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奇妙的自然规律》1000字
大家一定听说过美国国会山上的总统雕像吧?虽然它现在看上去很漂亮、壮观,但几年前它们全身还布满死虫子呢!(引出话题,设下悬念。)
国会山的总统雕像一直以来都是游客参观的必选地。一到黄昏,在霓虹灯、射灯的交织装扮下,总统雕像显得更威严、宏伟。(描写国会山的景象,与下文形成对比。)但在几年前,一到黄昏开灯时间,总统雕像上总会聚满成千上万的小飞虫,好像给雕像蒙上了一层难看的面纱,并且不久之后,总统雕像的脸上就出现了难看的污迹,那是飞虫的尸体堆积成的。所以,不到两个月,人们就不得不为总统们洗脸。(如此美景,却因虫尸堆积而令人为难。)在山顶为高大的总统们洗脸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全部清洗一次需要四五个星期,还相当危险。(清洗难度很大,只好想别的办法了。一步步把话题引向“奇妙的自然规律”。)
为此,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用电网将虫子们电死,这个办法虽说有点用,但总统像就难看了,人们没法照相了。有人说用声波把虫子引开,可引开了这些虫子又会飞来另外一些虫子。有人说用农药将虫子杀死,可怎么也杀不完……(各种除虫方法都想到了,但效果都不大,怎么办呢?)后来,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发现:这些虫子总是在黄昏时分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这个时间问题,是需要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的。)而总统像上的灯光成为它们喜爱的温床。(一个是时间问题——“黄昏”,一个是灯光,两大因素造成了虫子的聚集。)于是,人们把射向总统像的灯光晚开半小时。因为错过了虫子狂欢的时间,虫子们就飞到其他地方去了,总统们的脸就不那么容易脏了。(杀虫不容易,但可以利用“奇妙的自然规律”来解决问题。所谓“规律”,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黄昏”“灯光”,是虫子聚集的必要因素,现在错开黄昏这个时段,割断了这一必然联系,问题也就解决了。可以看出,这个故事也是通过对生物的研究来解决问题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寻找到大自然的规律,难题就能迎刃而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想要高飞,就要有小鸟一样的翅膀,飞机的机身和机翼的设计就来源于鸟儿;想要遨游,就要有鱼儿一样的鳍鳔,潜艇的平衡系统就是对鱼类的仿生;想有千里眼,就要有蝙蝠的耳朵和嘴巴,雷达的超声波技术就是对它的模仿……(这些都是仿生学的经典之作。)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仔细寻找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就能发现很多有用的东西。(叙述一个故事,再进行总结,写出感想,文章结构上就完整了。)
作文二:《“自然规律”的惩诫》1800字
人吃人的后果
在疯牛病暴发的近30年前,美国一位小儿科医生兼病毒学家加德塞克,受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公共卫生署长之邀,到当地富雷人部落中去研究一种怪异而致命的疾病――库鲁病。1957年以前,在这一部落中存在过吃人的陋习。当地人保持着原始游牧民族的习俗,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并把猎获物就地食用,而女人则固定在部落中以简单的农业劳动维持生计,其主食以干薯为主,平时很少吃荤。一旦村内有人(特别是亲人)死后,她们就会将死人吃掉。
“库鲁”按当地语言的意思是:颤抖――因寒冷或恐惧而颤抖。库鲁病患者先是走路蹒跚,接着需要用拐杖,再后根本无法走路,还会失去吞咽能力,最终在颤抖中活活饿死或渴死。这一疾病开始只在妇女中 流行,但渐渐殃及儿童。现已证实库鲁病与疯牛病惊人地相似,患者都有明显的海绵状脑病变。
加德塞克医生经过数年的研究,证实库鲁病是由一种特殊病毒引起,如果吃食带有这种病毒的人尸体,特别是神经组织后,就极有可能染上库鲁病。由于富雷人改掉了吃人尸体的习惯,所以该病在当地的流行也就终止了。
羊吃“羊”引发了疯牛病
其实,库鲁病的症状与羊所患的痒病十分相似。痒病是绵羊所患的一种致命慢性神经功能病,患病绵羊感觉全身发痒,并不断磨蹭墙壁,同时病羊还会走路不稳、全身颤抖,甚至会瞎眼、摔倒,最后死亡。经证实,患痒病的羊的胎盘最具传染性,绵羊吃了胎盘后,就把痒病传播到了整个牧场,因而使之成为一种群发性畜病。现已证实,痒病传染到牛身上后导致了疯牛病。
牛食“同类”导致疯牛病播散
在欧洲大陆,大部分消费者不喜欢食用动物的内脏器官。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当地对饲养家畜都普遍采取了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从20世纪的中期开始,农场主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并加速牲畜的成长,保证其肉质鲜嫩,屠宰场便对动物的内脏进行加工,制成饲料来喂养家畜。在英国,所采用的工序是:先把内脏捣碎,然后放在有机溶剂中加温浸泡,萃取出其中的脂肪(因为当时黄油的价格比肉骨粉高),然后把残渣取出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再用高温烘干,制成肉骨粉,售给农场主,并大量出口。
不幸的是,在1974年,英国有一家化工厂因使用上述有机溶剂不当,造成工厂爆炸。英国政府因此下令严格控制此溶剂的生产和使用。由于大多数饲料加工厂都不愿购置昂贵的新设备,所以全部取消了以溶剂萃取脂肪这一工序,以致肉骨粉中的脂肪含量大大提高。此外,工厂主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加工成本,又降低了灭菌的温度,从而造成病毒蛋白的大量散布。到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大部分饲料加工厂都改变了原来生产肉骨粉的加工工序,只有苏格兰的两家工厂仍坚持使用萃取法加工。因此,当英国大规模暴发疯牛病时,在苏格兰地区牛群中还无病征出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英镑贬值,导致做饲料用的黄豆粉和鱼粉价格上涨,从而使肉骨粉在动物饲料中的比例从1%很快跃升到12%,更扩大了疯牛病的传播概率。到1985年,终于暴发了我们所熟悉的疯牛病。
可以看出,疯牛病在英国的暴发,是由于牛群进食带有病毒的动物饲料――实际上也是由于“同类相食”而引起的。
“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无论是库鲁病、羊痒病还是疯牛病,其表现都很相似,而且科学研究已证明它们的确是同类型的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无一不是通过“自相残食”而传播的。可见,如果把“不食同类”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话,库鲁病、羊痒病和疯牛病无疑都是大自然对“自相残食”行为的一种惩诫。从发现第一例疯牛病至今的调查研究表明,疯牛病的传染源是被疯牛病病原体污染的肉骨粉饲料。所以,接受教训,杜绝“同类相食”这一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预防疯牛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据报道,英国用不完善工艺加工的肉骨粉,曾先后出口至七十几个国家,从而造成本病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因此,应立即停止使用肉骨粉喂饲牛、羊和其他任何动物(一些国家用肉骨粉喂非牛科的野生动物,结果这些动物也患了“疯牛病”)。另外,对发病地区的牛、羊群进行扑杀、隔离,禁止任何可疑的患病动物产品及活畜进入流通市场,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某个国家来讲,应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从疫区或发病国家引进种畜、冷冻精子、胎盘和其他任何畜产品,严禁利用动物加工的其他制品,如利用胎牛血清、羊脑子生产疫苗、生物激素及其制品,也包括多种化妆品等。世界卫生组织还要求各国应建立长期的监督和通报疫情机制,来控制和杜绝本病的发展。
作文三:《自然规律的智慧》2000字
孙膑祖师爷肖像
祖师爷孙膑乃“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史称“武圣人”;孔子史称“文圣人”。孙膑所著《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都被认为是兵学“圣典”。历代军事家极为推崇。
第七十七代先师吕鸿雁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孙膑兵法》与《孙膑阴兵法》目前在世上流传的并不完整。老师所藏宋刻孤本《大六壬神课金口诀》载《孙膑兵法》其实分为两部:一阴,一阳。阴兵法以口传形式单传有造化之人。其中第七十六代为孔二神仙,第七十七代为吕鸿雁先师,第七十八代为张得计老师。
今天是“五一”黄金周的第二天,与朋友们分享一些刚刚从老师那学到的:
兵法是从自然界中体会、发现、归纳、总结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相互争斗的一种胜负平游戏规则和经验,这种规则和经验被有智慧的人记录下来简称为“兵法”。
《孙子兵法》是“兵圣”孙武向吴王阖闾写的一份求职表,只是粗浅地写了一些东西,就已经被世人奉为“圣典”了,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祖师爷“武圣人”孙膑所写的《孙膑兵法》是更经典的兵书,共有两部:《孙膑兵法》、《孙膑阴兵法》。《孙膑阴兵法》只以口传形式单传有造化之人!
