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梧桐树丰子恺》2000字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5.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1)新桐初乳(春尽夏初,梧桐生叶);
(2)绿叶成阴(夏季时分,绿树成阴);
(3)梧桐叶落(秋冬时节,梧桐叶落)。
16.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3分)
18.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③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④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⑤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4分)
19.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4分)
作文二:《[梧桐树丰子恺]阅读下面的文章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9800字
[梧桐树丰子恺]阅读下面的文章梧桐树丰子
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篇一 : 阅读下面的文章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阅读下面的文章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
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
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小题1: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的第??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小题4:文章第?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
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
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主题。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喻证法、对比法。
?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
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
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
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
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平实、生动说明文。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
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拟人搜索
.反衬
.对比
.反复
.排比
.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篇二 : 语文教学 梧桐树 丰子恺
梧 桐 树
丰 子 恺
梧桐知多少?
落叶大乔木,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 ,叶心形,花小, 黄绿色,种子形如豌豆,花期7月,果熟期11月. 分布:原产我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 分布 园绿化观赏树. 用途:木材宜制乐器,家具;种子可食,亦可榨油;树皮纤 用途 维可作造纸原料;叶,花,果,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 健脾的效用;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 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流入诗文的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 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梧桐将风满怀送,一身秋意入诗来; 一树梧桐羡清幽, 哪消夜来孤枕泪, 又欲登楼……
丰子恺 丰子恺
自画像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画 家. 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 年出版第一本散 文集《缘缘堂随笔》.他的 文集《缘缘堂随笔》.他的 》. 散文感情真率自然, 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 素洒脱, 素洒脱,于平易琐细中寓深 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 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 信笔所至,妙趣横生. 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他厌 恶人间的虚伪自私,赞美儿 恶人间的虚伪自私, 童的纯真可爱, 童的纯真可爱,通过日常生 活的平凡小事, 活的平凡小事,加于巧妙的 点染,来阐述人生的理想. 点染,来阐述人生的理想.
1937年抗战爆发 后携家眷辗转逃难, 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使他看到了广大劳动 人民的苦难,思想上 产生积极的变化,他 的散文开始面向现实. 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画, 反映人民大众的苦难 生活,揭露反动当局 的黑暗统治.
他的漫画创作早 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 实题材,带有”温情 的讽刺”,后期常作 古诗新画,特别喜爱 取材儿童题材.他的 漫画风格简易朴实, 意境隽永含蓄,是沟 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 桥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 通过品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 文章的语言美, 文章的语言美,表现出如画的意境及对人 生的感悟. 生的感悟.
注意几个读音:
拙劣 绿幛 寥寥可数 渐乎其渐
朗读
品赏第一节
开门见山,梧桐亮相 引用唐诗,表示欣喜 以窗为点,四季变化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 了种种的容貌. 了种种的容貌.
色: 焦黄 绿色 ——墨绿 ——焦黄 形: 突然地) —— 落脱 落脱
—— 飞下 虚空 —— 只剩下几根枝头. 只剩下几根枝头
. 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 神: 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 ……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象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 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 .
小叶子顶在 嫩黄的)小叶子 枝头上…… 枝头上…… 好像一堂树灯…… 好像一堂树灯…… 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 又好像小学
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 幼稚气. 幼稚气.
叶片长得, 团扇大的)叶片长得,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 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那东西,东西,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第一段: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 第一段: 自初夏至今, 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第二段: 新桐初乳 第二段: 第三段: 绿叶成阴 第三段: 第四段: 黄叶辞枝的光景及由梧桐 第四段: 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叹. 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叹. 第五段: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 第五段: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探索: 探索:
文中结句说”可知自然是 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 的”,为什么?你从中得到 了什么启示?
