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辛弃疾-破阵子》400字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①连营②。
八百里③分麾④下炙⑤,五十弦⑥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⑦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⑧君王天下事⑨,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1 角:号角
2 连营:驻地相连的军营。
3 八百里:指名牛。《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牛名八百里,与王济比射以八百里为赌物,王获胜,杀牛作炙。
4 麾:部下
5 炙:烤肉
6 五十弦:泛指乐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7 的卢:骏马名,刘备所骑马名“卢”,能“一跃三丈”。
8 了却:完成。
9 天下事:指统一大业。
赏析:
醉后写梦,梦中雄心壮志得酬,意气风发,豪气冲天,如琵琶弦曲,越奏越急,声调干入云霄。
可怜白发生,满含悲凉,将这场梦境尽数喝断,壮志难酬的感慨破堤而出,浩浩荡荡,无边无涯。几茎白发竟羁住了纵横沙场的壮志野马,怎不让人感到又是悲愤,又是凄凉。
作文二:《辛弃疾破阵子》700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作文三:《破阵子辛弃疾》600字
诗词赏析——辛弃疾《破阵子》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 题 】:破阵子①
【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四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讲解】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作文四:《辛弃疾破阵子》2600字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中国网 china.. 时间: 2007-04-25 发表评论>>
辛弃疾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曲牌名,源自唐代《破阵乐》,又名《十柏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意思是,为了勉励陈同甫,写一首抒发壮怀的词,寄给他。陈同甫,即陈亮,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战的著名思想家。公元1188年,他到铅山拜访辛弃疾,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谈得十分投机。分别之后,辛弃疾于次年(1189)写了这首词。这年,是诗人被罢官的第九个年头,时已五十岁。宋金处于对峙状态,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南宋统治集团一味苟且偷安,不谋恢复中原。然而,辛弃疾虽处困境,却时刻不忘国家大事,把收复中原大业挂在心上,这首《破阵子》就集中地反映他的这种爱国思想。 这首词构思新颖,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的壮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写实,表达忧国之情。作者勾画了一个深沉悲壮的画面:主人公在沉醉之中,拨亮灯芯仔细地观看着自己的宝剑。起笔一个“醉”字,写出了诗人国事萦怀而又壮志难酬的愁苦。说明在此之前,词人已经喝了很多的酒。在古代诗词中,“酒”和“愁”,往往有着不解之缘,致有“举酒消愁愁更愁”的诗句。“挑灯”和“看剑”两个细节运用,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交待了愁苦的原因,带有悲壮的色彩。“挑灯”,拨亮灯心,表明夜已很深,“看剑”二字,意境尤其深沉,不仅令人想象到寒光闪闪的宝刀,而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奔腾的激情,下面的内容,也全部从这里派生出来。起拍八字,织成了一幅深沉感人的画面,词人忧国的深切、挚着,心中的郁闷悲愤,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诗人凝视着宝剑,神思驰聘,进入了振奋昂扬的幻境之中。以下八句是虚笔,集中描写幻觉中的情景。“梦回”是由写实进入写虚的过渡,它既可以说明下面的描写是幻觉,又可以使人想象到词人对剑沉思的情态。“吹角连营”这四个字,洋溢着浓厚的军事生活气息。作者捕捉了最富特征的事物,进行描写和渲染。“吹角”,是写军中的号声,渲染出雄壮的气氛;“连营”则通过号声,描绘了军营的浩壮连绵。号声把读者带入了壮阔的意境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是牛的代称,典出《世
说新语·汰侈》篇,“麾”,旗子,麾下,即部下,手下的将士。“炙”,烤。“分麾下炙”,点出了作者的身分,这里,他是以军队统帅的面貌出现的。“五十弦”,在这里是泛指乐器,“翻”,演奏出来。“塞外声”,指边塞上的少数民族乐曲,这些乐曲,大都具有粗犷豪放、雄壮苍凉的特点。
以上两句是写沙场生活。意思是,将士们一边烤着分到的牛肉,一边弹奏着边塞上的豪放的乐曲。诗人在这里描绘的画面,是十分动人的。它没有一般边塞诗人所宣扬的“征战之苦”,而突出了沙场生活的热烈可爱,具有浓厚的浪漫意味,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战斗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保卫祖国的迫切愿望。
“沙场秋点兵”一句是以“点兵”来写浩壮的军容。应该注意,这里的“点兵”不是在“校场”,而是在“沙场”,这就区别了校场的练兵,而说明了即将投入战斗,为下面的战斗描写作了交待和铺垫。“秋”字,点明了这场战争发生的季节。古代认为秋天是用兵打仗的最好季节,所以,作者想象中的战斗,自然也在秋季。“点兵”二字精炼而又含蓄地写出了当时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兵强马壮,枪戟森立,旗旌蔽空,虎气生生。同时,“点兵”也再次说明了诗人的统帅身份。
紧接着便展展开了战斗场面的描写:“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是一种烈性的快马(额部有鲜明的白斑),《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中,有刘备檀溪跃马脱难的故事,所骑“的卢”“一跃三丈”。作者在这里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乘人的勇猛。“霹雳”,形容弓弦发射时的响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这里用“霹雳”写弓弦之声,突出了战斗的猛烈。
以上两句是描写壮烈的战斗场面。前一句摄取战马飞奔的特写镜头,突出了将士的勇猛,同时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后句通过弓弦的声响,渲染了战斗的激烈和艰险。作者用“飞”状战马,用“惊”写弓弦,都有非常鲜明的动感。一幅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壮烈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两句战斗场面的描写,惊心动魄,大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派头,体现了辛弃疾词笔豪迈超绝、刚健有力和精深博大的特点。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完成。“天下事”指统一祖国,收复中原。诗到此处,作者的感情发展到了顶峰,词人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理想实现的境界里,他仿佛真的收复了中原,使国家又恢复了统一的局面,受到帝王的嘉奖和人民的赞扬。这里表现了诗人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忠君,求名的思想。这是一切封建文人难以超越的局限。不过,在当时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这种思想不能不说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以上八句幻觉描写,绘声绘色,龙腾虎掷,热烈壮阔,格调激昂,很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然而,幻想并不等于现实,当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以后,又发出了深沉的慨
叹:“可怜白发生”。这个歇拍又转为写实。诗人叹息自己两鬓已白,年事渐高,对理想不能实现,感到非常地痛心和遗憾。“可怜”一词,确切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感情。因为这首词是写给陈亮的,所以言外之意,是鼓励陈亮担负起“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重任。这个结尾,格调悲壮,意境深沉,同词的开头相响应,又回到了“挑灯看剑”时的状态。
