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朋友,你去哪儿了作文 》900字
关于朋友,你去哪儿了作文
只是岁月兜转,便有了太多的物是人非。有太多的人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迁,从我们身边悄悄离去。难道只是因为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么几个,一些人进来,必定有一些人要出去?
每个人在走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因犯一点小迷糊而跌倒。还记得当初那位损友说:“等会,让我笑完!”可我如今再次跌倒,伸开抓住空气的手,抬头再也望不见那位笑弯了腰的人,只能自己起身,拍拍尘土,孤独地继续上路,忍不住想问:朋友,你去哪了?掘
我们在求学的路上,总会因为一些困难胙而伤心,也难免会为一些事儿而哭泣。或?许依旧有人会安慰你,会开解你,可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像她那样霸道地说:“三分鸩钟,快点哭,哭完就擦干眼泪,坚强地走涪下去!”如今你学会了承担坚强,却再也剁没有了那人的陪伴。忍不住要问:朋友,锬你去哪了?
我们的人生路上,有大大小绦小令人开心的事。你依旧会像朋友分享这明些,可曾经那张明媚的笑脸,哈哈大笑着铀的人已不复存在。你如今分享的或许是你滥的老师,或许是你的同学,有时甚至是陌蝶生人。你想分享的那个人,或许因为种种 原因已经和你断了N年的联系。我忍不住蛭要问:朋友,你去
哪了?
每一个日常的嫫角落里,或许都有你和朋友的小秘密。在 丢失了许多朋友的现在。有时站在树荫下?,看着树枝和枝叶间往下楼者的碎碎阳光泣,我总觉得,那时光是停滞的。当阳光打祆在身上,暖暖的,就觉得他们还在我的身蒴边,从未离开过。觉得我们还是那群孩子数。可这些都抓却又抓不住,想放又觉得不?是自己的。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圈,贴失去的人总会在你随后到来的岁月里出现?。他们依旧会是你的朋友,会是你倾诉的猫对象。所以我还是相信那句忧伤而又充满病希望的句子:每个旷日以久的离别都是在厢为日后的久别重逢而作准备。
所以,每叟当我再次站在那往日和你们嬉笑的地方, 站在往日和你们分别的地方,站在往日有章你们每一份气息的地方,我总会忍不住自嫩己的眼泪,也总会觉得委屈。想问问你们札:朋友,你去哪了?可也每次会压下所有煞的情绪,等待着那久别的重逢以及那久违澉的笑脸。这时脑海总有一首诗:
别后音巯书两不闻,预知谣诼必纷纭。
只缘海内灾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邻。
历难了无悲雩喜念,经霜方显傲寒心。
冬风尽折花千皿树,尚有幽香放上林。
作者:宋丽静
作文二:《妈妈,你去哪儿了》1300字
“妈妈你在哪儿?”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在梦中这样呼喊。每当醒来时,我的枕头总是湿了一大半。我有时害怕夜晚的到来,因为夜晚的到来就是我梦的到来,我不想在梦里找妈妈。但是,我又想着夜晚的到来,因为我可以在梦里见到妈妈,我可以在梦里找到我曾经的快乐。 在我的记忆里,我7岁之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尽管我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也没有天天穿新衣服,可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那时,爸爸妈妈策划着一年之内要把新房子修好,我们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山干活。爸妈在地里干得满头大汗,姐姐、弟弟和我总是淘气得让爸妈又是笑又是生气。因此,我感觉我们家是其乐融融的。可是,老天爷瞬间改变了我的生活,让幸福和快乐远离了我。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08年3月27日早上,我们姐妹还在睡觉,就模模糊糊地听到爸妈大声吵架声。爸妈怎么吵架了,吵得这么厉害?妈妈哭得很是伤心。我们被吓得在屋角缩成一团。过了一会,妈妈说她到二姑家去。弟弟叫着要跟去,却被妈妈一阵吓唬,弟弟就不敢跟去了。随后,妈妈提着她的手提包转身就走了。 傍晚,我们姐和弟弟在村口盼着妈妈回来,可是路上的人来人往中始终没有妈妈的身影。晚上10点过,妈妈还是没有回来,爸爸打电话给二姑,可是二姑说妈妈根本就没有到她家去。这下,爸爸开始着急了。打妈妈电话是关机,爸爸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妈妈的消息。我们都非常着急和担心,生怕妈妈出什么事。突然,爸爸手机响了,爸爸一看是妈妈打来的,我们看到爸爸脸上的着急的神情一下子就消失了。我们正准备要爸爸给我们接电话时,爸爸的脸上一下子又变得严肃起来。奶奶看到此情景就接过手机,奶奶只听了一句话就显出绝望的神情。我担心地问:“奶奶,怎么了?”奶奶嘴里慢慢地吐出“你妈妈跑了”几个字。“什么?妈妈跑了?跑到哪里去了?她不要我们了?我们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了?”这一连串的问号像冰雹子向我砸来。我的眼前也像被一层厚厚的浓雾所遮挡,然后结成豆子大的泪滴直打在手上,心里像被一支支箭穿过一样痛。 妈妈走了以后,爸爸整天游手好闲地打牌、喝酒。还时不时地冲我们发脾气。新房子迟迟修不起,老房子还在风中摇摇欲坠。我们最怕下雨,因为下雨天我们姐妹就要在屋里“打田”。晚上,我们不敢睡觉,我们很怕。可是爸爸并没有在意这些,就连把老房子维修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爸爸可能是太伤心了吧!我们慢慢地也变得不敢大胆说话了。曾经活泼开朗的我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不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说怕我把他们带坏了。其实,我并不是个坏孩子。 我时时充满着幻想,希望那天妈妈只是拿我们开个玩笑而已,总有一天妈妈会出现在我面前的。可是我错了,从那以后,我渐渐地感觉到这个家已经不再完整、我的人生不再完整、我缺少母爱了,我感觉到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我不知道老天爷为什么要给我开这么大的玩笑?似乎我模模糊糊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是那么平平坦坦的,人生得面对很多挫折。不是有句话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吗?我更理解了“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 妈妈,你在哪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你改变了我,也改变这个家,你知道吗? 妈妈,你去哪儿了! 指导老师:陈长富
作文三:《善良,你去哪儿了》1500字
善良,你去哪儿了
善良,你去哪儿了
闫文刚
说到善良,我的心顿时沉重了起来——
我们骑摩托车,遇到老人要坐车的时候,敢带吗?
