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学生成长小故事》900字
学生成长小故事
今天,我给大家一起说说我的一个小故事。一天,妈妈要去上班了,因为中午不回来了,所以给了我5元钱。
到了中午,我挡着烈日当空的太阳,来到一家饺子店,刚进门,我又想:这5元钱能吃什么呢?我看了看价目表,我的5元钱不够买一份饺子,我只好走出饺子店,继续寻找其他的饮食店。可路边的小吃店都们收摊了,只剩下一个卖麻辣烫的,正在数钱,像是也要收摊了,我连忙跑过去,买了根火腿肠,老板笑眯眯地多我说:“拿好了,找你钱”。我高兴地说:“谢谢!”吃完后,我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可是,当我回家做了一回作业时,我突然感觉到肚子疼得厉害,我连忙跑进屋,用被子放在肚子上,结果没用。
已知到了下午,妈妈回来了,发现我肚子疼得厉害,连忙把我送进医院,医生问我:“你是不是吃了什么不洁食物?”我回答:“上午在路边摊吃了根火腿肠”。医生给我开了些药让我服下去,慢慢我的肚子不疼了。小朋友们,这是我上二年级时发生在我的身边的一个小故事,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能随便在那些不正规的食品店里就餐或买食品吃,我们小学生一定要懂得自我保护好自己,讲究卫生,不随便吃零食。
三(1)班 孙静
2015.1.6
学生成长小故事
我是如何长大的,我有是如何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爱护的?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我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的。我爸爸是一个上班的工人,记得一次,我从学校放学回来,这天正好在下大雨,与越下越大,雨点打到人的脸上眼睛都睁不开,不光雨下的大,风也刮得相当猛烈,这时的我站在学校门口,看着眼前的情境,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到别的学生都倍家长一个一个地接走了,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不高兴起来,我想,要是我爸爸也来接我,那该有多好啊。我一边想,一边看,不知不觉,二十分钟过去了,可雨依然在下个不停,我更加茫然了。
“李沪南”,突然一句非常熟悉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抬头一看,啊!是爸爸。爸爸披着一件雨披,手里拿着一把雨伞,在雨水中,一步一步地走到学校来了。我高兴地应着爸爸,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跟着爸爸回家了。
这就是发生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它虽然不惊奇,可对于我来说,却是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个美好的故事。
三(1)班 李沪南
2015.1.6
作文二:《成长小故事》500字
成长小故事——————远离胆小
2009年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洗好澡,去楼上冰箱里拿了一根雪糕吃。吃完以后,我去卫生间里刷牙,刷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背上痒痒的,我就叫爸爸过来看看我身上到底有什么,爸爸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你背上怎么会有一只蟑螂的??”
以前如果我听到这个消息的话,我会不堪一击的,因为我从小就怕虫子,甚至见到一只小飞蛾也会吓的半死,更别说背上有一只大蟑螂了。
可是,我已经受够了,我受够了蟑螂对我的这种公然挑衅,拿出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我一只手往后一抓,就从背上抓下了蟑螂,我拿在手上,用我愤怒的眼神仔细的盯着这个“死敌”,这是一只大蟑螂,足足有4-5厘米长,浑身咖啡色,油光发亮。头部有一个y字形头盖缝。长长的触角象是鞭子一样。小小的翅膀好像没有发育成熟,在我有力的手指头的钳制下做着无谓的挣扎。几只脚也象是在踩自行车般的腾空乱舞。我心想,你这个公害今天终于落到了我的手上,我现在宣布你死刑!我手上一用力,这个罪大恶极的害虫————蟑螂就被我捏死了,肚子里的白色液体也“涓涓流出”。我把他的尸体扔在了垃圾桶里,然后去洗手了。
耶!我终于杀死了那只令人厌恶的蟑螂,从此我再也不怕小虫子了。我告别了胆小,走向勇敢。
想到这里,我手握着笔,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这个笑里,包含着我以前害怕虫子的惭愧和我现在战胜恐惧的胜利感!
作文三:《名人成长小故事》24500字
篇一:名人成长小故事
??篇二:名人成长小故事
[] 添加时间:2014-10-17 16:36:45点击次数:48人次好评次数:4人次[] 添加时间:2014-10-17 16:36:14点击次数:44人次好评次数:-8人次[] 添加时间:2014-10-17 16:35:39
点击次数:8人次好评次数:-2人次[] 添加时间:2014-10-17 16:35:39点击次数:2人次好评次数:0人次[] 添加时间:2014-10-17 16:34:47点击次数:4人次好评次数:0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5 18:13:05点击次数:555人次好评次数:-2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5 18:12:16点击次数:555人次好评次数:1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5 18:11:36点击次数:425人次好评次数:22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5 18:09:59点击次数:267人次好评次数:8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3 07:44:45点击次数:115人次好评次数:10人次[] 添加时间:2013-07-03 07:42:55点击次数:206人次好评次数:10人次篇三:名人成长小故事
周处 周处自新 原本是个坏人 后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邪归正 成了一个学者。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
1
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李白 小时候逃学 受了“只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启发 从此发愤读书
[感悟] “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没什么不可以”。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周处 周处自新 原本是个坏人 后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邪归正 成了一个学者。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2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华盛顿 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
3
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陈景润: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 丑小鸭 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
4
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 丑小鸭 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 逼 往往也就 逼 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 中间小囡轧扁头 ,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5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
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誉。
**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
6
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7
**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小时候的故事。
**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出生后不久就病逝
8
了。**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的启蒙老师,对**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很爱听。她给**讲了许多家事,告诉**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
9
年春天,**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高兴得很。后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
10
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
11
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的手,老泪纵横。
12
**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影响很大。
**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到他家过暑假,**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
13
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14
岳飞 精忠报国是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教育岳飞从小立志报效国家。
林肯 林肯的台阶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
15
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霍金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
16
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篇四:名人成长小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
17
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
18
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
19
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20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
21
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
22
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
23
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林 肯 的 台 阶
一个1 周岁左右的小男孩, 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 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 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 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 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 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 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
24
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 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 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 小屁股抬得老高, 小脸蛋也累得通红, 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 但他最终爬上去了。
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 在那 通 红 的 小 脸 蛋 上 亲 了 一 口 。
这个小男孩, 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 6 届总统的林肯。
他的母亲便是南希? 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 家境极为贫穷。
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 加起来还不足1 年。
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 追求学问、 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
他买不起纸和笔, 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 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 练习讲演。
林肯失过业, 做过工人, 当过律师。
他从29 岁起, 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 前后尝试过 11 次, 失败过9 次。
在他 51 岁那年, 他终于问鼎白宫, 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
25
母亲南希在林肯9 岁那年不幸病故。
但毫无疑问, 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 使他勇敢 而 坚 定 地 走 向 未 来 。
不言而喻, 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 学习和工作。
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 对于孩子, 是牵着手、 搀扶着上, 还是抱着上, 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
显而易见, 如果家长牵着、 搀扶着孩子, 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
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 把孩子揽在襁褓里, 那么, 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 , 不经风雨, 不见世面, 更难立足于社会。
平时, 孩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上学接送, 晚上陪读, 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 。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又得父母跑单位, 当“职介” ……这样, 孩子是很难自立成 人 大 有 作 为 的 。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不妨让孩子吃点苦, 有“台阶” 让他自己爬。
这样, 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 , 攀上光辉的顶点。
比 尔 . 盖 茨 与 父 母
比尔. 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 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 养 。
26
盖茨三四岁时, 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 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 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 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 在 教 室 里 他 表 现 得 比 其 他 学 生 还 要 专 注 、 认 真 。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 尽管他是个儿童, 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
在自己家里, 他可以 随 意 翻 阅 父 母 的 藏 书 。
他7 岁的时候, 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 , 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 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 让他逐渐长大时, 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 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 相 处 中 得 到 了 友 情 的 满 足 。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 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
1 5 岁 时, 他就为 信息公司 编写 过异常 复杂的 工资 程序。
1 973 年春, 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 他更一发不可收, 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 地 工 作 。
有好几次, 盖茨告诉父母, 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
