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眼中的林黛玉》6200字
林黛玉之幸?福人生
——林黛玉所拥?有的爱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是这样一个?女子:姿容绝代却?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气质非凡却?锋芒毕露。她扛着花锄?,守着她的潇?湘馆,悲哀地写着?她的诗,倔强地守着?她的爱情。她自小体弱?多病,自幼丧母,自小背井离?乡,一生孤苦飘?零,在众多人眼?中,林黛玉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固然,宝黛爱情是?一场悲剧。尽管他们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辛?苦,可是,他们终究不?能“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起走向人?生的终点。然而,在我眼中,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的人生?,却并不是一?个悲剧,相反,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爱。
1、来自于贾宝?玉“爱情式”的宠爱
不得不承认?,贾宝玉是个?多情的男子?,无论是对宝?钗,抑或是对袭?人,甚至是对王?夫人之婢鸳?鸯,他处处留情?,时时关照。然而,纵观整部《红楼梦》,他唯一真爱?,他的最爱自?然非属林黛?玉不可。他对林黛玉?的爱,自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起,就已显现。宝玉第一次?见黛玉,就连发三问?:“妹妹可曾读?书,” “妹妹尊名,”,“妹妹可曾有?玉否,”,可知他对于?黛玉极为好?奇,极为想与她?亲近,而这无疑是?一见钟情的?表现。在得知黛玉?不曾有玉时?,他“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含罕物?~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可见在这一?刻,他就已经对?黛玉萌生爱?意,他觉得既然?玉是通灵的?,那么自己所?爱之人就应?该和自己一?样,拥有这所谓?的“灵玉”。而从另一方?面看,宝玉在初次?与黛玉见面?时,就将众人所?认为的“罕物”,将自己的“命根子”主动拿来与?黛玉分享,从整部《红楼梦》的叙述当中?可知,除了林黛玉?,贾宝玉从来?不曾主动将?玉示与他人?,可见他待黛?玉非通常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宠爱?,时时在,处处在。他心甘情愿?地把他所得?的珍贵之物?送给林黛玉?,譬如北静王?送的香串子?,元妃的赏赐?等。他无微不至?地关照着黛?玉的生活起?居,关注着她的?一颦一笑。他怕黛玉在?大热天睡觉?睡得太多睡?出病来,就替她解闷?,给她讲“耗子精的故?事”;在黛玉病了?的时候“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在与黛玉发?生口角之后?本“好吃酒看戏?,今日反不去?”,到了第三天?,站在毒日头?下,来向黛玉赔?罪。用众人的话?来说,黛玉小性,尖酸,刻薄,要容忍这样?一个女子,自然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对于这些贾?宝玉非但没?有责怪过她?,反而在他人?面前袒护她?,在与她耳鬓?厮磨的相处?中宠着她,给她无限的?关心和爱,试想,这些都应该?多么幸福的?事。也许生前能?够得到自己?所爱的人不?予余力的爱?,并不能算得?上是人生最?幸福的事,然而,如果在死之?后,还能拥有对?方毫无削减?的爱,这就不能不?说是最幸福?的了。而黛玉却幸?运地拥有了?这两者。林黛玉去世?后,贾宝玉恨不?能与之同死?,恍惚中追到?阴曹地府,希望能见上?她一面,与宝钗新婚?婚之后的几?天,依然睡在外?堂,期望做梦能?梦见黛玉。似宝玉这等?痴情儿,不知世间有?几个,能得到这等?绝世好男子?一
生一世的?宠爱,拥有如此“至真至诚”,“至深至厚”,“至热至烈”的爱情,林黛玉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2、来自于贾母?“亲情式”的疼爱
林黛玉自幼?丧母,从小远离父?亲,背井离乡,寄居于“与别家不同?”的外祖母家?。自然,她缺乏母爱?父爱,缺少家的温?暖感,缺少幸福感?,然而,很幸运的是?,她可以生活?在“白玉为床金?作马”的贾家,在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她除了衣食?无忧,生活起居自?有奴婢照顾?之外,还可与其他?书香门第之?姐妹吟诗作?画,看戏猜谜,享受精神上?的提升与愉?悦,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幸福?之事。最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来?自于这个家?族的老祖宗?贾母的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而迎春、探春、惜春倒且考?后”,贾宝玉可谓?是贾母的命?根子,是贾府的帝?王,贾母待黛玉?如同待宝玉?一般,反而把自己?的亲孙女放?在她之后,可见林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位置,对她慈母般?的疼爱。可以说,林黛玉作为?一个外人,寄居在贾家?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若不是贾母?以及贾宝玉?宠着她,恐怕她的脆?弱的心灵将?更加缺少安?全感以及幸?福感。在林黛玉气?绝之后,贾母哭得泪?干气绝,她从心底里?可怜自己的?外孙女,对自己的外?孙女感到愧?疚,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大家?族中的女性?的,她不得不考?虑到家族的?后代延续以?及封建伦理?纲常等等问?题,因而她不得?不将薛宝钗?许配给宝玉?,将林黛玉心?中的最爱拿?走。但这并不代?表她给林黛?玉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虚伪的,这是她无奈?的选择。在贾府众多?的姑娘中,谁又能否认?她最爱的是?林黛玉呢,贾母的爱自?然不能替代?世上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母爱,但至少这种?爱能给黛玉?些许的温暖?感与归属感?。而这种感觉?,无疑也成为?林黛玉幸福?的来源之一?。
3、来自于紫鹃?“友情式”的关爱
