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六年级上期国学经典教案》4700字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壹”主题词及部分经典要义。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记住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2条。
3、明白智慧对人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导入新课,(5) 一、
1、上学期,我们学到了第二单元,1、生翻看教材,了解本期
本期,我们将完成第三单元“壹”的学习内容。
的内容。
课堂教学2、这节课,我们学习主题词及经2、生浏览相关内容。 设计 典要义1、2条。
二、新授(35) 二、
1、出示主题词,让学生谈谈自己1、生齐读,思考主题词的意思
的理解。 生A:有智慧的人能创造万物。
生B:有智慧的人能改变世界。
??
2、教师小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2、生倾听,领悟含义。
3、出示经典要义1、2条,要求学3、生自由读,小组内讨论句子
生熟读并理解其义。 的含义。
4、要求学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4、生自由练习背诵,教师巡视。
背诵。
作业布置 练习背诵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一环节上,
做得还不够。如果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一定能更具有
说服力。
教学内容 P59-60”经典要义3、4、5条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经典要义3、4、5条。
2、通过领悟、反复诵读记住内容。
3、教育学生做事要讲策略。
教学重点 背诵经典要义。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5) 一、
1、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第1、21、生自由练习背诵。
条。
2、抽背。 2、生背,互相提建议。 课堂教学二、学习新内容。(33) 二、
设计 1、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句子。 1、从教材中找出句子。
2、师读。 2、学生认真听,并试着断句。
3、生试读。 3、自由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
4、纠正错误。 4、学生交通流。
5、逐句练习,理解句子含义。 5、认真倾听老师讲解,领会句
子含义。
6、各种形式练习背诵。 6、同桌互背,师生对背,齐背。
三(小结(2) 三、
师小结,教育学生做事要讲策
略。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句子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好的地方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
的基础上让练习背诵,避免了死记硬背。
教学内容 生活实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讨论“谁最有智慧”。?、学习两首诗
2、通过计论,诵读,理解“智慧”的含义。
3、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智慧”。
教学重点 讨论有关智慧的话题。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抽学生背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学生背,如果不会,师再给学
生时间练习。
二、学习新内容(33) 二、
课堂教学《一》讨论:谁最有智慧, 《一》
设计 1、让学生默读情景一,并思考问1、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师
题。 参与学生讨论。
2、默读情景二,思考问题 2、生认真读完后,抽人回答,
张兰兰与邓圆圆的做法,你认
3、教师总结看法。 为哪一个更好
《二》练习朗诵两首古诗。 《二》
1、让学生自由练读。 1、充分给学生时间练习朗读。
2、集体诵读。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三、总结(2)
作业布置 预习“论语?颜渊”1-3段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在让学生讨论时,教师的引导不够深入,
没有使学生得到思想认识上的提高。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1-3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熟读句子;?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练。
3、让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熟读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导入新课,(6) 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学生边听边翻开教材P67。
读”内容,本节课学习“论语?颜
渊”1-3段
课堂教学二、学习新内容(30) 二、
设计
1、生自由读,尽量读准字音。 1、生边读边查工具书,读准
音。
2、再读,想想怎样读出节奏。 2、读后可试着画节奏。
3、师范读 3、生听师范读,纠正对照字
音、节奏。
4、教师播放多媒体,范读 4、生听录音范读,再次对照。
5、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5、师讲解重点句子意思,学生
了解大意即可。
6、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6、朗读比赛:小组读,男生、
女生读。
三、总结(4)
作业布置 1、练习朗读本节课内容。
2、预习第4-6段。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总的来说是经较成功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在讲解有
些句子的意思塘塞过去,学生也是囫囵吞枣地读。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4-6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熟读句子。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语中悟义。
3、诵读中感受我国古代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熟读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让学生齐读1-3段。 强调学生读书的姿势
二、学习“论语?颜渊4-6段”(30) 二、
课堂教学1、学生自由结合注释读准音。 1、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读句设计 子。
2、再读,读出节奏。 2、边读边画出停顿。
3、教师范读。 3、生听老师范读,对照纠正。
4、学生听录音。 4、生认真听录音,再次正音,
5、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5、教师逐句指导学生理解句
子大体意思。
6、朗读比赛。 6、教师尽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1?分小组读
2?男女生读
3同桌对读
4?师生对读
三、总结(5)
作业布置 自由练习朗读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是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读
中悟义;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7-10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熟读句子,大体了解句意。?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2、通过读,以读悟义。
3、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了解句意,熟读句子。
教学难点 领悟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生齐读1-6段 师生一起朗读,可学古人摇头
晃脑读。
二、学习“论语?颜渊1-3段”(32) 二、
课堂教学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读准字1、生朗读,借助工具书,注释设计 音。 标出易读错字的拼音。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2、师读,生听,画节奏。
3、师生齐读。 3、师生齐读,随时纠正读音。
4、生听录音跟读。 4学生跟读,熟悉句子。
5、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5、教师鼓励学生说一些简单
句子的意思,复杂的句子教
师点拔。
6、朗读比赛 6、教师尽量调动学生参与的
积极性
12?分小组 ?分男女生
34?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3)
作业布置 自由练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反复诵读中达到悟
意的效果;不足之处是对个别字的读音强调不够。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11-16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熟读句子,大体了解句意。?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2、通过读,以读悟义。
3、让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熟读句子。
教学难点 领悟句子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生齐读7-10段。 教师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
态。
二、学习“论语?颜渊11-16段”二、
课堂教学(32)
设计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读准字1、学生朗读,师强调借助工具
音。 书、注释读准字音,教师巡
回检查。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2、师读,要求学生认真听,与
自己所读进行比较。
3生听录音跟读。 3、生听录音,纠正自己的读
音。
4、教读、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4、教师再教读,一句一句弄懂
意思。
5、多种形式练读 5、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朗
读,师生共同评价,以表扬
12?分小组 ?分男女生 为主。
34?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3)
作业布置 自由练读
教学反思 要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
悟义,以读代讲,力争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效果还不错。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17-19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熟读句子,大体了解句意。?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2、通过读,以读悟义。
3、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通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生齐读第11-16段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音,必要
时可多读几遍。
二,学习论语?颜渊17-19段 二、
课堂教学(30)
设计 1、生自由练读,结合注释读准字1、 教师先向学生讲明自读要
音。 求,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练
读。
2、师范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
对照。
3、教师播放录音。 3、 学生跟读。
4教读,了解句子意思 4、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并引导
学生体会句子大意。
4、多种形式练读 5、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读,尽理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
12?分小组 ?分男女生 性。
34?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5) 三、教师总结表扬,提出不足。 作业布置 自由练读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反复
的诵读中达到悟意之目的,但对纪律强调不够。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17-19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2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熟读句子。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语中悟义。
3、培养学生对文言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
教具学具准多媒体
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
计)
一、复习导入(5) 一、
齐读17-19段 教师及时纠正读音,特别强调
翘舌音和前后鼻韵。
二、学习论语?颜渊20-21段 二、
课堂教学(30)
设计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读准字1、学生练读,借助注释或工具
音。 书读准字音,师巡视检查。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2、学生认真听,画出停顿。
3生听录音跟读。 3、学生边听喧跟读
4、教读、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4、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并简介
句子的意思。
5、多种形式练读
5、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
12?分小组 ?分男女生 读,同桌互读。
34?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5) 三、提出要求,总结表扬 作业布置 自由练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重视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效果不错,
作文二:《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7300字
(一)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①②③
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
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
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
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11
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
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3141512○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
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 陈成子①弑②简公③,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④。?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⑤,不敢不告也!?君曰:?告
夫三子者。?之⑥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qú)伯玉⑦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六)
◎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
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②?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③诈,不亿④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⑤谓孔子曰:?丘何为是⑥栖(xī)栖⑦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
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⑧也。?
