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把自由还给鸟笼》900字
把自由还给鸟笼
打开鸟笼的门
让鸟飞走
把自由还给鸟笼
――(台湾)非马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的家里,放着一排空空如也的书架。巴尔扎克对此的解释是:只要我发挥想象力,那么一部部伟大的作品就能装满书架。确实,这位大文豪以大胆的想象著称,他创作时从不用参阅资料,因为一切尽在他的头脑中。
然而,反观当今社会人情百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想象力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人甚至经常质疑、排斥甚至竭力诋毁新生事物。
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仅折断了翅膀,还戴上了有色眼镜,很多的景象,被蒙上了固有的色彩。我们的思想就像一只鸟笼,里面装了一只鸟,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只鸟的羽毛、身材和叫声。殊不知,天空何其深邃,宇宙何其广袤,哪怕只是在一片小小的树林里,也会有成千上万只不同的鸟儿,它们有着千姿百态,它们有着万千啼啭!但我们思维的笼门紧闭,一旦有另外一只外形稍异的鸟儿出现,便不由分说地将它排斥在外,任它执著地以头抢笼,任它娇嫩的歌喉啼出血来。而那笼中之鸟,却还在得意地望着笼外的同类!
然而,人类社会毕竟是一个充满着涌动的思绪和澎湃的激情的社会。综观古今,始终不乏为冲破思想的牢笼,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以至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哥白尼为解除神的枷锁被处以极刑,布鲁诺 为追求“太阳”的奥秘而在烈火中永生 ……他们被当时的人所鄙夷、唾弃,却被后世的人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纪功壁上;他们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把全新的观念带给了人类;他们以自己敞开的鸟笼直面无数紧锁的鸟笼,却终于用自由的信念打开了千千万万的鸟笼,放飞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思想。
朋友,假如有一天,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方西瓜,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惊讶,不屑,或是鄙夷?那么你就错了。世界上没有一条定律规定西瓜必须是圆的,更没有一条法规限定方形的西瓜应遭到怀疑。你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进而以你的智慧与想象,去创造三角形的西瓜、菱形的西瓜,乃至五角的西瓜――只要有这个必要!
别再坚守原有的那一只鸟儿了,轻轻打开你的鸟笼,你会发现,全世界的鸟儿都会为你歌唱!
【点评】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对话题认识深透,精心撷取出“打开鸟笼的门”这一意象,深切地表达了对于突破藩篱、接受新生事物的呼唤。语言凝练洒脱,行文一气呵成。
当然,文章在用例及个别语句的表达上,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作为一篇考场限时作文,已属不可多得。
作文二:《把自由还给鸟笼》1700字
小婉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头齐腰的长发随风飞舞着,引来四周无数艳羡的目光。不可否认,小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女,一双弯弯的柳叶眉,两只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白皙的肌肤,高挑的身材,不管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此刻的小婉,满面春风,就连她的眉畔眼角都蕴含着笑意,因为,刚刚从医院拿到的尿检报告单上白字黑字写着——阳性,那就表示她怀孕了,她就要做妈妈了,她怎能不开心呢?
当她拿出钥匙,打开家门,出现在她面前的一幕顿时让她石化。客厅里,只见老公李强衣衫凌乱的站在那里,脸上、脖子上贴满了紫红色的唇印,一个短发女孩睁着一双满含恐惧的眼睛躲在李强身后怯怯的望着她。
“你回来了,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去接你。”李强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小婉嚅嗫着,不知说什么好,此刻的她犹如万箭穿心,心隐隐的纠痛着,全身每一根汗毛都在发抖,她将十指紧紧的握在手掌心,紧咬着嘴唇说:“我们的培训提前结束了,本想给你一个惊喜,才没有打电话。”“额,那个,李经理,我有点事先走了。”那个短发女孩对李强说道,然后向小婉尴尬的笑了笑,从沙发上拿起自己的包仓皇而逃。
女孩走了,屋内只剩下小婉夫妇俩,她默默地看着李强,刚刚那会因怀孕产生的欢快已经化为云烟四散而尽。良久,她对李强说:“可以给我一个解释吗?”李强走过来想要给小婉一个拥抱,却被小婉一把推开,小婉一字一句地说:“不要用你的脏手碰我。”李强尴尬的挠挠头,他知道,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隐瞒的了,就向小婉据实坦白了。
原来,那个女孩是李强公司的下属,叫小文,刚到公司不到半年,因为个性开朗活泼,深的李强和同事的喜爱。小文喜欢找李强聊天,她说李强身上有一种其他男人没有的魅惑,再加上她是90后,时尚开放,对李强难免就有一些亲昵的行为,人常说,没有不偷腥的猫,李强也不例外,面对小文的大胆示爱,李强也就欲拒还迎,这不,趁着老婆小婉外出培训,他就把小文邀到家里玩,就在他俩卿卿我我之际,谁想小婉提前返回,被抓了个现行。
李强期期艾艾的说:“老婆,我和她什么都没做,就只是抱了抱,亲了几下,我可没做对不起你的事,你就消消气,原谅我吧。”小婉听到这,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李强的鼻子说:“你没做对不起我的事?真的吗?那你脸上、脖子上的唇印哪里来的?你说我今天要是不回来,你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呀?”李强满脸通红,他用力地摇着头说:“老婆,不会的,打死我也不会的。”
