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3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勉县逸夫小学 李丹
教学目标:
1、认识 10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 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 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 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
1. 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 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的 “四大名著” 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 化遗产, 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 《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就 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 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 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 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 刘备、 孙权各据一方, 相互讨伐, 史称 “三国鼎立” 。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 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 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 设下圈套, 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 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擂”,应读 l éi ,不能读 l èi ;“丞”,读 ch éng ,不能读 c éng ;指导写字 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 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 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 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 策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 容?
2. “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 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 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 指名读第 1自然段
2. 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 画出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 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 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作文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1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联、忌、妒、袭、逼、辞、抵” 7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联合、 处分、忌妒、为难、动静、袭击、推辞、靠近、抵抗、耽误、负责” 。掌握“逼、排、划” 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只管、暗暗、来不及、不如”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 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故事,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 新意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词组的能力。如:“联(合;系) 、忌(日;禁忌) 、妒(忌) 、袭(击;扰) 、逼(迫;威) 、辞(职;退) 、抵 (抗;挡) 、排(放;出) 、划(水;船) ” 。理解词意并会用“联合、处分、忌妒、为难、动 静、袭击、推辞、靠近、抵抗、耽误、负责”等组成词组。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1)正音方面:“处分、为难、动静、靠近”等(声母、前后鼻韵母、多音字方面) 。
(2)写法方面:“抵” ,右边声旁是“氐” ,不要写成“氏”或漏掉一点。
3、词语解释方面:“忌妒、为难、动静、推辞”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 的构词特点。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得过多。
二、课文学习的导入。
师(充满自豪地) :《三国演义》 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许多脍炙人 口的人物故事。下面大家要听到的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
教师可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主题曲, 也可采取出示诸葛亮图片的形式,从介绍 他的生平事迹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播放课文录 音,让学生先听一听,看看能听懂多少。
2、 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 (小声读或默读) 、 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 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3、采取组间竞争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后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可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各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如:“答应造箭(委托照办)——立 军令状 (甘受惩罚) ——准备船只 (自有妙用)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如期交箭 (显 示才干) ” 。
以此达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的目的,为完整复述故事情节打好基础。
(1)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
(2)教师出示设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出文章叙述的主要线索。
填空练习:
第一段(1-13)自然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14-19)自然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20-22)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23-24)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要求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第 1、 2、 3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来学 习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导入。
如: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答应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他有什么把握?鲁肃为 什么会帮助他?曹操为什么会上当?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 这篇课文共分了几段?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每一段的中心意思。
二、确定深学本课课文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教学建议:如果放手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很多问题会超出教师的想象。 筛选出问题 交给各学习小组去分别完成,鼓励组间竞答。
三、深学第一段——教学手段与方法。
请第一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组的同学模仿表演文中所描写的情景、 人物神态等。
1、注意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和所用的语气。
2、提问:周瑜让诸葛亮做一件什么事?明知事情很难办,但诸葛亮为什么要答应?周 瑜为什么会“暗暗高兴”?
3、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4、分角色即兴表演各段描述的情景。 (可组间进行)
5、小结:周瑜让诸葛亮造箭,周瑜是忌妒、怀疑,包藏祸心;诸葛亮则心怀坦荡,顾 全大局,爽快答应。
四、深学第二段——教学手段与方法。
请第二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组的同学模仿表演文中所描写的情景、 人物神态等。 1、注意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和所用的语气。如“这是他自己讲的,并不是我逼他。如 果误了期,就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
2、提出问题:谁是诸葛亮的朋友?周喻为什么十分高兴?他对鲁肃安排了什么事?
3、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4、分角色即兴表演各段描述的情景。 (可组间进行)
5、小结:诸葛亮准备造箭(胸有成竹,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周喻包藏祸心,杀机毕 露。
五、学习第三段——教学手段与方法。
请第三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组同学模仿表演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人物神态等。
1、注意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和所用的语气。
2、提问: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等到第三天晚上才出发?他让士兵在敌营前擂鼓呐喊有什 么目的?诸葛亮为什么让士兵把船身来回摆成“一”字形?曹操为什么非常懊悔?
