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游山西村的诗意》2300字
游山西村的诗意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游山西村》诗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诗意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注释
选自《陆游集》。陆游(1125~121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主要作品:《示儿》《钗头凤》《夜游宫》《鹊桥仙》《沁园春》《沈园》等。
1、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明亮。
5、箫鼓:吹着箫打着鼓。
6、追随:紧跟着。
7、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8、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9、若许:如果这样。
10、闲乘月:乘着月明来闲游。
11、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12、叩(kòu)门:敲门。
游山西村的诗意鉴赏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游山西村》诗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作文二:《游山西村的作文》2600字
游山?西村的作?文?
?
游山西?村的?作文?1.??改写《游?山西?村》? ?
前几天?,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他?说他?的家?乡在?山?西?村,那里?景色?秀丽?,许?多人?前去?游玩?,还?称那??里是人间?仙境?,听?了?这话,?我也?准备?去一?趟山?西村?,饱?一饱?眼福?。?
阳春?三月?,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骑上?与自?己相?处多??年的?小毛驴,?带着?美好?的憧?憬,?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一?边骑?着小?毛驴?,一?边欣?赏两?旁的?风景?: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小?鸟站?在枝?头歌?唱,?真是?世外?桃源?。这??时,坡面?变陡?了,?小毛?驴也?走得?越来?越吃?力了?,我?不忍?心看?到小?毛驴??这样受苦?,于?是从?它的?身子?上跳?下来?,牵?着小?毛驴?继续?往前?走。?突然?,一?条小?溪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只?好撸?起衣?摆,?小心?翼翼?地在?水中??行走,小?毛驴?喝了?几口?水,?也下?了水?,还?淘气?地用?蹄子?扬起?水花?,溅??到我的身?上。?我拍?了拍?它的?屁股?,做?为对?它的?惩罚?。我?们走?了好?一会??儿,还没?到山?西村?,出?现在?眼前?的仍?是一?座座?山,?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子里冒?了出?来:?是不?是我?走错?了??还是??我走过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早?知道?这样?就和?朋友?一起?去山?西村?了,?可现?在?已经晚?了。?最后?我决?定,?再走?一路??,如果还?没到?山西?村,?我就?原路?返?回。?
?当我走过?一座?山角?时,?突然?发现?,路?两旁?都栽??了一列柳?树,?柳枝??把阳光都?遮住?了,?只有?几束??光芒照进?来?;草丛?里长?满了?野花?,芬?芳扑??鼻,还有?蜜蜂?在采?蜜呢?!?路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座村?子。?我激?动得?都?顾不上?牵驴?了,?飞奔?过去?。到?了村?门口?,只?见门?上写?着:?山西?村。?咦???
村里的大?榕树?下有?个人?在向?我招?手呢?!?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的?朋友?!?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他面?前。?朋友?把我?接?到他家?里,?我顿?时闻?到了?一股?腊酒?的香?味,?朋友?把我?请到?餐桌?前,?请?我吃饭?,我?一看?,啊?!?鸡鸭鱼?肉都?端上?了桌?,而?且色?香味?俱全?,也?许小??毛驴也闻?到了?香味?,竟?然自?己跑?到朋?友家?来了??!我们把?小毛?驴安?顿好?,?就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朋友?说:?“今?年我?们村?大丰?收了?!?我种的?棉花??品质优良?,还?让家?人为?你打?了一?床好?棉絮??呢!你走?时一?定要?带上?啊?!我?种的高?梁也??丰收了,?酿了?多酒?,只?是酒?有点?浑浊?,你?将就?着喝?吧?!”“??好,”我?答应?着,?“你?们这?里景?色的?确秀?美,?可来?的时?候可?把我?害苦??了!你看?,我?的脚?都磨?破了?!”?朋友?笑了?几声?,豪?爽地?说:??“我们这?儿?有许多?奇观?,你?在这?儿住?上几?天,??我带你去?一一?欣赏?。”?我连?连点?头?道:“?太好??了!”?
我们?频频?举杯?,酒?过三?巡,?我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游山西?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无意?中通?过时?光机?器来?到了?宋朝?时的??浙江。此?时已?是暮?春季?节了?,我?很想?去山?西村?看看?。?
从绍?兴走?到山?西村?,已?是傍?晚,?晚霞?映照?着西??边的天空?,红??彤彤?一片,夕?阳正?把最?后几??缕金光献?给大?地。?转过?几个?山头?,前?面出?现一??座村落,?我看?见许?多花?草树?木,?各种?颜色?的鸟?儿在??枝头唱歌?,一?些动??物在林中?奔跑?,栅?栏围?墙里?的茅?草房?上正?冒出?一股?股炊?烟。? ?
我走近?了房?屋,?许多?老人?在下?棋、?聊天?。不?远处?的田?野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哼着?小曲?往家?走?;妻子?们在?做饭?,小?孩子?们在?玩耍?;?还?
有几位老?人在?河边?钓鱼?,时?不时?传来?“又?钓了?一条?鱼”?的叫?喊声?,整??个村庄沉??浸在祥和?欢乐?之中?。?
绕到?一户?人家??后院,我?看到?院子?里有?很多?动物?,牛?羊鸡?马,?兔猪??狗驴???它们?有的?在吃?食、??有的在比?赛、?有的?在睡?觉,?发出?各种?独特??的声音,?好像?一个?动物?园?;另一?户人?家的?后院?里争?相开?放着?各种?奇异?的?花,有?红的?、蓝?的、?黄的?、白?的,?犹如??一块彩色?地毯?铺在?院子?里,?好?看极了??。还有一?些没?见过?的珍?奇花?草,?可能?是因?为后?来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才导?致这?些植?物灭?绝了?吧。? ?
这时,?我已?经闻?到了?饭菜?的香?味,?直叫?人流?口水?。好??客的村民?拍?拍我的?肩,?说:?“朋?友,??你从远方?来,?尝尝?我们?的农?家饭?吧?!?”走进他??们家,我?先喝?了一?口清?甜的?泉水?,真?甜啊?!?我走了?半天?的路?,早?就饥?肠?辘辘,?于是?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饭,?天色?不早?,我?便辞?别了?友?善的主?人。? ?
