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100字
“傻”与人生价值的选择
我们靠前人指路, 但他却自己铺路; 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他只顾畅想当今; 我们惧怕, 桎梏于蛙井,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 《三傻大闹宝莱坞》 片 头曲
《三傻大闹宝莱坞》 (《 3 idiots 》 )是 2009年在印度上映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 主人翁法兰、拉杜与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 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 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 他不死记硬背, 甚至还公然顶撞校 长 “ 病毒 ” ,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的故事。这部电影两年后在中国上映,当时我正在上高三,到 今天已经看了三遍这个电影了, 作为一个和三傻一样生活在“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 我对 其印象着实深刻, 每当和别人谈起看了这部电影后的感受, 说实话真的很多, 也不禁心潮澎 湃。 今天老师希望我们从哲学角度写一篇小小的影评, 我觉得也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本想把电影中的镜头一一对应一个哲学原理, 用之解释, 但这样做未免更加证明了自己对生 活在“学院”的随波逐流,所以,还是认真写一下这部震撼人心的电影的观后感。
其实不用明说什么哲学, 这不电影从故事的社会背景、 主人公的生活方式、 从场景对白 等等处处充满了哲学,充满了人们各自的价值观。片名“ 3 idiots ”中文译为“三个傻子” , 这个“傻”在兰彻的身上体现地最深刻,他傻在自己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不像其他疲于 奔命, 受体制和形式的学生一样用单一的分数来衡量自己四年的生命, 他傻在敢用自己的勇 气反对人人皆怕的校长“病毒” ,批判他的教育方式,斥责他对片里片外的教育环境,尽管 他就正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 三傻傻在我们所看到的表象:他们不珍惜一路拼杀后得来不易 的进入“学院”的机会,不专心学习,整天搞怪,恶作剧。
三傻的“傻”真的很难得,他们冒着被挨批评、被处罚甚至被学校开除的风险,在绝缝 中还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尽管兰彻是受人之托才有能力进入这所大学, 尽管法兰从未有过要 成为一名工程师这种光彩的梦想, 尽管拉杜的家庭潦倒不堪, 以他作为唯一的希望, 但是他 们都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但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件易事, 要不顾一切, 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会有想要的结果, 把这种价值观坚持下去更是难事。
卓越的人往往不走寻常路, 寻常的路少有人走, 可是这条路却是对的。 大多数人不在这 条路上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 也从来不看路上的风景, 三傻却走上了这条没有脚印的路, 路
很坎坷,但是风景却很漂亮,路很长,但是终点却很明确。
我相信, 在每个人的心中, 都曾经有个特立独行的念头, 我们都有一个和众人生活轨道 不一样的梦,它不是极好的梦,不是主流的梦,譬如我想建一个乐队,想天天唱歌,可是久 而久之, 惧怕了所有人的反对和嗤之以鼻, 惧怕了普通歌手生活的艰辛, 惧怕了自己的才疏 学浅。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依靠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生活,也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但 是个人价值是由自己选择的, 可是没有长远的眼光和对形式的判断, 没有坚定的信念, 价值 的判断和选择是非常难的。 在中国大地上, 每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都有几百万的考生在高考 考场上角逐, 当他们拼死拼活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之后, 有的人却陷入了人生的空虚, 百无 聊赖,有的人因为前 20年都在学习,亲情、友情、爱情上存在严重空白,最后无计只有了 结自己的生命。毕业之后,当年认真学习,不顾一切的人活的不如预料,平平淡淡;相反, 那些成绩平平, 整天无所事事、 到处闲逛的学生却成为了我们口中的成功人士, 这种反差在 许多成绩优异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我相信, 那些成功的人必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来, 分数什么的从来不能衡量他们的人生价值, 他们在玩玩乐乐的时候经 历了很多那些在教室里不可能遇到的事情甚至不能幻想的事情, 这其中有人生的挫折, 有对 人情世故的洞察, 试想一下, 当教室里的人走出教室拿着通知书或是聘书进入另一个环境的 时候,他们还从没有那些“玩世不恭”的人经历,他们只能自己花时间再经历,但是这时候 一旦遇到挫折, 遇到瓶颈, 他们就会想起他们的通知书和聘书, 想到自己当年是怎么样的一 个人, 这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此时已经不是动力了, 当他们不像毕业时候那样如鱼得 水, 这种自豪感只会让他们感觉到精神上的失败和灰心。 相反, 那些之前就已经经历了很多 东西的人, 他们以前花时间去经历, 得到的损失只是没有一张好的通知书, 没有一个好的公 司发现这个人, 然而时间再往后推进, 他们再走进这个社会的时候, 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感到 陌生和不可把握,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
当我再次看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觉得“傻”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学院”里的人或 是被“体制化”的人的看法,事实上,这种“傻”难能可贵,更能够体现三个人对自己人生 价值的肯定和坚持。
这篇观后感大致就是这样, 本来还想谈一点情感的问题, 现在看来谈得比较现实了, 价 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是哲学范畴的事情, 这里写到了自己最想说也最头疼的关于路的选择的问 题,只好牵强一点说一下这个价值观的问题。
作文二:《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0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你一个乌托邦
无论有多少人存有异议,这部印度阿三的电影还是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的经典电影之一。《三傻大闹宝莱坞》,与一般印度题材电影的不同是,它不仅依然拥有与传统的歌舞为主线的场面,同时还带有与过印度片子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那就是——感悟,对学习,生活,友情,爱情,亲情的感悟。一部电影能如此穿插这么多情感,这是极为少见的。 从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最近的《美味情书》,印度电影让人越来越有期待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直击的是印度国内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其实他们这种情况跟我们也差不多。填鸭式的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课堂气氛沉闷,不合理的考试制度,等等,这正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共同困境。而这部影片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一般来说,把教育拉出来讲的影片不是沉闷,就是流于说教,但这部三个小时的影片却让观众看得轻松万分,前面的三分之一完全可以拿着看喜剧的态度去看,随着回忆的渐进,真相才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开头带有戏剧化的场面,让人不经会心一笑。法尔汉接到一个电话后以幽默的方式从飞机上逃离开与栾邱碰面,在爬上高塔之后,与查图尔开始展开了一段回忆之旅。而一个名为“兰彻”的神秘人物,让我们不禁开始对此影片产生了好奇心。
兰彻是个天才,天才的科学家,对学习、生活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在大学以前让人以为他是个出生优越的富家子弟,所以行为才会无法无天毫无顾虑,但在好兄弟的寻找过程中才发现他其实出身卑微,为了能上学,顶着富人家儿子的名义帮人挣学位。这种背景的人还能活得如此乐观,真必须得拥有非常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贵的是他的这种乐观的进取精神和特立独行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人追求梦想,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他的两个好兄弟法罕和拉杜,虽然一路波折,但最终还是达成了自己的梦想。其实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一样的出身,一样的善良,有着一样的热血。虽然兰彻是天才,他们只是庸才,四年来一直占据着学校的倒数一二名,但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最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创造出了奇迹。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一个传奇,关于一个天才的传奇。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他作传未免太长了,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电影专心地讲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远比某些国产片宣扬金钱为上的价值观的故事有着太多的可取之处。我们不能否认天才的存在,也不能贬低梦想的价值,如果这是一个传奇,那我们就看一个传奇好了。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相信大家,当看到校长把这支笔交给兰彻的时候定会很激动。这不仅代表校长认可兰彻的为人,同时也代表校长承认了自己的“错
误”,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 《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我们的感动不仅仅在于生活、友情、爱情、亲情,也在于一些人因为兰彻的出现产生的蝴蝶效应所做出的改变。栾邱因兰彻的出现,开始学会了思考人生,因而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工程师,改变了家庭环境。法尔汉因兰彻的出现,最终放弃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面自己的理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后成为名动物摄影师。皮娅因兰彻的出现,找到了真实的内心,选择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校长因兰彻的出现,认清了自己,认知了错误。可以想象,因为没有兰彻的出现,这些人物的结局会是如何?变成另外个自己做着不是按照自己意识的事情,生活在不快乐中,在迷茫中迷失自我。
