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对逍遥游的看法》3400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 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更何况,今天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养车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又怎么能笑谈生死。不要说面对死亡,就是想想也心存畏惧,养育之恩还待报,培养孩子的责任压在肩头,生命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可不曾想,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成就让我们充满自豪。原来,需要奋斗也是幸福的一种。不是吗,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庄子》哲学被后世称为逍遥哲学,《逍遥游》开篇明旨,作为第一篇。。
庄子很形象地写出了逍遥游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或鹏,只是外形,在逍遥游状态下,没有特定的形态。为鲲为鹏,据情况而定,需要在水里游,就变成鲲;需要在天上飞,则化为鹏。他不会去思考作为鲲或作为鹏有何意义,因为鲲和鹏只是众多变化中的一两种,属于技术层面。
如何才能到达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了“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的说法,事实上,庄子提出“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要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以与天地相通的内心中的标准作为标准,所谓“人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在说“小大之辨”、“有用与无用”的时候,说了几 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所谓小大,其实是指境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春秋”;“ 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而“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做为境界的存在,永没有极限,只有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其实是人生成长新陈代谢的过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龟手之药在宋人手里,使其世世代代以洴澼絖为事,同样的药在另一个人手中,却可以得官封地。一个大葫芦在惠子那里一无是处,可是庄子则用它浮乎江湖,何其逍遥。
何为有用无用,突破种种的世俗界限,这样的内功修为,只是逍遥游的基本功。所以在《天龙八部》以及《笑傲 江湖》道家最高深的武功第一步都是散功,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无所不容,只有空才有空间吸纳更多的东西并使之再转化为无。
到这里,不禁又一次想起《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关于“体与用”的议论。扫地僧是佛家功夫的代表,看起来佛和道截然不同,可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相通的。鲲和鹏也不就是“用”么,
何为体,道家的说法是“道”,庄子强调“外化内不化”,内不化,就是体。
是鱼是鸟,有怎样的外在形态,无关紧要。鱼和鸟看起 来那么对立矛盾,只有“内”足够强大,才能将外在形态截然不同的二者调和。也就是说,只有足够强大的“内”,才能有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这一点又是和扫地僧强调的“体与用”是相通的。
那老僧道:“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牙,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为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
那老僧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 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
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
但听他继续说道:“我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身在此阁中,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明王可知其理安在,”
那老僧续道:“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 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在佛家而言,内为“佛法”,外为高强的武功。
庄子对“知见障”的表述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此言 目的,是要由知回心:“知”代表我与外在世界对立,不要将世界割裂开来用逻辑去认识(知),而是将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由心去感知它。
在第二篇《齐物论》的开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南郭子说:“今者吾丧我”。“吾”与“我”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是外,是用,“吾”是内,是体。所以“吾浩然之气”,而非“我浩然之气”,是“吾丧我”,而非“我丧吾”。对于世人而言,为尘世种种的追求迷失自己是我丧吾。
庄子强调“外化内不化”,所谓外化,就是指我们的种种行为,如同变色龙的皮肤,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现实环境。内不化,是指内心中有自肯自得的根基,有内在独立的精神,内在精神的长生是人的第二次发育。只有足够深厚的内在根基,才能无可无不可,才能忽而为鲲忽而为鹏,只有足够强大的内在根基才能让行为“随心所欲不越矩”。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生活的更好,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现实问题。好比学武之人如何练得绝世武功,以前更关注于 体和道的思考,而忽略了用和行的实践。用和行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如同武功,只是技巧,并且用和行的种种不应该反过来影响体和道,因为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内涵与意义可言,纯粹是套路。
作文二:《逍遥游为素材的作文》3200字
逍遥游为素材的作文
篇一: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逍遥游》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新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逍遥游》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新
人教版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
的思想主旨。 可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外来挖掘、积累素材,并运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即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是宇宙变化的法则。掌握
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顺应自然
2、遵从规律
3、按客观规律办事
4、“顺天从性”辨等
素材二: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拒绝。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庄子知道后主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施寻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
观点:
1、诗意地生活
2、人要淡泊名利
3、不要为名利所累
4、欲望
5、追求等
素材三: 庄子的人生之旅在于游世,庄子的游世是站在宇宙的高度去审视芸芸众生,去观察现实生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洒脱与豪迈。游世可以避免人世间的许多冲突。从这一点上说,
他的理想与现实也并不矛盾。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理想与现实
2、高度
3、跳出“象”外
4、另一种对现实的关注等。 素材四: 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象力勾绘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追求,即忘记自我,不追
求功名事业、名誉和地位,他游世的境界高阔,非常人所能企及。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2、人生的境界
3、“无为”与“为之”
4、自由
5、飞翔等。
篇二:材料作文及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及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及优秀作文
有人说,现代科技在人的生活中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或缺:没有电脑就缺失了实现愿景和优化人生的媒介,没有手机就缺失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平台??
也有人说,马克思没有“电子书”,没有“博客”,但其解放全人类的思想精髓同样流播天下;孔子没有“短信”,没有“高铁”,但其宣讲仁义的足迹照样令后人景仰追随??