(七)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
不尤②人;下学而上达③。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④愬⑤(sù)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⑥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
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⑦。?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⑧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
七人⑨矣。?
11 ◎子路宿于石门⑩。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
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八)
◎ 子击磬(qìng)①于卫,有荷蒉②(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
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③(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
矣,深则厉④,浅则揭⑤。?子曰:?果哉!未⑥之难⑦矣。
◎ 子张曰:?《书》云:‘高宗⑧谅阴⑨,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
?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⑩(hō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作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
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
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四季风韵
1、早春①
[宋]白玉蟾 ②南枝才放两三花③,雪里吟香弄粉些④。
淡淡著烟浓著月⑤,深深笼水浅笼沙⑥。
2、夏日 ①
[宋]张耒 ②
长夏江村风日清③,檐牙燕雀已生成④。
蝶衣晒粉花枝舞⑤,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⑥,嘈嘈虚枕纳溪声⑦。
久斑两鬓如霜雪⑧,直欲樵渔过此生⑨。
3、长安秋望①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②,汉家宫阙动高秋③。
残星几点雁横塞④,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⑤,红衣落尽渚莲愁⑥。
鲈鱼正美不归去⑦,空戴南冠学楚囚⑧。
4、中秋①
[宋]李朴② 皓魄③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④寂无声; 平分秋色⑤一轮满,长伴云衢⑥千里明;
狡兔⑦空从弦外落,妖蟆⑧休向眼前生;
灵槎⑨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⑩。
5、冬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②,冬至阳生春又来③。
刺绣五纹添弱线④,吹葭六管动飞灰⑤。
岸容待腊将舒柳⑥,山意冲寒欲放梅⑦。
云物不殊乡国异⑧,教儿且覆掌中杯⑨。
(一)
◎ 卫灵公问阵①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
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陈列之法。孔子答道:“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军
队的事情,从来没学习过。”第二天便离开卫国。 ◎ 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③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④,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子路很不高兴地来
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道:“君子虽然穷,还是坚
持着;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了。”
◎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
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道:“赐!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答道:“对
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道:“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对子路道:“由!懂得‘德’的人可少啦。”
◎子曰:?无为而治
矣。? ⑤者其舜也与?夫⑥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
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
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
倚于衡○11⑨⑦笃敬,虽蛮貊⑩⑧之邦,行矣。言,行乎哉?立则见其参12○於前也,在舆则见其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
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
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
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 子曰:?直哉史鱼○13!邦有道,如矢
○15○14;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
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
起来。”
(二)
◎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
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失去了与他交朋友的机会。
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他交谈,失去了交谈的意义。智者不会白白失去交朋友的
机会,也不轻易失去交谈的意义 。”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
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
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 快
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 交朋友。” ①②③④◎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⑤⑥⑦⑧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
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
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⑨者与!知柳下惠之贤⑩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
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三)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①②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
办才好。”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
这种人真难教导。”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
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③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四)
◎子曰:?君子求诸(zhū)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君子矜①(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③人,不以人废④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
采纳他的好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⑤乎!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⑥。?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⑦民也,
三代⑧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
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quē)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无)矣夫!? ⑨⑩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
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五)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
事情。”
◎子曰:?众恶之,必察①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
一定要考察一下。”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②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子曰:?过③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④(qǐn),以思,无益⑤,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něi)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
忧道不忧贫。? ⑥⑦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六)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①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③於水火。水火,吾见蹈④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子曰:?君子贞⑤而不谅⑥。?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七)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子曰:?有教②无类③。?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子曰:?辞④达⑤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师冕⑥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⑦师之道也。?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山水含情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②
[宋] 苏轼
黑云翻墨③未遮④山,
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
卷地风⑦来忽⑧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⑨。
2、玉台观① [唐]杜甫 浩劫因王造②,平台访古游③。
彩云萧史驻④,文字鲁恭留⑤。
宫阙通群帝⑥,乾坤到十洲⑦。
人传有笙鹤⑧,时过北山头。
3、秋千①
[宋]释惠洪②
画架双裁翠络偏③,佳人春戏小楼前④' 飘扬血色裙拖地⑤,断送玉容人上天⑥
花板润沾红杏雨⑦,彩绳斜挂绿杨烟⑧
下来闲处从容立⑨,疑是蟾宫谪降仙⑩,
4、曲江(其一)①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②,风飘万点正愁人③。且看欲尽花经眼④,莫厌伤多酒人唇⑤。江上小堂巢翡翠⑥,苑边高冢卧麒麟⑦。细推物理须行乐⑧,何用浮名绊此身⑨。
5、曲江(其二)①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②,每日江头尽醉归③。酒债寻常行处有④,人生七十古来稀⑤。
穿花蛱蝶深深见⑥,点水蜻蜓款款飞⑦。 传语风光共流转⑧,暂时相赏莫相违⑨。 寓情于景
1、伤春
[宋] 杨万里
准拟○1拟今年乐事浓,依然枉却○2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2、醉后赠张九旭○1
[唐]高适
世上谩○2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3,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4?