3、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4、分角色即兴表演各段描述的情景。 (可组间进行)
5、小结:诸葛亮借箭(大智大勇,乘雾取箭) 。
六、学习第四段——教学手段与方法。
请第四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组的同学模仿表演文中所描写的情景、 人物神态等。
1、注意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和所用的语气。
2、 提问:诸葛亮一夜 “造” 了多少支箭?周瑜安排的事办好了, 他为什么还长叹一声?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4、分角色即兴表演各段描述的情景。 (可组间进行)
5、小结: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服输;诸葛亮神机妙算) 。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 畅谈心中对学习这篇故事的感受。 理解人物语言、 动 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注意作者采用的事件前因后果顺序发展写法。
八、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第 4、 5、 6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智慧与人生”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二预习任务的布置。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二《关羽刮骨疗毒》 ,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第三课时
一、交际话题。
1、开展班级小讨论或小辩论活动,辩论题目——“智慧与人生” 。
每个小组都要出一名代表作为主辩手, 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和支持。 民主推选三名同学成 立评判组。
2、结合自己在学校和家庭生活学习的实际,每个小组讲述一个自己最熟悉的名人智慧 故事。
注意:讲述的故事一定是要与“智慧与人生”话题有关的。
要求每个小组有一名代表上台讲述故事。评出本班的故事大王。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故事提纲。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 故事提纲经过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 推选代 表大班发言。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 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 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三、当堂完成习作——读《三国演义》两则故事有感。
方法和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习作提纲。
活动提示:教师在检查中发现有好的写作提纲, 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学习, 要求学生在 写作中注意抓住典型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尽可能要用上自己所学过的词语。
作文三:《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600字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形势
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围绕“借”提出这些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原因(1~2节)、二准备(3~5节)、三经过(6~9节)、四结果(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3、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A、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B、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C、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体会人物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 大雾弥漫
知地 顺风顺水
诸葛亮 曹操 多疑 神机妙算(勇于创新)
知人
鲁肃 忠厚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步骤: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
11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cáo jūn dū dū xing lǔ chí yán ch?ng xi
( )( )( )( )( )( )
màn zi sī zì shuǐ zhài l?i gǔ nà hǎn zhī yuán
( ) ( ) ( )( )( ) ( ) tuī qua diào dù jūn lìng zhuàng zì yǒu miào y?ng sh?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
二、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 ) 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定罪( ) 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虚实( ) 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著( ) 虎( ) 炒( )罪( ) 援( ) 惩( ) 饮( )暖( ) 征( ) 饥( )罚(
作文四:《《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9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10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 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 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 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
1. 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 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的 “四大名著” 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 化遗产, 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 《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就 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 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 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 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 刘备、 孙权各据一方, 相互讨伐, 史称 “三国鼎立” 。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 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 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 设下圈套, 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 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擂”,应读 l éi ,不能读 l èi ;“丞”,读 ch éng ,不能读 c éng ;指导写字 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 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 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 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 策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 “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 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 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 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 指名读第 1自然段
2. 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 画出来。
(“挺” 、 “才” ,指导朗读稍重些。 )
3. 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 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b. 讨论、交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 难, 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以便抓到字 据, 日后好加害于他, 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 [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 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 结合课始时代背
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 4. 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 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 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6. 分角色朗读 1、 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边议边读, 读后评价, 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 脑中鲜活起来。 ]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 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课时
一 .. 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9课《草船借箭》 。 (出示题目)
2.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 ,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
3. 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 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 再用心体会, 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①这场大雾, 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 怎样的心情?
②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③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 天, 什么都看不清, 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 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 得以实施。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 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 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 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 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
[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 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小结:只有这样写, 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对天气情况了如指 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 档,使受箭面积大。 )
2、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 船尾朝东, 一字儿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 一边大声呐喊。 ”
3、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 水寨去受箭。 ”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 要追也来不及了。 ”
(滚滚长江东逝水, 长江水流方向向东, 风向向东, 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 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
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1、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 像下雨一样。 ”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 再加上天气的原因, 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 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
2、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 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 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交流预设: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 因为周瑜想到的是 “造箭” , 而诸葛亮想到的是 “借” 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 把握全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 观察事物的能力, 掌握天文、 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 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 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 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 受箭。 )
四、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 智多谋, 他的本事从何而来, 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 《诸葛亮全转》 、 《三国演义》 的 46等相关章节
作文五:《《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9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新课标》 指出; 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本堂课我以读为“经”以探究为“纬”二者完美结合,奏响一曲妙不可言的语文 “交响乐”。学生由思而读,由读而思,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色彩,深刻感受文 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 紧扣课文语言, 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特别是通过对诸葛 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 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 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 “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
1.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 42回至第 46回。了解当时魏、 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意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哪些故事?哪些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边上, 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 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了解《三国演义》
看书 100页《资料袋》
2.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 下面再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 经 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汇报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 2自然段)准备(3— 5自然段)经过(6— 9自然段) 结果(10)
(2)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 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三、 略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
1.通过课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那么周瑜是怎样 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这个任务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 读课文 1-2自然段, 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 体会一下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周瑜与诸葛亮在对话时,心中各自是怎样想的?
