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国的传统节日》29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
释义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习俗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
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冬至节
释义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元宵节
释义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
清明节
(时间):节气清明当日,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释义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源
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挂艾叶菖蒲榕枝,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释义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登高
?、吃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喝重阳酒
冬 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
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习俗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作文二:《我国的传统节日》16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庐江县第二希望小学徐敏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 学科:语文,数学,思想品德 3. 简介:
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学生们都已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我认为这是一个利用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介绍节日的种类、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作用,节日中人们的表现,以及节日的故事使学生对中国的节日增进理解,有所了解与感悟,从而能掌握了解传统文化习俗,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思想品德老师 2.学生: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理解不同各地不同的节日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2. 学习任务
以6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活动1:讨论各种传统的节日。
● 活动2:从报章、杂志、互联网等寻找一些传统节日的信息。
● 活动3:制作项目报告 :把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一份项目报告。
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传统节日,把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 和哪一天(日期) 取得的。
互联网:你亦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传统节日的信息并把它打印出来,记录你是从哪个网址中取得的。
其他途径:其实,若你能细心观察,亦可以从其他途径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例如看电视,商家活动等。把有关的信息保留下来,并记录你是从哪里获得有关资料。 取得信息后,仔细阅读信息,找出重要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在阅读时,想一想以下的问题:
1.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 是为了纪念谁。 2.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怎样的民族特色。
4. 中国人是怎样庆祝传统节日的。会举行仪式吗?
5. 喜欢传统节日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 有没有其他的因素? 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 6. 你对这些节日的态度如何。
把找到的信息清楚地记录下来。参考格式
活动二 设计节日主题,收集、整理节日信息。 小组可从下列主题中选择一个题目,设计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E ) 重阳节
小组也可以自行拟定其他的统计题目,但必须先咨询老师的意见。
决定收集所需数据,以搜集资料的形式收集你们需要信息。清楚记录所收集的信息,可利用表列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整理,如下表(以A 为例):
把收集所得的信息以表格形式体现出来。 从制成的信息表中,你们发现什么? 有什么总结?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并思考问题:
1.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 粽子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 3. 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活动三 制作项目报告
根据任务一和任务二所得的结果和记录,制作一份项目报告,内容包括下列各部分: (1) 封面及小组成员姓名 (2) 目录
(3) 日常生活中的节日(任务一的成果) (4) 节日汇总 (任务二的成果)
- 你们的节日题目是什么? - 你们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 你们的调查对象是什么节日? - 表列所有信息 - 制作成的资料表 - 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5) 分工情形及感受
- 你们各人的分工是什么? - 你们各人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工具与环境
1. 网络学习平台:. 2. 概念图工具:Freemind 3. 作品制作工具:PPT
六、项目时间表
七、学习评价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表
附件2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评价表
附件3: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表
附录4:
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
(一)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
作文三:《我国的传统节日》5300字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我国的传统节日
庐江县第二希望小学徐敏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 学科:语文,数学,思想品德
3. 简介:
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学生们都已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我认
为这是一个利用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
一方面,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介绍节日的种类、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作用,节日中人们的表现,以及节日的
故事使学生对中国的节日增进理解,有所了解与感悟,从而能掌握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思想品德老师
2(学生: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理解不同各地不同的节日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2. 学习任务
