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100字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解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 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 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 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课题。
1.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幅图片。 (中国地图)对,就是 我们中国地图,那谁能指出台湾岛的位置?(学生指出)真棒!这就 是我们的宝岛台湾。 (板书:台湾 ) 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中间这 是台湾海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杭州与台湾两地之 间。
2. 先来读课题, (齐读课题)读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你
说,你想的真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你真会动脑筋!同学们都在 想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呢?带着这 些疑问打开书本 106页,请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 的词语可以问老师,问同桌,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好,现在开始!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读懂小钱的病情危急,感受等待中的焦急 1.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 真, 这些词你们会读吗? (课件展出重点字词) 谁来做小老师?你来。 真棒,都读正确啦!现在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凋零预备起。在这些 词语中有一对反义词,谁能告诉老师?你说。 哦,凋零和绽放。那 凋零和绽放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解释的真好! 赶快找到课文的哪句话 包含了这两个词语,你举手了你来说。 (课件展示重点句)找的真好! 那这几个词语在课文中还只是形容花吗?好,你说。恩,分析的真透 彻。一朵含苞的花朵即将凋零,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逝去,看到这你 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啊,真是太可惜了!现在齐读这句话,读出你的 感受。 (板书:小钱 白血病) 你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体会真深刻! 那么怎样才能救小钱的命呢?你来说。对!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 朵生命之花绽放。 大家知道什么是白血病吗?老师找了点资料咱们一 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白血病介绍)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骨髓移 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佳途径, 那么, 找到适合的骨髓是否很容易呢? 对拉! 不容易。 从文中的哪里可以看出来?你来回答。 回答的真不错! 我们来看,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还只是 有可能啊,这真是谈何容易啊!我们来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先从谁那
开始找适合的骨髓?(小钱的亲戚朋友) (没找到)在祖国大陆找到 了吗?(也没找到)那最后是在哪里找到了?(台湾)我们再用课文 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寻找过程。 (几经辗转)你们说,这个过程是 多么的曲折, 多么的不容易啊! 现在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个朗读比赛好 不好?我们都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读的更有感情。老师开始咯, (师 读)谁愿意和老师比赛?真棒!你来,老师觉得你读的比我还好,真 厉害!
[2].读懂危情中的捐献,感悟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1. 小钱终于 找到合适的骨髓了。 那么与此同时在海峡的对面台湾, 正发生些什么 事情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三到五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 子。 (板书:骨髓移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找 到了哪句话?你找到了第三自然段这句话, 从这句话里, 你体会到了 什么?哦,一个步履匆匆,紧张焦急的李博士浮现在我们面前。 (板 书:李博士)找的真不错!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 她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台湾青年心系大陆同胞,血浓于水,骨肉相连,不是亲人甚是亲人! 体会的真深刻。请坐。你手举的这么高,你来说,你找到的是第五自 然段的第一句,哦?第二句也是。呵呵。同桌说第三句也是。恩,你 们找到的都是第五自然段里的话。 (课件展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 看课件,你们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说,你体会的很好!恩, 你来说,体会的更深刻。你也举手了,你来,说的真棒!大家都体会 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不顾自己的安危, 心里想的只是小钱。 多伟大
的精神啊。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你们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吗?谁来读? 大家评评她 读的怎么样?你来评,她把间(ji àn )隔读成了(ji ān )隔。你听的真 认真!真棒!还有谁来评一评?你听出他把静静地,终于读的很慢, 读出了青年的临危不惧和手术的不容易! 现在, 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 朗读这一段。
[3].读懂连夜奔波中的拯救,感悟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
1.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歇,台湾青年的 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板书:余震中)终于在余震中完成 了手术。可是骨髓的保存期只有 24小时,运送骨髓的过程又是怎样 呢?咱们来读读第 6段。 (生读)咱们读课文可以把长长的一段话读 成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这段话中,你特别关注了哪个词语。 (奔 波) 那咱们就来看看李博士是怎样带着骨髓一路奔波, 和时间赛跑的。 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每隔一小时 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 11:10飞机到 达台北桃园机场。 14: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 飞赴香 港。 15: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20: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 桥机场降落。 20:50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 警车开道, 直奔杭州。 22: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 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 终于如期传 到了杭州城 22: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次日凌晨 2:00手术顺利完成。 2. 读着这段资料,同学们又有了哪些发现?是啊,在长达十几个小时 里,李博士就是这样一路奔波,连夜工作,终于将台湾青年的骨髓移
植到了杭州青年小钱的身上。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李博士这么做的 呢?对了!这就是一份责任,一份信念,一份骨肉同胞间的爱! [4].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升华情感 在大家的齐心协 力之下,小钱终于。 。?(得救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着重号)现在生命桥的含义明白了吗?宝 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 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 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那血脉亲情,如同 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板书:我们是一家人)
(三) .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 现在同学们把书翻过来。看着板书,按照板书的提示来总结全文。 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 台湾青年在李博士的帮助下在余震中进行了 骨髓移植手术。 2. 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看来大家都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都读的很好!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 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 年说些什么 ? 4. 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 学们, 故事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正是两岸骨肉 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拓展训练,小练笔 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 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 信。他会感激谁?
