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1100字
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
初二2班主题班会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 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 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 象比比皆是: 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 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 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 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 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 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 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 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 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 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 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 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 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 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 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 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我今天讲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爱护公物. 面对那些残缺不全的门窗,玻璃,黑板, 我不禁要问那些狠下杀手的同学: 当你挥拳砸向那些门板的时候,难道你就能成为拳王泰森吗? 当你飞脚踹向地脚灯的时候,难道你就能成为台拳道高手吗? 当你把桌面刻划得面目全非时,难道你就能成为达芬奇吗? 同学们,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葱绿成长着的小花小草,那就是它生命 力最完美的体现, 而洁净光亮的路灯同样是它生命最完美的展示. 如果说爱国是一个空泛的话题,那么爱校就最现实不过了, 诚然,刻苦学习,为学校赢得声誉是爱校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不仅培养你良好的素质, 健全你完美的人格, 而且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爱国.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我们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 而去故意毁坏公物, 那它损坏的是国家的财产, 贬低的是你的声誉, 破坏的是学校的形象. 在此,我恳请同学们: 象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爱护象征着智慧和文明, 培养了一代代英杰的我们的母校
作文二:《讲究公共卫生 维护个人健康》700字
讲究公共卫生 维护个人健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2、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讲究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四不”。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图中人物在做什么?他们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乱扔东西、随地吐痰、大小便、涂抹该画、这种行为不对,违反社会公德。)
二、维护公共卫生的意义。
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在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里,人们会情舒畅、精神焕发、少得病;而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人们会变得心烦意乱,情绪压抑,学习效果差,易得传染病和慢性病。
三、怎样维护公共卫生?
⑴不随时吐痰。
痰和鼻涕含有细菌、病毒等肉眼看不见的致病物质,吐在地上或抹在墙上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并且待水分蒸发后,痰中的细菌、病毒等就会随尘土飘浮在空气中,危害他人健康。
⑵不随地扔果皮纸屑。
果皮纸屑是生活中的垃圾,这些脏物会招来苍蝇、老鼠等害虫,给人类传播很多疾病,如肠炎......所以应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内。
⑶不在墙壁、桌凳上面乱刻乱画。
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损坏了优美的环境,又破坏了公物,一定要从小养成爱护公物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品行。
⑷不随地大小便。
随地大小便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会污染生活环境,粪便不但又臭又脏,而且其中含有很多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带到食物上去,传播疾病,粪便干了以后,一部分被雨水冲到江河塘堰而污染水源。
三、说一说。
你做过破坏公共卫生的事吗?今后你会怎样做?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维护公共卫生 怎样维护公共卫生
自觉遵守“四不”
通过学习破坏公共卫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使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维护公共卫生的意义及方法
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维护公共卫生?
作文三:《公共卫生的含义》10900字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公共卫生的含义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公共卫生是为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伤害和失能.社会做出的有组织的反应。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公共卫生还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界定明确范围。所谓公共卫生就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技能为基础,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也称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基础性公共卫生措施和应急性公共卫生措施。2003年,中国政府作出的定义是: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要研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努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他说,“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58.31.37]:15块钱够不够用啊?
【童爱萍】: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这一标准够不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只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也就是实施方案里规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人均经费标准,
这些服务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等。除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外,国家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如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还另外安排专门的补助经费。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虽然是面向居民个体的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服务面向的人群主要是适龄儿童,老年保健主要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主要是面向妇女儿童。人均15元是财政部门安排经费的平均标准,财政部门按这个标准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安排补助资金,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筹使用,人均15元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能得到15元的服务。第三,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同时,医改意见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目前,有的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就已超过15元。
[不懂外语]:嘉宾:实行医改后,老百姓到医院就医,医生总给开拿回扣的药品处方怎么办?宁用贵药不用贱药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制约医院和医生呢?
【孔灵芝】: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今后国家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制度。自2009年起,确保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规定首先选择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首先选择使用。有关部门将制定不同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并定期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管理情况。也就是说,从制度上杜绝宁开贵药,不开贱药的现象。
[xzjuli]:何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饶克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比如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是针对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结核病的DOS治疗、血吸虫病的防治等都是针对患该种疾病的患者,预防氟中毒等地方病的项目是针对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这些都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如果不属于这些人群,则不需得到这些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均等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美丽的莱茵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不是意味着存在着【特殊卫生服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好吗?
【李立明】: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群的,其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与促进,目标是实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我们之所以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由于所在国、所在地区和人群所面临的卫生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所有的国家、地区和人群都是一样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还受所在国的国力和财政状况的制约,因此,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会根据国力的改善、财政支出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所以,所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在上述两个因素制约的条件下根据本国实际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在上述两因素不断的变化中,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至于特殊公共卫生服务,它是指这些服务内容不是针对所有人群的,而是依据个人的特殊需求,比如说某种肿瘤的早期筛检就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公共卫生服务。我们知道,就我国目前的医疗
技术水平,我们还不能对所有早期筛检出的肿瘤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肿瘤筛检不应是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而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可以提供这样的技术服务。这可能就是你所说的特殊卫生服务的含义吧。
[黎莘]:嘉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拿什么来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谢谢 。
【杨青】: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从2009年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加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投入方面,一是完善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四是继续支持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增加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项目。 在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 在管理方
面,一是加强规划。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岗位服务规范,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和实施细则,并将人员收入与服务绩效挂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转变服务模式。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新医改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不懂外语]:实行医改后,随着医院的数量增加是不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医科大学生或硕士生就不会因就业难而去喂猪卖肉了吗?
【李立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其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同意你的看法,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由于医学专业是非常特殊的专业领域,培养这样一个学生所投入的经费远远大于一般的普通大学生,因此,我们希望所有的医学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我为峰]:如果再出现非典等恶性传染病,现在是否能有效应对?
【孔灵芝】:医改方案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随着这些工作的加强,一定会很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另外,在我国已在2003年5月9日,就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理等内容均做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规范》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专业机构职责,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度上,机制上,组织上和技术上都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飞镝鸣处]:如何保证所投入的资金能产生最好的效益?
[心泊天下]:如何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资金不被挪作它用?
【童爱萍】:两位网友所提的问题都是财政投入的使用和管理问题。这也是医改意见和医改方案公布后很多网民关心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确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一要明确责任。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责任。二要完善制度。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并制定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努力对补助资金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要转变投入方式。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需方等形式,提高卫生投入的效率。四要加强考核。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因素,与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挂钩,调动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五是强化监督管理。采取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努力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也欢迎广大网友参与监督。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使政府卫生投入更好地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卫生服务。
官员学者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
李立明:依靠制度保障实现城市和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
[登泰山而小鲁]:在妇幼保健这一块,如何做到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孔灵芝】:为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这个《条例》明确规定,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儿童在现居住地居住三个月以上,就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这就从根本上保障流动儿童可以及时接种疫苗。同时,为了及时发现免疫的空白,更好地对流动儿童预防
接种的疾病进行管理,2005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管理做好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工作通知》,建立了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制度。并且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各地将定期对辖区内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尤其是城乡结合户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查漏补缺,以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本次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打破区域界限,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你们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城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呢?
【杨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城乡、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不平衡现象。均等化就是为了逐步消除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儿童都应该免费得到国家免疫规划内的预防接种,比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脑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再例如,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
[一鱼三吃]:请问嘉宾,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
【李立明】:实现城市和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依靠制度的保障,这次医改方案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按照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其次,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靠政策的引导,这次医改方案明确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提供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明确提出了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完善对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
和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这就是典型的公共政策为实现城乡卫生均等化提供了政策保障。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需要组织的保障,在这次医改方案中另一个显著特点提出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务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这些都为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有经费的支持,所以,这一次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少于15元,到2011年不少于20元,同时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设备购置和常规运转的经费提供全额经费保障,也为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正是由于有了上述制度、政策、组织和经费的保证,我们相信实现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步入正轨。
重视预防: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安全出口]:“预防为主”的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李立明】:预防为主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目标实现的依托。预防为主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之路。我国预防为主的长期实践证明,通过预防(比如开展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对慢性病防治(比如合理膳食、减重、积极体育锻炼和控烟)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坚持预防为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最后我要说的是,预防为主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理念,更重要的应该是得到充分的实践,也就是要把
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实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之中。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
【孔灵芝】:我们知道在卫生改革的近期五项重点中,其中有一项重点的工作就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使老百姓少得病,其实就是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观念。预防工作其实一方面体现在无病早防,第二个方面体现在有早期诊断和治疗。另外,已经得病的人防止他们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是从根本上促进老百姓健康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很多的慢性病,通常我们所知道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这些疾病都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很密切关系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控制生活行为方式,我们就可以减少80%的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癌症40%的发病率。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我们在这里以高血压为例,否则你得了这种疾病,如果你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可以治疗控制,你就可以终身是一个高血压的患者,而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不能够很有效的控制,可能你就会产生心梗、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当你的疾病到了这种状况时,你不仅严重地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且会花很多的钱,并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预防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少得病,晚得病,甚至是不得大病。这样的话,无论是对我们的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是我不爱你]:如何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李立明】:在新发布的医改方案中,对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像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直接面向群众的防治结合的服务队伍、组织和载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
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投入和补偿机制,对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全额拨款。这些都对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组织、能力和经费的保障。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也同样存在一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问题,这是我国城乡差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别所决定的。
[丛林漫步]:新医改方案,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有哪些亮点?
【孔灵芝】:我想这次医改方案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加大了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投入包括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费,专业公共经费,机构人员的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这些会解决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生存问题,全身心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中。另外政府将投入经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预警及组织能力,为了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覆盖到城乡居民,国家还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内容,这里包括,定期给65岁老年人检查身体,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人群提供防治治疗服务,同时,将增加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免疫规划。另外,还要在2009年开始,要新增一些项目,比如说,为15岁以下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这些工作其实都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观点,非常符合我们疾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也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和经费保障。
[60.208.179]:1、医保管理部门按病种以预付费方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标准是什么?2、国内研发的病例质量费用监控系统提供的费用参数可否作为参考标准?
