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行路难,行路难,》7900字
第三册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要求】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领悟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 2运用联想与想象初步理解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激发读诗的兴趣 3品味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特色领悟诗歌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所选13首诗歌都是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名作。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学习这首诗要注意理解词中描绘的意象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再别康桥》用语言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的秀丽风光用寻常意象创造了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深情。 《死水》用反语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更丑。要掌握这首新格律诗的形式美以及诗歌的象征意义。 《我热爱这土地》表现了“我”对这片土地执著而深沉的爱。阅读时注意诗歌由比而赋的抒情手法。 《赞美》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农民的牺牲精神。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铺排富有特征的意象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表达了一代青年献身祖国的热望。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 《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意味隽永表现了人类不断地追求、探索的历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质朴晓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致大海》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赞美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孤独的收割人》用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轻姑娘边收割边歌唱的情景在普通人身上挖掘独特的美创造了一种既清晰又迷离的意境。 《我愿意是急流》以寓意深刻的意象塑造了一个顽强、坚韧、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我”的形象。苦涩的感情中蕴含着悲壮的美。 1沁园春??长沙 【本课课文导读】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州写下了这首词。 了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沁园春??长沙》在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则紧承上阙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全词情景交融、气势宏伟表现了词人伟大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双基知识导学】 1字词解释 1《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词牌是词的格式。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及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不同。《长沙》是词题即本词的标题。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词的句法受格律的制约可以在语序上进行变动、省略的调整以增强美的韵律和情趣。本句的正常意思应为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 3碧透碧绿清澈见底。 4争流争相行驶。 5携来百侣曾游曾经和众多的革命战友聚会游览。 6恰同学少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恰正当正值。 7挥斥方遒挥斥激情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8飞舟飞速行驶的船。 2结构层次 3文章内容要点 上阕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接着用一“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
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于是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枯荣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提出设问。 下阕首句过片从上阕的独往故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快。上下阕的衔接不刻板直露而且十分紧密自然。接着用一“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通过回忆当年在这里游泳的动人情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实际上这末句又是对上阕提问的艺术性的巧妙回答。 4鉴赏要点分析 1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浓艳鲜明的色彩动静结合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但是作者的感情却是惆怅、深沉的。作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越写山河的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就在这种不一致中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展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突出了诗人强烈的革命情怀。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词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比。 3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在词中“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最后通过忆、记等词回忆起曾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典型例题分析】 例1选出炼字最恰当的一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____长空鱼____浅底万类霜天____自由。 A霜飞游争 B染击翔竞 C赤翔穿比 D辉飞潜显 分析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沁园春??长沙》是运用古词的体式来写现代生活的用词十分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一个“染”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自然的力量“击”“翔”两字也写出了雄鹰矫健有力地搏击长空的英姿和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无碍的状态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该题选B项。 例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的正确语序是怎样的。 分析 诗词中由于受格律的制约而会改变句法的语序或省略部分词语这样虽然暂时破坏了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增强了能够说得出的美的韵律和难以说出的美的情趣。理解诗词的特殊句法和词语应发挥想象来补充意境。本句正确语序的大意应为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着思绪翻滚心潮澎湃。 例3 本词的下阕是如何来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分析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本词的下阕从精神面貌、活动和志趣方面来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借助这一组意象表现了诗人和他的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例4 下阕首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词的上下阕是如何衔接统一的 分析 一般地分上下两阕的词其下阕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作用。词的上下阕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重视过片既不能明粘又不能完全脱离上阕。名家名词的过片都处理得相当恰当到位本词也不例外。