“你要记着,信在手上,出租车就在门外,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我们的人生很少那么顺利,我们的人生观也无法从出生的时候就定义,即使不那么顺利,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试着改变。即使人生观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如何认清,把自己的人生换个面。“为什么一生下来父母就帮我们决定我们长大要做什么,从来没人问我们想做什么。”不要只会埋怨生活的不公,而要试图改变生活,让爱你的人懂你的心,让自己学会面对。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动和回忆,同时也让观看的人深受启发和指引。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人生,如何认知亲情和爱情。更让人明白了一个人该用如何的心态面对还未来到的未来。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学会如何应对。“兰彻”这样的人物就彷如破茧而出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像凤凰涅盘,如此的周而复始才会得到永生。真正的感动往往不是只有视觉上的冲击,而是心灵上的共鸣。而好的影片给人带来的不仅有欢笑同时也有眼泪。我们或许不能像兰彻的身边的朋友能这么快的改变自我,但我们从中学会了如何慢慢改变,把自己的心理整顿好。 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开始改观。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电影的力量是有够大的。印度片不可或缺的歌舞很好地嵌入情节中,加上主人公们一路开车呈现给观众的景色,足以让人对印度这个国度心向神往。那里也许会是一个容许人作梦的地方呢。
影片最后让所有人的梦想都成真了。当看到兰彻还是我行我素地活着,无论怎样都觉得是个莫大的安慰,还好他没有变。他成立的学校就是现实中关于教育关于梦想的一个乌托邦,可以这么说,他的存在就能给无数的人相信梦想的力量。
作文三:《《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12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印度片,可能是对它有些偏见,潜意识里觉得印度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这次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感觉到这确实是个好电影。
这个电影是有丰富内涵的,它不仅抨击应试教育、等级社会对人的压迫,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还歌颂了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而且很多情节、人物对白都幽默风趣,有喜剧的成分。
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兰彻。他出生低微,只是个庄园主家里的仆人,主人让他读书只是要他为少爷获取一张学位证书,连读书都必须顶着少爷的名字,但他毫不在乎没有那张文凭,因为他热爱读书,他说上学是为了求学,而不是为了求分数,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在他的心里面,只要人们努力的学习、追求,成功就会来到。因为热爱,所以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很好,总是考第一名,十年之后也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拥有400项发明。
兰彻有两个好朋友法尔汉和拉杜,他们三个之间的友情十分感人。因为夜里在院长家门口撒尿,院长威胁要开除拉杜,又说只要他揭发兰彻就不开除他,拉杜面临两难的抉择,毅然从3楼跳下来,差一点失去生命。法尔汉不喜欢工程,希望成为动物摄影师,但没有勇气面对家人。兰彻和拉杜帮助他获得了著名动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兰彻开导因为生活压力而恐惧的拉杜,使他找到自我,变得勇敢。而十年之后,法尔汉和拉杜为了能够见到兰彻,一个延误航班,一个急急忙忙连裤子都忘了穿,后来又连续驱车6小时去追回即将要结婚的兰彻的恋人。
影片中的工程院院长“病毒”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应试教育的代表和捍卫者,他严厉刻薄,眼睛里只有成绩。新生一开学,他就发表了一通骇人听闻的演说,他的论调就是生命以谋杀开始,生活就是在竞争,不竞争则死亡。影片里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学院的学生乔伊,因为差一点时间来不及完成毕业作品,被院长告知不能毕业,他受不了压力而自杀身亡。另一个是院长自己的儿子,明明喜欢文学,想当作家的,却因为被院长要求必须考帝国工程学院,连续三年也没有考试,最后也是自杀的。兰彻对校长说的关于自杀率高的话,上课时的表现,都是在谴责当前填鸭式的教育制度。
兰彻这个人物其实是比较理想化的,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好像一个“超人”一般,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就把他当作一个理想,激励大家去追求。很喜欢影片开始时的一段歌曲里的歌词:他像风一样自由,像风筝一样高飞?? 很久没有在电脑里看到一部这么好的电影了,非常的有教育意义!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主角是由印度有名的男演员来饰演,我感觉有点像卓别林。哈哈。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突然想到那天群里截来的一段话,也是某位博友博里写的其中一句话“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选5个你最要好的朋友你的成就一定是他们5个人的平均值”。本没有什么共鸣,看过此片后深刻感悟到身边只要有一个是积极向上、聪明机智的朋友,我们就一定会被带动。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
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又想到前几天看了SO的那篇《课外阅读》,她引用书中的话:“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突然联想到自己,大脑测试智力也算优秀,但为什么我书读得比别人差,考试考得也没人家好呢?归根究底也是自己从小不爱看‘闲’书。中国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一到期末,老师总会划重点,甚至于几乎把整份试卷的题目都告诉了你。可是,试问:考一百分又如何?这能证明什么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如果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如何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现实创造中去吗?所以,培养兴趣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工作。这样你最终的成就远比你死记硬背考到一百分甚至于考入名牌大学而更有价值!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去看吧!亲爱的们,你们一定会跟我一样有所共鸣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让我昨天一个晚上都看得哭哭笑笑的电影,经过一轮长睡再回想起来,其实并没有经典到值得人去一看再看的地步,像《阿甘正传》那样——老实说,《阿甘正传》也不需要一看再看,除非你经常感到缺乏前进的动力,必须寻找外部的力量来支持。
我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些关于《三傻》的简评,有些人说打高分的人都莫名其妙,他们根本没看懂;有些人说是这是一部非常优秀,非常深刻的电影,他们看懂了,或多或少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也许还有人像我这样,哭也哭了笑也笑了,然后撂下这样一篇文字再接着上路。我们未必比你们高明多少,只是我们的经历和成长,给了我们从内而生的勇气。
我最感动的,同样也是兰彻告诉法汉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告诉拉朱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因为我想到自己,也曾经是这样既害怕又伪装地生活着,明明很想去参加演讲比赛一展风采,又害怕表现不好被人取笑,干脆算了算了平平淡淡也是真;明明囊中羞涩多买一个小饼都心疼,却鼓不起勇气发出一封需要工作的邮件,于是自我安慰学习这么辛苦打工肯定会拖垮成绩;明明旅行途中很想和坐在身边的帅哥聊天,可担心自己语言不好沟通困难,不如装看书装睡一路沉默到底。。。今天再去回想,你和我都会觉得那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反复思量,可是当初的自己,就是那么奇怪地纠结着困惑着疑虑着裹足不前。
有些人的一生不需要做出什么选择,因为他们只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更多人的一生,总是不停碰上分岔路口,越走越艰难越走越狭窄,他们善良且懦弱,一边不想伤害周遭人的期许,一边又没办法坚定地认同他们的愿望,一边厌恶既定的规则腐朽的制度,一边又没有勇气去冲击去反抗,一边梦生双翅想远走高飞,一边脚底生根寸步难行。就像法汉和拉朱,被自己对家人的承诺压弯了腰,压低了头。。。幸好他们遇到了兰彻。
因为兰彻,只有兰彻,这个父母双亡无牵无挂从小特立独行长大也没有太多负担的几乎理想的人物,才能肩负起“救世主”的角色,用他的自在不羁,随时给人醍醐灌顶或致命一击,他不在乎考试通不通过,不担心要不要给父母交待,甚至连爱情,都是别人眼巴巴送过来他才笑纳的。我不是批评他,只是这样完美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遇见的,如果你曾经遇见过,那么恭喜你,你碰见的是一位天使。
人性的弱点终其一生不能剥离,在前进的道路中即使有旁人相助也未必能走得顺畅,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鼓励和劝勉,最终能将想法变为现实的只有我们自己。但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必须终生感谢他们,他们赠与我们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忠言,而是朋友两个字的意义,有一个人这样关心你,让你的挣扎不再孤独,还有什么理由不痛哭流涕,找到他并狠狠拥抱他呢。我完全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也是一位在校学生.体验也是很深的.我真的很喜欢里面的三位铁哥们.特别是兰登让其他两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喜欢的.像影片中的法函为自己喜欢的摄影爱好,在兰登的帮助和劝说下对坚决希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些话语是我掉眼泪.因为之前莱俱在校长"病毒"的逼迫下选择跳楼(没死).在法函的父亲谩骂下,妻子好言相劝不要这样,孩子也难受,不要让他像莱俱一样跳楼.父亲在盛怒下说要跳上上面跳.但是法函从裤袋里拿出钱包,展示出他父母的相片对父亲说:就是你讨厌的兰登说要是你要跳楼只要拿出相片来想想,你跳下去后,他们脸上笑容会变成怎样......"从这里开始法函渐渐把父亲说服了.这些事情很多,说不完.但我还要提的是里面对填鸭与应试教育的批判.还记得在电影里唱那首give me some sunshine的人自杀后,在他的葬礼上兰登"病毒"说这不是自杀,是谋杀,以及再后来里面的女主角,也就是"病毒"的女儿说出他弟弟死的真相时愤恨,哭着对父亲说:"你从来都不问他到底想做什么......这是他自杀前写的,他想当一名作家.......哪怕你只要说一句'随便你当什么都可以'也不会变成这样......"也同样提到了谋杀.好了说了挺多,再说就没时间学习了.我知道现在逃不了中国教育,但我也要像兰登所追求的那样,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想他在里面所表达的,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教育是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从前我也是个彻头彻尾反中国教育的愤青,现在也是。
