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改写望天门山》17700字
第五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三、比一比,我会组词。(10分)
辫() 脑() 异() 即() 懒( )
瓣() 恼() 导() 既() 嫩( )
就充分展示你学习的收获,抒写你独特的感受。请你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成功~
买() 茅() 诗() 绕() 泽( ) 卖() 予() 侍() 饶() 择( ) 四、读一读,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6
[基础知识](60分) 基础卷(100分)
一、将下面的句子规范地书写在格子内。注意开头空两格~(5分)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
分)
尽管(j?njìn) 更正(gēnggang) 华山(huá huà) 缝补(f?ng fang)给予(yǔyù ) 可恶(wù a )
五、补充下列词语。(12)
大显( )( ) 成()结( )()有()有( ) ( )满目 日夜() ()( )头( )气 满( )而归 如愿以( ) 湿润的() 庞大的()
1
苍翠的() ( )的气息
认真地() 奇怪的( )甜甜的( )悄悄地( )
二、仔细拼读,再把下面的词语写下来。(10分)
hú di? xiōng pú jiāo nan nà man bài fǎng ( ) ( ) ( )( ) ()wēi wǔ qiānxū zī rùn sh?nɡ suǒxīn
shǎnɡ ( )( ) ( ) ( )( )
六、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4分)
1、( )的小鸟( )地飞向()天空。 2、()阳光照射着( )树林。 3、()的猴子表演着( )的节目。 4、( )汽车开过( )立交桥。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4页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3),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 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2分)
(4) 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
2
澜壮阔的秀丽神奇的景色。(2分)
(5)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名句。(2分)
九、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他的牙齿变成了他的头发变成了他的 变成了 ??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八、句子小天地。(每小题2分,共8分)
(1)寒风吹在脸上,很疼。(变成比喻句)
3
(2)小学生走进校园。(添枝加叶)
(3)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改成“被”字句) (4)我喜欢和汽水和饮料。(小医生治病)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4页
(二)、读读想想,回答问题,相信你能完成。(11分)
4、爷爷说的“煮书”是什么意思,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写下来。3%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 不是要煮烂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先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
4
每天清早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给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3% 2、你能从文中找出成语吗,(至少写三个)3%
[快乐写作](15分)
十、写话。(要记得用上标点符号~)(15分)
题目:我喜欢的
提示:同学们,我们有喜欢的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动物??你最想写喜欢的什么呢,请放手写一写吧。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300字。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3、我能通过读句子来知道词语的意思,你呢,2%
“犯愁”是什么意思, 2011-2012
4、写出“不~不~”的成语2个:
5、写出描写春天的成语2个:
6、根据意思写成语。
如同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 ) 没有精神,不高兴,不振奋。 ()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二、我会填~(5分)
5
拓展卷(20分)
1、宫花对禁柳,( 15分)
2、庄周梦化蝶,( 3、五色笔,十香词,( 1、写出表示颜色的成语2个:
4、万里烽烟,( 2、写出带“心”的成语2个:
5、沽洒价,买山货,(3、写出带“海”的成语2个: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4页
。)。)。)。)。
)
篇二: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
6
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7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
8
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
9
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
10
