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100字
爱,教育的生命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五三小学 罗娜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与教育》一书,心中甚是感慨,我被他那种无声的爱、高尚的爱、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在他的世界里,爱,就是生命。整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
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本质和生命。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作文二:《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6200字
精品文档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教育,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爱心教育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一: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
1 / 10
精品文档
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2 / 10
精品文档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二: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
3 / 10
精品文档
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
4 / 10
精品文档
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
5 / 10
精品文档
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三: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
6 / 10
精品文档
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
7 / 10
精品文档
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由于是包班,周课时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刚上完,又要准备下一节讲的内容,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
8 / 10
精品文档
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网,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
9 / 10
精品文档
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10 / 10
作文三:《《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100字
教育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读书心得
贾峪镇楚村小学 朱新培
2014年8月21日
作文四:《爱心教育心得体会》9100字
爱心家教心得体会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每天穿行在教室食堂与食堂之间,过着三点一线的
生活,偶尔跟朋友出去逛逛。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瞎忙活,淹没在这喧嚣的学校里。我不会
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几个可爱的孩子会成为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不会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么
几个淘气的孩子,一声声地叫着老师。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学生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像我
的弟弟妹妹。明知不是亲生的弟弟妹妹,可感觉就是亲切,就是想去关心他们。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如此担心你们的学习,担心你们努力学习成绩却依然提
不高。为了提高你们的成绩,于是你们成为我爱心家教的对象。我有一个深切愿望,愿你们
在我的帮助下成绩稳步上升,能够快乐地学习。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知道自己有一个
习惯,每周四晚上抽时间到办公室为你们辅导数学,2个多小时一遍遍地不耐烦的给你们讲
着习题,忙碌着查着各种资料,只是想多找点题,多巩固一下,生怕你们忘了刚学过的知识。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那样的习惯,做同一件事竟然坚持了4个多月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的一切关乎着我的喜怒哀乐。看到第一次月考成绩单
时,为你们的成绩而悲伤。殊不知,一天中都闷闷不乐。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能深刻体会到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能体会到你们玩耍时调皮
时天真可爱的样子,不能体会到你们安慰我时莫名的感动,激荡着热泪盈眶的心情入眠。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保持着一个人的想象,想象着某一天你们几个数学都及格了,
即使这想象难免寂寞无奈,但我仍然坚持着这样的梦想,直到那次期中考试,你们的付出得
到了回报,让我脸上有了兴慰的笑容。 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么能知道有你们的存在的真正意义,因为有你们,我的生活变
得充实而快乐。因为有你们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与你们分别的日子逐渐在靠近,多希望时光可以在此刻停留。
顶岗实习在忙碌与充实的生活中即将结束,以后的日子不能给你们辅导了,希望你们依然奋
斗,拼搏!我想说遇见你们我很幸福,能为你们辅导数学是我的荣幸,再见我的孩子们! x篇二:爱心家教心得体会 爱心家教心得体会
时间悄悄的溜走了,我的志愿者的活动也要说再见,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还记得当时进入爱心家教时心里很感动与兴奋的,因为我十五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
终于可以当一次老师了。
我记得在我第一次看见承志的时候,他黑黑的,瘦瘦的,嘴上还挂着笑容,而我的心里
也是激动的。我迫切的想要知道他学习上的的一切,于是我和他聊了起来,我知道他很贪玩,
和其他男生一样喜欢打游戏,他说他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考大学因为大学课程很难,他希望天
天打游戏,好单纯的的想法。 后来,我去他家和他的父母聊天并了解他的情况,叔叔和阿姨为了承志的学习就近在一
家小工厂上班,他们很热情,为了迎接我还特地下了馆子,我一再的拒绝终是抵不住他们的
热情。
他家只有几十个平米,唯一的大功率电器就是电视机,但是对于承志的学习从不马虎,
每晚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要给承志练听写和检查作业,哎,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这一份心,
我决定真的要好好努力帮助他让他可以更好的学习。 以后的的每周末九点半都准时到他家帮他补习功课,我发现他特别粗心,有时把除法看
成减法,有时简单计算出现错误,很粗心;语文作文不会写,要么不会审题,要么字迹潦草;
英语不会读;上课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很好动,就是吃饭也在玩玩具。 于是,我针对这些问题也做了一些准备。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三年级的一些资料,也
下载了一部分题,关于一些计算和应用题还有优秀作文,便于让他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更好
的学习??