紫鹃是贾母?许给林黛玉?的丫鬟。然而,在林黛玉的?一生中,她扮演的并?非只是丫鬟?这个角色,除此之外,她还是林黛?玉的知己之?一。她与林黛玉?情同姐妹,给了林黛玉?无限的关爱?。作为林黛玉?的丫鬟兼朋?友,紫鹃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林黛玉。《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处,写得极为感?人 。宝玉与黛玉?碰在梨香苑?,在薛姨妈的?盛情邀请下?一起喝酒,紫鹃因怕黛?玉冷着冻着?,因而叫雪雁?送去了小手?炉,虽然事情极?小,但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紫鹃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朋友的爱,若只止于嘘?寒问暖 ,显然显得表?面了些,紫鹃对黛玉?的爱,还表现在她?能够洞察黛?玉的心思,为着黛玉一?生的幸福着?想。为了考证贾?宝玉对林黛?玉是否真心?,她勇敢地以?情辞试探宝?玉,尽管要遭受?贾母等的责?备;对于贾宝玉?娶薛宝钗辜?负林黛玉之?事,她为黛玉愤?愤不平,甚至对贾宝?玉冷眼相待?,试想作为一?个奴婢,若不是真心?爱黛玉,怜惜黛玉,自己以前的?主子去世了?,她犯得着得?罪自己的新?主子吗,在紫鹃情辞?试莽玉之后?,与黛玉的对?话中,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倒不是白咀?嚼,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冷知?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做定了大事?要紧 。俗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若老太太?一是有个好?歹,那是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日朝东,明日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若你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
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席话,说的多么真?诚与贴心,言语之中,又透露了紫?鹃对黛玉多?少的付出与?关爱,人生之中,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朋友?,得到这样一?个朋友真心?真意,无微不至的?爱,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呢,
4、来自于林黛?玉自身“梦幻式”的爱
一个人,活在世间,能够被爱很?幸福,但是能够爱?他人,同样很幸福?。林黛玉不是?封建社会中?似薛宝钗那?类端庄大方?,贤良淑德的?理想儿媳;也不是像王?熙凤那类精?明能干,世故圆滑的?女中豪杰;更不是像花?袭人那类“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大家闺秀?,在她那个时?代 ,她算不上绝?好的女子,因为她小性?,尖酸刻薄,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然而,她有着一颗?单纯空灵的?心,不污浊,不黑暗。她活得真真?实实,不虚伪,不做作。她活得诗意?,活得高尚,不平庸,不卑鄙。最重要是的?是,她的一生,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爱着一个人?。与宝玉斗嘴?之后,她寝食难安?;宝玉被打之?后,她泪流满面?;听到宝玉在?别人面前为?自己辩护,她激动不已?。她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宝玉,她爱宝玉,爱得如此深?刻,甚至她是为?着这份爱情?而活着。守护着一段?被压抑着的?,没有结果的?爱情,很辛苦,很艰难,然而,却有人心甘?情愿的爱,有人享受这?艰辛之中的?快乐,她们能从中?感到幸福,而林黛玉为?什么不应该?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呢?,
林黛玉,她的一生,命途多舛,孤苦飘零。她的忧伤,她悲悲切切?的呜咽,
“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俱忒愣愣飞?起远避”。她的眼泪,禁不得秋流?到足以让
冬,春流到夏,足已浸湿整?部《红楼梦》,然而,她的人生,并不是个悲?剧,因为,她得到了自?己最爱的人?无限的,永恒的爱;她得到了亲?人温暖的,无私的爱;她得到了朋?友真心的,贴心的爱。因为,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她曾经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爱过。
一个人是否?幸福,更多的是在?于个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标?准不同,然而,心放的越宽?的人,越容易满足?的人,就越容易获?得幸福。林黛玉所拥?有的爱,对于一个不?太贪心的人?来说,足以让人感?到幸福。
作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6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杨阳)[2011-6-29 8:08:05|by:刘宏斌]
林黛玉——一个反叛封建礼教的女子,一个爱恨分明的女子。她的木石前缘,宝钗的金玉良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浓缩在了这场无声的较量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追求始终不弃。造成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是黛玉清高的性格,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抵触。
林黛玉是自怜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她的悲肠。一旦“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活的情景,是觉得悲凉而孤苦无依。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这就是黛玉,一个聪明多才,眉毛体弱的病美人。
她不像凤姐的泼辣;不似宝钗的心机;不如湘云的豪放。但正是这个柔弱的女子敢于站出来反对世俗传统,无视封建礼法,鄙视社会腐朽。在经受了无数的摧残之后,黛玉最终还是悲惨地走到生命的尽头。在黛玉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一人肯帮,贾府的人都为宝钗和宝玉的婚事大肆张罗。一边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边是死前的哀怨凄婉。
