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800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和**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文学院
110727
廖来雪
作文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5400字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新中国建立后4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面对时代潮流, 符合人民心意, 适合生产力发展, 促进我国繁荣富强的一条强国之路。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2010年是中国改革改革开放33周年。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 转折。回顾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33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认识与理解。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决非偶然,有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时代依据。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又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这方面的实践,当然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接而明确的回答。恩格斯只是科学地预见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但由于列宁过早去世,这一思想未能付诸实践。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状况和特点。1957年,**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相适应是主要的、基本的。同时,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矛盾的思想。但是**只是提出了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具体深入地分析和准确地把握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充分肯定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
论。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区分和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则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一方面,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资金和人力,依靠我国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部条件,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当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自己。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是要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博采天下之长,为我所用。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依据
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经历了艰苦探索、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作出的义无返顾的战略选择。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十年浩劫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十字路口:要么按照“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走下去,在僵化的体制内束缚任何创新和探索。其结果是使社会主义难以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使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使国家难以追赶世界上领先的发达国家。要么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突破体制和观念的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摆脱落后,走向进步。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其清醒地认识到,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社会主义,任何别的道路都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毅然地选择了后者。由此而来的中国巨变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
(三)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28年的摸索甚至一度的混乱,到1978年前后,形成了两个极具深远影响,并在当时就能产生巨大的现实冲击力的共识: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因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这两个基本共识,所以,产生了“拨乱反正”的巨大历史作用,因而被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起点。自此之后,近33年来,中国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都基于所形成的关于发展主题的全民共识。尽管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方式和行动上,中国的改革模式一般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以“试错”方式,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推行,而并无事先的周密规划设计。但实际上,在前进的基本方向上,中国近33年改革开放所表现出的明确性和坚定性却是非常鲜明的,而完全不是靠摸着石头左右徘徊。其根基就是总设计师**提出和坚持并为全民所接受的关于发展主题的若干最基本共识。共识不动摇,方向才始终明确,决心才坚定不移,步伐才稳健而急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已经步入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长期改善的阶段。这样的态势,与社会主义比较,它处于上风。这样的态势,影响人们
对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在这样的态势下,社会主义的旗帜到底能打多久?社会主义道路还能走多远?如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呢?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能否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迎头赶上并最终超过发达国家,能否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国惟有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是死路一条。”
可见,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拨乱反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近33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而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
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形成了巨大压力。党要在如此严重的困境中重新奋起,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困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坚定地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我们党从“**”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三、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十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全球化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变化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认识。这种规律性认识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自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更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本身。****在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即“十个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十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也解答了国内外不同人群对中国改革开放成败是非的困惑和误解。这“十个结合”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在于一系列的平衡协调:如整体稳定和重点突破,渐进量变和激进突变,内部改革和外部开放,坚持原则和灵活应变,近期需要和长期战略,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自上而下的协调等等。这“十个结合”也说明: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定的条件下,改革开放需要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可逆转,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近32年来的历史进程和7年来的新经验都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坚信,坚持改革开放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作文三:《改革开放强国之路》2000字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中学生,通过对农村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化的采访和了解,我深深地感到:改革开放确实是强国之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活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通过我的调查和了解,从一个农村中学生的角度,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意义,总结如下:
一、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们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经过30 年的奋斗,我国的终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30 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际影响显著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东方巨龙正在腾飞,龙的传人正在以饱满的建设热情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改革开放30周年,人民得到了巨大实惠,真正富起来了。