总之,这首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的壮怀,激励友人为收复中原作出贡献。在艺术方面,这首词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创造了一个阔大雄奇而又深沉的意境;二是创造性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三是耳目一新的词体结构。这首词突破了词分上下片的程式。起拍和歇拍两句写实,其余八句,一气贯通,描写幻觉,充分体现了辛弃疾在词体上的大胆创新精神。四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以想象为主体,以雄壮昂扬的笔调,创造了一个阔大深沉的意境。用词来描写一个完整的战斗场面,写得如此气势磅礴,这在词史上是极为鲜见的。当然,这种想象和描写,有着坚定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早年的起义和军事生活的体验,就不可能写得如此真切。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辛稼秆,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这首词非常典型。(杨庆存)
文章来源: 中国网专家博客 责任编辑: 李瑞
作文五:《破阵子--辛弃疾》1000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品注译
[1]《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调。
[2]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曾被诬下狱。终生未仕。孝宗隆兴初,以布衣身分五次向朝廷上书《中兴五论》.建议迁都建康,设行宫于武昌,以图进取中原。对于隆兴和议表示反对,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与词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风格与辛词相同。
[3]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4]梦回:梦中。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5]八百里:牛名。《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
[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旌旗。炙:指烤熟的牛肉。
[6]五十弦;一种古代乐器。《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7]沙场:战场。秋点兵: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8]作:如,像。的卢:骏马名,一种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9]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10]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恢复中原事。
[儿]赢得:得到,博得。
[12]可怜:可叹。[4]
作品翻译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5]
赏析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
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作文六:《[辛弃疾破阵子赏析]辛弃疾《破阵子》赏析》2700字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一 :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
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篇二 : 辛弃疾《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上片“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代,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因此,辛弃疾的词全是讽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五个字,第二句七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
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对得很好。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好些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作文七:《破阵子(改写)辛弃疾》400字
破阵子 辛弃疾 (改写) 梦醒了,我睁开眼,望着四周,一切都只是原来的模样,寂静的令人恐惧。 天,已微微亮了,那号角声,依旧回荡在耳边。。。。隐隐约约的,又声 声敲在我心中…… 这个梦,太美了,可现实呢?却是那么残酷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是持 续着日复一日的征战,冒着随时可能战死在沙场上的危险,去歼灭敌人,去一步 步地靠近我那收复中原的梦想。 因为只有完成了这个梦想, 才能赢得生前生后, 为国为民的不朽美名。 可是, 这个愿望确实如此的遥不可及。甚至,我觉的它离我越来越远了,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十几年的打拼,十几年的努力难道全部白费了,付之东流了吗? 望着镜中的自己, 白发已如片片白雪夹杂在一头青丝中。 我的壮志还未实现 啊!难道,就得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生命的终点,走的离我的梦越来越远吗? 只可惜我不能改变命运,只由命运主宰我,而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空怀着 一腔报国情, 望着越来越老的自己, 望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天下, 一声声叹息……
作文八:《破阵子辛弃疾宋》3400字
破阵子 辛弃疾 宋
这首词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追忆了昔日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收复
中原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1..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 九 句为第一部分,后 1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
怜白发生(4分)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5分)
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
4.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3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 、 梦
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
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6、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悲愤。
7、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 点兵 、 杀敌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五 《破阵子》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 李白《行路难》中有
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6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8 词中与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 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
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满江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1、 表现将士高昂的战斗情绪和雄壮的军容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抒写作者理想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5、整首词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两句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9、《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
活场面。
军营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选择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场面,烘托出豪迈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一位豪