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起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既不明粘又能意连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另外下阕结句的设问是对上阕末句“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上下两阕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例5 分析词中意象理解作者是如何处理情和景的关系的 分析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本词上阕虽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予了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对革命和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绚丽多姿的秋景更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融入的是词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融入了词人对国家命运、革命形势的深沉思考与关注。词的下阕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抒发的以下天为己任的豪情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是本词的特点。 【双基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 A怅失意廖廓 指点点明江山 B岁月稠多 中流击水游泳 C浪遏阻止 飞舟峥嵘不平凡岁月 D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文章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对下面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三句的意思是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苍茫大地”由于看不到“主沉浮”的真正力量而无限惆怅。 B这三句通过提出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家的深沉思虑。 C这三句通过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由对自然界的探索引申过渡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表现了诗人社会家的本色。 D这三句是全词的枢纽与内容转变的关键既总结了上阕又引出下阕内容使全词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4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有近景、远景有动景、静景。请写出有关句子。 近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词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B面对万山的美景诗人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丽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激扬文字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军阀如粪土。 C上阕的“看”字总领七句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而“怅”“问”两字则暗写出国内反动派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灾难沉重。 D“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方面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折浪的宏伟图画同时也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代青年的凌云壮志。 二阅读理解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沁园春??雪 **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波滔滚滚的黄河雪后再也见不到它的浪涛了。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用虚写把人引到另一个境界去。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是指弯腰行礼屈身侍奉。 D“只识弯弓射大雕”句中“只识”二字传神地写出古代英雄人物只
仗武力慑服不重文治的特点。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上阕雪景的描写选择长城、黄河、山峦、高原这些意象想象丰富美丽气象雄浑。 B下阕由眼前可爱的风光壮美的山河引出一个个英雄人物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C词题为咏雪主旨却在对封建英雄人物的批判最后归结到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图与使命。 D综观全词记叙与议论结合想象与夸张并用情感与景物相生心胸旷阔气魄宏大。 3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本词作于1921年。“离人”指作者的夫人**。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 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 阅读下一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长征 1935年10月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只等闲”等词显示出红军的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首联总括一句点明题旨统领全篇。接着颔联、颈联、尾联便依长征实际顺序而叙再现现实的真实却又充满了艺术的激情。 C全诗举重若轻把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和牺牲写得轻松欢快表现出极其潇洒的浪漫风格。 D本诗诗中有画全诗就是由一幅幅行军图构成的历史画卷。既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又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习题答案提示】 一基础知识 1A2C3B4近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远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动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5精神风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6D 二阅读理解 1C2D3《长沙》写南方浙江秋景图《雪》描绘北国冰雪图总写北国风光的特点境界更开阔《长沙》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雪》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气势更宏大。4A5D 2中国现代诗四首 【本课课文导读】 中国现代诗是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新诗。它以白话为武器突破古典格律诗词的约束形成的自由新诗体。 《再别康桥》构思精巧别致不落俗套。诗人选择独具特色的意象以“云彩”“金柳”“青草”“星辉”等自然物为告别对象跳出人与人之间寒暄叮咛的临别俗套营造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恋情创造了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同时也形成了诗人清新飘逸的创作风格。 《死水》运用象征手法以“死水”这个意象来象征完全丧失生命力的黑暗的旧中国社会现实借助于反讽的技巧用反语来把丑的事物写得很美以突出其丑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芯瘛?《我爱这土地》以鸟设喻选择“土地”“河流”“风”“黎明”四组意象来抒写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以及“我”对这片土地执著的深沉的爱然后诗人突然转换角度由比而赋直抒胸臆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赞美》是穆旦最有影响的诗篇之一写于1941年。当时抗日战争正是最艰苦时期诗人借助一个农夫的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勇于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农民的赞美之情。 【双基知识导学】 1字词解释 1金柳夕阳映照下河畔的柳树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 2招摇顺着水流而摆动仿佛在招手示意。 3斑斓灿烂多彩。 4漪沦水上的波纹。 5爽性索性干脆。 6踟蹰拿不定主意要走不走的样子。也写作“踟躇”。 2结构层次 《再别康桥》 第一节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 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 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写寻梦。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第七节呼应开头。 《死水》 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第二节从静态上描写死水的肮脏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死水的腐烂变质。 第四节以静衬动写出死水的沉寂。 第五节揭露“死水”的真面目。 3整体内容感知 《再别康桥》写于诗人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于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创造了空灵、飘逸的意境。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我爱这土地》表达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执著的爱。 《赞美》则是表达对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农民的礼赞之情。 4鉴赏要点分析 《再别康桥》 1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告别对象由人转移到物描写时只绘形不摹声营造无声的寂静环境选择的意象又是优美的“云彩”“金柳”等体现出诗人独具匠心的风格。 2色彩鲜明、富于流动的画面美的意境。诗人选择的意象使用的词语都是绚丽多彩动作性强的词语给人以画面感、立体感意境鲜明。 《死水》 1象征和寄托手法的运用。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和批判之情。 2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美造成反差以突出其丑。 3新格律诗的特点。形式排列非常整齐具有建筑美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具有音乐美运用艳丽的油画般的色彩使语言具有绘画美。 《我爱这土地》 不断转折、强化的抒情方式。诗人为了表达深沉执著的感情在抒情方法上不断强化以“假如”突兀开头以“嘶哑”的喉咙歌唱以“我死了”对比以“为什么”转折一层一层地强化感情效果非常明显。 【典型例题分析】 例1《再别康桥》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什么作用“轻轻”“悄悄”词语前置且反复运用有什么意味 分析 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相同于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首节与尾节回环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有效地增强诗歌的抒情性。“轻轻”“悄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词语的前置则是起强调作用“轻轻”表现了诗人生怕打扰康桥、影响康桥宁静美的细腻感情“悄悄”呼应“轻轻”间接地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 例2《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分析 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夜啼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好鸟相鸣、啁啾婉啭等大异其趣特意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来歌唱。我们就从这异处入手分析。标新立异往往是为了突出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气质此诗也不例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诗人坎坷经历和气质、个性的流露突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