改革开放30周年,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人民,尤其是对广大的中国农民来说,某种程度上讲,对很多人是一场梦一样。通过我的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农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吃
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一点。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计划经济实行配给制,要粮票、油票、豆腐票等,到现在都没有了,不用拿票了,说明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从以前吃杂粮杂面、萝卜白菜到白米白面、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供不应求。1978年全国农民平均每个人一年人均纯收入是人民币134元,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人民真正富起来了。
2、穿
人们改变了以前以灰、蓝为主色调的服装色彩单一、款式单调的时装模式,现在的服装色彩鲜艳、款式多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时装、模特、T台、选秀、服装设计师等这些新的时髦名词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
3、住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农民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以往农村住房多以草房为主,现在农村住房多以平房为主,小洋楼、小别墅也不是神话世界。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14.3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23平方米,增长60%,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4、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有自行车就已经算是奢侈品了,人们出行基本靠步行或马车,而今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的代步工具。
5、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日用消费品以“三转一响”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为代表,而到了2008年,家庭日用消费品发生了质的飞跃。手机、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走进了寻常农家,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4部,移动电话80部。除此之外减免农业税,贫苦学生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彰显了党中央对农村的重视,对农民的关怀,给农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农民真正富起来了。
三、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使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给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开放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大舞台上,处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处处可闻中国人的声音。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等连年增长,对外开放以成为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不愧为强国之路,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教师评语:
此篇论文条理清晰,中心明确,能灵活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等基本理论和政治观点去阐述改革开放的意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实惠。突出了一个当代中学生关心家乡巨变,关心国家时事,投身家乡建设的宏伟志向。见解独特,论据充分,思想有深度,较好。
作文四:《改革开放强国之路》2000字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和**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我们党从“**”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 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 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 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 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 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文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8500字
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基本点。从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已经十年之久了,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回过头来对改革开放进行再认识和再研究,是很有必要和很有益处的。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潮流
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事物,而是一个经常发展变化的社会。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要从广泛的国际背景上,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来认识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看改革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这种冲突只有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才能解决。所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解放生产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己不是主要矛盾。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不是通过阶级斗争,而是通过全面改革,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全面改革。这就是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的。
2、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看改革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世界,资本主义二百年,社会主义七十年,相差一百多年。有人说:二者是母子关系,是脱胎与被脱胎关系。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社会主义都不是从成熟的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而是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出来的;而成熟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如说是兄弟关系,都出生或脱胎于封建社会,一个先出生,另一个后出生,相差一百多年。在几十亿年的地球生涯中和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相差一百多年算什么差距?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从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于一个世界,并开始了全面的较量——包括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上等。在这场较量中,资本主义始终是占上风。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矛盾重重、困难重重,但在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上一般都超过社会主义各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新生的社会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发展速度。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各国都是不发达国家,原来都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底子都很薄。因此,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始终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拉在后面,甚至被后起的“亚洲四小龙”拉在后面。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反思,都在想一个共同的问题:既然社会主义有优越性,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各国都赶不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水平?经过探讨,社会主义各国先后有所觉醒,认识到问题出在僵化的经济体制上,必须进行改革。
第一个觉醒的是南斯拉夫,五十年代初开始改革,搞企业自负盈亏、个体经济、市场调节。那时后,被斯大林批判为资本主义,我们中国站在斯大林一边,认为南共是修正主义。第二个觉醒的是苏联,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推行改革路线,想把苏联经济搞活,搞了承包制、经济核算制、市场调节,并且认为南斯拉夫改革是对的。而当时中国还抱着斯大林观点不放,认为苏共和南共都是修正主义,我们还发表了九评苏共公开信,其中一篇是《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吗?》后来,苏联的改革被勃列日捏夫扼杀。第三个觉醒的是东欧各国,七十年代开始改革,他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各有特色,大都是给企业放权,开放市场调节,减少计划控制。当时,中国把这些改革都说成搞修正主义。第四个觉醒的是中国。1979年后,中国开始改革,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学习借鉴外国改革经验,又创造自已的特色,搞了农村家庭承包制、经济特区、城市企业放权等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中国改革的成功又触动了苏联。第五个再次觉醒的是苏联,安得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在农村实行租赁制,政治体制改革步子很大。由此看来,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各国的大趋势,而且在互相借鉴、互相竞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资本主义的挑战,特别是东德与西德、北朝鲜与南朝鲜、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都面临着最现实的对比。如果社会主义生产力不能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力,那么社会主义将面临着一个球籍问题,即被开除球籍的问题。**五十年代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的话是十分深刻的。大意是:我国要在五十年左右时间内实现现代化,要赶上英国和美国。如果我们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家就会问你,听说你建立了社会主义,据说有优越性,但是你搞了五六十年,还没有改变落后面貌,你像什么话呢?那时候就要开除你的球籍。的确,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球籍问题。所以,各国共产党都不再躺在沙发上安枕无忧地吃大锅饭了,都在想办法通过改革把自已国家搞好,把生产力搞上去,争取成为地球上的合格国家。这就是改革的紧迫性,难道还有比亡党亡国的危险更紧迫的吗?
