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12《七子之歌》之《澳门》和《香港》改写》400字
《七子之歌》之《澳门》和《香港》改写:
《澳门》
你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终于回到你温暖的襁褓里了,母亲! .....
他们虽掳去了我的肉体, ..
但你却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在叫我“澳门”! ............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
《澳门》
你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你一直在惦念着我,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
你却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今天,我终于投入到你的怀抱! ............
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在叫我“澳门”! ............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曾经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伟大的母亲呀,你赶走了海狮, ............
揽我入你温暖的怀抱! .........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
2014.5.29
作文二:《[中学]12《七子之歌》之《澳门》和《香港》改写》400字
《七子之歌》之《澳门》和《香港》改写:
《澳门》
你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终于回到你温暖的襁褓里了,母亲~
他们虽掳去了我的肉体, 但你却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在叫我“澳门”~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澳门》
你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你一直在惦念着我,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却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今天,我终于投入到你的怀抱~
我听见了我听见了,你在叫我“澳门”~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曾经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伟大的母亲呀,你赶走了海狮,
揽我入你温暖的怀抱~
母亲~我回来了,母亲!
作文三:《七子之歌》1900字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析作用。
现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分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一、 二年级的必修课。
音乐欣赏课
一、教学目的
(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三)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 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 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 其表现作用。
3、 通过欣赏音乐,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 艺术成就及其发 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的要求:
1、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的 原则。
2、 欣赏曲目的选择要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 民间音乐作品, 以弘扬祖国的文化, 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
3、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必选曲目:
中国作品: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梁山泊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曲
《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古曲
《十面埋伏》 古曲
外国作品:
《第五交响曲》 [德]贝多芬
《 1812年序曲》 [俄]柴科夫斯基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管弦乐) [奥]约翰施特劳斯曲
(四)参考曲目:
中国作品:
《玫瑰三愿》 黄自曲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
《故乡》 张帆词、陆华伯曲
《长征组歌》 肖华词、晨耕、生茂茂、唐诃、遇秋曲
苏州评弹选段
京韵大鼓选段
新疆《十二木卡姆》选段
京剧《霸王别姬》选段
京剧《徐策跑城》选段
豫剧《花木兰》选段
《祖国颂》 乔羽词 刘炽曲
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 梅少山、张敬安、杨会召、欧阳谦叔词 “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 张敬安 欧阳谦叔曲
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 吴祖强、杜鸣心、五燕樵等曲
舞剧《卓瓦桑姆》选段
《大浪淘沙》 华彦均传谱
《良宵》 刘天华曲
《空山鸟语》 刘天华曲
《行街》
《雨打芭蕉》
《梅花操》
《绥远组曲》 马思聪曲
《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桑桐曲
《长城随想曲》 刘文金曲
《山林》 (钢琴协奏曲) 刘敦南曲
《春节组曲》 李焕之曲
《雅鲁藏布江》 罗念一曲
《嘎达梅林》 (交响诗) 辛沪光曲
《长征交响曲》 丁善德曲
外国作品
《菩提树》 [奥]舒伯特
《春潮》 [俄]拉赫玛尼诺夫曲
《弥赛亚》选段“哈利路亚” [德]亨德尔曲
《森林之歌》 (清唱剧) [苏]肖斯塔科维奇曲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 [奥]莫扎特曲
《无穷洞》 [意]帕格尼尼曲
《 c 小调革命练习曲》 [波]肖邦曲
《 D 大调小提琴协奏贡》 [俄]柴科夫斯基曲
《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门德尔松曲
《降 e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匈]李斯特曲
《邀舞》 [德]韦伯曲
《 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管弦乐) [德]巴赫曲
《罗马的松树》 [意]雷斯庇基曲
《芬兰颂》 [芬]西贝柳斯曲
《大海》 [法]德彪西曲
《蓝色狂想曲》 [美]格什温曲
《第九交响曲》合唱乐章[德]贝多芬曲
《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 [德]舒伯特曲
《 c 小调第九交响曲》 [捷]德沃夏克曲
三、教学要求
(一)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三)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 感受。
(四)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 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四、成绩考查
(一)音乐欣赏课是考查学科。
(二)考查的方法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两类。平时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 形式;期末考查可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内容重点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及分 析、比较、鉴别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音乐欣赏课的考查成绩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
五、教学设备
(一)按音乐欣赏课的要求,设立专用教室,配置音响、磁带、唱片、鍵盘乐器、乐谱、 课本、挂图、录像、幻灯及与音乐欣赏有关的文字资料等。
(二)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配备必要的音乐文化工具书、音乐期刊杂志等,以帮助教师 备课并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
作文四:《七子之歌》1000字
七子之歌 教 学 设 计
七子之歌
一、教学内容及说明
学习歌曲《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之一。“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七子之歌》,体会歌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掌握生字“姓、灵、魂、乳”的音形义。演唱歌曲,准确的唱出情感。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提前听《七子之歌》,让他们提前自己去了解这首歌的意义。
2、教学器材:录音机或投影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教学情景—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检测学习效果——课堂巩固训练—教学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师范读教学目标。
(三)、指导学生自学
1、初听歌曲,感受其中的情绪,跟着音乐哼歌曲。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3、让学生对《七子之歌》这首歌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引发学习兴趣学习《七子之歌》
4、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5、在熟悉了旋律之后呢,让学生按节奏读读歌词,以增强感受长短。
6、老师开始教唱。 7、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七子之歌》的故事。
8、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子之歌——澳门》,大家不管是在学唱还是自己演唱的时候表现都不错,老师很满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黑暗的旧中国,列强横行,军阀割据。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宣告结束。正是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才迎来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够发愤图强,将来吧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四)、检测学习效果
学会后让学生集体唱和分组唱,检查教学成果。
(五)、教师精讲点拨
听完学生唱后,老师给予评价,如:非常好!同学们学得非常快。那在刚才演唱歌曲的时候呢,老师发现还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大家改进的。指出有不足的地方。
(六)、课堂巩固训练
让学生集体唱和分组唱,并正确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七)、教学小结提升
总结:同学们太棒了,你们不仅表演得好,而且做得也很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收获真不少,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子之歌》,同学们开心吗?