著的爱。 例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
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
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浪不断地扑向礁石代表着.
作文二:《行路难》2100字
《行路难》本诗特点:
1叙事开篇, 化用刘宋诗人鲍照 《拟行路难》 第六首开头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 , “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 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
2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 ,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 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 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 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 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 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 友的一片盛情, 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 的。 然而, 这一次他端起酒杯, 却又把酒杯推开了; 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 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 拔、 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 ,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 有幸接近 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 ,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 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 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忽然想到两位 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 ?? 溪钓鱼,得 遇文王; 一位是伊尹, 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20-21题。 (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 面?作用是什么 ? (2分)
21、本诗题为《行路难》 ,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 的?举例说明。 (2分)
20、 (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
望的情绪。
21. (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读李白《行路难》 (其一) ,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 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采用“ ”和“ ”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 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② 诗中 名句 “ ,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答案:7. ①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1分, 每对一空 0.5分 )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 “豁达” “倔强” “乐观”等也可) (1分,每对一空 0.5分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 (4分)
默写重点
1. 李白“行路” (《行路难》其一) “ , ” ,意在抒发本身的信念与寻求
2.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 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 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 为统治 者信任重用, 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 仍然感到了生活 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问题一: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 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 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 但是他端起酒杯却 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 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问题二: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 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 渡过大海, 直达理想 彼岸。 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 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是他唱 出的最强音。
问题三: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 横, 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 伏、复杂变化。
作文三:《行路难》900字
《行路难(其一)》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
“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二、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1、思考几个问题:
a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停、投、拔、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c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d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三、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行路难》李白
美酒
一、设宴朋友的深厚友情
佳肴
停杯投箸
胸中郁积的苦闷
拔剑四顾
二、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象征仕途的艰难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吕尚垂钓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
伊尹乘舟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四、“行路难”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 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作文四:《《行路难》》3800字
该课获2010年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
展评一等奖
刘 勇/执教、整理 程一凡/指导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 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同学们对你的赞赏。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还可以再长一点。
(一生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模仿学生读书。)
师: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范读。)
生1:听您朗诵《行路难》,仿佛感觉老师就是李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谢谢,我多么希望能将李白约出来,在这堂课上和大家见见面。
生2:我觉得老师读出了感情的变化,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注意到了这首诗情感的抑扬。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结合书下注释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历程。
(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
师:在“花间一壶酒”之中,在“举杯邀明月”之时,在意气风发之际,在愁苦无助之刻诵读李白的诗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谁愿意再来朗读一遍。
(一生朗读,全班掌声。)
师:情感比较到位,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的?