黛玉死前何曾想过,那个为她送来燕窝,和她说知心话的宝姐姐正是意气风光的。宝钗以活着的姿态,大婚的事实,以凤冠霞帔的行头,举案齐眉的身段赢了黛玉。
木石前缘,终究敌不过金玉良缘。黛玉成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泪尽而亡。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眼空蓄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
这就是林黛玉,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我赞美,赞美她的反抗精神;我同情,同情她的悲苦一生。
作文三:《我眼中的林黛玉》15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说实话,一开始读红楼梦,对于林黛玉这个角色, 我真的很不喜欢,因为她似乎只以哭 而闻名。 无论遇到什么事, 即使是我们看起来根本不起眼的事, 她也能找个让自己哭的理由, 整日总是丝帕不离手,抹着她的流不尽的泪水。渐渐地, 与室友一起分享红楼之后,我慢慢 能体会她的心里了。
在红楼中作者用 “ 降珠仙草 ” 得 “ 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 人形 ” ,这些语句来形容她的美。凤姐用 “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 的 语句来赞扬她的美。 宝玉则用 “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 的语句来称赞她的美。 这是一个 “ 绝美 ” 的林黛玉。 这是林黛玉的 “ 外在美 ” 。 然而她的 “ 外在美 ” 是 “ 娇袭一身之病 ”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的病态的美。 这种病态美其实是来自 于她的遭遇。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 幼年丧母, 左右又无兄弟姐妹相伴, 从小就孤苦伶 仃,与诗书相伴,受到的关心就比别人少,后来没过几年又遭遇爱父离世, 她不得不寄人篱 下,这造成了她性格较孤僻,很高傲。在作品第三回 ??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之前 , 林如海对黛 玉有这样的一番教诲 :?? 汝父年将半百 , 再无续室之意 , 且汝多病 , 年又极小 , 上无亲母教养 , 下无 姊妹兄弟相扶持 , 今外依傍祖母及舅氏姊妹去 , 正好减我顾盼之忧 , 何反云不往 ?” 从这里可看 出他寄人篱下的无奈与可怜。 试想一下, 一个娇嫩的孤儿要去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而 且那个家庭可不比别家, 是名声显赫的贾府, 那里必定规矩繁多。 所以她一个女孩子家必定 处处小心,事事注意。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黛玉葬花,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 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首葬花吟, 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她的内心是如此的细致, 怕花被玷污了, 便将残花埋葬。 看着残花败落,不禁想起自己的容颜与爱情,便禁不住泪流 满面。
对于她与宝玉的爱情,结局是可悲的,但是过程, 我觉得是美好的。因为他们都深爱着 对方, 矢志不渝, 他们关注着彼此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都活在对方的世界里, 不离不弃。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 —— 薛宝钗、史湘云有些 “ 小性儿 ”“ 见一个 打趣一个 ” ,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 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说出 “ 哎哟,我来得不巧了! ”“ 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 了 ” ,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很尴尬。但是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她的这些多疑 都是出于对这份爱情的珍惜, 宝玉对女子的花心我们都知晓, 但是他对黛玉的感情却是纯真 深刻的,但是黛玉接受不了他的花心,她希望宝玉可以一心一意, 绝对的对她用心。在贾府 里,似乎只有宝玉才懂她的孤独内心,只有他才是她的知己,所以她深怕宝玉会离她而去, 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 宝玉是她精神的依托。 虽说宝钗也是投靠贾府, 但她身边有母亲兄弟 相伴,在贾府的不自在感必定少了许多。
总之,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她心思细腻,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这些都毋庸置疑。又 是他又有些清高,太单纯,拘谨,这是哪个社会给她的烙印。在爱情上她勇敢执着,矢志不 渝,为了爱人她默默死去,含泪而终。在我们眼中,她似乎总宛若洁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 染,值得细细观赏品味。
参考书目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文四:《我眼中的林黛玉》20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是这样描述林黛玉这位病西施的。从儿时开始就听说过这部著作,但由于年龄的问题并没有细细的来品味这本书,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重拾《红楼梦》,并深深喜欢上了林黛玉这样一位命途多舛的弱女子。