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我们共同体会周瑜的暗藏杀机、 心怀鬼胎, 诸 葛亮的胸有成竹、不动声色。
3.那么,“草船借箭”之后,周瑜对诸葛亮又有何评价呢?
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呀!”
学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 “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 现在哪些地方。板书:神机妙算
四、 合作探究,领悟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一)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什 么?“算”的准不准?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生自主阅读后,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什么?
算天
1.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 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 因为这场大雾 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诸葛亮, 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暗喜、 得意的语气) 2. 但是光读这句, 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 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出诸葛 亮之所以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就算准了这场雾。)
3. 那么这场大雾有何妙用?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
(因为大雾漫天, 能见度很低, 所以曹操看不见来兵有多少, 又担心江边有伏兵, 不敢轻易出兵, 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 这样诸葛亮才能达到草船借箭的目 的。 )
诸葛亮真聪明!怪不得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齐读。 算人。
1. 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
(1)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 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 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 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 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 的笑;
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轻易中计, 这是讽刺 的笑、轻蔑的笑;
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 阴谋 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 “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 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 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箭一定会像下 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 10万枝箭 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既然如此, 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
2. 算到了鲁肃不会告密
鲁肃虽是周瑜的心腹, 但生性忠厚老实。 就是因为诸葛亮对鲁肃十分了解, 就算 准了他不会告密。
(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回来报告周瑜, 果然不提 借船的事。)
3. 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了解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 聪明过人, 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料到曹操谨慎多疑, 看不清虚实不 会轻易出兵,曹操果然只叫弓弩手放箭,而且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 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因此,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齐读。
算好了受箭的方式。
1. 受箭方式是怎样的?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 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 寨去受箭。”
2. 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种方式妙在哪儿?
把二十条船横着一字儿摆开, 受箭面积大, 两面受箭, 受箭数量多。 用青布幔子, 箭射在上面就固定在布上,不会掉下去。而且插上草人也可以把箭插得多一些, 至少不会因达不到十万支箭而受罚。
3. 你看,诸葛亮计算得多么准确,策划的多么周密!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齐读。
(四)小结。
1. 其实, 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的瞬息之间, 就已经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他想得那样周到,那样细致,那样准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因此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齐读。
2. 就在这看似平静、谈笑风生中,诸葛亮轻摇羽扇,轻松取胜。请同学们再次朗 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五、总结全文,以读促读
1. 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要害他, 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 尽管诸葛亮 想到了借箭的方法, 尽管诸葛亮想了很多很多, 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 诸葛亮为 什么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我, 要我的身家性命, 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 万支箭呢?不接受不行吗?
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 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 同时也是要在心 理上挫败周瑜,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
2. 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
3. 诸葛亮真的是神仙吗?据老师查阅的资料得知:
1)诸葛亮之所以能预先得知三天后有大雾,是因为当时孙刘联军力量弱小,不 宜久战,欲破强敌,须用火攻。而火攻必须有东南风方可奏效。因此,他必然密 切关注气象,这就使他在借箭之前测知几天后必有大雾。
2)鲁肃肯施以帮助,除了因为他顾全大局,还有一个不被注意的关键原因是鲁 肃不怕得罪周瑜:鲁肃旧日有恩与周瑜, 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 两人交情非常 深厚。鲁肃深受孙权器重,在东吴位高权重,况且周瑜害人不是光明正大之举, 因此周瑜不忍、不便、也不敢打击报复鲁肃。
3)曹操在雾天不敢出战,固然是由于他多疑,但还有重要原因:此前在三江口 水战中曹军损兵折将,因水军战斗力孱弱,曹操只得坚守不出,加紧操练。敌军 忽然雾天前来挑战, 通晓兵法的人都会断定这是诱兵之计, 只宜坚守不出, 放箭 退敌。即使诸葛亮处在曹操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
由此, 我们可以感悟到:诸葛亮卓越的指挥决不是来自上天的赐予, 而是源于博 大精深的知识,周全缜密的思虑谋划。
4.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六、延伸阅读,课外拓展
“草船借箭”,既为“借”,则有“还”。那么,诸葛亮借来的箭怎样还给了曹 操呢?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三国演义》之分解。
作文六:《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20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 变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 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 “借箭” , 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 称诸葛亮 “神机妙算” 。 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 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 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 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 ,导入新课。
1、 教师导语设计:今天,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 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 ,诸葛亮的母亲姓“何” 。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 没有听说过的啊! 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 他的 “根据” 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 “既 生瑜, 何生亮! ” 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 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 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 《草船借箭》 ,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 (课件)
《草船借箭》 是选自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曹操、 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 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 这个 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 以此陷
害他 ,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 , 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 (师实时引导) 3、 同学们, 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4、通过预习和刚才的读文,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师 :请同学们细读 3--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 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生:这时候 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师:“这场大雾, 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 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 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 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 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 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
师:“不过,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 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 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 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
3.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 算的诸葛亮! ”所以最后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四、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师:“刚才, 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 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 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 再次研究 ‘雾中借箭’ 这部分内容, 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①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 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 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 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 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 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 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 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 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
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 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你还从那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 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 20多里,追也来不 及了。 (课件出示) (同学表演)
师:你们为何一字摆开?