我们走在街上,遇到有人摔倒在地上了,敢扶吗?
我们碰到乞丐向我们伸手,会给他钱财吗?
我们碰到陌生人向我们求助,会帮助他们吗?
......
我想,大家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有否定,有犹豫,更有坚决。
2014年的春晚,有个节目很出名,叫《扶不扶》。这个节目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节目播出之后,引发国人热议,结尾一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让人深思。
毕竟,生活中的例子太多了。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洛阳,一位老人在超市买菜后,突然跌倒。离老人不远的超市员工小刘发现后,赶忙上前扶起老人。小刘回忆说,上前搀扶时,刚伸出手,就听到老人说出一句让他心寒的话"你害我干啥"。短暂犹豫之后,他还是和一位路人一起将老人扶起,但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小刘把她"推倒的"。老人一边说,一边拉着小刘不放,坐在超市门前讨要说法。无奈之下,小刘拨打了110,报警求助。公安局民警赶到现场。调出超市监控,证明小刘是清白的,他是做好事!
深圳,也是央视的新闻报道,有个公司的员工,是个35岁的女士,突然倒在地铁出口的台阶上,路人无人援手。根据监控显示,其间的50分钟内,地铁工作人员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而蛇口人民医院距离出事地点仅5分钟车程。50分钟后,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她已经死亡。后来,深圳的媒体记者专门在街上摔倒在地,测试一下有多少人会施予援手,还好,好心人大有人在......
2005年,我在杨柳曾碰到一个老人到政府来求助,来了两次,是儿女不孝顺,打她骂她。第一次,政府要她回去找村里解决,结果,没解决好,老人又再次来找政府......
也是当年夏天,我和朋友去看一个同学的养父母,在新水。那个同学不在家。我们也陪她父母坐了一个中午。因为天热,我到河边的水井去打水,结果碰到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有好几个儿子,可是,也不孝顺,把她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谁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的腿痛,无钱医治,只好到水井边,用冰凉的水去解除她脚上的痛苦......
...... ......
很多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的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发现善良已经离我们而去,并且,渐行渐远......
这次是扬子晚报2013年9月6日的报道,江苏泰兴一个三岔路口,一辆货车撞翻一辆电动三轮车,一名老妇受伤倒地,正当肇事司机和围观群众都不知所措时,当地一名李先生正好开车途经此地,用手机对现场简单拍照后,便和货车司机一起将老人抱上自己的车急送医院抢救。李先生好心救人的事被朋友得知后,朋友竟为他捏了一把汗:"你小心被人讹上!"后来,李先生发帖称"自己想想也后怕",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防止被讹,他事先曾"留了一手":他在现场救人前,先用自己的手机对现场进行了拍照,以证明车祸与自己无关,然后"要"货车司机跟着他一起送老妇去医院,以免以后一个人说不清楚。这些举动说明了在李先生的潜意识里,有防止事后被人误解甚至讹诈的想法。李先生向记者表示,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他以后碰到紧急救人的好事还会去做的。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很好,包括我也觉得这样很好。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但我总觉得这样有那么一丝变味: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一道看不见的防线?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最基本的信任?
善良,你去哪儿了?
我想在这里喊一声,把善良叫回来。如果她不回来,那就请法律去帮忙,把曾经和我们形影不离而现在渐行渐远的善良叫回来。
最后,我想再喊一声:善良,你去哪儿了?
希望你们心里有个声音在回答我——
善良在这儿!