我牺牲我的学习时间来写这篇观后感,以表达我对这部佳片的喜爱和尊敬。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复杂。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它做的已经足够好了,看过后,笑了,进了电影院,票房赚了,至少对制作商来说已经满足了。然而对我这个看网络盗版没贡献一元票房的人而言,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更多。结局是美好的,这是喜剧的标准式结尾,我相信没有一个观众希望一部让人爆笑全场的影片以死人或是男女主角分手终场,至少这部影片的结局是我希望看到的。我一直以为,任何电影中表达的任何情感或主题,其实都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导演赋予影片生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赋予一个能与观众引起共鸣的主题,如果一个人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至少会让他倍感亲切。然而有时我又很不理解,人们愿意把自己美好的愿望慷慨的给予荧屏,但是为什么要在现实中做着与之背道而驰的事情?电影开场矛头直指教育,让我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和中国一样悲催的国家。应试教育似乎成了高等发展中国家的专有名词了。如果换做从前,我一定会拍案叫绝,然后将这篇所谓的观后感改为附和它的批判教育的文章。但是毕竟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明白了很多。兰彻的话我十分同意,可惜的是,我却不能做他的追随者。我明明讨厌这样的教育,但出于一些原因,我却不得不适应它;我明明可以选择继续做一个愤青,但是出于所谓的道义我又不得不改变自己。谁都不喜欢这样。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变回自我,就意味着背叛契约,出卖道义,尽管我不这么认为。可是现实告诉我,我不这样做就让我无路可走。有的人不愿随波逐流,干脆不走了。我曾经这样做过,但是什么都改变不了。这就是现实,你所希望的一切只能在电影上看到,你所谓的理想其实是现实逼你想的,没办法,不这么想就无法生存,你会怎么选择?我曾经经常对旁人抱怨中国的应试教育如何如何不好,怎么怎么恶心。但是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些问题我会看的更深一些。现在我倒觉的,其实一切并不是制度的错,谁都没有错。但是
问题已经出来了,如果谁都没有错那么问题是哪来的?听我从头解释。中国应试教育的是从隋朝科举开始的,当时是为了选拔官员。这样做好不好?当然好。有人会说我思想封建,科举怎么会好呢?其实如果你知道魏晋南北朝之时的选官制度,你就会明白开设科举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决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嗯,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选官了,叫做世卿世禄。简而言之就是世袭。皇帝世袭是为了中央集权,官员世袭就纯粹是瞎闹了。科举的开设打破这一混蛋的制度,人人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做官,这其实是很先进的民主思想,还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好东西就要用到底,于是后朝效仿之。这样多好。后人们对科举之所以仇视,其实就是听信了那些专家们的一家之言,有点主见的对科举不满的原因也多是对明清八股取士不满。我们看问题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历代的科举考试都离不开儒,而明朝正统的儒就是朱熹,他不考朱熹考什么?难道你指望统治者都有秦始皇的魄力,焚书坑儒?这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你能说朱元璋有错么?不能。可是我们也不能说儒生们有病,分不出好赖。毕竟当时是自然经济,不是种地就是做官,从商还要受政府的气,有机会当官不去才有毛病,不都是为了口饭么?有错么?没错。但是确确实实出问题了,英国打到家了,列强来瓜分了,中国差点亡国。明明谁都没错。回到现代,高考制度最初的目的就是选拔高校人才么?我记得高中教育任务大概是这样说的,为高校选拔人才,为社会提供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的公民。两个任务,可惜现在被社会和谐的只剩下一个,为什么?1979年开始,大量外企进军中国,国有企业也开始崛起,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当时什么人最有才?公认的就是大学生了,而且还要是名牌的大学的。于是就有了学历招聘。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在教育学生时就会这样说,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无法生存。老师们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家长看到竞争这么激烈,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力争上游,开始对孩子施压,初衷也是好的。但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风气--孩子们上学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在社会上立足,这样也没错。而教育的圣地,学校,为了让学生们考出更好地成绩,就加大学习力度,晚自习也好,各种习题也好,这么做也都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着想,也没错。但是还是出问题了。学生们变成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走上社会进入各个企业或是政府机构甚至发挥不出自己考试分数的一半水平。企业,政府机构整体素质下降,直接导致社会发展缓慢(其实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企业要学历是为了自己的公司更好,学校重视课本是为了孩子更好,但是到最后谁都不好,明明谁都没错,但是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反驳应试教育的人,大多坚定一个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太喜欢这个思想了,我正要去尝试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忽然有人站出来告诉我,兴趣什么的当做兴趣就可以了,其实生存在是最好的老师。想玩兴趣,就要拿生存条件去赌,赢了,世界就是你的,输了,万劫不复。很多人赌不起,选择了后者,推倒了人生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再有无法收手,这就是问题的原因。兰彻赌赢了,法汉赌赢了,拉朱赌赢了。太完美了,太梦幻了,所以这才是电影。所以这只能是电影。谁都喜欢这样的结局,但不是谁都敢去做这个赌博,赌注太大了,不是你我输得起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某校的网站上看到了这部电影名字,出于好奇就下载看了这部片名有些奇怪的电影。
这是一部以友情为主线的影片。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为了见一个旧友,法涵在刚起飞的飞机上装病,飞机不得不返航;而莱俱情急之下忘记了穿裤子,可见这位朋友在他们生命中的位置多重要。之后一辆车在山谷间穿行,两边的景物如雄鹰掠过,场面开阔优美,大气。和着深情的音乐,诗一样的歌词直抵人心:“他如风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在天际,他去了那里?让我们去寻觅。我们为脚下征途牵引,他却独辟蹊径,路途艰险却毫无烦忧。我们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刻壮美不凡,他来自何处,触动你我的心弦又消失不见。烈日下他如同一片绿荫,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州,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地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
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歌声动听,景色优美,让人神往。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上大学期间,主人公兰彻为朋友两肋插刀、协助同宿舍两个同学法涵、莱俱获得成绩和事业上的提升的故事。当然,主人公也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影片血肉丰满,包含了人间种种情愫。喜剧的,温情的,亲情的,爱情的,甚至是师生情,而最动人的还是贯穿全剧的友情。
出人意料的还在结尾,主人公兰彻,原以为是富家少爷,其实只是富人家的佣人之子,因为爱读书,而冒名顶替了那位真正的兰彻少爷,给他挣一张文凭后,就要自动消失。他的真名叫望杜。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彻最终成了发明了400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按自己的思想创办了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影片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什么是卓越?成功如何定义?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卓越的生活应该是忠实于自己心灵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
前几天看到《参考消息》一篇文章《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定义成功?》文中谈到“今年将从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毕业的大约165万年轻毕业生将进入一个难以容身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艰难的经济环境迫使新近的毕业生在投身自己的未来之前停下来,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我到底想怎样度过一生?5年、10年、20年以后,什么会让我感到开心?我会为了什么而自豪?我会将什么视为真正属于我的东西—不会被下一次经济衰退夺走的东西?” 文章最后写到:重新校准成功意味着一种十分现实的转变,从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转向我们能够控制的东西。多想想我们能为世界做些什么,而不是世界能或者不能给我们怎样的回报。到头来,使我们成功度过一生的是我们的选择以及我们为之付出的精力和热情。 影片中兰彻说道“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法涵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子也更小,但是我会幸福,我会真的幸福,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会饱含真情...”