世人只知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精华创造了“三十六计”。但几乎都不知道《孙膑阴兵法》的“反三十六计”、“反反三十六计”、“反反反三十六计”共一百四十四计才是一部最完整的兵法。
有一位老先生熟读天下兵法五十年,把天下兵法读成二个字:“虚、实”;孰不知老师早就把天下兵法读成一个字:“知”!何谓“虚”何谓“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如何“知己”、“知彼”就“知之甚少”!知其然,都不知其所以然……
现在都讲“国学热”,但什么是“国学”?
都知道《易经》是国学的源头!
但什么是《易经》的源头?
时空学(或称宇宙学)是《易经》的源头!
时间不是今人及古人所创,而是自天体形成之初,宇宙爆炸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动态规律,这种规律被生在太阳系的人类强命名为“时间”——即年、月、日、时、分、秒之名称。
时间的起源,究其理应归为大宇宙爆炸后的瞬间产生。此时,只能称之为宇宙之时间,因我们人类诞生在太阳系,应该以太阳为轴心,我们所用的时间应命名为太阳时——简称为时间,时间——它是有形无体的能量物质,它是有规律、有定位、有方向、有性质、有数量、有能量的,所以说它是一种不生不灭的有形无体的能量元素。
注1:人类“太阳时间”的开始应与“宇宙时间”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因为“宇宙时间”是宇宙的整体时间,“太阳时间”只能是“宇宙整体时间”的一个“小独立体时间”。这个“独立体时间”的开始
自人类有智慧以来不知对它有了多少次的开始定位,至于多少我们且不作论,我们所要论证的是人类统用“现在时间”的规律、定位、方向、性质、数量、能量……
注2:人类诞生在太阳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胜负定夺、吉凶变化等等,都是受到太阳系时间中的太阳黑子、太阳风、日饵、日冕、日食、月亮圆缺以及各大星系的场能相互影响的规律。
时间虽有形而无体,但是人们只能通过空间物质的变化看到时间的作用,但是时间的能量是用手拿不到、摸不着的,是用现代高科技仪器难以测试的,所以我们只能从自然界中找出各种物质与时间关系的答案,来演说时间是含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规律。又可以从地球公转一周称之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称之为一日,同时产生了时、分、秒等,由此给予时间段准确的定位,给予时间方向、性质、数量、能量以及时间的恩赐与制约关系的定位。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万事万物之灵魂,空间是万事万物之载体,所以我们不论将时间用在军事上、政治上、经商上,还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事、事与理、理与法之间的关系上都可以借时间之能量给予对方一个恩赐与制约,给予自己一个恩赐与制约的关系。至此,说明了战争的胜负,球赛的输赢,商场的成功与失败等等,都是时空对自然界的人、物、事、理、法的恩赐与制约关系。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论”与“人时空统一论”
的神秘面纱,说明了它不是迷信、不是玄学、不是神学,而是自然界中所存在的自然哲理与自然公理。这种公理的问世是划时代的突破,用此理不论对西方各种理论学说的剖析或者是东方自古至今的各种理论剖析都可以清晰而不乱的寻找到它们的弱项与强项,并可以知其它们的不足,定能及时地寻找到合理的答案,将不足与弱处尽快的补上。
张老师1996年在北京大学作揭开玄学之奥秘的课题研究时运用这套公理剖析了汉字的框架结构、阴阳学、五行学、干支学、风水学、佛学、道学、兵学中的隐词避语,并且将千古密而不宣的理论与方法整理、归并形成《东方思维》系列书籍——之一《瞬间定位归零立体思维》、之二《自然医学系列》、之三《宗教系列》、之四《金融系列》、之五《预测学系列》……
张老师在编写中借《东方思维》之一《瞬间定位归零立体思维》针对人时空统一论的方向、性质、数量、能量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认识、不同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至于怎么知天时?怎么借天时?怎么得天时?老师在《东方思维》体系中进行论述……
明天正式开始为期四天的封闭式学习,有更精彩的东西会与朋友们分享……
作文四:《神奇的自然规律》600字
神奇的自然规律
今天,尤其感悟到自然规律的神奇。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真是没有太大区别。新陈代谢,物竞天择,轮回往复,似乎概莫能外。
今天,压在心头29年的对亲爱父亲的愧疚感,终于得到些许释放。当年父亲幽怨的神情曾经一直压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曾经一直责怪自己因为热恋而忽视了父亲对他心爱女儿的情感。
今天,我突然就明白了,我不是什么人的天,也没有什么人是我的天。而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个天是肯定的。
我真的叹服自然规律的神奇。记得妈妈曾经说过,自然规律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让人在死去之前先越变越老,越来越丑,丑得让你自己都觉得留在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意思了,这样你才甘心离开。我一直觉得妈妈的这番话真是充满哲理,今天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没有人会依恋你一辈子,没有人需要你一直放不下。这就是自然规律的作用,无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无论你是重情还是无情,这和情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自然淘汰的规律。如果没有这个规律,那世界上该有多少痛不欲生的生离死别,也就不会有所谓“白喜事”之说了。
爸爸,虽然是自然规律让我忽视了你,但我此刻还是很想你。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会做得好一点,让自然规律对
1 / 2
你造成的感情上的伤害能够平缓一点,不那么突兀。爱你,
爸爸。想你,爸爸。
2 / 2
作文五:《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文 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遵循自然规律的优秀作文》55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遵循自然规律的优秀作文”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你了解自然规律吗。大自然中也会有很多的自然规律的,破坏了自然规律对人类也有一定的影响的。谈一谈我们该如何尊重自然的规律吧,下面一起和小编欣赏一下关于尊重自然规律的的作文。
尊重自然规律的范文篇1
1
在《孟子》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这样说到: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可以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发生在2000年前,到如今还能看到他们深远的意义,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多么恒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树立按照规律办事的原则。当然,尊重的前提就是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学习更多自然方面的知识,那样,尊
2
重和按照规律办事也就有了科学依据,不然,我们始终就会充当揠苗助长中的那位农夫先生和上面的这位好心的游客,做事往往弄巧成拙。
尊重自然规律的范文篇2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我不懂基督教,更没有通读过《圣经》,也不信奉任何教义。但是,我毕竟接受的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自认为纯粹一唯物主义者。
可《圣经》说正如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观念,我认为这句话是符合唯物主义原则和自然规律的真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
3
物理的宇宙。与唯物主义并无矛盾。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宇宙、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乃至人造地球卫星、各种航天飞行器,之所以各行其道,互不相撞,正是遵循了宇宙这一物理的永恒的定力和定律。这一定力,这一规律,谁也无法挣脱,否则只有毁灭。宇宙黑洞也好,太阳黑子也罢;地震海啸也好,飓风狂飙也罢,还有地球上万物的生长与灭亡,我们日常亲历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是这个定律的组成部分。难道这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吗?难道这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吗?
至于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似乎与马列主义无神论稍有冲突。但是,如果略加思索,其实也并无矛盾,只是叫法和称谓不同而已。
何谓属灵?何谓神?难道她不是马列主义所称的大自然吗?难道她不是那个看似无形却又感受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
4
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吗?这不是属灵和神的能和力吗?
人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也就是敬畏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法则。
人如果没有敬畏心,是非常可怕的。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动乱与混乱。试想,人们什么也不怕,什么规矩也没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良知爱心全丧失,个个亡命徒,人人目无法纪,目无政府,目无他人,目无社会,人类将成何体统?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吗?人的生命安全、和平宁静,又在哪里?
人们蔑视自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不就是欺侮神灵吗?
5
人们没有节制的滥砍滥伐,滥开滥采,毁坏植被,毁坏自然,不正是违背自然规律,向神灵挑战吗?向自然规律挑战吗?其带来的后果,不正是神的惩罚吗?