27
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 尤其是毕业以前。
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 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
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 反而倾听了这 位 十 几 岁 孩 子 的 演 说 后 , 鼓 励 他 好 好 干 。
1 977 年盖茨正式退学。
他不是厌倦哈佛, 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
进80 年年代后, I BM 开始寻求合作伙伴, 在于盖茨交谈了 5 分钟后, I BM 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此后, 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廖昌永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 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 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 7 岁那年, 父亲病故了, 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学后, 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 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 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 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 如同细雨一样, 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 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
虽然他也曾失败过, 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 最终他从阴影中 走 出 来 了 , 成 为 一
28
个 著 名 的 男 高 音 歌 唱 家 。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 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 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让我们一起走 进 她 的 童 年 吧 … … . 。
在五岁时, 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 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 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
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 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 不~ 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 了 她 的 轮 椅 梦 ~ 还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他们都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挫折与困难, 要知道自强是更珍贵的财富, 因为成功是狡猾的, 它不会轻易出现在你的面前, 他躲在勤奋的背后, 他藏在坚强的旁边。
“天道酬勤” , 意外的收获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要靠自己去创造, 去努力。陈景润: 小时候, 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 多年前,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 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29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 他曾是一个”丑小鸭” 通常, 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 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 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 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 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 探究事理, 格物致知, 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 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 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 刚满4 岁, 抗日战争开始了。
不久, 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 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 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
父亲疲于奔波谋生, 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 先后育有12 个子女, 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 6 个。
陈景润排行老三, 上有兄姐、 下有弟妹, 照中国的老话, “中间小囡轧扁头”, 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 其不受父母欢喜、 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 沉默寡言、 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欢迎、 遭人欺负, 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
30
生性倔强, 从不曲意讨饶, 以求改善境遇, 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 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 但陈景润没有。
对数字、 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 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 他要寻求突破, 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 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 小学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 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除了埋头书卷, 他还需要面对面、 手把手的引导。
毕竟, 能给孩子带来最大、 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 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 耳提面命式的, 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
所幸, 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 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航空工程教育家, 中国航空界的泰斗。
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 清华大学航空
31
系主任, 1948 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 正逢战事, 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 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 自有他与众不同、 出手不凡的一招。
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沈元上课, 常常结合教学内容, 用讲故事的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 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 激起他们向往科学、 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
比如这一天, 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 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 在正整数中, 2、 4、 6、 8、 10. . . . . . , 这些凡是能被2 整除的数叫偶数; 1、 3、 5、 7、 9, 等等, 则被叫做奇数。
还有一种数, 它们只能被1 和它们自身整除, 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 这种数叫素数。
“ 像往常一样, 整个教室里, 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 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 每个不小于6 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 6=3+3, 12=5+7, 18=7+11, 24=11+13. . . . . . 反反复复的, 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 由此猜想每一个
32
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 沈教授说到这里, 教室里一阵骚动, 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 猜想毕竟是猜想, 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就永远只能是猜想。
“ 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
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 我长大了行不行呢, 他想。
“后来, 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
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 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
但是, 很可惜, 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
“从此, 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 二百多年来, 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 竞相折腰。
“ 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 孩子们的好奇心、 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 则是数论, 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 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33
同学们议论纷纷, 很是热闹, 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 整个人都”痴”了。
这个沉静、 少言、 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 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 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 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 一个是大学教授, 一个是黄口小儿。
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 甚至连交谈都没有, 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 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 一个奋斗的目标, 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 多年以后,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 几年后, 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 伯乐相马, 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自此, 在华罗庚的带领下, 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 年, 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 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 上告知世人, 他证明了(1+2) ~ 1973 年2 月, 从”**”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 证明的修改。
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 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34
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 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 , 当代著名数学家。
1950 年, 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1953 年毕业留校任教。
1957 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后任研究员。
1973 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 。
1979 年, 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问世 。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收藏。篇五:名人成长小故事
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
35
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
36
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
37
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
38
**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小时候的故事。
**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
39
**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的启蒙老师,对**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
40
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很爱听。她给**讲了许多家事,告诉**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高兴得很。后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
41
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42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
43
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的手,老泪纵横。
**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
44
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影响很大。
**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到他家过暑假,**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说~“今天我老了,
45
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
46
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痘痘的成长过程 少儿故事大全 儿童睡前故事大全
47
作文四:《名人成长小故事》800字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名人成长小故事
神奇的想象力
中国论文网 ://.xzbu./9/view-7292341.htm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假话的人。
这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如果你是家长,你会如何做呢,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作文五:《7成长小故事》4100字
成长小故事
成长意味着不断跌倒和爬起,直到最后可以挺直腰杆,稳稳的的站立于大地!