走在村?外的?田野?小路?上,?一座?座江?南小?桥横?架在?弯弯?曲曲?的小??河上。一?位白?发老?人站?在桥?上,?望着??远处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田?、浓?绿?的?柳树和错?落有?致的?村宅?,突?然有?感而?发,?吟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是??我学过的?《游?山西?村》??嘛! ?
听着这?首诗?,看?着这?美景?,真?是让?人留?恋。?这次?游山?西村?的经?历?真是个?奇妙?的旅?程啊?! ?
?
?
作文三:《游山西村的诗意》2200字
游山西村的诗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2.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4.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5.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6.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7.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8.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1 / 5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此诗写于孝宗干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
2 / 5
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
3 / 5
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
4 / 5
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游山西村的诗意]
5 / 5
作文四:《游山西村的作文》2600字
游山西村?的作?文?
游山?西村?的作?文?
游山?西村?的作?文?1.?改写《?游山?西村?》?
前几?天,?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他说?他的?家乡?在山?西村?,?那里景?色秀?丽,?许多?人前?去游??玩,还称?那里?是人?间仙?境,?听了?这话?,?我也准?备去?一趟?山西?村,?饱一?饱眼?福。? ?
阳春三?月,?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骑??上与自己?相处?多年?的小?毛?驴,带?着美?好的?憧憬?,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
我一边?骑着?小毛?驴,?一边?欣赏?两旁?的风?景:?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小鸟?站在?枝头?歌唱?,真?是世?外桃?源。?这时?,?坡面变?陡了?,小?毛驴?也走?得越?来越?吃力??了,我不?忍心?看到?小毛?驴这?样?受苦,?于是?从它?的身?子上?跳下?来,?牵着?小毛??驴继续往?前走?。突?然,?一?条小溪?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只好?撸起?衣摆?,小?心翼?翼地?在水?中行?走,??小毛驴喝?了几?口水??,也下了?水,?还淘?气地?用蹄?子扬?起水?花,?溅到?我的??身上。我?拍了??拍它的屁?股,?做为?对它?的惩?罚。?我们?走了?好一?会儿?,还??没到山西??村,出现?在眼?前的?仍是??一座座山?,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子里??冒了?出来:是?不是?我走?错了???还是我?走过?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早知?道这?样就?和朋??友一起去?山西?村了?,可?现在?已经??晚了。最?后我?决定?,再?走一?路,?如果?还没?到山?西村?,我?就原?路返?回。? ?当我走?过一?座山?角时?,突?然发?现,?路两?旁都?栽了??一列柳树?,柳?枝把?阳?光都遮?住了?,只?有几?束光?芒照??进来;?草?丛里?长满了野?花,??芬芳扑鼻?,?还有蜜?蜂在?采蜜?呢?!路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座?村子?。我?激动?得都?顾?不上牵?驴了?,飞?奔过?去。?到了?村门?口,?只见?门上?写着?:山?西村?。咦???村里的?大榕?树下??有个人在?向我?招手?呢?!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的朋?友?!?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他?面前?。朋?友把?我接??到他家里?,我?顿时?闻到?了一?股腊?酒的??香味,朋?友把?我请?到餐?桌前??,请?我吃饭,?我一?看,?啊?!鸡鸭?鱼肉?都端?上了?桌,?而且?色香?味俱?全,?也许?小?毛驴也?闻到?了香?味,?竟然?自己?跑到?朋友?家来?了?!我们?把小?毛驴?安顿?好,??就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朋?友说?:“?今年?我们?村大?丰收?了?!我种?的棉?花?品质优?良,?还让?家人?为你?打了?一床?好棉?絮呢?!?你走时?一定?要带?上啊?!?我种的?高梁?也丰?收了?,酿?了多?酒,?只是?酒有?点浑?浊,?你将?就着?喝?
吧!”?“好?,”?我答?应着?,“?你们?这里?景色??的确秀美?,可??来的时候?可?把我害?苦了?!?你看,?我的?脚都?磨破?了?!”朋?友笑?了几?声,?豪爽?地说?:“??我们这儿?有许?多奇?观,?你在?这儿?住上??几天,我?带你?去一?一欣?赏。?”我??连连点头?道:?“太?好了?!”? ?
我们频?频举?杯,?酒过?三巡?,我?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游山?西村?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无?意中?通过?时光?机器?来到?了宋?朝时?的浙??江。此时?已是?暮春?季节?了,?我很?想去?山西?村看?看。? ?
从绍兴?走到?山西?村,?已是?傍晚?,晚?霞映?照着?西边?的天?空,?红彤?彤一?片,??夕阳正把?最后??几缕金光?献给?大地?。转?过几?个山?头,?前面?出现?一座?村落?,?我?看见许多?花草?树木?,各?种颜??色的鸟儿?在枝??头唱歌,?一些?动物?在林?中?奔跑,?栅栏?围墙?里的?茅草?房上?正冒?出一?股股?炊烟?。?
?我走近了?房屋?,许?多老?人在?下棋?、聊?天。?不远?处的?田野?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哼?着小?曲往?家走?;?妻子们?在做?饭,?小孩?子们?在玩?耍?;还有?几?位老人?在河?边钓?鱼,?时不?时传?来“?又钓??了一条鱼?”的?叫喊?声,?整个?村?庄沉浸?在祥?和欢?乐之?中。? ?
绕到一?户人?家后?院,?我看?到院?子里?有很?多动?物,?牛羊?鸡马?,兔??猪狗?驴??它?们有?的在?吃食?、有?的在?比赛?、有?的在?睡觉?,发?出各?种独?特的??声音,好?像一?个动?物园?;?另一户?人家?的后?院里?争相??开放着各?种奇?异的??花,有红?的、?蓝的?、黄?的、?白的?,犹?如一??块彩色地?毯铺?在院?子里?,好??看极了。?还有?一些?没见?过的?珍奇?花草?,可?能是?因为?后来?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才?导致?这些?植物?灭绝??了吧。?
这时?,我?已经?闻到?了饭?菜的?香味?,直?叫人?流口?水。??好客的村?民拍?拍我??的肩,说?:“?朋友?,你?从远?方来?,尝?尝我?们的?农家?饭吧?!”?走进?他们?家,??我先喝了?一口?清甜?的泉?水,?真甜??啊!我走?了半?天的?路,?早就?饥肠?辘辘?,?于是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饭?,天?色不?早,?我便?辞别?了友?善的?主?人。?
