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全面深化改革》700字
全面深化改革
一个国家需要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改革,作为生物个体的人也同样需要改革。那么针对个人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呢?
心态改革是第一位。良好的心态是幸福生活的根基。无论是宗教皈依,还是现实自省都不失为心态改革的好方法。就我个人而言,现在我个人存在的心态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急功近利,刚刚付出点东西就要求回报。2心浮气躁,总是着急地完成某一件事情,未能充分享受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安全,未能充分享受自我独处这个过程,情绪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3轻浮低俗,古语说,大丈夫有三千威仪,八千细行。反思自我,言语随意,举止轻佻,有悖中华传统礼仪规范。4血气方刚 修养极差,经常和父母、同事发火,容易被外在表象挑动心底。5自夸显能,唯我独尊。经常吹嘘自己的“所谓的才能”,不能包容其他人的意见。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正。
学习改革是第二位,学习是推动心态改革的最佳路径。今后,我要保证在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基本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提升学习效率。当然,端正学习动机,改良学习方法是推进学习改革的基础。
坚持健身是心态改革和学习改革的物质基础。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继续坚持跑步,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体验跑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充分体验我们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的感觉,要将自己的身体锻炼到巅峰状态。
改革是强己之路,改革是前进之源,改革将给自己和他人、社会带来更大益处。我不想让悲剧重演,我不想让错误再犯,我要让我生活更加光明灿烂。
现今就我个人改革的具体执行计划如下:
首先就心态改革方面,早晚睡觉前心中默诵心经,心态改革以言语改革为切入点,特
其次就学习改革方面,特此制定勤勉表
虚心接受建议5分,从容细致10分)
努力吧,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三项指标有一项未达到60分,当天即不合格,每天的表现要记入电子档案)
2015.4.14
作文二:《全面深化改革》6300字
? ? ? ? ? ? ? ? ? ? ? ? ? 首页 图片 汽车
全面深化改革观察:理论创新,不忘改革初心
2016-10-05 02:53:13|来源:新华网|编辑:杨玉国
更多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人民日报10月5日署名文章:理论创新,不忘改革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之一
人民日报记者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G20杭州峰会,**主席关于改革的论述,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中国主张,引领世界经济的方向。
从西子湖回溯雁栖湖,两年前,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创新、改革同样是关键词。犹记**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杭州与北京共同宣示“中国理念”。
后金融危机时代,当世界在一片低迷中寻找方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涌。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四个全面”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中国道路产生中国触动,中国成就带来中国震撼,“改革”这个关键词,吸引世界的目光。
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第一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一次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一次提出“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此多的“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政治勇气、不断直面挑战的坚定决心。38年前,立誓“要赶上时代”的中国人在开启改革开放大幕时也许不会想到,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不仅让中国追上了时代,还将其塑造为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力量。三年多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释放着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给这个星球上1/5的人口带来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也为全世界寻求变革的人们提供了方法与视野、理论与实践。
初心与决心
——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决心。决心与初心的统一,体现在改革目标与改革价值相统一,体现在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体现为“与人民心心相印”的历史担当
2012年12月8日,广东深圳莲花山迎来了新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中共中央****。“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敬献给**铜像的花篮、种在山顶的高山榕,见证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
2016年4月25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俯身查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重温这“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他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表达“续写新的篇章”的信心。
两个对于中国改革有着关键意义的地点,两次对于中国改革有关键意义的宣示。以**为**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更有坚定明确的取向,彰显了改革的决心,更赓续着改革的初心。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0年前,同样是在莲花山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谈话振聋发聩。“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判断背后,是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改革价值观。“改善人民生活”,进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正可谓“改革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任伊始的记者见面会上,**一口气用了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摧金断玉的决心后面,是对改革初心的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改革再出发”的征程中,我们党关于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理论成果,落脚点依然是人民。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说,在改革的“前半程”,“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带领人民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为“杀出一条血路”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便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最重要的遵循。从“三”到“两”的演进,体现了改革理论创新和改革进程的内在延续性和一致性。
“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再次向世界强调民众获得感的至关重要性。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改革理论创新的价值起点。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改革要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调查研究“六大问题”,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要重视顶层设计、激发基层探索,改革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改革要于法有据、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要有促进派和实干家……从认识论、方法论到价值论,从方向、目标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性认识和改革担当,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前行的思想坐标。
户籍改革破冰,异地高考试水,推进简政放权,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三年多来,在创新理论指引下的改革新实践,诠释着不变的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人民”。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问题与解题
——在问题中把准改革脉搏,在解题中认识改革规律。“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彰显着最根本的改革价值观
理论的构想,往往源于脚步的丈量。从一些“历史瞬间”中,我们可以窥见新一轮改革擘画的历程——
2012年12月30日,**顶风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在河北阜平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坐上群众的炕头“看真贫”;2013年9月30日,**来到北京中关村,从云计算到量子科学实验,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2015年1月20日,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与当地干部合影,“立此存照”督促保持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调研考察的脚步,已经遍及全国近30个省区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部队都留下了他躬身俯察的身影。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六个重大问题。
哲人有言,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首先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在改革深水区,能否准确发现、深刻分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检验理论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法。司法改革,针对的是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保证的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环保举措,是“希望雾霾小一些”“不能欠子孙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招改革,调控教育资源分配、剑指应试教育弊端,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对土地流转、人员流动的制度制约,旨在激活生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改革给公众带来切切实实“获得感”的过程。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三年多来,党中央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改革规律、把准改革脉搏,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五位一体”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四个全面”明确改革发展总战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三个没有变”确立发展总依据……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以辩证思维解矛盾。既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也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既有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也有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既有结构调整取
得积极成效,也有“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加强……**多次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看到“两点”,也看到“重点”,善于“弹钢琴”。
——以法治思维图善治。截至今年3月,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6件。仅去年一年就围绕改革试点,修改了25部法律,通过了13个决定。“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治理理念。
——以系统思维聚合力。聚焦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重点,发挥改革牵引作用;重视培育新供给、新动能,全国超半数省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五大关键领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以底线思维定边界。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左右,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坚持“10个重视”,涵盖“11种安全”,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以创新思维增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型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结构调整的道路向何处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关村、上海、天津、辽宁、湖南……每到一地,**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自贸区改革试点与铺开,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打开发展新版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孕育生成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风起云涌的改革实践中,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中,认真研究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从而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
三年多来,正是以改革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不断创新为支撑,司法改革、军队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全面推进,“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在解答时代难题的进程中,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期待得到回应。
动力与潜力
——向顶层设计要动力,向狠抓落实要潜力。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上下联动,提升改革动力感;“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
如果把30多年的中国改革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我们已经跨越了湍急的激流,进入了静水深流的深水区。大幕初启时,改革有着冲破阻绝的内生动力;经过30多年的释放,如何继续保持改革的动力、挖掘改革的潜力,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观大势、谋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强调“势”、重视“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合乎规律的取势、占得先机的顺势,积蓄了强大的势能。土地流转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营改增将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29个省份出台户籍改革实施方案……三年来,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多以自上而下的路径完成,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构架和整体把控,彰显出中央驾驭改革的强大理论能力。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展现了我们党把握“大逻辑”的能力。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转折点。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四降一升”困扰着决胜全面小康的中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点。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掌控“大方向”的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有国外媒体称这是“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将影响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有人敏锐地观察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5000多字的文件提及“改革”59次,“发展”37次;而这次全会做出的《决定》,更是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发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展现了我们党搭建“大框架”的能力。**重视改革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27次会议,逐步搭建起改革的主框架。宏观层面,司法体制改革启航、户籍制度改革破冰、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微观层面,既有智库建设也有媒体融合,既有公安执法规范化也有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审议的近190份文件、提出的几百项任务,直指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直指群众最关心的内容,让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改革的进展、参与改革的进程。正如外媒的评价,通过深改组会议,就能触摸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脉络,甚至预见中国社会与公众生活的变化。