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
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
11
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三:扩写《咏雪》(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扩写《咏雪》(400字)作文
天上下着鹅毛大雪,风刮得很紧,路上的行人都急急忙忙地往家走,谢太傅在家里与家人坐在一起谈诗论文。谢太傅是对知识很感兴趣的人,他望着屋外的雪景,飘飘扬扬的白雪好似一只只白蝴蝶,正在展现自己的舞姿。沉思了许久,他一时兴起,便说:窗外的雪景极美,大雪纷飞,你们谁可以说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大家听了谢太傅的问题,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人说像鹅毛,有人说像白色的仙子,又有人说&& 谢太傅的哥哥,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时,太傅的侄儿谢朗胸有成竹地说:这雪像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太傅捋了捋胡子,点了点头,说:不错。这时,太傅的侄女谢道韫说:那洁白无瑕的雪花比喻为盐,的确不错,但确实了雪花原本的动态之美。倒不如比喻为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地大笑了起来,说:妙啊,妙~好一句‘柳絮因风起’连我都感觉着春天即将来临了,我的儿女可真是文采非凡啊~哈哈哈&&哈哈&&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羲之的妻子。 山西忻州河曲县红星中学初一:梁雅婷 篇一:扩写《天净沙?秋》
12
扩写《天净沙?秋》
在一个边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小村庄的上面,太阳正从西山落了下去,天空残留下了一抹晚霞,小村庄里的人正在屋子里做饭,一缕轻烟下面有一棵连叶子都掉光了的树,树上有几只廋弱的乌鸦正在栖息着,忽然,天空钟掠过一只大雁,正从天空中用惊人的速度飞下来,只能看见大雁的影子,远处是青山绿水。山上种着白草、红叶、黄花。
屋子里的老太太对老爷爷说:“老伴,你看我们两个人虽然生活在边远的山村里,但是你看,这里的风景是多么的美丽,这里是多么的宁静、祥和,我感到很快乐。”老爷爷说:“是啊,虽然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生活,但是你看外面,高山绿水。草、叶、花都快枯萎了,说明冬天就快来到了,到时候漫天飞舞的大雪,
是多么的壮观啊~”冬天来了,果然漫天飞舞的雪在空中慢慢飘下来,青山已变成了白雪皑皑的冰山,绿水上面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两位老人在这冬季里快乐的生活着。
私立英才学校六年级:***
篇二:小学作文:扩写古诗《望天门山》
扩写古诗《望天门山》
清晨,我走出船舱,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在天门山上早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山风有些凉意,只听见江水流动的声音。站在船头,我放眼望去,只见东梁山形成了一扇天门,仿佛
13
要把天门截断了,江水缓缓而平静地流淌着,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偶尔,浪花飞溅,冲击船舷。”哗哗”的声响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整个身心都得到了享受。
纤尘不染的碧水向东流去,跳到着快乐的音符,忽然在半腰被天门拦住了,碧水滚滚地朝另一个方向流去。突然,两座翠色欲滴的青山相对展现我眼前。绿的发黑的岩石坚硬,挺直,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要扑下来,春把两座山染了一遍。松柏成阵,在山上只见几簇野花就是在绿色的山丘上艳丽的点缀。
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太阳一纵一纵的往上升,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雾散开了,眼前一片景象清晰。太阳射出
万道光芒,一艘白帆出来了,太阳给白帆镶上了一条金边。江水好像被太阳惊醒了一般,奔腾流去。
看到这景色,我既愿久立四望,又想高吟一首豪迈进的诗篇。
篇三:改写 扩写故事《秋思》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往日繁华的洛阳城里,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有几片枯黄的落叶和秋风一起飘荡。张籍一人站在洛河旁,望着流逝的河水,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14
忽然,他想到他的一个朋友今日要回家乡办事,于是,他便急忙将那位朋友请到了家里,求朋友帮他带一封家书,朋友爽快地答应了。张籍快步走进书房,取出纸笔,凝神书写家书,越写越觉得这几张纸无法将他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不由得呆坐在那里。直到朋友的催促声传来,他才叹了口气,将信小心地叠好,交给了朋友。
朋友骑着马儿即将上路,匆忙间,张籍猛然想起似乎还有一些话没有写上,急忙唤住朋友,要回那封信,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了,才依依不舍地将信封好,交给朋友,目送朋友远去,他才踩着满地的落叶向家走去。
唉~今夜他又要度过一个思乡的不眠之夜.....
篇四:扩写《夸父逐日》
扩写《夸父追日》 初一1班 余杰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个英勇坚强的民族:夸父族。他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着,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一轮明月总是无时无刻的奉献自己的光明??