例文1
便利的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应对它善加利用。
有人说,现代科技在生活中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或缺:没有电脑就缺失了实现愿景和优化人生的媒介,没有手机就缺失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平台??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大其辞,但也生动的表明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现代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出现就是为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它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标志。
也许有人说,马克思没有“电子书”、没有“博客”,但其解放全人类的思想精髓照样流播天下;孔子没有“短信”、没有“高铁”,但其宣扬仁义的足迹照样令人敬仰
追随??但是,请注意,这两位思想大家的思想在科技进步前传播了多远呢,马克思思想仅靠书本传播,也许走出了法国,但却没有走出欧洲,而他的思想真正得到宣扬,才能走出这片欧亚大陆;而孔子呢,他的几年游历尚未走遍古代的中国版图。尽管他的思想在后来遍及中国各地,但这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积累才达到的效果,若孔子生在这个时代,那他绝不会仅有区区七十二个弟子,他的弟子一定遍及天下。他可以通过电脑、电视、网络来宣传自己的思想,能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
身在当今社会,我们就应善于利用这些科技来为我们服务。虽
然,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快捷的好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克制它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就会发展的更快更好。这么多便利的条件,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天空。沐浴在现代科技的光芒中,我们应真切认识到科技进步的利与弊,从而做到趋利避害,更好更快的充实自己,为自己实现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科技的用途,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这个世界服务。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将科技这件法宝变得更好,更完美,进而更高层次的为我们服务。
现代科技是便利的,让我们更好的使用它。
例文2
物力有限 人力无穷
现代科技使人的生活产生革命性飞跃,其意义不可估量。假如马克思有博客,《资本论》会更大范围传播;假如他有电子书,则查阅资料更便捷,大英图书馆的水泥地面或许不会被他的脚磨出深深地沟痕。同样,假如孔子能发短信,则“有朋自远方来”未必“乐”,因为发个短信,通个可视电话,便天涯若比邻,近在咫尺;假如孔子乘坐世俗486公里的高铁,断不会说“无欲速??欲速则不达”。总之,这一切将大为改观。
但是,所有这一切是否都绝对好呢,《资本论》真的会因为传播媒介局限而削弱了它的影响,是金子总会发光,没有网络、博客,它不也传播世界,马克思勤奋读书的精神过时了吗,电子书
能取代图书吗,失去“有朋自远方来”的“乐”,人类是幸也,还是不幸,“欲速则不达”这蕴含哲理的格言只会闪光会被高铁的物理运动抹煞吗,“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高铁能“至”吗,科学技术是
双刃剑,它在给人带来某些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某些负面作用。
它在文化传统上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例如,由于通讯技术发达和交通水平提高,大大拉近了时间、空间距离,使得古人产生思归念远、怀旧伤别等情感的环境已荡然无存,“80后”“90后”青年学生一概读不懂古典诗文。什么“家书抵万金,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发个短信忒容易;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什么“孤帆远影碧空尽”,地球也不过是小小村落。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之时,也随之丢掉了许多传统文化精神瑰宝。再如有不少人热衷于电脑课件教学,教林黛玉进贾府,他们把人物按自己的理解拘定为一种模式。这固然可给人直观具体的印象,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阅读过程是结合自己阅历再创造的审美过程,技术化的教学手段束缚了思维空间。
世间万事万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的因素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能是手段,是工具,是辅佐,离开人一钱不值。试问,电脑技术普及有年矣,它催生出几个马克思、孔子,司马迁“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更不知博客网络
为何物。倒是近日不少掌握先进技术的人利用博客恶搞,利用电脑诈骗,高技术反变成犯罪的工具。由此可见,人第一,人的精神第一。要警惕条件决定论的危害,它把人思想引入歧途,以为只要有先进的工具就能替代人的主观努力,须知工具是由人运用的,被人掌控,为人服务的。物力有限,人力无穷。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这一真理永恒。
先进科技成果不能替代人脑,人脑越用越灵,智慧越用越出。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日本文部省规定,自1992年起珠算成为小学四年级的必修课。90年代我国时尚电子计算器。日本却把中国的算盘拿来改造,编制了珠算教材。没有别的解释,克服对科技成果的依赖性,培养过人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此我们也应引以为借鉴。
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大风的托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是主观努力。科技与事业的关系如此。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
作文三:《庄子 逍遥游解读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1500字
游黄河
庄子的《逍遥游》用大开大合的写法,形成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庄子在文中表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层层深入,从而阐明自己的一种人生哲学。即让自己的 思想从传统的惯性和封闭的偏见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广漠无际的逍遥境界,遂成其人格独往独来,其思维超拔脱俗,其文汪洋恣肆,其境波谲云诡,其色斑斓瑰异,其味淡荡隽永的千古绝唱。其实《逍遥游》的整篇文章就是用形象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由浅入深,对三种不同境界的人的剖析。
作者在全文中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即作者提出的第三种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对人生的看法。为了让读者弄清第三种境界的人,庄子在文中具体地分析了前两种境界的人 。这就让读者更清楚的认识到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和前两种人是绝然不同的,他们有着本质
1
的区别。第一种境界的人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第二种境界的人是象宋荣子和列子这类人。宋荣子和列子和第一种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他们还是有所待的,他们不是庄子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 。由此可见,前篇文章就是围绕第三种境界的人来写的。
那么前面写大鹏写蜩鸠写大和小的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形象说明后面的第三种境界的人的。蜩与学鸠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它们可以飞起,但它们飞不高,也不想飞高,不愿飞高,“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是很好的 证明吗,其实这与庄子所说的第一种境界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不是很相吻合吗,这些小虫乃至这种人在认识上不正是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样的吗 ,而鲲鹏展翅九万里,相对于蜩与学鸠虽然是有区别但是它们也是有所待的,而庄子写鲲鹏其实是 为了阐明宋荣子和列子的。在有些人眼里 宋荣子和列子可以说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宋荣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但是他们象鲲鹏一样都是有所待的。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是“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他们并非真正的逍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呢,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是作者就水到渠成地推出第三种境界的人,作者的
2
思想就很自然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感受到飘乎物我之外,定乎荣辱之外,无己、无功、无名的真正的逍遥。
全文层层推进,先从鲲鹏蜩与学鸠这些物说起从而说到人 ,先是从第一种在现实社会中的有一定作为的人说起再推及到超然物外之人,那么庄子很自然地描述了真正超然物外之人。当然笔者觉得庄子所说的第三种人其实只是理想之人,包括庄子自己也并没有作到。在庄子借粮中,庄周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年底时借给他,庄周很是生气,忿然作色,你想庄周能逍遥吗,所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逍遥也只是对一种理想化社会的追求。
总之,前文我认为就是俩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运用形象的比喻来为下文的人作形象的说明。第二部分具体地写出 了三种不同境界的人,从文章中间的一个“故”字 就可以看出来。
*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相关文章:
* “令”与“为”之别:《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疑
* 语感教学
* 记念刘和珍君
* 正确使用词语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2
* 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二
* 良药不苦更利病 忠言顺耳最利心??谈《触龙说赵太
3
后》的劝谏艺术
* 我读余秋雨的《借我一生》
*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教案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4
作文四:《以逍遥游为话题的作文 逍遥游训练题》5200字
逍遥游测试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B (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 (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积也不厚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 ?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 B (???/???/??/?/?
C (???/???/???/? D (???/???/???
1
?
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
B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 (“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
D (“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不过数仞而下
C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 (顺流而东也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人匹之 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C (虽然,犹有未树也 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6. 《庄子》是________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________篇,包括内篇
________篇、外篇________篇、杂篇________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在政治上,庄子主
张_______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
7(名句填空。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冥(mín ɡ) 鲲鹏(kūn) 抟扶摇(chuán ) 坳堂(āo)
B (夭阏(è) 蜩鸠(tiáo ) 决起(jué) 榆枋(f ānɡ)
C (舂粮(chōnɡ) 朝菌(cháo ) 蟪蛄(huì) 大椿(chūn)
D (斥鴳(yàn ) 蓬蒿(hāo) 泠然(lín ɡ) 数数然(shuò)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 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 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 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御六气之辩 B(汤之问棘也是已
C (旬有五日而后反 D(而后乃今培风
11(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
A (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此余之所得也。
12(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 (其孰能讥之乎
1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奔腾的野马,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
拂在空中飘荡着。
B (之二虫又何知, 译: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呢~
C (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D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14(下列句中“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翻译为”还是”)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15. 翻译下列各句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2) 天之苍苍,其下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5)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6)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知不及大知。
?奚以知其然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绝云气,负青天。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不负众望。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头望明月。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不胜枚举。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无所适从。 ?适得其反。
5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8(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犹有未树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勉,举世
非之而不加沮。 ?彼且恶乎待哉。
,(??不相同,??不相同。 ,(??不相同,??相同。
,(??相同,??不相同。 ,(??相同,??相同。
19(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积也不厚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
问棘也是已 ?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 ?之
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6
,(???,???,???,? ,(???,???,???,?
