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借景抒情散文》7400字
借景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散文
【篇一,北方冬天的景,】
冬
冬天,是一面寒夜里的镜子,透出一丝冰冷。在如斯季节里,印象总是特别深刻。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到,“冬天。”
不知为何,我总是对冬天怀着好奇,我也总是对冬天怀着特别的感情。
对冬天的好奇,我也说不明白,只是感觉到我和它是冥冥中由生命线把我们牵扯到了一起了,它就像是一块磁铁,而我只是轻质小球,它一靠近,我就会被它牵引过去。可当它路过后,我便失去生气,只能像泄了气的小球。或许因为我是冬季出生的吧,我应该是喜欢冬天的。但我对它总是摸不着头脑,一到冬天,便会莫名其妙地被触动。
在我看来,冬天是记忆来临的高峰期,在冬天的日子里总会莫名地被绳索牵动起我记忆的齿轮。我的这种谬论,是得到我朋友印证的。所以在冬天的日子里,我重视特别留意每样事物。在冬天,我的心总是特别沉,特别是天气不好时,但偶尔也会有心情雀跃的时候。在冬天,有时我连自己也会捉摸不透。
冬天,总是会晕晕沉沉,或许是冬眠的日子吧。但我却又不愿放弃我的生命。这么美好的日子用沉睡度过,却不去感受它,太浪费了,这样我也会不甘心。毕竟一年只有一个冬天。但冬天却没什么好的消遣,都怪我总是沉思。不过,沉思中有时也有新的发现。
如果一定要在四季中除去一个季节,除了冬季,不管什么季节消失我都无所谓,我不喜欢四季如春的地方。因为那实在是太单调了,在我的感觉中,春、夏、秋三季节似乎是一样的,上天是要让冬天来点缀它们,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了冬天怎么办,虽然如果真的没有冬天,地球照样转,人照样也要活,但我一想到,真有点胆战心惊了。
我是如此钟爱冬天,但它对于我来说总是像梦一场。梦始时分是秋天,梦醒时分是春天。秋末不知不觉地踏入了冬天,然后不知不觉地踏过冬天,踏进了春天。我总是感到很快地度过了冬天,但尽力回想起来,却没什么特别快乐的事。
冬天,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季节,一个让我对它有一份特别钟爱的感情的季节。
【篇二,蓝色】
蓝色,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有很多人喜欢它,我也不例外。
浩瀚的海洋有着深蓝的胸怀,广阔的天空漂着湛蓝的遐想,可爱的海豚带着粉蓝的活力,迷人的水晶嵌着宝蓝的高贵。这一切都在我脑海中不断涌现。( )
对于蓝的喜欢,说不上为什么。就是一种感觉,让人舒服,自由。从小就喜欢看天空。记忆中,乡村的天空占据着我的孩提时代。那时候,家门口是向着天空,无垠的蓝色填充着我的双眼,那里有太多遐想。为什么天是蓝的,那蓝色的尽头是何处,它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无知切为蓝色增添几分神秘感。偶有几片浮云漂过,百在蓝的衬映下显的更加空明,晶莹。
后来离开了乡村,来到了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尽管头顶上方也有天空,去感觉,已不是从前的那片天,多了些灰暗,少了些透明,多了些瑕疵,少了些晶莹。也许是年龄的增长,对于蓝天的幻想也随之减少,忙碌在学海中,努力向前赶路,却经常忘了抬头远望,上方原来还有一片迷人的天空。也许,当自己徘徊迷茫之时,仰头看看天,静下心想想,这样便不会迷失方向。
我喜欢用蓝色装点自己的生活,哪怕周围尽是黑暗,也要有一丝能看见的蓝,有人说,蓝色象征着犹豫,深沉,可自己并不是这样,因为蓝色中总有灿烂的阳光出现,生活就需要光明。我喜欢它,喜欢它的纯净,它的静谧,它的自由。
一抹蓝色在跳跃。你看见了吗,那时一种希望,生活的希望。但愿,天天,天蓝。
【篇三,大海】
轮船缓缓移动着,天也跟随着一起移动。这时候对海阔天空这个词才真正有一些理解。
风迎面吹过来,沁入心底,凉凉的,把酷暑的炎热一点点带
走。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那一朵朵浪花,就像欢快孩童相互追赶着,尽情的在浩瀚的海面上撒欢。风从远处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尘土和污垢,肆意撒向海面,海浪把它们卷起,神奇的变幻出新的面容,而又保持着自己蔚蓝的颜色,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干净。
海上常常飘来一堆堆浪渣,大海悄悄把它吞没了,毫无声息,仍然荡着微微的波,笑迎着飞来的一切。坐在轮船上,就像从海的头顶上经过,海水把我们托得高高的,欢欣鼓舞的把我们送过一程又一程,回过头马上又将自己被轮船揉乱的头发整理的顺顺滑滑,不留下一丝痕迹。安安静静的了望着天空。
百川向大海奔流,大海高兴的迎接着,挽着她们的手,欢快的向辽阔中心奔去,河水在大海中立刻有了一个博大的心怀。涓涓的溪流,日日夜夜想成为大海里的一员,因此向着大海终身奔流不息,是大海那无限的宽广产生了吸引力,让溪水那么执着。
大海接受着种种打击,接纳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痕迹,没有留下一个人的脚印,她世世代代不变,年年月月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模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用浩瀚的胸堂接受世间的千变万化、万事万物,用一样的眼光看着世间冷暖,用一样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
经过大海时,眼望着海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你看,天是那样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中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宽了、静了,渐渐的觉得人活着是多么好。
从大海来到陆地,看着对面走过来的人是那么和善,那么亲切,路边炸油饼的锅里,那黄澄澄的油饼在舞蹈,散发出阵阵香味,菜农们堆放在路边的那一框框蔬菜青翠欲滴,叶面上还滚动着水珠儿,充满了新鲜活力,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
辽阔的大海,真是魅力无穷,宽容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就是这大海的气魄,就是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想侵蚀她的尘埃污垢,始终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天空。
人生常常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其实那一切的不如意,就像是海上的漂流物,接受它,容纳它,吞没它。能宽容一切,一切就改变了,一切就平静了,一切就过去了。
人生何必太苛求,珍惜了眼前的拥有,眼前的拥有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谅解了错误,错误不会回过头来再把你带走,宽容了别人也就宽容了自己。
人常常对着生活笑笑,生活也就常常笑对你。从大海上回来后,大海那辽阔气势常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大海,皱起的眉头慢慢散开。
【篇四,春暖花开,且行且精彩】
季节的节拍,奏响春天的色彩,万物复苏,耕耘播种,是大地母亲舒展的情怀,踩着春天的韵脚,踏着岁月的行板,用无比的热情,去迎娶桃花朵朵的情窦初开。
————题记
三月的风,吹醒了枝头的新绿,回归的燕,锐利如剪的薄翅,为柳丝裁出轻盈的嫁衣,采一叶芬芳,挽一缕暖意,将乍暖还寒的气息装满禅意。阳光如约的日子,我走不出去,远远的将五彩缤纷的美丽,收入心底。
走过了冬季,褪去了洁白的外衣,一场心事悄然堆砌,迷茫与恐惧,凌乱了足迹,一个人将密不透风的心事藏起,可是仍有一小撮,时常在寂静的空气里喘息,我深知那是淡淡的忧伤,搅动出的愁绪,沮丧又无措的叹息,人,在接受病痛与折磨时,脆弱到不能呼吸,再多的慰藉,也抚慰不了慌乱的情绪,不敢轻易的去触碰与回忆,怕瞬间爆满的过程,一经裂开,便无法再合拢收起。
寻着一丝丝的信息,将春意渐浓的影像映入脑海里打印,慢慢的触摸,浅浅的临模,姹紫嫣红的花期,玉兰花展露着最妖娆的风韵,窗外一抹抹葱绿,迎着风起,伸展着情意,万千明媚的花儿,绽放着朵朵诗意,温柔的光线,停留在掌心里,情深几许。
依着春的风情,走出去,用力去感受油菜花染成片片金黄的期许,约一两个知已,或跑或笑,随性又惬意,暗香盈袖的花海里,有我们亮丽的身影在穿行,生活,多一份畅想,少一份杂草丛生的思想,将一颗简单的心,悉数交给这一片春暖花开的天地,看花开花落轮回演绎,看远处袅袅炊烟升起。
许光阴一个回眸,无论走过多少风雨,再多的坎坷,只要我们执着的在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边走边收获温暖的风景,静静的在岁月的流淌中缠绵出一段段暖心暖意的插曲,人生起起落落,花开
无声,花谢无语,都是一种升华与延续,精彩的时候,懂得丰盈心绪,落寞的时候,淡看炎凉舍弃。
轻轻的拾起岁月的宁静,一窗花絮,温情的溢出心底,将心事婉成一枚素香的心语,韵染成思念遥寄,枕着月光想你,想起你的温柔细语,仿佛绵软的唇,轻吻我发间的呼吸,刻满了多情的回忆,多想与你一起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轻唤我的名字,听,风的吟唱,赏,花的旖旎,风过生香,月下听雨,浅绘一幅生命流动的炙热与欣喜。
【篇五,柔柔的风,甜甜的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淡淡的春意开始在大街小巷悄然流淌起来,随心所欲地信手涂抹着新绿的时候,春天的第一场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可爱的人间。淅淅沥沥,犹如断线的珍珠,牵动着我的心弦。
霏霏细雨,丝丝缕缕。独自漫步河边的小径,风儿拂面而来,夹杂着调皮的雨点,吹散我愁乱的思绪。好像出笼的鸟儿,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母亲般的温柔,母亲般的呵护。我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微微湿润的泥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经过春雨的洗礼,河畔不知名的野花竟也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诱惑力,犹如含泪少女的娇羞,超凡脱俗,亭亭玉立,恐怕连那花中之王牡丹也要逊色三分。
微风迎面,那河边的杨柳都吟出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明的絮,每丝飞絮都是柳的一株分号,满天飞舞的
柳絮,被调皮的雨点儿骑在脖子上,飘落在水面上尽情嬉戏……
鱼儿也耐不住寂寞,你追我赶,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折下一枝柳条,逗逗那快活的鱼儿,鱼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坏了,划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条大鱼“扑通”一声跳起又迅速落入水中,把一块明镜打得支离破碎。我忍不住笑了。
看看花,看看树,再看看那可爱的鱼儿、无拘无束的流云,天地间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我也犹如天地间的一个精灵,天地间的一切都属于我。
万类春天竞自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也努力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我想起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说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一幅天然的巨画。”的确,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一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
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它呢,繁忙的工作,紧张的节奏,在我们整日为事业拚搏、为生活奔走的忙碌之后,是否也应该多走近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
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予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想到这,我不再抱怨世事的繁琐,我仿佛看到绚丽的彩虹在向我招手。
站在风中,任凭那温柔的雨儿不断地落下,甜甜的……
【篇六,春日载阳】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这是《诗经?七月》中的一句诗。载
