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林海雪原黑话》400字
土匪:蘑菇,你哪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里去?)
杨子荣:哈!想啥来啥,想吃奶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孩子他舅舅来了。(找同行) 土匪: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
杨子荣: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土匪: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杨子荣: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土匪:拜见过阿妈啦?(你从小拜谁为师?)
杨子荣:他房上没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
土匪:嘛哈嘛哈?(以前独干吗?)
杨子荣:正晌午说话,谁还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
土匪:好叭哒!(内行,是把老手。)
杨子荣:天下大耷拉!(不吹牛,闯过大队头。)
座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精神焕发!
座山雕:怎么又黄了?
杨子荣:防冷,涂的蜡!(这一段貌似不是黑话……估计是土匪故意诈他,让他心慌)
座山雕:晒哒晒哒。(谁指点你来的?)
杨子荣: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寨背靠沙!(是个道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文二:《林海雪原教案》3600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
林海雪原
第一课时
执教人:滕州市滨湖镇中心小学 鲁敏
2012.5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 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
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
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教学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课下收集有关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方面的资料图片。 2、教师准备有关东北地区的冬季环境图片以及人的活动图片。准备东北人生活的相关资料从衣食住行民风民俗方面。
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师出示一句话送给同学们:“我自信~我参与,我参与~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出示课件, 以这句话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参与的这节课的活动中来~把自己的自信心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活动成功和快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 学习导入:看着同学们如此高度热情~老师很高兴~下面我就给同学们播放一段画面~看看画面里的景色在我国那个地区能看到。,师播放配有**的词《沁.园春雪》的影视资料,
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
师:画面里的景象~同学们能在我国哪个地区看到, 生:东部地区 长白山 长城以北…… 师:同学说的就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你们知道北部地区在哪里吗~它包括哪些省份和地区。,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地图找到东北地区及其包括的省份地区。找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生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还有吗~那位同学给他补充。
生2: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地区。 师板书:
,黑 吉 辽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地区 师:引导学生看地图~让学生指出东北地区在我国的位置。,东北部~“鸡”的头就是指的东北地区, 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
让学生在课本的地图上直接找到东北平原~用笔做上记号。(处不作为学生探讨的重点,
师几句话简介东北平原的大概情况: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及内蒙古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该地区寒冷的原因。
师:同学们理解了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家知道
那里的气候与我们这有什么不同吗,
展示交流学生的资料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师引导学生整合所搜集的资料。
生1:了解到东北地区属于,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臵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臵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臵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
学生照此读下去会用较长时间~师及时打断让其坐下总结一下东北的气候特点然后在回答。
其他小组汇报交流
生2:,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臵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臵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
臵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本区是我国经度位臵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其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从小笠原群岛,高压,发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东南季风,可以直奔东北。至于经华中、华北而来的变性很深的热带海洋气团,亦可因经渤、黄海补充湿气后进入东北,给东北带来较多雨量和较长的雨季。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湿的特征。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都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关。, 学生收集的资料都偏多,概括性不强。
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概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抓住课本的重点提示逐步引导。冬季什么样,夏季什么样。
结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暖而短暂。 在冬季东北地区与我们这儿相比哪儿显的更冷呢。,东
北地区,
师:东北地区为什么比我们这显的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听并及时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从而形成结论。
汇报交流:
生1:东北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所以寒冷离赤道远,离北寒带近~所以寒冷。
师及时展示地球气候带分布图
生2: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
生3: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 …….
师小结:东北地区之所以冷主要原因是高纬度~离赤道远~离北寒带近造成了温度低一年中冬季漫长~在我国的南方已经是鲜花盛开~柳树发芽是时候~而在东北还是雪花飞舞~由于这里林多雪多~因此就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
板书课题:林海雪原
引入探讨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东北地区冬天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生:漫漫飘雪 一片银白的世界 千里冰封 滑雪橇 滑雪 溜冰……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收集的东北的美丽景色,让我们走进北国风光感受一下冰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师:看了这美丽的雪景想说什么,
生1:东北真是太美了~真想到那儿去看看。 生2:想去滑雪~溜冰
…….
板书:景 美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东北地区的风光图片。到展台展示并介绍画面~学生收集的图片较少。学生评价~师评价~鼓励学生是准备材料的积极性。
体验冰雪的快乐
看来大家都喜欢雪,在我们这儿下了雪大家喜欢干什么,贴近生活实际激趣发言。
生:打雪仗、滑雪、堆雪人……
你猜猜东北人会干些什么,
生:……,发挥学生想象能力,
师:让我们和东北人一起感受冰雪的快乐吧。 展示课件:东北人的雪上活动
展示过程中教师介绍:东北人因地制宜,结合得天独厚的雪资源,每年都举行滑雪、溜冰比赛,还举办冰雕、雪雕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去东北观光旅游。看着这么刺激的运动和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感想1、说给小组的同学听。2、说给全班同学听。明白冰雪带给人们很多乐趣。
板书:人 乐
,思想教育,师引导学生明白美丽的北国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们在享受它的同时,更要充分的保护好大自然的环境。
感受东北人的生活,明白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师:看着东北人如此的快乐老师真想去那生活,你们想去吗,要到东北生活你们必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才行,在去之前你们想知道东北人哪方面的生活。 师指出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方面了解。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新知, 生:我想知道东北人平时吃什么。
生:东北人的大炕的样子
生:东北人学了学怎么出门的
生:东北人穿的
生:看看东北二人转,服装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师引导学生交流
1、 交流感兴趣的。
2、 小组收集的材料
3、 班内交流刚才同学感兴趣的话题。
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小组收集到的东北人生活的资料,衣食住行……
教师适时播放课件,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感知东北人的生活图片、频,东北二人转、东北大秧歌,。 学生谈东北人的生活感想
板书:生活 多彩
师小结:东北人不仅克服了严寒的不利影响而且还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勤劳善良的东北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把民间艺术二人转从东北推向了全国,深受全国人们的喜爱,这也体现了东北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这也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幸福。 板书:和谐 幸福
其实东北人民还有很多精彩的生活我们还不曾知道,大家有时间再去多了解他们的生活,研究他们的风俗
文化。
同学们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师总结下课:东北地区不光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它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粮仓,大家课下去收集东北地区有哪些地域特产。我们下节课在来探讨交流。
作文三:《林海雪原》2700字
2-3千的文学分析评论文章
缺失与审美价值并存的文学魅力
--《林海雪原》之我评
十七年小说是以唱诵歌为主流的红色经典,通过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歌颂中国共产党,是为政治服务的高度政治化的文艺生产的产物 。它们具有统一的一般审美模式,有一个共同的单调的色彩—红色。 然而,这些红色经典作品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是艺术美感也很强,十七年的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其中有很多可读性很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比如《林海雪原》。作为众多红色经典中具有传奇性、可读性强的《林海雪原》,既有缺失,又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林》没有摆脱和突破当时战争小说的一般审美模式,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方面没有获得完全的成功。 十七年文学时期是文学独白时期,比较单一,《林》打上了太多那个时代的烙印,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过于“神化”,显得不真实。比如杨子荣这样的
英雄人物成天除了干革命打土匪外,几乎没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言,邵剑波这一主要英雄人物,生活中他有时候象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姐姐的照顾,工作上,对党无限忠诚,对上级和领导十分尊重又交往融洽;对于属下,既能平等交往又能显示威严;对于女同志,既十分关爱又能坚持立场;对于普通群众,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与他们交朋友,而邵剑波与白茹之间纯洁的爱情,却因为种种顾忌而写得云遮雾盖,欲说还休,不敢越雷池半步。看来作者是怕什么情呀爱呀之类东西多了,会影响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这些英雄人物让我觉得就像神一样,他们没有失败,没有缺点,缺乏小说中白茹这一人物让 “十七年文学”塑造的英雄人物总是高、大、全,反面人物则是假、丑、恶,两种人物泾渭分明,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在人性的背景下,这些人物过于平面化和抽象化,以至于因长期受这样的文学作品影响,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思考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固定化、概念化。《林海雪原》就是这样的典型,从中可以看出作家是通过怎样的想象性描写,使英雄人物神话起来,美化起来;反面角色是如何作为对立面存在,从而完成想象的共同体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最终完成民族国家的重构。此外,小说对革命进行了浪漫化,即通过奇特、怪异、纯粹的想象使历史成为想象的历史”它对革命的虚构不能看作是真实的革命本身,只能看作是浪漫化、理想化、简单化的革命。 有不少人批评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过于“神化”,显得不真实,进而以意识形态的影响来否定《林海雪原》。不过王国维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借用这句话来说, 红色经典是**时代的一代文学, 是新中国文学发展中光辉灿烂的一代文学。**时代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时代,是人民唱着东方红翻身做主站起来的时代。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时代 , 也是革命精神高昂、革命激情燃烧的时代。 那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作品 , 无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无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艰难卓绝的努力才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与社会的天翻地覆相对应,文学也必然要探索
者新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林海雪原》染上了强烈的浪漫的革命热情。虽然作品在塑造人物过程中难免有夸大成分,但是想及那个时代的高昂的革命精神,我们很难去否定这样的形象。况且作为文学作品,必然会对人物做有别于生活的拔高。
《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仍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可读性很强,情节吸引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众多红色经典中《林海雪原》具有传奇性,可读性强。带有很强政治性的小说《林海雪原》以现实生活中的同名英雄...........为原型,通过现实性的书写与传奇性的演绎相结合,描写了一支智勇精悍的小分...