作文四:《故乡,你去哪儿了》1900字
故乡,你去哪儿了
岁月,无限的延伸。时光,无言的流淌。天地之大,给予了我们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也赋予了我们一个叫“故乡”的心灵家园。
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岁月,有着无尽的张扬与渴望。不顾背后牵挂的双眼,还有那无声的泪水,我们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条风雨征程。
就这样,我们离开了故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穿梭在都市拥挤不堪的人流中,拼搏在每一个沉甸甸的时日中,用汗水浇灌着那曾经的期待与渴望。于异乡中游走,我们的心,时而欢快,时而沉默,时而喜悦,时而悲伤。那些苦乐参半的日子,如一杯浓浓的咖啡,倚上寂寞的心田,荼蘼了每一个黎明与夜晚。
怀着寂寞的心,我们用拼搏和奋斗,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曲跌宕起伏的生命赞歌。满含激情的青春岁月,也于汗水中渐渐流逝,成为了遥不可及的过往。蓦然回首,唯有夕阳的光芒,还映照着已渐趋苍老的脸庞。那些刻在尘烟中的心情,于夕阳落晚里,潋滟入波,辗转闪烁。
当亲人,风尘仆仆,千里迢迢的从故乡中赶来,我们的心,便有了一种心酸的感动。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我们无一例外的,都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故乡,是一首动人的歌谣,传诵着永不磨灭的光芒;
1 / 4
故乡,是一阕婉约的诗行,于世人凝望的光影里,悠悠流淌;故乡,也是一隅寂寞的忧愁,于每一个夜色阑珊,驻足凝望。
异乡,到底有什么,让我们如此流连不返,寻寻觅觅,那漫长的旅程,依然在远方。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个旅程的起点,即便我们奋斗了那么久,前方依旧迷茫,我们仍在流浪。
流浪的路上,依旧那么荒凉。我们不停的问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让我们离开亲人,离开了故乡,是向往异乡的山水,是为了给心灵一个救赎,还是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期望,
以前的我们,去了哪里,而故乡,你又去哪儿了,
多年以后,我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喜悦而沧桑。喜悦的是,故乡仍在,那个心灵的港湾,一直静静地躺在蓝天白云下,等待我们安然归来。沧桑的是,父老乡亲,早已换了容颜,山还是那座山,桥已不是那座桥,屋舍街道依旧在,却不见了当年的模样。一切,无不透露着逝而不返的无奈与凄凉。
那些久违了的记忆,早已不见了踪影;那些久违了的容颜,早已刻上了岁月的风。天空,依旧那么蓝,白云,也依旧那么白。唯有故乡,悄悄换了容颜。
故乡,你究竟去了哪里,以至于让我们深深的怀念。难道,你也要去流浪,辗转千回之后,悄悄潜入我们的梦,
2 / 4
又或者,我们只能在梦中相逢,
那些流浪的记忆与心酸,瞬间涌上心头。而如今,我们带着无比的期盼回归,却又在记忆中寻觅故乡的影像。宽阔的大河,清凉的河水,早已被修整成了广阔的土地,土地上,有片片的白杨于风中挺立;古朴的红瓦屋舍,早已被钢筋水泥所禁锢,全然没了当年的朴素和温暖;旧式的自行车,早已被满街拥挤的车辆所代替;而旧时的乡民,也已两鬓斑白,不复当年模样。
故乡,你去哪儿了,是游子们归来的感慨,是游子们心底隐隐的叹息,也是游子们此生无以释怀的想念。有些景,有些情,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了。不是我太怀旧,而是故乡的一切,早已深入内心。现代的繁华,也已渗透到故乡的每个角落。
我们追求了若干年,终于还是踏上了故乡的起点。而记忆,却还停留在过去的模样。我们又怎能不叹息,不感怀,流光易抛,人生易老。尘世里的繁华,终归是过客的虚无。朴素的时光,更令人怀念。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常人家,不管是金风玉露,还是一草一木,都会追随岁月老去,而唯有那最初的感动,永存心中。
故乡,你去哪儿了,我想,故乡,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那些在外奋斗漂泊的日子,那些异乡的思念与牵挂,终还是追随心中的故乡潋滟入梦。那些沉甸甸的记忆,也便在
3 / 4
梦中央,悄然绽放??
(原创作者:冷梅清竹)
4 / 4
作文五:《作文分数“去哪儿了”》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作文分数“去哪儿了”
作者:崔乃武 鲍爱华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6期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段写作苦旅,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许多困惑,重视程度不够,考试中得不到高分,教师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师生共同努力,走出这段写作苦旅。 关键词:高中 写作 对策 分数
一、高中作文写作苦旅之困惑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但一直深受高考作文教学困扰,尽管在作文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作文得分却始终不高,学生的分数究竟“去哪儿了”?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怎么写,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或想不出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来,肚子里一定要有“货”。叶圣陶说过:“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如果是为了写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在作文中去践行叶圣陶的说法,那么“写什么”的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在做好“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则是“怎么写”的问题了。关于“怎么写”的问题,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就是说,应该从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去学。平时人们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说的。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去写。换言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学习和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1]
当然,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惑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我们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最为困惑的还是学生的作文得分,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始终得不到高分,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分数都去哪儿了”。对于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主张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去分析和把握。
1.教师未从骨子里重视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作的分数都“去哪儿了”?我们教师应该知道答案。目前我们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表现为:自己怕阅作文、忽视学生的阅读、放松学生的写作。[2]
作文六:《作文:钱到哪儿去了》7700字
作文:钱到哪儿去了
篇一:作文“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文:“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以后,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以后,到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年代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上述材料不同年代人们的回答中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局部入手:1、到需要的地方去(经济落后、条件艰苦、