(五)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 ----------年轻人 给予
作文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800字
、 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3、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 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 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 2、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 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出示略)自由读一遍,看看 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自由读,举手。
3、你想提醒哪个词语?相机指导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预设一: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
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其他两个写花的词语“花苞”、“绽放”。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 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指导说出这三个词语在句子当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二: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辗转”。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 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指导体会,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辗转。
师: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
4、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 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5、分自然段读课文。(指一列 4生分别读 1、 2自然段, 3、 4、 5自然段, 6自然段, 7自然段。)其他同学,注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用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
三、 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2、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 3、 4、 5自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 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3、交流。
(1)结合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相机指导体会地震很可怕,青年人担心家人,但想的更多的是小钱。
(2)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 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
(3)结合描写李博士的句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时此刻, ??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 李博士没有跑, 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
(4)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指导体会手术室很危险。
(5)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6)骨髓只能保存 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 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指导体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多么令人感动!
(7)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齐读这一段)
4、 小钱这样得救了。 故事读到这里, 关于课题的疑问, 你解决了吗?师小结: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 (相应画板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四、课后延伸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 也许, 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 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 请同学们写一写,下节课讨论交流吧。
分享到 :QQ 空间 腾讯微博
作文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8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白血病、凋零”等词语的意思。
2、抓重点词句体会小钱对骨髓的期待和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不平静” 。
3、通过学生对“小钱的期待和台湾青年的不平静”的理解,感受台湾青年崇高 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
一、 激情谈话,启动情感。
1、 师生谈话
师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日子?
交流
师:同学们, 人们总是会记住一些日子, 这些日子有让我们感动的, 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1999年 9月 22日,这就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日子。那一天,一份血浓与水的真情把两个互不相识 的生命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一起去感受一下 这份洒落在海峡两岸的人间真情。
2、 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3、 质疑课题:那么到底是谁与谁之间驾起了这座生命桥呢?
二、 整体感知,感受情感。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 106页, 自由的朗读课文, 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 难写的字在你 草稿本上写一写,不理解的词语对照着词语手册看一看。 (生自由地读课文,读通课文,学 习生字、词。 )
海峡、凋零、骨髓、绽放、辗转、步履、袭击、平安无事、突如其来、空旷、暂停、身躯 师强调“凋、暂”的写法
2、 反馈、交流,引出人物。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了谁与谁之间驾起了这座生命桥?(指明生说:杭州小钱;台湾 青年。 )师随机板书。 (杭州 台湾
小钱 青年)
(师:同学们找信息的速度真快, 相信我们接下去的学习活动也会非常顺利。 这篇课文讲的 是杭州的小钱与台湾青年之间发生的事情)
3、 找、划描写人物的句子。
师:课文当中有许多描写杭州小钱和台湾青年的句子, 请同学仔细地默读课文, 找出相关句 子。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处读一读,等下我请同学来读。 (生默读课文,找、划句子。 ) 4、 反馈、交流,检验初读效果。
指名生读,帮助正音,读通读顺句子。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 18岁的年 轻人,患(huàn )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唯 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 )放。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在这场灾难中, 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huái )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三、 重点研读,体验情感
(一)引出两个“静静” 。
师:描写小钱和台湾青年的句子我们把他找出来了,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 虽然小钱和 那位青年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台湾,但有一个地方他们却惊人的相似。
师:自由的读读这两句话,你能够发现什么?(生自由读句子,寻找发现。 )
预设:(小钱和那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4、 质疑“发现” 。
师:那么小钱和那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真的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小钱是因为生病了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是因为在捐献自己的骨髓躺在病 床上。 )
(二)于“静静”中,感受小钱对骨髓的期待。
师:是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刻他到底怎么了?
预设: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师引:课文当中是怎么来、写的。 (这个刚满 18岁的青年??才能使这朵生命这花绽放。 )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本当中的这句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怜) 带着你的体会读这句话。 师引:除了可怜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小钱他快要死了)师引:是啊,此时的小钱他的生 命在经受死神的考验,情况万分紧急。带着你的体会读这句话。
师引:一个鲜活的生命随时都有凋零的可能, 此时唯一能救他的是什么?(骨髓移植) 带着 对骨髓的渴望,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引:但是,尽管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他此时能做的只能是什么?(等待骨髓)师引:然 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 又谈何容易啊。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 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 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小钱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他就那么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读。 静静地 等待(骨髓)
(三)于“静静”中,体会台湾青年崇高的精神。
师引:而与此同时, 海峡的另一端, 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真的能平静 吗?(不能) 。
课件出示:
师引:请同学再好好的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此刻他不能平静。
预设: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 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 晃。 (想象一下,此刻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是啊,此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自己的生 命随时都有危险。然而——读——“那位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
2、 在这场灾难中, 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目前还不清楚。 (他不清楚什么?) 连自己的家人的生死都不清楚, 他能平静吗?但是——读—— “那位青 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
3、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这样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面对着另一个生命的期待, 他能平静吗?也正因为这样——读—— “那位青年也静静的躺 在病床上。 ”
多么无私的青年啊, 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况下, 面对着另一个生命的期盼, 他静静地 躺在病床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齐读,自己读,个读) :
出示: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你觉 得他最应该去哪里?但是——读——“那位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因为他知道:(读) 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结:台湾青年的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平静,可他此刻唯一惦念的是谁?(小钱)
师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台湾青年的骨髓从他的身躯里涓涓流出, 他流出的仅仅是骨 髓吗?还流出了什么?(对生的希望,生命的火种,两岸血脉亲情)流出了好多好多感情, 所以课文中用了省略号。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出示:
师结:小钱终于得救了。台湾同胞的骨髓给小钱带来了新的生命,让这朵生命之 花再一次绽放。 (补充板书:骨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 (补充板书:爱心)
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引:这样的“生命桥”好几次架在海峡两岸之间:
出示课件
师引:是啊,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但这一份骨肉相连的血脉亲情如同生
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齐读最后一段)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想说,把你想说的 话写下来。
五、 小结课文,领悟情感。
我想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就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 再来读一下课题。 当 然,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十分让人感动,那就是——李医生。我们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台湾
骨髓 青年
作文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57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会写 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 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 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 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 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 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总体设计: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二、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三、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四、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1、 2(注:生字词语只认 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 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A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 18岁的年轻人,患 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 朵生命之花绽放。”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 提示“辗转”,两个字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 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C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 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 3、 4、 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 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 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2)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 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3)联系自己的感受想象台湾青年此时的心里会对亲人说些什么。
4)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
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 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 小钱”,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5)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 4自然段的语句。
B 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 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 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 传下去。”
2.结束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 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练习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 12个生字,做好听写准备。
2.听写词语和句子。
词语: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 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句子: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生命就像即将凋 (diāo)零的含 苞(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两岸 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合作学习,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给我们讲故事 的?