说实话,林黛玉于我是比较陌生的。她与我现实的性格没有一丝的相像,甚至说是完全相反的。粗读《红楼梦》的时刻,我对林黛玉不但没有一丝的好感,反而非常讨厌她。我觉得她过于做作,太多愁善感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无病呻吟,她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命途多舛感到惋惜,无时无刻不在掉眼泪。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她和宝玉的爱太过于柏拉图,而且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全理想化的。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是有一层隔阂,在周围的人都友好相处时,她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说话太咄咄逼人,就显得尖酸刻薄,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所以最后难免落得悲惨的结局。由于种种,在林黛玉最终去世的时刻,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少的悲伤,反而觉得这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犹如海棠般娇可的外貌;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的情怀;犹如柳絮般飘落的叹息;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的泪痕。第二遍细品林黛玉,才终于发现自己内心对林黛玉的偏爱和作者对黛玉的良苦用心。她是旧时代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她值得我们的同情,更加值得我们的敬佩。她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跟随社会的大流,她不懂大观园中的勾心斗角,出淤泥而不染,拥有人性中最纯真的部分。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即使现在在我们看来这样柏拉图的爱情她也能信守,但是,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我,最爱的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中林黛玉“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家道中落的林黛玉拥有极为强烈的自尊心,其实换句话说,应该是深深的自卑感。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渐渐地,这种自尊转换成了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这样的性格使得林黛玉在贾府中并不讨得众人的欢喜,更是等到薛宝钗到达贾府后,大家的态度更为明显。薛宝钗世故圆滑,会做人,会说话;更重要的宝钗有金锁,宝玉生而衔玉,金玉良缘,天生绝配,黛玉就显得更加孤独。
在贾府中,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源,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真圣洁的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
‘妹妹’给忘了。”.黛玉就是因为贾宝玉对宝钗太好了,冷落了她, 所以才会吃味到去做葬花的这个动作.当她一个女孩子看到花落的时候,写出这么优美的词来,而且表现出她自己.因为她自己的身世和这个花是一样的,她的生命和这花是一样青春年华,可是被风一吹就掉下来了,不单单象征了她生命的处境,也象征她的未来,她是一朵被吹落的鲜花,还不该凋落的时候,它就凋了.所以她在写葬花词的时候,同时也双关了埋葬她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她是旧时会被陌害的女人,她一生痴情都是为了贾宝玉,为了他,流干了一生的泪,用尽了一生的情。用情之深,让我深深地敬佩着。
其实黛玉何尝不知道自己与宝玉是不可能的。因此,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黛玉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外界情事的触发,早在这个早慧而又早熟的黛玉的心弦上跳动着人生的旋律和爱的颤音,使她由青春的觉醒已进入对人生价值和爱情归宿的思考,这思考显然是痛苦的。等级森严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代表着宗法思想、家族势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对”之说,像一座座无形的高山横亘在宝玉和她的爱的路上,使她很快意识到环境和自身、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意识到爱的历程的艰难与渺茫,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但是她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放手一搏,就算失去生命也要爱得勇敢。
林黛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很多,她外表柔美但性格坚强,她一生经历的事情不是区区几字能说得清楚的。她与贾宝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更加值得我们赞颂千篇,在这里我也只是说了九牛一毛罢了。
作文五:《我眼中的林黛玉》16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她清高孤傲?却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却才情过人?诗冠群芳,她敏感多疑?却时时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从不向世俗?礼法低下高?贵的头。我眼中的林?黛玉,可歌可泣的?奇女子。
宛若西子胜?三分
曹先生一提?笔,便用“与众各别”来形容林姑?娘的长相。“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仅这眉眼,便可知是怎?样的美人了?。可黛玉的美?绝不是寻常?的美,而是“秉绝代容姿?,具稀世俊美?”的那种美。她的美是绝?少烟尘气的?脱俗孤高的?美,美得稀少,美得有距离?,美得意犹未?尽,美得如镜花?水月。黛玉的美似?乎总让人心?里有一种感?觉——疼。
黛玉年幼离?家,寄人篱下,因此处处小?心,步步留意;黛玉身体瘦?弱,常年病药不?断,饱受困扰。硕大的一个?贾府,并未因她的?存在而怎样?。这一代美人?之悲,便可见一斑?。
堪怜咏絮冠?芳才
在大观园的?众多儿女中?,黛玉之才是?绝无仅有的?。她的诗文别?具一格,细腻优雅,浑然天成;她的诗情柔?美而不是潇?洒,浪漫又韵味?十足。她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技压群芳。袭人看望她?时见她捧书?一卷,也不禁感叹?:姑娘一早儿?起来就读书?,我们二爷要?是有姑娘的?一半儿就好?了.”
