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3300字
1、
为什么这么多网友对闯灯感同身受?有网友说是因为“素质太差”,但也有网友提出,有时候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不过,几乎所有的网友都一致认同闯红灯确实不对,不管有什么理由。@塘桥全科医生:机动车在转弯的时候从来不会让直行的行人先走!
@wuterfree:行人在路口还要主动避让机动车,等车都走完了红灯早亮了!行人只能处在马路中间,不是更危险?@妮可儿邹是小蕾:上面这位说的真对!每次回家过马路都胆战心惊的,有人跟我一起过我才敢过!
@SP鹏:就是因为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大老虎的小老虎:有的马路宽,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xlysh:我觉得有些地方的信号灯设计有问题,在信号灯合理的路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无敌年年:虽然上面网友说的种种情况在有些地段的确存在,但闯红灯确实不对,不管有什么理由。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习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国内开车极为随意,甚至把闯红灯视为张扬个性的方式,甚至以不遵守交通规则为荣;而一旦到了国外,则变得小心谨慎,以至于比本国人还遵守规则。这种情况表明,人的这种两面性,并不完全是个人素质的使然,而取决于所在的环境的影响。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一种厚此薄彼的意识,自觉不自觉左右着自己的行动。以我的小侄女为例,她都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小县城乱扔垃圾没有什么事,但到了大都市,看到整洁的街道和干净的环境,自己就会主动收敛自己的行为。
闯红灯同样如此,一群人或刚刚从警示教育片的放映室出来,那些血淋淋的场面还在脑中没散去。结果在过街时,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就无视红灯的存在,集体性的闯了过去。若是抓住一个闯红灯者,问其为什么要闯,知道闯红灯很危害吗?他或她会告诉你,当然知道,只是大家都这么干,我为什么要遵守呢?“中国式过马路”的可怕之处在于,这不是一种无意识无意,而是有意识的故意,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环境中,一些伦理和规则就会发生颠倒。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以官员为例,很多贪官在忏悔中,都会说受到环境的影响很深。这并非矫情,没有一个官员天生就是贪腐的,假若其处于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中,只有被裹挟同流合污的份,否则就只能被嘲笑。“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会被嘲讽”成了很多人无奈的感慨,以及自身行为的借口。
支撑这样的心理,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本质上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从某种意义讲,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的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反正大家都这么做,你又能处理谁”成了一种共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很多现象都是以“扎堆”甚至“全民”的状态出现,以至于有贪官被查处了,无论是其本人,还是其周边的人都会将责任归于“运气太差了”,而“伸手必被捉”的规则意识却被置之于外。
成功率一高,失败率就会降下来。事实上也确实加大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假若在个案发生之时,就能按照规则严格处罚,那么谁又会抱有侥幸心理呢?更为重要的是,于法律、道德之外,有一套受人情、金钱、关系左右的潜规则,打破规则平衡,伤害了社会公平,从而导致社会规则失范和失序,假若出事了可以用钱摆平让一些人根本不忌于法律的存在,或者有关系能让违法行为逃避处罚,那么谁都不会敬畏于显规则的存在,从而对潜规则趋之若鹜。看病送红包、办事走后门就成了常态,以至于不这么干自己不适应,别人也会把你当成另类。
如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如此则“中国式过马路”才会实现世界接轨。
3、
不可否认,一些人的素质确实有问题,比如说:在伦敦奥运会上禁止中国记者照相等。然而,就过马路问题一棺定论地否定中国人的整体素质,笔者认为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难道这种行为仅仅就是国民素质不高造成的吗?我看不见得,交通法的不完善也促使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人行横道的灯绿只有行人可以走,可是实际法规却规定了灯绿时对方一侧十字路口的机动车仍然可以右转,这样势必会与过路的行人有交集,这时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短暂的绿灯时间里行人走到路中间要等待同样有右转弯权利的机动车,应该说右转弯的机动车和行人抢一条道路。但如果行人等待机动车后人行横道的绿灯变成了红灯,行人应该怎么办?继续向前走?当然要走!这个时候机动车可以堂而皇之的享受向前行驶的绿色待遇,而行人呢?在马路中间继续等?我想不能。这是不是应该说也有红绿灯的不合理,交通法的不完善?
