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范进中举》缩写》700字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丈人胡屠户拿来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登门贺喜。胡屠户一直吃到日西时分,才醺醺地腆着肚子去了。其间还骂了一回范进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骂他“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后来范进瞒着丈人去乡试,回家后又被胡屠户大骂一顿。出榜当日,家中断炊,范进只得拿着母鸡到集上去卖。与此同时,报录人到范家报喜,恭贺范进高中举人。众乡邻纷纷前来贺喜,拿米拿蛋,送鸡送酒。报录人吵着要赏银,母亲只得央邻居到集市去寻范进。范进回家见到喜报后,大笑着说:“噫!好!我中了!”突然昏厥过去,醒后就疯疯傻傻一路狂奔出去。众人拉他不住,一路直跟到集市去了。
范进欢喜疯了,这可愁坏了母亲娘子,二人哭哭啼啼。众人商议着如何治好范进的疯病。有个报录人见多识广,建议找一个“范老爷平日最怕的人打他一下”。众人想起了胡屠户,就央人去寻,路上正碰上了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准备来贺喜的胡屠户。胡屠户无奈只得答应。但他惧怕报应,于是连饮两碗酒,壮起恶胆,走上集去,来到范进跟前,骂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顿时清醒过来。一时,众乡邻百般奉承,胡屠户也极?M讨好之词。
随后张乡绅来了,又是攀亲,又是结友,还出手大方,赠给范进银子和房子。
张乡绅走后,范进回送丈人几锭银子,胡屠户一面阿谀奉承,极尽恭维,收下银子后,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简评
小说由“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构成。小作者在进行缩写时,抓住了中举前胡屠户的“责骂”和中举后的范进的“发疯”,以及胡屠户的“治疯”等重要情节来表现,保留了人物的基本特点,突出了胡屠户及一干人等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
作文二:《作文:范进中举缩写》400字
范进中了秀才,母亲、妻子俱各欢喜,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次日,范进又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来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又被胡屠户训斥。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报录的人到达范进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
这时,众邻居也纷纷前来贺喜,又送米,又送面,报录人吵着要赏银,母亲只得央求邻居到市集去找范进并向他报喜,但他未敢置信也难以置信。直至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先是大笑说:“噫!好了!我中了!”然后昏厥过去,醒来后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傻里傻气地疯跑,跑着跑着,就跌倒了,淋了一身黄泥,起来后,众人拉他不住,又疯跑上集。众人大眼瞪小眼,都说他是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娘子愁,众人商讥着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范进一掌以治其疯。胡屠户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允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屠户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起来。范进恢复正常后,邻居百般奉承,张乡绅也前来道贺,毕恭毕敬,并给范进银子,还赠房给他。 ? ?小 荷 作文网
张乡绅走后,范进给胡屠户几锭银子,胡屠户最后笑眯眯的收下了。
作文三:《缩写作文:《范进中举》600字作文》600字
小编导语:这是范进中举缩写作文,范进中举是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讲进的老童生范进高中举人之后发疯的故事,内容很长,现在将范进中举缩写为600字作文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范进中举缩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范进中了秀才,一家人俱各欢喜。胡屠户登门贺喜,吃到日西还扎实教训了范进一顿。六月尽间,范进向丈人借盘缠参加乡试,竟被他夹七杂八一顿臭骂。后来范进瞒着丈人去乡试,回家后又被胡屠户大骂一顿.出榜当日,家中断炊,范进只得拿着母鸡到集市去卖。与此同时,报录人到范家报喜,恭贺范进高中举人。众乡邻纷纷前来贺喜,拿米拿蛋,送鸡送酒。报录人吵着要赏银,母亲只得央邻居到集市去寻。范进回家见喜报后,大笑着说:“噫!好!我中了!”突然昏厥过去,醒后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紧接着就疯疯傻傻一路狂奔出去。众人拉他不住,一路直跟到集市去了。范进欢喜疯了,可愁坏了母亲娘子,二人哭哭啼啼。众人商议着如何治好范进的疯病。有个报录人见多识广,建议由凶神恶煞的胡屠户掌掴范进。胡屠户无奈只得答应。但他惧怕报应,于是连饮两碗酒,壮起恶胆,走上集去,进得范进跟前,骂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顿时清醒过来。一时,众乡邻百般奉承,胡屠户也极尽讨好之词。一阵风把张乡绅吹来了,又是攀亲,又是结友,还出手大方,赠给范进银子,房子。张乡绅走后,范进回送丈人几锭银子,胡屠户一面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一面佯骂自己的儿子早上不愿拿钱。到底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作文四:《范进中举》2100字
《范进中举》教案
宋艳花 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 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 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 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2.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 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 、讲(学 生讲) 、议(众人议) 、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 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 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4.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 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 ,读完后想 想:
1 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 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3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 导(即教师导入。 )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 举。 )对了, “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 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
2、 “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 是小说的中心事件。
(三) 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 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
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 (学生讲前先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图片)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 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 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 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 )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有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看法,鼓 励有理有据,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
(五)移(知识迁移)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个问题)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 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
2、请同学举例说说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 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 )
3、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 我对你说, 讯哥儿, 你阔了, 搬动又笨重, 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 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 给约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 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 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 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 (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 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 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学期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 115班的同学, 在八年级上的语 文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 《范进中举》 是一篇很重要的小说阅读, 我第一次写的教案是比较传统的教案模式,正好,我参加了此次 语文培训,加上本县举行了初中语文教学大赛,获得第一名的本 县语文老师就给大赛评委组提供了表格式的教学设计,我们大家
看了之后,觉得这样的教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生活动 一目了然,因此,我把教案设计为表格式,希望能够在教案的写 作中有新的突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作文五:《范进中举》2800字
-《范进中举》导学案
预习导学:
一、 介绍作家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 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 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 共出了六名进士, 包括一名榜眼, 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 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 早年入学为秀才, 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 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 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 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 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 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 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 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 节