队剿灭东北土匪的斗争,一场特殊军队所进行的一场特殊战斗,暴露了土匪极其........残忍的本性和描写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的精神,利用民族文学的传奇因素表.......................
现战争。由于作家深受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的影响,使《林海雪原》具有了鲜明、独特的风格。小说在浪漫传奇的审美趣味上统一了战争题材小说的一般艺术特点,使原来较为刻板、僵硬的创作模式融化在民间的趣味下。小说在描写小分队战士英雄性格,塑造其英雄形象时,既注意到了所谓的“阶级本质”,但在人物性格配置上又明显受到民间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的影响;在结构上,既注意运用“两军对垒”的模式,突现双方的强烈对比,还注意通过紧张惊险、曲折多变的情节,以增强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小说还始终洋溢着强烈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基调。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中可读性很强的一部,这和它运用了两个神话传说和大量的民谣、山歌和小调有关。民谣和神话使叙述的对象形象化、浪漫化,对渲染气氛、制造悬念、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叙事进程的推动力。十七年文学观念中,“为政治服务”是主流思想,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及个性的表达隐退、衰微了。尤其是想象力受到题材、主题的双重制约和束缚。而《林海雪原》在遵循主流规范的同时,又以民谣和神话构筑了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本,革命想象和神话想象都得到了展开和融洽的表达。
《林海雪原》具有鲜明而浓烈的民族特色,受到古代侠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影响,用通俗文学的手法表现高尚政治主题,显现了古代侠义精神,展示了现代革命英雄的传奇人生,同时也在借鉴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少创新与改造。 《林海雪原》的人物思想中有侠义精神,他们剿匪行动本身就带着侠客除暴安良的性质,然而,少剑波,杨子荣等小分队战士在行为方式、气质性格方面还明显出古代英雄的特质。《林海雪原》成功地将侠客与英雄集结在小分队战士身上,塑造出神态各异的革命英雄典型。
《林海雪原》虽是一部以“ 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色小说,但它与民间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紧密联系,使它形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观点和形象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即对革命的浪漫化想象和对革命英雄的浪漫化、理想化,在描写主要英雄人物时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这是其他革命小说所缺失..
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带有很强政治性的革命红色小说《林海雪原》有它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由于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迁,过去时代产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虽然具有珍贵的文学史价值,但是一些作品与当代读者之间的隔膜和缺失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小说《林海雪原》中,历史的真实性和创作的虚构性调和了文本的政治性与娱乐性,加强了战争题材小说应当具备的艺术震撼力,既发挥了文本的传统教育功能又为读者留下了可供猜测与想象的文学空间,延长了文本的生命力。作者通过现实性的书写与传奇性的演绎相结合,既体现了革命的崇高感,同时又不失世俗的阅读快感。虽然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仍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保持了新鲜的魅力。
作文四:《林海雪原评论》5800字
林海雪原评论
一、《林海雪原》: “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重读“红色经典”系列之一
宋剑华 暨南学报 2009年第二期
《林海雪原》具有民间传奇的叙事性质,这是任何人都十分清楚的客观事实,根本用不着我们去连篇考证夸夸其谈。只要读者将“注意力回到历史本身”,他们自然就会发现“每一部作品都是清晰的”。众所周知,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人的思想“**”,造就了无数具有超越品质的“红色经典”;一切艺术夸张也因作家意识形态的情绪膨胀,而被社会公众赋予了绝对真理的浪漫阐释。作为思想“**”的历史产物,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文本意义,则是“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兵”被作者描写成是中国无产阶级的象征符号,而中国无产阶级又被作者描写成是“兵”的本质属性———“兵”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概念等同,“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巧妙结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林海雪原》的审美趣味,同时更凸显出了“红色经典”的价值取向! 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懂《林海雪原》的前提条件,不是对其“传奇”笔法的追根溯源, 而是对其写“兵”意图的深度分析。
1、《林海雪原》:关于“兵”的阶级属性的传奇叙事
2、《林海雪原》:关于“兵”的精英气质的传奇叙事
《林海雪原》中“兵”的“无产阶级化”倾向,集中反映了部队这所革命大熔炉的思想改造功能;而小分队全体成员的政治精英气质,则又深刻揭示了部队这所革命大学校的文化教育作用。
3、《林海雪原》:关于“兵”的神性功能的传奇叙事
《林海雪原》的传奇叙事,是革命者重塑其历史丰碑的英雄“传奇”,是胜利者展示其政治理想的史诗“叙事”;作者人为地强化“兵”的“神性”与“超能力”,其真正目的就是要去张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去抒发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
二、试论《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党的代言人”形象
朱珊 中国市场 2009年第9期
文章从《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 党的代言人” 形象对比入手, 分析了在这两部内部结构趋近一致的小说中, 不同的情节设置下萧祥与少剑波形象的差异, 得出萧祥形象趋近于“ 扁形” 、少剑波形象趋近于“ 浑圆” 的结论并通过探讨两部小说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指出即使在受时代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 十七年” 小说创作中, 在“ 叙事文” 层面, 时代与政治因素并不能超越情节影响人物的形象, 情节仍然是影响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因素。
三、侠肝义胆英雄魂——论《林海雪原》的民族特色
李亚萍 安徽文学 2008年第2期
《林海雪原》具有鲜明而浓烈的民族特色,受到古代侠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影响,用通俗文学的手法表现高尚政治主题,显现了古代侠义精神,展示了现代革命英雄的传奇人生,同时也在借鉴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少创新与改造。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与主流文化相悖左而又广泛存活于民间社会的文化,在侠文化的影响下,侠义文学产生并发展繁荣,使侠客行侠仗义的观念深入人心,武侠小说成为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林海雪原》在主题精神上就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侠文化的精神构造和拯世济民的现实立场,与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于是‘十七年文学’中,许多作家自觉地将这种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政治意识书写对接起来,在作品中,我们不难读出革命者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扶危济困,忠肝义胆的豪侠气,民族侠义传统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叙事中得以演绎。”(方长安.“冷战”、民族主义与“十七年文学”思潮.人大复印资 料.2004)
《林海雪原》的人物思想中有侠义精神,他们剿匪行动本身就带着侠客除暴安良的性质,然而,少剑波,杨子荣等小分队战士在行为方式、气质性格方面还明显体现出古代英雄的特质。英雄和侠客是两类不同的人物形象,侠客以维护正义的信念著称,而英雄注重行动的豪迈,不关乎思想取向,但英雄往往有侠义之心,侠客又常常做出英雄之事,《林海雪原》就成功地将侠客与英雄集结在小分队战士身上,塑造出神态各异的革命英雄典型。
四、红色经典生产语境中的外部制衡——以《林海雪原》的生成、再生产为例 杨传明 电影评价 2008年第9期
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文艺生产除了创作主体的主导作用外,还受三种主要外部因素的制衡:国家政治的引导和制约,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冲击,文化市场的变化和调节。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曾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戏剧和电视连续剧,其生成和再生产所处的三个历史阶段,外部制衡作用此消彼长,都有失控现象。透视这种失控现象的深层原因,为外部制衡诸要素作用发挥的“度”恰切定位,对文艺生产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文艺作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主体的作用虽是主要的,外部因素的制衡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外部因素被过度强化都会导致艺术的变异:**中,政治对文艺多样性的压制,造成的文艺生产的萧条局面。新时期,改编者受制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用消解英雄、消解崇高、泛人性化来解构红色经典,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盲目地趋从市场,陷入低俗化的描写和无情不成戏的圈套,也许会有短暂的经济效益,但很难产生长久的经济价值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只有充分调动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又恰当地发挥国家规范、艺术自律和市场调节的外部作用,才能有利于文艺生产长期健康的发展。
五、民族国家想象事业中的《林海雪原》人物形象
张贤智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