网上说的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也着实有些夸大的成分。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代,物质条件的发展同时带动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国民素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制定现实可行的法规条文来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在交通来说更应该唯人至上,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国策。
撮堆过马路别只怪行人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 时间: 2012-10-15 发表评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横跨隔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公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行为,都需要加强。
但是,对于事故频发的地段,作为城市建设的规划部门和城市交通的管理部门也需要反思。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十字路口人流和车流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红绿灯的时间间隔设计,都要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布置。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城市地铁的开发,适当的限号限行,倡导和鼓励绿色环保
出行,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改进的方向。在国外有些城市,在十字路口和公交车停靠点,这些人流车流的密集地段,特别多增加了一个车道,既有利于行人的上、下车的安全,又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避免在路口造成拥堵。还有在处理人车关系上,实行的是行人优先原则,也就是车让人,而不是人让车。为了方便行人过马路,有的甚至设置了行人也可以控制红绿灯信号。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一味对行人不守交通规则去加以指责。相反,如果我们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那我们对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宽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车流密集的,凑够了一撮行人后,可以在交警或者协警的帮助下,临时改变红绿灯信号,让行人安全、从容地过马路。对行人横跨隔栏,有没有在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能不能多开点口子,方便行人。如果我们都能多一点人性化措施,那我们的交通事故就会大大降低。
反思: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作文二:《反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提法》1000字
你凭什么管乱过马路叫“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怎么连这点起码的自信心都改没了?一说坏事就往自己身上想,往自己身上揽。
近日,某新闻社有则消息提到“中国式过马路”一词,还说北京市试图用三个月光景治理这一顽疾。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明白该词表达的意思,就是不管交通标志,想什么时候过马路就过,想在哪里过就在哪里过。这的确是坏习惯,而且非常危险,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早就该管了。但将此现象称之为“中国式”非常不妥,这与事实不符。
笔者长期生活在海外,乱过马路现象见得很多。远的不说,就说纽约,纽约人过马路看车优先,看灯次之,即没车就过,管他甚灯。纽约人的哲学是典型现实主义,决不会看着空马路等在那里直到绿灯,你放心吧,绝不会。纽约人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在这里生活不这样就活不好,任何机会都稍纵即逝。而且纽约是个多民族城市,任何种族的人都有,白的黄的黑的,如果看统计数字,仅乱过马路现象,中国移民的几率不会高过其他种族,因此这不是国籍问题,而应从都市生活方式中找原因。
再说巴黎。笔者多次游历这座西方文明的中心。当在蓬皮杜中心前的小广场休息时,那里正处一个十字路口的夹角,过马路的行人频繁从眼前走过。我特意关注过马路的人群,想知道乱过马路现象是否仅中国独有。结论恰恰相反,法国人过马路照样不怎么看灯,能过就过,比纽约强不了哪去。而且巴黎的街道偏窄,只消一蹿就到对面了,这更助长了人们见机行事的习惯,谁也不会等灯。
再说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这里的伊登中心是座巨大的购物中心,四周被马路环绕,无论从哪个门出来都直接对着马路。过马路的人基本没规矩,随便,什么灯不灯,路口不路口,还有打车的,出租车正好反向,就看那个女孩手提一大堆纸袋,五彩缤纷飞过马路,从那边到这边来了,像蝴蝶一样,美丽动人。只有人爱她,绝没人怪她。
再说墨西哥城,就一个字:嗡。还用我多说吗?