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 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
范进的宗师周进长期未能进学,后来他做生意的朋友为他捐了一个秀才的资格,他才 能考上举人,最后考上了进士。 他特别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褴褛的老范进,他 就特别关照。周进看范进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说些什么。又看了几遍后, 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 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别的卷还没有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范进 因此中了秀才, 并嘱他参加乡试。 课文中说“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就是指这些内容。
范进中举后不久,他的母亲喜极而逝。范进为自己所谓“功名”着想,为了做官,便 隐秘不报。又在张静斋的唆使下去高要县汤知县处打秋风,最终成了一个贪婪的人。 二、有关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 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 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 ---状元、榜眼、探花。
三、 基础积累 :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带契 . () 作揖 . () 啐 . ()
掼 . () 拙 . ()病 商酌 . ()
腆 . ()着 绾 . () 桑梓 . ()
锭() 瘟() 主簿 . ()
2、根据课文内容和括号里的提示填写词语。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出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 (形容骂得很凶)。
(2)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 (指不正派或不像 样子),就想天鹅屁吃。
(3)说着,往后一次跌倒,牙关咬紧, (指昏迷过去,失 去知觉。)
3、文学常识:
《范进中举》选自 ,它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
四、整体感知:根据题目,课文内容 梳理情节。
《 范进中举》导学案
教学目标 :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人物 事件
2、课文题目反应了古代什么现象?
3、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哪些?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三要素,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 1-2段)
第二部分(第 3-12段)
三、 文本探究
(一 ) 、文章围绕“变”字展开故事情节,那么范进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
提供角度如:
1、 家境:
2、 地位
3、 别人的态度
4、 本人态度
(二)、 1、思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特点??
2、众邻居和张乡绅,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又送金又 送房?
(2)、分析邻居的热情反应,进一步体会“变”。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三)、这些种种变化,体现出怎样的社会现象?
当堂检测 :
一、给下列加点字加拼音。
带挈 . () 作揖 . () 商酌 . () 桑梓 . () 拙 . 病() 星宿 . ()
二、选出下面语句运用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得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2)我的这个女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 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地相貌。
(3)“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懒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4)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女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A 、夸张 夸张 引用 反问 B、借代 夸张 拟人 设问
C 、夸张 对比 引用 反问 D、 借代 夸张 拟人 设问
三、按文意写出下列句子中所含的成语或俗语,并指出感情色彩。
(1)形容骂得很凶。 ()()
(2)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比赛中连续得胜,或在一项比赛中连续三次取得成功。 () () (4)形容想得到但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是嘲骂人的话。() ()
第二课时
一、由“变”入文,分析发疯。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段,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胡屠户的“变”,众邻居的突然热情,都是因为范进的“变” ---中举。他由一个穷秀 才变成了一个举人,而且是连登黄甲的举人,这意味着什么呢?
2、中举显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面对这样的好事,范进发生了什么事?
3、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
5、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6、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 而悲剧常常表现 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鲁迅语: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 悲剧是把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
三、 讽刺手法赏析
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 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 请结合文中的事例赏析本文巧 妙的讽刺手法。
(1) 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3)个性化人物语言和戏剧性细节描写。
作文六:《范进中举》6500字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 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 都来锦上添花。
这幅对联反映了什么现象? (封建社会科举可以让人一步登天。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 样的小说《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一:绘声绘色讲故事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 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可笑、荒唐、啼笑皆非??)
说明:从学生的心灵感受扬帆起航, 从学生的阅读体验解读文本, 是教学的起点。 力图体现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生所谈感受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 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 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 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本文是自读课文,难度不 大, 很多东西学生自己都能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 就不应再作为教学的内容。 先 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以学为主”。
㈡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 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表演也是穷形尽相。请分组设 计一种形式体现这种变化。
比如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要先引用原文,做到言之有据,又要有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表演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漫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由“岳父”到“老爹”——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小结:作为一部社会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主要的讽刺手法就是对比。对比是将不同事物 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 加以对照, 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 使形象更加鲜明, 从而起到相反相成、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2. 感受细节的力量
⑴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 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指名朗读,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好,说出你的理由。
①昏厥:“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 , 生动地写出了范进如在梦幻中的情景, 报帖分明在眼前, 他一定要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这才确信是真的。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写 出了已经失常变态的范进, 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 他狂喜得完全忘形了, 竟致旁若 无人,极有讽刺意味。疯跑:“噫”,表明范进惊喜过望。“飞跑”,渲染范进的疯劲儿。 跌倒:“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集上:“一直走到集上去了”,意 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②想象“好”字的内涵:如果放大范进此时的心理活动,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 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 那上半世种种甜酸苦辣, 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 都随着一声 “好” 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 一个 “好” 字, 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 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小结: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 喜极发疯的丑态, 揭示了他内心和外形的 矛盾。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文字的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却有辛辣讽刺的力量。
③观看视频。你觉得视频中哪个细节表演得最到位?