阳,指阳光开始变得温暖。仓庚,就是黄莺。就是这样简洁的一句话,把人的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含而不露。春天来临了,阳光温暖,天地和谐,黄莺在林间欢快地飞来飞去。这是一行温暖的诗,当我吟诵着它的时候,眼前和心头都有了盎然的春意。
立春已经有些日子了,记得立春的前一天,我对妻子说,明天我要吃春卷。并补充着说了一句,立春吃春卷,是旧时就有的民间习俗,叫咬春。我喜欢与春天有关的习俗。立春是一个古老的节气,据文献记载,早在周朝就有了迎接“立春”的隆重仪式。立春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王公大臣到郊外迎春,祈求丰收。我猜想,立春日迎春的习俗,很可能是从民间传到官廷的,因为只老百姓才会如此关心节气。况且,旧时民间迎春的习俗还有很多,诸如贴宜春符、举行迎春宴等。可惜这些传统的习俗没能很好地继承下来,起码在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迎春,春天来了,一年从此开始,过去怎么样,有多少烦心事,统统地让它过去吧,来,让我们重新开始,岁月又给了我们一次新的机会,在春风里,我们又鲜活如初。
立春那天,我果然吃上了香喷喷的春卷,馅是肉丁地米菜,炸得黄酥酥的,很好吃。“春到人间一卷之”,这是谁说的话呢,一定是出于旧时的一个民间诗人之口吧。地米菜,学名荠菜,耐寒。这来自河滩或者田埂上的地米菜,清香,微苦,让我想起了民间,想起了山野,想起了那些朴素的日子。耐寒的地米菜,瘦弱的身子,在风中摇曳,它在整个冬天都在悄然生长着,有点苦,有点寒,没关系,你不是最先感知了春天吗。
一个周日的上午,阳光灿烂,我骑着自行车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桃花汛未到,江水还没有涨上来,但是,春天的江水充满了活力,它比以往流得快了许多。江水悠悠,长堤泛碧,柳树笼烟。只有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才能充分地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是多么温暖。不仅是皮肤表面的,而是暖到心里去,像一种久违的真挚的情感。在这温暖的春阳里,想起自己一首叫《在江南》的旧作,里面有这样几句,
让我忘记
让我说,
我只是一棵草
这一生我只看见了水和阳光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紧接着又说,“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那些穿着麻布素裾的采桑女子,挽着竹篮,款款地来到郊外的小路上。在一片莺歌燕语声中,那些采到篮子里的,是初春的桑叶呢,还是鲜嫩的阳光,
阳光还是温暖如初,可是黄莺呢,那些春天的歌者呢,它们飞到哪儿去了,好多鸟都消失了,没有黄莺的春天有点寂寞,有点冷清。还有谁为春天的到来,向我们唱一首歌呢。
春日载阳,我心荡漾。自然界里,天地万物,山光湖色,树木芳草,阳光雨露,无不让人无端地感到欣悦。稼轩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俗世里,能让人觉得妩媚的时刻,温暖的时刻,多么难得,同时,又是多么短暂。
【篇七,我的风景】
生命中有许多美的绽放,那一道道明亮的彩虹,一次次绽放的绚丽烟花,一朵朵用心血浇灌的花朵,绝美的风景演出了精彩的人生。
——题记
我的风景很简单,那一片落叶的定格。那一朵雏菊绽开的瞬间,那滴雨露滑落是划过的精彩,都是我沿途中的风景,因为人生的磨难之多,途中的风景便是心灵的慰藉,将那些点滴的风景铭记于心,定能为我打开心灵的天窗展开人生的旅程。
若说我是一个奔跑中的人,只为了目标而努力,那也是不可否认,人生的时间何其的短暂,所以我忽视了沿途的风景,只是因为灰暗的心灵蒙住了我的天窗,风景在我的脑海中早已遗忘,他人将生命演到高潮,使自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这样的风景拦住了我奔跑的步伐,结束了浑噩的生活。
它们将我环绕,点点的光辉温暖着我冷漠的心,微小的花草用姿态擦亮我早已封闭的眼,眼溢出了眼泪。似在懊悔虚度的光阴,我惊愣的站在原地,莫名的心慌,我的世界如此的苍白,一阵阵揪心的痛刺痛着我,我所付出的的值得吗,那灰色的天空枯萎的花草,似在嘲讽我没有风景的空虚,我迷茫了,我的风景在哪,
一滴从我世界掉出的晨露将我唤醒,晶莹的露珠里浮现儿时的片段,依旧是那个我,却有着不同的心,稚嫩的话语温暖着人心,小小的双手扶起了一片善心,我的心震动了,封锁的门突然射出耀眼的光,那一刻多年的枷锁猛然消失了,更多的更多的情景闪现在脑海,
我笑了,空旷的心中洋溢着欣喜,原来我也有过那么多的风景。那么多油我创造的亮丽的风景。
我的风景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只是伸出一双手,风险一份情,这是我的风景,蓦的我忽然发现那片灰暗的世界再次得到了春天的眷顾,那一朵朵的绽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微风轻轻的吹来,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了我的窗台,微弱的声音,唱出最闪亮的期待,其实风景一直与我同在,我的世界此刻春暖花开。
我找到了我的风景,但对我来说成为别人的风景就是最美的,我愿意成为人生中最绚丽的风景。
【篇八,在那些飘雪的日子】
永远记得那个飘雪的冬天,测试成绩下来的时候,外面正纷纷扬扬飘着漫天大雪,阳台上,同学们欣喜地伸手迎接这冬的精灵,只有我心情沮丧地坐在冰冷且空荡的教室里,接二连三的惨败,已将我打击得苦不堪言,直到你走来,轻轻对我说,“一起去看雪,好吗,”
许久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看着在空中欢快飞舞着的雪花,让人不禁想起了因风而起的柳絮,想起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我想,如果不是我由一只骄傲的白天鹅一下子变回丑小鸭,我是永远也走不进你的世界的,原来你的才华,都被平日漠然的外表所掩饰,你的灵气,都被你差得不能再差的成绩所遮盖。
考试愈行愈近,而我的信心却被下滑的成绩一点点腐蚀,我不会再和你一起到阳台上看夕阳,听你讲一些我在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因为我要用自己最后的力气挣扎,而你却假装没看到我对
你越来越冷漠的态度,依旧真诚地鼓励我,一如既往地相信我,你自己却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许还有家庭条件的原因,主动退学,那天晚上,你一个人默默地收拾课桌,当你提着沉沉的书包走出教室,埋头演算的我竟没想到去送送你。
考试结束了,当我从考场上筋疲力尽地走出后,我竟接到你的电话,你告诉我,考试这两天你同样激动紧张,因为你唯一的朋友在考场上。听着话筒里从陌生城市传来的似曾相识的声音,我第一次感到了那种远隔千里的忧伤和惆怅。
我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你只是我生命里的匆匆过客,我会忘了你,像轻易忘掉许多以为会刻骨铭心的事一样,可岁月的河流冲洗不掉你曾经精心呵护的友情。所以,每当雪花再次飘落,独自坐在座位上的我会强烈地幻想有一双手轻轻搭在我肩上,有一个声音在说,“去看看雪吧,”然而逝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因愧疚和期盼而修饰的思念会愈发强烈。
本来我们相处的那短短几个月应该是我生命中最冷的日子,但却因为你,而有了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想起了你说过的一句话,友情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为它可遇而不可求。
友谊是一个恒等式,它的两边是同样纯洁、同样美丽的两颗心,只有真心地付出,永远没有亏欠可言,冬天是个结冰的季节,而真挚的友情,永远不会被冻结。
作文二:《借景抒情的散文》27000字
借景抒情的散文
篇一:借景抒情的散文
不需要很长,3、4百字均可 求借景抒情的散文
篇二: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绝 唱 (17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 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
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
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
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 长安》 2008
年第4 期,有侧改) 7 (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8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9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10 (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
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7 .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8 .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9 .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0 .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
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
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
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
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
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篇三: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2000字)
绝 唱 (17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 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
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
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
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
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
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
作文三:《借景抒情散文名篇》28100字
借景抒情散文名篇
篇一:借景抒情散文名篇
不需要很长,3、4百字均可 求借景抒情的散文
篇二: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
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
》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
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世为豪族,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游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
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
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中国古代文学
篇三:借景抒情作文指导
教学内容:写景抒情散文模式
教学步骤:
一.优作欣赏:
例1. 飘落心灵的枫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熙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
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例2. 花与女孩儿
一株胚芽,它选择了生长。
一个女孩,她选择了生存。
胚芽含苞待放,是在一个酷热的盛夏,它在与其它花对话时,刚刚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月的生命。
女孩得知病情,是在高二的下学期,在一次晕倒之后,她被告知得了白血病,还剩下一年多的时间。
花儿蔫了,它还没有接受阳光,它还没有吮吸雨露,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呀!