小婉的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哽咽着说:“外出培训这半个月,我无时不刻都在想你,可你倒好,不想我也罢,还背着我偷鸡摸狗,你说你还有没有良心?要不是我这肚子里有了你的孩子,这婚我和你离定了。”李强顿时像被雷击中似的定在那里,他摇摇头,露出惊喜的目光急急的问道:“老婆,你刚刚说什么?你怀孕了?真的吗?我要做爸爸了?”小婉气呼呼的瞪着李强说:“这爸爸还不定轮到你,你先给我说今天的事咋办?你没有一个说法,我不会让孩子叫你爸爸的。”李强举起右手说:“老婆,我发誓,以后我再也不会和小文有一丝瓜葛,今天的事只是我一时糊涂,以后保证再也不会发生了。”小婉看着李强着急的样子,读到他眼里的悔意和愧疚,她叹了一声说:“好吧,我就原谅你这一次,但是我会以你以后的表现来确定孩子要不要叫你爸爸。”李强说:“嗯,我答应你,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庭也可能会发生婚外情,老公有外遇,也是很多女性无法规避的现实。那么,作为女人,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出轨的老公呢?首先,你要看他的本质,看他是不是喜偶尔沾花惹草,骨子里却不忘这个家?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他,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更不要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因为那样只会让彼此之间的裂痕愈来愈大,难以弥合,更甚者会让你的婚姻走上不归路。倘若你的老公习惯朝三暮四,将出轨当做家常便饭,任何场合都不能拒绝其他女性的诱惑,那么,这样的婚姻留着也没有多大意义,还是趁早放手吧!
这就让我想起一位诗人所说的——把自由还给鸟笼,这句话的特别指出在于,我们只是看到打开鸟笼,鸟儿获得了自由,而很少有人想到,在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婚姻亦如此,当我们放手给对方自由的时候,其实也是还自己一个自由。
(文/清舞幽梦)
作文三:《把自由还给鸟笼》1400字
把自由还给鸟笼
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 由还给鸟笼.
这是台湾诗人非马的一首小 诗.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最后的 "鸟笼"二字.如果写成"把自由还 给鸟儿"的话,这首诗就没有什么 出奇,甚至算不得是诗.
那么,把"自由还给鸟笼"又 有什么特别呢?
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往往 只看到打开笼门,鸟儿获得了自 由.而很少看到鸟儿获得自由的 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诗人通 过精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出 来.
教育亦然.我们的班级管理 工作,许多教师总希望把学生看 牢,有一句戏言很经典也很尖锐: 中国的班级德育建设毫无创意. 把学生看牢就是最大特色.君不 见"诸葛亮"式的班主任比比皆 是:对班中的所有事,无论巨细, 都一一过问,仔细安排,大到班级 的工作任务,目标及规章,小到学 生胸卡的佩戴,卫生值日等,都亲
自监督,甚至下课都坐在教室严 加看管.教师不敢放手,不敢让 权,包揽一切,仿佛一不小心学生 就会生出是非,制造灾难.于是在 日积月累的担心中,将自己异化 成一只鸟笼.殊不知,在囚禁对方 的同时,你自己也失去了自由.因 为你不信任对方,总要时时刻刻 看管,监视,提防,使得自己也耗 费心机,耗尽精力和时间,最终为 班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难逃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 尬局面.
因而,我们时常发出感叹:做 教师真累啊!
你肯定会累的,除非你愿意 打开笼门,让鸟儿飞翔,把自由还 给自己.
与你同行自由谖
打开笼门,给孩子一些权
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 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 一
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 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 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 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 前走……打开笼门,意味着学生 有权对自己的事情作出决定,孩
子们拥有更多的空间,机会,尽情 地想象,尽情地描绘,尽情地展 现!如果让发明家爱迪生去背诵 ?
膏年教师2006?2/41 有关的电学知识,让他在课堂上 正襟危坐地听讲做笔记,让他去 考试,而不让他走出去自由地实 验,不知我们现在是否还能拥有 光彩夺目,绚丽多姿的夜晚? 打开笼门,经常"蹲下来"和 孩子讲讲话,你会发现一个又一 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精灵;毫不 吝啬地包容孩子的一些过失,你 会发现一颗又一颗惶恐不安,而 又积极向上的童心;用发展的眼 光看看孩子,你会少一点苛责与 失望,多一份理解与信心……这 不是迁就,不是偏袒,不是放任, 这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是一 种指点迷津的容智,更是一种从 容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 言:"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 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幼小 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 谁就会取得成功."
打开笼门,意味着你所付出 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给予,意味着 你对专制性格的全面颠覆.
