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难忘的黄埔军校》700字
7月11日我们学校协办进行为期两天的黄埔军校夏令营军训活动,爸爸妈妈都鼓励我去,起初我不怎么想去,但是经过我的思想斗争后,最后还是决定去。我等呀!盼呀!终于到了7月11日,我背着一个大书包早早的回校,和同学一起去黄埔军校。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军训,我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进行基本操练。在军校里许多艰难我们都熬过来了,使我最难忘的是我和梁嘉欣英勇的玩水上活动。 第二天的中午,黄埔军校组织我们到其他的军校练器械。我们班乘坐的车子在半路上坏了,修了半天都没修好,我们在埋怨、讨论,老师急忙去打电话,过了好久一辆车子才开过来。到了那里每一个器械都已经排满了许多同学,只有水上活动没人去,于是我们请求教官让我们去,最后教官答应我们了。教官答应后却没有一个同学敢去,只有我和梁嘉欣去过关。我先走,梁嘉欣跟在后面,其实我的心里也很害怕,如果掉下去了怎么办。第一关我们俩顺利的过关了,我的心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到了二关我心里又多了一块石头,第二我们又顺利的过关了,第三关我在最后的时候不小心脚一滑就踩空了,差点就掉进水里了,我脑子一转想到了用脚甩过去,所以才大难不死,经过这次惊心动魄,我就更加小心了。最后一关,正走到半路,教官叫我们回军校了,这让我们进退两难,最后我们决定下水往前走,幸好水不深,我们没有淋湿身子。
经过这次军训,我体会到了当军人的辛苦,我从来没有这样尝试过这种辛苦。我认为这样的夏令营活动很好,因为这种活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我们在黄埔军校呆了两天,在这两天里,我们在这生活、军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渐渐产生了好感,我永远不会忘记了这里!
作文二:《黄埔军校的败类》2400字
黄埔军校的败类:抗日战争中出身黄埔的汉奸们
根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埔系天子门生也有一些人投敌当了汉奸:黄埔一期投敌3人,二期4人,三期2人,四期6人,5期2人。另外还有6,7,10,11期总计20多人。 介绍几个黄埔前3期投敌的家伙
刘明夏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禹平。湖北京山人。父从教,经济中等。县立京山初级中学、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毕业。父刘英为老同盟会员。1914年随父往日本读小学,1 916年回到北京,入私立圣心小学毕业。1919年到上海,入教会办澄阳中学肄业二年。1921年父于武昌牺牲,无经济援助辍学。1924年春由湖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詹大悲和孙镜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在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六团连党代表,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参谋长、团长,曾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受党委派琼崖开展工农武装斗争,任琼崖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东路军总指挥。1929年脱离中共组织关系。同年秋到南京黄埔同学会登记,派中央训练团将校训练班受训。后任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二旅参谋长、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集团军第三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后任第十四军第九十四师师长,1939年7月授少将军衔。中条山战役失利被日军俘虏,曾任汪伪少将参赞武官,汪伪财政部税警总团副总团长和上海特别市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等。1943年10月被汪伪军事委员会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不久保释出狱,旋营商。1951年春在镇反中被处决。
黄子琪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广西荔浦人。庐山中央训练团兵役研究班毕业。1 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入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团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连长,武汉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团连长。1927年随部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同年12月攻打茶陵战王卜中潜逃。次年夏入杭州中央军官训练班。1928年起任国民党广西省保安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及政治部主任等。1929年以广西代表身分出席国民党四大。1930年新桂系反蒋,往南京任中央军校教官,野战补充团团长,补充旅旅长。抗日战争中期所部在安徽被日军围歼,出任伪军师长,1944年初被汪伪军事委员会任为少将参赞武官。抗战胜利后被捕入狱,获释后营商。
谢文达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原名谢忠锐,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混得不近人意,后在上海做生意。汪伪政府成立后要发展军队,他便主动与周佛海套近乎,拉关系,见面一口一个“ 老师”,执弟子礼甚恭。周佛海将其嘉勉一番,委以兵权:其先任和平建国军第十四路军司令,后周将其拉入自己的“亲军”---中央税警学校任校务委员,再后周又推荐其为暂编第十师师长。
刘启雄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1937年11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时身为第260旅少将旅长,城陷时躲避于难民区。汪伪政权建立后,他投奔老师周佛海,周佛海举荐
其为军官训练队总队长,后又推荐刘为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兼教育长,掌握该校的实权。1943 年9月,周又调其担任警卫一师师长。
刘夷
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刘峙之侄。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任命刘夷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之最。1945年10月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刘夷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陈孝强
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别号义贵,广东蕉岭人。中央军官训练团军官班毕业。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排、连长。1932年任鄂豫皖“剿匪”第三路第二纵队营长、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七军预备第八师副师长、少将师长。1943年夏所部在太行山被日军歼灭。其被俘虏,出任华北治安军王克敏部副军长。1944年7月,任汪伪首都警卫第三师师长,后派往广东任第二十师师长。1944年1月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赞武官公审中将参赞武官。1945年9月,该师被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编为广东先遣军第一师,仍任师长。1947年3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七十八军一九六师副师长、师长。1949年5月所部在陕南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同年秋到台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师师长,联勤总部少将部员。1955年春在台北逝世。
张海帆
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别号一渠,湖南临沣人。中央军校高级班、战术研究第三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毕业。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入伍生总队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师连长,中央教导师连长,中央军校军官教育团办公处中校科长,步科第二总队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1940年初任第五战区独立第十六师参谋长,在与日军作战中被俘,充任汪伪参赞武官公署少将参赞武官,汪伪陆军部特务团少将团长。1943年3月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赞武官公署中将参赞武官,是黄埔系(早期生)将领极少数充任汪伪职官者之一。1945年9月投案自首,不久获释退役。
金亦吾
又名长华,湖北京山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1930年任讨逆军第2路军第3游击司令,参加中原大战,1938年夏任三民主义青年团武汉支团筹备处副主任兼战地工作总队长,1939年3月任第6战区鄂中游击第7纵队司令。1943年2月25日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与第128师师长王劲哉、副师长李德兴等于湖北咸宁被日军俘获投敌,所部第128师第381、382、383旅旅长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第5战区独立1、2、3、5旅旅长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亦随同投敌。该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暂编第6师于1944年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取消“暂编”字样。1945年9月为国民政府收编。金亦吾于内战时曾任第15绥靖区高参、第14兵团参谋等职。1949年10月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1月13日死于镇反。
作文三:《黄埔军校的校训》4000字
黄埔军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它谱入校歌飘扬在校园上空,写成大标语贴在校门口墙壁上,烫金描红印在毕业证书上。这校训在当时的军校随处可见可闻,从讲台上到各队值星官的早晚点名呼叫中,都深刻持久地印入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里,由此形成的革命气氛影响着他们的终生,随时感受到校训的存在。许多黄埔老人多年后回忆军校生活,仍然是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1)以“亲爱精诚”为校训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这天,校总理孙中山亲笔手书《黄埔军官学校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由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4人撰文。1929年1月10日定为国民党党歌,1930年3月24日暂定为中华民国国歌,1937年6月21日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为国歌。孙中山的这个训词墨迹广为流传,1930年落成的黄埔岛孙总理铜像碑座上有此训词。但是,这个训词并非校训。
定为校训的“亲爱精诚”,有文章讲是在黄埔军校成立时由**拟定及选写,并由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核定宣布的。查阅文献资料可见,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经后来整理有7400余字的讲话。这个讲话最早收录在1926年2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先生演说集》中,题目为《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195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选集》收录此讲演,题目改为《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其中均未见“亲爱精诚”的表述。但有历史照片为证,在孙中山站立着发表这篇演说的主席台正中央,高悬着“亲爱精诚”4个大字,字体并非**手书,却也说明这无疑是最早展示的由孙中山钦定的黄埔军校校训。
1925年9月6日,军校公告的第二期毕业生誓词有“谨遵校训,亲爱精诚”;1926年1月7日,第三期毕业生誓词有“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1926年10月4日,第四期毕业生誓词有“亲爱精诚,遵守遗嘱”。1926年6月,黄埔同学会成立宣言和简章中都写有“本亲爱精诚之校训”。7月,**在督师北伐《校长留别全体官长学生书》中写道:“是故本校校训,为亲爱精诚。”皆说明黄埔本校初期即把“亲爱精诚”作为校训。