3、从社会主义旧体制的弊端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这个体制产生的背景有三点:一是受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经济体制的影响,二是受苏联体制的影响,三是解放初帝国主义封锁我们。这个体制在解放初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保证了抗美援朝物资供应,保证了物价稳定和人民生活基本需要。但是,到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旧体制不适应新情况,原来对付民族资本家的那些措施,又应用到对付社会主义企业来,对企业关卡压,管得过多过死,从而加剧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政企职责不分,决策过于集中,排斥市场作用,否定经济利益原则,形成上上下下吃大锅饭的局面,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建国四十年来,粮食亩产平均每年递增1斤,而我国人口却增长了一倍。所以,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实现现代化,要想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改革。通过改革寻找一条生存之路、富强之路、发达之路。
4、从十年改革的成就看改革的优越性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十年改革成就显著:一是农村改革成功,使十一亿人口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使城乡经济出现了新的生机;三是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力;四是市场体系开始发育,包括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资金、劳务、科技、信息、房地产、企业等市场;五是工资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和铁饭碗;六是价格改革初步理顺了价格体系,改革了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七是宏观经济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指令性计划范围缩小;八是进行了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以上八项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9、6%,大大高于前26年平均每年递增6、1%的速度。其余指标,社会总产值、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大约增长一倍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十年前的210亿元,上升为4400亿元,人均400元。这些事实说明,十年改革成就很大,不可否认。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振兴中华的唯一出路,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想走回头路是行不通的。
5、从目前我国所遇到的困难看改革的艰巨性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发展过程。十年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更加深刻的革命。我们既要革除或克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又要培育和建立发展生产力所必需的新组织、新机制、新规范,也就是一要破,二要立,破旧立新。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举成功,而是需要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有些同志对于这一过程往往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强调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我国所遇到的困难:一是农业和农村问题。1980年至1984年农村家庭承包收效很大,农民积极性提高,农副产品提价,农民收入增多,我国粮食达到人均400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1985年以后农业停滞不前,工业品价格上涨侵害农民利益。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进城务工不畅。乡镇企业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意义重大,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一半以上,但是乡镇企业技术落后,效益较低,污染严重,与大工业争原材料。二是城市改革问题。国有企业承包租赁增强了企业活力,但短期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物价每年上涨平均17%,都反对涨价,又都搞涨价,难以控制。三是党风政风民风不正。官倒钻双轨制空子,以权换钱,搞黑市灰市,贪污腐败,行贿受贿,都反都干,原因是制度不正。四是分配不公。改革未革除既得利益者的特殊化,反而使老百姓利益受损,特殊阶层从中渔利。五是经济失调。能源、交通、农业不足,从十二大到十三大一直提又一直未解决,而加工工业长线一直压缩不下来。说明指导思想有问题,不是换一换领导人就可以解决 以上这些问题和困难说明,改革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既有来自僵化的干预,又有自由化的扰乱。十年改革换了三个一把手的事实说明,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建国四十年中,前三十年基本上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有时开一点,对外发生一点交往,然后马上就关闭上。真正的对外开放是近十年的事,我们不仅搞了四个经济特区,还开放了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和一个海南省,十年开放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因此,我们把对外开放当成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世界,任何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不能关起门来自我封锁,而必须对外开放。这是因为:
A、各国的资源必须互通有无。资源包括土地、水域、矿物、生物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自然资源多么丰富,也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因为各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每一个国家只能具有某一部分资源,而缺少另一部分资源;或者有的资源多些,有的资源少些。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而必须通过国际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B、各国的技术和管理成果必须互相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发和掌握本国所需要的全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摸索,完全可以积极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现成的技术和管理成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金90%,而且可以节省时间70%。
C、各国的建设资金有必要互相融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富裕程度也不同:有的发达国家资金比较雄厚,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而有的国家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雄厚,而资金比较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建设资金有必要互相融通。
大家知道,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是被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国门而被迫对外开放的,我国就是如此。1840年后,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相反,发达国家毫无例外都是主动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例如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它坚持对外开放方针,一举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头号大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美国抓紧时机广泛吸收各国科学技术人才,鼓励资金和商品的进口和出口。到1982年,美国自已创造的科技成果占25%,而75%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国际交流而取得。美国在国外拥有的资产为8340亿美元,而外国在美国拥有的资产为6660亿美元,这种资金转移的规模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生产领域里的国际合作也很普遍,如波音747飞机的450个零部件,就是由6个国家10000多个大企业和15000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目前,美国有华人100万,华人学者10万,华人电子计算机研究人员4000多人。