需要人才、风口浪尖等)建功立业。2、到安逸的地方去(舒适、按部就班、没有风险),消磨意志,碌碌无为。3、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去(依据自身性格特点特长等)。4、到现在能够去的地方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5、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从材料整体入手:关于“变化”的思考:“到哪里去”,时代在变,人在变,去的地方在变,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进步还是退步,
1、 2011年11月,**同志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实施西部支教扶贫工作,是团工作的创新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年轻人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富有成效,要长抓不懈、抓实抓好”。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西部计划,引导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梦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的方向和成就。青少年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追求,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现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样,对青年人的政治追求影响很大。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前教育和引导青年的紧迫任务。“先格物致知,后知行合一”。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既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锻炼。吴登云扎根帕米尔高原40多年,黄晖追随他的足迹,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乌恰县治病救人。张莉娟主动到
云南小凉山地区宁蒗县支教,一干就是10年。15年来,一批又一批复旦学子到宁夏西吉县接力扶贫支教,山村学校成为复旦的“第七教学楼”。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一种信仰、一种坚守。2012年,**同志对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作出指示:一批批有知识、肯担当、能奉献的青年志愿者奔赴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不仅传授知识,
为那里的孩子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照亮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而且自己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历练成长,很有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基层培养人才的长远战略意义,引导青年自觉把祖国、人民和时代的需要作为人生追求,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服务基层中经受锻炼,不断提升国情认知、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今天参加座谈会的同志都是西部计划的优秀志愿者,我相信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胡尔西旦同学说,“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不忘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认为说得对。希望当代有志青年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现在很多青年人都想到大城市、去大公司、进大机关。最近几年,每年参加公务员“国考”的有100多万,去年最多的9546人争一个岗位,但气象、海事、矿业等一些艰苦岗位、基层岗位却无人报考。这一方面反映了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青年
人的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还需要正确引导。年轻人一毕业就抢着进机关,不愿到基层去摔打磨练,对社会合理配置人才不是好事,对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不利。西部基层条件相对艰苦,但就业的空间更大、成才的天地更广阔。西部基层是青年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是青年人净化心灵的大熔炉。当今的社会之风比较浮躁,能够自许是施展才华、净化心灵的年轻人并不多。刚才冯艾讲她参加西部计划,得到被人尊重的感觉,发现了受人需要的感受,能有这种感受的年轻人也是不多的。多数待在机关、待在城里的大学毕业生是不会有这种体验的。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引导青年到基层锻炼成长的鲜明导向,鼓励有志青年不怕吃苦,立志基层创业,立志一线创新,立志岗位创优。吃苦对青年人并不是坏事。《中国青年》做了一项“吃苦你怎么看”的公众调查,51%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而团中央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情况调查,八成用人单位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现满意,最认可的就是志愿者不挑肥拣瘦,有能吃苦的奉献精神。我相信,大家在基层吃的苦、遇的难,以后会成为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精神是干不好的,青年人的成长总要付出和奉献。希望宣传部门加强对志愿者特别是扎根志愿者先进事迹的宣传,弘扬“奉献、友好、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建设西部。
****提出的中国梦,包括中国西部的开发梦。年轻人谁没有精彩的人生梦,但实现个人的人生梦需要有社会进步的发
展空间。西部梦给年轻人的人生梦开辟了新空间。当今的西部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新热土。现在西部最缺的是有知识、有志向、有服务精神的创业、创新、创优人才。以前知识分子曾经“孔雀东南飞”,今后要鼓励人才“走西口”。这次来新疆,在石河子参观兵团军垦博物馆,看到兵团老领导张仲瀚写的《老兵歌》:“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张仲瀚是老一辈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他是北屯市的选址人,兵团无人不晓,百年、千年过后人们都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和贡献。他的人生与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在一起了,可以说是伟大的人生,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思想境界决定的。希望今天更多的有志青年,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到西部去迈开人生立业的第一步,让自己的青春梦和祖国的振兴梦一样精彩。
(本文是李源潮2013年9月1日在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发
表时略有删节)
7月,凤凰花开的季节,又有一批“新鲜人”即将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他们怀着激荡与不舍,像歌里唱到的那样“莫犹豫也莫再迟疑,好男儿鹏程千万里”。是奔向北上广,还是转战小城市,是走进大企业,还是白手创业,将要跨出的每一步都会决定人生的走向,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另一些人却思路清晰,坚定不移地走向了农村、边疆,他们走到了祖国需要的地方,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脉搏相连。他们的青春在基