?走在村外?的田?野小?路上?,一?座座?江南??小桥横架?在弯?弯曲?曲的?小河?上。??一位白发?老人?站在?桥上?,望?着远?处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田、浓绿?的柳??树和错落?有致?的村?宅,?突然?有感?而发?,吟?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是我?学过??的《游山?西村?》嘛?! ?
听着??这首诗,?看着?这美?景,?真是?让人??留恋。这?次游?山西?村的?经历?真是??个奇妙的?旅程?啊?! ?
?
作文五:《游山西村的教学设计》4700字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泸县梁才学校 陈友琴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大家用心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评:你听的真仔细或记忆力真好,连歌词都记住了。你很了不起,还听出了歌曲唱的是一首诗,的确,这首歌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游山西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山西村》,请大家齐读课题,从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到什么地方游玩?对,一个村庄名,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山西村是一个民风古朴,风景优美的地方,带着游玩的心情再读课题。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翻到23页,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感知,读正确
1、师:现在老师随便请个同学来读,大家认真听,是否每个字音都读正确了。抽生朗读
2、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评价别人时采用1+1模式,即先说一个优点,再说一个缺点或建议。请你推荐一个你认为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很好,请你帮老师一个忙,教大家读一读生字,行吗?(师:谢谢你,完全正确。大家一起读,每个字读两遍)
3、读生字:莫 腊 浑 豚 疑 师:这些生字中有四个是要求大家会写的,大家先观察一下,哪个生字的笔画最多,重点指导“疑”(他由几个部件组成,重点是矢的捺变成点,关键要写得紧凑)字是练出来的,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写,评价: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稍作改进就更好了,其余同学在本子上写疑,另外再选一个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写两遍。(指导书写:选两个自己认为难写的写两遍)练字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反馈:
4、生字读正确了,再读古诗就更流利了,全班齐读(请先前读错字的同学再读),分小组读。
5、师:古诗和我们普通的课文不一样,除了读正确和读流利外,还要读出节奏,师范读(配乐并出示节奏图),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节奏画出来,自己练一练,
6、谁自告奋勇来展示一下!(有勇气,掌声鼓励)
7、抽生看着画的节奏朗读。抽生评价,(哪个字可以再重一点,停顿久一点)师生对读,齐读,师:咱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好男女赛读。过渡:看来男生和女生不分上下,就让我们把比赛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看谁发言更积极,好吗?(15-18分钟)
(三)解诗意,悟诗情
1、师:同学们,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怎样才能理解诗意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1)、可以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结合课文插图
2、自学理解诗句
师:现在就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讨论,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谁是最会学习的孩子?(2分钟)
3、全班交流,适时指导朗读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玩山西村,出示一幅乡村图,看,这就是有名的山西村
师:其实早就有人叫我去山西村游玩,我才不去呢!因为我听说山西村的那个酒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来着?我故意抓耳挠腮,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生:有点浑。
师:对啦,(恍然大悟的样子,在黑板上写下“浑”)嘿,大家知道吗?哦,原来山西村的酒是有点浑浊的。 这么浑的酒是哪里来的呀?
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诗句里有,腊月是哪个月?农历12月,是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了。虽然农家的酒有点浑浊,但是很香,好喝。所以(引出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
听大家这么一说,我现在有点想去山西村了,想品尝一下那里的农家腊酒,那除了酒,村民们还会用什么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生:会杀猪,鸡
师:老师从诗句里只看到鸡,哪里有猪呀?
生:
师:哦,原来豚在古时候是猪的意思,鸡肉,猪肉准备得多不多?你从哪个字看出来?(足)
师:农家菜仅仅只有鸡肉、猪肉吗?到过乡村没有,还可能准备哪些菜?这么丰盛的佳肴,可以看出今年真是一个丰收之年(板书:丰年),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村民们是多么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主人的热情。师:还可以把那种热情的感觉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把“足”字读得又重又长,很有感情) (齐读1、2句)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村民太热情了。
师:这样的村庄你们想去吗?现在就出发吧!请看大屏幕,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看到村庄了吗?继续走,出示山重水复图,再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到了吗?再继续走,又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现在到了吗?哎!翻过重重山峦,绕过道道水湾,我们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看来大家都以为没有路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把你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心情是通过表情传达的,注意朗读的表情)大家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好样的,遇到挫折不放弃,咦!你们快看,那是什么?
生:村庄、柳树、
师:村庄的景色怎样?用诗中的词形容,真是:柳暗花明呀。耶!我们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小村庄,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吧!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你有什么感受?(绝处逢生)
师:这两句诗也像《题西林壁》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喻 困境中蕴含着希望。因此这两句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呀,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板:坚持)就会有又一村的美好景象。这让我想起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呢?
感情朗读:
理解了诗意,我们再读这首诗,肯定能读出感情,为了表达感情,你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总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OK?全体起立,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游山西村!齐读。感情是通过表情传达的,注意表情。
熟读成诵,有没有同学能背诵的?抽生背诵。(争取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好吗?)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读的的太好了,也背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游山西村》,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字是练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文章是做出来的。其实这首诗我们还没有学完,后面还有四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拓展其他古诗,陆游12岁即能诗文,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下去可以读一读陆游的经典佳作《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章》
2、欣赏歌曲《游山西村》
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好听的歌曲《游山西村》,(起立拍手)
村名仅仅是用鸡肉和猪肉来款待吗?还会请客人吃什么呢?
生:鸭。。。。。
师:有这么多的佳肴,看来这是一个丰收之年,我有几个朋友特别能吃,吃的饱吗?但是我的胃口是很大的哟,够我吃吗?
3、“鸡豚”之中好生活
师:酒是有了,可是光有酒可是不行的,还得要有??
生:我请你吃小猪。
生:我请你吃烤乳猪吧?
师:咦,诗里面哪里有猪呢?
生:那个 “豚”字就是小猪啊!
师:这样啊,老师还是第一次听见,我要记下来。(在“豚”字板书“小猪”)可是小猪的胆固醇过高,吃多了不好吧?
生:我们向你推荐我们村的正宗土鸡吧!我们请你吃小鸡炖蘑菇。小家伙,连东北菜都推荐了。师:我知道了,诗歌中有个鸡字。可是我在你们吃鸡和猪肉,能够吃多少呢?