再如日本,本国矿藏较少,土地较少,但依靠对外开放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富国。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3022美元,西德21000美元,美国18163美元,我国400美元。从1950至1954年,日本每年引进技术200项,1960至1964年每年引进技术上升为800项,到1981年一年就引进技术2095项。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不仅节省了大量研制费用,而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2、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我国闭关自守三十年,使我国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在19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人均产值处于120位,教训是深刻的。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对外开放,这是由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A、资金不足是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现在,我国百业待兴,经济要发展,科技教育要兴办,能源交通要大上。但是,国家财力不足,资金短缺,力不从心。如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技教育上,经济发展就要少投资少收益;而如果不用在科技教育上,将来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更快。按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翻两番要求测算,20年需投资40000亿元,缺口4000亿元,而目前世界上约有8000亿美元的游资正寻找出路,我们完全可以大量引进外资,补充我国资金的不足。
B、技术和管理落后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世界上先进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中,技术和管理占60%,而我国只占20%,其余全靠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劳动。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至少要100年。但是,如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大概只需30年,大大缩短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我国电子技术引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美欧国家用了三十年,而我国只用了五年。
C、人口众多和就业压力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的剩余劳动力逐年上升,农村有1亿,城镇有1亿,就业压力很大。单靠国内经济发展,很难实现充分就业,必须从国际市场上找出路:一是劳务出口,二是来料加工,发展外向型经济。我国进口面粉而出口大米就是发挥劳动力多的优势。
3、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
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
A、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企业有800多家,对外开放口岸114个,比十年前增长一倍。十年累计进出口总额5062亿美元,相当于改革前30年总量的三倍。1988年进出口总额804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我国已与17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总贸易额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占一半。
B、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改变了过去不借外债的习惯,向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和企业贷款,接受一些无偿援助和赠送项目,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十年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8796项,利用外资330亿美元,批准三资企业3516个。
C、技术引进发展较快。国家批准引进技术合同3530项,引进各类技术14000项,金额为205亿美元。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技术诀窍软件、技术设备硬件等。
D、人才交流有一定发展。1986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资助聘请来华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有1500,“六五”期间来华的外国学者有14000人,每年有建筑工程等专家来华近万人。同时,我国选派出国培训人员和研究生每年1千人以上。
E、国际旅游业务蓬勃发展。1978年接待国外旅游者仅18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1986年接待国外旅游者达到2282万人,旅游外汇收入达15、3亿美元。
F、到国外境外投资办企业和承包工程己经起步。十年来,我国到国外境外投资创办企业有526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与11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劳务合作项目7164个,累计金额103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25万次。
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外汇短缺,原因是出口量少,而且大都是价格偏低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二是吸收外资利用不合理,用于消费性建设偏多,用于生产性建设偏少。三是技术引进中有的项目不先进不合适,与国内科研脱节,没有及时消化。四是人才交流和劳务合作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我国经济进入国际市场,走向现代化。
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问题。
1、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每一项改革开放措施,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偏离和背离这个中心。同时,每一项改革开放措施是否正确和适宜,必须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加以检验。所以,改革开放只有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又反作用于经济建设,能打破旧体制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束缚网络,为经济建设开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经济体制,开辟一条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的新路子。所以说,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2、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立国重要,强国也重要;一个国家不强盛,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不能为了强国而丢掉了立国之本。所以,二者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不离不弃的关系。
A、互相贯通。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四项基本原则中有改革开放。我们说的社会主义,不是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而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我们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全面专政,而是人民民主专政;我们所说的党的领导,不是个人崇拜的个人领导,而是党组织的集体领导;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中有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直接领导的,是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互相依存。就是有你有我,无你无我。一方面,有四项基本原则,才有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可能是资本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与我们所说的改革开放就是两码事了。另一方面,有改革开放,才有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单一公有制和单一分配方式,而是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对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的新认识.