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师:为什么擂鼓呐喊?
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 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生: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 时间。
师:(抢答)这两句话里有一对近义词,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靠近——逼近 师: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 “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 小结: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 那么滴水不漏, 安排巧妙, 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神。 ) 妙不妙? (生齐答:妙。 ) 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 (引读) :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五、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 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这是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 诗(多媒体出示,指名读。 )俗语说的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什么 时候去还箭的?且听下一回分解。
板书: 12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 晓地理 神机妙算
识人心篇二: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节钟,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钟的学习,你 们知道课文写了谁向谁借箭吗?诸葛亮为什么要去借箭呢?怎样借箭呢?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内容还是了解得较清楚。 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部小说吗? (《三国演 义》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之书,是部知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 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课文主要写了多少个人物?(生: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共
四个)如果从谋略、智慧的角度给四个人物排排队,你会怎样排呢?
(生给四个人物排队,有不同的排法,但都会把诸葛亮排在第一位。 ) 师:有意思,从 谋略和智慧的角度,同学们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都认为诸葛亮最有谋略、最有智慧。诸葛亮最聪明,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诸葛亮有 谋略有智慧的?(生:神机妙算)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知道“神机妙算”是什么意 思吗?
二、味读感悟,体会诸葛亮的“神” 、 “妙” 。
师:“神机妙算” 这个词出在哪句话里?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 (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
师:周瑜是怎样说的? (生:“长叹一声” ) , 谁把这个 “叹” 加上去再读一读? (生:“唉,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啊! ” “诸葛亮神机妙算,唉,
我真不如他! ” )
师:这句话与开头哪句话照应?(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诸葛亮 有才干,才遭妒忌,因为诸葛亮有才干,才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由于心胸狭窄,妒贤忌 能,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模样,自叹不如。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课文 中哪些地方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 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细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
(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师巡视。 )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地方,的确,文中很多地方都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 现在请你挑一处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来说一说, 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预设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能算到第三天有大雾,说明 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非常准确。 ) (板书:知天时)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雾的大)同学们,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中,他 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 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有什么感受? (生:吃惊、 惊讶、 着急、 害怕) 你就是鲁肃,你读这句话。 (指名读,读出鲁肃的感受) 这时鲁肃的反应。诸葛亮看到这场 大雾,又是什么心情呢?(生:高兴、如愿以偿、自信)诸葛亮,你来读。 (指名读,读出高 兴、自信的语气)
师:是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算定了,是吧?但是老师觉得你光抓 住这句话,还不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话,还有知道究竟是碰巧遇 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准了大雾呢。 所以, 你们还得往前找, 前面有一句话, 能够(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人们)说明其是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把它找 出来,读这句话。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 更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 ) 师:老师觉得 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不是第一天第二天都不见有动静 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是 不是啊?这样写简洁明了,不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生:不能改?)为什么?(改了 变成碰巧,没突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对第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十分有把握) 师: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情的人,大家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 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不见动静,都已经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不动啊?一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时候,仁厚的鲁肃还蒙在鼓里,
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听了鲁肃 的回答后长叹声说——
预设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 边大声呐喊。 ”
师: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连接”便于行动,避免走散; “一字 摆开”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增大。 “呐喊”为了嘘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 ) 谁来读一读?