3、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①。 蝴蝶梦○2中家万里,杜鹃○3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4、表兄话旧 ○1
[唐]窦叔向 夜合○2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3。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4青。
5、秋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1,江湖浪迹○2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砧杵○3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4。
诗人情怀
1、秋日偶成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1,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2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3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4。
2、游月陂
[宋]宋灏
月陂①堤②上四徘徊③,北有中天④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⑤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⑥何足计⑦,但逢佳节约⑧重陪⑨。
3、月夜舟中
[宋]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①,绿水无痕夜气冲②。
诗思浮沈樯影③里,梦魂摇拽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④。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4、九日蓝田会饮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①,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②还吹帽,笑倩③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④茱萸仔细看。
5、《闻笛》
宋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①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②行云横碧落,清③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④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⑤。 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⑥飘空。
作文三:《国学经典六年级张小龙》1100字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马家坝乡小学 六年级 张小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而国学经典则是盛开在中华大地上的美丽奇葩。芳香扑鼻,绚丽多彩。学习国学经典领悟其中精髓所在。
我在没有接触中国国学之前是一个不懂珍惜,肆意浪费的人,比如一张我只在上面写一道题便随意丢弃。粮食更不用说了只要一吃饭地上准有一大片白茫茫的米粒,我对粮食最初的认识只限于家里的米缸。这可能也是源于我是我们家最宝贝的男孩吧,我并不知道粮食在没有成为大米之前所经历的层层蜕变。并不知道父母所付出的种种艰辛。自从看过国学经典这本书我明白了那片被我糟蹋的大米是父母用汗滴换来的。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都告诉了我们一粒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同时也在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浪费是可耻的,同时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也是很重要的
如:国学中告诉我们“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如果浪费不应该知识才能很重要,那么谦逊则是国学经典这朵美丽奇葩的重要花蕊。
又如,什么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它却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季文子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仲孙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让仲孙他闭门思过七在,最后仲孙他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榜样,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他被升为大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爱虚
荣,或是炫耀自己还有就是去奢侈,相反的做人做事谦逊则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如果谦逊国学经典这朵美丽奇葩的重要花蕊,毛遂自荐便是绚丽花朵的一瓣。
再比如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可只选了十九人,这时毛遂走了出来,他告诉平原君,他也愿意去,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于是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平原君很是惊奇,便带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国学经典告诉我们的做人启示还有很多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学校地址: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马家坝乡场镇
邮 编:628013
联系电话:15984091224
指导教师:李 丹
作文四:《六年级16国学经典》500字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
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候补街校区 龚丽 16以铜为镜
教学目标:
1. 熟练诵读课文,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背诵唐太宗对魏徵评价的语言。
2.依据注释和译文以及工具书掌握课文大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仔细分析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和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魏徵这个人吗,(生介绍)魏徵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以直言进谏著称,魏徵和唐太宗是一对著名的君臣,一个从善如流,一个直言进谏,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今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全文,指导个别字词读音。
2.逐句领读,学生跟读。
3.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4.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5.根据译文与注释疏通文意。
6.齐读全文,读出气势。
第二课时
一、汉字家族
1.“衣”的本义是上衣,引申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穿。 2.认识“衣”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 二、日积月累
《诤臣魏徵》讲述了魏徵劝谏太宗遵守已定法制的事情。 三、古诗撷英
唐代诗人杜牧的《过魏文贞公宅》
1.初读全诗
2.感悟诗境
3.理解诗意
4.音频诵读
5.反复诵读
作文五:《国学经典诵读备课六年级》2500字
《国学经典诵读》表格式备课
课教学内容 目标要求 题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1老师范读原文。
学习第一单元目标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1.1《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入世,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一立志高远 当树立远大 1老师范读原文。 志向。 1.2,1.3《孟子.尽心上》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老师范读原文。
2.1《周易.象传》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自强不息,2.2《老子》第33章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永于奋斗,二自强不息 不断努力, 1老师范读原文。
2.3《淮南子.修务训》 实现理想。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2.4《礼记.学记》 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在奋斗中遇 1老师范读原文。
3.1《孟子.滕文公下》 到挫折、困2理解词语注释。
境,以及诱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3.2《礼记.儒行》 惑和威胁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三坚忍不拔 时,都要坚 1老师范读原文。 忍不拔,坚
2理解词语注释。 持自己的信3.3《荀子.劝学》延伸阅读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念,并为之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努力。
1老师范读原文。 一个人要具4.1《孟子.离娄上》 2理解词语注释。 有自尊心、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自信心,这4.2《孟子.告子上》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两样是一个四自尊自信 人气节的表 1老师范读原文。
4.3《孟子.公孙丑下》 现,也是成2理解词语注释。
就事业的重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4.4《荀子.性恶》 要因素。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学生自读
延伸阅读、自读附录
2.不懂之处请教老师。
1.回顾前面第一单元中的重点词句。
巩固 2.巩固其中道理。欣赏精典之说。 学习第二单元目标 1老师范读原文。
古人所理解2理解词语注释。
1.1《墨子.天志下》 的义的内涵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和本质,以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2《管子.五辅》 一正义之道 及义的一些 1老师范读原文。 表现形式。 1.3《韩非子.解老》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老师范读原文。
2.1《墨子.天志上》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2.2《墨子.贵义》 义德的重要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二义为良宝 性及古人对 1老师范读原文。 待的态度。 2.3《墨子.耕柱》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老师范读原文。
3.1《论语.卫灵公》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君子对待义3.2《论语.阳货》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应持有的基三君子于义 本立场和态 1老师范读原文。
3.3《荀子.荣辱》 度。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3.4《孟子.告子上》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老师范读原文。
4.1《论语.宪问》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4.2《礼记.大学》 义与利的辨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四义利之辨 证关系及正 1老师范读原文。 确的取舍。 4.3《荀子.大略》 2理解词语注释。
3师生共同理解原文意译。 延伸阅读
4体会简要评析。明白其中道理。
1.学生自读
自读附录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美句。
相互欣赏自己学到的美词美句。 巩固、检测
《长在宜昌》表格式备课
课教学内容 目标要求 题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你到过的县、市名胜古迹 1.宜昌从远古来
3探究你所在县市区有何名胜古迹及来历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通过本章的
2交流三国故事及歇后语 一我的家乡学习了解宜2.三国故事宜昌多 故事多 昌的故事、3探究哪些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照片中宜昌的历史及故事 3.建成千年的宜昌城
3探究宜昌地名的来历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宜昌第一位共产党员及革命武装
4.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 3探究各级组织在宜昌的活动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中国抗战的三阶段及抗战故事 5.挫败日军的石碑保卫战