C、不离不弃。就是离我非你,离你非我。一方面,四项基本原则若离开了改革开放,就不是正确的
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会变成平均主义,党的领导会变成个人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会变成对人民专政,马克思主义会变成教条主义。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若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不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就成了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即资产阶级自由化。
3、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三者的关系
A、经济建设是治国之纲。过去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纲。**说,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原来叫政治路线、总路线、总任务,内容表述也多次增删修改,但是,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把经济建设作为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最主要的内容,也可以说经济建设是治国之纲。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国之所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美、苏、中大三角格局,就是由于我国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放弃了四项基本原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国内将会乱作一团,我国在国际上就没有什么地位。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哪能轻易就放弃呢?因此,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一刻也不能丢,。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不改革开放,中国就不能富强,中国就要被开除球籍。所以,当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改革开放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不改革开放我们的困难将会更多更大;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去解决,而决不可走回头路,走回头路只能是死胡同。所以,我们的改革开放决不能停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取得全胜。
我们坚信,在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取得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胜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此文发表于1989、9、22 ?佳木斯市委党校理论辅导班,以及市直四个单位干部学习辅导班。署名王振岳。)
作文六:《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300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顾名思义就是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过去的三十几年中,改革开放,成就斐然,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使我们祖先几千年伟大的梦想,奥运会成功举办,圆梦百年,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们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特大成就。 作为90后的我,对于改革开放对社会形势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但就我们自己身边的变化而言,感触还是挺深的。
在吃的这一方面,爷爷奶奶那辈人用的都是粮票,肉票,总之买什么都要用票。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同样的在出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出行的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的问题,并且速度也非常慢。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S112111 蒋一琳 33号
作文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900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又一次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势大变,不仅社会主义以崭新发展模式稳稳地站住了脚,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盛世”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球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论述,对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科学定位,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的最新发展,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价值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对指导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高,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到2006年迈上20万亿元大台阶,年均保持9.7%的速度,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3.3倍,列世界前4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4万亿元,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居世界第三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煤炭、电视机、电脑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减贫方面,改革初期,我国贫困人口是3亿多人,现在是2000多万人,联合国计划发展署也承认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还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有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也就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富国强民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原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的状况会发生变化。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就必须进行调整和变革。**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认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事实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已为历史所证明,是确定不移的客观真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是发展不起来的,即便一时发展起来了也是不能持久和巩固的。从国外情况来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其发展速度有一段时间是比较快的,前苏联曾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但是由于不进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僵化封闭的体制,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陷于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的状态,才不得不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在改革中又发生了方向性的错误,最后导致了苏东剧变;再说越南、老挝等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继中国之后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同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发展情况也是比较好的,但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由于没有找到改革开放这条发展之路,还在继续沿袭革命时期的许多做法,大搞群众运动和政治斗争,结果发展道路极为曲折,到“**”结束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30年来保持年均9.5%的发展速度,现已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推进改革开放,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当前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开放的意义就更加重要,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
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但是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谋划,一场新的涉及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开放又将开启大幕。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64,78