生: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生:我安排你到我们村子里轮流吃,每家都请你吃。
师:嗳,同学们,你们又不是山西村的村民,怎么敢这样替人家答应下来?
生:我是从“足” 字发现的
师:可是我在你们那里只能吃点鸡和猪肉吗?
生:不会,还有好多蔬菜。
生:还有很多野菜请你品尝。
师:可是为什么在诗歌中只提出了鸡和豚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鸡和豚最好吃了。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写也写不。
师:所以就写足鸡豚。哎呀,小鸡和猪肉随便我吃,你们今年那过的可是叫做??
生:丰年啊!
师:什么叫丰年?
生:丰收年。
师:(在“丰”字下板书“丰收”)丰收年的村民们,你们怎么来读这句诗?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抬头挺胸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很自豪,今年丰收了。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把“足”字拉得长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们农村也很富有。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鸡”和“豚”是一字一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你就能够知道我给你吃什么了。
4、“山重水复”好风景
师:哈哈,我这个游客可挑剔的。光有吃有喝还不行啊。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但是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有了竹子,就有了品味。你们那里??
学生一时语塞。
师:大家看看诗歌的第三句。
生:我们那里有山有水。
师:山水谁没有见过。
生:我们那里有青山和绿水。
师:这次可比前次有吸引力多了,不过青山和绿水我见得多了。
生:我们那里山上有高高的绿树,山上还有野猪出没呢。同学莞尔。
师:哦,这可就有意思了。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山”有这么美啊。
生:我们那里的水清清的凉凉的,水里还能够抓小鱼和螃蟹呢!
师: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这位游客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绕过这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学习是一种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
(1)、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丰年留客?生:丰收的年景款待客人
师:说得多好呀!现在咱们一起来理解“足鸡豚”,鸡是什么意思?豚是什么意思?师:“足”表示多还是少?组个词:足够,充足师:“足鸡豚”连起来就是??师:“足鸡豚”这三个字,“足”字我们是通过组词理解的,“鸡”是根据日常生活知道的,“豚”是通过注释了解的,这些都是理解古诗的办法,同学们用的很好。在丰收的年景农家人准备了足够多的鸡肉和猪肉,一个“足”字可见什么?(板:足鸡豚 热情)师:好,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主人的热情。师:还能把那种热情的感觉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把“足”字读得又重又长,很有感情)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还有不懂的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什么意思?师:“山重水复”谁能帮他?一座山又一座山,一条河又一条河。师:对,那“疑无路”呢?
师:是呀!以为没路了,此时的游人,也就是作者,都感觉无路可走了?
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着急,失望,沉重,害怕(板:疑无路 沉重)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师:还有问题吗?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啥意思,师:我想你不是这一句都不理解,再看看你能理解其中的哪个字?师:那柳暗花明呢?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课本上的插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插图,大家看正像那位同学说的那样柳树茂盛,鲜花盛开。这就是柳暗花明的意思。看来结合插图真的可以帮我们理解诗句。
师: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惊喜,喜悦,欣喜,希望 (板:又一村 高兴)
知作者,悟诗理
1、师介绍陆游写诗的背景:当时陆游被罢官了,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有些苦闷,乡亲们对他的热情使他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后来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往往也蕴含着希望。
2、师:是呀,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板:坚持)就会有又一村的
美好景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相似的心情或感受呢?
3、练习说话:用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师:现在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都理解了吗?请你连起来试着说一说。(学生练说)抽生说
师:同学们,大家把古诗体会的这么好,相信大家也能读得很好,请大家感情朗读,注意表情(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能背了吗?看着板书试一试。
作文六:《游山西村的优秀教案》6300字
游山西村的优秀教案
篇一: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沈梦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时他又是个爱国诗人,一生
写下无数忧国忧民的诗篇。他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入朝做了大官。但却遭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此人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今为我们啧啧称奇。他是谁,
2、知作者
3、解诗题
老师讲了这么多,你一定能明白这首诗的题目了吧,山西村是一个民风古朴,风景优美的地方,想去那里游玩吗,
二、批文入情
1、自由读
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翻到23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依然是八个字“字正腔圆,流畅通顺”
2、指名读(3人)
3、学生互评
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评价别人时采用1+1模式,即先说一个优点,再说一个缺点或建议。请你推荐一个你认为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
4、学生字
(1)刚才在朗读时,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同学预习工作没有做到家,生字还没掌握。
(2)有没有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先看老师示范着写一遍(左右结构,重点是矢的捺变成点,关键要写得紧凑)字是练出来的,拿出练习本把这个字写两遍。注意练字的姿势。
?“豚”——“逐”
和哪个字相似,
5、生字读正确了,再读古诗就更流利了。古诗和我们普通的课文不一样,除了读正确6、指名读:谁自告奋勇来读读,(3人)
7、小组比赛读
过渡:四个小组不分上下,让我们把比赛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看谁发言更积极,好吗,
三、通情会意
(一)方法指导:
同学们,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怎样才能理解诗意呢,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拆分法”,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插图......)