女孩儿哭了,她还没有考上大学,还没有走向社会,她的青春才刚刚揭幕呀!
一个昼夜,花儿没有说话,它用心灵作出了最后的选择———面向着太阳开放,即使短暂的生命只能拥有片刻的芳华:与其哭着死,不如笑着生。
三天三夜,女孩儿不吃不喝,她用心灵作出了最后的选择————不做逃避的懦夫,用温暖的微笑让另一个生命升华;生命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对生活的热爱得以延续。
花的母亲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花竭尽自己的全力向上生长着。在每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它都愉快地睁开眼睛,跟太阳打个招呼,然后,继续酝酿着自己短暂的美丽。
女孩的前桌儿是一个顽劣的男生,她用全身心的爱温暖男孩冰冻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女孩耐心地面对男孩漠然的脸,为他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美好。但她却从未告诉过男孩儿自己的秘密。
花儿的顽强不被小草儿知道,但它选择蓬勃。
女孩儿的关怀不被男孩理解,但她选择坚持。
人们驻足于盛开的花儿面前,嗅着它芬芳的气息,赞不绝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男孩剪掉了披肩的长发,改掉了种种的玩世与不恭。为了女孩儿的友谊,他变得勤奋而努力。
花儿笑了,它的生命赢得了人类的称赞。
女孩儿笑了,她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对生活的执着(著)得以在另一个健壮的生命里继续。
一个月后,花儿谢了,它用自己的选择证明:短暂中也能孕育奇迹。
一年之后,女孩死了,她用遗书告诉男孩存在即合理,热爱是一种美。
心灵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作出选择,而那其中又常常包含着美丽,正如这朵花儿、这个可人的女孩儿。
二.例文讲析:
1二.例文讲析:
1.《飘落心灵的枫叶》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2.《花与女孩儿》分析: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类似于古典诗词中的咏物作品,缘情写物,情景交融,不粘不脱。所以全文均为一段写花一段写人,花中有人,人亦似花,花和人命运相当,生死与共。这种写法有较强的操作性,易于把握。难点在要把相似性处理好,否则会不伦不类。
三.模式归纳:
例1类模式:
第一段: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第三段: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注意与话题联系)
第四段:升华主旨。(最好有一定的哲理。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
例2类模式:
一段写景或物,一段写人事,交替进行。(注重其相似性、合理性).《飘落心灵的枫叶》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2.《花与女孩儿》分析: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类似于古典诗词中的咏物作品,缘情写物,情景交融,不粘不脱。所以全文均为一段写花一段写人,花中有人,人亦似花,花和人命运相当,生死与共。这种写法有较强的操作性,易于把握。难点在要把相似
性处理好,否则会不伦不类。
三.模式归纳:
例1类模式:
第一段: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第三段: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注意与话题联系)
第四段:升华主旨。(最好有一定的哲理。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
例2类模式:
一段写景或物,一段写人事,交替进行。(注重其相似性、合理性)槐花开了
一连几天,烦心事就像蛛网一样缠着我——又要升级考试了。脑子里头盛满了作业,木呆呆的,低头想想也对:书本原本就是是木头做得嘛,多了,自然是这样了。
走在阳光下,我的感觉开始复苏:街上暖洋洋的,周围的一切原来那么新鲜美好,仿佛我是个刚刚来到这世界的婴儿——此时,想想自己真是太天才了,婴儿,的确是刚落地的婴儿,大口呼吸着??
蓦地,我愣在了那里。在我一张一翕的鼻翼里分明嗅到一丝馨香,淡淡的,而又充满了扩张的欲望,向四处弥漫着。 惊讶之余,我举目四望。道旁的槐树上层层叠叠的开满了花:低的,站在墙上触手可及,高的,就只有仰望的份儿了;开着的,正把花囊撑着,那香气放的毫不保留,没开的,也沐浴着阳光,努力的酝酿着,酝酿着。
是呢,槐花开了。自己今年发现第一棵小草的新绿仿佛还是在昨天。我的心不由的一颤:时间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不停歇地流着,头也不回的流过。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漫漫人生路,你几曾驻足观赏过身边的繁花似锦,在人生的单行道上,你何尝留意过车窗外掠过的风景?刚才你不是还为了考试的事心绪不宁吗,
生活中不能只有苦行。因为,早上开的花到了傍晚才来采撷会是怎样的一种愁肠百转啊~
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一)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一看到涉及景物描写的题目就发怵,很少有同学对景物描写或借景抒情类的作文感兴趣的。其实,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找到了方法,写出一篇漂亮的借景抒情的作文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八个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景。
眼中有景就是要细心观察并且善于捕捉身边的景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城市建筑以及身边的万事万物,只要我愿意,都可以为我所用。
当我们学会了捕捉身边的景物,一缕阳光、一颗小草、一丝清风、一抹残阳,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景物也是有特点的,抓住了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特点,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加以修饰,这样,就不会感觉单调乏味了。 然而,有了好的景物描写,还不能算一篇好的作文。要让身边的景物变得
鲜活起来,还要做到心中有情。
有景无情,这样的景是没有生命的;有情没景,这样的情只能叫无病呻吟;情景交融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因此,再好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情服务的。
借一丝盛开的鲜花表达一种愉悦、舒畅的心情;摘一轮明月寄托一份思乡的情怀;雨中漫步叙述一份浓浓的友情。
心中有了情,眼中的景才有了可依托的灵魂。因此,在写作文时,清楚了自己要表达什么情,写的时候就不会漫无目的了。 另外,在叙事类作文中插入借景抒情的手法,作文会更加丰富,更感人。在叙事类作文中适时穿插景物描写,更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借 景 抒 情 和 托 物 言 志
【技法指导】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当代女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
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这一段描写选取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画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它同“我”当时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不敢回的复杂心情完全融注在一起,有力的反衬“我” 的悲苦境遇。
古人云:”夺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也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家以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自然是充满主观情志。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借景物来抒发感情,使景中含情。
作文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对某种事物的赞美或贬斥,抒发自己的某种心态,成为常用技巧之一。这种思想感情寄托于物的笔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一般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它伟岸、正直、
朴素,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这篇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了抗日时期我国北方农民,并与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相合。
巴金的《灯》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灯》里写了三种灯光,都包含着深邃的象征意义——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社会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爱尔克的灯光,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我的心灵的灯光” 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托物,不是随便取一物勉强比附就可奏效。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至切”,就是取物与立意要相合。否则,文章就有牵强附会之嫌。
总之,言志抒情是写景状物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志交融在一起,使山水含情,草木有意。
【名篇精段】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话的的妙处的。
——杨朔《茶花赋》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和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
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他山之石】
我 喜 欢 秋 天
陆秋艳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
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点评〗 面对秋天,作者有独特的眼光:纵然有几分肃杀,有几分萧条,但从秋的成熟中,从丰收的喜悦里,作者读出了美。作者巧妙地把对秋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秋景的描绘之中。
人 生 如 萍
刘 懿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
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点评〗 “平静中有风波,风浪中有平静”是在写浮萍,更是在写人生。作者将对人生的感悟寄寓在对浮萍的描绘之中,这就是托物言志。
【写写练练】
课内作文
1(冬天,小草藏匿了踪迹。你能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小草吗,请以此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寒冬的风,许多人是惧怕的。你能发现她的可敬可爱吗,请以“寒冬,风也在唱”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课外练笔
1(以冬天的某一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借景抒情的文字。
2(以冬天的某一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文字。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的写作技巧