因为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 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 有了它们.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 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 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 启示: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 己所拥有. 生活需要去感受,用心去发现,你才可 以说是拥有生活. 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 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本文以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句,揭示了全文中 心. ……
作业
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序,描写,议论相结合,写出 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 B.为了表现梧桐树的不同容貌,文章用了许多 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新颖而又形象. C.第?段用梧桐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的生叶进行 比较,表现梧桐生叶的拙劣和坦白. D.第?段的”绿意实在太多了”一句,表达了 作者对
梧桐叶的喜爱之情.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这一比喻,准确, 形象地表现了梧桐叶
初乳时那渐换青黄的特点. B.作品化用”芭蕉分绿上窗纱”的古诗,表现了 梧桐绿叶成荫的光景,表达了作者对绿意太多的丝 丝遗憾. C.作品用花的凋谢和梧桐的落叶作对比,强调了 世间的悲哀没有哪一样能够与梧桐树的落叶相比. D.”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一句抒发了作者 对世间事物由盛转衰,变幻无常的无限感慨之情.
着 人 间 的 情 况 , 含 蓄 英 落 片 片 一 同
如
作业: 作业 选择某一实物进行细节描写. 选择某一实物进行细节描写.
作文三:《丰子恺的《梧桐树》阅读题的答案》25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5.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6.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
17.文章第④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8.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15、时间为顺序。(1分)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6、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③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④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⑤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6分)
18、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3分)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3分)
第二个版本:
14.①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作者描述了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文中①②③④段首,分别有提示语,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5.极力描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这样写,既可以为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又为作者抒发
“人生无常”的感概作铺垫.
16.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
17.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形象生动.③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④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作文四:《丰子恺的《梧桐树》阅读题的答案[整理]》23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5(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6(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
17(文章第?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8(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15、时间为顺序。(1分)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6、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6分)
18、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3分)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3分)
第二个版本:
作文五:《人生如树:读丰子恺的散文《梧桐树》》5300字
(本文选自《名作欣赏》2007年第3期:人生如树——读丰子恺的散文《梧桐树》)
作者介绍
江锡铨,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和中国现代诗歌,出版有《中国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散论》、《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等著作。
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有所谓“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等诸多名句。这些诗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林庚《唐诗综论·说“木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于是,诗中梧桐就成了被赋予丰富多彩而又难以言说的人生感慨的审美意象,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吟咏讽诵中更加枝繁叶茂。