【饶克勤】: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制度是按项目收费,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按病种付费的机制。我知道有些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青海、陕西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机制的探索和方法的研究。从初步研究结果看,按病种付费的机制在控制医疗费用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在这次医改方案中提出了“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的改革”我认为,按病种付费的关键问题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和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路径。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医院管理方式不讲成本、不讲核算,我国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也缺乏临床诊断规范。某些地区医保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的情况建立了一些疾病的费用控制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杜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李立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在这个文件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明确的任务,包括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这既是中央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央负责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公共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及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的经费支撑和补助,并明确向中西部和基层倾斜。地方政府则在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项目的扩展和本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项目中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
[58.31.37]:其实很多私立的诊所就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他们如果提供服务,政府能给钱吗?
【童爱萍】:医改意见明确提出,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同时,
还明确,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因此,对于包括社会力量举办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只要按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政府补助。
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
[Hpty]:乙肝、疟疾、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现在做得怎么样?新方案出来后,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孔灵芝】:乙肝、疟疾和麻疹都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我想在这里重点说一下乙肝。 在医改方案实施近三年的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中,有一项工作是为15岁以下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从2009年起,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对1994年以后至2001年间出生的,就是现在的8—15岁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的接种项目。由于2002年国家已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因此,200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不列入此次的实施方案。2009年,将对1994和1995年两年出生的,就是现年14—15岁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实施接种。2010年,是对1996和1997年两年出生的,现12—13岁的儿童实施接种,2011年,对1998—2001年出生的现8—11岁的儿童实施接种。测算需要接种的未免疫儿童一共是7000多万。
[58.31.37]:我的亲戚是乡村医生,他能从医改方案中得到什么呢?他能得到政府补助吗?
【童爱萍】:医改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具体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目前部分地区已采用上述
方式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偿。在补助的发放方式上,有的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助,有的是按月给予一定补助。
[强国一派]: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国卫生资源的结构要做何调整?卫生资源的总量还有多大的缺口?
【饶克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就是强化预防为主,保障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成本效果好的卫生发展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我们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治疗上,尤其是高、精、尖的技术层面上。这次医改方案从体制创新的高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卫生资源的重大战略性调整。通过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基本医疗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财政的支付能力。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内容将逐步扩展。谈到卫生资源总量还有多大的缺口?我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我认为卫生资源总量取决于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于老百姓来讲,医疗服务是主动需求,公共卫生是被动需求,而且这些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卫生支出占GDP的8-10%,美国占16%,我国不到5%。我国13亿人口每年的卫生支出大约占世界卫生支出总量的3%,但人口数是世界的1/5,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消费很低,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需求,看到卫生资源总量与世界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国目前有接近2亿高血压患者,而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仅30%,服药率仅25%,有效控制率仅8%。大家知道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实,高血压控制的基本药物非常便宜,一年费用不足百元,即使全国高血压患者均免费服用基本抗高血压药物,费用也不足200亿,但
产生的成本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巨大,是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我峰]:公共卫生与临床如何有机结合起来?
【李立明】:在谈公共卫生和临床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先搞清楚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在哪里。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也就是要解决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问题。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个体病人,是解决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的问题。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这二者的最佳结合是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我们在乡卫生院和村医务室,实质上就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工作。另外,像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样的慢性病也是可以实现公共卫生和临床的有机结合的,比如说我们治疗高血压病人,就是对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肾病和高血压眼病的最有效预防。性病、结核病的治疗就是有效的控制传染源,让他们不再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发挥的也是预防疾病的职能。在医院的急诊科或者是呼吸道门诊,我们的医生往往可以最早发现一些新发传染病,比如说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综合症,如果我们的医生没有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概念和技术,就会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所以,防治结合是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疾病防治,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就是要弥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裂痕。
作文四:《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13500字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第3卷第3期
20o5年8月
锦州医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JofJiIlzhouMedical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Q1.3No.3
Aug.,2005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韩春华2 马呜潇,于洋,
(1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1;2莫旗动物防疫监督检验所,内蒙古呼伦贝尔162850)
特别是鸡对禽流【摘要】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有较高的易感性.A型禽流感病毒
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国际兽医局已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之一,
并被列入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动物类传染病名单.为此,通过对禽流感在世界流行情况,人流感大流行及与禽流感病毒的关
系.A型流感病毒的存在,传播及其演化等内容的介绍,阐明禽流感公共卫生意义,增强对A型禽流感的认识.
【关键词】禽流感;公共卫生;人畜共患病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2—4569(2005)03—0001—06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
毒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禽的病毒性传染
病,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去一直用欧洲鸡瘟或真性
鸡瘟来描述这种致死率极高的急性出血性疾病,
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Beetsville召开的第一届国
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废除了"鸡瘟"这一病名, 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HighlyPathogenicA— vianInfluenza,HPAI),因为禽流感除了AI外, 还有其它各种表现形式.国际兽医局(OIE)将高 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定义为A类烈性传染病,并 被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列为动物类传染病名单.近年 来,由于AI在全球范围内越演越烈之势,目前, oIE已着手修改有关动物法典中相关条款,过去只 将HPAIV纳入管辖范围内,现扩大为报告性禽流 感(NotifiableAvianInfluenzaNAI),包括:高致 病性报告性禽流感(HPNAI)和低致病性报告性 禽流感(U)NAI).
AIV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 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一般认为自 然状态下AI与人流感之间的联系是需要通过中间
马,海豚等哺乳动物)来实现的.但 宿主(如猪,
在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H5N】AIVJ首次突 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人儿3J并引起人死亡,打破 了自然条件下仅有H1,H2,H3亚型流感病毒可以 感染人的常规,由此赋予了AIV全新的公共卫生 意义.
一
,禽流感在全世界的流行情况
自1959年世界首次报道了高致病力禽流感 (卜?)AI)在家禽中暴发以来,共有23次I-IPAI暴 发(2004年亚洲范围暴发的HPAI计为1次),其 中16次在鸡群中暴发,目前公开报道发生高致病 力禽流感的国家有澳大利亚(H7N3和H7N7),巴 基斯坦(H7N3),墨西哥(N2)和意大利
(H7N1),荷兰,中国等.【1j【2j【3j【j
除HH7亚型之外,1993年在新加坡的鸭与 1979年在英国的火鸡中分离到的H1o禽流感病毒株 具有相近的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56 和1.62,完全符合高致病力的特征,1998年在中 国分离到的}{3分离株【5l,其IVPI为1.44,为 高致病力禽流感毒株,尽管在传代的过程中,毒力 发生变化,致病力变弱,但这无疑提示我们,除了 已导致禽流感大规模暴发流行的H5,H7亚型病毒 之外,还应关注具有高致病力特征的其他亚型禽流 感病毒所具有的引发禽流感大暴发的潜在可能. 我国自1994年陈伯伦等首次在广东一些发病 鸡群分离到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毒株以来,许多 地方鸡群出现了类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J. 【收稿日期】2004—12—20
【作者简介】马鸣潇,男,1973年生,内蒙古赤峰人,讲师,长春军事兽医研究所在读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子病毒学;于
洋,男,1962年生,辽宁大石桥人,副教授,兽医学硕士;韩眷华,女,1974年生,内蒙古呼
伦贝尔市人,助理兽医师.
?
专题论坛?o
唐秀英等许多研究人员先后在新疆,四川,广东, 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病鸡中,分离到H14 N5,H4N6和H9N2等亚型,从鹅体分离到H5Nl亚 型.1999年中原地区禽流感一度风起云涌,波及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辽宁数省,较以往病死 率略有上升,毒力似乎有所增强,但对部分分离毒 株的血清学鉴定,仍为H9N2亚型.2004年1月
27日在广西隆安县丁当镇首次报道从鸡群中分离 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波及全国大部 分省份.目前尽管我国流行的多为低致病力禽流感 毒株,但在缺乏免疫力,又无适当防疫措施的鸡群 中流行,使鸡群的死淘率增加,产蛋量减少(产蛋 率可由90%--95%急剧下降到20%),给养鸡业造 成的损失仍是相当惨重的.
二,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意义
禽流感病毒(AIV)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流感的 最大的基因库,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 源.流感病毒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每次人类流感 大流行的病毒都是通过种间传递的方式源于动物流 感病毒,或者由动物流感病毒和当时的人流感病毒 流行株杂交而来,其根源都是禽流感病毒.【8J但自 然状态下,一般认为AI与人流感之间的联系是需 要通过中间宿主来实现的.但在1997年香港禽流 感事件中,H5NlAIV首次突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 人并引起人死亡,L9J【l0J打破了自然条件下仅有H., H2,亚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常规,因此赋 予了AIV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
1.人流感大流行及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流 感病毒是唯一的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范围大暴发 的病毒,.可以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引起发病,每次 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20世 纪,人类发生了4次流感大流行,除1977年的前 苏联流感是由50年代曾经流行于人群中HlNl的 再现导致之外,每次大流行都有涉及到AIV基因 的介入.(见表1)
1918年至1919年,暴发了世界上着名的"西
班牙流感"(SpanishInfluenza),这是历史上最可怕 的一次流感大流行,2o00多万人死于这次流感, 全世界有2亿人感染了流感.这次灾难性流感虽然 起源于美国,但是由于1918年5月,大批的西班 牙人死于该病,因此将其命名为西班牙流感.但有 证据表明,该病毒可能最早来源于中国.【7J血清 学记录表明,此次流感是由类古典猪流感病毒 (HlN.)引起的,对该病毒的后代病毒进行遗传学 .