20(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之二虫又何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夫晋,何罪之有。
21.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 ___。覆杯水于拗堂之上,__ _____,置杯焉
则胶,__ _______。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
2)(适莽苍者,_ __,__ ___;适百里者,____ ___;适千里者,___ ____。
语段阅读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
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
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克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
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
7
22(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
( )
,(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
,(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
所待而游于无穷。
2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8
,(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来看,庄子代表了
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
25. 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 )
A.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B.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C.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
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
26(对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小知不及大知 ?有冥海者,天池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且适南冥也
A (?与?用法不同,?与?用法也不同。B (?与?用法相同,?与?用法也相同。
9
C (?与?用法不同,?与?用法相同。 D(?与?用法相同,?与?用法不同。
27(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 (断,断绝 B(极,非常 C(高超,绝妙 D(横渡,横穿 E(超越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
28(下列句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 C(莫之夭阏者 D(大王来何操?
1(C 解析:“绝”应为“直上穿过”之意。
2(B 解析:???是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是人称代词“他”;?是指示代词“此”;?是动词“到”。
3(B 解析:“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应改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0
4(C 解析:C 项,“致”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
5(D 解析:A 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 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 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用于上半句”。 6(战国 33 7 15 11 无为而治
7((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3)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8.D (A. 抟扶摇而上“tu án ”;B. 夭阏“è”;C. 决起“xu è”。)
9.C (A. 徒—徙;B. 复—覆;D. 辨—辩。)
10.B (A. 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 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 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11.C 12.C (A. 是,叫;B. 表反问语气;C. 作为,当作;D. 替。) 13. 答案:A 14. c(提示:考对虚词“其”的不同理解c 项的“其”应是代词,译为“他”指宋荣子)
15.
1).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2).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
11
到尽头呢,
3).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援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
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鹌(原文为左‘安’右‘鸟’)之类一样。
4).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
5). 然后才乘着大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逍遥游训练题能阻止它了,这样才将计划着向南飞
6). 我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的树枝就停下,有时还达不到,就落在地上了;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向南飞呢,
(四)
16(,(?举:全;?举:抬起;?举:考上;?举:举例) 17(, 18(, 19(, 20(B 21.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芥为之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宿舂粮;三月聚粮。
22(C ,3(D 24(D 25. 答案 D 26. 答案D(??“知”通“智”,?深 ?“冥”通“溟”
27. 答案 ?E ?D ?A ,?A ?B 28. 答案:B(B项为介宾前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12
13
作文五:《《逍遥游》-《逍遥游》的艺术特色》1700字
精品文档
《逍遥游》-《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1、《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逍遥游》一文的主旨,是说明庄子超越物我界限的逍遥游思想.这样一种抽象深奥的思想,在文中全是以生动的比喻、寓言来阐明的.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水负舟、杯水芥舟、行路聚粮、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等等.如此众多的寓言比喻层出不穷,就将一个抽象的哲理说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逍遥游》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太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想象又离不开夸张,大到不知其几千里的鲲鱼,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杯水芥舟,长寿到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短寿到不知晦朔的朝菌.这些都是大小、长短、高低的高度夸张.这就形成了一种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开合自如的风格.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3、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以《逍遥游》为例,文章由奇大
1 / 3
精品文档
无比的鲲鹏之变落笔,接着又是万千大小物象的纷纭蒸腾;但无论怎样的蒸腾变幻,其行文都最终指向“逍遥游”这一论旨.文章先以鲲鹏之变开局,继而以极大的鹏鸟与微小的野马尘埃相比,再与蜩与学鸠相比,引出了一系列“小大之辨”的比喻铺陈,并推演出具有不同德行的人.他们虽有现象的不同,但都有待于客观条件,达不到逍遥之境.这样,文章在前三段先以第一段的“寓言”、第二段的“重言”九曲回旋,层层申论,然后在第三段末尾突转直下,由开放而收合,由铺垫而点题.如果说第一段、第二段的层层铺垫是千枝万叶,那么第三段末尾逍遥游的点题则是这千枝万叶所烘托的哲理之花.而后几段则以曼衍之辞,继续对逍遥游这一主题作出形象性的阐发,并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中.由此看来,《庄子》之文在结构上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之妙境.