有目共睹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提高,有目共睹的极端恶劣气候、龙卷风、暴雨洪灾、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尘暴、阴霾天气,不正是人类太过暴戾,违反神的旨意而带来的灾难吗?
无论马列主义还是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无论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这一原则和思想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科学的,不可抗拒的。
希望人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后人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片绿地,留下一池清水。而不是挖完、用枯、毁竭,而不是断了子孙后代的生路,将人类推上灭绝的境地,使人类成为
6
今天的巩龙。
尊重自然规律的范文篇3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人们常常说,不要将好事办成坏事,也就是成语所说的弄巧成拙。上面例子中所举的这个好心人就是把事情办砸了的一种。本来,按照动物界的活动圈,也就是它们各自形成的生活规则和防范方法,小海龟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充其量牺牲一只小海龟而已。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破坏了他们相互形成的默契规则,白白搭上了更多小海龟的生命。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界、生物界,都会按照自己的
7
方式适应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各自链条上的生物相关联的生存发展。蛇吃老鼠,同样,蛇也通过吃掉老鼠为其它老鼠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老鼠(当然也养活人类),这就是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各自在各自的循环圈内发展循环,以至生命发展循环往复不止。这是达尔文生物圈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近年来,我们面对发展压力和环境恶化状况,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说到底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声音和举措越来越多。或许,上面的这位好心游客就是正是影响如此号召,心中顿时如此佛性,才做出如此举动的。
但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前提时,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大自然,学习大自然的各种知识和规律,正确驾驭大自然,既不过渡索取大自然,也不白白浪费大自然各种资源为我服务的机会;同样,我们也不能改变和错乱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任何试图盲目的与大自然较劲的行为,必定是失败的。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不了解和掌握大自然各种知识和规律,一味的凭着一腔热情与大自然交流和对
8
话,没有一颗怀着尊重大自然、尊重身边的各种生物和生命的平常心,要么是过度的关爱以至出现弄巧成拙的事情,比如上面的这位游客,就是其中的一例。要么就是基于自己发展和私利,与自然盲目对话的还有很多,比如为了经济利益,乱砍乱伐各种树木,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泛滥成灾的事例,还有如过渡开采地下资源,导致责任事故频发的事例,还有如在人们的食物中添加各种防腐剂、增白剂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导致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如大头娃娃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与我们没有掌握自然规律,掌握生命发展规律所致。
尊重自然规律的范文篇4
在广阔无边的宇宙太阳系中的地球上,居住着聪明而又愚蠢的人类。他们在宇宙间建造了许多太空房屋,其中最好的要数太空金场了。只有在这所金场的周围,才栽有蓝石树。 蓝石树可是珍宝。它们不仅枝干坚硬,还可以挡住可怕流星风暴的侵袭。这一点,对金场是至关重要的。更珍贵的是它结的果实蓝石,令植物学家难以解释。这种果实四四方方,蓝色透明,异常坚硬,同时重量又很轻,是建筑的好材料。
9
可是,蓝石树每年结的果实却只能采摘二分之一;多了,蓝石树便会死亡,所以价格非常昂贵。 贪婪的巨富商杰克买下了这所太空金场。金场里他的别墅就是用蓝石建造的。透过墙壁,可以看见里面金碧辉煌的摆设。 秋天来了,巨富商杰克望着挂满树枝的蓝石,喜上眉梢。他想:这些蓝石又可以给我带来一笔可观的财富了,哈哈 第二天,杰克带着佣人,穿着特制的服装,去采蓝石。采了一半,佣人便停了下来.杰克看了看箱子里不多的蓝石,又望了望树上的蓝石,脸上露出了一丝贪婪的神情。杰克想:这些蓝石,就这么挂着,可真可惜,我再摘些吧! 佣人,再摘些蓝石!杰克先生,摘多了蓝石树会死的。
佣人提醒他说。 你快去摘吧。杰克命令式地说。 佣人们无奈,又摘了些蓝石放在箱子里。杰克看了看,满意地笑了。 一个月过去了,杰克在地球上卖完了蓝石,回来一看,全傻眼了。蓝石树因为果实采摘得过多,都枯萎了,要死了. 晚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可怕的流星风暴来了,由于没有了蓝石树的保护,可怜的杰克和太空金场一起从宇宙间消失了。他临死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吸取教训吧,人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持生态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
10
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文篇5
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讲到,我十几岁的时候,立志于学习,三十能够自立生活,四十岁时可以不被外界环境所困扰,五十岁的时候了解到自己的命运状态,六十岁包容各种不同观点,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人从小到大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人所具备的心态是不同的,从年轻时候的天不怕、地不怕,再到中年的所面对的坎坷经历,心态变得淡然,最后到老年的超脱,这就像是一个轮回,在这个循环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经历着各自的心路历程,春去冬来,时间悄然的在改变着我们的肌、我们的灵魂,有时候不得不面对时间改变了一切,回忆看起来迷幻,却像一
11
去不复返的流水,于是许多事在一张年轻的画布上展现,并且不断的重叠,直到颜色慢慢变得沉重,然后我们好像看到黑夜的一丝曙光,我们脸上残留的冬天的寒冷,但内心渐渐的明朗起来,这就是人生,每个人都要经历该有的一切,慢慢成长。孔子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其实内心放下就变的十分重要,心性的空灵、恍惚往往是人生对于世界最终的状态,一切不在执着,没有了内心的欲障,真正的能够顺其自然,面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可以心态平稳,坦然面对。孔子七十岁的时候,做到了道法自然,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范。我想这非常的不简单,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年轻人心态浮躁,年龄大的内心也不一定平静。老子说;要想天长地久,就必须与道同体,绝学弃智,放下私心杂念,才可以得到老天的恩惠。所以,这种心态,这种气场需要我们细细揣摩,日益精进。 而当我们创办印刷企业的时候,这种心态也是十分重要,首先要有谦卑的心态,筹划一切,包括原料采购、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等方方面面,都要熟练掌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困难不可避免,这时不能逃避,必须直面现实、解决问题,每次超越都是对心性的磨练,而只有在实践中悟性才可以得到提高。在印刷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以自己主观意志为转移,刚愎自用,这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12
遵循自然规律的作文篇6
尊重自然的规律,不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
孔明借东风,源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有度,赤壁大捷,功不可没。草船借箭,故景再现,让人们不禁赞誉至今。
于是,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自然之理,什么叫顺天利我。老子教人以隐忍安于时命。从某个角度来讲,也便是顺其自然的翻版,这不是一种消极处世的麻木心态,而是一种把握自然心脉的道家经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与不争中忖度俳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顺之逆之间摇摆不定。然而有一点我们要恪守,那便是:人工与自然之理的巧妙结合,貌似相悖的两者,在智者的手中,浑然一体。
13
据说《夜》的作者,为了捕捉那最为自然的韵律,曾在山中露宿几夜,尚不敢因为人的行动,惊扰了鸟儿的生息。于是,才有了我们今日所欣赏到的空灵婉转的天籁之音。
诚然,这不是机械的巧合与寓言中的因果相承,这是一种处人处世的哲学,在岁月的冲刷之下愈益分明,让我们铭记于心。
因为懂得,爱美的人不会让牡丹开放于腊月;因为懂得,怀旧的人们不会让燕儿留滞过冬;因为懂得,善良的人们会安心地欣赏大自然安排的睿智与体贴,而不会妄求去颠覆自然法则赋予每种生物的起勃音弦。
人世的自然规律何尝不是一样?只有心安于已所作为,方可无惑,无慌,无悔。
我们在瀑布下聆听自然之势的刚果;我们在荷池旁观
14
看自然之美的灵韵;我们在雁阵下仰望自然之智的淋漓尽致。
在如此的境遇下,我们怎不心生敬仰?
