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武陵春扩写》1200字
武陵春扩写(一)
风,轻轻吹过。
停了。
花,凋零于漫天春景之中,我轻轻捧起一片花瓣,放在心头。梳头吧!我拿起梳妆台上小巧的梳子。算了。那一半已随风逝去,梳头又给谁看呢?徒增伤痛罢了。回忆的只有伤痛。为什么?难道我的命该如此吗?难道结局就该如此吗?不想去追忆。我,哭了他走的那一天,我多想抓住他的手,温暖他,不让他睡去,永久地睡去。可他还是走了,消失在我的视线。现在才发现,死亡带走的不只是生命,还有思念。
这么多回忆,如何忘记。
隔壁的姐妹来了,她说这次的双溪花展很漂亮呢!那里的春还没有结束。于是,我收拾行装,收拾心情,准备在最后的春天里尽情迷失自己,提醒自己不放弃勇气。可是我犹豫了。恐怕,那一片小小的舴艋舟,装载不了许多的愁吧!我的心情,它能放得下么?
不……放不下的。
因为它,只是一叶小舟。
武陵春扩写(二)
夕日欲颓,空气里有微醺的气息,花瓣碾作轻尘,缠绕成了不会干涸的风。
落花小路的尽头,轩窗内竹帘半卷,一个少妇对着镜子轻拢三千烦恼,几分倦意,几分慵疏。漆黑的瞳孔漾着涟漪般的忧愁,盈盈秋水,淡淡清山。
前些日子收到噩耗,丈夫死在金陵,留她一人独守空房,冷对门外花开花败。曾经携手处再无丈夫为她在发髻上斜插一枝春欲放;枕席生凉,泪水濡湿坚硬的夜晚;旧时天气旧时衣,人已阴阳两隔,沧海桑田。略无血色的双唇一翕一合,却无语凝噎,泪水簇簇流转成哀伤。生离死别,世事无常。
窗内璧人同院中花俱瘦,春去矣。又听说双溪春色尚好,两岸花朵摇曳出娟然大地,明日她正打算泛舟河上,一涤万缕愁绪。一束明晃晃的斜阳却被铜镜反射于面上,刺破了短暂的臆想,只听她幽幽地说着,语气中分明夹着几分嘲讽:“双溪的舴艋小舟,怎能托得动我这一胸苦楚闲忧?”
窗外,一只孤鸟振翅划破穹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扩写(三)
花带着遗憾飘然落下,风却不留痕迹地将她遗留的丁点馨香揉进空气,尘土中。这翻景象让我心中的愁更沉,更重。风似乎也不愿看这萧条,肃穆的意境,轻飘飘的走了,像她来时那样,轻巧无声。
为什么我的愁不能像风那样洒脱地飞走?为什么风不带这我的愁一起离去?为什么…太阳已生得老高老高,我却没有心思梳头,我心中的愁丝就样头发一样,剪不断,理还乱。(m.lz13.)窗外的花儿开了又谢了,小草长了又焉了,大雁飞来又去了。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属于自己的规律,规律的成长着,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像是从来没变化过。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想我泪已流尽。
我心中寂寞小小的城堡的城门在岁月的流失下变得喑哑潮湿,它紧掩着,阳光无法温暖,雨水无法滋润。听说双溪春光依旧,我也想泛着轻舟去看看。或许那的馨艳风光能让我心底重燃起希望。只是害怕双溪小小的舴艋舟载不动我重若千斤的愁啊。算了吧,算了吧。那小小的舴艋舟是载不动我的愁的。我注定永远在支离破碎的花瓣上做梦。
* 绝句杜甫扩写
* 扩写武陵春
* 鸟鸣涧扩写
作文二:《扩写武陵春》2700字
扩写武陵春(一)
清晨。我独倚在窗框,呆滞的目光在云中散漫失去焦点。蓦地,春风乍止。我收回目光,这才惊觉,窗外的那一树海棠,如今早已随风散尽了,残红飘落,化作了尘土。零零散散。
我慵懒地起身,走至铜镜前,抹去那层薄尘。望着镜中那个鬓角泛白的老妪,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想当年,他在的时候,海棠还未落,春风还未止,我俩还是恩爱相当,常常嬉闹至傍晚,坐在石头上,轻轻低吟我俩所作之诗。清晨时,他也总是拿着木梳,替我梳理起我瀑布般的青丝,挽成清秀的发髻。可现在……又有谁会将我长发盘起,为我温柔的画眉?呵,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我简单打理了一下,披上披巾,走出深闺,到了那株海棠前。“海棠呀,海棠,你莫不是也在思念他人,才弄得满腔愁苦,落的这般下场?唉,你看,这江南风景已历百代,却还是风景依旧,可这人,为什么……”我还未尝说完,可却察觉到双眸尽湿,潸然泪下,颗颗清澈透明的泪珠缓缓坠落,和着这哀愁,重重的打在了海棠枯槁的枝丫上。我万万没有知道,对一个人的思念也能如此——慢慢成长。
恍惚间,我踱步到了双溪河畔,哗哗的水流与两岸的青柳相映成趣,春光依旧。游人数之不尽,乘着舴艋舟,嬉戏声,泼水声也伴着风飘到了我的耳朵里。回忆往昔,如潮而至。
曾忆,我俩戏水溪畔,我是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而你,是那摆渡的船夫。我坐在船头,让沁凉的溪水从脚底流向心里,落得满身清凉,每每这时,你也会陪我坐在船头,泼水嬉戏;或下了船,一起捉鱼摸虾,弄得满身是泥,在偷偷回家。
还曾忆,我俩斗茶之景。那是春光明媚,犹如眼前之景。你一诗,我一词;你一笑,我一颦,执手书卷,墨香萦绕,茶香缕缕,牵系着你我之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你的陪伴。