抒情的文章以情感的抒发为写作的主要目的,根据作者抒情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抒情的文字可以是结构比较完整的一篇作品,也可以是单纯一个片段的文字。在这里只来探讨一下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那么我们如何在一个字数有限的片段中达到借景寓意,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首先,作者在写作时必须有真情实感。一段文字在篇幅不长的情况下,要把作者内心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用情来感染读者,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 如果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单纯想去靠几个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和几个标点符号去体现,文章必显的枯涩空洞,会让读者一眼就看透华丽外表,使文章也会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其次,把握住抒发感情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片段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在描绘景物时,无论是选择的角度,确立的侧重点还是文章的谴词造句,
其倾注的情感必须始终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杂音”,破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再次,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挑选景物时,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含在精神实质中,特别是片段描写,字少意丰,更应该注意做到惜字如金,字字点题,句句显意。
最后,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片段描写的文字虽“体积”小,但“技术”含量高,恰当的表达技巧正是对其进行精雕细刻的一把“锋刀”。为了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在观察景物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这样一方面丰富景物的刻画点,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使读者更有味的去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份情感。
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作者个人的主观修养。因为作者所描摹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景观,而是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情感之景,尽管文字片段篇幅小,但作者个人的气质也会或多或少的渗透在其中,这也会影响到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的表达效果。
作文四:《读书笔记(借景抒情,散文)》1800字
读书笔记(借景抒情,散文)
要求:
1(摘抄至少5个雅词,不认识的查字典注音~
2(抄写并赏析精妙词语或句子,不少于3处。句子就在文中划横线,标注A.B.C再赏析 3(要有不少于200字的读书心得。
赏析要求:第一步:归纳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及结构
第二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至少2点,并举例
第三步:读后感悟或启发
这一季将要过去,荷塘里的怒放又即将谢幕。怕与荷花仙子 失之交臂,便选了个雨丝悠长的日子,信步到荷花塘去了。 一、雅词积累:
和许多人一样,予独爱莲。只不过赏莲的兴致要别样了些, 多半选择在雨中或黄昏后,夕照暮色荷塘的意境------倒很衬莲的 宁静与寂廖。因此,我偶然心事作祟的时候,会带着一只尼泊尔 手鼓,到荷塘边渲泄敲打几下,中西结合,在炽烈与恬淡交织中, 颇感些缠绵悱恻的味道。
雨中墨荷自然是无限娇艳与妖娆的,浮在泥面上的碧叶,鲜
泽而光亮。雨丝沙沙洒在上面,似秋虫在啃食噬咬,直叫唤得人二、精妙句子赏析 心痒难耐。夏意正浓的时候,各色的花儿,争芳吐嫣,婷婷漫舞。 或嗔,或痴,或妙曼婀娜,或娉婷交错,在令人迷醉的摇曳中,
清香袭人,沁人肺腹。 当年,我就住在这个荷塘边上,每到更深露浓,深夜之时,
打开窗子,常有一袭远香飘至。月光之下,蛙鸣蟋语,是这个荷 塘如梦似幻的夜色。清早的时候,野鸭子嘎嘎的叫,摇摆着肥臀,
慢条斯理的梳洗着羽毛,若运气好的话,还能在草丛里捡到几只 散落的蛋。塘水下鱼戏莲间,有红的,墨的。更多的是泥鳅和虾,
在我印象中,虾是比较容易钓上来的,常常浮游在岸边,投些米 饭与骨头,一捞就网起一兜了。当然,我那座荷塘边上的小屋里,
也曾演绎过某男某女的情爱故事,只可惜斯人已不在,依旧荷花 香。就不提它了---。
只记得昨日留下的书签里,浮华散尽,沉淀了一段岁月的痕 迹,而我只不过是岸边一个悠然打着太极的逍遥散人,来吐呐换
气来了。 我与莲素来渊源不浅,且不说敬那莲是谦谦君子,洁身自好,
不与泥同污的高尚品德,就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足够使我 情迷痴醉,甚至连现实中的人格追求,也用莲之品行来约束要求
自己。无论世道多污浊泥垢,都要独善其身。若是不然,我又何 必常常到这里来呢, 毕竟在这个无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很少
有什么东西是真实洁净的,固然莲只属于一种植物,却偏偏它的 高洁,清醒--遗世而独立。因此,就显得弥足珍贵,实乃世间奇
物也。 我也是个念旧之人,小时候极为顽劣,那时是个无忧孩童。
放学后,常常背着大人,和同学三三俩俩的相约到校边一个荷花 塘里游泳戏水。让男孩子帮着采莲摸鱼,老师一来,仓惶逃走。
沐后摘一朵莲插在我的青花瓷瓶里。童年的故事就更彰显得美仑 美奂了。
我故去的外婆是个勤快的女人,整齐而洁净,夏夜的时候, 她喜欢坐在星空下,摇一把蔑扇给我讲故事。最怀念她煮的荷叶粥。到荷塘边摘几片巴掌大的荷叶,带回来晒干。然后把江米, 碱与红糖水一齐放进去熬上半天,一锅消暑解渴的荷叶粥就成了。清香洒了一屋子,甚是诱人。不幸,我的舅父过早辞世,她 的晚年是戚然的-----呵呵,扯远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旧景别去,新景出,那么,让我 明年再来一亲芳泽罢。摘自《我的荷塘》
读书心得:
作文五:《名家写的借景抒情散文》2500字
名家写的借景抒情散文
冬天~是一面寒夜里的镜子~透出一丝冰冷。在如斯季节里~印象总是特别深刻。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到:“冬天。”
不知为何~我总是对冬天怀着好奇~我也总是对冬天怀着特别的感情。
对冬天的好奇~我也说不明白~只是感觉到我和它是冥冥中由生命线把我们牵扯到了一起了~它就像是一块磁铁~而我只是轻质小球~它一靠近~我就会被它牵引过去。可当它路过后~我便失去生气~只能像泄了气的小球。或许因为我是冬季出生的吧~蔟我应该是喜欢冬天的。但我对它总是摸不婚着头脑~一到冬天~便会莫名其妙地被触葳动。
在我看来~冬天是记忆来临的高峰藉期~在冬天的日子里总会莫名地被绳索牵鲠动起我记忆的齿轮。我的这种谬论~是得ウ到我朋友印证的。所以在冬天的日子里~辟我重视特别留意每样事物。在冬天~我的轷心总是特别沉~特别是天气不好时~但偶伪尔也会有心情雀跃的时候。在冬天~有时潋我连自己也会捉摸不透。
冬天~总是会送晕晕沉沉~或许是冬眠的日子吧。但我却拼又不愿放弃我的生命。这么美好的日子用郄沉睡度过~却不去感受它~太浪费了~这 样我也会不甘心。毕竟一年只有一个
1 / 5
冬天 。但冬天却没什么好的消遣~都怪我总是 沉思。不过~沉思中有时也有新的发现。
如果一定要在四季中除去一个季节~除了尼冬季~不管什么季节消失我都无所谓~我睥不喜欢四季如春的地方。因为那实在是太拆单调了~在我的感觉中~春、夏、秋三季稃节似乎是一样的~上天是要让冬天来点缀炎它们~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了冬天怎么办羔~虽然如果真的没有冬天~地球照样转~漯人照样也要活~但我一想到~真有点胆战Β心惊了。
我是如此钟爱冬天~但它对于最我来说总是像梦一场。梦始时分是秋天~熙梦醒时分是春天。秋末不知不觉地踏入了凤冬天~然后不知不觉地踏过冬天~踏进了 春天。我总是感到很快地度过了冬天~但 尽力回想起来~却没什么特别快乐的事。 浍
冬天~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摸不着头脑的 季节~一个让我对它有一份特别钟爱的感 情的季节。
轮船缓缓移动着~天也跟随褛着一起移动。这时候对海阔天空这个词才 真正有一些理解。
风迎面吹过来~沁入迦心底~凉凉的~把酷暑的炎热一点点带走憝。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那一朵朵浪花~泉就像欢快孩童相互追赶着~尽情的在浩瀚 的海面上撒欢。风从远处带来了许许多多溉的尘土和污垢~肆意撒向海面~海浪把它仕们卷起~神奇的变幻出新的面容~而又保 持着自己蔚蓝的颜色~保持着自己的美丽 和干净。
2 / 5
海上常常飘来一堆堆浪渣~大侧海悄悄把它吞没了~毫无声息~仍然荡着艏微微的波~笑迎着飞来的一切。坐在轮船怍上~就像从海的头顶上经过~海水把我们苒托得高高的~欢欣鼓舞的把我们送过一程淘又一程~回过头马上又将自己被轮船揉乱奄的头发整理的顺顺滑滑~不留下一丝痕迹裳。安安静静的了望着天空。
百川向大海讨奔流~大海高兴的迎接着~挽着她们的手 ~欢快的向辽阔中心奔去~河水在大海中ü立刻有了一个博大的心怀。涓涓的溪流~涨日日夜夜想成为大海里的一员~因此向着 大海终身奔流不息~是大海那无限的宽广傍产生了吸引力~让溪水那么执着。
大海 接受着种种打击~接纳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经历了多少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踹任何历史的痕迹~没有留下一个人的脚印 ~她世世代代不变~年年月月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模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用浩蒎瀚的胸堂接受世间的千变万化、万事万物 ~用一样的眼光看着世间冷暖~用一样的桥脚步走过春夏秋冬。
经过大海时~眼望淌着海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你看~天是那样穆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末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赁的舒畅~心中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危宽了、静了~渐渐的觉得人活着是多么好浈。
从大海来到陆地~看着对面走过来的阮人是那么和善~那
3 / 5
么亲切~路边炸油饼的 锅里~那黄澄澄的油饼在舞蹈~散发出阵拉阵香味~菜农们堆放在路边的那一框框蔬?菜青翠欲滴~叶面上还滚动着水珠儿~充搁满了新鲜活力~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意诬义。
辽阔的大海~真是魅力无穷~宽容辄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就是这大海的气魄~ 就是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醺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想侵蚀她的尘埃污若垢~始终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碚化的天空。
人生常常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惑意~其实那一切的不如意~就像是海上的 漂流物~接受它~容纳它~吞没它。能宽昵容一切~一切就改变了~一切就平静了~慌一切就过去了。
人生何必太苛求~珍惜怏了眼前的拥有~眼前的拥有就变成了一种七享受。谅解了错误~错误不会回过头来再 把你带走~宽容了别人也就宽容了自己。
人常常对着生活笑笑~生活也就常常笑对钧你。从大海上回来后~大海那辽阔气势常 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大海~皱起的眉头慢阋慢散开。
蓝色~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烫陌生~也许有很多人喜欢它~我也不例外桧。
浩瀚的海洋有着深蓝的胸怀~广阔的 天空漂着湛蓝的遐想~可爱的海豚带着粉蟥蓝的活力~迷人的水晶嵌着宝蓝的高贵。忐这一切都在我脑海中不断涌现.