你凭什么管乱过马路叫“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怎么连这点起码的自信心都改没了?一说坏事就往自己身上想,往自己身上揽。事实是,市场经济你才三十年,人家外国都几百年了,你目前经历的任何负面问题,外国统统经历过,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咱有错就改是好事,但绝没必要把错误都冠以“中国式”。我们没必要自虐,自虐换不来尊重。只有自强自爱才能产生凝聚力,即便在改正错误时也是一样。改正错误本身就很伟大,就值得尊重,对吗?
作文三:《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2200字
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
篇一: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
您在上下课时间是否需要往返于迎西校区和虎峪校区之间,您是否发现,当红灯亮起时,与机动车抢道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就发生在我们大学生中间,您是否感受到,这些行为在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在威胁着我们个人的生命安全,
或许这“一撮人”抢红灯过马路的理由无比简单:因为不想早起床几分钟,因为不愿多等待几秒红灯,因为自己速度足够快侥幸不会被机动车碰到,还有,因为——大家都这么过马路……可您是否想过,十字路口三米之外就是专门为行人设立的地下通道;您是否想过,对交通法规的无视就是对生命的冷漠;您是否想过,这样无视规则的“一小撮”正是对法治文明的漠视和对自己、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大家免受意外伤害,我们在此特发出“安全文明过马路”倡议:
一、提倡勤奋,早起10分钟,避开上课人行高峰,展示阳光形象;
二、提倡安全,走人行横道,模范遵守交通规则,展示责任担当;
三、提倡文明,红灯亮时走地下通道,享受别人的尊重,展现个人素养;
四、提倡礼让,人让人、人让车、不抢道、不强行,展示文明理念;
五、提倡守法,按信号灯通行,红灯停,绿灯行,展现守法态度。
亲爱的同学们,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也是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试金石。敬重规则、遵守法律,是我院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让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同学们,为你、为我、为我们的爸爸妈妈,红灯亮起时,请拉紧安全这根弦~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二〇一五年三月
 篇二: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
各位亲们:
当你行走在十字路口,你是否为刺耳的喇叭声而反感;
当你行走在十字路口,你是否为飞驰而过的车辆而愤闷;
当你行走在十字路口,你是否为红灯下的行人而揪心;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是当今很多中国城市的现状,也许你已是他们中间的一
员。但是正是这种习惯,折射当代国人的浮躁,制造了很多不幸。
亲们,此时此刻,你如果想为此做点什么,请加入我们“争当文明出行志愿者
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行列:
当你看到红灯闪烁,请自觉站立;
当你看到红灯闪烁,请对身旁的行人说“红灯停,绿灯行”;
当亲人朋友出行的时候,请提醒他们“红灯停,绿灯行”;
当别人嘲笑的时候,请报以微笑。
其实,文明就这么简单,当你行走在十字街头“红灯停,绿灯行”。
()篇三: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凑够一拨人就走,不管红绿灯。”这种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在我市市区屡见不鲜。这一行为不仅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引发了不少伤亡惨重的交通事故,还极大影响了我市的文明形象。
  为改变市区非机动车、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现状,促使市区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减少涉及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事故,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河源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决定自5月20日起至8月31日在市区开展为期100天的“中国式过马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行动前期,交警部门将联合市文
明办和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网友参与此次整治行动,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采取纠正、教育、批评及警告等措施。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要求其在路口参与宣传交通文明10分钟。
  从6月1日起,交警部门将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对行人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等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处以10元罚款。对非机动车不按照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的,现场处以20元罚款;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的,现场处以50元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暂扣非机动车。今后,交警部门将把市区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文明行为管理纳入到日常常态化管理当中,做到常抓不懈。
  市 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告别“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交通行为,珍爱生命,携手平安,文明出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 “广东绿谷”,建设幸福河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3年5月22日
