第一自然段简洁地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但还是没有详细描写西湖七月 半五类游客的具体情况,故此进一步描绘
3. 有人认为《西湖七月半》写观月实写人生百态,你同此说法吗?为 什么?
同意, 详述五种人的具体行为, 月下西湖是一个众生尽情表现自己的 最佳场景,作者仔细观察详尽描绘,以此来映照世间百态,不同社会 地会的人的追求与演绎
4. 作者试图通过此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晚明社会黑暗, 文人由抗争转为避世, 他们既有魏晋名士的任情旷达, 也随着经济发展变得风花雪月, 他们追求高雅清逸, 也彰显世俗之趣, 作者为第五种人, 表达了一种不入世俗的冷寂孤高, 对熙熙攘攘和变 化无常的社会的冷漠, 他对世人冷眼旁观, 融入了对社会的兴亡之感, 也体现了对世俗民情的关注,具有浓郁的晚明特色。
四, 《往事二之三》
1. 为什么作者说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只宜于病中椅枕看月的女孩 子呢?
作者面对明月回首往昔,思量万事,静冷的月光和凄冷的光雾,远离 祖国的女孩子——家愁幽哀的神意, 作者笔下林中月下的青山之景已 投下了自我的形象,浓厚的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物著我色,物我 交融, 抒发心中如泣如诉的乡愁, 作者将时空意念与美好的女性病中 之纯情凝为一体, 从中抽出缕缕绵长的情思, 将内心的隐微奥妙牵引 出来,从而表达一种大彻大悟后似乎凝固的情思
2. 文中连用的四个排比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 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情怀?
一方面, 进一步展现了月夜青山平整云纤的雪地和清冷月色之景色美 , 那超尘绝俗清真精华之神韵美,那静谧幽哀,庄严肃穆之意境美;另
一方面,不宜之事都是动态,以动衬静,突出了景物宁静的灵魂,图 景逐层由盛大热烈的场面写到优雅小巧的画面,逐个否定今夜任何 “动”的色彩,反衬月下女子对“静”的渴望与追求
3. 有人说作者虽然在文中极力描写寂静之景, 但并没有悲观之意, 你 怎么看?
作者认为,身体上的“死”是和精神上的“生”联系在一起的,她坚 信精神上的“生”是永恒的,所以对死度并不悲观,死的预感反而引 起了她对“生”的信念,对“无限之生”的赞美,因此她从“孤寂怀 乡”中解脱出来,插上幻想的翅膀,去遨游天国地狱,咏赞“大哉生 命” ,歌颂“无限之生”的伟大,在作者看来,不管是美景还是深情, 这一切虽是“一刹那间” ,但却是“无限之生”的一部分,和宇宙中 的一切事物都一样,都可超凡脱俗
4. 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作者通过对林中景色的描写, 赞誉自然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无限只剩 的讴歌与梦想,对飘忽不定人生的追求,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对生命 的赞叹,爱自然,爱众生,爱无限之生
五, 《却东西门行》
1, 诗中的主角 “征夫” 是作者自称还是作者想像出来的人物?为 什么?
是自称。 从 “戎马不解鞍, 铠甲不离傍” 两句, 可以知道这位 “征夫” 常年离家在外征战, 而且战争环境下的军旅生活异常残酷和艰苦, 有 时休息时间也不能得到保证, 不敢给战马解下鞍奎, 铠甲也不敢放在
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 因为惨烈的战斗和生死厮杀随时会发生, 容不 得半点懈怠
2. 本诗描绘了“征夫”怎样的心境?
触景伤情,感概身世,自叹悲凉,厌倦战争,思念故土
①他羡慕天上的大雁
②他“转蓬”同病相怜
③他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整天“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④他想到了龙和虎
⑤他想到了“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这句:多么想念我的故乡, 多么思念我的家乡的亲人
3. 本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他深切的体会到了军阀混战和社会动乱给天下黎民百姓所带来 的苦难和痛苦
(2)他深感自己肩负着早日平定战乱,统一天下,解除民众苦难的重 任和紧迫感
(3)他不仅看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伤害,还能深 入到征夫军士们的内心深处, 深刻理解他们精神上苦楚与伤痛, 渴求 与企盼
(4)怜悯情怀,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弱者的悲悯
4. 本诗美在何处?