4 / 5
对于蓝肱的喜欢~说不上为什么。就是一种感觉~帱让人舒服~自由。从小就喜欢看天空。记借忆中~乡村的天空占据着我的孩提时代。嘭那时候~家门口是向着天空~无垠的蓝色睇填充着我的双眼~那里有太多遐想。为什诽么天是蓝的,那蓝色的尽头是何处,它的娘背后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无知切为‖蓝色增添几分神秘感。偶有几片浮云漂过鬼~百在蓝的衬映下显的更加空明~晶莹。
后来离开了乡村~来到了钢筋水泥的世界 里~尽管头顶上方也有天空~去感觉~已卒不是从前的那片天~多了些灰暗~少了些墙透明~多了些瑕疵~少了些晶莹。也许是 年龄的增长~对于蓝天的幻想也随之减少餮~忙碌在学海中~努力向前赶路~却经常铟忘了抬头远望~上方原来还有一片迷人的顼天空。也许~当自己徘徊迷茫之时~仰头沲看看天~静下心想想~这样便不会迷失方闪向。
我喜欢用蓝色装点自己的生活~哪 怕周围尽是黑暗~也要有一丝能看见的蓝污~有人说~蓝色象征着犹豫~深沉~可自 己并不是这样~因为蓝色中总有灿烂的阳埘光出现~生活就需要光明。我喜欢它~喜韬欢它的纯净~它的静谧~它的自由。
一耪抹蓝色在跳跃。你看见了吗,那时一种希,望~生活的希望。但愿~天天~天蓝。
5 / 5
作文六:《借景抒情的散文[2篇]》17200字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借景抒情的散文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借景抒情的散文第一篇
绝 唱 (17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 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
1
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
2
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3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
4
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
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
5
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
6
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 长安》 2008 年第4 期,有侧改) 7 (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8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9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10 (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7 .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8 .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9 .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0 .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
7
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
8
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
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
10
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11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
12
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夏 夜
? 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
13
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
14
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作者 叶梓 有改动)
13、阅读第?—?段,说说作者围绕“夏夜”写了哪些内容,(2分)
14、第?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
15、文章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
诗吗,”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夏夜”的思考和认识,(不超过120字)(5分)
13(?月光的轻盈、柔美、羞涩。?村庄的宁静、深沉、祥和。?声音的轻微、
灵性、悦耳。?父母的慈祥、疼爱、勤劳。?游戏的欢快、
15
有趣、尽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分)
14(示例: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
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
15(共5分;?交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2分;?谈自己的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塞外的春天
?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
16
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
17
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
成垛。
18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答案示例: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2分。每词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19
2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借景抒情的散文第二篇
还原法在借景抒情散文教学 中的运用 北京 市清 华大 学附属 中学 许姗 姗 散文 , 具有 “ 形散 神不 散 ” 的特点 。一方 面 , “ 散 文学 史上 的经典 之 作 , 亦是 借 景抒 情 散 文 的范 例 , 文贵散” , 正是其 自由不拘束的语言才显其灵动洒 脱; 另一方面 , “ 散文忌散” , 即使行文再思接千载 、 意涌八方 , 也定在芜杂中存一文脉之“ 神” 。借景抒 情类 散 文是 散 文 中 的重要 一 支 ,它 的语 言大 致可 分为 两类 : 景语 和情语 。情语 通 常 明白晓 畅地 展示 作者 的情感体悟 ; 景语则是作者所绘之 图, 所描之 景 ,这 类语 言 的表 层 意象 、深层 意 脉 往往 错 落潜 隐 。如 何看 懂 景语 , 理 清情 语 , 从 而 解读 出作 者 的 情感 密码 , 这是 中学教 学 的一大 难点 。 《 全 日制 义 务教 育语 文 课 程标 准 》 在 阅读 教学 中所 倡 导 的取 向 , 是感 受性 阅读 。《 高 中
20
语 文新 课 程标 准 》 中亦有 “ 充 分调 动 自己的生 活 经验 和 知识 积累, 在 主 动积 极 的思 维 和情 感 活动 中 , 获 得独 特 的感受 、 体验和理解 ” 的要求。感受性 阅读强调 的 是对 话 , 艾 布拉 姆 斯 曾经 在 《 镜 与灯 —— 浪 漫 主义 文论及批评传统》 中提出文学 的四要素 , 他认为 , 文 学 作 为一 种活 动 , 总是 由作 品 、 作家 、 世界 、 读 者 等 四个要 素组 成 ,这 四个 要素 共 同构 成 了文学 的 产 生 和接受 。这便是 说 , 读者需 要将 个体 的生命 经 验、 价值判断 、 情感体验融人文章的读解 中 , 从而 完 成 与文本 的对话 过程 。而如 何进行 感受 性 阅读 , 将 文 本读 懂 、 读透、 读 出体悟 ,还原 法 应 是一 个 可 以尝试 的途径 。 还原法是“ 依 靠抽象能力把构成艺术形象的 原生状态想象 出来 , 找出其间的差异 , 作为分析的 起点 ” 的方法 。它包含 了艺 术感 觉 、 情感 逻 辑 、 审 美 价值 、 历史 、 流派 、 风 格等 各 方 面 的还 原 , 读 者 可 以 分 析作 品的历 史 、 作 家 的风格 流 派 , 想 象 文本 留 白 处 的情感 , 寻 找文本 与个 体经验 的共 鸣处 。具体 到 借景抒情散文 中, 还原法可以落实为三个方面 : 图 景 的还 原 、 情 脉 的还原 、 裂 隙 的还原 。人教 版 语 文 必修二 第一单元 有两篇 借景抒