分析表明,该病毒来源于欧亚大陆的禽流感病毒. 有人推测可能是AIV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1957年,20世纪的第二次人类大流感暴发了, 称为"亚洲流感"(AsianInfluenza).最早发生于 中国的贵州,两个月后传遍中国,香港,新加坡, 之后传播到全世界.血清学研究表明,引起此次流 感大流行的病毒与当时的HlNl不同,是H2N2亚 型.Kawaoka等发现该病毒的PB1,HA,NA基 因皆来自禽类病毒,其它基因仍保留了当时流行于 人群中的H1N1病毒的基因.
1968年春末夏初,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人群中 出现了新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H3N2,之后快速传 播到香港,造成大面积流行,进而传播到东南亚及 全世界,暴发了20世纪人类的第三次流感大流行, 被称之为"香港流感"(HongKongInfluenza).
Kawaoka等对此次流行毒株的各个基因进行了研 究L3JL,发现它的PB1和HA基因来自禽流感病 毒,其他6个基因来自当时流行于人群中的H2N2 病毒,也是一个人源和禽源病毒的杂交病毒.由于 其表达的HA抗原属于AIV的HA,当时人群缺乏
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因此造成了大流 行.为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感染人的AIv, 人群也缺乏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同样具 有发生人的流感流行或世界大流行的潜在危险,特 别是当AIV与人流感病毒,或猪流感病毒发生基 因重组后,更增加了这种大流行的可能性. 1977年暴发了20世纪第四次人类流感,历史 称为"俄罗斯流感"(RussianInfluenza)引起这次 流感暴发的病毒是HlNl亚型,血清学和遗传学分 析显示与50年代流行的H1N1非常相似.导致这 次流感的病毒最早从前苏联分离到,但研究认为本 次流感起源于中国的北部.只有引起本次流感的病 毒基因没有AIV基因的介入.
1997年在香港发生禽流感感染人事件.1997 年5月,从香港1名死于重度肺炎与雷耶氏综合症 的男孩体内分离到1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A/ HongKong/156/97(H5N1),序列分析表明,该毒 株的各个基因片段与同年3月底到5月初在香港新 界造成3个鸡场6500只鸡死亡的H5N1禽流感病 毒几乎完全一致,病毒的8个基因皆来自于禽类, 即为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死亡.到1997 年底,共有18位香港居民感染了H5N1亚型流感 病毒,其中6人死亡.【10儿儿J继2003年香港再次发 生H5N1亚型HPAIV感染人后,2004年暴发于东 南亚的N1亚型HPAI再次引起了人的感染. ?
专题论坛?
表120世纪人类流感大流行情况
也有证据表明此次流感起源于中国C3]C] 2.A型流感病毒的存在,传播及其演化.A型 流感病毒可感染各种动物,包括禽类,人,猪,马 及各种海洋哺乳动物.
(1)禽流感在水禽中的存在,传播及其演化. 现有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每次人类流感大流行 的病毒都是通过种间传递的方式源于动物流感病 毒,或者由动物流感病毒和当时的人流感病毒流行 株杂交而来.J在水禽中,主要是野鸭,岸基鸟, 海鸥中,可以分离到所有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 在水禽中,AIV是肠道分泌型病毒,优先在肠道 中复制,分泌到粪便中.因此,粪便造成水系污 染,导致病毒在水禽中沿着粪便一水一口的途径传 播,进而通过候鸟的南北迁徙将病毒进一步扩散开 来.Ito等对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A型流感病毒 的M基因进行了进化分析,发现所有A型流感病 毒的M基因至少可以分为4个分支,即马甲I型 病毒;只含有H13亚型的海鸥病毒;人和古典猪病 毒;北美禽病毒(包括近期的马流感病毒)和古老 的AIV(包括类禽猪流感病毒).Gorman等也对 NP这个具有分型功能的基因进行了进化分析,3J 发现A型流感病毒的NP基因可依宿主的不同分为 7个特异分支,即马I型,马型,猪,人,海鸥, 北美禽,欧亚禽(包括类禽猪病毒).AIV的各基 因片段研究分析表明,在地理上AIV可分为两个 分支,欧亚分支和美洲分支.J通常认为,野生水 禽是AIV的保存库,感染AIV的水禽在临床上几 乎都不表现疾病症状,只是通过粪便将AIV排放 到水中,为野生水禽提供了一个永久的AIV污染
的栖息地.水禽中的AIV已演化到一种平衡状态, 形成了A型流感病毒的自然保存库.在西半球, Ito等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湖中可以很容易地分离 到许多亚型的AIV.5J因此,他们认为阿拉斯加湖 可以看作是迁徙水禽中的AIV繁殖基地.从东半 球来看,我国的华南地区水域辽阔,是候鸟迁徙的 必经地,因此,也是AIV重组,繁殖,扩散的主 ?
专题论坛?
要地区.
(2)在哺乳动物中的存在,传播及其演化.迄 今为止,已从野生和家养的温血动物(鸟和哺乳 类)中广泛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大量证据表明, 所有的哺乳动物的流感病毒都来源于野生水禽,【l6J AIV可由鸟类传播给哺乳类动物,[儿18]也有人流 感病毒传播给猪的报道.1931年,Shope分离到了 猪流感病毒A/Swine/Iowa/15/30(H】N】),结合对 人流感病毒的血清学的研究,表明这个猪流感病毒 在抗原性上与1918,1919年人流感病毒很相似, 也是来源于欧亚大陆的AIV.在欧洲,自1979年 以来,禽H1N1和人H3N2病毒在猪中共同流行, 并且最终在宿主体内发生重组,产生了一个HA和 NA来自于人的H3N2,而其他基因来自于禽H】N】 的杂交病毒.这个病毒在荷兰又传染给了儿童,表 明人和禽病毒在猪中产生的重组株可以重新感染 人.以上这些证据表明,猪作为一个"混合器"起 到将人流感病毒和AIV重组并产生新的可能引起 人类流感大流行的毒株的作用.9J从1979年起, Pensaert等就从发病猪中分离到了禽源H1N】病毒,
后来又连续在德国,比利时,法国和英格兰检测到 这种病毒.1956年,Sovinova等在布拉格流感病 马体内分离到1株马甲I型病毒A/Equine/Prague/
1/56(H7N7).1989,1990年,在我国东北地区暴 发了马呼吸道疾病,经血清学鉴定是H3N8亚型, 遗传演化分析表明,此病毒的基因来源于禽病毒. 19791980年,美国东北海岸的海豹约有20%死 于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患病初期表现为典型的病毒 性肺炎,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证明,其病原是A 型流感病毒,从感染海豹中分离到A/Seal/Mas— sachusetts/1/80(H7N7)病毒,遗传演化分析证明 该病毒来自AIV.1982,1983年,新英格兰海岸 再次发生海豹死于病毒性肺炎的事件,对海豹体内 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证明该分离 株是H4N5亚型,与禽源病毒密切相关.以上事实 0
表明,AIV的基因可以不经过很大的变化直接感 染哺乳动物,并引起严重发病.
(3)禽流感在人体中的存在.一般来讲,AIV 是不能直接在人体内进行有效复制,也就是说, AIV基本上不能直接进人人体.然而也有新的事 实不断向此观点提出挑战,最着名的就是1997年 香港发生的H5N1亚型耶AIV直接感染人事件, 彻底打破了人们多年来对AIV的认知框架. 3.产生导致人流感大流行病毒的可能机制. 从1918年西班牙灾难性大流感发生至今已经近一 个世纪了.这期间每隔十几或几十年就会有一次流 感大流行,除1977年的前苏联流感是由50年代曾
经流行于人群中的H1N1的再现导致之外,每次大 流行都涉及到AIV基因的介人.因此,将来的流 感大流行很可能是由人类缺乏免疫能力的AIV引 起,还不能确定这个病毒是直接还是间接介人人 类,但至少有两个可能的机制.
第一种机制,猪作为中间宿主.如果下一次人 类流感大流行的毒株是像1957年和1968年一样的 杂交毒株,那么,就一定要有两个来自人和禽的不 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由于宿主范围的不同,所以 大多数AIV不能直接感染人,但是对猪却没有这 个限制.因此,存在以下两个假设:A,猪是一个 "混合器",AIV可以和人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 经过杂交后再传染给人.H1N1AIV和}{3N2人流 感病毒在欧洲猪体内杂交,又传染给荷兰的儿童的 事实就是这一假设的有力证明.B,在AIV从鸟向
猪扮演了一个中间适应宿主的角 人的传播过程中,
色.人体内流感病毒受体是a一2,6一唾液酸,禽 体内是a一2,3一唾液酸,而猪同时具有这两种受 体.Ito等发现,【2oJ在H1N1AIV进人猪体之后的 适应阶段,其受体特异性发生了改变,由a一2,3 特异变成了a一2,6特异,该发现支持此假设.这 两种假设并不矛盾,事实上,当AIV在猪体内复 制并与人流感病毒进行杂交的时候,就可能同时发 生了受体特异性的改变.当然也可能AIV在猪体 内适应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与人流感病毒杂交 就可以在人体内进行有效的复制了.
第二种机制,AIV直接传播给人.1997年, 香港H5N1的暴发,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种问传 播模式,即A,AIV直接传播给人,并在人体内与
人的流感病毒进行杂交,产生可在人体内有效复制 的病毒;B,AIV直接传给人,在人体内经过一段 时间性的适应使其受体特异性发生改变,符合人流 感病毒的受体的要求,进而达到在人体内大量繁殖 .
的目的.