成长的过程可以画感叹号!,问号?,省略号??但永远不要画句号。
成长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寻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完美!
成长是逐渐的接收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并努力的在其中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成长是逐渐的明白,问题永远不是问题,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成长是学会感受、珍惜每一份对你的爱。
成长是知道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
成长是悲伤难过时开怀痛哭后脸上的微笑。
成长是欢呼雀跃后淡定的眼神
成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 说说你的成长故事
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每天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故事都可以称为成长故事:
A 你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学做饭、洗碗,第一次折飞机,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不用家长接自己回家,第一次去了哪个地方??这许多个第一次就是你成长的足迹。
B你在成长过程中做的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跟老师捣蛋被罚了,和隔壁班同学吵架了,调皮捣蛋被父母骂了,拆了家里的某样物品却不能让它恢复了??这些事情你们不会忘记吧?有些同学还可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C在成长过程中给你一些启发的故事:那些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的人,那些身残志坚的人,那些愿意为了别人做出牺牲的人,那些有某种优良品质的人??读了他们的故
缺角的圆
有一个圆,被切去了好大一个三角楔,想要自己恢复完整,没有任何残缺,因此四处寻找失去部分。因为它残缺不全,只能慢慢滚动,所以就在路上欣赏,花草树木,还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它找到各种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适,所以都留在路边,继续往前寻找 有一天,这个残缺不全的圆 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碎片,它很开心的把碎片拼上了,开
始滚动。现在它是完整的圆了,能滚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不能和毛毛虫聊天。他终于发现滚动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滚动,把布商的碎片丢在路旁,慢慢滚走了。
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却忘掉了过程的美。所以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准备
的过程中,也不忘享受生活,享受每天早上起床后明媚阳光!
木屑与手表
有一个木匠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把手表掉落在满是木屑的地上,他一面大声抱怨自己
倒霉,一面拨动地上的木屑,想找出他那支心爱的手表。
许多伙伴也提了灯,与他一起找表,可是找了半天,仍然一无所获。等这些人去吃饭的
时候。木匠的孩子悄悄地进到屋子里,没一会功夫,他居然找到手表了!
木匠又高兴又惊奇地问孩子,你怎么找到的?
小孩回答说:“我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一会儿,我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就
知道手表在哪里了。”安静是我们最难学的功课,我们常不知不觉掉入整天团团转的光
景。试着让自己每天的生活中有几分钟的安静,
静静地坐着,享受那一份静谧和安祥,也许会获得许多的启发。
大困难,小目标
两只老钟已经忙活了一辈子。
有一天,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里要摆525600下啦。”
小钟吓坏了,说“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
这时候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钟摆一下,每一秒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小钟高兴的想着:一秒钟摆一下好像并不难啊,试试看吧。果然,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525600下!
道理:当我们面对大困难的时候,往往望而怯步,孰不知只要根据实际,分期制定小目标,一一完成就行了。
小花的依靠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 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成为她的保护,为它挡风遮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 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倒!”
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她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光会照耀你、
甘霖会滋润你; 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人们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说,这朵可爱的小花长得真美丽啊!”
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著
无限的祝福和机会。日后回首时,你才惊讶自己成长的痕迹,是那麼清晰明显,甚至令人满心喜悦。
记忆中的一件傻事
每当我翻开自己的小相册,看到童年的相片,就会想起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爸爸在用他的电动剃须刀刮胡子,我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咦,怎么这个“吱吱”响的东西一碰到爸爸的胡子,胡子就不见了呢?我觉得太奇怪了,一定要看个究竟。
等爸爸出去办事时,我乘机蹑手蹑脚地走进爸爸的屋子,从抽屉里拿出剃须刀。这个剃须刀是圆柱体的,上面有个“网罩”,下面有个开关。我拨动开关,剃须刀立刻响了起来,我把它放在下巴上,麻酥酥的,真舒服。爸爸拿这剃须刀剃胡子,可我没有胡子呀!我对着镜子照了照,刮哪儿的毛呢?刮头发?不行,头发太长了。于是,我把目光落到了眉毛上。
我把剃须刀开到最大,放到眉毛上,剃须刀立刻“吱吱”地响了起来,我吓了一大跳。于是我赶快把它调到中速,这回声音小多了。也许是剃须刀的“吱吱”声惊动了厨房的妈妈,正在我得意的时候,背后响起了妈妈的声音:“青青,干嘛呢?“我一听,吓了一跳,赶紧把剃须刀藏在了身后,再看看镜子里的我,眉毛被我刮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我吐吐舌头,正准备把剃须刀放回去,妈妈推门进来了,我慌忙把剃须刀藏在背后。妈妈走过来,从我手中 抢过剃须刀,生气地说:“这东西是你玩儿的吗?你看你的眉毛,还怎么见人。”我听了十分委屈,眼泪都流出来了,可心里有些不服气:眉毛怎么不可以刮?刮完还可以长嘛。
五年后,我已经是十岁的大孩子了。现在想起来,感觉自己当时真傻!现在的我,当然不会再去做类似的傻事了。
争吵
一天,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并不是因为什么严重的事,而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 早上,老师叫我抄写每月的故事,写着写着,我的同桌碰了我的胳膊肘儿,笔记本上立刻出现了一道不该有的笔迹,我火了,骂了他一句。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的微笑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我想报复他。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的胳膊肘儿,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没想到同桌气得脸都红了,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同桌急忙缩回手去,然后又说:“我在外边等你。”我觉得很不安,又很后悔,我不该那样做,他可是个好人,每天都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可我却故意碰了他的胳膊肘儿,平时我们都玩得很好??