层闪光,他们的选择或许可以为后来者导航。
真情投入农村 有一种别的职业带不来的成就感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而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走进基层当村官,锻炼自己,长知识长本领。7年前,广州的梁杰铭在大学毕业时选择成为一名村官。如今的他,在村内赢尽口碑,连续两届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更以实干、敬业当选为广州市人大代表,收获赞誉与殊荣。但他却说,“比作出当村官选择更难的,是有一颗扎根在农村的心。”因此他已决心扎根在这片他土生土长的田野,更决心要带领村民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实现共同致富。同样,襄阳南漳县西北山区南漳县薛坪镇普陀庵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6岁的小伙子秦欧飞最近“火”了,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公布的91名获得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名单中,他榜上有名。只在基层工作了两年多,便获得了这样的全国性荣誉,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农村对于高学历青年缺乏的情况下,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获得认可。在普陀庵村,秦欧飞的双脚踏遍了每一个角落,入户调解吃过闭门羹,也被不明就里的群众骂过,但是他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反而乐在其中,终于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让村民信赖的村干部。秦欧飞说:“只要能为村里的老百姓干点实事,不论大小,心里就很有成就感。这是别的职业带不来的。”
2015年是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的第13年,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基层就业创业树立了良好典范。2012年参加西部计划的刘克能回忆自己在西部的一年生活时说:“因为向往,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点一点地蜕变,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接触到新的领域,这些都是我日后奋斗和进步的基础。这一年,我收获颇多,失去的是短暂的时光,得到的却是人生的历练——这段旅程,丰满了我的青春,熔炼了我的灵魂~”今年,安阳师院从200名同学中选出30名同学参加“西部计划”和“河南省贫困县计划”,郭旭阳就是其中的一员,即将从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的他了解到“河南省贫困县计划”这一消息后,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他说:“大学四年中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到社区进行实践,让我体会到做志愿者是快乐的,所以在贫困县计划这个项目出来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用我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服务,为贫困县贡献一份力量。”放弃同学们艳羡的国企工作机会,不顾好友们的再三劝说,今年24岁的董付会选择了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7月底,他将奔赴西藏亚东县,在这个靠近不丹和尼泊尔、海拔4000
多米的他乡,开始自己崭新的梦想。面对众人的不解,这个话不多的年轻人只会笑一笑,他说,自己想要出去看看、体验一下。
西部铁路、公路、基建很多地方还需要建设,到时候肯定需要测绘这个专业。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将来可以在西藏留下创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西部和青春一起迎来更好的未来。
回乡带头致富 不辜负一身本领
大学毕业,有人选择去一线城市打拼,有人选择去中小城市稳步前行,(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作文:钱到哪儿去了)也有人选择带着这些年学到的本领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2009年,大学毕业的朱成磊做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齐声反对的决定:推掉武汉高薪工作机会,回家乡老河口市洪山嘴镇石门村山沟创业种核桃。2014年秋,即将成熟的核桃果把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压弯了腰,一派丰收景象。朱成磊和乡亲们5年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村民给朱成磊竖起了大拇指。2014年11月,湖北团省委开展“寻找身边好青年”主题活动,朱成磊获评“湖北乡村好青年”荣誉称号。11年前,温永洁和丛小燕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按常理,他们应该留在城里当医生,但他们选择回到村里接替父亲的班,当起了村医。11年来,他们用学到的医学知识,为乡亲们把守着第一道“健康大门”。11年来,温永洁和妻子兢兢业业,用自己的真情和医术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如今,许多同学都成了医院的骨干或科主任,有的甚至当上了院长。每当他们问起温永洁后不后悔做村医时,温永洁总是说:“村医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们没后悔过。”2010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李远平投了十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一个偶然的
机会,他开始回家乡于都县开网店。现在,他是于都县电子商务协会的副会长。他经常给协会的成员上课,指导大家充分利用网络来销售工业或农业产品。李远平说,“我回家创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大家网络销售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并把家乡的工业、农业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让大家一起来致富。”7月9日晚,第二届“感动修文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在贵州修文县体育馆举行,从小箐乡大兴村白果组走出来的18名大学毕业生一出场,就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这一群人,心中有故乡,他们利用各自身边的优势资源,在业余时间回到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如今,山乡巨变,百姓富裕。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选择2个,仅供参考)
【1】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辞: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2】赵久富:心有清泉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
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抹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
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阅兵归来 护旗手退伍返校在四川继续上大学