1927年1月7日,《黄埔日刊》载李济深《本校新年各界联欢大会开会词》:“校长的训言:'统一意志’、'团结精神’,……实行本校'亲爱精诚’的校训。我们今后不要一时一刻忘记了本校校训和校长训言。”同年出版的《方(鼎英)教育长言论集》载:“本总理'亲爱精诚’之校训,及校长'统一意志,团结精神’之格言,养成其牺牲奋斗之精神。”同年的《孙文主义学会复青年军人联合会函》中有“具征本总理亲爱精诚之旨趣,体校长流涕而道之苦衷”之语。这些文献资料都说明校训“亲爱精诚”出自于孙中山,而非**。然而,至今并未见有孙中山题写的“亲爱精诚”手迹,所见到的**在各个时期题写的“亲爱精诚”墨迹不下30余幅,这也大概是有文章误认为“亲爱精诚”校训出自**的缘由。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办后不久,校本部颁布由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作词的校歌,头一句就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后又正式颁布由陈祖康作词的校歌,最后几句是:“亲爱精诚,继续永守”。皆把校训填词入校歌中。1924年11月底颁发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证书,在4个角上的文字是校训“亲爱精诚”。第1期学生的毕业证章正面也写有“亲爱精诚”4字。此后,各期的毕业证书、证章,也将“亲爱精诚”校训印在显著位置。后来此4字有所变动,但其基本精神未变。如1933年5月颁发的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证书,4个角特别印有“亲、爱、精、忠”4个大字。颁发者为时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校长的蒋中正,还有时在黄埔军校校务委员会的7名委员:张治中、何应钦、汪兆铭、吴敬恒、戴传贤、朱培德、唐生智。此毕业证书将原校训中的“诚”字改为“忠”,两字的差异,令人别样品味。
(2)对“亲爱精诚”的解读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后期苦心经营的一所新型革命军事学校,他倾注了极大精力,常到黄埔岛视察,在军校“海关楼”小住,听取汇报,寄托了莫大希望。孙中山经常教育军校师生,发扬“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同学同道,生死共赴”。什么叫“同道”呢?他解释说,就是“为振兴中华,团结友爱,悲喜同心”,这正是军校校训“亲爱精诚”的真谛。
从字面上看,“亲爱”,可理解为要求军校全体师生官佐团结协作、相亲相爱、和谐共处。“博爱”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博大精神。对黄埔生来说,就是对国家和人民要有深厚感情,爱国爱民,乐于牺牲,也可理解为对军校、对主义的热爱。“精诚”,可理解为精益求精、诚心诚意。“精”,指精细、精明,更指精神、精气,治学讲气,治校讲气,做人也当讲气,包含着对学业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刻苦学习,脚踏实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指道德、修养,要以诚待人,明礼诚信。
1924年8月,**在对学生演讲时,对孙中山提出的“亲爱精诚”校训要旨做了一番解释。他认为学生来到军校以后就要相亲相爱,和衷共济,如同手足一样,感情要融洽。有了融洽的感情,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互助的精神。1925年元旦,**对黄埔军校学生训话中阐述校训说:“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他多遍用毛笔书写此校训,字写得很好,感悟也很深,有幅题字他故意缺了“精”中“米”字右下一点,并把这一点加写在“爱”字的“友”肩上,并解释说是做人应少一点精明,多一点爱心。看来他十分看重校训中的“团结友爱”本意。
**要求凡是革命同志、同学都要相亲相爱,诚心诚意,精益求精,团结一致。黄埔学生要把革命党与学校作为自己的第二家庭,学生要视师长如父兄,不忘他们的教练苦心。并认为,人生关系最密切者是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与爱我者同志。“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第一总要同心协力,规过劝善,使得大家的精神一贯,来振作我们这个自己的学校才好。如果现在在学校里面官长、学生一齐热心,互相团结,将来出去无论在军队里面,或在社会里面,也能够联络一致。如此办下去,本党必有莫大的希望。”(《仁民爱物为军人之要道》,《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第430页)他要求大家把全校师生看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相劝勉,共同进步。
从1925年在黄埔军校担任领导职务、长期担任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在1936年南京时期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入学时,对校训“亲爱精诚”作了深刻的诠释,他说:“亲”是关系亲热,感情真实不虚假;“爱”是接近信服倾慕,对人对事有感情;“精”是完美纯洁无私念,精益求精不复杂;“诚”是恳切真挚,开诚布公不虚伪。把“亲爱”两个字连起来,作为一个词语讲,亲是爱的副词,表示爱的深厚真实,彼此关系密切。同时,亲和爱是互相关联的,能亲才就爱,不亲就不是真爱;把“精诚”两个字连起来,也是个词语,精是诚的副词,表示诚的深度,真挚实在,信守无伪。同时,精和诚也是互相关联的,诚则精,不精是不会真诚的。再进一步把“亲爱精诚”4个字组成校训,意义深刻重大。
(3)“亲爱精诚”是以团结、牺牲为主旨的黄埔精神关键要点
黄埔军校在艰险的环境中诞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成长壮大,革命的黄埔师生,不断发扬黄埔精神,推动着革命战争向前发展。国民革命所取得的成效,到北伐战争时已相当可观,“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黄埔军人的精神支柱、灵魂和动力。
黄埔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牺牲。而“牺牲”并不止是生命的牺牲,还有常人有而军人不能有的个人“自由”和“平等”,“精诚”尤显在于平时凡事。1924年11月13日下午,孙中山北上北京商讨国事路过黄埔岛,向军校学生作最后训导,他说:“我们黄埔的武学生都是从各省不远数百里或者是数千里而来到这个革命学校来求学,对于革命都是有很大的希望很大抱负的。广大的文学生今日也是不远数千里到黄埔来听革命的演说,研究革命的方法,对于革命的前途也当然是很希望成功的。大家要希望革命成功,便是要牺牲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平等’,把各人的'自由’、'平等’都贡献到革命党内来”。
黄埔精神的又一重要内涵是团结。1924年11月 19日上午,原军政部所属陆军讲武学校的100多名学员并入黄埔军校,编为第一期第六队,其中有左权、陈明仁等。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列队迎接,其中也有原是陆军讲武学校的陈赓、宋希濂等。午饭时,**代表黄埔军校全体官长师生,对原陆军讲武学校的学员表示欢迎,就团结问题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新旧学生聚在一起,大家不要分新旧彼此的界限,本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就是凡同学都要相亲相爱、诚心诚意团结。……无论什么时候总不要忘记我们的校训”。
1927年初,时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代教育长方鼎英,在《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概述》的“结论”部分这样写道:“本校自成立以来,战胜种种恶劣的环境,以五百人扩充到数万人,……凡中国之二十二行省,几无不有本校学生之足迹。在此最短期间而能得此伟大之效果,已大博国人及世界上之惊叹!盖集中于'亲爱精诚’校训之下,相亲相爱,精益求精,诚心诚意,以谋团结。先之以大无畏之精神,持之以百折不挠之志气。为民众谋解放,而一己之功名富贵,皆可牺牲;为本党谋团结,而一己之自由幸福,都可放弃。故能不怕死,不畏难,以一敌百,一百敌万,决不辜负革命军人之精神。”方鼎英在这里所说的以团结、牺牲为主旨的“革命军人之精神”,即是黄埔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就在于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如火如荼的20世纪上半叶,众多有志青年为共同理想来到黄埔,却因不同的理想分道扬镳。黄埔校友未能以孙中山先生的“亲爱精诚”校训,实现中国统一,不能不说是莫大遗憾。因此,继承和发扬“亲爱精诚”的革命精神,在祖国尚未统一的今天,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文四:《黄埔军校的建立》2400字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中国国民党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到现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校史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
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何应钦、王柏龄合影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黄埔军校及台湾陆军军官大学校徽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学盛况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
**以国民政府名义,改称学校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1928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结束后,实行军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徵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1949年12月**及其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后1950年10月,黄埔军校在台湾台湾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现任校长是陈良沛将军。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府迁台后二十二座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作文五:《黄埔军校的创建》2100字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2)
1、背景: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新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开始。 2、目的: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3、时间:1924年
4、军校领导人:孙中山兼任总理,**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共产党人**等人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等人在军校任教官。
5、办学方针:军事培训与政治教育并重。 6结果:为国民国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5)
(1)胜利原因:
1、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4、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
5、苏联在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等等。
6、 7、 8、 9、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反帝反封建)
(3)正式出师北伐的时间: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的一部开赴湖南前线,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叶挺独立团获“铁军”称号。
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任总司令,。
(4)主要对象:北洋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派系。
(5)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
背景:**上海发动412政变。
1、“宁汉合流”: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背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715政变。
四、南昌起义(4)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贺龙、叶挺、**、刘伯承等。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五、井冈山会师(2)
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了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井冈山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928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六、星火燎原(2)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七、长征的开始(5)
背景:1933年秋,**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仍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八、遵义会议(5)
内容:1935年1月,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2)
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十、九一八事变(6)
日期:1931年9月18日。
内容: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是中国军队破坏。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
国民政府的态度: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