丰子恺的这篇《梧桐树》同样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野,自然也带有传统审美旨趣的感染性、启发性。但这又是一篇散文作品,不可能像诗词那样只抽取生活和语言的精粹而高度简约精练,它在借用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的同时,还必须用不像古典诗歌那么高度简约、高度精练的日常生活话语,来再现场景与过程。丰子恺认为:“一切艺术之中,文学是与社会最亲近的一种,它的表现工具是人人日常通用的语言,这便是使它成为一种最亲近社会的艺术的原因。”(《作画好比写文章》)比起诗歌,散文的语言更为“人人日常通用”,它与社会生活,与人生经历,似乎也就更加亲近了。而这篇《梧桐树》,也正是以亲切的娓娓诉说,于不经意间喻示着人生世事的运化规律,应当属于鲁迅所称许的那种小品散文,其写法漂亮、缜密、雍容,其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树是人类最亲近的植物。在文明社会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树与人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但也许正是由于过于亲近与亲密依存的缘故,不少人对树视若无睹,浑然不觉,只是把它们当做环境的点缀或是居所的延伸,而很少从中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有如作者笔下这几株梧桐树的主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如果不能“看见它们的容貌”,不能“感到它们的象征”,仅仅是“所有了它们”,在作者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作者对于树,常常是用了全副心神去观察、鉴赏、思考,真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各种树木中,丰子恺最喜欢的,大约就是杨柳和梧桐了。可能在丰子恺看来,这两种树是最有个性,又是最通人性和亲情的。在他的笔下,枝枝下垂的杨柳并“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东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而梧桐树在新桐初乳的时候,“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树如其人——稚拙、天真,依恋亲情以及虔诚和坦率,似乎都是丰子恺最欣赏的,也是他在作品中常常情不自禁地赞美和向往的品格。
同为充满童真童趣的树木,梧桐的生长过程好像又更富有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寓意。在绿叶成荫的夏日,“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然而这生机勃勃的图景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不久,作者“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再后来“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这形象传神的比拟,沟通了树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紧接着,作者又延伸了这一比拟,延伸了对于物理人情、人生世事的思考。古往今来,敏感的诗人往往见落花而伤春悲秋,但在作者看来,“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因为“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从落叶纷飞的自然现象到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传统诗意再到世事人生“无常”的感悟,从舒卷自如的聊天到高深莫测的玄想,平易琐细的诉说中所完成得如此大幅度的精神跨越,竟然这样不见痕迹!这里的“无常”是佛家语,意味着世间一切事物都不能常住,都处于生灭成坏之中。作者自幼受家庭信奉的佛教思想影响,青年时期,他所敬重的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又在杭州出家,更使他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所以他的散文,于平实、质朴、精细之外,又带有一些点染着宗教意味的宁静、冷寂、洞彻。
这幽深的意味让我们感悟到:人生如树,树如人生。在这里,“山远始容”的“远”字,恐怕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时间概念:有了一个相对时间段的观察,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景致的动人姿容,且能够领悟其深层意蕴。如果说,作者笔下的杨柳,还主要是一种诗意的人生的象征,主要着重于刻画杨柳的纯真、童稚、“高而能下”、“不忘根本”,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杨柳》)的精神品质,那么,作者笔下的梧桐,就是比较完整、比较现实的人生的象征了。新桐初乳的梧桐好像人生的少年时代,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绿叶蔽日的梧桐犹如人生的青年时代,风华正茂,生机盎然;然而,北风一起,那些曾经蕴涵着无限生机的梧桐叶便接二连三地飘落,转瞬间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不禁令我们联想起人生可能遭遇的种种灾异:飞来横祸,无妄之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者正是从梧桐树从春到秋的变化,读出了人生世事“‘无常’的象征”:枝繁叶茂不是永恒的,荣华富贵也不会是永恒的。理解了这一“‘无常’的象征”,也许就会大彻大悟,重新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在作者看来,“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上”。“其实‘人生无常’,本身是一个平凡的至理。‘回黄转绿世间多,后来新变为婆。’这些回转与变化,因为太多了,故看作当然时便当然而不足怪。但看作惊奇时,又无一不可惊奇。”作者正是从世人以为“不足怪”的梧桐的“回黄转绿”中,悟出了令人惊奇的深邃哲理。“关于‘人生无常’的话,我们在古人的书中常常读到,在今人的口上又常常听到。倘然你无心地读,无心地听,这些话都是陈腐不堪的老生常谈。但倘然你有心地读,有心地听,它们就没有一字不深深地刺入你的心中。”(《无常之恸》)作者当然是有心人。对于人生哲理,他不但有心地读,有心地听,而且有心地写,从而把抽象的“人生无常”的感喟,写成了一株从新桐初乳到枝繁叶茂再到枝叶凋零的梧桐树。如赵景深所说,“他不把文字故意写得很艰深,他只是采用平易的写法,自然就有一种美”(赵景深《新文学过眼录·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章先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梧桐树从春到秋的种种变化,行云流水般地插入了一些古典诗句。其后便引发了一番触景生情的感慨:“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都十分平易、平朴,然而,正是在这平易、平朴的文字中,透露出了任何力量也无法逆转的,“艰深”而悲凉的人生无常之恸。在生动优美的自然景致之中,又贯注着一种哲理、义理之美。只要我们“有心地”、仔细地品鉴,我们是会把这样一篇看似平易的文字深深铭记在心的。