3探究石碑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4知识拓展
1情景再现
2交流宜昌大撤退及收获 专题教育不忘历史
3探究1940年6月12日有什么意义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你知道的悬棺葬 6.千年之谜悬棺葬
3探究模拟悬棺葬的方法
二我们一起了解宜昌的4知识拓展 去考古 历史文物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7.千年古刹玉泉寺 2交流与佛教有关的文物
3探究天下四绝和三大间歇泉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苏轼父子咏诵三游洞的诗词 8.西陵峡口三游洞
3探究三游洞历史 4知识拓展
1情景再现
2交流为什么文物损坏不会再有 专题教育保护文物
3探究为什么保护文物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在地图上找到钟离山 9.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
3探究巴人的历史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三引人入胜了解宜昌的
的名山古刹 名胜古迹 2交流神道怎样形成 10.道教仙境鸣凤山
3探究鸣凤山的故事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11.西陵峡中黄陵庙
2交流黄陵庙的诗词
3探究黄牛峡的故事 4知识拓展
1情景再现
2交流同学中有无信奉传播迷信的行为 专题教育相信科学不迷信
3探究鬼火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这些语句有什么启示 12.充满智慧的方言俗语
3探究宜昌方言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端午节习俗 13.别有情趣的民风民俗
3探究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四纯朴雅趣了解宜昌的
的民俗风情 风俗民情 4知识拓展
1学生自读知识长廊 2交流你见过的塔楼庙 14.朴素古雅的民居塔楼
3探究这些建筑的历史传说
4知识拓展
1情景再现 专题教育亲不亲家乡人
2交流宜昌人有哪些生活习性
3探究宜昌的精神风貌
4知识拓展
作文六:《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31600字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一)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注释】①颛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③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④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⑤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⑥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⑦兕:雌性犀牛。 ⑧柙: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⑨椟:音,匣子。 ⑩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士大
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这一篇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大显身手】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
A.祸起萧墙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
【注释】①希:很少。 ②庶人:老百姓。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注释】①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②逮:及。 ③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④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注释】 ①谅:诚信。 ②便辟:惯于走邪道。 ③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④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②①,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注释】 ①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②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③佚:同“逸”。 ④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注释】 ①愆:过失。 ②瞽:盲人。
【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
【注释】 ①得:贪得无厌。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 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①狎:不尊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显身手】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我会填一填。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 , ,损矣。”
(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注释】①困:遇到困难。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①思明,听思聪,色②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③,见得思义。?
【注释】①视:看。 ②色:脸色。 ③难:后患。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及:达到。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①与?
【注释】 ①斯之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陈亢(gāng) 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yuàn) ③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即陈子禽。 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③远: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①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注释】 ①异邦:他国。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以上这几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最后一章称号是周礼的内容之一,这是为了维护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
【智慧驿站】孔子认为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古代还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你知道吗?
读书百遍, 。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 。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 。 ——朱熹
读万卷书, 。 ——刘彝
博观而约取, 。 ——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 。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
感火花。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
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
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1.送郑侍御①谪(dí)闽中②
[唐]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ě)旧过(ɡuō)。
大都③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④和。
自当逢雨露⑤,行矣慎⑥。
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一带)。
【译文】把你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去请不要怨恨,因为闽中我以前也曾到访过。那个地方很少看见秋天的雁鸟,但是夜里却常听到很多猿猴的叫声。往东青山与白云接连不断,往南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气与瘟疫还算温和。你应该很快就会重新蒙受皇上的恩泽,回到朝廷,放心地去吧,但是要注意顺应环境的变化呀!?????
【与你分享】这是诗人写给朋友郑姓侍御史的送别诗。郑侍御因为犯了过失而被贬放到当时认为是蛮荒之地的福建去,诗人担心他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
【大显身手】我还搜集到高适的这首送别诗。
别董大
千里( )白日曛,( )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 ),天下谁人( )。 2.与朱山人①
[唐]杜甫
锦里②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③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④。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⑤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⑥。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译文】锦里先生朱山人常戴着黑色的方巾,他的园内种着芋头和栗子,家境勉强不算赤贫。可是来他家作客的友人很多,家里的小孩子见惯了生人,于是宾客来到他们脸上就会露出天真的笑容,鸟雀中也有常到他的屋前台阶上啄食谷子的,从来不怕他家里的人。山人门外有小河,即使到了秋天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小河也不过四五尺深的样子,用小渡船渡人,两三个人就恰好能坐满。江村的暮色里还能看到洁白的沙滩和翠绿的竹林,还有热情送别客人的立在柴门外的朱山人。他会对着乘坐小船离开的朋友挥动手臂,目送客人直到看不见为止。
关于杜甫的爱国诗你还知道哪些?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① 3.送天师
[明]朱权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②。
黄金甲③锁雷霆印,红锦韬缠日月符。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④。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祖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参与过?靖难之役?。朱元璋第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
【译文】霜降芝城,杨柳已疏。我怀着深情厚谊把张天师送出鄱阳湖。天使的黄金匣子里装着雷霆宝印,用红色的锦缎包裹着光照日月的符表。早上骑鹤在天上飞行,夜晚投宿人间就解下来那双可变为双凫供乘坐的鞋子。他匆匆忙忙赶回神仙府,为的是看看那里的仙桃熟了没有。
【大显身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知道这些内容诗词题目往往有
“ 、 、 ”等字眼。 4.送毛伯温①
[明]朱厚熜(cōng)
大将②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③。
风吹鼍(tuó)鼓④山河动,电闪旌(jīng)旗⑤日月高。
天上麒麟⑥原有种,穴中蝼蚁⑦岂能逃。
太平待诏⑧归来日,朕⑨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1507-1566),明朝皇帝。明宪宗之孙,明武宗堂弟。明武宗死,无嗣,乃至京即位。他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早期曾斩杀权贵,还田于民,但到晚期,迷信道教,二十余年不理朝政,一心只求长生不老,致使国家危机四伏,边患迭起。卒葬永陵(北京昌平),庙号世宗。
【译文】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开轩面场圃,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
,欲饮琵琶马上催。
李白斗酒诗百篇, 。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一)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⑥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⑦。?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子曰:?性①相近也,习②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①。?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公山弗扰①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④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⑤??