表扬常规好的小朋友。让学生下去后自己练习歌曲。
师生告别,下课。
作文五:《《七子之歌》》2500字
七首歌
在歌词里,母亲,我想回来,妈妈!是爱国诗人温一铎的诗集 lt;七个儿子的歌曲和歌曲的歌曲这首歌曲由两部分组成:主歌曲和合唱,美丽的曲调,描绘了澳门入侵者入侵者的历史, 1999年12月20日祖国回归;合唱部分充满激情和激情,表达了澳门母亲思想和回报的快乐。
●教学困难:★了解澳门的简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澳门,台湾,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这七个下属指的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路顺,帝国主义侵略失去。
★引导学生独奏,带领歌手,团体唱歌,唱不同形式的表演歌曲,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对歌曲的作用。
●教学过程:
享受这首歌曲。回顾祖国春天的歌曲。通过在祖国的拥抱的增长,我们导致离开对祖国的拥抱漫步七音调歌曲。
2.谈谈这首歌。说澳门,谈谈回报,检查七个孩子,谈论感情,谈论歌曲不要 同样的歌唱形式。
3.学会唱歌。熟悉新的节奏类型;用歌唱方法唱歌;用模具纠正错误的地方,如半打,大跳距间距等。
享受这首歌。指导学生独奏,主唱,组主唱,唱歌等形式表达歌曲。
摘要:这首歌在澳门回归的一天,敲响南北南方,充满了深情的主题,几乎是家庭。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歌,告诉大家在一个爱国的心同时,也爱国的能力。如何能爱国的能力?这就要求每个人都现在,很难学,增加知识,能力,未来有能力服务祖国,建设祖国! 5,教学相关信息:★怀旧郁光中
后来,啊
怀旧是一个小邮票怀旧是短坟墓之一
我在头,我在外面
母亲在母亲的另一端
长大了,现在
怀旧是一条狭窄的船怀旧是一条浅河海峡
我在这个头的头
新娘在大陆的另一端
★澳门起源的名字:澳门以前是一个小渔村。澳门的名字,从渔民很尊敬 杨的中国女神 - 几天后,另一个母亲母亲。传说,在晴朗的天气,平静的日子,有一个渔船到海,突然海风吹来,渔民在一个关键的时刻。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命令风暴停下来。风停了,海也恢复平静,渔船安全抵达海面镜子。在岸边,女孩走向母亲山,突然一个光环闪耀,女孩子做了一缕烟。后来,人们在她登陆的地方,建了一座献给母亲母亲的寺庙。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来到澳大利亚,问居民的当地名字,语言障碍,使居民错误地指的是寺庙,答案妈妈。葡萄牙语的声音,翻译为澳门,成为葡萄牙葡萄牙语的名字的起源。
澳门回归历史:澳门一直是我们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门的复兴是中国人民一百年的愿望。 1972年11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联合国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香港和澳门。 1979年2月,中葡与葡萄牙建立外交关系,葡方认识到中国是中国的领土,双方将在适当时候通过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1984年10月,邓晓 澳门问题将与香港一样,同时,以同样的方式解决。澳门问题的解决与“一国两制”是分不开的。自此,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澳门问
题的基本方针,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1986年6月30日,中国和葡萄牙就澳门问题在北京举行第一轮会谈。经过九个月的四轮谈判,中国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了对澳门的主权。
1988年1月15日,在中葡联合声明生效的同时,中葡联合联络小组正式成立。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提供了法律保证。
1998年5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的关键阶段。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五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民选政府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44岁的何厚华为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第二十号令,任命何厚华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就职。澳门回归后拥抱祖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概况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国旗
行政长官何厚Ho
面积23.5平方公里
人口437,500人(到1999年底)
语言中文,葡萄牙语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全国中国占97%
澳门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距离香港40英里,包括澳门半岛,Ta仔岛,岛屿周围的公路,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秦始皇统一中国,澳门正式成为中国境内的一部分,成为番禺县南海县的一部分,后来置于象山县(现为中山市)。
在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舰队闯入澳门和附近的水域,触发了屯门战役,但被中国捍卫者击退。 1553年,葡萄牙借来 然后通过地方官员的贿赂,进入澳门;然后将澳门半岛的一部分作为居住地,在葡萄牙人民的范围内实施葡萄牙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同时,明清政府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葡萄牙人民实行有效治理。
19世纪中期以后,在鸦片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者傲慢的背景下,葡萄牙人利用机会拒绝出租,驱逐清朝驻澳门官员和部队,侵犯所有澳门半岛和Ta仔和科隆整个澳门。鸦片战争结束后,葡萄牙和葡萄牙人过去的龚顺姿姿态,提议免租,澳门半岛被置于葡萄牙语等非子要求下,惹上麻烦,拿走了系列力量对中国。 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二世宣布澳门是一个自由港,指示亚洲总督和马来西亚绝对抓住澳门政权,执行殖民政策。 1849年,山内军队攻击了澳门海关站,摧毁了象山县城门,占领了澳门半岛,1851年被占领Ta仔岛,1864年,然后占领了岛,逐渐占领了整个澳门。图片显示葡萄牙语在1874年新的门。 1887年,葡萄牙政府被迫清除 朝鲜签署了“中葡葡萄牙公约”和“北京中葡条约”,其中规定葡萄牙对澳门的永久管理,澳大利亚的土地和葡萄牙在其他地方的治理也没有区别。从那时起,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直到1999年12月19日。
★作曲家简介:李海英,(1954-),男,歌曲作者,1954年出生于广州。他长大像音乐,很早就开始显示音乐人才。 1970年,16岁的李海英进入广州歌剧团,当时小提琴家和创意人员。五年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的小提琴家和创作者。在此期间,他被派到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习一年半。从1982年底到1997年3月底,他是广东音乐艺术节的成员,1997年4月起任广东电视台音乐总监,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版权协会主任,国际节日组织联合会主任。
作文六:《七子之歌》6300字
七子之歌——澳门(1)
执教:张陆慧 整理:张国栋
师:我们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看黑板,你会发现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是吗?但是老师告诉你它的作者是闻一多。这首诗早在1925年就被创作出来了。自从它补创作出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会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
师:好,我们先来读一遍课文,谁能来?