伤春悲秋似乎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而在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诗歌的“森林”中,梧桐树又好像就是为着“悲秋”而生的。丰子恺笔下的《梧桐树》当然是中国文学的梧桐树,所以他的文章中是不乏“悲秋”意味的,而且所“悲”的,又是最能引发普遍共鸣的人生无常之悲。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文艺者,尤其是诗人,又尤其是中国的诗人,更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大概这点感情最强,引起他们这种感情的,大概是最能暗示生灭相的自然状态,例如春花、秋月,以及衰荣的种种变化。他们见了这些小小的变化,便会想起自然的意图、宇宙的秘密,以及人生的根柢,因而兴起无常之恸。在他们的读者——至少在我一个读者——往往觉得这些部分最可感动,最易共鸣。因为在人生的一切叹愿——如惜别,伤逝,失恋,等——中,没有比无常更普遍地为人人所共感的了。”(《无常之恸》)读《梧桐树》,我们也像读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丰子恺一样,的确可以从中领略到一脉相承的“无常之恸”的“共感”——艺术化、审美化的“共感”;而与古典诗词中的那些专为“悲秋”而生的梧桐树有所不同的是,丰子恺笔下的《梧桐树》并不是一味沉浸于悲情之中,而是以一种相对平静的态度对待“无常之恸”,惋惜哀痛之余,更把人生无常看作是一种无可规避的自然运化规律。“无常”只是人生的一段曲折,并不能因此抹杀人生的无限生趣:童年的天真稚拙,青年的蓬勃向上,中年的深沉宽厚,似乎都可以在梧桐树从春到秋的生长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伤春悲秋、无常之恸固然是梧桐树绵延千年的诗意内蕴,而回黄转绿、生生不已则更是梧桐树灌注万载的美学气韵。
人生如树。树犹如此,人生亦然。
丰子恺《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作文六:《《梧桐树》读后感》400字
《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梧桐出芽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辞枝, 在质朴、细腻的描述中,写出作者独特的见解,抒发了作者对梧桐的 赞赏、喜爱和感叹,借梧桐树表现对大自然、人生的感悟。 梧桐,拥有者也许未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也是如此。 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只要有一 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善良、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这喧嚣纷乱的世界,就 能找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 就能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的背 后,往往存在着玄机;就能发现《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 寓意...... 感悟生活,不仅要看到生活的表象:日初而作、日落而息,春夏 秋冬、阴云雨晴,......而且要深深地去领会理解生活的真谛:生活的 意义、生活的喜悦烦恼、生活的客观规律与内在联系、生活的至高无 上意境。 只有真正完全懂得了生活,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自然是不能 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因为表面上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 拥有,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作文七:《梧桐树读后感》900字
梧桐树读后感
梧桐树读后感
《梧桐树》里有四个。人物:母鸡,蛇儿子,鸡首领和母蛇。故事主要讲:失去生育能力的母鸡拣到了一个蛇蛋,于是她开始孵蛇蛋。不久,蛇儿子出生了。众母鸡担心自己的小鸡被蛇儿子吃掉,于是要求鸡首领将母鸡赶走。鸡首领却没能成功 他被蛇儿子给吓跑了。一天,母鸡在觅食时被母蛇盯住了,母蛇咬死了母鸡,当蛇儿子发现后,立即同母蛇搏斗。母蛇认出了蛇儿子才是她儿子时,立即让出食物。蛇儿子说出真相后,母蛇后悔不已。故事中的四个人物都值的我们学习。母鸡的无私和勇气,虽然蛇是鸡的天敌,可母鸡还是勇敢的孵蛇蛋。蛇儿子虽然是蛇,可母鸡被咬死后,他为了母亲而产生的爆发力使他冲了上去鸡首领明知母鸡身边有蛇儿子,可他还是勇敢的走出去,为其他小鸡的安全而行动。虽然他失败了,可它的敢做敢当应该让我们学习。蛇母亲饿了七天,当以为蛇儿子是同她抢食,毫不犹豫地让出了食物,这种母爱令我们感动。《梧桐树》是篇很棒的童话,希望大家有时间也能读一读。----------------讲的是:小时侯,我常去爷爷家玩儿。爷爷家有一棵很茂盛的梧桐树。每次我到爷爷家玩,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家境并不好,妈妈动不动就生气,一生气就训人,我常常挨她的训。我一生气,便跑到爷爷家,快乐的玩耍。有一次,我淘气,拿起针扎了梧桐树一下,清清的、圆圆的泪珠一样的水滴滴了下来。我呆了一下,这 泪珠 在爷爷眼里有过。那次,我打破了人家的花瓶,却不承认时,爷爷就落下了一滴清清的、圆圆的泪。从此,我把梧桐树和爷爷连在了一起。有一天傍晚,竟下了一丝细雨,爷爷叹了口气说: 梧桐树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我不懂,爷爷便讲解给我听。我在梧桐树下玩着、转着,转到了梧桐树的叶子全落了。爷爷的病情加重了。一天,爸爸回来告诉我,爷爷快不行了,我感到自己疯了似的往家跑不会的~决不可能~爷爷只是睡了。瞧,他那面貌与生前一样,他只是睡了。我猛然想到:梧桐树,梧桐树,梧桐树不死,爷爷不会死~我又扎了梧桐树一下,水流了出来,我笑了,可在一看,那水不在是清的,而是混浊的,不在是滚圆的,而是
一道细流。我绝望了,只看见一位老爷爷,坐在梧桐树下,给一个小
女孩儿讲故事听......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可我知道,它
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懂得爱,做一个懂得爱的人。
作文八:《梧桐树---丰子恺赏析》23200字
精品文档
梧桐树---丰子恺赏析
下文是关于梧桐树---丰子恺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丰子恺梧桐树阅读及答案
丰子恺《梧桐树》阅读答案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1 / 21
精品文档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
2 / 21
精品文档
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丰子恺《梧桐树》阅读答案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3 / 21
精品文档
2(文章的第??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4(文章第?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 新桐初乳的光景;绿叶成阴的光景;梧桐叶落的光景;
2. 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fz173._梧桐树---丰子恺赏析。
4 / 21
精品文档
3(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3分)
4. ?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4分)
5. 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4分)
:《梧桐树 丰子恺》阅读答案
5 / 21
精品文档
《梧桐树 丰子恺》阅读答案
梧 桐 树.fz173._梧桐树---丰子恺赏析。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6 / 21
精品文档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