【译文】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①。?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佛(bì)肸(xī)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②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曰白乎,涅④而不缁(zī)⑤。吾岂匏瓜⑥也哉?焉能系(jì)⑦而不食??
【注释】①佛肸:音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②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③磷:损伤。 ④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⑤缁:黑色。 ⑥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⑦系:结,扣。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④;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⑤;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①居:坐。 ②愚:受人愚弄。 ③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④贼:害。 ⑤绞: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⑤ (ěr)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①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②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③群:合群。④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⑤迩:近。【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②也与??
【注释】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②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yú)之盗也与??
【注释】①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②窬:洞。【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
的小偷吧?”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
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①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之矜也廉
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①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②肆:放肆,不拘礼节。
③荡:放荡,不守礼。④廉:不可触犯。⑤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
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
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
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智慧驿站】这些关于道德修养的名句,你知道吗?
1、桃李不言, 。(《史记》)
2、 ,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3、 ,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4、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
5、君子 ,不成人之恶。(《论语》)
(三)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
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作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
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
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
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
呢?”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
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j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
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
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
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
期: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
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
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
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
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
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
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
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
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
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
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
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 (wù)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
讪(shà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zhì)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⑤(jiǎo)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jié)以为直者。?
【注释】①恶:厌恶。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③讪:诽谤。④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⑤徼:窃取,抄袭。⑥知:同“智”。⑦孙:同“逊”。⑧讦:攻击、揭发别人。【译
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
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
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③ ④ ①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
们,他们就会报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智慧驿站】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你知道吗?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
想的是恩惠。”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
调。” 应制诗指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
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应制诗包括两类:宫廷游宴的应制诗和科举考试的省试诗。 1.长宁公主①东庄侍宴
[唐]李峤
别业临青甸②,鸣銮③降紫霄。
长筵鹓(yuān)鹭④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⑥。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人。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
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
作,词新典丽,代表作《汾阴行》颇为时人推崇。有《李峤集》。
【注释】①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
②甸:京城的近郊。③鸣銮:皇帝的车驾。
④鹓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因以喻朝官齐集,列队班行。
⑤北渚:渭河。⑥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⑤
【译文】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在遍地青青的城郊,皇上的御驾好像从天而降来到这里。
举行盛宴,百官有如鹓鹭齐集班行;很小管奏鸣,曲调优美动听。别墅树木高耸,要与
终南山相接,显得很近;庄园烟霞缭绕,欲与渭水相映,显得很远。得到皇上的恩泽,
群臣都已醉;皇上留恋东庄美景,要继续欣赏,还没有回宫。
【大显身手】你知道李峤和 、 、 合称?文章四友?? 2.恩赐丽正殿①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唐]张说
东壁②图书府,西园③翰墨林。
诵诗④闻国政,讲易④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⑤,恩叨醉酒深⑥。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
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
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注释】①丽正殿:唐代宫殿名。应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诗,分得林字韵。②
东壁:二十八宿之一,有飞马座和仙女座组成,古人认为它是掌管天上文章图书的
秘府,后世称皇家藏书秘府为东壁。《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
图书之秘符也。”
③西园:三国时魏国园林,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等文人多在此筵集赋诗,后世称为西
园雅集。翰墨:笔墨,这里指文人雅士。
④诗:《诗经》。易:《易经》。⑤位窃和羹重:窃,谦词,窃居。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
政治的重任。⑥恩叨醉礼深:叨,承受。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
【译文】丽正殿设了书院,成了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诵读《诗经》了解国事,讲
解《易经》知道天意。我位为宰相责任重大,承蒙皇恩赐宴酒醉深。诵唱春兴曲,竭尽才智作诗酬知音。
【智慧驿站】三国时期,曹植就被自己的兄长曹丕要求七步成诗,你能背出来吗?
3.上元应制
[宋]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②,端门③方喜翠华临。
宸游④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⑤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⑥,四十余年惠爱深。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工
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天圣(宋仁宗年号)进士。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
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卒谥忠惠。
工书法。有《蔡忠惠集》。
【注释】①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正月十五上元之夜,蔡襄随御驾观灯,奉命作此诗。诗描
绘了盛世上元节灯会的宏大场面与热闹非凡,盛赞皇帝与民同乐,表达了对帝王的感恩与祝福。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应制:应皇帝之命写诗作文。②森:排列耸立。
③端门:宫殿的正门。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用作皇帝的仪仗。此制皇帝的车驾。
④宸游:帝王出游。三元: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
元。此处指上元。⑤阁:同搁,停留。春阴:春天时的花木荫处。⑥华封祝:即华封三
祝。传说华州封人祝帝尧长寿、富有、多男,后人称为华封三祝。
【译文】元宵佳节彩灯排列堆积得像一座座山峰,灯里点满精美的蜡烛,皇帝的御
驾正来到皇宫的正门口。皇上的巡游不是为了元宵之夜赏灯,而是为了同万民同庆
乐事。天上的圆月清澈皎洁徘徊不去,人间万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举
国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给人民带来的恩惠多。
【智慧驿站】我能记住这些描写元宵佳节的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
4.上元应制
[宋]王珪
雪消华月②满仙台,万烛当楼③宝扇开。
双凤④云中扶辇下,六鳌⑤海上驾山来。
镐京⑥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⑦陋汉才。
一曲升平⑧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王珪(1019—1085),北宋诗人,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仁宗庆历二年进
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哲宗即位,
封岐国公,卒于位,谥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一百
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注释】①此诗原题《依韵恭和御制上元观灯》,是皇帝《上元观灯》的和诗。据《候鲭录》载,
此诗作于元祐中。又据《宋诗别裁集》卷五,诗歌极力描绘上元夜皇帝观灯时的情景和观灯归
来赐宴群臣以及群臣竞相向皇帝祝寿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祝福宋朝也像周一样国祚昌久。②华
月:明亮的月光。仙台:宫中的楼台。③当楼:对着楼台。宝扇:障扇,皇帝的仪仗。
④双凤:服侍皇帝的两个宫女。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⑤六鳌:据《庄子》载,海上有三座仙山,下面有六只鳌鱼驮着,这里是说灯景鳌山是
仙山。⑥镐京:镐(今西安)为西周国都,这里指北宋都城。同样,说宴赏是周宴也是
将宋比作周。
⑦汾水秋风:汉武帝巡游汾水,赐宴群臣,并赋《秋风辞》。陋汉才:汉武帝君臣才能浅陋,比不上今日盛会。
⑧升平:太平,或可解作《万岁升平》曲,宋代教坊歌曲之一,教坊都知李德昇作是歌颂天下太平的曲子。共:一作“尽”。
⑨尽:饮尽。一作“进”。紫霞杯:酒杯名,这里借代酒。
【译文】
元宵佳节彩灯排列堆积得像一座座山峰,灯里点满精美的蜡烛,皇帝的御驾正来到皇宫的正门口。皇上的巡游不是为了元宵之夜赏灯,而是为了同万民同庆乐事。天上的圆月清澈皎洁徘徊不去,人间万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举国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给人民带来的恩惠多。
【大显身手】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你能猜出来吗?