2.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表达实践,积累内化语言
1.口语交际“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
1)假如小钱遇到了他的救命恩人,他会对他表达哪些感情呢?
2)台湾青年又会说什么呢?
3)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4)表演:小钱遇到台湾青年。
2.书面表达:给台湾青年的感谢信。
a) 据老师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小钱目前还不可能见到那位没有留下名姓的救命 恩人。可是,小钱非常想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表达感激之情,他想给这位救命恩 人写一封感谢信,他会怎样写呢?(指名交流)
b) 简单提醒书写格式。
c) 把自己想象成小钱,给台湾同胞写一封感谢信,恰当运用课文出现过的词语 和句子。
3.交流感谢信,互评。
四、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方法表达出来,表现出人 间真情,令人感动;我们学习并试着运用了作者用过的恰当的词语、句子,也 表达了自己对台湾同胞的感激之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前谈话)
师:你们学校的版图上写着四个字,哪四个字 ?
生:爱我中华 !
师:你们天天能看到祖国的版图,(示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家乡太原 吗?再找一找我的家乡哈尔滨。
生:(在地图上找)
师:我这次来坐了两天的火车才从哈尔滨来到太原,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 段距离吗?
生:千里迢迢。
生:路程遥远。
师:啊,非常的远。想象一下,在哈尔滨与太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可以吗? 生:不可能的。
生:绝对不行!
师:看来跨越千山万水把太原与哈尔滨市连起来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杭州与台 湾连起来呢?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 22课,一起 读课题。
(大声地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多读几遍,也可以 翻翻桌面的字典。
(大声地读课文)
(师巡回指导)
师:这课的词语很多,自由读读屏幕上的词语。
(出示课文 9个词语)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凋零”不要读成第二声。
师: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绽放”。
师: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
生:“含苞”。
师: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读读课文。
(生大声读)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生命刚刚开始。
师: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读。还有哪个词语要大家注意? 生:“暂停”。
师:非常好。轮流读一读。用“暂”组一个词。
生 :暂时。
师 :现在读得很准确,到课文中还能读准吗?
生 :(齐读)
师 :这句话还有一些词。
(示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
生 :(自读)
师 :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
师 :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 :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
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
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象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 句话。
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 9个词语。 (生大声读词语)
师:现在让我们分小节再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事? 生:(指名分小节读)
师: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小钱??
师:哪个小钱?
生:在杭州的,患白血病的。
师:连起来一句话说。
生:台湾大地震余震后,台湾同胞送来了杭州市患白血病的小钱急需要的骨 髓,救了小钱。
师:说得很详细(相机板书),能倒过来说吗?
生:??
师: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师:课文中感人至深的地方我们要细细品读。课文的 3-6小节,细细地写了这 些内容。默读这部分内容,划下台湾同胞与李博士最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两个 词写下你的感受。
生:??
师: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部分,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划下的是“??那位青年??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
师:他是通过“沉着”,通过他的动作感受到的。还有吗?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我们向这两位同学学一学,一起来看看李博士的表现。找一找李博士的表 现。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此时,李博士的表现是“沉着”,可现在什么地方最安 全?
生:空旷的地方。
师:想想这会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师:他在等什么?
生:等余震停下来
师: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生齐读)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
师:还有没有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青年正满希望??”
师:他知道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
生:希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快要去世了。
生:小钱很想活下去。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 :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读 “小钱??”
(出示课文)
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生:??
师:正是因此,所以台湾青年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 在??”
(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再看最后一句话“涓涓流出”,流出的仅仅是骨髓?
生:友谊。
师:骨髓只能保存 24小时(示:相应时间表)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 少时间?
生:差 5分钟就在 12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 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 :第 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 :齐读。
生:??
师 :之后呢?他没有休息就继续做手术。第 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来了。 生:“连夜”。
师 :他都没有休息呀!齐读这一段。
生:??