预设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 亮了就回去。 ’ ”
师:谁来读这句话?诸葛亮是怎样说的?(生:笑着说) 。
师:我觉得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有十一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在 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要笑着说)
师:是啊,你觉得诸葛亮在笑谁呢?
(1、笑曹操,笑曹操多疑,不敢应战,对曹操了如指掌。 )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生:讽刺的笑,是嘲笑,是轻篾的笑)谁来读一读?读出对 曹操的轻篾,读出嘲笑曹操。能把“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成“曹
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吗?为什么?下面哪些内容和这句话照应?
师:还会在笑谁呢?
(2、笑鲁肃,安慰鲁肃,笑鲁肃是个老实人,到现在还不明白我的用意。是幽默的笑, 宽厚友善的笑。 )
师:把鲁肃说的话与诸葛亮笑着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如果曹兵出来, 我们怎么办?”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注意读出人物 的不同语气。这回鲁肃放心了吧?
师:还会笑谁呢?
(3、笑自己,神机妙算,这是高兴的笑,自信的笑。 )
师:诸葛亮还会笑谁呢?为什么?
(4、 笑周瑜, 周瑜想害诸葛亮, 而诸葛亮马上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 马上就有十万支 箭,周瑜一定想不到这一点。 )
师:诸葛亮笑着说的那句话最后是怎样说的? (天亮了就回去。 ) 回去十嘛? (生:交箭) 交了箭就怎么样?(自由)
师:就自由了。诸葛亮心里说:我气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吗?周公啊周公,你跟我斗, 还嫩着点。是吧?这叫什么笑?(生:会心的笑,自豪的笑)读,读出诸葛亮的自豪。 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曹操果然不敢派兵出来。对曹 操这个人的性格了如指掌。 (板书:识人心)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 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 的水寨呢?所以他只叫弓驽手放箭, 而且箭一定会象下雨一样, 你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 4:“ 你借给我??我的计划就完了。 ” 联系前后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书: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预设 5:“诸葛亮又下令??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要调头?联系下面的句子“可 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来不及了。 ”体会。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
回来是顺风顺水,说明诸葛亮把地理环境已经非常熟悉。 (板书:懂地理)
师:课文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又是太精彩了,难怪鲁肃把这一切 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师: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周瑜:心胸狭窄, 小气, 有害人之心, 做事欠冷静, 考虑不周, 全自不量力 诸葛亮:
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把整个借箭过程告
诉他后,他长叹一声—— (??)。但周瑜是不是就此心服口服呢?不是,直到临死,他还是不
服气, ,他说了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想知道诸葛亮是
怎样气周瑜吗?回去自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答案就在里面。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时
识人心 诸葛亮 神机妙算考虑周全 安排巧妙
懂地理篇三:《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1
2
3
4
5 篇四:19. 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
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交流。 )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
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最后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学生再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又如
何?
2、学生交流: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 三天内造出十万枝箭;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如 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
四、拓展延伸
1、积累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神机妙算”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 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来说一说 《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最后的结果又如何? (生交流。 )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那神机 妙算是什么意思?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 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 决定策略。 )
二、品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请同学们用心细读课文,划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究竟妙在何 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小黑板)
(1) 这场大雾, 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 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 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
(2) 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 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 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 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3) 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 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 完全 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 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 懂地理
①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 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
受箭。 ”
②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 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 雾这么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 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 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 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它体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胜利;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 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
你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义吗? (学生练读, 指生读, 生评价。 ) 识 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 肃向周瑜告密吗?
(生交流。 )
3、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 度、 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 妒才忌能、 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价。 )
4、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拓展延伸: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懂地利 周瑜自叹不如
知人心篇五: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文中归纳出借箭成功的原因。 2. 分角色朗 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抓住前后 句子的联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 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1.演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们知道这个故事来自哪部长篇小说吗?
2.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豪放、雄浑的乐曲声中来欣赏一下三国人物的风采。
(播放 《三国演义》 的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 , 同时课件演示三国人物图片, 在豪放、
雄浑的乐曲声中把学生带入历史的画卷,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古代文学的韵味所吸引。 )
二、提问激趣,了解背景。
1.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都知道关于《三国演义》的哪些东西?能谈
一谈吗?
2.对, 《三国演义》 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明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 小说讲的
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船
借箭》就节选自《三国演义》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
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有一个文武双全的都督周
瑜,周瑜和诸葛亮能不能通力合作,共同
抗敌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三国形势)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6分钟)
(1)大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思考: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 先写了 , 接着写了 ,
重点写了 ,最后写了 。
(3)初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学习情况。
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都很对, 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所说的内容, 哪个词?