我跨足,想踏上这一叶小舟,可刚碰到,却又缩了回来。我凄婉一笑,仰头怅惘地望着天空。罢罢罢,我心中这满腔的情感,苦楚,沉重,一叶单薄的舴艋舟,怎能载动我这深重的哀愁?回去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后记
扩写武陵春(二)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旭日照射着的楼台上,站立着昂首仰视的她。惨白的轮廓仿佛是哀伤的凝聚,忧郁的眼神似乎倾诉着无奈。
微风徐徐吹来,拂过也本已凌乱的头发。而她,依然默默的凝视着丈夫的遗物,感受着一年一度永不变的春景。想起受风雨摧残,落花已化成泥土;想起物是人非,自身的流荡无依。一股涩涩的酸味涌上心头,她微微张了张嘴,还未讲出一字半句,泪水,已夺眶而出。
她,用尽一生的思念,去缅怀已逝世的丈夫,却再也唤不醒原来还存在的记忆。如今,只剩她只身一人,仰天长叹前人之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而后,潸然泪下……
她从来不知道,对一个人的思念也能如此——慢慢成长。
渐行渐远的是隐隐的伤痛……
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肯定,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而今,蓝天依旧,碧水常流,只是心爱的他,今日又何在?她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身影和呼吸。因为,他们曾经那样紧紧的依偎在一起,任凭周遭的混乱世界对他们的压迫,任凭风吹雨打,任凭霜欺雪压。他们都不曾退却,仅仅因为,他们拥有彼此……
她哭不尽的泪水已沾湿了他们的回忆,当她疲倦的时候,想着他,就可以给她的世界带来零星的光明。每每如此,她遂低头垂吟:“莫道不肖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几度悲欢离合,她感叹世事的无常。然而她,却无力改变,一介女子布衣能有所为?
恍惚中,她蓦地想到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正好,刹那间的喜悦,她也遂起游光,并打算乘轻快的山舟出游。借此让自己暂时忘记忧愁,融身于大自然的柔情之中,让和煦的微风来整理自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愁别绪。体味生命仅有的快乐,哪怕,哪怕只是一瞬间,甚至是下一秒,她又必须回到“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中,她只求——片刻的欢愉。
可是,她转念一想,小小的轻舟能载得动如此之多的“愁”吗?连她自己都负荷不了的忧愁,这轻舟怎能载动。
苦中寻乐而苦更甚。
她轻轻地闭上双眼,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却悄然发现,泪珠轻试过她的脸庞……
原来,笑着哭最痛……
她,斩断双翅,也要带着血和泪独自飞翔……
扩写武陵春(三)
暮春时节一切是那么地美好,春天也到了头,那将会有另一翻的景色。
风尽情地吹打着,吹落了最后的芬香,那一丝芬香似瓣儿在半空中扭动着,似乎不甘作为落花,但那却是无动于衷的挣扎,它是和窗台为伴。
近处一间简单的宅中,看似无多大的区别,近望,宅外却充满着一种常人所没有的悠思,一切是那么地安静,(m.lz13.)如此景像却让路边的鸟儿忍落泪的冲动。
宅内,是一位将近半百的不惑女子,她的神情暗淡,无丝毫生气,眉宇之间透露着讯息,双眼有着强烈的哀愁,与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情,使人看后不禁想知道她到底有怎样悲凉遭遇。
清晨,太阳已是高挂当头,女子只是穿好衣服,当她走到铜镜前,铜镜中倒映她不变的悲愁,还有老去的面容,似乎听到有谁在喊,动安,动安她手中刚拿起的木梳轻落在梳子上,她掩面抽泣,这样却丝毫无法消散她心中的愁云,反是愈积愈沉。
再过几日,便是夏天的来临,年年的季节规律如此,但却使人改变了许多,那一切春去秋来的美好景致却替代不了过往的快乐,心中的感叹却舒展不了眉宇间的哀思,想要诉说心中的苦痛,为什么眼眶却是热泪翻滚,等待,等来的却不是加倍的快乐,等来却是丈夫的离去,她的活着,却让她倍感痛心,可那又会怎样呢,一切都过去了,一去那就不能再回返呀,不论怎样的哀愁,怎样的悲伤哭泣,那都是无济于事的呀,可她还是那样的悲愁,嘴中呢喃着丈夫的名字。
女子停止了哭泣,慢步走到窗前,窗外已不是她所熟悉的大院,她不由楞了一下,回过神来,嘴角划出无奈的弧度。以前的世界,百姓的安居乐业,却因为今日的南渡……哎,一切皆是物是人非啊,她一路颠簸中,使她失去了许多,国破自然家亡,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人人都承受着如她般的苦痛呀!