师 :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 :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
师 :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 :爱心。
师 :是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有没有谁想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 语句?
生:??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相机示课文“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与这位台湾青年 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留待我们下节课再交流。下 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课前的疑问顺利解决。语文课就是语 文课,要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不能一味地上纲上线把语 文课上成单纯的思想政治课。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理解课文内容,都准确理解并较好地体现了三 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如,在理解三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 “含苞”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本意,是分别描写花开前、开放时 和将要凋谢时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这三个词在文中是在写什么, 使学生懂得文中是用来形容人的生命的。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 生命的教育。一节课不可承载的任务太多,本节课教学目标、任务确立得切合 实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由读不好到读好,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学习 过程。
2.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本节课读得充分,能够 看出教师指导的过程和学生朗读的进步,读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如,开课的前 20分钟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抓住难读的句子反 复读对、读通,突破难点,有重点地读,最后再分工合作整体读。学生经历了 从读对到读通的学习过程。教师重视阅读理解,鼓励学生谈个人感受,指导学 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点词句有机结合起来。如,教 师引导学生抓住“沉着”一词理解李博士的品质的教学过程。
3.能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课文 3-5段内容时,教学预设是按着 课文的叙述顺序,先学习描写青年这部分内容,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认为最感 动人的是描写李博士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调 整了教学预设。课文对李博士的描写比较直白容易理解,而对台湾青年的描写 比较隐晦不易理解,这样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4.教学内容取舍得当,能恰当地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加强 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补充了李 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学生通过对这一资料的阅读,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李博士 的品质,从而对人物博大的爱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5.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阅读理解,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 导,注重培养阅读能力,注重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真 正做到阅读有所得。
总之,本节课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 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 习、积累、运用、发展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这才是语文味十足的语文 课。
作文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8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概述
杭州的小钱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等待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与此 同时在台湾, 李博士与捐赠骨髓的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成功的抽取骨 髓。 李博士分秒必争将骨髓送往杭州并为小钱做好骨髓移植手术。 虽然大陆与台 湾相隔一条海峡,但是两岸的人们却用爱心在海峡之间搭起了一座生命的桥梁。 两岸,两岸的人民同胞血脉亲情难以割舍、世代相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读写 8个字,会写 12个生字;
?能够正确书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 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 情”等词语 ;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预习,并学习课文生字词,存在疑问的词语在课堂共同解决; ?来仔细的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他人的交流。再跟自己的想法做对比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理解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那份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 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本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2.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识字认字已经有定的识字能力;
3.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应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
2. 问答法;
3.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板书和课件的展示相结合的手段。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提问题目中说了什么?
2. 用中国地图辨明海峡、并展示桥的图片,提问:这些桥漂亮吗?那这些桥是 题目中的“生命桥”吗?
3. 不是的话,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吧。
二、 复习生字词
1. 全班一起念一下生字词。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三、 了解课文大概的内容
1. 默读课文。
2. 提问: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 学生回答)
3. 总结学生的答案, 并归纳出课文大意:课文主要讲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 白血病, 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 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 峡的生命桥。
4. 通过提问学生, 在提问中整理出段落大意。 (1-2) 生命垂危 ---等待骨髓; (3-5) :不顾危险 ---抽取骨髓;(6-7):跨海奔波、爱心架桥 ---护送、移植骨髓
四、 分析课文
1. 让学生朗读课文 1-2自然段,并按顺序找出描写小钱的句子。
2. 展示描写小钱的句子,并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白血病”,说明白血病给人们 带来的危害。一并向学生解释“凋零”一词。用图片的展示凋零的样子。
3. 向学生提问,小钱是不是就没有救了?引出在台湾发生的事情。
4. 用“同一时刻、台湾”过度到 3-5自然段。提问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学 生回答)指的是 1999年 9月 22日。
5. 让学生朗读 3-5自然段。
6. 提问台湾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谁?他们在干嘛?(学生回答)
7. 师整理答案:李博士,在准备手术;台湾青年,准备接受手术;台湾,发生 地震,还有余震。
8. 展示与地震相关的图片,并提问如果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员,现在你最关心 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9. 接着提问:然而就在这危险的时刻,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干什么呢?这里体 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学生回答)
10. 师整理: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的优秀品质。
11. 课文两次出现 “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把它找出来并和我说说你们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后整理,这样更加凸显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 神。
12. 用“那么结果是怎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学生找出来。生:“台湾 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3. 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6-7自然段。
14. 骨髓抽取出来就需要赶紧送往杭州。(展示送骨髓的路线)表达路途的遥远 和运送的麻烦。最后结束语,小钱得救了,两岸架起了一座生命桥。
五、 体验课文感情
1. 课文就要学完了,那么什么是生命桥呢?是用什么架起来的?
2. 就是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构造了这座生命桥。
六、 课外拓展
提问: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作文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68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前谈话)
师:你们学校的版图上写着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爱我中华!
师:你们天天能看到祖国的版图,(示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家乡太原吗?再找一找我的家乡哈尔滨。
生:(在地图上找)
师:我这次来坐了两天的火车才从哈尔滨来到太原,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段距离吗?
生:千里迢迢。
生:路程遥远。
师:啊,非常的远。想象一下,在哈尔滨与太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可以吗?
生:不可能的。
生:绝对不行!