还自己原本拥有的世界:睛 朗的天空,绿绿的树叶,温暖的阳 光.你会发现:除了宇宙.只有孩 子是最可爱的.和他们说话不必 思考.态度也不必矜持,心胸如大 海般宽广,甜蜜似流水般轻淌,微 笑像阳光般灿烂.用恬然的心态, 去享受教育中或阳光灿烂的日 子,或阴云密布的每一天,不管有 多少种可能,我们把握并感激着, 心中的美丽都将成为生命的必 然!
最终,当你打开笼门时你会 发现,鸟儿反倒愿意回来了,因为 敞开的鸟笼已不是牢房,而成了 一
个温暖的窝,或是一棵舒适的 树枝.瞄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岸 头学校;江苏省金坛市直溪小学)
作文四:《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1000字
管理资料下载 ://.downhot./ 最好的管理资料下载网站
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
鸟笼。
昨天到书城看了一本书:《拆掉思维的墙》里面句句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俗话说:爱情就像手里抓着的沙,握得越紧,手里的沙流失得越快。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而是恐惧。
最静美的遇见,最心醉的相知,最后,还是逃脱不掉相离。爱的时候,请相信是真的爱了,不爱了,请接受是真的不爱了。在分手的时候,总是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这个世上,没有谁是真的为谁而活着。这世上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谁,这个地球,没有了谁同样在转动着,有的人注定只能被伤害,有的人注定只能错过,有的人永远只适合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
这只是个人的心态,个人的依赖性问题。
曾经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游玩、一起睡觉、不管是天涯海角,或许都有彼此共同努力过,于是,当某一天TA说要离开的时候,你就开始慌了:将来会是一个人走,一个人睡,一个人思索,一个人沉醉。一个人忙,一个人累,一个人烦躁,一个人体会。
爱情就像拉象皮筋,最痛的永远是最后放手的那个人。既然一方已经放手了,如果你再用一根绳子活生生的困绑着TA,只会让双方越来越痛苦,甚至会感到喘不过气来,如果你也懂得放手,彼此都将得到了松气、舒服。 放手了,并不代表不爱了,正所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凡觉得辛苦,即是强求。真正的爱情叫人欢愉,如果你觉得痛苦,一定出了错,需及时结束,重头再来。
薛之荔说过:所有敌对的开始就是一切悲剧的开始,不论任何事情,你在必须面对的时候所选择的态度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整件事情的走向和结局。包容和接纳就会是祥和和喜剧,挑剔和敌对就一定是争吵和悲剧。——-《家的n次方》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PPT模板下载 ://ppt.downhot./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 ://.downhot./ 最好的管理资料下载网站 昨日之幸福已成为一种痕迹。两人能携手走完整人生固然美好,可陪上了一段也应心存感激了。爱一个人不是要成为所爱的人的牵绊,只要心中有爱,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亲爱的,让我们、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PPT模板下载 ://ppt.downhot./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作文五:《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800字
昨天到书城看了一本书:《拆掉思维的墙》里面句句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俗话说:爱情就像手里抓着的沙,握得越紧,手里的沙流失得越快。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而是恐惧。
最静美的遇见,最心醉的相知,最后,还是逃脱不掉相离。爱的时候,请相信是真的爱了,不爱了,请接受是真的不爱了。在分手的时候,总是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
这个世上,没有谁是真的为谁而活着。这世上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谁,这个地球,没有了谁同样在转动着,有的人注定只能被伤害,有的人注定只能错过,有的人永远只适合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
这只是个人的心态,个人的依赖性问题。
曾经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游玩、一起睡觉、不管是天涯海角,或许都有彼此共同努力过,于是,当某一天TA说要离开的时候,你就开始慌了:将来会是一个人走,一个人睡,一个人思索,一个人沉醉。一个人忙,一个人累,一个人烦躁,一个人体会。
爱情就像拉象皮筋,最痛的永远是最后放手的那个人。既然一方已经放手了,如果你再用一根绳子活生生的困绑着TA,只会让双方越来越痛苦,甚至会感到喘不过气来,如果你也懂得放手,彼此都将得到了松气、舒服。
放手了,并不代表不爱了,正所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凡觉得辛苦,即是强求。真正的爱情叫人欢愉,如果你觉得痛苦,一定出了错,需及时结束,重头再来。
薛之荔说过:所有敌对的开始就是一切悲剧的开始,不论任何事情,你在必须面对的时候所选择的态度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整件事情的走向和结局。包容和接纳就会是祥和和喜剧,挑剔和敌对就一定是争吵和悲剧。——-《家的n次方》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昨日之幸福已成为一种痕迹。两人能携手走完整人生固然美好,可陪上了一段也应心存感激了。爱一个人不是要成为所爱的人的牵绊,只要心中有爱,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亲爱的,让我们、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作文六:《★高中议论文点评:把自由还给鸟笼》1000字
?高中议论文点评:把自由还给鸟笼
?高中议论文点评:把自由还给鸟笼