以6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 活动1:讨论各种传统的节日。
, 活动2:从报章、杂志、互联网等寻找一些传统节日的信息。
, 活动3:制作项目报告 :把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一份项目报告。
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报刊杂志 报刊杂志
互联网 互联网 理解我国 理解我国 寻找身边的传统节日寻找身边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替他途径 替他途径
设计节日题目 设计节日题目
收集数据收集数据 设计节日主题,收集设计节日主题,收集 整理节日信息 整理节日信息 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制作汇总表制作汇总表
阅读汇总表阅读汇总表
总结反馈 总结反馈 我国我国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封面及小组成员封面及小组成员
姓名姓名
目录 目录
生活中的节日 生活中的节日 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 制作项目报告 制作项目报告
节日汇总节日汇总
分工情形分工情形及感受及感受
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
协作沟通能力 协作沟通能力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学习反思能力 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 学习反思能力
学习感受过程 学习感受过程
活动一 寻找身边的西方节日
1. 从报章、杂志、互联网或其他途径等寻找身边的我国传统节日。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传统节日,把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和哪一天(日期)取得的。
互联网:你亦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传统节日的信息并把它打印出来,记录你是从哪个网址中取得的。
其他途径:其实,若你能细心观察,亦可以从其他途径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例如看电视,商家活动等。把有关的信息保留下来,并记录你是从哪里获得有关资料。 2. 阅读收集的信息,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取得信息后,仔细阅读信息,找出重要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在阅读时,想一想以下的问题:
1.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 是为了纪念谁。
2.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怎样的民族特色。
4.中国人是怎样庆祝传统节日的。会举行仪式吗,
5.喜欢传统节日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 有没有其他的因素, 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
6.你对这些节日的态度如何。
3. 记录找到资料,看能找到多少信息。
把找到的信息清楚地记录下来。参考格式
(在这里贴上材料样式)
数据源: (例一: 2012年6月 1日, XXX日报 1版)
(例二: .baidu.. )
从这个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
1)
2)
活动二 设计节日主题,收集、整理节日信息。
1. 设计节日题目
小组可从下列主题中选择一个题目,设计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E) 重阳节
小组也可以自行拟定其他的统计题目,但必须先咨询老师的意见。 2. 收集数据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决定收集所需数据,以搜集资料的形式收集你们需要信息。清楚记录所收集的信息,可利用表列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整理,如下表(以A为例):
节目类型 节目类型1 节目类型2 节目类型3 节目类型4
端午节 6月1日 划龙舟 粽子 雄黄酒
3. 制作汇总表
把收集所得的信息以表格形式体现出来。
4. 阅读汇总表格,总结发现。
从制成的信息表中,你们发现什么? 有什么总结?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并思考问题:
1.“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粽子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3.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活动三 制作项目报告
根据任务一和任务二所得的结果和记录,制作一份项目报告,内容包括下列各部分: (1) 封面及小组成员姓名
(2) 目录
(3) 日常生活中的节日(任务一的成果)
(4) 节日汇总 (任务二的成果)
- 你们的节日题目是什么?
- 你们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 你们的调查对象是什么节日?
- 表列所有信息
- 制作成的资料表
- 你们的发现是什么?
(5) 分工情形及感受
- 你们各人的分工是什么?
- 你们各人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工具与环境
1. 网络学习平台:://.baidu.
2. 概念图工具:Freemind
3. 作品制作工具:PPT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六、项目时间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
第一阶段 2课时 1. 呈现传统节日的活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动员和培训
动的照片,激发学生兴所知道的传统节日。 (初步认识
趣。 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研究性学习、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料。 理解研究性
感受,提问题 学习的研究
方法)
第二阶段 4课时 1( 组织学生讨论 成立课题组 1( 学生根据课题准备阶
2( 与学生一起筛选课自己兴趣与其他同伴形成小段 提出
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组,选定组长 和选择课
2根据任务进行小组分工 题 全班
讨论,确定课
题
第三阶段 2课时 1( 老师对每个课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制订形成小组实
题组进行说明指导,明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施方案 讨
确目标 2(设计“调查记录表” 论分配时间,
2(帮助学生合理调配制定研究计
组员 划,制作调查
表等 七、学习评价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表
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班级 所属小组
小组组长 组员
对本小组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
?清晰 ?一般 ?模?合理 ?一般 ?研究目标 进度安排 糊 不合理
?丰富 ?一般 ?很?好 ?一般 ?较资源准备 选题的可行性 少资源 差
?明确 ?一般 ?不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好 ?一般 ?较研究环节 明确 可行性支持与指导 差
?好 ?一般 ?较是否能有所收获 ?是 ?一般?较差 预期成果 差
小组认真对待研究性清楚并按研究步积极参与研究讨取得良好成果并
成员 学习课程 骤活动 论 有所收益
?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
分 分 分 分
?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分 分 分 分
?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
分 分 分 分
?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
分 分 分 分