很长时间以来,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占据了文学文本的主导地位,从而也进入了大、中、小学生的思想、精神和气质培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们以“红色经典”的姿态,成为青年人成长中的“偶像”和“榜样”。正因为这样,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系统性的宣传教育和意识渗透,新中国较完善的重建了一整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系统,代替了过去传统的意识形态和之前出现的各种纷繁芜杂的思想。小说这种被社会各阶层接受和欣赏的文体,通过自身的特殊表现形式,为新中国构建了属于无产阶级的“民族国家想象共同体”,为广大百姓创建出一系列可供仿效的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从而
较好地完成了至上而下的“官方民族主义”和“群众性民族主义”的完美结合。“十七年文学”由于受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英雄人物总是高、大、全,反面人物则是假、丑、恶。两种人物泾渭分明,非此即彼,在人性的背景下,这些人物过于平面化和抽象化,以至于因长期受这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影响,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思考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固定化、概念化。《林海雪原》就是这样的典型,从中可以看出作家是通过怎样的想象性描写,使英雄人物神话起来,美化起来;反面角色是如何作为对立面存在,从而完成想象的共同体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最终完成民族国家的重构。
“现代政治能量———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向民族国家,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方式来扩大民族国家的权力和能力。”(大卫·雷·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林海雪原》正是如此,从人物的外貌、出身、对死亡的态度三方面浪漫化想象的抒写强化了民族国家想象。作者曲波通过对敌我双方的想象,并把这种想象合理化、逻辑化,在文本世界中形成鲜明的价值判断体系,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自觉的向某个阶级靠拢,向某个阶级远离。正如《林海雪原》的模式,“红色经典”以及主流文学才创造出许许多多符合理想意识形态与标准的“新人”、“新英雄”形象,这种“形象的官方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单一语调,形象从双重的层面转化纯严肃的层面,变成单义的东西;黑与白、肯定与否定,截然分开并相互对抗。”(巴赫金·拉伯雷研究.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这些经典的当然诠释者和捍卫者,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学校、传媒等文化机构(或国家意识形态)得以传播、保存、阐发,影响社会,起了确立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作用。
六、对革命的浪漫化想象——重读《林海雪原》及其批评
陈振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
《林海雪原》虽是一部以“ 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色小说,但它与民间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紧密联系,使它形成了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观点和形象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即对革命的浪漫化想象和对革命英雄的浪漫化理想化。“‘ 浪漫化’意即通过奇特、怪异、纯粹的想象使历史成为想象的历史”。这些恰是其他几部革命小说所缺乏的。
它对革命的虚构不能看作是真实的革命本身,只能看作是浪漫化、理想化、简单化的革命。
七、民谣和神话·《林海雪原》的叙事艺术
杜昆 语文学刊 2006年 第1期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林海雪原》是“红色经典”中可读性很强的一部,这和它运用了两个神话传说和大量的民谣、山歌和小调有关。民谣和神话使叙述的对象形象化、浪漫化,对渲染气氛、制造悬念、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叙事进程的推动力。
十七年文学观念中,“为政治服务”是主流思想,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及个性的表达隐退、衰微了。尤其是想象力受到题材、主题的双重制约和束缚。而《林海雪原》在遵循主流规范的同时,又以民谣和神话构筑了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本,革命想象和神话想象都得到了展开和融洽的表达。
八、《林海雪原》中三重矛盾的调和
周晶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期
三重矛盾:
1、历史的真实性与创作的虚构性
2、现实性的书写与传奇性的演绎
3、英雄颂歌和人性之美
新时期以来,由于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迁,过去时代产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虽然具有珍贵的文学史价值,但是一些作品与当代读者之间的隔膜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小说《林海雪原》中,历史的真实性和创作的虚构性调和了文本的政治性与娱乐性,加强了战争题材小说应当具备的艺术震撼力,既发挥了文本的传统教育功能又为读者留下了可供猜测与想象的文学空间,延长了文本的生命力。作者通过现实性的书写与传奇性的演绎相结合,既体现了革命的崇高感同时又不失世俗的阅读快感。虽然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但对人性的追求,使它打通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精神联结,保持了新鲜的魅力。
九、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传奇”与“革命”的融合、冲突——以《林海雪原》为例
胡军 阴山学刊 2005年 第六期
大致说来,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对传奇叙事的模式借鉴有以下几种:
1、以少胜多的战争
2、“英雄+ 美人”模式
3、“暴力复仇”模式
在文本内部,传统传奇小说文本的运作与现代革命演义的运作之间就达成了一种秘密的会合与交换:传统传奇小说穿上“革命”的外衣在革命年代死灰复燃,甚至几成燎原之势,这算得上是现代革命文学的奇观;而革命文学所蕴含的抽象的现代阶级理论则以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并以此唤起他们的阶级共性和共识,从而形成广泛的政治权利基础。
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一方面凸现了历史的基本走向,构建了现代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神话,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拥有本身话语类型的叙事陈述”(美 海登·怀特 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质言之,它同时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讲述既定的革命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 黄子平 “灰阑”中的叙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但必须看到,作为一种新型文学,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明显带有一种“实验性质”,即对现实和未来关怀的混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因此,它的预想目标和结果,理论与实践常常会出现很多不一致。
十、“红色经典”艺术生产的内在机理分析——以作品《林海雪原》的生成、改编为例
熊文泉 当代电影 2004年 第6期
“红色经典”作品《林海雪原》的生成、改编不失为近年来文艺生产走向繁荣的经典个案,具有深远的实践探索意义,可以管窥国家调控、市场调节和文艺批评调节这三大调节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于文艺生产的内在机理。过分强调
某一调节系统都不利于文艺生产的全面发展,各系统如果能克服自身的不足形成一股合力作用于文艺生产,必然对繁荣文艺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十一、“红色经典”改编:从“英雄崇拜”到“消费怀旧”——电视剧《林海雪原》的叙事分析与文化审视
戴 清 当代电影 2004年 第6期
从“十七年”文艺的“英雄崇拜”到新世纪的“消费革命”,呈现出中国“一元政治意识形态”到“大众文化”消费逻辑占统治地位的多元文化格局的重大变迁,“红色改编”正是多种话语交织、对话、博弈的重要领地。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呈现、大众消费娱乐心理满足、经典再现的精英艺术追求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尚奇”旨趣等等,共同构成了“红色改编”的多元价值诉求。
十二、现代卡里斯马典型———少剑波型——重读《林海雪原》
虞晓伟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 第3期
随着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尤其是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开始实际地实施悬搁已久的空前辉煌的“新文化工程”实验,这项文化实验的核心内容,可以简括为公共化和现代化。公共化,也即集体化和公有化,指全社会个人及其财产、思想、情感、话语等都自愿地属于集体;现代化,则是说通过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而使中国文化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说,公共化意味着力求一体化,非个人化或非私人化,那么,现代化则要求工业化和韦伯所提倡、强调的那种理性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化和现代化集中凝聚了20 世纪中国的“新文化”规划,突出展示了这时期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激情,这就构成了一种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文化语境。而这样的文化语境必然把一种强大压力施加于小说叙事之上:就是要叙述出一种新的历史主体,它应既是这种文化语境的逻辑产物,同时又反过来赋予这种文化语境以创造性影响。叙述这种新的历史主体,正意味着提供一种卡里斯马典型符号,它能够象征性地显示“新文化工程”的价值体系的中心和总体,并对文化中的其它部分造成支配性影响,这种卡里斯马典型就是“社会主义新人”典型。
而《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就是一个具有中心性、神圣性和原创性特征的卡里斯马典型,是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作文五:《穿越林海雪原》1000字
穿越林海雪原
今天,我们要从雪谷穿越林海雪原到达雪乡,全程15公里。听妈妈说,这一路风景优美,但也很辛苦,我既期待又害怕。
一大早,我们乘着马拉爬犁向林海雪原进发。我们这匹是老马,时快时慢,有时候甚至独自撒腿狂奔,把马夫远远落在后头,让我们既紧张又兴奋。不一会儿,我们到达羊草山山脚,开始步行穿越。