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曹 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
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
情。 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
较重。
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提示:可从
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
这首词是一首“壮词”。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
(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
(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
愤慨。 ;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这首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纵观全词。上阕写梦中情景,下阕紧承文描绘战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峻急明快,预示战事
的胜利。“了却君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抒胸臆,意气冲天,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可怜白发
生”一声浩叹凝聚着作古万千感慨,深沉悲壮。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末句转笔换意,痛苦的现
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阕的一般定格,突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
情的常规,这是《破阵子》在形式上的创新。
《破阵子》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答案: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1.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旧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 试着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
4.用你的语言再现作者热爱的火热军旅生活
答:夜深了,将军(诗人)在醉意朦胧间挑亮灯芯观看心爱的宝剑;早晨醒来军营里已是号角连连。走出中军大帐,将军吩咐将上等的牛肉分给将士们。大家一边吃着,一边听乐器翻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秋天的战场上将军检阅三军,威风凛凛。
5.结合诗歌内容解释标题中 “赋壮词”的“壮”的含义
答:从题材上看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分炙、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丽的,所以叫“赋壮词”
作文九:《破阵子辛弃疾教案》10400字
精品文档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研讨 主要教具 多媒体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一 导入
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二 朗读
1 / 18
精品文档
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师生点评、交流。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 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下两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
2 / 18
精品文档
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问: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
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 / 18
精品文档
四 构思特点
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五总结内容、意境。
小结:全词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通过梦境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卫国
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 作业
自选一首辛弃疾的词赏析,描绘其中的意境。
板书设计
破阵子辛弃疾梦境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现实
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辛弃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品读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4 / 18
精品文档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叙述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的故事:他,不是万人拥戴的明星,不是出神入化的球星,也不是紧握权力的政治家,他是个词人,更是位英雄。他22岁时,曾组织一支知人的义军部队抗金,后与狄京义军合并,并说服狄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营。此事被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率五十旧部连夜直闯五万金兵大营,活捉张国安,重新鼓舞了士气,就连当朝的皇帝也不禁“三声叹息”。
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破阵子》,走近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感受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所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1、播放示范朗读,学生静坐闭目聆听。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强调重点字词:回:醒。 八百里:牛。。八百里分麾
5 / 18
精品文档
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 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五十弦:瑟,泛指乐器。
出示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3、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请一学生朗读,问: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三、再读理解
1、请同学们以豪放雄壮的感情再读课文,找一下在词中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壮”, 要求学生以“读到‘’,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 说明其对诗句的理解。
此处注意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味,并穿插朗读,例如:
?梦回吹角连营
“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
?沙场秋点兵
点:在肃杀的秋风中,一位豪气满怀的将军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 / 18
精品文档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的激烈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君王天下事”指什么事,联系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了解时代背景。
这一仗,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
“可怜白发生”为什么“可怜”,
“醉里挑灯看剑”中意蕴丰富。“醉”,因为喝酒。酒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久别重逢需把酒,友人离别要尽酒,征战沙场饮美酒。这里作者因何而醉,
举杯消愁愁更愁。醉后不醉卧,反而挑灯。挑灯为什么不看别的,而要看剑,