转眼一个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心里有的是感激和不舍,感激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时间的
经历,不舍是我和承志犹如姐姐和弟弟的感情。我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他能改掉那些坏毛病,
也希望学校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学到东西。篇三: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梁桂祥,是中山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各
位领导、同志们汇报我的工作学习情况。 我来自农村,2001年7月,成为了中山市邮政局300多名农民工的其中一员。我所负责
的邮路位于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区,与山区邮路相比,道路不在崎岖难行,
但投递量却是山区的好几倍。我平均每天要投递报刊280多份、信件320多封,邮件重量约
200斤。每天清晨6点多我骑摩托车从家中出发,准时来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由于工作
量较大,我经常晚上八九点钟才能结束一天的忙碌。 与山区相比,城市的用户对投递工作要求较高,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三心”,即无
微不至的细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乐于助人的爱心,其实这也正是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
达天下”的服务内涵。
在投递过程中,我注意到露天信报箱的邮件容易被雨淋湿,于是找来一些胶皮钉在这些
报箱上方,下雨天把胶皮扣过来盖在箱口,既简便又防雨。每逢阴雨、台风季节,我都会随
身携带一些塑料袋,为的就是不让雨水打湿邮件。 中山是著名的侨乡,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外国华侨们寄回来的信很多地址都写错或不详。
对于这些“死信”,我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管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我都要把“死信”送
到收信人手中,因为我知道,这里承载着海外侨胞们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和思念。工作十年以
来,我共将2700多封类似的“死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 我来自普通家庭,我没有很高的学历和学问,我所能给予党和国家的 贡献,就是扎实工作,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厦,不仅需要
栋梁,也需要普通的螺丝钉。于是我决心向雷锋同志学习,要让雷锋精神在绿色的邮路上再
放光芒!我在东一投送站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小组”,在日常投递中帮助用户解决困难,定期
开展义务清冼信报箱、捐资助学等活动。为了帮助邮路上的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户,我
在东区建立了两条“爱心邮路”,在日常投递时经常拜访和照顾他们,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和邮
政青年志愿者一起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与他们聊天,逢年过节或生日时为他们送去慰问,让
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我始终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何种职业,只要
肯付出,肯坚持,我们都可以做的很出色。我除负责班组的内务处理外,还负责替班。一般
的替班员只负责4条投递段的替班工作,但由于工作需要,我最多时负责8条投递段的替班
工作,要为16000多个用户服务。同事们称我为“东区铁人”,其实,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
努力将工作做的更好。在市局举办的投递员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中
山市邮政局参加2005年广东邮政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和2006年广东省职工邮政投递工
种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了个人全能第七名,获得“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2010
年,在中山市总工会举办的《超级工人》——“超级投递员”竞赛中,我获得了“超级投递
员”竞赛第一名。这些年我分别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农民工”、“中山
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中山市十杰职工技术能手”、“中山市十杰市民提名奖”、“第二届
中山青年五四奖章”、“中山好人”等荣誉,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肯定和嘉奖,除了对此
表示感谢,我觉得将工作做得更好是对这 些嘉奖最好的回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喜欢和其他同事分享快乐、交流经验。2007
年我兼任了企业内训师,在每年两次的全局职业技能鉴定(上岗证)考试之前,我都会负责
组织大概10节课的投递员考前强化培训。为方便投递员上课,每次晚上下班后我都会开摩托
车到各镇区投递班讲课。都说“送教下乡”是件苦差事,可在我认为,能帮助投递员通过考
试、取得上岗证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平凡。成长中,我渐渐理解了许多人,并被他们
深深地感动着,王顺友、尼玛拉姆、爱心邮路、赵安俊以及我身边的楷模,他们无不来自于
平凡的岗位,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读懂了忠诚、责任
和爱。
作为投递员,我们都非常明白,通过我们传递给用户的不仅仅是报刊和信件,更重要的
是来自党的关怀和远方亲人的问候!这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无法给用户带来的充满人性的关怀,
是任何其他工作也无法给我带来的欣慰和自豪。所以,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这平凡而又神
圣的投递工作。
谢谢大家! “爱心邮路”个人先进事迹 谢场邮政支局谢场班投递员杨帆同志在平凡的投递岗位上,默默付出,始终践行着他用
真诚和爱心尽力为乡亲们搞好服务的服务 承诺。近年来邮政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在为城镇居民提供日益完善的
邮政服务的同时,积极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为广大农村