自然,我的尊重。
看了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的人还看了:
以上关于“[议论文]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遵循自然规律的优秀作文”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15
作文六:《自然规律中的不规律》300字
刚刚感到的一丝春意,又被无情的风雨吹散了。溜走的寒风卷土重来,又多了许尘土和污水,厚厚的压在窗户的玻璃上,模糊一片。想透过窗纱看清外边的一切,却是很难。这多变的季节,这无常的雨雪。
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倒春寒,自然规律中也有不规律的自然啊。眼看着柳枝上那初出的嫩芽被无常的寒风吹落,眼看着那正欲含苞待放的无名花渐渐的枯萎,正如一炉烧透了的红红的炭火,被突然浇上了一盆冷水,霎时间让人感到袭人的寒意。
或许这场晚到的异常的雨雪会給干枯的农田带来生机,这也是宇宙的恩赐。伴随着恩赐的降临,却也同时带来了灾难,新疆的雪崩造成了牧民生存依赖的多头牲畜的死亡。
这世界,这季节,这自然规律中的不规律,令人费解,琢磨不透。犹如这人世间的千变万化,喜乐哀愁,又有何规律可求。
悟弟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阿弥陀佛。
作文七:《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事》1000字
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1、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年,美国总统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了。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灭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总数得到控制,不致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利于鹿群传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
哎!都是人类惹的祸啊!
2、江河里的水每年都有丰水期和枯水期,到了丰水期,河道就要变宽,反之,就要变窄。当我们在岸边大兴土木的时候,可否想到我们的建筑物是否处于丰水期涨水的范围之内呢?结果,主汛期一到,很多处于河道两旁的房屋被洪水淹没,是洪水无情吗?非也,实际上是我们抢占了洪水的通道,因此,房屋被淹没是洪水对我们的一种报复。
3、我们喂养的家猪,正常生长的话大约需要一年才能长大出栏,这样的猪肉吃起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现在我们大批量养殖的猪,为了追求产量,有的养殖户向猪饲料中加入了诸如“生猪催肥剂”等药品,加快了猪的生长进程,一般来说,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的猪三四个月就会出栏上市,很多人说现在都喜欢到农村买“溜达猪”的肉吃,渐渐地开始远离催肥的猪肉。
4、每年到了中秋节前后,葡萄开始上市销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葡萄种植户为了提前让葡萄成熟上市以赚取利益,不惜在喷洒的药物中添加促进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葡萄在药物的作用下果然成熟得飞快,提早上市销售,可是当我们吃一颗这种早熟的葡萄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果实吃起来索然无味,已经不像是葡萄了。
5、牛奶的营养十分丰富,每种营养成分之间的搭配比例也是协调的,毕竟它来自天然,但是当我们将原料牛奶制造成固体粉末状的奶粉的时候,就开始捉摸如何改变牛奶原来的营养搭配,开始单纯考虑提高某种营养成分,然后到市场上叫嚣以赚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竟然泯灭人性地不惜使用工业化学品作为添加剂,结果,损害健康,荼毒生灵。
作文八:《关于自然规律的作文》500字
关于自然规律的作文
在我们学校的生态园中,处处都是绿色。但是,有一处地方,失去了生命力,颜色枯黄,那是一盆黄瓜。
它不美丽,却是那么的引人注目。还记得它刚从土里探出头来,向四周左顾右盼时,它是那么脆弱,却那么有活力,翠色欲滴。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万分娇嫩,但却充满生命的活力。 后来,当我再一次见到它,已隔了些时光,它不再如婴儿一般了。它的藤蔓肆意伸展,爬满了竹竿搭成的架子,而且还开出了它生命中的第一朵花。那朵花异常的美丽:金黄色的花是那么耀眼,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柔和的金光;花瓣上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绒毛,好象少女在黄色的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薄薄的纱衣。
当我再一次去探望它的时候,架子上已经挂满了小黄瓜。这些黄瓜真是小得可爱,水灵灵的,头上还顶着黄色的小花,好象戴了一顶漂亮的帽子一般。而布满架子的藤蔓和叶子,则在夏日的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摇曳,仿佛在欢迎我的再次光临~
随着天气转冷,我第四次见到它时,它却失去了往昔的活力---枯萎了,曾经那满架子的绿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枯枯的黄色;那原来随处可见的黄瓜也早不见踪影。它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我望着那枯黄的藤蔓,心里不由一阵感慨:曾经它是那么得充满活力,而如今却又如此的枯黄,或许,这才是自然的规律~
作文九:《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10600字
第二十三卷 总134期自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2001 第4期JOURNALOFDIALECTICSOFNATUREVol.23,SumNo134 No4,2001?科学技术史?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胡化(,关键词:中国古代 则
摘 要:。学术界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古代“常”、“道”、“理”“、:虽然中国古人对一些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刻,但他们很早即认识到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并且深刻认识到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1)04-0058-07
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法则。严格科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观念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但在此之前,中国和西方古人都对自然界的规律性有所认识。李约瑟(J.Needham)指出,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西方文明主要以自然法则概念表示事物的规律性;西方传统观念认为,正如人间帝王立法者制定了成文法为人们所遵守一样,至高无上的有理性的造物主也为自然万物制定了一
〔1〕系列必须遵守的法则。此即西方古代的自然法则观念。这种观念反映了西方古代的自然规
律神创思想,是神学自然观的表现。
由于中国古代不存在类似于西方的那种具有人格性和创造性的造物主观念,因而也就不存在上帝为自然界立法的观念,从而也就不存在上帝创造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论证中国古代缺乏自然法则观念,并认为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中国文明中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本土上成长的因素”。(〔1〕,552页)在他看来,自然法则观念对西方人认识自然规律有相当的启发作用,因而对近代科学的产生有重要帮助。也正因如此,他认为中国由于缺乏这种观念而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关于影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个相当复杂的学术问题,本文无意于讨论。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缺乏自然法则观念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易使人产生误解,误认为中国古代也缺乏自然规律观念。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否形成了明确的自
〔收稿日期〕2000年1月17日;〔收到稿修稿日期〕2000年11月5日
)男,科学史博士,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作者简介〕胡化凯(1954—
然规律观念,以及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国古代科学认识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基本评价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事实表明,尽管中国古代缺乏西方那种上帝创造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但并不等于缺乏科学认识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亦即并不等于缺乏对自然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规律观念。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科学认识活动中,对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性认识成果,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规律性内涵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和运用,充分表明中国古人已认识到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已具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中国古代有许多这类概念和理论,现举其要者分析如下。
一、天行有常
“常”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重复出现,,。因此观察自然天象变化,,古人即问道“:悠悠苍天,曷其有
〔2〕〔3〕常?”““: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天道”。,日月星辰的运行,宇宙天象的变化有其不变的秩序和
〔4〕规则。“:天事恒象”。“恒象”即常象、常态。天体的运行呈
现某些不变的常象,正是这些常象显示了其具有某种规律性。《左传》引述《夏书》曰“:唯彼陶
〔5〕唐,帅彼天常。”“陶唐”即尧帝“,帅”即遵循“;天常”指天之常道,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或自然
法则含义。
“天”概念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既指与地相对应的天空及其中的一切,也泛指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古人常把自然所成而非人力所为的因素称作天。“常”指事物的常态、秩序和法则等。因此,上述资料说明,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已初步认识到,自然界存在某种法则,事物的运动变化遵守一定的常规。由此反映了先秦古人初步的自然规律观念。战国荀子
〔6〕明确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况认为,自然
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是我国古人对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及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的绝好概括。
《逸周书?常训篇》强调“: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不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常性”,是事物恒常不变的基本属性,即事物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表现。古人认为“:性者,万物之本
〔7〕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万事万物都有其基本属性。正因事
物的属性,不可长,不可短,是恒常不变的,因而人类能够认识它,因循它,用它为自己服务。《管子?形势解》指出“: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古人发现,日月运行有序,寒暖更迭有时,这是天有其常的表现。正因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人类才能认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并用其为农业生产服务。因此,认识事物的常性,就是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我国古代用“常”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的论述很多。除上述之外,还如《管子?君臣》指出“: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荀子?天论》强调“: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礼矣;”《庄子?天道》也指出“:天地固有常矣;”《周易?系辞传》也强调“: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常象、常形、常道、常数、天地之常、动静之常等等都是表示事物的某种不变性或规律性。以上仅列举了先秦一些典型论述,秦代以后的文献中这类论述也很多,此不赘述。
先秦古人以常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人根据事物的不变状态探讨其基本规律的经验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初浅的,还难以明确区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常态与常规。尽管如此,战国古人已认识到“天行有常”,已初步认识到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