黛玉的灵秀?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平常人也确?实难以望及?。然而,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黛玉的才情?过人可能永?远也不及宝?钗的淑女风?范。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他痴傻,她却也心灵?相通。她多愁善感?,他却能始终?真心以对。一个摔玉,一个葬花,他们的痴情?,又何止在西?厢,他们本就是?同样的人啊?。同样的性情?,同样的固执?,同样的痴心?。相识,相知,相伴,他们终于确?认了彼此就?是对方的唯?一。只因至爱至?珍,他们彼此相?惜;只为你的心?,我愿将生命?献给你。相爱是不需?要道理的。相爱就是最?大的道理。可“金玉良缘”被人称道,“木石前盟”并不被人看?好。纵然前世有?约,今生却不得?在一起,她的心又怎?得安宁,
黛玉注定是?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亡的?人,爱便是她的?支柱。葬花,怎葬得尽一?世
愁思,焚稿,又如何焚断?那一片痴情?,,所期望的宝?玉,绝不是浅薄?的男欢女爱?,而是可以相?知相守的知?己。一个值得以?身相许的依?靠。可她可曾知?道,高山流水竟?只是一抹用?生命作陪衬?的美丽,
质本洁来还?洁去
人们都说,黛玉多愁善?感,小气刻薄,殊不知这也?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刺猬之所以?长刺,并不是天性?就为了扎人?。它的皮肉柔?软脆弱,若没有那一?身武装,如何去保护?自己,宝钗本也是?有刺的,可她却将那?尖锐的部分?到底磨得圆?滑了。在那样的时?代,学会了迎合?,也就学会了?生存。可怜黛玉将?一切看得太?清,又太直率,宁愿永远保?持自己的孤?傲也绝不强?颜谄媚,委屈自己的?心志去讨好?巴结别人。这与贾府逢?迎成惯,表里不一的?环境格格不?入。在人际关系?及其冷漠的?封建家庭中?,唯有宝玉懂?她。他也从不规?劝宝玉去走?仕途之路,因为在他们?看来,仕途之人是?可鄙的。她话之尖锐?,也不过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讽刺,几声嘲笑。她的恨,是对丑恶现?实无力的反?抗。
终于,黛玉在将她?一生的眼泪?流尽后孤苦?伶仃的走了?。“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一?梦遥”呜呼~随着三声连?呼“宝玉”玉颜陨落,香消魂散。以为千古难?寻的奇女子?闭身气绝。炭火缭绕烧?尽了手帕,吞噬了诗稿?,升起了袅袅?的烟雾,诉说着无尽?的惆怅与无?奈。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走了,带着无尽的?恨,魂断大观园?。
作文六:《我眼中的林黛玉》7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初一九班 陈怡琳
眉宇间有着不尽的闲愁,言语中含着淡淡的寂寞。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却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题记
寂寞如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的人紧紧抓住
它,默默的等待红线另一头的人,即使那人已不复存在。
初读《红楼梦》,喜欢的是其中的薛宝钗,喜欢她豪迈的气魄与奔放的的性格。却不曾发现,原来林黛玉也是那其中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诉,无言。
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的悲苦角色,自幼家破人亡只身来到贾家。柔弱、多病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她或许是命苦的吧。她才华兼并,相貌出众,却要靠药物来维持生命。她的一生上演的永远是“悲情戏”。她的柔弱,她的哀伤,
她的苦诉。无人听,无人知,却可以清楚的察觉。她的内心是孤独与脆弱的,不论她内刚外柔,亦或是外刚内柔。她的苦楚,她的忧心,无人能比,无人能及。
哭,无泪。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凄惨的。他们的爱
情刻骨铭心,却又哀伤的让人心碎。他们的多情,换来的只是一帘幽梦,风轻飘而过便已荡然无存。他们的爱情亦或是美丽的,美丽的让人心颤。黛玉葬花的愁绪早已埋没在他们的爱情谜题中,当那飞蝶消释而下,他们的爱情也将划上句号。自始至
终,林黛玉是苦的,一对苦情造就了一对苦恋无果的人,也传承了这一段贞洁悲壮的爱情。林黛玉哭的,是无泪。
她或许永远生活在过去,不论现在、未来。这是一个执着的女子,她的死,是一段美丽的故事。结局已到来,那
么就此收笔吧。
后记,读过《红楼梦》,经历了这一场苦情。或许这个多愁的女子生来便是水。如果她少些忧苦,少些愁绪,那么她的结局或许便不会如此地、令人哀伤。仅此而已。
作文七:《我眼中的林黛玉》15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101020142范英超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著 作,该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图画,真实 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全 部生活,是一短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的 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他是中国中 华民族不朽的灵魂的一部分,其中的语言特点体现出许许多 多的活灵活现的 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谈笑之间, 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其中,我对林 黛玉形象的感触最深。下一段子:林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 上的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到了神瑛侍 者的即 后来贾宝玉的灌溉,集天地灵气而成人体,后来有 讲“我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创造 之出就赋予了她十足的悲剧性。 