?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5分?4分?3
分 分 分 分 附件2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评价表 课题名称 年级 班级 组长
组员 指导教师
评价项目 等级 备注 认真对待研究性学习课程 ?5分?4分?3分?2分
?1分
充分利用于研究性学习专题的指导 ?5分?4分?3分?2分
?1分
课堂教学效果 ?5分?4分?3分?2分
?1分
喜欢本节研究性学习专题 ?5分?4分?3分?2分
?1分
老师的指导有用 ?5分?4分?3分?2分
?1分
指导有责任心 ?5分?4分?3分?2分
?1分
指导有耐心 ?5分?4分?3分?2分
?1分
积极提供有关资源信息 ?5分?4分?3分?2分
?1分
认真指导开题报告撰写 ?5分?4分?3分?2分
?1分
科学论证开题报告,帮助分析课题的可?5分?4分?3分?2分 行性 ?1分
适时而恰当地点拨研究思路与研究方?5分?4分?3分?2分 法 ?1分
帮助学生合理、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5分?4分?3分?2分 源 ?1分
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积极提供解决方?5分?4分?3分?2分 案 ?1分
认真指导撰写结题报告 ?5分?4分?3分?2分
?1分
认真慎写多项评价 ?5分?4分?3分?2分
?1分
认真指导课题成果答辩 ?5分?4分?3分?2分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1分
课题指导中,平等民主对待每个学生 ?5分?4分?3分?2分
?1分
观察敏锐,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 ?5分?4分?3分?2分
?1分
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5分?4分?3分?2分
?1分
课题指导强调科学素养 ?5分?4分?3分?2分
?1分
附件3: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表 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教师
组长 组员
评价内容 评价 备注 开题 明确研究目标 ?5分?4分?3分?2分
?1分
评价 支持课题的选定, 承担了一定的课题小
组的分工
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的活动,态度认真 ?5分?4分?3分?2分
?1分
过 有较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记录或笔记 ?5分?4分?3分?2分
?1分
程 积极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研究工作 ?5分?4分?3分?2分
?1分 评
与小组的成员合作意识强,并勤于动脑思?5分?4分?3分?2分
考 ?1分 价
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收获、体会总结全面 ?5分?4分?3分?2分
?1分
结 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的,成果表现形式恰?5分?4分?3分?2分
当, ?1分
题 有新意,结论还有一定的适用性 ?5分?4分?3分?2分
?1分
评 主要承担成果表现形式的制作 ?5分?4分?3分?2分
?1分 价
总评 特色加分
附录4:
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一)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组长 班级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参加活动人员
本次活动的 内容
和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
收获和体会
本次活动未解决的
问题和需要的帮助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作文四:《我国的传统节日》4400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二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
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
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作文五:《我国的传统节日》29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了解人们庆祝传统 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提高学生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重点:
1. 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提高学生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 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 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活动难点:
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疑点:
如何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 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视频《赛龙舟》。
2.人们在过什么节?(端午节)
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4.揭示课题——我国的传统节日。
5.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 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 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制定活动主题。
1. 说说通过此次活动,想了解传统节日的哪些知识呢?
2.各小组讨论交流,互相改进。
3.教师指导:
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你们打算怎样去研究?具体时间和人员如何安排?
参考活动主题:
①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
②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
③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
④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⑤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
⑥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
⑦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
⑧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时间安排:
小组人员分工:
3.教师先指导填写一张活动方案。
四、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五、我们的准备。
说说自己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
活动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疑点:
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薄弱。
活动准备:
准备好调查问卷。
活动过程:
一、完成调查问卷。
1.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问卷
1.你能说出多少个传统节日
A .1--2个 B .3—5个 C .6--10个 D .10个以上
2.你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A. 喜欢, 追寻中国味道 B. 不喜欢, 因为比不上西方节日的浪漫, 时尚 C. 无 所谓
3.你怎么看中国的传统节日
A. 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 B. 各种各样的“节”太多了, 没什么特别意义 C.无所谓
4.圣诞节与春节,你更喜欢过圣诞节还是春节
A. 春节 B. 圣诞节
5. 你对是否过西方节日抱什么态度?