编辑:hanli
 分享到  
篇四: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
中国式马过路,明出行文
18(8(分)阅材读料,答问题。回
材料:2一102年2月41日首都,界隆各纪重念中人民共华国宪和法公布行3施0年周。习近总平记书调:“宪法强的命生在实于,宪法的施威也在权于实施。们要坚我不懈抓持宪法好实工作施,全把贯面彻施实宪提高法一到新水平个。”
材料:二人“多就走,红与绿灯关”,无成了独形的特中国式“马路过”象。据统计,现0221年至11月0我,平均每国2天6人(于闯红灯肇死事86,人于死反违路标道志肇线事2。02年12月1日是2首个“全交国安通全”日中央文,办明等
部门围“绕守交遵信通,号安文全明出”行主的
题,联部署合了相活关动。
(1运)用法治依国思想和道建德设的相关
知识,“中对式国马路”现象过进行简要分析。
19(9、分)近时段间,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上热网,所谓“中点国过式马”路即“凑一 够撮人就以走了可和红,灯绿关无。,”是友对部分中国网人体集红闯现灯的一象调侃种破。“解国式过
马中”不路只一是道公民素质,题是一还道社管会理。题
请运用务与义爱珍命的有关知生识对“中国式马路过现”加
象以评。析
1
作文四:《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反思》1500字
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反思
发布时间: 2012-10-17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新华网,
中国式过马路一词一经出现爆红网络~不在于它的标新立异~而在于它是我们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出现有几点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民众的一种从众的侥幸心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要有一人行动~谁也不愿意在多等几十秒~生命安全、交通规则统统抛到脑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由此~笔者联想到前期国庆长假的垃圾成海难以治理的情况~两个案例都看出某些民众在守规上还需加强。
第二: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交通管理者的无奈。交通管理者在一个城市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车辆的出现~人车矛盾也更加突出这给交通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人员的不足就可能就存在着交通管制的缺失~从而出现各种各样中国式过马路者的出现。
第三: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城市建设还更需人性化。笔者注意到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违规者~不是他们的素质不高~而在于他们需要绕行很大一圈才能够到达面对~这样的设计缺陷就导致很多铤而走险者的产生。
种种反思表面~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早已由来已久~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各行其道~遵守法规是基本准则~强化意识是关键~人性化设计是保障。
“中国式过马路”的背后思考
2012-11-02
据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所做的调查:在杭州~当等候超过90秒~行人过街信号灯对路人的作用趋于零。而德国人的忍耐限度是60秒~因此德国的马路红灯最长时间不超过60秒。杭州闹市区8个路口~红灯时间最长为145秒~最短115秒~频现行人闯红灯:
结合最近网上热议的“停车收费”、“交通事故频发”、“免费公交”等话题~使得中国式交通体系也被大家发掘关注并思考起来。貌似这是个中国式思考方式~相比某些国家我们更习惯于事后的自我反思:像现在这样~把责任归咎于国人缺乏素质。但这种谦卑的态度却并不适合与时俱进的现实: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头总是看到老外入乡随俗和我们一起闯红灯。
俗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了所谓的没有素质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而是制度本身和体系的问题。还记得双节期间媒体曾大肆报道交通事故的死伤率同比下降多少个百分点~但据实际统计死伤人数超过3000人。即便是具体的数据的比较也掩盖不了多条生命逝去的事实。因为悲剧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首先~应完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建立高速公路、国道、普通公路、步行天桥、地下轨道在内的公路网。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开辟公交专用车道~禁止其他车辆占用专用车道,减少红绿灯的设置~通过完善快捷的步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避免车辆在较短的路段停滞拥堵~同时应减少红灯等待时间避免司机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暴躁和焦虑情绪。
其次~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还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根据城市的人口流动需求~应该建立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有轨电车、地下铁道和出租汽车在内的客运营业
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路面~使得乘客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出行工具~提高交通流量。
最后~要做到有完善的法律做坚强的后盾。政府应出台更加严谨的法律缓解和治理交通拥堵现象~对不同的交通工具采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对驾驶员和乘客双方进行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同时交通管理部门应严格执法~对违章驾驶者进行有理有据的严格处罚。
“中国式过马路”和“中国式的交通拥堵”不仅仅是政府要思考和执行的社会问题~合理的出行方式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我们也应该遵循政策法规~把文明出行、快捷出行作为一种习惯~自觉遵守。