这儿的景色真美啊!密密麻麻的树木都穿上洁白的外衣,漫山遍野铺着厚厚的雪毯,四周静悄悄的,如同一幅静止的水墨画。我们的赞叹声、相机的“喀喀”声,让雪原增添了活泼的生机。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雪,道路都被雪覆盖了,我和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不一会儿,脚就像灌了铅似的,抬也抬不动,整个人累得像一滩泥一样,兴奋劲早飞到九霄云外了。眼前还是白茫茫的一片,山顶遥不可及,我恨不得躺在雪地上不走了,但我也知道,无路可退,只能继续前进。爸爸妈妈鼓励我,拉着我继续往上攀登。为了不落在同行的两个妹妹后面,我边走边给自己打气,脚步似乎也轻快了些,累了就休息一下,饿了就补充点能量(开水和巧克力)。就这样,我一步步往上挪,花了3个多小时,终于征服了海拔1200多米的羊草山。
到了山顶,我如释重负,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躺在雪地上,真累啊!朦朦胧胧中,我差点要睡着了,还好爸爸提醒。休息了好一会儿,我才有心情欣赏美景。山顶的天空格外蓝,白云好像触手可及,群山被皑皑白雪覆盖,远处几棵树孤独的挺立着,它们相互映衬,好一派北国风光。我陶醉在美景中,疲劳顿时也消除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们的下山,是一路欢歌笑语,好戏连连……
“噢!”我们一屁股坐在地上,“哧溜”滑了下去,好像坐上了滑滑梯,可好玩了!忽然,开路先锋---妈妈来个急刹车,原来前面的道路开始不平,硌得屁股疼,大家十分扫兴。 就在这时,笑笑一不小心摔倒了,往前滚下山。我们一看,嘿!挺好玩的,也都躺下去滚了起来。一圈又一圈,我晕晕乎乎,站起来还一摇一晃的,不知天南地北了,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走着走着,我掉队了。就在这时,爸爸和介助叔叔拉着自制雪橇闪亮登场。这雪橇可就是长树枝和一块布组成,我坐在布上,手紧紧抓着树枝,脚抬起放在树枝上,一切准备就绪,爸爸拉着我向山下飞奔,不一会儿就赶上大部队。不用说,这件新鲜工具又够大家闹好久了。 欢歌笑语中,我们不知不觉穿越了整个林海雪原,到达了雪乡。
林海雪原的穿越,是一次艰难的旅程,也是一段快乐的旅程。我们留下一串串脚印,笑声也响彻整个雪原……
作文六:《林海雪原游》600字
我是一个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雪的人。2月8日,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还有爸爸的同事到金佛山看雪。
四小时车程来到金佛山脚下,排队坐上山缆车时许多当地人来兜售帽子、围巾,并极力撤销绑住鞋子防滑的麻草绳。而我自恃穿着防滑鞋,不以为然。
一下缆车,就直接进入冰天雪地中。第一反应是兴奋!天哪,如此美丽的林海雪原啊!我们南方的雪景也能和北国风光相互媲美!第二反应是凉水爽!几分钟之内,原本热得直出汗的我,一下子全身冻僵。第三反应是“举步维艰”,一步三滑,现在才觉得那两根草绳是多么,多么可爱啊……不,这样的困难不能消磨我的斗志,冰雪世界的魅力太大了,一路上,我狂开心,结果乐极生悲-——在滑雪的大门前的阶梯上狠狠地摔了一大跤!
“到了滑雪的时候了!”我高兴地租了一双滑雪板、一双滑雪鞋和一对滑雪杖。当我把准备工作做完后,望着白雪皑皑、一望无头的林海雪原,我束手无策。不知怎样爬上前面的大雪坡,后来才知道用手抓住一个把手,它可以带着你自动上爬……不一会儿,我来到雪坡项上,可我一往下瞧:“啊!这里真高!”没办法,我无可奈何地学着电视上滑雪的人往下滑,可我刚一蹬,雪板就飞速地往下滑。我想刹住滑板,雪杖一下扑进雪里,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竟然发生了——我来了个倒栽冲,嘴“啃”雪。弄得四周的人们发也善意快乐的笑声……
经过这次没有思想准备的雪山之旅,我的自我评价:一个热情高涨但极不专业的“小旅行家”。
作文七:《林海雪原》3100字
《林海雪原》读后感
一九四五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中国人民的死敌、卖国害民的大盗**,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调动了数百万被美国武装到牙齿的、抗战中一弹未发、专备**人民的军队,调动了曾奉的“曲线救国”命令投降日寇的汉奸武装,又用日寇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为顾问和他统帅的侵华日军还没有缴械的部分,构成了美帝国主义操纵下“蒋、敌、伪合流”的凶恶的反革命武装,向我党领导下艰苦抗战、应用奋斗八年的解放区军民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东北是我国的工业基地,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兵力压向东北,形成了敌我双方严重对峙的局面。这时在我军后方,国民党又搜罗了一些伪满官吏、警察、地主、恶霸、流氓、大烟鬼,组织土匪武装,号称所谓“中央先谴军”,不断进行军事骚扰,使我军腹背受敌,当我军抽出力量进行扫荡后,一部分被击溃的国民党匪首又钻出了深山老林,疯狂地烧杀抢劫,凶恶之状闻所未闻。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当时我军处于敌强我弱、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困难环境中,不得不抽出一部分主力开赴北满荡平匪患,以便巩固后方、保护土改,发动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当时,用大兵团对付这些“鲨鱼性、麻雀式”的匪股已显得不中用了,为了清除匪患,省委和军区便研究了剿匪歼敌的新战法,确定组织小分队进山,实行小群动作,边侦边打,侦打结合。
《林海雪原》这本书讲述了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故事。国家刚刚经历过八年的抗战,国立疲弱,百废待兴,然而内战却接踵而来。代表大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地主阶级的国民党,依旧在欺压、盘剥百姓,人民的生活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我国的国内矛盾主要的就是阶级矛盾。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给无产阶级分配土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发动群众搞好生产,使人民群众逐渐能过上好的日子,然而这些一系列的措施和成果却遭到了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女县长鞠萍率领的工作队正在夹皮沟开展土改,深夜遭到奶头山匪首许大马棒的突袭。危难中通讯员白茹突出重围向牡丹江民主联军二团部求救,途中被进城买粮食的团部炊事员杨子荣所救…… 鞠县长的亲弟弟二团参谋长少剑波带兵火速援救夹皮沟,可土匪已逃之夭夭。 由于土匪作战的游击特性,军分区领导
决定由少剑波组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追剿土匪,并要求他们寻找出一张标有牡丹江地区潜伏特务分布情况的地下联络图。少剑波意识到局势的严峻和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精心挑选了一批身怀绝技的战士,挺进了白茫茫的山林... 《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只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在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突破险中险,历经难中难,发挥智上智,战胜魔中魔,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是《林海雪原》全书的第一句话,也是我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这是曲晓波在作品前给读者的话中的第一句话。英雄的时代已经久远,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却不能忘记英雄的精神。这是一部力量之作,是对这段历史缩影的记载和传承。
通过阅读《林海雪原》,我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到不少的东西。一是诚信。对于杨子荣来讲,作为一名军人,要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忠诚于自己的上级。诚信为他赢得了别人的新人和尊重。二是敬业。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摆正好心态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三是集体意识。文中从领导到战士都注重集体,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是斗争能够胜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从历史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通过对《林海雪原》的阅读,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的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剿灭老爷岭、智取威虎山、拔掉定河道人、清除大锅盔的斗争中,小分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斗争方案,越天险、调虎离山、敲山震虎等等。2、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
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我党我军的后备力量和坚强的支持者,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我军积极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积极学习。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断的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斗争经验,不断用党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基础是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深刻地学习领会。要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们大众的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世界;学习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实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斗争经验的摸索、学习,如在实际的斗争中,为了战胜匪徒的战马,小分队学习雪橇,赢得部署的先机,也为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不怕吃苦不怕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在零下三十八度到四十度的雪海里,侦查奔袭,斗智斗勇,同甘共苦,排除万难,在雪原中与敌人艰苦作战。冰天雪地中往来600里,双脚冻伤,但是依然咬牙坚持到战斗的胜利;5、强有力的领导。小的方面来讲,小分队的领导少剑波冷静、沉着,爱护战士。大的方面来讲,小分队的背后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党的领导的实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领导不是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党的领导只能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依靠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6、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实际的斗争中,战士们都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7、加强团结,奉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
《林海雪原》,是一部力量之作,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也是对这段历史缩影的记载和传承。
作文八:《林海雪原二》2800字
《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
《林海雪原》