老师讲的课,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毕竟是心里有事。终于挨到放学,我赶紧向同学道歉说:“对不起,我不该那样做。”他说:“没关系,我也有错,我们还是好朋友。”这场争吵“圆满”结束,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成长的故事
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留下一个个成长的故事,而那个故事却让我记忆犹新。它告诉我一个不朽的真理。
记得一年级时,妈妈给我我报了个书法学习班。起初,只是为了将字练好看一些罢了,可后来,老师说我有写书法的天分,要求我去参加书法考级。老师挑选了一首“清明”,说考级就书写这个,还让我在家里不停地练习。可我练了没几天,兴趣开始打退堂鼓了。于是,我开始用各式各样的理由,逃避练习书法。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细心的妈妈还是发现了我的用意,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我明白,天天练习书法的确十分枯燥。手会酸,脚一直站着也不轻松。但你想想,假如你考级成功,伙伴们会为你喝彩;老师会为你自豪;妈妈也以你为傲;你自己更会很有成就感。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出书法用具,大笔一挥,又苦练了起来?? 一张张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一个个汉字,一瓶瓶墨汁露出了瓶底。但我不怕苦,一笔一划认真临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书法5级被我考出来了。
此时,对于妈妈的那些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活动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令你得到启发。
故事传递
列宁小时候的一天来到姑姑家和表哥、表姐玩“捉人” 游戏,列宁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姑姑听到响声,赶忙跑过来,她看见花瓶打碎了,就问大家:“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表哥、表姐都说:“不是我打碎的。”列宁呢,也跟着说:“不是我打碎的。”他说话的声音很低。
晚上,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忽然哭起来了。妈妈问他:“你为什么哭呀?”列宁把说谎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不要紧,明天你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列宁这才安心睡觉了。
过了几天,邮递员给列宁送来姑姑的回信!姑姑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敢于承认,个好孩子。”列宁把姑姑的信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都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 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在部队工作。”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写法传递
一、先审题——成长的故事
二、找材料——能得到启发 开头开篇点题 略写
三、巧安排——详略要得当 中间叙述事情 详写
四、紧相连——文章过渡好 结尾呼应开头 略写
五、善修改——表达要清楚
习作要求
1、把成长中最难忘的事写下来,注意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2、围绕“成长”,把过程、感受写清楚、具体。
3、说真话、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六:《成长小故事》1900字
和学生读书的小故事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孩子读书发生的一些故事拿出来分享下,请老师不要笑话我哦….
我的感觉,引导孩子读书读好书是顺利完成语文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但我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漫画书架前气氛活跃,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学生没有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没有目的性,很盲目。上阅读教学课时学生的回答更让我诧异,三年级的孩子竟然不认识雷锋是谁,只熟悉“小火龙”、“天使兽”;不知道苏轼、杜牧、冯骥才,但对《乌龙院》中的大师兄与小师弟如数家珍;翻开作文本,“数码宝贝”“七神剑”历历在目……由此,我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乐”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我和学生的读书计划也悄然在我的操作下一步步实行了。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许多,我是通过“讲故事”、“办手抄报”、“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的。在这么多的活动中,要属“讲故事”最能让学生感兴趣了。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个个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故事听多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就有了。最近,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倾斜的伞》课文描写的是祖孙俩互相撑伞的感人故事,故事写的很细腻,很真实也很感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导入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鱼头的故事”,同学们非常爱听,课下还要我给他们讲故事,于是我抓住了时机,布置了读书任务,每个人都读一篇亲情的文章,然后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效果非常好,同学们讲的故事生动感人,有的还结合自己的父母发表了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布置了了写作任务,每个人把自己读书后感想写下来,我们班还制作了“亲情集”,收集了每个同学与家人之间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事后家长反应很好,说:“孩子懂事儿了,知道感恩父母了”。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我想这也是我们读书的初衷。
其次读书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各项能力。读书不是目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自己亲自实践,自己调查研究的能力。我给孩子们讲了一篇文章是《矿矿的研究》,描写的是一个移居美国的二年级小学生自己动手写论文的事情,课后,我说:“同学们,同样是小学生,在美国学习的就可以写论文,难道我们就不能写吗?”同学们一听我的话不服气了,异口同声的说:“能!”于是我交给了孩子们如何写简单的论文的
方法,这一周,可是忙坏了孩子们,他们有的请家长帮忙买资料,有的自己放学后去学校图书馆查资料,有的到网上去查,一周以后,我大吃一惊,我的每个学生都交给我一篇论文,内容令我耳目一新。论文题目有“吃人的白鲨、小青蛙,君子兰,美丽的蝴蝶,小蜜蜂……等等”里面的内容着实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为了观察小蝌蚪怎样进食,怎样睡觉,一连好几天我都没休息好呢”有的说:“老师,我妈妈给我跑了好几个图书馆,终于给我买来了有关白鲨的书”有的说:“老师,有了这一次写论文的经验,我想下一次,我会写的更好!”听着孩子们真心的话语,我激动地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佩服你们!”台下,台上,我们一起鼓掌,为孩子们自己。
最后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有时我们做题做累了,我说,孩子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放松一下吧,于是“白字先生”的故事让大家忘却了学习的疲劳。现在我们班的同学,有的会讲很多笑话呢,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让孩子们以幽默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人意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学会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面。正是在这种读书的浓厚氛围之中,我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冰心的《小橘灯》,走进了《生活中的雷锋》,走进了《少年时代的**》,走进了《海伦凯勒》,而孩子们则带着我走进了《格林童话》,走进了《皮皮鲁的故事》走进了《一千零一夜》,是孩子们让我知道了“七神剑”,知道了“小火龙”,知道了“天使兽”……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体验书中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体验书中人物的善良与邪恶,天真与美好。我用我的读书感受告诉我的孩子们,热爱读书吧,你能通过书这扇窗户,去读老师,去读朋友,读人生,其实这世间就是一本大书,奇异、美妙、忧伤、丑恶、善美,又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源泉。人间的酸、甜、苦、辣,真实极了,灿烂极了。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说是在培养一种美德。我和学生们每天都在读书,乐此不疲。我们在五彩缤纷的书海中自由遨游。我爱读书,我的学生也爱读书,从教几年来,我和学生一起快乐走过。
作文七:《成长小故事》500字
我最最亲爱的宝贝: 眨眼的功夫,我作为你的“妈妈”这个身份已有6个多年头的日子了,从十月怀胎到你的出生,再到你现在即将幼儿园毕业,其中的过程不泛辛苦,可是更多的是由你带给我们欢乐,记忆中总是你每天各种有趣的,变化的和进步的画面。
从小我们都希望给你最好的照顾,都想把你保护的好好的,可是当你一天一天的长大,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后,很多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完成,这需要你们学习独立了,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也需要学习放手了。虽然刚开始心里总是有各式各样的担心,可以随着你的成长,我愿意更多的去相信你,知道你肯定行。
比如大班下学期开始,为了提高晚上的有效时间,我开刚让你自己学习洗头洗澡,这样我在烧晚饭的时候你就自己可以先洗完澡。