21
情类 的散文—— 《 荷塘 月色》 和《 故都 的秋 》 , 这两篇散文 皆是现代 下文将 以此为例 , 论述还原法如何在教学中使用 。 一、想 象 图景 。 还原 画面 《 荷 塘月 色》 的第 , — ,段描 写 了月下 的荷 塘美 景。课堂上 , 教师将本部分按照书写对象 的不 同进 行分层后 , 让学生用文字还原这幅图景 , 力争还原 出意境 与情 感 。摘 录几 段学 生 的还原 如下 : 生, : 荷 塘 中星 星点 点的 白花散 落在层 层 的 叶 子间, 有的静默地伸展着腰 身; 有 的蠢蠢欲动地蜷 缩在 大片 大片 的荷 叶 下 , 露 出尖 尖 的荷 角 , 努 力地 向外张望着; 有的开 了一半 , 一些花瓣散 落下去 , 另一 些簇 拥 在花 蕊 旁 , 犹如 一 位 衣衫 未 整 的 关人 ; 另一 些 盛 开 了的 ,像 身 着素 洁 衣服 的姑 娘 在荷 间 翩 翩起 舞 。 生, : 荷 塘 里像 是 架起 了一 台古 琴 , 叶 子 与 花 在 优 关而静谧 的旋律 中轻轻 晃 动 , 而又在 霎 时 间 , 一根琴 弦断了, 波痕 向 两 旁扩 散 , 穿过 叶 子 和 花 , 在 皎 洁 的 月光 下 ,直抵 池塘 的尽 头 ,渐 而 消失 不 见。 生, : 那 沁人 的清 香 , 本 是 看不 见 的 , 却 看得 见 缕缕微 风 在 花叶摇 曳 中穿梭 , 所过 之 处 , 送 来 阵 阵 薄纱般的幽香。柔软 了游人的心灵 , 芬芳了熟睡者 的梦 。时有 时无 , 若
22
隐若 现 , 近 若 可触 又恍 如 天边 。 像 是 千里之 外的 高楼 渺 渺地 飘 来 了轻 轻 的 ,轻 轻 的吟 唱 。 生, : 蝉 可以听到风的声音、 树的声音、 花的声 音、 叶 的声音 。蛙 可以看 到树缝 的影 , 满 月的光 , 杨 柳的丰姿 , 水波的流动。蝉和蛙愉快着、 喜悦着、 欣 赏着、 共鸣着, 发 出优 美的长音 , 奏 出悠然的和呜。 欣欣然着热情 , 欢欢语 着激越 , 这是他们 自由与欢 乐的律 动 , 享 受与分 享 的联 谊 。除 了我 , 迷 茫的我 。 学生还原后 , 其精彩处 ,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一 起细品 ; 其不完美处 , 教 师进 一 步 激 发 学 生 想 象 : , , , ,年 第 , 期 ,,
23
教 学 研 究 “ 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 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正如一 别地 来得 清 , 来得 静 , 来 得悲 凉 。” 这句看 似毫 无疑 粒 粒 的 明珠 , 又 如碧 天 里 的星 星 , 又 如 刚 出浴 的美 问地表达 了郁达夫对秋 的爱 ,然而 ,一个转折词 人” 这 个博 喻 又极 言花 怎样 的美 ,在 学 生 已还 原 画 “ 可是 啊” 却又不禁让人揣摩 , 北 国的秋 , 还是“ 好 面的基础上追问 , 加深学生 的体悟。 的” 吗, “ 清、 静、 悲凉” 是好的吗, 因此 , 第一句就是 《 故 都 的秋 》 中, 郁 达 夫 塑 造 了多 幅北 国 之 秋 文 章情 感 脉 络 的关 节点 ,它让 人 不 得 不 向下继续 的 图景 , 从记忆中“ 陶 然亭 的芦 花 , 钓 鱼 台 的柳 影 , 寻 找作 者的情 感表 达 。 西 山的 虫 唱 , 玉泉 的夜 月 , 潭柘 寺 的钟 声 ” , 到 其后 在探 寻 作 者对 北 国之 秋 的情 感态 度 时 ,另 一 着力描绘的五 幅秋景 图——庭 院读秋 、 清晨踏秋 、 个问题 的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 ,即北 国的秋究竟 秋 蝉 啼秋 、 闲人 秋 叹 、 胜 , , 秋果 , 故 都 秋 之 厚 味 呼 有什 么 特点 ,文 中有 很 多描述 北 国之秋 的关键 词 , 之 欲 出。在 教 学 中 , 教 师 同样 采 用 还 原法 , 让 学 生 学 生 按 图 索 骥 并 不 困难 , 比如 : 清、 静、 悲凉 , 饱、 赏 析 画面 , 并思 考
24
作者 是如 何挑 选 意象 的 。 以第一幅庭 院读秋 图为例 , 一开始 , 作者用 了 “ 在北平即使不 出门去” 的“ 即使” 一词 , 可见 这幅 图景无 需 出 门历 经 千 山万 水 而 得 ,而 是 随 处 可见 的家常 。想 象这 幅郁 达 夫 给我们 勾 勒 的图景 : 租 一 间破 屋 , 这是“ 故都” 的历 史 , 亦 是其 感 伤 、 忧郁 、 萧 瑟 的趣 味 , 破 屋 才 能体 昧 秋 之 悲 凉 ; 泡一壶浓茶 , 去看秋意之深浓 , 碧绿 的天色显得高远 , 听青天下 驯鸽 的 飞声 以动 写 静 , 凸 显出周 围的 静 意 , 数 槐 树 叶漏 下来 的 日光 , 或 者 静 赏牵 牛 花 , 足显 主 人 公 生 活 的 闲适 , 无嘈杂 、 无 喧 闹 的心 境 。而这 牵 牛 花 为 何 以蓝色或 白色的为佳 ,紫黑色次之 、淡红色最 下, 因 为作 者 钟 意 冷 色 调 , 并且要冷的清淡 , 不 浓 艳 。牵 牛 花下 长着 的“ 疏疏 落落 尖 细且 长 的秋 草 ” , 更 添 了秋 的 落寞 和 凄 凉 。这 幅 画 面 中 , “ 即使 不 出 门 ,就 是 在 … …也 能 看 到 … …听 到 ……感 觉 到 十 分 的秋 意 ” 足 以说 明秋 味 的浓 厚 和丰 足 , 随处 皆是 深浓 的秋味 , 随手便可勾画出秋 的意态神韵 , 这才 是 北 国之 秋让 人 醉心 之处 。而郁 达 夫本 人 “ 渴慕 清 净安宁 、 远避 纷争 嘈杂 的 ‘ 秋士 ’ 心态 ” 也 足 见 一
25
斑 。因此 , 通过 画 面 的想象 还原 , 才 能 细读 文本 , 咂 摸 出作 者 的情 感 。 二、 理清 情脉 关 节点 , 还原 情 感 深、 味、 浓、 永 等 。细 品这 些 词 语便 会 发 现一 处 矛 盾: 我们惯常所理解 的“ 清” 都是不厚重 、 很薄淡之 意, 如若这样理解 , “ 清” 和“ 饱” “ 浓” “ 永” 岂不矛 盾, 北 国之 秋 到底 如 何 ,从作 者 勾 勒 出 的秋景 图 中便 可看 出。五 幅秋 景 图中 的景色都 是一 致 的清 雅、 静默 、 悲凉 , 而 同时 又韵 味十足 。 因此 , 北 国之 秋应该是清得浓 , 静得深 、 悲凉得永。也正因此, 作 者才 倍 加 赞 赏这 故 都 的秋 , “ 若 留得住 的话 ,我愿 把 寿命 的三分 之 二折 去 ,换得 一 个 三分 之 一 的零 头” , 足见 作者 对秋 的情 感 。 《 荷塘月色》 中, 开篇 的第一句 “ 这几天心里颇 不 宁静 ”是文 章 的文 眼 ,围绕 着 这个 文 眼 “ 不 宁 静” , 读 者 自然 会 生 出许 多 疑 问 : 为 什 么作 者 不 宁 静, 不 宁 静 了之 后 怎么 办 , 最 后他 是 否 宁静 了,针 对 这些 问题 , 除 了让 学 生去 把 握 画 面外 , 若 能 找 出 文章中一些直接 的情感表达 , 便 可以提纲挈领 , 理 清作 者 的情感 脉 络 。比如 : “ 这 几天 心里 颇不 宁静 。” “ 今 晚却 很好 , 虽然 月光 也还 是淡 淡 的 。” “ 这是
26
独 处 的妙 处 , 我 且 受用 这 无 边 的荷 香 月 色好 了 。” “ 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 “ 这真 是有 趣 的事 , 可 惜 我们 现 在 早 已无 福 消 若 说 景 语 和作 者 的 情 感 之 间还 隔 了 一 层 , 需 受 了 。” 读 者耐 心 揣摩 ,那 么 相 比之 下 的情 语 则显 得 明 白 “ 这令 我 到 底 惦着 江 南 了 。—— 这 样想 着 , 猛 抬头, 不觉 已是 自己的 门前 。” 晓畅。若能从文章中找到作者情感表达的关键词 , 一则 有助 于 理 清情 脉 的关 节点 ,更 好 地 还原 作 者 的 这 些 句子 便 是 文章 的情 脉关 节 点 ,从 这 些 句 子 中 可以看 到朱 自清情 感 的微妙 变化 。一 开头 , 他 情感。 《 故 都的秋》 中, 郁 达 夫 对 于 秋 的情 感 在 文 中 表 达 出 自己内心 有苦 闷 , 心 绪烦 乱 。“ 颇 不 宁静 ” 是 并 不 隐讳 , 文 章 的第 一 句 就 写 明 : “ 秋天 , 无 论 在 什 关键 词 , “ 颇” 字表 明程 度之 深 。不 宁静 的情 绪笼罩 么 地方 的秋 天 , 总 是好 的 ; 可是 啊 , 北 国的秋 , 却 特 下 , 朱 自清准备去荷 塘 , 在通往荷塘 的小路上 , 幽 , , , ,年 第 ,期