态度造成的结果:3000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
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
十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中国人民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重点):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十二、西安事变(6){和平解决的}
原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 。 时间、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意义: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的,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三、七七事变(5)
爆发:1937年7月7日夜,日军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标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十四、南京大屠杀(4) 1、1937年12月,
2、 长达6个星期
3、屠杀中国居民军警 等达30多万人。
十五、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作文六:《中共的“黄埔军校”》5400字
2010年6月18日,北京西郊大有庄一百号。
这一天,内地400名市级纪委书记培训班在北京西郊中共中央党校开班。这些操着各种口音的基层官员来自内地各市(地、州、盟)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四个直辖市所辖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相关单位。
“本次培训是继2009年中纪委对2000多名县纪委书记培训后的又一举措。”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叶笃初告诉CCN记者。
此次历时九天的市级纪委书记培训,采取专题报告、研讨交流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旨在提高内地基层官员“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
叶笃初透露,接下来中国市辖区纪委书记培训也即将举行,规模在950人左右。而执政党这样大规模集中培训基层纪委书记,是1978年中央纪委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次。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执政党市级纪委书记培训课程中,不仅有一些在党校学员们看来“老生常谈”的专题讲座,还有香港廉政公署社区关系处助理处长穆斐文讲授“打击腐败的经验和成功要素”的课程。
“大有庄”的红色路径
希望进入中共中央党校获得提升的各界官员无不踊跃企盼,有的甚至打点关系跻身党校学员班。
内地数万所各类学校中,北京西郊“大有庄一百号”由于其校长与招生对象的特殊性,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在世人眼中,那是执政党培养“继任者”的最高学府。而在十多年前,该校简易大门旁的哨兵,对普通民众的冒然造访并不会过多阻拦。
如今,这所学校的大门已经重新修建,两边设有传达室和值班室,四周布设了摄像装置,校门两边各有一名士兵站岗,普通民众已经不能随便进入校区。
长期以来,因为常年担负中共高中级党政军干部培训之要务,有人将中共中央党校喻为中共的“黄埔军校”,更有人视之为传达中共重要声音的“红色讲坛”。因此, “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也成为中共政界的一种特殊荣耀。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告诉CCN记者,中共中央党校在延安时期曾经是“培养地委及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党的实际工作干部及军队政治工作干部的高级与中级学校”。
1938年以前,这所学校还在进行军事训练,学习生活都非常紧张。之后直到1942年,主要训练党的中级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少数高级干部。该校学习方法以讲授为主,学习期限为半年左右,课程还包括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
如今,中共中央党校已经成为“轮训与培训中共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却指出,事实上,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共党政军中高级官员问鼎政界高层的必经“驿站”,为此,希望进入中共中央党校获得提升的各界官员无不踊跃企盼,有的甚至打点关系跻身党校学员班。
“进修一班”和“进修二班”
“不是所有高中级干部都有资格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中共中央党校陈文道说,“中国的局级干部太多啦!”
对于外界把中共中央党校比喻为中共党的“黄埔军校”的说法,该校教授陈文道认为“有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因为黄埔军校是培养军事干部的,而中共中央党校“是培养党的干部的,这种说法主要是强调党校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但是不能类比。”
“不是所有高中级干部都有资格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陈文道说,“中国的局级干部太多啦!”他表示,谁来中央党校学习,谁在省委党校学习,由各省省委组织部决定。
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共中央党校每年培训学员的数量并不固定,一般1000人左右,最大规模可以达到1500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干部――高中级干部,这是几十年不变的宗旨。”该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叶笃初告诉CCN记者,中共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都必须经过中央党校培训,教育高中级干部的叫做“主体班”,内部称“进修培训班”。
中共中央党校现行高级干部培训班叫“进修一班”,培训省部级以上的党、政、军干部。现行中级干部培训班被称为“进修二班”,培训国务院各部委内的司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厅、局)级以上干部,同样包括军队、武警,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同级别以上的干部。
不过,与高级干部都必须经过中央党校培训不同的是,司局(厅局级)干部的培训,通常的惯例是正厅(局)级干部到中央党校培训,部分省市也会将副厅(局)级干部送中央党校培训,有些省市则由自己的省市委党校负责培训。不过,宣传、组织部门的干部,通常都是到中央党校培训。厅局(副厅局)级干部是否有送中央党校培训的资格,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决定。
叶笃初还表示,除专门培训高中级干部的主体教育之外,中共中央党校还培训理论干部,包括党校教师、从事理论宣传、编辑人才。
另外,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还有些新的情况,比如培训少数民族干部、高校宣传部长以及近期的纪检干部(市级纪委书记)培训,之前的县委书记培训,都是“主体班”之外根据需要而开设的。
政策研讨和“吹风”场所
与其他大学不同,中央党校开设的课程,要从领导工作的角度撰写教材和讲稿,讲究深入浅出,不需过多的论证和模型。
最早到中共中央党校培训的“老革命们”,学历不高,有些甚至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现在,中共党政高级学员则越来越年轻、学历亦越来越高,有些本身就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
“这几年进入党校学习理论知识和研究问题型的领导越来越多,学员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院士、教授、研究员职称的也越来越多。”中央党校教授、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告诉CCN记者, “学员们每年的调查研究报告、毕业论文等,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形成大量的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的学员构成分两种,有一种是特殊的班次:党校承办的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班,就某一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的省部级领导专题研究班。另一种是正常的班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地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委书记进修班、选调干部进修班、金融企业干部进修班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等等。
对于中央党校的教材、讲稿,“要从领导工作的角度撰写教材和讲稿,教材和讲稿要简练,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讲究深入浅出,不需过多的论证和模型等等。”周天勇说。
中央党校每学期开学后,各地学员通常会带来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校方通过收集和整理、分析和加工,再反映给中共中央,形成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输出系统;对一些意见不一致的和一些不便公开讨论的问题,将会接纳各方面的意见, “最后统一形成党和国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为中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服务。”
此外,中央党校还是中共高层的重要政策的研讨和“吹风”场所。
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和国家在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出台前,中央领导人都要到中央党校作报告,进行交流,以便统一执政党的思想。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中国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不定期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形势与任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等方面的报告。
86年前,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力量。今天, “大有庄一百号”也仍然在为中共党和政府培养大批干部。一个网站和一群教授的攻防战
陶 勇
在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对一些意见不一致和不便社会公开讨论的问题,可以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但是,一些校外人士却对此持反对意见。
“党校教授反对党的一些理论和观点,特别是中央党校教授如此为之,是值得高度警惕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最近,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在内地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发布题为《盗名还是盗文?》的文章,使得人们广为关注。
何以同雅科夫列夫并论
在内地“乌有之乡”网站上,一篇叫《中央党校里的雅科夫列夫们》的文章指称“中共中央党校里也一直活跃着几位‘雅科夫列夫’”。
近年来,中共中央党校似乎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各种探讨中国发展路径的理论、观点每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甚至引发激烈争议。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在该校《学习时报》上发表的一些观点文章,遭到张宏良点名批评。
无独有偶,周天勇成为被抨击现象,也仅仅是中央党校教授群体被指责的一个缩影,还有不少教授也因为自己的某些观点遭受批评甚至攻击。
一些内地学者把中央党校斥为“催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摇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本营”。
这些对中央党校持异议者撰写过许多文章,如《中央党校已经成了催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摇篮》、《中央党校谢春涛到北京大学放毒,欺骗年轻学子们》等等,指称“中共中央党校里一直活跃着几位‘雅科夫列夫’”,教授王长江、周为民、周天勇、陈文通、谢春涛,以及曾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双月刊主编的杜光等,逐一遭到了点名批评。
雅科夫列夫是前苏共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曾被赞誉为“苏联改革设计师”。雅科夫列夫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首席智囊,曾提出“民主性、公开化、多党制、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议。他被指以“反斯大林主义”为思想主线著书立说,一步一步搞乱人们的思想,为前苏联的解体精心谋划,最终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的掘墓人。
党校学者们的反驳
“我是以事实作依据,他老用理论作依据,跟他们没什么好争的!该说什么说什么!”