⑵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 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 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要求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表演。讨论:这段对胡屠户的描写,哪个细节最精彩?
揭示了胡屠户语言和动作的矛盾。“攥”“舒”“缩”“揣”四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胡屠 户的心理。 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 却假装客气推让,又害怕弄巧成拙,担心范进当真收回 银子,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极不干脆,是“把银子攥在手里 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当从范进口中再次证实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 “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之快,与之前全然不同,活画出口是心非、贪 图钱财的小人相。
3. 探究主旨的深度
⑴话题一:你觉得范进,是可怜、可悲、还是可笑、可气、可叹?
可怜:范进大半生穷困潦倒,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 20多次,到 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 之前, 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 胡屠户盛气凌人地辱骂他,他只是唯唯诺 诺; 他向胡屠户借盘费, 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 甚至骂他母亲是 “老不死的老娘” , 他也逆来顺受;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中举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人 感到世态的炎凉。
补充:小说描写范进出场,写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麻布的直裰,头戴破毡帽。这个 时候已经是 12月上旬了,他却穿着很薄的单衣,所以他冻得乞乞缩缩的,非常猥琐、非常 悲凉的图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进入考场以后,因为年纪大了,走路又不小心,磕磕碰 碰的,把破衣服又扯破了几块。
可悲:中举前他地位卑微, 受人歧视, 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 面对尖刻的训骂, 他竟然 “唯 唯连声”;堂堂七尺男儿,本有谋生的能力,竟使家人“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 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 慌忙出去卖鸡, 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 东张西望, 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 在这种情形下, 他仍偷偷赴试,对功名疯狂追求到这种程度,真是可悲!
补充:为什么范进从 20岁到 54岁一直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 一考再考?因为科举考试对读 书人来说有极大的诱惑力,就像龙门一样,“鲤鱼跃龙门”,你跃过了它,就改变了一生, 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读书人都有一种精神, “吃得苦中苦,方为 人上人”,经历了很多生活的苦难、磨难,才能最后翻身做“人上人”。这是他们为什么能 长时间地忍受外在的衣食之苦, 也能长时间地忍受心灵上的磨难, 内在的、 外在的种种的压 迫、种种的折磨,都得忍受,忍受的最后结果就是能够跃过这个龙门,成为“人上人”。
可笑: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升,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 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 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 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 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 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 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 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补充:范进是怎么会中秀才的呢?胡屠户说:“是宗师看见你老,舍与你的”,并非捕风捉 影。范进的“宗师”周进和范进有类似的遭遇,所以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 童生。 他一看到范进就油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情, 后来把范进的卷子硬着头皮看了三遍才看 懂,别的卷还没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后来范进又中了进士,更是忘乎所以。本来没有 什么学问,但是他到处卖弄自己的学问,让人家对他仰慕,甚至恬不知耻地说:“苏轼是我 朝的普普通通的人,凭什么大家都夸扬他呢?”他连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不知道。
可气: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范进假
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 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 再从张乡绅给他 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 可见, 范进, 绝不是个老实人, 或者说, 本来是个老实人, 后来不老实了。
可叹:范进将自己 20到 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 34年的 折磨摧残, 34年的忍辱偷生, 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 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
⑵话题二: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 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 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 理由是:这是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说, 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 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 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 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四、活动三: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3)假如范进与孔乙己相会在咸亨酒店(先读一读《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 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 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 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 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 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 “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5、胡屠户的表现可用四个字概括,哪四个字?
前倨后恭。
6、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7、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8、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 铺垫。
9、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三、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 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自己先自读分析。
四、布置作业
1、自读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
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 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 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 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 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 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 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 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 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香菱学诗》
作文七:《《范进中举》》3800字
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制作:邓湘云)
课件地址: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 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2、 明确任务
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协作学习
① 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② 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2)、小组成员阅读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3)、故事欣赏(的图片故事)
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6)、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7)、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4、 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bbs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根据当时的记录和回忆,写下了这篇课堂实录,做为日后参考和教后反思。
——课堂实录
(在学习前要做的准备)
1、 全班以3人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实力平均;
每个小组中有三个角色选择
信息处理员:负责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
信息发布员:负责将小组结论和作品发布到讨论区
创意小作者:负责组织语言,写好小组结论总结和课堂习作。
2、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协作,对自己和伙伴的学习过程都应该
真负责,积极合作。强调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达到教学要求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
3、预习课文
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更多可能。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为划分好小组,教师首先要求课代表根据班级同学的情况,平时表现划分小组,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协作更加实际(如果分组能力不平衡,则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而其它小组无所事事),而且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于探索。在小组的“代号”上也颇费了一点功夫,最后确定了“奋进号”、“挑战者”、“探索号”、“神州号”等20多个小组代号。在学习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进入网络教室,学习课文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指导很重要。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采取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四位猎人去郊外狩猎,他们来到狩猎区,猎人甲突然兴奋的说:“看!那里有野鸭!”猎人乙是个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举枪就射,清脆的枪响过后,一只野鸭坠落在远处的草地上。此时,猎人丙也带着猎狗前往那个方向找寻猎物去了,等了一会儿,他带着刚才射中的野鸭回来了。猎人丁则升起篝火,将野鸭做成了美味的佳肴。正当大伙分享今天的胜利果实的时候,猎人甲突然提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四人谁的功劳最大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认可某个猎人的功劳”这一答题思路上,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特别的想法:四个人功劳一样大,因为这件事是依靠四个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边听边在不断寻求与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其它同学对这个回答感觉有点意外,小声议论起来。我暗喜,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教师:很好!同学们,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能力来帮助大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这堂课,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前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指导。包括上课过程简介,操作方法和分组,角色等。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快,大多数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了讨论区,并留言。课堂教学得到了焦亚洲老师的协助。)
上课前,提前5分钟带同学们进入教室,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坐好,告诉同学们课件主页的地址,简要介绍了学习界面,开始上课。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配备:无盘工作站,学生机60台,配置:cpu—赛扬1g,内存—128m,整合主板。网络是星形拓扑结构,学生机自带100m网卡,教师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网络机房宽带接入英特网。这样的硬件设备保证了网络课件的正常运行和网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创设情景,课堂导入??:
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读小说不仅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这节课,同学们就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揭开小说讽刺艺术的神秘面纱。在这,你不仅是学生,也是一位小小鉴赏家,或者一位创意写手,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搜集、处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组伙伴作为一个整体团队,通过合作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开始吧!