生3:一开始是……说不出来。
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着急。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但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
逐出朝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现在,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生3:应当是特别忧愁、苦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板书:苦闷。)
师:好,感觉出来了。那接下来呢?
生4:接下来写作者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这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感觉越来越好。其他同学愿意接着说吗?
生5:我觉得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来又感到道路崎岖,不知道身在何处,迷惘无措。
(板书:希望 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认为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伟大的抱负。
(板书:自信。)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玩味,叩击诗人心扉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
师:“难”在何处?面对困难,又会如何?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来说话。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
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老师把这句换成“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无路心茫然”,你们看行吗?
生2:我觉得缺少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显得大而空洞。
师:此句妙在借用动词捕捉意象来刻画渲染。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重音,语速慢些,语调低沉些,体会此处的情感。
(生齐读句子。)
生3: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读出了乐观豪迈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时候,可见现实之难,行路之难。
师:这里以黄河、太行隐喻人生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却又被赐金放还,这不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吗?
生4: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我读出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白。
师:这句诗怎样理解?
生4: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师:这是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师,我还觉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在全诗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好,有眼光。“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这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 生6: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
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与全诗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们试着给改一下?
(生思考讨论。)
师:有没有改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改的?
生1: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师生大笑。)
师:我觉得这同学改得不错,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齐得多。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思考。)
生2:改句虽然形式上整齐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觉语气和感情好像没有原句强烈。
师:不错,你能从语气和感情方面发现问题,语感非常好。那谁能结合原文具体地说一说,为什么原文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呢?
生3:请大家注意标点符号,前面用了两个感叹号,强烈地感叹行路之难;后面则是用问号,有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全班掌声。)
师:多聪明啊!善于捕捉细节,从标点符号入手来感悟情感。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从句式特征来体会表达效果的异同,这一点以前我们提到过。回忆起来了吗?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
生4:短句字数少,简洁有力;长句字数多,适合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对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完整地来说说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师:你说得很好。此时的李白,为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来到君王侧,然而只如昙花一现般,还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凋谢结束了。他向苍天诘问: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朗读时,语调先扬后抑,语速先快后慢,顿挫错落有致。
(师深情朗读该句,生热烈鼓掌。)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你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生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面对挫折却自信豪迈的李白。
师:是啊,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你认为怎样朗读,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
(生朗读最后两句,师生掌声。)
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为其折服,令人难忘。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的气象。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师生齐诵全诗。)
四、拓展,延宕诗歌意蕴
师: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师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和大家共勉,更希望同学们爱诗读诗,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板书: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作文五:《行路难》1900字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胸襟美及情感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
教学过程:
一、引 . 入,诗化诗人形象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 唐。 ” 这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写给唐代某位诗人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李白。
是的, 他就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 无数名人心中的偶 像,可有时候他也会叹一声“行路难”。到底是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在文中寻 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以读悟诗
(1)读出画面
PPT: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的诗道出了读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 就以读悟诗。 (PPT :出示诗歌内容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说说,在你头脑中 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
(学生发言老师注意:当第一个孩子说出画面时,引导他给画面加个小标 题, 请后来回答问题的孩子也拟标题; 每一个学生发言后, 老师请学生齐读此句 诗,读出画面感。 )
(2)读出情感
提示:可以写人(动作、神态、心理)的角度,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 他写作方法上去品味。
点拨预设:
1、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教师问:你能模仿下诗人当时的动作?李白曾写过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 同消万古愁” , 宴席如此豪奢,李白又如此爱酒,此时停杯投箸,所为何事呢? (PPT 出示背景)李白,生逢大唐盛世,夙有“济苍生” 、 “安社稷”的远大 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 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 “赐金放还” , 被变相撵出了长安。 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 《行 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 首,此为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小结:仕途不顺,怪不得食不知味,内心茫然。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 读?点评发言:读得很好,如果李白在世,一定以你为知己。 板书:愁苦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提问:你能试着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吗?