再好的设想如果不能落到实处,最终也只是一张画饼。如果说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解决了改革“最先一公里”的问题,那么,加强改革思路的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就是要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在抓落实上有思路、有办法、有成效,才能充分释放改革举措的含金量,释放改革最深层的潜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抓落实”的理论阐释。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要求,到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从“抓改革落实,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的落实责
作文三:《全面深化改革》3500字
全面深化改革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大关系。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1.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 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 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 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 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 定了所走路径 , 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个方面的关系】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 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2.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3.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改革 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 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 革的重大问题,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 制定改革举措, 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考点:改革开放的成 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识记;易考选择题)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考点:改革方向的重 要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 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 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 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越发重要。
中国 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考点: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 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 点: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最核心】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 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 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 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 和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 个重大创新,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 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考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论 上重大创新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 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 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 相衔接。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 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 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等。 【考点: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 一些重大关系】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是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 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 化改革推向前进。
1.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 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因此,要坚持整 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 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 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2.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坚持边实践边总
结,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同时,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 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 强项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项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 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3.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 展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 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三十多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 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作文四:《全面深化改革》4100字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2016年)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3、在十八届三中全上,习**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法论,即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4、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要用(政府)的需求去填补。
5、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C. 行政) 。
6、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 十八届三中全会)。
7、(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8、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 。
9、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10、(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
11、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的权威性)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恶性循环。
12、司法的生命在于(公正)。
13、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权益)。
14、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让司法更加公平)。
15、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国务院部门的领导职数是一正(两到四副)。
16、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其中新提出的政府职能是(环境保护)。
1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8、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化)。
19、从改革开放和现在,我国社会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20、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诞生于哪个国家?(英国)
21、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22、下列属于政府定价领域的选项的是(资源类)。
23、(区域性公共服务)归于地方事权。
24、(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自治。
25、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
26、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信访工作越来越复杂。
27、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28、(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9、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中,(经济)改革是主线。
30、(诚实守信)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
31、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在(居民收入统计)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3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
3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5、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36、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平安中国)
37、( 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38、(财政) 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9、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特别是(财税体制)不合理。
4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1、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 十八届三中全会)。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0题)
21、(政府干预过多、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市场作用大打折扣。
2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建立资本(土地 技术 劳动 知识产权)的相应制度。
23、改革要从(加大宣传 广泛动员 解放思想)开始。
24、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政府 法院 检察院)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25、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不平衡 不可持续 以上选项都正确)的矛盾仍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结构性问题。
26、政府的角色应当包括保安员(裁判员 监管员 指导员 主导员)。
2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8、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越位 正位 错位)问题一直存在。
29、现在对财政的认识包括(财)和(政)两个方面。
30、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 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1、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健全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健全 金融市场不健全 劳动市场不健全 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等问题。
3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压制 遏制 阻碍)市场作用的问题十分普遍。
33、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搞活土地财政 体制机制改革 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农村社区化 农民“上楼”)几方面入手。
34、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35、建设法治社会,全社会要形成(. 学法 B. 尊法 C. 守法 D. 用法)意识。
36、(A. 依法治国 B. 依法行政 C. 依法执政 D. 法治社会)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37、中国政府要向(有限政府 阳光政府 服务型政府 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
38、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群体性 普遍性 高发性)
39、深化改革,确保司法权(A. 依法 B. 独立 C. 公正)行使。
40、关于党的建设,我们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各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 干成事 不犯事 不出事)的体制与机制。
41、确保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要(A. “去行政化” C. “去地方化” D. 财政制度改革)。
42、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 开放性不够 参与度不够 透明度不够)。
4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制度保障。
44、1. 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
45、法治中国包含(A. 法治国家 B. 法治社会 C. 法治政府 D. 法治企业)。
46、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A. 让权力有效运行 B. 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 C. 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 D. 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47、司法体制改革有(A. 持续性 B. 时代性 C. 紧迫性 D. 渐进性),中国司法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亟 需通过机制来解决。
48、(实践发展 解决思想 改革开放 )永无止境。
49、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的改革。
50、 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A. 司法公正 B. 司法高效 C. 司法权威 D. 坚持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
51、推进全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分布在经济建设(A 政治建设 B 社会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
52、中国政府要向(A 有限政府B 阳光政府C 服务型政府 D 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
5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制度保障。
54、改革要从(加大宣传 广泛动员 解放思想 )开始。
55、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就要形成相应的(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 责任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6、生产要素包括(资本 土地 劳动力 管理)。
57、当今我国人民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文化需求 法制需求)。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
41、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不正确)
4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效需要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错误)
43、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正确)
44、自主经营、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正确)