作文五:《“中国式过马路”的法理分析》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中国式过马路”的法理分析
作者:杨娅敏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3期
摘 要 2012年兴起的网络词汇“中国式过马路”是对国内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概括,当全民围绕国人素质问题展开一场口诛笔伐的论战时,也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层面进行一番检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背后,存在多重法律价值与利益的冲突。本文将对“中国式过马路”中存在的法律价值及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 中国式过马路 价值冲突 利益冲突
作者简介:杨娅敏,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法学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经济法,社会法。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27-02
一、引言:从“中国式过马路”说起
“中国式过马路”是2012年在网络上兴起的一个词汇,它被用来形容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作为道路通行的两类主要主体——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正是不同的利益诉求,造成了道路交通法律的价值冲突以及路权主体之间的法律利益冲突。冲突如何发生?冲突又该如何解决?这一切只能从现行交通法律制度中寻找答案。
二、“中国式过马路”的法律价值冲突
(一)法律价值冲突的界定
《牛津法律大辞典》对“价值”的定义是,“价值(Values ),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它们可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有力地影响人们的判断。这些价值因素包括:国家安全,公民的自由,共同的或者公共的利益,财产权利的坚持,法律面前的平等、公平,道德标准的维护等”。法律价值作为价值范畴中的一类,它同样是一种观念的判断,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法律价值多元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多元的价值之间可能产生内在的冲突与矛盾。比如法律追求的自由与秩序之间就会形成矛盾,自由更偏向个人权利,秩序则更强调对权利及行为的限制。自由强调的是主体个性的发挥,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和维持。又比如公平与效率,它也是一对可能存在矛盾的范畴。注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效率。在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时候,通常要强调平均分配,要对弱者倾斜保护,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效率。如果完
作文六:《“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900字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四年一班 包佳雨
我每天上学的时候,总是能看见这样一幕,马路的对面还是红灯,交警叔叔还在马路中心认真地指挥交通,马路两侧已经开始有家长试探着向前移动,还有一些家长根本就无视红灯的存在,领着孩子大模大样地横穿马路,就这样小学生们跟随者家长形成一个人群,若无其事地在车水马龙中穿行,红灯只能独自在那里闪烁,好像只是一个马路的点缀。爸爸告诉我,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但大人还要带着孩子们冒着危险横穿马路,这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法律是有形的规则,道德是无形的规则。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人类自己制定的,只有按规则办事,才能秩序井然。没有规则,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没有规则,我们就无法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家庭,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我们蒙古族
实验小学有这么多班级,这么多学生,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将无法正常的学习生活,快乐地成长。
作家梁晓声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美国的一条马路上,红灯亮了,左右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人却停下脚步,安安静静地等候。他问:“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答:“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他如果看见我走过去,以后照我这样做,也许就会发生危险。” 这件事对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很深的触动。美国老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社会各方面长期教育熏陶的结果,是大家遵守规则尊重法制的结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式过马路虽是一件小事,但是折射出的却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红灯面前,当家长领着孩子踏出这危险的一步,可能赢得了短暂的几十秒,可我们却失去了最宝贵的规则意识,并且把自身的安全抛在脑后。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不应该保留中国式过马路,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遵守和服从。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为了社会的文明和谐,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请家长们遵守规则,告别不文明的“中国式过马路”吧!