刚开始,先让你学习洗澡,洗头由妈妈来帮助你完成,经过2~3天的学习后,你就能自主洗澡了。然后我们再练习洗头,你很怕水会进到眼睛里,于是妈妈先给你进行了洗头的示范,并鼓励你开始学习,还给你一些奖励,如每天给你多讲2个故事、多下2盘五子棋等,也经过2~3天的练习,就能独立洗澡了。
自从你自己能洗头洗澡后,妈妈和你都非常的高兴,因为即缩短了妈妈晚上的劳动时间,也增加了妈妈和你晚上的亲子时间,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完游戏、学习了。
以后妈妈还要给予你更多更大的空间,让你独立自主的做更多的事情,妈妈要安心的做一个“懒妈妈”,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进步。
爱你的妈妈
2015年7月16日
作文八:《进步成长小故事》500字
进步成长小故事
我于2014年9月份来到星旗培训学校进行英语课后辅导。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吃过晚饭径直走进星旗学校,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在这里上晚自习,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给我们讲解不会的作业。这里干净整洁,学习氛围更是好。由于自己的惰性,我一直坚持不了每天背单词读课文,因此欠下了大笔的“单词债”,语法也就听不懂了,习题不会做,最后干脆破罐破摔,上课也不再听讲了,长此以往英语成绩越来越差。
犹记得上辅导课的第一天张老师就跟我强调了单词的重要性,她说:“单词就像是砖,而英语就是高楼大厦,要是不积累砖怎能建起栋栋高楼大厦呢?”我委屈的和老师倾诉了我的苦恼:“可是老师,不是我不积累,单词总是背了忘,再背又忘,我一定是没有学习英语的细胞吧。”这时张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傻孩子,遗忘才是正常的,你若是过目不忘岂不是神童了,老师也经常遗忘,但是你记个两三遍再忘个两三遍,下次再碰到它们就认识了。”紧接着老师给我讲了很多她记单词的方法,我按照老师说的,每天坚持背单词,读课文增加语感,再跟着老师复习以往的语法。每天的课后作业及时在星旗学校完成,不会的题也及时得到辅导老师的解答。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欠下的“债”正在被一点点还清。英语学起来也越来越有自信了,慢慢地,我发现原来英语并不是那么难学的科目嘛!
这次期末考试我的英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我衷心感谢星旗,感谢张老师以及所有课后辅导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作文九:《心灵成长小故事》500字
心灵成长小故事分享
一位女总裁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听见从客厅传来了4岁儿子的声音:“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的哇哇直叫。她想帮儿子把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了一个锤子,小心翼翼的把花瓶敲破了。
废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手紧紧握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她急坏了,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了所以变形了,
等她将儿子的手小心掰开,这次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儿,他的小手里紧紧握着的,是一枚五分钱的硬币,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才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三万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一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她问儿子:你怎么不把手松开,放下硬币呢,那样你的手就可以出来
了,儿子的回答却是: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最后导致三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此时此刻,自己是否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照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作文十:《小故事 逆境成长》15000字
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去读海伦?凯勒;想成为仕途上的不倒翁,去读鲍威尔;从怀揣五千港
币,成就为亿万富翁,去读李嘉诚;幻想用暴力统治世界,你只有去参考阿道夫?希特勒的
《我的奋斗》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环境对人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逆境中的人因更能正视自
我,挖掘自己的勇气和巨大潜力,奋勇拼搏,而最终成材。
就成材而言,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外因,是要靠内因来起作用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
么“自古英豪出贫贱,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
受,不知奋进,不知道苦难为何物。而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逆境
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作斗争,为走出逆境,大多都树立了远
大志向和坚定目标。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二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
吃惊的潜力。这正是顺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备的。
当然,既然环境是外因,所以不是所有身处顺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
会成材,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又何
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奋进成功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
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
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
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
枚举。北京“宏志班”的学生们,个个在困境中长大,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
难。他们像是野外的小草,饱经风雨蹂躏却不倒伏,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
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
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青年们,如果你身处顺境,请走出“温
室”,拿出勇气迎接困难的挑战;如果你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克服困难。正如人
说:“苦难是所学校。”而学得好坏要看自己。
还有司马迁 膑腿以成史记
孙子 膑腿以成兵法
**向去北大教书却分到北大图书管理员,结果结识了当时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
苏武 牧羊而得封侯
岳飞 抗旨才有风波亭一幕
20 世纪6 7 十年代的下放青年个个都是现在的人才
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剥削
制度的一代伟人**,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
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
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著名作家高尔
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
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
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
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
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逆境
清初,大清子弟仅十二万人对抗明朝的300 多万各种武装,可谓逆境,但是,他们却成功击
败了明朝军队,还包括曾经代表人民意志的李自成,实际上,大清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可
以用《易经》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形容,而大清一旦得到天下,立即进入顺
境,自鸣不凡起来,失去原来的谦虚与自强精神,八旗子弟竟在安逸的生活学会了做寄生虫,
丧失了大清子弟的本色,最后灭亡,给我国留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我们再以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中国革命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也正是在历史的逆境中产生、成长的,
他们的逆境可谓艰苦卓绝的,如长征和抗日期间的许多艰苦日,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如斯,
人亦如是,所以,逆境更利于人的成长,漫长的中国历史,各朝各代此起彼伏,兴起的多是
逆境中成长的.
值得人们欣喜的是,以**同志为**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正
以他们亲民、爱民、为民、务实、勤俭的作风,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
践“三个代表”,并深刻地影响着所有的中国共产党人,而且,他们已经真正彻底地赢得全党
全国人民的党心民心,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支持和拥护,他们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的希
望,他们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向前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还有英国前首相希斯,他们都来自于单亲的家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单亲的家庭或者家庭暴力就有利于成长.