4、《庄子》的语言具有一种镂空蹈虚之美.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发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这样,就使《庄子》之文如天马行空,飘逸不定,极具一种镂空蹈虚之美。
知识延伸:
庄子 ,姓庄,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
2 / 3
精品文档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逍遥游》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逍遥游》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 / 3
作文六:《《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11100字
V01(4 No(4第4卷第4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22002年12月 7anScience of Edition) Journal University(S0cial Chang
【思想文化研究】
《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
商原李刚 710064)(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陕西西安 摘要:《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后人许多新的说法,深化了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但却无法
替代“逍遥游”的这一准确的概括。从《庄子》全书来看,这一点就更明确了。 关键词:《逍遥游》;主 旨;无为;游世主义 671—6248(2002)04—0003—05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
The of the Article of“Carefree Carefree Purport Journey”is Journey SHANGYUAN Li—gang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710064(China) University-Xi’an (Department Science,Chang’all of the “Carefree carefree sonic Abstract:The Journey”means purport journey(Although views of“Carefree the newthe can’texactdeepen Journey”(they purportexpressgeneralization obvous if we read the book of“carefrce is more Zi”(journey”(It named“Zhuang wander inaction;life words:“CarefreeJourney”;purportfKey
难道不是在暗示着“精神自由”?第三,说《逍遥游》在 一、《逍遥游》主旨辨析 赞美“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这不完全合乎《庄子》 《(逍遥游>的主旨是无为》一文说:“关于《逍遥 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命题出于《老予》。正 游》的主旨,从古至今,一致认为是在阐述庄子的绝 如魏源在《论老子》中所说,《老子》被“兵谋权术宗 对精神自由思想-[12;“我通过多年研究,认为本篇的 之,虽非其本真,而亦势所必至也。”口3这“势所必至”
主旨不是在讲精神自由,而是在赞美无为而无不为 的根源,就在这“无为而无不为”上。该命题中的“无
的圣人”[13;《逍遥游》是以‘无为’为主题的”[13;“小 为”,并不是这位作者所说的“元事”。“无为”一词,在 大之辨”也只在说明俗不知圣而二者有行为差距。作 周秦故籍中并不少见。《论语?卫灵公》有:“无为而 者的以上看法,有很多需要辨别之处。 治者,其舜也与?m”《中庸》说:“无为而成”[1]。《礼记 总的看来,这些说法是片面的。第一,《逍遥游》 ?哀公问》说:“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淮南子 的
?原道训》对“无为”作了解释:“所谓无为者,不先物 主旨(除向秀、郭象的说法以外。唐代的成玄英就
记载了三种说法,谈何“从古至今,一致认为-CH?便 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口3《淮南 子? 何况“绝对精神自由”是个既有特定内涵而又有宽泛 主术tJII》也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 言莫从己出也。”uo可见,“无为”的本义是反对妄为。 外延的概念(根本无法说明和概括《逍遥游》的主旨。其 第二,“精神自由”与“无为而无不为”二者是什么关 因此,《老子》的这一命题。正是以无为求无不为,潜
系?二者是不是根本对立的?若二者有交叉重合之 藏着权谋和杀机,很容易被发展成法家学说。因此,
处,就不应该断然否定“精神自由”。从《逍遥游》可以 “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相比之下,《庄 子》的“无为”就成了“无为而无以为”,可以说是为无 知道,“圣人无己”[2],“乘天地之正-[zJ,“以游无 穷,,Cz3,这岂不是一种“精神自由”?更何况作者反复 为而无为。说《逍遥游》在赞美圣人,这话可得加些注 强调“小大之辨”为俗人“有蓬之心”而不知圣人,这 解。“圣人无名”,也是从道家的立场来说的,当与神 收穑日期;2002—07?07 作者简介;商原李刚(i967一),男,陕西商州人(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博 士(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万方数据
2002生 4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至人作相同的理解。第四,若说大鹏与小鸟之喻 宽纵自适之貌”Ll“。《史记?孔子世家》也有相近的 只在说明俗不知圣,也未免只见其一,不及其二。从 记载。另外,在《淮南子》的《原道训》、《傲真训》、《览 冥训》、《精神训》、《要略》等中,“逍遥”、“消摇”都没 全文来看,正如王夫之在《庄子通》中所说:“庄子不 滞于无为-[(6j;“《内篇》自说自扫,无所积滞’’[“。这一 有超出这一基本含义,但却为该文作者所未见。该文 比喻,采用层层烘托的手法,以大鹏否定小鸟,又以作者没有拿出有力的训诂证据,却望文生义。自创 “新说”;我们还是以相信古注为妥,因为这些注解既 至人进一步否定大鹏}通过两次否定,把圣人形象推 到了最前面。第五,说“《逍遥游》的主旨是无为”n], 有根据,又无滞碍之处。分析以上的例证我们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一是“逍遥”一词并非异常苦闷,无事可 是经过自己多年研究所提出的“全新的观点”LlJ,这 不符合事实。远的是顾桐柏已见此理,近的就有两 做(即如该文作者所说的含义;二是“逍避”的基本含
位。一位是刘武。他在《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中说, 义为“游戏以自乐”,与翱翔等同义;三是“逍遥”中可
《迫遥游》“斯之为文,由小以至大,由浅以及深,喻之 能有苦闷和愤激(也可能有安闲自得。不可用“苦闷 以物,衬之以人,旁敲侧击,反托正喻,无j#说明无为 异常”来概括;四是“逍遥”本来就有“游”的含义,“逍 之道而已”L7J。另一位是杨柳桥。他在《庄子译诂?序 遥游”合在一起,其含义更加明确完整(远非一般的
言》中说;“《逍遥游》这一篇是表达他的人生哲学‘无 “无为”所能穷尽,而是无为而自乐的无为(达到了一
为’主义的”[B],有了这几位的主张(就不能说自己的 种“无目的而合目的”的境界,或者叫做审美的境界。
观点是“全新的观点”。第六,他书可佐证《庄子》(但 再从《庄子》,书的内证来看。《逍遥游》有:“彷
不,定准确。《庄子》一书,代表着道家的一大学派, 徨乎无为其侧,遄遥乎寝卧其下。))rzj成玄英疏
其范畴须枧全书宗旨和整体而定。虽说它不成于一 “彷徨,纵任之名;逍遥,自得之称;亦是异言一致,互 日: 人一时,但道家学派的风格却是明显的。就“逍遥”一 其文耳。m21《大宗师》有:“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
词来说,《诗经》、《楚辞》、《札记》、《史记》的用法很有 遥乎无为之业o))E22成玄英疏说:“彷徨道遥,皆自
参考价值,但《庄子?让王》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逸豫之名也。m“《天运》有一段话:“古之至人,假道 得
意自得”这,内证更有说服力,只可惜被该文的作者 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遭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
所忽视。 不贷之圃。消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
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呱”成玄英疏为t“只为逍遥 二、“逍遥”考释 累尽,故能无为恬淡。苟简,苟且素朴,自足而已,故 该文在“逍遥”一词的疏解方面,更有望文生义、 易养也。”口3可见,“逍遥”与“无为”二者之间,有一