:高中作文频道为大家整理的 高中议论文点评:把自由还给鸟笼,供大家参考。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家里,放着一排空空如也的书架。巴尔扎克对此的解释是:只要我发挥想象力,那么一部部伟大的作品就能装满书架。确实,这位大文豪以大胆的想象著称,他创作时从不用参阅资料,因为一切尽在他的头脑中。 然而,反观当今社会人情百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想象力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不少 人甚至经常质疑、排斥甚至竭力诋毁新生事物。 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不仅折断了翅膀,还戴上了有色眼镜,很多的景象,被蒙上了固有的色彩。我们的思想就像一只鸟笼,里面装了一只鸟,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只鸟的羽毛、身材和叫声。殊不知,天空何其深邃,宇宙何其广袤,哪怕只是在一片小小的树林里,也会有成千上万只不同的鸟儿,它们有着千姿百态,它们有着万千啼啭~但我们思维的笼门紧闭,一旦有另外一只外形稍异的鸟儿出现,便不由分说地将它排斥在外,任它执著地以头抢笼,任它娇嫩的歌喉啼出血来。而那笼中之鸟,却还在得意地望着笼外的同类~ 然而,人类社会毕竟是一个充满着涌动的思绪和澎湃的激情的社会。综观古今,始终不乏为冲破思想的牢笼,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以至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哥白尼为解除神的枷锁被处以极刑,布鲁诺为追求“太阳”的奥秘而在烈火中永生??他们被当时的人所鄙夷、唾弃,却被后世的人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纪功壁上;他们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把全新的观念带给了人类;他们以自己敞开的鸟笼直面无数紧锁的鸟笼,却终于用自由的信念打开了千千万万的鸟笼,放飞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思想。 朋友,假如有一天,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方西瓜,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惊讶,不屑,或是鄙夷,那么你就错了。世界上没有一条定律规定西瓜必须是圆的,更没有一条法规限定方形的西瓜应遭到怀疑。你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进而以你的智慧与想象,去创造三角形的西瓜、菱形的西瓜,乃至五角的西瓜——只要有这个必要~ 别再坚守原有的那一只鸟儿了,轻轻打开你的鸟笼,你会发现,全世界的鸟儿都会为你歌唱~[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对话题认
识深透,精心撷取出“打开鸟笼的门”这一意象,深切地表达了对于突破藩篱、接受新生事物的呼唤。语言凝练洒脱,行文一气呵成。 当然,在用例及个别语句的表达上,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作为一篇考场限时作文,已属不可多得。
作文七:《把自由还给童年》3300字
把自由还给童年
【摘要】“精彩童年”,主要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生命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和收获。在“精彩童年”的所有内涵中,自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精彩童年”呼唤我们教育工作者把自由还给儿童,应尊重儿童有纯粹的自由,应呼唤儿童理想的自由,要还儿童自主探究的自由。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精彩童年 自由 儿童 教育
本文所指的“精彩童年”,主要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生命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和收获,是针对当前应试教育炽烈,小学生课业负担奇重,学生童年缺失的现状进行的一种学校层面的综合的改革干预,是我们八年来重要的办学愿景之一。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一是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成长环境和谐;三是智慧潜能开发;四是个性特长彰显;五是文化自然熏陶。本文探究的是自由对于“精彩童年”的意义以及对我们教育的诉求。
因为“精彩童年”是一种有意义的童年生活经历,所以,不仅需要儿童有自由去经受,而且,自由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历程,
是“精彩童年”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精彩童年”的所有内涵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精彩童年”呼唤我们教育工作者把自由还给儿童。
“精彩童年”应尊重儿童有纯粹的自由。“精彩童年”需要的自由,首先是儿童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从更加广阔的空间看,自由本身是人幸福的一种要素。成人社会对犯罪人员的惩罚之一就是剥夺人身自由。成人与儿童在认识社会和担负责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是,在需要和享受自由方面,两者的需要是相似的。自由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在许多成人的回忆里,可以得到证实: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美好童年的重要记忆,是童年幸福的重要象征。之所以人们平时不觉得自由可贵,是因为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当人们失去自由的时候,才会深切体会到自由的快乐,自由的幸福。而当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当身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却并不认为是一种不当的、残忍行为。所以,“精彩童年”渴望儿童能够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完全属于自己的活动,哪怕就是完全的彻底的休闲、玩耍。
纯粹的自由除了是一种休养和享受之外,也是一种成长。古语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说休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休息、睡眠的时候,部分大脑会继续工作,帮助大脑消化已经吸收的信息。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隔夜记忆的东西,第二天早晨,会印象深刻。所以说,自由是学习的一种特殊状态。“精彩童年”需要成长,而成长需要自由。