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
于人才成长,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沮。我国古代不少
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魏派甚至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草木不
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这有很
大的片面性。
但是,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愈义上的规律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人才成长逆筑的成因分析
(一)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政治制度使然
时势可以造英雄,也可以扼杀和阻滞某些特定人才的进步与出现,造成人才成长的逆境。太
平盛世对军事人才需求不足,便不利于人们军事才能的发挥,这是军事人才成长的社会“逆
境”;而在社会革命、武装斗争或天下分崩离乱之时,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应运而生,一展抱负,
但这种时代,对于具有科学技术才能和文学艺术特长的人才来说,往往面临求学无路、报国
无门的不利境遇。可见,“时势”对特定人才的成长也有逆境的一面。
从人类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看,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最不利于人才成长,对人才摧残最严重。
在欧洲中世纪,军队人事制度以封建门第为核心,军官身份是少数贵族的世袭特权,这就堵
塞了大量平民及其子弟成为军官并展现和发挥其军事才能的渠道。我国隋唐后实行(的科举
制,实际上是限制人们发挥才能的一个圈套,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根
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走人仕途。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应考者只能依葫芦画瓢,替古人立言,
不得有独立之思想,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成才的一道枷锁。这种制度性逆境不知埋没了多少
人才。
(二)落后的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使然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已经制造了种种逆境,至今仍然束缚着人才的成长
进步。一是论资排辈的习惯性逆境。德高才隆之士能不能进身其位,要在资历上排次序,“愚
贤一概,必与格合”,晋职晋级都要“按照资历往下排,一茬一茬顺着来”。(资历浅者只好服
从安排,苦熬年头,甚至长埋土中。二是嫉贤妒能的人际逆境。充满嫉妒的环境,人才难以
出头,即使有成就,也不会有成就感,反而感到“窝心”受制。有的人容不得人才
脱颖而出,
甚至个别领导也缺乏应有的雅量,,宁可有才之士徒然荒废,也不能让他“冒尖”、“露脸”,
以至造成潜人才“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三是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逆境。中国传统
文化把保守、内向的心理品格作为一种自尊的美德,“弄巧不如藏拙”、“切莫班门弄斧”等处
世哲学,就是(出于所谓“自尊”的需要。比如,青年才俊对工作有建议、有点子,在学术
上有研究、有见地,甚至对一些权威定论产生怀疑,但是不露半点痕迹,因为一旦“班门弄
斧”闹出笑话,岂不丢人现眼,遭人轻薄,失掉“自尊”??。如此这般,使多少真知灼见
化为乌有,又有多少创造才能胎死腹中,不适当地强调自尊,无异于为自己制造精神桎梏与
心理逆境。
(三)人才发展中的不平衡使然
长跑比赛中,冲在前面的人往往承受更大的风阻力,或逆风力。人才的发展进步有着同样的
道理,某人一旦功成名就,甚至由此成了公众人物,社会和周围的人们对其关注就比较多,
对其期望也,比较高,对其要求就会更加苛刻,这无形中就形成一种压力,也可称为一种“幸
福的逆境”。
还有一种“马太效应”造成的逆境:由于人才成长的进度不同,走在前面的显人才,容易得
到组织和社会承认,获得荣誉和奖励;那些未出名的潜人才,则难以得到承认,常常陷于“马
太效应”的困扰和逆境中。“马太效应”往往以牺牲潜人才的发展为代价,来促进显人才的发
展,从而剥夺了潜人才的发展机会与发展可能。“马太效应”通过这种“剥夺”机制对潜人才
成长制造人为的逆境,起到障碍作用,这不仅压制人才,而且埋没人才。
(四)人才个性特质使然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有天才的人,在字义的命定下就是比任何人有较
多个性的,唯其如此,也就比任何他人都更不能适应社会为了省去其成员形成个
人性格之麻
烦而准备下的那些少数模子而不感到有伤害的压束。”人才的这种鲜明个性常常为旧的传统观
念、腐朽社会制度和落后习惯势力所不容,越是卓越的人才越要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
阻力。所以,个性鲜明的人才常常要面临社会逆境的严峻考验,尤其那些立志破坏旧世界、
建设新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如此,他们要反叛于腐朽的社会制度,其个性必然为当时
的社会所不容。而假若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和政治巨人都那么安分守己,顺时听命,那么其所
处的社会制度环境对他们就不构成逆境,但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也就不成其为历史巨人了。
同时,那些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人才,有时难免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伤害与其发生联系的一
些人,容易树敌积怨,加之自身才华出众,树大招风,又常遭人嫉恨,如果再有一些执拗和
倔强,就会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人才独特的个性往往在自身所处的逆境形成过程?中起着
一定的作用。
(五)客观条件和人才所处地位使然
逆境常常是由社会客观条件、人才自身条件、人才在其成长中所处的地位等共同决定的。家
庭出身贫寒,生存生活条件恶劣,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不可更改;天灾人祸,突如其
来,令人束手无策,非人力可抗拒;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先天不足,生理缺陷,是人生的
一种不幸,谁也无能为力;人微言轻,怀才不遇,只能默等时机;初来乍到,环境不利,人
际生疏,工作尚不能打开局面,只能从头做起??。种种险、灾、穷、困、厄造成的逆境,
绝非人的意志可以使之转移,有时人们确实无法选择自己的地位处境。这正是人在客观世界
中的受动性的体现。
二、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折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逆境确实对某些人才的成长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
成才,也不能以逆境成才现象来否定顺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对逆境在人才成长
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辩证具体的分析。
(一)逆境充满荆棘但也蕴藏着成才成功的机遇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诸多不利,然而如培根所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逆境中往
往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奇迹和成才成功的机遇。
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有犀利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总能打破常规,在危机中窥见机遇,
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791 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荷兰掘开运河,以为退兵之计。
犹豫之间,拿破仑得知树上蜘蛛大量吐出结网,根据知识和经验,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
于是发出停止撤退、准备进攻的命令。不久果然寒风劲吹,一夜之间河水冰封,法军踏过瓦
尔河,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避免了功亏一篑。这正是拿破仑在形势不利的逆境中
发现机遇的成功范例。黎明前特别黑,成功前格外难。人才成长过程中,只要在危机时刻再
坚持一下,挺过最难熬的一段,那么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奇迹的出现。
(二)逆境压抑人才但也激发人才成长的强劲动力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困难,形成压力和压抑,使人才成长备受挫折。但是,正如《菜根谭》
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贬药石,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眼前尽兵刃戈矛,
销膏糜骨而不知。”久处顺境,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而人在身陷逆境时,资源匾乏,精神压
抑,成功欲望迫切,成才动机强烈,因此常常能够取得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事实
正是如此,豪门子弟多不成器。而出身贫寒者始终处于忧患之中,逆境使人别无选择,逆境
给人很大压力,而压力能激发出强劲动力。当然,这种动力作用,主要还取决于身处其中的
成才者所采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逆境磨难人才但也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
树木受过伤的部位,往往变得最硬。人才成长也一样,经历逆境的伤痛和苦难之后,能磨砺
出优良的个性。立志成才的青年如果能经历一段逆境的磨难为自己的人生“垫底”,那么以后
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和困苦之境遇,都能应对和承受。
少时苦难磨砺性情,可抑浊扬清成大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年轻时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
捕人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小岛上整整27 年,3 名看守总是寻找借口欺侮他。1991
年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当年在监狱看管他的3 名看守也应邀参加他的就职典礼,曼
德拉还恭敬地向他们致敬。如此博大的胸襟让所有到场的各国政要和贵宾肃然起敬。后来,
曼德拉解释说,他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龈怂伎嫉? 时间,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磨难使他清醒,使他克服
了个性的弱点,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这句话至为深刻。逆境的一个重要价值,就
是使人学会驾驭自己的个性,适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沦为个性的奴隶,并消除个性中
的不良倾向,成为一个自身发展和谐的、与社会相融的有用之才。
(四)逆境由不幸造成但也使人才获得升华性补偿
生理学中的“补偿功能”认为,人身的某一器官如果发生病变或残缺,另一些器官的功能就
会相应加强,以补不足。如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敏,手和足的触觉也特别精锐,他甚至可以通
过声音、触觉去辨别人的面貌和形象。
补偿原理同样适用于身处逆境者。斯蒂芬?霍金二十多岁就瘫痪,后来连话都说不成,但他