定 “我注六经”之嫌。《诗经?郑风?清人》有“河上乎逍 的因果关系,“故”宇标明了这种关系。该文竟把 遥”句。“逍遥”与上句“翱翔”互文见义。朱熹《诗集 遥,无为也))CzJ,解释成了“逍遥,就是无为”。这“逍 种解 传》释“翱翔”为“游戏之貌”,句意为“言其师久丽不 释,完全脱离了具体语境。如果说该文的解释可 归,无所聊赖,故游戏以自乐,必溃败之势也m”。该 立的话,那么,“苟简”怎么能“就是易养”以成 文作者因师久不能归而断定他们都很忧愁,因此也 呢?“不贷” 怎么能“就是不出”呢7(-3"见,该文的解 释有断章取义 就只会元所事事地闲逛,“苦闷异常”。并以之解释 之嫌。该文把《庄子》中最清楚的一个例 子忽视了,那 “逍遥”。这种解释既是臆断,也不符合军旅生活,不 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让王》:“El出而 懂得苦乐相伴。《诗经?桧风?羔裘》:“羔裘逍 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该 文举出的例证, 遥“”;“羔裘翱翔,,[“。朱熹注为:“翱翔,犹逍遥 都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逐一 也-CgJ。这就更明确了“逍遥”为“擗戏以自乐”之意。 据,知道该文的证据是靠不住的}解剖了该文的证 该文作者又引了《离骚》:“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 就无须反驳下去了。 该文的立论霾们也 说:“逍遥相羊,皆游也“1 。洪兴祖《楚辞补注》说; 三、“逍遥游”义证 “逍遥,犹翱翔也。相羊,犹徘徊也”[I 。《离骚》又有: “聊浮游以逍遥n[(93。王逸注为:“且游戏观望以忘忧,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逍遥游》的主旨呢?前面说 有以自适也,’[ 。王选、洪兴祖的注解清楚明白,但似 过,并非古今一致认为《逍遥游》的主旨就是“绝对精
乎为该文作者所未见而自创新说。以“苦闷”而“无事 神自由”。向秀、郭象的《庄子注》解释《逍遥游》的篇 可做”释之。《礼记?檀弓上》有:“孔子蚤作,负手曳 名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
杖,逍遥乎门。”陈可大《云庄札记集说》有解:“逍遥, 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
万方数据
商原李刚:《逍逢游》的主旨就是逍遣游 5 第4期
遥游》,就忽略了“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这一基本方 哉!”【zo向秀、郭象的解说+虽然点出了“自得”之意,
面。用流行的说法“绝对精神自由”说《逍遥游》,就显 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消遥游》所描绘的逍遥蝣境 界,是“至人”、“神人”、“圣人”所追求之境,而非万物 得更不合适了。“绝对精神自由”这一范畴,有特定的
文化内涵。“自由”一词,从消极方面说。指摆脱束缚, 之境;二是向、郭用《齐物论》的主旨说《消遥游》,有
牵就“独化”说的倾向。稍后的高僧支遁(字道林)别获得解放‘从积极方面说,指自己决定自己。从实质
来看,自由以对必然的认识为基础。所谓“绝对精神 立新义。据《高僧传》记载:“遁尝在白马寺,与刘系之自由”(指不依赖任何条件的意志自由决定能力。这 等谈庄子《遗遥篇》(云:‘各适性以为遗遥。’遁日:样,所谓“绝对精神自由”,非但不是自由,简直就是 ‘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从亦逍遥
矣。’于是退而注《遭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1 幻想。因而,历来就用这一范畴来贬低《庄子》的思想
价值。客观地说,“精神自由”这个范畴虽不能概括 王羲之也由“未之信,,[“1而至“披衿解带,流连不能
已“”]。据《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说:“支氏《逍遥论》 《逍遥游》的全部,但多少还能说明一些问题。《逍遥
游》所闱述的,是一种无为而能潦大道的自由;这种 日:‘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
指鹏’。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以在近丽笑 自由不是对自然外物的控制,而是一种以无用为大
用的人生之境。在自由之外,它更强调逸豫自得,闲 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
浪。”Lz3支遁的说法:第一,结合《逍遥游》的文意,作 放不拘,游戏以自乐的精神状态。所以,单从某一个
方面来理解《逍遥游》的主旨,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具体分析,否定了“苟当其分,遣遥一也”的观点;不
再把有待无待混为一谈}第二,以“至人之心”说逍遥 从《庄子》全书的主题来看,《逍遥游》所占的地
位无疑是异常关键的。钱橙之的《庄子诂》说:“《易》之境,切近原文意图;第三,以“至足”说“自得”,更为
之学在时,《庄》之学在游。”[63此言一语中的。历代注 具体。唐代成玄英在《庄子疏?庄子序》中说:“所言 《庄》说《庄》者,有这种说法的不在少数。从《庄子》一 《逍遥游》者,古今解释不同。今泛举纲,珞为三释。所 书的篇名来看,有《逍遥游》和《知北游》;各篇中人物 言三者:第一,顾桐柏云;迫者,销也}遥者,远也,销 的行事基本上以游为主;“游”字也出现了100次以 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日遣遥。第二, 上。有人说庄子哲学为混世主义,也有认为是出世主 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 义,这都过分片面。准确地说,《庄子》的学说为“游世 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日逍遥 主义”。《逍遥游》就是这种游世主义的代表。游。第三,穆夜云;逍遥者,盖是狂放自得之名。至德 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 四、《逍遥游》剖析 下,故日逍遥游”口]。戚玄英也说:“所以《逍遥》建初 者,言达道之士,智经明敏,所造皆适(遇物遣遥,故 要落实以上说法,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逍遥游》。 清人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说,《逍遥游》“首段如烟 以《逍遥》命物。”口3陆德明《经典释文》把当时的各种 说法作了综合:“《遣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故不拘, 雨遴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 《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其行文汪洋自恣以适己,造 恰适自得。’’L“ 从以上各种说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遗遥游” 成了解读的多义性。就该文的结构来说,大体上可以 以下 划为三个部分。从。北溟有鱼”至“圣人无名”为第一 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方面是无为;第二方面, 怡豫自得,至足自在}第三方面,“乘天正而高兴”;第 部分,文章用层层烘托的手法,点出逍遥游;从“尧让 四方面,闲放不拘。尽管以上各种说法有不同门派和 天下于许由”至“育然丧其天下焉”为第二部分,分释 无己、无功、无名;第三部分为“惠子谓庄子日”至。安 侧重,但贯穿在这些说法中的理念却是基本相同的, 这就是“遭遥游”。逍遥游的基础在两个方面,第一是 所困苦哉”,说明“无用”为“大用”。刘武在《庄子集解
无为,第二是乘天地之正。但无为而乘天地之正(还 内篇补正》中,对《逍遥游》的逻辑结构作了比较详细
须无已而自得,达到闲放不拘的程度,才能算做“逍 的分析:“游有大小,特设鹏学之喻以明之。蜩学白以 遥游”。另外,在前人的说法中,把。逍”、“遥”、“游”分 为游之至而逍遥,然侗促数仞之高,抢攘榆蓬之间,
以视鹏之一举九万里,其游因至少而有限也。鹏之游 开解释,实有曲解之嫌?加上。游”字,意思更为明显。
因而,宋代林希逸《庄子口义》说:。游者,心有天游 较大矣,然必积九万里之厚风,而后乃今掊之以图
南,则其游犹有所待也。夫游有限与有待,乌在其能 也;逍遥,言优游自在也。”此之所谓逍遥游者,即
《诗》与《论语》所谓‘乐’也-[13]。至于以“无为”说《逍 逍遥也。且鹏所适者南冥也,非能游于无穷也,非能
万方数据
2002(正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通过“悬解”?J,达到安时而处顺的人生态度。《养生 游于无何有之乡也,犹之于有限也(叉乌在其能逍遥
也。此喻之以物也,更证之以人 未若乘天地之 主》提出的“缘督以为经”乜3的主题,在《人间世》中得
到了发挥。如何在人间得以逍遥?以无用处之。如 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无所待也。而其所以能 至此者,其功夫则在无名、无功、无己;能无己,则在 何达到无用?以“心斋”L2o的方法。只有这样,方可。乘
物以游心,ffz]。《德充符》突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 己之一心(斯真逍遥矣。然桂可食致伐,漆可以用致
忘”Lz]、“不以好恶内伤其身”的境界。《大宗师》的位 割人则以材之有用,恒召世之系累,是能逍遥于
心者,未必能逍遥于境也。又必无所可用焉,然后心 置更为重要。它进一步从正面深化逍遥游这一主题,
主张“真人m”和“真知”L2J,追求“离形去质,同于大 境两适,无所游而不逍遥矣。无所游而不逍遥(然后
通“”的“坐忘”口3之境,达到“常因自然而无容私” 能专精绝一,而神凝矣。斯旨也,文更举证以明
之。”【73刘武的分析细致中肯,但有两点需要说明:一 的地步,即与道合一。郭象注《应帝王》说:“夫无心而 啪 任白化者应为帝王也m“。林纾在《庄子浅说》中,发 是刘武以“凝神”、“无为”说文旨,不合本篇整体结
构。“凝神”是“神人无功”的状态,可能是刘武借《人 挥得比较详细:“无心任化,是《应帝王》一篇之本旨,
间世》的“心斋”说《逍遥游》的结果。二是刘武的分析 一线到底。四问四不知,无心也;二虫避害(亦无心
也;乘渺茫之鸟,游无何有之乡,亦无心也。游于无 没有明确“乘天地之正”与无为是逍遥游的两个对待 有,则冥物矣;即冥物矣+尚有心乎”口37所“《应帝 的方面,也没能揭示该丈对“蓬之心”的破除以及逸 豫自适这一基本方面。 王》中有:“游心于淡,台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由此可见,《逍遥游》的主旨非“无为”一语可尽。 而天下治矣!J,[“总之,从内七篇看,逍遥游在《庄子》 主题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庄子》的“硬核”,难以 无为不一定能逍遥游,还须“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