4.流感病毒的基因库.目前,已经从多种动 物体内分离到流感病毒,其中包括人,猪,马,海 洋哺乳动物和鸟类.J进化分析表明,这些病毒都 具有种属特异性,即存在种问屏障.研究表明,野 生水禽是其他物种流感病毒的来源.Kawaoka等认 为,野鸭是流感病毒的一个基因库,岸基鸟和海 鸥是另一个基因库,二者有所不同,在野鸭中可以 分离到除H.3之外所有亚型的病毒,在岸基鸟和海 鸥中可以分离到H13.
野鸭是野禽中随时都可以分离到流感病毒的禽 种,但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如此慢性的感染和长 时间的病毒潜伏,在其他动物中还没有发现.病毒 首先侵染水禽的肠道组织,感染期通常可持续2, 4周,在整个过程里都从粪便中排毒,导致同一水 域中其他野禽的感染.每年都有一批新一代天然免 疫的禽类长大,因而,病毒能全年在周围环境中持 续存在流行.流感病毒不导致野生水禽死亡.说明 它们在自然界中已达到一种共生的平衡状态.在这 个病毒库中,由于很多水禽,迁徙鸟类等常年带 毒,因此新的病毒可不断产生.Hinshaw等对加拿 大的野鸭进行了研究,发现了7%的野鸭被两种以 上的流感病毒感染,这就为重组产生新病毒创造了 极有利的条件.1976年到1989年之间,Webster
等对加拿大的野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EalE5J发现在 迁徙前聚集在一起的幼年野鸭中AIV分离率高达 20%,感染的野鸭都未表现出临床症状,野鸭中可 以分离到所有的亚型病毒的组合(H13除外).因 此,野生水禽是其他物种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基 因库.
5.华南地区作为全球流感及禽流感发源地的 地位和意义.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是流感流 行中心之一,在全球流感监测工作中起到重要作 用.华南地区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华南地 区不仅是中国禽流感,人流感及其它动物流感的发 源地,也是世界人流感和禽流感的发源地.该地区 水网密布,拥有大范围,高密度的野禽及哺乳动物 (包括人),家禽,水禽和猪等习惯于一起混合饲 养,动物粪便对水系污染严重,人与猪,禽(尤其 是水禽)的接触非常紧密.因鸭(或水禽)源的低 致病力毒株对其他禽类(包括鸡)具有潜在的致病 力,并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粪便排毒,污染 水源.家禽和水禽的混合饲养不可避免地成为流感 发生的潜在因素,其中水禽为流感病毒的保毒者, 流感病毒可通过含毒的水禽粪便,污染水源,活禽 ?
专题论坛?
市场和饲养过程中的密切接触等,从水禽传播至家 禽,直接引发家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同时,也因 猪受到禽流感,人流感病毒的"混合"作用,使得 禽流感HA亚型通过基因重组进入人流感基因库 中,产生基因重排后的新亚型病毒.新产生的人流
感毒株可能引发人类流感的暴发(如1968年香港 流感).另一方面,因人类流感受病毒对动物的感 染尤其是猪的感染,使得流感病毒在华南的人和 猪,禽(鸭,鹅,鸡等)之间循环,使该区域内的 流感发生和流行趋势更加复杂.此外,华南处于国 际候鸟迁徙路线上,候鸟迁徙过程中与该区域内的 野鸟,水禽,其他带毒者及污染的水源相接触,将 流感病毒传播到本区域以外,而栖息各地的候鸟, 野鸟,水禽的广泛迁徙,又将病毒播撒到世界各 地,播撒的病毒随粪便排到水里,污染了水源,这 又加剧了对人类的威胁.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人类 流感总是首先发生于华南或附近地区.因此,应重 视对华南地区的人和禽,猪及其他动物流感的监 测,有效避免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以期达到对人 流感及动物流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6.禽流感直接感染人.历史病例分析结果表 明,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主要是H1,H2,}{3及N1, N2型流感病毒,}{5型流感病毒未见感染人类的报 道.但是1997年在香港暴发的亚型AIV,首 次突破种间障碍,引起了人感染AIV,此次事件 有18人感染发病,其中6人死亡.经过A/Hong Kong/156/97(H5N1)毒株8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分 析,并与禽源流感病毒进行比较,发现与该病毒的 8个基因片段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均为禽流感病毒, 未发现任何曾经在中间宿主中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 因重排的证据,由此可确定该病毒来源于禽类.其 切割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HA基因的6个 糖基化位点及与受体结合特异性有关的所有关键的 氨基酸均是高度一致的.A/HongKong/156/97
(H5N1)毒株的HA受体结合位点的第226位单一 氨基酸是Met,Met对SA2,6Gal和SA2,3Gal的 结合能力相同.因此它具有两种受体结合特异性, 这可能是此毒株易于感染人的原因之一.把鸡源分 离株与人体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两者 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是鸡源毒株HA切割位点 附近有一个糖基化位点,而A/HongKong/156/97
(}{5N)的切割位点附近却没有这一糖基化位点. 据认为,这一关键的位点变化极大地影响了病毒与 人类细胞的结合能力,这可能是H5N1禽流感病毒 感染人的另一原因之一.2003年荷兰H7N7亚型 ?
专题论坛?
AIV引起89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而且这是 AIV首次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l22J2004年K..D—
对在荷兰某鸡厂工作的人员及 maD_SM等报道.2引,
其家属共453人进行调查,其中349位眼结膜患 者,有26.4%的人感染H7亚型AIV,该次调查表 明现H7亚型AIV不但对人有较高的感染性,而且 也发现人与人之间可相互传播.继2003年香港再 次发生H5亚型AIV感染人的事件后,2003年底 至2004年初在东南亚地区暴发的H亚型HPAIV, 到2004年2月,确诊34人感染H亚型AIV,死 亡24人,疑似病例100人,(除2例确诊感染者为 中国香港人,其中1例死亡外,其他均为越南和泰 人).l0JlJ经WHO流感参比实验室证实其病原体 H5N1病毒的8个基因均属于禽感病毒的基因,但 已明显不同于1997年发生在香港人禽感H5N1病 毒的基因.因此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不仅增加了
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从而增加新
流感病毒(包括可感染人的毒株)产生的几率,也
增加了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的机会,进而可能导
致人流感的再次暴发,对人类健康构成更为严重的
威胁.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要防止已携带人型流
感病毒的人再次感染AIV,因为这两种病毒在同
一
个人身上发生重组后就有可能产生更难控制的毒
株,那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基于
AIV在东南亚地区的大范围暴发及其带来的严重
后果,一些学者已经预测,下次全球范围内的流感
大流行,极有可能起源于亚洲地区.5_为此,我国
对AIV的防治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JSubbaraoK,KlimovA,KatzJ,eta1.Characteriz.atonofan avianinfluenzaavirusisdeterminantofhostrange.JVirol,
1764. 1998,67(4):1761,
12JA1exanderDJ.Avianinfluenza:recentdevelopments.Vet BIl,1982.52:341,359.
I3IUSDA/APHIS.AvianinfluenzainItalyDecember1999 (OIEinformationreport),Colorado:C~_ntEpidemiol1j Health[JJ.1999,118:537,538
[4]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out—
breaksofavianinfluenzaA(HN1)inAsiaandinterimrec—
ommendationsforevaluationandreportingofsuspected cas器一UnitedStates,2004.MMWRMorbMortalWk1Y R印,2004,13,53(5):97,100.
[5]唐秀英,田国斌,赵传删等.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鉴定
[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1):1,5.
[6]陈伯伦,张泽纪,陈伟斌.禽流感研究I鸡A型禽流感
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
1994.20(10):3,5.
[7]辛朝安,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研究总结.1999.
0
[8]ScholtisskkC.,Thegenomeoftheinfluenzavirus.Curr. Top[J].Microbio1.Immunol,1998,72(8):139,169.
[9]SubbaraoK,katzJeta1.Avianinfluenzavirusesinfecting humans[J].cellmo1.LifeSci.2000,57(12):1770,
1784.
[10]SubbaraoK,KlimovA,KatzJeta1.Characterizationofan avianinfluenzaA(H5N1)virusisolatedfromachildwitha fatalrespkatoryillness[J].Science,1998,279(5349): 393,396.
[11]ClaasEC,deJongJC,vailBeckReta1.LinksHumanin—
fluenzavirusA/HongKong/156/97(H5N1)infection[J]. Vaccine.1998,16(9,10):977,988.
[12]KawaokaY.,WebsterRG.,Interplaybetweelacarbohy一
&ateinthestalkandthelengthoftheconnectionpeptid determinesthecleavabilityofinfluenzavirushemagglu—
tinin[J].Jvim1.1989,63(8):3000--3296.
[i3]GormanaT,BeanwJ,KawaokaYeta1.Evolutionofthe nucleoproteingeneofinfluenzaAvirus[J].Jvir.l_1990, 64(4):1487--1497.
[14]DonisRO,BeanwJ,KawaokaYeta1.Distinctlineagesof influenzavirusHdhmaagglutiningenesindifferentregions oftheworld.Virology[J].1989,169(2):408,17.
115JItoT,OkazakiK,KawaokaYeta1.Perpetuationofin—
fluenzaAvirusesinAlaskanwaterfowlreservoirs[J].Arch
Viml_1995,140(7):1163,72.
[16]WebsterR.G.,BeanW.J.,GormanO.Teta1.Evolution andecologyofinfluenzaAviruses【J].Microbio1.Rev,
1992,56(1):152,179.
[17]GuoY,WangM,KawaokaYeta1.Characterizationofa newavian—likeinfluenzaAvirusfromhorsesinChina
[J].Virology.1992May;188(1):245--55.
[18]KingsburyD.Ch'ttxa~yxovirusesandparamyxovirusesand thekreplication.InB.Fields(ed.)Virology.RavenPress. NewYork,1985,ll57,1178.
[19]ScholtissekC,MullerK.InterferencebetweeninfluenzaA viruseswithacleavableandanoncleavablehernagglutinin; pH—stabilityaftermixedinfection[J].ArchViml,1988, 101(1--2):ll9,23.