课堂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浏览课件页面。由于课前做了分工,小组能力水平较平均(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此时每个小组都能在信息搜集员的操作下开始阅读、浏览课件内容。
教师此时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按步骤开展学习即可。
三、 聚焦任务,指导学习
1、 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主题——探讨小说讽刺艺术。
2、 明确课堂上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简要介绍学习过程中要用到的软件工具。
四、 循序渐进,交流协作
同学们在浏览完前两个内容基础上,按照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交流。
三人小组根据“学习步骤”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并将小组的结论用电脑记录下来(输入txt文本)。在网络课件中教师已经给出了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问题有关的资料。
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到各个小组的身边,指导学生讨论或者检查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从表面看有些无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统一听课,而此时,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在阅读、思考、交流。
课堂学生情况: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交流讨论,而且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会有不同。各个学习小组会将自己已经讨论出的结论发布在bbs上,供教师和其它小组阅读评价。
教师课堂指导:可在课堂上走入各个小组中,指导学生,也可以在bbs上对学生的回答结论点评,同时可将言之有理的小组结论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评价(用bbs留言簿)。同时针对小组学习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给出有益的指导。
五、 模仿创作,评价探讨
学生在明确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后,运用“对比、夸张”来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
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当堂创作,并将作品发布到bbs上,各个小组和老师会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探讨交流的气氛中,学生敢想,敢写,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更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各组成员将按照“评价标准”里的内容给自己小组打分。
教师也会在课后按照课堂表现情况和发言记录,给予表现出色的小组以奖励。
教后反思、值得注意:
1、 阅读速度与课堂适应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2、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培养。
强调团队合作;计算机是工具,学习工具;在“协作学习”的7个步骤中,有难度的可以先到讨论区交流,然后一边讨论一边完成后面的任务。或者向老师请求指导。
作文八:《《范进中举》》600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 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 代 小说 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 小说 ,计五十五 回, 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 原题是 “ 周学通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 凶闹捷报 ” 。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 — 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 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 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 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 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 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 著变化。
①(3— 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 10)治疯;
③(11— 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 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 “ 教导 ” 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 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 “ 体统 ” 的实质是什么?
⑤ “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作文九:《范进中举》12800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 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重点 (l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发生在科举时代的故事, 主人公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 年年进考场, 直到五十四岁才 中了秀才, 紧接着中了举人。那么范进中举以后哪些方面变“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 问题再次阅读课文, 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阅读思考。 ) (周围人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 特别是胡屠户的态度。) 二、品析课文
1、范进中举以后哪些方面变“好了”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是“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却是“贤婿老爷、文曲星”。
★中举前他在范进中秀才时只带了“一挂大肠、 一壶酒”;而中举后却带了肉和钱,后头 还跟了一个小伙计。
★中举前常常把范进骂个狗血喷头, 摸门不着, 而中举后看到范进的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 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还有最后范进给他六两多银子时, 他是千恩万谢、低着头、 笑眯眯去了,跟范进中举前的 逞风逞威形成鲜明对比。
2、小结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比较图表:
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 现世宝、癞蛤蟆 贤婿老爷、 文曲星 长相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品貌好、才学高 贺礼 一挂大肠、 一壶 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一口啐在脸上、 骂个狗血喷头 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千恩万谢、 低着头、 笑眯 眯去了
3、中举前后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放映出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可用哪些词语概括?(前倨 后恭、粗俗势利。趋炎附势、爱钱如命的市侩。嫌贫攀富、凶横粗鄙、圆滑世故。)
4、大家概括得很好,可见吴敬梓笔下的胡屠户是一个欺贫攀富、粗俗势利、凶横粗鄙、趋 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
5、胡屠户这种性格是怎么造成的?(应是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胡屠户善良的本性和人格。 如果考官不是周进, 范进就不会中举, 不中举那不还得老老实实去谋生?胡屠户教训他是为 他好。 再者如果没有周进、 张举人这样中举就有权有钱的先例, 胡屠户就不会如此奉承巴结 中举的女婿。 所以应认定胡屠户非是天生的趋炎附势、 前倨后恭的市侩, 是封建科举制度和 追求功名富贵的世
济宁学院附中 朱则光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 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 贫无一寸铁, 赊不得, 欠不得, 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幅对联反映了什么现象?(封建社会科举可以让人一步登天。)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小说《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一:绘声绘色讲故事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 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可笑、荒唐、啼 笑皆非 …… )