王震宇,吉林人,2011年考入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机电一体化专业。2013年9月,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军人梦,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入伍,成为了北京武警总队第六支队的一名战士。2015年1月18日,王震宇被选拔到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升旗仪式护卫队,经过8个月集训。2015年9月3日,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王震宇所在的方队,身姿挺拔地站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前。227米的距离,正步行进121步,王震宇说,这也是他到梦想的距离。2015年9月10日,王震宇从部队退伍,重新回到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读大三??
2、“ 1、德国著名作家席勒曾经被送到斯图特的军事学校学习外科医学,但他对医学根本不感兴趣。他热衷于文学创作。他私下里创作了第一部剧本——《抢劫者》。学校的管理像监狱一样,这令他厌烦万分,而对作家职业的向往又令他饥渴异常,于是,
他冒着可能衣食无着的危险开始在清冷的文字世界里遨游。他幸运地得到一位善良女士的帮助,并很快创做出了两部伟大的戏剧,席勒也因此而成为不朽的人物。
2、爱因斯坦在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3、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数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干的事,简直无处容身。”
5、莫里哀和伏尔泰都是失败的律师,但前者成了杰出的文学家,而后者成了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卡莱尔说:‘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信任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
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著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
6、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专业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7、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台湾圣国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成功学讲师余正昭先生在介绍成功之道时说道,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
8、古罗马大诗人兼哲学家塞尼加说:“除非尝试,否则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成就什么。”
篇二:10元钱到哪儿去了
10元钱到哪儿去了
三兄弟一起外出同住一间房,房价300元,按AA制每人拿出100元,交给服务员去办理。店老板讲:今天特价,三人间只要收250元。服务员就拿了50元去退给三兄弟,但服务员提出要小费,于是老大将20元给了服务员。另外30元每人各分10元。也就是说每人各出了90元。但老大发觉不对。每人各出90元。3x90=270元,加上给服务员的20元也只有290元。还有10元钱到哪儿去了呢,
篇三:“种”钱作文800字
童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宝盒,那时发生的趣事就是一颗颗闪亮的宝石。现在,我就拿出最美丽的一颗宝石给你们瞧瞧~ 记得那是幼儿园时的一个暑假,我到乡下奶奶家住。那儿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没有喧哗声,没有高楼大厦,大片大片的农田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次,奶奶要去田里给她种的蔬菜浇水,我也缠着要去。奶奶没办法,只好带着我去。我到了那儿,大开了眼界。哇~这么多蔬菜~这是黄瓜,这是菠菜,这是白萝卜,这是玉米&&奶奶边说边指给我看。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时,奶奶又拿出一包东西,一颗一颗地倒出来,然后在一块土地上挖开几个小洞,再把这些东西放进去,最后用土壤盖上去。这是在干什么,我疑惑不解的问奶奶。奶奶一边浇水,一边解释道:刚刚种下去的是种子,把他们种在土壤里,他们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我们现在吃的蔬菜。 晚上,奶奶给了我五块钱,让我去小卖部买包盐,剩下的钱就给我买糖。突然,我灵机一动:如果我把钱种下去,那不是可以长出许多钱来,可以有吃不完的糖了吗,于是,我马上跑到小卖部买了一包盐,然后把剩下的三块钱藏了起来。第二天,奶奶要去浇水时,我偷偷地带了一块钱,和奶奶一起去。我趁奶奶不注意时,找了一块空地,扒开土,把一块钱塞进去,再弄了点土盖上。奶奶浇水时,我以帮奶奶浇水的名义给我的钱也浇了些水,期待它快快发芽,长出钱来,以满足我的肚子。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奶奶种下的种子早已发芽,可我种下钱的地方依然一动不动。于是,我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奶奶。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笑够了,对我说:傻孩子,钱是不可以种的,只有植物的种子才可以种,才会生根发芽。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珍惜童年,快乐过好每一天~五年级:黄龙滨
作文七:《时间去哪儿了作文》1700字
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变得苍老,那些陪我一起走过的人们,他门去哪儿了,我是否还能与他们遇见?街道为什么如此的寂静,什么时候那些粗壮的法国梧桐变得苍老,那些陪我一起歌唱的鸟儿呢,他们都去哪儿了?就在我不经意间,它们都走了吗。 音韵的旋律,是什么时候带了淡淡的忧伤?是什么时候,那些欢乐的笑声,变得悲凉?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为什么不知道?那些我亲爱的亲人们,他们都去哪儿了,他们还回来吗,我还没向他们道别呢,我还不想让他们走呢。如果我可以永远停留在现在,那是否可以让时间把我的亲人也留住? 小荷作文网 .zww.
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那青涩的黑发,什么时候变得斑白,那年轻的父母,什么时候有了皱纹?时间都在我的每个动作间溜走了,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个孤独的人,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努力寻找从前美好的回忆,为什么,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踏上从前走过的路,那些野蔷薇,怎么也都不见了,那总在枝头唱歌的小鸟儿,怎么也只成了我对从前的回忆?
时间去哪里了呀,为什么朋友之间的笑容,是那么无奈?我的脸上,又挂上了离别的泪痕……长大了,我已经长大了,那些亲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我慢慢的长大。
我们一直在使劲的往前走,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达了终点,在路旁跟随你的美好,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用理想换走了亲人,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自己和那重要的名利。
如果我们在路上能停下来,享受那路边的风景,亲情,友情,会陪你走过一生,这时你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重要的不是名利,而是你自己身边的人。
阳光照耀大地,四周的花儿照常开放,天空依然湛蓝,停下来,享受你身边的美好。
评论(6)335
音乐盒◇◆丶记忆遥远清晰 的感言: 不知道说什么,送你一朵小红花吧:) 2014-02-20
其他回答(1)
半夏┛花零落 3级 2014-02-20
水中的鱼游动着,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剩下的应是对时光流走的不知所措罢,一世繁华,实是浮华,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也想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何想不起来了。
音乐的旋律,是如此的令人心酸,剪一段烛光,照亮昔日过往,浮云遮眼,看不清的容貌,理不清的思绪,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何寻不到了……站到十字街头,忘记了曾经的那个街角,那个转角,那株白杨,为何都寻不到了,只剩下空寂的一人,徘徊彷徨零落在空气中。 小荷作文网 .zww.