突然有一天,一颗燃烧的大火球粗暴的赶走了月亮婆婆,无情的炙烧着大地,这块美丽的土地一昼夜坠入了世界末日:寸草不生,庄稼枯焦,河流干涸,夸父族的族人都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是好。 在夸父族中,一个叫夸父的年轻巨人看着他的亲人朋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决定不惜代价
15
来消灭太阳。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出发了,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如风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瞬间便跑了两千里。夸父望着如火的太阳,愤怒的宣誓“:我一定要消灭你~”就这样,夸父一刻
不停地翻山越岭,攀岩涉水,豆大的汗珠像雨似的洒了一地。他曾想放弃过,但一想到他的同胞便又精神抖擞的上路。他也曾抱怨过,但一想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便又斗志昂扬。无数个风吹雨打也如耳边凉风似的流逝了。一路上,鸟儿和他打招呼,他忘记了。大山与他寒暄,他忽略了。无数个日晒雨淋并没有让他止步,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奔跑也并没有令他退缩。他一直都向着自己的诺言不停奋斗着。
数个月后,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夸父终于来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太阳更大了,不可一世地嘲笑着夸父“:想消灭我,再等十年吧!”夸父愤怒的挥舞着手杖,决心与太阳同归于尽。然而,就在这时,夸父感觉自己像被蒸发了似的,只好暂时放弃了消灭太阳的想法。一口气喝下了黄河、渭水,可这有什么用呢,——他太渴了。夸父寻思着:北方有个大湖,就到那儿喝水吧。他撑起手杖一点点向前走着。几个月的行程早已耗尽了他的精力,甚至一片羽毛砸在他身上都有可能将他轰倒。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流失。他不堪的怒吼“:我虽然要死了,但我的子孙一定会征服你~”刹时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夸父这个不屈的英雄缓缓站了起来,
16
用血肉之躯永远的封印了太阳~他的手杖缓缓浮起,慢慢融入在了太阳落下的地方,一时间,一颗颗桃林树拔地而起,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结出了一个个水灵灵的桃子。
此后,被封印的太阳与月亮共同掌管着天空。为纪念这个不屈的英雄,今天的秦岭又叫夸父山。
1
篇四:一
一、我会对。(10分)
1、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4、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二、我会选。(10分)
1、诗人李白人称( A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C )。
A、高适 B、岑参 C、王维 D、孟郊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李清照是( A )人。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明代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
17
指的是( B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 A )诗。
A、风 B、雨 C、雪 D、竹
6、唐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B )月下门” 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
,(推 ,(敲 ,(扣 D、拉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C)
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赞美( B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 D、友情
9、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A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10、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F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江水暖鸭先知
18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F、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我会判。(10分)
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乃翁”指的是北宋诗人陆游(陆游的父亲)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色。()
3、《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 北朝民歌 )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春节。 ( 中秋 )
5、唐白居易《池上》中“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的“不解”的意思是不能解决。( 不懂得)
四、我会连。(10分)
诗 句 诗题 作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江畔独步寻花》 朱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石灰吟》 王安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观书有感》杜甫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书湖阴先生壁》 于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望洞庭》 刘禹
19
锡
五、我会填。(27分)
(一)按提示填。(10分)
1、( 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 )丝绦。(填颜色)
2、春种( 一 )粒粟,秋收( 万 )颗子。(填数词)
3、天( 苍苍 ),野( 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填叠词)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桑 )阴学种( 瓜 )。(填植物)
5、泥融飞( 燕子 ),沙暖睡( 鸳鸯 )。(填动物)
(二)按诗意填。(17分=1+2+3+3.5+7.5)
1、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作者借对 石灰 的吟咏,倾诉了自己忠诚清白、不怕牺牲的精神。
2、唐代诗人 李商隐 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3、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与 苏轼 的《饮湖上初晴后后雨》都对西湖的美景进行了吟诵,其中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使人们现在还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20
4、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一共写了七件事物,请具体写出: 莺啼、 树绿、 花红 、 水 、 山 、 村郭 、 酒旗 。
5、古诗中有不少表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高适的《别董大 》一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读着这些精美感人的诗句,你最想说的话是友情的力量真大,真感人。(限于15字以内)
六、我会用。(联系语境写上恰当的诗句)(6分)
1、芳芳数学考了99分,有点得意,爸爸对她说:“取得好成绩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力争 上游 ,好上加好。”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3、小明给远在美国的小东写信,他在信中写道:你我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真可谓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七、我会串。(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举头望明月”、江清月近人 、月是故乡明、 海
21
上生明月、。
2、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日出江花红胜火、 霜叶红于二月花.。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夜来风雨声 、 好雨知时节 。
八、我会吟。(根据下面这首诗歌,仿写一首小诗歌《什么在哪里》)(5分)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头上,头上戴草帽。
夏天在街上,街上卖雪糕。
夏天在床上,床上睡午觉。
夏天在河里,河里去洗澡。
九、我会编。(认真品读《所见》,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记叙文。)(10分) 所 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学生古诗词竞赛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4分)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 jiàn)牛羊。
2、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 chóng)锦官城。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jué guì)鱼肥。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dá tà)送青来。
5、随风潜(qián qiǎn)入夜,润物细无声。
22
6、 羌(qiāng xiāng)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hóngzhòng)。
8、月黑雁飞高,单(chándān)于夜遁逃。
二、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20分)
1、不知细叶谁裁出, 。
2、 ,轻舟已过万重山。
3、醉卧沙场君莫笑, 。
4、 ,要留清白在人间。
5、儿童散学归来早, 。
6、 ,牧童遥指杏花村。
7、山外青山楼外楼, 。
8、 ,明月何时照我还,
9、黑云翻墨未遮山, 。
10、,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8分)
《春晓》 张志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渔歌子》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雪》 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 范仲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渔者》 杜 牧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望洞庭》杜 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3
《春夜喜雨》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7分)
1、苏轼称赞(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李白B、杜甫 C、王维D、孟浩然