说明:从学生的心灵感受扬帆起航,从学生的阅读体验解读文本,是教学的 起点。力图体现 “ 以学为主 ” 的教学理念。
三、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生所谈感受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 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 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 “ 荒唐 ” (可笑、啼 笑皆非、不可思议 …… )?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 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本文是自 读课文,难度不大,很多东西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就 不应再作为教学的内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 “ 以学为主 ” 。
㈡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 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 “ 中举 ” ,小说中人物的表演也是穷形尽 相。请分组设计一种形式体现这种变化。
比如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要先引用原文,做到言 之有据,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表演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漫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由 “ 岳父 ” 到 “ 老爹 ”——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 岳父见教的是 ” 。
中举后:“ 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 。
小结:作为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的讽刺手法就是对比。对 比是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 加以对照, 突出矛盾双方最本 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起到相反相成、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2. 感受细节的力量
⑴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不看便罢, 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笑了一声, 道:“ 噫!好了!我中 了! ”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 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 笑着,不由分说, 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 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 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指名朗读,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好,说出你的理由。
① 昏厥:“ 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 ,生动地写出了范进如在梦幻中的情景,报 帖分明在眼前,他一定 要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这才确信是真的。 “ 自己把两手 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 ,写出了已经失常变态的范进,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 而光,他狂喜得完全忘形 了,竟致旁若无人,极有讽刺意味。疯跑:“ 噫 ” ,表 明范进惊喜过望。 “ 飞跑 ” ,渲染范进的疯劲儿。跌倒:“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 头发都跌散了 ” 。 疯走集 上:“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 , 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 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② 想象 “ 好 ” 字的内涵:如果放大范进此时的心理活动,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个 “ 好 ” 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只要中举了,从 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 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种种甜酸苦辣,下半世即 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 着一声 “ 好 ” 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 “ 好 ” 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 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 笔!
小结: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揭示了 他内心和外形的矛盾。 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 文字的表面不动声色, 其实却 有辛辣讽刺的力量。
③ 观看视频。你觉得视频中哪个细节表演得最到位?
⑵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 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 来。 这六两多银子, 老爹 拿了去。 ”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 范进道:“ 眼见得我 这里还有几两银子, 若用 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 往腰里揣 ……
要求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表演。讨论:这段对胡屠户的描写,哪个细节最精 彩?
揭示了胡屠户语言和动作的矛盾。 “ 攥 ”“ 舒 ”“ 缩 ”“ 揣 ” 四字,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胡屠户的心 理。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却假装客气推让,又害怕弄巧成拙, 担心范进当真收回银子, 让到手的鸭子飞了。 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 极 不干脆,是 “ 把银 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 。当从范进口中再次证实 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 “ 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 ,这一 动作之快,与之前全 然不同,活画出口是心非、贪图钱财的小人相。
3. 探究主旨的深度
⑴话题一:你觉得范进,是可怜、可悲、还是可笑、可气、可叹?
可怜:范进大半生穷困潦倒,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 20多次,到 54岁才考 进秀才;他中举之前, 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胡屠户盛气 凌人地辱骂他, 他只是唯唯诺诺; 他向胡屠户借盘费, 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 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 “ 老不 死的老娘 ” ,他也逆来顺受;及至中举,他竟然欢 喜得发了疯。中举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人感到世态的炎凉。
补充:小说描写范进出场,写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麻布的直裰,头 戴破毡帽。 这个时候已经 是 12月上旬了, 他却穿着很薄的单衣, 所以他冻得乞 乞缩缩的,非常猥琐、非常悲凉的图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进入考场以后, 因为年纪大了,走路又不小 心,磕磕碰碰的,把破衣服又扯破了几块。
可悲:中举前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面对尖刻的 训骂,他竟然 “ 唯唯连 声 ” ;堂堂七尺男儿,本有谋生的能力,竟使家人 “ 这十几 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 ” , “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 ;家里穷得无饭吃,范 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 “ 吩咐 ” ,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 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对功名疯狂追 求到这种程度,真是可悲!