A. 大家过,我也过
B. 我是中国人不过洋节无所谓过不过
C. 很喜欢过
D. 其他(可自己补充)
6.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时节日气氛浓吗
A. 很有节日气氛 B. 节日气氛一般 C. 没什么节日气氛 D. 没注意 7.您是否能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等)
A. 全部坚持 B. 坚持大部分 C. 坚持小部分 D. 基本没有
8. 你会过西方节日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
A. 过西方节日挺时尚
B. 西方节日形式多样轻松有趣
C. 过西方节日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D. 西方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E. 其他
9.你知道中国各个节日的由来吗
A. 知道 B. 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C. 不知道
10. 请您填出下列这些传统节日的准确日期?(填农历〈清明除外〉 )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七夕 重阳节 日期
2. 学生完成问卷。
二、查找资料。
1. 小组成员利用学校微机房、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
2. 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
3. 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
三、撰写研究报告。
有条件的小组可以利用 powerpoint 将成果制作成幻灯片。
四、总结。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 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 提高学生搜集、 处 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 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 提高学生搜集、 处
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疑点:
学生还不能有条理地进行展示。
活动准备:
准备好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大家收集到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这节课上, 就让我们开展示一下我们的成果吧。
二、展示一:专题汇报。
1.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小组汇报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2.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小组汇报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3. 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1)小组汇报交流。
(2)其他学生补充。
三、展示二:诗歌朗诵会。
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 民谣也很多。 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 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还可以给朗诵会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 四、展示三:多彩的节日(儿童画) 。
根据节日的丰富绘画,表现某一节日的场景。评比最佳图画。
五、活动评价。
泗港小学学生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习评价表
主题 班级 姓名 任课教师
评价 具体内容 评价等级 我对自己
项目 的评价 A B C D
情感
态度
⑴积极参与活动
⑵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⑶不怕困难和辛苦
合作 交流 ⑴主动和同学配合
⑵乐于帮助同学
⑶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⑷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学习 技能 ⑴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小伙伴们
对我的评价 ⑵会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信息
⑶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实践 活动 ⑴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⑵会与别人交往
⑶活动有新意
⑷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意识
成果 展示 ⑴成果有新意 ⑵调查表、统计表等 ⑶手抄小报
综合 等第
作文六:《我国的传统节日》64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伏山镇中心小学 范 霞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意义、形式、习俗,感受我国悠久
的历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查阅交流资料、吟诗、制作节日贺卡、情景表演等方
式,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向往过节的快乐体验。 3、 培养健康快乐度节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体悟节日的快乐氛围。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拟定预习提纲、制作课件、搜集节日图片。 2、 学生准备:
A 搜集教材中涉及的节日图片或照片。
B 搜集有关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C 搜集有关节日的诗句、诗歌等。
D 准备过节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以及过节时与亲人好友拍摄的照片、互赠的纪念品、节日贺卡,节日礼物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寒假。寒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假里我们又经历了两个快乐温馨的节日,你知道什么节日吗,(春节和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这两个节日的,(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关于这两个节日的有关图片)板书课题。 二、七嘴八舌话节日
1、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
书)
2、 哦,你知道的真多。不错,(指板书)这些都是我国的
传统节日。在前几册我们已经了解了,今天这节课,我
们重点来探究一下关于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习俗。 3、 课前老师有布置同学们搜集这些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以清明节为例) 4、 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如时间、习俗、来历等。(你们小
组有没有要补充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时间、习俗、
来历等。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继续补充完善
资料)
5、 这里啊,老师也有搜集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
示清明节资料)
6、 正因为清明节富含双重意义和色彩,因此,历代文人墨
客纷纷写诗做赋来赞颂这个神秘的节日。通过你搜集资
料,你知道有哪些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7、 学生展示杜牧的《清明》,配乐齐诵。你从这首诗中读
出了关于清明节的哪些习俗,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8、 课件出示唐宋之问《途中寒食》,指名说说这首诗中提
到了关于清明节的哪些习俗,
9、 课件出示:端午节——浪花飞溅划龙舟
师:你现在看到的画面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你能讲讲端
午节的来历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吗, 10、 你还搜集了关于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我们像刚才一
样继续交流吧。
三情意绵绵忆节日
师:刚才我们一同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的习俗、来历等。谁能说说我们这里是怎么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你的感受如何,
1、 指名说。(让学生拿着礼物、贺卡等展示,随时鼓励学
生。)
2、 小小辩论会
不过,同学们,我曾经听有人这么说,过传统节日多麻
烦哪:你看,打工在外的人们得挤火车匆匆忙忙往家里
赶;车站人来人往弄不好传染甲流;春节时还得烧香磕
头;清明节上坟烧纸;端午节包粽子等等浪费时间和精
力;所以这些传统习俗应该摈弃。那么,老师要问:能
不能摈弃这些习俗,(学生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及时补
充、纠正或鼓励)
预设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反方:烧香磕头、求神拜佛、洒雄黄酒驱除鬼魂。。。。。。
去掉。
正方:引用歌曲《常回家看看》,春节、中秋节等举家
团圆,父母盼儿女解思念之苦,是对家庭亲人的责任与
关爱;重视清明,体现人们感恩,不忘本,不忘根;扫
墓祭祀,慎终追远,表达对先人与逝去亲人的感恩与怀
念;端午包粽子赛龙舟,激励人们坚守节操,不为名、
不为势力所动摇;重阳敬老,以赏菊为自清,以祝寿求
惜福。。。。。。
结论:摈弃迷信习俗,沿袭优良传统。
3、 课件出示资料《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清明节,放假一天(农历清明节当日)
端午节 放假一天(农历端午节当日)
中秋节 放假一天(农历中秋当日)
4、传统节日新过法
是啊,对于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的传统习俗,作为
后人我们要发扬光大;不过,作为21世纪的我们,对
于传统节日,你有没有自己创新的过法,(小组交流全
班展示)