[20]ItoT,CouceiroJN,KelmSeta1.Molecularbasisforthe generationinpigsofinfluenzaAviruseswithpandemic potential[J].JVim1.1998,Sep,72(9):7367--73. [21]KawaokaY,ChambersTM,SladenwLeta1.Isthegene poolofinfluenzavirusesinshore.birdsandgullsdifferent fromthatinwildducks[J].Virology,1988,Mar,163(1): 247--50.
[22]FouchierRA,SchneebergerPM,RozendaalF,et a1.AvianinfluenzaAvirus()associatedwithhuman conjunctivitisandafatalcaseofacute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ProcNatlAcadSciUSA,2004,101(5):
1356,61.Epub2004Jan26.
[23]KoopmansM,wilbmll【B,ConynM,NatropGeta1.
TransmissionofH1N7avianinfluenzaAvirustohuman beingsduringalargeoutbreakinmercialpoultry farmsintheNetherlands.Lancet,2004,21;363(9409):
587——593.
124JC&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Cases
ofinfluenzaA(HsNI)一Thailand,2004,MwRMorb
MortalwYR印.2004,53(5):100,103.
[25Jkdat~K,Pmttin~P,TemhagA,l~ideA,eta1.Avianirdluen—
za-nextglinfectkaathreathm1Asia.1al铂ch1in鲫.20o4,
101(8):683,685.
TheSignificanceofAvianInfluenzaonPublicHealth
MaMingxiao&YuYang&HanChunhua2
(1FarmingandVeterinarySchoolofJinzhouMedicalCollege,JinzhouLiaoning,121001; 2AnimalDetectionDepartmentMoCounty,HulunbeierInnermongolia,162850) Abstract:AvianInfluenzaisanacuteandhighlycontactinginfectiousdisease,especiallyforpoultrytoeasi—
lyinfect,whichiscausedbytypeAIvirus.AIvirusgeneshavebeenthoughttobetheprincipalgenereservoir
andthecauseofchangesofhumaninfluenzavirus.AtpresentithasbeenlistedasoneofAtypeviolentlyinfec—
tiousdiseasebyOfficeInternationaldesEpizooties(OIE)andeveninthecatalogofanimalinfectiousdisease
byBiologicalandToxinWeaponsConvention(BTWC).ThusbyintroductionofAIvirusepidemicinworld,
thecloserelationbetweenhumaninfluenzapandemicandAIvirus,andexistence,evolutionanddissemination
ofAtypeinfluenzavirus.thesignificanceofAIonpublichealthisillustratedtostrengthenthecognitionofAI.
Keywords:AvianInfluenza,publichealth,zoonosis
[责任编辑:文剑]
o?专题论坛?
作文五:《公共卫生经费的区域差异》4000字
一 公共卫生经费的区域差异
(一)东中西部地区在公共卫生经费支出数量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拉大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东部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分别高于中 西部地区257.56亿元 230.52亿元;到2008年,东部地区与中 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分别达到527.72亿元和480.06亿元,五年间绝对差异扩大了270.16亿元和249.54亿元,但东部与中部差距大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 20042008年五年间各地平均的公共卫生经费支出也存在较大差距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分别为756.14亿元 383.64亿元 422.18亿元,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97倍,是西部地区的1.79倍 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是东部地区的广东 江苏和北京,分别为120.15亿元 98.17亿元和94.15亿元;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宁夏 海南和西藏,分别为9.06亿元 10.13亿元和11.02亿元,东部最高的广东省是西部最低的宁夏的13.3倍,这种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中西部内部各省区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中部最高的河南省是最低的吉林省的2.3倍,西部最高的四川省是最低的宁夏的8.47倍,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高于中部地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各地区财政卫生经费支出数额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中部地区,比上年增长了64%,西部地区比上年增长了61%,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低于中西部,只有40%,这说明公共卫生经费支出从2007年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利于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不同省份的人口比例与其占有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份额有较大差异 2004 2008年,人口百分比高于其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份额的省份分别有16个17个 17个 15个 15个,其中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 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占人口总数比例较大的省份获得的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却比较少,如湖南省占全国总人口的
4.88%,却只占公共卫生支出总额的3.23%;而北京占全国总人口的1.30%,却占有公共卫生支出总额的5.35% 北京 上海 浙江天津几个省市所占有的公共卫生经费始终高于其人口比例 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为39.37%,但其享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却占全国公共卫生资源的45.7%,高于其人口比例达6个多百分点,明显处于有利地位 中 西部地区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31.64% 28.99%,而享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仅占全国公共卫生资源的26.3% 28%,明显小于其人口比例 如果将各省市自治区人均公共卫生支出按从低到高进行分组排序,分别计算人口累计百分比和各省市占公共卫生支出总额的累计百分比,我们可以画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省际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如图1所示)
从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省际分配仍存在不均现象 根据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算出2008年基尼系数为0.17 由于政府对公共卫生区域非均衡的重视,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财政投入,因此省际间的不均衡有降低的趋势,从而公共卫生支出省际分配的基尼系数不断下降,2003 2007年分别为0.293 0.286 0.260.242 0.202 ,说明公共卫生经费支出的省际分配逐渐趋于公平
(二)从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呈现出东高中低的凹陷状
1997年,东 中 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卫生经费支出分别为43.85元 21.88元 26.31元,中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比东部地区低21.97元2004年,各地区的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都增长了一倍,但东部与中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扩大到
2.11:1,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缩小 到2008年,东 中 西部地区的人均财政卫生经费支出分别为237.06元 169.33元和197.23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65倍 3倍和2.17倍;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4倍,是西部地区的1.2倍 中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比东部地区低67.73元,绝对差距拉大45.76元 1997年,中部地区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31.29元)低9.41元,到2008年,中部地区的该项财政支出人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204.08元)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75元 2008年,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855.75元) 上海(647.67元) 和西藏(569.69元) ;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广西(163.56元) 河南(154.27元) 和湖南(137.3元) 居全国首位的北京是最低的湖南省的6.23倍,差距极为明显 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以来,中央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对中部地区进行了大力扶持,2008年,中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支出是1997年的7.74倍 因此,从相对量的分析上看,东 中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之比,由2004年的2.11:1变为2008年的1.4:1,差距呈缩小趋势 数据也表明,2004 2008年,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西部地区的人均卫生经费却高于中部地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部农业大省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过少 这一方面说明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实施,国家对西部的公共卫生投资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中部地区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发展的 凹陷区 ,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城镇居民人均卫生保健支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大
2008年,东部发达地区的北京 天津 上海浙江 河北 辽宁等省市的居民卫生保健支出达到800元以上,北京市甚至达到1294.1元;而经济落后的贵州 江西 西藏等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卫生保健支出分别为354.5元 385.9元 272.8元,不到发达地区的一半 最高的北京市是最低的西藏地区的4.74倍 农村居民的人均卫生保健支出地区差距更大,如2008年,经济发达的北京 上海 浙江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卫生保健支出分别为629.6元 571.1元 452.4元,而落后的西藏 贵州省仅为50元79.3元,相差近10倍
二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
(一)从总量上看
2008年,东部地区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3.9%和44.5%,大于其总人口数占全国比重数的4个百分点以上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其总人口数比重,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4.6%,低于人口比重达4.39个百分点
(二)从卫生机构总数与总资产来看
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78337个,其中东部地区有108499个,占全国总数的39%;中部地区有79527个,占28.6%;西部地区有90311个,占32.4%,仍然是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 最多的四川省(20738个)是最少的西藏自治区(1326个)的15.64倍 卫生机构总资产中,东部地区占到一半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的资产总额仅占44.23%,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
(三)从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数看
国际惯例一般把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来看(如表2所示),2008年,东 中 西部地区卫生人员数分别为 2754381 人
1915224 人1499445人;其中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4.57人 3.46人
3.24人,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32倍,是西部地区的1.41倍 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是东部地区的北京(12.21人) 上海(9.16人) 和天津(6.69人) ;排在全国最后三位的是中部地区的安徽(2.79人) 和西部地区的重庆(2.72人) 和贵州(2.21人)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排在全国首位的北京是贵州的5.52倍 在西部地区内部,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差距也较明显,新疆居于西部地区的首位,是贵州的2.32倍 另外,东 中西部地区每千人执业医师人数分别为1.58人 1.14人1.12人;每千人注册护士人数分别为1.56人 1.11人 1.02人
从每千人拥有的医疗机构床位数来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床位数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0年末,上海平均每千人在医疗机构中拥有3张病床,北京每千人拥有2.4张病床,而在江西和贵州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分别是1.34张和
1.36张到了2008年末,该数据在上海地区上升到7张,北京地区则达到6.99张 与此相对照,江西和贵州则仅仅上升到2.29张和2.06张,差距反而被拉大 2008年,东 中 西部地区每千人拥有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为3.47张 2.79张 2.83张,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1.24倍,是西部地区的1.23倍 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是东部地区的上海北京 和天津(4.73张) ;排在全国最后三位的是中部地区的江西(2.29张) 和西部地区的广西(2.30张) 贵州(2.06张)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排在全国首位的上海是贵州的3.4倍 各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海南(2.53张)的2.77倍,中部最高的山西( 张)是最低的江西的1.62倍;而在西部地区内部,新疆的每千人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为4.65张,甚至高于某些东部发达地区,是最低的贵州的2.26倍 这说明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地区之间的公共卫生差距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公共卫生经费支出 卫生机构数 医院床位数,还是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支出,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床位,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卫生资源投入上的差异和卫生服务利用可及性的差距,东部与中 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差距要大于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的一些大城市的卫生资源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某些贫困地区则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导致各地区健康不公平问题明显
作文六:《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2300字
■ 金水高 刘丽华 郭静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研究主要针对数据的归并和信息的组织,不具体涉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库的字段。公共卫生信息分类研究的目的在于: 将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使之与不具有共性的数据区分开来,并通过设定的规则进行惟一识别,以支持在领域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系统描述、关联分析和应用设计,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有效交换和广泛共享。分类的目的通过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可以建立中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并应用其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组织。信息是对于活动、活动关联方的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归纳及总结。其中,活动是最具有活力的。没有了活动,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信息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活动及关联方的分类。信息资源分类有两个要素: 一是分类对象,二是分类的依据。分类对象由一系列被分类的数据组成。分类依据取决于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根据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形成各种相同或不同的类目。分类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即在满足学科领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业务一致性为基本内容,简化分类体系,减少信息冗余,优化分类结构。● 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 操作性强的分类体系既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使用的简洁易懂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设计和编制数据集。● 可扩展性原则: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应保证充分地可扩展性,确保信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不会因分类体系而造成影响。● 兼顾科学性原则: 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域分类研究中,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优先选择最能代表该资料属性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 类目划分: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是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本身的内容属性出发,在充分调研现有各综合分类法与行业领域专用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分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吸取其中适用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的因素,并结合信息组织技术方法,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分类研究。