补充:为什么范进从 20岁到 54岁一直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一考再考?因 为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 说有极大的诱惑力,就像龙门一样, “ 鲤鱼跃龙门 ” ,你 跃过了它,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读书 人都有一种精神, “ 吃得苦 中苦,方为人上人 ” ,经历了很多生活的苦难、磨难, 才能最后翻身做 “ 人上人 ” 。这是他们为什么能长时间地忍受外在的衣食之苦,也 能长时间地忍受心灵上的磨 难,内在的、外在的种种的压迫、种种的折磨,都 得忍受,忍受的最后结果就是能够跃过这个龙门,成为 “ 人上人 ” 。
可笑: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升,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 “ 范老爷 ” 、胡 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 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 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 他对胡屠户的称呼 由 “ 岳父 ” 转为 “ 老爹 ” ,可 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 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 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 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 度所腐蚀,所同化。
补充:范进是怎么会中秀才的呢?胡屠户说:“ 是宗师看见你老, 舍与你的 ” , 并非捕风捉影。范进 的 “ 宗师 ” 周进和范进有类似的遭遇,所以非常同情老童生, 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 他一看到范进就油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情, 后来把范 进的卷子硬着头皮看了 三遍才看懂,别的卷还没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后 来范进又中了进士, 更是忘乎所以。 本来没有什么学问, 但是他到处卖弄自己的 学问,让人家对他仰慕,甚至 恬不知耻地说:“ 苏轼是我朝的普普通通的人,凭 什么大家都夸扬他呢? ” 他连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不知道。
可气: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 相帮助, 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 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 人的污点,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可见,范进,绝不 是个老实人,或者说,本来是个老实人,后来不老实了。
可叹:范进将自己 20到 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 “ 独木桥 ” 上!一旦中 举, 34年的折磨摧残, 34年的忍辱偷生, 34年的辛酸,都在 “ 疯 ” 中爆发出来。 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 科举制度的 殉道者。
⑵话题二: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 都运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 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这是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说,把一生浪 费在科举考场中, 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 扼杀 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四、活动三: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3)假如范进与孔乙己相会在咸亨酒店(先读一读《孔乙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 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重点:
(l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 的罪孽, 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那么今天, 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 识分子 --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 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 和封建文化的罪孽, 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那么今天, 当我们认识又认识 一位古代知识分子 --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 人, 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儒 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也可以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
3、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 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 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二)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 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 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 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 注音
作揖 (yī) 带挈 (qia) 相 (xiàng) 公 醺醺 (xū
n) 行 (háng) 事
长 (zhǎng) 亲 腆 (tiǎn) 着 啐 (cuì) 抛 (pāo) 嗑 (k
ē) 亚 (yà) 元
解 (jia) 元 绾 (wǎn) 桑梓 (zǐ) 轩 (xu ān ) 敞 锭 (dìng) 子
拙 (zhuō) 病 商酌 (zhuó)
4. 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 的中了相公。“相”读xiàng,不读xiāng;“中”读zhòng,不读 zhōng。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 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
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 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 现在已被淘汰, 如古代称 “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 “华居”等。所以,我们在 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 ~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 昏厥 。 第二层写 疯跑 。 第三层写 跌倒 。 第四层写 疯走集上 。。 3. 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初探讨论 :
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 社会原因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 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 个人原因 :范进 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 54岁才中了 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 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 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 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 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所以家 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 虚伪 。张乡绅送银子,范 进 “ 再三推辞 ” , “ 才把银子收下 ” 。 可张乡绅刚走,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 看, ” 可见推辞是假意。)
4.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 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 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 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 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 试分析 范进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 54岁 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 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 可是胡屠户 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 “ 唯 唯连声 ” ,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 贫困、屈辱一旦 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 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范进 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 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 “ 昏昏沉沉 ” 记不得唯独 “ 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 。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 典型形象。
6.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 主旨 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作 品通过这两个人 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 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 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 暴露了他 们腐朽的灵魂。 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使作 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人物形象在文章情节中的步步转变 :
1. 范进中举前后, 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 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l )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范进的境况:
家境 ——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 结尾。
地位 ——连买肉的都瞧不起。 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 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 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
本人态度 ——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
疯的过程(层次感),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补充第四回有关内容
他人态度 (岳父、张乡绅、邻居))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 :(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 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 “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 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 中举前, 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 指。中 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 “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 着,再也弯不 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 象也就跃然纸上。 (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反 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小议 :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形 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 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 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 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 。 首先,看 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 “ 京报连登黄甲 ” ,青云直上, 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 “ 大挑知县 ” 或教官,也能 算个小 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 中举的其他人勾结, 扩大关系网。 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先谢罪, 尔后叙说 师 门,继而赠礼。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
作者安排这场拜访,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 “ 癞虾蟆 ” , 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 “ 天鹅 ”—— 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 “ 中举 ” 的 价 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发疯的不只范 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 “ 科举 ” 团团转,转得如 醉如 痴,丧失了人性、人格、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 “ 疯 ” 状吗?