2、并称“小李杜”的诗人是( )
A、李白、杜牧 B、李白、杜甫 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
3、“唐宋八大家”是指()。
A、韩愈 李白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苏轼
B、韩愈 杜甫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王安石 曾巩
C、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4、《元日》这首诗表现了我国传统佳节( )的喜庆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春节 D、端午节
5、下列诗中描写秋季的诗是:( )
A、《渔歌子》B、《忆江南》C、《枫桥夜泊》 D、《古朗月行》
6、下列诗中( )是李白的作品:
A、《送元二使安西》 B、《别董大》 C、《望天门山》D、
24
《春夜喜雨》
7、北宋诗人()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A、王安石B、苏轼 C、陆游 D、范仲淹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排比 C、比喻 D、夸张
9、我国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被称为“诗圣”的是(),被称为“诗佛”
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D、孟浩然 E、王昌龄
10、“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
A、杭州 B、苏州 C、徐州 D、无锡 E、扬州
1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A、乘、搭 B、同“座” C、因为 D、坐下
12、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是指:( )。
A、 山东省B、泰山以东C、华山以东D、齐鲁大地
13、《塞下曲》中“欲将轻骑逐”的“骑”是指:( )。
A、骑马 B、 骑着的马C、骑马的人 D、追马的人
14、《江雪》这首诗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
A、失意郁闷 B、悠闲自得C、欢乐愉快 D、积极进取
15、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B、月落/乌啼/霜满天,
25
江枫/渔火/对愁眠。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
五、巧填“春”字诗。(6分)
1、(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黄师塔前江水东,( )懒困倚微风。
4、(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6、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暖鸭先知。
1、李白的诗风是 B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
不训
2.“门泊东吴万里船”里的“泊”指(C)。
A、水泊 B、泊船 C、停泊
3.“当春乃发生”里的“乃”意思是(A)。
A、就是 B、于是 C、还是
4.“又送王孙去”的下句是(C)。
A、期期满别情B、萋萋满不情 C、萋萋满别情
5. 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C。
A、李清照 B、朱淑真 C、蔡文姬
6(叶绍翁的 《游园不值》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下一
26
句是( A )
A、一枝红杏出墙来B、一枝红桃出墙来C、一枝红花出墙来
7(李白的诗《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 C,对影成三人”,
A圆月 B。残月 C。明月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少府”是( B )
A人名 B官职名 C。表示辈份
9(《登乐游原》的作者是( B )
A(李卓晗B。李商隐C李清照
10(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绿蚁”是什么( A )
A(绿色的酒B。绿色的蚂蚁C、蚂蚁形状的绿色小点心
篇五:小学生必读古诗文(修改后)
一年级第一学期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古朗月行》(李白) /(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27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年级第二学期
7《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悯农 春种一粒粟》(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悯农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江上渔者》(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8
11《咏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二年级第一学期
15《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9《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2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1《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赠花卿》(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4《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二年级第二学期
2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8《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30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狐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2《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4《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年级第一学期
35《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8《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9《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0《竹石》(清) (郑燮)
3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1《出塞》(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2《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3《八阵图》(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4《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年级第二学期
45《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7《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8《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9《明日歌》(明)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0《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
32
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1《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2《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3《春日》(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4《绝句》(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年级第一学期
5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6《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7《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8《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9《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0《水调歌头》(唐) (苏轼)
3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61《乐游原》(唐)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 62《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6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4《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年级第二学期
65《池上》(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道开。 66《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7《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8《春日偶成》(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69《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34
有蜻蜓立上头。 70《凉州词》(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1《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3《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7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年级第一学期
75《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7《题李凝幽居》(唐)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8《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5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9《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0《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81《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2《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36
作文二:《改写《望天门山》》300字
改写《望天门山》
各位旅客、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门去参观美丽的天门山。