作文七:《“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500字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摘要】经常听到有人抱怨:“马路上总有人一群人在旁若无人的过马路。对红灯视而不见,让人看了胆颤心惊。”引得大多数听者连连摇头叹息,从社会各阶层到交通管理方都有不少看法,都是一边倒的指责过马路的行人,老百姓一致认为法不责众,人们不顾自身安全,无视法规;交通管理方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法不责众没有什么大碍,这是一部分老百姓“无基本底线、无基本原则”的心态体现。 显然,这种现象几乎每时每刻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非常淡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思考
中图分类号: u412.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大家都知道,和各种各样的机动车相比,行人绝对是“弱势群体”。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来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呢?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临时停车场,不少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暂,让行人来不及通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客观上是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一、中外过马路对比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国民素质劣根性,但一定是一种通病。“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人们的从众
作文八:《中国式过马路的分析》2300字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交通意外。据了解,每年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如此巨大的社会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出行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不及时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将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研究,加强对道路的交通规制,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意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其次,中国式过马路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发展。尤其在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人员流动性大,机动车辆,电动车,自行车还有行人,车辆混杂,交通的规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撮人过马路现象就更加频繁,交通秩序更加混乱,增加了诱发交通意外的可能性,形成车不好行、人不好走的恶性循环局面,极大的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最后,中国式过马路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不和谐。车不让人、人不让车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谁为伤者埋单,谁为死者负责,成为双方有口难辩的现象。一撮人闯红灯是谁的错,红灯面前高速行驶是谁的错,在现实面前真理会变得很苍白无力,法不责众也成为大家相互推辞的借口,这样的无辜伤亡到何时才能结束。因此,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规制有着不可改变的合理性。
(一)占用非机动车道。在市区的许多道路,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的措施,在道路建设时,为行人、非机动车辆专门施划了专用道,然而总有部分机动车辆驾驶人,只顾自己方便,一是将车辆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非动车辆抢行、混行,甚至是逆向行驶,极易和行人、非机动车辆发生磁撞事故,二是个别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将车辆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侵占了行人、非机车辆的通行资源,易引发追尾事故。
对市区交通的危害:一是阻碍交通,如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环球广场附近路段,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还有机动车辆停在放非机动车道上,把行人、非机动车挤上了机动车道,妨碍正常的通行秩序,造成交通拥堵,二是诱发事故,同样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常有部分车辆驶入了非机动车道,许多摩托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人如果发现不及时,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激化矛盾,行人、非机动车辆都属于弱势交通群体,机动车辆驶入非机动车道,一旦引发交通事故,将会给行人、非机动车辆驾驶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能是致人死亡事
故,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二)通过对向车道往前挤。当发生道路拥堵时,通过对向车道往前挤,对向车道的驾驶人易产生对立心理,最终形成互不相让的局面,造成道路交通的拥堵点,道路沿线车辆越积越多,交通拥堵范围扩大。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城区道路上人、车流量大,且道路宽度有限,如果挤占对向车道,可能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其拥堵根结在于行驶的车辆占用对向车道,在试图挤到路口拐弯的时候,却被对向车道的车辆迎面堵住,致使两个车道的车辆挤在一起,进退两难,形成了一个“死疙瘩”,导致路面大范围拥堵。