针对社会上有关人士的不同声音,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周天勇告诉CCN记者:“这个不太清楚,都是他们在攻击我!”但是,周天勇强调:“讨论无禁区,讲课有纪律,有些黻发表还是有约束的。”
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周为民对于网上质疑他文章的人不以为然: “他们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我没看过这些东西,我也不常上网。假如真有什么批评,也不必回应,总得有各种观点存在吧?”
“对于有些人对我个人的攻击,我不愿回应。”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告诉CCN记者。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针对有关人士的批评。2009年3月曾著文《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加以反驳: “对于中央党校的思想倾向,最严厉的指责,莫过于把中央党校看作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本营。这是有关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的问题,开不得半点玩笑。因为如果真是那样,中央党校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王长江认为质疑者的文章没有―个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所以,与他们讨论没有意义。“我是以事实作依据。他们却用理论作依据。跟他们没什么好争的,该说什么说什么。听刺剌蛄叫,还不种地了?!”
王长江反驳,有一部分人总是觉得斯大林时代好,同时代的中国好。如果真把他们放在那个年代生活一段,也许他们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生导师陈文通认为,那些指称他为中国的“雅科夫列夫”的人,是把他的观点简单化了。“中央党校个别老师的观点不等于中央党校的观点,这种简单的逻辑错误不要犯。”
在陈文通看来,当今内地理论界,尤其是经济理论界,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有很多的偏差。就左的偏差来看,主要是**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没有理解准确,因为当初它是通过俄语介绍给中国的,有些地方与原意不符合。
陈文通对“乌有之乡”持质疑态度,觉得他们不了解中国现代历史,才留恋已经过去的那二三十年时光。陈说,那时的生产力没有得到解放,社会进步缓慢。“所以,改革开放总的方向是对的,尽管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教育、医疗保障等全部市场化。但是,瑕不掩瑜。”
批评无碍“党的领导”
他们对于“异见”批评者、甚至攻击者的态度大多显得温和包容
“没有好的党校,培养不出合格的党员和公仆。”2007年,内地《人民论坛》曾刊文批评地方党校歪风。文章指出,党校学风涣散、学历腐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这些问题目前在省级党校和中央党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关于中央党校的批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在其文《中央党校最近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中,坦率承认党校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除了思想倾向方面的,还有学员管理方面的,起因与社会上久行不衰的单位创收风有关。不过,批评也好,指责也罢,自有它的道理。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个部门,自己去从事经济活动,总有谋取部门利益之嫌,任何单位这样做了都不正当,大众“不高兴”理所当然,理应接受大众的批评。
不过无论如何,对中央党校的批评,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思想倾向方面的,都无碍“党的领导”。
2007年6月,35岁的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法庭法官黄志佳,因其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文凭不被司法考试承认,便以中央党校非法办学为由,一纸诉状将中央党校、湖北省委党校一并告至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黄志佳在《谁是失败者》一文记述,他曾与中央党校一位教师通电话,当时他可能情绪稍微激动了些,不料竟惹得对方勃然大怒,斥责道: “你知道你是谁吗?你知道中央党校是谁办的吗?哪有这样跟党校说话的?别忘了,中国还是共产党领导!”并表示,“那么多网站转发你起诉中央党校的消息能怎么样?媒体又能怎么样?”
在对中共中央党校诸多教授采访过程中,CCN记者却感觉他们对于“异见”批评者、甚至攻击者的态度大多显得温和包容,未见激烈言辞冲口而出,大多数人反而不愿过多回应。
作文七:《黄埔军校的“五宗最”》8200字
国民党时期的黄埔军校、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当时被称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是上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军校也因此得名。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也以它独树一帜的办学精神,当年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最“高产”将帅的军事院校
初创时期的黄埔军校,是当时中国年轻人心目中敬畏、向往的神秘圣地。黄埔军校从立校之初就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还有前苏联的军事专家,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也云集其中。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黄埔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成为双方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都曾一腔热血,满怀救国理想,一起接受当时最先进思想的教育、一同北伐出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师生就超过了40人,而建国后担任中央政府部长、副部长以及地方党政要职的则达数百人。我军究竟有多少开国将帅是出自黄埔军校?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3人:即元帅5人:**、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8人: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中将9人: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少将8人: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
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基本上是由黄埔军校前六期师生出身的将领组成的。**及其所属的各亲信高级将领,向来都把黄埔前六期师生中的国民党军官作为嫡系部队将校的来源和自己所依赖的中坚力量。国民党军队中任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黄杰、桂永清、郑洞国、邱清泉、王耀武、胡琏、廖耀湘等人。**所宠信的“五虎上将”,除卫立煌是出身于粤军之外,其余4人:陈诚、刘峙、顾祝同、胡宗南皆出身于黄埔军校。号称“五大主力”的嫡系王牌的军长,多由他委派的黄埔军校前六期师生将领担任。如第5军的军长先后由张治中、杜聿明、邱清泉和李运成等担任;第18军的军长先后由陈诚、黄维、彭善、方天、胡琏和高魁元担任;第74军的军长先后由俞济时、王耀武、张灵甫担任;新1军的军长先后由郑洞国、潘裕昆等担任;新6军的军长由廖耀湘担任。
最早确定“以俄为师”
192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突然倒戈叛变,派重兵围攻炮击总统府。陈炯明的叛变,让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不会成功的。他决心联合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先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础。1922年最后的几个冬日里,孙中山接触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加快了他“联共”的步伐。
1923年2月,孙中山特别邀请前苏联政府派遣的军事专家和政治工作人员到广州,协助建军工作。并提出了委派代表团赴苏考察政治、军事的初步设想,确定访问团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办军事学校的经验,谈判军事援助等问题。就在选择代表团人员过程中,名不见经传的**浮出水面。**对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从一开始就表示反对,但为了博取孙中山的信任,确立自己的地位,他非常想得到这个出访莫斯科的机会。**毛遂自荐,给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写信,向孙中山主动请缨:“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孙中山在与马林、**、汪精卫等商谈后,决定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代表团由4人组成:**(负责人)、张太雷(共产党员,俄文翻译)、沈定一(共产党员)、王登云(后为**的英文秘书)。**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孙中山的全权代表。8月16日,**率代表团乘日本轮船“神田丸”踏上赴苏的旅程,经过9天的颠簸,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