这部影片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如果也象兰彻一样因为热爱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钱及炙手可热的职业,不把财富及职位升迁做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我想他们会快乐地学习,他们会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我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中领悟最深的一句话。
这部电影让人得到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指引你怎么走。皇家工程学院是很多想进的学校,学校的校制一切是成绩为唯一标准,但是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让他们最好的2位朋友,认识到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同时,我也认识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思想,兰彻正是影响了他的两位朋友,帮两位朋友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换种角度来说,如果这两位朋友所交的是查托,我相信他们两个最终都会做工程师,因为在查托的影响下,努力死记硬背就能得到好成绩,得到好成绩就能毕业,能毕业就能的到好的工作,好的老婆。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在生活中一定要交诤友,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反思。
电影之所以获得很多奖项,编剧从一部电影内的教育问题、制度问题、理想与梦想等道理相互连接,还包括友情与爱情,亲情三方面的描述。其实,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
父母帮我们做主的,因为家人认为我们更适合做什么,但从来或者说很少去了解我们想做什么,也是一部很值得家长们反思的电影。因为,你想你的孩子成为什么,他们会按照你设定的人生来走,但因为不感兴趣,所以无法是做好最好,他们的工作也无法最开心的。它告诉我们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哪怕钱赚少点,房子小点,但是人快乐点,这就行了。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有流泪有笑声,看完一次还想看第二次。在25岁之前找到自己的兴趣吧,如果喜欢网络,就去做网络,喜欢画画就去画画,让我明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对于教育者也是一部很好的片,当下的大学,还都是以学分以唯一的标准,也让我们反思教育现在真的是对的吗?我从小也算是好学生,老师的话我是非常认真的听,我不会反判老师的话,一直不让自己与别人不同,随大流,但只证明我是错的,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老师不可能永远是对的,出社会后做的好的不一定是学校学习好的,往往都是爱捣蛋的家伙。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我的叔叔说的话,他同学就是很好的证明,以前在学校学习成绩是最差的,但是现在是大老板,比当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过的都要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同时,我也在想,如果找出身边自己最好的朋友会是哪两个呢?自己的事会跟谁交流呢?哪些是跟自己最亲近两位好友呢?不管是友情,亲情,爱情都能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很好的反思,追求自己理想,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加油!
更具有创新思想,他们走向卓越的机会会更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我们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三傻大闹宝莱坞》非常好看,讲了三个朋友的故事,主人公叫兰彻,他的两个朋友分别叫拉朱、法罕。
拉朱是个穷苦的人,家里没有钱,父亲有病,姐姐因为没有嫁妆无法出嫁,一家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想当工程师,并通过努力考上了工程学院。法罕喜欢摄影,但因为怕他爸爸的权威,上了他不喜欢的大学,学了他不喜欢的专业,考试也总是垫底,兰彻顶替富人家的孩子上学,自己是园丁的儿子,他喜欢学习,但考出来的学位证书不是他自己的,而是那富人家孩子的,但这对于他都不重要,最后,兰彻成为了一名有着四百多项专利的科学家。
兰彻和他的朋友一起教训了固执的教授,和拍老师马屁的同学,他的口头禅是“一切都好”,他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了他的朋友,电影有喜有泪,告诉我们学以致用,不要为学习而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法罕为什么考试垫底呢,因为他的爱好不在工程,是在摄影,兰彻因为喜欢机械,喜欢工程,因为喜欢学习,所以每次考试总是第一。
拉朱的爸爸瘫痪,家里又穷,没法治病,因为压力太大,他没有心思专心学习,考试前只会烧香拜佛,所以考试总是考不好。他因为和朋友一起喝醉酒后在校长门前撒尿,被校长叫进办公室,校长说要开除他,或者开除兰彻,拉朱在他与朋友之间无法选择,就跳楼自杀了。幸亏他的朋友及时把他送进医院抢救,捡回了一条性命,又经过朋友兰彻的指点,最后终于通过了考试,并找到了工作,成了一名工程师。
在故事靠后的阶段,兰彻用自己的发明挽救了一条生命,创造了一个奇迹。也感动了校长,而且校长把他最珍贵的“太空笔”送给了他。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如何对待朋友,并知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另外,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学习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钱 周末在家观看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后感受颇多,尤其对电影中反映的印度当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惧怕与不科学,感受颇深。
电影中,以Farhan、Gragging、Roncho与老师之间的“斗争”展开。三个学生尤其是Roncho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极其不满,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老师“作对”,试图改变这种教育制度现状。作品重磅抨击现代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性的谋杀。
电影中,校长的儿子因为三次没考上自己父亲所在的学校,最后自杀。一名学生屡次考试成绩不及格,却发明了一架能飞行的飞机。就是这样一名学生,竟然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而跳楼身亡。Farhan、Gragging、Roncho三人在宿醉后遭到惩罚,Gragging被迫在自己的将来和友谊之间做出选择,而他则是做出了自杀的选择,经过好友以及家庭的照料,Gragging从昏迷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三个自杀事件背后,带给观众的应该是对教育制度的思考。
片中的学生代表中也有一个站在Roncho对立面的人。他把分数看得很重要,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成功者,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还是败给了Roncho。
故事中,Roncho的成功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是个孤儿!他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与压力,他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支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快乐积极,成功与否反而是其次的了。故事的结尾,院长痛哭流涕,无疑也是宣告传统教育对人生与人性的失败。因为热爱,所以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因为想要转换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于是敢跟老师跟主任顶撞,还惹得两个朋友差点被退学;毕业五年,居然成为了有名的科学家。
对比我们的教育体制,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分数是老师衡量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但是,试问:考一百分又能怎样?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兴趣!假如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你能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假如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怎么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实际创造中去吗?因此,培育兴趣十分重要!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只注重分数。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比考得一个高分数更有价值。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行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正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风、学风良好。相信,在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财,也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周末在家观看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后感受颇多,尤其对电影中反映的印度当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惧怕与不科学,感受颇深。