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 第一课 林海雪原
课时建议:2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第四节课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内容构建以生活问题为基础,通过资料呈现、问题引领、探究提 示等方式将我国不同纬度、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 区——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 环境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启发性很强。本单元教科书的呈现 体现出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息, 思考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使学生逐步掌握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教科书呈现图文并茂,尤其是图片的呈现对于某些对教学内容具有陌生感的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提示性,是很好的学习兴趣催化剂。本单元教科书设计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提供了一条清晰的“了解资料,建立初步感受——形成认识,问题引导——全面了解,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脉络,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提升。 教科书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还呈现出一些现在全人类普遍关注的如:河流污染、 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的方案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主题一:北国风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
2初步了解这里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采访,知道当地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是如何过冬
的。
2.搜集关于东北地区的资料,如:冬天的图片、生活习惯、文化娱乐等。
3.准备课件(北国风光),一张中国地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课件播放)师一边介绍,你看,田野、村庄。
2.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3.介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季温暖而短暂。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象,景色迷人优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关于林海雪原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同学们补充的资料。(鼓励学生发言)
4.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
(是啊!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热带风情,也有万里冰封的北国
风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吧!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感受快乐:
1.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东北地区,了解它们独特的风格。
2.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
3.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
4.小组交流。
5.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6.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7.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归纳梳理,知识构建,畅谈冬季生活:
1.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2.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穿衣、交通、室内、饮食??)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板书设计:
1. 林海雪原
北国风光
东北三省 二人转
主题二:资源宝库
学习目标:
了解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树立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欣赏完图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感受(树木多,像林海??)
3.总结:东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资源宝库。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大兴安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流)A大兴安岭的木材种类??B大兴安岭的面积大小??
C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D大兴安岭林区开发
3.总结: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这里雨水较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漫山遍野都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因为气候寒冷,林木生长比较缓慢,所以木质优良。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都是优质林木,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三、归纳梳理,知识构建:打擂台
1.看谁知道得多在东北除了林业资源外,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吧,让我们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调查表设计的最具个性。小组内交流填写相关内容。
A动物资源、B植物资源、C金属资源、D石油资源(师顺便出示大庆油田的图片)E钢铁工业、F化学工业、G汽车制造业、H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
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查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整理好后选一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讲解。(给同学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教师进行适时地指导)
3.整理好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第一小组以后的小组展示全部内容但只进行补充讲解。
4.谈谈活动之后的感受。
5.分组总结展示本小组的调查结果:补充:“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大庆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在东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也都闻名全国。
四、展开思路,设计方案,写感受:
北大荒的开垦
1.师:现在的东北风景迷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可是这一切人们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学生阅读课本页的内容。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五、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知道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艺术。
板书设计:
林海雪原
资源宝库
大兴安岭 原始森林 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
东北三宝:人参、鹿貂皮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分小组分类从衣、食、住、行、乐等方面搜集并概括整理资料来了解东北人的冬季生活这样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课上分小组讨论交流不同方面,既全面、又节省时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东北人的冬季生活。精美课件的呈现,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欣赏到了北国风光及冰雪艺术。学生看了许多美丽的林海雪原的图片后,再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台儿庄区林桥小学 戴彩虹 联系电话:15263256202
作文九:《林海雪原》5400字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崇山峻岭数里绵延,大江大河千里波涛,翻过一座山便是另一种自然景观,跨过一条河又是另一处人文气象,中华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传承文明。只有全面了解我国的地理风貌,认识我国的国土民情,才能发起学生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他们的爱国热情。
本单元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本单元的内容以生活问题为基础,通过资料呈现、问题引领、探究提示等方式将我国纬度、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居民各异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环境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第1课时北国风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了解位置
师:同学们,通过第二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从祖国的最北端到最南端足足有5500多千米,这就造成了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区别性大和习性各不相同。谁知道我国哪个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生回答:东北。
师:对,就是东北。那么东北具体在哪里呢?它又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看地图。
出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说出东北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
出示东北地区图。
让学生看图讨论后指名根据地回答东北的范围。
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特别是冬季漫天的风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景色迷人优美。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北国风光,去领略它的魅力吧