45、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正确)
46、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47、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中的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文化职能。(错误)。
48、常态性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冲突性。(错误)
4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正确)
5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51、城镇化的内涵是农村人口从传统分散的乡村向现代先进的城市集中的一次过程。(正确)
52、我国的户籍制度是1958年开始实行后就形成乡镇户籍和城市户籍。(错误)
5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明确目标。(正确)
54、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误)
55、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正确)
56、恶化的城乡差距所带来的是社会风险。(正确)
57、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平衡发展的最大的制度障碍。(正确)
58、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正确)
59、我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错误)
60、如果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那就必须主观判断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错误)
61、财政的新定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相悖的。(错误)
6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负债沉重,但并未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错误)
6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正确)
64、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
65、我们过去强调改革, 并已经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错)
6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正确)
67、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五大类。(错误)
68、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
69、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
70、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形成的,在市场价格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正确)
71、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 法治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了全党目标。(正确)
72、我们要重视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
73、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补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正确)
74、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误)
75、房产税是降房价,调贫富的有效手段。(错误)
76、保持廉洁只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确)
77、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促进收支科目全面规范、有章可循。(正确)
作文五:《全面深化改革》1200字
全面深化改革_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面深化改革。且看本期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希望对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已然3年多,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的工作成效显著,从上到下对改革落实的期待愈发强烈。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一把手在状态,改革才能在场,随着“施工高峰期”全面到来,主要领导必须进入改革落地的工地,激发基层改革活力,将顶层设计转化成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不久前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专家列出了很多改革遇到的困难。比如,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谁来协调? 落实改革设计的细化方案谁来定? 改革如果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谁来拍板? 说来说去,很多都离不开一把手的作用。正如****强调的,对于主要领导来说,思路、调研、推进、落实都要抓到手上,判断具体事项要有改革担当,要亲自做好实化细化工作,还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缺少谋划改革的“全视角”、没有担当责任的“铁肩膀”、拿不住具体落实的“绣花针”,抑或是学不会“弹钢琴”的改革艺术,就很可能游离于具体改革之外。
[解决措施]
这样的要求,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本身的特点。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艰巨事业,决不是上面定好文件照章批转就能完成,也不可能有一种顶层设计穷尽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媒体报道过“改革落实无限循环”的例子:某地方落实一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改革文件,题目居然用了三四个转发,从省里一直转到最基层。改革不是“N 次方文件”,如果都把任务当球踢,以表面文章代替具体落实,那么耽误的是中央的改革安排,伤害的是基层的积极性。
一、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改革落实问题,关键在于“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全面深化改革是直接面对问题、面对任务、面对挑战的,从来没有“离场改革”能够成功。实际上,在老百姓眼里,“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主要负责同志是改革发力的“关键少数”,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
二、改革的航船行进至此,中国人需要更清新的畅快呼吸、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公正
的社会环境、更开放的世界格局、更从容的“出去看看”、更出彩的人生机会,而这需要少一些文件中的落实、印章里的转发,多一些“撸起袖子”的一把手。说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是一级压一级落实出来的。
三、涉及13亿多人民美好生活的改革从来不是轻松的,置身于其中的一把手们,其职责从来就是具体的、现实的。最重要的改革者不是别人,就是身处领导岗位的你们。以在场的姿态服务于改革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才能始终听到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前进律动。
作文六:《全面深化改革》8400字
第14卷第1期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AIY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4Jan.
No.12015
2015年1月
【政治学】
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系统分析
钱秋月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尤为重要。因果链条上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改革的动力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系统。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部根本和直接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实践主体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四个层面对改革的动力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处理当下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极大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改革;全面深化;动力系统[文章编号]1672-2035(2015)01-0037-05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改革决议的聚焦点是:全面深化。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不断深化改革是多年来改革实践的应有之义。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不同点在于“全面”二字,就是更加注重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十多年的不断改革已经日显艰难,今后改革更加注重全面而深化,意味着要协调好更多方面的矛盾和处理好更广泛的问题,可以想象这项事业的艰巨性。在当前情况下要想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推进改革事业的全面深入进行,归根到底要看改革的动力是否充足。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进入攻坚期、关键期和艰难期,有人提出,改革的动力在明显地衰减。目前我国改革确实遇到了深层次的矛盾,需要攻坚,不推进改革,经济发展就会难上加难,而且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凸显,如果对改革中的问题处理不慎,就会触
[收稿日期]2014-08-16
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考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问题有着极大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所谓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讲是指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在因果链条上各种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促进因素的总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1]592-593
按照恩格斯的启示,改革的动力不可
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系统。本能是单一的,
文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部根本和直接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实践主体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四个层面对改革的动力体系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层动力:内部根本和直接推动力
作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改革,其全面深入的推进必然有其内部根本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
[作者简介]钱秋月(1980-),女,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
层面上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个贯穿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作明确阐述。
进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首要难题。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历史中,有很长时间没有正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否存在的问题,所以没有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问题。直到**才认清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认为只有遵循这个矛盾运动规律,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马克思说过
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2]591-592
“摸着石头过河”,小平曾说过要告诉改革中的人们要在勇敢探索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动改革不断发展。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它不仅包含着改革的手段和方式,而且隐含着改革的目标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改革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和实践检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这是一种试探式的改革方式,对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摸着石头过河”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尤其是当今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乱摸一气”而且极其复杂将会导致改革成本过高,代价过大。改革深水区中的“无石可摸”的困境也会导致一些领域改革停滞不前,使改革发展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改革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利益部门化等制约改革深入发展的倾向和行为。总之,传统的“摸着石头过河”在改革深水区显得动力不足,需要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有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
第二层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
改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人类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也促使着人类的实践不断向前推进。所以,正确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必然也会成为推动改革全面深入进行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实践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而且,我国某些领域的改革显然基本上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期,如何使改革深入下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形成改革合力。顶层设计,原来是工程学概念,是指一种工作“蓝图”以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可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无序状态。这个词被应用到改革和社会治理领域,是指改革设计和社会治理的统筹规划。因此,顶层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对社会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能力和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战略高度。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三个有利于”基本点等等,都是指导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则,都具有顶层设计的特点。从这个方面来说,具备总体规划性和全局性的“顶层设计”理念能够对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但
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从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的角度强调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坚持**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继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确实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所以,作为社会发展根本推动力的社会基本矛盾,以及其内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
其次,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也很重要。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呢?**在继承了**的根本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即改革。改革的实质依然是解放生产力,清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个思想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问题。通过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改革推动改革,永无止境,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成功开启了改革之后,如何具体地推进改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出来。改革之初,邓