转念,她闻说,双溪的春景很美丽,在这将要春去秋来的时刻,为何不去那儿欣赏春景,划着轻舟去游它一遭,女子正想整理行装,可她的手僵持住了,那惆怅百结的心开始不安分地萌动。她暗自低愁,刚刚舒展的眉又紧锁起来,那又如何呢?只怕去游一遭,那轻舟的重量,负荷不了我的哀愁吧,那又会给其它游船上的人带去什么样的情绪呢。她停止了整理行装的手,缓缓地拿出文房四宝,渐渐道地研完墨,然后提笔。什么都变了,只有她那提笔的姿势还是那般优雅,苍白的宣纸上写着她那娟秀的字,却在诉说着那未尘封的记忆与哀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一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落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茫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停笔,惆怅……
* 扩写湖心亭看雪
* 塞翁失马扩写
* 峨眉山月歌扩写
作文三:《李清照武陵春》12300字
篇一:李清照武陵春
波罗蜜多不是汉语,出自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佛教梵文Paramita,意译为从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智慧的彼岸。
不过我们的生命之舟毕竟有限,岁月经不住太长的等待,更无法装载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要顺利地抵达彼岸,就要学会拒载。
还是李清照来的潇洒,在春天的湖面上泛舟荡漾一次,就参透了人生的蹉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点,四十不惑的东坡居士,就犹为不及,淮河上饮别友人秦少游之后,颇为感慨,于是“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有些事情,放下就放下了,或缠绵、或眷念、或沉醉,或不舍……;生命就是在这些舍于不舍之间徘徊,结果得到的不去珍惜,却将年华溶解在求不得中。
最超脱的,莫过于永远将自己放逐于天地之间的李白,不愧是诗仙,一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足矣惊
1
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气魄,还有什么放不下。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 ”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
2
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 ”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
3
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所闻,故所为如此。日头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萧》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情景极然不同。
三四句,由含蓄转而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皆因物是人非。而这种变化是广泛的、重大的、剧烈的变化,无尽的痛苦、悲哀全在其中。所以,词人以事事休来作结,来概括自己的绝望之情。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所诉;真率,是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仍不得不诉。故似相反,而实则相辅相成。
上片既极言所见景色之凄惨,心境之凄苦,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说起。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他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担了。词人的设想既新颖,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
4
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来转折传神。试想,春日的双溪好呀,只是听说;泛舟出游,也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然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做在家里发愁。
这首词的文思新颖,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以船来载愁,形象笔致,将愁物质化了。在布局上,古人以“扫处即生”来评判。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先写前一段情景的结束:春光已尽,又由风住香留触发到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作者在这里才是要表现的最动人的部分。抒情诗因受着篇幅的限制,只能反映出有代表性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而本词这种写法,就能够将省略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
5
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 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 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
6
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那词就是你内心的独白,真真切切,字字含情。亡国之痛,丧夫之伤,你积聚了太多哀叹与悲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多少情被融化成滚荡泪珠,只可惜,连双溪也载不动。
少女时悠闲快活,荷花塘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中年却饱经世俗之痛,东篱把酒,“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给后世留下太多太多用心刻画的文字。每一个人,在为你痛而痛,为你忧而忧,为你伤而伤之时,都无不感叹,这个传奇女子的翩翩才华。悲欢离合,离愁别绪,只是你的柔弱的外表;没有对国家的热爱,对英雄的赞叹,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磅礴佳句,
你,就如那娟秀芙蓉,娓娓低述着自己的思绪,灵动纯洁,淡雅秀丽,又掺杂着丝丝哀愁,让人垂怜,回眸,淡香许许……
溶溶月,柔柔风,吹散了思绪,映照在涟漪的河面。一朵朵飘扬的花,尽显妖娆。
7
往事如烟,看云卷云舒;绚花绽放,忆暗香涌动。
如花女子,如花灵魂,花香处处随影飞。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不想多看别人的怎么注解,只想这首词的这句安慰自己的心情,回想自己经历过得物是人非。曾经的年代淹没在遥远的记忆里,只有一些依稀的情素还时而在思绪的深处浮现。感叹和怀恋,那些过去时间里的伤心与温暖。有时曾经的开心事,却比曾经的可怜更能让自己伤心。曾经伤心反而变成现在的坚强,觉得过去就该那么走过,现在没必要去遗憾,更好是看成收获。最令人伤心和承受的是人变了,更不知在天的哪一方。偶尔回想,过去稚嫩的欢笑和脸旁依旧清晰,而他们都哪儿去了,真的不知道。物事人非可能就是成长的生活,能多年后相见欲语泪先流,可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啊~可我又能与谁欲语泪先流呢,
风停了,花尽了。云散了,人亡了。泪无了,心碎了。
夜来对着镜,懒梳头,倦梳头,装扮了,又给谁看,给最爱的人看,让他喜欢,让他赞叹,可最爱的人却死了,我又有何心思,装扮我美丽的脸,和破碎的心。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国亡,家破,孤苦一人,心中虽有美丽绝伦的梦,虽有柔
8
情万种的爱,可,梦,已难圆;爱,已破碎,只是让哀愁写在脸上,让泪水流在脸上,说,无处可说,爱,无处可爱,只有凄苦,随身相伴。
生命里,一艘船,已搁浅在人生的长河里,不得进退。
我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夜晚,你把我的温柔一层一层的轻轻剥去,露出我娇美可人的模样,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你用你的甜言蜜语,你的风流情怀,拨动了一个少女美丽浪漫的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轻轻的走,倦然看着左右,象在寻找什么,又是故意在寻找什么,只是想把凄惨心思掩饰一点,倾泄一点,好让自己痛苦少一点,迷失再多一点,不要清醒的面对残酷的如今。
是啊,晓来风急,是啊,却飞回来了旧时的雁。满地黄花堆积,何处有绿肥红瘦,何处有海棠依旧,守着窗儿,形容憔悴,梧桐叶落,更有细雨菲菲。
丧我明诚,断我欢颜,人世如梦,心怀如幻。
思念过去,想回到过去,可风,却吹散了旧时的所有。岁月之墙,密密匝匝的阻隔了过往之路,我不能回到前,回到仍在呼吸酣眠的明诚怀中。
记忆中,唱一曲优美的歌,回眸一笑你相视的脸,我轻轻的跑去,你笑喊着追来。
梦中,遥远的梦,送来一种微笑。梦中的微笑,让我快乐,
9
让我如释重负,让我轻松如昨,可待梦醒后,笑容还在嘴角,泪水却已从眼眶里轻轻流出。
又是一个柳絮纷飞的季节。
转眼而逝的时光,我们一起结束掉这些繁花满地的爱情。
我逃避着,不愿意去面对。可终究还是这样的说出来,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是这样么,
我们在看别人故事的时候,也喜欢把自己套在那样的一个梦境中,故事结束了,梦也醒了,多半的回忆一下,然后感叹,最后忘记。