生不逢时代的林黛玉在性格 上有独特的叛逆和孤辟。以及她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 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还有花前痴迷的读《西厢记》毫无避 讳。不喜欢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淡泊名利,种种 这般,都使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箸着自己的那 份清纯,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如碧玉般盈澈 ” ,用一双普 通人的眼睛看她,其中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诗情画意灵秀慧 洁,最叹息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林黛玉的身世,注
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寂寞和悲伤。 纵观全书的内容,可以看出林黛玉具有西施式的清瘦至 美,有绝世的姿容,更有西施的娇柔病态的外形之美,这些 都是突出了她赋有悲剧性之美。在一个推崇“女子无才便是 德”的历史背景下,她却博览群书,又读过《四书》 ,而且 才思敏捷,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女,奇女子,林黛玉虽然在 第三回里才正式出场,但是前一部分对她的描写为后面的描 述做了重要的铺垫。她有小心眼,刻薄我们也可以理解,她 与众不同,还有一些典型的性格特点:敏感细心,淡泊名利 真实,自然,容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同时 也多愁善感。
林黛玉初进贾府, 作者曹雪芹没有直接着太多的墨描写她 的外在美, 和内心的性格特点而是巧妙的借用凤姐的嘴及宝 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之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林黛玉便张 嘴惊叹道“天下竟然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算是见了! ” 同时,有又宝玉说到“两弯似蹙非蹙卷眼眉,一双似喜非喜 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 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谓是将林黛 玉的“绝美”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 如西子胜三分。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就体现出林黛玉 小心谨慎,敏感细心,多愁善感,以及极强的自尊心,同时 又心态复杂,多愁善感,聪明绝顶和叛逆的心理。在黛玉葬
花这一环结中,多愁善感,敏感等发挥的淋漓尽致。 “花魂 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她的心态。 面对花冢前的林黛玉含泪吟出《葬花吟》 “花谢花开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一生便是如此, 她的生命如同落花一般美丽而短暂,雅致而凄凉,不论曾经 如何绚烂的绽放,最终也难逃被秋风摧残的命运。全诗通过 丰富而又奇特的想像,黯淡而又凄情的画面,浓烈的而忧伤 的情调,展现了林黛玉细微而复杂的性格特点。同时将小说 推向情节的高潮。下一段:鲁迅曾经说过了“悲剧将人生的 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 看,因为悲剧 是将美毁灭给人看,所以真正的悲剧总是动 人心魄的。 ”最终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知! ”但是正如《葬花吟》中所写“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 污淖陷渠沟。 ”一样,她虽身死,但却在污秽虚伪的世界上 留下了自己的那独特的一面,留下了应该属于她的那份真挚 和美好。
作文八:《我眼中的林黛玉》9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西厢记》,这本书在当时算是一本禁书了,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碰也碰不得的。她自幼丧母,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
宝姐姐批评她“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她小家子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讲的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简直是满满的负能量呀!这难道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慢慢的,我觉得林黛玉是值得同情的。”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
这就是我心中的林黛玉。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如同一张反抗封建主义的网。刚开始时,我对林黛玉成天的哭哭啼啼感到不可理喻,她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儿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
黛玉的文学素养,吟诗作对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求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
走过来”。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好姐妹摆脱命运。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表示赞赏,但是她却耐心地教香菱学诗,教给香菱知识。身为大小姐,却真心实意地对待这样一个身份低下的丫鬟,谁能够跟她相比呢?