是,顶层设计由谁来设计,从现实看,存在着既得利益群体用顶层设计来阻碍改革的可能性。同时,用什么标准去判断顶层设计是否科学,从设计的科学性来看,存在着设计失灵阻碍改革的问题和风险。还有就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发生冲突时,存在着谁先谁后的优先顺序问题,等等。马克思主义指出,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也会指导实践。所以,一个科学的设计理论,一定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在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伟大理论指导下的理论实践。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从三十多年实践看,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始就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就是**在实践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众所周知,这个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逐渐形成的,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吸收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研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律的理论。其内容包括**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同志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首的党中央从新世界的发展实践出发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个不断丰富的理论也将会继续指导中国的改革向着深化方向发展。所以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内审视顶层设计的制定和实施,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对科学顶层设计的制定有方向性的把握。当前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发展的整体性,也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必然为改革全面深化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也必然为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提供强大的理论牵引力。
第三层动力:实践主体动力
改革不是自生的无主体的实践运动,而是通过历史的主体来践行的,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所以,群众改造自然的实践努力和实践能力是改革前进的主要推动力,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而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改革是需要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改革只有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如果改革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这样“成果”的改革即使所谓的显著也不是成功的,不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同志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追问广大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努力使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合乎人民的要求。这种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思考改革政策的做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之,在改革中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在改革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能够有效激励全社会创造财富的热情,激发全体人民的活力、创造力。
同时,在当前涉及利益层面较广的全面深入改革中,唯有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才能减少改革阻力,才能在关键环节获得群众支持,推进改革继续深入。在改革开放初期,**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人民渴望富裕的热情被激发,百废待兴,改革涉及的利益矛盾和阻力也相对较小,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每一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因为,改革意味着对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会触动某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我国改革动力消减,原因之一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特别是一些既得利益群体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时候,深化改革就会难上加难,也会削弱人民对改革的信心。只有突破利益的阻碍,让人民
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赢得民众对改革的支持,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成为推动改革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何减少改革阻力,激发起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创造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自从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政治报告中和落脚点。
十八届三以较大篇幅论述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来,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公平正义提到了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确,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比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都更加要求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更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真正惠及全民的社会公平正义。可是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利益既得者在阻挠改革和改变,一部分利益受损的社会成员在不公正的社会利益分配面前积聚着社会负能量,并越来越渴望改变这种局面。只有使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为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配置,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公正水平在日益提高,才能焕发全社会的改革热情,变改革负能量为推动改革的正能量。
[3]3
要求党要有坚强的改革决心,同时要善于应对各种
挑战和侵蚀,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自身应对改革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改革也是群众自己的伟大事业,党领导改革的智慧、经验和力量均来自人民群众,所以,为人民利益进行改革,依靠人民进行改革,按照人民意志进行改革,保持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来说至关重要。在改革动力体系中,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宗旨的实现对于推进改革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存在有助于形成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精神合力和政治认同。随着人们利益意识的复苏,价值多元化、社会差异性在不断增加,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受到冲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2012年11月29日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中国梦概括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任何成功的改革都需要有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因为改革本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革永无止境意味着改革没有停顿和退路,停顿和退却没有出路,只会损害已取得的改革成就。中国的改革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改革的难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大。所以,要有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作为改革的信念支柱。西方著名政治学家马克思·韦伯也表达过类似的理念,他认为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以社会精神气质为表现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
[4]136-137
事业的成败。中国梦的提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的体现,它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必将激发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使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总而言之,改革开放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改革开放的成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凝聚万千民众改革的精神力量就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梦。
第四层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变革,是由上层建筑推动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和简单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改革过程中改革上层建筑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我们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党的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其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利用自己所处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积极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实践,引领我国改革前进的方向道路。改革是一个变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过程,要涉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改革的能力。这就
总结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系统中,内部根本和直
接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实践主体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四个层面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内部根本和直接动力起着决定的和最终的作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是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实践主体动力是改革前进的主要推动力量,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发挥着核心的作用。这四个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不是全部推动力量的总和,正如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分析改革的动力系统也需要对其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进行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前进的主流和方向。当然,就像历史本身发展的根源在于其内部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发展也是由诸多因素推动的,落实改革的具体措施时不能只单纯考虑以上
四个方面。另外,生产力自身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使有些旧有的改革措施变得不合时宜,必须有意识地改变其不合理的阻碍因素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有意识的改变的过程就是寻找发展动力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找出哪些因素能清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些因素的总和就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
2013.人民出版社,
[4]中国大百科全书(23)[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张琴】
AnalysisonDynamicSystemforDeepeningComprehensiveReform
QIANQiu-yue
(MarxismCollege,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Reformandopening-upisacrucialchoicethathasshapedChinatoday.DeepeningthereformprehensivelyisthebestchoiceforcontemporaryChina,becausethereformisonthewayandhasnotbeenpleted.Todaythereformhasenteredastagewherecriticalproblemsneedtobesolved,soitisveryimportanttoarouseallthesocialforcestocontinuetoadvancethereform.Therearemanyfactorstopromotethesocialdevelopment.Sothereformimpetusisnotlikelytobesingle,itshouldbeadynamicsystemofmultiplelevels.Thisanalyzesthedynamicsystemofdeepeningthereformprehensivelyformfouraspects,whichincludethefundamentalanddirectpower,thetheoryguidancetocurrentpractice,thepracticingsubjectpower,thedragpowerofthesuperstructure.Thiskindofanalysisisnecessaryfordealingwithcurrentvariouscontradictionsandproblems,anditalsohasgreat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concentratingallsocialeffortsonthereform.Keywords:reform;prehensivelydeepening;dynamicsystem
作文七:《全面深化改革》1200字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
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作文八:《全面深化改革》900字
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版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伟大实践。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明确它有“三大任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改革引领。习**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创新。其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依靠“三大主体”,发挥人的积极性。实现改革的落地,要激发市场主体——企业家,创新主体——科研人员,改革主体——官员,这三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振企业家精神,激活科研人员创新精神和官员的担当敬业精神。再次,要防范认识上的“三大误区”,不能把供给和需求对立或割裂开来,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把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的供给学派混为一谈;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增加供给,或者淘汰过剩产能,应该是上述“三大任务”的统一。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强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辩证统一,强调“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强调“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调“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等等。这都是平衡性的具体体现。 **经济思想:整体性、连贯性、针对性、通俗性、务实性、平衡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关键表述”
筑框架: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谈成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定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
查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促改革: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加快改革步伐 稳楼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振实体: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 明方向: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文九:《全面深化改革》12700字