对于这时间,这感情,这个人,我又一次的选择躲闪。
怕感情像箭一样刺伤我的身体,穿透我的心,抽走我所有的爱。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尘土一样的飘走,飘到盼望已久的城市。多天的轮转,轮的只是日子,转的也是规律。始终无法寻到落定的那一角,走得倒是洒脱。可是剩下的呢,每晚每晚牵扯得我心碎。
无法完全得束傅开来,一直都紧裹着自己,想找回三年前得感觉。尝试了,努力了,坚持了,可到最后还是废弃了。在某某们得眼里,与众不同的我,到现在一样得与众相同了,路人落到我脸上得眼光再多再久。在我看来也是假象。
妈妈说我的单纯,思想简单,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给
10
一颗糖果就可以高兴好久。可我自己貌似早已把这糜烂的世界摸的一清二楚了,有时候想想:如果一直孩子下去该多好,可是却还能孩子多久啊。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伫立在楼层的最高点,让寒风灌进我的衣领。这样我才能清醒些。放不下那些干净的回忆,总叫人飘渺不定。何尝不想果断一点,可仍旧藕断丝连。别人对自己的青睐,一直都令我心神不安。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我不想再重演了。
这样的生活方式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即使每天快乐的飞逝着,可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一切。总让别人要幸福要好好的,可我一直迷茫着。
等放晴的那天,等了好久,等得也太久了,该长大了,该流浪了,该被放逐了。
硕大的天空下,繁华的城市中,何时才会亮起一盏属于我的璀璨灯火,那些年少的轻狂在十七年里也该被沉淀了。冲动过后冥想,再不容一点造作了,决定转身背对着你们,寻找属于我自己的幸福。
放心吧,我们都会幸福的。世界的物事人非,总让人欲语泪先流。而我会让它化作一团雾气,飞散在蓝色的天空。因为蓝色才能让不安的一切学会淡定。(其中还包括我)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的婉约词风,某个午后读起来是那么的痛
11
彻心扉。
个性是藏匿在心底的触点。只有孑然一身时,这触点才会越发强烈。高中里的一切让我感到苦闷,这是直抒胸臆,因为我一直相信真切。人们不再拥有年少时的真诚的眼睛,谈不上“假”这个字,因为许多人说那是“适应”,适应并非世故的圆滑,而是一种“适者生存”。无法再与年少时的朋友们真真切切地交心……或许因为,那也是往事,是回不来的过去了。
是一种成长吗,如果是,那么我离成长还是遥远的,因为,我一直相信用眼睛和心灵和真诚所看到的世界。
心灵世界的一角,藏着父母与亲人的叮咛及祝福,另一角则充满良师益友的温馨关怀。
一首小诗、一段旋律,就能为我勾勒一幅隽永的画面,让我神游于往日美好的时光。
一本好书,当然也滋润了我的志趣,鼓舞我的意志,使我向往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孤独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不是金钱所能换取,因为它是无价的。
这个社会太残酷了,我无法预料这一些的降临。
那些年,确实太争强好胜了,那是年轻的恨,岁月的伤,不能遗忘。
不想再写下去了,多少日子来,我不能忘掉自己曾经的冲
12
动,独自彷徨,暮然回首得想,也告诫自己。
无法遗忘那年一起走过的日子,无法遗忘曾经留下的辛酸与泪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只是那些,只是那时候,都已成过往。
那些逝去的东西,要怎么找得回来。
那些说好不分开的朋友却陌生了,转身,都陌路了。
熟悉的,安静了,安静的,陌生了,陌生的,离开了,离开的,陌路了。
安静让我们变的陌生,沉默让我们变的陌生。
分别让我们变的更沉默,沉默的不再经常联系。
在受过伤后不愿流露太多的悲伤,于是我安静,沉默,学着淡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些繁华似锦的年华,不知不觉中,渐行远去。挥手告别昨天,脑海残留昨日依稀的记忆,仿若诉说着我只有那段回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次相聚,多少次分离,在最终的诀别,留下一地空虚,蓦然回首,错过了,化作云烟,不能再来过了。
曲未终,人已散。当时道珍惜,却没曾懂得,或许只有失
13
去后,方才知道何叫“珍惜”。匆匆忙忙又一载,经过许多事,路过了不少人,
忙碌的生活,没有时间沉思自己的过失,流年岁月逝去,想停下来歇歇时,青春早已不再,一地落寂,空悲然。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朝,想对酒当歌,友人在何方,
“鼓琴只为知音响,世上子期有几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我一直在原地打转,未曾离开过。
心房飘过多少人,有的人匆匆路过,有的人远处凝望,有的人弥留心中。叹道世上过客何其多,道一声知己难求。
花开,香气芬芳;花落,化作春泥;花泥,滋润花朵。世事因果循环,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好。
尘世间,事也因缘而上。时间当真可冲淡一切,或许。曾经的诺言,只建立在感情还有的故事上,破灭了也失效了。
爱过、恨过、痛过、悲过、或许时间是最好不过的一种解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曾经,易安女居士,凄凉唱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离愁别恨,不是我青春的专利,可它的沧桑和哀怨却占满了心头。语言,是划破缄默开启活跃之窗的神灵,如今,哽咽了,无言无语,泪洒遍地,是该“事事休”的时候了,放弃忧伤,摆脱遗憾,重新上路,在下一段征程上舞出华美,成为风发的王者吧,
14
或许,用绝顶的意气挤碎不屑与颓废,这才是明智的过活。
有项医学研究报告指出:女人的平均寿命,高于男人,因为她们较擅于抒发感情。女人流泪,世人能够接受事实,男人却没那么幸运,他们只能流汗,或流血。
眼泪,具有逻辑上的说服力。如果无法“晓之以理”,就必须“动之以情”。费尽口舌,有理都说不清,但是眼泪一落,他马上就懂了。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逻辑分析能力,却不见得人人都有。眼泪的价值,赛过珍珠。女人几滴眼泪,就能换取一串名牌珍珠项链。情人的眼泪,价值更大。一颗颗眼泪,都是情,都是爱。因此,要记得:理性之不足,要继之以感性。
诗人、文学家,按理说,哭功应该不逊于武将。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清照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莎士比亚的悲剧,除了主角哭、配角哭,更重要的,是观众哭。悲剧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与天下有情人,同声一哭。历史上的擅哭者,创造了“哭的文学”、“哭的艺术”。
然而,感性也不能太丰富,需要有所限制。人的喜怒哀乐,如自然界的大水、大火、大风,一旦泛滥,就会成灾。因此也要记得:感性之过多,要匡之以理性。
一般人常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其实还有下一句:“只因未到伤心处。”三国时代,英雄很多,眼泪也不少。有人
15
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三顾茅庐时,他就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并且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东吴孙策,原本投靠袁术,有天夜晚,想到父亲孙坚如此英雄,自己却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第二天,就以汉朝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南征,打下了江东根基。曹操也有感性的一面,每次痛失英才,都会哭得死去活来,哭郭嘉、哭典韦,都令众人侧目感叹。诸葛亮写《出师表》,最后说:“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他到东吴哭祭周瑜,没被打死,还引起很大共鸣。
英雄有泪,天下人更不能无泪。
开始懂了,有些人,我永远不必再等,只因我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尽头,你已经不再相信我,还能陪你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天明,还能赠你明媚艳阳天。
也许,花开酴醾,你我的爱已走到了尽头。你已不再回头,我也不会苦苦哀求,流着泪说分手,你我转身,陌路,不再相认。
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遥望星空,明月又照彩云归,我们却回不去了,犹记得,你我牵手走过的夜晚,月儿笑弯了。
也许,你不知,我一个人温习了,我们曾经熟悉的路,熟悉的街口,熟悉的亭台楼榭,熟悉的歌声,熟悉的一切,却发现,竟陌生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6
也许,爱情终究是带刺的玫瑰,敢爱就不要怕疼痛,还有伤痕。如此,爱有多深伤就有多痛,时过境迁,我不再是你最爱的人了。
也许,从此以后,美人如花隔云端,你是我,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一朵圣洁的莲花,人人咏叹而不敢亵渎的一朵幽雅芬芳的百合花。
也许,爱断了线,就像风筝断了线,再也落不到了起始的地点。终于明白,为什么你走以后,我总是仰望天空,任泪水顺颊而过,成了望极天涯不是归路的断肠人。
