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感觉-冯骥才》1600字
《感觉》--------冯骥才
2008-10-22 10:00:58 来自: 尘
黄昏时听音乐是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致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谈的桔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地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这种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决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的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的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支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濛濛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出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它的汗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切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
希望么?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正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线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使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作文二:《感觉/冯骥才236》1600字
------------ 感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心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橘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满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常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
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头,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没有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注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渴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
作文三:《冯骥才《感觉》阅读答案》2100字
感 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屋里的一切都迷梦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睑,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贯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里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桔色的夕照。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地婉转回旋。于旋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种无形的搅拌,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部翻腾卷起。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竟然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的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的撞击我的心扉。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了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这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那是个深秋,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种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显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胀满它第一个生命力细胞,散尽它的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转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切望在树上多留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给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么?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中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使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住。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颤栗( ) 晦暗( ) 眼睑( ) 旋涡( )2.你对文中第三段中“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3.读下面句子回答。(4分) 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
的伤心的泪。(1)这个比喻中“雨滴”与“泪”的相似点是什么?(2)这一比喻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中两次引发感觉的事由是什么?请具体指出。(4分)5.本文所表述的感觉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6.莫名的感动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源于一颗善于感悟生活的心。走出户外捕捉生活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一根草,一朵花,一片嫩叶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请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一幕描述下来。(3分)7.有时真的很感谢音乐,可以让自己的漂泊的心停靠,无绪的情愫沉淀,躁动的心神稳定,颓废的意志振奋??读了本文,你是否会想起有音乐陪伴的日子,请写出那种聆听音乐所带来的感觉。(4分) 《感觉》答案1.zhàn huì jiǎn wō2.是说感受琴声进入到心里,心和音乐交融的一种审美境界。
3.(1)都有情感,都是晶莹的液体。 (2)形象生动的表达嫩叶热爱生活的情感。4.(1)听舒曼的《梦幻曲》;(2)拾起绿叶看到猫和蓝天。5.(1)奇异,(2)强烈,(3)可遇不可求,(4)有苦有乐。6.略(语言流畅即可)7.略(能把自己听音乐时那种真实的感受描述出
来即可)
作文四:《感觉(冯骥才)阅读答案》2300字
感觉
①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心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②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橘色的夕照。
③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满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常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④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⑤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⑥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⑦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头,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没有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注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渴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⑧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⑨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1.文章开头写"黄昏时听音乐"的情景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2.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用意?(2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分)