(二)自学理解
现在就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讨论,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谁是最会学习的孩子,
1、学好了吗,那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游玩山西村吧。这就是有名的山西村。
2、前半句
?其实早就有人叫我去山西村游玩,我才不去呢~因为我听说山西村的那个酒有点??(有点浑)
?浑组个词(浑浊),这么浑浊的酒是哪里来的,你从哪里知道,(注释:腊月酿的酒) ?腊月是哪个月,(农历12月)是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了。虽然农
3、下半句
?听大家这么一说,我现在有点想去山西村了,想品尝一下那里的农家腊酒,那除了酒,村民们还会用什么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呢,(会杀猪,鸡)
?农家菜仅仅只有鸡肉、猪肉吗,到过乡村没有,
还可能准备哪些菜,这么丰盛的佳肴,可以看出今年真是一个丰收之年
3、指名解释句子。
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说说
4、指名读:
解释的不错,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的通顺——读的响亮——读的有韵味
5、老师听出你把“足”字读的特别重,为什么,(体现村民们
的热情好客)
6、比赛读:
?两组:看到乡亲们杀鸡宰猪,用满桌丰盛的酒菜热情的招待自己,诗人的心开始慢慢地融化了,他感叹——
?两组:听着村民淳朴、真切的话语,看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热情的脸,诗人郁闷的心
7、齐读
?村民敬重诗人,诗人热爱村民,这份真挚的情感始终充盈着整个场面,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动,带着村民们的热情,一起再来读这两句诗。
?还可以把那种热情的感觉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把“足”字读得更重更长)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村民太热情了。
(四)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样的村庄你们想去吗,现在就出发吧~请看大屏幕,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看到村庄了吗,再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到了吗,再继续走,又翻过一座山,绕过一条河,现在到了吗,哎~翻过重重山峦,绕过道道水湾,我们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
2、朗读:看来大家都以为没有路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把你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
3、大家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吗,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同学,你们很棒~
你们快看,那是什么(村庄、柳树)
5
、齐读
6、理解诗意:
7、体会心情
我们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小村庄,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快乐、兴奋)把你的心情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你有什么感受,(绝处逢生、豁然开朗)
老师最喜欢听你们四个字四个字说成语了,还有吗,
8、挑战读:谁能读出这种心情的变化,有点难度了。谁觉得自己能比他读的更好。
9、这两句诗可都是千古名句啊,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昨天学习的《题西林壁》里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这两句呢,(困境中蕴含着希望)是呀,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有又一村的美好景象。
10、课堂练笔
11、齐读
加上了自己的理解,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更真切的感情,我们跟随着音乐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12、试背:熟读成诵,有没有同学能背诵的,
13、默写《练习本》
四、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游山西村》,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这诗不止这四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欣赏诗朗诵《游山西村》跟着音频一起吟诵。
3、拓展其他古诗,陆游12岁即能诗文,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下去可以读一读陆游的经典佳作《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章》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疑 足:酒、鸡、豚
村民—————————诗人
情
篇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
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
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师小结: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农家——丰衣足食;村外——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
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民风淳朴。
篇三:《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
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
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
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
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
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
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作文七:《《游山西村》的千古误解》6900字
内容摘要:人们对于《游山西村》的诗句和结构存有千古误解。“又”表示转折,与“疑”组成“疑……又……”句式,“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结构上以倒叙手法调整了四联的顺序,诗人的游踪按先后顺序依次是: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
关键词:《游山西村》 误解 “又一村” “追随箫鼓近春社” 语序变换 倒叙
陆游的七律《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至今几近千年。此诗因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此诗的结构和诗句如“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首联、尾联存有误解,真可谓是千古误解。“又”不是“再”的意思,而是与“疑”组成“疑……又……”句式,表示转折。“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四联的顺序也被调整,结构上运用了倒叙手法,按诗人游踪的顺序,四联的先后依次是: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下面试分析之。
一.“疑……又……”句式与“又一村”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叙诗人游山玩水时意外发现一村之事,描山峦重叠、水道曲折、杨柳深绿、红花明艳、小村掩映之景,抒始而疑惑、焦虑,继而惊奇、欣喜之情,含绝境逢生、好事多磨、遇难不退遇挫不弃坚持就是胜利、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之理,情、景、事、理融为一体,意境优美,音韵谐和,对偶工整,诗意如流水般自然连贯,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陈衍《剑南摘句图》将其列为陆游“七言律断句,美不胜收”[1]的佳句之一。此联十四个字均为常见字,意思也不难懂,但汉字的多义特征,造成了对“又一村”的误解。
“又”的最常用义项是“再,更,表示重复或继续”[2],以此义理解“又一村”,有的说诗人以前来过多次,那么此次是再一次游山西村;有的说是诗人在游了山西村后再游了山西村旁边的另一个村庄。或解为游村的次数之多,或解为所游的村数之多。这两种说法都是误解。