自由对于儿童的主观感受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我教过的相差多届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小袁,一个叫小洁。他们的例子告诉我,没有自由自主的时空,儿童就会有一种恐惧感、压抑感和痛苦感。一天没有这样的自由时空,就会带给他们一天这样的痛苦,长时间不给他们这样的时空,就会带给他们长期的恐惧、压抑和痛苦感,这几乎是灾难性的后果~记得他们在放学以后,老师陪着他们补做作业,做着做着,天色暗下来了,他们的脸色变了,天更暗了,校园外黑了,教室的灯更亮了,看着已经黑了的天,孩子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多年之后我都不能忘记那些记忆。我思忖,天暗下来了,意味着他们紧张艰苦学习的一天过去了,接下来等着的是晚饭以后的家庭作业,本来期待的些许的自由与放松已被完全剥夺。这一整天,他们从早晨到学校做值日生、早读、密集地上课和作业,好不容易到了放学,本来应该可以放松一下,玩一玩的,可是在补做作业中时间没有了,自由的空间被压缩成零,生命里对自由的需要被碾碎,化成了委屈、苦涩的眼泪,沾湿了孩子的衣襟。所以,没有了自由,对于儿童来说,是可怕的极不舒适的生命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精彩童年”无从谈起。我想我们老师和家长是最容易犯下剥夺孩子自由的错误的。所以,当我们的作业量让小学生像高中生一样的时候,当我们家长布置的作业完全剥夺了儿童的自由时,那么,就该想想,我们是不是在对童年犯罪,
“精彩童年”,呼唤儿童理想的自由。是不是整天学习,剥夺学生的自由,就一定会剥夺学生的精彩童年,童年一定是经历着灾难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的。说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上述孩子和更多的实例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确在此过程中经受了折磨~但是?有一些例子,比如全国著名教师王金战,他的女儿,在看了春节联欢晚会以后,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心生空虚、惶恐和愧疚――浪费了时间,于是主动要求和爸爸一起到爸爸的办公室,学习了一天,中午吃方便面,晚上八点钟才回家,心中十分充实和幸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童年的自由十分重要,它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但是如果拿来换取儿童认为最值得换的东西――理想――要考上北大(比自由更大的幸福)等,那么,这种自由的失去,用自由换取的过程,学生并不会感到痛苦,相反,会变成快乐、幸福和精彩~
很多优秀教师的例子告诉我们,他们创造教育的奇迹,无不是激发了学生强大的自主潜力和学习激情,让孩子们在如痴如醉的奋斗中,忘记了自由的失去,忘记了学习的“压迫”,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最大的自由――向着目标努力争取最大幸福的奋斗的自由~所以,当我们要与孩子的自由打交道,“觊觎”他们的自由童年时,不要忘记先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做相应的工作,让童年能够承受住这种失去自由的巨大压迫与痛苦,如果没有,那我们就是在折磨孩子,在“精彩童年”上犯了罪。如果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他们享受着专心致志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自由,并由此带来了幸福,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的童年是自由而精彩的。所以在处理“精彩童年”与自由的时候,不是我们不能碰童年的自由,而是要引导和保障儿童享受自由,用好自由。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和重点,应该放到这个地方,
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应集中体现在这个地方。
“精彩童年”需要还儿童自主探究的自由。儿童抑或是成人,拥有了自由,他们自然会迸发自主的需求。而学习和探究,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种探究和发展很容易被不良的环境影响和淹没,除此之外,还会被惰性取代,也往往会被艰苦的假象所吓阻。孩子深层次的发展诉求常常是懵懂的,抑或是昙花一现的,而且会被浅层次的诉求所代替。
但是,深层次的发展诉求是不能没有的,宋庆龄在创建儿童基金会的时候就曾寄语中国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这关系到孩子走出“黄金岁月”之后一生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精彩童年”与“成人霸权”之间终究会有根本冲突的话,那这是无法调和的一个冲突。如果没有这个冲突,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社会不断地更好地发展的追求就会落空,人类就会处于灭绝前的普遍恐慌之中。显然,人类不会任由这种现象出现,所以上述根本冲突一定会存在~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怎样努力去创造精彩的童年,希望创造一个童话世界给我们的孩子们,但是“成人霸权”和“社会霸权”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中存在,而且,有的时候会成为一种冲突。
有老师说,“精彩童年”一点儿也不精彩。我想,这大概就是因为我们的老师看到了这种冲突的存在。然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得到转化,转化成一个目标一致的整体。因为,儿童生命中由适应社会和努力生存的基因生发的自由探究和发展的欲望,终究是一种本质的天性,与成人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我们
善于引领和唤醒这种探究的自由,唤醒了这种生命发展的力量,儿童就会在孜孜不倦的探究中发展,并获得快乐与幸福。这时候,成人与儿童那个根本性的矛盾,就会由对立转化成统一,融化成一股同向的合力,推动儿童的发展,推动他们向自觉发展的幸福目标奋进。
站在童年自由的和社会发展的负重之间,作为教育者,是尊重和引导儿童,还是扼杀和摧残童年,两者间隔着一堵墙,这堵墙的名字叫作教育艺术。
作文八:《把自由还给孩子》500字
犹太格言
第一种人说:“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是普通人
第二种人说:“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这是愚蠢的人
第三种人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是坏人
第四种人说:“我的是你的,你的也是你的”——这是圣贤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努力,我们靠谁?