小结:“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报国之路, 怎么就这么难哪!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从政的意愿? 板书:希望
小结:李白的忘年交好友——孟浩然写过:“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不同的际遇,同样的心情。你能读出在悲伤中燃起希望之光的期待吗?
4、行路难 !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提问:这四个短句的存在和前面很不协调, 可不可以改成 “行路难兮行路难, 多歧路兮今安在” 这样和其他诗句更整齐,可以吗?
小结:他二十四岁 “ 辞亲远游 ” 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这里面该有多 少坎坷?可他做官没多久他又因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三年后, “赐金放还” 。 这里面的心酸与忧愤化作了直抒胸臆的呐喊:“ 行路难! ”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提问:老师注意到,你把“破”和“济沧海”读得很重,而且最后三个字语 调非常高亢,能说下原因吗?
小结:是啊,这是诗的结束句,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 , 是作者壮思飞扬的 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 , 人们这样评价 , 说它是“千古雄句 , 激荡人心”,这样的
句子,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生活中,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警句”。来, 我们一起把这个警句读一次。 板书:乐观
小结:纵观全诗,李白壮志未酬,心中愁苦,却不改心中的希望,身处逆 境却积极乐观的心态,满腔的悲愤与豪迈都化作了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边说,边将板书补充完整)
(3)读出韵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个朗读的方案,力 求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点两个小组的同学做精彩展示,学生点评后,选择方法更好的小组,让全 班同学参与进来读. )
板书:把图画补充完整。
三、以诗言志
PPT 出示:李白在《行路难》里谈了他在逆境中由悲苦到乐观的情感变化, 那同学们对苦难,对人生有什么样的体会?
要求:可以用诗化的语言谈看法,也可以引用一句古诗表达,甚至可以现 场作诗抒发情怀。
小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吟出了一腔挚友深情; “俱 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他吟出了一腔恢弘气魄。 “安能折腰摧眉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吟出了一腔铮铮铁骨。我们喜欢李白,因为他的洒 脱乐观,豪情万丈,压倒了众人的艳丽,从唐代到现在,已经成为一枝独秀的永 恒!
作文六:《行路难》1900字
[教学目标 ]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 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 说到唐诗, 我们又不能不提起 李白; 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 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 和 李白并称 “ 双子星座 ” 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 《饮中八仙歌》 中这样写道:“ 李 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李白天生好酒量、 好诗才, 众人皆知。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 诗仙 ”“ 酒仙 ” 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3分钟)
1、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唐朝 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 “ 诗仙 ”。汉族,祖籍 陇西成纪 ,出生于 碎叶城 (当时属 唐朝 领土,今属 吉尔吉 斯斯坦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 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3、方法指导: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的 时代背景,这也是一种读诗的方法,这方法就叫知人论世。
李白是即屈原之后的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早年就怀有 “是寰宇大 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天宝元年(742),友人推荐,被唐玄宗招进长安, 可唐玄宗只任用他为翰林学士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 管仲 、 张 良 、 诸葛亮 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 唐玄宗 把它当成赋诗供帝妃娱乐点缀升平的 工具,让李白大失所望。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招致高力士、杨贵妃等权贵的 嫉恨诽谤。天保三年,李隆基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将他逐出长安。离开长安时,有一句 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首诗就抒发了作者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和不因挫折而放 弃理想追求的信念。
三、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6分钟)
提出三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诗意。
1、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 (重要字音:金樽 zūn珍馐 xiū投箸 zhù歧 qí路)
3、个别读,其它同学评价。
4、生齐读。
5、疏通诗意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25分钟)
1、第一句: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 诗中描写的是怎样一场酒宴?奢华盛大。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第二句: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 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情如何? (极度苦闷、 抑郁) 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 (停、 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 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酒仙李白。李白关于酒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余光中(酒入 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3、第三句:诗中的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是实写吗?(不是, 是想像、 是虚写) 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 诗人常用的一种手法 (象征)。用 “ 欲渡黄河 ” 和 “ 将登太行 ” 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 “ 冰塞