辨”,在心与境两个方面无所困苦,方可“闲放不拘、 动摇。其他篇,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发挥或深化了
逸豫白适”,达到至情至境。所以,支遁说:“迫遥者, 这一主题。从消极方面说,《逍遥游》的无为与破有蓬 明至人之心。”L23屈大均也说:“庄生之学,贵乎自得。 之心,要么表现为齐物齐论,破除成心(要么为衰乐 鲲鹏之喻,皆以喻心。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心之喻 不能人,要么为无心任化等I从积极方面看,《遣 焉者也-[14]。近人论及《庄子》,以“审美的人生”评 游》所主张的“乘天地之正,以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遥 穷-[23,则进一步表现为“依乎天理”[2”安时处 之,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可见,无为,顺应自 然,闲放不拘,心境两适,是逍遥游这一自得之乐“硬 顺““、“乘物游心“”等等。这一主题,是顺应自然的 核”的几根支柱和。保护带”,并通过跌宕起伏的寓言 自然主义。本来庄子思想以游当先,追求人的精神自 群象这一“解题手段”,烘托出了主题;《逍遥游》有着 由和解放,但它却以自然为依归,主张安时而处顺, 复杂的主题结构。 似乎两方面并不相合。但我们若从《庄子》全书,特别 是内七篇的思想结构来看,问题就清楚得多。庄子追 五、《逍遥游》与《庄子》的主题 求的,并非世俗的自由,而是对世俗自由的超越,即 单从《逍遥游》本文来理解其主题,还不完全。若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内心自由,是内在的“自然”} 结合整部《庄子》特别是自成一体的《内》七篇,就能 这种内在的自然,与道合一,正是游于心之和的逍遥 显出《逍遥游》所处的核心地位。从《庄子)一书来看, 游状态。因此,他追求的自由,与自然及命不但不矛
盾,反而直接相荧。所以,庄子的自由,与西方哲学的 它不追求实体的确定性,而重在境界的开拓,是一种
有机的生命哲学i天人,物我的合一,是它追求的理 。自由”(有质的区别。 想境界。因此,《庄子,全书基
本上是贯彻了逍遥游的 内篇如此,外杂篇也不例外。若按照刘笑敢《庄
精神——游世主义。 子哲学及其演变》[1目的划分,述庄派与内篇大体一
《内篇》多认为是庄子所作,最能代表庄子的思 致,主张。乘道德而浮游”,“浮游乎万物之租,物物而
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m”?述内七篇的主题: 想。从内七篇看,‘逍遥游)无疑是它们的主题,破除
“成一IL,J,[“,去其“是非J,[“,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 《秋水》篇与《逍遥游》从内容到风格都非常相近。以
物与我为一-C2J,即。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行-Cz3的 《刻意》、《缮性》为代表的一组,有黄老学的倾向,但
“两行”o]或“物化”。1之境。这就是《齐物论》所揭示 游的主题仍未改变。以《骈拇》为代表的无君派,喜笑
的精神境界。《养生主》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提出了 怒骂,做岸不羁,是庄学旷达的极端表现。《逍遥游》
“依乎天理”【2],。因其固然帆“,不为生死哀乐所动, 所开拓的境界,其许多方面在外篇表现得更为淋滴
万方数据
7商原李刚:《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 第4期
不是狷,而超于两者,以顺于自然,但庄子的身世事尽致,甚至被夸张至极端。不过,从总体上看,却都没 有内七篇那样蕴含丰富而不落斧凿痕迹。 迹已几不可考,我们很难做到准确的“知人论世”;我 们只能“以意逆志”,尽可能地推测和判断庄子的个 六、“逍遥游”之境 性和生活,以进一步揭示《庄子》的真义。从《逍遥 游》看《庄子》,再从《庄子》看《逍遥游》,又想见其生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与孟子同时。据刘向《战 活,似乎问题清楚了许多。国策书录》说:“仲尼既没,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 大废,上下失序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 七、结语 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
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 本文虽从驳论开始,但意在阐发《逍遥游》以至 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 于《庄子》的主旨。象《庄子》一类的文章,往往不是几
种简单的概括所能解决问题的。历来的各种说法,往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n6]往都有所得,但都不全面。前文所引的文章,既望文 在纵横捭阎的乱世,庄子属于隐士。在宗法制社会
生义,又以“无为”之义囊括全文宗旨,就过于片面。 中,每一宗族都会成倍地分化出无法分封的士庶阶层,因为他们处于分封金字塔的底层l社会的进一步 因此,本文从《逍遥游》一文的主题结构人手,从不同
发展,由庶民中也会有一部人上升为这一行列。因 层面,分析《逍遥游》宗旨的丰富性和不同层面之间
此,春秋战国之世,士人往往是历史剧中的主角,他 的关系,并从前人的认识、从《庄子》全书特别是内七
们经历了一个“从身份到契约-[aTJ的社会解放运动。 篇以及庄子思想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说明《逍遥游》
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但绝不会富拥城池。这种社会地 的主旨就是逍遥游,是乘物游心的一种至乐境界;这
一主题结构,也是《庄子》一书的主题;是隐者生活的 位,使他们的自我觉醒意识逐渐增强(有了初步的人 格独立与尊严观念。士中的一部分人苟活性命于乱 自然流露。因此,全面地分析《逍遥游》及其在《庄
世,从避乱逐渐走向避世,社会上出现了隐者。老子子》中的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庄子》以至其他
思想学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是一位隐君子。《论语》中有长沮、桀溺等隐者群像。
《庄子》中的主人公构成了一个隐者的社会,他们之 参考文献 间还互有交游,远离人世纷扰。庄子更应是一位隐君
[1]张橙辉(逍遥游的主旨是无为[J](中国哲学,北京:中 子,且代表隐者自己在说话。据《庄子》一书说,他衣
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4((4)( 大布,贷粟于监河侯。傲视王侯,视功名如粪土。因而 他虽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贫而不惫,傲然自立。他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分 1961( [33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析精辟,入木三分。他看到:“彼窃钓者诛,窃国者为 1976( 元(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阮 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m”因此,他摒绝仁义礼 1997( 乐,抨击丑恶现象(在旷达之中透出了愤激,在闲放 E5]浙江书局(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道出了人世的险恶。《逍遥游》末段的有用无用的 1986( 议论,是对险象环生的人间世的写照。但不管人世多 [6]方勇(聩永品(庄子{垒诂EM](成都:巴蜀书 么艰难,隐士们还是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既安时处 [73刘 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北京:中社(1998( 1987( 顺,又乘道德而游于无何有之乡,顺应自然,心境两 适。隐居于大自然,游于乡问山林,以华书局( [83杨柳桥(庄子译诂[M](上薄;上簿古籍出版社1991( 互相辩难为乐, [93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对俗世深恶痛绝。这种独特的隐居生活,使庄子这些 [10]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隐士们蕴育出了独特的境界哲学。他们并不否认事 社(1958( [11]陈浩(云庄札记集说rM](北京t中国书1958( 实的存在,但在不可改变的事实面前,不同的人有不 店(1994([12]慧皎(高僧传[M](北京t中华书局,1992( 同的精神境界。世俗的人为名为利为功所困,为俗学 [13]林希逸(庄子口义EM3(北京;中华书局,1997( 所乱,为自己的成见所限,隐者一旦摆脱了俗世的缠 [143胡渊如(庄子诠诂[M3(台肥,黄山书杜(1996( 绕,就容易超越俗务俗学,顺於自然,与道为一,此中 [15]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I'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自有快乐,即至乐。这就是遣遥游。 出版社(1988( 庄子的思想,淑诡瑰玮,恣纵不傥,是中国思想 [16]刘 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 1985( 文化的一道奇异风景线。庄子的风格,既不是狂,也 [17][英]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59(
万方数据
作文七:《[优秀作文]逍遥游》600字
龙吟沧海笑,凤鸣江湖老.海阔天空,一生桀骜不驯;鱼跃鹰飞,终年放浪不羁.月毁星沉,但挥泪轻叹;梦回魂断,而握卷狂歌.世事浮沉,沧桑未尽,故冷眼相看.