二、天地之道
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表示事物规律的概念。
“道”之本义是道路。人欲到达某个目的地,必须沿着某条道路行进。,古人把人或物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或规律统称为“道”。《尚书?泰誓》认为
“天道福善祸淫”,齐国政治家晏婴认为“天道不谄”,〔规律的含义。
春秋时期,
。《老子》指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即自然规律。。他举例说,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余者损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作为事物基本规律性概念在古代科学文化中的广泛应用。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阴阳寒暑的变化,山川草木的枯荣,家族邦国的兴衰,都具有某种规律性,它们分别被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
汉代《淮南子?谬称训》认为“:道者,物之所导也,”即“道”引导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也可以说“道”是事物运动所遵循的秩序和规律。董仲舒《春秋繁露》指出“:天之道,有序而
〔9〕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汉代郭象也强调“:所以取道,为有序。”“有序”、“有度”、“有常”都
是说明天道的规律性内涵。
〔10〕宋代石介说“:夫三光代明,四时代终,天之常道也;”“五岳安焉,四渎流焉,地之常道也。”
〔11〕张载说“:天地之道,唯有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动静两端而已。”理学家程颐更明确地说“:天
〔12〕之法则,谓天道。”这些宋代学者认为,月日经天,江河流地,寒暑往来,万物生灭,都有一定的规
律或法则,此即所谓道。这种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以道表示自然规律的基本思想。
道作为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概念,内涵相当丰富,兹举两例加以讨论。
其一,天地之道,一阴一阳。
《周易》是我国古代富有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系辞?下传》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何谓天、地、人之道?《周易?系辞上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认为,阴阳变化决定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阴一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在古人看来《,周易》作者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因此“《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
〔13〕道。”从形式上看《周易》,是卜筮之书,但从实质内容上看,它是运用阴阳概念以思辨的方式讨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讨论天地阴阳之道的书。《易传》作者对《周易》阴阳之道所作的阐释和强调,反映了战国古人的阴阳规律观念。
中国古代用阴阳概念说明事物规律的论述很多,除《周易》外,还如《管子?四时》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吕氏春秋?大乐》说“: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如此等等,都是强调阴阳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决定作用,
都把阴阳作用看作天地万物之道。阴阳是中国古人从大量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对自然哲学范畴,表示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根本因素或属性。
其二,天地之道,极而反,终则始。
我国古人发现,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最终完成一个循环运动,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周易?泰卦》说“:无往不复。”“复”是反本复初,更新有始,表示事物的循环运动。《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老子认为,万物的生死变化都采取原始反终,复归本根的形式,这是自然常规。事物盛极而衰,终则有始,这是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变化发展的普遍形式和基本规律。中国古人对此有着广泛地认识。《管子?宙合》明确指出“: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庄子?则阳》强调“: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
〔14〕“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荀子?王制》也指出“:,终则始,;吕氏春秋
?似顺论》也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至长反短,,;: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老子帛书?四度》说“:,中还可找出许多,由上述可见“,道”。古人认为一,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古人,。古人反复强调物极必反、原始反终的观念,,也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思想。这些都表明,虽然“道”的规律性内涵仍是宽泛的,一般性的,但却比“常”的规律性内涵更为明确,反映了我国古人关于事物规律性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万物之理
“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为治玉、治理、文理、条理、道理等。因此古人常用其表示事物的道理和规律。《周易?系辞上传》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即指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管子?四时》有“: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古人把阴阳变化看作天地万物最大的道理“,大理”也即基本规律。《孙膑兵法?奇正》说“: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其中的“理”即指事物循环变化的规律性。《庄子》中有多处讲到“理”,如《秋水》篇有“明天地之理”“、论万物之理”《刻意》,篇有“循天之理”《知北游》,篇有“万物有成理”“、达万物之理”《则阳》,篇有“万物殊理”《天道》,篇有“顺之以天理”等等,其中的“理”都有自然规律的含义。
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人们常用“理”表示事物的道理及其内在必然性。战国秦汉时期,古人对乐器共鸣、磁石引铁、琥珀拾芥、潮汐涨落以及水生动物生理变化与月相变化同步等自然现象进行了大量观察和思考,认为这些现象都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的结果,符合自然常理,有其必然性。对于这类现象《庄子》,用“固天之理”加以解释;唐代孔颖达用“冥理自然”予以说
15〕〔16〕明;〔宋代陈显微认为其中的“隔碍潜通之理,岂能测其端倪!”清代俞思谦则认为,物类相
〔17〕感“皆理之常,无足多异。”虽然古人未能正确说明关于这些现象的具体道理,并且有人认为
其理深奥、难以认识,有人认为其理常然、无足多异;但大家都承认其中含有一定的道理和必然性。这同样反映了古人的自然规律意识。
宋代学者对万物之理的强调最为充分。程颢程颐指出:“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18〕〔19〕理。”欧阳修强调:“万物有常理。”王安石认为,万物春夏生长,秋冬凋零,是“物理之〔20〕〔21〕常”。沈括认为,十二律相生“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无毫发可移,此所谓天理也。”这
些都反映了古人以理表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的思想认识。
〔22〕古人认为“,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理是事物的道理或必然性。“物无妄然,
〔23〕必由其理。”宇宙万物各有其道理和规律。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24〕〔24〕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人类认识事物,就是要“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认识万物之
〔23〕理,就能对其“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我国古代一直重视对万物之理
的认识。从先秦儒家主张“致知在格物”,到宋明学者提出“格物穷理”,都是强调认识物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理具有规律性内涵,但在表示自然规律方面,理与道是有区别的。《庄子?则阳》说“:万物珠理,道不私。”义即万物各有自己的特殊之理,,是行于万物、统会一切殊理的大理。关于理与道的区别及联系,,其中《解老》篇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嵇万物之理。”,视理为具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特殊规律;,其具体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万物各异理”;,所以说“道尽嵇,,步认识。南宋朱熹说“:道是统名,理是细目;”“道字宏大,理
〔26〕字细蜜。“: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也。”这些论述都说明,道是一般,理是个别,二者表示事物不同层次的规律性。
理所具有的规律性内涵及其与道的区别,表明我国古人已基本认识到宇宙万物具有不同层次的规律性,反映了古代自然规律观念的发展。
四、自然之数和自然之则
数是事物量的量度,是事物数量属性的反映。由于事物的数量变化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即会引起性质变化,成为新的东西。因此事物的数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基本属性或变化规律,给人以必然性的感觉。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古人也用数概念表述事物的必然性或规律性。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对禹说“:天之历数在汝躬。”其中“历数”是历运之数,指天象季节变化所显示的必然性。《管子?重令》有“: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天道”是自然规律“天道,之数”指自然规律表现出的必然性。《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其中“常数”是指与“常道”对应的地的运动规律。《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万物之至腾踊欷乱,而不失其数。”汉高诱对此作注时认为“,不失其数”即“各应其度”。此处“数”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限度。
〔27〕古人认为“,天道之动,则当以数知之。数之为用也,圣人以之观天道焉。”事物运动的
某些规律性可以通过其数量的变化表现出来,因而由数可认识事物的有关属性和规律。《淮南子?本经训》指出“: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也以历推得也。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矩表可测知天地之大,历数可推算日月之行,音律可测度气候之变,钟鼓可模仿雷震之声。在这些活动中,古人主要是利用数量关系去认识事物的性质。我国在战国时即发现了乐器共鸣现象,由于古人不了解其中的道理,长期对之有神秘感。针对
〔28〕这种情况,董仲舒指出“: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他认为,宫商角徵,羽同声相
应,是由其“数”所决定的。这个“数”即表示乐器共鸣现象的内在道理和必然性。古代的天文
观测和历法推算,是以数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典型例子。古人认为,天体运动的快与慢、显与
〔29〕隐等都“有形可验,有数可推,”“非出神怪。”唐代刘禹锡强调“: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
〔30〕间焉。”清代颜元认为,宇宙间气机消长、万物流变,都是“理数使然”。这一切都说明,数也是古人用以描述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概念。
“则”同样是我国古代经常使用的一个表示事物法则或规律的基本概念。《诗经?大雅》有“天生 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汉代毛亨注曰“:则,法;彝,常;懿,美也。”把“有则”与“秉彝”联系看,其中的“则”应有规范、准则、法则之义。《管子?形势解》指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常”和“则”是天地变化过程中显示出的不变性,即某种秩序和规律性。《管子?七法》也强调“:未尝变也,谓之则。”《易经》有,乃见天则。”“天则”即指自然法则。:,
〔31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万
物生灭的基本秩序和规律。《后汉书》,。”其中的“常则”也是指规律性。
“则”与“法”。《管子?七法》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显然,法是古人制定的衡量标准,人们必须遵守这种标准在此基础上,古人常用“法则”表示社会活动的规范和自然事物的规则。王制》有“: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冢宰之事也;”《荀子?王霸》有“:加义乎法则度量,著之以政事;”其中的“法则”均指有关社会活动的规则。后者如《庄子?山木》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周易程氏传》也说“:天之法则谓天道;”其中的“法则”均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