师:预习了吗?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读正确。
生读课文
师:读得这么好,你怎么不举手呀?,读得正确吗?
生:正确。
师:我还想请你起立,你来教我们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好不好,其他同学用手指着生字,由他领大家来读。
学生领读
师:很好,尤其是乳字,是翘舌间,他读得非常好。再读一遍,乳 乳名。
师:谁还想读一读?这么多同学,我把机会留给所有的同学,我们一起来,但是张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希望,注意听啊,张老师希望你们轻轻的读,好像要让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轻轻流淌进你的心里。好,七子之歌——澳门,读。
学生读
师:真不错,读的即正确又流利。敉平们你们想过没有怎么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一些呢?
生:边读边想画面
生: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可以把风这首诗想像成一个故事
师:我听懂了,就是要我们理解这首诗对吗?中有理解了它才能读得更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在课文上画一画,看看你哪不懂。
学生读书画画
师:谁来说一说哪里不懂,那个男孩子
生:七子之歌——澳门,除了澳门,其余的六子是谁?
生:为什么澳门还叫好港?(老师在相应的词下画横线) 师:哦,妈港 是什么意思。
生:生母和母亲有什么区别?
生:梦寐不忘是什么意思?
生:乳名是什么意思
生:那三面年是哪三百年:
生: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他们指的是谁?
生: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指的是谁?
师:放下手,我看明白了,这首诗你们基本都不懂,对吗?这也不怪你们,这首诗写作的年代太久远,那么面对着这样一首比较难理解的诗,我们该怎样去学习呢?
老师板书:查
小组讨论
老师板书 :议
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老师板书 :问
师:看来咱班同学对学习方法掌握得真多,那好,就用你的方式,我看你们的老师非常的有心呀,课前让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对不对?张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份资料,你们自己试着读懂
学生读书
师:好了,到这可以吗?谁来说说
我们讨论的是妈港,。。。。。
师:解决了,就这么容易,所以诗中说:引读: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真姓。那他的真姓是什么?
生:澳门
师:文中把澳门这个词称作“乳名”谁知道什么乳名?
生:乳名就是小名,大人给孩子起的,叫起来比较亲切。 师:他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平时为什么把普普通通的小名称作乳名呢?乳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相伴你看了乳字背后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我们一起来:
屏幕播放
师:乳啊最初就是指女子在给孩子哺乳,多么温暖、温馨的一个画面呢!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画面创作了乳字。你看这是妈妈的身体,妈妈伸出了双臂,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哺乳,后来,变成了这
个样子。这是妈妈 的身体,这是妈妈的手,这是儿子,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的乳字,依稀看得出妈妈紧紧的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哺乳。好,看过乳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再看乳名这个词,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亲切
生:很温馨
生:很温暖。
师:你们用的词太好 了,同学们一个乳名的背后蕴含母亲深深的爱,这里面有永远都割舍不断母子亲情,我的乳名是什么?
生:澳门
师:这个充满了骨血亲情的名字能改吗?
生:不能
师:那好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心与澳门人民的心贴在一起,一起向祖国母亲觉悟的呼唤吧!请叫:
生: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师:把澳门读得再亲切一些,温暖一些,试试。
学生读。
师:把澳门再拖长一点试试。
学生读。
(有一名学生出怪声)
师:哎,谁说的呀!,这可不好,因为有一个同学出了怪动静,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好不好,我们再一起来读。看看这回好不好好读。请叫,1.2
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弄懂了这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想给大家讲一讲?
生:我知道其他六子是香港……我知道梦寐不忘的意思,梦里醒着都不会忘记。
师:稍微有点偏差。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
生:他指的是葡萄牙人。
师:对了,指的是侵略者葡萄牙人。那知道了他们,和他们相对的是谁呀?
生:你。
师:你指的是谁?
生:中国母亲。
师:谁弄懂三百年的意思了?
生:就是指葡萄牙人侵略中国。
师:是侵略中国吗?入侵澳门。
生:入侵澳门到闻一多写这首七子之歌的时间。
师:中间有多少年啊?
生:三百多年
师:老师虽然把这个词下面的横线擦掉了,但老师请你留意这个词,同学们,注意听,在一篇文章当中往往都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关键的词,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草草而过。(在三百年 下加点)一定要紧紧的抓住这些关键词。(板书 关键词)然后借这个词
想开去,不仅要弄懂他本身的意思,还要想到这个词承载着怎样的情感,请你把目光停留在三百年上,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疑问?
生:在三百年里葡萄牙人干了什么?
师:侵略者干了什么,谁知道?
生:侵略者迫害澳门人
师:说的对,他们奴役压迫澳门人发,还任意的杀戮澳门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当时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澳门被葡萄牙人侵略。
师:而这侵略就是多少年啊?
生:这一侵略就是300多年。
师:如果老师想让你在这300年加上一个词语,你能不能想想,这是怎样的300年?
生:漫长的
生:凄凉的
生:痛苦的
生:缓慢的
生:可怕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的这些词就是300年这个关键词语当中蕴含的情感呢!老师板书 :体会情感
师:那好把你们体会到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读那三百年 …..