相传古时候,孙悟空用三打白骨精时使用的金箍棒,一下就把山辟成两半了。因而,楚江水奔腾咆哮着,从天门山中间一泻而下。
有一天,李白坐着一叶扁舟饮着酒,看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看,水面上小鱼儿不停的跳跃,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一条美丽鱼儿跳到你的手心里,使你欣喜若狂,笑得合不上嘴。
看,河两岸的青山魏峨屹立,非常壮观;树木郁郁葱葱,风景异常秀丽。瞧,树林里的小松鼠爬在松树上,摘松果的样子,真是太可笑了;金丝猴爬到一棵桃树上,东摘一个西摘一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今天我们运气可真好,小松鼠把松果仍给我们,真好玩;金丝猴把桃子仍过来,差一点连它都一起下来了。小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给我们唱着欢乐的歌曲。
看到这样的风景,是不是有机会还想来看这人间仙境,
作文三:《望天门山古诗》700字
望天门山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2、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3、回:转变方向。
4、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赏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来:传说李白生下来以后,父母宴请亲朋好友表示祝贺。席间,父母请大人给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许多都不满意。光阴似箭,他已经7岁,他父亲觉得不能再拖延了。有一天,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采,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绝句,但只写上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下面两句想不出来了,请你们母子二人各续一句吧。”李白的母亲说:“火烧杏林红霞落。”儿子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后,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开头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很有凌云之气,何不将“白”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呢?李白从此得名。
* 爱国古诗
* 咏鹅古诗
* 墨梅古诗
作文四:《望天门山古诗》6400字
篇一:望天门山古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
1
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
2
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3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篇二:望天门山古诗
《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
4
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来:传说李白生下来以后,父母宴请亲朋好友表示祝贺。席间,父母请大人给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许多都不满意。光阴似箭,他已经7岁,他父亲觉得不能再拖延了。有一天,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采,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绝句,但只写上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下面两句想不出来了,请你们母子二人各续一句吧。”李白的母亲说:“火烧杏林红霞落。”儿子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后,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开头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很有凌云之气,何不将“白”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呢,李白从此得名。篇三:望天门山古诗
本应用获取我的昵称、头像、好友关系等相关信息; 在我的其他相关腾讯服务中自动同步添加本应用及数据; 本应用和腾讯使用我添加、操作应用的信息(包括昵称、头像等)。篇四:望天门山古诗
望天门山的诗意
《》
5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 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诗意: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6
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 ,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 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 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
7
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 至此回 作 直北回 ,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 也就是 碧水东流至此回 ,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 望 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 的立脚点便是从 日边来 的 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 两岸青山相对出 的 出 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 相对出 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 望天门山 ,那大概只会产生 两岸青山相
8
对立 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 两岸青山相对出 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 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 望天门山 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分页:篇五:望天门山古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
9
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
10
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译诗、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
11
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转自:wWw.CspEnGbo. 蓬勃 范文 网:望天门山古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
12
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作者:刘学锴)
13
作文五:《古诗---望天门山》400字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歌译文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 。 , 。
绝句(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作文六:《古诗两首-望天门山》1700字
21、古诗两首
智乐园教育网提供.zhly.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板书: 碧水:开、回
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
孤帆:日边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淡妆
水光、山色 比西子 总相宜
雨 浓抹
作文七:《古诗写意——望天门山》900字
古诗写意——望天门山
古诗写意——望天门山
章校中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
轮回几朝,沧海桑田。一滴水,从各拉丹冬雪山的肩上滑落,冰清玉洁,向东海奔来。这滴水,过四川,穿三峡,到下游曾经是楚国的地段芜湖市,终于放缓了脚步,开始向北折去。天好高,山好青,东海在召唤,太阳在召唤。
还是这滴水,团结起一滴又一滴水,向东,向东,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山石。这滴水,刚柔并济,将挡道的山断成两截。于是,团结的水成江了,冲过楚地,一路浩歌,烟浪天门。时空的张力在水里,时空的韧劲在水里,水的力量,比铁还要坚,比石还要硬。
穿越时空,我坐一只唐朝的小船,押着楚江的韵脚,从上游款款而来。我把欣喜的眸子放在高高的桅杆上,极目天舒,两岸风景在阳光的江风里徐徐扑面愉悦。那几何几何的田野,青禾有致如画;那星星点点的村庄,黑瓦白墙流香。
百转绿江,向东碧去。水,在阳光下腾跃,激荡一万个梦境于春天的深处甜蜜。来了,来了,那断开的山,刀削斧砍,夹江对峙,突兀江中,一如"天门"。彼岸当涂,此岸和县,正在用春绿的江水把自己的每一寸肌肤都擦得青蓝晶亮。两岸青翠,相对拥来,它们不再诉说楚地的苦难深重,和那硝烟弥漫的战争,而是喜看一江春水如何撞击天门,如何抹白东方。
天门山不再寂寞,它热情地伸出双手,握住一只一只越靠越近的小船,并把自己的微笑涂满洁白无瑕的船帆。水尽天头,朝阳如火,一叶鼓鼓的舟帆,正从太阳的心坎里淌出,披着一身金黄。美丽在这里,是一种壮美的目收浩然,是一种积极的握拳在胸。
坐在唐朝的船上,我望青山,一"望"就望出了气势,"望"出了曲折,"望"出了欣悦,"望"出了新鲜。天门断开,一"开"气势雄奇,一"开"气势力量;碧水东流,一"回"动态大美,一"回"曲折回荡;青山相对,一"出"化静为动,一"出"欣悦情怀;一点帆白,日边而来,一"来"新鲜血液,一"来"无穷想象。
江水澹澹,逐梦奔流。看江花日出的泼彩,看烟雨山青的水墨,再看朝阳,又是怎样把江水慢慢煮红。江风徐徐,豪情满腔,我不由吟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于是我幻象:大唐的剑影朦朦胧胧,天门的竹青风骨铮铮。
作文八:《解读古诗《望天门山》》1700字
诗歌在中国古代蔚为大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中国的古代诗歌就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学习古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充分领略诗歌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教材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教材中古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这首诗我就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展开教学: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收获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的意境。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我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景象中。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悟。