1、新春佳节话元宵(打一报刊名)
2、元宵出门赏灯(打一常言俗语)
3、正月十五雪打灯(打一常言俗语)
4、婚期定在元宵后(打一成语) 5、煤球和元宵一样(打一成语)
5.侍宴②
[唐]沈佺期
皇家贵主③好神仙,别业④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⑤,池成不让饮龙川⑥。
妆楼翠幌⑦教春住,舞阁金铺⑧借日悬。
敬从乘舆⑨来此地,称殇⑩献寿乐钧天。
沈佺期(656?—714),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注释】①此诗原题《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作于唐中宗三年(709)十一月一日。中宗景龙二年(708)于修文馆置太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四时、八节、十二月,李峤等为太学士,李适等为学士,杜审言、沈佺期等为直学士,均为御用文臣。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安乐公主入新宅,沈佺期奉命作此诗。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楼台高入云霄,山水之家胜过凤岭、饮龙川,陈设华丽、音乐美妙,突出了安乐公主奢华富贵、皇恩浩荡。
②侍宴:臣子参加皇帝举行的宴会。③贵主:指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④别业:别墅。⑤鸣凤岭:山名。在陕西凤翔县。
⑥饮龙川:渭水。⑦翠幌:翠绿色的帘幕。
⑧铺:铺首。用铜做成兽面衔圆环钉在门上。
⑨乘舆[音“余”]:皇帝的车驾。
⑩称觞:举杯。乐:奏乐。钧天:乐曲名。
【译文】皇帝高贵的女儿安乐公主喜欢神仙,新建的别墅座落在银河边。庭院的假山完全像鸣凤岭,开成的池塘赛过饮龙川。妆楼上翠绿色的帘幕让春天永驻,舞阁门上金色的铺首闪耀着光辉像太阳高悬。仕臣恭敬地随着御驾来到此地,举杯祝福皇上长寿安康,演奏喜庆的乐曲《钧天》。
【大显身手】本首诗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皇家的气派。可见爱你,古诗词语言精练,一句诗句中往往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你能说出这些古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2、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一)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①◎微子去之,箕(jī)。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① 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②箕子: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③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①◎柳下惠为士师,三黜②。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②黜:罢免不用。
【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用也。?孔子行。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
【译文】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
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①②◎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归:同馈,赠送。②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
【译文】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
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①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①②③◎长沮、桀(jié)溺耦(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④
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①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③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④执舆:即执辔。⑤之:与。⑥辟:同“避”。⑦耰:用土覆盖种子。⑧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shǔ)而食④(sì)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①蓧: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
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③黍:黏小米。④食: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①②
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③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逸:同“佚”,散失、遗弃。
②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③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译文】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①②③④◎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
o)武入于汉,少师⑤阳、击磬襄⑥入于海。
【注释】
① 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②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③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④鼗:小鼓。
⑤少师:乐官名,副乐师。⑥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文】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①◎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②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
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 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②施:同“弛”,怠慢、疏远。③以:用。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①◎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注释】①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
【译文】 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大显身手】熟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个道理,而保身的人是( )
A、韩信 B、岳飞 C、李善长 D、范蠡、
“诗以言志”,诗歌的内容涉及广泛,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写景、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诗歌往往表达作者寄托的感情,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生活遭际、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风格,诗人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题材,甚至同一题材。因
此我们品读时要仔细体味其思想上、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1.直玉堂作①
[宋]洪咨夔(kuí)
禁门②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③两相麻④。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⑥(chí)月浸紫薇花。
洪咨夔,(1176~6),南宋诗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作《大治赋》,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注释】①诗题一作《六月十六日宣锁》又作《禁锁》嗜血翰林院值班替代皇帝起草诏书的轻松酣畅,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神情。直:入值,入官值班②禁门:宫门。③淋漓:酣畅的样子
④麻:唐宋时任命大臣用白麻纸颁诏,此处代指诏书。
⑤墀:音“痴”,台阶;也指地面。
【译文】夜晚,皇宫门紧锁,宫禁之地戒备森严,寂静无声,我饱蘸墨水,淋漓挥洒,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两份任命丞相的诏书。宫中报晓的太监已敲过五更了,天还未亮,满阶的紫薇花浸润在皎洁的月光中。
2.答李儋①(dān)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②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yì) ③有流亡愧俸钱④。
闻道欲来相问讯⑤,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公元737年~792年),中国唐代
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
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① 李儋:字元锡,唐朝的宗室,曾官殿中侍御史,韦应物的好友。韦应物与他唱和的诗很多。②黯黯:黯然,沮丧的样子。 ③邑:城邑,指自己所管辖的地区。④愧俸钱:对不起国家的俸禄,自责没尽到地方官的职责。⑤闻讯:探望
【译文】去年春天开花时和你分手,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世上的事本来就说不清,很难预料,春愁格外使人黯然神伤,长夜难以成眠。身体素来多病总想退隐,但自己管辖的地区还有流离失所的百姓,享有俸禄真让我内心抱愧。听到你要来探望我,引领翘首盼望,西楼上的月亮已经圆了好几回。
3.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①,养成寒碧映涟漪(yī)②。 清风掠地③秋先到, 赤日④行天午不知。 解箨⑤(tu?)时闻声簌簌, 放梢⑥初见叶离离⑦。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⑧仍教到处随。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释】①插棘编篱:即用荆棘编成篱笆。指开始种竹时的情况。棘,有刺的草木。②涟漪:细小的水波。③掠地:卷地;从地上刮来。④赤日:夏天的太阳。⑤箨:竹类躯干上生出的叶,俗称“笋壳。”竹竿生长过程中逐步脱落,称为“解箨”。簌簌:象声词,此形容笋壳脱落时的声音。
⑥放梢:竹梢生长伸展。梢,枝头末端。⑦ 离离:茂盛的样子。此指枝繁叶茂。⑧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译文】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1.山重水复疑无路, 。 《游山西村》
4.自咏
[唐] 韩愈
一封②朝奏九重天③,夕贬潮阳路八千④。
欲为圣明除弊事⑤,肯将衰朽⑥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⑦。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南阳(今河南省邓州)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死后谥号"文",故后代文献多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注释】①题一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③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④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⑤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⑥衰朽:衰弱多病。⑦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⑧汝:你,指韩湘。⑨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文】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⑧⑨
①[宋]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②?一事无成两鬓(bìn)丝。
踪迹③大纲④王粲⑤(càn )传,情怀小样⑥杜陵诗。
⑤⑧⑥ 鹡鸰⑦(jí ling)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⑨,酩(mǐng)然⑩直到太平时。
王中:字积翁,南宋诗人。作者生逢宋末乱世,战争不断,冰连祸结,亲人离散,兄弟飘零,其苦闷心情溢于言表。
注释】①戈:古代两种常用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②欲何之:打算到哪里去。③踪迹:脚印,行为。
④大纲:大致,大的方向。⑤王粲:字仲宣,东汉人,生逢战乱,长期过着颠沛流离不得重用的日子。⑥小样:略似。⑦鹡鸰:即脊令,一种鸟。后世用脊令比喻兄弟。⑧乌鹊: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说自己漂泊不定。
⑨千日酒:酒名。传说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后能醉千日。⑩酩然:大醉的样子。
【译文】战争未停,我到哪里去好呢?事业无成,两鬓已斑白,我生平经历大致和王粲差不多。我的心情也和杜甫诗中表现的情绪有些相像。鹡鸰的鸣叫声也听不见,我虽有兄弟却分隔在千里之外。如何能弄到中山千日酒,使我一直醉到太平时代到来时再醒过来才好。
【下列与战争有关的诗句你知道吗?】
1、醉卧沙场君莫笑,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3、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