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
7 / 21
精品文档
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8 / 21
精品文档
答:
2、文章的第?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答:、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答:4、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4分)
答:
参考答案:
1、?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每点1分,共3分)
2、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1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1
9 / 21
精品文档
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3、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释然(2分)。
4、拥有梧桐的人未必能理解和欣赏它,自然和艺术也是这样。(2分)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2分)(如只照抄“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给2分) :丰子恺的《梧桐树》阅读题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10 / 21
精品文档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
11 / 21
精品文档
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
12 / 21
精品文档
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fz173._梧桐树---丰子恺赏析。
15(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6(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
17(文章第?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8(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13 / 21
精品文档
答案:
15、时间为顺序。(1分)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6、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6分)
14 / 21
精品文档
18、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3分)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3分)
第二个版本:
14(?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作者描述了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文中????段首,分别有提示语,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5(极力描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这样写,既可以为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又为作者抒发
“人生无常”的感概作铺垫.
15 / 21
精品文档
16(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
17(?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形象生动.?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丰子恺《梧桐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丰子恺《梧桐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
16 / 21
精品文档
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
17 / 21
精品文档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
18 / 21
精品文档
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5(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6(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
17(文章第?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
18(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19 / 21
精品文档
答案:
15、时间为顺序。(1分)当
下文是关于梧桐树---丰子恺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6、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7、?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引用,引用古诗,拓宽
20 / 21
精品文档
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点即可,共6分)
18、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3分)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3分)
21 / 21
作文九:《丰子恺散文《梧桐树》》1300字
丰子恺散文《梧桐树》
有些时候 谎言比带来混乱的真相要好--UUMOB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
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
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关键词:丰子恺 梧桐树
作文十:《[转载]梧桐树(丰子恺)》1300字
梧桐树(丰子恺)作者:jacauline??????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纱窗”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今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出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后记)最近我有心写一篇秋的文章,因为骤然感觉到秋的存在也是为着这落叶,花中我最爱蔷薇,树中我最爱梧桐,正好借了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来寄托自己的思绪,我最喜欢深秋去踏落下来的梧桐叶,听沙沙作响的声音,却没有对它的初生做过细致的观察,诚如先生所写,好像真看到它的生长过程。梧桐叶落,天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