代表团在苏联前后共住了两个月零27天。苏俄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关心令代表团成员深受感动。唯一令**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列宁当时有病,未能接见代表团。**感到受了冷落,神经过敏到极点,认为苏联方面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据俄方文件记载:“由于神经紧张、过度劳累等原因,**一再要求送他去疗养院休养两周。”
为了早日在中国缔造自己的军队,**在考察期间,曾直接向苏方提出“希望革命军事委员会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制中国军队,派去的人愈多愈好”,并一再主动要求苏方派出一些军官,到广东帮助训练中国军队。苏联方面则希望国民党派出学生,到苏联的军事学校学习。**对此非常不满。苏联高层领导人最初考虑,把专门培养中国军人的军校全部设在苏境内,后来权衡中国学生来回耗资和交通等问题,才决定由苏方派出军事顾问,在中国境内建立军校。
在特殊时期的这次访问,使**的政治身价倍增。11月29日,代表团结束访问回国,于12月15日9时抵达上海。代表团回到上海后,**并没有急于向孙中山汇报出访情况,而是将归国途中草草写就的《游俄报告书》寄往广州,就于当天下午乘船回溪口老家了。对**的这种行为,孙中山极为不满。一些政府要员对其做法也很有意见,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张人杰等人接连发给**6封电报,催促他速赴广州。廖仲恺直接写信批评**,说他一再延期赴粤,事近儿戏。这时,苏联政府应邀派驻中国的常设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开始着手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闻听此讯,再不敢怠慢,于1924年1月16日迅速返回广州。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他提出的一系列政策被后人概括为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也就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宣告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通过了这一提案。1月24日,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正式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相继宣布成立军校筹备委员会,以**为委员长,王伯龄、李济深(邓演达代)、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备委员。中国共产党委派张崧年参加筹备工作。孙中山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
孙中山之所以器重**,让他主持筹办军校,**曾讲过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是陈其美的徒弟之一,因而得与孙中山接近。陈其美在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时,第一个宣了誓,按了手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永丰舰的事情上**投了一个机。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躲避到永丰舰上避难时,**因为上海交易所做生意失败,来到永丰舰向孙中山表示,愿与孙中山共存亡。**骗了孙中山,孙中山一直蒙在鼓里。**虽然隐忧共产党势力的发展将是他的心头大患,但慑于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力量,同时也为了获得中共和前苏联的更大支持,以便使自己在国民党内能迅速崛起,所以上任初始,他一再声称自己对共产主义绝无异议,是极为赞同的,甚至还当众赌咒发誓,愿“为国民革命、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而死”。
最为秘密严格的招考过程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招考第一期学生时大多采用秘密方式。为了保证学生的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各省都在军阀统治下,不能在这些地区公开招生,所以学校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原籍后代为秘密物色选拔考生来校应考。
由于这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党组织可以保送初试。在黄埔军校招生期间,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选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
黄埔的入学考试是非常严格的,设立的标准也很高。报考者一般要经过三关考核:第一关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关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关是军校的总考试。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年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都比较高,约有三分之一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军校。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3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考场,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1200余人,3天考试结束。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所以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考试,第一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有说117人或100余人)。在第一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人,占学生总数的八分之一。据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生十分踊跃。第一期学生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徐向前投考黄埔军校,是因为他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招生简章》。这个因为在学堂上大讲雪耻救国故事而被迫辞职的小学教师,从此立下宏愿,要到黄埔军校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他悄悄约上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从山西来到上海,在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试,被录取后,又从上海直奔广州。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同学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也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然而,当他们风尘仆仆从陕西赶过来时考期已过,多亏了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的举荐,才获准补考。陈赓、宋希濂报考黄埔军校则是属于现代职场中的“跳槽”行为。他们原先报考的是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主办的“湘军讲武堂”,被录取后于1924年1月到广州入校学习。3月,当黄埔军校招生的布告贴出后,他们改变了初衷,决定退出讲武堂,报考黄埔。陈赓、宋希濂在入学考试后均被顺利录取。他们的这一行动,也带动了原讲武堂的其他学生。由此有了半年后的集体“大跳槽”,原“讲武堂”随即停办,却为黄埔军校加增了150多名优秀学生。
最为激烈的国共党争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由于**从黄埔军校建立开始,就一步步对共产党紧逼,后发展成为清党活动,使得共产党的发展被迫转入地下。而双方的矛盾的逐步公开化,在黄埔军校内接连不断地出现了党争事端。