二、走进冰雪世界,感受快乐
1、课件展示
师播放反映东北冬季景观的图片。例如:
师:你看,田野、村庄、群山都是一片雪白,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么壮丽雄伟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谈的真好!在东北,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冰天雪地;这里一望无际,都是雪。一年中有120天左右都是这种天寒地冻的天气。那么,你们知道东北为什么这么冷吗?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结合课前找到的资料补充、加深自己的理解,教师深入到小组引导帮助学生。
课堂交流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明晰学生的答案。
师:冬季是寒冷的,但冬季也是美丽的。
1.谁能说一说在我们当地你见到的最美的冬季现象?(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2.在这样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和邻近的同学讨论),是啊!这样的季节是美丽的、迷人的。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可以堆雪人、可以滑冰、可以打雪仗……(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
3.小组交流。刚才说了我们当地冬季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的关于北国风光的资料拿出来(如:关于风景的,雪雕的,在雪中娱乐的……)在小组内一起欣赏交流一下。
教师可补充一些有趣的图片,例如:
师:在东北虽然漫天都是冰雪,但是人们就以雪为乐,在冰雪上游戏运动,和冰雪融为一体。多么快乐!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各自的资料,讨论感受北国风光特有的韵味,小组内相互交流发表感想。
5.交流结束,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北国风光的迷人和带给人们的快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各抒己见,畅谈冬季生活
1.在这么美丽的冰雪世界中,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谁能先起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人们如何过冬的?(穿衣、交通、室内、饮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小组内交流东北人的冬季生活。补充: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
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生活习惯、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展开。
3、学生汇报资料
(1)冬季生活习惯:
冬天农村的生活。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因为东北人的屋子里都有暖汽,火炕,火墙等取暖设备,时刻散发着热量。在外边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们,一进到屋子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发热了。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边,都选用重庆的麻辣火锅底料,涮着羔羊肉,喝几杯当地的老白干,头上冒出热汗珠,述说着明年春天的生产计划。
东北人过冬天大多喜欢到农村去吃地道的土炕火盆,也就是坐在烧得烫屁股的炕上,吃着一个铁坑里放着炭上面坐着的大黑铁盆里的菜。
滑冰车,吃冰糖葫芦,吃雪糕,看树挂,看冰雕。冷了就进屋吃小鸡炖蘑菇,喝烈酒,吃野味。
(2)饮食:
每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东北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了,这是东北过冬前的一件大事。它甚至有着过节一样的气氛,大型厂矿还专门给职工放蔬菜假呢。
现在东北的冬天虽然是什么新鲜的蔬菜都能吃到了,也有好多家庭不再大量购菜了,但是这个习俗仍保留下来。而且秋菜购买的声势还是很大的,每家买上几百斤蔬菜也是正常的。
酸菜是东北人冬天的主要菜,所以很多人家都开始购买大白菜,准备绩酸菜,在绩酸菜之前,白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所以楼前楼后到处是大白菜.(还有些人家做辣白菜,酸菜白肉血肠炖宽粉是东北的名吃)
青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也是东北人冬天常见菜,主要是把萝卜切成花或条用盐侵后晾晒,晾干后,加作料可以蒸吃,或凉拌,味道好极了!(也可以做酸辣萝卜)(牛肉,羊肉炖萝卜味道也不错,还可以包萝卜虾皮饺子),倭瓜或南瓜,也是北方人喜欢储藏的菜。
(3)行:
在东北寒冷的季节里,室外温度一般都是零下二十度左右,一般有人活动的室内场所,比如商场、公共汽车等地都有暖气。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离;二是通过对东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北,了解东北。)
4、文艺活动
(1)师: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东北的文艺活动呢?
学生1:我见过东北大秧歌。一群人扭得挺热闹,穿得花花绿绿。
学生2:我在电视上听过东北民歌。
学生3:东北二人转挺有名的。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就演二人转。
---------
师总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这些都是东北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东北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教师播放一段东北大秧歌和东北二人转歌舞的多媒体视频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模仿学习牛秧歌,体验东北人民似火的生活热情。教师评选一位跳得最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此活动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一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东北与众不同的文艺活动。)
(3)小结:
东北人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从这些文化艺术活动中体现出东北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东北人们创造的文化也广为传播,东北歌舞成为全国民众休闲娱乐中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东北秧歌和二人转更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四、课外拓展
1.出示图片,介绍东北人民利用当地气候严寒的特点,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并利用这一时机,举行贸易洽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
2.“我眼中的东北”(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小结:东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不只有迷人的北国风光,勤劳而又聪慧的人民,更有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这部分内容我们下一节课来一起探讨。
板书设计:
林海雪原
1.北国风光
东北的位置、范围
东北的气候及形成
东北人的生活
东北文艺活动
【设计意图:完整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提纲,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
第2课时 资源宝库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北,看了东北的雪、看了东北的秧歌,知道东北是片辽阔的土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北辽阔的土地上,有什么样的宝贵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东北林木的图片给学生看.同学们,欣赏完图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感受(树木多,像林海……)
3.总结:东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森林资源宝库。据统计,东北林区已经为我国产木材10亿多立方米。东北地区有林地面积5.5亿亩,森林蓄积量33.4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3%和26.7%,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分布最集中的重点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它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木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
(二)、小组交流,深化认识
1.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大兴安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A、大兴安岭的木材种类……
B、大兴安岭的面积大小……
C、大兴安岭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D、大兴安岭林区开发
3.谈感受
4.总结: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这里雨水较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漫山遍野都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因为气候寒冷,林木生长比较缓慢,所以木质优良。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都是优质林木,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三)讲故事、谈保护
师:但是,大兴安岭在1987年发生了一次特大火灾,整整烧了21天,烧毁了大面积的森林。大家想了解这场火灾及火灾带来的损失吗?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20多年前,大兴安岭发生的那场特大火灾。
1、讲故事。
2、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资料、历史故事回顾等方式,让学生认识东北林业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其它资源
在东北除了林业资源外,还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呢?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吧,让我们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调查表设计的最具个性。小组内交流填写相关内容。
A、动物资源、
B、植物资源、
C、金属资源、
D、石油资源(师顺便出示大庆油田的图片)
E、钢铁工业、
F、化学工业、
G、汽车制造业、