师:300年想想上怎样的300年?能那么轻易从你口中吐出?再来。
生再读
女生读
全班一起来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的首篇。“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被选入第八板块,主要目的是为了突显板块主题“我爱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激情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争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简单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认识7个汉字,了解“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趣引学。
1、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听歌,这节语文课的开始我们就来先欣赏一首歌。播放《七子之歌》,如果有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
2、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生汇报。师:这首好听的歌儿名字叫《七子之歌》,是澳门之前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更为奇妙的是它的歌名连同歌词正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背景。
1、你从题目中读懂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是七个孩子唱的歌,或者问这七个孩子是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也可以适时小结:这里所说的七子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七个在清朝政府时期,由于清政府的无能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被外国人霸占的属于中国领土里的城市,他们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七子之歌》是一组诗,共有七首,分别讲的是这七个城市。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这首组诗的第一首《七子之歌·澳门》。
2、简介作者。提到《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同学们搜集到了哪些关于他的资料?学生汇报。师小结:闻一多,是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5 年,他在美国留学,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他创作了《七子之歌》。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节奏、重音。
2、师:你在预习中哪些字词读起来有些障碍?学生汇报。师跟随学生的汇报把一些字词的读音明确。如:掠去l? q 灵魂 l n h n梦寐不忘m n m i b w n 乳名 r m n ,说到“乳”字的时候教学“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从字意上理解。遇到难读的字,就领读几遍。“澳、港”均与水有关系。
3、师领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读,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畅语句。
4、指名朗读。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师:你觉得这首诗是谁在和谁说话?生汇报。师:对,是一个离开母亲很久的孩子在对妈妈说话,那这个孩子和妈妈分别是谁呢?生汇报。师:闻一多先生把伟大的祖国比作妈妈,把被侵略者占领的七个城市比作是离开妈妈很久的孩子。师板书:母、祖国、子、澳门。
2、孩子在和妈妈说些什么呢?生汇报,师小结:向妈妈诉说自己对妈妈的思念,想回到妈妈的怀抱中。
3、初步指导朗读。那读这首诗要用一种什么情感呢?生汇报。师:整首诗中就要饱含着那种相思与渴望之情。指导学生初步感受情感,带着一定的感情去读诗。
(五)课外延伸与作业布置。
1、回家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六首,读一读。
2、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D 、“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怎样理解?(掠去:抢去。)师:他们指的是谁?(外国侵略者)从“掠去”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外国侵略者的无理与霸道)“掠去肉体”指的是什么呢?(占领土地)板书:掠去、肉体。
E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中的“灵魂”是什么?(我的内心,澳门对祖国的爱)。深入理解“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的意思。虽然侵略者占领了我们的土地,抢夺我们的财富,欺压澳门的百姓,但他们抢不走澳门人民的心,澳门人民的心永远属于中国。指导书写“魂”字。板书:保管、灵魂。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写出了澳门人民虽身受压迫,受尽欺凌,但内心中始终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在朗读时就要读出那种对祖国的向往与抗争的坚强。特别指导最三、四行。重音“真姓、太久了、掠去、肉体、内心的灵魂”。指名读,评价。
3、第二部分。
(1)正是由于他们离开祖国那么久,饱受欺凌与压迫,所以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想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一起走进下一部分。
(2)自由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汇报。学生应该能汇报出来“澳门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或“澳门很思念祖国”这两点。师可追问:你从哪可以体会出来这种感情呢?让学生找到语句“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深入理解这句话。“三百年来”体会时间之久;“梦寐不忘” 的意思是睡觉做梦都会想着不会忘记,体会思母的情真意切;“生母”亲生母亲。正是由于他思母心切,所以才高声疾呼“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板书:梦寐不忘、我要回来。指导书写“乳”字。
(3)指导朗读。
如果你长时间离开了母亲,在异国他乡人地生疏,甚至还受着欺侮和压迫,你有什么感想?(很想赶快回到妈妈的怀抱)是呀,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特别是《七子之歌》中每首诗歌中都有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声声呼唤满眼泪!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读出这种情感来呢?(激昂高亢)教师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深情引读。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我声声呼唤你(生读)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生读)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生读)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配《七子之歌》伴奏曲朗读全诗,深情背诵。
(三)书写其余生字。自己观察每笔在虚宫格里的占位,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四)拓展阅读。出示《七子之歌》其余六首,同学们可以回家自己阅读,体会其中七子渴望回归母亲的怀抱和作者真挚的爱国之情。
(五)总结深化主题。
让我们从一个短片中看看现在的澳门什么样?放课件。师: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才使得澳门顺利回归。现在的澳门在中国的领导下,在全澳门人民的努力中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
七子之歌
掠去 肉体
母 保管 灵魂 子
祖国 梦寐不忘 澳门
我要回来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之一。“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乳”的字理。理解“梦寐不忘”“掠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澳门人民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准确掌握生字“姓、灵、魂、乳”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大多数是形声字,识记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其中只有“澳、港、寐”3个是只要求会认的,其他几个字在写字中又出现了,可以在写字是时再加以巩固。
二、听《七子之歌》导入,交流相关资料,揭示课题(喜欢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然后请学生介绍背景资料,本课所
讲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要课前一段时间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背景资料: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本课是其中的首篇,表达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遇上难读或较难理解的词语动笔标画出来。
学生自读。
请一生试读。问: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不好读或较难理解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师相机指导理解“掠去”(抢、夺取)“梦寐不忘”(睡梦中都不能忘记,形容迫切的渴望、思念)“妈港”(澳门的别称。因此地有阿妈神庙,故称阿妈港或妈港)“乳名”(小名)等词。
质疑问难: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在理解时应结合背景资料来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殖民者抢掠澳门的资源与财富、欺压澳门人民以及澳门人民个反抗斗争的资料,在这强烈的对比中促使学生理解,不管殖民者怎样剥削和压迫澳门人民,澳门人民的心永远属于祖国母亲的这样一种情感。
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2、自由读,觉得哪些句子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它的情感就读哪些句子。
3、全班齐读。
三、置换角色,交流感悟
1、图片出示回归资料,师解说。
2、如果你就是澳门,此时此刻,作为“七子”之一,你想对祖国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此时你就在庆祝澳门回归的现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四、师小结。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请会唱的学生跟着唱。
五、迁移运用,布置练笔: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闻一多先生,看到了澳门的回归,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改写这段诗歌。
第二课时朗读背诵课文,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梦寐不忘 掠去 妈港
灵魂 乳名
作文七:《七子之歌》18200字