品味全诗后可知:诗人游历的村庄只有一个,即山西村,并没有游历另外的村庄,否则就文不对题了,而且诗人游历山西村是第一次,而不是重新游历,否则就与颔联意外发现山西村的惊喜语气不合,也与尾联之中诗人希望村民允许自己随时乘月拜访的恳求语气不合。“又”在诗中之意不是“再”,而是“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却’”[3]。“又”与“疑”字进行呼应,组成“疑……又……”的句式,诗人因所见所闻而不免心生疑虑,怀疑会出现什么情况,但事实却又与诗人的怀疑相矛盾,否定了诗人先前的疑虑,简而言之,即:疑是A,却是B。古代诗歌中,“疑……又……”这样搭配的诗句可谓常见,如:“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唐?孙氏《闻琴》)、“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唐?罗隐《咏白菊》)、“初疑邻女施朱染,又似宫嫔剪彩成”(宋?刘克庄《莺粟》)、“初疑倒巫峡,又似翻潇湘”(宋?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疑浅笑,又轻颦”(宋?王炎《鹧鸪天?梅》),陆游其他的诗中也不乏这样“疑”“又”组合的句式:“颇疑地撼轴,又恐河决防”(《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风雨作寒气候方少正作短歌以记之》)、“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西村》)等。宋代无名氏《奉谢徐献子》中“九关云锁疑无地,数步天开又一峰”也是以“疑无……又一……”搭配来表示转折。如此,颔联的诗意就不会出错:陆游在游山的路上,发现山峦重重叠叠,溪水曲折回转,几乎怀疑前面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掩映在密柳鲜花之中的小村庄,即诗题中的“山西村”。事实与诗人之“疑”相反,不仅有路,而且有村有人。诗人犹如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心情由疑惑、焦虑转为惊奇、喜悦。山西村景色美,人情美,风俗美,也的确近乎世外桃源。
二.“追随箫鼓近春社”与诗歌语序的变换
颈联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是这首诗中最不好理解的诗句,以致原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在选这首诗时只选取了前半首,甚至有的专著只评析其他三联,独独对此联避而不谈。理解这一句诗的分歧在于:“箫鼓”是名词还是动词?“追随”的主语是“箫鼓”、是村民还是其他?“箫鼓”如何“追随”?有的说“箫鼓”是动词,意即吹箫击鼓,有的说“箫鼓”是名词,或指箫鼓乐器,或指箫鼓之声。“追随”的主语或指箫鼓声,或指村民的吹奏,或指村民的行走。关于“箫鼓”“追随”之意,或指箫声和鼓声此起彼落,或指村民在箫鼓声中来来往往或阵来阵往,或指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等等。对“春社近”的理解基本相同:春社日将近,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将到来。这些观点都是误解。
其实,“箫鼓追随春社近”紧扣诗题中的“游”着笔,它指出诗人初次进村后的游历方向。品味其诗意,诗句的语序是经过变换的。王力《诗词格律》说:“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愿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4]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对古典诗词中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等语序的错综现象进行了论述,其中被引以为例的陆游诗句有:“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空自许塞上长城”,“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昼卧》)――“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避湿升我堂,垂翅闵老鸡”(《朝雨》)――“闵垂翅老鸡避湿升我堂”,“去蠹区区惭啄木,附高烨烨鄙凌霄”(《自咏》)――“惭啄木区区去蠹,鄙凌霄烨烨附高”[5],这几句语序错综分别是宾语前置、状语挪后、兼语式部分谓语挪前。既然陆游诗句有类似的语序错综,那么,“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语序变换就好理解了,它的语序变换类型是宾语前置,原本的语序是“追随箫鼓近春社”。只因七律的颈联必须对仗,《游山西村》颈联出句的平仄必须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追随箫鼓近春社”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平仄”,故诗人将此句语序变换,变换后无论对偶还是平仄都合乎格律了,“箫”是平声,不过是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因为“一三五不论”[4]。 还原了“箫鼓追随春社近”的语序后,诗句的意思就非常清楚。“追随箫鼓”是说诗人进村后,听到了村里传来的箫鼓之声,因而循声而去。“近春社”是说诗人靠近春社。“社”除了可以指土地神、祭祀社神之日,还可指祭祀社神之地,因而“春社”除了可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还可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的地方。“追随箫鼓近春社”是说诗人初次进山西村后,听闻箫鼓之声喧天,以为村里有什么大的活动,故而循声找去,走着走着,慢慢就靠近了春社之地。社日当天,村民聚在一起,祭拜土地神,祈求土地神保佑,让田地肥沃,今年农业丰收,还要举行迎神赛会,表演吹箫、击鼓等节目。诗人就是循着这箫鼓之声才找到社里。“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句不仅仅是泛指山西村衣冠简朴,民风古朴,还明显含有村民社日祭祀活动存有古风、异于时俗之意。
三.首联是村民宴客时的话语
对于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有的认为是写游村前的思考。这明显是一种误解。难道诗人游山西村是为了喝酒吃肉的吗?显然不是。诗人在山西村既无亲戚,又无朋友,村民能请他吃一顿粗茶淡饭就已经难得了,怎么可能预知村民会这么热情地酒肉款待呢?尾联中诗人希望以后乘月来访,也就是晚饭后步月而来,表明诗人游山西村并不是冲着美味佳肴而去的。可见,首联不是写游村前的思考,而是写进村后的情事。
一般认为首联写诗人受到村民的热情款待。这种理解并不错,但将首联理解为是诗人的自言自语,或是诗人对读者进行解释,就有些牵强,就是误解。因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莫笑”一词难以解释。钱钟书《宋诗选注》说:“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6]据此观点,“莫笑”可以理解为:先有人“笑”,然后才有“莫笑”。诗人见识过帝王将相,享受过山珍海味,畅饮过清纯官酒,面对席上的腊酒菜肴,自会等闲视之,心下可能会笑话腊酒浑浊菜肴一般,又觉得场合不对,才心下提醒自己“莫笑”。但是,这明显与情理不合。试想,村民与诗人素不相识,却好心好意地以丰盛的酒菜来款待诗人这个不速之客,诗人怎么可能在心里笑话呢?他没有笑话,又怎么可能提醒自己“莫笑”呢?我们读者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情境,自然也不会笑话。
其实,如果换一种视角,将首联理解为村民在酒席上劝诗人吃肉的话语,那么一切就豁然开朗了,诗意就清楚明白了。诗人是个士大夫文人,喝惯了清纯味浓的官酒,村民觉得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肯定是不合他的口味,但自感菜肴丰盛,足以对得住诗人:“酒不怎么好,您别笑话!多吃点菜!鸡肉猪肉管够!去年大丰收呀!年成不错!来!来!吃肉!吃肉!”首联这样理解,就合情合理了。
村民用来招待的酒菜之所以这么丰盛,不仅是因为去年丰收,更主要是因为村民正在过春社这个节日。村民杀猪宰羊,祭祀土神。社祭所用的酒、肉被称为社酒、社肉,在社祭赛会之后,成为村民聚餐的酒菜。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7]“宰牲牢”别本作“牲醪”。春社这一日,人们结合宗族,在社里聚会,备好祭祀用的牺牲和祭酒,在社树下搭棚屋,先祭祀社神,然后一同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陆游在山西村参加的酒宴就是社日村民的集体大餐,也难怪村民对菜肴的充足非常自信。
四.尾联不含愤慨之情
有的论者认为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隐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却又无可奈何的愤慨之情。这也是一种误解。村民好心好意地款待诗人,诗人怎么可能在临别时心生愤慨呢?它明显与情理不合。
尾联是诗人临别时的告语,抒写诗人对山西村的留恋不舍之感,表示以后会时不时前来拜访。当然,尾联之意并不只如此。一般认为“许”的主语是山西村村民,其实,“许”来自双方,就诗人一方而言,即使诗人自己“许”,朝廷也未必“许”。在作此诗的头一年,即乾道二年(1066),诗人“在隆兴通判任”,但“言官论务观‘力说张浚用兵’,免归。”[8]诗人因力主北伐而被免官。朝廷如果让陆游一直罢官在家,就“许”他有很多的“闲”时。若朝廷重新起用他,他将会离乡赴任,就没有“闲”了,就不能步月来访了。诗人是希望自己“闲”还是“忙”呢?他尽管喜欢山西村的纯朴美好,却还是希望自己到年老才有“闲”。诗人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以“塞上长城”自许,以英雄战士自居,不可能43岁出游就需要“拄杖”。“拄杖”一词与“闲”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言外之意:希望现在年轻时忙着恢复大业,以后年老体衰时才“拄杖”乘月出游。可见,尾联没有隐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希望自己的仕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人到山西村,虽然经过了“山重水复”,但山西村与诗人的家距离并不遥远。可以在月夜漫步而来,想来相距很近。
五.颔颈首尾四联的游村顺序
对于《游山西村》的结构,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曰:“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9]此段评论常被论者津津乐道地征引,其实却是皮相之论,没有指出此诗结构的特点。此诗以《游山西村》为题目,紧紧抓住“游”字来结构全诗,实是一篇用诗歌形式写成的游记。不过,将此诗的结构理解为前四句是写进村前,后四句是写进村后,这也是一种误解。