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努力,我们成了什么?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明白,我们要等何时?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
良弓无劣箭,孩子们正式从他们优秀的父母那里,射向了他们人格与智慧的高度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是造就合格人才的基础。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父母是第一位向导,第一座路标、第一组动力,因此,父母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
孩子是花朵,就要科学培植,孩子是宝贝,就得用心护理,孩子是弓上的箭,就要射得远射的准
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儿童这方面的教育,在奥地利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只为老人让座,而对儿童却不需要
孩子的自信、自卑往往就诞生在父母的语言中
英国的心理学家安第森的做法就是——每当给孩子交谈的时候总是问——你喜欢什么? 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擅长什么/
破坏性是儿童的一大天性,让儿童在破坏中明白一些道理,学到一些东西。
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始终是弱者,将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自强
作文九:《把自由还给鸟儿》700字
把自由还给鸟儿
云县后箐中学 七年级105班 张才
我是一个爱鸟的人,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见过无数的鸟儿。养过鸟,也伤害过鸟。
不论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是在上山砍柴的时候,我只要一看见小鸟在树枝上嬉戏、唱歌,我就会停下脚步,悄悄的靠近它们,仔细看看它们身上漂亮的羽毛、听听它那美妙的歌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每每这时,我就会想,要是这些小鸟能被我捉住就好了~我会好好的喂养着它们,这样我就能明天看到小鸟,听它们唱歌了。
所以,我还真的养过鸟。看到鸟巢里有蛋,我就会把守着,等到它们快要出巢时,我就把它们带回家里来养,也不想想鸟儿妈妈是什么感受。有时候,我还会用弹弓捕鸟,我从未想过鸟儿们的感受。可是,我养的鸟大多都是一个结局,死了。
现在我长大了,是七年级学生,也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应该站在鸟儿的角度想一想,鸟儿就好比是我们,它的妈妈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把它的孩子夺走了,它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会很伤心的。所以,我现在已经不再养鸟了。鸟儿们不该被关在 监狱 里,这里不是它们的家,森林才是它们的故乡。它们应该被放飞,飞回熟悉的家园,自由快乐的成长。我们人类有什么权利破坏它们的家园,有什么资格剥夺它们的自由和生命,
鸟儿们的梦想就是能自由自在的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在妈妈的
臂膀的呵护下快乐的成长。我们和鸟儿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关注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为大自然中的鸟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亲爱的同学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宣传者吧。随时随地的劝说、阻止那些伤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人和事。把自由还给鸟儿~构建一个在蓝天下更和谐的共同家园。
作文十:《把自由和信任还给孩子》5400字
兰海,1976年出生,大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2002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2003年创办北京上濒教育中心,主要面向6~16岁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一个23岁的中国女孩,竟然用砰半的时间,一口气拿下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5个硕士学位,她的导师、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内波教授称“她让我改变了对中国学生的看法”。毕业时刚26岁的她,此时怀揣的梦想是:要让中国的孩子和德国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
她放弃继续读博的机会,回国创办北京上濒教育中心,专门从事少年素质教育和个人综合能力培养。
5年后,她的第一本专著《孩子需要什么――培养孩子国际竞争力》出版。很多白领妈妈成了她的粉丝,纷纷把孩子送来让她打磨,2000多个孩子先后来到上濒教育。2009年10月,她再次出版《嘿,我知道你》一书,书中的真实案例和故事又一次打动了无数父母。
尽管她很年轻,尽管她还没有孩子,但是她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向人们证明: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听着发令枪长大的她
1976年,兰海出生于一个体育之家。爸爸是足球教练,妈妈是中长跑教练。童年的兰海是听着发令枪长大的,12岁以前,兰海跟着父母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兰海说,父母给了她最宝贵的了解世界的机会。
小时候的兰海活泼好动,鬼点子很多,是典型的孩子王。6岁时的一天,兰海向父母提出要学钢琴,因为她经常被体操房里传出来的钢琴伴奏声打动。父母同意了,但却提出一个要求:要学就必须坚持,不许放弃。