澳门, 香港, 台湾, 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大, 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1925年3月, 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 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 香港, 台湾, 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大, 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 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 澳门便是" 七子" 之首。 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合: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容: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 母亲! 结束! 台湾:我们像珍珠一样宝贵 琉球群岛是我的弟弟, 我是台湾 我行中还弥漫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精神 他的血染红了我的历史 母亲, 残酷的帝国主义要把我夺去 下达命令, 让我抗击他们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九龙 我的同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 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 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边作一场空梦.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 我身分虽微, 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 我哭泣号啕, 呼你不应. 母亲呀, 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 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 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 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 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旅顺, 大连 我们是旅顺, 大连, 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 归期到了, 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 我们要回来, 母亲!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学习工农武装起义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3)分析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4)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5)分析前三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问题探究与分析比较。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条件;分析比较前三次反“围剿”的斗争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从中认识**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红军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问题在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了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其领导人陈独秀在国民后期放弃领导权也是具体原因。
现在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是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领导人陈独秀——因为他犯了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第二,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第三,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地发动一次振奋人心的起义,以促进革命由低潮转向高潮。
那么,哪个地方的革命条件较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昌起义。
一、南昌起义:1927.8
1、背景:
①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②中共中央的改组:1927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陈独秀被停止了**的职务,由张国涛、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2、准备:成立前敌委员会,掌握武装力量
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并组成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这次起义。
中共在南昌掌握的革命武装:总兵力约2万人。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第4军第25师;贺龙的第20军,**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
3、经过:南昌首义成功、南下广东受挫、兵分两路转移
(1)南昌首义成功:
1927年7月27日,在**的主持下,正式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并作出7月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7月28日,**任命贺龙为起义代总指挥,并派刘伯承协助制定起义计划。29日,张国涛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从武汉赶到南昌,阻挠起义。由于张的变故,起义实践被迫推迟到8月1日凌晨2时。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经四小时激战,全歼守军3000余人,起义取得了成功。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汪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2)南下广东受挫: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被罚。8月3日~6日,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南下。因撤离较苍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9月底在广东揭阳县与敌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
(3)兵分两路转移:
起义军在潮汕地区受挫后,前委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在地方党组织掩护下,乘小划子由汕头出海到香港。后来,**转到上海,贺龙在火线入党后受党委托回到湘鄂西开展革命斗争。叶挺、聂荣臻到广州,领导了广州起义。
溃散的起义军分两路转移。一部约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另一部在**、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领导的秋收起义军胜利会师。
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备课资料1】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由来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4月,**、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备课资料2】十大元帅中有7人参加过南昌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等10位功勋卓著的解放军领导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其中有7人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南昌起义。他们是:**、贺龙、聂荣臻、刘伯承、陈毅、**、**。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湖北汉口
(2)内容:
①清算错误:清算陈独秀的**错误;
②确定方针: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决定起义:决定秋收时节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但这次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错误,导致后来发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备课资料】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协助他工作的纽曼和洛蜀莫娃也参加了会议。
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①共产国际代
表作报告;②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③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人:**
【备课资料】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兴奋地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共中央于8月3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彭公达前往湖南省,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并指定**为中央特派员,彭公达为省委书记。8月中旬,彭公达、**先后由武汉到达长沙。8月18日至30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多次开会讨论发动秋收起义问题。会议决定,**到湘赣边界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秋收起义。
9月上旬,**先后到达安源和铜鼓,多次召集湘赣边界一些县市共产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讨论制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部署。中共湖南省委前委将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全师共5000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第1团,位于修水,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湖北省崇阳、通城两县农民自卫军组成;第2团,位于安源,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第3团,位于铜鼓,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组成。
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
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
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背景:秋收起义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进攻中心城市的挫败中吸取教训,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2)时间:1927年10月
(3)影响: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4、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会师双方:**、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军←→**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会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任军长。从此朱毛开始并肩走上了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5、**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备课资料】**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8年10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中首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夺取革命的胜利。