用户提供邮政汇款、农资配送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加认识了自己的方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他范围内为他人服务。 在“爱心邮路”上,我知道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坚持做好事。看到了
这条具有责任感的路,我应该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馨如水的爱心
邮路,赢得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赞誉。 在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内容日益充实,影响范围逐渐扩
大,不仅要促进了乡风文明。作为乡邮员我应该起模范行动,带动家庭成员和周围村民文明
素质的提高,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升了邮政的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我
热心为村民们服务的同时,村名们也乐意与我打交道、交朋友、办业务,村镇干部支持邮政
发展,企业地方关系更加紧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不断延伸。 我将伴随着企业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做好“工作+爱心”
这个爱的方程式,把学习“爱心邮路”产生的动力,转化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抓好
业务发展。每一封邮件,每一笔业务和接待好每一位顾客上,用真诚的心对待农民朋友。凭
着对邮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崎岖的山道上,不畏酷暑严冬,尽心 做好投递工作,认真地做好邮政服务工作,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
下去,他把自己的诺言和心愿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每天都按照邮递要求的“五定”走班
工作,从不丢点甩片,把报刊信件、汇票和包裹,都准确无误地投送到用户手中,对村民更
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备至,群众有事情,村民有难处,就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
让他们感到欣慰。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一把。当地很多农民没有到银行存钱的意识,习惯将钱
收藏在铺底、柜底或缝在自己的铺盖里面,往往辛苦积累的钱,无端就损失了。我们更要热
心的帮助他们办理存储业务,让他们安心,放心。 通过实际的行动,让我感到了,只有切身,切实的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人,服务他人,
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才会有温暖和爱心。篇四:2011爱心送
考心得体会
2011“爱心送考”活动心得 我真的很高兴在端午假期参与广西交通台“2011爱心送考”活动。今年,是广西交通台
延续爱心送考的第七年。七年来,爱心送考的队伍不断壮大,遍布全城,“黄丝带”汇成了一
股爱的洪流,造就了一张“绿城南宁的爱心名片”。 爱心送考是一项高尚光荣的公德行动,
爱心车友的善举像夏季的清风将带给考生一片清凉。 在这次活动中我是一名爱心使者,就是在高考前几天在街道上倡导及为出租车和私家车
系上黄丝带!
爱心车友使用的车载标志是一根象征幸福的黄丝带。黄色是尊贵的象征,也同样代表着
企盼和希望。高考是在夏天雨季,广西又是亚热带气候,因为有了“爱心送考”活动,7年
来很多考生免受雨中赶考之苦。凡是看到爱心车的后视镜绑着一根明亮的黄丝带的考生,只
要招招手,就可以凭准考证免费乘车到达考场。 我参与了4天活动。那几天都是大太阳,猛太阳啊,我们在太阳下,在大街上走来走去,
手里拿着一大堆黄丝带,在偶尔的风吹来,也是一道风景呢!刚开始我和我的搭档两人还挺
不好意思,觉得太张扬,让人觉得太奇怪,后来就变得大胆,“专业”,这也是我们参与活动
得到的历练证明。我觉得,能为考生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就觉得值得。 第一天运气算好!下午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系上了十辆车。系上黄丝带,爱心送考!当
然,碰上各色人,情况总是有的??对于私家车主,男的比较好说,自己不得空还会解释,可
女的车主理都不理人,还有一位男私家车主竟然说不绑不绑太难看了。我的心态还好,看得
开,毕竟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对于 这种平衡看待!绝大多数人还是乐意参与此次爱心送考活动!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看
见越来越多的黄丝带在飘扬,我在七星古城路口,看到好多好多车都系上了,我们都觉得很
欣慰,很高兴,感觉飘扬的黄丝带也有自己的力量。 那天最让我感动的是两名的姐。一位说,不碰到你们,我还不知道去哪里弄黄丝带绑呢。
另一位说,非常乐意!一位的哥说,每年的爱心送考,就像一个爱心大聚会,爱心司机每年
都会参与。大家拥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帮助高考期间的广大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
场,奔向人生的更高目标!参加活动得一位的姐说,她已经是连续七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了,
看着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非常欣慰。有的的姐说,爱心送考送出了爱心,看着他们考
上大学,我觉得得到了回报。而爱心人士黄先生是第一次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他平时很喜欢
喝酒,自从交警部门严抓酒后驾驶,他只能下班回到家以后才能喝一点,而决心参加爱心送
考活动以后,他滴酒不沾,以确保爱心的顺利传递。 几天活动中接触到的的哥的姐都很友善,好多的哥的姐开车在街上见到手拿黄丝带的我
们,就自主过来要黄丝带。还有部分载客的的哥的姐,因为赶着送顾客,所以没能系上黄丝
带,不过他们看向我们的方向,我们知道他们的那份心意!我觉得他们很辛苦的,每天做在
车里开着车转着大大的城市,天气那么热,即使车内有空调,可久坐会引出许多健康问题。
他们了解底层的艰辛,所以他们心地善良,也很想为社会做一点点事。 因和搭档一起,工作高兴而不觉得怎么累?期望下去几天也有好收获!他爸爸还对我说参
加这活动好啊!可以锻炼和提高你的实践能力啦!看你如何展示自己这也是对外交际的一种
锻炼!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得到了很大很大的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 提高!与社会多一次亲身接触,多一份了解,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心中也收获
一份快乐,收获和大家一起合作的快乐! 我觉得举办这活动非常好,希望“爱心送考”活动越办越完善,让考生在高考当天的在
路上更加安心,出行更加方便,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活动,加入到我
们爱心使者和爱心车友当中来,帮助莘莘学子顺利踏上圆梦之路。愿街道上越来越多的飘着
亮色的黄丝带,让我们广西在特殊的高考日子里充满爱心的味道,增加一道道别味的风景线!