5总结: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与自己历史对话的手段,是代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表中华民族整体的感情气质、心理素质、民族精神和民族本原文化的活化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传统节日过得精彩纷呈,让传统节日的习俗发扬光大。
《我国的传统节日》限时作业
一、填空
1、节日是一个民族的( ),是人类( ) 的精华。
2、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
( )。
3、清明节又叫( )。
4、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时间是( )。 二、连线:
春 节 赏月吃月饼家人团圆 清明节 吃年夜饭守岁祭祀 逛庙会等 端午节 祭祀扫墓 游春踏青
中秋节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三、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习俗有祭祀、植树、游春等。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3、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
四、综合题:
我们现代人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预习提纲
六年级 班 姓名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说说它的来历,有哪些习俗,
来历:
习俗:
3说说你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感受如何,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4传统节日的习俗能不能摈弃,为什么,
5传统节日新过法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fect target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3. Strong solid bas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dvancing "five-good" party mittees and party branch building, perfecting and promoting "four on the two open" work method, do a good job, "four pairs" work. Further innovation party
作文七:《我国的传统节日》7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C
A 体验除夕夜家
1、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人团聚吃团圆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B 饭、看春节联知道春节是农历正月初1(初步了解除夕夜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看春欢会节目、守一,元宵是正月十五。 节联欢会节目、守岁燃放烟花爆竹情景,感受岁燃放烟花爆2、叙述自己过春节的经家人团聚的欢快。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竹情景,感受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 家人团聚的欢思想感情。 快。培养学生
热爱生活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教学难点:对农历的说法不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儿歌、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内容 (教法) (学法)
一、欣赏:
1、在课堂上展示收集到的不同地观看春节人们的衣着、言行和传
方人们过新年的图片,共同欣赏。 统活动
2、美好的回忆:用照片或图画向
大家介绍自己过去是怎样庆祝新师生共同讨论:自己是怎样过春A生带领大家
年的。师:过春节给你留下了怎节的, 讨论
样的印象
二、春节的联欢会
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
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
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
活泼欢快,较为合适。)认读:农
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
日。因正值一年春季的开始,所
以称为“春节”
模拟新年联欢会情景,以表演的
方式表达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由
学生扮演自己的家人演示吃年夜
饭的情景。) 观看动画片
教育学生尊敬长辈 看照片请照片中的小朋友说游
三、元宵的灯会 玩的过程和感受
媒体演示灯会情景
播放学生元宵节去城隍庙游玩的
照片
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回答问题 小结 么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什么日 子,
作文八:《我国的传统节日》15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示题目
音乐题:你听了什么,猜一猜这是有关什么节日的音乐, 图片题: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有关什么节日的一张图片, 文字题:(全体诵诗)猜一猜这是写在什么节日的一首诗歌,
学生抢答
二、了解节日
1(初步搜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T:你们喜欢过节吗,一年当中有许多的节日。这么多节日大致可分为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和外国节日。
T: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取这些答案呢,这节课最方便的方法是,
S:上网搜索
T:你们知道有哪些搜索引擎呢,
进入节日第二关——搜一搜
T: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我们一起上网搜索一下。
学生搜索,教师巡视。
T: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我们请第一名的同学来解答。
T: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找到答案了,你的方法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T:你输入的这些字在这里称为“关键字”
板书:关键字
T:如果我输入“传统”这个关键字会怎么样,可取吗, 2(搜索了解节日资料
T:中国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有足够的文化内涵,并且还有特定的节日饮食、仪式以及习俗等。你们知道哪些呢,
T:那你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想不想上网搜索一下,输入什么关键字呢,
T:学习一个新本领:进行多关键字组合搜索,使搜索结果更精准,提高了搜索的效果。
板书:中秋节+由来
T:在网络上还有一些非常漂亮形象的图片也表达了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可怎样找到它们呢,
指名生示范操作
T:“目录分类搜索”,找起资料来可真快很多~
????
考一考、连一连等活动
教学反思:
一、设计游戏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利用交互式的课件,将各环节衔接起来,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环节主要有:猜一猜、搜一搜、考一考、连一连、理一理、评一评等,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里的游戏闯关和以往的游戏闯关也是有区别的,并不是只有过了第一关才可以过下一关,这里的每一关只是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一种辅助的作用。学生是比较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如果每节课都单一地用同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上课的话,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让学生接触到“玩”这个字,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忘却了那种拘束而枯燥的课堂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了知识,体验快乐的学习过程。一个学期适当使用这样的方式上一、两节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可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强调以组为单位进行加分,淡化以个人成绩为目的的学习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集体意识,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学困生的保底学习。整节课下来,虽然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学生都能够静下心来浏览网页,顺利闯关游戏环节等,有所学、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种“玩”的课堂,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注重差异、让学生体验成功
每每在学生操作前,老师都会和学生交流了一些创作上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导向,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学生一些操作的要求,如:去搜索什么内容、搜索到后进行学习,并限制了练习的时间等。有了这些操作要求的提醒,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内容上或多或少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要求的限制,学生会出现没有目的的搜索、不能及时完成等情况。因为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优等生他基本不用再去复习巩固,直接可以操作,但学困生就需要老师或优等生的帮扶,他才可以达到“放”的程度。课堂教学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仔细考虑它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在“理一理”环节,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小助手”,让稍弱一些的学生也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简单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同样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文九:《我国的传统节日》93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习俗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