找找。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四、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师:什么叫“神机妙算”?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
地方?
1.出时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
哪里?妙在何处?(课件出示)
2.交流读书收获。
诸葛亮都算到了什么?
预设:
(1)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
你们怎么知道诸葛亮是算到的,也许是凑巧呢?告诉大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知道他
是算到的?(引入第二自然段教学)
师:第二自然段是一处对话描写,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个作周瑜,一个作诸葛亮开始练
习对话,注意在对话的过程中揣摩他们各自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学生分组练习)
下面我们请一组同学来表演一下这场 “军营舌战” 。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对话中, 你
了解到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们先来说说周瑜:阴险狡猾、心胸狭窄 ?? 诸葛亮呢?以大局为重、聪明机智、胸有成竹 ?? 形容诸葛亮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胸有成竹。他早有安排,早有计谋,所以敢立下三天的
军令状,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 “诸葛亮神机
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诸葛亮的这一本领,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知天文。 (板书)
(2) (学生)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同学们说得真对,诸葛亮还真“晓地理” (板书) ,你们快找一找,他“晓地理”的地方 表现在哪句话,哪个词中?
抓一个词, 4个字的:(顺风顺水) (板书)
他是怎样经过巧妙的安排,对地理形势善加利用的呢?读 7、 8自然段。
(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 一边大声呐喊。 ) (反复读,体会神机妙算)
为什么先船头朝西, 船尾朝东, 再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 为什么要擂鼓呐喊? (不仅提 示了受箭方向,而且虚张了声势) (句子: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 开去。 ) “绳索连船,一字儿摆开”有什么作用?(不易走散,而且增大了受箭面积) 小结: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 神?妙不妙?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 诸葛亮仅仅把这些安排好就能借到箭吗?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识人心。 (板 书)
他都知道谁的心?
周瑜:他都算到了周瑜什么?(点拨:算到了周瑜让鲁肃来监视他,所以请鲁肃不要告 诉周瑜借船的事,因为周瑜头脑也很聪明。 ) 那这个时候,他又算准了谁的性格特点? 鲁肃:忠厚老实,守信用,顾全联合抗曹的大局。
他还算准了谁?
曹操:做事小心谨慎,生性多疑。
师:他很了解这些人,所以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写:(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 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
看这个“笑”字,他都在笑谁?
(“笑” 是对鲁肃的安慰; 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轻易中计; 笑周瑜妒贤嫉能, 气量狭小, 阴谋落空;笑是对借箭成功充满信心。 ) 指导朗读:笑着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自由练 习。指名读,齐读。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 “诸葛 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3、总结全文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擅识人心,巧妙谋划,令妒忌其才干的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真不愧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政治家。
五、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点“借” )
真的是借箭吗?草船借箭,有借必有还,借曹操的箭还了没有?怎么还的?请同学们课 下看《三国演义》 ,便知分晓。
拓展阅读:“草船借箭”原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板书设计:
11.草船借箭 知天文:第三天四更 大雾漫天神政治家 机晓地理:顺风顺水 诸葛亮 妙 算识人心:周瑜 鲁肃 曹操 军事家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 其“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讲 , 我 对 <<草船借箭 >>一课的教授是比较成功的。课后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不外乎两 点:
2 . 注意细节的处理。一个“笑”字,这是文中很不起眼的字,我针对学生当时活跃的思 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笑什么?学生读悟后,纷纷举手,得出笑借箭即将成功, 笑曹操的用兵谨慎,笑鲁肃的胆小,笑周瑜的阴谋不会得逞等等答案。这样诸葛亮对人物个 性的了解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那么识人心这一环节在一个“笑”字中得到了体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使自己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在教学上 能给予更多指导。
作文七:《草船借箭 教学设计》8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 合作、探究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 ----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 ----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 ----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 ----装模作样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 ----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 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 -----巧妙安排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 、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 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 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 知道周瑜聪 明过人, 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知道曹操谨慎多疑, 看不清虚实不会 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 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作文八:《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7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彭争艳
一、教材简析
诸葛亮 “草船借箭” 的故事是孙权、 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从本课内容 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 用心的了然于胸, 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引导学生领悟 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 妒忌 都督 惩罚 擂鼓 呐喊 丞相 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 后果。
(三)情感目标
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 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 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培养学生从 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 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 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 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 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 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 的。
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 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 映入你眼帘的时候, 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 (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 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出生字。
(设计说明:带着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①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这篇课文有7个生字,请看屏幕(幻灯出示)
诸 (zhū) 妒 (dù) 督 (dū) 寨 (zhài) 擂 (lèi) 呐 (nà) 丞 (chéng)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再自由读出这几个生 字, 看一看它们在字音和字形上, 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
【点拨】“诸”,“寨”“丞”的读音,它们的声母是翘舌音, “丞”字是后鼻韵母。注意“丞”字的笔顺;“寨”字的结构,它是 由上中下三个部件组成的, 在书写时, 要把这三个部件写得紧凑些才 好看。还有“呐”的读音,声母是“ n ”。还有“督”字要注意下部 分是“目”字,不是“日”字。下面就请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②整体感知:
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 、 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学生归纳之后, 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 “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①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 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 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 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 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 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 个性特征 .