4、夜阑卧听风和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张篇》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一)
◎子张曰:?士①见危致命②,见得思义,祭③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注释】①士:读书人。②致命:献出生命。 ③祭:祭祀。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子张曰:?执德不弘①,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注释】①执德不弘:朱熹《集注》云:“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弘”同“强”,发扬光大。
【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子夏之门人问交①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②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释】①问交:问交朋友的原则。 ②矜:同情,怜惜。之:是。
【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子夏曰:?虽小道①,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③,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①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②泥:阻滞,不通,妨碍。
【译文】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③,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所亡(wú):所不知道这东西。亡,通“无”。 ②所能:能会的东西,所掌握的东西。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③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①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②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子夏曰:?百工居肆①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①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
【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①。?
【注释】 ①文:同“纹”,文饰,掩饰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①,即③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释】 ① 俨然:恭敬庄重的样子。② 即:靠近。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①其民;未信,则以为厉③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注释】 ①劳:指役使人民。②厉:虐待,折磨。
【译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子夏曰:?大德①不逾闲③,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①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②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③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①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②倦:诲人不倦。③诬:欺骗。【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子夏曰:?仕而优①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①优:有余力。
【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子游曰:?丧致①乎哀而止。?
【注释】①致:极致、竭尽。
【译文】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
◎子游曰:?吾友张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注释】 ① 张:子张。也: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表提顿语气,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也可译为“么”或“呀”。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曾子曰:?堂堂①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注释】 ①堂堂:外表美盛有气派。这里是说子张为学多求形式,不重视内心的道德修养。
【译文】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①者也,必也亲丧乎。?
【注释】 ①致:尽致,极致。指人的真情完全表露、发泄出来。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可能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①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注释】①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孟氏使阳肤①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③而勿喜。?
【注释】①阳肤:曾子的学生。②矜:怜悯。
【译文】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子贡曰:?纣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③,天下之恶皆归焉。?
【注释】①纣: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名辛,纣是他的谥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暴君。②下流:即地形低洼各处来水汇集的地方。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子贡曰:?君子之过①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③也,人皆仰之。?
【注释】 ① 过:犯过错。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面的“过”同此。 ②更:改正。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③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①卫公孙朝:卫国的大夫公孙朝。②仲尼:孔子的字。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③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③,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④,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⑤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①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②子服景伯:鲁国大夫。③宫墙:宫也是墙。围墙,不是房屋的墙。④仞: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⑤官:这里指房舍。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①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①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陈子禽①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③,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③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④,所谓立之斯立,道⑤之斯行,馁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释】 ①陈子禽:姓陈,名亢(kàng),字子禽。有人说他是孔子的学生,有人说不是。②知:同“智”。 ③ 阶:阶梯。这里活用作动词,指沿阶梯上爬。④ 得邦家者:指当上诸侯或卿大夫。邦,诸侯的统治地区。家,卿大夫的统治地区。⑤ 道:通“导”,引导。 ⑥ 绥:安抚。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其所能”是“温故”,“日知其所无”是“知新”,“可谓好学也已矣”即“可以为师矣”。为师必须好学,子夏所说与孔子的定义结合起来看,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A、温故无忘所能;B、“知新”,知其所亡;C、好学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工欲善其事,_ 。
君子坦荡荡, 。
岁寒, 。 描写景物的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1.辛蜀回至剑门① [唐]李隆基
剑阁横云峻,銮舆②(yú)出狩③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⑤。
灌木萦(yíng)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⑥方在德,嗟(jiē)尔勒铭才⑤。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代的中兴君主,唐睿宗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天宝后,宠爱杨玉环,及安禄山反,后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之为太上皇。在位43年。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
【注释】①幸蜀回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
②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③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④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⑤乘时:造就时势。⑥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译文】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
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3、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谜底( )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谜底( )
2.江村①
[唐] 杜甫
清江②一曲抱村流,长夏③江村事事幽④。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⑤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⑥,稚子⑦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⑧,微躯⑨此外更何求?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他中国古典诗歌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注释】 ①江村:江畔村庄。②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③长夏:长长的夏日。④幽:宁静,安闲。⑤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⑥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⑦稚子:年幼的儿子。⑧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⑨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反映了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辋(wǎng)川积雨①
[唐]王维
积雨空林②烟火迟③,蒸藜 (lí)炊黍④饷东菑⑤(zī)
漠漠⑥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⑦(jǐn),松下清斋⑧折露葵⑨。
野老与人争席罢⑩,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701-761,另一说699年-761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qí)(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蓝田辋川。早年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存诗约四百首,最突出的是描绘山水
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并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
【注释】
① 辋川: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积雨:
久雨。
②空林:疏林。③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④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⑤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⑥漠漠:形容广阔无际。⑦槿: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⑧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⑨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⑩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宋]陈抟(tuán )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①青山入梦频。