笑踏河山,不闻名利何物;泪看天下,却因为情所困.孔雀东南飞,天涯去不回;白马西北驰,边域留无归.梁祝无意,岂效化蝶传奇;十娘余恨,可从自沉之心.梦斩孤独,难祈佳期如梦,心埋凄楚,空叹红颜薄幸.雨雪无言,独孤梦冷,默然自此笑苍天!
语笑嫣然,寞意轻扬如故.江湖无路,奈何苍天有恨;风尘独舞,怎堪风霜沁痕.混沌情天,曾望断秋水;弱水三千,也一瓢而渡.风过尘扬,叶落鸿惊.问痴问情,且号且歌.醉看轮回,极梦天涯.
凤翔云霄舞,空使风乘月;龙归沧海去,谁为歌一阕.青春舞时,酿得甜情成蜜;痴情归处,零落相思如雨.泣别长天,泪成洪泽;笑迎霜剑,淡作笙歌.夜夜冷月留残照,年年余雪映断桥.八荒风中,散乱珠泪满天,九霄云外,猖狂舍我其谁!
何以寄天地,但笑蜉蝣;几时论成败,且看浮沉.弹指一挥,刹那芳华;拈花一笑,瞬息沧桑.缘起缘灭,气凌满天神佛;花开花落,笑傲九州妖魔.紫气冲霄,风云共狂傲;霞光笼墓,斜阳伴孤独.似心非心,稍逊霸王焚榭;似我非我,聊胜庄周梦碟.
海纳百川,终至无餍;山辞抔土,方达坦途.人生无常,唯知足长乐.故无欲无求,唯愿逍遥.
待明日,驭大鹏以游太虚,纵横四海任逍遥!
作文八:《庄子逍遥游作文》10900字
庄子逍遥游作文
篇一:庄子作文7篇
1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
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
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2 庄子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
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3庄子告诉我们
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
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
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
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
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
4庄子,灵魂的工程师
生与死,它们的意义是那么深刻,另人琢磨不透,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重塑我灵魂的人——庄子
开始,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和死,但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却激荡着我的内心。
试问,如果你最亲近的人离你远去,你是痛苦流涕,还是放声高歌,面对妻子的离去,你万万想不到,庄子竟然敲着盆盆碗碗在一边低声吟唱,这时的庄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是喜悦吗,还是悲伤,当惠子问起,面对亲人的死亡,为何还这样沉着冷静,他的回答却另人难解。他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
篇二:关于庄子的作文
庄子告诉我们
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
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
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
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
走近庄子
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
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愕了你身后的两名楚国的劝说者,他们只能悻悻而去。你用纯清的性格酿造精神的酒曲,并用之抵制功名利禄的诱惑。
我说你是真正的垂钓者,是远离世俗喧嚣、铅华风尘的隐士。你笑了,会
心的笑了。是因为我道出了你的心声吗,濮水岸边遗留着你的足
迹,勾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鱼聆听着它的祖先讲述你拒绝入朝为相拒绝高官厚禄的崇高气节,引发千百年历代文豪的钦佩。你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气节更有气魄,你比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更显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骨气峥嵘,或许,你并不在意世人或后人对你的评价,但你的灵和魂却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
虽然你只说,“吾将曳尾于涂”,但我心里明白,你之前对两位大臣的不予理睬并不是想展现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洁灵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婉言道出坚守濮水的心声,让他们自感融入不进垂钓的氛围,只能悻悻而去。
你将垂钓者升华成最神圣的名字,你将濮水臆造成世间最清澈的河流。与你相比,姜太公的垂钓就只能自惭形秽了,他把入朝为官的化梦寄予于垂钓,不知道这是否有所玷污你神圣的名字——垂钓者。
你用不似人间性情造就的清洁精神,摒弃着富贵抵制着诱惑拒绝着名利。你的思想是辉耀亘古的文明星斗,照亮了千百年来文人的的人生之路;你的气质是流淌万年的精神圣水,洗礼着历代墨客的心境灵魂;你的人格是一簇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在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怎样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那么就请穿越时间隧道,驻足濮水边,与寂寞的精神之魂倾心交谈对话,
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永远的庄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之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在那混乱的年代,你心如清潭,静至虚极。当众多学派出现时,你并未想证明孰是孰非。那淡泊之境,早已超脱了争名逐利的世俗之人;那波澜不惊,早已越过了凡人的欲念;那无为之为,早已透彻了世事的真实。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惟独你活在清晰的世界。
在现今的社会中,虽不及战国混乱,但也有阴暗的一面。是你,
让我明白了如何免遭伤害,如何面对挫折和欲望时保持冷静,使我在阴暗中看见阳光。是你告诉我,在清静的心中,即使身处黑暗,依然可以洁净身心。
在你的至理下,我逐渐变得睿智,我明白了什么是人生道路。虽然别人说你是消
极避世的,但我明白,你所在的时代,只有那种淡泊无为,才是最合适的。 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惠施太势利。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庄子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庄子的世界
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
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庄子逍遥游作文)情怀———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
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当他的妻子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地击鼓,庆贺妻子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
然而———
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胡文英所说“庄子眼光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
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他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
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
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庄子,灵魂的工程师
生与死,它们的意义是那么深刻,另人琢磨不透,直到遇见了他,一个重塑我灵魂的人——庄子
开始,我一直天真的以为,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和死,但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却激荡着我的内心。
试问,如果你最亲近的人离你远去,你是痛苦流涕,还是放声高歌,面对妻子的离去,你万万想不到,庄子竟然敲着盆盆碗碗在一边低声吟唱,这时的庄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是喜悦吗,还是悲伤,当惠子问起,面对亲人的死亡,为何还这样沉着冷静,他的回答却另人难解。他说:“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
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他将亲人的生死看得如此的平淡,那么他自己的生死应该更微不足道吧~~~
庄子死时,弟子们痛哭流涕,因为庄子对他们有恩,他们却连一口薄棺都买不起,而庄子却说:做人不能太偏心,你买棺材,蝼蚁食我,你不买棺材,我暴尸荒野,乌鸦老鹰食我,你为什么非要让蝼蚁食我,不让乌鸦老鹰食我,那样岂不是太偏心了。
连生死都看得如此平淡,那么对于庄子而言,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功名,财富,还是地位,不,庄子视此为粪土,但是他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却另人敬佩不已。
超越了生死,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此时的我,再也不把生死看得那么重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灵魂,而庄子,才是我灵魂的工程师,才是值得我一辈子追求与学习的人。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
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
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不从众,做自己(2011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水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 溪水不争流,叮咚山林幽壑间,清澈婉转,照映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生清誉。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背影。本文庄子不从众,他便让世人都随着他一起逍遥渭水,逍遥天下。