学习前两句诗时,高大的天门山、汹涌奔腾的江水,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到了长江边,学生眼前出现了长江,心中有了长江,口中更是呈现出了长江,一切水到渠成。
后两句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很容易就感受到诗人的欣喜豪迈之情。
与此同时,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读的要求,在读中感受诗的魅力,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
因此,学完全诗,欣赏长江的风采时,在这气势磅礴的长江边,学生边尽情的抒发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惊叹、赞美之情。
三、加强课内外的整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相互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通过这种课外阅读的延伸,既可丰富学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又能升华这篇课文的主题。
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的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个别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的读、背诵。学生在一遍遍地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作文九:《古诗诵读:望天门山》2500字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教学目标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 总课时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1、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 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 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掌握古诗的学 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诵读和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 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 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 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 ,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 李白。 (板书) 3.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游泰山》 ) ,读后揭题:他还去 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 书:天门山) 4.今天, 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 释题: “望” 就是看, 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 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 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 “中”是个多音字, “中断”就是“中 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 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 诗画不分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 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 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 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 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
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 释理解“楚江” 。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 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 。指名读读!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 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 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后又浩荡而去。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 水的澎湃! 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 到了这样的气势? 12. (师板画两岸的青山) 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 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 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 读读下一句: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 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 3、4 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 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 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 13 年,25 岁的李白第一
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 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 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 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 开” 。 (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 。 (齐读)小船 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 (指 名读) 穿过狭窄的河道, 看见的又是—— “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 (指 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 (指 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 ! (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 (出示 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 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 势, (读 1、2 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
人喜悦 的心情, (读 3、4 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 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 的一幅画啊! (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 刚劲之美。 (板书:书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 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 (课件出示)生齐读。 3.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 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一 个地方留下两首诗、 一篇文章, 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 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 (加动作背《天门山》 。 ) 5.总结:相同的地点不同的诗,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画、什 么样的字来表现呢? 板 书 设 计 古诗诵读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帆来日出 爱国
作文十:《望天门山 古诗_李白望天门山赏析》2400字
望天门山 古诗_李白望天门山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主要描绘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体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心情。本文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由快车教育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篇写景的作品,是作者在游览美丽河山时心情大好的情况,写出的一篇名作~其原文如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字词解释: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6、回:回漩,回转。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7、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8、出:突出,出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原文翻译: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背景: 《望天门山》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乘船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特别用意。 望天门山主旨: 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
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望天门山艺术特色:1,“望”。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2,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望天门山字词赏析: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
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
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李白望天门山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快车教育~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