她纯洁、不着一丝心机。但她骨子里的顽强,她的天真、纯洁,甚至她的小性子,在我的眼里都是可爱的。
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她柔弱的外表下面,有着对封建科举功名坚定的鄙视和唾弃。 其实,她是不喜欢封建礼教的束缚。原来,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的泪不仅仅是忧伤的泪,也是才华横溢的泪。
林妹妹根本没想那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中的美。虽然冲不破,但是能冲击岩石峭壁的,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她面对落花怎不触景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作文九:《我眼中的林黛玉》8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断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红楼梦》里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我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薛宝钗是牡丹,那么她是娇艳明丽的,而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她多愁善感。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蔑视功名,反对封建的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看过《红楼梦》的人很多事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她瘦弱的身躯无法抵御封建势力对她的扼杀。
如果用一种动物形容林黛玉,大多数人会觉得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
曹雪芹将她的理想寄托于黛玉之身,让她作为一种唯美而存在。
从林黛玉身上我看到的《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一部唯美的悲剧,一部乏着紫色的高贵的悲剧。
沙沟初级中学 王雪
指导老师 阮书畅
作文十:《我眼中的林黛玉》8100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义务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初中语文方向毕业论文 我眼中的林黛玉
姓 名:张 乾 军
服务中心:洛阳教师进修学校
准考证号:030102306435
指导教师:薛 会 巧
定稿日期:2 0 12 年 3 月
我眼中的林黛玉
张乾军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一个善良,纯洁,敏感,细心,绝顶聪明, 悟性极强,温柔体贴,胸怀坦荡,具有中国古典美的奇女子。然而,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内向女子, 穿上了一件伤感?小性儿?的外衣,使一般读者不易真正理解她, 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需要我们认真的解读。
关键词:林黛玉 悲剧性格 精神之美 《葬花辞》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 全书。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部书中,翰墨则诗辞歌赋,制 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 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 鱼,针衣烹调,巨细无遗;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 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 伶,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 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 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吞金服毒,暴病身亡,药误,以 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撞阶脱精等等,亦件件皆有; 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其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 背。 ?①《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
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值得我们永远 探求。 《红楼梦》是读不尽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 看见缠绵, 革命家看见绯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② ?一部作品, 它所含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它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 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 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 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 ?③《红楼梦》塑造了无数个鲜 活的人物形象,我个人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导演和演员能把《红 楼梦》的内涵用屏幕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和原著争辉。今天,我仅从 冰山一角展开视线,从《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女一号来解读红学 的魅力。 .
在万紫千红,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 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 家姐的薛宝琴,……然而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 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却是《红楼梦》中最为富 有神。韵的,是如此这般牵动人的衷肠。本是一个善良,纯洁,敏 感,细心,聪明绝顶,悟性极强,温柔体贴,胸怀坦荡的黛玉,却 由于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她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内向型 女子,穿上了一件伤感?小性儿?的外套,使〃一般读者不易真正 地理解她。
一.林黛玉的身世
林黛玉,林家祖上曾袭列侯,父亲又是探花,官为巡盐御史, 生于一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该是十分幸运的。但好景不长,六 岁就失去母亲,一支独苗,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只 得长住外祖母家,过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寄宿生活。紧跟着父亲亦辞 世,从此整个—个寄人篱下的可怜女。虽说上有老祖母贾母心肝宝 贝似的疼着,下有内当家王熙凤的?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 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这打包票似的许诺,但这又怎能保证黛玉这颗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受 伤害。这位前世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既受天地 精华,又得雨露滋养,脱去草木之形修得女身,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又通女工,又懂参禅,可谓全长。但她从一生下来就多病,曾有一 癞头和尚让她出家,但千金独苗,父母如何舍得,故和尚又云:?若 要病好,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 见, 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 但是, 从来没有父母把女儿养一辈子的道, 况且贾夫人很快就病逝,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外祖母家,这首先就犯 了外姓亲友不见之规。黛玉本身又聚集了太多的情,望月垂泪,赏 花落泪,赢得爱情而流泪,误解伤情而掉泪,思乡念亲而撒泪…… 真是眼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 ,这更犯了不许见哭声之规。 原本就弱的身子,从此更衰弱了下去。年纪轻轻,一年之中只有几 个晚上才可睡个踏实囫囵觉。看来黛玉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了。支 撑着柔弱的病身子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就是爱情——和宝玉暗里订下
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 ?木石前盟? , 然而, 这维系着她生命的爱情, 也渐渐被扼杀了。当她听了傻大姐的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 ,心头 就立刻响了一声疾雷,及至宝玉成亲那日,黛玉香魂一缕随风飘,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二.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 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 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 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 。 他后来见到薛 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 ! 你有多少精华 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 ?曹雪芹这个?造物主? ,也只把?精 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 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 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 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 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 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 ?嘴?和宝玉的?眼? ,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贾府公认的大美人 王熙凤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 ! 我今日才算看见 了 ! ?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 , ?神仙似的妹妹? ;则
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 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三回 ) 〃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 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 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 、袅娜风流的外形之 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 ,便突出了她的悲剧 性格之美。
三.林黛玉的精神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 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 内慧外秀的女性,她的言行举止与众不同。她到贾府时,还是个孩 子, 但心里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 在外祖母家一言一行都很小心, 一举一动都先暗中审视别人怎么做后才做,因此,在贾家,林黛玉 的言行举止是彬彬有礼,适份合度的。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 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但林黛玉的才气却是压抑不住的。她诗 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 。她对贾宝 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 ? ?的确,林黛玉的聪 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 看宝钗,正好黛玉也到了,三人正在说笑,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
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 说:?谁叫你送来的 ? 难为他费心。一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 ?雪雁说是 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 ! 我平日和你说 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 ? (第八回 ) 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 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 ?只见黛 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 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 ’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 ? 只因听见天上 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 ? 我也瞧 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的—声飞了。 ’嘴里说着,将手里 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 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 ?嘴? , 如凤姐的 ?嘴? , 贾母的 ?嘴? , 晴雯的 ?嘴? , 尤三姐的 ?嘴? , 红玉的?嘴? ;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 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 ?但凤姐等 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 ; 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 ‘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 是一句。 ?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 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 才给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