【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 却说。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②思考: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 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 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 1~2节,思考这些问题。
【点拨】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 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 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 1、 2节,体会人物内心 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 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 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 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 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 成竹。
周瑜想害诸葛亮, 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 发展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 二 课 时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文章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 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 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 知道了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 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 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读议、探究、感悟第二段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 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 (周瑜妒忌诸 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 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 瑜自叹不如的。
②问题:“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 方面?(课件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读、画、思、议、悟”的 五字学习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读后交流。
【学生活动】质疑问难,教师巡视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点拨】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 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 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从第一自然段中, 我们可以知道, 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 用心,但他不动声色,并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还遂了周 瑜的心愿立下军令状。
因为他算准了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 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 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 三天 后有大雾,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也知道了前 面周瑜说的 “军中缺箭” 是假话, 从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③问题:周瑜步步紧逼,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但周瑜算到 了诸葛亮的主意了吗?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师生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点拨】 周瑜没有算到诸葛亮的主意, 从周瑜与鲁肃的对话中可 以看出来。
小结:诸葛亮的确很了不起, 不仅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而且也算 到了鲁肃忠厚老实,讲义气。
2、读议、探究、感悟第三段
①问题:那么在草船借箭过程中他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请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读后交流。 出示投影
这时候大雾漫天,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 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又叫 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 来, 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诸葛亮笑着说的话, 想 一想他当时已充分估计到哪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听录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交流。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强 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点拨】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③问题:听到擂鼓呐喊声,曹操究竟敢不敢派兵。诸葛亮借到了 吗?
请同学们随着镜头去感受一下, 当年草船借箭的情景。 (播放 “草 船借箭”画面)
【学生活动】刚才同学们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头看课文 8— 9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想:你们又学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读 后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点拨】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 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诸葛亮方方 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真是神 机妙算。
④问题: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投影显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 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点拨】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设计说明: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发散,进一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懂得 “学必有疑, 疑须有问, 问才能知” 的道理。)
小结:诸葛亮学知渊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 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顺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个性,所以算到
了周瑜忌贤妒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 不敢出兵,只会射箭,所以说他神机妙算。
⑤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3、读议、探究、感悟第四段
①问题:事情的结果怎样?
【师生活动】齐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②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问题:文末一句与开头一句是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讨论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 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 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 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险恶用心, 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 不如诸葛亮呢? (提到箭, 周瑜想到的是 “造” 而诸葛亮想到的是 “借” , 两人的差距在于创造思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求新求异,创造性地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文中已知,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宽宏大量,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请同学们用心揣摩各人心理, 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 文。
(设计说明:还课堂给学生,探究深读,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 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探究问题,做 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五)作业 (三题任选一个):
1、本节课的收获(知道怎样提问题,从哪提问题,如何评价人 物)
2、我最想对诸葛亮说??(教育学生想成功就要认真学本领)
3、读《三国演义》试评三国人物(通过学习,会评价人物)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忌妒设难 诸葛亮受命“借箭”
诸葛亮
(知天)三天之内大雾弥漫
(知地)顺风顺水
(知人)周瑜妒忌故意为难
鲁肃老实诚恳帮助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神机妙算
(勇于创新)
本案设计的最大特色是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 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 直入研读 专题:“ 神机妙算 ” 最具研究价值,以此突出重点,集中了 “ 研究 ” 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收 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 “ 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 ” 的传统模式, 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 “ 反复诵读、 情感熏陶、自由感悟 ” 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 情怀。
作文九:《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000字
《 14、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 21个生词。
2、能按正确笔顺书写 14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 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 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课后“资料袋”和作者罗贯中的资料。
《草船借箭》 是根据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的 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 初的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是《三国演义》。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认读词语。
2、交流多音字:重点指导“擂”。
3、重点指导写“督、延”两个字。
三、研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 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 面的智慧。 (板书:谋略、 智慧)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 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看, 你觉得故事中的谁最厉害?(诸葛亮)
2、交流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 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3、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最聪明的,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写 诸葛亮的智慧, 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 然 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
4、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教师巡视指导。
5、咱们现在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 慧,什么地方最精彩?