**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由于斗争的异常艰苦,党内和红军内有少数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到多久”(由“红薯究竟吃得多久”牢骚话发展而来),怀疑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并在实践上以“流动游击”代替“工农武装割据”。客观形势要求在理论上给以回答。1928年10月和11月**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深刻分析了牛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的白色政权包围之中,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区域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呢? 首先,是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和买办豪绅阶级之间的分裂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仅削弱了敌人的力量,而且也给红色政权的存在以可乘之隙。不仅使红色政权在敌人包围下发展和坚持下来,而且能够发展起来。其次,中国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地,广大工农群众均受过革命的锻炼和洗礼,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斗争经验。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并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加强日趋激化,全国的革命形势仍在继续向前发展,红色政权区域也将随之发展,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逐渐夺取全国政权。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指出:“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紧要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就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它,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它,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武装斗争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据地也就难以巩固;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地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930年1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认为,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正规红军和人民自卫武装相结合,政权波浪式扩大等,是适合中国的正确道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牛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6、红军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1)胜利条件:
①土地革命的开展,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②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巩固了红色政权;
③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时间:1930.10~1931年秋
(3)领导人:**、**
(4)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31年冬
(2)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31年11月 江西瑞金
2)内容:①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②制定宪法大纲;
③定都瑞金(称“红都”);
④选举领导人(**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为中革军委主席)
(3)意义:是工农民主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左”倾错误领导:
【备课资料】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从1931年1月—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占据领导地位长达4年。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最长,给党带来的危害也最大,它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1931年1月,在王明一伙的压力和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操纵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等人依仗米夫的支持,强行篡夺中央的领导,并且以王明所写的《两条路线》,即《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作为党的行动纲领。这个纲领,在政治上主要批评三中全会的所谓“调和错误”和对立三路线的“**”,强调党内主要危险是“**机会主义”,号召全党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和“富农路线”,从而形成了新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1年9月,因中共中央**向忠发被捕叛变,经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指定为代**的王明,积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特别突出地表现为教条主义。他们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们否认中间力量的存在,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都是“最危险的敌人”,要一切斗争,整个地反对;他们推行“城市中心论”,要求红军去占领城市,反对**的在农村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他们打着“反**”的旗号,实行宗派主义,对不同意他们错误主张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上述错误主张指导下,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出现了一片混乱,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主观蛮干,使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上都受到严重损失。至1935年,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党组织除少数地方外都已破坏殆尽。在中央苏区,他们排斥了**对中央根据地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2)博古掌权:
1931年9月中旬,党史上的第二个临时中央在上海诞生。其原因是在上海的政治局成员远远不足半数,按照党章规定,政治局已不能行使其职权,中央只好改组,产生一个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即“临时中央”。在这年1月7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9人,候补委员7人,合计16人。政治局常委为:向忠发、**、张国焘。到了9月中旬,在上海的政治局委员只有**、卢福坦、陈绍禹(王明)、**4人,仅占政治局成员的四分之一,他们已失去“代表多数”的作用。
同时,**将赴中央苏区工作,陈绍禹将去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这样一来,中央政治局已是有名无实,无法正常运转。
有鉴于此,共产国际远东局指示中共改组中央领导,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并提出组成人员的具体建议。据此,1931年9月中旬,**、王明、张闻天、秦邦宪(博古)等四人在博古家里开会商议此事。王明提出博古进入中央负总责。商议的结果是:由博古、康生、**、卢福坦、李竹声等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报请共产国际审批。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博古宣布共产国际来电,批准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9人:卢福坦、博古、张闻天、李竹声、**、康生、黄平、**、王云程。会上成立了中央常委会,成员是: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康生。一个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便诞生了。9月25日,王明偕妻子孟庆树从上海动身赴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同时也是博古推行“左”倾路线的后台。
1933年1月13日,中共“临时中央局”在上海无法立足,遂决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机关由上海陆续迁到他们认为“路线错误”的苏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博古、**去苏区,康生去莫斯科。李竹声留上海,组织“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作为临时中央的派出机关,代表中央指导白区党的工作,并负责同共产国际联系。1月底,临时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博古、**及杨尚昆等到达瑞金。
1月30日,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张闻天等“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出席。博古在会上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为了工作方便,原上海和苏区的政治局委员合起来,选出一个中央总负责人。结果博古当选。其他负责人是:张闻天为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为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为常委兼全总苏区执行局党团书记;**为全总苏区执行局委员长……会议决定,临时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合并,对外称“中共中央局”。“中共中央局”即是临时中央,但对外有时仍用“苏区中央局”名义。从此,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中央苏区的工作。4月22日,由于博古等认为**执行“进攻路线”不彻底,工作“不合手”,免去他的中央组织部长职务,由李维汉接任。6月,任命潘汉年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7月,中共中央局成立组织局(相当于书记处),负责协调中央各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成员有:张闻天、**、王稼祥、李维汉等,主任李维汉,实际由中央局常委张闻天主持,开会议事作结论。8月8日,中央局决定成立中央常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各省县监察委员会,以处理党员违纪问题。常务委员会书记**,成员有康生、**、何叔衡等。
1934年1月4日,**(中共中央局常委)、**(中央委员)率领红军前方总部机关返回瑞金后,“中共中央局”名称停用,开始采用“中共中央”名称。1月15日至18日,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举行,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同时是常委会)。选出的书记是:博古、张闻天、**、项英、**、王明(在苏联)、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由博古负总责。至此,党史上的第二个“临时中央”在工作了两年零4个月后,即告结束。但它的路线却延续至遵义会议召开。
(3)李德的瞎指挥:
【备课资料】李德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
1933年10月经上海被秘密护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军事委员会和参谋部顾
问。他在担任军事顾问期间,推行军事教条主义,他不懂得中国的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凭在军事课本上学到的条条框框,在苏区进行指挥。当时任临时中央书记的博古,把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由他一人凭着地图指挥战斗。当时的地图大部分是一些简单的草图,极不准确,所以他的指挥往往与前线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在红军的第五次反" 围剿" ,都是按李德" 短促突击" 、" 两个拳头作战" 、" 御敌于国门之外" 、建立正规军打阵地战这一套错误路线进行的。他既排除了**的正确主张,又反对红军支援蔡廷锴。李德对博古说:蔡廷锴的福建人民政府是最危险的敌人,比**还危险,有更大的欺骗性,红军决不能支援蔡廷锴。结果**打败了蔡廷锴的部队,也使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去了取得胜利的机会。
**曾尖锐地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略战术。……李德和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
1939年夏,李德离开延安经兰州回到苏联,随后被派到出版社工作:1949年返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马克思列宁研究所工作,把苏联的一些政治和文学著作翻译成德文。一度担任过东德的文联主席,作家协会第一书记。1974年病死。
(2)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备课资料】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下半年,**经过半年准备,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自任总司令。他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强调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对中央苏区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在军事上采取“堡垒主义”的新策略,步步推进。他先后调集一百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而以五十万军队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苏区进攻。