4.文章第⑧段中写"这片绿叶"、"蓝天"有什么寓意?作者想借此表达对生活的什么样的看法?(3分)
5.作者在文中写道了两次不同寻常的感觉,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两次感觉有什么异同。(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暮色深浓、视线迷蒙、环境寂静(内心宁静)。
作用:设置情境、创设氛围,引领读者进入意境;突出感受产生的基础,为下文作铺垫。
2.这里用一连串短句,五个问号、一个省略号,突出表达了“我”在“感动的潮头”那种激动、复杂的心绪和异常的“不能自已”的感受。
3.生活尽管给生命许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但任何生命都是热爱生活的,甚至甘心奉献一切给生活;生活不能只给生命带来希望,还要给生命以感动和幸福。
4.作者写一片崭新油亮、没有长足而过早飘落的新叶,意在形象地说明生活往往有诸如折磨、不幸;“蓝天”,则象征美丽的希望。作者借此表达生活“又甜又苦的”;当我们遭遇生活不幸的时候,还要看到美丽的希望。
5.同:两次都是莫名的,来得突然;都很强烈,有翻江倒海的感觉;都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异:(感觉的缘起)第一次是由音乐所带来的内心幸福情感的翻腾,第二次是由一片落叶、猫和蓝天所引起的对生命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感觉的特点)第一次是婉转回旋、凝聚心扉,并非一掠而过,第二次只是一小阵就消散无踪。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作文五:《冯骥才》600字
冯骥才《俗世奇人》文学作品赏析
冯骥才先生此篇《俗世奇人》以叙事方式讲述了两位“俗世奇人”的本事、人格与智慧。通篇如行云流水般精妙绝伦,读罢,意犹未尽。
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刷子李”、“泥人张”两个小标题将全文分为两大板块。每一部分都以总分结构记叙,阅读简易。
此文中人物描写堪称一绝:正侧两面结合、正面全方位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等:侧面以次要人物心理描写烘托“俗世奇人”技艺的高超。第六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刷墙的过程中,将视觉、听觉巧妙结合,使人感觉画面近在眼前---对感官的灵活运用给文章添色不少。另外,多处以白描方法描写,语言朴素而不花哨,恰对文题中的“俗世”二字。细节描写淋漓尽致,给读者以生动之感。
此篇文章令人唇齿留香原因另有其在。文章立意新颖,不取材于传统的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落笔于生活中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的奇人高手,让人一见文题便眼前一亮,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的一波三折亦令人记忆犹新,例如“刷子李”部分学徒曹小三的“惊人发现”,以及“泥人张”部分中泥人张如何应对海张五的讥讽,读罢令人拍案叫绝,又不禁开卷重温。此外,本书语言也极富特色,第一段中“有绝活的……靠边呆着”一句话使用短句对句结构,读起来爽朗明快;再如“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运用夸张修辞,恰到好处。整篇文章对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多而不赘,却全是一针见血。全文语言具有通俗、随意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磨品味。
总之,结构、描写、立意、情节、语言等多方面的成功相结合,成就了这篇不俗的《俗世奇人》。
作文六:《冯骥才》2200字
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 【蓝眼】 【酒婆】 【死鸟】 【苏七块】 【认牙】 【冯五爷】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刷子李】 【蔡二少爷】 【背头杨】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盗】
编辑本段
作品形式
《俗世奇人》共有19篇作品,每篇记述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 【蓝眼】 【酒婆】 【死鸟】 【苏七块】 【认牙】 【冯五爷】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刷子李】 【蔡二少爷】 【背头杨】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盗】
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
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 【蓝眼】 【酒婆】 【死鸟】 【苏七块】 【认牙】 【冯五爷】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刷子李】 【蔡二少爷】 【背头杨】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盗】
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 【蓝眼】 【酒婆】 【死鸟】 【苏七块】 【认牙】 【冯五爷】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刷子李】 【蔡二少爷】 【背头杨】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盗】
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 【蓝眼】 【酒婆】 【死鸟】 【苏七块】 【认牙】 【冯五爷】 【好嘴杨巴】 【张大力】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刷子李】 【蔡
二少爷】 【背头杨】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盗】
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作文七:《冯骥才》900字
冯骥才, 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民间艺术工作者, 民间文艺家, 画家。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冯骥才先生有什么文学作品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 )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主要作品
文章
《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 、《海外趣谈》、《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
书籍
《画外话丛书 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
作文八:《冯骥才》900字
冯骥(yi)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相关作品: 《画外话丛书 冯骥才卷》 《逆光的风景》 《摸书》 《冯骥才散文自选集》 《冯骥才卷》 《感谢生活--冯骥才名篇文》 《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名篇文库》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名篇文库》 《炮打双灯--冯骥才名篇文》 《神鞭--冯骥才名篇文库》 《叁寸金莲--冯骥才名篇文》 《关于艺术家--冯骥才名篇文库》 《珍珠鸟--冯骥才名篇文库》 《雕花烟斗--冯骥才名篇文》 《海外趣谈--冯骥才名篇文》 《一百个人的十年》 《Selected Stories by Feng Jicai冯骥才小说选》 《乡土小说》 《我是冯骥才》 《秋日的絮语》 《珍珠鸟》 其中,珍珠鸟广为人传,现在是小学人教版第九册实验教材。 《花脸》为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献你一束花》 为小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挑山工》为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教材
作文九:《冯骥才》1700字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 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正午的阳光下,华润宾馆安静的大厅里,几次相 约,终于等来了冯骥才委员。记者忍不住打量起这位 为民间文化保护奔走呼号的大忙人:高大魁梧的身材, 宽宽的额头,浓眉大眼,鬓角虽已发白,但目光炯炯 有神。谈话间,声音平缓,透着知识分子的儒雅。在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冯委员的魅力,不仅在于 他知识的渊博、聪明的大脑和对事物机敏的反应,也 不仅在于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总是尽心竭力 地将自己美好的理想付诸实践 。