师:看来跨越千山万水把太原与哈尔滨市连起来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杭州与台湾连起来呢?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一起读课题。
(大声地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多读几遍,也可以翻翻桌面的字典。
(大声地读课文)
(师巡回指导)
师:这课的词语很多,自由读读屏幕上的词语。
(出示课文9个词语)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凋零”不要读成第二声。
师: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绽放”。
师: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
生:“含苞”。
师: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读读课文。
(生大声读)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生命刚刚开始。
师: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读。还有哪个词语要大家注意?
生:“暂停”。
师:非常好。轮流读一读。用“暂”组一个词。
生:暂时。
师:现在读得很准确,到课文中还能读准吗?
生:(齐读)
师:这句话还有一些词。
(示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
生:(自读)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
师: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
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
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象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
(生大声读词语)
师:现在让我们分小节再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事?
生:(指名分小节读)
师: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小钱??
师:哪个小钱?
生:在杭州的,患白血病的。
师:连起来一句话说。
生:台湾大地震余震后,台湾同胞送来了杭州市患白血病的小钱急需要的骨髓,救了小钱。
师:说得很详细(相机板书),能倒过来说吗?
生:??
师: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师:课文中感人至深的地方我们要细细品读。课文的3-6小节,细细地写了这些内容。默读这部分内容,划下台湾同胞与李博士最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生:??
师: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部分,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划下的是“??那位青年??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
师:他是通过“沉着”,通过他的动作感受到的。还有吗?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我们向这两位同学学一学,一起来看看李博士的表现。找一找李博士的表现。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此时,李博士的表现是“沉着”,可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 生:空旷的地方。
师:想想这会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师:他在等什么?
生:等余震停下来
师: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生齐读)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
师:还有没有描写青年的句子?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青年正满希望??”
师:他知道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
生:希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快要去世了。
生:小钱很想活下去。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读“小钱??”
(出示课文)
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生:??
师:正是因此,所以台湾青年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 (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再看最后一句话“涓涓流出”,流出的仅仅是骨髓?
生:友谊。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示:相应时间表)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在12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齐读。
生:??
师:之后呢?他没有休息就继续做手术。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来了。
生:“连夜”。
师:他都没有休息呀!齐读这一段。
生:??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
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是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有没有谁想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相机示课文“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与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谢他?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留待我们下节课再交流。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课前的疑问顺利解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不能一味地上纲上线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思想政治课。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理解课文内容,都准确理解并较好地体现了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整合。如,在理解三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含苞”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本意,是分别描写花开前、开放时和将要凋谢时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这三个词在文中是在写什么,使学生懂得文中是用来形容人的生命的。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生命的教育。一节课不可承载的任务太多,本节课教学目标、任务确立得切合实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由读不好到读好,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学习过程。
2.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本节课读得充分,能够看出教师指导的过程和学生朗读的进步,读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如,开课的前20分钟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抓住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对、读通,突破难点,有重点地读,最后再分工合作整体读。学生经历了从读对到读通的学习过程。教师重视阅读理解,
鼓励学生谈个人感受,指导学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点词句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沉着”一词理解李博士的品质的教学过程。
3.能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课文3-5段内容时,教学预设是按着课文的叙述顺序,先学习描写青年这部分内容,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认为最感动人的是描写李博士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调整了教学预设。课文对李博士的描写比较直白容易理解,而对台湾青年的描写比较隐晦不易理解,这样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4.教学内容取舍得当,能恰当地拓宽教学内容,引进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加强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补充了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学生通过对这一资料的阅读,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李博士的品质,从而对人物博大的爱心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5.本节课无论是词语教学还是阅读理解,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阅读能力,注重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阅读有所得。 总之,本节课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积累、运用、发展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这才是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
一、联系课文语境理解词意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而我们的教师更应为学生提供认知结构变化与重组的可能。
片段 1 : 【 05:00 — 06:59 】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
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
师:你领大家读。
生:凋零。
生齐读后继续举手。
师:不着急提醒下一个。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纷纷)“绽放”。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在形容花吗?(出示课件)自己读读看。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的生命 18岁,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就是能??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会遇到很多信息,但若没有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不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在学生原有认知里,“凋零”、“含苞”、“绽放”这三个词语应是描写植物,“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在形容花吗?”教师通过质疑启发学生将这三个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喻意。从课堂效果看,教师的设计非常巧妙有效,学生体会到了这三个词语不是在写花,而是指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的生命即将结束,只有换骨髓才能使他获得重生。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了重组,三个词语构成了一个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崭新的意象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此时学生再读这段文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对生命充满渴望的年轻人形象,就会体会到作者对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的不舍与惋惜,就会将自己内心“救救他吧”的呼声通过朗读自然的表达出来。
这一过程是词语理解的过程,是情感渲染的过程,是认知重构的过程,更是内化加工的过程,所以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们才看到学生恰当运用、自然输出的精彩。
片段 2 : 【 31:39 — 32:34 】
师:看着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______;”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苍白的脸重新红润起来。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勇敢地活下去。
靳家彦 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要注意内化。这三个词语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鲜活的形象,真切而渗透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随着学生自己创造的形象一起活跃在学生心里,内化为学生言语知识的一部分。
二、调动生活感知理解词意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视野不广,对词语的理解总像隔着一层纱,不够透彻。因此,词语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真实、鲜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联想,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立体情境,使词语在这样情境再现的过程中鲜活、灵动。
片段 3 : 【 08 : 50 — 11 : 00 】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
生 :(读字典上的解释。)
师 :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
生:谈何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在美国??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
生:可能在台湾找。
师:哦,课文后一句告诉我们在台湾找到了。不过,请你想象一下在台湾找到之前在哪些人当中寻找过?