古人以数和则表示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同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类似概念还有一些,此不俱述。
我国古人不仅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的,而且反复强调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老子》指出“: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庄子?渔父》也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由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遵之。”人类认识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就能有效地用其为自己造福;了不解事物的规律,胡作妄为,则会导致失败,甚至造成灾难。《管子?形势解》认为,如果人的行为“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则会造成,天不予时,地不生财”的恶果。因此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古人强调要“行天道,出公理。”荀子指出“: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熟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
〔32〕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面对威力无比的自然界,敬畏它,赞颂它,被动地因时
守节,期望物产自然丰富;如何主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制天命为我所用,使贤骋能,积极创
〔32〕造财富。荀子并且指出,人类有认识和驾驭自然的能力“,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因此人类也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即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
〔32〕病;修道而不二,则天不能祸。”既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
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荀子这种科学认识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积极有为、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古人已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重视探索自然规律,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结 语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中国古代很早即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常”、“道”、“理”、“数”、“则”等一系列具有一定程度规律性内涵的概念在先秦的产生和广泛运用,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二,中国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体上是初浅的、经验性的。我国古人虽然很早即认识到天地万物各有其故,各有其必然的道理和基本规律,树立了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但对天地万物之道、之理、之数、之则的探讨却不够深入,,初浅的经验认识水平上。正因如此,,而
〔33〕不复强求其所以然。”
其三,,如果说由于受神学观念的影响,,是外在的;,是内在的。中国古人认为,自然万物“,而是来自宇宙万物遵循其自身本性的
(〔”1〕,596页)正是在对事物长期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人
逐步发现“、物物有理”,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因此,中国古代自然规律观念的建立,是古人对宇宙万物长期认识和探索的自然结果,与宗教神学无关。
有无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族科学认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之
一。中国古代关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与其悠久而发达的古代文明相一致的。不可想像,一个古代科技文明先进的民族会缺乏对自然规律的基本认识。
〔参 考 文 献〕
〔1〕 李约瑟(J.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
卷,第551页,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 《诗经?唐风》。
〔3〕 《国语?越语》。
〔4〕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八。
〔5〕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八。
〔6〕 《荀子?天论》。
〔7〕 《吕氏春秋?不苟论》。
〔8〕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9〕 《庄子注?天道》。
〔10〕石介《徂徕先生集?:怪说上》。
〔11〕张载《横渠易说?:下经》。
〔12〕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一。
〔13〕《周易?系辞上传》。
〔14〕《吴子兵法?图国》。
〔15〕孔颖达《周易正义?:乾卦》。
〔16〕陈显微《古文周易参同契笺注集解》:。〔17〕俞思谦《海潮辑说》:。〔18〕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八。〔19〕《欧阳文忠公集?笔说?物有常理说》。〔20〕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天地不仁章》。〔21〕沈括《梦溪笔谈?:乐律》。〔22〕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至当》。〔23〕王弼《易略例》:。〔24〕《庄子?知北游》。〔25〕《朱子语类》卷六。〔26〕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27〕《旧五代史?历志》。〔28〕《春秋繁露?同类相动》。〔29〕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历》:。〔30〕刘禹锡《天论》:。〔3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2〕《荀子?天论》。〔33〕阮元《畴人传》:序。
〔责任编辑 李克敏〕
Abstract
TheIdeaoftheNaturalLawinAncientChina
HuHua-kai
Havingornothavingtheideaofthenaturelaw,itisruletomeasurethelevelofscienceinancienttimestoanation.HadornothadChinesetheideaofthenaturelawinancienttimes?Thereisnotanan2swerforthequestionatpresentacademe.ByseeingabouttheconceptofChang.Dao.Li.Shuo.Ze,weetotheconclusionthatChinesehadtheideaofthenaturelawinoldendays,althoughtheydidnotunderstanddeeplytothecontentofnaturelaw.
AReappraisaloftheStatement“BoyleEstablishedasRobertBoyleandtheLiuLi
“BoyleestablishedchemistryasmousstatementsmadebyEngels,haslongbeenmisunderstoodbelievedthatRobertBoyleformulatedthemoderninChemistthusBoyleestablishedchemistryasscience.Howev2er,itisnoteverputforwardthemoderndefinitionofelementifwestudyBoyle’so2riginalwasscepticaloftheexistenceofthosesubstancescalledelement.SoarisestheproblemthathowtounderstandthemeaningofEngles’statement.TheauthormadeastudyofBoyle’sbookandhismechanicalphilosophy(orcorpuscularphilosophy)andconcludedthatbecauseheformulatedthemechanicalchemistry,Boyleestablishedchemistryasscience.
(上接第95页)
三、物理学教育问题
与会代表针对目前我国物理学教育的现状,就大导了一个新方向;谭天荣以“电子的非定域关联”实验为例,阐述了未来的物理学将向着经典的、因果的和直观的方向发展的观点,认为放弃经典物理学是因为学的发展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模式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一系列的失误所致,只要能纠正失误就能重新回到经吴寿皇提议在新的世纪之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和重典物理学的轨道上来;王国政认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新评价培养物理学人才和物理学教学方法等问题,洪
定国补充说,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学
生过分迷信教材的局面;崔君达就我国目前的大学教
育路线和办学理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什么是上存在着科学哲学家库恩所讲的常规时期,目前也许正是物理学的又一个常规时期,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关键在于实验的突破,就像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不是靠预测出来的一样,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也很难预大学,学校是否该办成公司或工厂等问题很值得深思。测;金吾仑强调科学研究中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确立
“四不”的观念,即不连续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
四、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问题
董光璧认为物理学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纲领,在
实验检验上目前遇到了重重困难,思维科学、生命科
学和物理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理
学研究纲领,惠勒小组寻找物理学信息基础的工作引不可分离性,物理学的发展不能靠规划来实现;刘辽认为21世纪物理学研究中集中解决的问题也许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相容与统一的问题,但不是简单的统一,而是在有新概念、新观念突破的基础上的统一。(成素梅)
〔责任编辑 李醒民〕
本期责任校对:李同君(1-15页)(22-42页);王大明(43-57页);
肖显静(16-21页)(90-94页);刘新彦(58-89页)(95-96页)
作文十:《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9100字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化凯 2008-10-30 10:13:52 我要投稿 添加到百度搜藏
【内容提要】有无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族科学认识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
【内容提要】有无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族科学认识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有无自然规律观念?学术界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古代“常”、“道”、
“理”、“数”、“则”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运用情况的系统考察得出结论:虽然中国古
人对一些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刻,但他们很早即认识到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
规律的,具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并且深刻认识到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自然规律观念/常/道/理/数/则
【正文】
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
法则。严格科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观念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但在此之前,
中国和西方古人都对自然界的规律性有所认识。李约瑟(J.Needham)指出,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西方文明主要以自然法则概念表示事物的规律性;西方传统观念认为,正如人间帝
王立法者制定了成文法为人们所遵守一样,至高无上的有理性的造物主也为自然万物制定
了一系列必须遵守的法则。[1]此即西方古代的自然法则观念。这种观念反映了西方古代的
自然规律神创思想,是神学自然观的表现。
由于中国古代不存在类似于西方的那种具有人格性和创造性的造物主观念,因而也就不存
在上帝为自然界立法的观念,从而也就不存在上帝创造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李约瑟在
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论证中国古代缺乏自然法则观念,并认