第四讲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构成了?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革命。****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1.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这场伟大革命在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正如恩格斯所说: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说: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们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实践证明,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因此,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我国现阶段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 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确保到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看我们在改革上能否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新的紧要关头, 如何坚持改革开放, 怎
样进一步推进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 以此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这必将为中国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在这个意义上,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2.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实现
****指出, 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到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即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实现, 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乃至二十几年时间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 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 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 等等。而这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以实现。****指出: ?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既有体制改革, 也有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 制度的某些完善, 这些都是适应国家民族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
3.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指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是依靠单纯的经济领域增长、要素投入来提升, 而是依靠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现阶段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为此,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就是加快推进变革, 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期, 也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如果不能保证增长动力和活力的持续性,我国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现阶段, 走出这紧要关口必由之路就在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 而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开放。****指出, 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 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改革红利的潜力巨大, 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巨大。未来我国的发展, 如果要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而当前的改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形成改革合力, 使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才能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大的动力支撑; 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提升。****说: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力, 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4. 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举措
****指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 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经过30 多年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 我国各方面建设虽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所以, ****指出: ?我国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的难度加大, 改革的风险也加大。?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展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的竞争压力,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 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等等。破解当前我国这些矛盾和问题, 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势头的关键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对此, ****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各方面矛盾和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出现和发展的, 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不同以往的改革, 因为这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 改革难度之大, 前所未有。这就需要改革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 需要改革
向前稳步推进。为此,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攻克体制机制上的痼疾,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破解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指出: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注重各项改革的?碎片化? 改革, 也不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的线性推进的改革, 而是有方向、目标、重点的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的改革。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指出: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 这个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活力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与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又要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 它可以同私有制相结合, 其结果是一方面带来发展, 另一方面无限制地放大了市场经济的弊端, 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也可以同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市场经济的弊端, 最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创新, 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伟大推进, 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贡献,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一个关键秘诀。因此,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
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说: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 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 而是要使它更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是改革的政治底线。****强调: ?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排除各种干扰, 坚定不移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指出: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其中,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制度层面的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治理层面的目标, 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一方面, 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完善和发展的机制, 就是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 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 改变阻碍生产方式发展的上层建筑, 即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各种具体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 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和机制。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然而, 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契机和动力, 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贴近国情实际, 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从传统治理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对我国来说, 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治理, 从封闭条件下的管理走向开放条件下的治理的过程。这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现代化发展, 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
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 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 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把各个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3.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对此, ****强调: ?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也表明, 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突破口, 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就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来讲, 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 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往往集中在经济领域, 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成为解决现有经济体制机制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往往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度,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我们就是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 紧紧抓牢抓实经济体制改革, 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只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针对每个方面分别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未理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 到现在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 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主体。换言之, 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 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 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 让?看不见的手? 充分施展, 让?看得见的手? 真正有效。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理清。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 现在还要讲政社分开, 该给市场的给市场, 该给社会的给社会, 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 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要点。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
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机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 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校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建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体制改革始终, 体现在精神文化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就是要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把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大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结合起来。完善文化体制就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系就是建设相应的协调机制, 统筹服务实施网络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健全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在流动。社会体制改革是改革创新社会体制, 促进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此,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 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活力与和谐等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上五个方面的改革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 其中,各个方面紧密联系, 相互交融, 具有关联性、系统性, 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位一体? 的布局。
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仅是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
进程中, 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 改革就失去意义, 也不可能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 还应当看到, 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面对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当然,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 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 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 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哪里就需要改革; 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 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 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内在规律、增强信心勇气
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 一点都不亚于30 多年前的改革。对此, ****指出: ?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这就是说,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需要智慧,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 需要政治信心、勇气和担当, 坚定不移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迈进。