篇五: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候强在平凡的投递岗位上,默默付出,始终践行着他用真诚和爱心尽力为乡亲们搞好服
务的服务承诺,以及他的亲力亲为深深触动了我。近年来邮政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
务手段,在为城镇居民提供日益完善的邮政服务的同时,积极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邮政汇款、农资配送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
务,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加认识了自己的方向,努力做
好本职工作外,在其他范围内为他人服务。 在“爱心邮路”上,我知道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坚持做好事。看到了
这条具有责任感的路,我应该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馨如水的爱心
邮路,赢得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赞誉。 在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内容日益充实,影响范围逐渐扩
大,不仅要促进了乡风文明。作为乡邮员我应该起模范行动,带动家庭成员和周围村民文明
素质的提高,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升了邮政的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我
热心为村民们服务的同时,村名们也乐意与我打交道、交朋友、办业务,村镇干部支持邮政
发展,企业地方关系更加紧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不断延伸。 我将伴随着企业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做好“工作+爱心”
这个爱的方程式,把学习“爱心邮路”产 生的动力,转化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抓好业务发展。每一封邮件,每一笔业务
和接待好每一位顾客上,用真诚的心对待农民朋友。凭着对邮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崎岖的
山道上,不畏酷暑严冬,尽心做好投递工作,认真地做好邮政服务工作,只要是对人民有好
处,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他把自己的诺言和心愿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每天都按照
邮递要求的“五定”走班工作,从不丢点甩片,把报刊信件、汇票和包裹,都准确无误地投
送到用户手中,对村民更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备至,群众有事情,村民有难处,就
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让他们感到欣慰。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一把。当地很多农民没有到
银行存钱的意识,习惯将钱收藏在铺底、柜底或缝在自己的铺盖里面,往往辛苦积累的钱,
无端就损失了。我们更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办理存储业务,让他们安心,放心。 通过实际的行动,让我感到了,只有切身,切实的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人,服务他人,
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才会有温暖和爱心。
作文五:《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400字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 ?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
“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
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
“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
?
作文六:《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7800字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读书心得
贾峪镇楚村小学 朱新培
2014年8月21日
篇二: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孙希文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
一个教师,能够长
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
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
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
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
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篇三:《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
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
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
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篇四: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宁阳六中小学部 张秀花
因为对李镇西老师的喜爱,我有幸拜读了他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礼,被李老师的崇尚人格所震撼: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每一位爱学生的老师,都有一种能力死学生的能力,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在这本书中,对我感动最深的地方是李老师的博爱,每一位教师都无可置疑的喜欢优秀的孩子,但对那些调皮任性、不听话的的孩子抛弃以外,任其发展。而李老师却不同,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
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
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养成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书中关于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一、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我感动于: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
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
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我要向李老师致敬。
二、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
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三、不以分数论英雄。
虽说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看学生的全面发展,殊不知孩子的成绩是占首位的,小学成绩排名次,高中学生按成绩选座位,甚至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不能乱坐的,都要按照孩子的固定座位坐,后排的家长就只能跟着孩子脸红了,我想这样的安排是被无奈接受的。李老师在文中提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
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托尔斯泰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也是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法宝。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爱的魅力拥抱每一位孩子,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学生~
篇五:《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014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
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
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
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
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作文七:《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2500字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宁阳六中小?学部 张秀花
因为对李镇?西老师的喜?爱,我有幸拜读?了他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爱心与教育?》,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礼,被李老师的?崇尚人格所?震撼: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每一位爱学?生的老师,都有一种能?力死学生的?能力,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在这本书中?,对我感动最?深的地方是?李老师的博?爱,每一位教师?都无可置疑?的喜欢优秀?的孩子,但对那些调?皮任性、不听话的的?孩子抛弃以?外,任其发展。而李老师却?不同,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
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养成?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书中关于?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一、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了”。我感动于: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
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我要向李老?师致敬。
二、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三、不以分数论?英雄。
虽说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看学生的全?面发展,殊不知孩子?的成绩是占?首位的,小学成绩排?名次,高中学生按?成绩选座位?,甚至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不能乱?坐的,都要按照孩?子的固定座?位坐,后排的家长?就只能跟着?孩子脸红了?,我想这样的?安排是被无?奈接受的。李老师在文?中提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
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托尔斯泰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也是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法宝。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爱的魅力?拥抱每一位?孩子,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学生~
作文八:《《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2200字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每个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应该明白,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读《爱心与教育》是一种思想的洗涤,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当我合上书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让爱心和童心在我们的心中存留的更久些吧!
作文九:《《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
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作文十:《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
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