百草折断,树叶飘零,万物萧瑟,山川寂寥。春夏的繁阴翠绿变得枯黄惨淡,原本生机盎然的世界变得萧条冷落,原本鲜活的生命化为尘土。此情此景常令诗人们生发出人生的千愁和生命的百恨。于是,有了“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的怨恨之情;有了“生命何其短,譬如朝露”的感伤之意。而万物的生生不息,四季的轮回更替,宇宙的浩渺无穷与人类生命的白驹过隙更增添了文人墨客们的几多无奈,几多惆怅。“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苏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李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李清照,哪个能面对秋风、秋色、秋容不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情呢?哪个能摆脱“逝者如斯夫”的生命感伤呢?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悲愁渗透,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珍惜生命,敬畏生
17
命,更能怜惜人类中那些弱小、卑微的生命。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伤感的诗句以往只在书中读到过,然而今天,当过去的几年转眼即逝后,蓦然回味,却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曾经认为自己是天才,并自命不凡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会来。深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千万次地在自己脑海里设计人生中的鲜花和掌声。然而随着时光飞逝,这千万的梦想却像枯叶一样的漂落,只在现实中留下千万苦涩~多少次轻轻重重的磨难,在我的心中结满了心灰意冷的网,那份内心的热血,那份锐气,那份雄心壮志,统统被挤得无处藏身。
于是我变得老气横秋即大为的思想,学会了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酸,年轻的朝气不见了,曾风风火火的步伐也停止了,我开始相信;无为即大为的思想。
然而,当一个人独处静思时,恍然醒悟,上天还曾赐给了我一份踏实的工作,我应该为此而满足。而如今想回到过去几乎太没可能.又一年要开始了,带着我的欲望、幻想和满足.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庸,你就是一个空气中的一粒粉尘而已. 我希望能够找回自我,不希望再这样存在下去,这样的我是一个不能够完全负责任的我,是对不起养育自己父母的寄生虫。我希望找回自我,为的不是肉体的解脱,而是精神的提升、灵魂的回归。如果我能找回自我,那该是多好
18
的事呀,如春天般的美丽,如夏天般的炽热,如秋天般的殷实,如冬天般的回味……
把一切都看淡,才发现原来天依然是那么蓝,阳光依然那么灿烂,海水依然那么清澈,花儿依然那么娇艳,鸟儿依然能自由地飞翔,自己依然能笑得那么甜,生活依然是那么美好。
我身上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要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是“一颗清明宁静而非常关切的灵魂”。仿佛是她把我派到世界上,鼓励我拼命感受生命的一切苦难和欢乐,同时又始终关切的把我置于他的视野之中,随时准备把我召回他的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我识得返回他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任何风雨都侵袭不到也损坏不了的家园,使我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也不至于无家可归.在任何困境中百折不挠永不低头的强者。
真正心灵自由的人是那些能够在任何困境中百折不挠永不低头的强者。
篇二:李清照武陵春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9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
21
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1]
更多有关 的资料 文章录入:1216584714责任编辑:1216584714相 关 文 章
篇三: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22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篇四: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
23
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
24
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25
作文四:《李清照武陵春》900字
李清照武陵春》
〖文字: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关闭〗 ?发送本文到手机(可编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舴艋:小船。
赏析: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您正浏览的文章《李清照——《武陵春》》由第一范文网(.DiYiFanWen.)整理,访
问地址为:://.diyifan./sicijianshang/songdai/liqingzhao/0673004200675618.htm
作文五:《武陵春宋代李清照》400字
武陵春 宋代 李清照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4.主题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作文六:《李清照《武陵春》赏析》5000字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
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_______________《武陵春》赏析2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狂风扫过,春光荡尽,繁花无存。只余下委地成泥的花瓣在尘土中残留的一脉芳痕。“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色的不堪,正是诗人心境的不堪。诗人依然沉浸在忧愁里,沉浸在迷惘中,意绪皆无,何来兴致,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诗人无心梳洗装点。何来这般,风物依稀似当年,只是万般心爱两相断。亲爱的丈夫离她而去了,留下她孤苦一人,流落在战乱中。景依旧,物依旧,人却不在了。多少欢快的日子,多少美好的往事,风一般的吹走了,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无边的愁苦。失去了生活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样子,失去了光彩,“事事休”,悲彻~痛彻~凄彻~哀彻~写尽离情。对景难排,牵愁惹恨,不能自已。一个孤立无依的女子独自承担着如此巨大的重负,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内心能过得到稍许的平复,抑郁的愁怀得到片刻的舒缓。听说金华双溪那里的春光尚好,景色宜人,诗人何尝不想荡舟游玩,一释心中块垒。然而,双溪再好,再美,诗人也只不过是动动念头而已。诗人心中郁结了太多太多的忧愁,太多太多的悲苦,纵有千江流水也承托不起,又岂是一只小小的船只载得动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人的愁苦有了重量,有了质地,变得可亲,可感。______________《武陵春》赏析3写作背景 每一首诗或词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环境,特定的环境直接制约着诗或词的风格以及它将要反映的内容李清照的《武陵春》写与宋高宗绍
兴五年也就是5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下宋朝面临国破人亡的局面。李清照携家眷避乱到当时一个叫金华的地方,环顾四周凄凉的环境回忆自己悲惨之往事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李清照的词大概以靖康之变为分水岭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局面,前者主要写她思念自己的丈夫赵明诚的闺情之作抒发的是一种渴望丈夫回来的感情,后者主要抒发的是自己在丈夫死后孤独地漂泊在外的悲哀之情,还有金人南下北宋灭亡河山破碎的感慨。此词完工与1134年十月当属后者。 2:内容分为上下两片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属于上片。主要通过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来抒发情感,“日晚倦梳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苦闷抑郁 百无聊赖的神态。“欲语泪先流”这句是内心真实的情感,话还没有说完泪水已簌簌流下,可见作者当时的内心是多么的痛楚。而引发作者百无聊赖以及未语泪流的原因正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春天已去百花凋零。可残留在尘土中的花香却依然存在,曾经的幸福曾经的欢笑都已成为往事可望而不可及。曾经和丈夫赵明诚收藏的金石文物都还整齐的摆放在桌前,而丈夫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种凄惨的意境惟有亲身经历才能刻骨铭心。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 属于下片。即使花儿已经凋谢可春天的影子毕竟还能看见,(双溪,地名,具体位置未查证)双溪的划舟节也在隆重进行,在环境优美的小溪里几扁舟在溪里打闹着,本该属于快乐的时段,可作者却无心欣赏,满脑子里都是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山河破碎的惆怅。于是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句是全词最巧妙的一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不是舟儿载不动愁绪,而是作者的愁满容。正应了那句“问君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_________________《武陵春》赏析4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