当别人都着纶巾、持羽扇,站在楚王座下,痛拍栏杆,直欲把胸中丘壑吞吐的时候,他却破衣敝履,独钓渭水滨边;当别人恨不能把自己比作光芒四射的太阳,可以洞彻一切的时候,他却指着衔泥而行的乌龟,对身后楚官淡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当别人对亲的的离去而痛哭流涕、情难自己的时候,他却背对
篇三: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的自由
我们总是提到老庄。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精髓,也是历代文人学者参悟研读的对象。与倡导积极入世的儒家孔孟之道不同,老庄思想
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主流意识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即无为与逍遥。但是,在老庄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老子的无为而治,实际上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子的无为并非真正的无为,他只是以无为为引来引出有为的论证。而庄子的思想,则是真正的无为,即追寻精神的绝对自由。
追寻精神的绝对自由,是庄子思想与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庄子一生致力于奋斗的事业。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这就引出了《逍遥游》中的经典论证:“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尘埃”,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这种不睦名利,追寻真我的思想构成了庄子思想的主体,对于庄子本人来说,这也是他一生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与孔孟的圣人形象不同,关于庄子的故事,大多都是以寓言的形式流传下来,并被人们广为传唱。这正巧与庄子的想法一致了,千百年来,庄子的思想就像江南寻常巷陌的小桥流水一般静静的流淌着,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千年弦歌,余音不绝。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这部书籍承载了庄子伟大而高远的先知思想,被鲁迅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 《庄子》历经时间与世事的洗礼,已然成为道家哲学的巨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史的瑰宝,诗仙李白称其为“吐峥嵘之高
论,开浩荡之奇言”。我们谈庄子,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部书的。《逍遥游》,《庄子》内篇之首,是《庄子》中的点睛之作,以精妙的比喻和奇诡的想象,构造出一片雄奇的广阔天地,创绘出众多神伟的神怪形象,并以此引发出深刻而朴实的论证,以表述思想,点醒世人。
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何为自由”的哲学命题,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阐明。文章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示出巨大,雄奇,展翅高飞,扶摇而上九万里的气势磅礴的鲲鹏形象,而后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揭示出鲲鹏的束缚,由此引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对于鲲鹏这样雄伟的生物尚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那么,自由究竟是什么,逍遥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在一遍遍刻画大鹏雄伟形象的同时,庄子追求自由的热情跃然纸上,那奋力追求逍遥而最终不能彻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隐藏着庄子的痛苦认识:愈是刻意追求,就愈是束缚。无论是犹然笑之的宋荣子,还是御风而行的列子,看似逍遥的背后,却都被某种力量紧紧束缚着,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这是因为他们都无法脱离世俗,被尘世所扰,无法达到精神的解脱。这也就是庄子要告诉我们的:“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只有万事无所待,才能达到真正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一生,潇潇洒洒,却又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无所待的心境,无论是遇着怎样的人,怎样的事,庄子始终是庄子,从来不会为尘世间的纷纷扰扰所疑惑。楚王派人去找他,想
以楚国相位相授。当时,庄子正在在蒲水上悠悠哉哉地钓鱼。楚国大臣说明来意后,庄子开始讲故事。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去三千年了,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结发妻子逝去,庄子鼓盆而歌,这并不是无情,只是因为看穿了世间的束缚而得到的超脱与淡然。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就是自己口中的圣人,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圣人。就像苏子《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逍遥游,无欲无为以游逍遥。
你看,这就是庄子,这就是自由。
作文九:《[优秀作文]逍遥游》1900字
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作文十:《逍遥游的学案》2300字
逍遥游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 1、鲲鹏( )2、抟( ) 3、齐谐( ) 4、坳堂( ) ....5、迁徙( )6、北冥( ) 7、夭阏( ) 8、沮丧( ) ....9、榆枋.( )10、斥鴳.( ) 11、舂.米( 13、泠.然( ) 14、蓬蒿.( )15、翱.翔(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 2、小知.不及大知. ( ) 3、此小大之辩.也 ( )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 5、旬有.五日 ( ) 6、其翼若垂.天之云 (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怒.而飞( ) 2、置杯焉则胶.
( ) 3、《齐谐》者,志.怪者也(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 5、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6、而后乃今培.
风( ) 7、背负而莫之夭阏..者( ) ( ) 8、决.起而飞( ) 9、而控.于地( ) 10、适.莽苍者( ) 11、朝菌不知晦朔..( ) 12、小年.不及大年( ) 13、众人匹.之( ) 1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 15、未有知其修.
者( ) 16、绝.
云气,负青天( ) ) 12、晦朔..( )
)
1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18、数仞.( ) 19、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 20、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21、辩乎荣辱之境.( ) 22、泠然..
善也( ) 2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去以.六月息者也。( ) 2、置杯焉.
则胶(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4、之.二虫又何知( ) 5、以.
五百岁为春( ) 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五、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2、野马..也,尘埃也。( ) 3、腹犹果然..( ) 4、众人..
匹之( ) 5、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六、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而后乃今将图南.
( ) 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 七、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彼其恶乎待哉( ) 5、彼且奚适也?( )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奚以知其然也( ) 八、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 ) ) )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 ) ③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 )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 ) ②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 ) ③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 )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 ) ⑤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 ) (3)图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 ) 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 ) ③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 )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 )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 ( ) (5)穷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 ( )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
九、翻译下列句子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之二虫又何知!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
矣。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