6、预设 1:七、八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1)先请一名学生把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谁也觉得这个地方写诸葛亮写得最精彩?
(3)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鲁肃怎么说?(吃惊地说)指导读出吃惊的语气,教师示范。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 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怎么说?(笑着说)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5)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 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曹操下令说,体会一下,怎么说。(自由练读)分别找一名女生和男生 展示读。
(6)朗读接下去的课文。
7、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 的?
预设 2: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 船上要三十个兵士, 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 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排在船的两 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 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想象一下,当时诸葛亮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鲁肃说这番话。当跟鲁肃 说这番话的时候, 他已经把什么东西都想好了, 然后他在鲁肃面前会表现出一 种什么神态?一种什么表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鲁肃说?再想一想, 然后 就把自己当作诸葛亮,你来说诸葛亮这段话。好,我来读鲁肃说的话:“都是 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
(2)接读诸葛亮的话。
8、有没有同学觉得别的地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是最精彩的,还有吗? 预设 3: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
(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 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 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 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 子坏水,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你刚才读得那个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 不是 心怀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怀鬼胎呀!试一试。(老师读开头的话)“有一天,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 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 ”“先生和我想得一样, 现在 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
葛亮说:“都督委托, 当然照办, 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 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2)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说,他想到的是什么?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想要 害他, 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 将计就计把这十万支箭造好, 尽管 诸葛亮想了很多, 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 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 不推辞呢?明 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
(3)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是谁的军师?(刘备)周瑜是谁的都督?(孙 权)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为什么他们现在——(孙刘联合抗曹)
(4)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地体会,都有自己 独特地理解。 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我们就能够感觉到 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 诸葛亮的智慧。
9、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 受惩罚。 ”同学们, 你们知道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对呀, 立下军令状意味 着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的话, 脑袋就要搬家。 诸葛亮当时立军令状的时候, 脑 子里想了些什么?到底想到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个问题读读课文,再来研究研究。
10、老师:是啊,你看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 的计划,他是想得那样周到,想得那样细致, 想得那样准确,你们说诸葛亮他 神不神?(齐答)神。诸葛亮妙不妙?(齐答)妙。我们拿起书读课文最后一 句话,难怪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再来一次。周瑜长叹一声说——(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11、给“神机妙算”换个词理解意思。
(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运筹帷幄 未卜先知)
12、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13、 是啊, 周瑜的气度、 周瑜的为人、 周瑜的才智、 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 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 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说:“先生 真神人也。 ”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就对鲁肃 说了。 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吗?一定想知道?真的想知道?下课以后请同学们 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四、拓展:学习关于《草船借箭》一文的歇后语和古诗。
1、学习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面不改色心不跳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2、学习古诗《借箭》。
借箭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思考总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 哪儿?
作文十:《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500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银坑镇周庆小学五年级语文 项永忠
教学目标
1. 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 “瑜、幔”等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 紧扣课文语言, 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特别是通过对诸葛 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 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 安排周密, 知 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 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底蕴, 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3.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 42回至第 46回。了解当时魏、 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 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 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 有?
三、初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
1.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划出文中生字词 。
2.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 指导学生区分字的结构。
4. 指导学生理解词意。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 再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2. 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回答事情发生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 按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大意。
一(1~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陷害他。 二(3~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借箭的准备。
三(6~9)、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四(10)、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4.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课文中写到哪些人物?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 语 言描写多)
2. 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 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 感受人物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诸葛亮的品格? (神 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 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 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 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 鲁肃看到这场大雾 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 因为这场大雾 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 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 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 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 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 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 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 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 西?
读句子, 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 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 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周瑜——心胸狭窄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 甘 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 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
懂地理, 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 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 已“胸有成 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周瑜为什么 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 暗藏杀机, 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 (2)识曹操——生性多疑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 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 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 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 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 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 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 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忠厚守信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 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 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 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知天文 四更大雾
诸葛亮神机妙算 懂地理 一字排开 两面受箭 顺风顺水
识人心 周瑜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