为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中国文明中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本土上成长的因素”。([1],552
页)在他看来,自然法则观念对西方人认识自然规律有相当的启发作用,因而对近代科学
的产生有重要帮助。也正因如此,他认为中国由于缺乏这种观念而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关于影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个相当复杂的学术问题,本文无意于讨论。本文
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缺乏自然法则观念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易
使人产生误解,误认为中国古代也缺乏自然规律观念。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对自然规律的认
识,是否形成了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以及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国古代科
学认识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基本评价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事实表明,尽管中国古代缺乏西方那种上帝创造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但并不等于缺乏
科学认识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亦即并不等于缺乏对自然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由此而形
成的自然规律观念。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科学认识活动中,对自然万物运动变化
的规律性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性认识成果,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规律
性内涵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和运用,充分表明中国古人已认识到自然界是有规律
的,已具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中国古代有许多这类概念和理论,现举其要者分析如下。
一、天行有常
“常”是我国古代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的基本概念之一。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重复出现,明显且常见,最易为远古先民所认识。因此观察自然天象
变化,对于早期古人认识自然规律很有帮助。早在西周时,古人即问道:“悠悠苍天,曷其
有常?”[2]“常”是常规、正常秩序和法则。春秋时古人已认识到:“天道皇皇,日月以
为常。”[3]“天道”有天体运动规律的含义。古人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宇宙天象的变
化有其不变的秩序和规则。《左传》在讨论天象变化时也指出:“天事恒象”。[4]“恒象”
即常象、常态。天体的运行呈现某些不变的常象,正是这些常象显示了其具有某种规律性。
《左传》引述《夏书》曰:“唯彼陶唐,帅彼天常。”[5]“陶唐”即尧帝,“帅”即遵循;
“天常”指天之常道,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或自然法则含义。
“天”概念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既指与地相对应的天空及其中的一切,也泛指与人类社会相
对应的自然界。古人常把自然所成而非人力所为的因素称作天。“常”指事物的常态、秩序
和法则等。因此,上述资料说明,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已初步认识到,自然界存在
某种法则,事物的运动变化遵守一定的常规。由此反映了先秦古人初步的自然规律观念。
战国荀子明确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6]
荀况认为,自然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是
我国古人对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及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的绝好概括。
《逸周书?常训篇》强调:“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不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常
性”,是事物恒常不变的基本属性,即事物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表现。古人认为:“性者,
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7]万事万物都有其基
本属性。正因事物的属性,不可长,不可短,是恒常不变的,因而人类能够认识它,因循
它,用它为自己服务。《管子?形势解》指出:“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
之常也??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古人发现,日月运行有序,寒
暖更迭有时,这是天有其常的表现。正因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人类才能认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并用其为农业生产服务。因此,认识事物的
常性,就是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我国古代用“常”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的论述很多。除上述之外,还如《管子?君
臣》指出:“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荀子?天论》强调:“天有常道矣,地有
常数矣,君子有常礼矣;”《庄子?天道》也指出:“天地固有常矣;”《周易?系辞传》也强
调:“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常象、常形、常道、常数、天地之常、动静之常等等都是表
示事物的某种不变性或规律性。以上仅列举了先秦一些典型论述,秦代以后的文献中这类
论述也很多,此不赘述。 先秦古人以常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 规律性。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人根据事物的不变状态探讨其基本规律的经验认识过
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初浅的,还难以明确区分事
物的现象与本质、常态与常规。尽管如此,战国古人已认识到“天行有常”,已初步认识到
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 二、天地之道
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表示事物规律的概念。
“道”之本义是道路。人欲到达某个目的地,必须沿着某条道路行进。由此引申,古人把
人或物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或规律统称为“道”。《尚书?泰誓》强调“天有显道”,《尚书?汤
诰》认为“天道福善祸淫”,齐国政治家晏婴认为“天道不谄”,[8]其中的“天道”都具有
一定的自然法则或规律的含义。
春秋时期,老子将道概念提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创立了道家学说。《老子》指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附图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
之道”,即自然规律。老子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他举例说,自然万物的运动
变化都是“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一条自然法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道”作为事物基本规律性概念在古代科学文化中的广泛
应用。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阴阳寒暑的变化,山川草木的枯荣,家族邦国的兴衰,
都具有某种规律性,它们分别被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
汉代《淮南子?谬称训》认为:“道者,物之所导也,”即“道”引导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由此也可以说“道”是事物运动所遵循的秩序和规律。董仲舒《春秋繁露》指出:“天
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汉代郭象也强调:“所以取道,为有序。”[9]“有
序”、“有度”、“有常”都是说明天道的规律性内涵。 宋代石介说:“夫三光代明,四时代终,天之常道也;”“五岳安焉,四渎流焉,地之常道也。”
[10]张载说:“天地之道,唯有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动静两端而已。”[11]理学家程颐
更明确地说:“天之法则,谓天道。”[12]这些宋代学者认为,月日经天,江河流地,寒暑
往来,万物生灭,都有一定的规律或法则,此即所谓道。这种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以道表
示自然规律的基本思想。
道作为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概念,内涵相当丰富,兹举两例加以讨论。
其一,天地之道,一阴一阳。 《周易》是我国古代富有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系辞?下传》指出:“《易》之为书也,
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何谓天、地、人之道?《周易?系辞上传》
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认为,阴阳变化决定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阴一阳
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在古人看来,《周易》作者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因此“《易》与天
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13]从形式上看,《周易》是卜筮之书,但从实质内容上看,
它是运用阴阳概念以思辨的方式讨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讨论天地阴阳之道
的书。《易传》作者对《周易》阴阳之道所作的阐释和强调,反映了战国古人的阴阳规律观
念。
中国古代用阴阳概念说明事物规律的论述很多,除《周易》外,还如《管子?四时》说:
“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吕氏春秋?大乐》说:“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
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
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如此等等,都是强调阴
阳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决定作用,都把阴阳作用看作天地万物之道。阴阳是中国古人从大
量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对自然哲学范畴,表示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根本因素或属性。
其二,天地之道,极而反,终则始。 我国古人发现,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最终完成一个循环运动,这是一种自然
规律。《周易?泰卦》说:“无往不复。”“复”是反本复初,更新有始,表示事物的循环运
动。《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老子认为,
万物的生死变化都采取原始反终,复归本根的形式,这是自然常规。事物盛极而衰,终则
有始,这是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变化发展的普遍形式和基本规律。中国古人对此有着广泛
地认识。《管子?宙合》明确指出:“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庄子?则阳》强调:
“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战国军事家吴起说:“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14]
《荀子?王制》也指出:“万物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吕氏春秋?似顺论》也强
调:事物的发展变化“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淮南子》也认为:“天地之道,
极则反,盈则损;”《老子帛书?四度》说:“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这类论述在
古代文献中还可找出许多,它们都表达了古代对物极必反、原始反终的规律性认识。
由上述可见,“道”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内涵,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规律概念。古人认为一
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代表一对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古
人所说的阴阳之道,很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古人反复强调物极必反、原始反
终的观念,这种观念揭示了事物的循环发展规律,也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思想。这些都表
明,虽然“道”的规律性内涵仍是宽泛的,一般性的,但却比“常”的规律性内涵更为明