自从三年前冯骥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 抢救工程启动以来,每次 “ 两会 ” ,冯骥才提交的提案 都离不开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近几年,冯骥才跑 遍了全国 26个省、市、自治区,边指导志愿者进行 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在他眼里,民间文 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 河北燕北特有的 民俗 ―― 打树花使我都要蹦起来,云南丽江、浙江水 乡、江西婺源、山西宅院,只有保留自己的特色才有 存在价值。 ”
“ 我去年跑了 7个省, 主要调查古村落。 大量的民 间文化遗产聚集在这里。今年 5月份我们计划在浙江
嘉兴搞一个中国古村落的论坛。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 护方式。我们要跟当地政府配合,把保护方案一个一 个确定下来。 ” 冯骥才娓娓道来。
“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 ” 冯骥才说,中国 目前有 2800多个县, 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 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 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 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 落人去楼空。 加之开发商对古镇、 乡村的不合理开发, “ 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 冯骥才语气中带着紧迫感。
“ 我们要时时想到我们的文化正在消失, 有太多的 事情需要去做。 ” 冯骥才说 。
冯骥才两次通过卖画筹集资金,成立基金会支持 云南甲马、贵州民间美术遗产等调查。 “ 经费非常少, 普查抢救民间文化非常艰苦,需要很强的奉献精神。 许多文化工作者在第一线默默地工作着,一些很有名 的老专家住着最普通的旅店,甚至住在老百姓家里, 调查、研究、抢救,非常令人感动。 ”
64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 “ 时间紧 迫! ” 冯骥才感到揪心的是抢救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
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 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 他再累也会跑去。
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 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 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
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文化保护
“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忽视民间文化尤其是古村 落的保护,否则就将重演城市建设中文化特色消失、 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的教训。 ”
“ 所谓 ?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 广大农村至今 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 ” 冯骥才说, “ 中 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 也基本通过农村体现出来。它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精 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和精神情感之根。 ” 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冯骥才提出了 7点建议:首 先,国家应做到心里有底,做一个调查,摸清农村民 间文化和古村落的基本情况;其次,应加快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立法工作, 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律依据之一;第三, 加快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农村重要文化 遗产的认定;第四,对各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
科学、 审美价值的古村落药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第五, 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保护是重中之重;第六,对各民 族杰出传承人要尽快普查、认定;建议邀请人文学者 参与新农村建设。
冯骥才说:“ 如果我们千姿百态的村落全消失了, 变得像城市一样毫无特色,那我们的文化损失就太惨 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就会出现大问题。在新农村建 设中,文化保护做得如何,关系着最终能否实现新农 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 ”
采访结束后,记者提出要拍几张照片,冯骥才很 配合地站在了记者的镜头面前。看着镜头里那一米九 三的大个儿,记者突然意识到,不论是冯骥才选择了 民间文化保护,还是民间文化保护选择了冯骥才,都 是我们民族的幸运。
作文十:《冯骥才》700字
原籍浙江兹溪,生于天津,从小爱好文学、美术、音乐。高中毕业后当过专业蓝球运动员和工人、推销员。1974年曾在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国画和文艺理论。
1978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作品历史画面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民族特色。后来又以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等作品赢得读者喜爱。《雕花烟斗》刻画了两个不同的灵魂——画家的世俗与花农的纯朴高尚,笔调深沉清醇?,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啊》展示了“**”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善于在刻画任务灵魂的同时,给作品创作总体气氛,使读者更好的感受时代,理解人物。作品笔法简练,语言生动。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
[著作书目]
义和拳(长篇小说)与李定兴合著,1977,人文
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人文
啊(中篇小说)1980,百花
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人文
冯骥才中篇小说集1981,中青
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广东人民
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中青
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百花
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百花
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中青
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百花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上海文艺
冯骥才选集(1—3卷)1984,百花
冯骥才小说选1985,四川文艺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四川文艺
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海峡
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上海文艺
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百花
话说天津卫主编,1986,百花
珍珠鸟(散文集)1987,上海文艺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香港香江出版社
冯骥才代表作1987,黄河
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香港香江出版社
(周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