军校内部的斗争,集中反映在“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两大组织之间。共产党员在“青军军人联合会”中起着主要领导作用,“孙文主义学会”则是以国民党中**分子为骨干。1925年5月的一天,军校政治部秘书、共产党员、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李汉藩、陈作为持一张清单,奉命到军校管理处领取办公用品。军校管理处长、孙文主义学会执委会成员林振雄拿起领物清单,带有情绪地说:“你们政治部,又要领这么多彩色纸回去做什么,难道能当票子花?”李汉藩不想多与他纠缠,便说:“我们要印刷传单,过几天开会用。”林振雄又追问:“印什么传单?”李汉藩不客气地说:“这是政治部的工作机密,没有必要告诉你!”“工作机密?还不是统统用作赤化宣传了!”林振雄将领物清单撕得粉碎,扔在地上。李汉藩一拳砸在桌子上,厉声道:“林振雄,有意见到校长跟前去提,别在这里撒野!”“老子今天还要揍你们这些专搞赤化的共产党崽子!”林振雄说着,一拳打在李汉藩的胸脯上。李汉藩回手给林振雄脸上就是一拳。气恼之下,林振雄趁李汉藩不备,突然拔出随身佩带的手枪,对着李汉藩就是一枪。李汉藩身子一侧,躲过了子弹。待林振雄举枪再要射击时,陈作为和办公室里其他人员从后面一把抱住林振雄持枪的右手,第二颗子弹这才没有打出去。
枪声惊动了整个黄埔军校。周逸群、杨其纲、许继慎等十余名共产党员以最快速度冲进管理处办公室,合力把林振雄按倒在地,果断地下了他的枪,愤怒地找来一条长麻绳,将林振雄双手捆住,押往军校禁闭室。到了军校禁闭室,李汉藩令人把禁闭室的门打开说:“先把他关进去,听候校领导来处理。一切责任由我个人承担。”
黄埔军校内,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员和孙文主义学会的成员都紧急出动了,双方都拿出了武器。青军会方面派出一部分人去把守军校禁闭室,孙文主义学会的成员们则集合在一处,双方火拼一触即发。当时,**、廖仲恺、**等校领导恰好都不在校内,总值日官张治中火速集中军校各部主任、学生队长开会,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广州的廖仲恺闻讯后匆匆赶回,以黄埔军校党代表的名义作出了对林振雄、李汉藩二人的处理决定:林振雄身为官长,公然开枪行凶,虽未造成事实,但性质特别严重,给予撤销管理处长职务交军法处查办之处分;李汉藩与林振雄发生斗殴,并在遭受枪击后,恃众擅将林振雄缚入禁闭室关押,亦属藐视法律,给予行政记大过的处分。廖仲恺对林、李二人的处理是非清楚,轻重有别,令全校师生心服口服,事态很快平息下来。但军校中国共两党组织成员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
**表面上对“两会”不偏不倚,貌似公允,实际上对“青军会”怀恨在心。1925年12月,**在第1军政治部各级党代表会议上,提出了《调和本校党争办法》,规定校内共产党员的一切活动“均得公开”。会后,**要**把黄埔军校和第1军中的共产党员名字都告诉他,遭到拒绝。
共产党与**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国共两党相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党争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也加快了在黄埔军校内排除共产党势力的步伐,使党争更加公开化。“孙文主义学会”成员的气焰更加嚣张,他们盗窃共产党人的文件,不断制造殴打和枪击“青军会”会员事件。1926年4月7日,**以“两会”组织破坏了黄埔的统一,“于集体化、纪律化之旨相妨碍”为借口,下达了“一律自行取消”的校令。1926年4月,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相继宣布解散,但双方的斗争反而继续扩大。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限制共产党的所谓“整理党务案”。此决议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许跨党”。6月,**在军校里公开发表**讲话,要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要共产党员官兵声明自己的身份。同时,他又组织“黄埔同学会”,自任会长,以原来“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把持会务,秘密调查共产党员的活动,排挤“黄埔同学会”中的共产党员。
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军校两种思想和势力的斗争更加激化,并逐渐扩大到所属各分校和东南各省中去。黄埔军校部分革命师生曾向**发表公开信,表示要掀起一个“救校长运动”,要求**收敛其**行为。可是,**却进一步与帝国主义勾结,悍然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黄埔军校实行“清党”,400多名共产党人被逮捕,著名共产党人熊雄等人惨遭杀害。有关三大政策和马列主义课程科目一律禁止,恽代英、萧楚女等在军校撰写的著作和讲义全部被查封,军校出版的革命刊物被停刊或改版进行**宣传。
由于被指控、逮捕的人数越来越多,共产党员师生,包括许多事实上的非党员而只是稍有进步表现,甚至只是偶尔接触过《向导》、《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籍的,一经检举,即被捆绑投至南石头监狱。短短3个月内,黄埔军校的日常教学、训练被迫陷于全面停滞状态,遭受审讯、迫害、摧残的各期师生迅速增至2000多人。后来,南石头监狱里实在关不下了,又将珠江江心一艘破烂的旧军舰改造后作为监狱,即外界所称的“水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埔军校的革命师生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4月23日,黄埔革命师生坚决反击了广州戒严司令钱大钧派部队包围军校、逮捕共产党人的阴谋。之后,一部分革命师生脱险北上,到达韶关与农民教导师会合,继续进行讨蒋反奉斗争。5月6日,黄埔军校100多名革命师生,脱险到达武汉,继续坚持讨蒋斗争。武汉分校的革命师生举行讨蒋大会,发布讨蒋通电,怒斥**的反革命行径。国共两党爆发矛盾公开分裂的结果是,最虔诚的共产主义者由此坚决斩断与**的传统师道尊严,而那些本身无鲜明立场的共产党人或跨党学生则选择了与共产党划清界限。随着两党的公开分裂,黄埔同学被迫分为两大阵营,从此,同学之间彼此对垒为敌,最终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最特别的毕业纪念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予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颁发佩剑时,军校常举行专门的隆重仪式,并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颁剑仪式上,先由校领导讲话,对毕业生提出勉励;继由毕业学生代表领剑,进行慷慨激昂的宣誓。整个会场庄严肃穆,未毕业的在校学生目睹这一场景,也深受感染和影响,期待着本人毕业领剑那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按国际惯例,佩剑以校长身份颁发。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字“中正”,因此剑体上刻写的是“蒋中正赐”字样,故这种剑得名“中正剑”,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又因这种剑多为黄埔军校毕业生拥有,所以又通常称为“黄埔剑”。第一至第十八期的毕业学生,都持有一把这样的佩剑。抗日战争胜利后,**有意不再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他也想到了这种已经成为精神化身的黄埔生佩剑不应刻上别人的名字,于是自1945年10月第十九期学生开始停止发放此剑。这种毕业纪念佩剑,后成为早期黄埔军校的标志之一。“中正剑”除颁发给黄埔学生外,**还赠给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所以,这种随身短剑多为黄埔系的军事将领及政要、少数军人因功获得。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持有“中正剑”成为一种特殊的荣耀象征。后因北伐、**,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战役中,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并产生其附加的精神教育功能。
“军人魂”短剑是国民党军官列装的物件,民国期间曾经风行于军队中,而得以保存到今日的“军人魂”剑已是百不存一,稀如麟角。新中国成立以来,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加之“**”,对本已稀少的“军人魂”剑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些短剑大多化作炉中铁水。如今,仅在一些大的博物馆或收藏者手上,时有散见一两柄佩剑。
2004年黄埔军校80周年校庆时,在黄埔军校的故乡――广州,一大批黄埔军校将士所颁佩剑,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与数十年沉寂之后,以“集团军”的面目列阵展出。这批佩剑能够重现世上,得益于两位居住在广州市的李姓夫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们夫妇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奔波于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收集佩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们收集到的短剑数量多达180余柄。其中有不少是在广州本地收集到的。
这批“军人魂”短剑,除了形制各不相同之外,难能可贵的是每柄剑上基本都有款识。多数剑拔出鞘后,可见剑身分布着斑斑锈迹,但刀刃依然锋利无比,剑锋威力不减当年,通身散发出古朴凝重的气息。长期以来,“军人魂”佩剑,被赋予了大量的传说与猜想,它使后人能够直观地去审视上个世纪前半叶的那座军校、那段历史、那段辉煌的记忆。□
作文八:《黄埔军校的三大历史秘密》1100字
高产”将帅“
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