27
僻寂寞 的小路 , 淡淡 的月光 , 让他发出“ 今 晚却很 好” 的感 叹 , 让他 有 了一 种淡 淡 的喜 悦 和 积极 的情 绪 。荷塘 的美景 被蝉 声 、 蛙声惊 扰 , 一个“ 但” 字, 强 烈 地写 出 了内心 的失 落 和空 虚 。荷 香 月 色不 能 真 正 的排 遣 内心 的不 宁静 , 朱 自清 便 怀古 思 乡 , 怀 念 起热闹 、 风流 、 有趣 的江南 , 但“ 无福消受 ” 又 即刻 让 作 者坠 人情 绪 的谷 底 , 无奈 和悲 哀 油生 。“ 这 令 我 到底 惦 着 江南 了。—— 这 样 想着 , 猛一抬头 , 不 觉 已是 自己的门前 。” 这句话意味深长 , 尤其是句 中两个 标 点 的连用 , 不管 这次 夜 游 得 到过 宁 静 , 也 淡淡地喜悦过 , 终究它不过是一缕青烟 , 不过是浮 生一梦 , 梦 醒 之后 , 终 要 回到 日常 的轨 道 , 面 对 重 压 的 现实 。因此 , 抓 住情 脉 的关 节 点 , 便 可 梳理 和 还 原 出作 者完 整 流转 的情感 脉 络 。朱 自清 的情 感 虽 有 波澜 , 但 不论 悲 喜 , 一直 是 淡淡 的 , “ 淡淡 的喜 悦 最终 也 没 能掩 盖淡 淡 的哀 愁 ,因为 现 实状 况 没 有 改变 , 他就不 可 能真正 从愁情 中解 脱 出来 ” 。 三、 聚焦 多幅 图景 中的裂 隙 。 还 原主 旨 如果说《 故都的秋》 是用多幅图景叠加了一副 “ 清、 静、 悲凉” 的故都之秋 图 , 那么《 荷 塘月色》 与 其 不 同
28
的是 , “ 荷 塘 月色 图 ” 和“ 江南 采 莲 图 ” 看 起 来并 不 统 一 , 朱 自清 想要 寻找 宁静 , “ 荷塘月色图” 是借 优 美 宁静 的荷 塘 传达 出 自己在 荷 香 月色 的世 界里暂得宁静 , 但是 “ 江南采莲图” 却绝非宁静的 图景 , 而 是一 副热 闹风流 的 图景 。那 么为什 么作 者 在寻找宁静的心绪支配下 ,却忆及 了一幅如此热 闹的图景 , 所言 , “ 我爱热闹 , 也爱冷静 , 爱群居 , 也爱独处” , 作 者所 描绘 的“ 荷 塘月 色 图 ” 和“ 江 南采 莲 图 ” 其 实 恰恰 是冷 静与 热 闹 、 独处 与群居 的印证 。它 们是 作 者 所爱 的两 种 类 型 的生活 , 而 归 根结 底 , 作 者 到 底 在追 寻什 么 , 仅 仅是 宁静 吗, “ 什 么都 可 以想 , 什 么 都可以不想 ,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 一定要说 的话 , 现在都可不理” , “ 便觉是个 自由的人 ” , 其实 朱 自清 的夜 游 和一 直 以来 的追求 ,与 其说 是 “ 宁 静” , 倒不 如说 是 “ 自由” 。也恰 恰是 “ 自由” 可 以统 领起文 中看似矛盾 的两幅画面 ,静谧的荷塘与热 闹 的江 南 , 都是 世 间万 物 自由勃 发 、 自性 生长 的 图 景, 而这才 是朱 自清 心生 向往之 处 。很 多研 究 资料 在 梳理 朱 自清 情 感线 索 时 ,都 会 用 “ 不 静— — 求 静— —一得 静 —— 出静 ” 来概 括 , 最 后 的“ 出静
29
“ 便 是 所谓“ 超 出 宁静 ” 之意 , 作 者 此 刻 心 中不 再 执 著 于 宁静 , 而是 “ 这 令 我到 底惦 着 江南 了 ” , 他 寻 到 了他 更 想要 的东 西— — 自由 , 是 群 居 中的 和谐 , 是 热 闹 中的静谧 。 在借景抒情散文 中 , 景语虽然晦涩 , 但是合理 的想象可以还原出画面的意境 ; 情语虽然分散 , 但 是若能找到情脉的关节点 ,就可梳理 出作者 的情 绪 流变 , 更 好地 把握 情感走 向。而在 多幅 图景叠 加 的借 景 抒情 散 文 中 ,多 幅 图景之 间 的关 系也 是 有 效 的切 入点 , 聚焦其 中 的裂 隙 , 或 可 对 文章 的主 题 做出不同的诠释。因此 , 巧用还原法 , 便可更好的 由景 达 情 , 由情 生 悟 , 从 而进 行 感 受 性 阅读 , 更 好 地完 成与 文本 的对话 。 参 考文献 , , ,郦稚 牛等译( ,? ,? 艾布拉 姆斯 ( 镜 与灯——浪 漫 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 (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 , , , ( , , ,王 荣生( 语 文科课程论基 础, ,, ( 上海: 上 海教育 出 版社 , , , , , ( 仔细品读“ 江南 采 莲 图 ” , 为什 么 朱 自清会 忆 及江南 , 江南上一处的情脉关节点是 “ 热闹是他们 的, 我什么也没有” , 作者如是感叹 , 外在 的静谧总 会受 到 叨扰 , 而真 正属 于 自己 的 、 不 受外 在 干 扰 的 内在 ,
30
似乎 只有 记忆 和文 学 的世 界 。于是作 者开 始 从 现 实 的 自然 景 物 进 一 步 退 守 到 自己 的 内心 世 界, 这便是 “ 江南采莲图” 的来历 。而此时热闹的 “ 江南” 与 宁静 的 “ 荷塘 ” 是 否 矛盾 ,带着 此 问题 细 读课文 , 发现解决文本裂隙的关键便是文章的第 , 自然段 。 “ 我爱热闹 , 也爱冷静 ; 爱群居 , 也爱独处 。像 今晚上 , 一个人在这苍茫 的月下 , 什么都可 以想 , 什么都可以不想 , 便觉是个 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 要做 的事 , 一定 要说 的话 , 现在都 可不 理 。 ”如作者 , , , 孙 绍振 ( 直谏 中学语文教 学, ,, ( 广 东: 南方 日报 出 版社 ( , , , , ( , , , 方智 范( 关于语文课程 目标 的对话( 二) , , , ( 语文 建 设, , , , , ( , ) ( , , ,钱虹 ( 渴 慕清静 的秋 士心 态与细 、 清、 真的 艺术追 求——《 故都的秋》 课文导读 , , , ( 名作欣赏 , , , , , ( , ) ( , , ,吴欣歆( 探 寻作者的精神 家园——散 文专题 单元 中 的《 荷塘 月色》 教 学设计, , , ( 语 文建设 , , , , , ( , , ) , , , 樊丽慧(高中语文写景抒 情散 文单元教 学探微, , , ( 北京教 育学院学报 , , , , , ( , ) ( , , , ,年 第 ,期
31
32
作文七:《借景抒情散文《春日雨霏霏》》1100字
借景抒情散文《春日雨霏霏》 远去的背影,飘忽的眼神,迷惑着她,沉醉难眠。他等候,倩影魂梦终难觅。一场别离洒红尘,唤起秋冷添悲凉。--UUMOB
春潮涌动的季节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似水流年里消弭了多少哀愁,滋长了多少懵懂的情怀,掬一束阳光晕染了如烟如雾的想念,轻扣心扉荡起了花儿含羞般的思绪。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常在,红袖盈香,古老相传暗影涟漪,风清月明,那刹那般风情万种,青丝垂下,萦回百转情丝暗结。春风化雨,多少痴男怨女哀叹,寻梦而去,旧时楼台窗影幢幢。抬头望,繁华落尽落叶缤纷,低头思,铅华洗去碎影漂流。
山朦胧,雨朦胧,风轻轻,月轻轻,山河锦绣,郁郁葱葱,青砖黛瓦,秦月汉关。游一方家园,醉一场春梦,黯然琐碎华年,怆然心碎衣袖。
雨湿莲花河畔,藕粉青色如烟,斯人已憔悴零落成泥,黄昏古道寒鸦凄凄。轮回里多寂寥故事,三生石上斑斑泪痕。
烟雨蒙蒙中佳人独立,往事如梦泪眼婆娑,江南水乡古镇氤氲,是谁将心事托付,此刻已无语凝噎。梦醒后,一行清泪凝腮,斩不断,
千年情丝百结。
堤岸处,微风细雨霏霏,断桥边,昔日杨柳依依。轻柔梳弄心事,那昔年呢喃细语,腮边胭脂唇印。望尽春愁,黯黯絮语低回,捻束拂尘,寂寂佛音回环。
春已至,芳草绿,那满山的青松,满园的梨花百合,暗藏了多少勃勃生机,流年里故乡云蒸霞蔚,潜埋着多少遐思凝望。
一场春雨一场梦,一饷贪欢一场醉,清晖撒在身上,鸟鸣头上徘徊,春日雨霏霏,何处不欢愉!
看远山黛青如墨,云蒸雾绕间,仿佛人间仙境,那山间松枝,亭亭如盖,绿色成荫,诉说着多少人世沧桑,悲欢离合。那山间小寺,雾气蒸腾,仿佛世外桃源般寂静,偶尔有梵音袅袅,暮鼓晨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刻那粉的红的桃花如出浴的美人般次第开放,蝴蝶在其上飞舞,蜜蜂在其上采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艳丽的粉如美人的胭脂,那淡淡的香如美人的体香。此时细雨打湿了花蕾,雨中的寺院如同奏着华丽乐章的提琴,梵乐声声,唱诵不止,将庄严和拙朴演绎的淋漓精致,好一派人间盛景!