上世纪80年代,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钢琴不但昂贵,而且要凭票购买。妈妈想尽办法也没有在贵阳弄到票,就给珠江钢琴厂厂长写了一封信。不久,没抱太大希望的一家人,意外地收到了钢琴厂的回复,信中夹着一张珍贵的钢琴票。这件事给了兰海很深的印象,她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只要努力去争取,就会有结果。
很快,兰海的“钢琴热”就被每天枯燥而艰苦的练习“折磨”得无影无踪了。她开始偷懒、撒娇、耍赖,她想放弃。面对兰海的哭闹,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抗拒,母亲从不动怒,她总是等兰海哭够了、闹够了,然后平静地说:“兰海,你必须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来,我们开始练琴吧!”就这样,兰海的钢琴学了10年。这段经历让兰海特别骄傲,也特别感谢母亲,是母亲教她学会了坚持和不放弃。
除了酷爱体育外,兰海最大的乐趣就是读课外书。由于读书速度快,加上父母的支持,她几乎读遍了所有能看到和买到的各类图书。而这种并非刻意培养的超强阅读能力,对她的人格塑造和日后的留学生活打下了重要基础。兰海后来回忆说:“我从小喜欢看书,看杂书!这些看起来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书,帮助我变得宽容、豁达,可以接受很多东西。”
留学德国
大学毕业后,兰海带着迷茫和好奇来到德国。她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她必须重新寻找专业方向。兰海是幸运的,她误打误撞地遇到了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海因茨?内波。每周只有半天接待学生的内波教授在和兰海聊了半个小时后,当即决定录取这个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中国女孩。事后兰海才知道,她是这个专业第一个被破格录取的学生。
兰海没有辜负内波教授。在慕尼黑大学留学的2年半中,她竟然一日气拿下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3个硕士学位。对于学习,此前兰海从来没有“刻苦”过,兰海说自己从不会把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和考试,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她形容自己在德国简直是在“疯狂”地学习。头3个月,每天只睡3个小时。第一学期,一般人选3门课,她竟然选了10门课,每门课每周的阅读量在70~100页。
喜欢思考、阅读能力超强的特点,帮助兰海度过了这段艰难的留学时光。在国内上学时,因为太有想法了,兰海总是被老师点名,语文成绩也因为作文观点的“不入主流”而总是不及格。现在,这些“弱点”竟然都变成了优势。她的作业和演讲常常因为有独特的观点而得A。有一次,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著名社会学教授上大课,全班100多名学生,只有兰海的论文得了A。还有一次,来自西门子公司的一位副总裁给学生们讲“创造力”,分配给兰海的任务是让全班同学在20分钟内记住一个模型。兰海很快把大家分成5组,让大家像玩游戏一样,通过拆装拼图记住了这个模型。没想到下课后,这位授课的副总裁亲自找到兰海,问能否留给他一套拼图,并对助手说:“我们做了这么多次培训,从来没有想到过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教大家。”
在丰富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兰海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一次上课,教授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显示以德国人为参照的体系下,一个8岁儿童的正常表现是什么样,9岁儿童的正常表现又是什么样。课后兰海很希望找到国内这方面的数据,与德国孩子的表现进行比较。然而,令兰海很遗憾的是,她查阅了大量文献,竟然发现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现在让国内很多父母特别焦虑的是,自己孩子的表现在同龄人中是否正常?处于什么位置和水平?遗憾的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和数据,但是在德国,这些方面是很强的。这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一切要拿数据说话。”兰海说,她现在正尝试做这方面的工作,用中国孩子的数据建立相关模型。
和德国教授发生冲突
兰海的聪颖和刻苦被内波教授看在眼里。他―直关注着这个特别的中国女孩。有一次,内波教授找来兰海,“要求”兰海做他的助手,每周为教授工作20个小时,待遇不菲。兰海虽然心里感激导师,但是繁重的功课让她明白,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做这份兼职工作。最终,导师硬逼着兰海签了合同。很快兰海就发现,导师只是让她复印一些材料,每周只有不到1小时的工作量,导师还会不经意地说:“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兰海这时才意识到导师的良苦用心,“他不希望我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而耽误学习,他希望用这样一种方式支持我。”然而,深受导师喜爱的兰海在快毕业前,却跟导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
冲突源于兰海的毕业实习。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们毕业前会有2次到世界各地的实。习机会,而且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去实习,兰海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中国实习,到贵州的偏远农村去。“导师当时很意外,他最初的想法是我想利用这次机会回趟家,同时他认为我来自中国,到别的国家去看一看会更有价值。他建议我到荷兰的一所天才学校去实习。”
相互没有说服对方后,导师拒绝了兰海的实习申请。固执的兰海情急之下给导师写了一封信,称导师对自己有歧视,“为什么美国的学生可以申请回美国实习,澳大利亚的学生也可以回澳大利亚,你却不允许我回中国?”在信中,兰海陈述了自己要去中国农村的理由。信
交给导师的秘书后,兰海就有些后悔了:“好几门课都在导师手里,万一导师生气了,不让我通过,那不就惨了!”