H、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和大豆;东北平原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
(1)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查表,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说法有错误,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一定要一起把它改过来。整理好后选一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讲解。(给同学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教师进行适时地指导)
(2)整理好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第一小组以后的小组展示全部内容但只进行补充讲解。)
(3)谈谈活动之后的感受。
(4)补充:“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大庆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在东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也都闻名全国。
四、北大荒的开垦
师:现在的东北风景迷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可是这一切人们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1.学生阅读课本57页的内容。
2.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五、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各种物产、资源,我们绝对不能乱砍乱伐,滥开滥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东北的发展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的结果,在东北的土地上,洒下了各族人民的血汗。
板书设计:
林海雪原
2.资源宝库
一、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
二、其它资源
A、动物资源:东北虎、丹顶鹤
B、植物资源: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C、金属资源:煤、铁
D、石油资源:大庆油田
E、钢铁工业:
F、化学工业:哈尔滨制药
G、汽车制造业:沈阳客车、沈阳飞机、长春一汽
H、东北平原的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 北大仓
【设计意图:板书学生汇报的信息,是为了对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为我们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本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让品德回归生活这一思想。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为让学生较好的了解东北的相关信息,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本课前,我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东北的范围、东北的民风民俗、东北的丰富资源等。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努力创设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图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将活动过程最优化。
3. 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活动的层次性,从欣赏图片,到资料展示,到讨论探究,步步紧扣主题,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二、存在的不足:
1.有的时候我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 2. 在教学过程中有少部分同学,前置性调查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效果不好,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展示资料、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了解东北独特的气候特点、人民的生活特点、东北丰富的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本课前,我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东北风俗、东北资源,让学生真切感受东北的与众不同。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最好能事先做好分组、明确收集资料的内容,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2.本节课重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分组问题尤为重要,教师最好能够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3.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作文十:《关于《林海雪原》》6500字
关于《林海雪原》
—谨以此文敬献给亲爱的读者们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这 是《林海雪原》全书的第一句,也是我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 这几年来,每到冬天,风刮雪落的季节,我便本能地记起当年战 斗在上的艰苦岁月,想起一九四六年的冬天。
一九四五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中国人民的死敌、卖国害民的 大盗**, 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 调动了数百万被美国武装到牙齿 的、抗战中一弹未发、专备**反人民的军队,调动了曾奉他的“曲 线救国” 命令投降日寇的汉奸武装, 又用日寇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为 顾问和他统帅的侵华日军还没有缴械的部分, 构成了在美帝国主义操 纵下“蒋、敌、伪合流”的凶恶的反革命武装,向我党领导下艰苦抗 战、英勇奋斗八年的解放区军民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内战的狼烟,弥 漫了全国。 中国又处在沦为美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可怕危险中。 人民要 解放自己, 对蒋匪的恶行, 忍无可忍, 便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展开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东北是我国的工业基地,**企图据此对我军实行南北夹击, 便用美国的军舰、飞机海输空运,将国民党军的主力压向东北,更在 北满收罗伪满官吏、警察宪兵、地主恶霸、盗寇惯匪、流氓大烟鬼, 组成数十万土匪武装,号称“中央先遣挺进军” ,配合蒋匪军主力作 战。
当时我军处于敌强我弱、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困难环境里。不 得不抽出一部分主力开赴北满荡平匪患,以便巩固后方、保护土改, 发动群众全力支援前线。 及至大量匪患荡平, 那些坚决反革命的匪首 便率其残股,窜踞深山密林,并在地下组织“挺进军”分子,暗杀破 坏、待机暴乱,对我军实行地上地下两条战线的作战。
匪徒们因为是垂死挣扎, 所以就愈加凶狂残忍。 他们的口号是 “宁 蹲山头看监狱,不蹲监狱望山头” , “穷棒子打死咱一个,咱要打死穷 棒子一百窝” 。他们幻想“等国民党中央军主力北上,等第三次世界 大战和美国兵来” 。他们所采取的是“牛刀战术” 、盗寇活动,所到村 屯,烧光杀净,其凶其恶,闻所未闻。书中杉岚站的血债和库仑比的 大屠杀,只不过是我目睹诸多事实中的一二罢了。
当时, 我们用大兵团对付这些鲨鱼性、 麻雀式的匪股已显得不中 用了。正像我们当时所分析的那样:以大兵团剿小匪股,等于用榴弹 炮打苍蝇,等于用滚木擂石打麻雀,等于用拳头打跳蚤,等于用鱼网 捞毛虾,击一漏万,事倍功半。即使我们的大兵团像梳头一样把整个 的林海梳过来, 匪徒也会在一个石缝中漏掉, 何况北满那茫茫无边的 大林海,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都梳过来。于是,省委和军区便研究了剿 匪歼敌的新战法,确定组织小分队进山,实行小群动作,边侦边打, 侦打结合。 我和我的战友们, 便承担了一部分党所给的这项光荣而艰 巨的任务。 在牡丹江周围, 东至绥芬河、 东宁, 西至亚布洛尼、 苇河, 南至镜泊湖、额穆索,北至方正、土城子的这片广大地区的里,和许 家父子、马希山、座山雕、李德林、谢文东等匪军,号称几个旅的匪
首展开了周旋。
在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 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 在这 场突破险中险,历经难中难,发挥智上智,战胜魔中魔的斗争中,使 我们的意志锻炼的更坚强了, 在军事技术和战术上, 我们压过了敌人, 战胜了敌人,直至将匪徒消灭。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我军艰 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 克服了想像不到 的困难,在零下三十八度到四十度的雪海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 有时我们在石洞里睡觉,和野兽为邻;有时钻在雪窖里休息,以雪为 衾。跨谷飞涧,攀壁跳岩,突破神话般的天险,战士们发挥了大勇大 智、孤胆作战的奇能。就像书中主人翁之一,我那英雄的战友杨子荣 同志, 只身进入三代恶匪国民党旅长座山雕的营寨, 发挥了惊人的勇 敢和超人的智慧,战胜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终于调动了敌人,歼灭 了敌人。当我们审讯座山雕时,这个老匪也不得不慨叹地哀嚎:“没 想到我崔某闯荡六十年,倒落在你们八路军的一个排长手里。 ” 杨子荣同志之所以有这样的大智大勇,我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明。他在入党宣誓的前夜曾这样说:“天下的地主是一个妈,天下的 穷人是一家, 我老杨这条枪和我的这条命, 一定跟着党打出一个共产 主义社会来!要把阶级剥削的根子挖净,使它永不发芽,要把阶级压 迫的种籽灭绝,使它断子绝孙。 ”子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有坚定的阶 级立场, 又有着远大的奋斗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对我们的阶级事 业赤胆忠心,生死置于度外。当擒拿了恶匪座山雕、让他讲述过程和 介绍经验时,他说:“主要的经验就是两句话,为人民事业生死不怕,
对付敌人就一定神通广大。 ”他敢想敢干,想得透彻,干得坚决。大 勇基础上的大智, 大智指导下的大勇。 我们团的同志一谈起杨子荣来, 都会这样说:“杨子荣满肚子智谋,浑身是胆。 ”
子荣同志又是一个具有十分完美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 不用 说他的战斗功绩永存不灭, 就是他那平素的思想光辉也时刻照射在我 的心头。 当我们在威虎山大胜会师时, 战友们都伸着大拇指数说他的 本领,可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别瞎嚷嚷,别算错了账。没有 党领导的大革命,我老杨还当不了是个雇工;不是党教育、培养了我 的侦察本领, 我老杨根本没有本事对付座山雕; 没有你们大家的英勇 战斗,我老杨再在匪穴里干一年,再当几次司宴官,也不能把匪徒消 灭的一干二净。 ”子荣同志就是这样地看待自己在歼灭座山雕战斗中 所起的巨大的作用, 实实在在的首先归功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党对 他的培养,其次则归功于战友,而没有丝毫的居功自傲。这是多么可 钦可佩的共产主义精神啊!