(1)苍凉悲怆的思乡之情“美丽动人”其思乡之美丽动人之处在于 他这份思乡之情所展现出来的苍凉悲怆色彩
(2)本诗所展现的诗人对弱者的悲悯情怀,也是美丽动人的
六、归朝欢
1. 本词描绘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冬日早起赶路的旅人为视角,运用白描法描绘了一幅
江南乡村的冬日晨景图,用字简省,但内容极为丰富,形象和细腻, 给读者以极为广阔而丰富的想象空间
2.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怎样的一种人生境况?
柳永为了实现理想,更为了摆脱现实的困境,离家在外漂泊,追求功 名利禄,做了多年的名利客,饱经“浪萍风梗”的痛苦,对羁旅生活 产生了厌倦情绪, 归乡之情油然而生, 对家中爱人的思恋之情也见乎 其词
①为追求功名利禄,他常年在“他乡”为“异客” ,漂泊各地,疲于 奔命
②他汲汲功名,却事业无成,漂泊不定,穷困潦倒,情感无依,心灵 无寄
③多年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对羁旅产生厌倦,因而生发浓浓思乡之 情,渴望回到故乡、亲人的怀抱
3. 这首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心境?
这首词运用多个意象直接或间接描绘了多幅图景, 情景交融, 营造出 一个荒寒辽远凄冷悲凉, 愁烦弥漫的意境, 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表 现江乡冬日晨景、 确切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 写出了江南水 乡的荒寒景象,作者借沧桑、凄惨、凋零和枯败的景象抒发自己的伤
感情感 (略 )
七、江亭月夜送别
1. 第一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以景衬情,第一首作者在江边送别友人,远望巴南水,塞北云、秋月 夜,描绘了一幅秋夜萧瑟凄凉之图,使人不由得生出离群孤独之感, 表现了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意境凄清优美
2. 第二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第二首诗精致而又不失意境, 虽是离别诗, 但通篇没有一个 “送” 字、 “别”字,依依不舍之情溢出诗外,诗歌情景交融,以江亭月夜四个 意象一起组织成一幅浓浓的送别图景,前两句“乱 -端”开篇便使全 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离愁的别绪中, 夜雾是弥漫的, 皎洁的月亮高 挂,整个景色显然是灵动的,意境自然很美。
第二句友人已经随月离去, 友人的身影也如烟雾飞灭, 眼前唯有寂寞 之亭,只有凄寒的夜晚,还有诗人自己对影相吊,将诗人的内心复杂 而又微妙的情感像弥漫的夜一样,铺泻出来
3. 品读这两首送别诗,你有哪些收获?
这两首送别诗都是以景衬情, 第一首作者在江边送别友人, 远望巴南 水,塞北云、秋月夜,描绘了一幅秋夜萧瑟凄凉之态,使人不由得生 出离群孤独之感, 第二首状似景物依旧, 山水之间一轮飞月寂寞的挂 于南端, 离亭边仍然是一人品味离别的凄寒, 唐代无言绝句是非常直 白的,也正因其直白而显得深沉而不浮夸,读后让人回味
八、梦李白
1. 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
诗中写杜甫自己因苦苦思念而梦见遭流放的来朋友李白, 又疑虑老朋 友已死于非难,梦中所见也是亡友的冤魂,但纵使如此,诗人默默祈 祷老朋友一路平安, 充分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生死不渝的兄弟般的友谊 及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 在作者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两次用与屈原有关的典故, “魂?青”出自《楚辞·招魂》 “湛?江 南。 ” “蛟龙”一词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 :东汉末年,有人在长沙 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 ②将李白与屈原相比,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怀才不遇, 命运坎坷,而且也表现对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之情
3.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个大诗人, 他们生于同一个时代, 他们 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各不相同,但他们并不因这种不同就不能互相了 解。他们之间存在着动人的友谊,在杜甫的集子中,赠李白和谈到李 白的诗有十多首,他说他们的感情“如同兄弟一样” , “醉眠秋共被携 手同日行。 ”
②杜甫的这首诗写得十分沉痛,写出了他和李白之间的友谊的深厚, 也表现了他对于封建社会的不平愤懑
③忧国忧命民忧老友,心系天下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