那么,解放军究竟有多少开国将帅出自黄埔军校?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3人”即元帅五人(**、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大将三人( 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八人(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中将九人(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铮),少将八人(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
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基本上是以黄埔军校前六期出身的将领为核心组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有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所宠信的“五虎上将”,除卫立煌是出身于粤军之外,其余四人——陈诚、刘峙、顾祝同、胡宗南,皆出身于黄埔军校。蒋号称“五大主力”的嫡系王牌的军长,多由他委派的黄埔军校前六期师生将领担任。同样的,这些军的副军长和正副师、旅长,也多是出身于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师生中。
秘密招考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院校,招考第一期学生时大多采用秘密方式。为了保证学生的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在军阀统治下的各省,均不能公开招生。考试时严格的,标准也很高。报考者一般要经过三关,第一关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关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关是军校的总考试。
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1924年5月5日至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四百多名第一期学生,正式入校上课,编为四个队接受新兵训练。
“黄埔剑”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与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
按国际惯例,佩剑以校长身份颁发。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字“中正”,因此剑体上刻写的是“蒋中正赐”字样,故这种剑得名“中正剑”,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
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又因这种剑多位黄埔军校毕业生拥有,所以又通常称为“黄浦剑”。第1至第18期的毕业学生,都持有一把这样的佩剑。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意不再兼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他也想到了这种已经成为精神化身的黄埔生佩剑不应刻上别人的名字,于是自1945年10月第19期学生毕业时及以后各期停止发放此剑。——摘自《档案天地》
作文九:《“黄埔军校三杰”的不同人生》5900字
RNU HNI【 E W U UQ 人物春 C
‘
‘
埔黄军 校 三杰 的"不 人生 同
(■安徽 ) 汤松春
众 周知 ,所赓陈、蒋 先云贺、寒衷 是黄都 军校埔 第一 期学的 生三人 ,因 华横溢才 、能力 突、出成 优 绩秀 ,得 获了 黄埔“军校 三杰 的美”名 同是。黄军埔的 校 杰代表出 ,但是他们选择所人的生路和最 终结局却不道 尽
相同。 有 些 人的 一 生是革 命 的 、 光辉 、的 伟大 的 一
失 利,叛 军 了追过来 。 到 前线 督 战 的 蒋介 石 心 慌 软 腿 , 怕 叛被军 俘虏 , 拔枪企 图 杀自。陈赓 不顾 个 安人危 ,连
背带拖 将,蒋介救了出来石 。此 从,蒋介对陈赓石另眼 相看, 并 用高厚官禄拢他 ,但是拉赓陈不为所动。 1
年2秋 ,赴联学 习。1苏年2 国回并加参 昌南 9 97 6 起 义,南 下途 中在贺 部 任龙营 。长 后赴上 海 在 ,共中 中
生
陈赓。 ,他命革场坚定,是立经考验久忠的 诚共的产
义 战主 士 , 为我成国杰 的无 出 阶 产 革 命级 家 军、 事家 ,
央机关做情报
工作 13 年。 9 91 赴鄂月豫皖 区,任苏中国 工农红 军四方面第军团的、师长。长13 因年负重秘 伤92 到密海就医上曾,鲁迅向详细绍鄂介豫皖红的斗军争 事迹 。13 年 9 33 不月幸被叛 出徒而被捕入卖 ,狱人敌的种 种 严刑逼供,国 党黄埔军校民同学 的言好诱 ,劝蒋介 石 自接亲见软化劝 降,没有都陈使赓屈服动摇。与后经 中 共和 宋 庆等龄 营救人, 险后脱回 到 中央 苏区先后,任 红
军步 学校兵校 长 、 红军 部 团干团 长
。
中国
人民解 军的著放将领 名;先蒋,他云志报立 国, 不 牺怕 牲,洒疆场血 ,为成我党早期 的优党 员秀革命烈和
士 。但是有 的 人革因 立 场 不命坚 定 而 上 与 走人 民 敌为 的
道
路 ,贺衷寒如。 个人三 由于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 口 做出
了 不 的选同 择, 从而 造成了不 同的人 生 结局 他。 们的
人
生历所 反程映出的人 生哲值得我们后人理深省。 者 笔他对 们的生轨人 作迹单 简的勾画, 以与读者共 勉 。
长
征 ,中曾率 干 部团 加参突
功战卓 著大将 的陈
陈赓 赓湖 南, 省 湘县乡 人。 21 9 1
破
乌 江、 抢 渡金 沙 江等 斗 战。到达
陕北
后第一军 团第一师师长 任。抗
日战争 爆发 后 任 八,路 军 第一 二 九
年
, 在长 沙路 局铁当办 事员 , 参 加爱国 运,得动到何衡叔人等的帮
,接 受助了 产 共 义主思 。想 2 年1 9 2 先后 入 加 国中
社 会 主 义 青 年 和 中团
师三八六第旅长,旅部开率太赴行 区山,参神与岭、头堂铺响 、乐长 村 战等斗指的 ,随后挥又转于鲁 战西
北 冀、南 、豫 。 北14 年 太任 岳9 0
共产 国 党1。2 5年 9 月4黄埔军 校 入第
一 学 期习 。 业毕后 ,校 任 留 副队 长 、连 长 , 参 加了平 商 定叛 乱团和
军区
令司 员次,任年太纵岳 司令队
员, 参 领 导与 创 建晋 豫冀根 据 地。
14年 月赴延安1,入 中 共央党中 9 3
1讨伐
陈明的炯征 。1东 2年 月l, 59O
在二第次东时,在华阳附征近斗战
陈赓
校学
。习 14年 69 5当选 为月共 中第
七届 中 央补委员。候
2 03 《 。 党史》 093 ?广 东
3物秋】春N U HRNI E W U Q UC抗
日战争胜 后利,太率岳队纵加参 了上党战役。 14年6 9 6 月民国党动发面全 内战后,率第四纵队 和太岳 军 部区转队晋南战,在临浮役战,中灭歼宗胡的南精 锐
部 “队 第 下 一旅 ”随。后 他部 西率 进,协同兄 部弟 队 天
-
12
3 年9 4 月, 以第他一的成名考入黄埔军校,绩
业毕后分配到兵连学党代表任。 学习间,担期黄埔一任期 中共 支部书党 。他记才华出众, 事工人运动 时就从就练 N好口 ,才演讲起来, 滔不滔 绝分析,说 ,理头头是
发 吕梁起汾、孝役战 。8月 谢 与治富晋率鲁冀豫野军 战
主 力 部一, 强渡 黄河, 挺进 豫 ,开两 辟 陕豫鄂 解放区 ,
道
很有鼓动, ,并且写性得手好一文,深章浅入,说出
理透彻 ,笔流文畅被公,认为埔军校 的黄高生,材获得 了 “黄 埔杰三”的 美誉 。业后毕配分学到校 治政部工 ,协作周助恩做来想思组和织工作。12 年初,参加讨 9 5
配合刘大邓和军 陈 (陈) 毅 粟 粟裕()野战 ,在中原地区军 进行战略进 攻。淮海战在中,率役第四纵队协兄弟部同 队 徐州在西切南津浦铁路,断加围参歼黄维兵 团14。 99
伐
炯陈的明一次东征第同。1年,月七团以党代表份 0身参加
二次第征东 率,领敢队,死攻惠克州城,全歼陈 炯 明王牌的队部12 。6年 9 6月,蒋 云率先黄埔生学军参
了省港 加 罢工大 。
年
人任 民放解军 第四兵团 司员令政兼委 ,部率渡长 横江
, 解放 昌南 随。 后进 军 广东 追歼 敌 ,逃 插直雷 州半
,切岛断 白禧部的海上退崇路, 同兄协弟队部参加了 粤桂 边战役。1年5初,又部率加 参滇了南役战西和战昌 90
役。 15 年 7 09 应 月
邀 至 越 南 , 帮助 越 南军 民 进 抗行 战 法 ,争取得边 界战役 的 胜 利1。5年参 加 美抗 朝援 任, 中 91国人 志民愿军 副 司令员兼 第 三 兵团 司令 员、政 委 15。 29年 6 国 回, 筹办 人民解 放 军 军月
1
2年 蒋石介后先制造了 “ 9 中6山舰事 ”、件 “整
理党务案 ”
排挤和打击,共产党 人。 次 一,介蒋石
军在大人上提 问: “会 有 谁退 共出 产 ?有谁党跟着共 党产 ?”先蒋云首 回先答 “ :我是共产 员党 ,作永产 共 党员 。” 并当面 撕毁 发给 他 “的 声籍明表 ”答 ,党道 :“ 脱 离共产党 就 ,叛卖是革
事工程 学
并任第 院任一院长兼政 委 ,培 国养防 技人才 科。15 年9
4 月 任 l 民人 放 解军副 总参 谋 长。 0
命。 ” 可“ 断 共产 党籍,不 头 而
可牺 。牲 蒋”石介劝他“ 三 思而 行 ”, 来 又 后 “以 将中教育长” 的 衔官 为 诱饵, 劝 其脱 离 共 产党 遭到蒋先,云的严拒绝。 词 北 伐 争 战初 期任, 伐北军 总 秘 部 ,书后 补任充 第五 团
长 , 随团军 转 战 广东、 南 、湖 西
1江5年 被授予 大 军将 衔。15 年 5996
当选 为中共 第 八届 央中 员委。
15年99 月8兼 任国科学防术技委 会员副任。主1 年959 9 月 任防国部副
长 部16 。 3年9 1 月 上海在病 。逝
等地
1 2。年 底,蒋介 石反革命 9 6
死战场沙的雄英蒋先云 蒋
云 先,湖 南新 田 大 塘 坪
阴 日谋益露暴 , 先云毅蒋离然
南开昌 , 来 到武汉 , 蒋介 多石次
人派来 电和邀请 他回昌,并南 官封 许愿 , 蒋先云为所不动 1。 年 2 79 “? 四 二 ”一革反政变后命, 他 蒋先