雨中的江南就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一般,雨声敲打着青石砖
瓦,发出叮铃铃地响声,江南的景秀,熨帖着像一段华丽的锦缎一般, 也像一袭华美的袍子,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沉浸其中,会发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真谛,江南的黛瓦青砖,古色古香的建筑,都透着灵秀,透着俊美。
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此刻有孩童正在嘻戏,他们追逐着,打闹着,给春天这美好的乐章增添了更动人的乐符。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
关键词:春日 抒情
作文八:《借景抒情散文写作策略》3600字
借景抒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所写之“景”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场景;可以是自然之景,也可以是人工之景。但从考试的角度看,更多是寻常之景致,更多是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借景抒情散文也有多种样式,本文着重讨论“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 “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风景”与“场景”之间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以“风景”开头,以“风景”收尾,首尾的“风景”是一致的,但描写不要重复。开头的“风景”是为了引出场景,因此要简约,不要为写景而写景。接下来的“场景”是开头的“风景”中的一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是“现在”,为了和下文“过去”的场景相对。 (2)处理好“实”的场景与“虚”的场景的关系。借景抒情散文重点是“场景”,“今昔双场景式”借景抒情散文特色在“双场景”,就是先是一个现实的场景,再是一个过去的场景,两个场景相互对照,从而催生浓烈感情。因此,处理好今之“实”场景和昔之“虚”场景就成为这种文体写作的关键。“虚实”二场景有什么关系?二者是“荣”与“枯”的关系,或者“今荣昔枯”,或者“今枯昔荣”。前者主题积极昂扬,但浓度难上来;后者主题幽怨,但分寸难把握。一般情况下,多选后者,调整之法在抒情议论部分“转”——看到现在的优势或未来的希望。 (3)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借景抒情核心是“抒情”,“情”应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对所写之景便有了“情”的要求:①以“情”的需要为中心选材;②写“景”为抒情蓄势,在“景”的“势”“蓄”满后喷发。从结构比重上说,文章前三分之一是“风景”与“场景”,中间三分之一是由实到虚的两个“场景”,后三分之一是虚的“场景”和“抒情”。 如何写好一篇合乎标准的借景抒情散文? 我们将构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描摹风景——呈现场景——展开联想——回归风景。 (1)描摹风景。文章一开头就呈现所“借”之风景,以简约之笔描写抒情所要凭借的核心风景。这里的风景必须是与“我”生活有关的寻常风景,不必要是名山大川。 (2)呈现场景。仅有纯粹的风景是不行的,风景之中,必须有人物活动的场景,否则无法生情。由风景而场景才能催生感情,因此,有人、物活动的场景,有生活烟火气息的场景呈现是借景抒情散文的重要因素。 (3)展开联想。这是文章的核心部位,由眼前场景联想到此处过去的生活场景,从而寄予“我”的浓郁感情。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由眼前之景触发联想过去之景,由这“虚实”二景触发情感的抒发。 (4)回归风景。散文之抒情追求一定的含蓄,以景作结也可以使文章显得掩映多姿,所以,文章的最后要回归开头的风景。 当然,其中(2)(3)也可对调,甚至在(1)(2)之间再增添一个(3)的“联想(想象)”部分,这样文章更丰富。 ①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②那是四月初次懊热起来的一个晚上。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③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古城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乡在下…… ④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拍弦的声音。 ⑤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涣水声,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是“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⑥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的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⑦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⑧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为利,那也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牵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水声。 ⑨如果照古文字学者的意思,“湄”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⑩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来,春仍在。虽然这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有删节) 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描摹风景——呈现场景——展开联想——回归风景。(1)描摹风景。文章第①小节简约描摹所“借”之风景——四月初的一个晚上,几条长几在廊下,夜风一阵一阵吹过。(2)呈现场景。第②小节呈现场景。晚饭后一家状态:大家睡了,“我”醒着。(3)展开联想。第③~⑩小节展开联想,由眼前身边的报纸想到故乡,由独坐长椅想到独坐小舟,由新生南路的现在想到它的过去。(4)回归风景。第~小节回归开头风景,但是情绪加以升华。 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常常有一种无助感,于是便会挖掘时间背后的意义,提出“一瞬与永恒”的话题。 试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悟与思考,以“花开一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累了,我就静静地靠树坐下。 这八株六百年的桂花,似乎还在守护着庭院,诉说着过去。 这里过去是唐荆川的宅第,几百年间,已数易其名。花虽未开,香已飘散,我闭上眼,用力嗅了一下。眼前,洁白的桂花开满枝头,飘散在光滑的罗砖地上。年少的唐家小姐穿着绣花鞋,踮着脚从罗砖地上走过,揽一揽遮住了眼睛的头发。头发上有淡淡的桂花香。 当年的唐宅该是多么的繁盛,唐公骑着高头大马,唢呐声声,旌旗蔽天,宫灯通亮。封火墙愈发高大,红木雕愈发鲜亮,下马石愈发庄严,建起多年的会元坊也在庆贺着主人抗击倭寇得胜回家。而院中唐公手植的桂树,冉冉开放。 我缓缓地睁开眼,倏忽之间,桂花慢慢张开花瓣,金黄的花蕊瞬间显露了出来。我兴奋异常,没想到无意间的休息竟还能遇上桂花绽放的瞬间!然而当目光撞到那布满灰尘的红木雕时,我的心“砰”地被撞击了一下——这红木雕,是不是当年念物呢?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花开只是一瞬,繁华只是暂时。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当年的唐公不曾想到他死后的几年便家道中落,宅第改了他姓;当年的红木雕不曾想到昨日的光泽还没有褪去,已没有了人来擦拭;当年的下马石不曾想到昨日主人还站在它身上慷慨激昂,今日它已躺倒在地上,无人问津……唐家的繁华,似乎只是一瞬。 雕栏犹安在 昔人鬓容不复来 唯有梁燕有情年年心不改 仿佛听到有人在低声吟唱。在低低的唱鸣声中,人们一波一波地涌进来又一波一波地喧哗而去,最后只留下这个空荡荡的院落和这八株桂花。 然而真只是一瞬吗?当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时,热血儿女哪个不高呼着唐公的名字,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当我们徜徉在青果巷时,还会记得当年唐公的威武,唐家小姐的风姿,会吟着“青果巷唐家半条街”的古语……唐家给我们所带来的,不止是那一时的繁盛,更是数百年来常州人英勇不屈、能文能武的风范。这种馨香,会持续千年,永不消散。 再回眼看那几株桂花,她们静静地站在这里,看着莺归燕去,人来人往,年复一年地盛开。即使她们深知花开终会花落,但那一瞬,她们却依然尽情绽放。花虽已谢,香飘万里。 视线从花间穿过,幽绿的爬山虎奋力地向墙外爬去。 【点评】这是一篇合乎上述样式的模考作文。(1)描摹风景。文章开头两小节简约描摹所“借”之风景——八株六百年的桂花。(2)呈现场景。接下来一个小节呈现场景,“我”在欣赏桂花。(3)展开联想。以下展开联想,将以前情景和眼前进行多重对比,同时插入唯美的歌词,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4)回归风景。最后两个小节回到现实中眼前的风景,生发新的感悟。尤其是结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作文九:《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9200字
绝 唱 (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 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
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 长安》 2008 年第4 期,有侧改) 7 .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8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9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10 .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7 .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8 .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9 .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0 .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
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夏 夜
① 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③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④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⑤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⑥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⑦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⑧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⑨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作者 叶梓 有改动)
13、阅读第①—⑥段,说说作者围绕“夏夜”写了哪些内容?(2分)
14、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
15、文章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
诗吗?”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夏夜”的思考和认识?(不超过120字)(5分)
13.①月光的轻盈、柔美、羞涩。②村庄的宁静、深沉、祥和。③声音的轻微、
灵性、悦耳。④父母的慈祥、疼爱、勤劳。⑤游戏的欢快、有趣、尽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分)
14.示例: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
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
15.共5分;①交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2分;②谈自己的看法2分;③语言表达1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
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答案示例: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2分。每词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2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作文十:《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7500字
篇一: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简介:文摘网抒情散文栏目是关于借景抒情的作文散文摘抄,适合朗诵的散文等在线欣赏的网站栏目。
留言:
q q:63813334
篇三: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篇四: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一、散文特点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考点及对策】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思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
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略)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7、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抒情散文阅读升华训练:
一、阅读铁凝的《风筝仙女》完成1-4题
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放风筝了。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出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 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
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 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1. 根据文中“风筝”这一线索,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我”: ①挑选风筝 → ② → ③观“钻戒”放风筝④→⑤→⑥ 2. 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纸扎的燕子、苍鹰、蝴蝶、巨龙一旦逃离了人手,为什么便会显得更为逼真? (2)“我”为什么把风筝仙女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3. 你觉得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4. 你对文中“‘钻戒’放风筝”有何看法?请说出理由。(6分) 二、阅读迟子建的《燃烧的月亮》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
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盘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5.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4分) 6..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7.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4分) 8.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想?(2分) 9.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散文练习参考答案
1。②放飞风筝 ④回忆司机说放风筝的事 ⑤追赶断线的风筝⑥对放风筝的感悟 2.因为它们仿佛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力;因为风筝仙女的淳朴打动了“我”,它恍如理解我,并给我带来快乐。 3.示例:运用了排比,连用“她那??忽然??”的句式,把风筝仙女神秘的脸、飘逸的衣服、依然的态势这一形象,描摹得更加细腻、丰富。 4.示例:“‘钻戒’放风筝”并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放风筝的乐趣要靠自己亲手“放”才能获得,而“钻戒”既不碰那“蜈蚣”,也不曾碰风筝线,更不可能去追赶风筝,仅是接过线拎住而已,所以他无法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5.答案:①美在月挂位置;②美在意境幽雅,生机盎然; ③美在燃烧的形态及其 变化; ④美在真切与迷离之间。 评分:一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6.写法,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作用,与下文所写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 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①特点,嫩绿;饱满、丰腴;平静安详、悠远清寂;新鲜、明媚。②关系,因关注、喜爱月亮,故能发现“月亮燃烧” 独特的美;因为熟悉月亮,故能领悟出丰富深刻的人生道理。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评分:答对特点得2分,答对关系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①人应甘于奉献,以造福他人;②只有不断汲取、蓄养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 评分:两个方面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穿窗而过的月光??我只能睡睡醒醒了”,运用拟人,赋予月光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那么美的文,一那啥了就那啥了??我只读了你文中美文,尤其迟子建笔下的月亮以下为望尽天涯路的回复:很多美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心多读,自然能领会其妙处!以下为望尽天涯路的回复:谢谢荣姐指导!短文阅读真是个大难题??以下为望尽天涯路的回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如此指导,如此练习,学生岂能不会?飞弟真棒!以下为望尽天涯路的回复:
夏登飞:灌云县杨集中学语文教师,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县优秀辅导员,市优秀辅导员,省优秀辅导员,县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县教育博客先进个人,市教育博客之星,市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优秀学员,县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县语文专业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市教育博客一等奖、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市征文评比一等奖、省教育博客二等奖获得者,县“361”教学能手,市333骨干班主任,省读书征文先进个人,在2013年连云港市“百位名师百节好课百乡行”活动中执教公开课《怎样写好读后感》,在2014年市333初中班主任青蓝课程中执教公开课《珍爱生命,惜时而行》。有多篇论文获省“师陶杯”“五四杯”论文评选二等奖,在省级主流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愿交天下有志之士!望各位行家里手多多指导,本人将不胜感激!!! 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胸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
君子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所期者远,则必有所待。
你热爱生命吗?如果热爱,那你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了。
唯一的失败是不去尝试。
在真理面前说自己伟大的人,都是幼稚的!
博文基本上是原创,如果转载,务必及时告知,谢谢合作!
篇五: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约8420字。
下载说明: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