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____________《武陵春》赏析5: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 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
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 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______________赏析6: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首句写当前所见,“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所闻,故所为如此。日头已高,头犹未梳,虽与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情景极然不同。 三四句,由含蓄转而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皆因物是人非。而这种变化是广泛的、重大的、剧烈的变化,无尽的痛苦、悲哀全在其中。所以,词人以事事休来作结,来概括自己的绝望之情。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所诉;真率,是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仍不得不诉。故似相反,而实则相辅相成。 上片既极言所见景色之凄惨,心境之凄苦,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说起。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他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舟轻,不
能承担了。词人的设想既新颖,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来转折传神。试想,春日的双溪好呀,只是听说;泛舟出游,也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然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做在家里发愁。 这首词的文思新颖,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以船来载愁,形象笔致,将愁物质化了。在布局上,古人以“扫处即生”来评判。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先写前一段情景的结束:春光已尽,又由风住香留触发到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作者在这里才是要表现的最动人的部分。抒情诗因受着篇幅的限制,只能反映出有代表性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而本词这种写法,就能够将省略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作文七:《武陵春李清照教案》6400字
精品文档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被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所感动;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一曲优美动听的歌,一腔沸腾涌动的情??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而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音乐《武陵春》。
2、教师范读 ,指导朗读。
3、 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思考《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4、 指名读: “愁”
三、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1 / 11
精品文档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29年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吗,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2 / 11
精品文档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 上阕中我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么在下阕,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3 / 11
精品文档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4 / 11
精品文档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结:在李白的笔下,愁绵绵不绝,柔韧难断;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李清照却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 延伸拓展,抒写感受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
5 / 11
精品文档
[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展示:?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隔离时空的我们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饱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师生齐读
五、 总结,布置作业
《武 陵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6 / 11
精品文档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4、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
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
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7 / 11
精品文档
、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
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
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
5、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
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
8 / 11
精品文档
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抽取2-3组。
、品味语言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
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
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
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9 / 11
精品文档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
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
10 / 11
精品文档
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 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怀仁四中赵国海
第1页
第2页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第3页
11 / 11
作文八:《李清照《武陵春》赏析》1400字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2009-03-01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
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
制作工具:小说下载阅读器 ://.mybook66.