这时,中央苏区的红军兵力已有八万多人,比过去有很大增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 负责军事指挥。李德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种正规的阵地战的经验,并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他们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战争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提出“中国两条道路的决战”和“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错误口号,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主力北上应敌,结果是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在进攻遭受挫折后,他们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主张分兵防御、“短促突击”,企图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这样,就使战争的发展对红军日益不利。
当时出现过一次对红军粉碎“围剿”很有利的机会。曾在上海坚持抗日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将领等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李济深为主席,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并派代表同红军谈判合作,双方草签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曾在1933年1月17日发表宣言,愿意在下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抗日作战协定:“(一) 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 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 ;
(三) 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是个有重要意义的宣言。但博古等继续把中间派看成“最危险的敌人”,拒不接受**、**、张闻天、彭德怀等提出的正确意见,认为十九路军的抗日反蒋行动是“欺骗群众”,不肯在军事上同十九路军进行配合。结果,孤立无援的福建人民政府在**军事进攻和政治分化下于1934年1月很快失败。由于红军坐失了这次良机,**便得以在打败福建人民政府后完成对中央苏区的四面包围。
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博古、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决定调集红军主力,修筑工事坚守广昌,并亲赴前线指挥。经过
十八天血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八万六干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这便是长征的开始。
这年7月,红七军团奉命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他们同方志敏部红十军会合后,成立红十军团,继续分两路北上抗日。但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堵追下,终因众寡悬殊,在1935年1月失败。方志敏被俘,英勇牺牲。
2、时间:1934.10~1936.10
3、重大事件:(以红一方面军为例)
(1)突破封锁线:
【备课资料】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按照预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湘西地区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至11月15日,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时,**已判明红军转移的战略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分五路“追剿”;同时令桂军5个师、粤军4个师及黔军一部进行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西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军团、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27日,先头部队红2军团、红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赶到渡口。此时,国民党“追剿”军进至全州、零陵、道县、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
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军团、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于12月1日保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此时,中央红军已折损过半,兵力锐减为3万余人。
强渡湘江后,12月8日,红一军团迅速占领通道。12月9、10日,红军分3路相继进入湘西南地区的通道县境。12月12日傍晚,中共中央负责人和军事指挥者在通道芙蓉木林庵召开了通道会议。**在会上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力主放弃北上会合贺龙、肖克部队的计划。在会上,**批评了李德,并根据红军破译的敌人电台情报指出: 国民党军队正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红军应放弃与贺龙、肖克部队会师的打算,改变进军路线,西进贵州。**的这一正确意见,会前已得到王稼祥、张闻天的支持,会上又得到**、**的赞同。12月13日,红一方面军分两路转兵西进,进军贵州。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有效地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命运,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路,为黎平会议形成决议和遵义会议伟大转折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进行分工,由张闻天负党的总责,成立由**、**、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四渡赤水:
【备课资料】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渡过金沙江挥师北上。我军南渡乌江后,开辟了进军云南;红3军团经马鹿塘抢占了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经龙塘进至绞平渡,其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已先于5月3日晚在绞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了渡口。由于龙街渡江面宽且有敌机骚扰,洪门渡江流湍急,均不利于我渡江,中央军委决定,除留红3军团第13团在洪门渡过江外,红1、3、5军团自5月3日至9日,利用仅有的七只小木船,全部由绞平渡渡过了金沙江。北路的红9军团,也于5月4、5两日,在会泽西北的巧家附近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尾追之敌全部被我抛在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狂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4)吴起镇会师:1935.10,红1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5)会宁会师:1936.10,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备课资料】会宁会师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县、榆中县,东靠静宁县和宁夏的西吉县、海原县,历代为兵家重地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
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冈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4、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合作探究】红军长征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教学小结: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在土地革命时期,**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提示:遵义会议之前**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协助**指挥军事,随后由**、**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本课测评:
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学习延伸:
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
作文八:《七子之歌》2000字
七子之歌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ào mén xiāng gǎng líng hún kū qì háo táo ( )( )( ) ( ) ( ) 七子之歌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ào mén xiāng gǎng líng hún kū qì háo táo ( )( )( ) ( ) ( ) t ái wān rǔ zhī zhī gāo yàn zhe gǔ r?u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乳( ) 风( ) 烟( ) 指( ) 浮( ) 凤( ) 咽( ) 脂( ) 三、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ě è wù
凶恶( ) 恶心( ) 可恶( ) 恶狠狠( )厌恶( yàn yè yān 吞咽( ) 咽喉( ) 哽咽( ) háo hào
吹号( )口号( )悲号( )号角( ) yīng yìng
应该( )反应( )答应( )应付( ) 四、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梦中都不会忘记。( ) 2. 放声大哭。( ) 3、面目狰狞可恶。( )
) t ái wān rǔ zhī zhī gāo yàn zhe gǔ r?u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乳( ) 风( ) 烟( ) 指( ) 浮( ) 凤( ) 咽( ) 脂( ) 四、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ě è wù
凶恶( ) 恶心( ) 可恶( ) 恶狠狠( )厌恶( yàn yè yān 吞咽( ) 咽喉( ) 哽咽( ) háo hào
吹号( )口号( )悲号( )号角( ) yīng yìng
应该( )反应( )答应( )应付( ) 四、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梦中都不会忘记。( ) 2. 放声大哭。( ) 3、面目狰狞可恶。( )
)
4. 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 4. 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
五.课内阅读。 五.课内阅读。
香港 香港 我好比( ), 母亲呀,我身份( ),地位( )。 如今狞恶的海狮( ), 啖着我的( ),( )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 ),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 ),母亲! 1. 根据原文填空。 2. 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狞恶( ) 呼你不应( ) 3. 联系诗歌内容填一填。 “我”指的是 ,“母亲”指的是 ,“狞恶的海狮”指的是 . 六。默写《澳门》
我好比( ), 母亲呀,我身份( ),地位( )。 如今狞恶的海狮( ), 啖着我的( ),( )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 ),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 ),母亲! 4. 根据原文填空。 5. 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狞恶( ) 呼你不应( ) 6. 联系诗歌内容填一填。 “我”指的是 ,“母亲”指的是 ,“狞恶的海狮”指的是 . 六。默写《澳门》
作文九:《七子之歌》2800字
七子之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澳门》!