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 年" 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 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 年" 兽,那老人捋髯笑道:" 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 年" 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 年" 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 年" 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 砰砰啪啪" 的炸响声," 年" 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 年"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 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 啪啪" 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 年" 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习俗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释义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端午节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
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昔日谁还不知,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为何物时,现今这些节日日趋上升,越来越火爆,一个个外来的节日,日趋受到国人们的喜欢和追捧,这些节日的浓厚气氛甚至比传统的中国年还热闹。
国外的节日
圣诞节(Christmas)
每年12月25日,是教会年历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日习俗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 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 里吸收而来。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 (或yule )。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教宗额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在基督教神权统治繁荣的地区,如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庆祝活动是被禁止的3。在俄国革命后,圣诞庆祝被苏联苏维埃共产党政权禁止了75年。即使在现今一些基督教派里,例如耶和华见证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组织,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并拒绝庆祝。 自从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和圣诞老人神话出现了。 欧美人过圣诞节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晚宴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澳大利亚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烤火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但在欧美,尤其是美洲大陆,火鸡却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而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平安夜
圣诞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
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在大部份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圣诞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
在英国,圣诞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传统教会的圣诞期在圣诞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主显节(显现日)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是烧鲤鱼。 情人节
情侣们在这一天情侣互相馈赠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时至今日,邱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成为情人节的特色标志。根据中西方文化,节日的时间和特色不同。此外还有同名电影。
情人节,恋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送些小礼物给对方。鲜花(玫瑰)和巧克力是情人节礼物中的传统礼物,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情人节礼物也变得多样化。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不管多忙(有些特殊岗位除外)都是如此。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
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美国人过感恩节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市乡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圆,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节美食。
美国当地最著名的庆典则是从1924年开始的梅西百货感恩节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感恩节后,学校会让同学们画一张感恩节的画,大部分学生都画的是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满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不管遇到谁,他们都会说:“THANK YOU!”
?
少数民族兄弟传统节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 还有" 肉孜" 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 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 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 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 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 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 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 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 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 同。对于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
是二月
中国传统节日实践活动总结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国外节日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背后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过节,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人类人间真情交流的纽结。一年之中,有数十个节日,我们一方面要节约时间,勿使岁月空度;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节节而进,奋勇而行,谨守人生之节、人格之节。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过得有其鲜明的主题、鲜活的内容、鲜艳的色彩,从而丰富和装点我们文明、健
康、向上的社会生活。如何在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中保持自己的传统,对于祖国未来的一代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通过本学期开展的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光从学校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我国的最传统的一些节日,让他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如:中秋节为团圆节,还有春节等等。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并且老师教他们制作了小报、贺卡等,中秋节还教他们用橡皮泥制作了月饼,阅读、制作,动脑、动手,兴趣盎然。
总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更使他们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
作文十:《我国的传统节日》3700字
我国的传统节日