没想到,第二天导师秘书来电话,让兰海去办公室。秘书交给兰海一个信封,里面有慕尼黑到北京、北京到贵阳的往返机票,还有1600马克生活费,导师的留言写道:好好干,我等着看你的实习报告。
这件事对兰海的触动很大,甚至影响到她回国后对待孩子们的方式。她第一次意识到,教师的权威绝不是通过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而获得的。从此,兰海对导师除了感激,更多了一份敬重。回到贵阳,兰海没有踏进近在咫尺的家门,而是直奔偏僻的农村学校。实习结束后,她把没有花完的月百马克生活费如数退给了导师。她说,自己不能辜负导师的信任与尊重。
到贵阳后,坐了8个小时的客车到县城,又坐了6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贫困的织金县,“其实才10几公里的路程,但是都是山路,不好走。车上又是鸡又是鸭的,什么都有。我当时突然觉得好绝望,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兰海在织金县的一所乡村学校当了一个月的老师。那一个月的经历能让兰海记忆一辈子。
除了上课,兰海利用所有的周末去家访。她发现,越穷的家庭孩子越多,在外打工的人家孩子就会少些,“你会看到,凡是和外面的世界有一点点关系的人,他们的思想状态都会有一些改变。”学校附近有不少小煤窑,很多学生周末都去那里背煤。孩子们来回一趟大概一两个小时。兰海偷偷观察了一下,一趟最多挣2毛钱,体力差的一趟就挣5分钱,“孩子们拿这些钱去买本子”。兰海曾尝试着下一次矿井,结果走了10多米就不敢走了。
一次,一个学习不错的初二男生,突然就不来上课了,兰海觉得很意外,就去家访。家长说,男孩就要结婚了,希望能赶紧生个男孩,家里就有指望了。这给兰海很大的震动。她上课时不再给孩子们教英语了,而是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讲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她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打开孩子们的内心和眼界。
回到德国后,兰海提交了实习报告,报告中有大量的照片。导师开始时有些不解,兰海解释说:“我并不是希望大家募捐,我觉得这些孩子不需要。我希望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大家,教育的力量是很大的,真正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而应该是精神层面。”导师对实习报告很满意,他觉得兰海很有想法,也很有创造力。
回国创业
出国前兰海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但是回来后干什么,她的内心并没有答案。一次,课堂上兰海质疑了导师的一篇学术论文,他听完兰海的观点后欣喜地说:“兰海,你思考后的创造力太让我吃惊了,而我一直以为中国孩子不是这样的。”在获得了极大满足的同时,兰海的内心又很不服气:中国孩子怎么了,中国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而随后在德国目睹和亲身感受的教育方式,强烈地刺激了兰海。大街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红绿灯,而过往的车辆都放慢速度,很有秩序地耐心配合,让幼小的孩子练习独立过马路。大学课堂上,教授和学生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到面红耳赤,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的目的不是在寻找教授心中的答案,而是让自己的思考不受约束。
第一次接触统计学,兰海让妈妈从国内寄来了大量相关教材,结果发现根本用不上,原因是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强调的是如何计算,而国外的统计学更多的是强调这些数据代表什么,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兰海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所谓尖端人才在国外做的是基础数据分析,而拿着这些数据去创造价值的是外国人。
在课程实践期间兰海接触了更多案例,也促使她有了更多思考。“我梦中多次出现一群群欢快奔跑的孩子,可他们总是外国孩子。”兰海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那样培养孩子?中国孩子为什么不能享受那样的教育?
思考后的结果,便是兰海“狂妄”地做了一个决定:让我来为孩子们创造这个环境,用最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让他们健康地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妈妈去德国参加兰海的毕业典礼,很希望兰海能继续完成博士学位后再回国。兰海却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她想毕业,她想立刻回国干点什么。导师内波教授在毕业典礼上郑重地对兰海妈妈说:“这个领域的毕业生,95%的人去做了研究,只有5%的人能去做实践工作,兰海就属于这5%。你放心让她回去,我会给她留着所有的东西,她随时都可以回来。”
2002年底,兰海从慕尼黑大学毕业,回到北京创办上濒教育中心。7年来,先后有2000多个孩子来到这里。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可以对如何解决巴以冲突问题进行像模像样的讨论;在活书阅读中,孩子们学习如何“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如何在丰富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贵州,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为贫困山区的学生筹集新学期的学费;在罗马,孩子们待了5天,全部是步行,没有用车,罗马城被“踩”了一遍;在巴黎,孩子们的全部交通工具就是地铁……
带着孩子走向世界
打开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送是上濒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带着这样的理念,兰海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去国内和世界各地旅行。每到一个地方,常常是孩子们自己决定交通工具和乘车路线。在巴黎,因为天天研究地图和乘坐地铁,孩子们回国后都自豪地告诉父母:“下次去巴黎,我可以给你们做向导,那边我熟悉。”兰海说,我们希望孩子们每到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像当地人那样去乘坐交通工具。
带孩子们去法国之前,兰海给德国的导师发了策划方案,导师很快提出了疑问:你们在卢浮宫待2天吗?我知道中国有不少孩子在学画画,但是在艺术欣赏方面,还是有些差距。兰海告诉导师,出行之前肯定会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给孩子们介绍法国文化、卢浮宫的藏品及其背后的故事,等等。
因为有了充分的背景知识作支撑,孩子们到卢浮宫后特别投入,有的孩子还干脆席地坐下,开始临摹卢浮宫里的雕像。离开时,他们还自觉地用餐巾纸捡起掉在地上的橡皮屑。一位卢浮宫的工作人员,特地过来询问孩子们是哪个国家来的,并伸出了大拇指:中国孩子,真棒!
兰海说,当我们把自由和信任还给孩子时,他们的无限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反而更容易学会责任、控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兰海回国后一直跟导师内波教授保持着联系。内波教授在后来给兰海的信中写道;“你不知道在这个领域你有多优秀。我非常赞赏你敏锐的观察力、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创造力。你是如此成功,你一定要为自己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