谢春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 图书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2-01 中国社会保障30年作者: 郑功成 著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印刷时间:2008-12-0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作者】:顾明远 主编, 刘复兴 副主 编2008-1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作者:吴晓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中国对外贸易三十年作者:傅自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作文八:《《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教学设计》2400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纪念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粤教版思想品德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
二、教学课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纪念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三、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深圳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深圳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实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懂得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方式: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注:播放视频前43秒内容)
【百度视频搜索】
**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渲染教学氛围。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
思考:为什么国家主席**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的庆祝大会? 学生讨论、发言,突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小结:深圳经济特区凭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创下了神奇的业绩,坚持改革开放,使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走进现代化大城市。
2、【深圳面貌】
(1)图片:从过去的小渔村到今天深圳高楼林立,地王大厦等建筑物拔地而起。
【百度图片搜索】
【百度图片搜索】
(2)视频:《餐桌上的变化》,印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百度视频搜索】://v.ku6./show/Gz3eUuc6G54_26pg.html
(3)图片:深圳繁忙的港口和口岸,搭建起对外开放的桥梁。
【百度图片搜索】=
【百度图片搜索】
(4)数据显示:深圳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百度网页搜索】://.p5w.net/news/gncj/201009/t3214382.htm
教育【百度网页搜索】
文化【百度网页搜索】
体育【百度网页搜索】://sports.sohu./20081219/n261308251.shtml
小结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出在深圳的带动下,全国各地进行了改革开放,并取得辉煌成就,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
经济: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百度图片搜索】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百度图片搜索】
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总量比上年增长3.8%【百度图片搜索】
科技: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百度图片搜索】=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百度图片搜索】
文化:广州新电视塔【百度图片搜索】
医疗卫生:2009年末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逾4亿人【百度图片搜索】
体育: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百度图片搜索】=
国防:中国空军双座歼10战机【百度图片搜索】
小结:由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深圳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把深圳经验继续推广,在全国掀起改革开放热潮。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国防等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确实是国家的强国之路。
3、【华为——立足深圳,走向世界】
视频:《华为成长经历》,【百度视频搜索】
1994年华为公司开始从事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现在其光网络产品已经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规模商用,网上稳定运行设备总数超过35万套。据RHK统计,2004年华为在全球光网络市场排名第三,华为光网络在亚太市场已经连续5年排名第一,华为光网络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累计研发投入30多亿元人民币,
采用IPD、CMM、ISC等国际先进的研发生产模式,可以支撑300亿元光网络产品年产值,华为已经成为国内外多个光网络标准组织的核心会员,参与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制定。
深圳在华为这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企业带领下,成为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带动全国改革开放热潮,国家经济实力稳步提高。确实,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4、【畅想深圳未来发展】
(1)学生讨论发言
(2)视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注:播放新闻视频中后半段的1分06秒)
【百度视频搜索】://v.youku./v_show/id_XMjA0NDc1NzEy.html
**讲话,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教学以**主席的讲话给予学生的讨论分析作出明确答复,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信念。
(3)深圳发展方向: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5、小结: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六、教学反思
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本课时能以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背景,采用较新的时事热点,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取得的最新成就,感受生活的变化,通过讨论、探究方式构建新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在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发自内心地坚定支持改革开放。
教学上以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闻形式导入,最后也以新闻过程中**主席讲话“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得更好”结束,首尾呼应,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贯穿时政热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政治课教学带来动力,增添了生命力,因此今后仍需借助网络搜索增添教材的鲜活实例,以事实说话,正确面对社会热点,多让学生讨论分析,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有效提高思想教育。
七、教师个人介绍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四中学
姓名:霍翠华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四中学
邮编:528100
联系电话:18927286313
作文九:《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民强国之路》2000字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专题聚焦
平,否则就很难维持政府提出的8%的增长目标.经济过于依赖基础设施投入,从长期
来看,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亚洲各国和地区应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尽早实施能够刺激消费
的减税,免税,消费券和补贴等措施.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俄罗斯俄塔社12月18日】中国正在庆祝她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日子
——
宣布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O年.这个为当今中国的面貌奠定了基础的战略方
针,是1978年12月18曰开幕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准的
30年来,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功.今天,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在遥远的海外,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
的方针与**(1904,1997)这个名字密不可分.正是这位几经沉浮的坚强斗士,
使中国摆脱了教条主义和”**”的致命影响,实现了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
改革划时代的转变.**政策的实质体现在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不管黑猫自猫,
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也就是说,评价所有创举的标准是具体结果,而不是中国一向
爱喊的口号.**认为,所有改革只有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和
繁荣国家,才是有意义的改革.