1.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 以使各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围绕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方法论, 这是我们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宝库。在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根据,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和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这就是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 做到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的事实求是; 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 以改革实践的新经验和对规律的新认识,
不断实现思想的新解放。在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每一项改革又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系统, 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多种问题,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主次之分, 在当前全面改革中,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求得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三是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整体推进改革的视野来谋划和实现重点突破, 以一个个改革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 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在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 更要从大局出发, 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要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任何举措, 都要从全局看问题, 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 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在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是提出改革系统方案; 摸着石头过河是用先行探索,取得改革的经验教训, 从实践中得真知,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在摸着石头过河中, 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性, 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 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现实中, 推进改革, 往往先选择若干农村、城市、企业, 进行试点, 然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从全局的高度, 统筹协调, 制定规划, 整体推进。
在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是对改革的勇气和战略上的要求, 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敢于担当,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是对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战术上的要求, 就是方向一定要准, 行驶一定要稳, 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二者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在改革问题上要敢试、敢闯、敢干; 二是要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遵循量变质变规律, 渐进地、稳步地推进改革; 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积极稳步地全面深化改革。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是全面深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关系。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 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改革的直接目的, 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中国的大局,是硬任务。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 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因此,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要做到扭住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社会稳定。
2.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勇气
从历史和现实看, 虽然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开创了新局面, 但现在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 当前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繁重。为此, **总
书记一再强调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改革中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 要冲破桎梏、革除积弊, 离不开攻坚克难的信心。相对于30 多年前, 当前改革难题更多、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没有披荆斩棘的决心、信心, 在改革中就会寸步难行。实践证明, 难题之所以为难题, 往往有其关节点、矛盾集中之处, 这个难题攻破了, 就可以为相关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障碍; 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为更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打开通道。攻坚克难的过程, 就是不断破障前行的过程。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 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因此, 信心至关重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 必然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而触动利益、较真碰硬, 离不开自我革新的勇气。改革有困难, 不改革会更困难。如果没有那么一股劲, 不敢、不想、不愿触碰矛盾问题,不但改革无法深入推进, 发展也很难乘势而上。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勇气、胆识, 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 真正让改革落地。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实现伟大梦想而义无反顾的自觉选择, 能够着眼大局, 着眼长远,勇于做出牺牲。只有把眼界放得更远一些, 胸怀更开阔一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改革, 才能真正义无反顾地攻坚克难。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我们应当信心百倍, 勇气十足, 不怕阻力, 不畏艰难, 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斗争中去, 为此,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系统掌握****所阐释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明确目标, 厘清任务, 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遵循规律和方法, 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以更坚定的信心更豪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
革,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成现实, 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坚持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历经30 多年改革开放的磨炼, 党中央对改革的驾驭能力大大增强, 领导改革的策略、技巧更加娴熟, 对改革总体蓝图的设计水平更加高超, 对改革形势的分析更加科学, 对改革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冷静而清醒。尽管改革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我们相信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固化利益的险阻, 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攻关。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 各种诉求相互碰撞, 各种力量竞相作用, 我们要有战略定力, 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 坚持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始终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 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 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 从而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当然, 解放思想, 激发大胆探索的豪情, 并不意味着脱离实际、盲目蛮干, 而是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稳步推进改革。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改革企盼, 注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作文十:《全面深化改革》16600字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处,集中发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5中文网络搜索分析报告,由电脑根据“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三个关键词的搜索热度自动生成。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年来,对中国“改革”相关话题的搜索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搜索意味着关注,增长的曲线则代表着不断凝聚的改革共识。2015年,****主持召开了11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几乎每月一次,86个重要文件在会上通过审议,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启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按计划展开。
2015年12月22日全国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开始实行,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将开始享受国家的专项补贴;12月22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开始实施,16岁以上符合条件城乡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参保;12月22日2.7亿流动人口翘首企盼多年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持有人可以享有教育、卫生、法律援助等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山东,城乡居民如今不分身份,统一支付标准。
2015年,备受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从多个维度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任务和措施;2015年,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行政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企业减负松绑,平均每天有1万2千家新企业注册成立。2015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价格改革挺进到多个垄断行业;2015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进入快车道。2015年,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方式,都在随着农村综改的深入发生着变化;这一年,对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坚定有力,让中国在开放与改革的深层次互动中获得新的动力。
2015年,经济改革迎难而上,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也紧扣社会关切,逐一破题。加快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政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前行。《立法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立法权限,巡回法庭、立案登记制、法官检察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制度深层次的改革让公平正义之网越织越密,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2015年,文化改革紧锣密鼓,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党的自身建设以及纪律检查等多项改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速前行,《环保督察方案》等一系列硬手段陆续出台,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不作为”。
中国改革,世界怎么看?大数据机构亿赞普对全球十余家重要媒体以“中国改革”为题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不仅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人口政策调整等也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
唯改革者进,新年开端,也是“十三五”开局,现在,改革号角再次吹响,改革方向已经清晰,2016年,改革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将为未来中国注入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1.改革工作的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推进各项改革任务。****12月9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报告指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改革工作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理不清思路,就踩不准脚步,完不成任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2016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协调推进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
3.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内容丰富意义重大,要把这些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在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的情况下与新的改革内容形成梯次衔接、协调推进,做到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三次会议,三份文件,每一份文件都包含着大量具体的改革举措。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2015年11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指出:“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
展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 “十三五”规划也将是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3.改革工作的关键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改革的顶层设计重要,但落地深根更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责任,根本在敢于担当,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针对改革方案,拿出具体措施,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改革工作能不能落实到位,落实责任是关键。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把改革责任理解到位、落实到位,以责促行、以责问效,抓紧抓实改革方案制定、评估、督察、落实等各个环节,做到全程跟进、全程负责、一抓到底。要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考核机制,条条线都要拉直绷紧。地方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改革任务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既要亲自抓改革部署,又要亲自抓改革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方案落地生根。”
深化改革离不开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承担牵头任务的有关部门要定好方向,划好底线,狠抓落实与督察,要切实担负起改革措施落地的责任,积极主动想法设法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各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部署的具体落实,把改革做深做细做实,形成上下良性互动、各个环节全面行动的局面。
要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让各级党委承担改革措施落实承担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不是简单表态、不能务虚,必须务实。只有各级党委切实强化了责任担当,党委书记真正成为第一责任人,把中央提出的“既要亲自抓改革部署,又要亲自抓改革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要求带头做起来、做到位,才能切实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进改革不断深化的带动作用。