学生发表见解后补充介绍辛弃疾的前期经历。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
7 / 18
精品文档
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从,,岁至,,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这剑,曾随他揭竿而起,曾伴他南下谒见天子,曾助他万人之中擒拿叛将,曾随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经历过“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轰轰烈烈的岁月。而现在,人被闲置,剑也落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无用武之地,思之怎不令人万分惆怅,愁肠百结,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而此间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唯有同样抱负相似遭遇的陈亮罢了。 再读全词,替辛弃疾倾诉心曲。
总结:《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
8 / 18
精品文档
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四、比较阅读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语言风格:豪迈雄壮
思想内容:都有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但《江城子》少有壮志未酬的悲愤。
五、拓展延伸
后世对辛弃疾多有推崇。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而“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他内心想的不是个人的恩仇,而是国家仇、
9 / 18
精品文档
民族恨。这,也正是人们景仰他推崇他的原因吧,
六、推荐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西江月.遣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七、当堂检测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上片描写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范围。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理想,也表现出他对君王因忧愁国事而生出白发所产生的怜惜之情。
D这首词意境开阔,在内容上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慷慨纵横、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
板书设计:壮志难酬 悲
报效祖国 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
10 / 18
精品文档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以及辛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并达到背诵目的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2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2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化的标签。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 作家作品5
1、辛弃疾,祖籍山东济南,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就在家乡组织义勇军抗金,不久率部南归。
11 / 18
精品文档
他一生力主抗金,不仅具有爱国热忱,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屡遭朝廷当权者排挤与打击。所以,他的词多抒写杀敌报国的豪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2、 解题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公元1188年,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到朝廷当权者的排挤,被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已,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陈亮专门前去拜访。两人在鹅湖相会,纵论抗金大事,一时被传为佳话。这首词就作于两人分别之后。
三、 朗读正音5
1、正音
2、朗读
欣赏配乐朗诵
分小组朗读,大家点评,集体齐读
四、 整体感知,诗词释义
1、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理解词的内容,疑惑之处与同伴讨论,大家都不明白,请教老师。5
2、每个小组负责翻译一句,教师启发、纠正、点拨、
12 / 18
精品文档
提问。10
3、归纳上下片内容
五、 鉴赏品析,难点探究10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2、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字或词最能表现“壮”的特点,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豪迈的军旅生活假如把“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改为“弹”你觉得如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快”和“惊”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写出词人收复失地,平定天下的豪情壮志。“可怜”写出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3、词人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昂扬壮阔的梦境——可,
13 / 18
精品文档
他的这个梦实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4、归纳主题:
这首词是词人的代表作之一,既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回忆了早年军旅生活,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战斗场面,表达出驱逐敌寇,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六、 迁移拓展,复习鉴赏古诗10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辛弃疾的这首壮怀激烈的词作,同时也了解了一点鉴赏诗词的方法,即抓住“诗眼”和“妙字”领会诗人情感。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其中的关键词与诗歌内容是如何紧密联系的。小组合作探究 鉴赏《归园田居》《渡荆门送别》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鉴赏这两首诗,将以前学过的古诗词用这种鉴赏方法复习一下。
七、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破阵子》,复习八上古诗,找出“诗眼”“妙字”,并进行赏析写在作业本上。
八、 背诵比赛
九、 教学反思
14 / 18
精品文档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
15 / 18
精品文档
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渡荆门送别》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
16 / 18
精品文档
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
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7 / 18
精品文档
首尾行结,浑然一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18 / 18
作文十:《辛弃疾《破阵子》赏析》1700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 , 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 迫害。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 怀的 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 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只用
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 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