讨论并归纳 :他结交新贵, 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 来巩固和 扩大自己的权势。
3.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进——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 。 (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 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 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 打起官腔, 成了封建社 会的新贵, 特权阶级的人员。 (这 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 可见他见过类 似的情形。)
胡屠户:欺贫爱富, 粗俗势利, 蛮横倨傲 (前) ; 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后) 的市侩形象 。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 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 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
4. 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 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 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 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表现了封 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5. 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 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 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 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 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 奉承、 攀附的 权贵,进 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 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 也指向整个社会, 从而进 一步深化了主 题。)
6.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 作者 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 深 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赏析本文写作艺术,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和夸张的?对比和 夸张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题中两个小问题联系得比较紧密,我们可以从 “ 艺术效果 ” 入手,进行综合分 析。
1 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 “ 中举 ” 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 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 庸俗势 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 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 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
黑暗社会。
2 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 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 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 那里寻人买。 ” (丑态之一) “ 走出大门不 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 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 (丑态之二) “ 在一个庙门口站着, 散着头发, 满脸污泥, 鞋都跑掉了一只, 兀自 拍着掌, 口里叫道:‘ 中了! 中了! ’” (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 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 “ 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 不住的笑 ” 。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 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 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语言行动前倨后恭的表现分析见一中的 1题。
③ 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 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 “ 世先生 ” ,闭口一个 “ 亲切的世弟兄 ” ,而且 “ 你 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 骨肉一般 ” ,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 当初,当初范进 “ 家里饿了两三天 ”“ 抱着鸡 ”“ 寻人买 ” 时,你这位 “ 至亲骨肉般 ” 的 世弟兄到哪里去了 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 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 胡屠户前倨后恭, 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3. 除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
如: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 “ 中 举发疯 ” 在当时的士人 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 “ 会有的实情 ” ,因而是真实可 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 “ 举业 ” ,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 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 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 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 洗下半盆猪油哩。 ” (夸张) 如 “ 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 …… 连忙向 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 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
4. 本文大量的描写在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 试找出几例分 析:
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 大的篇幅。
(2)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 读者如闻 其声, 如见其人。 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 地位的变化而不同。 范进中举前, 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 “ 唯唯连声 ” ,低三下四地说:“ 岳父见教的是。 ” 表现了他 的迂腐、 无能和逆来顺受。 中举以后, 他不再称胡屠户为 “ 岳父 ” 而改称 “ 老爹 ” 了。
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 个老奸巨 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写文章, 特别是写小说, 讲究选用典型材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为塑造范 进这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形象, 精心选用了不少典型材料。 如范进进学、 胡屠 户贺喜一 段, 主要写胡屠户将范进训得唯唯诺诺; 范进借钱、 胡屠户唾骂一段, 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 范进中举, 乐极发疯一段把范进的疯态 写得活灵活 现,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胡屠户壮胆掌打 范进一段则和前文唾骂范进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胡屠户的市侩形象; 张静斋拜会范进一 段,与上文的情节相得益彰,点明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使 人们明白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1)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 疯跑,第 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 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 乎 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中用反复手法作了安排。反复 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 “ 好了 ” ,后一处只用一个 “ 好 ” 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 别, 足见用词的细心。
(2) 侧面烘托有两种, 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 一种 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 用老太太的慌, 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用报录人 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 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 烘托 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做 “ 课堂练习 ” 7;教师巡视,个别 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三)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 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 着重刻画 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 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 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分享:
48
喜欢
赠金笔
作文十:《《范进中举》》5000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子陵中学 邱复先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的精彩片断之一。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 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 凉和人心冷漠。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范进正是在这样的社 会环境中,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范进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狂喜之 下他疯了, 疯得很丑陋, 也很可怜。 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 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民族的悲剧。
二、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学习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认识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 情世态及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
三、教学重点:欣赏讽刺艺术,结合典型的人物描写,从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追究形成人物性的 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各种人物的变化原因,认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物对功名、富贵的痴迷和丑态 四、教学过程:
(一) 、查:熟知字词(板书)
1、点名读
挈 腆 绾 掼 醺 菩萨 啐 皂靴
2、点名解
唯唯连声 谨具贺仪 果不其然 桑梓 轩敞 浑家 华居 兀自
(二) 、导:走近作者、作品(出示课件)
导言: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 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
作者、作品: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儒林群丑的 尔虞我诈、趋炎附势,使他洞察了世态炎凉,看透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于是便创作了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后 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共 55回,本文选自第 3回。
(三) 、 讲:走进故事(出示课件)
1、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2、速读,概括大致情节。
预案:整体上由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构成。具体体现在: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 进偷试;范进卖鸡,捷报到家;范进发疯,屠户治病;乡绅造访,馈银赠屋;范进送银,屠户回家。
(四) 、找:走近人物
1、跳读。思考:中举前后范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围的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案:以胡屠户为例。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对范进的外貌评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 貌又好;动作: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手颤抖,扯衣襟,千恩万谢,低头,笑迷迷。范 进、众乡邻、张乡绅的变化点名读文中相关词句。
3、发现人物:综合描写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归纳人物特点。
小组活动:分四小组分别归纳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
预案:范进——热衷功名,迂腐无能,中举前卑怯畏缩,逆来顺受。胡屠户——前倨后恭,嗜钱如命, 庸俗自私,趋炎附势,贪婪虚伪。张乡绅——老奸巨滑,善于拉拢、攀附权贵。众乡邻——趋炎附势,巴 结讨好。
(五) 、议:深思范进喜极发疯、探究众人前后变化的原因。 、
自由交流,畅所欲言。预案:一旦中举便飞黄腾达,这与范进之前的贫穷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将形成巨 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经受不了如此大的变化。范进的发疯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讽刺。另外, 封建科举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贵热”不仅毒害了知识分子,也毒化了整个社会,毒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六) 、赏:精段赏析
齐读第五段。
赏析角度一:层次感。预案:昏厥,疯跑,跌倒,疯跑上集。
赏析角度二:描写方式。预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老太太的慌,报录人和众邻居的吓一 跳,众人拉不住等均属于侧面描写。
赏析角度三:细节描写。预案:“踹” 、 “挣” 、 “跌” 、 “拍” 、 “笑”体现了疯劲十足。
赏析角度四:夸张手法。预案:有生活的真实感。
自读末段,自由品味。
(七) 、移:知识迁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时代的读书人,你会像范进一样去考科举吗?
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有区别吗?