● 面分类法应用: 将所有公共卫生现有或可能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再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面分类法的分类原则是根据需要选择分类对象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对象的各个“面”; 不同“面”内的条目间相互不交叉; 对每个“面”都给出明确的定义。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类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 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类目,同时也便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线分类法应用: 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同位类的类目不重复,不交叉。线分类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的范围应与其上位类类目的范围相等; 当某一个上位类的类目划分为若干个下位类的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基础; 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分类的依据以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为分类对象,参考国内外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分类办法、公共卫生业务职能、公共卫生学科分类、机构分类和文献分类,根据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属性、特征及内容等,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中的每一个类目都是一个特定的主题,表达一定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最高层主题域的划分以信息来源为依据,采用面分类法分为病预防控制类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三类; 三个主题域下位类的划分遵循分类基本原则,考虑信息资源的内容概念和职能因素,采用面分类法进行分类; 进一步子类的划分则采用线分类法。技术路线● 文献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范畴、卫生信息概念模型构建方法、相关信息资源分类研究方法、常见信息分类技术与方法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业务职能。● 专家咨询: 召开各领域和相关专业专家咨询会议,对分类框架和类目进行研讨、整理、汇总、补充和修改。逐步完善分类体系框架。● 技术遵循与参照: 遵循科技部《科学数据分类编码原则与方法》及《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方案》等相关标准,结合公共卫生领域实际,进行领域化研究。● 应用测试: 应用科技部和医药卫生领域科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研究标准化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数据集分类编码电子词典工具软件,将公共卫生数据中心2004-2005拟提供共享的数据集和主题数据库进行分类操作测试,检验归入效能。分类结果参照国内外公共卫生业务范畴和实际应用需求,研究项目组将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为3个主题域,17个主类(详见右表):● 疾病预防控制类信息: 包括报告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发布类信息;● 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 包括卫生检测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发布类信息;● 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 包括政策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科研管理、国际交流合作以及评价类信息。在每个主类下,还可以根据需要分出若干子类。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主题域的“报告与监测”主类中,又可以分为健康监测与管理,疾病报告与管理和危险因素监测三个子类。从主类到子类以及子类到小类的划分遵循线分类法。而在主题域下主类的划分采用的则是面分类法。许多小类实质上已经到达表现为某类具体活动的数据集的层面,如某类监测或报告。它们是信息的源头,对这类数据集中活动的归纳、分析就产生了信息。
(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10月16日 第40期 B17)
作文七:《我眼中的公共卫生》2500字
我眼中的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一词对于我们医学生会比较熟悉,但对于普通人,估计会想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环保靠大家。其实不然,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
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他首先有环境保护的意思,但更主要的还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关注。他是艺术,伟大的事业。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在国外,各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干预作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许多国家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并有利于监督和评估。
而在我国,农村的部分行政决策者受经济利益驱动,更重视一些可以短期收益的项目,削弱了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行政干预力度。政府对于公共卫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尤其
是对于农村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更是含混不清。因此,尽快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以利于各自履行其职责是当务之急。
通过国内外的服务相比,我们看到自己国家公共卫生的事业起步比较晚,相对外国的公卫事业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卫人共同奋斗,一定会慢慢走向成熟。也许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有很多荆棘,坎坷,但我们不会放弃对人类卫生事业的追求,不仅是工作,更是公卫人肩负的责任和至高无上的荣誉。 提到我们公卫人的责任,不得不说我们的公共管理职能。他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及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涉及已过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问题。什么是公共卫生管理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说白了就是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对应的学科即“卫生事业管理学”,又简称为“卫生管理学”。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说到职能,可能概念太大,让大家产生误解,好像必须要政府部门才有的职能,其实不然,职能只是形式,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大家的配合和努力,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要说道政府的权利和义务,
不能一味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是对立的概念。也不矛盾,而现实让我们有点失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食品安全事件??每次出现问题都反思,检查,可没有实际行动,也许我的话有点偏激,粗鲁,但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啊。想到了: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 想到就是心痛,当然,主要原因不在政府部门,但也逃脱不了关系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呢?像暴风雨一样突然席卷,没有任何征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政府检测监督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没能最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是推卸工作和责任,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来自于政府监管。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
针对前文提述的第一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监管重心主要在于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环境要求,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等。总的来说,就是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对于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改变食品质量造成第二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监管思路是“明晰规则,严明法治”。即尽量明确食物中允许投放的添加剂含量,对于暂时无法判断化学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非食用物质,设定最大允许的残留标准;其次强化食品标签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对于添加剂含量和实际不符的食品要纳入召回范畴;最后是明确食品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授权机制,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规制盲区。
对于检测监督力量不足导致的第三类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保证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不断检讨检测项目的完备性并把结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第三加强食品检测的频率,建立向重点经营单位派驻检测员制度并实施交叉轮岗,这些相对成熟的机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对于政府监管而言,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应该改善的地方就是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这是应对第四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2009年6月1日,中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从立法角度奠定了现代食
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基础,并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规和综合协调制度,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优化和协调配合还需要时间检验和调整,但毕竟我们在立法方面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法制框架。但显然这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对于食品产业链上众多利益掺杂的警惕使我们对于严明的执法更加期待。说多了也是一种伤害,我觉得有责任,但还是有进步的空间,我们不能一直看到不好的方面,希望以后政府部门能文明执法,而我在未来如果投身于卫生事业,一定尽职尽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不忘自己是公卫人的关荣称呼。
10预防 强昌华
作文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500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
天,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扰乱人们的正常生
活。其中表现尤为明显之一便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全国
各地多次出现的多种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
会影响、对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一
定的影响。本文主要目前我国国内已发展的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出发,分析其基本特点、新特点并提出一定的策略,为有效的预防
和解决此类突发事件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点
【中图分类号】r6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312-02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内涵
公共卫生的好坏不仅对本国、本民族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具有
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严重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
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往。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能够或可能
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具有突发性特征的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不明原因群体疾病、重大传染病疫情以及其他严重类型的
突发事件。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群体而非个人,而其主要内容则依
据其基本定义中的类型出发进行分类。大致包括重大食物和职业中
毒、不明原因群体疾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几个方面,在此笔者不
作文九:《公共卫生管理我的爱》12000字
第一章公共卫生管理概论
1. 公共卫生: 指通过组织社区资源,为公众提供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一门管理学。使用预防医学、健康促进、环境卫生、社会科学等技术和手段。
2.公共卫生学:是研究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消灭疾病危害,讲究个人和团体卫生,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保护和提高劳动能力,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延长人类的寿命。
3. 根本的目标: 为健康服务、为公众服务。 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与行动,来维护和增进社会全体居民的健康,保护社会生产力,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1。公共卫生管理:它是以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对疾病控制、妇幼(卫生) 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卫生保健、精神卫生、城乡环境卫生(爱国卫生运动) 等所进行的管理。
2。公共卫生管理学 主要是总结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公共卫生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介绍和借鉴国外有关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三、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任务和特点:1目标计划性 2社会性和群众性 3. 法制性和政策性
4. 多学科性
公共卫生事业组织与机构:卫生防疫、防病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群众组织;公共卫生职能的分离与融合
第二章疾病控制概论
疾病控制的基本概念
1. 狭义地讲: 是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与方法,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消除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与危害,促使人体内正在进行着的病理变化终止甚至逆转,以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2. 广义地讲: 是应用预防医学及其相关科学技术和卫生管理学方法,并通过社会努力,有效地限制和消除人群中存在的危险性致病因素,降低人群中疾病发生的频率,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进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控制和消灭疾病,促进人类的心身健康。
疾病控制范畴:属预防医学的范畴:
疾病控制的性质
一、战略和策略性
二、预防性和医疗性:1. 疾病控制集预防和医疗为一体:2. 注重疾病控制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三、系统性与社会协调性
疾病控制的任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防控工作、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的控制谱:传染病的预防从控制到消除再到消灭在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上所显示的差异,称为疾病的控制谱。
第六节、疾病控制的战略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培养卫生人才、卫生法制管理措施、疾病控制的综合措施
疾病控制可为三级:
(1)预防疾病发生的一级预防:通过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实现对疾病的一级控制。
(2)早期发现的二级预防:通过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实现对疾病的二级控制。
(3)控制疾病进行性发展和残疾的三级预防:通过加强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的管理,实现对疾病的三级控制。
一、疾病的一级控制 -- 指控制疾病发生的条件,即通过控制病因、宿主、环境(或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来达到减少和控制疾病发生(即发病率) 的目的。 综合控制措施:是采取对病因、宿主、环境并举的综合控制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实现疾病一级控制的重要措施。重点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疾病的二级控制—指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措施.这是防止和缓解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的在于对临床前期疾病的控制,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早期发现病例的方法主要有:定期(周期性)健康检查 ;医院、防治机构的门诊筛查 ;普查 ;健康咨询 ;自我检查 。 各级医院(包括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 和医疗防治机构是疾病二级控制的主要组织机构。
三、疾病的三级控制—疾病的三级控制系指疾病的对症治疗措施。 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防止恶化、伤残,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和提高病人终末期的质量。 工作内容:控制疾病发展速度、促进康复、预防猝死、临终关怀。 疾病三级控制的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专科与全科) 、康复机构 、临终关怀机构。
第八节、疾病监测
一、 疾病监测:根据流行病学理论,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疾病进行的长期、系统、准确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制订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监测任务:1。长期、系统、全面、准确地观察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全部过程;
2 。调查疾病影响因素,确定疾病变动趋势和分布动态,并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
3。对疾病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以期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二、疾病监测的种类:传染病38种、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三、疾病监测的组织管理
四、疾病监测的工作方法和
内容:1. 设立疾病监测点 2. 长期、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监测资料 3. 资料分析及评价4. 情报信息交流。
五、评价、考核防治效果
第三章卫生防病管理与传染病预防控制
第一节概述
一、卫生防病管理:卫生防病管理是卫生防病事业管理工作的总称。 是对我国城乡各级各类卫生防病机构以及医疗预防机构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它是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卫生防病管理的任务
三、 卫生防病管理的内容.