子荣同志在最后的斗争里, 在捕捉匪徒四大部长的战斗中, 中了 匪首的无声手枪而光荣牺牲了。 他所领导的侦察排, 我们便命名为杨 子荣排(现在××军) 。
我的警卫员高波同志, 十五岁就参军, 在里斗争的时候也只有十 八岁。他带着病也不肯离开小分队,我只得给他轻一点的任务:让他 乘森林小火车往返保护群众, 把山里的物资交换给城市。 一次执行任 务时,在二道河子遭匪徒埋伏,为了掩护群众突围,他与多于自己数 倍的匪徒拚杀,弹尽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拚弯了
他用枪托。 在英勇的拚杀中他负了重伤, 终于为革命流尽最后的一滴 血,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 其他的一些战友,如力大无穷、勇冠三军的张继尧、迟宜芝、刘 蕴苍;浑厚朴实、勤勤恳恳、坚韧不拔,只知“干!干!干! ”的孙 大德、初洪山;诙谐乐观、有勇有谋的栾超家,??这些同志目前正 在军事及其他战线上忠诚和勤恳地工作着。
战友们的事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当我在医院养伤的时候, 当我 和同志们谈话的时候, 我曾经无数遍地讲过他们的故事, 也曾经无数 遍地讲的战斗故事, 尤其是杨子荣同志的英雄事迹, 使听的同志无不 感动惊叹,而且好像从中获得了力量。讲来讲去,使我有了这样一个 想法:“用口讲只有我一张口, 顶多再加上还活着的战友二十几张口。 可是党所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斗争, 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连根拔掉了,这是多么伟大的 斗争;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这支党和人 民的斗争工具——人民解放军,斗争于山区,斗争于平原,斗争于交 通线,也斗争于海滨湖畔, 同时也斗争于林海雪原。在林海雪原这个 特殊的斗争环境里,有着特殊的艰苦与困难,但在党的领导下,它们 终于被我们一一战胜和征服了, 并终至歼灭了最狡猾毒辣的敌人, 保 护了土改,巩固了后方,发动了群众,得以大力支援前线,成为当时 解放战争全局中一个小小的但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场斗争 中, 有不少党和祖国的好儿女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创造了光辉的业 绩, 我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更广泛地公诸于世呢?是的! 应当让杨子
荣等同志的事迹永垂不朽,传给劳动人民,传给子孙万代。 ”于是我 便产生了把的斗争写成一本书, 以敬献给所有参加斗争的英雄部队的 想法。
但是自己一来工作忙,二来水平低,特别是文字水平低。初试了 三章,感到了两大困难:一是内心的感情笔下表达不出来;二是分不 出轻重,平铺直叙,力量使不到刀刃上。一气之下,将它们全部撕毁 了,当时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之苦,对文字这一关有些心灰胆怯,写 与不写,也在内心激剧地斗争起来。
一九五五年二月的春节前某天半夜, 我冒着大雪回家, 一路还在 苦思着怎样才能写好这部小说,如何突破文字关等等;及抵家,一眼 望见那样幸福地甜睡着的爱人和小晶晶, 一阵深切的感触涌上我的心 头。我想起了八年前的今天,在北满也正是刮着狂风暴雪,那也正是 飞袭威虎山的前夜;而今天,祖国已空前强大,在各个建设战线上都 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民生活也正在迅速提高。 我的宿舍是这样的温 暖舒适,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满,这一切,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没 有看到,也没有享受到。但正是为了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将来,在 最艰苦的年月里, 他们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夜, 是如此地宁静, 我望着窗外飞舞着的雪花、 茫茫的林海、 皑皑的雪原, 杨子荣、 高波、 陈振仪、栾超家、孙大德、刘蕴苍、刘清泉、李恒玉等同志的英雄形 象与事迹,又一一在我的脑海浮现。 “写!突破一切困难! ‘为人民事 业生死不怕,对付敌人一定神通广大。 ’战友不怕流血,歼灭敌人, 我岂能怕流汗突破文字关, 这是我应有的责任, 这是我对党的文学战
线上应尽的义务。 ”
从那时期, 每晚我都加班三至四小时, 星期天和假日是我写作最 带劲的时间。在写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这个劳动是艰苦的,但我的 精神是愉快的, 应该说, 它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 当写到高潮的地方, 就搁不下笔, 时常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才强制着自己放下笔。 在写得 入神的时候,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战友们的事迹感动得觉得不是坐在温 暖的宿舍里写东西, 而是完全回到了当年的中, 和小分队重又战斗在 一起。
就这样, 从一九五五年二月到一九五六年八月, 在一年半的业余 时间里,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写作。
可惜由于自己水平的限制, 我没有把它写好。 英雄们的事迹也绝 非四十万字所能写完,有许多事情我把它删掉了,没有写进去。最近 我见到过好几位当年一同参加过斗争的战友, 他们总是问我, 某某事 你怎么没写进去, 某某事又为什么没有写进去?可见我还远没有把的 斗争表现得更完整更充分。
在写作过程中,自己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第一,现实的斗争生活,是创作最根本的基础。没有杨子荣等同 志们的斗争事迹,我是根本不可能写出东西来的。 《林海雪原》的问 世, 首先应归功于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时代, 和党所培养出来的时代 英雄。我自己只不过把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作了一点文字的记载而已。 不少读者以为少剑波就是我自己。 其实虽然少剑波有些事情是按
我的经历去写的,但我绝不等于少剑波。因为这个人物,作为这样一 部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企图按照人民解放军中这样一类青年指挥官, 就是从小参加八路军,党把他在火线上培养长大成人的形像来刻划 的。
第二,在丰富的斗争生活基础上,我又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立场 和观点,是个十分重要、丝毫不容苟且的根本问题。爱谁,恨谁,爱 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打击什么,都不容许有一点含糊。我爱党 所领导的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 我爱党所给予我们的光荣的任务, 我 爱小分队的战友,我爱林海雪原的蘑菇老人、工人和猎手;我爱的每 一条河、每一座山,它们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是祖国的万宝库,?? 立场鲜明,爱憎分明,是对无产阶级文艺战士起码的,也是最基本的 要求。
第三,初学写作,有重重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 能突破这些难关。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是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的主要泉 源。只有革命的责任感,才会使自己的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写作的 “士气”旺盛, 并能克服一切困难,从繁忙的工作中索取自己所必需 的时间。
在写作的时候, 我曾力求在结构、语言、人物的表现手法以及情 与景的结合上都能接近于民族风格, 我这样做, 目的是要使更多的工 农兵群众看到小分队的事迹。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 著, 其中人物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曾深深 地教育了我, 它们使我陶醉在伟大的英雄气概里。 但叫我讲给别人听,
我只能讲个大概,讲个精神,或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可是叫我讲 《三国演义》 、 《水浒》 、 《说岳全传》 ,我就可以像说评书一样地讲出 来,甚至最好的章节我还可以背诵。这些作品,在一些不识字的群众 间也能口传。 因此看起来工农兵群众还是习惯于这种民族风格的。 但 由于自己的水品低,写完以后,感到文词粗劣,所以还远没有达到我 的目的。 因此, 我要求亲爱的读者和文学战线上的前辈提出严格的批 评,使我能在将来的业余创作中获得长进。
曲 波 1958年 9月于昆明
致读者
《林海雪原》 ,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主席 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彻底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 , 才得 以起死回生,重获生命。
多年了! “四人帮”猖狂地使用他们所篡夺去的权力,在文学艺 术领域中,结帮、聚伙、称霸、兴阀,推行强盗主义,实施法西斯暴 政,疯狂反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疯狂地破坏毛 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革命文艺路线, 疯狂地篡 改**的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及一系列的文艺方针政策, 把社会主 义服务的革命文艺事业逼进干枯的瓦砾滩,逼入无路可通的死牛角,
逼上悬崖、深渊的江青之路。
“四人帮” ,使用强权,不仅扼杀、剽窃、强掠、豪夺了许多优 秀作品,而且还要把原作者置于死地,无中生有诽谤污蔑,加上一大 堆血淋淋的罪名,残酷迫害。就连我这部初次习作的《林海雪原》 , 他们也不放过。几年来,我这个贫农的儿子、小八路,和诸多革命老 前辈一样,和诸多革命的文艺前辈一样,饱尝了文霸、学阀江青帮的 淫威。
现在, “四人帮”被彻底粉碎了,其爪牙也茫茫然若丧家之犬了。 诸多象《洪湖赤卫队》 、 《创业》 、 《万水千山》等优秀作品,都逐次获 得解放。我这水平不高的《林海雪原》 ,也得到了起死回生。今年恰 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抗日战争四十周年,重新出版《林 海雪原》 , 对我这个从小就参加八路军的战士来说, 是何等的鼓舞呀! 《林海雪原》 ,是我在二十年前,用业余时间第一次写作,水平 自然不高,质量自然也差。当时我的政治思想、文学水平,只有这么 一点, 基于热爱伟大的**时代, 热爱党、 热爱解放军、 怀念战友, 只是忠实地记录下战友们的斗争生活罢了。现在一看,感到不满足。 尽管如此,这次出版,我还是确定按原样出版。
为什么?我忠实于读者, 我要让读者们能够看到被江青判处死刑 的《林海雪原》 。原样出版,更是为了听取读者的指教和批评,以利 自己长进。特别是:在《林海雪原》新生之际,回想“四人帮”格杀、 迫害这部小说和我本人的凶残阴谋,由于伟大领袖**的亲切关 怀,对他们的行径进行了严厉制止,才没能得逞,我不禁热泪盈眶,
高呼“**万岁! ”还有那使我时时不忘、终生铭记和永远鞭策我 前进的敬爱的**和贺龙、陈毅、罗荣桓元帅等首长前辈的教诲, 在我内心也更强烈地响起。 当年, 敬爱的**亲自对我说的话:《林 海雪原》 ,是你创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是你创作水平的基点,而不 是高点;开端良好,坚持下去。这又是何等有益的教导,是多么大的 前进动力呀!
今天重版 《林海雪原》 , 使我有机会把这 “起点” “基点” 的习作, 敬献在**的英灵之前, 敬献在**和老帅们的英灵之前。 我诚 挚地希望工、农、 兵同志和青少年朋友,按照**和**的一贯 教导,检查、审阅、帮助、批评、指教、催动、帮助我提高。
曲 波
1977年 1月 31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