如果将全诗诗意品味、梳理一番,就会发现诗人的游踪并非像诗句的排列顺序依次展开,而是被诗人做了调整。如按诗人游踪的顺序,那么四联的先后次序就是颔联、颈联、首联、尾联,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是写进村之前,其余三联则是写进村之后的情事。颔联是写诗人见到村庄之前所见之景,诗人并非特意前往山西村,而是游山时无意之中发现了这座小山村。更不是指诗人进村后再到村子周围游赏风景,否则诗人也不会生“疑”。颈联写诗人进村后的最初见闻和游踪:刚进村即听见箫鼓齐鸣,循声而去,来到春社,只见村民正在举行社祭赛会,吹箫击鼓,节日气氛热闹,民风古朴。首联是村民在酒席上劝诗人吃的话语,表明了村民已发现诗人这个不速之客,又热情款待他,殷勤地劝他吃肉。尾联是诗人临别之言,诗人被村民的淳朴真挚之情感动,希望常来看看。首联、尾联分别是村民的劝语、诗人的别语,好像对话一样。 诗人为何要将四联顺序作如此调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律诗第五句第二字的平仄应跟第四句第二字相一致,四联顺序如果不作调整,那么“笑”和“冠”都应是平声,但“笑”是仄声,这就失粘了,后四句的平仄也不合平起仄收式七律后四句的格律。七律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两句却没有对偶,因此被诗人调到了首联的位置,这样不仅符合七律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而且也合乎七律仄起平收式的平仄要求,同时在表达上又使首联有突兀而来之势,在诗意上又突出了农民的淳朴真诚、热情好客。
《游山西村》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题材相同,结构相近,首联都是写诗人到农村游玩,受到热情款待,颔联都是“未至庄而已望见庄外的风景”[10],颈联都是写诗人已到庄里,尾联都是离村时希望以后再次光临的告语。不同的是,《过故人庄》是诗人应邀而去,老马识途,目标明确,因而一路顺叙,毫无起伏,而《游山西村》是诗人不期而至,几乎迷路,游踪不定,又采用倒叙,故有波澜起伏。《过故人庄》首联以“邀我”起,写诗人应邀赴约,颔联、颈联分别承接首联的“田家”、“鸡黍”,写途中所望之景和庄内宴饮,尾联“还来”照应“邀我”,转到预约重访,全诗八句,由“邀”而“至”,由“至”而“望”而“饮”,再由“别”而“约”,按时间先后,顺次写来,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游山西村》先写进村后的宴饮,转而写进村前的途中之景、进村后的游踪见闻,再转回写宴饮后临别的预约,大起大落,语气情调全不似《过故人庄》中那种亲切、淡然、自如,代之以宴饮的客气、途中的疑惑、入村的谨慎、后约的恳求。倒叙的运用加大了此诗理解的难度。一旦按游历的顺序还原四联的先后次序,诗意就一目了然。
综上,人们对于《游山西村》的诗句和结构存有千古误解。“又”不是“再”的意思,而是与“疑”组成“疑……又……”句式,表示转折。“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被诗人变换了语序,原来的语序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是说诗人进村后闻箫鼓之声,循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全诗四联的顺序也被调整,结构上运用了倒叙手法,按诗人游踪的顺序,四联的先后次序应是颔联、颈联、首联、尾联。颔联写初见到村,颈联写初进入村,首联写村民劝吃,尾联写临别预约。
参考文献
[1]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379
[2]王力等.蒋绍愚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69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64
[4]王力.诗词格律[M].2.北京:中华书局,1977:.125.34
[5]王瑛.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26.32.33
[6]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
[7][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1:33
[8]于北山.陆游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61:99.100
[9]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460
[10]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1957:166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古诗诗意还原与多媒体课件制作(JH201102)
(作者介绍:何求斌,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何灵秀,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在读本科生)
作文八:《《游山西村》赏析》3100字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南宋大诗人。绍兴(高宗赵构年号)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打击,被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曹任镇江、隆兴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一个,今存尊9000余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一直脍炙人口,文章也很出名。作品辑在《陆游集》中。
【解题】
据《宋诗鉴赏辞典》介绍,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鼓唱是非”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对官场的腐败愤恨之余,对家乡的山光水色及民间的纯朴生活产生了无限欣慰的情绪。但是,由于诗人报国之志未泯,虽闲居游赏,徜徉于山向小路上.仍不时流露出欲罢不能的抗敌复国之矢志。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说:“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此诗“颔联”已成为熟语词。
【注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否定副词,不,不要。笑:讥笑,讪笑。腊:本指年终祭祀,也用于指夏历十二月,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称“腊肉”,腊月前后酿造的酒称“腊酒”。浑:浑浊不清。丰年。丰收的年成。留客:容留客人吃饭住宿。足鸡豚:能使鸡猪等荤菜丰足。能愿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田家的酒菜虽不似都市酒楼的花哨,但货真价实,原汁原味,无哗众取宠之心,有真情待客之诚,充溢着田园风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水峦重叠,流水往复,连绵不断。重:重(ch6ng)叠;复:往复。疑无路:怀疑没有去路,怀疑走到尽头。柳暗花明:柳荫暗处,鲜花明丽。又: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转折,义为“却”、“却又”等。一村:诗中意思是“有一村”、“看到一个村庄”,名词短语用在副词“又”后活用。○紧承首联。在农家鸡香的诱引下,诗人寻胜探幽,聊以舒其忧心,但是山重水复,几疑走到了尽头,不意柳暗花明之处豁然开朗,村舍俨然,如武陵人之误入桃花源,读者亦为之一喜,不虚此行矣!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由于有箫鼓伴随着山民的生活,可知春社的喜庆之日已临近了,此地人们的衣冠穿著仍十分古朴简单,保留下古时遗风。箫鼓:箫与鼓,泛指各种民间乐器。追随:伴随人的生活。春社:春季社日活动。衣冠:衣服头饰帽子等,代指衣著打扮。○诗人此时已完全融合在古老的民风民俗之中。?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若:连词,表示假设,义为“如果”、“假若”。许:许可,容许。闲乘月:清闲无事趁月色出游,因月色朦胧,迷离惝恍之境极富美感,为古人所喜欢,李白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诗句。拄杖:持杖漫游。无时:不拘时间,乘兴而发。夜扣门:夜晚随遇而安,扣门借宿。○诗人此时勃然泛起隐逸之情,若有林泉之思;但“若许”二字又不免有社会风云愁思恨缕的牵绊,欲罢不能。
【译文】
不要讪笑农人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丰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鸡豚佳肴供人享用。山岭重迭,水流宛转依人,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柳荫丛中簇簇花放,村舍蓦然映入眼中。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杖藜而行,不分时间深夜扣门请宿,乘兴而行。