**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把自己强国富国意图的实质传达给每一位公
民.于是,这就成了动员全国的思想,并且在后来召开的党代会上归结为”四个现
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教育).**认为,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繁荣的国家.应”-3说,使中国改革的设计师及其战友取
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改革始终面向社会,而且平稳且谨慎地进行.谈到谨慎,邓
小平战友的辞典里都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格言.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改革是分阶段,逐步地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家在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情况下,平稳地采取了市场经济措施.**的
巨大功绩是,他反对破坏政治体制,认为这可能导致激烈的权力之争,最终导致经
济改革停滞和失败.
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领导人都更喜欢谦虚地谈论
成绩,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任何人都不会质疑:中国如今已是一个经济
和政治强国,解决任何全球性问题都离不开它的参与.仅用几组枯燥的数字就能见
l8海外经济评论
专题聚焦
证中国在过去3O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万亿美元,2007年的
外贸总额为2173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亿美元,贸易顺差超过2600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位——13320亿美元(2007年).在改革期间,
中国建立了雄厚的现代化工业和科技基础.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与俄罗斯
和美国并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改革这些年来,逾120O万名中国大学生在世界名
校中完成深造.今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又是一场胜利,中国运动
员一举夺得了包括51枚金牌在内的1OO枚奖牌.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如今,在世界地图上已经很难找
到没有中国身影的地区了.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最尖
锐的国际问题,与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紧密合作.中苏在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
这也应当归入**政策的功绩.**”结束过去,开创未来”的论断成了中苏
发展和深化双边关系的指向标.正如中俄两国领导人常常强调的那样,现在的俄中
关系正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莫斯科和北京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中俄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在2010年前将
双边贸易额增加到600亿一800亿美元的目标.
为客观起见,我们仍应谈谈中国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贫富分化渐渐明显,
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居住着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
地区形势比较严峻.在全球金融危机加重的背景下,中国的失业率上升,导致个别
省份出现了一些抗议活动此外还存在通货膨胀,证券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其他尖
锐问题.
但即便如此,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根据**的提议,于1978年12月
确定的方针政策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北京不打算偏离改革总路线.至于那些困难,
正如中国人所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重要的是具有奋斗和向前走的意志.众
所周知,中国人不会放弃这种意志.
(作者:俄塔社观察家马拉特?阿布尔哈京)
改革开放使中国回归世界舞台
【德国新德意志报12月29日】伴随着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
让其外交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这对北京意味着创造”和平环境”.它也通过
努力保证足够的军事安全去创造和平.就是说,它无论如何也不受别人逼迫去参与
海外经济评论l9
作文十:《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800字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在解放之前,我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我们明白,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发展中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具有了划时代的转变。这三十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言,无疑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进步,我们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加的现代化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情况也总是在变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产生的长时间阵痛也使我们新的领导集体开始关注起民生问题。这也就是今年在我们党的十七大中所重点涉及的问题。
学习过报告的每一个人都会发现,在报告中民生是关键的论述重点,而农村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农村的发展更将成为我们党日后工作的重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要害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快速发展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给改革开放提出新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这场巨大的历史变革中,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布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而改革的动力又在于解放思想。要解放思想,我们就首先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熟悉,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敢于对以前的定论去证实去创新,要在学习中勇于发问。
在解放后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是计划经济的层层锁闭使得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抑制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分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施行,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农民大众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他们在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融入到我们现代化的生活中来。
回望我们已经走过的这30个年头。在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30年前,村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30年前的夏季,让人们用来摇着解暑的蒲扇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当时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农民群众的生活更是只能停留在保证温饱的状态下。 在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性的活动。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有了自己的图书室和放映队,也有了自己的网络室。他们在努力的学习着这些“新奇”的东西,并在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切的变化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而且在今年刚刚出台的新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中我们更是看到了我党为让医疗服务大众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从刚开始的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
这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三十年,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而在这三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其实还是人们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与现实。
在这个新时期中,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在学习中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始终保持在一种冷静的境界。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中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有所探索有所创新。为我们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做贡献,为更好的发展而努力。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才能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