强化对改革工作的督察
强化对改革的全程督办督察,是抓改革落实的有力举措,是主动有序推进改革的有效行动,是传导责任和压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要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更好发挥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排队督察,重点督促检查方案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要加强对各级干部推进改革情况的了解,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正确用人导向。”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经常会遭遇梗阻。要用好督察这件消除“中梗阻”的利器,破解改革胶着局面,提高改革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在主持
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方案出台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革方案“落地”。方案落实过程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和障碍。如阻挠改革推进的问题、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问题、侵占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就要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督察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对需要调整完善的改革方案及时分析研究,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 2014年,中央改革办成立督察局,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各地也要加强对改革方案落实的督办督察工作。通过督察,对改革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跟踪研判,并不断完善改革方案,使改革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2.全面深改:突出精准发力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700元,一直是个贫困村。去年,村里拿到了国家下拨的一笔200多万元的扶贫款。以往扶贫款都是按人头发到村民手里,但这次有了不同。湖南省花垣县县委书记罗明告诉记者:“我们感觉要找到一个长远致富的产业,才能使老百姓长期脱贫致富。我们在十八洞村第一次探索了由全村老百姓来合作出资,跟一个农村合作社来出资,建立猕猴桃基地。”
花垣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这里的土壤中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十八洞村这次的做法是,村民每人出50元钱可得1股,加上国家下拨的扶贫款凑足294万元,村民和村委会合计占股49%,合作社投入306万占股51%。除了600万自筹的资金,十八洞村还从当地银行获得1000万的支农贷款。
有了1600万的资金投入,村民顺利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如今,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已初具规模,尽管还未挂果,但已经跟成都的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销路有了保证,还准备发展猕猴桃深加工。十八洞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石志刚说,预计按股份平均来算,每个人收入最少在5000元钱以上。
从人均不到1700元到人均5000元以上,一年之内,十八洞村村民的收入有望提高两倍。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当地改变了原来那种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的扶贫模式,开始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精准扶贫。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表示:“中央提出来主要的措施就是精准扶贫,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比如刚才我们村子这个例子就很典型,穷人在产业发展中间,能够让他进入到产业链里面来,使他各种受限制的因素大幅度减少,从而能够从中受益。当然这只是产业发展一方面,中央政策精准扶贫涉及的面是很多的,包括移民搬迁,包括教育和卫生扶贫,都是精准扶贫的内容,通过综合性的措施,使现有标准下的穷人,在未来5年里面能够摆脱贫困。” 脱贫攻坚,这是我们在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6亿多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6年的时间,要让7000万人如期脱贫,就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这是个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得搞清楚7000万人分布在哪儿,为何贫困,怎么帮扶。扶贫模式就要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不光扶贫工作需要精准,我们面对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同样需要发力精准。
精准发力的前提是找准问题,就好比医生开药方,首先得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就是“二孩”全面放开。这项人口政策的调整,针对的主要问题,就是为了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问题症结找到了,还得开对药方。这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对明年的改革工作,明确提出了“四个突出”的要求,突出精准发力作为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起着定方向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明年的深化改革中,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力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银温泉认为:“两个聚焦,实际上就是我们下一步精准发力的总目标。十三五期间从发展上来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改革上来讲他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友好型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这一个改革的目标,一个发展的目标,精准发力实际上就是要为聚焦这两个目标,是围绕着这两大目标来确立我们的改革的方向。”
3.全面深改:突出问题导向
12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明年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突出强调了四个关键性环节,它们是: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这四个突出,既是完成未来改革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经过已有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重要原则。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4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关键年。这一年的2月份,刚刚成立两个月的中央深改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而在这次会议上,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改革的思路再次被****明确。他指出:“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认为:“我觉得问题可能主要有三类,一个就是制约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第二类是影响老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第三类就是我们党我们政府包括我们的军队这样一些组织,它自身健康发展要提高能力。”
找到了病根儿,如何对症下药?梳理过去两年多的深改足迹我们注意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全面深改的重要突破口。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该管的政府要管好、服务好;不该管的政府就要放手,让市场自己去解决。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并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举措。经过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已取消和下放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政府正在一步步摆脱“全能型家长”的影子。
梳理19次深改小组会议我们发现,这两年的深改除了注重理论创新之外,还以问题导向进行了分层次的改革,既有全国统筹的顶层设计,也有针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意见,比如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既有地方性的试点,也有酝酿成熟后全国性的实施。曾经困扰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顽疾”正在逐步被厘清、调整。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需要动奶酪、分利益的时候,难度就更大。仍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举例,虽然政府已经下放了很多权力,
但是“含金量”高的有多少?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是否又负起了足够的责任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员杨禹说:“比如说去年以来公众热议的,现在很多私家车能不能来做专车,在这方面有一些新情况,政府要恪守什么样的准则,管什么,不管什么,有些部门处理得并不是很好,这正是问题导向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有哪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会束缚这些发展理念的实施,是下一步落实问题导向,仍然需要不断去梳理和解决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一方面需要去顶层设计,需要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把它梳理清楚,大的思路理清楚,但到底哪些方案,哪些具体的措施更加有效,也要在逐渐执行过程中不断去反馈学习,所以我们现在讲叫适应性治理,就是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把一些可能做得不好的地方去修正,然后进一步推进。”
突出问题导向,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回避、不能遮盖;把人民的需要当做最高要求,从来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些重要原则,落实在实践中,就一定会表现为“突出问题导向”。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离人民越来越远、离实际越来越远,就会陷入孤立和危机。找到问题怎么办?接下来就要突出精准发力。
4.全面深改:突出完善制度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四个突出”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这样的要求,容不下一丝懈怠、一点马虎,必须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而这其中的“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无疑就是高标准、高品质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
大城市落户难,是很多漂在大城市的外乡人的共同的感受。尤其想在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落户,更是难上加难。几天前,北京市在首都之窗网站发布了一份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让众多的北漂一族看到了希望。这份公告是对《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这两份户籍改革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最新出炉的北京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将对具备一定的资格的申请落户人的条件进行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总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就可在北京申请办理常住户口。北京和其它一些大城市积分落户细则的纷纷出台,让很多流动人口感受到户籍改革离自己越来越近。实际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开始,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不断加快完善制度、细化政策。
其实,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突破来自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制度建设。2014年6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经过中央深改组第3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个月后,国务院就印发了这份分量最重的户籍改革文件。其中多项制度建设和措施完善引人关注,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特大城市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等等。今年11月26日,国务院又进一步细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措施,公布了《居住证暂行条例》,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全国1.7亿流动人口将可以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就在几天前,中央深改组召开第19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意见》提出计划生育等政策要与户口登记脱钩,“黑户”人口将获得正常的身份。户籍制度改革又一硬骨头被啃下。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大城市都已推出积分落户细则。专家指出,户籍制度改革从顶层设计提出大的制度框架开始,到一步步细化措施规则,体现了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在完善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顶层设计,从上到下,一步步一级级细化落实。
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方面,可以用“紧锣密鼓、蹄疾步稳”8个字来形容。仅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这三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就有800多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两年来开了19次会,平均一个多月就要开一次会,审议了10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涉及到经济、司法、民生、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新的事物的出现,新的规则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意味着制度的创新。2015年4月21日这一天,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一下子多出了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天,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同时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的总体方案,三个新成立的自贸区都将使用同样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里面列出的是在自贸区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外商投资,只要不在“负面清单”里面就不必经过审批,备案即可。而这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直接复制于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探索经验。而现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探索出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经验已经扩展到了全国。今年9月15日,在中央深改组第16次会议上,《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审议通过。这意味着今后在中国境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从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到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的成立,再到全国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经验,显示出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方面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基层探索和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梳理中央深改组两年来审议的10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其中试点方案就有18份之多。
改革无止境,完善制度无止境。两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层面,一些重要的难啃的硬骨头,像行政审批体制改革、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等,都已经取得突破。接下来,大的制度框架下如何细化政策、完善制度,要看各部门、各地方出实招,见实效。
****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突出完善制度,就是要全面落实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有”而且要“好”。这样的制度拿出来了,就更需要“突出督察落实”。
二、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主线