确,反映了我国古人关于事物规律性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万物之理
“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为治玉、治理、文理、条理、
道理等。因此古人常用其表示事物的道理和规律。《周易?系辞上传》说:“易简而天下之
理得矣。”“天下之理”,即指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管子?四时》有:“阴阳者,天地之大
理也。”古人把阴阳变化看作天地万物最大的道理,“大理”也即基本规律。《孙膑兵法?奇
正》说:“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其中的“理”即指事物循环变化的规律性。《庄子》
中有多处讲到“理”,如《秋水》篇有“明天地之理”、“论万物之理”,《刻意》篇有“循天
之理”,《知北游》篇有“万物有成理”、“达万物之理”,《则阳》篇有“万物殊理”,《天道》
篇有“顺之以天理”等等,其中的“理”都有自然规律的含义。
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人们常用“理”表示事物的道理及其内在必然性。战国秦汉时期,
古人对乐器共鸣、磁石引铁、琥珀拾芥、湖汐涨落以及水生动物生理变化与月相变化同步
等自然现象进行了大量观察和思考,认为这些现象都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的结果,符合自
然常理,有其必然性。对于这类现象,《庄子》用“固天之理”加以解释;唐代孔颖达用“冥
理自然”予以说明;[15]宋代陈显微认为其中的“隔碍潜通之理,岂能测其端倪!”[16]
清代俞思谦则认为,物类相感“皆理之常,无足多异。”[17]虽然古人未能正确说明关于这
些现象的具体道理,并且有人认为其理深奥、难以认识,有人认为其理常然、无足多异;
但大家都承认其中含有一定的道理和必然性。这同样反映了古人的自然规律意识。
宋代学者对万物之理的强调最为充分。程颢程颐指出:“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1
8]欧阳修强调:“万物有常理。”[19]王安石认为,万物春夏生长,秋冬凋零,是“物理之
常”。[20]沈括认为,十二律相生,“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无毫发可移,此所谓天理
也。”[21]这些都反映了古人以理表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的思想认识。
古人认为,“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22]理是事物的道理或必然性。“物无妄然,
必由其理。”[23]宇宙万物各有其道理和规律。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
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24]人类认识事物,就是要“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2
4]认识万物之理,就能对其“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23]我国古
代一直重视对万物之理的认识。从先秦儒家主张“致知在格物”,到宋明学者提出“格物穷
理”,都是强调认识物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理具有规律性内涵,但在表示自然规律方面,理与道是有区别的。
《庄子?则阳》说:“万物珠理,道不私。”义即万物各有自己的特殊之理,但道则是普遍
的,是行于万物、统会一切殊理的大理。关于理与道的区别及联系,《韩非子》论述的最为
透彻,其中《解老》篇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
者万物之所以成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嵇万物之理。”韩非子视道为万物存在的共同
根据和普遍规律,视理为具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特殊规律;认为具体事物各有其形态及属
性差异,其具体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万物各异理”;道作为万物的普遍规律,与万物
的特殊规律相一致,所以说,“道尽嵇万物之理”。韩非子对道和理的区别,反映了战国后
期古人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初步认识。这种认识被后人所继承和发展。南宋朱
熹说:“道是统名,理是细目;”“道字宏大,理字细蜜。”[25]明末王夫之也认为:“道者,
天地人物之通理也。”[26]这些论述都说明,道是一般,理是个别,二者表示事物不同层次
的规律性。
理所具有的规律性内涵及其与道的区别,表明我国古人已基本认识到宇宙万物具有不同层
次的规律性,反映了古代自然规律观念的发展。
四、自然之数和自然之则
数是事物量的量度,是事物数量属性的反映。由于事物的数量变化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
即会引起性质变化,成为新的东西。因此事物的数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基本
属性或变化规律,给人以必然性的感觉。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古人也用数概念表述事物的
必然性或规律性。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对禹说:“天之历数在汝躬。”其中“历数”是历运之数,指天象
季节变化所显示的必然性。《管子?重令》有:“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天道”是
自然规律,“天道之数”指自然规律表现出的必然性。《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
矣。”其中“常数”是指与“常道”对应的地的运动规律。《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万物
之至腾踊欷乱,而不失其数。”汉高诱对此作注时认为,“不失其数”即“各应其度”。此处
“数”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限度。
古人认为,“天道之动,则当以数知之。数之为用也,圣人以之观天道焉。”[27]事物运动
的某些规律性可以通过其数量的变化表现出来,因而由数可认识事物的有关属性和规律。
《淮南子?本经训》指出:“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也以历推得也。雷震之
声,可以鼓钟写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矩表可测知天地之大,历数可推算日月之
行,音律可测度气候之变,钟鼓可模仿雷震之声。在这些活动中,古人主要是利用数量关
系去认识事物的性质。我国在战国时即发现了乐器共鸣现象,由于古人不了解其中的道理,
长期对之有神秘感。针对这种情况,董仲舒指出:“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2
8]他认为,宫商角徵,羽同声相应,是由其“数”所决定的。这个“数”即表示乐器共鸣
现象的内在道理和必然性。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历法推算,是以数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典型
例子。古人认为,天体运动的快与慢、显与隐等都“有形可验,有数可推,”“非出神怪。”
[29]唐代刘禹锡强调:“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30]清代颜元认为,宇宙间气
机消长、万物流变,都是“理数使然”。这一切都说明,数也是古人用以描述事物的必然性
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概念。
“则”同样是我国古代经常使用的一个表示事物法则或规律的基本概念。《诗经?大雅》有
“天生zhēng@?民,有物有则;民之秉
彝,好是懿德。”汉代毛亨注曰:“则,法;彝,常;懿,美也。”把“有则”与“秉彝”联
系看,其中的“则”应有规范、准则、法则之义。《管子?形势解》指出:“天不变其常,地
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常”和“则”是天地变化过程中显示出的不变
性,即某种秩序和规律性。《管子?七法》也强调:“未尝变也,谓之则。”《易经》有“乾元
用九,乃见天则。”“天则”即指自然法则。汉代贾谊在讨论天地万物演化过程时曾问道:“天
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31]这里的“常
则”当指天地造化、万物生灭的基本秩序和规律。《后汉书》张衡传有:“经纬历数,然后天
步有常则。”其中的“常则”也是指规律性。
“则”与“法”合成“法则”一词,在古代也较常用。《管子?七法》说:“尺寸也,绳墨也,
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显然,法是古人制定的衡量标准,人们必须
遵守这种标准才能正常进行有关活动。在此基础上,古人常用“法则”表示社会活动的规范
和自然事物的规则。前者如《荀子?王制》有:“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冢宰
之事也;”《荀子?王霸》有:“加义乎法则度量,著之以政事;”其中的“法则”均指有关社
会活动的规则。后者如《庄子?山木》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周
易程氏传》也说:“天之法则谓天道;”其中的“法则”均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
古人以数和则表示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同样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类似
概念还有一些,此不俱述。
我国古人不仅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的,而且反复强调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老子》
指出:“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庄子?渔父》也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遵之。”人类认识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就能
有效地用其为自己造福;了不解事物的规律,胡作妄为,则会导致失败,甚至造成灾难。《管
子?形势解》认为,如果人的行为“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则会造成,天不予时,地不生财”
的恶果。因此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古人强调要“行天
道,出公理。”荀子指出:“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熟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32]面对威力无比的自然
界,敬畏它,赞颂它,被动地因时守节,期望物产自然丰富;如何生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
然,制天命为我所用,使贤骋能,积极创造财富。荀子并且指出,人类有认识和驾驭自然的
能力,“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32]因此人类也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即所谓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二,则天不能祸。”[32]
既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荀子这
种科学认识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积极有为、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些论述表明,
中国古人已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重视探
索自然规律,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是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五、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中国古代很早即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常”、“道”、“理”、“数”、“则”等一系列
具有一定程度规律性内涵的概念在先秦的产生和广泛运用,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二,中国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体上是初浅的、经验性的。我国古人虽然很早即认识到
天地万物各有其故,各有其必然的道理和基本规律,树立了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但对天地
万物之道、之理、之数、之则的探讨却不够深入,对这些规律的具体内容认识不足,长期停
留在初浅的经验认识水平上。正因如此,古代许多关于事物规律性的陈述都是“但言其所当
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33] 其三,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是建立在朴素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的。按照李约瑟的说法,
如果说由于受神学观念的影响,西方古人把自然法则或自然规律看作是上帝赋予宇宙万物
的,是外在的;那么中国古人则把自然规律看作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是内在的。中国古人认
为,自然万物“普遍的和谐并不是来自某个万王之王在上天发布命令,而是来自宇宙万物遵
循其自身本性的内在必然性而实现的自发的协作。”([1],596页)正是在对事物长期观察认
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人逐步发现“天行有常”、“物物有理”,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
的内在规律性。因此,中国古代自然规律观念的建立,是古人对宇宙万物长期认识和探索的
自然结果,与宗教神学无关。
有无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族科学认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关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与其悠久而发达的古代文明相一致的。不可想像,一个古
代科技文明先进的民族会缺乏对自然规律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