生: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
师: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台湾。
师:像我们刚才想象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
生: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
对“辗转”这个词语的处理,教师在实施中搭建了四级语言理解阶梯,引导学生拾级而上,理解内化。( 1 )知音晓意。首先明确两字都是翘舌音,再用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联系语言环境引导想象。在轻松的对话中教师引领学生读这个词所在的前后几句话,说说这几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到在茫茫人海中要想找到合适的骨髓极其不易。( 3 )想象画面赋予词语情感。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从国外到国内,从家乡到台湾,这是一种地点上的辗转;寻遍了亲人找遍了好友,查遍了登记过的所有资料,这种辗转更是一种心灵的煎熬。学
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在奔波寻找,也不由自主地在为这青年的命运着急焦虑。( 4 )诵读吸收落实内化。学生真正理 解后老师再让学生用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这个词语的教学,既是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又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感悟到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有多么艰难。一个词语经过老师精心设计被延展为一幅幅鲜活画面,成功的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起联系,此时这个词语才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会在学生心灵中获得持久生命力,也为阅读理解时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可谓一举多得!
三、链接背景资料理解词意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语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停留在肤浅与表面,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依托文本,链接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推敲品味词语,从词语表层走向词语深层,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
片段 4 : 【 33 : 55 — 36 : 00 】
师:骨髓只能保存 24小时, 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 (示: 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
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 5分钟就是 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 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 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 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 李博士没有休息 —— (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
第 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 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奔波”一词彰显着李博士的无私情怀。通过读文中原句,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奔波”是指长时间地很辛苦地赶很远的路。但是学生未必清楚,李博士他们是为了送骨髓,为了救小钱而奔波。这种奔波,是一种异常特殊的奔波,也是一种异常艰难的奔波。教师将李博士这不平凡的 24 小时以时间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对“奔波”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理解过程,是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是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深化与内化的过程。
词语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性格,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过程。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学生借助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去解读词语,才能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作文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45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 8个,会写“峡、桂、移”等 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 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 12个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 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 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课前准备
1. 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 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师:(课件:出示 1999年 9月 22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 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那么,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第 22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 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 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 注意?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
师引导说出“凋零”。谁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花谢了。)
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绽放” )。
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含苞” )
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 18岁的年轻人……)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自己读 读想想。
(这三个词语写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 含苞是说他很年轻刚刚 18岁, 凋零是说他得了白血病要死了, 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好起来。)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我们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 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 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快来读读 前两个句子。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
(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
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小钱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猜想自由汇报……)
师:最后在哪找到的?(在台湾找到了。)
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 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黑板上这些 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三、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1. 师:同学们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 的第 3、 4、 5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 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 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2. 师: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先请你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来 说说自己的感受。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 地躺在病床上。”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 句话?
师: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 像这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 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 去……”)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哪个词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沉着地站着……等待着地震暂停抽出骨髓。)
师:这究竟有多危险,是一次怎样的地震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播放震后画面)
1999年 9月 21日凌晨 1时 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 2735人,伤 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 20万人以上。多么可怕的地震,
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面对危险时那份“沉着”让我们感动,透过这沉着的外表我们看到了李博士美好的心灵。还 有哪句话让你感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抽取骨髓可真不容易呀!)
师:是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才终于抽出骨髓。多不容易啊!谁能把 这样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句子)
3. 谁画了描写青年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台湾青年顾不上亲人和个人的安危,一 心想着小钱,他很让我感动。)
师:谁也画了这句话请你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台湾青年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的危险捐献骨髓,真有爱心,太了不起了。)
课件出示有关骨髓移植的资料,学生了解。
师:现在你就是青年,我知道虽然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但你的内心一定不平静,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我一定不要害怕,我是男子汉要勇敢。我一定要坚持住,小钱还等着我的骨髓呢!就是牺牲自己, 也要救他。)
师:多么坚强的决心,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他仅仅想到小钱吗?是啊,每个人都会牵挂自己 的亲人 ! 此刻家人的情况,他清楚吗?
师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谁来读?大家设想一下,他的家人有可能怎么样?
他的家人也许() ,也许() ,也许 () 。
(他的家人也许好好的,也许正在找他,也许已经死去。他的家人也许已经逃脱危险,也许正在医 院里抢救,也许正在担心他的安危。他的家人也许平安无事,也许被埋在地下,也许已经悲惨地离去。)
师:是啊,也许,爸爸妈妈正在废墟中,痛苦地呻吟着。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课件出示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也许,他的家人已经悲惨地离去,而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课件出示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即使在地震的危险中,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是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 的内心世界!那么你感受到台湾青年拥有着一颗怎样的心呢?