3. 我能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门》)
2.师: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七子之歌》)这首歌是写什么的?
生:澳门。
3师板书:澳门。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子之歌----澳门》,(课件出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出示目标
1. 我能解决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澳门》!
3. 我能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情感。
师:谁愿意給咋们读一下?(点名读)
三:展示交流、检查预习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你们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1:这首歌是写澳门的。
师: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
生2:生: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1999年12月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闻一多所写的《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生3:我知道闻一多是我国一位已故著名诗人、爱国学者、诗人。 生4: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一共有七首,课文中选用了其中的两首《澳门》和《香港》。
师:课题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个地方?
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儿可以指明一人说一个)
师:为什么把这七个地方叫作七子?
生:作者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这七个地方看作是七个祖国的儿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我还知道澳门在1553年被葡萄牙人用不正当手段夺去了。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预习的很扎实。现在老师也预习了,并且搜集到了一些关于本课的背景资料,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生:想),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3-8)
师:了解了这背景资料之后,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你们对字词的预习掌握情况,好不好?(生:好)请听写:澳门、襁褓、梦寐不忘、灵魂、乳名。写完之后对子之间互改,订正错误。小组展示错误。现在各个小组赶快再把这些你们容易出现错误的字写一遍。好,现在大家记住这些字怎么写了吗?(生:记住了)那么,你们知不知道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生汇报)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字词之后,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呢?(生:想)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下课文的范读。(课件9)注意认真倾听,录音里的读者老师是如何朗读课文的。(听完)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录音里的老师读得好不好?(生:好)那你们想不想跟着录音一起读一遍?(生:想)好,请小声跟读一遍。(读完)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读了课文,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分组比赛读?(生:想)好,我们看看哪一小组读最好。注意,读完了我们采取组组互评的方式来评价。哪一组先读?(一读二评价。。。。)
6.师:小结过渡:刚才每个小组都读了课文,你们觉得那个小组读的最好?(生评价)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课文,真正读懂课文。
五、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再结合课前预习等,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然后汇报:
生1:我从“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和“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这两句话知道了了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
生2::我知道“梦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觉做梦都不忘记”,从这里我体会到澳门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3. 师:你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来理解,这是理解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其他孩子赶快把他说的重点部分勾画下来并作上批注。(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
4师:孩子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我们一起来有感情读读这两句话。(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生:我从“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中体会到澳门虽然被殖民者抢去了,但它始终不忘自
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灵魂,它的那颗中国心始终不变。 师:是啊!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爱国情啊!你能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全班孩子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生:我从课文第一句话“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门被殖民者夺去之后,还被改了一个名字叫“妈港”,但它始终牢记自己的真名是“澳门”,它时时盼望着祖国母亲叫自己的真名“澳门”,所以诗歌最后写道:“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儿子对母亲的呼唤。
师:是啊,“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那是侵略者叫的名字,“我的”的真名姓应该是母亲所起的“澳门”。 所以诗歌最后写道:“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反映了儿的深深地归属感。你体会得真好,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我要回来”,那种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生读)谁还想来试试?(齐读。)
1.师: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六、检查结果、谈收获、小结
师:好,现在通过刚才的理解和诵读,同学们能尝试背诵这首诗歌吗?(小组背,齐背)你们太厉害了,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现在,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了本课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2.师:(课件10)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 终于经过100多年的时间,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富强,我们国家的这些失地逐一收回: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七子之歌》便被改成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
2.师: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他梦寐以求的“七子”回归,已逐一实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七、拓展思维,布置作业(课件11)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可以把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回家告诉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闻一多先生,你亲眼见证了澳门的回归,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可以学习闻一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改写一段课文,把澳门回归的感受写下来。
3.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它带给我们的震撼!(放歌曲,学生齐唱)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作文十:《七子之歌》900字
《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澳门香港台湾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 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能力目标: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感情去听《七子之歌》《东 方之珠》《台湾风情画》
3、知识目标:了解歌曲《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七子之歌——澳门》的演唱形式
2、三首歌曲歌曲曲式结构
3、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教学:1有《大海啊,故乡》所表达的爱国思乡之情导入。
2学生了解澳门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合唱
(导语:从刚才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澳门同胞共同企盼的心愿。 现在 我们一起来聆听澳门人民是用怎样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的。)
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充分完整聆听感受音乐, 提问该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 . 合唱 2、教师简介歌曲和曲作者。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 验)
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应该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它的“旋律”、“情绪”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结构 3全班跟老师唱一遍歌曲
(三)《东方之珠》:临近澳门的是哪里呢 ? 香港
1、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歌曲以含蓄而富干诗意 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 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 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 限眷恋。(聆听歌曲后讲述自己的感受。)
2、播放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演唱视频,作作者罗大佑的相关介绍
说说他们眼中的罗大佑,说出他们熟悉的歌曲,如《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3, 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分为几段
(四)《台湾风情画》 1由侵略历史导入台湾
2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放映台湾图片
3学唱唱旋律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和主题四
4听歌曲提问每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
5介绍表情术语的概念,让学生用表情术语形容每个主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 我们这节课所欣赏的是三首首意味深长, 感人至深的歌曲, 这首歌曲它所要表达的 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 呼唤, 代表着祖国是不可分割的。 如今澳门香港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盼望它在母亲的怀抱中将更加繁华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