川 ” 和 “ 雪满山 ” 比喻什么?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仕途道路的艰难) 李白的理 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 第四句:作者认识到了仕途的艰难, 他悲观嘛?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 诗人想到了那两个人?吕尚和伊尹。 他们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 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 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 希望, 借两人勉励自己, 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受到重用, 终有一天实现自 己的政治抱负。)
5、第五句: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 难!多歧路,今安在?)。虽然前有榜样,自己也有信心,但从想想回到现实, 发现现实是这样的令人无奈,再一次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
6、第六句: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运用什么样的典 故?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指示 17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 “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 ” ,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 难》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一方 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一场豪华燕、一颗茫然新、一条冰雪路、一个白日梦、一句彷徨问、一 张自信凡。
作文七:《行路难》2200字
行路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这首诗词,品味诗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品析这首诗,会背诵默写。
难点:理解本文作者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课时:第 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动画, 请大家欣赏。 (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诗人李白》)
这个动画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这个动画讲了一个放荡不羁、 极富才华的大诗人李白, 在结束的时候还提到 了清高的李白无法忍受无所作为的处境,又为宫廷权贵所不容,最后离开长安。 其实离开的那一刻诗人的心情是不平静的,于是写下了一篇代表作《行路难》,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这篇被历代推崇的著名文章。 (教师板书课文题 目 “行路难” ) 相信本文一定会让你对李白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有进一步的认 识。
2,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掌握以下内容。(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看标题“行路难”(多媒体出示:介绍“行路难”)
“ 行路难 ” 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词》。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 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我们以前学过哪一篇文章属于乐府诗呢?(找同学回答)(《十五从军征》 《陌上桑》)
2,《行路难》的作者是李白,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并用多媒体出示)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诗人,他生 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有 “ 诗仙 ” 之称,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 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3,熟读课文
(1)听示范朗读,听的时候注意一下读音与停顿(用多媒体播放)
(2)教师正音,学生自己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一遍课文
(5)词义点拨,为翻译赏析做准备
4,翻译赏析课文
(1)翻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并思考讨论(多媒体出示)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
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
第三、四句连用了哪几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心态?
连续使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了当时诗人十分悲 愤苦闷又想极力自拔的心态。(板书:悲愤郁闷,竭力挣扎 )
(2)翻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并思考讨论(多媒体出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以路途艰难比喻仕途艰难, “ 冰塞川 ” 、 “ 雪满山 ” 又比喻诗人在追求过程中屡 屡受挫。 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这让 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诗人引用姜尚、伊尹的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 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 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 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板书:自比先贤, 慰藉启发 )
(3)翻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并思考讨论(多媒体出示)
“行路难!行路难!”是什么语气?显示出诗人什么心情?“多歧路,今安 在?”显示了诗人什么心情?
“行路难!行路难!”语气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 今安在?”显示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心情沉重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板书:信心满怀,扬帆远航 )
(4)合作探究:诗歌可分几层?