电影中,以Farhan、Gragging、Roncho与老师之间的“斗争”展开。三个学生尤其是Roncho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极其不满,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老师“作对”,试图改变这种教育制度现状。作品重磅抨击现代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性的谋杀。
电影中,校长的儿子因为三次没考上自己父亲所在的学校,最后自杀。一名学生屡次考试成绩不及格,却发明了一架能飞行的飞机。就是这样一名学生,竟然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而跳楼身亡。Farhan、Gragging、Roncho三人在宿醉后遭到惩罚,Gragging被迫在自己的将来和友谊之间做出选择,而他则是做出了自杀的选择,经过好友以及家庭的照料,Gragging从昏迷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三个自杀事件背后,带给观众的应该是对教育制度的思考。
片中的学生代表中也有一个站在Roncho对立面的人。他把分数看得很重要,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成功者,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还是败给了Roncho。
故事中,Roncho的成功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是个孤儿!他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与压力,他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支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快乐积极,成功与否反而是其次的了。故事的结尾,院长痛哭流涕,无疑也是宣告传统教育对人生与人性的失败。因为热爱,所以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因为想要转换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于是敢跟老师跟主任顶撞,还惹得两个朋友差点被退学;毕业五年,居然成为了有名的科学家。
对比我们的教育体制,其实也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我读书的时候,分数是老师衡量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但是,试问:考一百分又能怎样?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兴趣!假如你的兴趣是画画,整天让你去写作,你会有灵感吗?你能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来吗?假如你的兴趣是摄影,让你整天去学机械是怎么制造的,你能用物理知识去活用到实际创造中去吗?因此,培育兴趣十分重要!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只注重分数。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比考得一个高分数更有价值。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行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正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风、学风良好。相信,在主体多元高效课堂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文四:《《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1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以前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没有想过那么多,或喜剧或爱情,或战争或悬疑,看的时候都很纯粹,不是带着目的去看的,看喜剧为了开怀,看亲情为了感动,看悬疑因为兴趣,但是看过笑过哭过也就算了,最多能够记清楚情节,别人问起的时候也许会说:呀,我看过这部电影。然后就是主角外形好、配角真善良之类的讨论,除此再无其他了。要往深层次思量,要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剧中人物或者情节却是很少这样做的。
为什么主角的性格是那样子,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会想着什么,别人是怎么看待他的,为什么时间地点要这样安排,此处的情节换一种方式可不可以呢?或许我以后看电影会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去发现剧中的内涵,导演或者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他们想要让观众从中看出什么,带着欣赏怀着疑问,有发现多探索,不再泥于事物的表面。这门课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影视心理的析,也是对于人性,社会,三观的理解与思考。
其实我在一年前就已经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时候纯粹当做一部喜剧片来看的,因为它的确有很多情节都让人捧腹不已。在老师播放之前我迅速回想了一下一年前看完后的情景:舍友们笑得前俯后仰,直拍桌子大叫,兰乔那么聪明连老师也敢捉弄反驳,法罕喜欢摄影却听从父母的安排学了工程,莱吉居然求神拜佛指望神明保佑,差不多都是他们搞笑的场景,冒充别人参加舞会,临时当起接生婆,考场忽悠监考官等等。可是重新看过这部影片我对剧中每个人物
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部亲情,爱情,友谊再结合喜剧元素的电影,剧中总是有着欢快的背景音乐,让人禁不住心情就雀跃起来。
影片从三人寻找兰乔开始讲起,一开场就是接到那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得知兰乔回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然后就不顾一切的前往目的地,法罕让起飞的飞机落地,莱吉甚至慌张的忘记穿裤子,一系列夸张的动作和紧张无比的表情既体现了他们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厚,又反映了他们着急想要见到兰乔的紧张心情。接着三人碰面前往西姆拉寻找兰乔,在行进的路上开始回忆初入大学的点点滴滴。
兰乔刚进学校就因为脱裤子事件而造成轰动,他总是善于观察,居然利用一根普通的电线和勺子做成了简单的导电回路来回击别人的尿刑攻击。主任在演讲上炫耀象征成功的太空笔,兰乔一语惊人,主任顿时语塞。为何花费百万造出太空笔,还不如最简单的铅笔?殊不知这在主任眼中却是在挑衅他的权威,因为他是一个恪守成规的老顽固,接受不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兰乔,两人因此“结仇”。
兰乔总是敢于挑战所有的规则,他在学校总是那个最闪耀的星星,他成绩很好,对机械有着异常的天赋和热情,总是名列前茅,他从来不死记硬背,因为死记课本知识只是复制而已,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像机器人盲从于课本和教授,那种填鸭式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乔伊的死不得不说是敲响了警钟,只认分数不管其他,这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毁掉人的创造精神。校长总说乔伊的飞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打电话刺激乔伊的爸爸说他不能毕业,最终这样一个善
于动手、勤于思考的学生,因为受不了学校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当那架平稳飞行的飞机和乔伊悬梁自尽的躯体同时冲撞人们的眼球之时,是后悔当初没有给他机会,还是感叹于教育体制的不足。这是大学的教育体制的悲哀,大学不是高压锅,不是压力的制造场所,而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可是这样只认成绩的体制我们又能指望它会培养什么优秀的人才呢?或许就像兰乔在那堂课上说过的:你虽然是工程专家,却不懂真正的教学。他总是敢于在站在人前,说出发人深省和警人深思的话。他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只是敢于想在所有人的前面。
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乔还比较擅长并乐于开导别人,他看似无知纯良,其实是极为聪明先知,就像是上天派来的神明,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适当的出现,告诉你他的免费建议。他总是积极热情的帮助朋友,对校内小贩也不吝啬好主意。他在不经意间也收获了爱情,之前有校长大人的激烈阻止,可是校长最终也被他的天赋材质所折服,毕业前夕,主任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乔。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莱吉坐在轮椅上收到了工程公司的聘用,而兰乔默默离开学校,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切的片段糅合在一起,似乎是导演想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力量,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观点,社会上不完美的地方有很多,或许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像兰乔那样敢想敢做的勇敢的站出来,说出心中所想,说出人们想过却不敢说出的话。
“直到昨天我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在最近的24小时,我让飞机迫降,几乎把死者的骨灰送入下水道,还让一个新娘逃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兰乔。”这是法罕的内心独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泪奔了,好兄弟不就是这样的吗,说什么同生共死不切实际的话,只有曾经患难与共才会为了对方做出这些事情啊。因为如果是为了兰乔这样的兄弟做什么都值得呀。总还记得兰乔的那句经典台词:不管问题有多严重,扪心自诉,一切安好!是的,这样解决不了问题,但却能给自己直面困难的勇气。兰乔总是能抓住问题的根本,看透世事的本质,他的眼睛始终在发现,从未停止思考。
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演绎了普通的大学生活,也是关乎人生哲理的教育课,思考人生,体会情感,这不是课本能够说透的事情,只有切身体会,亲身经历,看别人的生活,过自己的日子,这才是更重要的吧!