(三)抢黄灯。在目前,由于抢黄灯这一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导致多数机动车驾驶人在黄灯亮起时,加速前冲,而很少有人遵守“黄灯停一停”的设计本意,从大量的交通事故中可以发现,在通过道路路口时,抢黄灯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闯红灯,因为信号灯转换时,抢黄灯的车辆冲过停车线,容易与另一方向通过路口的车辆及道路两侧通过斑马线的行人相遇,且抢黄灯的车辆往往是加速行驶,极易引发事故。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举例:在城区的大部分路口是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控制的,抢黄灯而过的车辆,很可能被别一侧绿灯放行的车辆挡在中间,双方车辆驾驶人产生对峙心理,互不相让,后方车辆跟进堵上,致使车辆被挤在路口,带来了交通拥堵,另外,车辆在抢黄灯时,由于车速过快,驾驶人心理紧张、焦急,会出现操作失误,和另一侧放行的车辆、行人撞在一起,引发交通事故。
(四)“三随”停车。“三随”停车,即随时、随地、随意停车,也被列入“中国式驾驶”的陋习范畴,“三随”停车也就是违法停车,大致有几种情形,不开右转向灯直接停车,车辆高速行驶中急刹停车,停车后未注意观察前后情况即开门,并排停车、不靠边停车,不按规定开启示宽灯、尾灯和设立标志,违法停车扰乱了正常的道路通行秩序,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城区人、车流量大,违法停车占用道路通行资源,埋下了交通事故隐患,一是制造拥堵,城区道路宽度有限,在没有施划停车位的路段,驾驶人违章停车,阻碍了道路通行条件,特别是车辆并排停放于机动车道上,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秩序,易引起交通拥堵,二是增加事故发生几率,车辆突然停车,后方跟随行驶的车辆驾驶人,往往反应不及时,难以迅速制动,引发追尾事故,比如市区内运营着大量的出租车,驾驶人见到路边有招手的乘客时,大多选择突然停车,由于这一行为比较普遍,也严重地威胁着市区交通安全,三是危及乘客安全,有的驾驶人贪图方便,竟然让乘客在机动车道上下车,极有可能被后方车辆撞到,造成伤亡事故,市区内学生数量众多,笔者执勤时发现,部分家长放纵孩子在道路上随时随地上下车,对过往车辆不管不顾,孩子安全得不到保障。
(五)肆无忌惮开远光灯。合理使用灯光,是一个驾驶人文明交通的基本体现,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手段,然而有的驾驶人肆无忌惮地开着远光灯,给对向行驶的车辆驾驶人造成眩目感,殊不知在给他人带来不便时,也威胁着自已的行车安全。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根据相关规定,在市区道路照明条件良好的路段,应该使用近光灯,有的驾驶人非但不遵守这一规定,竟然还去私自改装车辆,肆意使用氙气灯,由于远光灯、路灯等各种灯光相互交织,降低了驾驶人的观察视线,人为地制造了大范围的视线盲区,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作文九:《“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8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作者:夏梦琪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第02期
马路,这个上个世纪末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涂着沥青的新型路,从引进来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却频频引发国人对它以及经过它的人的热议,还衍生出一个新词,中国式过马路。 话说,古时候也有马路,不过那时候的马路是供马驰行的道路,说白了就是有权有势之人行的路,因为平民老百姓都坐不起马车。而那时候又是封建社会,是以人治国,维护的又是贵族有钱人,因此不是车让人,而是人让车。
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人民自己的马路。不再是没有人权、没有尊严的马路了。它有了清楚的红绿灯来确保行人和司机的安全,也有了相关的法律来确保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理应是高兴的,因为它象征着我们走向了法治和复兴。然而却出现了最近网络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视频中,照片上,行人横穿马路时的漫不经心,无视红灯,跟风似的众人……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在加快脚步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没有相应地告诉自己如何去为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而遵守规则恰恰就是人类活动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现代公民都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今后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掐着时间,急匆匆地横冲直撞,相反地,每个人都应该放慢脚步,在绿灯亮起的时候井然有序地过去。如此,我们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弥补了道德意识上的缺失,而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进步。
中国式过马路,你也在其中吗?请检讨自己。
素材运用点评:
文章从一个网络热词开始,追述了马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到现在的历程,让人们在了解趣味知识的同时,明白了马路所代表着的历史含义,证明了中国人从贱民到主人的变化,再回到热词主题,让沉浸在享有公平公正权利的中国人开始思索现代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全文联系古今,含蓄却不失热辣,结尾的深化更是犀利,直指灵魂。
(指导教师/虞曾丽)
作文十:《中国式过马路的反思》2000字
“中国式过马路”的反思
一、 名词解释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