自由交流。
(八) 、谈:畅谈读此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本文主题、写法或其他角度展开。
(九) 、比:比较阅读。
教师下发《孔乙己》文字资料。
教师提示:两文均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科举,但一个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穷困而死,一个却终于 叩开了功名利禄的大门。可从人物特点、写作手法等展开对比。 (课外可收集资料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前 后
生活贫穷 对 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 比 地位显赫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是九年级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 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 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 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大胆的尝试。上完课后,我进行了反 思,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希望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借鉴。
收获一:细心准备,是上好课的坚强基础。我在上一篇新课前,往往先把文章反复地看几遍,熟悉每 一个要点,甚至要记住某句话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然后要勾画出文章的结构示意图,做到了然于胸。然 后再去网络上查阅资料,尽可能扩大自己对文章有关的理解范围,因为广泛的知识储备会在课堂上激起智 慧的火花,引起心灵的碰撞,成为教学中的亮点。最后是编写教案,构思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语言。这样 在课堂上才能用流畅生动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
收获二: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者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课堂。学生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这节课上, 在分析人物时,我没有按照教前的设计,而是询问学生想要分析哪个人物,学生说要分析胡屠户,我进而 要他们讲出先分析胡屠户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 探寻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以及反映的社会现象。 学生参与很积极,探根寻源,对人物的分析也很透彻。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其他人物时,也采用了相同的方 法,教学目的达成也很顺利。
收获三:搭桥铺路, 巧妙引导。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常常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时, 注意问题安排的梯度, 由浅而深,以求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又不至于难倒学生。在上课时,我在提问问题时,注意到问题 的深度,同时注意语言上的引导,为学生的思考搭桥铺路,引发学生能动的思考,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 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激起更积极的学习欲望。
不足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设置课堂 流程时,往往带有功利的色彩。在我的这节课上,知识点设置得多了点,造成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忽 略了教学的前瞻性功能,即对学生的德行的培植熏陶作用。
一节课,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获得心灵的愉悦与陶冶,促成 学生人生积极素养的形成。这是我对我的语文课堂的期望。
九年级备课组教师点评
张小娥:
一、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听课的老师较多,刚刚上课的几分钟学生比较拘谨,不敢发言。看到这种情况,邱老师及时调整,通 过语言启发、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渐渐活跃起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计,一次 次及时的点拨和富有激情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结构设计合理。
整个课堂的环节从导语到延伸迁移都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提出的问题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是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回顾目标。
三、课堂容量大,能实实在在的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范进中举》这一文章篇幅较长,本节课邱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可笑的地方来赏析讽刺手法,并通 过讽刺手法分析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 分析综合能力。
邹娜波:
由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再引领学生速读,概括大致情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据此 展开对人物在中举前后的变化分析, 这些环节的设计,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把小说阅读与赏析的文体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 —呈辐射状展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融为一体。
邱老师还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引导,无论是窜讲还是做示范模拟朗读,都能 做到声情并茂,配以得体的身势语言,从而营造出了愉悦自由的课堂气氛。面对学生理解方面的不足,耐 心加以引导,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只是我个人觉得,对文中的重点语段、精彩的人物语言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通过对语句、语段的 品读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内蕴和作者的情感的品味,以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
袁慧芳:
邱老师把“结合典型的人物描写,从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追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作为本 堂课的重点, 把“分析课文中各种任务的变化原因、 认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物对功名、 富贵的痴迷和丑态” 作为难点,并设计了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欣赏人 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从教学过程及效果来看,这样的突破策略得到了丝丝入扣的实施,取 得了圆满的预期效果,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邱老师不仅立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 常规方法指导,也不只是为了带动学生感受了文章艺术魅力就此打住,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学生赏析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时,针对学生不指明语段所在具体页码、自然段的情况,马上 发问:标没标段落序号?引起其他学生注意养成严谨的预习习惯)。
楼雪群:
分工合作使长文变短。 语文学习重在探究, 对这样一篇长课文, 如果每个学生把课文中的所有人物都 分析一遍, 会需要很长时间, 而邱老师把任务分配到各小组, 既节省了时间, 又可以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
你有一个见解,我有一个见解,交换一下就有两个见解。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思维锻炼,都会有丰厚的收 获。这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真正达到长课文短教的目的。
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学习着快乐着, 讨论着升华着”等几句话一 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强化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意识地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 角度解决问题的能
刘春明:
邱老师的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邱老师把这 堂课的课型定位为“合作、探究、欣赏”课。因此,在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时,各个环节衔 接紧密,紧扣预设方案展开且适时加以变化。邱老师让学生唱主角,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为参照和珠线, 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解读,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此外,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邱老师还注重保持教学思路的稳定性,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授课套路,进 而找到参与课堂的方法,师生配合默契,互相学习。
还有一个细节,女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最爱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的那三个女生,整节课上她 们的声音几乎没有间断过。为此,邱老师有意识地调节了男女平衡,给男生相当的发言机会,直接点明让 他们参与了进来。
陈少乐:
我想就邱老师的板书设计作个点评:邱老师的板书分为三块,一是课前板书,即预习检查部分。将课 文重点字词在课前休息时就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勾画标注,对课文进行“再预习”,提前感 知文本。其次是主体板书,把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地位变化呈现在板书上,简洁明了。加上相应的窜讲补 充、口头明确,学生的心神既能超脱于书本之外,在教师的点拨中豁然了悟,又时时专注于课文中间,顺 着原文语句旁批作注。第三种是潜板书,在归纳小结小说主题时,陈老师口述,学生笔录。这种“隐形” 的板书格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写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取到了及时复习巩固、 加深理解层次的潜在效果。
另外我还有点建议:在学生对范进看法不一的情况下, 老师应该联系当今社会, 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封 建社会的腐朽。我们知道,学生毕竟与作者不是同生于一时代,他们体验不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我认为这 也是一个最好的亲近文本的机会,如果让学生边读,边说体验。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