1.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 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 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 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 风调雨顺; 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 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 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 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 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 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 我国就有了这 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 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 法,是靠“观象授时” ,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 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 民创造了 “太初历” , 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 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 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2.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 厕神、 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 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 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而十五日又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 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 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 惠帝刘盈死后, 吕后篡权, 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 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 平除吕后势力, 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 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 汉文帝 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 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3.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
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 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 追念子推, 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 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 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 转暖,风和日丽,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 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 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 楚襄王宠信奸佞,屈 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 百姓流离失所, 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 愤然之下, 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 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 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 后来, 每逢这 一天, 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 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 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 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 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 直在沿续着。
6. 【七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乞巧。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 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 王 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 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 妇女们趁织女与 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 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 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 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7.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 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 故称中秋。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 团圆节、八月节 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 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 ,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 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为月精。 ”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 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 在每 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 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 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 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 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 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8.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 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 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 《远游》 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 。 到了汉代, 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 侍候 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 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在皇宫中, 每年九月九, 都要佩茱萸、 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9. 【腊八】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是十二月初八, 古代称为 “腊日” , 俗称 “腊八节” 。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 (腊 月 ) 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 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从先秦起, 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 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 官府、 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 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
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10.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 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 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 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的习俗, 因此祭灶王爷, 只限于男子。
另外, 大年三十的晚上, 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 那天还得有 “接灶” 、 “接神” 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11.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 全家 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 (古称“庭燎” ,取其兴旺之意 ) ,并在这“岁之元, 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 ,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 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