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史铁生患严重肾病,但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杨小凯饱受十
年牢狱之苦,但他也因此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
往往在处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
剂。”人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因祸得以成功,因福归于平庸。
三、逆境成才现象的现实启示
(一)对青少年人才进行有益的逆境培养
人才成长初期,少年得志,未必是好事。宋朝神童方仲永,5 岁就能作诗,传为奇闻,但12
岁时却变得“泯然众人矣”,就是因为优裕的环境害了他。有时,环境太好并不利于人才的成
长。“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 岁参加乡试
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
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
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
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
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
有关。
对青年人才进行逆境培养,并不是刻意制造“逆境”,而是让青年人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磨
炼,实际上是给青年人创造锻炼成长的更多机会和条件。
(二)提高人才在逆境中奋进搏击的逆境商数
同样面临逆境,有的人跨了过去,功成名就;有的人乃至有些高智商人才,却陷了进去,被
淘汰出局。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应对逆境、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换言之,他们的逆
境商数AQ 比较低。
逆商 AQ(Adversity Quotient),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也就是将不利局面转化
为有利条件的能力。如果,逆境无法避免,危局不可挽回,那么面对现实就是惟一正确的选
择。初陷逆境,人的脑海里会出现一连串的恼怒,也会产生惊慌,这都是正常的
情绪反应。
但是,AQ 低的人容易陷人其中不能自拔,反复抱怨,愤愤不平,却忘记了去寻求解决办法。
而AQ 高的人稍事之后则会冷静下来,审时度势,理智分析和判断,从逆境中走出。这就是应
对逆境的能力。逆商之所以为人推崇,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
逆境(AQ)跟情商(IQ)一样,并非先天带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 AQ 。按
照AQ 的发明人保罗?斯托茨博士的观点,应对逆境的能力可分解为四个关系因素—控制、归
属、延伸和忍耐。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
问题严重程度及对工作、生活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意识到问题可能会长久存在,需要坚持
一段时间。培养逆商,主要应当在这几个方面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
(三)讲究逆境成才的策略
一是在等待和忍耐中转逆为顺。身处逆境要忍耐,沉得住气,受得起委屈,坐得住冷板凳。
这时,没有机会,需要冷静观察,韬光养晦。如果在逆境中错判情势,急于求进,就可能招
致更大灾难和祸患。在逆境中只要坦然自处,奋发有为,就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化不利为
有利,成其大才。
二是以乐观心态超越逆境。这心态来自于对事业的沉迷和追求所产生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为
任何逆境所掠夺、所压制。因为逆境已经存在,不必急于改变现实,但可以在精神上超然现
实,继续在对事业的执著中寻找最大快乐。只有这样,逆境消除之日,可能就是功成业就之
时。
三是积蓄力量待机突围。面对逆境,还应当注意运用顽强而灵活的反“埋没”策略,要为破
障突围进行长期艰苦的力量积累和精神准备,待条件基本具备时,以冲天之势突破逆境的羁
绊,成就一番事业。比如当自己确已获得突破性成就和创新成果,而又身处逆境的压制和封
杀时,要有“突围”的勇气,披发盘肠,大胆一搏—或跳出圈子争取外界权威的支
持,或争
取有效的“组织保护”,或跳槽流动、远走高飞。
(四)对人为逆境进行组织干预
逆境能够使人成才,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逆境本身不赐于人们任何成就,在通常情况下,
常常会摧残、扼杀、毁灭人才。
对于组织一方来讲,断不可以逆境成才为名,置人才于逆境或陷人才于困境而不顾。不能把
“逆境成才”当教条,搞盲目的“逆境崇拜”。毕竟,逆境中的成才是压制性的,它不利于人
才认知系统和身心性情的健康发展。任何组织和领导者都应对人才成长中的各种人为逆境进
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思想教育工作,以消除产生逆境的不利因素,通过健全的制度安排、和
谐的内部环境与适当的物质待遇,为人才的社会角色成熟和德识才学体全面发展提供更良性
的空间,使人才远离逆境的折磨与推残。这也是社会和谐、民主、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天祥,(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 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
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 年,丞相伯颜统20 万大军攻下襄、樊,
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
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
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 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
各 20 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 年,将贾似道
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
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
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
几经周折,
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
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 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
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
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
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
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
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
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 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
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
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
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
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 年三月,
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
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 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
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
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
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 年11 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
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
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
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
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
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 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
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
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
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
“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
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
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
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
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
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
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
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
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 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
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 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
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
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
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 年1 月9 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
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
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
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
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
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
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