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 ?把个黛玉 气得怔在门外, 欲要发作, 又想:?虽说是舅母家, 如同自己家一样, 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 怄气,也觉没趣。 ?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 越发动了气, ?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 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
(第二十六回 )
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一实则是骂她的 外孙女儿一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 笑, 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 她确是个 ?小性儿? , 甚至有些 ?病态? 。 ’ , 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她想想, 当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 想到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就能理解 她的心态了吗 ?
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 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 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 ,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让 她拜自己为师,真诚相助,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 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 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
(第四十八回 )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
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又与湘云有说有笑了。在对待宝 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 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 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 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 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 (第四十五回 ) ?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其实她也很 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 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 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 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 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 ! ?林黛玉冰心玉壶,晶 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 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 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 览群书, 学识渊博。 她爱书, 不但读 《四书》 , 而且喜读角本杂剧 《西 厢记》 、 《牡丹亭》 、 《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 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 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 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
在望? 为宝玉解围的细节, 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 《醉 花阴》的轶事; ?堪怜咏絮才? 、 ?冷月葬诗魂? ,则是将林黛玉比晋 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 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 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 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远远高出于 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 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 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 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 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 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 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 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 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 ’尤其是 ?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 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 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 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 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 和 ?痛苦。她的?柳絮词? ,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 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 悲叹与愤慨。 尤其她的 ?菊花诗? , 连咏三首,连中三元, 艺压群芳,
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而且写得情 景交融, 菊人合一, 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 ?满 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 ? ?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 底迟 ? ?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 她的《桃花女儿行》 、 《秋窗风雨夕》 、 《题帕诗》 和《五美吟》等。 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可以说诗成就了林黛玉的美, 同时也成为她孤独时的伴侣,真是高处不胜寒啊 !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 。这是林黛玉进 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 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 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 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严相逼? ,更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 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 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表现了她的高洁的 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 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 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 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 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 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葬花辞》之所以能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第二十七回 )
富有诗人气质, 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 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 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无赖诗魔昏晓 侵? ,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 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 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 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 ! 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然而,最激动人 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 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 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 JJJ 睦灵之学?和描写爱
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 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 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 、 《牡丹亭》中的?淫 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 、 ?祸胎孽根? 、 ?贰臣 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 支持。在大观园里, 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 之道,从不说这些?混 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林黛玉身上闪 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 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 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 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 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 深挚、 坚贞。林黛玉本是—个 ?情痴? 、 ?情种? ,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 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 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 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 和悲剧的性格, 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 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 来倾泄。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 是为了?还泪? 。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 第一次还泪? 。此后, ?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 常是自泪不干的? 。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 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 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 发。总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 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 、 ?绝粒? ,以 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 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 ! 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 ! 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 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 最后喊出了 ?宝 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一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而林黛玉则是曹雪芹塑造
的经典。林黛玉死去了,然而,她的纯美精神,她的艺术光辉,她 的一生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崇敬,去缅怀。她决不是某些人认为 的?小性儿? ,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解读。 ①五希廉:《红楼梦总评》 第一册, 中华书局 1963年版, 第 149页。
②鲁迅:《集外集拾遗 {绛洞花主 ) 小引》 ,河南人民出版社, 土 997年,第 885页。
③刘梦溪:《红楼梦与中国有年》 ,北京易商世纪电子商务中 心出版, 2005年,第 2页。
参考文献:
1.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第一册,中华书局 1963年版。
2. 鲁迅:《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 ,河南人民出版社土 997年版。
3. 刘梦溪:《红楼梦与中国百年》 ,北京易商世纪电子商务中心 出版 2005年版。
4. 《红楼梦》 ,曹雪芹,高鄂著,岳麓出版社发行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