作文五:《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1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
姓名:丁晓东
学号:1501100204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5-2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以前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没有想过那么多,或喜剧或爱情,或战争或
悬疑,看的时候都很纯粹,不是带着目的去看的,看喜剧为了开怀,看亲情为了感动,看悬疑因为兴趣,但是看过笑过哭过也就算了,最多能够记清楚情节,别人问起的时候也许会说:呀,我看过这部电影。然后就是主角外形好、配角真善良之类的讨论,除此再无其他了。要往深层次思量,要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剧中人物或者情节却是很少这样做的。为什么主角的性格是那样子,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会想着什么,别人是怎么看待他的,为什么时间地点要这样安排,此处的情节换一种方式可不可以呢?或许我以后看电影会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去发现剧中的内涵,导演或者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他们想要让观众从中看出什么,带着欣赏怀着疑问,有发现多探索,不再泥于事物的表面。这门课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影视心理的析,也是对于人性,社会,三观的理解与思考。
其实我在一年前就已经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时候纯粹当做一部喜剧片来看的,因为它的确有很多情节都让人捧腹不已。在老师播放之前我迅速回想了一下一年前看完后的情景:舍友们笑得前俯后仰,直拍桌子大叫,兰乔那么聪明连老师也敢捉弄反驳,法罕喜欢摄影却听从父母的安排学了工程,莱吉居然求神拜佛指望神明保佑,差不多都是他们搞笑的场景,冒充别人参加舞会,临时当起接生婆,考场忽悠监考官等等。可是重新看过这部影片我对剧中每个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部亲情,爱情,友谊再结合喜剧元素的电影,剧中总是有着欢快的背景音乐,让人禁不住心情就雀跃起来。
影片从三人寻找兰乔开始讲起,一开场就是接到那个至关重要的电
话,得知兰乔回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然后就不顾一切的前往目的地,法罕让起飞的飞机落地,莱吉甚至慌张的忘记穿裤子,一系列夸张的动作和紧张无比的表情既体现了他们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厚,又反映了他们着急想要见到兰乔的紧张心情。接着三人碰面前往西姆拉寻找兰乔,在行进的路上开始回忆初入大学的点点滴滴。
兰乔刚进学校就因为脱裤子事件而造成轰动,他总是善于观察,居然利用一根普通的电线和勺子做成了简单的导电回路来回击别人的尿刑攻击。主任在演讲上炫耀象征成功的太空笔,兰乔一语惊人,主任顿时语塞。为何花费百万造出太空笔,还不如最简单的铅笔?殊不知这在主任眼中却是在挑衅他的权威,因为他是一个恪守成规的老顽固,接受不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兰乔,两人因此“结仇”。
兰乔总是敢于挑战所有的规则,他在学校总是那个最闪耀的星星,他成绩很好,对机械有着异常的天赋和热情,总是名列前茅,他从来不死记硬背,因为死记课本知识只是复制而已,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像机器人盲从于课本和教授,那种填鸭式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乔伊的死不得不说是敲响了警钟,只认分数不管其他,这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毁掉人的创造精神。校长总说乔伊的飞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打电话刺激乔伊的爸爸说他不能毕业,最终这样一个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学生,因为受不了学校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当那架平稳飞行的飞机和乔伊悬梁自尽的躯体同时冲撞人们的眼球之时,是后悔当初没有给他机会,还是感叹于教育体制的不足。这是大学的教育体制的悲哀,大学不是高压锅,
不是压力的制造场所,而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可是这样只认成绩的体制我们又能指望它会培养什么优秀的人才呢?或许就像兰乔在那堂课上说过的:你虽然是工程专家,却不懂真正的教学。他总是敢于在站在人前,说出发人深省和警人深思的话。他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只是敢于想在所有人的前面。
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乔还比较擅长并乐于开导别人,他看似无知纯良,其实是极为聪明先知,就像是上天派来的神明,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适当的出现,告诉你他的免费建议。他总是积极热情的帮助朋友,对校内小贩也不吝啬好主意。他在不经意间也收获了爱情,之前有校长大人的激烈阻止,可是校长最终也被他的天赋材质所折服,毕业前夕,主任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乔。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莱吉坐在轮椅上收到了工程公司的聘用,而兰乔默默离开学校,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切的片段糅合在一起,似乎是导演想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力量,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观点,社会上不完美的地方有很多,或许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像兰乔那样敢想敢做的勇敢的站出来,说出心中所想,说出人们想过却不敢说出的话。
生活需要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可是,最可悲的是,我连目标都没有,何谈方向和动力。做自己最难,有时候会随着眼前眼花缭乱的世界而浮动,找不到自己。可是我知道,生活真的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最好就是做个傻瓜,能问心无愧就好。你们虽然是傻瓜,却
是一群有情有义,快乐无比的傻瓜。你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友情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作文六:《《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100字
说到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确实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虽然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长,但看完之后都还觉得意犹未尽,让我又哭又笑,同时让我思考影片中这三傻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展现的人生真谛,我们是不是一直都活在压力之下,在世俗的牢笼中不敢追求真正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兰特立独行,用现代的话是“非主流”,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臭屁王”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但是影片的结尾,却是非常滑稽好笑的证明了“臭屁王”的失败。
兰彻无疑是帝国理工大学一个的“异类”,他有着坎坷不堪的身世,有着不能为人知的秘密,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是,他心地无比善良,脑袋非常灵光,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最关键是他能够跳出别的同学纠结不已的“毕业、工作”等内容,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发掘生活中的乐趣。他从不循规蹈矩,总是能够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
题的最优方法,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他能够用一点柠檬汁让一个自私自利、只知道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标价条”现出原形,能用助力车送室友的病重父亲去医院急救,更能用由汽车电瓶连接而成的电源来驱动用吸尘器改造而成的吸引器,在一间教室里帮助主任的女儿安全分娩??他这种积极向上、毫不妥协的天性深深影响和重塑了两位室友那被世俗厚厚掩埋的内心。他们在兰彻的真诚帮助下,慢慢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倒。”这句话在整部电影中出现过很多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你追我赶,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那些事是浪费时间,如果不抓紧时间努力,别人就很轻易地超到你的前面去了,然后就一直紧绷着不敢放松地学习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试问我们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高中,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考试,复习,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了大学,又得为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努力,还是不敢松懈。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准备多为自己考证,为以后进入社会多一条出路。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前仆后继的模式中被锻炼成了一部勤劳而又木讷的机器,缺乏创新精神。
对于教育体制的反思无疑是影片的一个直接主题。对于教育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在现行体制下追求完美,而是反思现行体制本身。因为如果在根本方向上错了,那么在现行体制下的追求完美和卓越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的差错,就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人的生命,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灵魂和尊严。国家的责任在于保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外,能够保全人的灵魂的尊严,以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才干来生存、生活,以完成自己的生命。而教育的天职则在于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神圣,灵魂的崇高,以及尊严的可贵,当然,还要让人认识的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所在,并培育这种才能,以成就建立在这种才能基础上的事业,达到生命的完满。所以当兰彻以自己的行为尽力来影响院长以促成其反思和改变的时候,其最大的价值即在于此。影片中
数次出现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的说法,不无深意。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真是可悲,我们都已经是受害者了,难道我们的下一辈还要继续?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纵观华夏几千年,历朝历代,周期性的动荡和繁荣,200年后或许乱世。何其可幸,我们活在盛世!世态风云变幻,我既不是开国功臣,看起来也当不了亡国之奴,碌碌无为一生即可。 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 另外,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百无聊赖的大道理说的很有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正常人类对于大道理的本