【简析】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全诗四联,围绕“游”字层层展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写游前的精神准备,即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之意。孟诗平铺直叙,只说老朋友备有酒菜请他去。而陆诗则不仅写了农民朋友的相约,还刻画了主人款留的盛情。农家迎宾,备有腊酒,酒昧虽不及清酒醇美,但待客的情谊却是极其真诚的。菜肴是鸡和豚,虽不是山珍海味,但都是自家生产,加上年成好,可以让客人尽情享用。前一句的“莫笑”,后一句的“足”字,都很有表现力:既像模拟主人的口吻,又像是诗人在赞叹,曲曲传出了山西村农民的淳朴和好客。经这么一渲染,山西村真让人神驰心往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次联写山行情景。山阴道上,山光水色令人应接不暇。重重山遮,道道水绕,诗人几乎疑心无路可走了。但几经探寻,前面柳暗花明,一个村落宛然在目,山西村便到了。前一句中的“疑”字用得传神:“疑无路”不是真的无路可走,而仅仅是路难寻难辨,这是人们走生疏山路常有的体验。后一句中的“又”字也很传神:“又一村”不是说一个接着一个村,而是经过探寻忽然发现有那么一个村在那里,表现了绝处逢生的喜悦。人们读这两旬都会感到,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也正是因为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便越出了自然景物描写的范围,被人们广泛引用,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第三联正面写山西村所见所感。箫鼓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农民在迎接社日的来临。“春社近”,已经“箫鼓追随”,则社日的热闹场面更可想而知。“衣冠简朴”一句显然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脱胎而来的,意思是说礼法都还保持着古老样式,诗人把山西村比作“桃花源”,表现这里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的宁静生活,与其说这是南宋初年江南农村的风俗画卷,毋宁说它是陆游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它突现了山西村的精神风貌,倾注了诗人的一片深情。从写法看,由于第一联已渲染了它生活的丰足,第二联“柳暗花明”已描绘了环境之幽,所以,这一联着重表现诗人身临其境后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春社之“近”,古风之“存”,都是诗人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后的判断。至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类的活动,应在情理之中。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尾联写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重游的期望。诗人在山西村“游”了一天,明月当空之际才别情依依的踏上归途,他大概又想到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那样隔得太久远,最好是能不时柱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那才惬意,才尽兴。“若许”是“如果可能”的意思,是诗人的设想,并不是要得到谁的允许。“无时”是“随时”的意思,即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正是因为这次的“一日游”印象美好,诗人才有多日游、乘月游的设想和期望。其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主线突出,层次分明。不着一个“游”字,却处处切“游”,略无雕凿痕迹。心理刻画相当成功,也很细腻,读来亲切感人。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腊
腊,繁体字本写作“臘”。《说文》“臌,冬至后三戍,臘祭百神;段玉裁注:“腊本祭名,因呼腊月腊日耳。”腊月是冬天的最后一月,气候最为寒冷,故称“寒冬腊月”。古人利
用腊月低温天气酿酒腌肉,味道鲜美且经春不易腐败,民间至今沿习此风,尤其是江南一带。腊月初八是一个传统节日,民间于此日吃米粥;腊月最后一天是年终,又叫“岁除”日,岁除之夕称“除夕”,是春节中最为热闹的时刻,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足鸡豚
这是一个有词类活用现象的短语.在古汉语中,能愿动词与现代汉语一样大都是修饰动词的,这是其助动词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古汉语的这类词如“能”“可”“足”“欲”“得”等有时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这时名词、形容词要受助动词语法功能的影响而活用为动词。如《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名词“食”“兵”在“足”后活用,意思是:让粮食充足,让军备充足,从语法上讲是使成式。“足鸡豚”短语可理解为:备办充足的鸡豚类菜肴。
作文九:《《游山西村》说课稿》1800字
《游山西村》说课稿
渔渡镇中心小学 龚汉平
一、 说教材
《游山西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 字贯穿全诗,生动的描绘了农村丰收之年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现在,我再来说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边儿明确指出,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有十分清楚的要求:即,在某一阶段,有些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而且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就是要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上不封顶。)
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有感情地朗读句。
2、能借助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重点、难点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名家朗读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陆游的资料,预习课文。
二、 说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再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自己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检查预习,小组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学案1—4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案5—7题。
要求:这一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理解与感受形成统一答案后并记录。小组长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学法指导: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结合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四、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教师分析:第六小题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更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
吗?(“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先)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境。
2、教师分析:学案第7小题感悟先抑后扬的写法。
前两句意思: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
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
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验到了山西村淳朴的村民习俗,看到了山村的自然风光。体验到了诗人热爱田园风光,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美好情怀。山西村景美,人更美。
六、作业:试着把《游山西村》这首古诗写成一篇小短文。
四、说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抑后扬 情景交融的写法
总之,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作文十:《游山西村》1000字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复习背诵《题西林壁》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三、 解诗意,悟诗情
1、 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
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 你从哪个字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想像一
下,山民会怎样招待客人?
3、 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
自己不够客气。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自由读——个人——齐读。
4、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5、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
6、诶!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4、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陆游他对自己的前途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他除了看到桃红柳绿、美丽的小山村外,其实他还看到什么?(新的希望) 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欣喜——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请根据提示写话。 出示:(1)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
__。
(2)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四、朗诵,感悟情境
过渡: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1、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跟《题西林壁》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