[1]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二、 问题的本质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后,引起了广泛热议。最常见的一种声音是对国人素质的批评。这显然是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和盲目的愤青行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必然是许多因素公共作用的结果。就此事件而言,行为主体是许多的中国人。西方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理性人”,是可以本能地使用自身有限的资源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即使是个人的闯红灯行为尚不能被武断地解释为素质低下,何况群体现象呢,
笔者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文献之后,总结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不是纯粹的国人素质问题,而是行人投机、执法不严和规则设计不合理共同促成的结果,理由如下。 三、 产生的原因
1、 心态浮躁、安全意识欠缺
虽然一味地批评行人的素质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我们必须承认结伴闯红灯至少是耐心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的表现。2012年大陆被评为生活压力最大的地区,人们一直在“赶”,上班赶、回家赶、约会赶??人们疲于奔命地追求着“幸福”的脚步,恐怕稍一怠慢就落后了,在忙着“向前”时,忘了享受悠闲式生活恬淡,忘了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我们甚至可以“妄下断言”:任何一个珍爱生命、把安全摆在第一位的人,无论情况怎样紧迫,都会等到红灯的最后一秒。
2、 羊群效应
一群人排成一排等待红灯倒计时,当看到旁边的人无视红灯贸然过马路且安然无恙,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时,自然会联想“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干嘛这么傻地在这里等着”,一个、两个、三个都过去了呀,“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我也过去好了”这样的心理都是传染开去,于是结伴闯红灯也就不新鲜了。
3、 投机心理
投机这一原本来自于金融市场的行为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股票交易时投机,考
试作弊是投机,小孩子和父母撒谎是投机,当然故意闯红灯也是投机行为。前面谈过,人是“理性人”,面对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风险,人们却愿意去尝试当然不是一时冲动。这里有一场行人与驾驶员之间的博弈。行人中许多都开过车,明白开车时的心理。红灯时,他们一群人一起走过斑马线,不算浩浩荡荡 ,至少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假设驾驶员坚持其所在方向是绿灯而执意前进,那么出了事故少则装上几个人,重则不可想象。几人受伤后,受道德约束,无论驾驶员是否行事正确,多半要送伤者前往医院,不仅误事还要承担医药费等,而自己若是稍加注意,最多落得个轻伤罢了;如果驾驶员忍这么一二十秒(中国的行人绿灯时间普遍比较短,学校人口密集的地方除外),可以省去这么多潜在的麻烦,以不太高的边际成本换得个清静安全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自己就可以安全、快速地到达马路另一面。因此,无论驾驶员怎样行动,行人都会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闯红灯。
4、 设计与规则设计的问题
同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与之形成对比的,德国人的是60秒,英国人的是45秒。[2]而国内红灯时长许多都超过了100秒,最高的高达145秒。这样的不科学、违背人的基本行为意识的规则设计注定是要出问题的~
四、 解决的对策
1、 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除了北上广,尚不算非常便利。拿杭州举例,2012年10月开通了地铁1号线,作为杭州目前唯一的一条地铁线,其拥挤程度虽不至于“游泳”——较矮不着地,但也至少可以压成“饼”。虽然有了1号线分散人流,快速公交上依旧人山人海,站牌内等车时,有利上车位置的争夺战便已拉开。
相比西方较低的事故率,除了人口因素,还有其臻于完善的交通系统。伦敦地铁每年亏
[3]损近7亿英镑,靠财政拨款度日。但依旧不变更其政策条例,也是出于环保和安全的双方考虑。
2、 加大闯红灯的违法成本
如前面讨论过的,行人闯红灯是做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那么当条件改变,闯红灯的成本增加,增加到人们不敢贸然违规不失为一种解决思路。这个思路现在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比如:深圳市交通局将行人闯红灯的罚款由20元提至100元;南京市则将闯红灯行人抄告单位,扣发奖金等。然而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仍不够发挥效力,比如可以借鉴浙江的“零容忍”香港的闯红灯最高罚款2000港元。曾经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就是在高额罚款和
扣留驾驶证的高压下有了起色。
3、 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交管部门在道路规划中,务必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综合考虑行人、小轿车、公共汽车的需求和交通系统效率的实现,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可行性报告,再据报告开展施工。否则,即使一毫米的差池都会造成以后的难以估测的灾难。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baike.baidu./view/9438416.htm
中外文刊.2013年第03期 [2] 沈华清.“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3] 张泓 刘勇 董三喜. 世界七大城市地铁投融资实例分析及其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