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伦理概述
2、企业伦理的概念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
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
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
的行为。
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70 年代提出的,最近几年日本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我
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有
人认为,企
业是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的,伦理则是追求的道德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没
有必然联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伦理是相矛盾的。其实
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思维方式是落后于新时代的。在当今时代,如果
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
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
功。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
3、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在对文化的定义中,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处理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矛盾的一种哲学,这
种哲学的存在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价值观定义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而不是利润,特
别是在日本的企业文化类型中更突出了这种倾向性,在卓越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能够将
这些貌似不可能融合的矛盾巧妙地协调成一种公司向上的动力,而不是一般公司认为那样,
它们是相互独立、互相排斥的价值观。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属于的社会文化层面,它是通
过道德规范来调节企业和员工行为的。
一、伦理与道德
我们首先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先有些了解。一般来说,伦理和道德都可以看作同
义词,基本上表示的涵义是一致的。 "伦"是指人的关系,即人伦,"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则,
所以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而西方主要是指风俗、风尚和性格等。
道德的基本在实际运作中和伦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学术上才有一些研究专家根据自己
的需要而作区分。执照施泰困曼教授的观点,道德是指一定的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
现存规范,而伦理则是指对这种道德规范的严密方法性思考。按这种区分,伦理是倾向于一
种理论,它是对道德的科学性思考,它高于道德的哲学,而道德则是伦理在实际中的规范。
比如我们通常会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不会说有伦理的人,同样我们也只会说"伦理学"而
不会说"道德学"。从这个角度说,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体
的意味,而伦理则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
以下这个发人深省的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国外一所大学的社会研究系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动物实验,成功类比了人类社会某
些公众行为和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绝对有人类社会的影子,值得我们深思。
实验1:道德的起源
把5 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挂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设计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探
测到有猴子去动香蕉,马上就会向笼子中的所有猴子喷水。
首先,一只猴子发现了香蕉想去拿,当然,结果是每只猴子都被突如其来的凉水浇透。
其他猴子也纷纷尝试但莫不如此,几次以后,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谁也不能去拿香蕉,以
避免被水喷到。
然后,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的猴子A。A 看到香蕉,马上就想
要拿到,结果是弄得大家一身湿。在A 又第二次去拿的时候,其他四只猴子便一起开始制止,
并对 A 大打出手。以后,A 又尝试了几次,但每次都被打得屁滚尿流,此后不再敢打香蕉的
主意。当然,这5 只猴子就没有再被惩罚。
后来,实验人员又换了一只猴子B,同样,B 开始也迫不及待的去拿香蕉,于是一如刚才
发生的一样,B 试了几次,每次都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这样,一只接一只,所有的旧猴
子都换成了新猴子,可谁也不敢去动那根香蕉。但这些新猴子都不晓得不能动香蕉的真正原
因,只知道去拿香蕉就会被其他猴子痛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实验2:阶级的产生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次改变了喷水装置,如果侦测到猴子要去拿香蕉,马
上就会有水喷到拿香蕉的猴子身上,而不是全体。
然后,人们释放了一只猴子,换了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C 比其他猴子要强壮有力
一些。当然,开始C 也马上去拿香蕉,其他猴子由于体弱,无法去制止,因此C 拿
到了香蕉,
但同时也被水浇了个透心凉。
于是,C 开始可以独自享受香蕉的美味。可每次都是美中不足,要受到凉水的惩罚。其
他4 只猴子虽然没有吃到香蕉,但毕竟体力不如C 且不会被淋到,所以也个个自得其乐。不
久,C 终于发现只有拿到香蕉的猴子才会被水喷到,于是 C 开始用暴力胁迫其余4 只猴中最
弱小的一个D,强迫它去拿香蕉,如果不从就玩命撕咬D,然后再从D 手中抢夺过来。此时,
猴子们出现了三个阶级,C 可以不受淋水之苦而吃到美味,D 为了不挨打而忍受喷水之苦,其
余3 只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而越发快乐。
这就是阶级的产生。
实验3:道德的沦丧
这个实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偶然发现的,由于天气变热,室温上生,笼子里的猴子开
始饱受酷热的煎熬,但由于谁也不敢去接近香蕉,因此无法冲水乘凉。很偶然的,猴子里出
现了一位"反潮流"的英雄 E。开始只是 E 在无意中接近了香蕉并进入侦测范围,于是理所当
然的引来一顿饱打,但同时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后来,倒霉的E 又一次接近了香蕉。
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E 也遭受了第二次痛殴。
在此之后,猴子们虽然不知道喷水的真正原因,但认为E 可以给它们带来这个享受,因
此只要猴子们有冲凉的要求,它们就会联合起来对E 进行"合理冲撞",打的E 上窜下跳,直
到喷水。而大家对E 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平时对待E 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
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
一天,饱受折磨的E 出于本能,在大家享受冲凉的时候把香蕉给吃了。而且此后实验人
员不再用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另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冲凉的水,只有E。
于是,另一个规则产生了。猴子们在热的烦躁的时候会痛打E 出气,当笼子里的旧猴子
被新的换掉后,新来的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E。
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倒霉的E 被换出了笼子,猴子们失去了发泄对象,因此只能任
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整天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
实验4: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笼子里猴子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重建秩序,决定继续供应香蕉和凉水。
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出现了一根香蕉,其中的一只猴子A 受不了诱惑忍着伤痛
去摘香蕉,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的加入冲凉的行列,
香蕉反而被遗忘了。
当猴子们发现A 在享受冲凉的同时还在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
共同攻击 A,抢夺其吃剩的香蕉。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中的至宝,得到它的猴子固然可以
享受美味,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实验人员不断放进新的香蕉,却发现争斗越来越激烈,于是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
放了进去。此时猴子们学聪明了,它们都知道如果触摸香蕉可以享受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
则会被群欧。一个新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个志愿者去接近
香蕉,而为了防止被攻击,它又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又不
至于再象以前那样N 败俱伤。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这就是道德的重建。
李嘉诚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节约的真谛在于把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资源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浪费就是把资源用在了并不需要它的地方,
资源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实现。节约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做“苦行僧”、什么都不用,如果我
们什么都不去消费,那么节约、包括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举个例子,吃饭不仅可以充
盈肚子、增加营养,还可以获得美味的享受,真是太重要了,不能说是浪费吧,但中国人好
面子,在饭店里点菜不能刚刚够吃,特别是在请客的情况下,要尽量多点,结果是吃掉的还
没剩下的多,这就是严重浪费了,在这方面中国人做得远远没有西方人好。中国人多地少,
但每年在饭店里浪费掉的粮食不计其数,西方发达国家很富裕,但浪费粮食的情
况很少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提升速度极其缓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