作文九:《武陵春李清照教案》9900字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
篇一:武陵春教案
《武 陵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4、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
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
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
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
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
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品味语言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
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
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
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
回忆,李清照能不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
[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
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 想起曾相亲相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
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
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齐读上阙]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 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篇二: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 陵 春
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本文来自:.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武陵春李清照教案)界
一、 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
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
二、 朗诵文本,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 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 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
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
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 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
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 品味语言
1、 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
[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
么~
2、 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 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
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问: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
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 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
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 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 、、、、、、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四、 了解词人,解读内心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打出幻灯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学
篇三: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意境。
2.品味语言。
3.把握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副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同学们知道这副对联是歌咏谁的吗,
生:李清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大明湖畔的奇女子,用自己的才情将悲与喜化作灵动的诗词,书写在古典文学的苑囿中,那一支支奇葩绽放了千年,至今仍芳香依旧。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旷世才女,用心灵去触摸那份细腻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读出愁味
师:请允许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词,同学们用心聆听,
注意字音、节奏及词的感情基调。
(配乐 李清照图像及诗词内容)
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学一学,读的不好的地方改一改,请同学们大声连读两遍,注意语速语调,然后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愁绪。
师:谁能带着这种愁绪朗读这首词。
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愁绪的,
生:重读了“ ”,语速舒缓一些。
师:通过反复的朗读,同学们已触摸到词人情感的主旋律,可见朗读是学习诗词的有效方式之一。下面我们带着大家的理解齐读这首词。
三、品味愁绪
师:通过朗读,我们已感受到那浓浓的愁绪,可要真正品出“愁”的滋味来,还要字斟句酌,细细品味。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独到的见解。如:扩写法(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画面),联想法(联想相关或相似的诗句),场景再现法,对比法,换词法,批注法??
【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
狂舞了一夜的风终于停止了喧嚣,呻吟了一夜的雨也恢复了静寂。推开窗儿,一股潮湿的空气夹带着淡淡的芬芳闯了进来,好
像要对我诉说什么。我知道,昨夜风疏雨骤,那枝头的花儿定已香消玉殒,化归红尘,空留下肥绿的枝叶寂寥地守着残余的春色。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5分钟准备。
生:风住尘香花已尽
窗外,凄风冷雨;窗内,孤灯残盏。窗外,落红片片;窗内,太息声声。窗外,红尘留香;窗内,红颜憔悴。
师:很工整的对偶句,诗意很浓,才情可见一斑。
生:一个“尽”字写出了花儿被风雨摧残,纷纷凋零的情形,烘托出凄清的气氛。 师:你既再现了场景,又分析了作用,思维很深刻。
生:日晚倦梳头
日上三竿,日光入室,双目难适。小丫鬟多次催促,而我倦意仍浓。长发蓬乱,不成样子,而我无心装扮。花已残,心已枯,梳妆打扮有谁怜,罢~罢~罢~
师:诗一般的语言解读词人的愁绪,细腻贴切。
生:我觉得“倦”字用的特别好,这不是身体的疲倦,而是心灵的慵倦。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当心灰意冷时,什么也没有了趣味。透过“倦”字,能读出词人对生活的绝望。 生:女为悦己者容,“倦梳头”表明喜欢自己的人已不在了,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落寞。 师:朗读这句的时候,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
生:倦。
师:试着读一读。
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儿依然绽放,风儿依然徜徉;朝阳依然升起,鸟鸣依然嘹亮;茶香依然袅袅,书卷依然飘香。可人事已变,懂我的你不知去了何方。花儿不再芬芳,鸟鸣不再悠扬,书卷不再有墨香。没有了你的春天,不再色彩斑斓,鸟语花香。没有了春的心空如荒原一片,若要倾诉心中的苦闷,话未出口,泪已横流。
生:“事事休”有“万事皆休”之意,深刻地折射出词人万念俱灰的内心世界,读来让人心痛。
师:你不仅读懂了词人的内心,还融入了自己的怜惜之情,善良的孩子。
生:“欲语泪先流”,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内心的愁之重,苦之深。无声的流泪比声泪俱下更显沉痛。