在今年两会上,无论是提交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交人大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都是重要议题之一。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哪走,如何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代表委员们,通过他们的基层具体实践,提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3月6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了第一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
员谈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第一场记者会的主题,足以看出这个话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提出来的。在去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自此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和委员带来的提案和建议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
(1)现状分析: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潜在的增长下降,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过去短期需求管理的做法是需求侧增加消费,靠增加投资、增加进出口。“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7年,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习**曾多次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2)基本思路:五个“搞清楚”
“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情况要摸清”,这是改革发展最基础的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
“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目的要明确”,这是改革发展的关健,强调的是方向的重要,我们要紧紧围绕前进方向做努力,不能南辕北辙;
“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任务要具体”,这是改革发展的期待,强调的是办事情要靠谱,要接地气,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大而化之;
“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责任要落实”,强调的是踏雪有痕,职责明确,我们的工作不能浮在空中,落不了地;
“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措施要有力”,这是改革发展的保证,強调的是怎么办怎么干,我们要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有数,投身实践,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 (3)根本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些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同时通过“降成本”和“补短板”加法。降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财务成本等等就是增活力,是在更深层面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政府的重要作用。补短板就是强根基、清障碍,重在持续扩大有效供给,最终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这样为企业减负和松绑力度全所未有。
而在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的情况下,企业作为供给端的主体如何壮大自身,引领消费,这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两端同时入手,共同发力,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紧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是这样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拿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的是这样的变化。可见供给侧结构改革集中反应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多项重大决策,确实是一次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战略调整。
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继新年视察重庆强调供给侧改革之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提出供给侧改革方案需要五个“搞清楚”等等
(4)工作重点: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和去杠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产能就是要重点抓煤炭、钢铁关键行业,这两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最突出,面临的困难最大,国务院提出2016年要减少一亿吨的粗钢的产能的目标,办法要靠改革和结构调整,共同推进。
去库存主要是讲去房地产的库存。既有当前运行的增量和未来库存,同时还有更多的存量库存。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建设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租售并举,来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这就是双推动。
降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它是由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税费是企业另一项主要成本,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达17%,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降低社会保险费,绝大部分企业“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财务成本过高尤其是小微企业严重;降电价、降物流成本对总体企业发展、全社会经济活力的增强有较大促进作用。
补短板是我们一个长期的工作,有生态环境短板、农业短板、资源短板、民生短板等等,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十三五规划纲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三个发展理念主要是围绕补短板而提出的。
去杠杆在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的企业中,往往依靠高负债率来维持运营的,而企业如果连续负增长,就可能带来极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同时,必须去杠杆,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钱颖一认为,去杠杆一定要注意一个“稳”字。
2.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2015.4.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在协调衔接三中全会相关改革任务和四中全会改革举措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1)指导思想
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解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改革的目标任务:
着眼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3)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二要坚持改革的大局观,敢于担当、勇于进取,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谋划、提出改革举措,防止把改革简单等同于扩张权力、增加编制、提高待遇,要敢于啃硬骨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按照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依法有序的要求,紧紧抓住制约司法公正的最突出问题进行改革,确保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四要坚持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支持地方在符合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方向、目标下积极探索,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三医”联动改革——“三明路径”
“突破口:医药” 三明市规定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严格监控大处方、大检查,对药品招标采购严格执行“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过程中只允许开两次增值税发票,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加价行为;
严控医生诊疗行为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对22家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社会评议挂钩,不与药品、检查、耗材等收入挂钩,由原来的“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由人社和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经办,造成重复参保、互相攀比、管理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三明市将26家经办机构整合,实现“三保合一”。
目前,三明市是全国唯一进行“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地级市。2015年,福建省以三明医改作为蓝本在全省内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1)改革的总体要求
A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
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
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创新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监管职责,保障全体人民分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要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又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有效约束,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
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深化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建设有益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并履行好同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支持各地区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基本方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胆试验。
D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
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3)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4)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5)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6)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7)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8)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9)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1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保障
5.国防军队改革
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对军队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进行改革。提出了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是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一个是军委——战区——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专家指出,区分和构建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体系,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 在军委统一指挥下,构建这两个体系也是第一波要进行改革的重点。
专家指出,这次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强调顶层设计。构建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体系的最前端都是军委。军委管总,意味着目前的军委总部机构首先要进行大的改革。这次改革提出了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新的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
这次改革顶层设计中,特别提出组建新的陆军领导机构,陆军将成为与空军、海军、二炮等并列的平等兵种。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军实行多年的大陆军体制将彻底改变。
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一直是我军建设的一个目标,这次改革明确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分两个层级,一个是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一个是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与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相配套,这次改革还提出了要重新调整划设战区。专家指出,新的战区的概念内涵和以往的军区的概念内涵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军区划分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边界的,而新的战区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战略方向和不同的威胁来划分的,这也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趋势。
这次改革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我军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而质量将大幅提高。改革提出,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真正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这次改革对部队编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来要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着眼于未来战争的趋势,这次改革特别强调,要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这次改革除了对军队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化顶层设计外,还对军队权力运行监管体制进行了顶层设计。改革提出,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此外,这次改革,还将对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等方面做出统一部署。专家指出,这次改革,从广度到深度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整体性的革命。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这轮改革坚持自上而下、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各阶段改革任务。根据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三、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十三五”全面深改新征程
新华社3月15日发表在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社评: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决胜全面小康,中国制度是制胜之本;决胜全面小康,民主法治是重要保障。两会已经结束,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2.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深入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
A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
B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C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4.提几个建议
(1)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中来;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对纲要学精、学细、学透;
脱贫(7017万)攻坚战2020年脱贫摘帽:产业扶持3000万、转移就业1000万、异地搬迁1000万、社会政策兜底脱贫。
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提出“造福工程”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低保兜底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等精准扶贫模式。
(3)抓落实(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
**总理:“福”来自“建”,是“建”出来的!没有“建”,难得“福”。”希望福建“建”字开路。“闽”字破茧成蝶的“突破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