探索在曾经的上学路上,不见两旁的野向日葵,树儿怎么苍老了,不禁试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少了的人儿,都在哪儿,可会回来?望不见的太阳,掩不住的苍老,乌云后的彩虹有多美?青涩的黑发飘舞着心酸,流露的忧愁。
电视机前的父母怎么有了皱纹,无所不能的父亲为何瘦弱了,传来的笑声怎么如此让人难过,又过了一年,他们又老了一岁,我又大了一岁,终是明白了,他们在用青春换我们的长大……
零落的香水百合还在期盼着什么,等时间给它一个回答,时间都去哪儿了,草叶上的露珠滚动着,殊不知不久后的死亡,仍在快乐的嬉戏着,这,也许就是我一直寻找的。
为什么要在乎昔日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应该像露珠一样,不要在乎下一秒的事,也不用关照前一秒的事,应该学会享受这一秒的快乐。
这一秒的太阳如此耀眼,叶子如此熠熠生辉,街角如此欢乐的笑声,开的正美得香水百合,何必在乎昔日的时间呢?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不再追寻…… 谢谢求采纳
补充:
找的资料希望能帮上你
评论(8)182
相关知识
在哪里写作文 13 2013-12-07
怎么写作文 14 2013-12-08
谁知道作文怎么写??? 17 2012-08-04
该怎么写初中作文? 47 2011-06-24
走路为题的作文怎么写 31 2010-04-05
更多相关知识>>
相关搜索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800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结尾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作文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1000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600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500
时间去哪儿了作文素材
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作文
等待您来回答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800 0回答
匿名
有关时间都去哪里的作文 0回答
匿名
时间去哪里了作文500 2回答
匿名
以时间去哪儿了如何写作文 0回答
匿名
爱哪儿去了作文 0回答
匿名
作文八:《作文分数“去哪儿了”》3600字
作文分数“去哪儿了”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段写作苦旅,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许多困惑,重视程度不够,考试中得不到高分,教师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师生共同努力,走出这段写作苦旅。
关键词:高中 写作 对策 分数
一、高中作文写作苦旅之困惑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但一直深受高考作文教学困扰,尽管在作文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作文得分却始终不高,学生的分数究竟“去哪儿了”,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怎么写,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或想不出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来,肚子里一定要有“货”。叶圣陶说过:“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如果是为了写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在作文中去践行叶圣陶的说法,那么“写什么”的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在做好“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则是“怎么写”的问题了。关于“怎么写”的问题,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就是说,应该从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去学。平时人们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说的。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去写。换言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学习和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1]
当然,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惑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我们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最为困惑的还是学生的作文得分,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始终得不到高分,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分数都去哪儿了”。对于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主张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去分析和把握。
1.教师未从骨子里重视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作的分数都“去哪儿了”,我们教师应该知道答案。目前我们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表现为:自己怕阅作文、忽视学生的阅读、放松学生的写作。[2]
1.1自己怕阅作文。作文教学老师怕教,总是感觉耗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因此许多老师一提到作文教学就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批改。一见到一摞子作文本就望而生畏,时常抱怨:我们再怎么教,学生就是得不到高分,分数都到哪儿去了,
1.2忽视学生的阅读。教师本身就忽略阅读教学,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课开的少,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开设阅读课,即使有阅读课的,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围绕文章内容指导阅读较多(如谁、怎么样),品味作者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较少。指导阅读缺乏深度,吃不透教材。阅读一方面能积累好词好句、巩固字词、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1.3放松学生的写作。不少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高,学生作文练习数量太少,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平均每月一篇大作文,一学期也只有五、六篇大作文,更有甚者是有些班级一学期只写两三次作文。“三天不练手生”,一月半月才写一次,又怎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写
作水平,必须要让学生多练笔,勤能补拙,熟能生巧。[3]
2.学生未发自内心的重视写作
作文写作的分数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也应该知道答案。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发现,文采飞扬、才气纵横的作文很少,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让人“临表涕零”。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作文也是数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那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生活体验少;二是文化积淀薄;三是写作训练不到位。
2.1缺乏生活体验。作文是学生生活的最直接的书面写照,可是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十分狭窄,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时代,现在的学生少了“到最广阔的农村去锻炼”的机会,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下水摸鱼虾、上树掏鸟窝的经历,在四方的天空里思想着外面的世界。没有生活的“米”,再巧的“妇”也做不出香喷喷的米饭。[4]
2.2缺乏文化积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观察与思考,平时不重视阅读,作文材料积累不多。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己的文化素养,没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见解,缺乏自己应有的文化水平和判断能力,绝大多数学生仍然是一种死读书,读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因而写不出优美的作文来。
2.3写作训练不到位。对于不同体裁的作文会有不同的写作要求,要想把作文写好要讲究方法,而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成技能。但是我们现在中学现行语文教学中一般每个学期只有5―6次的作文训练,即每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对于学生来讲要想把写作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技能只有六次左右的写作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中作文写作苦旅之对策
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分数究竟“去哪儿了”,要想把它找回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写作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二是千方百计弄清楚“写什么”的问题:三是一心一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想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第一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中学这一学生作文关键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5] 2、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有话可写。写作,首先得有东西可写,否则,别说流畅,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加一些校园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
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了。
3、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写得好。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好文章有个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思接千载,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们的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我们学生写好作文应必备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写作时方能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总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困惑很多,但只要我们为师者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对策也很多,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这段苦旅,将学生的文采与分数一并找回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叶圣陶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3]、《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05期)
[4]、《中学语文》 (2012年03期)
[5]、余秋雨《文化苦旅》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作文九:《时间去哪儿了 作文》900字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一种叩问,是对生活,对青春,对自己生活状态与人生价值的叩问。它包含着时间对于承诺的诠释,以及对于取舍的思考,更是对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的精神的追寻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呼唤。