云
人 1。 1 考年衡 阳第入师 范学三 9
校 。711年 加参 五 四了运 动任,湘 99 学 南联合生 总会 事干 , 同 夏明等翰
在 “伐 蒋 讨介 石大会” 历 上 数蒋 介石的 罪行 ,提出 : “贼不蒋 除 ,无 天世L。 ”1 2 年 4,武汉 国 政府 民始开第 : I79月 二次 北伐, 征讨奉系军阀张作 霖 ,蒋先云 任十一军
人第发动组织了湘和南 县2的学生 罢
课 运 动5 。 1年2 ,参 了加南 湖 驱 (张 )尧 运 动 12。 9 0继 9
1年 月发2成立起步革进团命体“ 心 社”宣传,文新化马和
克
思主义。 久不后加先中国社入主义会青团和 年国中
产党。共2 年1192 月 受中共,南区湘派委遣,到安源矿协 路助 刘奇少和立三从李事人运动工任,源安
路矿工俱乐人
文书股 长部,参 领 导 与安源了大罢 工 。
二十六师七十团七长 团。5 月中旬,蒋先 云率部赴河 南开 5。8 2 日,在临颍战役 中月蒋先云冲,锋陷,多次 阵负伤
,后最壮牺烈牲。先云蒋牲后牺,恩来周武在昌 持主 召了开追会悼,并发表 痛讲话 ,沉恽英致悼词, 代
3
2 3 《 4 090 广东党?史》
R UN HNI 物春人 E W UQ C U
号召 【志们同“ 不 要追但 他 悼而且,要 继续 的他革命 精
神。”
司令 政 治训部 练处 长 处 等 ,职积极 宣 传 蒋 介 石 外“必 攘
先 安 ”内的**策政 ,忠实蒋介于石 的“ 一统大业” 。
1
3 年 3 92月 ,初衷寒在南贺组京织成 了立法斯组西织复
蜕 变化 质的落者伍贺衷寒 贺
衷 寒,湖南岳 阳 人早年。参 加反对了“ 十二一 条 ”斗的争,痛斥 世凯袁 的行逆施和卖倒 国荣求 1。1 9 年五9四运爆发动,贺衷后寒加了参这伟大的反帝爱国场 运动 。 2 1年秋 参加 了董必,武 和 9
0陈 潭秋 在 武 汉组 的织马 克 思主义 研
兴 社
。由 于 贺 衷 极寒力 拥蒋 共反 ,因 越此 来 越 到 蒋受 石介 的器重 。 1 年 3月 ,1贺衷寒 当 为选 民党 国 第 五届中 951
央执行员委 。 13 年 月西安1事变 发爆 ,后支持他何应 钦武力 6 92讨伐 张学 和杨良 城 ,虎 遭到介蒋石破 口 骂大,此从失 猜 忌去成性的 介蒋石的心欢。 1 39 7
年6 他 被, 往 欧派 美考 察军 事 、 月 政 治、 经济 明,显 含 有放 逐 之 意。
会究社会和主青义年 。团 12年 1 9 10 ,受月 中国共产党的 遣 ,派赴莫
科 斯 加参 远 东各 共国 产党 及 族民 放 解
八一“ ”淞沪三战抗发爆后 贺衷,
才 寒 蒋奉 介石 电召回 国 ,复 军任 事
团
体一次代第大会 表。大会 期 间 ,年 轻气的贺盛衷与脾寒 气躁的 暴中 国代表团团长 张国 焘 发 了激生烈 的
角 口回。 国 后张 国焘 立, 即向 陈 独秀 状告 ,最 终以 无 目组 的织名 义 于
委 会 员政 处训长 之 职 ,并任 军 官
训练团 教育 委员 委 员会 1。4年 到 9414
,先后任年 三 民主青年 义团 中7
央 9 组 织处书记 长 、 政 院 社行 会 政 部
务长次 在整个。 放解战时期 争,贺
衷 追寒 随 蒋石 介积, 极 参 加了 **
1 2年春将贺 衷寒开 团除 。籍此从 92以后 ,贺
衷寒 对 张 焘 恨国 之入 骨 , 对共 主产义理 想 产也生 了 动 。摇 12 年 5 入考黄
埔 军校 , 成 9 4月
反人 民的
战。大陆内 解前夕放, 随 民国军政人党 员退败湾台 。台在湾 蒋
氏政 府 又 中任交 部 长通 国、 民党
贺 衷
寒为一第期员学。不久 ,加入 了国 民
。党在校 期 问 贺 衷 寒 各, 项 成 绩都
中央设计考核 委会主员 任员、委总 统府 国策顾 问 、政行院政 委 员务等
职 1。7 年 台在 病湾 。卒92
名
前茅列 加,他在上 组织 社活会 中所表现 出动 来的 能,才便露头角崭 开,传 出 始“ 埔三杰黄 ”的名美 。业毕
陈赓 蒋先 、云 、衷 贺三人寒 都才因 横溢华而 获得 了 “黄埔军 校三杰 ”美的名, 曾都是进经步的革 命青
年, 但 三 人 在 各 自人 生是的 路岔口做 出 了不 同选的择 , 而从 造成 了 不同的 人生结 。局陈 赓 和 先蒋 云都受 到 过高
后 ,贺衷寒分配到被校政军治部任上尉秘书 ,不 又调久 任
第期入伍三总生队政部主任 。治12年 孙, 中山 先 生59
世逝 后, 国 民 右党派 势 开 力始 抬 头 乘 ,机 加紧 反 共 活
动 。衷贺寒 思的迅速 想向右转,他在** 、仲恺 廖 的
支持 ,下 以研 究孙 中山 思想 的名义 , 组织了 “ 文主义 孙
厚禄官的诱惑 ,但他是们为不所动; 他都们历过生经死 的考,但是他验们毫畏惧无 他们; 人生的是都光辉、的 革的一命生他,们的功丰绩伟 人民将永铭远记心在中。
而贺衷 寒 由 革于 立场 命 不坚 定, 化蜕 变质 ,成 为一 位 落
学
会”随。 后贺, 寒大肆衷吹鼓季戴 主陶义 ,合极蒋 石介的 口味 因而,到受介石的蒋识赏 1 。2年 和 12 年,他先 后蒋被介石派往 联苏 陆 军969 9
伏 芝 龙事军学 院 、 日 本明治 大 学 习学, 目 的是 他利要用
伍。者人 三人的轨生迹充分印证 了 这样句一真 :理吹尽
狂 沙 到金始。
留
学会机 潜,心究研 本日 军事的、政 ,治蒋介为石集 团求统治之术寻。 13 ,蒋介年石动 用1万大军剿红围 军91 O 失败后 , 召急他 回当反国共顾问 1 。3年2 贺,寒 9衷1月 国后回先后,任 了担国民陆党空军海总司令部 政宣传 治处
处 长、 “子 训练 所 ” 长所 、 豫鄂 皖边 区“ 匪” 总 星 剿
重 温 他们 的 人 生历 程 对 于 们 我 选 择正 确的人 生道
路和
定共坚产主理想义有重着的现要意义。 实
2 0 《 09?3广 党 东电》3 5
作文十:《审计战线上的黄埔军校》1300字
“要把审计学院办成审计战线的黄埔军校。”时任审计长的全国政协副主任李金华将自己的期望与情感都凝结在这一寄语中。作为审计署的“同龄人”,南京审计学院(以下简称“南审”)“为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在不到30年的时间,从一所专科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有着良好社会声誉的财经类院校。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现任审计长叫什么名字。”南审的孩子如是说。
是的,历任审计长在任内都会来南审视察N次,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也会来南审考察。审计署先后派出六位司局级干部到南审担任校级领导,其中,李金华先生还一直担任南审的名誉校长和荣誉教授,每年数次来这里讲学、指导工作。审计系统是南审发展的坚强后盾,反映在政策上,审计署及全行业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出境培训、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南审有力的指导和巨大帮助。2011年,南审的管理体制变更为三部一省共建(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江苏省),这将是南审发展的新契机;反映在教育教学上,审计署的领导是一线的专家,带来的除了经验,还有新兴与前沿的审计问题,令南审不断加深与行业的联系。
“南审的领导都是想象力非凡的,因为他们在国内首创了法务会计、法务金融、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南审的孩子如是说。
调侃的语气背后,反映的却是南审人对“大审计平台”的探索与专注。从学科的相互支撑到复合学科的建设,从特色课程(群)、特色教材的建设到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主体内容完整的审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审计特色贯穿于南审发展的始终,由此产生的一批前沿性、应用型、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审计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别问我们学的是什么专业,我们会告诉你我们学的是ACCA、CGA、CPA、CIA、CFA、 CISA、IAEP……然后花半个小时为迷茫的你解释一下这些专业的含义。”南审的孩子如是说。
“特色、质量、国际化”是南审的办学理念,王家新校长特别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学校与多国审计机关及国际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审计长担任我校荣誉教授,每年都来校讲学;南审还承办了联合国审计人员培训班、非洲高级审计研讨班及审计方面的国际会议。学校更为学生搭建了多种国际化学习平台,在本科教育中引入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CISA(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等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教育,2007年被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定为中国唯一的IAEP(内部审计教育伙伴)“合作级”院校,成为IIA在全球认定的39所高校之一。
“‘211’‘985’高校和南京审计学院毕业生。”曾有单位在招聘条件上如是写。
南审的孩子走出校门就是南审的名片,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进取铸造了南审的美誉度。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联合推出的2010与201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显示,在江苏31所非“211”高校中,南审是毕业生最愿意推荐的母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月薪均居前列。
绿色的树,青青的草,蓝蓝的天,淡淡的湖,典雅而大气的小楼依着山傍着水,她是南京最美的高校之一,她是我们的南审,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