能反应,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呕吐,要么反胃。从小到大,我们早已厌烦了父母老师一直用正面积极,不厌其烦地重复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我们又都像是青春期的叛逆者,偏偏往相反的方向走。而这部电影,像是一位聪明的母亲,用“糖水”勾芡苦药的方法,非常妥善圆润的让观者北鼻们喝了下去。
金钱和权利可以说是最多中国人认同的普世价值,但世界潮流正好相反,“占领华尔街”运动则开始反对有钱和权对人的不公。《三傻大闹宝莱坞》正好利用这种潮流,塑造了一出反权威的喜剧。影片中的反权威形象,虽在中国的小说能见到,但在中国电影却不常看到,中国真的没能拍出这么有深度的电影。
作文七:《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800字
第二次
本来在打算写什么好,于是就听取一个不太靠谱的建议——网上搜搜看,就这样《三傻大闹宝莱坞》被我看上了。看了一小段我发现在很久以前我便看过了,看来我和这电影挺有缘的嘛!可是第二次看给我许多不同的感受了。
这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原名为《3idiots》翻译感觉有点差强人意,但是一点也不影响这影片的精彩!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运用倒叙的方法呈现了杜兰、法兰和兰乔三人在大学中的种种趣事,也可以说是他们相识相知,成为比家人还有要好的兄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通过法兰回忆看完影片后我更愿说是回忆,刻画了兰乔的鲜明形象。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用自己的真诚帮助两个好朋友完成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朋友会使你的人生格外绚丽,他们是你一笔永远的财富。兰乔当杜兰父亲病危时,他急中生智用小摩托救了杜兰父亲一命。在重要考试和朋友父亲之间,他说:“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杜兰的父亲)还在这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起,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的眼睛不住的流汗了。他们带给我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体会到了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所以,让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这是兰乔对朋友的规劝,在他的鼓励下法兰勇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杜兰也是,因此他们很快乐! 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法兰和杜兰他们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是吗?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这是一部印度题材的影片,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发人深醒。可以说,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教育片,比起小时候学校家长组织要求看的影片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阔达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
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印度电影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学习是完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是影片结尾,我还想再加一句“相信朋友他们不会对你坏到那里”。
作文八:《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8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第一次接触《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一部影片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它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印度影片。第一次观看时主要被以兰彻为主的三个学生如何反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最后又是如何战胜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导主任的看法的同时,再次证明了创新教学和兴趣教学的重要性。而影片背后的核心,则直接指明:追求人类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希望如此,但真正能做到收放自如,真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尤其结合我们的国情,几乎所有的技能专业能力测试,都要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最后能在考试中脱瘾而出的成为“天之骄子”的成功人士,不仅少之又少,直接淘汰了大批学有所长的人才,而成功者中又毫无意外地包括着大部分“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部影片中,兰彻、法涵、莱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个人身上都承载了家庭太多的希望。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这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这里上学的目的就是有钱让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可以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直垫底。而莱俱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择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更是倒数。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精彩绝伦,让人捧腹的同时以深入浅出的句子引人深思台词,给整部影片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分氛围。
第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电影台词是:“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中国与印度同属于引世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一众学习的对象,也是发达国家的强烈竞争对手。如上述台词所言,“生活是场快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这让我想起**同志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都是从苦难就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大国,正所谓,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时刻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这点以犹大人堪称经典范例)。于是,发展就是硬道理。再从我们的生活中来说,父母、学校对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就不希望我们甘于人后,希望在教育起跑线上就憋足力气与他人拉开距离。这一种生活、教育方式,在短期范围内可能产生异乎寻常的突飞猛进,但是后劲不足,因为,就如一棵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只记得让主干往上拔尖,却忘了还有分支旁干同样需要养分的供给,所以,这棵树注定无法成功真正意义上的参天大树。
在这部影片中,探讨的主线是,一个大学的教学模式到底应以何为重心。在师长和大多数同学眼里(包括现实中的我们),从小到大灌输的意识便是: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有好的专业,考到好的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就会有好的生活,就能出人头地。而与学习相关的另外许多重要要素却被忽略。
首先是“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会有异同,而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专业性人才,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可以从三个好朋友在一场酒后兰
彻的话语中可以形象地得到说明。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
“学习是兴趣,工作是娱乐”
在影片中,喜欢摄影的男二号,因为父母的寄望,考入了并非兴趣所在的工程学院,写给仰慕的知名摄影师希望成为随同助理的信件,在他的背包里放了五年都没有寄出去,没有兴趣,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垫底。最终,在兰彻的鼓励下,最终在毕业面试当天向父亲坦白自己的志向所在,终于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摄影师,并在摄影界发光发热。而影片中同样因为自己的兴趣而被学校老师领导摒弃的例子便是影片开头出现的那个喜欢设计直升飞机的师兄,而他却不堪被退学的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杀,不无让人扼腕与陷入反思中。
影片中,最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是“All is well”。这句话不仅是陪伴兰彻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的信仰所在,也是在影片中主人公们面对生活、学习各种压力的精神支柱,因为它,主人公们从来就没有绝望。让人体会最深的是莱俱在面对退学还是告发救过父亲一命的好友,导致其退学的选择中,最终选择自杀,而几位好友如何让其重新恢复健康,最终摆脱对内心对未来的恐惧,获得了想要的职业的事情中得以充分的反映。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另外一部优秀影片《岁月神偷》,在影片里面,吴君如扮演的妈妈有那么一句经典台词“人,总得信”,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强调了应对生活应该抱有乐观与前行的希望。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们可能会以为,兰彻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与学习,与其极为富有的家族有着莫大的关联。但随着影片的发展,到后来大家才发现兰彻的真实身份:只是富人家的佣人之子。这个真名叫做忘度的主人公,因为对学习有着不舍的追求,冒名顶替了那位真正的兰彻少爷,给他挣一张文凭后,就要自动消失。而他根本不在意学位而是出于热爱才读书,看似没有苦读却成绩斐然,最终得到了那只像征卓越者的钢笔。兰彻最终成了发明了400专利的大科学家,还按自己的思想创办了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成功?这是引发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前段时间,《参考消息》有那么一篇文章《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定义成功?》。文中谈到“今年将从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毕业的大约165万年轻毕业生将进入一个难以容身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艰难的经济环境迫使新近的毕业生在投身自己的未来之前停下来,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我到底想怎样度过一生?5年、10年、20年以后,什么会让我感到开心?我会为了什么而自豪?我会将什么视为真正属于我的东西—不会被下一次经济衰退夺走的东西?”
法涵劝爸爸让其放弃当工程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摄影时说道:“爸爸,如果我是摄影师会怎么样?我可能赚的更少,房子会更小,车子也更小,但是我会幸福,我会真的幸福,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会饱含真情...”
面对生活,我们是选择迎合社会大众标准,还是选择自己兴趣所在?
生活是个严格的训练场,要想真得活出自己,就要先过这个巨大的考试,你能否承受得了人世间的常规法则对你的审视?在你内心的追求与现实有明显的冲突时,你是否还能站着
面对一切???
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 is well!”吗?
.