师:你的体会非常的深刻。这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请同学们用沉痛的语气朗读这句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话 。
师: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将愁绪写得分量十足。同时,将船之小与“愁”之重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愁绪的难以排遣。
师:你从两个角度赏析了此句的妙处,表述清晰流畅。
生:由这句写“愁”的句子我想到了许多写愁名句,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愁之绵延不绝与纷繁杂乱;还有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了愁绪的难以排遣。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愁”的繁多。
师:积累了这么多诗句,请问这些诗句是怎么来的,
生:平时看到好的就记下来,并背过,日积月累就多了。
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秘诀了。生活处处皆语文,要想学好语文,离不开大量的积累。
生:“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了词人感情的变化。
师: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师:听说了什么,
生: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何处可见,——“只
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寂寥的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也拟”传达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期盼着她能打开心窗,去感受那春日的美好。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朗读的时候,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的跌宕起伏呢,
生:前两句应该读得轻快一些,后一句要读得凝重低沉一些。
师:女同学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四、剖析愁因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了了词人满腹的愁绪,究竟怎样的经历让李清照如此的愁肠百结,万念俱灰呢,难道她本是黛玉一般的多愁善感之人, 生:不是。从“也拟泛轻舟”可以看出她也是热爱自然,富有情趣之人。
师:乘一叶扁舟,徜徉于碧波之上,看天边晚霞,听船底水声,是何等的惬意啊~我们来欣赏两首描绘李清照少女生活的词:
(屏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蹴(cù):踏。?袜刬 chǎn:穿袜行走。
从这两首词中,同学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清照,
生:开朗,活泼,聪颖,俏皮,充满朝气。
师:那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朝气蓬勃的她变得“满纸愁怨语,行行辛酸泪”呢,
生:人非。丈夫的去世。
师:亲人的离世本就是人生的痛事,而丈夫赵明诚的突然离世对李清照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一同写诗,一同收集金石,一同著书立说。即使短暂的分离都会带给彼此满腹的愁情。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绘李清照少妇生活的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谁来朗读这两首词,
这两首词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谁读出来了,
生:相思之愁。
师:这种愁绪与《武陵春》中的“愁”相同吗,为什么,
生:这是闲愁,那是浓愁。
师:短暂的离别都让人形销骨立,瘦比黄花,何况是阴阳两隔,生死离别呢,那痛恐怕早已深入骨髓了吧,
可李清照的愁仅仅是因为丈夫的去世吗,
让我们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去揭开李清照浓愁难遣的谜底。
(屏显)
1125年,金兵的入侵,打破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生活。战火迅速燃遍了整个中国北部。1127年,北宋灭亡,李清照的故乡青州也陷入金人之手。她与丈夫花费二十年心血收集的堆了十几间屋子的文物被烧成了灰烬。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李清照为躲避战乱只身流亡到南方,过着孤苦的生活。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的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从这段文字中,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除了丈夫去世,还有国家灭亡,家乡沦陷,文物散失,这都是造成李清照愁苦的原因。 师:是啊,感情深厚的丈夫与自己阴阳两隔,挚爱的国家已不复存在,美好的家园被金人所毁,凝聚了一生心血的文物毁于一旦,任何一项打击都让人难以承受,可它偏偏叠加在一起,如高山般压在一个弱女子的心头。这层层叠叠的愁啊,又怎是双溪蚱蜢般的小舟能够承载的起的呢,即使是生命之舟也难以承载啊。
而更让人愁苦的是,晚年的李清照想把平生所学传给朋友的孩
子,一个极为聪颖的小姑娘,想不到这个十岁的孩子竟冷冷地回绝了她:才藻?a href=“://.bdfqy./qiao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桥 邮乱病,钋逭彰腿灰馐兜剑
谡飧瞿腥ㄉ缁崂镉胁诺呐 邮钦嬲 嘤喟 , 占 奈奈锖古,涠埃 Ц晃宄担 识 ? 酵防慈绰涞酶霰ü 廾牛 槲匏 校 匏 茫 鹑丝此 缤 炖唷,魑 桓鑫娜怂 υ谏缁崴枷氲闹聘叩悖 魑 桓雠 裕 执τ诜饨ㄉ缁岬淖畹撞恪,薮蟮穆洳睿 噔兜拿 耍 廊说睦溲鄢胺怼,? 怂 囊簧 淌茏耪夥菘跏赖墓露馈?/p> 最为可贵的是,李清照没有因为愁苦而消沉下去,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的愁绪进行了精心地栽培,化愁为美,培育出古典文苑中的一支支奇葩,让世人能嗅到它独特的芬芳。
让我们带着对李清照的理解与景仰再读这首词。请看大屏幕:
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许——多——愁。
找位女同学读原词,其他同学齐读反复的部分。同学们最愿意听哪位女同学朗读,
五、对话愁人
睹物思人,诵读着李清照的词,就像回到了九百年前。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有机会踏进李清照独居的庭院,你最想对她说些
什么,
生:
相信同学们的真情对孤寂愁苦的李清照来说应该是一种安慰,
让我们再次轻轻吟诵这首词,用真挚的心去告慰那孤独而高贵的
灵魂。
齐声背诵。
【板书设计】
武陵春 李清照
孤独
物失
家亡
国破 愁
夫逝
设计成层层堆叠的山的形状。
作文十:《赏析李清照《武陵春》》2100字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已停,可是鲜花却随风而成尘埃,美好的情形已被无情的风雨摧残不复存在,心中凄楚的连梳头的心情都没了。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屋内,以往美好的事物想再一次欣赏已经没有机会了,无情的风雨就要摧残这一切,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天气转晴,泥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但却“花已尽”。“花已尽”一词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太阳已经出来很久了,但是任然没有心情去梳理凌乱的头发。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情景下难以排遣内心苦闷的凄惨。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语气突然变缓,在这一瞬间好像所有的凄惨一扫而光,词人开始向往未来美好的情景,可是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和前两句截然不同,这就更加深刻的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凄凉无处排遣的痛苦,可谓是心波叠起,意境更高。“闻说”二字真是恰到好处,可见词人也是从旁人那里听说双溪的春色风光,闻说!说明了词人之前也只是一人独处,无美好风光可欣赏;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词。“尚”、“也拟”,说明词人心中萌生春游解愁的。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国破家亡之愁。然词人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武陵春》为词人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
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把小舟比作舴艋,把自己的愁绪化为有形,夸张到连小船都载不动,好像使人感觉到那份愁绪是有实实在在不轻的重量。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工艺1004
钱韵竹
104054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