1。计划管理
2. 法治管理
3. 防病、防疫现场管理
4. 医疗预防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5. 信息管理:构建疾病预防监控信息系统
疾病预防信息通信网络:医院、社区防疫信息办公室 —省市卫生局信息办公室和疾控中心—国家疾控 中心(CDC) 。6.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7. 质量管理
8. 科研管理
9. 经济管理
10. 设备、物资管理
四、卫生防病的发展
卫生防病中心的管理
一、 卫生防病中心的性质:它主要是应用预防医学理论、技术对卫生防病工作进行监测、监督、检查以及科学研究并培训卫生防病人员,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二、 卫生防病中心的任务:1. 以防病灭病为中心的疾病控制2. 监测监督3. 卫生宣传教育4. 科学研究
三、 卫生防病站的组织机构设置1.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系统 2. 地方病防治组织系统 3. 国境卫生检疫组织系统 4. 卫生防病中心(站) 组织系统
四、 卫生防病中心的工作内容:控制急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地方病、消毒、杀虫、灭鼠、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卫生宣传及职业卫生教育、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疾病和死亡登记报告。
五、 卫生防病中心的工作方法1.卫生统计学方法2.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3.实验研究方法
4. 社会科学方法
六、 卫生防疫中心各科室和各类人员职责(试行)
传染病防治监督:是指卫生监督主体依法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处罚的执法活动。
一、 传染病防治监督的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二、 传染病防治监督的范围:一切单位和个人。
三、 传染病防治监督机构及其职责
四、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要点
(一) 传染病预防的监督
1.疫情报告的监督——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2疫情的通报3疫情的公布。
(二) 传染病控制的监督
1. 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控制: ①隔离治疗:②强制隔离: ③公共场所控制:④治疗和控制:⑤医学观察: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⑥卫生处理: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及物品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⑦检疫、医学检查:
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包括: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2. 对传播途径的控制: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为控制疫情可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①限制或者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员聚集的活动。 ②停工、停业、停课。 ③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④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⑤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实行紧急措施,并可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五、 法 律 责 任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1.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确定传染病爆发的证据流行病学证据:临床学证据、病原学证据、病原分离培养、血清免疫学检验、动物模型(尤其新发传染病)。
3.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 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③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控制传染病主要任务有 1.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2.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 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疫情报告工作;预防工作;疫情控制措施;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的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防治:非典与禽流感、流感防治;结核病管理;艾滋病防治与控制;肠道门诊工作;急性迟缓性麻痹(AFP )病例监测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短期内突然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第二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
一、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监测、预警、报告
1.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的监测(建立监测点)。 2. 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报告。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构,根据监测所获得的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发出预警报告。 3. 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二、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正确处理
(一)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就地处理:
(二)严格控制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1. 首先严格控制传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3. 疫源地的控制: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种处理措施必须科学正确 1. 重大传染病疫情爆发后的应急工作,就要按照防治传染病的规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就应按照收治病人、查明病因、保护健康人群的原则进行处理; 3.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发生后,就应按照及时抢救病人,查明中毒原因的原则开展工作。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
一、 应急反应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二、 应急反应措施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
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技术保障 、物资、经费保障 、通信与交通保障 、法律保障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一、 应急管理指挥体系——统一协调
二、 预警体系——反应敏锐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网络提供的信息,向社会发出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发生的预警报告。 监测—评估—预测—预警报告
中国应急反应预警阶段划分: 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结束阶段 ;
应急反应分级:无应急反应 、黄色预警,Ⅲ级应急 、蓝色预警,Ⅳ级应急 、橙色预警,Ⅱ级应急、红色预警,Ⅰ级应急、终止应急反应 。
三、 救治体系 医疗救助机构、疫情控制机构
第五章慢性病防治管理
第一节慢性病概述
一、世界与中国慢性病现况
二、慢性病防治管理:慢性病管理所涉及的慢性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
慢性病管理的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管理,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实现能量平衡(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理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降低疾病负担。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进步,疾病谱已发生变化。在传染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慢性病的防治管理已成为疾病控制的重要任务。
四、世界卫生组织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行动原则:以公共卫生系统为主导,建立支持性环境,强调个人责任,立足于社区,建立广泛伙伴关系,依据科学行动,利用现有资源和体制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策略措施: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应对能力;加强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综合防治;使慢性病预防、控制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发展人力资源;建立疾病监测和防治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筹资机制
五、我国慢性病防治管理措施
1 采取以一级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慢性病发展的自然史.整个慢性病的防制对象应涵盖5个亚人群: 社区全人群、高危人群、临床前期的人群、确诊的慢性病人群、存在并发症的晚期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防制策略:为社区全人群的健康促进、针对高危人群个体的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的早期筛查、现患病人的管理以及对晚期病人的医疗护理。
2.紧密结合卫生改革的重点,将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结合
3.强调政府责任:制定政策与规划,创造支持性环境
4 广泛动员,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5 积极解决慢性病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
6. 连续性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及时的评估
社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一、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程序
(一)社区诊断:是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方式、和手段,收集人群健康资料;获取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摸清慢性病基本情况,找出影响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因素;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及重点人群;为慢性病管理提高基本数据。
(二)确定目标、制定管理计划
(三)实施计划与管理:
社区慢性病管理应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病人的自我管理与监督:特殊人群的管理:
(四)建立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网络
二、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一)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
1. 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重点对象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
2. 服务内容:建立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健康档案。建立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专案。落实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根据患者或居民要求和社区所具备的医疗条件,提供家庭访视或家庭护理等。参与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示范项目工作。
(二)综合防治策略
1 全人群健康倡导 2 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指导 3 现患病人的管理与指导 4 建立综合防治的示范点
(三)慢性病发病因素的干预措施:慢性病发病因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及遗传等。
(四)慢性病预防医学控制(诊疗)技术
慢性病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周期性健康检查—发现健康危险因素亚健康者和患者—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综合评价拟订健康维护计划—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对亚健康状态的对象或患者进行健康促进诊疗管理。
常见慢性病防治与管理
一、慢性病概述: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骨质疏松症等。
慢性病管理的内容1. 健康教育 2. 监测 3. 心理疏导 4. 追踪服务
二、高血压病的防治与管理
三、冠心病的防治与管理
四、糖尿病的防制与管理
“四懂四会”(懂得糖尿病的危害性,懂得控制糖尿病的保健知识,懂得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懂得定期与社区医师联系的重要性;会血糖自测、会自己注射胰岛素、会观察合并症的症状。会对足、眼、心、脑进行自我保健)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一、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监测目的 :了解居民病伤死因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对策依据。
二、肿瘤发病、死亡监测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报告与监测
目的: 为掌握人群中糖尿病、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订综合防治措施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病种: 国家疾病预防机构推荐收集恶性肿瘤(含神经系统良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性猝死、脑卒中(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 )、糖尿病。
四、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第六章妇幼卫生管理与妇女儿童疾病控制
妇女保健概念和意义
一、 保护妇女健康,延长平均寿命
妇女一生经历着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在六期中性成熟期最为重要,在此阶段,妇女要经历结婚、怀孕、生育、产褥及哺乳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承受生理的特殊负担。
二、 促进民族健康和身体素质
妇女保健组织及任务:妇女保健行政机构、妇女保健专业机构、基层妇女保健组织、建立妇女保健网
妇女保健系统管理:妇女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妇女健康普查与防治、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
孕产妇保健管理程序:高危孕妇和34周以上孕妇携带卡片转入区级或市级保健院、综合医院妇产科、妇产科医院进行监护和住院分娩—分娩后出院,将卡片转回所属基层保健机构,进行产后访视和保健指导— 产后12天由分娩医院作母婴健康检查、访视,检查结束后收回孕妇卡片。
重点管理监护对象——高危孕妇
(一) 孕妇监测
监测对象:在监测区内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不论计划内外生育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死亡均属监测对象。
(二) 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五个环节
一是早孕诊断,开展孕早期保健指导。 二是系统观察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高危因素进行矫治 三是积极防治孕期并发症,纠正胎位异常,矫治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预防早产及流产;做好高危妊娠的计划分娩。 四是提高产科接生质量水平。 五是做好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和抢救。