三层(前 4句,中 4句,后 6句)。
三层: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
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叹行路难,舒信念追求。
(5)归纳本诗中心
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 但仍盼 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抱负, 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 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情调。
三,拓展练习
1. 诗文填空
(1)君问归期未有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来垂钓碧溪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2. 赏析《行路难》,回答下列问题:
(1)“茫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运用比兴描写人世间坎坷,抒发诗人的乐观追求。
B. 冰塞黄河, 雪满太行, 两个比喻因其带有夸饰色彩而使两句诗颇具豪迈气 势。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说明诗人要隐居,只有 把理想寄托在无奈的幻想中。
D. 本诗以丰富的想象, 高度夸张的手法,澎湃的语言, 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 色彩
四,小结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 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诗人不畏人生艰难, 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没有消沉下去, 是令世人学习的。
五,布置作业 (多媒体出示)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 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 遭遇过挫折, 经受过痛苦, 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 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字数在 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悲愤郁闷,竭力挣扎
自比先贤,慰藉启发
信心满怀,扬帆远航
作文八:《行路难》1100字
《行路难三首》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 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 李白 的 组诗 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 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 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 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白话译文
其一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 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其二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而今燕 昭王之白
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其三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 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作文九:《《行路难》》2100字
一、预习《行路难》
二、正课
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三、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四、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3题。
第二个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作文十:《行路难》3300字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课《行路难(其一)》课堂实录
嘉兴海宁市第一初中 杨云飞(11月 8日上午)
1、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为什么“不能食”?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何深刻含义?
3、 “多歧路”什么意思?
师:这是同学们昨天写的诗句, 老师在屏幕中放出来了你从诗句中说说李白是一 个怎么样的诗人?
生:浪漫
生:豪情万丈,重情重义
生:狂放不羁的人
师:在同学们心中就是一位 浪漫 豪情万丈 狂放不羁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李白的名篇《行》更进一步领略李白的风采先朗读,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但有没有读错的字?
生:塞(sè)
师:读塞比较好,读得比较通顺,诗歌是抒情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透过诗 歌的表象, 领略了情感, 就等于把握诗歌的灵魂, 请同学们自由品读, 领略画面, 品味情感,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好多同学养成好的习惯,拿起了手中 的笔圈画了起来了
师:一千多年前, 一起走进李白的丰富的情感, 请同学谈谈你读出了李白怎么样 的感情?刚才的大家的自读环节中写的,读出来交流一下
生: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读到了诗人独自的心绪,和 前面李白豪放的有点不像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感情基调来和前面做了后比较
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体现李白对自己的理想,还对 自己从政有一定的追求,这和我以前看见的印象中的李白是吻合的
师:你们有争议了, 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你到底赞成哪一个观点刚才有同学读到 了茫然,还读到了一种乐观(教师及时板书)你怎么看?我们同学交流起来
师:你们怎么看?和印象中不符合,还有同学和印象中是符合的
生:与李白之前的不符合的,第一句写了美酒佳肴,但是放下筷子不吃,是茫然 的,
师:我们印象中的李白是非常好酒的,但是此时酒不喝了
生:我觉得还是和以前一样,我还是读出了他坚定乐观的
师:你从哪一个词读出来的?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出他的豪迈
师:这是他的观点
生:我觉得还是和印象中一样,还是乐观的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还是很困惑
师:你读到了困惑,好!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读到了他的苦恼
师:好的, 不服, 你读到了他的苦恼了其他同学怎么看?看来同学们还是意犹未 尽啊,很难达成一致,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没有想法?那边的同学, 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是先抑后扬
师:其他同学有发现吗?我们把这几个词连起来看看,他的情感脉络是怎么样 的?那我们如果把这些情感比作他的心路历程, 那么他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生:我觉得板书上的是非常曲折,体现了诗人心理的情感起伏是非常大的 师:现在同学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歌的情感起伏是很大的, 在这样茫然中仍然表现 着豪迈, 在困惑中仍有期待, 豪迈的李白为什么会写出如此曲折的诗呢?他到底 遭遇了什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相关的经历呢?
生:官职被撤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吗?这是一种很好的解读方法, 知人还要论事老师这里有一段 材料大家看一下这首诗歌正是被贬官, 但是豪迈的李白倔强地唱出了他还要实现 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和着音乐,读一读,感受李白的心路历程
学生齐读
师:有很多人这样来评价诗歌, 下面我们走进李白诗歌的语言殿堂, 昨天让大家 自由赏读诗歌,你们赏读了哪些?我们一起来交流下
生:我赏析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运用了动作,体现李白 的心境
师:还有其他同学吗?你们赏读了哪一句?