师:善良的心,让他无私;博大的爱,让他无畏。感动我们的就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 师:你们用朗读表现出了台湾青年的美好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指名汇报:爱心、希望……)
师: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 情。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生有感情的读此句)
让我们再次端起书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音乐中深情朗诵 ) 骨髓只能保存 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李博士 送骨髓的时间表)
师:这是怎么样的 12小时?(紧张 漫长)
师:第 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 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奔波)
师: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 (齐读奔波)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 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 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连夜)
师 :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结合刚才那张日程表,透过“奔波”“连夜”这两个词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四、赏读课文 巧妙迁移
就这样,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 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也已经解决了,谁来说一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血脉亲情 )
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爱心)
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但这些都不能阻隔两岸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正是两岸骨肉同 胞的爱心(板画 “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师板画桥)
这是一座爱心桥,更是一座亲情桥,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生齐 读课题)
为了架起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岸同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辗转”,让这爱心,让这血脉 亲情,跨越了海峡,跨越了亲情,跨越了生死,让我们共同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 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让学生写一写。
五、一课一得 熟读背诵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 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这种血脉亲情就是 “跨 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 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感受生命的美好!
生命
生命如此美丽 ,
活着多么美好 ,
让我们尊重生命 , 珍爱生命 ,
关爱他人。
当生命遇上生命,
爱心遇上爱心,
相信隔阂可以消除,
海峡可以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丽!
五、作业
1. 阅读《爱的教育》,和家人谈谈爱的体会。
2. 小练笔: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身边的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 州 捐献骨髓 台 湾
小 钱 沉着 青 年
白血病 奔波 余震中
连夜
血脉亲情
作文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2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上湾小学 白瑞芬 知识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会写 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 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 无事、 期待、突如其来、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 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通过感情朗读,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 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 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 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 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听写生字词。
跨越、移植、暂停、空旷、袭击、台湾
同桌互改,及时纠错。
二、 直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 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架起了一座跨越 海峡的生命桥。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
(板书,齐读课题)
三、 深入理解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骨髓移植的过程?
(3-6自然段)
2. 出示阅读要求:细细品读课文 3-6自然段, 看看哪些句子感动了你? 画出来,并说说体会。同桌讨论。准备汇报。
3. 出示关于地震的段落、图片,师配乐解读图片,学生齐读。
师:此时,台湾青年在做什么呢?请汇报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句子 4. 相机出示“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 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反复读, (板书:美好的希望。 )
台湾青年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句子?
相机出示“那位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此时要提醒:“静静的躺
在病床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在哪里?对比读,
从两人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你体会到什么?
小钱是缺乏生命力的表现, 所以他期待着骨髓的捐赠, 台湾青年是因 为内心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他要将自己的骨髓,——生命的火种,捐 赠给小钱。
(板书,生命的火种)
5. 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 —李博士,有谁画出了有关李博士让你感动的句子?
随机出示课文五、六段,感情读,反复读。
6. 出示“骨髓移植时间表” ,从这幅时间表中,你体会到什么? (时间的紧迫性,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师小结:从这些让我们感动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不管是台湾青年 还是李博士,他们都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正因为有这颗博大的爱 心,所以他们无私、无畏!
(板书,博大的爱心)
四、 拓展升华
1. 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他要感谢谁?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2.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相关语句“两岸同胞本就是一家 … … ”学生齐 读,相机板书“台湾、大陆”完善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博大的爱心 大陆
美好的希望
3. 师生共同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升华情感,
作文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4100字
课内阅读 第二十二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年 9月 22日,早晨 7时 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 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 18岁的年轻人, 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 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 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轻)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 时此刻,跑到(空旷 宽敞)的地方才算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利用大地 (振 震) 暂停的间隔, 台湾青年的骨髓, 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 胞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 。
2、在文中用对号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词。
4、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年()月()日, ()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 ()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
9、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0、最后一段的“生命桥”是指:
11、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将()比作() ,如果不进 行骨髓移植,年轻的生命就将结束。突显骨髓移植的()性和()性。 12、 “在同一时刻”指的是:
13、 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是 () 描写, 说明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正处在 () , 衬托出他们()的精神。
15、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拟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学到了那些品质?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进手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 轻)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此时此刻,跑到(空旷 宽敞)的地方才算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 用大地(振 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6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同胞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 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问题:
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年轻人的生命 )。
2、在文中有两组反义词,它们是(凋零 -----绽放,苍白 ----红润 )。
3、从加点的两个词语中(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我读懂了救活年轻人 的办法(只有一个 )。
4、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9 )年( 9 )月( 22 )日,(杭州 )青年 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 )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5、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6、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的优秀品质;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 医德。
7.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 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 这句话主要写什么? 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吗?
答:在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中,找到适合的骨髓非常(困难);(答:不行。因为可能表示不 确
定性,更加准确,而且突出了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8. 课文中有两个“静静地”,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个说明(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 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和对骨髓的期待);第二个则说明(是台湾青年内心坚定沉着 的反映,他为了让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课文 前后两个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的对比, 使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 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突出。
9、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李博士必须停止工作
10、最后一段的“生命桥”是指:血脉亲情
11、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 年轻的生命就将结束。突显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2、“在同一时刻”指的是:“ 1999年 9月 22日,早晨 7时 30分”
1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明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正处在(危险中),衬托 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
14、第四自然段补充说明青年目前所处的状况,反衬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转折作用,这 段心理描写突出台湾青年心系大陆同胞的可贵品质 .