三、 妇女高危人群的防治管理:是指在妇女群体中对具有易受疾病伤残和有死亡危险的弱势人群加强防治管理。 如妇女中的老人、孕妇和婴儿等人群。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使其中一部分人容易患病,这些因素就是危险因素。
四、 分期保健管理
(一) 青春期管理
对青春期少女进行保健管理有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开展性教育, 二是矫治各种不良行为或倾向。
(二) 围婚期保健管理
管理内容1.婚前体检2.婚前咨询3. 检查不合格者分类指导4. 婚姻生活指导5. 性卫生与保健
(三) 围产期保健管理
围产期保健 :是指以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出生质量为目的,于生产前后对孕产妇和胎、婴儿
进行的预防保健工作。
孕期分:早、中、晚三阶段管理
(1) 妊娠早期保健措施: 早期确诊妊娠可以及早进行胚胎保护,预防出生缺陷。
(2) 妊娠中期保健措施: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加强产前诊断、
加强营养指导、坚持适量运动、重视心理保健
(3) 妊娠晚期保健措施:加强孕妇自我监护、加强营养指导、防治妊娠井发症和合并症。
(四) 生育期卫生保健管理
哺乳期保健措施:哺乳期卫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哺乳期用药和避孕、哺乳期常见症状防治。
(五) 更年期保健管理
更年期: 一般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
五、 妇女劳动保护
六、 妇女保健工作信息管理
妇女疾病控制:青春少女疾病的控制、育龄妇女的疾病控制、更年期妇女的疾病控制、老年妇女的疾病控制
一、儿童保健管理概念
儿童保健管理:是对社区内的儿童进行常规系统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卡,定期进行体检,建立体检资料库,进行动态观察评价。
服务对象:0~14岁儿童 。
二、儿童发育期卫生保健的目的和任务
任务:1. 贯彻和落实国家《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条例》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和《小儿四病防治方案》等的要求。 2.“科学育儿”和“防病灭病”的卫生宣教工作。 3. 生长、营养、疾病和死亡监测。 4. 制定儿童卫生学要求与卫生保健参考标准。 5. 开设儿童保健方面的各种咨询门诊业务和推广家庭保健知识等。
三、 健康保健指标
1. 婴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高、头围、囟门、牙齿。
2. 常用的保健统计指标(1)新生儿访视率。(2)新生儿死亡率。(3) 预防接种率。(4 ) 缺点矫治率。
四、儿童保健管理
1. 集体儿童的保健管理(1)生活制度(2)营养及膳食管理(3)健康检查(4)疾病管理。
2.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1)新生儿保健管理(2)婴幼儿及学前儿童保健管理
3. 学龄儿童的保健
4. 伤残儿童保健
五、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一) 生长监测的概念
生长监测的目的:1 制定生长发育的标准和等级标准。2评价或考核人群和个体的发育水平。3 检查营养、环境、劳动或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或效果。4 了解发育规律和底数 找出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工作方向或制定相应措施。 5 探讨威胁健康的因素或疾病情况。6了解人民体格状况。
(二) 个体儿童生长监测方法 生长监测图及其内容 、小儿生长监测图的使用方法
(三)群体儿童的生长监测监测方法 ;监测对象的选择、年龄分组和样本数量;建立健康监测点的原则;生长监测指标;发育水平的评价
六、儿童发育期的营养监测
(一)膳食调查:(1)询问法 (2) 记账法(3)称重法(4) 化学分析法
(二)营养状况的体格监测和评价
常用的营养评价指标和指数(1)年龄的体重(标准年龄体重)(2)年龄的身高(3)身高的体重。
(4)皮褶厚度(5)上臂围、体脂含量(F%)
(三)营养状况的实验室分析
第七章地方病控制与管理
一、地方病的定义: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某种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地方病" ,俗称“水土病”。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或鼠疫等传染病也具有地方病特征,故统称为地方病。
二、地方病的特点:地区性地方病发病区与非发病区有明显的区域界限;病因特殊性 ;易地防治可能性
三、病因分类
1 非生物致病因素地方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2 生物致病因素地方病—血吸虫病、鼠疫、布氏杆菌病。
3 原因不明的地方病—大骨节病、克山病。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的 组织与任务
基本原则1. 政府领导、齐抓共管。 2. 预防为主、科学防治。 3.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4. 统筹
规划、分步实施。
防治方针:防病治病同治穷致富相结合是防治地方病的方针。
防治工作任务:
1. 掌握地方病的流行动态 :(1)建立健全地方病病情报告制度。 (2)研究地方病的分布、流行规律。(3)加强地方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对地方病进行普查,摸清病情,拟定和实施普防普治措施。
3.普及防治地方病的常识,培训技术骨干。
4 结合防治工作,开展地方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
(五)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特点:1 长期性 2 地方病大都发生在农村、牧区、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3有的地方病发病慢、疗效慢。4 群体性 5。社会协调性。
第四节 地方病的控制规划和对策
一、地方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制定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时反馈,调整规划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检查督促,定时报告
二、防治管理
(一)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病情监测、. 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干预力度
(二)、治疗措施 (三)保障措施(四)考核评估
克山病: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病因主要有:硒缺乏+某因子(SeD+α);与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感染高度相关;谷物污染所产生的黄绿青霉素(CIT )。
克山病—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
急型克山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生育期妇女多发;
亚急型克山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以2~7岁幼儿多发。
克山病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低下和低硒使发病增加。多发生在病区农村食用自产粮人群,食用非病区粮不发病。
预防:克山病是可以预防的,提高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营养,减少发病诱因。 大面积预防可投放硒盐,小面积预防可投放硒片。
碘缺乏病:是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的机体碘摄入不足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影响智力发育的有关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缺碘,则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障碍,出生后形成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傻子”或“呆小病”,即地方性克汀病,病人表现出较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他们身材矮小,甚至聋哑等。
大骨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性关节病。由于体征是骨关节增生粗大,而称为大骨节病。又称地方性畸型性关节病。
病因初步认为是霉菌毒素,它是通过病区产的食粮进入人体而致病的,主要发生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
大骨节病防治措施:① 在进行儿童大骨节病监测的同时,进行成人大骨节病调查,以便掌握全国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 ② 采取行政和技术的措施减少和排除可能促使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最明显而且作用强烈是肾上腺激素类药物; ③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指导病人改善生活方式,适当使用保健药物,减少机体的过氧化负荷; ④ 寻找特异有效的成人大骨节病药物是当务之急。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主要病因:1.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2. 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色、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具有远期毒效应。
预防措施:改饮低砷水是预防饮水型砷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改炉改灶、燃用低砷煤是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措施。
鼠疫:根据病菌主要侵袭部位, 分为腺型、肺型和 败血型等类型。
布鲁氏杆菌病(防治管理: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由羊、牛、猪、犬传播给人。
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2.免疫接种:3.检疫淘汰疫畜
流行期措施:1.组建临时领导机构2.对现患及时诊断和治疗3.对传染源进行调查和管理4.预防接种5. 写出行政和业务总结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处理——1. 暴发原因调查2. 控制措施
血吸虫病防治管理
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分为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湖沼型。
流行区类型:⑴平原水网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处。 ⑵山区丘陵型:主要在我国南部,如四川、云南等地。 ⑶湖沼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
易感人群: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
新防治策略:采用大规模和反复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结合安全供水和改善卫生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局部灭螺,使得不少地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
第八章工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控制
一、工业卫生: 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保护劳动生产力的群体保健工作
二、对象与任务:评价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三、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 职业危害因素: 生产(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劳动因素;环境因素
(二) 职业性损害:它包括:工伤、职业行疾患和职业影响特征。
四、职业病的特点:有明显职业性病因;具有剂量—接触—反应关系;发病率呈群体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容易康复
五、工业卫生与三级预防:工业卫生的管理机构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 另一类是技术业务机构。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职业病控制
一、 劳动卫生标准
二、 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一) 工作场所调查
(二) 生产环境监测
(三) 工人健康监护
工人健康监护目的: 1.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2. 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 3. 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危害因素。
工人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情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的重要手段;属第二级预防。
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状况分析、 劳动能力鉴定。
(四)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五) 工业卫生分析和危险度评价
三、职业病控制的基本措施
(一) 卫生技术措施
(二) 安全卫生教育
(三) 女工卫生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监督
(一)工业卫生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监察,对不遵守卫生法规者进行教育促其改进,以达到卫生法规的要求
(二)职业病防治监督: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苯中毒、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矽肺、石棉肺、中暑
二、 职业病防治监督的法律依据
三、职业病防治监督的范围
职业病防治监督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四、职业病防治监督机构及其职责
五、 职业病防治监督要点
六、 法律责任
第五节 职业流行病学与职业卫生政策
一、 职业流行病学概述
(一) 职业流行病学的概念
(二) 职业卫生的研究进展
(三) 流行病学对职业卫生的贡献
二、 职业性疾病与职业性调查
三 职业卫生的有关政策
(一) 安全界线
(二) 癌症提出的问题与政策
(三) 通过禁用或代替物排除危险性的政策
(四) 早期发现疾病
四、确定职业卫生的目标与控制对策
(一) 确定职业卫生的目标
(二) 确定控制措施与对策
(三) 职业病的补偿政策
第六节 医疗预防机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一、职业病报告 二、职业病诊断
作文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1500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Ⅲ级)和一般(IV级)4级。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州在内的2个以上县(市),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我州在内多个县(市)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发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是指埃博拉出血热、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州,并有扩散趋势;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在我州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
(4)霍乱在全州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并有扩散趋势。
(5)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我州,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
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1次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50人以上;死亡5例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州人员感染或死亡。
(13)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4例,流行范围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州所在城市即临夏市首次发生。 (4)1周内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含100人);中毒人员在100人以内,死亡1-9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不良反应和接种事件。
(8)1次发生急性职业病中毒10-49人;死亡4人以下。
(9)州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腺鼠疫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9例。
(2)霍乱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1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