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对从政的期 待
师:我们对诗歌的赏析是怎么来做的, 这里的同学说运用了动作, 还有同学说运 用典故, 其他同学还有吗?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从修辞, 可以 从画面,用词这些方法都可以来赏析诗句的
学生交流品读
生:我们赏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注解中还看到了运用 了典故和比喻,从这两者中都能看见从李白先前的苦闷转换了乐观
师:这个同学非常好,一下找到了两个角度
生:我觉得为茫然的心情找到方向,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害怕困难,
师:这位同学还结合了自己的词语,沧海云帆,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 其他同学呢?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运用了象征, 正面写出了行路难, 象征仕途的艰险
师:这里运用了象征,那从黄河、太行等景象,你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诗歌,说 说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生: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这里写到了路途的艰辛,
师:原来都是雄心壮志, 这里表面也是, 但是其实是不是我们男同学一起来读读 看,读出这样的气势?其他同学赏析的是?
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反复和反问两个修辞
师:语气非常的强烈,运用了标点感叹号还有反复:行路难,行路难
生:还运用了四个短句,有力地体现了他的困惑
生:重复,体现诗人内心的承重,反问的话,内心的困苦
师:诗歌不是要整齐吗?如果我们换成 7个字的表达,读一读,比较一下,怎么 才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虽然意思表达的相同,但是运用断句的话,可以感情更丰富些
师:你试着给我们读读看
生朗读
师:诗人的感情是一种喷涌而发的为了体会这样的情感, 我们是不是可以和诗人 感同身受,更好地把握诗人的行路难,
女生齐读教师范读这一句!
师:课后再读一读,或者你会读出别样的风采来
生:“金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反衬的手法,诗人没有了饮酒的乐趣,而是内心的一种茫然
师:你试着读一读读出这样的反衬的感觉?
生朗读
师:有没有同学挑战一下?
生朗读
师:一起来试试看
学生齐读“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 茫然
师:这里运用了鲍照的诗句,经过李白的点化, 化用别人的诗句
老师最想听的是我们刚刚第一位同学朗读, 现在经过学习再来读一读有没有什么 变化?
学生朗读(配乐)
师:这一次的朗读给了老师惊喜, 读了情感, 我们同学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我 们一起试着背背看
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学了这首诗歌, 你来总结一下,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可以 从朗读如何赏析诗句,这些角度来整理一下
生:从这堂课中懂得了如何去领会诗人的情感
师:课下交流如何取长补短,人生之路难免歧路多多,面对挫折,我们都有这样 的情感来面对作业展示 ppt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说明
嘉兴海宁市第一初中 杨云飞
简要说明:
《行路难(其一)》选自人教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 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 跌宕变化, 感染力强对古 诗词教学, 课程学习指导这样表述 “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 在朗读中想象诗中 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能作客观评价”以此,本诗的执教 理念是注重体验, 以学定教设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体验诗意美, 体验诗人的复 杂心境有效利用学生的解读困惑, 让学生体验古诗词阅读过程中猜读与推知的乐 趣;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诵读中展开审美联想,在联想中加深独特体验,以此 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理解过程, 从而达到审美迁移, 将诗歌艺术欣赏转移到生活审 美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2.研读赏析,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悟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美好情感,获得精神启迪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吟诵,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2.研读赏析,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交流熟悉,增进了解
(二)满含情感,深情导入
(三)积蓄情感,诵读入境
1. 初读,读准字音;
2. 再读,读出诗意
(四)体悟情感,研读探境
1. 默读诗歌,质疑思考,发现困惑
问题预设: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为什么“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何深刻含义?
(3)“多歧路”什么意思?
??
2. 研读诗歌,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重点突破
学法指导:
(1)借助注释;(2)合作讨论;(3)背景帮助;(4)诵读体验
(五)感同身受,背诵历境
围绕板书,边画出情感跌宕的箭头,边师生齐背
(六)作业巩固
1. 背诵、默写诗歌;
2. 整理、 积累学过的李白诗歌中富有意境的名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写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