紫绶②纵荣争及③睡,朱门④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⑤(jǐ)扶危主⑥,闷见笙歌聒⑦(guō)醉人。
携(xié)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
5.时世行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①,麻苎②(zhù)衣衫鬓发焦。
桑柘③(zhè)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④。
时挑野菜和根煮⑤,旋斫⑥(zhuó)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⑦,也应无计避征徭⑧。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注释】①蓬茅:茅草盖的房子。② 麻苎:即苎麻。
③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④征苗:征青苗税,唐中叶以后田赋的一种附加税,在粮食成熟前征收。⑤和:带着,连。
⑥旋:不久。斫:砍。⑦任是:任凭是。⑧无计:没有办法。
【译文】丈夫因战乱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着粗糙的苎麻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经常挑些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刚砍下的湿柴带着叶子一起烧。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6. 四时读书乐·春①
[宋]翁森
山光照槛②水绕廊,舞雩③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④莫遣韶光⑤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翁森,浙江仙居县双庙乡下支村人,字秀卿,号一瓢。生卒年月不详。南宋亡,翁森立志不再为官,隐居教授。元至元年间,建安洲书院于县东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从学者先后达八百多人。
【注释】①《四时读书乐》:著名组诗,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情趣。这是第一首。②槛:栏杆。③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礼。祭天求雨之处,有树有坛,雩祭时有歌舞,故称舞雩。
④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⑤韶光:美好的青年时代。
【译文】春光映照着厅堂四周的栏杆,流水淙淙,围绕着长廊,人们求雨归来,在春风送来的花香中吟咏着诗歌。树枝上可爱的小鸟是伴我读书的好朋友,花儿飘落到水面上的情景,其实都是像一篇篇好文章,值得我们欣赏。?要白白浪费了美好的时光,人生短短,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呢?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四时读书乐》是一组歌咏情趣的诗,更是一组情致优美高尚的劝学诗。2.诗中写了春天哪些美好的景物?3.在作者看来,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好时光,春天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
(一)
本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尧曰:?咨①!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②执③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④,敢用玄牡⑤,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⑥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⑦,善人是富。?虽有周亲⑧,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⑨,审法度⑩,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注释】
①咨:即“啧”,感叹词,表示赞誉。②允:真诚:诚信。
③执:坚持。④履:这是商汤的名字。
⑤玄牡:玄,黑色谓玄。牡,公牛。⑥简:阅,这里是知道的意思。
⑦赉:音lài,赏赐。下面几句是说周武王。
⑧周亲:至亲。⑨权量:权,秤锤。指量轻重的标准。量,斗斛。指量容积的标准。⑩法度:指量长度的标准。
【译文】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公平。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①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②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③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④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
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⑤之吝谓之有司。?
【注释】①屏:同“摒”,摒弃、摒除。
②惠:为百姓谋福利,为人民谋利益。③泰:安详、庄重。
④因:顺着,根据。⑤出纳:出。 有司:古代管事者,职位卑微。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孔子曰:?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②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注释】①命:天命。②立:处身立世。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韦编三绝: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你还能说出哪些?
作文七:《国学经典 六年级(3) 樊昕宇》1000字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 “经典”是一个蕴含着神圣力量与感召力的词汇。 “国学经典” 是中华文化的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从我们第一次诵读“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国学经典就伴随着 我们成长, 当我们研读四大名著时, 就在品尝着国学丰硕的果实。 《三 字经》 、 《弟子规》 、 《千字文》 。 。 。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都是国 学经典的一部分。 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字, 绽放出了中华文化 的魅力,也给了后人无数启发。
“人无信不立” “言必信,信必果”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都告 诉我们做人要诚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举头望明 月, 低头思故乡” , 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发自内心的思乡之情; 从 “宿 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们体会到送别挚友的 情深义厚;从“百善孝为先”中,我们懂得了孝顺。 。 。 。 。 。这些经典 无时无刻不在不纳税着我们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要维持这份“善”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让我们学会了顽强成长。而后的许许多多的诗词,都给 了我们不同的启示,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学经典,在“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新年和我共赏烟花的刹那繁
华;在“灯树千光照”的元宵和我共逛灯会;在“汩罗无处吊英灵” 的端阳和我共品粽子;在“今夜月明人尽望”的中秋和我共赏明月。 国学经典,在“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仲春带我畅游诗海;在“接天莲 叶无穷碧”的炎夏领我品读词曲;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带我 感受诗魂;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寒冬领我重温经典。
《三字经》 《弟子规》 《论语》 《孟子》 《庄子》 这些数不尽的经典, 以它们深厚的底蕴和独具魅力的文字, 伴随着我们成长, 引领我们走 向成功的彼岸。 《西游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这些不朽的篇章则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 诵读这些经典, 我们仿佛穿越 了时空, 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交谈, 体会他们的情感。 诵读这些经典,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向了丰富优雅的人生。
国学经典,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 国学经典,犹如一位良师益友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受益匪浅。同学 们,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文学,让国学经典这股中国风传遍校园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作文八:《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9500字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孙艳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 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作业设计: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作业设计: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作业设计: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设计意图: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六首诗歌,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紧接下来的搜集诗歌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诗词鉴赏》等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2.妙用拟人:
3.运用夸张:
4.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
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课后小记:
作文九:《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3000字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一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老师要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开始吧!)
4.检查背诵(奖励“背诵小能手”称号)
5.布置背诵(没有被熟的早读接着背)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齐背)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二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 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 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
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
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三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 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感 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作文十:《六年级国学经典背诵》400字
六年级国学经典背诵
第2页: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4页: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第5页: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第8页:善用兵者, 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矣。 第9页: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第11页: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第14页: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18页: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第24页: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36页:故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六年级上期国学经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