作文九:《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2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爱情喜剧影片,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近三个小时的愉快的时光,更多的是触动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让我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逼迫到自杀、扼杀年轻人的创意,剧中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但你要鼓起勇气去追求,奋斗,那么未来便是属于你自己的。
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绰号“消音器”的查尔图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十年之后,事业有成的“消音器”归来,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不如说是寻找生活的意义。
影片的主角兰彻展现了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整个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学,教育了老师,教育了校长,教育了整个教育。他用知识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别人建立了人格,让别人找到了梦想,同时成就了自己。这些知识是来源书本,但绝不来源于传统课堂。同时影片让你更加走进了自我,梦想不再是理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学习不再是分数,人生就是你自己的人生。兰彻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法罕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法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达到了顶峰。最后结局一段众学生在学校抢救教授女儿的孩子时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的创意。结尾的那一幕,兰彻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学。这反璞归真的意义﹐
对比之前的学生在名校的读书苦况﹐反映政府不应扭曲少年的天性。
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关于教育、友情、兴趣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教育方面,“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
在友情方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珍惜。当拉加的父亲病危时,兰彻第一时间赶到了拉加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兰彻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加父亲的生命,并和拉加一起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这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起,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在兴趣方面,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罕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法罕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直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终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
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在态度方面,兰彻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这是一部经典之作,作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中国的创新体制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看完后细细咀嚼,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文十:《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27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 感后感
时至大二,关于高三的回忆早已在脑中烟消云散,如今观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令我再次回想起曾经的那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时光,反观现今天朝的教育,着实令人去思考其所谓的理念与价值。
拉加感:希望——如今教育未曾给与我们的至宝
希望,有人说其危险,是因为恐惧希望与现实的落差,正如拉加,作为一个优等生带着希望进入顶尖的帝国理工大学,但因为恐惧着自己未来在家庭所担负的重任,拒绝着学习,拒绝着希望,随波逐流的他,面对校长带来的压力,他绝望,放弃了一切,选择自杀,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品尝到了真正的绝望,他会新生,拉加的新生,正是通过死亡的方式来获得,正如有人说“没有什么生命会不通过死亡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属性。”用拉加的话就是“我摔断了两条腿后,才学会了站起来。”,拉加经历了生与死,这是大自然最基本也最隆重的对立意向,换句话讲,他经历了两个最强大的极端,在此之后,他剩下的,就是生命的存在,固有的,不被恐惧蒙蔽的,原原本本的生命。因此,他感谢了自己的生,同时不再畏惧相比死那轻如鸿毛的失败,因此他完全不会畏惧自己应聘时招聘者对他的拒绝。
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不带着任何所谓的“希望”。生活中,领悟的人就有了,没有领悟的,就这样过去了。“过程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下的教育制度,自然不会教过或者教会我们“希望”是什么。倘若带着希望去学习,还有什么可以战胜我们?
然而生活中自然不会轻易遇到迫使自己的信念与生命相背离的处境,因此,我们更擅长于妥协。我们不需要去在生死间游走来获得自我的新生,方法就是经历自己所能控制的“对立面”(如善恶丑美),并在这个位置思考。拉加经历的,是生与死,他在病床思考的三个月,领悟了希望:佛陀经历过苦行与奢华,领悟了众生平等;卢梭经历了恬静与喧嚣,领悟了天人合一。看着世间的对立面,思考,领悟它,便可以将对立的二物之间的一切掌握,这即是真理,倘若再次面对这样的对立意向,人则无惑也无惧。获得了这样的力量,学习,便是轻而易举——如同兰彻那样。
法罕感:追随着心去做——而不为成绩与简历
我觉得只有人在以自己的意志做出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梦想对一个人而言是如此的珍贵。梦想是一个人当前最大的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当一个人的梦想,注定会和自己如今走的道路冲突时,他会让梦想在心底终老一生,还是披荆斩棘,不惜遍体鳞伤也要追逐?这里,电影里给了答案:追随着心去做。
追随着心去做,就是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自己的梦想,前提是个人需要有自己合理成熟的意志和想法,否则仅仅是随着欲望顺流而下。在兰彻的鼓动下,法罕说服了父亲:放弃大学的四年苦读,转而学习摄影。听从一次他自己的心愿,“钱少一点,买小点的房子,开小点的车子,但会由衷的快乐。”试问,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感普遍较低的国度,与其踏入社会一切已成定局,后悔之余还发现难以改变现状,那先乘早改变自己的道路,熬点夜,努点力,追求下自己小小的心愿,这些为代价,换来的结果,就是当今千百人求之不得的幸福。追随着心去做,去收获那些幸福,去收获最令人平静的满足感。即便这个时代的地不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如今的教育,孩子如何成长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长成什么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太多的东西,理性,博弈,欲望,发展??以至于覆盖了心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当我们再次翻开梦想的扉页,又会想起什么?那时我们已经习惯了梦和现实的落差,被教育所“压榨”、控制。即便我们成长到拥有三宫六院,金山银山,仅仅是一个沉溺于欲望的木偶,但欲望满足后渐渐退散,剩下的只是不幸福的空虚,到时,不论用什么也无法赶走那样的痛苦。如果教育教会了我们懂得追随自己的心去做,那么我们会以自己的意志去学习,因为那可以切身感觉到,那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做事,哪有不追求卓越的?如兰彻言“追求
卓越,成功自然会找上你。”
查托感:带着执念,为教育“压榨”,又为教育所“宠幸”
查托,与兰彻同样领悟当今的教育制度为何物,但上了同样的火车,他们并没有朝同样的方向行驶,他选择了拥挤但“便捷”的班次,如同大多数学生那样。为了脱颖而出,他有了自己的信奉:拉低别人,或者提高自己。带着这样的信条,他也成了优等生,代价就是被“压榨”。教师节节目当他声情并茂的朗诵“压榨辞”和“放屁诗”时,在欢笑之余,也令我感到了他的无力,被制度所束缚的无力。在此之后,他决定于兰彻决战:10年后谁笑,谁哭。也在那之后,他的“信奉”成了“执念”,一心想打败兰彻,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制度,绝对的服从,绝对的被束缚,成为一个制度的木偶,对他而言,被制度“压榨”了多少,他就拥有多少回馈,因此他不会感到痛苦,充其量是疲劳。信仰和希望在他身上,不复存在,被教育制度“压榨”殆尽。而作为制度的狂热教徒,他获得了制度的“宠幸”——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副总裁,对于他的现状,“快乐”一词已经不能去评价,因为没有梦想希望的他不存在这个问题,有的仅是“如意”和“不如意”。
要说他们二人比试的最终结果,他一定不是笑的人,因为他是制度的“木偶”,而兰彻一定不是哭的人,因为他有梦想和希望,并且正在实现,完成了一部分。
当今的教育,只是“训练”出了一群不会笑的人,因此还有人会哭,如院长儿子和学生乔伊。学生的幸福和社会的需要孰轻孰重?现今的制度给出答案,但似乎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兰彻感:挑战巨龙的勇者——超越当下教育,不被制度束缚的存在。
正是用了带着一句浓重的印度口音的“All is well.”,“欺骗”自己的心,鼓起勇气去经历未知的对立和矛盾,思考,获得了无数的馈赠。他能活用知识,不是天才的大脑,正是他拥有了可以看见真理(不灭的存在)的能力(这样能力来自于思考的积累),面对情况,可以不受蒙蔽,迅速做出判断与正确的判断,就像面对学长的下马威发明通电装置与院长大女儿临盆危难时刻制作吸胎儿器那样,他不会犯错,因为没有东西会阻碍他的判断,原因就是他能直接看见真理,同时他也将真理的获得视为一种欢愉。他面对主宰全国的填鸭式的教育,没有畏惧权威的教授和院长,呼吁着学生换种角度去看待教育和知识,而院长,最后也不得不屈从于他的理念,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是兰彻的伟大胜利之一??他如一名勇士去战斗着,对抗巨龙一般的制度,试图拯救着被制度所控制和“压榨”的人们。某种意义上,他是英雄,并依旧不断的成长,最终神化,成为一名数年内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冯苏王杜。最后,在接天的山脚下,多了一所无名的学校,正由他的理想所搭建,也是英雄回归带来变革的象征。
追随自己的心,奋斗,你会收获幸福;经历世间的对立意向,思考,你会不受蒙蔽,不再恐惧;执念,奉献一切于所思获得其庇护和回馈;英雄,社会的变革者,神话的象征,完成历险试炼的勇者。今后的教育催生的是何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