对于生活在当今的现代人来说,文明很难在日常工作的千篇一律中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影子。它们无一不折射出这一时代所带来的固有的空虚感。而这种空虚感会在自我反思中变为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致命一击。原因在于,在这个社会里,人们过分地去追求物质的充裕的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洞。而用于弥补这一精神空洞的时间却被现代发展所带来的无精神内涵的幽默和娱乐充斥了。结果就是,由于精神的空虚又助长了精神的空虚。
而造成这种空虚的根源在哪里?我认为,这是由现代人的强化比较而淡化反思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所致。社会将天生的差距赋予在每个人身上,财富、健康、智慧、美貌等。正是这些因素在诱导我们走向那万劫不复的比较的深渊。正是这样不成熟社会形态所带来的错误导向,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对物质的追求,从而淡化精神。“时间都去哪儿了?”正是击中了现代人心中的这一点才使它本身作为社会当下的一剂良药为世人所传诵。
这种固有的差距是社会本身所具有的,我们难以去改变它。换句话说,找作文就上功夫作文网,“时间都去哪儿了?”所带来的叩问,我们无法从其根源上去寻求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为何不将其理解为对社会现实和自我境遇的定位,在看似为客观真理的生活之中求变。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弥补精神上的空洞。正如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名会计,日日夜夜为了那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奔波。有一天,他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送去抢救之时他的表情是幸福的,他已明白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可他对于他的生活没有遗憾,只有难言的幸福。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在他留下的一只皮箱中找到了答案:里面装着上万首诗。人们无法想象一个真正的诗人是怎样在这乏味的工作之中获得了如此充实的灵魂。
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应该在冷峻的现实之中去思考,如何才能使我们那火热的心不在社会的风尘中变冷、变硬、腐朽之后化为尘埃随风而去。那么我们才能在岁月的考验中不至于做一个连自己都鄙视,都唾弃的“木偶人”。鲁迅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那么可以说一个人失去精神之时就是一个人生命终结之时。否则不如像海明威所说:“我们总欠上帝一死,今年死了就不用等明年了。”本文摘自功夫作文网;
作文十:《作文分数“去哪儿了”》3800字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作文分数“去哪儿了”
作文分数“去哪儿了”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段写作苦旅,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许多困惑,重视程度不够,考试中得不到高分,教师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师生共同努力,走出这段写作苦旅。 关键词:高中 写作 对策 分数 一、高中作文写作苦旅之困惑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但一直深受高考作文教学困扰,尽管在作文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作文得分却始终不高,学生的分数究竟“去哪儿了”,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怎么写,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或想不出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来,肚子里一定要有“货”。叶圣陶说过:“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如果是为了写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在作文中去践行叶圣陶的说法,那么“写什么”的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在做好“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则是“怎么写”的问题了。关于“怎么写”的问题,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就是说,应该从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去学。平时人们都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正是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说的。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叶圣陶语)。自己写作文,材料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去写。换言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学习和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1] 当然,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惑远不止这些,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我们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最为困惑的还是学生的作文得分,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始终得不到高分,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分数都去哪儿了”。对于这一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笔者主张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去分析和把握。 1.教师未从骨子里重视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作的分数都“去哪儿了”,我们教师应该知道答案。目前我们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表现为:自己怕阅作文、忽视学生的阅读、放松学生的写作。[2] 1.1自己怕阅作文。作文教学老师怕教,总是感觉耗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因此许多老师一提到作文教学就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批改。一见到一摞子作文本就望而生畏,时常抱怨:我们再怎么教,学生就是得不到高分,分数都到哪儿去了, 1.2忽视学生的阅读。教师本身就忽略阅读教学,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课开的少,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开设阅读课,即使有阅读课的,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围绕文章内容指导阅读较多(如谁、怎么样),品味作者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较少。指导阅读缺乏深度,吃不透教材。阅读一方面能积累好词好句、巩固字词、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1.3放松学生的写作。不少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高,学生作文练习数量太少,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平均每月一篇大作文,一学期也只有五、六篇大作文,更有甚者是有些班级一学期只写两三次作文。“三天不练手生”,一月半月才写一次,又怎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必须要让学生多练笔,勤能补拙,熟能生巧。[3] 2.学生未发自内心的重视写作 作文写作的分数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也应该知道答案。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发现,文采飞扬、才气纵横的作文很少,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让人“临表涕零”。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作文也是数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那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生活体验少;二是文化积淀薄;三是写作训练不到位。 2.1缺乏生活体验。作文是学生生活的最直接的书面写照,可是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十分狭窄,基本上都是“家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庭――学校”,两点一线,相对于我们的学生时代,现在的学生少了“到最广阔的农村去锻炼”的机会,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下水摸鱼虾、上树掏鸟窝的经历,在四方的天空里思想着外面的世界。没有生活的“米”,再巧的“妇”也做不出香喷喷的米饭。[4] 2.2缺乏文化积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观察与思考,平时不重视阅读,作文材料积累不多。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己的文化素养,没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见解,缺乏自己应有的文化水平和判断能力,绝大多数学生仍然是一种死读书,读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因而写不
2.3写作训练不到位。对于不同体裁的作文出优美的作文来。
会有不同的写作要求,要想把作文写好要讲究方法,而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成技能。但是我们现在中学现行语文教学中一般每个学期只有5―6次的作文训练,即每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对于学生来讲要想把写作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技能只有六次左右的写作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中作文写作苦旅之对策 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分数究竟“去哪儿了”,要想把它找回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写作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二是千方百计弄清楚“写什么”的问题:三是一心一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想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第一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中学这一学生作文关键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5]
2、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有话可写。写作,首先得有东西可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写,否则,别说流畅,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加一些校园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了。 3、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写得好。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好文章有个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思接千载,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们的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我们学生写好作文应必备的材料,有了这些材料,写作时方能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总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困惑很多,但只要我们为师者能够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对策也很多,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这段苦旅,将学生的文采与分数一并找回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叶圣陶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3]、《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05期) [4]、《中学语文》 (2012年03期) [5]、余秋雨《文化苦旅》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朋友,你去哪儿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