15、注音:沉者()间隔()骨髓()
16、“此时此刻”指(发生余震的时候 )。说明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
15、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拟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学到了那些品质?
答: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李博士为了救小钱不顾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 外。
16、第一自然段是环境描写,时间的精确,既点明故事难忘,又预示时间的宝贵。 “阳光”、 “桂树”、“香气”烘托出环境的幽美与清新。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 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 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 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 有的说(“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
**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 点名让他回答。**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3、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由此可见**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少年时代已立下大志,是 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 )时代的一件事,它深刻体会到 (“中华不振”)的含义,它意思到(中国 )必须(振兴 )的重要意义。
5、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 “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 ), “效”是(效 仿)的意思, “周生”指的是(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像**学 习 )。
第二十六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中蕴含着认真, 质朴中包含着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 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先得虎 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 谈话,让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我 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这段中的“我”是指(肖复兴 ),作家是指(叶圣陶 )
2、词语解释
摇曳:摇荡
沉郁:浓厚,形容程度很深。
3、 “庆幸”是指未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我感到庆幸的原因是( C )
A :“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
B :“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荣幸。
C :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中“人 品”指叶老对人(平易近人、真诚 );“作品”指叶老写文章(取得的成就 )。
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A )
A :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 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用“爬山虎”来纪念叶老先生。所以说“爬山虎中是那么绿着”。 B:爬山虎是四季常青的职务,所以说它总是绿的。
6、“”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答: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 着“我”不断前进。
7、这篇课文与《爬山虎的脚》都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对吗?(不对)
8、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对吗?(不对,作者是肖复兴)
9、童话《稻草人》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对吗?(对)
10、这篇课文(两 )次提到爬山虎,分别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 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第二十九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 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 20世纪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 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 “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 在最近的一百年中, 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来形容。
1、给下列字注音
赖();耕()
2、短文中画“
答:这句话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作文十:《《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900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安丘市实验小学 李菲菲)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凋零、含苞、几经辗转、突如
其来、奔波”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
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
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今天老师和大家走进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学习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师: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生:生命桥怎么能跨越海峡呢?
师: 课前,同学们以及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掌握
了吗?
生: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师:在这篇课文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个字的写法——“暂”。仔细观察,你认为
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师范写,生写两遍,指名黑板写,评价
二、整体感知,初步质疑: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下课文 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
骨髓,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板书)大陆小钱 台湾青年
师:通过整体感知,你觉得“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生:预设:(1)、用生命架起的桥(2)、爱心桥
三、联系上下文,抓细节解疑。
师:【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这是一座爱心桥,这是一座用生命架起的桥。画出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读读,并在文中空白处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
预设:
(课件出示3):【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二段:我从“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体会到小钱身体很
虚弱。
生:“苍白”、“严重的白血病”这几个词体会到小钱的病情很严重。
师:你了解白血病吗?
生: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
师:正值花样年华的小钱却得了这样的严重的病,他的心情怎样?(难过、痛
苦)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谁能为我捐献骨髓啊,我还年轻,还没来得及感受生命的美好,难道就要
这样死去吗?
生:我还年轻,还有未竟的事业,还有美好的未来,谁能救救我呀?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悲伤、同情??
师:那么,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吧!(指读)
师:得了白血病,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有)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
髓移植。但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不容易)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4):【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zhǎn)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十万人里才有可能一个,十万分之一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还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生: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师: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
的骨髓吗?(找到了)在哪儿找到的?(台湾)对,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真为小钱感到高兴。一起读。
师:请同学们继续汇报。(第四段)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台湾9.21大地震后的场
景。据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20多万人无家可归。如果你是这次地震中幸存的一员,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生:家人
师:而这位青年却——(生答)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师:你还对哪些句子印象深刻?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zàn)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qū)里涓涓流出??】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我从“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
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这个句子中体会到抽取骨髓进展得不顺利。
师:那么什么是余震?谁知道?
生:大地震之后的小地震。
师:余震突然来临,会发生哪些危险的事情?(天花板会突然掉下来;灯在剧
烈地摇晃;墙上突然裂开一条大大的缝隙??
师:还有谁对这段文字作补充?
生:我从“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
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体会到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李博士仍——(生)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这位台湾青年也----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是小钱生的希望啊!·······)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顺势板书: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师:谁还想对这段文字谈体会?
生:我还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 的 间隔,台湾青年
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体会到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李博士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一次又一次”也让我们感受到余震的频繁。但是,他们放弃了吗?这是一
种怎样的精神?(顺势指着板书: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此时此刻,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有······(生:爱心、希望;生命的火种;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师:读完这段文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动、震撼)带上你的体会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自由读——指读——生评价——指读)
师:还有那些令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生:谈??
(课件出示7):【第六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我们一起看看李博士一日工作时间表。(课件出示8:)【李博士一日工作时
间表】
师:同学们,这位就是李博士,李博士当时已经是73岁高龄,竟然不辞劳苦,
几经辗转,连夜为小钱做手术。这种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我们一起把对李博士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爱心
师:(出示课件10):【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师:那位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的骨髓就
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生齐读
四:总结:
师: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学习这一课的学习经过。出示课题,质疑课题——整体
感知,初步质疑——联系上下文,抓细节质疑。
五、小钱得救了,这朵含苞的花朵得以绽放,想象情景,假如有一天小钱和台
湾青年见面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一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